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30101U - 注塑模具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30101U
CN201530101U CN2009201339686U CN200920133968U CN201530101U CN 201530101 U CN201530101 U CN 201530101U CN 2009201339686 U CN2009201339686 U CN 2009201339686U CN 200920133968 U CN200920133968 U CN 200920133968U CN 201530101 U CN201530101 U CN 201530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injection mold
mold device
mold
di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339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天顺
万三军
吴晓东
杨胜国
陈旭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ONKA MOULD PLASTIC Co Ltd
Shenzhen Konka Precision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Konk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ONKA MOULD PLASTIC Co Ltd
Shenzhen Konka Precision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Konk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ONKA MOULD PLASTIC Co Ltd, Shenzhen Konka Precision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Konk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ONKA MOUL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339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30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30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3010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包括前模和后模,其中所述前模是定模,后模是可相对所述前模平移的动模,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可相对所述前模平移和旋转的中间旋转模,所述中间旋转模夹设在所述前模和所述后模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前模和后模共同形成型腔。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模具装置采用一套模具既可完成双色乃至多色成型件的模制成型,并且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模具装置可以成型形状相同或者不同的单色成型件,亦即利用前模、后模以及中间旋转模上的型腔的组合即可成型不同形状的单色成型件,从而大大增强该注塑模具装置的互换性。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注塑模具系统,在生产电视机壳等大型塑件时,只能用一种塑胶原料生产具有一种颜色的产品,产品颜色单一。
传统的双色注塑模具系统,其基本原理主要是以双射成型机的两只料管配合两套模具按先后次序经两次成型制成双色产品。如图1所示,这样的双色注塑模具系统通常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对成型模具公模90和母模91、公模92和母模93,以及第一料管94和第二料管95。母模91和93固定在固定盘96上,是定模。公模90和92固定在回转盘97上,是动模。回转盘97的回转轴线位于大致水平的位置。
传统的双色注塑模具系统的工作步骤如下:
1.公模90和母模91以及公模92和母模93均闭合,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管95注入公模92和母模93形成的型腔成型半成品;
2.将回转盘97以图1中向左侧的方向移动,开模,半成品留在公模92上,回转盘97旋转180度,再以图1中向右侧的方向移动,合模,公模92与母模91闭合,公模90和母模93闭合;
3.将第二原料经第二料管94注入公模92与母模91形成的型腔二次成型制成双色制品成品,同时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管95注入公模90和母模93形成的型腔成型半成品;
4.将回转盘97以图1中向左侧的方向移动,开模,将双色制品成品顶出,回转盘97再旋转180度,合模,继续这样的工作循环。
这种双色注塑模具系统有明显的缺陷,即因受力不平衡,又受注塑机吨位的限制,只能生产手机壳体等小型塑件,无法生产象电视机机壳这样大型的塑件。
因而,在现有技术中,要生产多色电视机壳采用的方法是先采用多套模具分别成型不同颜色的塑件,再采用黏结、铆接等方式将它们固定在一起,但是这种方法显然也有很多缺陷,例如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并且有可能造成该机壳产品粘结不牢等等。
