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6554B - 安装用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安装用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6554B
CN105516554B CN201510648352.2A CN201510648352A CN105516554B CN 105516554 B CN105516554 B CN 105516554B CN 201510648352 A CN201510648352 A CN 201510648352A CN 105516554 B CN105516554 B CN 105516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installation
retaining arm
adapter
portable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83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6554A (zh
Inventor
网野宏树
铃木�
铃木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16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6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6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65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6Accessory clips, holders, shoes to attach accessories to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安装用适配器,在进行电子设备与附件设备的装卸时能够确保单手操作的稳定操作性并在短时间内可靠地进行装卸。安装用适配器介于附件设备与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用于将两者连接为一体,具有:第1主体部,其具有安装于附件设备的一个表面的连接部、和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一方的侧面进行保持的第1保持臂;具有第2保持臂的第2主体部,该第2保持臂被设置成能够从内部向外部突出没入地移动,保持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与一方的侧面对置的另一方的侧面;第2保持臂施力部件,其向与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对第2保持臂施力;铰链部,其连结第1主体部与第2主体部之间,在设为使用时的打开状态时,在第1保持臂与第2保持臂之间挟持便携式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安装用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用适配器,该安装用适配器安装在附件设备与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用于将两者连接为一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得到广泛普及。在这些以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例如存在具有如下电子设备:具有光学系统透镜和摄像元件等,并构成为内置具有对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进行拍摄的摄像功能的照相机部。
一般而言,这种以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构成为小型轻量,使得使用者(用户)能够始终随身携带,并在野外或户外等外出目的地中根据需要适当使用。这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用户)能够始终将其随身携带,另一方面,经常在外出时不携带例如以往的普通照相机等摄像装置(以下,简称作照相机等)。在这种情况下,在近年来,也通过使用内置于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照相机部的摄像功能,任何时候都能够轻松地进行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等的拍摄,从而取得期望的图像。
但是,内置于这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照相机部是该电子设备的附属功能,所以无法否认其摄像性能比普通照相机等差。
因此,一直以来进行了关于具有以下功能的各种附件设备的各种各样的提案,并实现了实用化,即对这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具备的功能中的例如摄像功能和图像阅览功能等进行辅助,或者代替这些功能。
作为安装于以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而使用的附件设备,例如存在将应用于普通照相机等的高性能的摄像元件和摄像透镜进行单元化而得到的带摄像元件的更换镜头单元,或构成为可安装供以往普通镜头更换式照相机使用的更换用镜头镜筒、并具有高性能的摄像元件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等。这些附件设备作为代替对应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摄像功能等的附件设备发挥作用。
进而,除此之外,作为安装于以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而使用的附件设备,考虑有在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来进行图像显示而用作图像阅览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将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载置在桌子等平面上时,以期望的角度使其显示画面稳定并使其自行立起的支撑台等的对图像阅览功能进行辅助的附件设备,在摄像时发出照明光作为辅助光的辅助光发光单元,以及照明装置等用于用于辅助拍摄的附件设备等各种各样的附件设备。
而且,作为将这些各种附件设备安装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方式,例如考虑有使安装用适配器介于各附件设备与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的方式等。
例如,被日本专利第5541430号公报等公开的安装用适配器具有:利用卡口(bayonet)结合等手段对附件设备进行连接固定的连接部;在紧缩方向上被施力的安装臂部;以及与该安装臂部对置配置的固定臂部,所述安装用适配器配置为在将附件设备安装在连接部的状态下,在上述两个臂部之间夹入任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从而安装在附件设备与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并使两者连接为一体。
