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9692B - 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19692B CN105619692B CN201511014602.3A CN201511014602A CN105619692B CN 105619692 B CN105619692 B CN 105619692B CN 201511014602 A CN201511014602 A CN 201511014602A CN 105619692 B CN105619692 B CN 1056196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rntable
- injection
- master mold
- male model
-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3—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 B29C45/04—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us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halves
- B29C45/06—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us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halves mounted on a turntable, i.e. on a rotating support having a rotating axis parallel to the 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ir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29C45/2725—Manifold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及其注塑工艺,该注塑模具第一次注射母模内设置有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第二次注射母模内设置有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对接套筒位于第一次注射母模的型腔外侧;转台公模热流道对接套筒位于其所在转台公模的型芯外侧,其进胶套筒正对其所在转台公模的型芯背面;当第一次注射母模和其中一转台公模合模进行第一次注射产品时,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的对接套筒与其中一转台公模上的对接套筒对接连通。模具结构简单,无需额外设置防粘结构即可使制品顺利随转台旋转,且产品侧面和外观面均无浇口痕迹,无需设置膜片定位结构即可使膜片在产品内贴合平整,提高产品成型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台式双色注塑对射模具的结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成型带有中间装饰膜片层的双侧注塑产品,且成型时装饰膜片层平整,能够保证双色注塑产品成型质量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双色注塑是指将两种不同颜色的同种类塑料,通过注塑机按照一定的生产工序进行注塑,将两种塑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件产品。双色注塑主要用于制作电视机等产品的外壳。目前双色注塑产品通常是由转台式对射注塑机,其配套的模具具体结构可参见专利号为2009202389381的实用新型专利“用于转台式对射注塑机的双色注塑模具”,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双色注塑产品通常包括下层的有色层和上层的透明层,然而双色注塑只能通过两种不同颜色塑料的组合,实现一定的产品表面装饰效果,而不能像模内装饰技术似的在产品上形成显示花纹或图案效果的薄膜层,提高产品的外观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提高双色注塑产品的外观效果,出现了在有色层和透明层之间夹设有装饰膜片层的双色注塑产品,如图1 所示,透明层10 作为产品的外侧层,有色层20作为产品的内侧层,装饰膜片层30位于透明层10和有色层20的中间,装饰膜片层30由模内注塑工艺印刷成型。在双色注塑产品中间夹上印刷好的装饰膜片后,一方面可以实现多种图样变化、具有清晰、可拓展性及可变性强的特点,可以通过调整膜片层的图案外观来体现双色注塑产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外层透明层的厚度,来进一步增强装饰图案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对印刷的3D效果装饰膜片能够增强其立体效果。
现有技术中,采用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来成型带有装饰膜片的双色注塑产品的工艺过程大致如下:
1、将膜片裁切至合适尺寸,并进一步采用热成型模或采用气体高压将膜片压制成合适的形状;
2、利用第一次注射模具由模具静模侧进胶注塑成型产品的外侧透明层,开模后置入加工后的膜片;
3、注塑完成后,产品冷却定型,之后模具打开,注塑机转台旋转180度,利用第二次注射模具再次注塑成型双色注塑件的内侧有色层;
4、开模顶出最终产品。
采用现有技术成型工艺,具有以下缺点和不足:
1、现有技术成型工艺其所用到的双色注塑模具带有型腔的母模固定在转台上,为模具动模,带有型芯的公模固定在注塑机静模板上,为模具静模,并采用从静模侧进胶,且第一次进胶为透明料成型作为外观面的透明层,由于是母模旋转,也即模具型腔旋转,而型腔内成型的透明层,透明层作为外观面,难以在其上成型防粘结构,则第一次注射透明层很容易粘到型芯侧而不能随型腔及转台旋转,若做防粘结构,则会影响外观;
2、同样为避免影响外观质量,第一次注射透明层时通常要从产品侧面进胶,而侧面也会有明显的浇口痕迹,难以彻底避免对产品外观质量的影响;
3、第一次注射透明层从侧面进胶,若在成型透明层后放置好膜片,再注射有色料时,有色料会使膜片偏移或冲皱膜片,影响膜片的平整度,此时需设置专门的膜片定位结构或油缸抽芯机构来定位膜片;
