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3565B - 液压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液压缓冲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93565B CN105593565B CN201480046554.3A CN201480046554A CN105593565B CN 105593565 B CN105593565 B CN 105593565B CN 201480046554 A CN201480046554 A CN 201480046554A CN 105593565 B CN105593565 B CN 1055935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cylinder body
- grease chamber
- storage room
- hydraulic bjuf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6—Characteristics of dampers, e.g. mechanical dampers
- B60G17/08—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dam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5/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 B60G15/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 B60G15/0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and fluid damper
- B60G15/061—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and fluid damper with a coil spring being mounted inside the damp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05—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wound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07—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wound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0—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F16F9/512—Means responsive to load action, i.e. static load on the damper or dynamic fluid pressure changes in the damper, e.g. due to changes in velocity
- F16F9/5126—Piston, or piston-like valve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8—Stroke limiting stops, e.g. arranged on the piston rod outside the cylinder
- F16F9/585—Stroke limiting stops, e.g. arranged on the piston rod outside the cylinder within the cylinder, in contact with working flui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30—Spring/Damper and/or actuator 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4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ampers and/or sp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06—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both gas and liquid
- F16F9/062—Bi-tubula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different damping effects at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troke
- F16F9/49—Stops limiting fluid passage, e.g. hydraulic stops or elastomeric elements inside the cylinder which contribute to changes in fluid damp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8—Stroke limiting stops, e.g. arranged on the piston rod outside the cylin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位置及速度依赖型的液压缓冲器(10)。液压缓冲器(10)具有:活塞阀(22),其固定于活塞杆(11)的前端;基座阀(27);以及储存室(15)。基座阀(27)具有压缩侧端口(31)。在第一阀(24)与基座阀(27)之间设置有第一螺旋弹簧(28),在第一阀(24)与活塞阀(22)之间设置有第二螺旋弹簧(23)。在最大压缩程度时附近由第一阀(24)将压缩侧端口(31)关闭,因此,朝向储存室(15)的油液的流量减少。将第一阀(24)以及基座阀(27)的中央贯通的第二阀(33)在油室(21b)的规定压力以上的压力下对朝向储存室(15)的油液的流量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轿车、货车、摩托车等中使用的液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轿车、货车、摩托车等车辆中所使用的液压缓冲器而言,为了避免压缩时的构成部件间的抵接,一般使用缓冲橡胶(bump stop rubber)等。
例如,公开有如下缓冲装置:为了在缓冲器的最大压缩时使因缓冲橡胶与止动缓冲件(bumper stopper)抵接而对缓冲器产生的冲击缓和,至少在缓冲橡胶或者止动缓冲件的相互抵接面的一方设置凹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
