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1661B - 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1661B
CN105601661B CN201610162596.4A CN201610162596A CN105601661B CN 105601661 B CN105601661 B CN 105601661B CN 201610162596 A CN201610162596 A CN 201610162596A CN 105601661 B CN105601661 B CN 1056016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agents
reaction device
mercaptosilane coupling
pathway reaction
prep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25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01661A (zh
Inventor
陶再山
李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Shuguang Fine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huguang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huguang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huguang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6259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01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01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1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01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1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1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as well as one or more C—O—Si linkages
    • C07F7/1804Compounds having Si-O-C linka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1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as well as one or more C—O—Si linkages
    • C07F7/1804Compounds having Si-O-C linkages
    • C07F7/1872Preparation; Treat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C07F7/20
    • C07F7/1892Preparation; Treat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C07F7/20 by reac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C07F7/1876 - C07F7/1888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在溶剂条件下,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其中,巯基硅烷偶联剂结构通式为:XmSiC3H6S(C=O)nY,式中,每个X独立地为烷基、烷氧基、羟基、R(OR’)LO‑、‑ORO‑或N(RO‑)3,至少一个X为烷氧基、羟基或N(RO‑)3,Y为氢或烷基,R、R’分别独立地为直链的或者支链的烷基,L的平均值为1‑30,m为1、2或3,n为0或1;通道反应装置通道的折算直径为1微米‑数厘米;通道反应装置连接一个后处理装置。解决了大尺寸反应设备反应周期长、稳定性差、杂质聚合体等问题,尤其是消减了大尺寸反应设备生产带来的臭味问题。

Description

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巯基硅烷偶联剂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改型巯基硅烷偶联剂(以下简称巯基硅烷,含有的基础基团为SiC3H6S-),是白炭黑填充的绿色轮胎中必不可少的配套原材料,尤其是在国际、国内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行绿色轮胎发展的大背景下,巯基硅烷的研发工作也成为了行业中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批量生产的产品有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俗称:KH-590)、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俗称:KH-580)、3-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巯丙基乙氧基二(十三烷基五聚乙醚基)硅烷(结构式如图1所示)、3-辛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结构式如图2所示)等产品,处在研究阶段的产品有3-巯丙基-2,2’,2’’-次氮基三乙氧基硅烷(结构式如图3所示)、3-巯丙基乙氧基二(丙基六聚丙醚基)硅烷(结构式如图4所示)、3-己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结构式如图5所示)、3-辛酰基硫代-1-丙基乙氧基(2-甲基-1,3-丙二醇亚基)硅烷(结构式如图6所示)等产品。