一般而言,在进行将附件设备安装于以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的作业的情况下,使用者(用户)例如一边用一个手保持便携式电子设备,一边用另一个手持有附件设备并进行安装操作。
但是,在被上述日本专利第5541430号公报等公开的安装用适配器中,上述安装臂部的作用力具有能够将便携式电子设备夹持在两个臂部之间并可靠地进行保持的足够强的力量。因此,需要进行在使始终被紧缩施力的安装臂部克服该作用力而伸长之后,将便携式电子设备配置于两个臂部之间的空间中的操作步骤。
在该情况下,如果单手进行克服较强的力量而使安装臂伸长的作业,存在操作变得不稳定,或者需要较多的操作时间,花费功夫等问题。进而,存在以下问题:在从便携式电子设备卸下安装状态的附件设备时,会与安装时大致同样地花费功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以下构造的安装用适配器:在相对于便携式电子设备装卸附件设备时,即使用单手进行操作也具有稳定的操作性,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在短时间内可靠地进行装卸。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其介于附件设备与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用于将两者连接为一体的安装用适配器,所述安装用适配器具有:第1主体部,其具有在上述附件设备的一个表面上安装的连接部、和对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一方的侧面进行保持的第1保持臂;第2主体部,其具有第2保持臂,该第2保持臂被设置成能够以从内部向外部突出没入的方式移动,对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与上述一方的侧面对置的另一方的侧面进行保持;第2保持臂施力部件,其在与使上述第2保持臂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上述第2保持臂施力;以及铰链部,其对上述第1主体部与上述第2主体部之间进行连结,在设为使用时的打开状态时,在上述第1保持臂与上述第2保持臂之间挟持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根据如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
根据本发明的安装用适配器,能够提供具有以下构造的安装用适配器:在相对于便携式电子设备装卸附件设备时,即使用单手进行操作也具有稳定的操作性,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在短时间内可靠地进行装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和使用该安装用适配器的附件设备的摄像系统整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图1的摄像系统中,朝向镜头镜筒时右侧的侧面的右侧视图。
图3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的附件设备即带摄像元件中间筒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的六面视图。
图5是安装于图3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的带子安装用悬吊配件的四面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的关闭状态时)的六面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7]-[7]线的剖视图。
图8是使图6的安装用适配器为打开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9是从图11的箭头[9]方向观察时的向视图。
图10是同时示出图9的状态的安装用适配器中的适配器主体和支撑盖的内部结构的斜视图。
图11是从图9的箭头[11]方向观察时的向视图。
图12是仅取出设置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的适配器主体的内部的支撑盖打开角度调整部件而进行示出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的使用时的打开状态中的形态中支撑盖位于第1打开位置的状态的截面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的使用时的打开状态中的形态中支撑盖位于第2打开位置的状态的截面的中央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各图是示意性的附图,设各结构要素为附图上能够识别的程度,所以,有时按照各结构要素使各部件的尺寸关系和比例尺等不同地示出。因此,关于本发明中的这些附图所记载的结构要素的数量、结构要素的形状、结构要素的大小的比率和各结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等不仅仅限于图示的形式。
[摄像系统整体的概略结构]
首先,图1、图2示出包含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和使用该安装用适配器的附件设备的摄像系统的整体结构。图1、图2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和使用该安装用适配器的附件设备的摄像系统整体的图。其中,图1是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朝向镜头镜筒侧正面时右侧的侧面的右侧视图。另外,图1、图2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和使用该安装用适配器的作为附件设备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的摄像系统的一个方式的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是用于将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和便携式电子设备3连接为大致一体的设备连接用结构单元,其中,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为附件设备并作为摄像装置发挥作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为另一个结构单元并具有通信功能、控制功能和图像显示功能。这里,如果在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前表面安装镜头镜筒7,则构建作为一个摄像装置发挥作用的摄像系统8。