另外,在现有的用于制造单色成型件的注塑模具通常一套模具只能制造一种单色成型件,互换性差。目前已经出现采用一个定模、多个动模或者一个动模、多个定模制造不同形状的单色成型件的技术,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制造多个不同形状的单色成型件通常是在需要更换动模或定模时将其从成型机上拆下,再将要使用的动模或定模装上,工序较为繁琐,并且每次拆换都要重新校准模具位置,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装置,通过改善其受力状况使其可以用于制造大型多色成型件制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其具有较强的互换性,可以方便的置换模具的部分型腔以制造不同形状的成型件制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包括前模和后模,其中所述前模是定模,后模是可相对所述前模平移的动模,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可相对所述前模平移和旋转的中间旋转模,所述中间旋转模夹设在所述前模和所述后模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前模和后模共同形成型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包括前模和后模,其中所述前模是定模,后模是可相对所述前模平移的动模,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可相对所述前模平移和旋转的中间旋转模,所述中间旋转模夹设在所述前模和所述后模之间,所述中间旋转模分别与所述前模和后模共同形成数量相同的型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装置,所述注塑模具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以并列的前模、至少两个并列的后模,以及至少两个并列的中间旋转模,所述中间旋转模的数量和所述前模和后模的数量相同,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固定盘、可相对所述固定盘移动以及旋转的旋转托盘以及可相对所述固定盘移动的移动盘,所述旋转托盘设置在所述固定盘和所述移动盘之间,其中所述前模并列固定在所述固定盘上,其为定模,所述后模并列固定在所述移动盘上,其为动模,所述中间旋转模并列固定在所述旋转托盘上,所述中间旋转模分别与所述前模和后模共同形成数量相同的型腔。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模具装置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由于型腔移位方式的改变,大大减少了模具在注塑机内占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从中间旋转模两侧注射进料的方式,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双色乃至多色成型件的模制成型,并且可以节省注塑机对其中一侧投影面积小的型腔的锁模力,亦即在对位于中间旋转模两侧的型腔同时注塑时,两侧的注塑动作均会对中间旋转模产生膨胀力,而这两个膨胀力由于方向相反而互相抵消,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模具装置,可以成型形状相同或者不同的单色成型件,亦即利用前模、后模以及中间旋转模上的型腔的组合即可成型不同形状的单色成型件,从而大大增强该注塑模具装置的互换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双色注塑模具装置主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主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第二实施例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第三实施例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第四实施例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注塑模具装置包括前模12、中间旋转模13、后模14、第一料筒15以及第二料筒16。
在使用该注塑模具装置的成型机内,还设有固定盘17、旋转托盘18以及移动盘19。
前模12是定模,其固定在成型机内的固定盘17上,第一料筒15设置在前模12一侧,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前模12的型腔内。
后模14是动模,其固定在成型机内的移动盘19上,可相对固定在固定盘17上的前模12平移。第二料筒16设置在后模14一侧,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后模14的型腔内。
中间旋转模13是动模,设置在前模12和后模14之间,位于旋转托盘18上,其可相对前模12平移以及旋转,其旋转轴线大致位于竖直位置。中间旋转模13的前侧可与前模12共同形成第一型腔(图未标),而中间旋转模13的后侧可与后模14共同形成第二型腔(图未标)。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位于中间旋转模13前后两侧,位置相对。中间旋转模13的前侧形状与后侧形状相同,而后模14的型腔形状大于前模12的型腔形状,故而该第二型腔的体积大于第一型腔的体积。在中间旋转模13上的前后侧均设有顶出装置(图未示)。
上述注塑模具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1.合模,中间旋转模13的前侧与前模12共同形成第一型腔,后侧与后模14共同形成第二型腔,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筒15注入第一型腔,模制成单色的半成品A;
步骤2.开模,将中间旋转模13和后模14相对前模12以图2中向右亦即远离前模12的方向平移,使得后模14的移动距离是中间旋转模13的移动距离的两倍,半成品A留在中间旋转模13的前侧;
步骤3.控制旋转托盘18将中间旋转模13旋转180度,此翻转实现了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的交替移位,亦即半成品A随中间旋转模13旋转到了后侧;
步骤4.合模,将中间旋转模13和后模14以图2中向左亦即靠近前模12的方向平移回原位,中间旋转模13的前侧再次与前模12共同形成第一型腔,后侧再次与后模14共同形成第二型腔,此时半成品A容纳在第二型腔内,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筒15注入第一型腔,模制成第二件单色的半成品A,同时将第二原料经第二料筒16注入第二型腔,与半成品A一起模制为双色的成品B;
步骤5.第二次开模,将中间旋转模13和后模14相对前模12以图2中向右亦即远离前模12的方向平移,使得后模14的移动距离是中间旋转模13的移动距离的两倍,第二件半成品A留在中间旋转模13的前侧,成品B留在中间旋转模13的后侧;
步骤6.启动中间旋转模13后侧的顶出装置,将成品B顶出,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手的方式取下成品B;
