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6414B - 一种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6414B
CN105616414B CN201410591542.0A CN201410591542A CN105616414B CN 105616414 B CN105616414 B CN 105616414B CN 201410591542 A CN201410591542 A CN 201410591542A CN 105616414 B CN105616414 B CN 105616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oxypiperazin
plk1
amides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915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6414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bei Welm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bei Welm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bei Welm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bei Welm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915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64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6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6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6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6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抑制PLK1活性的应用;所述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选自式I化合物,其异构体、水合物或盐。本发明的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在抑制PLK1活性方面,效果确切、毒副作用少、安全性好。与现有的抑制PLK1活性的化合物相比,本发明的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由于是已知并被使用的化合物,原料易得,合成工艺成熟,杂质研究充分,质量控制成熟,因此,具有更加方便、易得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具体涉及该化合物抑制PLK1活性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式I所示的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已知的抗菌药物。其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许多厌氧菌也有抗菌作用。
一些抗菌药物长期作为抗肿瘤药物使用。例如丝裂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放线菌素D、博来霉素、平阳霉素、培洛霉素、柔红霉素等。CN1911236A还报道,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如强力霉素)除了抗菌以外,也具有抗肿瘤、抗炎症以及影响细胞存活等作用。
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抗菌药物则未见报道有抗肿瘤的作用。
临床上,将抗菌药用于治疗癌症引起的感染是一种常用的做法。这是因为肿瘤的浸润导致人体免疫力的低下,以及抗癌药物的使用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从而使得机体更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导致恶性肿瘤患者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细菌感染(梁新文,等,恶性肿瘤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59-261)。具体的例子如: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年第17卷第4期,215-217)。
但是,在医药领域,抗菌药物与抗肿瘤药物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抗菌和抗癌分属不同的适应症。从作用对象来看,细菌具有细胞壁,属于外来致病生物;而肿瘤没有细胞壁,是机体自身产生的异常增生或病变,这决定了两种药物在作用机制方面也存在本质的区别。
式I所示的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在临床上也用于抗感染治疗,包括恶性肿瘤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但它仍然发挥的是抗菌作用。而且它与以上的各种抗菌药物或抗肿瘤药物有所区别,其作用机制在于与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促使细菌细胞凋亡。