图1是表示在液压缓冲器中使用上述那样的缓冲橡胶的以往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首先,图1所示的液压缓冲器具备如下部件等:上部支架1,其将液压缓冲器固定于车辆主体;上部弹簧座2,其配置于上部支架1的下方;活塞杆3,其相对于上部支架1和上部弹簧座2以摆动自如的方式固定;以及缸体5,其具有油室4。
图1所示的液压缓冲器还具备:活塞阀6,其将缸体5内的油室4划分为油室4a和4b;外筒7,其将缸体5的外周覆盖;以及止动缓冲件8,活塞杆3从其中央孔穿过、且其外周部嵌入固定于外筒7的上端部。
并且,在止动缓冲件8与上部弹簧座2之间夹装有缓冲橡胶9,该缓冲橡胶9外嵌于活塞杆3。缓冲橡胶9例如由树脂等弹性部件构成。
这里,在负荷作用于液压缓冲器而对其进行压缩的情况下、即如箭头a所示那样将活塞杆3压入于缸体5的情况下,缓冲橡胶9作为缓冲件(cushion)而发挥防止上部弹簧座2与止动缓冲件8直接抵接的作用。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上述那样的缓冲部中,至少在缓冲橡胶或者止动缓冲件的相互抵接面的一方设置凹凸,从而更有效地使在缓冲器的最大压缩时对缓冲器产生的冲击缓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99786号公报
然而,缓冲橡胶的载荷特性与位移对应地确定,因此有时因使用条件的不同而无法得到适当的载荷特性。
例如,在以低载荷缓慢地移位的情况下,即使想要使液压缓冲器进行动作而达到最大压缩位置,也会因缓冲橡胶的反作用力而无法进行动作。相反,在以大载荷高速地移位的情况下,即使想要实现迅速的缓冲动作,也会因缓冲橡胶的非线性的载荷特性而无法实现适当的动作速度。
另外,在使用缓冲橡胶的情况下,对于液压缓冲器而言,在其最大压缩时,上部弹簧座与止动缓冲件隔着缓冲橡胶而抵接,不仅如此,还对作为弹性体的缓冲橡胶进行压缩。
该缓冲橡胶被压缩而产生弹性载荷,并因该弹性载荷而产生反作用力。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最大压缩程度的附近,因较大的反作用力而对乘坐感等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廉价的位置及速度依赖型的液压缓冲器,本发明的液压缓冲器具有即使在最大压缩时附近也与负荷相应的适当的载荷特性,具有将尺寸抑制为最小限度的结构、且能够容易地改变包含动作点在内的衰减力特性。
这里,衰减力是指发挥以与振动速度成比例地抑制振动的作用的力。例如,由与相对于缸体内前进后退的活塞速度、即缓冲器的伸缩速度相应地产生的阻力来表示衰减力的大小。
换言之,是指作用于某一物体的振动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力。若衰减力大,则产生坚硬(ごつごつ)的乘坐感,若衰减力小,则产生轻飘的乘坐感。一般情况下,跑车、赛车通过使缓冲器的弹簧变硬而增大衰减 力。在普通的轿车中,优选行驶稳定性与乘坐感取得平衡的衰减力。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液压缓冲器构成为具备:缸体;油液,其被填充并封入上述缸体内,在该缸体内形成有油室;活塞杆,其在上述油室中前进后退;活塞阀,其固定于上述活塞杆的前端,将上述油室划分为上部的油室和下部的油室,且伴随着上述活塞杆的前进后退而以与上述缸体的内周滑动接触的方式前进后退;外筒,其将上述缸体的外周覆盖;储存室,其由上述外筒的内周面与上述缸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并供油液和气体封入;底部止动件,其从外部将上述外筒的底部封闭;基座阀,其被保持于上述底部止动件,并具有将上述下部的油室与上述储存室连通的第一压缩侧端口和第二压缩侧端口;第一阀,其经由第一螺旋弹簧而被保持于上述基座阀;第二螺旋弹簧,其被保持于上述第一阀,夹装于上述第一阀与上述活塞阀之间,当被上述活塞阀按压时朝下方产生反作用力,克服上述第一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将上述第一阀朝下按压而将上述第一压缩侧端口关闭;以及第二阀,其配设为将上述第一阀和上述基座阀的中央贯通,当因来自外部的负荷而使得上述缸体的上述下部的油室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以上时,对该第二阀与上述储存室之间的上述油液的流量进行调整。
并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液压缓冲器构成为具备:缸体;油液,其被填充并封入上述缸体内,在该缸体内形成有油室;活塞杆,其在上述油室中前进后退;活塞阀,其固定于上述活塞杆的前端,将上述油室划分为上部的油室和下部的油室,且伴随着上述活塞杆的前进后退而以与上述缸体的内周滑动接触的方式前进后退;外筒,其将上述缸体的外周覆盖;储存室,其由上述外筒的内周面与上述缸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并封入有油液和气体;底部止动件,其从外部将上述外筒的底部封闭;基座阀,其被保持于上述底部止动件,具有将上述下部的油室与上述储存室连通的第一压缩侧端口;第一阀,其经由第一螺旋弹簧而被保持于上述基座阀;第二螺旋弹簧,其保持于上述第一阀,夹装与上述第一阀与上述活塞阀之间,当被上述活塞阀按压时朝下方产生反作用力,克服上述第一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将上述第一阀朝下按压而将上述第一压缩侧端口关闭;圆环状的主体部;第二螺旋弹簧引导件,其在上述主体部的下端部与上述第二螺旋弹簧的上端卡止,使上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与上述缸体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并与进入上述缸体内的上述活 塞杆的下端部卡合;第二阀,其配设为将上述第一阀和上述基座阀的中央贯通,当因来自外部的负荷而使得上述缸体的上述下部的油室的压力达到规定以上时,对该第二阀与上述储存室之间的上述油液的流量进行调整;以及第三阀,其配设于上述第一阀的上部,被夹持于上述第一阀的供上述第二阀贯通的被贯通孔与上述第二阀的外周之间,在利用上述第二阀调整上述油液的流量之前,根据上述缸体的上述下部的油室的规定的压力而对该第三阀与上述储存室之间的上述油液的流量进行调整。
本发明通过使用由压力油引起的衰减力而具有即使在最大压缩时附近也与负荷相应的适当的载荷特性,构成为将决定液压缓冲器的最大压缩位置的内部构成部件层叠的尺寸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根据来自外部的负荷而调整衰减力,从而在最大压缩程度时的前后也能够获得与负荷相应的适当的衰减力,因此,能够提供容易改变包含动作点在内的衰减力特性的、廉价的位置及速度依赖型的液压缓冲器。
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液压缓冲器压缩时的任意位置处获得与负荷相应的适当的衰减力。另外,能够通过在缸体内使用弹簧而使构造简化,从而能够提供减少了部件件数、且抑制了尺寸增大的位置及速度依赖型的液压缓冲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现有的液压缓冲器中使用缓冲橡胶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的剖视图,且是示出液压缓冲器未被压缩从而未产生负荷时的状态的图。