现有技术中制备巯基硅烷的生产工艺:(1)无溶剂,在氨或胺的存在下,卤代有机硅烷与硫化物反应;(2)在溶剂醇、高压条件下,卤代有机硅烷与硫化氢反应;(3)在溶剂醇、胺存在下,卤代有机硅烷与硫化物反应;(4)在溶剂、pH调节剂和相转移催化剂条件下,卤代有机硅烷与硫化物或硫代羧酸盐反应;(5)在溶剂条件下,巯基硅烷的碱金属盐与酸酐或酰氯反应;(6)巯基硅烷与醇或酯发生取代反应制备另一巯基硅烷等方法。
以上方法的大工业应用都是在常规的大尺寸设备中生产,几乎都是在釜式设备中进行。无溶剂工艺,需要处理庞大的固体副产盐,固体副产盐吸附部分产品造成产品损失得率低、副产盐难以处理,副产盐状态蓬松也难从产物中过滤掉。有机溶剂工艺多采用醇溶剂或苯类溶剂,由于该反应会有固体副产盐产生,而副产盐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大,所以该工艺要么有大量的固体盐产生吸附大量的溶剂,要么用大量的溶剂溶解副产盐,在常规的反应釜中进行生产,这两种手段都易造成有机溶剂回收量小、消耗高,副产盐难处理,原料投入成本高等问题。水溶液相转移催化剂工艺,为两相反应,需加相转移催化剂一般为季铵盐类化合物,而季铵盐类化合物对热敏感尤其是在非中性条件下,原料和产品均对水敏感易水解聚合,稍有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催化剂分解失活、原料和产品水解聚合,产品报废,生产风险大。另外,有些溶剂工艺中有中间副产品酸产生,一般采取负压或加碱中和的手段消耗酸,否则中间副产品酸会引起原料和产品的水解聚合,在釜式间歇反应中表现尤为明显,虽然采取了除酸的手段,但是最终产品中总会存在一定量的非预期的副产聚合体。还有,无论上述的有机溶剂工艺还是水溶剂工艺,常规的工业生产几乎都是在反应釜中进行,原料从投入、接触、混合、反应需要很长时间,致使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般很长,即使是小装置的生产周期也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另外,该反应从实验室小试到工业大生产,由于设备尺寸变化使其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导致转产操作困难和转产周期长。
除了上述问题,用釜式设备生产出的巯基硅烷都具有一定的臭味,这些臭味是由于使用大尺寸设备不可避免的副反应产生的含有硫醇基物质引起的,臭味限制了巯基硅烷的应用。
通道反应装置已是公开的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得益于其加工技术的成熟。但是将通道反应装置应用于巯基硅烷偶联剂大工业生产却鲜有报道,至少未见其实现真正的大生产。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工业大生产巯基硅烷偶联剂提供一种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在溶剂条件下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解决了大尺寸反应设备反应周期长、不安全、稳定性差、杂质、聚合体等问题,尤其是消减了大尺寸反应设备生产带来的臭味问题。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在溶剂条件下,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其中,
(1)所述巯基硅烷偶联剂结构通式为式(a):
XmSiC3H6S(C=O)nY…………………………(a)
式中,每个X独立地为烷基、烷氧基、羟基、R(OR’)LO-、-ORO-或N(RO-)3,至少一个X为烷氧基、羟基或N(RO-)3,Y为氢或烷基,R、R’分别独立地为直链的或者支链的烷基,L的平均值为1-30,m为1、2或3,n为0或1;
(2)所述通道反应装置通道的折算直径为1微米-数厘米;
(3)所述通道反应装置连接一个后处理装置。
优选地,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乙醇、甲苯、二甲苯、正己烷、去离子水或乙醇-水混合溶剂。
优选地,所述X为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羟基、乙基聚乙醚基、丙基聚丙醚基、十三烷基聚乙醚基、乙二醇亚基、1,3-丙二醇亚基、2-甲基-1,3-丙二醇亚基或2,2’,2’’-次氮基三乙氧基。
优选地,Y己基或辛基。
优选地,所述巯基硅烷偶联剂为: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巯丙基乙氧基二(十三烷基五聚乙醚基)硅烷、3-巯丙基-2,2’,2’’-次氮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丙基乙氧基二(丙基六聚丙醚基)硅烷、3-己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辛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辛酰基硫代-1-丙基乙氧基(2-甲基-1,3-丙二醇亚基)硅烷。
优选地,所述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采用如下方法:(a)氯丙基有机硅烷与硫化物或硫代羧酸或硫代羧酸盐反应,(b)巯基硅烷的碱金属盐与酸酐或酰氯反应,或(c)一种巯基硅烷与醇或酯或酰氯发生反应制备另一种巯基硅烷。
优选地,通道反应装置通道的折算直径为1毫米-2厘米。
优选地,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反应温度为50℃-300℃。
优选地,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反应温度为70℃-180℃。
优选地,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两种主要原料,以反应质量比为基准,投料量过量不超过20%,优选不超过10%。
