CN107535550A - 烧麦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烧麦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5550A
CN107535550A CN201710953539.2A CN201710953539A CN107535550A CN 107535550 A CN107535550 A CN 107535550A CN 201710953539 A CN201710953539 A CN 201710953539A CN 107535550 A CN107535550 A CN 107535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culus cutaneus
cup
forming cup
die head
steamed dumpl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35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9535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355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35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555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eds, Soups, And Other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制作领域,特别涉及烧麦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包括:模具头、模具板、成型组件和注馅组件;其中,模具板上设置面皮孔;成型组件包括成型杯和收口结构;成型杯处于面皮孔的正下方,杯口朝上,杯口边缘设置自杯口边缘向中心区收口的收口结构;注馅组件,用于向成型杯中的面皮注馅。本发明通过模具头向下推动面皮穿过模具板的面皮孔,面皮在模具头和面皮孔的共同作用下,模具头下方的面皮厚度不变,未被模具头顶住的面皮部分及搭在面皮孔边缘的面皮部分随着模具头向下运动逐渐变薄至裂开;随后面皮被送至成型杯,面皮边缘处于成型杯的杯口之外,注馅后,收口结构进行收口,形成类同花苞形状烧麦口,与人工加工烧麦形状相似。

Description

烧麦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制作领域,特别是涉及烧麦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烧麦是一种将馅放入带花边的面皮中包制出来的,面皮分布均匀、顶端蓬松、花边下部收口形似花朵的皮包馅食品,对人工技术要求高,成品率低无法规模化生产。
现有的烧麦机只是对面皮切割,切割出来的烧麦皮中间边缘一样厚且无法形成花边,制作出来的成品烧麦面皮分布不均匀、无收口、形似圆柱。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烧麦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解决现有机械加工烧麦形状与人工加工烧麦差别较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烧麦加工设备,其包括:模具头、模具板、成型组件和注馅组件;其中,所述模具头的推皮端为推板,所述模具板上设置面皮孔,所述模具头可在自所述面皮孔穿过的方向上来回运动;
所述成型组件包括成型杯和收口结构;所述成型杯处于所述面皮孔的正下方,杯口朝上,所述杯口边缘设置自杯口边缘向中心区收口的收口结构;
所述注馅组件,用于向所述成型杯中的面皮注馅。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注馅组件包括:注馅筒和推馅杆;所述注馅筒处于所述模具头内,与所述模具头同轴向设置,且可在轴向上下运动以出入所述模具头;所述推馅杆置于所述注馅筒内,与注馅筒同轴向,且可上下运动,用于将馅推入所述成型杯中面皮围成的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注馅组件还包括:送馅器,所述送馅器在注馅时与注馅筒筒壁的入馅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注馅筒的外侧壁、所述成型杯的内侧壁均设置同轴向的肋条,当注馅筒深入到成型杯时,二者的肋条相互错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成型组件还包括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处于所述成型杯的上方,所述上盖板在所述成型杯的正上方处设置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成型杯的杯口直径;
所述通孔的内壁设置同轴向的肋条,在注馅筒穿过所述通孔时,二者的肋条相互错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的烧麦加工设备还包括:上推杆;
在注馅和成型的过程中,所述上推杆的顶壁封堵所述成型杯的底部,构成所述成型杯的杯底;
在烧麦脱模的过程中,所述上推杆可在成型杯的轴向上上下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上推杆的外侧壁、所述成型杯的内侧壁均设置同轴向的肋条;当上推杆封堵所述成型杯底部,及上推杆向上运动深入成型杯时,二者的肋条相互错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收口结构包括:收口圈、拉杆和多个滑块,所述滑块置于所述收口圈内,相互错合围成收口部位,在收口圈转动的作用下错合面积增大,收口部位内缩;所述拉杆驱动所述收口圈转动;收口圈设置于下盖板上,下盖板还设置导轨,以引导滑块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的烧麦加工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模具头的驱动结构、所述成型组件的驱动结构、注馅组件的驱动结构相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烧麦加工方法,其包括:
将制作的面皮放在模具板上;
模具头推动面皮穿过面皮孔,促使模具头未顶住的面皮部分扯拉、变薄,且与搭在面皮孔边缘的面皮部分裂开;
随后,注馅筒将边缘变薄的面皮推至成型杯内,且面皮的边缘处于成型杯的杯口之外;
注馅筒上移收口结构上方;
注馅筒向成型杯内的面皮注馅;
模具头、注馅组件复位;
通过收口结构完成烧麦的收口;
上推杆自成型杯推出烧麦;
上推杆复位。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模具头向下推动面皮穿过模具板的面皮孔,面皮在模具头和面皮孔的共同作用下,模具头下方的面皮厚度不变,未被模具头顶住的面皮部分及搭在面皮孔边缘的面皮部分随着模具头向下运动逐渐变薄至裂开;随后面皮被送至成型杯,面皮边缘处于成型杯的杯口之外,注馅后,收口结构进行收口,形成类同花苞形状烧麦口,与人工加工烧麦形状相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收口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收口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一个观察角度下烧麦加工设备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另一个观察角度下烧麦加工设备示意图。
注:1导轨;2滑块;3下盖板;4成型杯;5肋条;6收口圈;7拉杆;8推馅杆;9注馅筒;10送馅器;11模具头的推皮端;13上推杆;12模具板;14上盖板;1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代表任何的序列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进行的区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当前”在执行某动作之时的时刻,文中出现多个当前,均为随时间流逝中实时记录。
由于目前机械加工烧麦形状与人工加工烧麦形状差别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给出烧麦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
下面将通过基础设计、扩展设计及替换设计对产品、方法等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烧麦加工设备,如图3、4所示,其包括:模具头、模具板、成型组件和注馅组件;其中,模具头的推皮端为推板,用于接触面皮,推动面皮;模具板上设置面皮孔,模具头可在自面皮孔穿过的方向上来回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优先选用垂直于模具板的方向上穿过面皮孔;成型组件包括成型杯4和收口结构;成型杯4处于面皮孔的正下方,杯口朝上,杯口边缘设置自杯口边缘向中心区收口的收口结构;注馅组件,用于向成型杯4中的面皮注馅。
模具头和模具板的面皮孔相结合对面皮进行再加工,模具头的推板推动面皮穿过面皮孔,由于面皮的直径大于面皮孔的直径,在向下运动时,未被推板压住的面皮部分在推板边缘和面皮孔内壁的空隙内被扯拉,同时又收到搭接在面皮孔边缘的面皮部分的扯拉,因为面皮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黏连性,未被推板压住的面皮部分(即面皮边缘)逐渐变薄,推板压住的面皮部分(即烧麦面皮中间区域)厚度不变。当达到预设位置或面皮边缘被扯断,模具头停止下行,或该过程模具头可直接复位,也可以等后续操作结束后复位。为了完成该操作,模具头的推板的直径与面皮孔之间仅相差面皮的厚度最为适宜。模具头配备驱动结构,在控制器的命令下运动。垂直于模具板运动,能促使面皮边缘各位置厚度几近一致。
模具头可以为杆状结构,杆状结构的底部设置推板,也可以是推板上方设置可伸缩支架。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具头向下运动中可以沿配备的导轨下行。
成型杯4的形状类同烧麦的形状,如果打算将烧麦做成其他形状,可以将成型杯4加工成对应的形状。
为了实现自动化操作,本技术中采用机器自动送馅,下面给出一种注馅组件的具体结构:主要由注馅筒9和推馅杆8组成,注馅筒9处于模具头内,与模具头同轴向设置,且可在轴向上下运动以出入模具头,方便将边缘变薄的烧麦皮推入成型杯内。推馅杆8置于注馅筒9内,且可上下运动,用于将馅推入成型杯4中面皮围成的空间内。该结构类同医疗领域的注射器。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注馅筒9内的馅是通过送馅器10送入。
其中,为了自动给注馅筒送馅,以达到连续制备烧麦的目的,送馅器10用于给注馅筒送馅,在送馅过程中,送馅器的出馅口还要与注馅筒9的入馅口连通。
考虑到烧麦收口结束后,快速进入下一个烧麦的加工,需要将烧麦推出成型杯4,还包括:上推杆13;在注馅和成型的过程中,上推杆13的顶壁封堵成型杯4的底部,构成成型杯4的杯底;在烧麦脱模的过程中,上推杆13可在成型杯4的轴向上上下运动。也就是说成型杯4无杯底,上推杆13的顶部充当杯底,为了避免注馅后下漏,上推杆13的顶部最好封堵成型杯4杯底,当然如果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只要上推杆13能够有效将烧麦推出即可。
为了进一步更接近人工加工的烧麦形状,给出多个解决方案:
方案一,注馅筒9的注馅端侧壁、成型杯的内侧壁均设置多个同轴向的肋条,注馅筒在向下推边缘薄中间厚的烧麦皮时,注馅筒的肋条能够将面皮均匀分区,促进面皮各处分布均匀,装馅均匀,褶皱均匀;同理成型杯的内侧壁的肋条也是为了维持被注馅筒推送中形成的褶皱。且,为了注馅筒和成型杯机械配合顺畅,面皮褶皱均匀,两者的肋条相互错开,形成类似另个齿轮咬合的效果,两者肋条之间的空隙构成褶皱的成型区。
需要说明的是,注馅筒的肋条、成型杯的肋条也可以单独存在,只要有轴向的肋条,都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褶皱。
方案二,上推杆13的外壁、成型杯的内侧壁均设置多个同轴向肋条。一方面配合成型杯内的肋条形状,形成成型杯底部的封堵,另外配合向上推动烧麦时,避免上推杆与成型杯的肋条发生碰撞,因此,在上推杆侧壁设置轴向肋条,二者的肋条相互错开,能增加烧麦上推的接触面积,且进一步位置褶皱。
方案三,成型杯4的杯口内边缘均匀设置多个凸齿,凸齿利于将面皮划分不同区域,且形成一定褶皱效果,还可以引导收口的弧形过渡。