图2B是图2A中示出的由虚线a围成四方形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2C是图2B中示出的由虚线b围成四方形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2D是示出图2A的伸长状态下的油液的流动的状态图。
图3A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被压缩从而开始被施加负荷时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2A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3B是图3A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2B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3C是图3A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2C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4A是对实施例1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的压缩持续而形成为高负荷状态时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2A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4B是图4A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2B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4C是图4A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2C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5A是在对实施例1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的压缩中使得活塞杆进入且达到最大行程时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2A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5B是图5A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2B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5C是图5A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2C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6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的剖视图,且是示出液压缓冲器未被压缩从而未产生负荷时的状态的图。
图6B是图6A中示出的由虚线a围成四方形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6C是图6B中示出的由虚线b围成四方形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6D是示出图6A的伸长状态下的油液的流动的状态图。
图7A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被压缩从而开始被施加负荷时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6A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7B是图7A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6B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7C是图7A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6C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8A是对实施例2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的压缩持续而形成为高负荷状态时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6A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8B是图8A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6B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8C是图8A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6C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9A是在对实施例2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的压缩中使得活塞杆进入且达到最大行程时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6A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9B是图9A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6B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9C是图9A的动作状态下的、与图6C对应的部位的状态图。
图10A是实施例3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被压缩从而开始被施加负荷时的动作状态下的状态图。
图10B是图10A中示出的由虚线a围成四方形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0C是图10B中示出的由虚线b围成四方形的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2A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10的剖视图,图2B是图2A中示出的由虚线a围成四方形的部分的放大图,图2C是图1中示出的由虚线b围成四方形的部分的放大图。其中,示出了图2A~图2C所示的液压缓冲器10未被压缩从而未产生负荷的无负荷时的状态。
如图2A、图2B、图2C所示,本例的液压缓冲器10具备活塞杆11。活塞杆11的上部被图外的车辆等的轴承保持,活塞杆11的下部的前端方向部分插通于缸体12。