优选地,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过程中还加入助剂。所述助剂为相转移催化剂或pH调节剂。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通道反应装置的通道尺寸为1微米-数厘米的通道,较佳的是,本发明在等价直径在100微米-1厘米的通道反应装置中进行。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通道反应装置的通道设有夹套热交换装置,可以使通道内的反应流温度稳定在期望的范围内。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通道反应装置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碳钢,或者是具有防腐等特征的钛材、钽材等,或者是反应流接触到的通道表面镀搪瓷或用特氟龙处理。考虑到原料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优选通道的材质为钽材,或者是反应流接触到的通道表面镀搪瓷或用特氟龙处理。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通道反应装置具有不少于一个的反应区,反应区通道通常都具有微结构。微结构是为了提高反应流的混合和碰撞机会(几率),而对通道进行特殊加工,例如通道具有内构件或者通道以不同形式延伸或者与反应物流接触到的通道表面具有缺陷等。通道反应装置还可以有其他区,例如过滤区、预热区、预混区,这些区域具有至少一种功能。通道反应装置还可以有其他功能,例如过滤功能、预热功能、预混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分别在一个区域中实现,也可以在一个区域中实现至少两种以上的功能。
本发明方法可以在单个通道反应装置、串联或者并联的多个通道反应装置中进行。所述装置通道可以具有不同形式的横截面,例如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多边形、心形等形状。通道的折算(等价)直径可以为1微米-数厘米,优选在100微米-数厘米,更优选在1毫米-20毫米。所述装置通道的长度,理论上为使反应进行到产物浓度几乎不变,一般在1厘米-数百米,优选在数米-数十米。
本发明方法中,原料和产品均具有易水解的硅氧烷,对水、湿气敏感,严重情况会产生固体渣子堵塞管道影响生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停工期,优选在通道反应装置前有过滤装置或通道反应装置具有过滤功能。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通道反应装置设有后处理装置,还设有其他吸收装置如酸性气体吸收装置。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和后处理装置,可以并联,也可以依次是通道反应装置、后处理装置、酸性气体吸收装置。酸性气体吸收装置为不少于两级的吸收装置,第一级吸收装置的吸收液为水,其他吸收装置的吸收液为水、碱溶液的一种或几种混合。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可以是大尺寸的设备,如降膜吸收塔、填料塔等,也可以是通道吸收装置,如微通道吸收器。后处理装置的作用是对反应粗品进行收集,或者同时作为蒸馏工序和中和工序的设备;优选作为粗品收集的设备。
本发明方法中,原料可以在其他装置中混合后进入上述通道反应,也可以分别进入上述通道装置中混合反应,这里的其他装置是指具有混合功能的大尺寸的设备或者微反应器或通道装置。本发明的通道装置具有混合功能的微结构,能够强化原料的接触、混匀、反应;同时通道尺寸小,传质传热快,利于反应流的温度、浓度等参数稳定在期望的范围内。
本发明方法中,原料可以在其他装置中预热后,进入上述通道装置中混合反应,优选在其他装置中预热后进入通道反应装置中。更优选比通道反应装置中的反应温度低3℃-30℃进入通道反应装置中。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氯丙基有机硅烷包含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氯丙基乙氧基二(十三烷基聚乙醚基)硅烷、3-氯丙基乙氧基二(丙基六聚丙醚基)硅烷或3-氯丙基乙氧基(2-甲基-1,3-丙二醇亚基)硅烷等。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硫化物包含硫化氢、硫氢化钠、硫化钠、硫脲等。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硫代羧酸盐指硫代羧酸钠,如硫代乙酸钠、硫代己酸钠、硫代辛酸钠、硫代棕榈酸钠等。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巯基硅烷的碱金属盐指巯基硅烷的钠盐。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酸酐包含乙酸酐、己酸酐、辛酸酐等。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酰氯包含乙酰氯、丙酰氯、丁酰氯、戊酰氯、己酰氯、庚酰氯、辛酰氯等。
本发明方法中,与巯基硅烷发生酯化反应的醇包含乙二醇、1,3-丙二醇、三乙醇胺、十三烷基聚醚醇、丙基聚醚醇等。
本发明方法是在溶剂条件下制备巯基硅烷。溶剂的作用不仅仅是增加两种主要原料的接触机会,更是起到溶解副产盐防止有固体产生的作用。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如乙醇、甲苯、二甲苯、正己烷、去离子水或乙醇-水混合溶剂。所述溶剂可以与两种主要原材料混合后进入通道,也可以分别与其中一种原料混合进入通道。所述溶剂除了是额外添加的,也包含由原料带入的溶剂,如溶剂工艺中,原料是以水合物或溶液形式,例如原料硫氢化钠水溶液、硫代羧酸盐水溶液、巯基硅烷的碱金属盐水溶液、酸酐醇溶液、酰氯甲苯溶液等。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聚醚类、季铵盐类、季膦盐类、季铵碱类或叔胺类相转移催化剂。优选季铵盐、季膦盐,更优选四丙基溴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磷。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pH调节剂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磷酸、硼酸、碳酸盐、碳酸氢盐、磷酸盐、磷酸氢盐等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助剂可以与两种主要原料、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后进入通道反应装置中,也可以是在制备主要原料的过程加入,如在制备硫代羧酸盐的反应前、反应中或反应后加入pH调节剂,又如在制备巯基硅烷的碱金属盐的反应前加入相转移催化剂。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详见表1:
表1:
序号 传统工艺 本发明所述方法
1 釜式反应间歇生产。 通道式反应连续生产,能够连续稳定运行数天至数月。
2 大尺寸反应设备传质传热慢、体积大占地。 通道反应装置也称为微反应器,具有微反应器设备的优点:传热传质快,工艺参数如温度等容易控制、变化小,操作安全,设备体积小占地少。
