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2853A - 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2853A
CN105622853A CN201510992939.5A CN201510992939A CN105622853A CN 105622853 A CN105622853 A CN 105622853A CN 201510992939 A CN201510992939 A CN 201510992939A CN 105622853 A CN105622853 A CN 105622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ducer
aqueous solution
water reducing
monom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929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22853B (zh
Inventor
冉千平
黄振
严涵
舒鑫
张建纲
曹攀攀
刘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Nanjing Bote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Bote Building Materials Tianjin Co Ltd
Panzhihua Bote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Nanjing Bote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Bote Building Materials Tianjin Co Ltd
Panzhihua Bote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Nanjing Bote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Bote Building Materials Tianjin Co Ltd, Panzhihua Bote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bute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929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2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2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2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22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2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containing phosphorus, selenium, tellurium or a metal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0/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4/243Phosphorus-containing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03/00Function or property of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2103/30Water reducers, plasticisers, air-entrainers, flow improvers
    • C04B2103/302Water reduc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由不饱和羧酸单体A、不饱和磷酸单体B以及具有紫外活性的特殊单体C在水溶液中采用引发剂D利用热引发聚合制得具有紫外活性的大分子E;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制得的活性大分子E的水溶液中慢慢滴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得到最终的减水剂分子。本发明的减水剂具有较好减水性能的同时具有优良的黏土忍耐性,可在骨料含泥量较高时,有效地解决减水和保坍的问题,不需要通过超掺来提高减水,也不需要加入额外的牺牲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链由羧酸基团和磷酸基团构成,侧链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具有良好的黏土忍耐性的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规模巨大,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混凝土用优质砂石资源日益匮乏,部分地区的砂石集料含泥量逐渐增大,砂石集料中的粘土大多为层状硅铝酸盐类矿物例如蒙脱土,其易大量吸附外加剂尤其是聚羧酸减水剂,导致用于分散水泥颗粒的外加剂分子减少,继而降低了外加剂的分散作用,导致混凝土初始流动性差,流动度损失大,严重影响正常施工。实际生产中,当骨料的含泥量超标且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时,一般采用冲洗骨料的方法,但该法会造成环境污染,损坏砂的级配,改变了混凝土的配合比,尤其在寒冷地区,冲洗时造成冻结,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实际工程中还发现,当泥含量较高时,单纯提高聚羧酸掺量并不能解决减水和保坍的问题,聚羧酸超掺使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还会造成混凝土初始离析严重,凝结时间过长等问题。
中国专利CN101798197A公开了一种抑制集料含泥量影响的控缓释聚羧酸系减水剂,其主要的方法是采用75~95份的聚羧酸减水剂与2~5份缓凝剂、5~25份缓释剂进行物理复配,降低粘土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负面影响。然而大掺量的缓凝剂易造成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且容易导致含气量上升,对后期强度造成不利影响。美国专利US6353952B1报道了一种通过优化聚羧酸侧链中氧化乙烯和氧化丙烯的比例,来破坏结构规整度,减少氧化乙烯和黏土的氢键作用,达到减少聚羧酸与黏土作用的目的。中国专利CN201310675751.9报道了一种阳离子聚合物的黏土屏蔽剂,该助剂先于聚羧酸加入,优先吸附于黏土,起到牺牲剂的作用,后掺聚羧酸减水剂使其发挥减水保坍作用。
但是这些复配或其他技术制备的减水剂,只是稍微抑制了黏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采用牺牲剂或屏蔽剂的方法,一方面造成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也使施工效率严重下降。