缸体12收纳于外筒13中。在外筒13的外侧下部安装有车轴保持卡合部14,该车轴保持卡合部14固定于图外的车辆等的车轴保持部。在缸体12的外周面与外筒13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隙,并在此处形成有储存(reservoir)室15。
外筒13的上端部形成为比缸体12的上端长。止动缓冲件16从上方外嵌于该外筒13的上端并固定于外筒13。活塞杆1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通于止动缓冲件16的中央。
另外,外筒13的上端开口部比止动缓冲件16靠下方、且被凸缘状的油封18封闭,在凸缘状的油封18的下表面外周与缸体12的上端开口圆周部之间配设有圆环状的杆引导件19。由此,缸体12的上部开口部被从外部封闭。
封闭的缸体12的内部形成有油室21。在活塞杆11的前端部固定设置有活塞阀22。活塞阀22将油室21划分为上方油室21a和下方油室21b,并且随活塞杆11一起在缸体12内上下滑动。
在活塞阀22的下方配置有第二螺旋弹簧23。第二螺旋弹簧23的上端为自由端,第二螺旋弹簧23的下端经由在第一阀24的上部外周所形成的凸缘25的上表面而与第一阀24卡合。此外,可以使图6B所示的第二螺旋弹簧引导件29与第二螺旋弹簧23的上端卡合。
在第一阀24的下方、且在其与底部止动件26之间配设有基座阀(base valve)27。底部止动件26形成为碟状,使得碟状的外周部嵌入于外筒13的底部内周而在外筒13内形成密闭空间,并且对基座阀27进行保持。
在该基座阀27的上表面外周部与第一阀24的凸缘25的下表面之间夹装有第一螺旋弹簧28。第一螺旋弹簧28始终对第一阀24施加将其朝阀打开位置、即朝上方按压的作用力。
在基座阀27形成有使得缸体12的下方油室21b与储存室15连通的第一压缩侧端口31和第二压缩侧端口32。当外力未施加于第二螺旋弹簧23时,利用第一螺旋弹簧28的朝上按压的作用力而使得第一阀24处于上方的阀打开位置。
在该状态下,若在缸体12的下方油室21b多少都产生些许负荷,则如图2C中虚线箭头c或者d所示,缸体12的下方油室21b和储存室15的油液经由第一压缩侧端口31和第二压缩侧端口32并通过使盘型阀门17(17a、17b)朝下方弯曲而流出,由此与储存室15连通而产生衰减力。
配设有基座螺栓34,该基座螺栓34将上述第一阀24以及基座阀27的中央贯通、且形成第二阀33的外壳。基座螺栓34以上部的大径圆 筒部34a与下部的小径圆筒部34b形成为一体的形状而构成。
基座螺栓34借助在上部的大径圆筒部34a的下部外周所形成的朝内侧凹陷的台阶部而在第一阀24的中央的孔的边缘处被保持为能够上下滑动。基座螺栓34的小径圆筒部34b比具有台阶部的大径圆筒部34a的下部更向下方延伸、且将基座阀27贯通。
将基座阀27贯通的小径圆筒部34b的前端比基座阀27更向下方外部突出,利用基座螺母35进行螺纹紧固而对基座螺栓34整体朝上方的移动进行限制。
在基座螺栓34的大径圆筒部34a的上端开口部敛缝固定有盖垫圈36。以与盖垫圈36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有阀垫圈37。在阀垫圈37的下表面、与大径圆筒部34a和小径圆筒部34b的内部台阶部之间夹装有第三螺旋弹簧38。
第三螺旋弹簧38始终利用拉伸复原力而对阀垫圈37朝上方施力。由此,盖垫圈36的中央孔39在缸体12内的下方油室21b的内压未上升至规定压力以上的压力时被阀垫圈37从内侧(下方)封锁。
图3A、图3B以及图3C是示出上述实施例1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10被压缩从而开始被施加负荷时的动作状态的图,且分别示出了与图2A、图2B以及图2C对应的部位的状态。
图4A、图4B以及图4C是示出对上述实施例1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10的压缩持续而形成为高负荷状态时的动作状态的图,且分别示出了与图2A、图2B以及图2C对应的部位的状态。
图5A、图5B以及图5C是示出在对上述实施例1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10的压缩中使得活塞杆进入并达到最大行程时的动作状态的图,且分别示出了与图2A、图2B以及图2C对应的部位的状态。
此外,在图3A~图5C中仅对需要进行动作的说明的部分标注与图2A、图2B或者图2C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示出。
如图3A、图3B以及图3C所示,若活塞杆11进入缸体12内而使得活塞阀22与第二螺旋弹簧23的上部自由端抵接进而将第二螺旋弹簧 23朝下按压,则在第二螺旋弹簧23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对液压缓冲器10产生负荷。
另外,该反作用力成为针对第一阀24的朝向下方的作用力,克服第一螺旋弹簧28的朝上按压作用力而将第一阀24朝下方按压。由此,将第一压缩侧端口31关闭,从而将第一压缩侧端口31的油液的流动切断。
因此,从下方油室21b向储存室15流动的油液的流路变为仅存由虚线箭头d示出的第二压缩侧端口32,从而向流量减少的趋势变化,使得流速上升,下方油室21b与储存室15之间的压力差上升,针对进入的活塞杆11的阻力增大,对液压缓冲器10产生负荷,并且其衰减力变大。
如图4A、图4B以及图4C所示,活塞杆11进一步进入缸体12内而使得液压缓冲器10处于高负荷状态,在缸体12的内压(下方油室21b的内压)达到规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该压力克服第三螺旋弹簧38的朝上按压作用力而将第二阀33的阀垫圈37朝下按压。
由此,将对盖垫圈36的中央孔39的封锁解除,缸体12内的油液的新流路如虚线箭头e所示,在盖垫圈36的中央孔39、阀垫圈37的侧方孔41、基座螺栓34的大径圆筒部34a、小径圆筒部34b、以及底部止动件26与基座阀27之间所产生的空间42之间形成。
利用该新形成的流路,能够将从缸体12流向储存室15的油液的流速朝降低的趋势调整,从而能够抑制下方油室21b与储存室15之间的压力差的上升。另外,由此能够避免内部部件的破损。
不仅能够避免破损,并且还能够通过在基座螺栓34的机构部中对孔的大小、螺旋弹簧的反作用力、大径及小径的内径等进行变更而调整流量,由此能够增加在液压缓冲器10产生的衰减力特性的自由度。另外,通过对第二螺旋弹簧的自由长度进行变更,能够容易地变更将第一压缩端口关闭的位置、动作点。
如图5A、图5B以及图5C所示,若在对液压缓冲器10的压缩中使活塞杆11进入缸体12并达到最大行程,则第一阀24维持第二螺旋弹 簧23的按压而保持将第一压缩侧端口31关闭的状态。
缸体12(下方油室21b)与储存室15连通的油液的流路仅由虚线箭头d所示的第二压缩侧端口32维持。即使在该最大行程时,在缸体12内的压力未达到规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也不会变为图3A~图3C所示的“负荷开始状态”。
此外,虽然还与施加于液压缓冲器10的冲击的强度(活塞杆11相对于缸体12的进入速度)有关,但图4A~图4C所示的高负荷状态未必一定介于图2A~图2C的无负荷状态至图5A~图5C的最大行程的之间。有时还会不经由高负荷状态而从无负荷状态达到最大行程。即,有时产生的衰减力较小。