Polo样激酶(Polo like kinase,PLK)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而PLK1是Polo样激酶的一种亚型。其结构中具有N端和C端,通过使底物磷酸化而发挥其活性。现有研究表明,PLK1参与了细胞生长不同阶段的精密调控,是维持细胞周期正常运行的关键物质。例如:PLK1在细胞G2/M期转换过程中,可调节Cdc25、cyclin B、Wee1、Myt1等多种下游底物;PLK1在细胞中心体的成熟和分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ninein like protein(Nlp)和Kizuna等中心体相关蛋白的活性;PLK1作用于Mad3、Bub1、PICH等纺锤体结构监测点相关蛋白,保证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通过抑制PLK1的活性,可以控制细胞的异常增殖,在治疗癌症、神经变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疾病和免疫介导疾病等细胞增殖性疾病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Fan,Zheng et al.2005记载,通过显著抑制PLKl,能有效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Lane and Nigg 1996记载,在蛋白水平抑制PLKl,可以达到细胞周期阻滞效应。LiuX,et al.Proc Natl Acad Sci 2003,100(10):5789–5794.记载,在体外,PLKl的消耗在癌细胞中强烈抑制细胞繁殖并降低癌细胞存活率,PLK1的敲除使得癌细胞被阻断在G2-M期,导致癌细胞凋亡。
现有技术中报道了一些抑制PLK1活性的药物,如:CN103435608A公开了一种吡啶并嘧啶类的PLK1抑制剂,CN103435594A公开了一种氨基喹唑啉类的PLK1抑制剂,CN103408546A公开了一种氨基嘌呤类的PLK1抑制剂,CN102174035A公开了一种芳香双酰肼类的PLK1抑制剂,CN101636399A公开了一种嘧啶并二氮杂卓类的PLK1抑制剂,CN101568539A公开了一种咪唑啉酮基氨基嘧啶类PLK1抑制剂,CN101541800A公开了一种蝶啶衍生物的PLK1抑制剂,但是这些药物均处于研发阶段,需要全新合成,原料不易得,原料药的质量控制也不成熟,另外,它们结构各异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这导致难以通过现有化合物的结构预测出新的PLK1抑制剂。
通过对式I所示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研究,得到了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中的新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目的之二在于为临床寻找一种抗癌药物的新选择。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抑制PLK1活性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选自式I化合物,其异构体、水合物或盐,
式I中,
R1为C1-C6烷基;
R2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
R3为-CONH-R4基团,其中,R4选自式Ia或式Ib;
式Ia或Ib中,
Y为氧或硫;
R5选自乙酰基、1-甲基-四唑基,或5-甲基-[1.3.4]噻二唑基;
R6选自氢、甲氧基或-NH-CHO基团。
优选地,式I的R1为乙基;R2为羟乙基、苯基或羟基取代的苯基。
进一步优选,式I化合物选自以下式II~式VIII中的任一化合物:
所述药物中含有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药物中还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当所述药物中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时:
优选地,所述药物中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重量比为1:10~10:1;更优选的重量比为1:1~8:1;进一步优选的重量比为1:1,2:1,3:1,4:1,5:1,6:1,7:1或8:1。
优选地,所述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克拉维酸、舒巴坦,或者克拉维酸的异构体、水合物或盐,或者舒巴坦的异构体、水合物或盐。更优选地,所述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克拉维酸钾或舒巴坦钠。
进一步优选,所述药物中含有:式II化合物的钠盐和舒巴坦钠,式III化合物的钠盐和舒巴坦钠,式IV化合物的钠盐和舒巴坦钠,或者,式V化合物的钠盐和舒巴坦钠。
更进一步优选,所述药物中含有:重量比为1:1,2:1,4:1或8:1的式II化合物钠盐和舒巴坦钠,重量比为1:1,3:1,6:1或8:1的式III化合物钠盐和舒巴坦钠,重量比为2:1或10:1的式IV化合物钠盐和舒巴坦钠,或者,重量比为1:1,2:1,5:1或10:1的式V化合物钠盐和舒巴坦钠。
所述药物中,根据剂型的不同,可以不含辅料,也可以含有药学上适用的辅料。
例如:注射用冻干粉针剂中可以不含辅料,注射剂中可以含有氯化钠等等渗调节剂,片剂中可以含有制药领域常用的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等。所述填充剂可以选自淀粉、预胶化淀粉、糊精、葡萄糖、蔗糖、乳糖、乳糖醇、微晶纤维素、甘露醇、山梨醇或木糖醇;所述粘合剂可以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维酮、淀粉浆、蔗糖、糖粉、胶浆、明胶、聚乙二醇;所述崩解剂可以选自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或淀粉;所述润滑剂可以选自硬脂酸镁、滑石粉或微粉硅胶。
说明:本发明中所说的比例均为重量比,且是指游离物或无水物的比例,不包括盐离子或结晶水。例如式III化合物的钠盐+舒巴坦钠(4:1),是指按照式III化合物与舒巴坦计算,其重量比为4:1;又如式II化合物一水合物+舒巴坦钠(2:1),是指按照式II化合物与舒巴坦计算,其重量比为2:1。
本发明中所说的抑制PLK1活性的药物,也可以称为PLK1抑制剂。
优选地,所述抑制PLK1活性的作用是治疗细胞增殖性疾病。
再优选地,所述细胞增殖性疾病选自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炎性疾病。
进一步优选,所述细胞增殖性疾病选自前列腺癌、卵巢癌、泌尿生殖道癌、喉癌、白血病或囊性纤维化病。
本发明提供的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首次发现了现有的一类氧代哌嗪酰胺化合物具有抑制PLK1活性的作用,PLK1是Polo样激酶(Polo like kinase,PLK)的一种亚型激酶,其结构中具有N端和C端,通过使底物磷酸化而发挥调控细胞生长等方面的活性。PLK1抑制剂是一种可选择性地与PLK1激酶相结合从而阻碍PLK1激酶发挥活性的物质。
