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95062U - 射腊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射腊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95062U
CN204095062U CN201420627211.3U CN201420627211U CN204095062U CN 204095062 U CN204095062 U CN 204095062U CN 201420627211 U CN201420627211 U CN 201420627211U CN 204095062 U CN204095062 U CN 204095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forming part
product
stripping forming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272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226352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4095062(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6272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95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95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95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腊成型模具,适用于射腊成型带有侧抽结构的产品,包括柔性结构的脱模成型件及相互配合的第一配合模和第二配合模。第一配合模及第二配合模在合模时使该第一配合模的第一型芯及第二配合模的第二型芯共同形成出配合腔。脱模成型件收容于配合腔内且呈可分离地装配于第一型芯和/或第二型芯上,且脱模成型件、第一型芯及第二型芯在合模时共同围出供成型产品用的成型腔,脱模成型件在成型腔内的产品脱模过程中与对应的第一型芯和/或第二型芯相分离。本实用新型的射腊成型模具能简化取模过程,提高取模速度,提高产品的品质,且对复杂的产品的表面得到保护,彻底清除产品复杂造型的内部的合模线,确保产品外观的一致性及美观。

Description

射腊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腊成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射腊成型带有侧抽结构之产品且能去掉相应的侧抽芯机构的射腊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品,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从而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且众所周知,在我们日常生活所用到的金属产品中,很多都是先使用射腊成型模具去成型出和金属产品外型一致的腊件,然后再经过精密铸造方式去铸造出我们所要的金属产品。其中,在射腊成型模具所成型的腊件产品中,常会看到该产品是带有侧抽结构,正由于侧抽结构的存在,相应地,在射腊成型模具中增设有侧抽芯机构,以确保带有侧抽结构的产品能顺利地完成脱模的目的。
但是,由于侧抽芯机构的设置,故在产品的脱模过程中增加侧抽动作这一过程,相应地,增加了射腊成型模具之取模过程的复杂性,还降低了取模的速度。同时,又由于侧抽芯机构的设置,故射腊成型模具的侧抽芯机构与型芯便有合模配合处,此合模配合处便在成型的产品上残留有合模线,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及外观。当此产品的表面及内部结构更加复杂时,上述的射腊成型模具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更为严重。
因此,急需要一种射腊成型模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腊成型模具,该射腊成型模具能简化取模过程、增加取模速度、提高产品的品质、彻底清除产品复杂造型的内部的合模线及确保产品外观的一致性和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腊成型模具,适用于射腊成型带有侧抽结构的产品,包括柔性结构的脱模成型件及相互配合的第一配合模和第二配合模。所述第一配合模及第二配合模在合模时使该第一配合模的第一型芯及第二配合模的第二型芯共同形成出一配合腔。所述脱模成型件收容于所述配合腔内且呈可分离地装配于所述第一型芯和/或第二型芯上,且所述脱模成型件、第一型芯及第二型芯在合模时共同围出供射腊成型所述产品用的成型腔,所述脱模成型件在所述成型腔内的产品脱模过程中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芯和/或第二型芯相分离。