从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出发,提高其对黏土尤其是蒙脱土的忍耐性,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黏土忍耐性的减水剂,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在较高含泥量条件下,仍具有优异的初始分散能力和分散保持能力。
本发明的研究人员发现,混凝土砂石集料中的粘土对聚羧酸减水剂产生负面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黏土相对于水泥对传统的聚羧酸减水剂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黏土对聚羧酸分子的吸附主要源自于聚羧酸分子侧链聚氧化乙烯与黏土层间的氢键作用。因此提高减水剂黏土忍耐性的关键主要在于提高水泥相对黏土对减水剂分子的吸附,而这可以通过提高水泥对减水剂的吸附和降低黏土对减水剂的吸附两方面来实现。
本发明首先制得一种由不饱和羧酸单体、不饱和磷酸单体以及具有紫外活性的特殊单体共聚而成的紫外活性大分子,这种活性大分子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在其分子链上的某些活性位点产生自由基,此时滴加乙烯吡咯烷酮单体,将其接枝到大分子主链上,形成一定长度的侧链。这种聚合物具有类似传统聚羧酸的结构,其主链上具有羧酸和磷酸吸附基团,侧链由一定长度和刚性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大分子,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亲水性保护膜,通过空间位阻作用阻止水泥颗粒凝聚,提高水泥浆体流动性。磷酸吸附基团与水泥表面的钙离子作用更强,同时与显负电性的黏土斥力较大,提高了减水剂分子主链对水泥的吸附能力;同时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侧链与黏土无法形成氢键作用和插层吸附,减弱了减水剂分子侧链对蒙脱土的吸附能力。因此,本发明的减水剂分子从根本上解决了黏土对减水剂的竞争吸附,具有非常好的黏土忍耐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活性大分子E的制备:由不饱和羧酸单体A、不饱和磷酸单体B以及具有紫外活性的特殊单体C在水溶液中采用引发剂D利用热引发聚合制得具有紫外活性的大分子E;
聚合浓度应控制在质量浓度为10~20%,聚合温度控制在35~55℃,聚合时间控制在5~10h,聚合结束后得到活性大分子E的水溶液,通过调控聚合浓度及引发剂用量控制其分子量在5000到10000之间;
所述引发剂D为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或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VA-044),用量控制在1~2%;其中C/(A+B)摩尔比率必须在0.13~0.3之间,B/A摩尔比率必须大于2;
(2)减水剂的制备: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步骤(1)制得的活性大分子E的水溶液中慢慢滴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得到最终的减水剂分子;
接枝聚合反应的浓度应控制在质量浓度为30~50%,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滴加时间控制在3~5h,滴加结束后继续反应0.5小时后得到最终的减水剂产物,通过调控聚合浓度及滴加时间控制其分子量在20000到100000之间;
所述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活性大分子E的质量比在3~10之间,若高于10则后续得到的减水剂主链吸附基团含量偏低,造成对水泥颗粒的吸附偏弱;若低于3则后续得到的减水剂侧链偏短,空间位阻作用不够,不足以分散水泥颗粒;
所述单体A的通式为:
式中R1代表H或者COOM;R2代表H或者CH3,并且当R1为COOM时,R2仅代表H;M代表H、Na、K或NH4;
所述单体B为含有碳碳双键和磷酸基团的单体,所述单体C为含有不饱和双键的水溶性的安息香醚类物质。
上述三种单体A、B、C必须满足一定的比例,其中C/(A+B)摩尔比率必须在0.13~0.3之间,若单体C含量过高则后续得到的减水剂主链吸附基团含量偏低,造成对水泥颗粒的吸附偏弱;单体C含量过低则后续得到的减水剂侧链数目偏少,空间位阻作用不够,不足以分散水泥颗粒。此外,B/A摩尔比率必须大于2,主链中必须保证一定的磷酸基团,才能保证得到的减水剂分子的主链,相比蒙脱土与水泥具有更强的吸附作用。
本发明中,单体A主要提供吸附基团。通式(1)代表的单体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或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的钠盐、钾盐或铵盐。这些单体通过商购获得,并单独使用或者以一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物形式使用。
单体B为含有碳碳双键和磷酸基团的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酯,丙烯酰氧乙基磷酸酯,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磷酸酯及甲基丙烯酰氧丁基磷酸酯。这些单体通过商购获得,并单独使用或者以一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物形式使用。
单体C为含有不饱和双键的水溶性的安息香醚类物质,其含有双键,可在热引发的条件下与单体A及单体B聚合。同时安息香基团可作为潜在的活性点,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产生自由基位点,在下一步反应中起到引发接枝聚合的作用。单体C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物质,这些单体通过商购获得,并单独使用或者以一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物形式使用。
本发明所述减水剂也可以与至少一种选自现有技术中已知氨基磺酸系减水剂、木质素系普通减水剂以及现有聚羧酸盐减水剂相混合。另外,除上面提到的已知混凝土减水剂外,其中也可以加入引气剂、膨胀剂、缓凝剂、早强剂、增粘剂、减缩剂和消泡剂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减水剂具有较好减水性能的同时具有优良的黏土忍耐性,可在骨料含泥量较高时,有效地解决减水和保坍的问题,不需要通过超掺来提高减水,也不需要加入额外的牺牲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更详细的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聚合产物的过程,并且这些实施例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这些实施例绝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合成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用到表1所列的原料代号:
表1合成实施例及比较例原料代号
合成实施例