步骤7.合模后再次控制旋转托盘18将中间旋转模13旋转180度,此翻转再次将半成品A随中间旋转模13旋转到了后侧,然后接着上述步骤4继续下一个工作循环。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模具装置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由于型腔移位方式的改变,大大减少了模具在注塑机内占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从中间旋转模13两侧注射进料的方式,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双色成型件的模制,并且可以节省注塑机对其中一个投影面积小的型腔的锁模力,亦即在对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同时注塑时,这两个注塑动作均会对中间旋转模13产生膨胀力,而这两个膨胀力由于方向相反而互相抵消,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
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在固定盘27上并排设置两个型腔形状相同的前模22、222以及分别向这两个前模22、222供应第一原料的第一料筒25、252。相应的,在移动盘29上并排设置两个型腔形状相同的后模24、242以及分别向这两个后模24、242供应第二原料的第二料筒26、262。在旋转托盘28上并排设置两个型腔形状相同的中间旋转模23、232。工作步骤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这样,在步骤1合模成型时,在前模22与中间旋转模23以及前模222与中间旋转模232形成的两个型腔中,同时成型两个半成品A。步骤2开模后,这两个半成品A分别留在两个中间旋转模23、232的前侧。在步骤3旋转托盘28将这两个中间旋转模23、232并排旋转180度(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然后再合模,在中间旋转模232与后模24以及中间旋转模23与后模242形成的型腔中,同时成型两个双色的成品B,并且接着进行以后的工作循环。
这样,采用两套模具即可同时成型两组双色成型件,将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当然,在该第二实施例中,还可以并排设置两组以上的注塑模具装置,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当然,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前模22和222设置成一体,但是在该前模22上设置两个分隔开的型腔,分别对应第一料筒25、252。同样的将两个后模24、242也设置成一体,但是在该后模24上设置两个分隔开的型腔,分别对应第二料筒26、262。将中间旋转模23、232也设置成一体,但是在其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两个型腔。其工作过程如前所述。
请参照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在固定盘37上并排设置两个型腔形状不同的前模32、322以及分别向这两个前模32、322供应第一原料和第三原料的第一料筒35和第三料筒352。在移动盘39上并排设置两个型腔形状不同的后模34、342以及分别向这两个后模34、342供应第二原料和第四原料的第二料筒36和第四料筒362。在旋转托盘38上并排设置两个型腔形状相同的中间旋转模33、332,中间旋转模33、332又分别通过直径较小的子旋转托盘382、384固定在旋转托盘38上。也就是说中间旋转模33、332既可以分别依托子旋转托盘382、384自转,又可以依托旋转托盘38公转(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这样,在步骤1合模成型时,在前模32与中间旋转模33形成的型腔中,成型半成品A。步骤2开模后,这个半成品A留在中间旋转模33的前侧。在步骤3通过子旋转托盘382将中间旋转模33旋转180度,然后再合模,在中间旋转模33与后模34形成的型腔中,成型双色的半成品B,然后再开模,半成品B留在中间旋转模33上。通过旋转托盘38将中间旋转模33旋转180度,即与中间旋转模332换位,再先后与前模322和后模342合模,并且先后通过第三料筒352和第四料筒362注入第三原料和第四原料,即可成型出具有四种颜色的成型件成品。在这里仅描述了中间旋转模33上一个型腔与前后模配合的情况,可以理解,中间旋转模33的另一个型腔以及中间旋转模332的两个型腔可如前述其它实施例那样,顺序与前后模配合连续不断的生产具有四种颜色的成型件成品。
这样,即可成型出具有四种颜色的成型件成品,这四种颜色的原料不仅可以是图5中所示的层层包覆的关系,也可以是互相镶嵌,这样就可以在成型件上模制出各种色彩丰富的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也可以这样设置,将前模322和后模342的型腔设置成相同。这样,即可控制旋转托盘38以及子旋转托盘382、384分别生产形状相同但分别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原料的三色产品以及具有第一、第二、第四原料的三色产品。也可以将前模322和后模34、342的型腔设置成相同。这样,即可控制旋转托盘38以及子旋转托盘382、384以分别生产形状相同但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原料,第一、第三原料以及第一、第四原料的双色产品。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前模322和后模34、342的型腔设置成不同的花纹形状,从而可以生产具有同一种原料基底(第一原料),但具有不同颜色和图案的三种双色成型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利用上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可以做出多种组合方式以生产多种多色成型件。