较佳地,所述成型腔内的产品在脱模过程中带动所述脱模成型件沿开模的方向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上脱落。
较佳地,所述脱模成型件嵌于所述产品上。
较佳地,所述脱模成型件具有沿交错于开模方向嵌于所述产品内的侧抽成型部。
较佳地,所述脱模成型件沿开合模的方向套设于所述第一型芯和/或第二型芯上。
较佳地,所述脱模成型件呈过盈配合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型芯和/或第二型芯上。
较佳地,所述脱模成型件面对所述第二型芯的一端开设有套接腔,所述脱膜成型件通过所述套接腔套设于所述第二型芯上。
较佳地,所述脱模成型件面对所述第二型芯的一端还沿缩小所述套接腔的开口方向延伸出抓紧套筋,所述第二型芯对应地开设有与所述抓紧套筋配合的抓紧凹槽。
较佳地,所述脱模成型件面对所述第一型芯的一端向所述脱模成型件面对所述第二型芯的一端凹陷而形成出面对所述第一型芯的成型凹槽及面对所述第二型芯的插接分隔凸条,所述成型凹槽的侧壁朝缩小该成型凹槽的方向延伸出用于成型所述产品之侧抽结构的所述侧抽成型部。
较佳地,所述产品包含侧抽结构部分及与所述侧抽结构部分相连接的开模直接抽出的直抽部分,所述第二型芯包含与所述第一型芯配合以成型出所述直抽部分的主型芯部分及供所述脱模成型件装配用的副型芯部分,所述脱模成型件与所述第一型芯配合以成型出所述侧抽结构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脱模成型件呈柔性结构,且脱模成型件收容于配合腔内且呈可分离地装配于第一型芯和/或第二型芯上,故在本实用新型的射腊成型模具的开模过程中,成型腔内的产品沿开模方向与第一型芯及第二型芯相分离的同时,还使得脱模成型件跟随产品一起从对应的第一型芯和/或第二型芯上脱离且存留于产品上;由于脱模成型件呈柔性结构,故再沿开模方向将脱模成型件从产品上取出时,此时的脱模成型件借助其柔性变形而克服产品上的侧抽结构所造成的阻挡,从而顺利地从产品上取落,实现成型带有侧抽结构的产品的目的,因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射腊成型模具在没设有相应的侧抽芯机构的情况下仍能成型出带侧抽结构的产品,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射腊成型模具具有的优点如下:(1)、能简化取模过程,这是由于传统取模要多块完成,而本实用新型仅需一块即可完成复杂的取模;(2)、提高取模速度,比传统取模效率提升了18%以上,如传统取模方式8小时的生产量,而使本实用新型预计6.5小时以内即可完成相同的生产量;(3)、提高产品的品质,相对传统取模方式良品率提升了30%以上;(4)、对复杂的产品的表面得到保护,确保产品外观的一致性及美观;(5)、彻底清除产品复杂造型的内部的合模线,直接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成本,如同一条生产线上可以缩减专用于清除合模线的操作员3人以上;(6)、适用于各类金属铸造过程中射腊模具的表面及内部结构的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中的第二型芯、脱模成型件及产品在配合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中的脱模成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脱模成型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脱模成型模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所要成型的产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所要成型的产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所要成型的产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射腊成型模具所要成型的产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用于射腊成型带有侧抽结构的产品200,以使得本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在不设置有相应的侧抽芯机构的条件下仍能成型出带有侧抽结构的产品200出来,故简化了本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的结构,缩短了本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的设计周期,降低了本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的制造成本。