4、由于膜片表面(含膜片正面及反面)印刷的是热熔胶,料流只有在熔融状态才能将热熔胶融化,进而与产品有色层和透明层完全贴合,而现有技术是在成型产品的透明层之后再放置膜片,放置膜片与第一次注射胶存在时间差,则膜片与透明层贴合质量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及其注塑工艺,模具结构简单,无需额外设置防粘结构即可使制品顺利随转台旋转,且产品侧面和外观面均无浇口痕迹,同时,无需设置膜片定位结构即可使膜片在产品内贴合平整,大大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用于转台式对射注塑机,包括第一次注射母模、第二次注射母模和对称设置在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的相对两个工位上的转台公模A和转台公模B,转台公模A和转台公模B可互换调整;所述第一次注射母模内设置有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第二次注射母模内设置有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转台公模A和转台公模B内均设置有转台公模热流道;所述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包括主喷嘴、分流板、对接套筒和套筒移动驱动部件,其对接套筒位于所述第一次注射母模的型腔外侧;所述转台公模热流道包括分流板、对接套筒、进胶套筒和套筒移动驱动部件,其对接套筒位于其所在转台公模的型芯外侧,其进胶套筒正对其所在转台公模的型芯背面;当所述第一次注射母模和其中一转台公模合模进行第一次注射产品时,所述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的对接套筒与所述其中一转台公模上的对接套筒对接连通;所述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包括主喷嘴、分流板和侧进胶套筒,所述侧进胶套筒位于所述第二次注射母模的型腔边缘处。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的注塑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次注射母模相对转台式对射注塑机喷嘴静止,第二次注射母模及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带动转台公模A和转台公模B向远离第一次注射母模的方向移动进行开模,将尺寸与第一次注射母模的型腔一致的印刷好的膜片放置于第一次注射母模的型腔内;
2)、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带动转台公模A和转台公模B向第一次注射母模方向移动进行合模,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的对接套筒和转台公模A的转台公模热流道对接套筒对接连通,转台公模A的进胶套筒的浇口由转台公模A的型芯背面穿过型芯伸入第一次注射母模的型腔;
3)、与第一次注射母模同侧的转台式对射注塑机的喷嘴连通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的主喷嘴,将有色料由该主喷嘴经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的分流板、对接套筒、转台公模A的对接套筒、分流板、进胶套筒向第一次注射母模的型腔内注入有色料,成型产品的内侧有色层;
4)、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带动转台公模A和转台公模B向远离第一次注射母模方向移动进行开模,有色层连同膜片一并留在转台公模A的型芯上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旋转180°,使转台公模A和转台公模B的位置对换;
5)、第二次注射母模连同与其同侧的转台式对射注塑机的喷嘴向转台公模A方向移动进行合模,通过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的主喷嘴、分流板和侧进胶套筒向第二次注射母模的型腔内进行侧进胶注入透明料,成型产品的外侧透明层;
6)、第二次注射母模向远离转台公模A的方向移动进行开模,顶出最终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第一次注射进胶时胶料为有色料,且由第一次注射母模的热流道系统对接套筒与转台公模A的对接套筒通过对接的方式将料流引到转台公模A的热流道系统内,最后通过转台公模A的热流道分流板将料流引到制品背面,实现由动模侧从制品背面进胶,则最终形成的产品浇口痕迹在产品有色层背面上,在其侧面和外层外观面均无浇口痕迹,且浇口痕迹在产品有色层背面上,则从外层外观面向内层看也看不浇口痕迹,保证了外观质量;
2、本发明转台上是转台公模,即转台公模型芯旋转,且第一次注射进胶成型的是内侧有色层,有色层背面通常会有若干卡扣及装配筋位,则得以保证第一次注射有色层一定不会粘在型腔侧,而会跟随型芯一起旋转,在模具上可无需额外设计防粘结构,简化了模具结构;即使为进一步保证第一次注射有色层不会粘腔而在型芯侧壁周圈做一圈防粘腔皮纹,因为有色层非透明且做在产品背部,也不会影响外观;
3、本发明在第一次注射进胶之前已经在第一次注射母模型腔内覆膜,则第一次注射合模进胶时有色料的高温会有利于膜片与第一次注射制品贴合面印刷的热熔胶熔融,则有利于膜片与第一次注射制品完全贴合,则再进行第二次注射进胶时,打入的透明料不会冲走或冲皱膜片,且透明料的高温可将膜片另一面的热熔胶熔融,使膜片与第二次注射制品完全贴合,则本发明能够保证膜片与制品完全贴合,防止膜片错位或起皱;
4、本发明第一次注射是在转台公模A型芯背部进胶,而膜片已贴覆在第一次注射母模型腔内,进胶时产生的注射压力会使膜片紧紧贴合在型腔侧,不会产生偏移或褶皱,也进一步起到防止膜片错位或起皱的作用;若要进一步保证膜片的定位,可在覆膜前仅需在膜片上刷上一层静电以保证膜片吸附到模具腔侧即可,无需其它油缸抽芯的结构或在产品上设计定位结构来定位膜片,进一步简化了模具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双色注塑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在注塑机上安装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次注射母模与转台公模A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次注射母模与转台公模A合模时二者热流道系统与产品内侧有色层的位置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次注射母模与转台公模A合模时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次注射母模与转台公模A合模时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系统与产品外侧透明层的位置关系图。