该方案处于成型杯内侧壁设置同轴向肋条的下位方案。
方案四,成型组件还包括上盖板,上盖板处于成型杯的上方,上盖板在成型杯的正上方处设置通孔,通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成型杯的杯口直径;通孔的内壁设置多个同轴向的肋条,在注馅筒穿过通孔时,二者的肋条相互错开。上盖板通孔设置肋条一方面依从于注馅筒注馅端的肋条结构,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形成褶皱。
需要说明的是,注馅筒不设置肋条的情况下,上盖板通孔的肋条也可以独立设置,在烧麦皮经过时,通过肋条也可以形成褶皱。
关于收口结构,如图1和2所示,其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3,以及处于上下盖板3之间的收口圈6、拉杆7和多个滑块2,收口圈6设置于下盖板3上,下盖板3还设置导轨(图中未示出),以引导滑块2运动,滑块2置于收口圈6内,相互错合围成收口部位,在收口圈6转动的作用下错合面积增大,收口部位内缩;拉杆7驱动收口圈6转动,滑块2的分布方式类同风扇的扇叶,区别点在于相邻滑块2为错合式接触。当拉杆7拉动收口圈6转动时,收口圈6驱动滑块2向内滑动,收口部位变小。
本烧麦加工设备还可将面皮制造装置列入,用于和面、压面、切割面形成一个个厚度一致的面皮。
同时为了整个流程顺利进行,烧麦加工设备离不开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模具头的驱动结构、成型组件的驱动结构、注馅组件的驱动结构相连。
控制器的执行方法可参照下述的烧麦加工方法。
一种烧麦加工方法,其步骤包括:
步骤110,将制作的面皮放在模具板上;
面皮来源于面皮制造装置,制造的面皮可以人为置于模具板上,也可以通过传送带送入或夹持结构转移。
步骤112,模具头推动面皮穿过面皮孔,模具头未顶住的面皮部分扯拉、变薄,且与搭在面皮孔边缘的面皮部分裂开;
步骤114,注馅筒将边缘变薄的面皮推至成型杯内,面皮的边缘处于成型杯的杯口之外;
步骤116,注馅筒上移至收口结构上方;
向成型杯内注馅后,不影响收口结构收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之前,需要满足注馅筒内装载馅,因此,在连续操作的情况下,本步骤之前会存在一步向注馅筒内送馅的步骤。送馅的步骤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具体操作设置,可以与其他步骤同步,也可以沿用既定的操作顺序。
步骤118,注馅筒向成型杯内的面皮注馅,模具头、注馅组件复位;
步骤120,通过收口结构完成烧麦的收口。
收口后滑块复位。
步骤122,上推杆将烧麦自下而上推出烧麦。
在此步骤中会涉及模具头、注馅组件、上推杆的复位操作,在不影响后续操作,并助力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情况下来安排各部件复位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烧麦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头、模具板、成型组件和注馅组件;其中,所述模具头的推皮端为推板,所述模具板上设置面皮孔,所述模具头可在自所述面皮孔穿过的方向上来回运动;
所述成型组件包括成型杯和收口结构;所述成型杯处于所述面皮孔的正下方,杯口朝上,所述杯口边缘设置自杯口边缘向中心区收口的收口结构;
所述注馅组件,用于向所述成型杯中的面皮注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麦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馅组件包括:注馅筒和推馅杆;所述注馅筒处于所述模具头内,与所述模具头同轴向设置,且可在轴向上下运动以出入所述模具头;所述推馅杆置于所述注馅筒内,与注馅筒同轴向,且可上下运动,用于将馅推入所述成型杯中面皮围成的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麦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馅组件还包括:送馅器,所述送馅器在注馅时与注馅筒筒壁的入馅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麦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馅筒注馅端的外侧壁、所述成型杯的内侧壁均设置多个同轴向的肋条,当注馅筒深入到成型杯时,二者的肋条相互错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麦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组件还包括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处于所述成型杯的上方,所述上盖板在所述成型杯的正上方处设置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成型杯的杯口直径;
所述通孔的内壁设置多个同轴向的肋条,在注馅筒穿过所述通孔时,二者的肋条相互错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麦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推杆;
在注馅和成型的过程中,所述上推杆的顶壁封堵所述成型杯的底部,构成所述成型杯的杯底;
在烧麦脱模的过程中,所述上推杆可在成型杯的轴向上上下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烧麦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推杆的外侧壁、所述成型杯的内侧壁均设置多个同轴向的肋条;当上推杆封堵所述成型杯底部,及上推杆向上运动深入成型杯时,二者的肋条相互错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麦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结构包括:收口圈、拉杆和多个滑块,所述滑块置于所述收口圈内,相互错合围成收口部位,在收口圈转动的作用下错合面积增大,收口部位内缩;所述拉杆驱动所述收口圈转动;收口圈设置于下盖板上,下盖板还设置导轨,以引导滑块运动。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烧麦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模具头的驱动结构、所述成型组件的驱动结构、注馅组件的驱动结构相连。