合成实施例和比较例所采用的原材料及比例列入表2。样品的分子量采用静态光散射测定,测试步骤如下:将得到的聚合物配置成0.5mg/mL的溶液,用0.22μm的水性滤膜过滤,然后采用光散射仪(ALV/CGS-3,ALV,Germany)进行静态光散射测试样品分子量(SLS)。测试样品的dn/dc采用BI-DNDC(DNDC-2010,λ=620nm,WGE,Germany)测定。
表2各实施例采用的合成条件
合成实施例1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74.83gB-1,21.17gC-1和702.85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0℃后,搅拌30分钟。加入1.15gD-1保温反应10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1水溶液。取312.50gE-1水溶液,并加入75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3小时内滴加112.50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合成实施例2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10.55gA-1,74.26gB-1,35.19gC-2和678.20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0℃后,搅拌30分钟。加入1.80gD-1保温反应7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2水溶液。取133.33gE-2水溶液,并加入186.67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5小时内滴加180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合成实施例3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5.38gA-1,106.60gB-2,32.02gC-1和653.41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5℃后,搅拌30分钟。加入2.59gD-1保温反应5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3水溶液。取178.57gE-3水溶液,并加入128.57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4小时内滴加192.86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合成实施例4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8.48gA-2,85.23gB-3,26.29gC-2和677.84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35℃后,搅拌30分钟。加入2.16gD-2保温反应5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4水溶液。取185.19gE-4水溶液,并加入92.59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5小时内滴加222.22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合成实施例5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6.38gA-2,85.86gB-4,27.26gC-3和677.60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40℃后,搅拌30分钟。加入2.40gD-2保温反应5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5水溶液。取233.33gE-5水溶液,并加入126.67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3小时内滴加140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合成实施例6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8.21gA-3,72.14gB-2,39.65gC-2和678.56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35℃后,搅拌30分钟。加入1.44gD-2保温反应10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6水溶液。取133.33gE-6水溶液,并加入186.67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5小时内滴加180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合成实施例7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17.08gA-3,67.14gB-1,35.78gC-2和678.20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40℃后,搅拌30分钟。加入1.80gD-2保温反应7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7水溶液。取166.67gE-7水溶液,并加入158.33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4小时内滴加175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合成实施例8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3.65gA-1,96.40gB-1,19.95gC-2和678.68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0℃后,搅拌30分钟。加入1.32gD-1保温反应10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8水溶液。取121.21gE-8水溶液,并加入196.97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5小时内滴加181.82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合成实施例9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4.40gA-1,92.84gB-1,22.76gC-2和678.20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0℃后,搅拌30分钟。加入1.80gD-1保温反应7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9水溶液。