图中,10、第一次注射母模;11、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111、主喷嘴;112、分流板;113、对接套筒;12、型腔;20、第二次注射母模;21、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211、主喷嘴;212、分流板;213、侧进胶套筒;22、型腔;30、转台公模A;31、转台公模热流道;311、分流板;312、对接套筒;313、进胶套筒;32、型芯;40、转台公模B;411、分流板;412、对接套筒;413、进胶套筒;42、型芯;50、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60、内侧有色层;70、外侧透明层;80、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2至图6,本实施例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用于转台式对射注塑机,包括第一次注射母模10、第二次注射母模20和对称设置在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50的相对两个工位上的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两个转台公模对称,则其完全相同,可互换调整;第一次注射母模10内设置有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11,第二次注射母模20内设置有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21,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内均设置有转台公模热流道,其中转台公模A30内的热流道为转台公模热流道31,转台公模B40内的热流道为转台公模热流道41,由于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对称,则转台公模热流道31和转台公模热流道41对称,完全相同;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11包括主喷嘴111、分流板112、对接套筒113和套筒移动驱动部件(同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其对接套筒位于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型腔12外侧;转台公模A30来说,其转台公模热流道31包括分流板311、对接套筒312、进胶套筒313和套筒移动驱动部件(同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对接套筒312位于转台公模A30的型芯32外侧,进胶套筒313正对转台公模A30的型芯32背面,同理;转台公模B40的转台公模热流道41包括分流板411、对接套筒412、进胶套筒413和套筒移动驱动部件(同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对接套筒412位于转台公模B40的型芯42外侧,进胶套筒413正对转台公模B40的型芯42背面;当第一次注射母模10和其中一转台公模合模进行第一次注射产品时,此处以转台公模A30为例,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11的对接套筒113与转台公模A30的对接套筒313对接连通;对于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21,如图5和图6所示,其包括主喷嘴211、分流板212和侧进胶套筒213,侧进胶套筒213位于第二次注射母模20的型腔22边缘处,进行侧进胶。
具体地,转台公模热流道31、41的进胶套筒313、413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依所成型的产品尺寸而定,产品尺寸越大,进胶套筒313、413的数量越多,以便均匀进胶,保证产品各处厚度一致;当其数量为一个时,进胶套筒313正对转台公模A30的型芯32背面中心位置,进胶套筒413正对转台公模B40的型芯42背面中心位置;当进胶套筒313、413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优选进胶套筒313在转台公模A30的型芯32背面等间隔均匀分布,如图2和图4所示;进胶套筒413在转台公模B40的型芯42背面等间隔均匀分布,如图2所示;以便于均匀进胶,保证成型质量。
同理,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21的侧进胶套筒2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依所成型的产品尺寸而定,当其数量为一个时,其位于第二次注射母模20的型腔22边缘中心位置,当其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其在第二次注射母模20的型腔22边缘处等间隔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采用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进行带膜片双色注塑产品的注塑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次注射母模10相对转台式对射注塑机喷嘴静止,第二次注射母模20及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50带动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向远离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方向移动进行开模,将尺寸与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型腔12一致的印刷好的膜片放置于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型腔12内,此时需保证膜片平整贴覆在型腔12内,如图2所示;
2)、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50带动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向第一次注射母模10方向移动进行合模,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11的对接套筒113和转台公模A30上转台公模热流道31的对接套筒312对接连通,转台公模热流道31的进胶套筒313的浇口由转台公模A30的型芯32背面穿过型芯32伸入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型腔12,如图3和图4所示;