通过研究发现,式I的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可以对PLK1激酶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青霉素却没有类似的作用,其原因可能是2,3-二氧代-哌嗪甲酰胺结构与PLK1激酶的特异性结合导致了激酶的失活。这与式I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传统适应症和作用机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2、发明人发现,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通过抑制PLK1活性,可有效减少细胞的增殖,可用于治疗细胞增殖性疾病,如多种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疾病等。扩大了现有药物的适应症,提供了临床用药的新选择。
3、发明人意外地发现,一些具有特定结构和立体构型的具体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在150ng/ml的浓度内即可有效抑制PLK1活性,并可将肿瘤细胞增殖率控制在约60%或70%以下。
与单用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相比,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进行组合显示出更好的效果,而在比例方面特别优选的组合则显示出更加优异的效果。
4、本发明的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在抑制PLK1活性尤其是抗肿瘤方面,除了效果确切之外,还具有毒副作用少、安全性好等优点。
5、与现有的抑制PLK1活性的化合物相比,本发明的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由于是已知并被使用的化合物,原料易得,合成工艺成熟,杂质研究充分,质量控制成熟,因此具有更加方便、易得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涉及的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属于已知化合物,可以通过商业途径或文献方法获得。例如,部分具体的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CAS号见表1:
表1:部分式I化合物的取代基和CAS号
R<sub>1</sub> R<sub>2</sub> R<sub>3</sub> R<sub>4</sub> R<sub>5</sub> Y R<sub>6</sub> CAS号 备注
乙基 苯基 -CONH-R<sub>4</sub> 式Ia / / 61477-96-1 式II化合物
乙基 对羟基苯基 -CONH-R<sub>4</sub> 式Ib 1-甲基-四唑基 62893-19-0 式III化合物
乙基 1-羟乙基 -CONH-R<sub>4</sub> 式Ib 1-甲基-四唑基 甲氧基 76610-84-9 式IV化合物
乙基 对羟基苯基 -CONH-R<sub>4</sub> 式Ib 5-甲基-[1.3.4]噻二唑基 62939-46-2 式VI化合物
乙基 对羟基苯基 -CONH-R<sub>4</sub> 式Ib 乙酰基 62893-23-6 式VII化合物
乙基 对羟基苯基 -CONH-R<sub>4</sub> 式Ia / / 65476-74-6 式VIII化合物
乙基 3,4-二羟基苯基 -CONH-R<sub>4</sub> 式Ia / / -NH-CHO基团 98048-07-8 式V化合物
以下实施例1或2中的待测物、PLKl激酶、底物多肽、肿瘤细胞株、以及各试剂、材料、仪器均从商业途径购买,如Sigma公司、PerkinElmer公司、American Custom Chemicals公司、上海晶纯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等。
实施例1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对PLK1激酶的抑制作用
1、待测物:本发明中式II~式VIII所示的化合物、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青霉素、舒巴坦、克拉维酸,它们的水合物和盐以及相关的组合物等。
2、试验方法:
1)制备各组待测物溶液:将DMSO溶于20nM的HEPES水溶液中,形成浓度20%的DMSO/HEPES溶液。将待测物进行分组(多个对照组、单独组、联合组),分别取各组待测物,溶于20%的DMSO/HEPES中,分别得到各组待测物溶液,备用。分组情况以及得到的各组待测物溶液中待测物的最高浓度(对于联合组,是指组合物中式II~式VIII所示化合物的浓度;浓度均以化合物的游离物或无水物计,单位μg/ml)见表2。每组待测物溶液用20%的DMSO/HEPES溶液进行5倍浓度梯度的稀释,分别稀释为8个浓度梯度。
2)制备PLK1激酶液:取0.07653g 2-甘油磷酸二钠、0.025g Chaps和0.012g L-半胱氨酸,溶解于50ml 20mM的HEPES水溶液中,得到缓冲液I。将PLK1激酶用缓冲液I稀释,得到10nM的PLK1激酶液,备用。
3)制备PLK1底物多肽液:将133μl MgCl2水溶液(1M)、1μl MnCl2水溶液(1M),以及9.867ml的步骤2)中的缓冲液I混合,得到缓冲液II。将底物多肽和ATP一起用缓冲液II稀释,得到含300nM底物多肽和10μM ATP的PLK1底物多肽液,备用。
4)反应:各组分别进行。方法是:将2μl步骤1)得到的待测物溶液、2μl步骤2)得到的PLK1激酶液在384孔白色测试板上混合。加入6μl步骤3)得到的PLK1底物多肽液,在室温下静置反应30分钟后,加入5μl 60mM的EDTA以终止反应。再加入5μl的4xDetection Mixture(购自PerkinElmer公司),静置反应1小时后置于酶标仪(PerkinElmer公司)上读数(激发波长340nm,发射波长分别为615nm和665nm)。测定得到的数据使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评价。
3、试验结果的判断方法:
PLK1的抑制活性以50%的PLK1激酶被抑制时的待测物浓度(IC50)表示,IC50值越小则表示对PLK1激酶的抑制作用越强。IC50值(ng/ml)归入以下5个范围:
A:IC50≤25
B:25<IC50≤50
C:50<IC50≤150
D:150<IC50≤250
E:IC50>250
4、实验结果:表2列出了各组待测物的IC50值级别(对于联合组,是指组合物中式II~式VIII所示化合物的IC50值级别)。
表2各组待测物抑制PLK1活性的IC50
