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9283B -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 - Google Patents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9283B
CN105589283B CN201510745229.2A CN201510745229A CN105589283B CN 105589283 B CN105589283 B CN 105589283B CN 201510745229 A CN201510745229 A CN 201510745229A CN 105589283 B CN105589283 B CN 1055892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graphing element
intermediate cylind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ain body
oper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452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9283A (zh
Inventor
网野宏树
山田智仁
太田雅也
小林有二
高桥孝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89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9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9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92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5Optical accessories, e.g. converters for close-up photography, tele-convertors, wide-angle conver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获得始终良好且稳定的通信状态、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具备:摄像元件(11);电源电池(81);主基板(72),其安装有控制电路;圆筒形状的主体外装部(10),其覆盖外表面;安装部(12),其能够装卸设置于主体外装部的前表面侧的镜头镜筒;第1无线通信部,其由第1通信用天线(87a)和安装有该第1通信用天线的第1通信用基板(87)构成;第2无线通信部,其由第2通信用天线(88a)和安装有该第2通信用天线的第2通信用基板(88)构成;以及金属制的框架部件(66),第1无线通信部和第2无线通信部配设于金属制框架部件的外表面上,主体外装部配设成覆盖第1无线通信部和第2无线通信部的外表面。

Description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内置电源电池和摄像元件且具有摄像功能,并且构成为能够安装更换用镜头镜筒,还具有进行与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型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广泛普及。在这些以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有的构成为内置相机部,该相机部具备例如摄像光学系统(摄像镜头)和摄像元件等,并且具有对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进行拍摄的拍摄功能。
这种以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一般构成为小型轻便使得使用者(用户)经常携带出行,即使在野外或户外等外出目的地也能够根据需要适当进行使用。这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用户)经常携带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出行,另一方面在外出时不怎么携带例如以往的一般的照相机等摄像装置(以下简称为照相机等)。即使在那种情况下,近年来,通过使用内置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相机部的摄像功能,能够随时轻松地进行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等的拍摄,获取期望的图像。
但是,内置于这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相机部正因为是该电子设备的附属功能,因此不可否认其拍摄性能劣于通常的照相机等。
因此,一直以来存在有关各种附属设备的各种提案,并且正在被实用化,该附属设备具有辅助或代替这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所具备的功能中的例如摄像功能或图像阅览功能等的功能。
作为在以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安装并使用的附属设备,例如存在带摄像元件的镜头单元、或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等,其中,该带摄像元件的镜头单元使应用于普通的照相机等的高性能的摄像元件和摄像镜头单元化,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构成为能够安装供给以往普通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用的更换用镜头镜筒,且具有高性能的摄像元件。这些附属设备作为代替所对应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摄像功能等的附属设备而发挥作用。
在所述以往的带摄像元件的镜头单元或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等中,一般其自身构成为具有摄像功能,并且构成为能够单体动作或者使用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其它的外部电子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因此,在以往的这种带摄像元件的镜头单元或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等中,一般在主体内的规定的部位内置电源电池、例如充电式电池等,来作为向用于对该设备进行驱动并控制的内部构成单元提供电力的电力提供源(即电源)。另外,在这种设备等中,具有多个用于使用无线通信单元与其它的外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控制信号或图像数据等的发送接收的功能。
例如,日本特许第5541431号公报所公开的摄像装置(带摄像元件的镜头单元)构成为在设备的背面侧设置有电池收纳室,并且设置有使该电池收纳室自由开闭的盖部件,使得能够自由装卸规定的充电式电池。另外,在该设备中,作为无线通信单元,构成为具有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通信部和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通信部。在这种情况下,各通信部配设于外装部件的内侧附近。
另外,构成为具有进行与其它的外部设备的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并且具备摄像功能的这种摄像装置由例如日本特开2010-3903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186698号公报等提出各种方式而被实用化。
然而,在所述日本特许第5541431号公报所公开的摄像装置(带摄像元件的镜头单元)、或所述日本特开2010-3903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186698号公报等所公开的像摄像装置等那样具有无线通信单元的设备中,如果在设备内部,在通信用构成单元的附近配设有金属制部件等,则有时会对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始终获得良好的通信状态,例如只要将对发送接收造成影响的各部件间的距离配置成相隔不对发送接收造成影响的程度即可,但也可能导致设备的大型化。因此,在通信用构成单元或通信用天线等的配置采用能够尽可能抑制信号的发送接收的影响的方式上,还存在进一步的改善的余地。
另外,近年来,在这种设备等中,构成为在单个设备中具备多个无线通信单元的设备正在被实用化且逐渐普及。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分别利用不同的无线通信单元进行负载较轻的控制信号等的发送接收、和数据容量较大且负载容易变重的图像数据等的发送接收。
但是,当在单个的设备中配设不同方式的多个无线通信单元的情况下,由于各通信信号相互干涉等,可能造成通信状态不稳定、也可能破坏通信的可靠性。因此,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为了始终使各通信单元的通信功能良好地发挥作用并提高可靠性,关于包含不同方式的多个通信用天线的各通信用构成单元的配置等的改善进一步成为重要的要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作为光学设备、还作为摄像设备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构成为内置电源电池,并具有包括摄像元件的摄像功能,并且能够安装更换用镜头镜筒,还具有进行与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另外,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能够始终获得良好且稳定的通信状态从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并且能够抑制设备的大型化。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具备:摄像元件;电源电池;主基板,其安装有控制电路;圆筒形状的主体外装部,其覆盖外表面;安装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外装部的前表面侧,能够装卸镜头镜筒;第1无线通信部,其由第1通信用天线和安装有该第1通信用天线的第1通信用基板构成;第2无线通信部,其由第2通信用天线和安装有该第2通信用天线的第2通信用基板构成;以及金属制的框架部件,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和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配设于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的外表面上,所述主体外装部以覆盖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和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的外表面的方式配设。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作为光学设备、还作为摄像设备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构成为内置电源电池,具有包括摄像元件的摄像功能,并且能够安装更换用镜头镜筒,还具有进行与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另外,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能够获得始终良好且稳定的通信状态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并且能够抑制设备的大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和利益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而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摄像系统整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图1的摄像系统中,朝向镜头镜筒位于右侧的侧面的右侧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六面图(标号[4A]是主视图,标号[4B]是俯视图,标号[4C]是仰视图,标号[4D]是左侧视图,标号[4E]是右侧视图,标号[4F]是后视图)。
图5是安装于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吊带安装用悬吊零件的四面图(标号[5A]是俯视图,标号[5B]是安装面的俯视图,标号[5C]是悬吊零件侧的俯视图,标号[5D]是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使用的安装用适配器(的闭合状态时)的六面图(标号[6A]是主视图,标号[6B]是俯视图,标号[6C]是仰视图,标号[6D]是左侧视图,标号[6E]是右侧视图,标号[6F]是后视图)。
图7是示出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8是从图7的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9是从图7的前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0是取出设置于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的主体部的内部的上表面部位的固定部件和释放操作部件而示出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1是仅取出图10的释放操作部件而示出其内表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放大示出在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包含释放操作部件的YZ平面中的截面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3是放大示出在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包含释放操作部件的XY平面中的截面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仅取出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基本构成单元而从靠背面的位置观察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从靠背面的位置观察在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取出主体部和适配器安装部的状态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在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取出适配器安装部的盖部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在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取出适配器安装部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8是沿图4的[18]-[18]线的剖视图。
图19是沿图4的[19]-[19]线的剖视图。
图20是破坏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主体部的一部分来主要示出右侧面的内部结构,并从靠背面的位置观察的立体图。
图21是从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取下主体部和适配器安装部来主要示出左侧面的内部结构,并从靠背面的位置观察的立体图。
图22是图21的状态下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2的状态下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是示意性地示出的图,为了在附图上以能够识别的程度示出各构成要素,存在各部件的尺寸关系或比例尺等按照各构成要素而不同的情况。因此,有关这些各附图中记载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要素的形状、构成要素的大小的比率、各构成要素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等,本发明不仅限于图示的方式。
[摄像系统整体的概略结构]
首先,在图1、图2中示出包含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摄像系统的整体结构。图1、图2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摄像系统整体的图。其中,图1是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朝向镜头镜筒侧正面位于右侧的侧面的右侧视图。此外,图1、图2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摄像系统的一个方式的图。
如图1、图2所示,安装用适配器4是用于使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与便携式电子设备3大致连接成一体的设备连接用构成单元,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是附属设备并且作为摄像装置而发挥功能,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是其它的构成单元并且具有通信功能、控制功能以及图像显示功能。在此,如果将镜头镜筒7安装于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前表面,则构筑成作为一个摄像装置而发挥功能的摄像系统8。
这样构筑的摄像系统8是组合所述各种构成单元而构筑的,由此,这样构筑的摄像系统8成为构成为除了具备与以往一般普及的数码照相机等摄像装置等大致同等的摄像功能或图像及信息显示功能等之外,还具备利用各种方式的无线通信线路向外部传输所获取的图像数据等的功能等的摄像系统。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将沿镜头镜筒7的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O的方向设定为Z轴。另外,将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上下方向设定为Y轴,其中该方向是与该Z轴垂直的方向,同样地将左右方向设定为X轴。