3 釜式反应单批次产量固定,操作弹性小。 产量弹性大,可灵活安排生产,根据需要生产几克至几万吨产品。
4 小试到工业生产放大效应明显,转产困难和转产周期长。 通道式反应,传热传质快,没有转产放大效应,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转产操作容易。
5 生产周期长造成相转移催化剂、pH调节剂失活的可能性大、用量多。 反应流在通道中停留时间短,几乎不存在助剂失活的风险、生产稳定可靠,助剂用量减少。
6 副产物聚合体含量高。 反应流在通道中停留时间短,聚合的因素被抑制甚至是消减,产品得率提高、杂质少。
7 副反应多、杂质多,产品臭味大。 几乎无副反应,杂质少,臭味轻甚至是无臭味。
附图说明
图1为3-巯丙基乙氧基二(十三烷基五聚乙醚基)硅烷结构式。
图2为3-辛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结构式。
图3为3-巯丙基-2,2’,2’’-次氮基三乙氧基硅烷结构式。
图4为3-巯丙基乙氧基二(丙基六聚丙醚基)硅烷结构式。
图5为3-己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结构式。
图6为3-辛酰基硫代-1-丙基乙氧基(2-甲基-1,3-丙二醇亚基)硅烷结构式。
图7为挡板型通道反应装置简图。
图8为波浪型通道反应装置简图。
图9为扁心脏型通道反应装置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意在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是要限制本发明的主题。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选用的通道反应装置为扁心脏型,通道内折算直径为8毫米,长度为75米,反应流的流速为25Kg/h,通道反应装置的加热介质为油浴加热,冷却介质为冷冻盐水,通道反应装置后接一个收集装置;通道反应装置进料前、停工后都用溶剂冲洗。
如图7~图9所示,为实施本发明的通道反应装置的简图,意在说明通道微结构的样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仅使用这些通道反应装置。
实施例1制备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两种主要原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C2H5O)3SiC3H6Cl + NaHS→(C2H5O)3SiC3H6SH + NaCl
原料投料质量比,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含量98%):硫氢化钠水合物(含量71%):溶剂水: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pH调节剂碳酸钠为650:200:380:8:50。
步骤如下:
(1)配制硫氢化钠水溶液:将200份硫氢化钠溶于360份水中配制成水溶液。
(2)配制相转移催化剂水溶液:将8份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溶于20份水中。(3)将硫氢化钠水溶液、相转移催化剂水溶液、pH调节剂碳酸钠混合均匀,并将温度加热到60℃。
(4)然后将上述混合溶液、加热到60℃的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同时通入到通道反应装置中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87℃,从通道反应装置连接的后处理装置中取粗品,冷却、分层,取上层有机相做气相色谱检测,检测结果:未反应原料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含量2.0%、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含量88.7%、副产物“双(三乙氧基硅丙基)一硫化物”0.5%、未见副产物“双(三乙氧基硅丙基)二硫化物”色谱峰、未见催化剂分解产物三丁胺的气相色谱峰,粗品无臭味。
对比例1 使用现有技术制备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使用的原料、原料投料质量比相同。
步骤如下:
(1)配制硫氢化钠水溶液:将200g硫氢化钠溶于360g水中配制成水溶液。
(2)配制相转移催化剂水溶液:将8g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溶于20g水中。
(3)混合硫氢化钠水溶液、催化剂水溶液、pH调节剂:反应装置为3000mL带搅拌、温度计和滴加漏斗的四口烧瓶,将硫氢化钠水溶液、50g的pH调节剂碳酸钠加入到烧瓶中,加热升温至85℃,加相转移催化剂水溶液。
(4)制备制备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滴加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650g,控制反应温度在85-87℃,滴加结束后保温6h;冷却至室温,转移至分液漏斗,取上层有机相做气相色谱检测,检测结果:未反应原料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含量2.7%、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含量83.7%、副产物“双(三乙氧基硅丙基)一硫化物”2.3%、副产物“双(三乙氧基硅丙基)二硫化物”0.6%、催化剂分解产物三丁胺含量0.17%,粗品具有明显的臭味。
实施例2制备3- 辛酰基硫代-1- 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两种主要原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C2H5O)3SiC3H6Cl + NaS(C=O)C7H15→(C2H5O)3SiC3H6S(C=O)C7H15 + NaCl
原料投料质量比,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硫代辛酸钠水溶液(含量30%):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含量25%)为435:1060:24。