表2试验结果表明:与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舒巴坦等不具有氧代哌嗪酰胺结构的抗生素相比,本发明的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能有效抑制PLK1激酶活性。与单用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相比,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组合显示出更好的效果。
实施例2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下面以前列腺癌和卵巢癌为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对细胞增殖性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治疗效果。
1、待测物处理:
待测物:本发明中式II~式VIII所示的化合物、阿莫西林、紫杉醇、舒巴坦,它们的盐和水合物以及相关的组合物等。
溶液配制:将待测物进行分组(多个对照组、单独组、联合组),分别取各组中的待测物,先加入1.23ml蓖麻油,摇匀溶解,再加入1.23ml无水乙醇,摇匀溶解,分别制成各组待测物母液。分组情况以及得到的各组待测物母液中待测物的浓度(对于联合组,是指组合物中式II~式VIII所示化合物的浓度;浓度均以化合物的游离物或无水物计,单位为mg/ml),具体见表3、4。
每次给药时取母液0.4ml,用0.9%NS稀释6倍,得到待测物稀释液。
2、肿瘤模型的建立:
实验动物:雌性BALB/cA裸小鼠,日龄35-40天,体重18-22g。分别建立前列腺癌模型和卵巢癌模型。
前列腺癌模型:采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接种于裸小鼠皮下而建立。细胞接种量为3×106,接种形成移植瘤后再在裸小鼠体内传3代后使用。
卵巢癌模型:采用人卵巢癌HO-8910细胞株接种于裸小鼠皮下而建立。细胞接种量为3×106,接种形成移植瘤后再在裸小鼠体内传3代后使用。
具体方法:取生长旺盛期的瘤组织剪切成1.5mm3左右,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裸小鼠右侧腋窝皮下。裸小鼠移植瘤用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瘤直径,待肿瘤生长至100~300mm3后,将动物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动物均为8只。除空白组外,各组情况与待测物分组情况相一致,具体见表3、4。前列腺癌模型动物与卵巢癌模型动物分别独立操作。
3、给药:
静脉给药,空白组给予蓖麻油,各对照组和各治疗组分别给予各组待测物稀释液。每周给药1次,共给药3周。给药剂量以每kg动物体重给予20ml的给药物质(20ml/kg)为依据,按照每只动物的体重进行调整。具体给药情况见表3、4。
4、数据收集和处理:
统计动物数量,称量动物体重,测量肿瘤直径,计算肿瘤体积,以相对肿瘤增殖率(RT)作为抗肿瘤活性的评价指标,RT值越小则抗肿瘤活性越强。并同时统计试验前后的动物存活率(RN)、动物体重变化率(RW),作为评价安全性的指标,RN值高、RW值与空白组的值相比差别小,则说明安全性好。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RT=(T治疗组/T空白组)×100%。其中,
T=Vt/V0,V=1/2×a×b2
RN=(Nt/N0)×100%,
RW=(Wt/W0)×100%。
计算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a——肿瘤长度,b——肿瘤宽度,V——肿瘤体积,T——相对肿瘤体积,
V0——治疗前(最初分组给药0天时)的肿瘤体积,
Vt——治疗后(21天后)的肿瘤体积,
T治疗组——治疗组的相对肿瘤体积,
T空白组——空白组的相对肿瘤体积,
Nt——治疗后(21天后)的动物数量,
N0——治疗前(最初分组给药0天时)的动物数量,
Wt——治疗后(21天后)动物的体重,
W0——治疗前(最初分组给药0天时)动物的体重。
5、实验结果:
5.1前列腺癌模型动物的试验结果见表3。
表3各组待测物对前列腺癌模型动物的影响
5.2卵巢癌模型动物的试验结果见表4。
表4各组待测物对卵巢癌模型动物的影响
表3、4试验结果表明:
与阿莫西林等不具有氧代哌嗪酰胺结构的抗生素相比,本发明的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RT值小于60%或70%)。与单用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相比,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组合显示出更好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除效果确切外,还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RN值高于紫杉醇,达到100%;各单独组和联合组的RW值与空白组相近,表明对体重影响小)。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内容。

Claims (6)

1.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选自式II~式VIII中的任一化合物或其盐:
所述药物中含有所述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还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述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舒巴坦,或者舒巴坦的盐;
所述癌症为前列腺癌或卵巢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含有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二者的重量比为1:10~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重量比为1:1~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重量比为1:1,2:1,3:1,4:1,5:1,6:1,7:1或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舒巴坦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含有:式II化合物的钠盐和舒巴坦钠,式III化合物的钠盐和舒巴坦钠,式IV化合物的钠盐和舒巴坦钠,或者,式V化合物的钠盐和舒巴坦钠。