其中,本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包括柔性结构的脱模成型件40及相互配合的第一配合模10和第二配合模20,第一配合模10及第二配合模20在如图1或图4所示的合模时使该第一配合模10的第一型芯11及第二配合模20的第二型芯21共同形成出一配合腔30。脱模成型件40较优是由橡胶或硅胶所制成的,以使脱模成型件40除具有柔性外还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可理解的是,由于脱模成型件40是配合第一型芯11及第二型芯21一起去射腊成型出带有侧抽结构的产品200,故脱模成型件40需具备耐热性,但,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故在此不再详述。
同时,脱模成型件40收容于配合腔30内且呈可分离地装配于第一型芯11和/或第二型芯21上,即是,脱模成型件40呈可分离地装配于第一型芯11上,或者脱模成型件40呈可分离地装配于第二型芯21上,又或者脱模成型件40呈可分离地装配于第一型芯11及第二型芯21上,以使得脱模成型件40在产品200脱模过程中可与对应的第一型芯11和/或第二型芯21相分离,由分离后的脱模成型件40借助其柔性变形而避开产品200上的侧抽结构沿开合模方向所造成的阻挡,实现脱模成型件40从产品200上脱落的目的。且脱模成型件40、第一型芯11及第二型芯21在如图1或图4所示的合模时共同围出供成型产品200用的成型腔31,脱模成型件40在成型腔31内的产品200脱模过程中与对应第一型芯11和/或第二型芯21相分离,即是,当脱模成型件40呈可分离地装配于第一型芯11上时,此时脱模成型件40在成型腔31内的产品200脱模过程中与第一型芯11相分离;当脱模成型件40呈可分离地装配于第二型芯21上时,此时脱模成型件40在成型腔31内的产品200脱模过程中与第二型芯21相分离;当脱模成型件40呈可分离地装配于第一型芯11和第二型芯21上时,此时脱模成型件40在成型腔31内的产品200脱模过程中与第一型芯11及第二型芯21相分离;以使脱模成型件40存留于产品200上;由于脱模成型件40呈柔性结构,故从产品200上沿开模方向将脱模成型件40取走时,此脱模成型件40产生变形而避开产品200的侧抽结构所造成的阻挡,从而使脱模成型件40顺利地从产品200上取走,确保产品200上的侧抽结构的安全性。更具体地,如下:
较优者,在本实施例中,成型腔31内的产品200在脱模过程中是带动脱模成型件40沿开模的方向从对应的第一型芯11和/或第二型芯21上脱落,以简化本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的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在装配有脱模成型件40的第一配合模10和/或第二配合模20上增设有顶推杆,以在产品200脱模过程中通过顶推杆一并将产品200及脱模成型件40顶出以脱离对应的第一型芯11和/或第二型芯21,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具体地,脱模成型件40是嵌于产品200上,以在开模过程中使得脱模成型件40更好地存留于产品200上,且脱模成型件40具有沿交错于开模方向嵌于产品200内的侧抽成型部45,以成型产品200的侧抽结构处。
同时,脱模成型件40沿开合模的方向套设于第一型芯11和/或第二型芯21上,而在本实施例中,脱模成型件40是套设于第二型芯21上,以使得脱模成型件40在产品200的脱模过程中更好地与第二型芯21相分离,实现脱模成型件40快速地从第二型芯21处脱落的目的;具体地,脱模成型件40面对第二型芯21的一端开设有套接腔41,脱模成型件40通过套接腔41套设于第二型芯21上,以实现脱模成型件40在产品200的脱模过程中与第二型芯21的快速分离的目的。更具体地,脱模成型件40呈过盈配合地套设于第一型芯和/或第二型芯21上,而在本实施例中,脱模成型件40是呈过盈配合地套设于第二型芯21上,以借助脱模成型件40的柔性特性而可靠地套于第二型芯21上,从而确保脱模成型件40在成型产品200过程中位置的可靠性;而实现脱模成型件40呈过盈配合地套设于第二型芯21上的方式是,脱模成型件40面对第二型芯21的一端还沿缩小套接腔41的开口方向延伸出抓紧套筋42,优选的是,抓紧套筋42呈环形布置,最优的是,抓紧套筋42呈首尾相连的封闭的环形布置;第二型芯21对应地开设有与抓紧套筋42配合的抓紧凹槽211,优选的是,抓紧凹槽211也呈环形布置,最优的是,抓紧凹槽211呈首尾相连的封闭的环形布置;以使脱模成型件40借助套接腔41套于第二型芯21上,再借助抓紧套筋42与抓紧凹槽211的配合以对套接于第二型芯21上的脱模成型件40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定位固定。
再者,脱模成型件40面对第一型芯11的一端向脱模成型件40面对第二型芯21的一端凹陷而形成出面对第一型芯11的成型凹槽43及面对第二型芯21的插接分隔凸条44,成型凹槽43的侧壁朝缩小该成型凹槽43的方向延伸出用于成型产品200的侧抽结构的侧抽成型部45;具体地,插接分隔凸条44为两个,两插接分隔凸条44相互平行且呈间隔开的布置,每一插接分隔凸条44对应有一个成型凹槽43,以额外增加脱模成型件40与第二型芯21插拔连接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插接分隔凸条44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五个不等,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