取222.22gE-9水溶液,并加入111.11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3小时内滴加166.67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合成实施例10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11.18gA-1,86.33gB-1,22.49gC-2和678.20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0℃后,搅拌30分钟。加入1.80gD-1保温反应7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10水溶液。取190.48gE-10水溶液,并加入138.10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4小时内滴加171.43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比较例1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12.65gA-1,89.01gB-1,18.34gC-2和678.20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0℃后,搅拌30分钟。加入1.80gD-1保温反应7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11水溶液。取133.33gE-11水溶液,并加入186.67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5小时内滴加180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比较例2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8.67gA-1,61.03gB-1,50.30gC-2和678.20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0℃后,搅拌30分钟。加入1.80gD-1保温反应7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12水溶液。取133.33gE-12水溶液,并加入186.67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5小时内滴加180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比较例3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19.24gA-1,60.93gB-1,39.83gC-2和678.20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0℃后,搅拌30分钟。加入1.80gD-1保温反应7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13水溶液。取133.33gE-13水溶液,并加入186.67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5小时内滴加180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比较例4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10.55gA-1,74.26gB-1,35.19gC-2和678.20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0℃后,搅拌30分钟。加入1.80gD-1保温反应7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14水溶液。取380.95gE-14水溶液,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5小时内滴加142.86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比较例5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进口管的玻璃烧瓶中加入10.55gA-1,74.26gB-1,35.19gC-2和678.20g去离子水,在通有氮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0℃后,搅拌30分钟。加入1.80gD-1保温反应7小时后,得到中间产物E-15水溶液。取102.56gE-2水溶液,并加入212.82g水,搅拌溶解并通氮气30分钟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5小时内滴加184.62gN-VP,滴加完毕后继续照射反应30分钟,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应用实施例
应用实施例1
为评价本发明制备的减水剂的减水保坍性能,参照GB/T8077-2012标准进行了水泥净浆流动度测试,水泥300g,加水量为87g,搅拌4分钟后在平板玻璃上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并测试1小时后的净浆流动度,实验结果见表3。
表3实施例及比较例水泥净浆流动度
表3数据说明本发明制备的减水剂在较低掺量下即对水泥具有较好的分散能力和分散保持能力。通过对比实施例2和比较例1、2,C/(A+B)摩尔比率必须在0.13~0.3之间,若单体C含量过高则后续得到的减水剂主链吸附基团含量偏低,造成对水泥颗粒的吸附偏弱;单体C含量过低则后续得到的减水剂侧链数目偏少,空间位阻作用不够,不足以分散水泥颗粒。通过对比实施例2和比较例3,说明主链上磷酸基团与羧酸基团的摩尔比率必须大于2,否则也会影响产物分子的吸附能力进而影响减水。通过对比实施例2和比较例4、5,说明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活性大分子E的质量比必须控制在3~10之间,若高于10则后续得到的减水剂主链吸附基团偏低,造成对水泥颗粒的吸附偏弱;若低于3则后续得到的减水剂侧链偏少,空间位阻作用不够,不足以分散水泥颗粒。
应用实施例2
为考察所有合成样品和市售商品(生产商为江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对水泥和黏土吸附性,分别称取1克粉体(水泥、蒙脱土),加入到50ml的浓度为1g/L的纯水配制的减水剂溶液中,搅拌4分钟后高速离心得到上清液,取2mL上清液稀释20倍后,采用toc总有机碳测定仪测试有机碳含量,从掺加的减水剂总量中减去上清液中的有机碳含量即为减水剂被固体吸附的量。样品在水泥和蒙脱土上的吸附数据见表4。
表4所有实施例及市售商品对水泥和黏土的吸附性
样品 水泥mg/g 蒙脱土mg/g
商品样1(醚型) 7.8 40.8
商品样2(酯型) 9.6 45.1
实施例1 13.9 8.8
实施例2 14.1 9.5
实施例3 12.1 11.1
实施例4 14 11.4
实施例5 13.2 10.4
实施例6 13.8 8.8
实施例7 13.7 11.3
实施例8 12 9.4
实施例9 13.2 8.6
通过对比上述数据发现,市售商品减水剂在蒙脱土上的吸附能力约为在水泥上吸附能力的5倍左右,因此即使水泥中含有的蒙脱土量很少,仍有相当量的聚羧酸减水剂吸附在蒙脱土上,从而使得水泥粒子吸附的聚羧酸减水剂减少,稳定作用下降。
而本发明制得的减水剂,不但大大降低了其在蒙脱土上的吸附(无氢键作用和插层吸附),而且大大提高了其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磷酸基团),综合来看在水泥表面的吸附反而强于在蒙脱土上的吸附。同样蒙脱土含量的条件下,吸附于蒙脱土的减水剂量大大减少,对水泥流动度的影响更小,因此本发明制得的样品对黏土的忍耐性大大提高。