请参照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的第四实施例中,在固定盘47上设置前模42以及分别向前模42供应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的第一料筒45和第二料筒452。在移动盘49上设置后模44以及分别向后模44供应第三原料和第四原料的第三料筒46和第四料筒462。在旋转托盘48上设置中间旋转模43。这样,在步骤1合模成型时,在前模42与中间旋转模43形成的型腔中,将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成型为双色的半成品A。在该型腔中可以设置特定结构使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分界,也可以控制第一料筒45和第二料筒452的压力,使其在型腔内一定位置接合,从而自然分界。步骤2开模后,这个双色的半成品A留在中间旋转模43的前侧。在步骤3通过旋转托盘48将中间旋转模43旋转180度,然后再合模,在中间旋转模43与后模44形成的型腔中,将第三原料和第四原料成型在型腔中的半成品A上,即可成型出具有四种颜色的成型件成品。同样可以理解,在这个实施例中也可以产生多种变化,例如在固定盘47上仅设置前模42以及向前模42供应第一原料的第一料筒45,而不设第二料筒452,从而成型具有三种颜色的成型件成品。
在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上还可以设置业界常用的定位装置、冷却装置等等,以取得较佳的成型质量。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模具装置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由于型腔移位方式的改变,大大减少了模具在注塑机内占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从中间旋转模两侧注射进料的方式,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双色乃至多色成型件的模制成型,并且可以节省注塑机对其中一侧投影面积小的型腔的锁模力,亦即在对位于中间旋转模两侧的型腔同时注塑时,两侧的注塑动作均会对中间旋转模产生膨胀力,而这两个膨胀力由于方向相反而互相抵消,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上述各种注塑模具装置及其变型的型腔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并且可以采用各种颜色的原料。上述各种注塑模具装置均以成型两色以上的成型件为例,但是显而易见,上述各种注塑模具装置均可以用来成型形状相同或者不同的单色成型件,亦即利用前模、后模以及中间旋转模上的型腔的组合即可成型不同形状的单色成型件,从而大大增强该注塑模具装置的互换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包括前模和后模,其中所述前模是定模,后模是可相对所述前模平移的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可相对所述前模平移和旋转的中间旋转模,所述中间旋转模夹设在所述前模和所述后模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前模和后模共同形成型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固定盘,所述前模固定在所述固定盘上,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旋转托盘,所述中间旋转模固定在所述旋转托盘上,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移动盘,所述后模固定在所述移动盘上,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料筒,所述至少两个料筒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模和后模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旋转模与所述前模共同形成的型腔和其与所述后模共同形成的型腔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旋转模的两侧。
4.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包括前模和后模,其中所述前模是定模,后模是可相对所述前模平移的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可相对所述前模平移和旋转的中间旋转模,所述中间旋转模夹设在所述前模和所述后模之间,所述中间旋转模分别与所述前模和后模共同形成数量相同的型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固定盘,所述前模固定在所述固定盘上,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旋转托盘,所述中间旋转模固定在所述旋转托盘上,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移动盘,所述后模固定在所述移动盘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多个料筒,所述多个料筒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模和后模侧,并且分别与所述中间旋转模和所述前模形成的型腔以及所述中间旋转模和所述后模形成的型腔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旋转模和所述前模形成的型腔与所述中间旋转模和所述后模形成的型腔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旋转模的两侧,并且其位置对应。
8.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以并列的前模、至少两个并列的后模,以及至少两个并列的中间旋转模,所述中间旋转模的数量和所述前模和后模的数量相同,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固定盘、可相对所述固定盘移动以及旋转的旋转托盘以及可相对所述固定盘移动的移动盘,所述旋转托盘设置在所述固定盘和所述移动盘之间,其中所述前模并列固定在所述固定盘上,其为定模,所述后模并列固定在所述移动盘上,其为动模,所述中间旋转模并列固定在所述旋转托盘上,所述中间旋转模分别与所述前模和后模共同形成数量相同的型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旋转托盘上并可相对其转动的子旋转托盘,所述中间旋转模固定在所述子旋转托盘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多个料筒,所述多个料筒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模和后模侧,并且分别与所述前模形成的型腔以及所述后模形成的型腔对应,所述中间旋转模和所述前模形成的型腔与所述中间旋转模和所述后模形成的型腔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旋转模的两侧,并且其位置对应。