在此,安装用适配器4介于不同的两种设备例如作为摄像设备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和作为显示设备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之间,并作为用于将二者(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和便携式电子设备3)连接成一体的构成单元而发挥作用,其中,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是附属设备,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是控制设备。即,安装用适配器4是用于将作为附属设备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安装于已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连接用的安装装置。因此,当作为如图1、图2所示那样的摄像系统而使用时,该安装用适配器4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将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安装于前面侧的状态下,能够在背面侧保持便携式电子设备3。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结构在后面叙述(参照图6)。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是具备与以往的数码照相机等摄像装置大致同等功能的附属设备。因此,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构成为在内部具有包含摄像元件11(参照图1)等的摄像单元及作为电源电池的充电式电池(未图示;参照后面叙述的图18、图19等的标号81)等,在前表面具有作为用于安装镜头镜筒7的安装部的安装环12,在背面具有安装所述安装用适配器4的适配器安装部19。
此外,在所述安装环12的安装面12a(参照图1)上配设有设置成朝向外部自由突出或隐没的锁定销30。该锁定销30是构成锁定机构的一部分的部件,该锁定机构是为了限制(禁止)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前表面的状态的镜头镜筒7的相对转动并维持该安装状态而设置的。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其它的结构在后面叙述(参照图3~图5、图7~图19)。
镜头镜筒7是一般供给以往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用的更换用镜头镜筒。此外。图1、图2所示的镜头镜筒7只是例示以往的更换用镜头镜筒的一个方式的图。该镜头镜筒7具有使被摄体像成像的摄像光学系统7b(参照图1)和对该摄像光学系统7b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或驱动电路等(未图示)。另外,在镜头镜筒7的背面,构成为具有与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安装环12连结的镜头安装件7a(参照图2)。由此,镜头镜筒7构成为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前表面装卸自由。
此外,如上所述,该镜头镜筒7应用一般供给以往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用的各种更换用镜头镜筒。因此,关于镜头镜筒7的结构,假设具有与以往的更换用镜头镜筒同样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结构的说明和图示。
便携式电子设备3是具有例如使用者(用户)能够单手处理的程度的框体尺寸且作为整体形成为大致板形状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例如是包含4~5.5英寸型左右的显示用面板等的便携式的小型电子设备,其内部具有图像显示单元(图像显示部)和通信单元(通信部)等,并且具有信号处理电路和控制电路(控制部)等,该图像显示单元具有图像信息显示功能,该通信单元实现各种方式的通信功能(无线通信;无线LAN、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Bluetooth(蓝牙)、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等。有线通信;经由USB线缆的通信等),该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图像信号或通信信号等的信号处理,该控制单元进行各构成单元的控制。
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通过使用无线通信与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进行协作,作为进行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控制的控制设备而发挥作用,并且作为图像显示装置而发挥作用,该图像显示装置接收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并在显示面板中显示基于该所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图像(除了图像再现显示之外还包含实时取景显示等)。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3,具体地说,假定应用所谓的被称为智能手机等的高功能型便携电话机等,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同等功能的电子设备也能够应用其它方式的设备。
此外,能够应用于该摄像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能够应用以往一般普及的各种方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智能手机等)。即,当构筑该摄像系统时,使用者(用户)能够择一地使用已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即已获取的使用中的各种方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因此,关于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结构,假设具有与以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同样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结构的说明和图示。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所述摄像系统构成为隔着安装用适配器4使在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上安装了镜头镜筒7的状态的摄像用主要单元和已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成为一体的摄像系统。
而且,在该摄像系统中,构成为通过在便携式电子设备3和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控制电路对所述摄像用主要单元进行控制,能够远程地执行以摄像动作为代表的各种动作。具体地说,例如能够从便携式电子设备3发送各种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或者经由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进行镜头镜筒7的驱动控制,或者向便携式电子设备3发送由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图像显示部中显示图像等。
此外,对上述方式的摄像系统作为在构成为经由安装用适配器4使在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安装了镜头镜筒7的状态的摄像用主要单元、和已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成为一体的状态下具有与以往的摄像装置同等的功能的系统而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使用方式。
例如,如上述那样,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和便携式电子设备3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控制信号或图像数据等的发送接收。因此,即使各构成单元不是连接成一体的方式也能够作为摄像系统使用。即,因为即使在将安装有镜头镜筒7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摄像用主要单元)和已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分离的状态下,二者也通过无线通信而连接,因此能够进行各种控制及数据发送接收,即使在该状态下也能够作为摄像系统使用。在这样的使用方式的情况下,所述安装用适配器4在安装于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侧的状态下能够成为存放状态,能够不破坏操作感或使用感地进行使用。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结构]
接着,以下主要使用图3~图5、图7~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结构。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概略结构]
首先,以下使用图3~图5说明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概略结构。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六面图。其中标号[4A]表示主视图、标号[4B]表示俯视图、标号[4C]表示仰视图、标号[4D]表示左侧视图、标号[4E]表示右侧视图、标号[4F]表示后视图。图5是安装于图3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吊带安装用悬吊零件的四面图。其中标号[5A]表示俯视图、标号[5B]表示安装面的俯视图、标号[5C]表示悬吊零件侧的俯视图、标号[5D]表示侧视图。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附属设备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在内部具有包含摄像元件11(参照图3、图4的[4A])和对该摄像元件11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等的摄像单元以及作为电源电池的电池(未图示;后面叙述)等。
另外,如上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在前表面具有用于安装更换用镜头镜筒7(在图3等中未图示;参照图1、图2)的安装环12。此外,在安装环12的安装面12a的规定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标识12b(参照图3、图4的[4A])。该安装标识12b成为表示当将镜头镜筒7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时的安装位置的标识。
根据这样的结构,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构成为能够装卸一般供给以往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用的更换用镜头镜筒,能够择一地安装多个各种更换用镜头镜筒进行使用。而且,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构成为在背面具有供所述安装用适配器4安装的适配器安装部19。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由作为主体外装部的主体部10、该主体部10的内部结构部件(未图示;后面叙述的摄像单元等)、以及设置于该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的构成部件(各种操作部件等)构成,其中该主体部10作为整体由大致圆筒形状构成。
主体部10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并且形成为在作为其Z轴方向(参照图3)的一方的前面侧具有开口10a且封闭另一方的背面侧的形态。在主体部10的内部配设有如上述那样包含摄像元件11和对该摄像元件11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等的摄像单元、统一控制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整体的控制电路等、以及信号处理电路等,该信号处理电路对摄像元件11所获取的图像信号和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等外部设备之间进行的各种方式的通信信号等进行信号处理等(后面详细叙述)。
此外,作为所述摄像元件11,应用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性金属氧化膜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光电转换元件等以往被实用化的一般方式的元件。
在主体部10的开口10a配设有安装环12,该安装环12确保与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更换用镜头镜筒7(在图3等中未图示;参照图1、图2)之间的机械连接。在主体部10的内部,在所述安装环12的内周缘部附近配设有多个电接点13,该多个电接点13用于确保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更换用镜头镜筒7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电子电路之间的电连接。此外,配设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的摄像元件11被配设为其受光面朝向所述开口10a。
在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各种操作部件。例如,在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在上表面(参照图4的标号[4B])配设有释放操作部件15和电源操作部件17,其中该释放操作部件15与进行摄像操作时的释放开关连动,该电源操作部件17与电源开关连动。
另外,在主体部10的右侧面(参照图4的标号[4E])配设有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和当要取下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的安装用适配器4(在图3、图4中未图示;参照图1、图2)时的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其中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是当要取下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前表面的更换用镜头镜筒7(参照图1、图2)时的操作部件。
所述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是与锁定销30连动的操作部件,该锁定销30设置为前端侧的规定的长度区域从所述安装环12的安装面12a朝向外部自由突出或隐没。在此,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和锁定销30等构成用于解除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前表面的更换用镜头镜筒7的旋转锁定状态的镜头锁定解除机构。该镜头锁定解除机构的详细结构在后面使用图7~图9进行叙述。
所述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是与止动销31(参照图4的[4E][4F])连动的操作部件,该止动销31设置为前端侧的规定的长度区域从适配器安装部19的表面朝向外部自由突出或隐没。在此,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和止动销31等构成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该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为了取下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的安装用适配器4(在图3等中未图示;参照图1、图2),而解除镜头镜筒7的旋转锁定状态。该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的详细结构在后面使用图7~图9进行叙述。
另一方面,在主体部10的两侧面(参照标号[4D]、[4E])分别形成有悬吊零件安装部16,该悬吊零件安装部16用于供吊带安装用悬吊零件100(在图3中未图示;参照图5)装卸自由地配设。另外,在主体部10的底面(参照标号[4C])形成有三脚架螺钉孔20。
在此,使用图5对吊带安装用悬吊零件100进行说明。该吊带安装用悬吊零件100是用于安装吊带(吊绳)等的悬吊零件,该吊带安装用悬吊零件100由悬吊零件主体102、和用于供吊带(吊绳)等穿过的环状悬吊零件101等构成,其中该悬吊零件主体102与主体部10的悬吊零件安装部16嵌合且具有规定的锁定机构。
该吊带安装用悬吊零件100的锁定机构如下构成。即,在所述悬吊零件主体102的前端部形成有卡合爪部102a,该卡合爪部102a被施力部件(未图示)向与悬吊零件主体102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即朝向悬吊零件主体102的径向)施力。该卡合爪部102a的前端侧形成为其截面朝向前端具有斜度的锥状。与此相对,所述主体部10侧的悬吊零件安装部16在内部形成有周槽(未图示)。
在此,悬吊零件安装部16的孔径形成为比悬吊零件主体102的卡合爪部102a的外径略小。另外,所述内部周槽的直径形成为比所述悬吊零件安装部16的孔径略大。
因此,通过这样的结构,当将悬吊零件主体102插入所述主体部10侧的悬吊零件安装部16时,卡合爪部102a的前端锥部在悬吊零件安装部16的内壁面滑动且抵抗作用力而减小直径。由此,即使是比悬吊零件安装部16的孔径大的卡合爪部102a也能够插入悬吊零件安装部16。而且,当卡合爪部102a到达悬吊零件安装部16的内部周槽时,卡合爪部102a通过自身的作用力而从减小直径的状态恢复到原来的形态。这样当卡合爪部102a嵌合于悬吊零件安装部16的内部周槽时,该吊带安装用悬吊零件100以不会拔出的状态被安装到悬吊零件安装部16。