最后,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成型出来的产品200是包含侧抽结构部分210及与侧抽结构部分210相连接的开模能直接抽出的直抽部分220,侧抽结构部分210沿交错于开模方向(即图9中的上下方向)布置,相对应地,第二型芯21包含与第一型芯11配合以成型出直抽部分220的主型芯部分21b及供脱模成型件40装配用的副型芯部分21a,脱模成型件40与第一型芯11配合以成型出侧抽结构部分210。可理解的是,当第二型芯21被划分成主型芯部分21b及副型芯部分21a时,此时抓紧凹槽211是开设于副型芯部分21a上,脱模成型件40通过套接腔41套设于副型芯部分21a上。
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上的产品脱模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当成型腔31成型出产品200并需要脱模时,此时第一配合模10及第二配合模20做配合的开模动作,做配合开模动作的第一配合模10及第二配合模20使产品200远离第一型芯11及第二型芯21的同时,产品200还带动脱模成型件40从第二型芯21处脱落,使脱落的脱模成型件40存留于产品200上(原因是产品200在脱模过程中对脱模成型件40的拉力大于脱模成型件40与第二型芯21配合的摩擦阻力);然后,沿开模方向将脱模成型件40从产品200上取走,虽然产品200上的侧抽结构在开模方向给脱模成型件400造成阻挡,但是,由于脱模成型件40的柔性结构,故在取走过程中脱模成型件40产生变形而避开了产品200的侧抽结构的阻挡,因而顺利取出脱模成型件40的目的。值得注意者,虽然上述的举例是以脱模成型件40套设于第二型芯21进行说明的,但是,当脱模成型件40套设于第一型芯11或者同时套设于第一型芯11及第二型芯21上时,此时产品的脱模过程均与脱模成型件40套设于第二型芯21上的脱模过程相同,故在此不再详述。
请参阅图10及图11,本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a包括柔性结构的脱模成型件40`及相互配合的第一配合模60和第二配合模70,第一配合模60及第二配合模70在如图10所示的合模时使该第一配合模60的第一型芯61及第二配合模70的第二型芯71共同形成出一配合腔。脱模成型件40`收容于配合腔内且呈可分离地装配于第一型芯61和/或第二型芯71上,且脱模成型件40`、第一型芯61及第二型芯71在如图10所示的合模时共同围出供成型产品300用的成型腔,脱模成型件40`在成型腔内的产品300脱模过程中对应第一型芯61和/或第二型芯71相分离,以使脱模成型件40`存留于产品300上;由于脱模成型件40`呈柔性结构,故从产品300上沿开模方向将脱模成型件40`取走时,此脱模成型件40`产生变形而避开产品300的侧抽结构所造成的阻挡,从而使脱模成型件40`顺利地从产品300上取走,确保产品300上的侧抽结构的安全性。更具体地,如下:
较优者,在本实施例中,成型腔内的产品300在脱模过程中是带动脱模成型件40`沿开模的方向从对应的第一型芯61和/或第二型芯71上脱落,以简化本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a的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在装配有脱模成型件40`的第一配合模60和/或第二配合模70上增设有顶推杆,以在产品300脱模过程中通过顶推杆一并将产品300及脱模成型件40`顶出以脱离对应的第一型芯61和/或第二型芯71,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具体地,脱模成型件40`是嵌于产品300上,以在开模过程中使得脱模成型件40`更好地存留于产品300上,且脱模成型件40`具有沿交错于开模方向嵌于产品300内的侧抽成型部45`,以成型产品300的侧抽结构处。
同时,脱模成型件40`沿开合模的方向套设于第一型芯61和/或第二型芯71上,而在本实施例中,脱模成型件40`是套设于第二型芯71上,以使得脱模成型件40`在产品300的脱模过程中更好地与第二型芯71相分离,实现脱模成型件40`快速地从第二型芯71处脱落的目的;具体地,脱模成型件40`面对第二型芯71的一端开设有套接腔41`,脱模成型件40`通过套接腔41`套设于第二型芯71上,以实现脱模成型件40`在产品300的脱模过程中与第二型芯71的快速分离的目的;优选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脱模成型件40`呈过盈配合地套设于第二型芯71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脱模成型件40`呈过盈配合地套设于第一型芯61上,或者脱模成型件40`呈过盈配合地套设于第一型芯61及第二型芯71上。
最后,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成型出的产品300是一侧带如插钩的侧抽结构;更具体地,又如图11所示,该产品300是包含侧抽结构部分310及与侧抽结构部分310相连接的开模能直接抽出的直抽部分320,侧抽结构部分310沿交错于开模方向(即图11中的上下方向)布置,即,侧抽结构部分310由直抽部分320的一侧朝另一侧倾斜所成,相对应地,第二型芯71包含与第一型芯61配合以成型出直抽部分320的主型芯部分71b及供脱模成型件40`装配用的副型芯部分71a,脱模成型件40`与第一型芯61配合以成型出侧抽结构部分310。