这样构建的摄像系统8通过组合上述各种结构单元而被构建,从而成为如下构建的摄像系统:除了具备与以往通常普及的数字照相机等摄像装置等大致相同的摄像功能和图像及信息显示功能等以外,还具备利用各种形式的无线通信线路向外部传输所取得的图像数据等的功能等。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将沿着镜头镜筒7的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O的方向称作Z轴。此外,将与该Z轴垂直的方向即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上下方向称作Y轴,同样将左右方向称作X轴。
这里,安装用适配器4作为如下的结构单元发挥作用,其介于不同的两种设备例如既为附件设备又为摄像设备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和既为控制设备又为显示设备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之间,用于将两者(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和便携式电子设备3)连接为一体。也就是说,安装用适配器4为用于将作为附件设备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安装于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连接用的安装装置。所以,安装用适配器4构成为,在作为如图1、图2所示的摄像系统使用时,能够在将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安装在前表面侧的状态下,将便携式电子设备3夹持于背面侧而进行保持。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详细结构将后述(参照图6~图14)。
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为具有与以往的数字照相机等摄像装置大致相同功能的附件设备。所以,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构成为,在内部具有包含摄像元件11(图1参照)等的摄像单元和作为电源电池的电池(未图示)等,在前表面具有用于安装镜头镜筒7的作为安装部的安装环12,在背面具有安装上述安装用适配器4的适配器安装部19。
另外,在上述安装环12的安装面12a(参照图1)上配设有,朝向外部突出没入自如地设置的锁定销30。该锁定销30为如下部件:限制安装在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前表面的状态的镜头镜筒7的转动,构成为了维持该安装状态而设置的锁定机构的一部分。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其他结构将后述(参照图3~图8)。
镜头镜筒7为通常供以往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使用的更换用镜头镜筒。另外,图1、图2所示的镜头镜筒7仅例示以往的更换用镜头镜筒的一个方式。该镜头镜筒7具有使被摄体像成像的摄像光学系统7b(参照图1)以及对其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和驱动电路等(未图示)。此外,构成为在镜头镜筒7的背面具有与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安装环12连结的透镜安装件7a(参照图2)。由此,镜头镜筒7构成为在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前表面上装卸自如。
另外,如上所述,该镜头镜筒7应用了通常提供给以往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使用的各种更换用镜头镜筒。因此,镜头镜筒7的结构具有与以往的更换用镜头镜筒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结构的说明以及图示。
便携式电子设备3为具有例如使用者(用户)能够用单手进行处理的程度的壳体大小,且整体上形成为大致板状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为如下的便携式的小型电子设备:其在内部具有包含例如4~5.5英寸型左右的显示用面板等并具有图像信息显示功能的图像显示单元(图像显示部)、和实现各种方式的通信功能(无线通信:无线LAN、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网络)、Bluetooth(蓝牙)、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有线通信:USB等)的通信单元(通信部)等,并且,具有进行图像信号或通信信号等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和进行各结构单元的控制的控制电路(控制部)等。
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使用无线通信与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协作,从而作为进行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控制的控制设备发挥作用,或者作为接收由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取得的图像数据并根据其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将图像显示于显示面板(除图像再现显示以外还包含实时取景显示等)的图像显示装置发挥作用。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3,具体而言,虽然假设使用被称作所谓智能手机等高功能型移动电话机等,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相同功能的电子设备,则也可以在其他形态的电子设备中应用。
另外,能够应用于该摄像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也能够使用以往通常普及的各种形态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智能手机等)。也就是说,使用者(用户)在构建该摄像系统时,能够从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即已经入手且正在使用的各种形态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中选择一个而进行使用。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结构具有与以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相同结构,省略其详细结构的说明以及图示。
如上这样构成的上述摄像系统构成为,使安装用适配器4介于在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上安装了镜头镜筒7的状态的摄像用主要单元与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之间,而成为一体的摄像系统。