另外,要想从悬吊零件安装部16拔出安装状态的吊带安装用悬吊零件100,例如通过进行牵拉吊带安装用悬吊零件100的悬吊零件主体102的头部102b的操作,能够使卡合爪部102a抵抗作用力而减小直径。因此,因为由此卡合爪部102a和悬吊零件安装部16的内部周槽的嵌合状态被解除,因此能够拔出吊带安装用悬吊零件100。
此外,吊带安装用悬吊零件100的结构假设采用与在以往一般普及的电子设备中应用的结构大致同样的结构,而省略除此以外的详细说明。另外,不限于上述方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使用了螺钉等方式的结构。
返回图4,在主体部10的背面侧(参照标号[4F])形成有适配器安装部19,该适配器安装部19成为用于使安装用适配器4(参照图1、图2)的前表面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连接固定的连接部。该适配器安装部19形成为截面呈大致锥状朝向后方突出的突出形状,以使其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前表面侧连接部卡合。在该适配器安装部19的外表面上,在其外周缘部,形成有多个卡口爪19a,该卡口爪19a构成用于使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上装卸自由的装卸机构的一部分(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卡口爪19a在圆周方向上间隔大致90度的角度配设于4处的例子。这些多个(4个)卡口爪19a是与形成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前表面侧连接部的外周缘部的卡口嵌合部41(参照后面叙述的图6等)卡口结合的结构部位。
此外,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参照图4的标号[4F])配设有无线开闭用操作部件22和连接器23等,其中该无线开闭用操作部件22与用于对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和外部设备(例如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等)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的使用状态进行开闭的无线开关连动,该连接器23用于与其它的外部设备之间经由有线线缆(例如USB线缆等)确保电连接并进行各种数据的传输、及向电池等提供来自外部电源装置的电力。此外,作为该连接器23,应用例如小型USB连接器或者微型USB连接器等一般的标准品。
另外,在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主体部10的外周面上,例如图1~图4等所示,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一个侧面的靠近后端的缘部附近设置有标识10x。该标识10x是当向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安装安装用适配器4时用于定位安装位置而设置的标识。该标识10x通过使用例如封印、刻印、模具成型等实施例如白色、红色等的着色,而形成为使用者(用户)能够容易视觉确认的形态。标识10x只要在主体部10的外周面上在规定的位置至少设置有1处即可。
如图1、图2以及后面叙述的图6等所示,与所述标识10x对应地,在安装用适配器4侧,在其外周面上的规定的部位设置有当将该安装用适配器4安装于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时的安装位置的定位用标识。作为安装用适配器4侧的定位用标识,设置有与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侧的标识10x对应的第1标识40x、和设置于该第1标识40x的附近并且表示该安装用适配器4和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安装状态的第2标识40y。该两标识40x、40y与所述标识10x同样,通过使用例如封印、刻印、模具成型等实施例如白色、红色等的着色,而形成为使用者(用户)能够容易视觉确认的形态。在此,第1标识40x和第2标识40y通过使例如形状、颜色等不同来表示。例如,第1标识40x形成为与所述标识10x相同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是矩形状)且相同颜色,第2标识形成为与所述标识10x不同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圆形状)且不同颜色。
这样,通过在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和安装用适配器4的双方设置规定的标识,能够容易地进行将二者结合时的相对的定位。即,当向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安装安装用适配器4时,首先以使标识10x和第1标识40x对应的方式使二者对置配置。于是,安装用适配器4侧的卡口嵌合部41配置于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侧的卡口爪19a的附近。在该状态下,使安装用适配器4和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相对旋转。于是,卡口嵌合部41嵌合于卡口爪19a。而且,当二者完全成为嵌合状态时,如图1、图2等所示,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侧的标识10x与安装用适配器4侧的第2标识40y对应。由此,使用者(用户)能够视觉地确认出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和安装用适配器4成为常规的安装状态。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和安装用适配器4的卡口结合通过使4个卡口爪19a和4个卡口嵌合部41嵌合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卡口爪19a和卡口嵌合部41的嵌合部位在圆周方向上每隔大致90度角度设置。
因此,通过该结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相对于安装用适配器4的安装位置能够在4处。具体地说例如如图1所示,除了以使摄像元件11配置为横长形态的方式将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安装于安装用适配器4的普通的方式之外,虽未图示,还能够是以使摄像元件11配置为纵长形态的方式将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安装于安装用适配器4的方式。因此,为了与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和安装用适配器4的多个安装方式对应,也可以在例如主体部10的外周面上在圆周方向上每隔大致90度的角度共在4处设置标识10x。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与设置多个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侧的标识10x相对应地使所述第1标识40x、第2标识40y也在对应的位置设置相同数量即可。
[安装用适配器的概略结构]
接着,以下主要使用图6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使用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概略结构。图6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使用的安装用适配器(闭合状态时)的六面图。其中标号[6A]表示主视图、标号[6B]表示俯视图、标号[6C]表示仰视图、标号[6D]表示左侧视图、标号[6E]表示右侧视图、标号[6F]表示后视图。
如上所述(参照图1、图2),安装用适配器4是当构筑由多个设备构成的摄像系统时,用于连接设备彼此之间的构成单元。如果列举具体的例子,例如是构成为能够以在前表面侧的连接部安装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在背面侧夹持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方式来保持它们的设备安装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所述安装用适配器4在前表面侧安装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在背面侧安装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情况下,便携式电子设备3构成为图像显示面相对于安装于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镜头镜筒7的光轴O保持成倾斜的状态(参照图1、图2等)。
如图6所示,所述安装用适配器4由作为第1主体部的适配器主体40、和作为第2主体部的支撑盖46构成。在此,适配器主体40和支撑盖46以互相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构成铰链部的支轴47(参照图6标号[6F])轴支承。根据这种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构成为在不使用时的闭合状态和使用时的打开状态之间位移。在此,不使用时的闭合状态是指支承盖46(第2主体部)的前表面侧与适配器主体40(第1主体部)的背面侧(另一面)对置配置并重合的状态。另外,使用时的打开状态是指适配器主体40(第1主体部)和支承盖46(第2主体部)配置成以铰链部为转动中心具有规定的角度的状态。虽然省略图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中,当成为使用时的打开状态时,构成为支承盖46的打开角度能够设定成不同的两种方式。
此外,所述支轴47的一部分以暴露于外部的方式配设。在这种情况下,支轴47的暴露部分构成为能够供例如吊绳(吊带)穿过。通过这样的结构,该支轴47构成为作为适配器主体40和支承盖46的铰链部中的支承轴而发挥作用并且也作为吊带安装部发挥作用。
适配器主体40构成为与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的所述适配器安装部19(参照图2、图4等)之间能够卡口结合于前表面侧的连接部。作为该结构,在适配器主体40的前表面侧的内周缘部形成有多个卡口嵌合部41来作为连接部。如上所述,该多个卡口嵌合部41是与适配器安装部19的多个(4处)卡口爪19a卡合的卡口结合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卡口嵌合部41按照所述多个卡口爪19a的位置和配置数量(4处)在适配器主体40的圆周方向上隔开大致90度角度的间隔而形成于4处。
另外,在适配器主体40中,在周向上相对于与所述支承盖46的连结部位(铰链部)旋转大致180度角度的部位、即隔着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中心轴O1(与光轴O一致的点;参照图6的标号[6A]、[6F])而对置一侧的外周缘部,朝向后方突出设置有第1保持臂43(在图6中未图示;参照图2),该第1保持臂43在该适配器主体40成为打开状态的使用状态时,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部的一部分(具体地说是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侧面的一方(一个侧面部))抵接,并对其进行保持。在该第1保持臂43中,前端形成为钩状(钩形状),且在内侧表面配设有保持部43a,该保持部43a贴合有由作为止滑部件的弹性橡胶部件等构成的弹性体55(在图6中未图示;参照图2)。由此,第1保持臂43构成为通过保持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部的一部分,并使所述弹性体55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边缘部的一部分抵接,能够可靠地保持便携式电子设备3。
而且,在适配器主体40上配设有多个打开操作按钮42,该打开操作按钮42是用于使闭合状态的该安装用适配器4向打开状态位移的操作部件。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设置有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的例子。具体地说,打开操作按钮42配设于该第1保持臂43的附近,以使得当从正面(图6的[6A])或者背面(图6的[6F])观察该安装用适配器4时夹着所述第1保持臂43。而且,所述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配设成能够朝向径向从适配器主体40的外周面上伸出或没入。
支承盖46构成为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设置成转动自如,当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成为打开状态时,成为保持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部的另一部分(具体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与侧面的一方对置的另一方的侧面(另一侧面部))的支承部,当取下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时,通过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成为闭合状态而能够成为不使用时的存放状态。
如图6等所示,支承盖46以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转动自如的方式被贯穿插入配置于铰链臂部46a的支轴47轴支承。所述支轴47的两端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侧的固定部分40a被固定设置。而且,在支承盖46上,在周向上相对于与所述适配器主体40的连结部位(铰链部)旋转大致180度角度的部位、即隔着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中心轴O1(与光轴O一致的点;参照图6的标号[6A]、[6F])而对置一侧的外周缘部配设有第2保持臂48的前端钩部48a。第2保持臂48的前端部位的前端钩部48a构成为当该安装用适配器4为打开状态的使用状态时,通过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部的另一部分(另一侧面部)抵接,能够可靠地保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在此,所述前端钩部48a形成为钩(钩)状,且在内侧表面贴合有由作为止滑部件的弹性橡胶部件等构成的弹性体56(参照图6)。由此,第2保持臂48的前端钩部48a构成为保持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部的另一部分(另一侧面部),且使所述弹性体56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边缘部的另一部分(另一侧面部)抵接,由此能够可靠地保持便携式电子设备3。
另外,当该安装用适配器4成为闭合状态时,所述第2保持臂48的前端钩部48a配置于覆盖第1保持臂43的外表面部位的位置,该位置是所述适配器主体40的外周缘部。此时,前端钩部48a构成为通过与第1保持臂43的外表面部位卡合,而保持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闭合状态。
此外,如上所述,在安装用适配器4的适配器主体4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侧的标识10x对应的2个标识即第1标识40x和第2标识40y。以上是所述安装用适配器4的概略的结构。此外,关于所述安装用适配器4,因为不是本发明的主要部分,因此省略除此以外的详细说明。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内部详细结构]
接着,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结构的详细情况。首先,以下主要使用图7~图9对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机构中的镜头锁定解除机构和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7~图9示出了为了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附属设备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内部结构而破坏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主体外装的一部分的图。其中,图7是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右侧视图。图8是从图7的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9是从图7的前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内部详细结构(镜头锁定解除机构)]
首先,说明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应用的镜头锁定解除机构的详细结构。镜头锁定解除机构是安装于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前表面的更换用镜头镜筒7的镜头装卸机构的一部分,是当要取下安装状态的镜头镜筒7时用于解除其旋转锁定状态的机构部。该镜头锁定解除机构由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锁定销30等各种结构部件构成。
进一步详细叙述镜头锁定解除机构的结构。镜头锁定解除机构由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第1吊轴24、第1操作按钮施力弹簧25、锁定销30、连动部件27、锁定销施力弹簧26、锁定解除检测开关21a以及基板21b等结构部件构成。
如上所述,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是当要取下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前表面的更换用镜头镜筒(参照图1、图2)时用于解除基于锁定销30的镜头镜筒7的旋转锁定状态的操作部件。
在此,当成为将该镜头镜筒7安装于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状态时,在镜头镜筒7侧,形成有供所述锁定销30嵌入的锁定凹孔(未图示)。而且,当成为所述锁定销30嵌入锁定凹孔的状态时,完成该镜头镜筒7的旋转锁定状态。