请参阅图12及图13,本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b包括柔性结构的脱模成型件40``及相互配合的第一配合模80和第二配合模90,第一配合模80及第二配合模90在如图12所示的合模时使该第一配合模80的第一型芯81及第二配合模90的第二型芯91共同形成出一配合腔。脱模成型件40``收容于配合腔内且呈可分离地装配于第一型芯81和/或第二型芯91上,且脱模成型件40``、第一型芯81及第二型芯91在如图12所示的合模时共同围出供成型产品400用的成型腔,脱模成型件40``在成型腔内的产品400脱模过程中与对应第一型芯81和/或第二型芯91相分离,以使脱模成型件40``存留于产品400上;由于脱模成型件40``呈柔性结构,故从产品400上沿开模方向将脱模成型件40``取走时,此脱模成型件40``产生变形而避开产品400的侧抽结构沿开模方向(即图12中的上下方向)所造成的阻挡,从而使脱模成型件40``顺利地从产品400上取走,确保产品400上的侧抽结构的安全性。更具体地,如下:
较优者,在本实施例中,成型腔内的产品400在脱模过程中是带动脱模成型件40``沿开模的方向从对应的第一型芯81和/或第二型芯91上脱落,以简化本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b的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在装配有脱模成型件40``的第一配合模80和/或第二配合模90上增设有顶推杆,以在产品400脱模过程中通过顶推杆一并将产品400及脱模成型件40``顶出以脱离对应的第一型芯81和/或第二型芯91,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具体地,脱模成型件40``是嵌于产品400上,以在开模过程中使得脱模成型件40``更好地存留于产品400上,且脱模成型件40``具有沿交错于开模方向嵌于产品400内的侧抽成型部45``,以成型产品400的侧抽结构处。
同时,脱模成型件40``沿开合模的方向套设于第一型芯81和/或第二型芯91上,而在本实施例中,脱模成型件40``是套设于第二型芯91上,以使得脱模成型件40``在产品400的脱模过程中更好地与第二型芯91相分离,实现脱模成型件40``快速地从第二型芯91处脱落的目的;具体地,脱模成型件40``面对第二型芯91的一端开设有套接腔41``,脱模成型件40``通过套接腔41``套设于第二型芯91上,以实现脱模成型件40``在产品400的脱模过程中与第二型芯91的快速分离的目的;优选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脱模成型件40``呈过盈配合地套设于第二型芯91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脱模成型件40``呈过盈配合地套设于第一型芯81上,或者脱模成型件40``呈过盈配合地套设于第一型芯81及第二型芯91上。
最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成型出的产品400是两侧都带如环形倒钩的侧抽结构;更具体地,又如图13所示,该产品300是包含侧抽结构部分410及与侧抽结构部分410相连接的开模能直接抽出的直抽部分420,侧抽结构部分410沿交错于开模方向(即图13中的上下方向)布置,即,侧抽结构部分410由直抽部分420的两侧朝靠近各自的方向所倾斜延伸而成,相对应地,第二型芯91包含与第一型芯81配合以成型出直抽部分420的主型芯部分91b及供脱模成型件40``装配用的副型芯部分91a,脱模成型件40``与第一型芯81配合以成型出侧抽结构部分410。
请参阅图14所示,图14展示了另一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所成的的又一产品500,该产品500的侧抽结构部分510是沿交错于开模方向(即图14的上下方向)布置于直抽部分520上,且两侧抽结构部分510在直抽部分520上呈八字形布置,相对应地,该实施例的射腊成型模具中的脱模成型件的侧抽成型部也是呈八字形的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脱模成型件40、40`、40``呈柔性结构,且脱模成型件40、40`、40``收容于配合腔30内且呈可分离地装配于第一型芯11、61、81和/或第二型芯21、71、91上,故在本实用新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100a、100b的开模过程中,成型腔31内的产品200、300、400、500沿开模方向与第一型芯11、61、81及第二型芯21、71、91相分离的同时,还使得脱模成型件40、40`、40``跟随产品200、300、400、500一起从对应的第一型芯11、61、81和/或第二型芯21、71、91上脱离且存留于产品200、300、400、500上;由于脱模成型件40、40`、40``呈柔性结构,故再沿开模方向将脱模成型件40、40`、40``从产品200、300、400、500上取出时,此时的脱模成型件40、40`、40``借助其柔性变形而克服产品200、300、400、500上的侧抽结构所造成的阻挡,从而顺利地从产品200、300、400、500上取落,实现成型带有侧抽结构的产品200、