这样,根据实施例1的液压缓冲器10,能够在压缩时的活塞杆11的任意位置处获得与负荷相应的适当的衰减力。另外,通过在缸体12内使用3种螺旋弹簧(23、28、38),能够提供使构造变得简单并减少了部件件数、且抑制了尺寸增大的位置及速度依赖型的液压缓冲器。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第二压缩侧端口32配置于基座阀27内,但并不局限于此,总之只要是在缸体压缩侧的油室21b与储存室15的连通路上设有第二压缩侧端口的结构即可。
此外,在液压缓冲器10伸长的情况下,油液借助基座阀27的返回端口h使单向盘型阀门17c扩张而朝活塞阀下室21b移动。
[实施例2]
图6A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45的剖视图,图6B是图6A中示出的由虚线a围成四方形的部分的放大图,图6C是图6B中示出的由虚线b围成四方形的部分的放大图。
此外,示出了图6A~图6C所示的液压缓冲器45未被压缩从而未产生负荷的无负荷时的状态。
图7A、图7B以及图7C是示出图6A~图6C所示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45被压缩从而开始被施加负荷时的动作状态的图,且分别示出了与图6A、图6B以及图6C对应的部位的状态。
图8A、图8B以及图8C是示出对实施例2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45的压缩持续从而形成为高负荷状态时的动作状态的图,且分别示出了与图6A、图6B以及图6C对应的部位的状态。
图9A、图9B以及图9C是示出在对实施例2所涉及的液压缓冲器45的压缩中使得活塞杆进入且达到最大行程时的动作状态的图,且分别示出了与图6A、图6B以及图6C对应的部位的状态。
此外,在图6A~图9C所示的实施例2的液压缓冲器45中,对与图2A~图5C所示的实施例1的液压缓冲器1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与图2A~图5C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示出。
另外,在图9A~图9C中仅对需要进行动作的说明的部分标注与图6A、图6B或者图6C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示出。
在上述实施例1的液压缓冲器10的情况下,无负荷状态时未与其它部件卡合的第二螺旋弹簧23的上端部成为不稳定的自由端,在该弹簧的自由长度较长、且外径很大而使得与缸体内壁之间的间隙较小的情况下,有可能因前后左右地晃动而与缸体内壁滑动接触进而使得缸体内壁受到损伤并产生微弱的杂音。
在该实施例2的液压缓冲器45中,如图6A~图9C所示,设置有与第二螺旋弹簧23的上端部卡合的第二螺旋弹簧引导件29。第二螺旋弹簧引导件29为圆环状,与缸体内壁接触的情况下的攻击性较低,另外其本身是耐磨损的树脂等的部件、且构成为外部圆周部能够在缸体内壁上下滑动。
小径的圆环部以朝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第二螺旋弹簧引导件29的下部,第二螺旋弹簧23的上端部与该小径的圆环部的外周卡合。
由此,如图6A~图6C所示,即使在液压缓冲器45处于无负荷状态时,由于第二螺旋弹簧23的上端部被保持于第二螺旋弹簧引导件29,因此也不会前后左右地晃动而是始终保持稳定。
另外,在该实施例2的液压缓冲器45中,将图2A~图5C中示出的第二压缩侧端口32删除。在实施例2中,如图6A~图9C所示,取 而代之地在第一阀24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三阀51。
第三阀51具有漏斗状的副阀座(sub-valve cup)52,漏斗状的上部将基座螺栓34的大径圆筒部34a的下端部和小径圆筒部34b的台阶部包围,漏斗状的下部将第一阀24的底部贯通、且朝下方伸出至基座螺栓34的小径圆筒部34b的中央部。
由此,第三阀51被基座阀27以及基座螺栓34夹持,并通过使基座螺母35螺合而被固定。第一阀24被第一螺旋弹簧28在上侧保持为在副阀座52的外径部上下滑动自如。
在第三阀51的副阀座52的漏斗状的上部配置有比盘型阀门17的直径稍小的小径盘型阀门46。在小径盘型阀门46具有中央孔,该中央孔与基座螺栓34的小径圆筒部34b的外周面嵌合。
该小径盘型阀门46的中央孔周边的上表面在一侧被副阀片(valve plate)53保持,在另一侧与第三压缩端口50的下部开口部压接。此外,上述以外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与图2A~图5C的情况相同。
在上述结构中,若在缸体12的下方油室21b多少产生些许负荷,
则下方油室21b的压力增大,如图6C中虚线箭头f所示,缸体12的下方油室21b的油液经由第一压缩侧端口31使盘型阀门17朝下方弯曲而流出,并与储存室15连通而产生衰减力。
若活塞杆11进一步进入缸体12内,则如图7A、图7B以及图7C所示,活塞阀22的下端部嵌入于第二螺旋弹簧引导件29的中央孔,并经由第二螺旋弹簧引导件29而与第二螺旋弹簧23的上端部卡合。
而且,活塞杆11经由第二螺旋弹簧引导件29而开始对第二螺旋弹簧23朝下按压。若活塞杆11进一步朝下按压第二螺旋弹簧23,则在第二螺旋弹簧23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对液压缓冲器45产生负荷。
另外,上述反作用力成为针对第一阀24的朝向下方的作用力,并克服第一螺旋弹簧28的朝上按压作用力而将第一阀24朝下方按压。由此,将第一压缩侧端口31关闭,从而图6C中示出的第一压缩侧端口31的油液的流动切断。
从下方油室21b朝向储存室15的油液的流动被切断,使得下方油室21b与储存室15之间的压力差上升,针对进入的活塞杆11的阻力增大,在液压缓冲器45产生明显的负荷,并且其衰减力变大。
另一方面,如图7A、图7B以及图7C所示,活塞杆11进入缸体12内而使液压缓冲器45形成为负荷状态,若缸体12的内压(下方油室21b的内压)上升,则与下方油室21b连通的第一阀24的内压也上升,第一阀24内的油液经由第三压缩端口50使小径盘型阀门46朝下方弯曲而流出。
由此,缸体12内的油液的如图7C中虚线箭头所示的第一新流路g在第一阀24、第三压缩端口50、小径盘型阀门46、朝向基座螺栓34的小径圆筒部34b的连通孔、小径圆筒部34b的筒内、以及底部止动件26与基座阀27之间产生的空间42之间而形成。
利用所形成的该第一新流路g,将从缸体12流向储存室15的油液的流速朝降低的趋势调整,抑制下方油室21b与储存室15之间的压力差的上升,使得针对活塞杆11的阻力降低、且使得液压缓冲器45的衰减力变小。
这里,如图8A、图8B以及图8C所示,活塞杆11进一步进入缸体12内而使液压缓冲器45形成为高负荷状态,在缸体12的内压(下方油室21b的内压)达到规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该压力克服第三螺旋弹簧38的朝上按压作用力而将第二阀33的阀垫圈37朝下按压。
由此,将对盖垫圈36的中央孔39的封锁解除,缸体12内的油液的由虚线箭头所示的第二新流路h形成为从盖垫圈36的中央孔39、阀垫圈37的侧方孔41、基座螺栓34的大径圆筒部34a通过、且在小径圆筒部34b与此前说明的第一新流路g汇合。
即使在该情况下,利用所形成的该第二新流路h并与第一新流路g相辅相成,能够将从缸体12流向储存室15的油液的流速朝降低的趋势调整,从而能够抑制下方油室21b与储存室15之间的压力差的上升。另外,由此能够避免内部部件的破损。