即,包含所述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的镜头锁定解除机构是用于解除镜头镜筒7的旋转锁定状态的机构。镜头锁定解除机构的基本的结构与以往一般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和与该镜头更换式照相机对应的更换镜头镜筒中的镜头锁定解除机构大致相同。
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具有向主体部10的外表面突出设置的按钮部14a,该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配设成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沿着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镜头镜筒7的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O的方向(图1的Z轴方向)上滑动移动。因此,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被支承成沿第1吊轴24自由滑动。该第1吊轴24相对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的固定部(未图示)被轴支承成与沿着光轴O的Z轴方向平行。
在第1吊轴24的靠近后端的部位,在与所述内部固定部(未图示)之间,卷绕配置有第1操作按钮施力弹簧25。由此,第1操作按钮施力弹簧25通过其作用力将所述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朝向图7等所示的箭头Z1方向施力。另外,在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上形成有凸状连动部14b,该凸状连动部14b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向与所述箭头Z1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设置。该凸状连动部14b配设成与连动部件27的臂部27a的前表面抵接(后面进行详细叙述)。
另一方面,在所述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第1吊轴24的附近与该第1吊轴24平行地配设有锁定销30。该锁定销30是为了对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前表面的镜头镜筒7进行旋转限制而设置的部件。锁定销30由圆棒状部件构成,在通常的情况下,通过锁定销施力弹簧26的作用力,其前端部位的规定的长度区域从安装面12a的表面上朝向前方外部突出设置。
详细地说,锁定销30的前端嵌合配置于形成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所述安装环12上的孔部,并且该锁定销30以从该孔部朝向前方外部突出规定的长度的状态而配设。
锁定销30的后端部与锁定解除检测开关21a的一个切片抵接。而且,在锁定销30的中间部分固定设置有连动部件27。该连动部件27形成为具有与该锁定销30的轴向垂直的向周向突出设置的臂部27a。该臂部27a与所述凸状连动部14b的后端面抵接。而且,在锁定销30的靠近后端的部位,在连动部件27的臂部27a和所述锁定解除检测开关21a的一个切片之间卷绕有锁定销施力弹簧26。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该镜头锁定解除机构是通常状态时,锁定销施力弹簧26经由连动部件27将锁定销30朝向沿着光轴O的箭头Z1方向施力。因此,锁定销30的前端由此配置成从安装面12a(参照图7、图9等)向前方外部突出了规定的长度区域的状态。此外,在该状态下,当对锁定销30的前端施加箭头Z2方向的按压力量时,该锁定销30成为抵抗锁定销施力弹簧26的作用力而被简单地朝向内部拉入而没入的形态。即,锁定销30配设为在沿着光轴O的方向(Z轴方向)上自由突出或隐没。
所述锁定解除检测开关21a是安装于基板21b上的开关部件。该锁定解除检测开关21a由对置配置的两个切片形成。而且,该锁定解除检测开关21a通过后面叙述的作用,当锁定销30向箭头Z2方向移动时,所述两个切片成为接触状态,由此,检测出解除镜头镜筒7的旋转锁定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被第1操作按钮施力弹簧25向沿着光轴O的箭头Z1方向施力。因此,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由此在通常状态下成为在规定的滑动范围内配设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靠近前表面的部位的状态。
而且,当该镜头锁定解除机构成为通常状态时,使用者(用户)通过手指等向图7~图9所示的箭头Z2方向滑动操作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的按钮部14a。于是,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抵抗第1操作按钮施力弹簧25的作用力而向该箭头Z2方向移动。与该移动同时,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的凸状连动部14b使抵接的连动部件27的臂部27a抵抗锁定销施力弹簧26的作用力而向该箭头Z2方向移动。锁定销30也与此连动地向该Z2方向移动。因此,锁定销30的前端从以下状态以被朝向内部拉入而没入的方式向Z2方向移动,该状态是从所述安装环12的安装面12a向前方外部突出的状态。此时,锁定销30的前端面移动到与安装面12a大致相同面的位置。而且此时,锁定销30的后端将锁定解除检测开关21a的一个切片向另一个切片按压。由此,锁定解除检测开关21a的两个切片接触。接受到该接触,产生了表示镜头镜筒7的旋转锁定状态被解除的规定的检测信号。
当使锁定销30成为该状态时,镜头镜筒7的旋转锁定状态被解除。因此,使用者(用户)一边在处于该状态时、即维持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向箭头Z2方向的滑动操作,一边向规定的方向旋转操作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镜头镜筒7。由此,能够解除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安装环12和镜头镜筒7的镜头安装件7a(参照图2)的连结,从而能够使镜头镜筒7成为能够从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取下的状态。
这样,在该镜头锁定解除机构中,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构成为与锁定销30连动的操作部件,该锁定销30设置为从安装环12的安装面12a朝向前方外部自由突出或隐没前端侧的规定的长度区域。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具有镜头锁定解除机构,通过使更换用镜头镜筒7在前表面侧能够装卸,能够择一地安装并使用供给以往一般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用的各种种类的更换用镜头镜筒。
另外,所述镜头锁定解除机构通过仅进行一个操作部件(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的简单的滑动操作就能够解除镜头锁定状态,通过仅向规定的方向旋转在该状态下安装的更换用镜头镜筒就能够容易地取下该镜头镜筒。
而且,在使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和更换用镜头镜筒7双方与预先设定的规定的对准标记一致的状态下使二者相对旋转,此时,如果旋转至旋转被限制的位置则自动地成为镜头锁定状态,因此能够极其简单且可靠地进行更换用镜头镜筒的装卸,能够实现良好的操作性。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内部详细结构(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
接着,说明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应用的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的详细结构。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是装卸于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的安装用适配器4(参照图1、图2)的适配器装卸机构的一部分,是当要取下安装状态的安装用适配器4时,用于解除其旋转锁定状态的机构部。该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由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和止动销31等结构部件构成。
所述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由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第2吊轴28、第2操作按钮施力弹簧29、止动销31、止动销施力弹簧32以及E环33等结构部件构成。
如上所述,所述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是当要取下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的安装用适配器4(参照图1、图2)时用于解除止动销31对安装用适配器4的旋转锁定状态的操作部件。
在此,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和安装用适配器4的前表面之间的结合,详细情况将于后面叙述,应用多个卡口爪19a与多个卡口嵌合部41卡合的卡口式的结合手段,其中,所述多个卡口爪19a在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的适配器安装部19的外周缘部上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设置,所述多个卡口嵌合部41设置在安装用适配器4的适配器主体40(后面叙述;参照图6等)上。
在这种情况下,各卡口爪19a和各卡口嵌合部41成为卡合状态,当成为安装用适配器4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状态时,在各卡合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处)中的至少1处,所述止动销31构成为从适配器安装部19的表面朝向后方外部突出前端侧的规定的长度区域。因此,所述止动销31由此在该部位阻止进入到卡口爪19a中的卡口嵌合部41的旋转,由此完成安装用适配器4的旋转锁定状态。
即,包含所述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的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是用于解除安装于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的状态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旋转锁定状态的机构。
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具有向主体部10的外表面突出设置的按钮部18a,该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配设成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Z轴方向上滑动移动。因此,该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被支承成沿第2吊轴28自由滑动。该第2吊轴28相对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的固定部(未图示)被轴支承成与Z轴方向平行。
在第2吊轴28的靠近前端的部位,在与内部固定部(未图示)之间,卷绕配置有第2操作按钮施力弹簧29。由此,第2操作按钮施力弹簧29通过其作用力将所述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朝向箭头Z2方向施力。另外,在所述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上形成有凸状连动部18b(参照图9),该凸状连动部18b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向与所述箭头Z2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设置。该凸状连动部18b配设成与止动销31卡合并且与E环33的背面抵接。
另一方面,在所述第2吊轴28的附近与该第2吊轴28平行地配设有止动销31。该止动销31是为了对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的安装用适配器4进行旋转限制而设置的部件。止动销31由圆棒状部件构成,在通常的情况下,该止动销31通过施力弹簧32的作用力,其前端部位的规定的长度区域从适配器安装部19的表面朝向后方外部突出设置。
详细地说,止动销31的前端嵌合配置在形成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适配器安装部19的孔部中,该止动销31以从该孔部朝向后方外部突出规定的长度的状态而配设。
因此,E环33以与该止动销31成为一体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止动销31的靠近后端的部位。该E环33形成为具有与该止动销31的轴向垂直的向周向突出设置的部位。在该E环33和止动销31的前方侧的内部固定部(未图示)之间,所述第2止动销施力弹簧32卷绕配置于所述止动销31。而且,在E环33的背面侧抵接有所述凸状连动部18b的前表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该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是通常状态时,第2止动销施力弹簧32经由E环33、凸状连动部18b将止动销31朝向箭头Z2方向施力。因此,止动销31的前端由此以从适配器安装部19的表面向后方外部突出规定的长度区域的状态配置。此外,在该状态下,当对止动销31的前端施加按压力量时,该止动销31成为抵抗第2止动销施力弹簧32的作用力而被简单地朝向内部拉入而没入的形态。即,止动销31配设为在Z轴方向上自由突出或隐没。
另外,如上所述,所述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被第2操作按钮施力弹簧29向箭头Z2方向施力。因此,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由此成为在通常状态下在规定的滑动范围内配设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靠近背面的部位的状态。
这样,当该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为通常状态时,使用者(用户)通过手指等向图7~图9所示的箭头Z1方向滑动操作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的按钮部18a。于是,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抵抗第2操作按钮施力弹簧29的作用力而向该箭头Z1方向移动。与该移动同时地,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的凸状连动部18b与E环33抵接,使该E环33抵抗第2止动销施力弹簧32的作用力而向该箭头Z1方向移动。止动销31也与此连动地向该Z1方向移动。因此,止动销31的前端从以下状态以被朝向内部拉入而没入的方式向Z1方向移动,该状态为从所述适配器安装部19的表面向后方外部突出的状态。此时,止动销31的前端面移动到与所述适配器安装部19的表面大致相同面的位置。
当使止动销31成为该状态时,安装用适配器4的旋转锁定状态被解除。因此,使用者(用户)一边在处于该状态时、即维持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向箭头Z1方向的滑动操作,一边向规定的方向旋转操作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安装用适配器4。由此,能够解除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适配器安装部19和安装用适配器4的适配器主体40(后面叙述;参照图7等)的连接,从而安装用适配器4能够成为能够从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取下的状态。
这样,在该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中,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构成为与止动销31连动的操作部件,该止动销31被设置为从适配器安装部19的表面朝向后方外部自由突出或隐没前端侧的规定的长度区域。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镜头锁定解除机构的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和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的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在主体部10的右侧面(参照图4的标号[4E])在互相相邻的位置在沿着光轴O的方向上并列配置。而且,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和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的操作方向构成为都是相同的方向、即沿着光轴O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镜头锁定解除机构的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的锁定解除时的操作方向是相对于安装有更换用镜头镜筒的前表面侧朝向沿着光轴O的相反侧的方向。另外,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的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的锁定解除时的操作方向是相对于安装有安装用适配器4的背面侧朝向沿着光轴O的相反侧的方向。即,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的操作方向和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的操作方向是沿光轴O的方向,并且构成为互相背离的方向。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具有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通过使安装用适配器4在背面侧能够装卸,能够容易地实现经由该安装用适配器4与已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构成为一体,能够利用已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构筑与以往的一般的摄像装置(照相机)大致同样的形态的摄像系统。