3)、与第一次注射母模10同侧的转台式对射注塑机的喷嘴连通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11的主喷嘴111,将有色料由该主喷嘴111经分流板112、对接套筒113、转台公模A30的对接套筒312、分流板311、进胶套筒313向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型腔12内注入有色料,即从产品的背面进胶,成型产品的内侧有色层60,如图4所示;
4)、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50带动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向远离第一次注射母模10方向移动进行开模,有色层60连同膜片80一并留在转台公模A30的型芯32上,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50旋转180°,使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的位置对换,即此时转台公模A30连同已成型的内侧有色层60及膜片80转至正对第二次注射母模20,而转台公模B40正对第一次注射母模10;
5)、第二次注射母模20连同与其同侧的转台式对射注塑机的喷嘴向转台公模A30方向移动进行合模,通过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31的主喷嘴311、分流板312和侧进胶套筒313向第二次注射母模20的型腔22内进行侧进胶注入透明料,成型产品的外侧透明层70,如图5和图6所示;
6)、第二次注射母模20向远离转台公模A30的方向移动进行开模,顶出最终产品。
由于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的位置已对换,则下一工作循环为,由转台公模B40替代上述各步骤中的转台公模A30重复上述步骤成型下一产品,如此循环往复成型各产品,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为保证步骤1)中膜片能够平整稳固地贴覆在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型腔12内,只需在放置膜片前在膜片的贴覆面上刷上一层或多层静电即可,无需设置辅助的膜片定位机构。
具体地,本实施例采用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进行带膜片双色注塑产品的注塑工艺的注塑温度在230-260℃范围内,现有技术成型周期单件生产需约110s,而本实施例批量生产时第一次注射注塑与第二次注射注塑同时注塑,可节约一半时间,注塑周期仅约为55s,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用于转台式对射注塑机,包括第一次注射母模(10)、第二次注射母模(20)和对称设置在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50)的相对两个工位上的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可互换调整;所述第一次注射母模(10)内设置有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11),第二次注射母模(20)内设置有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21),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内均设置有转台公模热流道(31、4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11)包括主喷嘴(111)、分流板(112)、对接套筒(113)和套筒移动驱动部件,其对接套筒(113)位于所述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型腔(12)外侧;所述转台公模热流道(31、41)包括分流板(311、411)、对接套筒(312、412)、进胶套筒(313、413)和套筒移动驱动部件,其对接套筒(312、412)位于其所在转台公模(30、40)的型芯外侧,其进胶套筒(313、413)正对其所在转台公模(30、40)的型芯(32)背面;当所述第一次注射母模和其中一转台公模合模进行第一次注射产品时,所述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11)的对接套筒(113)与所述其中一转台公模(30、40)上的对接套筒(312、412)对接连通;所述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21)包括主喷嘴(211)、分流板(212)和侧进胶套筒(213),所述侧进胶套筒(213)位于所述第二次注射母模(20)的型腔(22)边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公模热流道(31、41)的进胶套筒(313、413)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其数量为一个时,其正对其所在转台公模(30、40)的型芯背面中心位置,当其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其等间隔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21)的侧进胶套筒(213)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其数量为一个时,其位于所述第二次注射母模(20)的型腔(22)边缘中心位置,当其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其等间隔均匀分布。
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的注塑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次注射母模(10)相对转台式对射注塑机喷嘴静止,第二次注射母模(20)及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50)带动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向远离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方向移动进行开模,将尺寸与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型腔一致的印刷好的膜片放置于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型腔(12)内;