然后,在该摄像系统中构成为,通过在便携式电子设备3与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从而能够进行由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控制电路对上述摄像用主要单元的控制,并远程执行以摄像动作为代表的各种动作。具体而言,例如,能够进行诸如从便携式电子设备3发送各种控制信号从而控制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或者,经由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进行镜头镜筒7的驱动控制,或者,向便携式电子设备3发送由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取得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显示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图像显示部等。
另外,关于上述形态的摄像系统,在使安装用适配器4介于在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上安装镜头镜筒7的状态的摄像用主要单元与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之间而构成为一体的状态下,作为具有与以往的摄像装置相同的功能的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种使用形态。
例如,如上所述,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和便携式电子设备3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控制信号和图像数据等的收发。因此,即使不是将各结构单元一体式连接的形态下,也能够作为摄像系统使用。即,即使在使安装了镜头镜筒7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摄像用主要单元)与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分离的状态下,两者也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所以能够进行各种控制和数据收发,并且即使在该状态下,也能够作为摄像系统使用。在这种使用形态的情况下,上述安装用适配器4能够在安装于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背面侧的状态下,成为存放状态,并且能够不损伤操作感和使用感地进行使用。
[带摄像元件中间筒的结构]
接着,以下主要使用图3~图8,说明安装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而使用的附件设备即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结构。
[带摄像元件中间筒的概略结构]
首先,以下使用图3~图5,说明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概略结构。图3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的附件设备即带摄像元件中间筒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图3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的六面视图。其中,标记[4A]示出正视图,标记[4B]示出俯视图,标记[4C]示出仰视图,标记[4D]示出左侧视图,标记[4E]示出右侧视图,标记[4F]示出后视图。图5是安装于图3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上的带子安装用悬吊配件的四面视图。其中,标记[5A]示出俯视图,标记[5B]示出安装面的俯视图,标记[5C]示出悬吊配件侧的俯视图,标记[5D]示出侧视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附件设备即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在内部具有包含摄像元件11(参照图3、图4的[4A])和对其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等(未图示)的摄像单元、和作为电源电池的电池(未图示)等。此外,如上所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在前表面具有用于安装更换用镜头镜筒7(在图3等中未图示;参照图1、图2)的安装环12。另外,在安装环12的安装面12a的规定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标识12b(参照图3、图4的[4A])。该安装标识12b是表示将镜头镜筒7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时的安装位置的标识。
根据这种结构,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构成为使通常提供给以往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用的更换用镜头镜筒可装卸,并能够选择其一地安装多个各种更换用镜头镜筒而使用。而且,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构成为在背面具有安装上述安装用适配器4的适配器安装部19。
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由整体上由大致圆筒形状构成的主体部10、该主体部10的内部结构部件(未图示;摄像单元等)和设置在该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的结构部件(各种操作部件等)构成。
主体部10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并形成为在其Z轴方向(参照图3)的一方即前表面侧具有开口10a,对另一方的背面侧进行了封闭的形态。如上所述,在主体部10的内部配设有:包含摄像元件11和对其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等(未图示)的摄像单元;统一控制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整体的控制电路等;进行由摄像元件11取得的图像信号和与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等外部设备之间进行的各种方式的通信信号等的信号处理等的信号处理电路等(未图示)。
另外,作为上述摄像元件11,应用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光电转换元件等以往被实际应用的一般形态的元件。
在主体部10的开口10a配设有安装环12,该安装环12在与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更换用镜头镜筒7(在图3等中未图示;参照图1、图2)之间确保机械式连接。在主体部10的内部中,在上述安装环12的内周缘部附近配设有多个电接点13,该多个电接点13用于确保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更换用镜头镜筒7与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内部电子电路之间的电连接。另外,关于配设在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内部的摄像元件11,其受光面朝向上述开口10a配设。