300、400、500的目的,因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100a、100b在没设有相应的侧抽芯机构的情况下仍能成型出带侧抽结构的产品200、300、400、500,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射腊成型模具100、100a、100b具有的优点如下:(1)、能简化取模过程,这是由于传统取模要多块完成,而本实用新型仅需一块即可完成复杂的取模;(2)、提高取模速度,比传统取模效率提升了18%以上,如传统取模方式8小时的生产量,而使本实用新型预计6.5小时以内即可完成相同的生产量;(3)、提高产品的品质,相对传统取模方式良品率提升了30%以上;(4)、对复杂的产品的表面得到保护,确保产品外观的一致性及美观;(5)、彻底清除产品复杂造型的内部的合模线,直接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成本,如同一条生产线上可以缩减专用于清除合模线的操作员3人以上;(6)、适用于各类金属铸造过程中射腊模具的表面及内部结构的简化。
值得注意者,开模方向是指第一配合模10、60、80及第二配合模20、70、90做相互张开的方向,侧抽是指沿交错于开模方向对产品进行抽芯动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如在金属制品中使用精密铸造过程的射腊模具设计时所出现的所有不同法向取模产品设计(如所有具有倒扣的产品)及360度以内的环状侧抽结构设计的脱模机构等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射腊成型模具,适用于射腊成型带有侧抽结构的产品,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配合模及第二配合模,所述第一配合模及第二配合模在合模时使该第一配合模的第一型芯及第二配合模的第二型芯共同形成出一配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射腊成型模具还包括柔性结构的脱模成型件,所述脱模成型件收容于所述配合腔内且呈可分离地装配于所述第一型芯和/或第二型芯上,且所述脱模成型件、第一型芯及第二型芯在合模时共同围出供射腊成型所述产品用的成型腔,所述脱模成型件在所述成型腔内的产品脱模过程中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芯和/或第二型芯相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腊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腔内的产品在脱模过程中带动所述脱模成型件沿开模的方向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上脱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腊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成型件嵌于所述产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腊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成型件具有沿交错于开模方向嵌于所述产品内的侧抽成型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腊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成型件沿开合模的方向套设于所述第一型芯和/或第二型芯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腊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成型件呈过盈配合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型芯和/或第二型芯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射腊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成型件面对所述第二型芯的一端开设有套接腔,所述脱模成型件通过所述套接腔套设于所述第二型芯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腊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成型件面对所述第二型芯的一端还沿缩小所述套接腔的开口方向延伸出抓紧套筋,所述第二型芯对应地开设有与所述抓紧套筋配合的抓紧凹槽。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腊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成型件面对所述第一型芯的一端向所述脱模成型件面对所述第二型芯的一端凹陷而形成出面对所述第一型芯的成型凹槽及面对所述第二型芯的插接分隔凸条,所述成型凹槽的侧壁朝缩小该成型凹槽的方向延伸出用于成型所述产品之侧抽结构的所述侧抽成型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腊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包含侧抽结构部分及与所述侧抽结构部分相连接的开模直接抽出的直抽部分,所述第二型芯包含与所述第一型芯配合以成型出所述直抽部分的主型芯部分及供所述脱模成型件装配用的副型芯部分,所述脱模成型件与所述第一型芯配合以成型出所述侧抽结构部分。