2)、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50)带动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向第一次注射母模(10)方向移动进行合模,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11)的对接套筒(113)和转台公模A(30)的转台公模热流道(31)对接套筒(312)对接连通,转台公模A(30)的进胶套筒(313)的浇口由转台公模A(30)的型芯(32)背面穿过型芯(32)伸入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型腔(12);
3)、与第一次注射母模(10)同侧的转台式对射注塑机的喷嘴连通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11)的主喷嘴(111),将有色料由该主喷嘴(111)经第一次注射母模热流道(11)的分流板(112)、对接套筒(113)、转台公模A(30)的对接套筒(312)、分流板(311)、进胶套筒(313)向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型腔(12)内注入有色料,成型产品的内侧有色层;
4)、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50)带动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向远离第一次注射母模(10)方向移动进行开模,有色层连同膜片一并留在转台公模A(30)的型芯(32)上,转台式对射注塑机转台(50)旋转180°,使转台公模A(30)和转台公模B(40)的位置对换;
5)、第二次注射母模(20)连同与其同侧的转台式对射注塑机的喷嘴向转台公模A(30)方向移动进行合模,通过第二次注射母模热流道(21)的主喷嘴(211)、分流板(212)和侧进胶套筒(213)向第二次注射母模(20)的型腔(22)内进行侧进胶注入透明料,成型产品的外侧透明层(70);
6)、第二次注射母模(20)向远离转台公模A(30)的方向移动进行开模,顶出最终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向第一次注射母模(10)的型腔(12)内放置膜片前在膜片的贴覆面上刷静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1014602.3A CN105619692B (zh) | 2015-12-31 | 2015-12-31 | 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1014602.3A CN105619692B (zh) | 2015-12-31 | 2015-12-31 | 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19692A CN105619692A (zh) | 2016-06-01 |
CN105619692B true CN105619692B (zh) | 2018-01-09 |
Family
ID=56035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1014602.3A Active CN105619692B (zh) | 2015-12-31 | 2015-12-31 | 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196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39165B (zh) * | 2017-12-20 | 2019-12-13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注塑模具 |
CN111216309A (zh) * | 2019-11-20 | 2020-06-02 | 苏州立创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双射贴膜注塑工艺 |
CN112476999B (zh) * | 2020-12-01 | 2023-02-24 |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一种真木饰件注塑与加聚氨酯一步成型浇注模具 |
CN114539650B (zh) * | 2022-01-10 | 2023-03-21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品的制备方法、模具及制品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11498U (zh) * | 2009-09-25 | 2010-06-23 | 滨海模塑集团有限公司 | 塑料模具大跨度潜伏式浇口 |
CN201538014U (zh) * | 2009-07-27 | 2010-08-04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
CN101966742A (zh) * | 2009-07-27 | 2011-02-09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
CN101966743A (zh) * | 2009-07-27 | 2011-02-09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注塑模具装置 |
CN102922663A (zh) * | 2012-10-26 | 2013-02-13 |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带膜片层面板的双色注塑生产工艺 |
CN203637087U (zh) * | 2013-08-15 | 2014-06-11 |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双色饰条注塑模具 |
CN104227974A (zh) * | 2014-08-25 | 2014-12-24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注塑模具 |