在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各种操作部件。例如,在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在上表面(参照图4的标记[4B])配设有与进行摄像操作时的释放开关联动的释放操作部件15和与电源开关联动的电源操作部件17。
此外,在主体部10的右侧面(参照图4的标记[4E])配置有:卸下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前表面的更换用镜头镜筒7(参照图1、图2)时的操作部件即镜头卸下用操作按钮14、和卸下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背面的安装用适配器4(在图3、图4中未图示;参照图1、图2)时的适配器卸下用操作按钮18。
上述镜头卸下用操作按钮14为与锁定销30联动的操作部件,该锁定销30从上述安装环12的安装面12a朝向外部突出没入自如地设置有前端侧的规定的长度区域。这里,镜头卸下用操作按钮14和锁定销30等构成用于解除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前表面的更换用镜头镜筒7的旋转锁定状态的镜头锁定解除机构。
上述适配器卸下用操作按钮18为与止动销31(参照图4的[4E]、[4F])联动的操作部件,该止动销31从适配器安装部19的表面朝向外部突出没入自如地设置有前端侧的规定的长度区域。这里,适配器卸下用操作按钮18和止动销31等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该适配器锁定解除机构为了卸下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背面的安装用适配器4(在图3等中未图示;参照图1、图2)而对镜头镜筒7的旋转锁定状态进行解除。
另一方面,分别在主体部10的两侧面(参照标记[4D]、[4E])形成有用于以装卸自如的方式配设带子安装用悬吊配件100(在图3中未图示;参照图5)的悬吊配件安装部16。此外,在主体部10的底面(参照标记[4C])形成有三脚架螺纹孔20。
这里,使用图5,说明带子安装用悬吊配件100。该带子安装用悬吊配件100为用于安装带子(吊绳)等的悬吊配件,由嵌合于主体部10的悬吊配件安装部16且具有规定的锁定机构的悬吊配件主体102、以及用于穿过带子(吊绳)等的环形悬吊配件101等构成。
该带子安装用悬吊配件100的锁定机构如下构成。即,在上述悬吊配件主体102的前端部形成有卡合爪部102a,该卡合爪部102a被施力部件(未图示)向与悬吊配件主体102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朝向悬吊配件主体102的径向)施力。该卡合爪部102a的前端侧形成为其截面朝向前端具有斜度的锥形。与此相对,在上述主体部10侧的悬吊配件安装部16中,在内部形成有圆周槽(未图示)。
这里,悬吊配件安装部16的孔径形成为稍微小于悬吊配件主体102的卡合爪部102a的外径。此外,上述内部圆周槽的直径形成为稍微大于上述悬吊配件安装部16的孔径。
因此,根据这种结构,当将悬吊配件主体102插入上述主体部10侧的悬吊配件安装部16时,卡合爪部102a的前端锥形部在悬吊配件安装部16的内壁面滑动并克服作用力而缩径。由此,即使是直径大于悬吊配件安装部16的孔径的卡合爪部102a,也能够插入悬吊配件安装部16。然后,在卡合爪部102a到达悬吊配件安装部16的内部圆周槽后,卡合爪部102a由于自身的作用力而从缩径状态恢复到原来的形态。这样,当卡合爪部102a嵌合于悬吊配件安装部16的内部圆周槽时,该带子安装用悬吊配件100在不拔出的状态下被安装于悬吊配件安装部16。
此外,为了从悬吊配件安装部16拔出安装状态的带子安装用悬吊配件100,例如通过对带子安装用悬吊配件100的悬吊配件主体102的头部102b向主体部10侧进行按压或者拉拽操作,从而能够使卡合爪部102a克服作用力而缩径。因此,由此卡合爪部102a与悬吊配件安装部16的内部圆周槽的嵌合状态被解除,所以能够拔出带子安装用悬吊配件100。
另外,带子安装用悬吊配件100的结构采用与应用在以往通常普及的电子设备中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此外,不限于上述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采用螺丝等的方式。
返回图4,在主体部10的背面侧(参照标记[4F])形成有作为连接部的适配器安装部19,该连接部用于将安装用适配器4(参照图1、图2)的前表面连接并固定到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背面。该适配器安装部19形成为截面呈大致锥状地朝向后方突出的突形,以供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前表面侧连接部卡合。在该适配器安装部19的外表面上即其外周缘部形成有构成用于使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在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上装卸自如的装卸机构的一部分的多个卡口爪19a(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卡口爪19a沿圆周方向以角度大致为90度的间隔配设于四个位置处的例子。这些多个(4个)卡口爪19a为与卡口嵌合部41(参照后述的图6等)卡口(bayonet)结合的结构部位,其中,该卡口嵌合部41形成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适配器4的前表面侧连接部的外周缘部。
另外,在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背面(参照图4的标记[4F])配设有以下部件等:与无线开关联动的无线开闭用操作部件22,其中,该无线开关用于使在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与外部设备(例如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等)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的使用状态开闭;以及连接器23,其用于与其他外部设备之间经由有线缆线(例如USB缆线等)确保电连接而进行各种数据的传输,并向电池等供给来自外部电源装置的电力。另外,作为该连接器23,应用了例如迷你USB连接器或者微型USB连接器等这样普通的标准件。
此外,在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主体部10的外周面上,例如,如图1~图4等所示,在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一个侧面的靠后端的缘部附近设置有标识10x。该标识10x是为了在将安装用适配器4安装于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时对安装位置进行定位而设置的标识。该标识10x采用例如密封、刻印、模制成型等,实施例如白色、红色等着色,以使用者(用户)能够容易地视觉辨认的形态形成。标识10x在主体部10的外周面上,在规定的位置处至少设置有一处即可。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四个卡口爪19a与四个卡口嵌合部41嵌合,从而实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与安装用适配器4的卡口结合。在该情况下,上述卡口爪19a与卡口嵌合部41的嵌合部位沿圆周方向每隔角度大致90度而设置。