另外,通过从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侧取下该安装用适配器4,或者在安装有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状态下直接位移到存放状态,即使在从安装有更换用镜头镜筒的状态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分离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状态下单独使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情况下,或者在携带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而行走的情况下也能够没有任何障碍地进行。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内部详细结构(释放操作部件)]
接着,以下主要使用图10~图13对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的内部机构中的多个操作部件中的释放操作部件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10~图13是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附属设备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的释放操作部件的结构的图。其中,图10是在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主体部的内部取出设置于上表面部位的固定部件(上侧盖)和释放操作部件而示出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11是仅取出图10的释放操作部件而示出其内表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放大示出包含释放操作部件的YZ平面中的截面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剖视图。图13是放大示出包含释放操作部件的XY平面中的截面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主体部10的内部中,在其上表面部位设置有作为图10所示那样的形态的固定部件的上侧盖60。该上侧盖60是为了配设设置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的各种构成物(释放操作部件15和电源操作部件17等操作部件等)、并且当覆盖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外表面的主体部10受到冲击等时抑止其变形等而设置的部件。上侧盖60应用例如通过树脂成型等而形成的模制部件等。
因为主体部10作为整体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因此上侧盖60形成为具有沿该主体部10的周面的内壁面的圆弧形状面。主体部10配设成覆盖上侧盖60的所述圆弧形状面(参照图3等)。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上侧盖60的圆弧形状面的上表面部位,在光轴方向上的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大致中央配设有释放操作部件15和电源操作部件17等,其中所述上侧盖60的圆弧形状面的上表面部位是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上表面侧。因此,在主体部10上以使释放操作部件15和电源操作部件17的表面暴露于外部的方式形成有孔10b、10c(参照图12、图13)。以下对释放操作部件15和配设有该释放操作部件15的部分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10、图11等所示,释放操作部件15是构成为具备薄板形状部的操作部件,该薄板形状部作为整体由大致椭圆形状构成,且具有沿着主体部10的周面的圆弧形状面,并且形成为具有弹性。释放操作部件15应用例如基于树脂成型等的模制部件等。如图12所示,释放操作部件15的外表面、即在组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状态下暴露于外部侧的面形成为其外缘部与所述主体部10的外表面成为大致相同的面,且如该图12所示,释放操作部件15的截面形成为朝向内侧的大致凹形状。
在通常情况下,释放操作部件15的外表面是使用者(用户)放置手指的腹部等来进行该释放操作部件15的按压操作的部位。因此,通过如上所述那样使外缘部与主体部10的外表面成为大致相同的面、且使截面成为朝向内侧的大致凹形状,从而使释放操作部件15的外表面形状成为如下结构:使用者(用户)仅通过手指的腹部等的触觉而无需视觉确认释放操作部件1就能够确认设置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外表面上的所述释放操作部件15的配设位置。
主要如图11所示,在释放操作部件15的内表面侧形成有按压凸部15a、扣合部15c、位置限制突部15d等各种突出形状部。其中按压凸部15a是从释放操作部件15的大致中央部附近朝向内表面突出设置的棒状的突出形状部。该按压凸部15a配设成在贯穿插入配置于上侧盖60的上表面的孔部60a(参照图10)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该上侧盖60沿Y轴方向移动。在该状态下,所述按压凸部15a的前端部与设置于主体部10的内部的释放开关71(参照图12、图13)抵接配置。该释放开关71是由载置于上侧盖60的内部固定部的开关基板70(参照图12、图13)上安装的挠性印刷基板等构成的开关部件。该释放开关与释放开关操作部件15同样地,在光轴方向上设置于本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大致中央。
扣合部15c是从释放操作部件15的大致椭圆形状中的短轴方向的两端缘部附近朝向内表面分别突出设置且在前端具有爪状部的一对突出形状部。该扣合部15c各自构成为当分别成为贯穿插入配置于上侧盖60的上表面的一对孔部60c(参照图10)的状态时,所述爪状部卡止于该孔部60c内的卡止部60cc(参照图12)。由此,该释放操作部件15构成为在Y轴方向上向外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不会从该上侧盖60脱落。另一方面,在孔部60c内具有空间60cb,该空间60cb在扣合部15c贯穿插入配置的状态下,允许向Y轴方向的内方向的移动。通过该结构,该释放操作部件15在通常状态下不会拔出而维持在上侧盖60上的安装状态,另一方面,当受到使用者(用户)的按压操作时,能够向朝向Y轴方向的内方向的下沉方向移动。由此,构成为所述按压凸部15a的前端部按压释放开关71。
另外,位置限制突部15d是分别从释放操作部件15的大致椭圆形状中的长轴方向的两端缘部附近朝向内表面突出设置且形成为在大致中央部分具有缺口卡合部15b的一对突出形状部。当所述扣合部15c贯穿插入孔部60c而成为卡止状态时,该位置限制突部15d各自成为分别载置于上侧盖60的上表面的一对缺口部60d(参照图10)的状态。当成为该状态时,形成于所述缺口部60d的大致中央部分的突状部60b与所述位置限制突部15d的缺口卡合部15b卡合。由此释放操作部件15向Z轴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另一方面,在该状态下,释放操作部件15构成为当接受到使用者(用户)的按压操作时,如上述那样朝向Y轴方向的内方向下沉的同时,通过自身的弹性力而向其长轴方向挠曲。而且,所述按压凸部15a的前端部按压释放开关71。此时的释放操作部件15向长轴方向的挠曲使释放操作部件15的长轴方向的尺寸延伸。为了吸收该延伸量,主体部10的孔10b形成为比释放操作部件15的长轴方向的尺寸稍大,以使其具有余量。由此,主体部10的孔10b允许释放操作部件15的挠曲。
这样,由于释放操作部件15在其外表面形状上使外缘部与主体部10的外表面成为大致相同的面、且使截面成为朝向内侧的大致凹形状,因此使用者(用户)仅通过手指的腹部等的触觉而无需视觉确认释放操作部件15就能够认知该释放操作部件15的配设位置。
因此,能够提供如下优越的操作性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即使使用者(用户)进行例如周围环境较暗看不见手边的状况下,或者以手持的设备的操作系统相反的使用方式具体地说例如使摄像镜头朝向自己并自己来拍摄自己的情况下,或者在高举手持的设备的状态下朝向被摄体撮影的情况下等等,所谓的用手摸索的状况下的操作,也能够可靠地把持设备本身且始终可靠地执行快门释放操作。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内部详细结构(框架结构)]
接着,主要使用图14~图19进一步详细叙述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的内部机构的详细情况。图14是示出仅取出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基本构成单元而从靠近背面的位置观察的样子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从靠近背面的位置观察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取下主体部和适配器安装部的状态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样子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取下适配器安装部的盖部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取下适配器安装部的状态的后视图。图18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取下外装部件的状态下从上表面侧观察时的横向剖视图。此外,图18表示沿图4的[18]-[18]线的截面。图19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中取下外装部件的状态下从右侧面侧观察的纵向剖视图。此外,图19表示沿图4的[19]-[19]线的截面。
如图14所示,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且形成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基本的构成单元的基本构成单元主要由前侧主体64、背面框架65以及前侧框架66构成。
前侧主体64是主要构成主体部10的内部中的前表面侧的基本结构的部件。该前侧主体64为了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0内插配置而使其外周缘形状形成为与所述主体部10的大致圆筒形状相符的形状,并且以具有与该主体部10的开口10a相符的开口的方式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圆环形状。因此,前侧主体64在主体部10的内部固定配置于最靠近前表面的部位。而且,在该前侧主体64中,在各自规定的位置安装有本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各种内部结构部件。例如,在前侧主体64的前表面上借助螺钉等而固定设置有所述安装环12。而且,该前侧主体64作为使用例如金属材料而制造的模铸部件而形成。
背面框架65是主要构成主体部10的内部中的背面侧的基本结构的部件。该背面框架65为了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0内插配置而使其外周缘形状与所述主体部10的大致圆筒形状相符而形成为大致圆板形状。因此,背面框架65在主体部10的内部固定配置于最靠近背面的部位。由此,该背面框架65成为封闭所述主体部10的背面侧的部件。而且,在该背面框架65上,在其两面上安装有各种内部结构部件(后面进行详细叙述)。另外,在背面框架65上,为了使配设于内部的结构部件的一部分朝向外部暴露,而在规定的部位形成有规定的形状的多个孔部。作为背面框架65上的多个孔部,后面将会详细叙述,例如具有为了使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主基板72(参照图15~图17等)的电子部件的一部分暴露而贯通一部分所形成的开口孔65a等。此外,所述背面框架65使用例如金属制(例如不锈钢(SUS)等)或者硬质树脂制的板状部件形成。
前侧框架66是例如将金属制(例如不锈钢(SUS)等)的板状部件折弯加工而构成,且构成本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的基本构成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结构部件。该前侧框架66形成为具有前表面平板部66a和多个平板部(上表面平板部66b、底面平板部66c、右侧面平板部66d、左侧面平板部66e),该前表面平板部66a在靠近前表面的位置形成为与XY平面平行且在其大致中央具有与所述主体部10的开口10a相符的开口,该多个平板部分别从该前表面平板部66a的四边外周缘部朝向后方(背面侧)延伸,形成为与上表面、底面、右侧面、左侧面的四个平面各自平行。此外,在此,右侧面是指朝向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正面(参照图4的[4A])在右手侧的侧面。同样,左侧面是指朝向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正面(参照图4的[4A])在左手侧的侧面。
因此,根据该结构,该前侧框架66作为整体形成为在内部具有空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此外,前侧框架66自身成为背面侧开口的形态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如后面叙述那样,当前侧框架66成为被组装为基本构成单元的一部分的形态时,该前侧框架66的背面侧的开口成为被背面框架65封闭的状态。这样形成的所述前侧框架66在被各平板部(66b、66c、66d、66e)包围的内部空间内,后面会详细叙述,配设有本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的重要结构部件、例如电源电池81、包含摄像元件11的摄像单元以及主基板72等(参照图18、图19等)。
此外,该前侧框架66使用例如螺钉66x等在前表面侧的规定的部位固定设置于所述前侧主体64,在背面侧的规定的部位固定设置于背面框架65。换言之,前侧框架66在主体部10的内部固定配置成夹在前侧主体64和背面框架65之间。而且,前侧主体64固定配置于主体部10的靠近前表面的部位,背面框架65固定配置于靠近背面的部位。根据该结构,当成为通过前侧主体64、背面框架65、以及前侧框架66组装本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的基本构成单元的形态(图14所示的形态)时,成为该前侧框架66的背面侧的开口被背面框架65封闭的状态。而且,这样构成的基本构成单元成为内插配置于所述主体部10并且其外表面侧被覆盖而被保护的形态。此时,所述前侧框架66中的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位构成为配置于所述主体部10的大致中央部分。
如上所述,主体部10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另一方面,前侧框架66作为整体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而且,成为在大致圆筒形状的主体部10的内部的大致中央部分配设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前侧框架66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前侧框架66的各平板部、即上表面平板部66b、底面平板部66c、右侧面平板部66d、左侧面平板部66e各自的外表面侧和主体部10的内表面侧之间形成有截面具有圆弧形状的规定的形态的空间。当这样的空间形成于主体部10的内部时,在该主体部10的外表面受到冲击等的情况下,主体部10的外表面有可能因外力而容易变形。
因此,如上所述(参照图10等),通过在主体部10的内部的上表面部位(前侧框架66的上表面平板部66b)设置作为固定部件的上侧盖60,而加强主体部10。与其完全相同地,如图15等所示,分别在底面部位(前侧框架66的底面平板部66c)配设有下侧盖61,在主体部10的内部,在右侧面部位(前侧框架66的右侧面平板部66d)配设有右侧面盖62(参照图15),在该左侧面部位(前侧框架66的左侧面平板部66e)配设有左侧面盖(未图示)。此外,所述底面平板部66c的外表面设置成被下侧盖61(未图示)覆盖。在该所述底面平板部66c还配设有用于配设三脚架螺钉孔20的三脚架安装用构成单元(未图示)。通过该结构,所述前侧框架66中的底面平板部66c发挥加强底面侧的外装的作用,并且也作为三脚架安装部的加强部件发挥作用。
这些下侧盖61、右侧面盖62、左侧面盖也与所述上侧盖60相同,形成为具有沿着主体部10的内壁面的圆弧形状面,且固定配置各种内部结构部件。而且,主体部10配设成覆盖各盖(60、61、62等)的圆弧形状面。由此,各盖(60、61、62等)抑制主体部10的变形或破损等,并且保护内部结构部件。此外,所述各盖(60、61、62等)应用例如通过树脂成型等形成的模制部件等。而且,这些所述各盖(60、61、62等)例如借助螺钉60x(参照图15)等固定设置于前侧主体64和背面框架65。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内部详细结构(背面框架的背面)]
如上所述,另外如图14、图15、图17等所示,在所述背面框架65上设置有开口孔65a等。配设于所述前侧框架66的内部空间的主基板72的一部分配置在该开口孔65a中。由此,安装于所述主基板72上的电子部件的一部分、例如存储卡槽34或连接器23的开口部等以从该开口孔65a朝向背面框架65的背面侧外部暴露的状态而配置。此外,在图15中,表示存储卡34a插入配置于存储卡槽34中的状态。
在此,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侧如上所述,配设有适配器安装部19。如图16所示,该适配器安装部19主要由形成有所述多个卡口爪19a的主体部件19c和覆盖该主体部件19c的外表面的盖部件19b构成。该盖部件19b设置成相对于主体部件19c能够装卸。而且,当盖部件19b安装于主体部件19c时,配置成覆盖并隐藏存储卡槽34和插入配置于该存储卡槽34的存储卡34a。另一方面,当成为安装于主体部件19c的状态时,在盖部件19b上形成为多个卡口爪19a、连接器23的开口部、以及无线开闭用操作部件22向外部暴露。