应用实施例3
为评价本发明制备的减水剂的黏土适应性,参考GB/T8077-2012标准(不同之处在于掺入少量蒙脱土)对实施例1和两种市售的商品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商为江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水泥净浆流动度测试,测试4分钟后在平板玻璃上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并测试30分钟及1小时后的净浆流动度,实验结果见表5。
表5实施例1及两种市售的商品聚羧酸减水剂对黏土的适应性
上述结果显示:两种市售的商品聚羧酸减水剂在增加1%蒙脱土后,水泥浆体流动度下降超过55%;而实施例1制得的减水剂在增加1%蒙脱土后,水泥浆体流动度下降仅为8%左右;通过增加二者掺量均能提高流动度,在1%蒙脱土含量下,实施例1制得的减水剂相比市售商品在达到类似流动度时掺量降低30~40%,而且保坍性能更加优异。同时进一步增加蒙脱土的掺量,我们发现合成的减水剂对其忍耐性非常好。
对所有实施例及市售商品进行黏土适应性实验,结果见表6。
表6所有实施例及市售商品对黏土的适应性
上述结果显示:掺入1%蒙脱土后,本发明所得的减水剂(实施例1至实施例10)通过提高约8%左右的掺量,就可使水泥浆流动性与无蒙脱土的情况类似;而传统的梳型结构减水剂(商品样1和商品样2)需增加20~40%的掺量才能达到原先效果,而且保坍性能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说明本发明制得的减水剂相对传统的梳型结构聚羧酸减水剂而言具有非常优异的黏土忍耐性。

Claims (4)

1.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活性大分子E的制备:由不饱和羧酸单体A、不饱和磷酸单体B以及具有紫外活性的特殊单体C在水溶液中采用引发剂D利用热引发聚合制得具有紫外活性的大分子E;
聚合浓度应控制在质量浓度为10~20%,聚合温度控制在35~55℃,聚合时间控制在5~10h,聚合结束后得到活性大分子E的水溶液,通过调控聚合浓度及引发剂用量控制其分子量在5000到10000之间;
所述引发剂D为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或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VA-044),用量控制在1~2%;其中C/(A+B)摩尔比率必须在0.13~0.3之间,B/A摩尔比率必须大于2;
(2)减水剂的制备: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步骤(1)制得的活性大分子E的水溶液中慢慢滴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得到最终的减水剂分子;
接枝聚合反应的浓度应控制在质量浓度为30~50%,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滴加时间控制在3~5h,滴加结束后继续反应0.5小时后得到最终的减水剂产物,通过调控聚合浓度及滴加时间控制其分子量在20000到100000之间;
所述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活性大分子E的质量比在3~10之间;
所述单体A的通式为:
式中R1代表H或者COOM;R2代表H或者CH3,并且当R1为COOM时,R2仅代表H;M代表H、Na、K或NH4;
所述单体B为含有碳碳双键和磷酸基团的单体,所述单体C为含有不饱和双键的水溶性的安息香醚类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1)代表的单体A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或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的钠盐、钾盐或铵盐,可单独使用或者以一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物形式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B包括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酯,丙烯酰氧乙基磷酸酯,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磷酸酯及甲基丙烯酰氧丁基磷酸酯,可单独使用或者以一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物形式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C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物质,可单独使用或者以一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物形式使用:
CN201510992939.5A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622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92939.5A CN105622853B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92939.5A CN105622853B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2853A true CN105622853A (zh) 2016-06-01
CN105622853B CN105622853B (zh) 2017-11-24

Family

ID=56038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92939.5A Active CN105622853B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285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3110A (zh) * 2017-10-31 2018-01-19 安徽森普新型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支链型抑泥聚羧酸减水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034024A (zh) * 2017-12-28 2018-05-15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坍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9384684A (zh) * 2017-08-11 2019-02-26 江苏百赛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水溶性可聚合光敏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718148A (zh) * 2020-07-03 2020-09-29 汤如齐 一种具有保坍性能的水泥用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15925338A (zh) * 2022-11-30 2023-04-07 广州市泰和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4093A (zh) * 2012-02-28 2012-07-1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主链羧基密度可调的高效聚羧酸减水剂