CN201410591542.0A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Active CN105616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91542.0A CN105616414B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91542.0A CN105616414B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6414A CN105616414A (zh) 2016-06-01
CN105616414B true CN105616414B (zh) 2019-03-05

Family

ID=56032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91542.0A Active CN105616414B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64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3287B (zh) * 2017-05-26 2019-11-05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喹喔啉并杂氮环丁酮类化合物及其在抗肿瘤中的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3568A (zh) * 2012-12-10 2013-03-20 江苏开元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的药物组合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85601B1 (ko) * 2003-11-21 2007-12-14 화이자 프로덕츠 인크. 백신 아쥬반트로서의 항생제의 용도
WO2009149149A1 (en) * 2008-06-04 2009-12-10 Trustees Of Dartmouth College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immune-relevant disease by modification of microfloral populations
CN101648016A (zh) * 2008-08-11 2010-02-17 广州威尔曼新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稳定性高的药物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3568A (zh) * 2012-12-10 2013-03-20 江苏开元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的药物组合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6414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el et al. Fosfomycin: a first-line oral therapy for acute uncomplicated cystitis
RU2609259C2 (ru) Пиримидиновые ингибиторы гиразы и топоизомеразы iv
EP2826473B1 (en) Antibacterial use of patchoulol
CN110051845A (zh) 一种mTOR抑制剂、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US20190255081A1 (en) Combination therapies targeting mitochondria for cancer therapy
CN106822905B (zh) 含Survivin抑制剂和IRE1抑制剂的药物及用途
CN104994860A (zh) 用于治疗医院性肺炎的组合疗法
EP3586848B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ompound capable of penetrating blood-brain barrier as effective ingredient for preventing or treating brain cancer
CN111386271B (zh) 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嘧啶衍生物
CN109999027B (zh) 褪黑素的用途
CN101543499B (zh) 一种天然化合物熊果酸在抗菌方面的应用
CN104161759B (zh) 阿那格雷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用途
JP6264685B2 (ja) マルチキナーゼ阻害剤、抗癌剤、抗転移剤、薬剤耐性抑制剤、疼痛抑制剤及び止痒薬
CN105616414B (zh) 一种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CN102626408B (zh) 吲哚满二酮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在制备抑制ndm-1活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7583054A (zh) 隐丹参酮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15518056A (zh) 橙花叔醇、橙花醇和香叶醇在抗菌方面的用途
CN103183722B (zh) 一种乙二醛酶i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4706649A (zh) 千层纸素苷在制备抗肿瘤药中的应用
CN111991404A (zh) 防治真菌感染的复合维生素d及其应用
CN101210021A (zh) 新的头孢菌素类化合物
CN101418015A (zh) 头孢曲松磷酰化衍生物
CN106333951B (zh) 一种mTOR激酶抑制剂与MAPK激酶抑制剂的组合物的应用
CN106999499A (zh) 一种氧代哌嗪酰胺类化合物的用途
CN107648217A (zh) 新藤黄酸或其衍生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