另外,如图15等所示,从所述主基板72延伸的连接用挠性印刷基板74从所述背面框架65的开口孔65a朝向外部延伸。该连接用挠性印刷基板74与小型的后基板73连接,该小型的后基板73借助螺钉73a而固定设置于所述背面框架65的背面侧外表面。在该后基板73上安装配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或角速度传感器(陀螺传感器)等传感器元件75或无线开闭开关76等电子部件,其中该传感器元件75检测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斜率等来实现水平仪功能,该无线开闭开关76等电子部件进行无线功能的接通断开(开闭)的切换。
在此,安装有所述传感器元件75等的后基板73成为与所述主基板72单独分离的结构。因为主基板72是安装本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的重要的电子部件(控制电路等)的主要的基板,因此优选配设于所述前侧框架66的内部空间。因此,主基板72配设成在前侧框架66的内部空间与左侧面、即前侧框架66的左侧面平板部66e的内表面平行(详细后面叙述;参照图18、图19)。
另一方面,陀螺传感器等传感器元件75等优选配置于与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平行的面。在此,摄像元件11如后面叙述那样,以其受光面与XY平面平行的方式配设。因此,安装有所述传感器元件75等的后基板73也配设成与平行于XY平面的背面框架65平行。
另一方面,构成作用于所述无线开闭开关76的无线开关机构的一部分的开关杆77配设成在所述背面框架65的背面侧外表面在X轴方向的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滑动。如图17所示,该开关杆77是使作为使用者(用户)操作的操作部的所述无线开闭用操作部件22和作用于所述无线开闭开关76的臂部77a形成为一体而成的板状部件。
在此,开关杆77的无线开闭用操作部件22构成为当成为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侧安装有适配器安装部19的状态时向外部暴露。而且在该状态下,所述无线开闭用操作部件22能够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因此,在适配器安装部19的主体部件19c和盖部件19b上,在分别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形成为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具有长轴的开口。而且该开口规定该开关杆77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范围。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使用者(用户)从外部捏住作为所述无线开关机构的一部分的所述无线开闭用操作部件22而使其在X轴方向上滑动时,接受到该滑动,所述开关杆77也在该方向上移动。而且,臂部77a由此对所述无线开闭开关76进行作用。于是,接受到该作用,所述无线开闭开关76产生无线功能的开闭切换信号。该指示信号从后基板73经由连接用挠性印刷基板74向主基板72上的控制电路传递。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内部详细结构(包含电源电池的各种内部结构部件的配置)]
接着,以下主要使用图18、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结构部件的详细情况。此外,在图18、图19中,省略设置于前侧框架66的多个平板部(66a、66b、66c、66d、66e)的各外表面侧的各盖部件(60、61、62等)的图示。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基本构成单元由前侧主体64、背面框架65、前侧框架66构成。而且,在由构成前侧框架66的多个平板部(66a、66b、66c、66d、66e)和背面框架65包围的内部空间的内侧配设有本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的重要结构部件。
另外,在前侧框架66的多个平板部(66a、66b、66c、66d、66e)的各外表面侧也配设有各种结构部件。例如,在前侧框架66的上表面平板部66b的外表面侧配设有安装有释放开关71等的开关基板70(参照图12、图13、图19等)、安装有与无线通信功能关连的电子部件等的电基板的一部分(未图示)等。
在前侧框架66的底面平板部66c以贯通该底面平板部66c的方式配设有所述三脚架安装用构成单元(未图示)。此外,关于该所述三脚架安装用构成单元,因为是不与本发明直接关连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详细结构的说明和图示。
在前侧框架66的右侧面平板部66d的外表面侧除了配设有包含镜头取下用操作按钮14、锁定销30等的镜头锁定解除机构、包含适配器取下用操作按钮18、止动销31等的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参照图7~图9、图18等)等之外,还配设有悬吊零件安装部16等。此外,在前侧框架66的左侧面平板部66e的外表面侧配设有悬吊零件安装部16等。
而且,在前侧框架66的前表面平板部66a的外表面侧配设有前侧主体64。在该前侧主体64的前表面固定设置有安装环12。另外,在前侧主体64的内侧部分配设有形成为大致圆环形状的开口部件67。该开口部件67形成有开口部67a,该开口部67a用于与主体部10的开口10a连通,并使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朝向外部暴露,并且形成引导来自被摄体的光束的光路。此外,该开口部件67在开口部67a的外缘部附近的规定的部位配设有所述多个电接点13。而且,虽然省略图示,但从所述多个电接点13延伸出的连接线缆贯穿插入该开口部件67的内部,与设置于所述前侧框架66的内部空间的电基板连接。由此,确保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前表面的安装环12的更换用镜头镜筒7(参照图1等)和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电子电路之间的电连接。而且,该开口部件67的后端部嵌合于形成于所述前侧框架66的前表面平板部66a的开口。由此,成为该开口部件67的开口部67a和所述前表面平板部66a的开口连通的形态。
此外,如上所述,在背面框架65的外表面侧配设有后基板73等。
接着,对配设于被前侧框架66的多个平板部(66a、66b、66c、66d、66e)和背面框架65所包围的内部空间(以下简记为前侧框架66的内部空间)的内侧的结构部件等进行详细叙述。配设于该前侧框架66的内部空间的结构部件和构成单元等在本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是尤其重要的功能部件组。
在前侧框架66的内部空间中从前表面侧起依次配设有灰尘去除单元、摄像单元、散热板96、以及电源电池81等。
灰尘去除单元由保护玻璃95、保持部件94、加振用驱动机构(未图示)等构成。其中保护玻璃95是用于保护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而设置的透明薄板状部件。保护玻璃95设置于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的前表面侧,且与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平行地配置,其中该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的前表面侧是所述开口部67a的后方部位。而且,该保护玻璃95也发挥使摄像元件11的前表面侧的规定的空间成为密封状态的作用。由此,保护玻璃95抑制从所述开口部67a向内部侵入的灰尘等附着于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而且,所述保护玻璃95例如构成为接受加振用驱动机构(未图示)的加振驱动而振动,其中该加振用驱动机构构成为具有压电元件等。
保持部件94是支承所述保护玻璃95的外缘部、允许所述加振用驱动机构的振动、并且保持所述保护玻璃95相对于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的平行的固定部件。此外,保持部件94也如后面叙述那样作为同时固定保持摄像单元的部件发挥作用。
根据这样的结构,所述灰尘去除单元是用于通过保护玻璃95使摄像元件11的前表面侧的规定的空间成为密封状态,进而经由压电元件等加振部件通过加振用驱动机构使所述保护玻璃95振动,从而用于掸落去除附着于所述保护玻璃95的外表面的灰尘等的灰尘去除机构。此外,也可以代替所述保护玻璃95,而使用在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上原来具备的过滤器部件、例如红外线截止过滤器或低通滤波器等。
关于灰尘去除单元自身的结构,因为不是与本发明直接关连的部分,因此假设应用与以往一般的照相机等中所使用的设备同等的结构,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所述灰尘去除单元的后方配设有摄像单元。该摄像单元由光学过滤器93、摄像元件11、摄像基板91等构成。
光学过滤器93是为了透过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前表面的更换用镜头镜筒7(在图18、图19中未图示。参照图1等)的摄像光学系统7b,经由所述主体部10的开口10a和所述开口部件67的开口部67a,从透过了所述保护玻璃95的光束中去除规定的频率成分而设置的光学过滤器。作为该光学过滤器93,具体地说,应用例如截止红外成分等的红外线(IR)截止过滤器、或减少高频成分的低通滤波器等。光学过滤器93由大致透明薄板形状的部件形成,该大致透明薄板形状的部件是光透过性高的材质。所述光学过滤器93配设于摄像单元的摄像元件11的前表面。
摄像元件11是通过所述更换用镜头镜筒7的摄像光学系统7b将成像于受光面上的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的电子部件。作为摄像元件11,如上所述,例如应用CCD、CMOS等与在以往一般的照相机等中使用的元件同等的元件。另外,摄像基板91是安装有所述摄像元件11和多个电子部件的电基板,该多个电子部件构成对该摄像元件11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等。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朝向前表面、即所述开口部67a配置,且配设成平行于与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前表面的更换用镜头镜筒7的光轴O(参照图1等;Z轴)大致垂直的面(即XY平面)。由此,所述摄像基板91配设成与所述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平行。而且,所述摄像单元的外缘部被所述保持部件94固定保持。
在所述摄像单元中的摄像基板91的后方设置有散热板96。该散热板96由例如铝等金属制板状部件构成,并使用例如螺钉等固定于所述保持部件94。该散热板96是以散热和电磁波遮蔽为目的而配设的部件。因此,在所述散热板96和所述摄像基板91之间夹持有散热片83,该散热片83是由具有较高的热传导率的材料构成、且形成为例如薄膜片状或者带状的散热部件。由此,构成为摄像基板91的来自摄像元件11等的发热经由散热片83向所述散热板96传递,进而经由保持部件94向作为前表面侧的金属部件的前侧主体64、经由安装环12等金属部件向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外部排放。
进而,在所述散热板96的后方配设有电源电池81。该电源电池81应用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充电式电池等一般形态的二次电池。电源电池81在所述前侧框架66的内部空间配设于形成于靠近背面的部位的电池收纳室内。在该电池收纳室内设置有与所应用的电源电池81的外形形状相符的电池支承部件85。这样,通过在所述电池收纳室内配设电池支承部件85,来确保该电池收纳室内的电源电池81的收纳状态。
而且,在电池收纳室内的背面侧的内表面配设有作为散热部件的散热片84。该散热片84配设成夹持在收纳于电池收纳室内的状态的电源电池81的背面侧的一面和背面框架65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这样的结构,构成为电源电池81的发热经由散热片84向背面框架65传递,经由前侧框架66、前侧主体64、安装环12等金属部件向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外部排放。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使电源电池81作为内部固定式而构成,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能够构成为使电源电池81能够相对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装卸。在这种情况下,收纳电源电池的电池收纳室优选形成于前侧框架66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在所述前侧框架66的内部空间,如图18所示,在左侧面以与左侧面平板部66e的内表面平行的方式配设有主基板72。该主基板72是安装有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72a等各种电子部件的电基板,该CPU 72a构成用于统一地控制本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控制电路。如上所述,该主基板72的一部分配设于背面框架65的开口孔65a,由此,使安装于该主基板72上的电子部件的一部分(存储卡槽34、连接器23)向背面侧的外部暴露。
另外,在主基板72和左侧面平板部66e的内表面之间,以夹持的方式配设有作为散热部件的散热片82。该散热片82配设成覆盖安装配置于所述主基板72上的电子基板中的尤其是CPU 72a等容易发热的电子部件的外表面。此外,散热片82被例如粘合剂等粘合固定。通过这样的结构,构成为所述CPU 72a的发热经由散热片82向前侧框架66传递,进而,从前侧框架66经由前侧主体64、安装环12等金属部件向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外部排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设置有存储卡槽34,并使存储卡34a相对于该存储卡槽34自由装卸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存储器内置式的结构,该存储器内置式的结构是将代替存储卡34a的存储器元件安装于主基板上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能够废除所述存储卡槽34,因此能够使背面框架65的开口孔65a小型化,能够成为更牢固的框架。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在大致圆筒形状的主体部10的内部,在前表面侧设置有大致圆环形状的前侧主体64,在背面侧设置有大致圆板形状的背面框架65,在前侧主体64和背面框架65之间设置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前侧框架66,使用金属部件形成这些前侧主体64、背面框架65、前侧框架66,并且使用螺钉等将它们各自固定而形成一体的基本构成单元。因此,该基本构成单元相对于来自外部的冲击力等能够成为牢固的结构。
另外,因为在由前侧框架66和背面框架65所包围的内部空间的内侧配设有本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的重要结构部件、例如电源电池81、包含摄像元件11的摄像单元以及主基板72等,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护这些重要结构部件。与此同时,因为从外部向内部的存取所需要的部件、例如存储卡槽34或连接器23等构成为从设置于所述背面框架65的开口孔65a向外部暴露,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存储卡34a的插拔操作或连接线缆端子相对于连接器23的插拔操作。
而且,在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前侧框架66中,在各平板部(66b、66c、66d、66e)的外表面侧配设有形成为具有沿着主体部10的内壁面的圆弧形状面的各盖部件(上侧盖60、下侧盖61、右侧面盖62、左侧面盖),主体部10以覆盖其圆弧形状面的方式构成,成为加强主体部10的结构。因此,在主体部10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力等的情况下,由此能够抑制该主体部10的变形等,并且能够可靠地保护内部结构部件。
另一方面,因为在背面框架65的背面部位设置有无线开闭开关76,并且设置有作用于该无线开闭开关76的操作部件,因此能够根据需要容易地立即进行无线通信装置的开闭操作。因此,能够有助于操作性的提高。
使小型的后基板73与安装有应该配设于前侧框架66的内部空间的CPU 72a的主基板72不同地分离独立设置,在该后基板73安装陀螺传感器等。而且,主基板72和后基板73之间构成为通过连接用挠性印刷基板74能够确保电连接。因此,能够由此将主基板72配置于所述前侧框架66的内部空间中的适当的部位,并且,安装于后基板73的陀螺传感器能够配置于所述前侧框架66的外部侧的适当的部位。
另一方面,采用如下的配置:在摄像基板91(背面侧)和散热板96之间设置有散热片83,在电源电池81和背面框架65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散热片84,在主基板72和左侧面平板部66e之间设置有散热片82,使各散热部件的一面与内部结构部件中的容易发热的部件(主基板72、摄像基板91上的电子部件或电源电池81等)抵接,另一方面使各散热部件的另一面与所述各金属部件(96、65、66e)抵接。而且,这些各金属部件构成为最终与暴露于外部而配设的安装环12连接。因此,来自所述各内部结构部件的发热由此在内部结构部件内的金属部件中传递,能够容易地向外部排放。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内部详细结构(无线通信单元的结构和配置)]
接着,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结构部件中的为了与其它的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来进行控制信号或图像数据的发送接收等而设置的多个无线通信部,以下主要使用图20~图23说明其结构和配置。
图20是破坏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主体部的一部分而示出内部结构的图,是在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取下了适配器安装部的状态下从靠近背面的位置观察右侧面的立体图。图21是从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取下主体部和适配器安装部而示出其内部结构的图,是从靠近背面的位置观察左侧面的立体图。
此外,在图20、图21中,为了示出配设于前侧框架66的内部空间的各种内部结构部件,而省略该前侧框架66的图示。即,虽然实际上主基板72成为其外表面侧被未图示的前侧框架66的左侧面平板部66e覆盖的形态,但在图21中,因为省略前侧框架66的图示,所以图示有主基板72。