不仅能够避免破损,并且还能够通过在基座螺栓34的机构部对孔 的大小、螺旋弹簧的反作用力、大径及小径的内径等进行设计变更而调整流路,由此能够增大在液压缓冲器45产生的衰减力特性的自由度。
另外,通过对被副阀座以及副阀片夹持的小径盘型阀门的层叠的个数、厚度、外径等进行变更,能够容易地变更衰减特性。并且,通过对第二螺旋弹簧的自由长度进行变更,能够容易地变更将第一压缩端口关闭的位置、动作点。
如图9A、图9B以及图9C所示,若在对液压缓冲器45的压缩中使得活塞杆11进入缸体12中且达到最大行程,则第一阀24维持第二螺旋弹簧23的按压而保持将第一压缩侧端口31关闭的状态。
缸体12(下方油室21b)与储存室15连通的油液的流路仅由虚线箭头所示的第一新流路g维持。即使在该最大行程时,在缸体12内的压力未达到规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也不会变为图7A~图7C所示的“负荷开始状态”。
虽然还与施加于液压缓冲器45的冲击的强度(活塞杆11向缸体12的进入速度)有关,但图8A~图8C所示的高负荷状态未必一定介于图6A~图6C的无负荷状态至图9A~图9C的最大行程之间。
有时还会不经由高负荷状态而从无负荷状态达到最大行程。即,有时会感到衰减力较小。此外,在液压缓冲器10伸长的情况下,油液借助基座阀27的返回端口h使单向盘型阀门17c扩张而向活塞阀下室21b移动。
这样,根据实施例2的液压缓冲器45,能够在压缩时的活塞杆11的任意位置处获得与负荷相应的适当的衰减力。另外,通过在缸体12内使用3种螺旋弹簧(23、28、38),能够提供使构造变得简单并减少了部件件数、且抑制了尺寸增大的位置及速度依赖型的液压缓冲器。
[实施例3]
图10A是将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结构组合后的实施例3的液压缓冲器60的剖视图,图10B是图10A中示出的由虚线a围成四方形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0C是图10B中示出的由虚线b围成四方形的部分 的放大图。
实施例3构成为包括上述实施例1的第二压缩侧端口32以及实施例2的第三阀51,通过将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组合而实现第一阀24将第一压缩侧端口关闭时的作用。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液压缓冲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上部支架;2…上部弹簧座;3…活塞杆;4…油室;4a…上方油室;4b…下方油室;5…缸体;6…活塞阀;7…外筒;8…止动缓冲件;9…缓冲橡胶;10…液压缓冲器;11…活塞杆;12…缸体;13…外筒;14…车轴保持卡合部;15…储存室;16…止动缓冲件;17(17a、17b、17c)…盘型阀门;18…凸缘状封闭部件;19…圆环状封闭部件;21(21a、21b)…油室;22…活塞阀;23…第二螺旋弹簧;24…第一阀;25…凸缘;26…底部止动件;27…基座阀;28…第一螺旋弹簧;29…第二螺旋弹簧引导件;31…第一压缩侧端口;32…第二压缩侧端口;33…第二阀;34…基座螺栓;34a…大径圆筒部;34b…小径圆筒部;35…基座螺母;36…盖垫圈;37…阀垫圈;38…第三螺旋弹簧;39…中央孔;41…侧方孔;42…空间;45…液压缓冲器;46…小径盘型阀门;50…第三压缩端口;51…第三阀;52…副阀座;53…副阀片;60…液压缓冲器。
Claims (3)
1.一种液压缓冲器,具备:
缸体;
油液,其被填充并封入所述缸体内,并在该缸体内形成有油室;
活塞杆,其在所述油室中前进后退;
活塞阀,其固定于所述活塞杆的前端,将所述油室划分为上部的油室和下部的油室,且伴随着所述活塞杆的前进后退而以与所述缸体的内周滑动接触的方式前进后退;
外筒,其将所述缸体的外周覆盖;
储存室,其由所述外筒的内周面与所述缸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并封入有油液和气体;
底部止动件,其从外部将所述外筒的底部封闭;以及
基座阀,其被保持于所述底部止动件,具有将所述下部的油室与所述储存室连通的第一压缩侧端口,
所述液压缓冲器的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阀,其经由第一螺旋弹簧而被保持于所述基座阀;
第二螺旋弹簧,其被保持于所述第一阀,夹装于所述第一阀与所述活塞阀之间,当被所述活塞阀按压时朝下方产生反作用力,克服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将所述第一阀朝下按压而将所述第一压缩侧端口关闭;以及
第二阀,其配设为将所述第一阀及所述基座阀的中央贯通,当因来自外部的负荷而使得所述缸体的所述下部的油室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以上时,对该第二阀与所述储存室之间的所述油液的流量进行调整,
所述基座阀还具有将所述下部的油室与所述储存室连通的第二压缩侧端口。
2.一种液压缓冲器,具备:
缸体;
油液,其被填充并封入所述缸体内,并在该缸体内形成有油室;
活塞杆,其在所述油室中前进后退;
活塞阀,其固定于所述活塞杆的前端,将所述油室划分为上部的油室和下部的油室,且伴随着所述活塞杆的前进后退而以与所述缸体的内周滑动接触的方式前进后退;
外筒,其将所述缸体的外周覆盖;
储存室,其由所述外筒的内周面与所述缸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并封入有油液和气体;
底部止动件,其从外部将所述外筒的底部封闭;以及
基座阀,其被保持于所述底部止动件,并具有将所述下部的油室与所述储存室连通的第一压缩侧端口,
所述液压缓冲器的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阀,其经由第一螺旋弹簧而保持于所述基座阀;
第二螺旋弹簧,其保持于所述第一阀,夹装于所述第一阀与所述活塞阀之间,当被所述活塞阀按压时朝下方产生反作用力,克服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将所述第一阀朝下按压而将所述第一压缩侧端口关闭;
第二阀,其配设为将所述第一阀及所述基座阀的中央贯通,当因来自外部的负荷而使得所述缸体的所述下部的油室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以上时,对该第二阀与所述储存室与之间的所述油液的流量进行调整;以及
第三阀,其配设于所述第一阀的底部,被夹持于所述第一阀的供所述第二阀贯通的被贯通孔与所述第二阀的外周之间,在利用所述第二阀调整所述油液的流量之前,根据所述缸体的所述下部的油室的规定的压力而对该第三阀与所述储存室之间的所述油液的流量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阀具有将所述下部的油室与所述储存室连通的第二压缩侧端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74397 | 2013-08-26 | ||
JP2013174397 | 2013-08-26 | ||