步骤为:将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加入到硫代辛酸钠水溶液中,混匀后加热至75℃,将该混合溶液、加热到75℃的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同时通入到通道反应装置中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90℃,从通道反应装置连接的后处理装置中取粗品,冷却、分层,取上层有机相做气相色谱检测,检测结果:未反应原料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含量0.7%、3-辛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含量95.2%、未见催化剂分解产物三丁胺的气相色谱峰,粗品无臭味。
对比例2 使用现有技术制备3- 辛酰基硫代-1- 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使用的原料相同,原料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投料量增加。
原料投料质量比,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硫代辛酸钠水溶液: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为450:1060:24。
步骤如下:
反应装置为3000mL带搅拌、温度计和滴加漏斗的四口烧瓶,将1060g硫代辛酸钠水溶液加热升温至85℃,一次性加入24g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开始滴加450g的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保温87-90℃,滴加结束后保温3h。冷却至室温,转移至分液漏斗,取上层有机相做气相色谱检测,检测结果:未反应原料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含量3.2%、3-辛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含量93.1%、催化剂分解产物三丁胺含量0.15%,粗品有微臭味。
通过上述对比得出,本发明采用通道反应装置,传热传质快,工艺参数温度容易控制、变化小;反应流在通道中停留时间短,几乎不存在催化剂分解失活的风险小、生产稳定可靠;反应流在通道中停留时间短,两种原料在通道中一经接触即反应,反应充分,部分抑制了副反应,副产品含量降低,得率提高,产品无臭味。

Claims (8)

1.一种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溶剂条件下,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其中,
(1)所述巯基硅烷偶联剂结构通式为式(a):
XmSiC3H6S(C=O)nY…………………………(a)
式中,每个X独立地为烷基、烷氧基、羟基、R(OR’)LO-、-ORO-或N(RO-)3,至少一个X为烷氧基、羟基或N(RO-)3,Y为氢或烷基,R、R’分别独立地为直链的或者支链的烷基,L的平均值为1-30,m为1、2或3,n为0或1;
(2)所述通道反应装置通道的折算直径为1微米-数厘米;
(3)所述通道反应装置连接一个后处理装置;通道反应装置进料前、停工后都用溶剂冲洗;
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过程中还加入助剂,所述助剂为相转移催化剂或pH调节剂,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丙基溴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或四丁基溴化磷;
所述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为:(a)氯丙基有机硅烷与硫化物或硫代羧酸或硫代羧酸盐反应,(b)巯基硅烷的碱金属盐与酸酐或酰氯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羟基、乙基聚乙醚基、丙基聚丙醚基、十三烷基聚乙醚基、乙二醇亚基、1,3-丙二醇亚基、2-甲基-1,3-丙二醇亚基或2,2’,2”-次氮基三乙氧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Y为己基或辛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巯基硅烷偶联剂为: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巯丙基乙氧基二(十三烷基五聚乙醚基)硅烷、3-巯丙基-2,2’,2”-次氮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丙基乙氧基二(丙基六聚丙醚基)硅烷、3-己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辛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辛酰基硫代-1-丙基乙氧基(2-甲基-1,3-丙二醇亚基)硅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道反应装置通道的折算直径为1毫米-2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反应温度为50℃-3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投入的原料以反应质量比为基准,投料量过量不超过20%。
CN201610162596.4A 2016-03-22 2016-03-22 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 Active CN105601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2596.4A CN105601661B (zh) 2016-03-22 2016-03-22 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2596.4A CN105601661B (zh) 2016-03-22 2016-03-22 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1661A CN105601661A (zh) 2016-05-25
CN105601661B true CN105601661B (zh) 2019-04-23

Family