图22是图21的状态下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俯视图。图23是图22的状态下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右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具备多个设备间相互连接通信单元(以下只简记为通信单元),该设备间相互连接通信单元用于与其它的外部设备之间除了发送接收控制信号或设定用数据等之外,还发送接收由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的摄像单元获取的图像数据等。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具备两个无线通信单元和一个有线通信单元。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具备第1无线通信部(87、87a;后面叙述)和第2无线通信部(88、88a;后面叙述)这两个无线通信单元,其中第1无线通信部例如是依据作为无线LAN(网络;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的标准之一的Wi-Fi(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标准的无线通信单元,该第2无线通信部是依据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之一的Bluetooth(蓝牙)标准的无线通信单元。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例如具有依据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标准等的通用接口标准的连接器23。在本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构成为能够经由连接于所述连接器23的连接线缆与其它的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有线通信或供电等。关于包含该连接器23的有线通信部,假设应用以往一般实用化的技术,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所述两个无线通信单元中的一方的第1无线通信部主要由第1通信用天线87a和第1通信用基板87构成,在该第1通信用基板87上安装有处理经由该第1通信用天线87a输入输出的各种电信号的第1通信用电路(未图示)。如图20~图23所示,该第1通信用基板87配设于本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右侧面。具体地说,所述第1通信用基板87以沿着作为所述前侧框架66的一个平面的右侧面平板部66d的外表面的方式配设。
如上所述,在所述第1通信用基板87上安装配置有第1通信用天线87a。在这种情况下,第1通信用天线87a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右侧面配置于靠近上表面的部位且靠近背面的部位。
此外,虽省略具体的图示,所述第1通信用基板87例如经由挠性印刷基板或导线等的内部布线而与所述主基板72电连接。因此,由此构成为:由该第1通信用基板87的所述第1通信用天线87a接收的各种电信号向安装于所述主基板72上的控制电路(CPU 72a)传递,并且由所述摄像元件11获取的图像数据经由所述主基板72向该第1通信用基板87传输,且从第1通信用天线87a向外部设备发送。
另外,所述两个无线通信单元中的另一方的第2无线通信部主要由第2通信用天线88a和第2通信用基板88构成,该第2通信用基板88安装有处理经由该第2通信用天线88a无线输入输出各种电信号的第2通信用电路(未图示)。如图20~图23所示,该第2通信用基板88配设于本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上表面。具体地说,所述第2通信用基板88以沿着作为与所述前侧框架66的所述右侧面平板部66d大致垂直的平面的上表面平板部66b的外表面的方式配设。
如上所述,在所述第2通信用基板88上安装配置有第2通信用天线88a。在这种情况下,第2通信用天线88a在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上表面上,在前后方向(Z轴方向)上配置于大致中央部位,且靠近右侧面的部位。
此外,虽省略具体的图示,所述第2通信用基板88也与所述第1通信用基板87同样地,例如经由挠性印刷基板或导线等的内部布线与所述主基板72电连接。因此,由此构成为:由该第2通信用基板88的所述第2通信用天线88a接收的各种电信号向安装于所述主基板72上的控制电路(CPU 72a)传递,并且来自所述主基板72的CPU 72a的控制信号等向所述第2通信用基板88传输,且从第2通信用天线88a朝向外部设备发送。
在此,在所述第1通信用天线87a和所述第2通信用天线88a的各外表面侧或附近,为了不阻碍各无线通信部的无线通信,构成为例如不配置金属制部件等。
即,所述第1通信用天线87a的外表面侧被右侧面盖62覆盖,所述第2通信用天线88a的外表面侧被上侧盖60覆盖。此外,关于右侧面盖62、上侧盖60,虽然在图20~图23中未图示,但可以参照图15。而且,这些右侧面盖62、上侧盖60的外表面侧还以覆盖主体部10的方式配设。在此,右侧面盖62和上侧盖60由基于树脂成型等的模制部件等构成。另外,关于主体部10也使用与所述盖部件同样材质的部件构成。
可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如上所述,作为第1无线通信部,应用依据Wi-Fi(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标准的无线通信单元。另外,作为第2无线通信部,应用依据Bluetooth(蓝牙)标准的无线通信单元。
一般情况下,应用于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的Wi-Fi标准的无线通信单元面向进行大容量文件的高速传输的用途。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无线通信部主要在向其它的外部设备发送由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摄像单元获取的图像数据时使用。
另外,一般情况下,应用于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的Bluetooth标准的无线通信单元面向进行控制信号等的发送接收的用途。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无线通信部主要在接收来自其它的外部设备(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3等)的控制信号、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向所述其它的外部设备发送各种设定信息等时使用。
另一方面,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的Wi-Fi和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的Bluetooth共用无线通信的频带(例如2.4GHz波段的无线通信)。因此,在同时使用二者的情况下,彼此的无线通信可能干扰。如果产生那样的通信干扰,则会产生例如数据传输速度下降等问题。
因此,需要设计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的第1通信用天线87a和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的第2通信用天线88a这2个无线通信单元在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中的各自的配置。例如,是在第1通信用天线87a和第2通信用天线88a二者之间设置一定的空间距离、或使各天线尽量不重叠的配置的设计等。而且,即使在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背面侧安装便携式电子设备3而使用的情况下也需要设计不对所述2个无线通信产生影响的配置。
作为用于此方面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1通信用天线87a和第2通信用天线88a在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内部中的各自的配置尝试研究了各种方式,其结果是,上述那样的配置作为优选的方式而应用。
即,第1通信用天线87a在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右侧面配置于靠近上表面的部位且靠近背面的部位。另一方面,第2通信用天线88a在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上表面配置于前后方向(Z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且靠近右侧面的部位。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配置所述2个无线通信单元,即使例如同时使用二者,也实现始终良好地维持2种不同方式的无线通信而相互的无线通信不干扰。
此外,一般情况下,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的Bluetooth适用于没有意识无线连接状态而始终保持连接的使用状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中,构成如下:所述无线开闭用操作部件22和无线开闭开关76进行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的开闭,第2无线通信部与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主电源开闭状态连动地进行开闭。
另外,不限于这样的方式,作为其它的方式,也可以是例如第2无线通信部的电源状态与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主电源状态无关,始终成为接通状态,始终成为接收来自其它外部设备的控制信号的待机状态。在成为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当第2通信部接收来自其它外部设备的控制信号时,接受到该控制信号,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主基板72上的控制电路(CPU 72a)能够进行使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启动的控制。因此,例如能够通过其它的外部设备从远离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位置进行包含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电源状态的开闭控制的远程操作。
此外,在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2个不同的方式的无线通信单元的应用例,具体地例示了Wi-Fi和Bluetooth,但并不限于这些,例如作为其它方式的无线通信单元,也考虑应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等。
以上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附属设备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主要的结构。如果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在前表面安装更换用的镜头镜筒7,则是能够以其自身作为摄像装置(照相机)发挥作用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省略了有关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更详细的图示和说明,但作为上述的结构以外的内部结构,例如构成为具备能够表示电源状态等该设备状态的简单的显示单元或声音获取用的麦克风等。在此,作为所述声音获取用麦克风的一例,例如在上侧盖60的靠近前表面的部位,更详细地说,在安装环12和释放开关71之间的区域配设一对麦克风79。声音输入输出用的开口部(未图示)与此对应地设置在主体部10的对应部位。此外,所述声音输入输出用的开口部虽未特别图示,但在主体部10的靠近前表面的部位、即在安装环12和释放操作部件15之间的区域在周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设置有2个(一对)。
在此,该一对开口部优选配置于主体部10的上表面侧的部位,且比释放操作部件15靠安装环12的部位。此外,所述一对麦克风79的配置当然也与该开口部位对应。在主体部10的上表面侧除了具有释放操作部件15之外例如还在靠近背面的部位具有电源操作部件17。另外,在主体部10的侧面或靠近底面的部位也配设有各种操作部件。因此,在该设备的使用中使用者(用户)的手指等放置于以释放操作部件15为代表的这些操作部件的附近的可能性较高,此时,如果所述声音输入输出用的开口部被手指等堵塞,则向麦克风79的声音输入被阻碍。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态,所述一对开口部(一对麦克风79)优选配置于尽量远离包含释放操作部件15(释放开关71)的各种操作部件(开关)的位置。
此外,如上所述,所述释放操作部件15的截面形成为朝向内侧的大致凹形状。如上所述,该形状的设计是使得使用者(用户)能够可靠地把握释放操作部件15的位置的设计。通过采用这样的形状,由于使用者(用户)能够可靠地把握操作部件的位置,因此能够正确地进行期望的操作。这也同时避免了用手指错误地堵塞声音输入输出用的开口部等这样的问题。因此,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释放操作部件15的形状的设计,也有助于避免使用者(用户)堵塞声音输入输出用的开口部这样的问题,因而,也有助于得到能够始终确保良好的集音的效果。
另外,因为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能够自由装卸镜头镜筒7,因此在取下了镜头镜筒7的状态下,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成为相对于外部暴露的状态。因此,虽省略图示,但为了从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上取下了镜头镜筒7时、或以单体带走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进行保管时,而准备有用于覆盖开口10a而保护内部的保护盖等。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所述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的第1通信用天线87a和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的第2通信用天线88a构成为由不阻碍电信号的无线输入输出的材质、例如由树脂模制部件等形成的右侧面盖62、上侧盖60、主体部10覆盖外表面侧。因此,能够由此始终在良好且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信号及图像数据等的发送接收。
而且,所述第1通信用天线87a在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右侧面配置于靠近上表面的部位且靠近背面的部位,另一方面,第2通信用天线88a在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上表面配置于前后方向(Z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且靠近右侧面的部位。通过这样的配置,即使不使二者配置于远离的位置而同时使用二者,也能够使彼此的无线通信不干扰,始终维持良好且稳定的无线通信。
另外,采用使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与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主电源开闭状态连动地被开闭的结构,当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主电源成为接通状态时,使基于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的连接状态始终为接通状态。由此,能够通过始终处于连接状态的其它的外部设备进行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控制。
另一方面,在使第2无线通信部的电源状态与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主电源状态无关而始终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来自其它外部设备的控制,能够实现例如包含从远离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位置进行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电源状态的开闭控制的远程操作。
另一方面,声音获取用的一对麦克风79构成为在前侧框架66的上表面侧的外表面配置于靠近前表面的部位、且配置于安装环12和释放开关71之间的区域。通过这样的配置的设计,能够避免使用者(用户)在设备的使用中堵塞该麦克风79的声音输入输出用的开口部的事态,因而能够始终确保良好的集音。另外,因为在圆筒形状的主体部10的内部利用前侧框架66和主体部10之间的空闲空间配置一对麦克风79,因此能够获得抑制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1的大型化并且高效地进行部件配置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及应用。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包含各种阶段的发明,通过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的适当组合能够提取各种发明。例如,在即使从所述一个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件中删除几个构成要件也能够解决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且能够得到发明的效果的情况下,删除了该构成要件被的结构也可以作为发明而被提取。本发明除了被权利要求限定以外不被特定的实施方式所制约。

Claims (24)

1.一种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具备:
摄像元件;
电源电池;
主基板,其安装有控制电路;
圆筒形状的主体外装部;
安装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外装部的前表面侧,能够装卸镜头镜筒;
第1无线通信部,其由第1通信用天线和安装有该第1通信用天线的第1通信用基板构成;
第2无线通信部,其由第2通信用天线和安装有该第2通信用天线的第2通信用基板构成;以及