10.一种烧麦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制作的面皮放在模具板上;
模具头推动面皮穿过面皮孔,促使模具头未顶住的面皮部分扯拉、变薄,且与搭在面皮孔边缘的面皮部分裂开;
随后,注馅筒将边缘变薄的面皮推至成型杯内,且面皮的边缘处于成型杯的杯口之外;
注馅筒上移收口结构上方;
注馅筒向成型杯内的面皮注馅;
模具头、注馅组件复位;
通过收口结构完成烧麦的收口;
上推杆自成型杯推出烧麦;
上推杆复位。
CN201710953539.2A 2017-10-13 2017-10-13 烧麦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Withdrawn CN1075355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3539.2A CN107535550A (zh) 2017-10-13 2017-10-13 烧麦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3539.2A CN107535550A (zh) 2017-10-13 2017-10-13 烧麦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5550A true CN107535550A (zh) 2018-01-05

Family

ID=60967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53539.2A Withdrawn CN107535550A (zh) 2017-10-13 2017-10-13 烧麦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3555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8736A (zh) * 2018-11-09 2019-01-25 成都松川雷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包子类食品收合模具
CN109820008A (zh) * 2018-07-13 2019-05-31 成都康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食品成型模具
CN113749132A (zh) * 2021-10-15 2021-12-07 上海诚淘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烧麦机制皮整形模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0008A (zh) * 2018-07-13 2019-05-31 成都康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食品成型模具
CN109864091A (zh) * 2018-07-13 2019-06-11 成都康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食品成型装置
CN109924230A (zh) * 2018-07-13 2019-06-25 成都康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包馅食品成型机
CN109258736A (zh) * 2018-11-09 2019-01-25 成都松川雷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包子类食品收合模具
CN113749132A (zh) * 2021-10-15 2021-12-07 上海诚淘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烧麦机制皮整形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69979U (zh) 烧麦加工设备
CN107535550A (zh) 烧麦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CN103158232B (zh) 一种适用于生产内侧倒扣产品的模具
CN203919539U (zh) 一种运用双色成型机来进行塑胶嵌件注塑成型的装置
CN103891809A (zh) 包馅食品成型方法
CN203801585U (zh) 包馅食品成型机
CN105019315B (zh) 模塑杯盖外覆缘制造方法及成品
US3164655A (en) Method of making breast pads, cups and fronts
CN206242383U (zh) 工件双色成型模具
CN109137632B (zh) 一种纸浆模塑制品实现倒扣形态的模具及生产方法
CN206484836U (zh) 一种应用于塑胶模具的公模内缩芯结构
CN105643879B (zh) 注塑模具、注塑设备及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
CN107672203B (zh) 一种鞋具成型装置
CN204382642U (zh) 一种汽车地毯垫模具
CN207190114U (zh) 汽车内饰件精密成型切边复合模具
CN106113357A (zh) 用于鞋底热压成型的成型装置
CN209191235U (zh) 一种可实现多方向抽芯的模具
CN204095062U (zh) 射腊成型模具
CN207140245U (zh) 一种深斜倒扣结构的脱模机构
CN207344969U (zh) 一种复合塑胶制品的生产设备
CN107639194A (zh) 阀体锻造模具
CN206242382U (zh) 牙刷双色成型装置
CN201192908Y (zh) 隐茶杯生产设备
CN106273158A (zh) 用于自动取模开模的鞋底制造机器
CN205889934U (zh) 一种制备鞋底的制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