PCT/JP2014/072262 WO2015029984A1 (ja) | 2013-08-26 | 2014-08-26 | 油圧緩衝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93565A CN105593565A (zh) | 2016-05-18 |
CN105593565B true CN105593565B (zh) | 2017-10-03 |
Family
ID=52586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46554.3A Active CN105593565B (zh) | 2013-08-26 | 2014-08-26 | 液压缓冲器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95918B2 (zh) |
EP (1) | EP3040577B1 (zh) |
JP (1) | JP6277447B2 (zh) |
CN (1) | CN105593565B (zh) |
AU (1) | AU2014312958B2 (zh) |
CY (1) | CY1121836T1 (zh) |
DK (1) | DK3040577T3 (zh) |
ES (1) | ES2741287T3 (zh) |
HK (1) | HK1223997A1 (zh) |
PL (1) | PL3040577T3 (zh) |
PT (1) | PT3040577T (zh) |
RU (1) | RU2628552C1 (zh) |
WO (1) | WO201502998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818626T3 (es) * | 2014-10-01 | 2021-04-13 | Beijingwest Ind Co Ltd | Conjunto de amortiguador |
FR3049225B1 (fr) * | 2016-03-25 | 2018-04-13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Systeme de suspension hydraulique d’un vehicule |
EP3433117A1 (fr) * | 2016-03-25 | 2019-01-30 | PSA Automobiles SA | Systeme de suspension hydraulique d'un vehicule |
WO2017162949A1 (fr) * | 2016-03-25 | 2017-09-28 | Psa Automobiles S.A. | Système de suspension hydraulique d'un véhicule |
EP3433116B1 (fr) * | 2016-03-25 | 2020-06-17 | PSA Automobiles SA | Systeme de suspension hydraulique d'un vehicule |
JP6826487B2 (ja) * | 2017-04-25 | 2021-02-03 | Kybモーターサイクルサスペンション株式会社 |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CN113840990B (zh) * | 2019-05-13 | 2023-10-10 | 天纳克汽车经营有限公司 | 具有偏置活塞的液压压缩止动件 |
US10962081B2 (en) | 2019-09-16 | 2021-03-30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Damper with dual springs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42112A (en) * | 1951-07-05 | 1956-04-17 | Houdaille Hershey Corp | Telescopic shock absorber construction |
US4768629A (en) * | 1985-09-19 | 1988-09-06 | Fichtel & Sachs Ag | Double-tube vibration damper |
CN201027894Y (zh) * | 2007-04-30 | 2008-02-27 | 东风汽车公司 | 液压限位减振器 |
CN101370705A (zh) * | 2006-03-02 | 2009-02-18 | 古斯塔夫·马根韦尔斯有限及两合公司 | 弹簧行程调整装置 |
CN102459943A (zh) * | 2009-04-23 | 2012-05-16 | 奥林斯赛车公司 | 用于减震器的压力调节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19199A (en) | 1950-10-14 | 1952-11-25 | Gabriel Co | Shock absorber |
JPS412171Y1 (zh) * | 1964-10-29 | 1966-02-15 | ||
US4782925A (en) * | 1986-01-25 | 1988-11-08 | Fichtel & Sachs Ag | Double-tube vibration damper |
US5333708A (en) * | 1993-01-11 | 1994-08-02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Compression cut-off valve for a hydraulic damper |
US5462143A (en) * | 1993-02-17 | 1995-10-31 | August Bilstein Gmbh & Co. Kg | Controllable shock absorber for motor vehicles |
JP2005299786A (ja) * | 2004-04-12 | 2005-10-27 | Kayaba Ind Co Ltd | クッション装置 |
DE102006040678A1 (de) * | 2006-08-30 | 2008-03-20 | Tecpharma Licensing Ag | Vorrichtung zur Verabreichung eines fluiden Produkts |
US9033121B2 (en) | 2008-09-26 | 2015-05-19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High velocity compression damping valve |
US9285011B2 (en) | 2008-09-26 | 2016-03-15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High velocity compression damping valve |
JP5418778B2 (ja) * | 2010-02-26 | 2014-02-19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RU2494295C1 (ru) * | 2012-04-03 | 2013-09-27 | Олег Савдаханович Гильмханов |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телескопический амортизатор |