金属制框架部件,其具有平板部和沿所述摄像元件的光轴方向从所述平板部延伸出的至少2个平板,所述平板部具有与所述安装部相邻地配置的开口部,
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和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分别配设于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的所述至少2个平板中的2个平板上,
所述主体外装部配设成覆盖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和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用基板沿着所述至少2个平板中的1个平板配置,
所述第2通信用基板沿着与所述1个平板大致垂直的另一个平板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形成为在内部具有空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所述1个平板是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的一个侧面,
所述另一个平板是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还具备用于对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或者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的电源状态进行开闭的无线用开关,
所述无线用开关对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或者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中的任意一方的电源状态进行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部,在光轴方向上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大致中央还设置有释放开关操作部件,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表面侧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释放开关操作部件之间还配设有一对声音获取用麦克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或者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中的任意一方的电源状态处于始终接通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部,在光轴方向上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大致中央还设置有释放开关操作部件,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表面侧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释放开关操作部件之间还配设有一对声音获取用麦克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还具备用于对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或者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的电源状态进行开闭的无线用开关,
所述无线用开关对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或者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中的任意一方的电源状态进行开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部,在光轴方向上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大致中央还设置有释放开关操作部件,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表面侧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释放开关操作部件之间还配设有一对声音获取用麦克风。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或者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中的任意一方的电源状态处于始终接通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部,在光轴方向上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大致中央还设置有释放开关操作部件,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表面侧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释放开关操作部件之间还配设有一对声音获取用麦克风。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该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还具备用于对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或者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的电源状态进行开闭的无线用开关,
所述无线用开关对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或者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中的任意一方的电源状态进行开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部,在光轴方向上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大致中央还设置有释放开关操作部件,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表面侧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释放开关操作部件之间还配设有一对声音获取用麦克风。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用基板沿着所述至少2个平板中的1个平板配置,
所述第2通信用基板沿着与所述1个平板大致垂直的另一个平板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形成为在内部具有空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所述1个平板是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的一个侧面,
所述另一个平板是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的上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部,在光轴方向上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大致中央还设置有释放开关操作部件,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表面侧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释放开关操作部件之间还配设有一对声音获取用麦克风。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无线通信部或者所述第2无线通信部中的任意一方的电源状态处于始终接通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部,在光轴方向上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大致中央还设置有释放开关操作部件,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表面侧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释放开关操作部件之间还配设有一对声音获取用麦克风。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用基板沿着所述至少2个平板中的1个平板配置,
所述第2通信用基板沿着与所述1个平板大致垂直的另一个平板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形成为在内部具有空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所述1个平板是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的一个侧面,
所述另一个平板是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的上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部,在光轴方向上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大致中央还设置有释放开关操作部件,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表面侧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释放开关操作部件之间还配设有一对声音获取用麦克风。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部,在光轴方向上在所述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的大致中央还设置有释放开关操作部件,
在所述主体外装部的上表面侧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释放开关操作部件之间还配设有一对声音获取用麦克风。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用基板沿着所述至少2个平板中的1个平板配置,
所述第2通信用基板沿着与所述1个平板大致垂直的另一个平板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形成为在内部具有空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所述1个平板是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的一个侧面,
所述另一个平板是所述金属制框架部件的上表面。
CN201510745229.2A 2014-11-06 2015-11-05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892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6209A JP6446241B2 (ja) 2014-11-06 2014-11-06 撮像素子付中間筒
JP2014-226209 2014-1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9283A CN105589283A (zh) 2016-05-18
CN105589283B true CN105589283B (zh) 2018-06-19

Family

ID=55928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4522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89283B (zh) 2014-11-06 2015-11-05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46241B2 (zh)
CN (1) CN1055892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0201804096XA (en) * 2017-05-31 2018-12-28 Canon Kk Adapter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y
JP2019061055A (ja) * 2017-09-26 2019-04-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7046683B2 (ja) * 2018-04-05 202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7443146B2 (ja) 2020-04-27 2024-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13726986B (zh) * 2020-05-25 202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摄像机
CN114244983B (zh) * 2021-12-13 2024-02-09 绍兴东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图传技术的视频拍摄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39163A (ja) * 2008-08-05 2010-02-18 Olympus Imaging Corp カメラ
US8704944B1 (en) * 2011-02-25 2014-04-22 Girling Kelly Design Group, LLC Handheld modular digital photography system
CN103916495A (zh) * 2012-11-10 2014-07-09 罗天成 一种新型智能终端和与智能终端连接的壳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3646A (ja) * 2005-06-22 2007-01-11 Fujifilm Holdings Corp カメラシステム、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アクセサリ
EP2100454B1 (en) * 2006-11-20 2019-10-30 Axis AB Wireless network camera systems
JP4951746B2 (ja) * 2008-07-01 2012-06-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携帯型rfidリーダライタ
JP2013092556A (ja) * 2011-10-24 2013-05-16 Sony Corp アクセサリー及び撮像装置
US20140152777A1 (en) * 2012-12-01 2014-06-05 Csr Techology Inc. Camera having additional functionality based on connectivity with a host device
JP5541431B1 (ja) * 2013-08-19 2014-07-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39163A (ja) * 2008-08-05 2010-02-18 Olympus Imaging Corp カメラ
US8704944B1 (en) * 2011-02-25 2014-04-22 Girling Kelly Design Group, LLC Handheld modular digital photography system
CN103916495A (zh) * 2012-11-10 2014-07-09 罗天成 一种新型智能终端和与智能终端连接的壳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92641A (ja) 2016-05-23
JP6446241B2 (ja) 2018-12-26
CN105589283A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9283B (zh)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
CN105516554B (zh) 安装用适配器
US10477091B2 (en) Imaging unit and installation device to attach to another device
EP2965501B1 (en) Wearable camera
EP2952962A1 (en) Imaging device
WO2008035789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EP1650959A2 (en) Camera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WO2008099792A1 (en) Portable electric apparatus
US7441967B2 (en) Device and camera
US10234748B2 (en) Imaging device with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display device
US6431768B1 (en) Digital camera having rotatable optical viewfinder unit
JP2006208674A (ja) 撮像装置
US20150323762A1 (en) Imaging device
CN101162353B (zh) 照相机、吊带单元及携带型电子设备
JP7232790B2 (ja) 防犯カメラ装置
JP6384998B2 (ja) 撮像素子付中間筒
JP5798273B1 (ja) 撮像装置
WO2006108153A2 (en) Digital camera modul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5147885A (ja) 携帯機器の自動時刻補正システム
JP2003241300A (ja) カメラ
WO2020039528A1 (ja) 防犯カメラ装置
KR101649668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649667B1 (ko) 이동 단말기
JP5798272B1 (ja) 撮像装置
JP2007104258A (ja) 撮影装置システム、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操作制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