CN2009201339686U 2009-07-27 2009-07-27 注塑模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30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39686U CN201530101U (zh) 2009-07-27 2009-07-27 注塑模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39686U CN201530101U (zh) 2009-07-27 2009-07-27 注塑模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30101U true CN201530101U (zh) 2010-07-21

Family

ID=42525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3396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30101U (zh) 2009-07-27 2009-07-27 注塑模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30101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6743A (zh) * 2009-07-27 2011-02-09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装置
CN103909613A (zh) * 2014-03-06 2014-07-09 深圳市宝鸿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在同一双色注塑机上加工两种不同类型产品的方法
CN103961863A (zh) * 2014-05-23 2014-08-06 上海采科实业有限公司 双色围棋子与五子棋子的制造方法
CN107839165A (zh) * 2017-12-20 2018-03-27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
CN112192804A (zh) * 2020-09-25 2021-01-08 重庆禾裕田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mr膜的多色注塑成型工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6743A (zh) * 2009-07-27 2011-02-09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装置
CN101966743B (zh) * 2009-07-27 2015-04-29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装置
CN103909613A (zh) * 2014-03-06 2014-07-09 深圳市宝鸿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在同一双色注塑机上加工两种不同类型产品的方法
CN103961863A (zh) * 2014-05-23 2014-08-06 上海采科实业有限公司 双色围棋子与五子棋子的制造方法
CN107839165A (zh) * 2017-12-20 2018-03-27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
CN107839165B (zh) * 2017-12-20 2019-12-1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
CN112192804A (zh) * 2020-09-25 2021-01-08 重庆禾裕田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mr膜的多色注塑成型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6742A (zh) 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CN101405120B (zh) 用来制造复合构件的方法
CN201530101U (zh) 注塑模具装置
CN101966743B (zh) 注塑模具装置
CN101537684A (zh) 聚氨酯发泡成型模具及模腔制造方法
CN201538014U (zh) 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CN201530092U (zh) 一种注塑模具装置
CN202264357U (zh) 专用于转盘式双螺杆并列射出注塑机的双色模具
CN105619692B (zh) 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CN201544420U (zh) 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CN205086291U (zh) 一种镶嵌注塑与双色成型同步模具
CN202241786U (zh) 能够成型彩色纹理塑料制品的注塑机
JP5557106B2 (ja) 金型内塗装用金型及び金型内塗装方法
CN112045926A (zh) 一种模具内喷涂实现立体花纹的设备
CN115256798A (zh) 一种双色模具
CN204997914U (zh) 一种双色模具斜销定位与抽芯机构
CN209289673U (zh) 一种注塑成型与模内涂装一体化的模具
CN203919603U (zh) 一种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
CN102343648A (zh) 一种纺织用双色注塑模具
CN212312549U (zh) 一种模具内喷涂实现立体花纹的设备
CN206406347U (zh) 一种高光免涂装环保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
CN201317103Y (zh) 一种注吹塑料中空容器制品的模具设备
CN111660504A (zh) 汽车前面板模内转印注塑模具
CN2495448Y (zh) 分清双色注塑机注射装置
CN206030438U (zh) 热流道双色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