因此,根据该结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相对于安装用适配器4的安装位置可以为四处。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所示,除了以横长形态配置摄像元件11的方式将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安装于安装用适配器4的普通方式以外,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为以纵长方式配置摄像元件11的方式将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安装于安装用适配器4的方式。因此,为了与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和安装用适配器4的多个安装方式对应,也可以将标识10x例如在主体部10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每隔角度大致90度而总共设置四处。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附件设备即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概略结构。
如上所构成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为如下的装置:如果在前表面安装更换用的镜头镜筒7,则其本身能够作为摄像装置(照相机)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虽然省略关于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更进一步详细的图示和说明,但是,作为除上述结构以外的内部结构,构成为具备例如包含电源电池(充电式电池等)等电源相关的结构单元、包含存储介质等的数据存储单元、能够表示电源状态等该设备状态的简易的显示单元、以及进行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并接收控制信号或发送图像数据的通信单元等。
此外,由于能够使镜头镜筒7装卸自如,所以在卸下了镜头镜筒7的状态下,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成为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向外部露出的状态。因此,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准备了保护帽等,以在从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卸下了镜头镜筒7时、或单独搬运或保管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时覆盖开口10a而对内部进行保护。
进而,也可以在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处具有用于通过振落附着在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侧的尘埃等从而将其从受光面上去除的尘埃去除装置(防尘机构)。作为这种尘埃去除装置,也存在如下结构:例如通过在摄像元件11的前表面侧的空间设置透明薄板状的防尘部件(或者也可以利用原本在摄像元件11的受光面上具备的滤波器部件,例如红外线截止滤波器或低通滤波器等),从而在使上述摄像元件11的前表面侧的规定空间为密封状态的基础上,使用压电元件等加振部件使上述板状部件振动,从而去除附着于上述防尘部件的尘埃等。这种尘埃去除装置也可以应用在以往的摄像装置(照相机)等中通常普及的装置。如上所述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
[安装用适配器的结构]
接着,以下主要使用图6~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结构。
[安装用适配器的概略结构]
首先,以下主要使用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概略结构。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关闭状态时)的六面视图。其中,标记[6A]示出正视图,标记[6B]示出俯视图,标记[6C]示出俯视图,标记[6D]示出左侧视图,标记[6E]示出右侧视图,标记[6F]示出后视图。
如上所述(参照图1、图2),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为在构建由多个设备构成的摄像系统时,用于对设备彼此之间进行连接的结构单元。举具体的例子来说,例如,为如下设备安装装置:构成为能够以将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安装于前表面侧的连接部,在背面侧夹持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形态对其进行保持。在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情况下,在成为该状态时,便携式电子设备3构成为图像显示面在相对于安装于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镜头镜筒7的光轴O倾斜的状态下被保持(参照图1、图2等)。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由作为第1主体部的适配器主体40和作为第2主体部的支撑盖46构成。这里,适配器主体40与支撑盖46由构成铰链部的支轴47(参照图6标记[6F])轴支承为相互转动自如。根据这种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构成为变位至不使用时的关闭状态和使用时的打开状态。这里,不使用时的关闭状态是指支撑盖46(第2主体部)的前表面侧与适配器主体40(第1主体部)的背面侧(另一面)对置配置并重合的状态。此外,使用时的打开状态是指适配器主体40(第1主体部)和支撑盖46(第2主体部)以铰链部为转动中心具有规定的角度而配置的状态。详细内容将后述,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在处于使用时的打开状态时,如图13、图14所示,构成为能够将支撑盖46的打开角度设定为不同的两个形态。
另外,上述支轴47的一部分配设成向外部露出。在该情况下,支轴47的露出部分例如构成为能够使吊绳(带子)通过。通过设置成这种结构,该支轴47构成为在作为适配器主体40与支撑盖46的铰链部中的支撑轴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作为带子安装部发挥作用。