CN204487963U (zh) * | 2015-03-30 | 2015-07-22 | 浙江天合车灯有限公司 | 复合材料结构汽车装饰件的一体成型模具 |
CN204487933U (zh) * | 2015-03-30 | 2015-07-22 | 浙江天合车灯有限公司 | 复合结构汽车内饰件的加工模具 |
CN204869500U (zh) * | 2015-08-19 | 2015-12-16 | 台州市椒江利豪塑料模具厂 | 一种薄壁餐盒注塑模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28859B2 (ja) * | 1993-12-02 | 2002-09-30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射出成形同時絵付け方法及び装置 |
KR100751179B1 (ko) * | 2001-10-10 | 2007-08-22 | 사카에리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요철모양표면을 가지는 플라스틱 성형체의 제조방법 |
-
2015
- 2015-12-31 CN CN201511014602.3A patent/CN10561969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38014U (zh) * | 2009-07-27 | 2010-08-04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
CN101966742A (zh) * | 2009-07-27 | 2011-02-09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
CN101966743A (zh) * | 2009-07-27 | 2011-02-09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注塑模具装置 |
CN201511498U (zh) * | 2009-09-25 | 2010-06-23 | 滨海模塑集团有限公司 | 塑料模具大跨度潜伏式浇口 |
CN102922663A (zh) * | 2012-10-26 | 2013-02-13 |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带膜片层面板的双色注塑生产工艺 |
CN203637087U (zh) * | 2013-08-15 | 2014-06-11 |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双色饰条注塑模具 |
CN104227974A (zh) * | 2014-08-25 | 2014-12-24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注塑模具 |
CN204487963U (zh) * | 2015-03-30 | 2015-07-22 | 浙江天合车灯有限公司 | 复合材料结构汽车装饰件的一体成型模具 |
CN204487933U (zh) * | 2015-03-30 | 2015-07-22 | 浙江天合车灯有限公司 | 复合结构汽车内饰件的加工模具 |
CN204869500U (zh) * | 2015-08-19 | 2015-12-16 | 台州市椒江利豪塑料模具厂 | 一种薄壁餐盒注塑模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19692A (zh) | 2016-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19692B (zh) | 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 |
US10113271B2 (en) | Decoration and adornment methods for thermoformed pulp | |
EP0914923A1 (en) | In-mold decorating process | |
CN101966742A (zh) | 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 |
CN103624978A (zh) | 用于眼镜的复合热塑性塑料板材、装饰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10108455A1 (zh) | 模内涂装整合系统的加工方法 | |
JP2017094701A (ja) | 射出成形機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表面加飾金型 | |
CN101966743B (zh) | 注塑模具装置 | |
CN104339600A (zh) | 一种双面模内注塑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2264357U (zh) | 专用于转盘式双螺杆并列射出注塑机的双色模具 | |
CN102529189A (zh) | 模内装饰成型膜以及具有纹路的外观件的制作方法 | |
CN202944131U (zh) | 一种吸塑立体贴饰 | |
JP2006187938A (ja) | 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樹脂成形品 | |
CN102510688B (zh) | 一种数码产品保护壳及制造方法 | |
CN201530101U (zh) | 注塑模具装置 | |
CN105984264A (zh) | 立体多彩图案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 | |
JPH09239775A (ja) | 透光樹脂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1391244A (zh) | 一种双色模具成型设备及双色模具imr成型方法 | |
CN107498889A (zh) | 模内注塑模具、模内注塑方法及模内注塑产品 | |
CN205086291U (zh) | 一种镶嵌注塑与双色成型同步模具 | |
CN108189389A (zh) | 一种多层彩色立体打印的方法 | |
JP2017213816A (ja) | 多色立体造形物品の製造方法 | |
CN201124555Y (zh) | 双面镶嵌埋入的射出装置 | |
CN204019899U (zh) | 显示仪外壳的双色注塑模具 | |
CN204471740U (zh) | 一种双色键盘按键的生产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