-
2014
- 2014-08-26 WO PCT/JP2014/072262 patent/WO201502998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8-26 PL PL14841233T patent/PL3040577T3/pl unknown
- 2014-08-26 AU AU2014312958A patent/AU2014312958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8-26 US US14/911,163 patent/US10195918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8-26 EP EP14841233.1A patent/EP3040577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8-26 DK DK14841233.1T patent/DK3040577T3/da active
- 2014-08-26 PT PT14841233T patent/PT3040577T/pt unknown
- 2014-08-26 JP JP2015534225A patent/JP6277447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8-26 RU RU2016105510A patent/RU2628552C1/ru active
- 2014-08-26 CN CN201480046554.3A patent/CN105593565B/zh active Active
- 2014-08-26 ES ES14841233T patent/ES2741287T3/es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0-21 HK HK16112151.2A patent/HK1223997A1/zh unknown
-
2019
- 2019-07-26 CY CY20191100799T patent/CY1121836T1/el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42112A (en) * | 1951-07-05 | 1956-04-17 | Houdaille Hershey Corp | Telescopic shock absorber construction |
US4768629A (en) * | 1985-09-19 | 1988-09-06 | Fichtel & Sachs Ag | Double-tube vibration damper |
CN101370705A (zh) * | 2006-03-02 | 2009-02-18 | 古斯塔夫·马根韦尔斯有限及两合公司 | 弹簧行程调整装置 |
CN201027894Y (zh) * | 2007-04-30 | 2008-02-27 | 东风汽车公司 | 液压限位减振器 |
CN102459943A (zh) * | 2009-04-23 | 2012-05-16 | 奥林斯赛车公司 | 用于减震器的压力调节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Y1121836T1 (el) | 2020-07-31 |
AU2014312958A1 (en) | 2016-03-03 |
EP3040577B1 (en) | 2019-06-05 |
JPWO2015029984A1 (ja) | 2017-03-02 |
EP3040577A4 (en) | 2017-05-10 |
US10195918B2 (en) | 2019-02-05 |
PL3040577T3 (pl) | 2019-12-31 |
RU2628552C1 (ru) | 2017-08-18 |
JP6277447B2 (ja) | 2018-02-14 |
AU2014312958B2 (en) | 2016-10-20 |
EP3040577A1 (en) | 2016-07-06 |
HK1223997A1 (zh) | 2017-08-11 |
ES2741287T3 (es) | 2020-02-10 |
WO2015029984A1 (ja) | 2015-03-05 |
US20160185181A1 (en) | 2016-06-30 |
PT3040577T (pt) | 2019-08-19 |
DK3040577T3 (da) | 2019-08-26 |
CN105593565A (zh) | 2016-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93565B (zh) | 液压缓冲器 | |
JP6731537B2 (ja) | 緩衝器 | |
CN102261419B (zh) | 缓冲器 | |
CN103620257B (zh) | 低噪音阀组件 | |
US20130048451A1 (en) | Shock absorber | |
US9103402B2 (en) | Shock absorber | |
US9874263B2 (en) | Shock absorber | |
JP6391512B2 (ja) | 圧力緩衝装置 | |
JP2001311446A (ja) | 油圧緩衝器 | |
CN105190139B (zh) | 溢流阀 | |
KR20110099659A (ko) | 완충기 | |
JP4939505B2 (ja) | 緩衝器 | |
US10563721B2 (en) | Hydraulic damper having a high frequency valve assembly | |
WO2015045558A1 (ja) | 油圧緩衝器 | |
CN106195352A (zh) | 阀装置 | |
JP2016098895A (ja) | 圧力緩衝装置 | |
JP2009287752A (ja) | 流体圧緩衝器 | |
US11176921B2 (en) | Silencer for clutch air booster | |
CN103216565B (zh) | 气体辅助的液压阻尼器 | |
CN102182741B (zh) | 一种气门室罩盖连接结构 | |
CN109983250B (zh) | 减震器 | |
JP5307739B2 (ja) |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 |
JP5469592B2 (ja) | 緩衝器 | |
JP2011179669A (ja) | 車両用液圧緩衝器 | |
JP2007127141A (ja) |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および緩衝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39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239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