ID=55982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2596.4A Active CN105601661B (zh) 2016-03-22 2016-03-22 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016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1967B (zh) * 2017-08-11 2020-05-05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微反应器的微通道装置
CN109517006B (zh) * 2018-11-13 2021-03-16 江西宏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塔式有机法连续生产3-辛酰基硫代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方法
CN110003266B (zh) * 2019-04-28 2021-11-05 南京曙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高品质的3-辛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环保生产方法
CN111100160B (zh) * 2019-12-20 2021-08-17 江苏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生产酰基硫代硅烷的方法
CN113607777A (zh) * 2021-08-02 2021-11-05 天津大学 一种硅纳米线生物传感器的可再生方法及再生的硅纳米线生物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09567B2 (en) * 2010-03-04 2014-08-19 Kyoto University Method for producing silylenol ethers
CN101920178B (zh) * 2010-08-30 2012-04-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制备甲硅烷气体的管式反应器系统及使用其制备甲硅烷的方法
CN102453044B (zh) * 2010-10-20 2014-06-18 周小明 一种利用微反应技术制备比阿培南的方法
KR20140123108A (ko) * 2012-02-16 2014-10-21 다우 코닝 코포레이션 마이크로반응기에서 할로실란 화합물을 환원시키는 방법
CN103275112A (zh) * 2013-05-11 2013-09-04 济南韶远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微反应器连续合成芳基硼酸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1661A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01661B (zh) 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
CN104528682A (zh) 一种用湿法磷酸制取全水溶性聚磷酸铵水溶液的方法
CN103275314A (zh) 一种链结构规整的聚单硫代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8993590A (zh) 一种钼掺杂十聚钨酸季铵盐高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3467508B (zh) 甲基酮肟基甲氧基硅烷的制备方法
CN102731321A (zh) 一种2-甲基-4-(1,1,1,2,3,3,3-七氟-2-丙基)苯胺的制备方法
CN106829876B (zh) 炼油厂脱硫车间硫蒸汽的回收利用方法
CN114011459A (zh) 一种钛系双酸型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193816A (zh) 水相合成硫代羧酸酯硅烷偶联剂的制备方法
CN105348052B (zh) 2-丙氧基氯乙烷的合成工艺
CN105693759B (zh) 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氯丙基烷基烷氧基硅烷的方法
CN109320444A (zh) 一种硫代卡巴肼的制备方法
CN113501841B (zh) 连续制备含硫硅烷偶联剂的方法
CN103755736B (zh) 一种四硫化双-(γ-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溶剂法合成工艺
CN107382715A (zh) 一种对氯苯甲酰氯制备方法
CN102453100A (zh) 一种酸处理淀粉纯干法的制备方法
CN105693760B (zh) 利用通道反应装置制备多硫化物硅烷偶联剂的方法
CN103275322B (zh) 一种聚硅氧烷及其催化合成方法
CN104370669B (zh) 一种二芳基六氟丙烷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3408413B (zh) 一种以六氯丙酮为中间体制备氘代氯仿的方法
CN106883259A (zh) 一种油酸甲基锡的制备方法
CN105502326A (zh) 利用甲基二氯化磷生产废弃物制备三聚磷酸铝的方法
CN112358497A (zh) 一种颜色更浅的多硫化物硅烷偶联剂的制备方法
CN110256318A (zh) 一种二硫化四苄基秋兰姆的清洁化生产方法
CN109824511A (zh) 高纯度丁二酰丁二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26, Chongfu Road, Nanjing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Nanjing, Jiangsu 210047

Patentee after: Nanjing Shuguang Fine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26, Chongfu Road, Nanjing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Nanjing, Jiangsu 210047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SHUGUANG FINE CHEMICAL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