CN201420627211.3U 2014-10-27 2014-10-27 射腊成型模具 Active CN204095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27211.3U CN204095062U (zh) 2014-10-27 2014-10-27 射腊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27211.3U CN204095062U (zh) 2014-10-27 2014-10-27 射腊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95062U true CN204095062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63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27211.3U Active CN204095062U (zh) 2014-10-27 2014-10-27 射腊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950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1998A (zh) * 2020-09-04 2021-01-05 湖南亚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异型发泡产品的制作工艺
CN114536694A (zh) * 2022-03-03 2022-05-27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柔性脱模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1998A (zh) * 2020-09-04 2021-01-05 湖南亚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异型发泡产品的制作工艺
CN112171998B (zh) * 2020-09-04 2021-09-07 湖南亚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异型发泡产品的制作工艺
CN114536694A (zh) * 2022-03-03 2022-05-27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柔性脱模方法
CN114536694B (zh) * 2022-03-03 2023-04-18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柔性脱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8232B (zh) 一种适用于生产内侧倒扣产品的模具
CN204095062U (zh) 射腊成型模具
CN205326172U (zh) 双色注塑模具
CN203994560U (zh) 一种机械手取料治具
CN205310711U (zh) 一种eva雨鞋模具结构
CN104290278A (zh) 一种立体成型模内装饰的模具
CN202668803U (zh) 模具分型面结构
CN204109242U (zh) 半自动模具
CN202952484U (zh) 顶针潜伏式进胶结构
CN102241111A (zh) 后模进胶的模具结构
CN102211380A (zh) 双色射出成型工艺
CN203994451U (zh) 吸尘器分离罩的成型模具
CN205033423U (zh) 一种产品的滑块出料机构
CN202155988U (zh) 果汁机外壳成型设备
CN204196148U (zh) 卡扣注塑模具
CN204077555U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
CN203959806U (zh) 一种汽车门内饰板扶手包覆机
CN203236666U (zh) 一种用于加工覆膜产品的新型注塑成型模具
CN204367336U (zh) 灯体注塑成型模具上的脱模机构
CN202934760U (zh) 一种薄片类塑件隧道式进胶的模具结构
CN206926189U (zh) 汽车高架箱模具整体式大滑块侧抽芯机构
CN204526022U (zh) 一种浇口分离注塑模具
CN203697398U (zh) 一种高效长寿命的射出成型鞋底模具
CN103909613B (zh) 一种在同一双色注塑机上加工两种不同类型产品的方法
CN205364404U (zh) 注塑模具隐藏式浇口运水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