CN103613307A (zh) * 2013-11-22 2014-03-05 武汉理工大学 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4093A (zh) * 2012-02-28 2012-07-1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主链羧基密度可调的高效聚羧酸减水剂
CN103613307A (zh) * 2013-11-22 2014-03-05 武汉理工大学 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4684A (zh) * 2017-08-11 2019-02-26 江苏百赛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水溶性可聚合光敏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384684B (zh) * 2017-08-11 2021-12-31 江苏百赛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水溶性可聚合光敏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603110A (zh) * 2017-10-31 2018-01-19 安徽森普新型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支链型抑泥聚羧酸减水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034024A (zh) * 2017-12-28 2018-05-15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坍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8034024B (zh) * 2017-12-28 2019-12-24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坍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11718148A (zh) * 2020-07-03 2020-09-29 汤如齐 一种具有保坍性能的水泥用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15925338A (zh) * 2022-11-30 2023-04-07 广州市泰和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2853B (zh)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2853A (zh) 一种阻泥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11377642B (zh) 一种多元吸附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2167443B1 (de) Polymervergütete baustofftrockenmischungen
EP1763546B1 (de) Wasserlösliche sulfogruppenhaltige copolymere, va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EP1984410B1 (de) Wasserlösliche sulfogruppenhaltige copolymer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CN106116243B (zh) 一种透水水泥混凝土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16714B (zh) 一种陶粒载体混凝土内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6654A (zh) 一种聚羧酸超塑化剂及其应用
Yao et al. Synthesis of sodium alginate-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 and its tolerance mechanism on montmorillonite
CN102977263B (zh) 动态聚羧酸水泥分散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601825A (zh) 一种具有较高黏土忍耐性的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558032A (zh) 含活性矿物质的高强大孔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制造方法
KR101676293B1 (ko) 콘크리트 혼화용 아크릴계 합성라텍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40050196A (ko) 초속경 고분자계 콘크리트 보수재
CN111620981A (zh) 一种改性蒙脱土增强聚乙烯的复合材料及其在家具中的应用
CN110668745A (zh) 一种低坍落度损失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30132B (zh) 基于超低溶胀水凝胶的低碳全天候岩土稳定方法
CN1191287C (zh)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用改性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及制造方法
CN116179042B (zh) 一种高弹性耐低温的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355141B (zh) 混凝土调变剂及其制备方法、混凝土外加剂和混凝土组合物
CN116606088B (zh) 一种耐紫外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6157B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减水剂
CN115926044B (zh) 一种用于应急封堵的高强度微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7567076B (zh) 一种快速抢修环氧树脂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4293058A1 (en) Shrinkage reducing agent and cement com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