适配器主体40构成为能够在与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背面的上述适配器安装部19(参照图2、图4等)之间在前表面侧的连接部卡口结合。作为这种用途的结构,在适配器主体40的前表面侧的内周缘部,作为连接部而形成有多个卡口嵌合部41。如上所述,该多个卡口嵌合部41是与适配器安装部19的多个(四处)卡口爪19a卡合的卡口结合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卡口嵌合部41结合上述多个卡口爪19a的位置和配置数量(四处),沿适配器主体40的圆周方向,隔开角度大致90度的间隔形成有四处。
此外,在适配器主体40中,在相对于与上述支撑盖46连结的部位(铰链部)沿圆周方向旋转角度大致180度的部位、即隔着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中心轴O1(与光轴O一致的点;参照图6的标记[6A]、[6F])而对置的一侧的外周缘部,朝向后方突出设置有在处于该适配器主体40为打开状态的使用状态时,与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部的一个部位(具体而言为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侧面的一方(一个侧面部))抵接并对其进行保持的第1保持臂43(在图6中未图示。参照后述的图7等)。该第1保持臂43的前端形成为钩子形(钩状),并且配设有保持部43a,该保持部43a在内侧表面粘贴有作为防滑部件的由弹性橡胶部件等构成的弹性体55(在图6中未图示;参照图7、图8等)。由此,第1保持臂43构成为通过保持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部的一部分,并使上述弹性体55与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边缘部的一部分抵接,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便携式电子设备3。
进而,适配器主体40配设有多个用于使处于关闭状态的该安装用适配器4移位到打开状态的操作部件即打开操作按钮42。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的例子。具体而言,在从正面(图6的[6A])或背面(图6的[6F])观察该安装用适配器4时,打开操作按钮42以夹着上述第1保持臂43的方式配设在该第1保持臂43的附近。然后,上述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配设为可从适配器主体40的外周面上朝向径向突出没入。另外,上述打开操作按钮42的结构以及与其协作的内部机构的详细结构将后述(参照图11~图13)。
支撑盖46设置成可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转动自如,并构成为在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处于打开状态时,成为对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部的另一个部分(具体而言为与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侧面的一方对置的另一个侧面(另一侧面部))进行保持的支撑部,在卸下了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时,通过对适配器主体40设置成处于关闭状态从而能够成为不使用时的存储状态。
如图6等所示,利用贯穿插入配置于铰链臂部46a的支轴47,将支撑盖46轴支承为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转动自如。上述支轴47的两端被固定设置于适配器主体40侧的固定部分40a。然后,在支撑盖46中,在相对于与上述适配器主体40连结的部位(铰链部)沿圆周方向旋转角度大致180度的部位、即隔着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中心轴O1(与光轴O一致的点;参照图6的标记[9A]、[9F])对置的一侧的外周缘部,配设有第2保持臂48的前端钩部48a。第2保持臂48的详细结构将后述,作为其前端部位的前端钩部48a构成为在处于该安装用适配器4为打开状态的使用状态时,通过与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部的另一个部分(另一侧面部)抵接,从而能够可靠地对其进行保持。所以,上述前端钩部48a形成为钩子(钩)状,并且在内侧表面粘贴有作为防滑部件的由弹性橡胶部件等构成的弹性体56(参照图6、图7等)。由此,第2保持臂48的前端钩部48a构成为,通过保持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部的另一部分(另一侧面部),并使上述弹性体56与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外缘边缘部的另一部分(另一侧面部)抵接,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便携式电子设备3。此外,在该安装用适配器4为关闭状态时,上述第2保持臂48的前端钩部48a配置于上述适配器主体40的外周缘部,且覆盖第1保持臂43的外表面部位的位置。这时,构成为通过使前端钩部48a与第1保持臂43的外表面部位卡合,从而保持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关闭状态。
另外,如图1~图3、图6等所示,在安装用适配器4的适配器主体40的外周面上,在规定的部位设置有与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侧的标识10x对应的第1标识40x,该第1标识40x是为了在将该安装用适配器4安装于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时对安装位置进行定位而设置的标识。进而,在该第1标识40x的附近,设置有表示安装用适配器4与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安装状态第2标识40y。这两个标识40x、40y与上述标识10x同样,采用例如密封、刻印、模制成型等,实施例如白色、红色等着色,以使用者(用户)能够容易地视觉辨认的形态形成。这里,第1标识40x和第2标识40y通过使例如形状、颜色等不同而被示出。例如,第1标识40x形成为与上述标识10x相同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为矩形)且相同颜色,第2标识形成为与上述标识10x不同的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圆形)且不同的颜色。
这样,通过在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与安装用适配器4两者设置规定的标识,能够容易地进行将两者结合时的相对的定位。即,在将安装用适配器4安装于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时,首先,以标识10x与第1标识40x一致的方式将两者对置配置。然后,安装用适配器4侧的卡口嵌合部41被配置在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侧的卡口爪19a的附近。在该状态下,使安装用适配器4与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相对旋转。然后,卡口嵌合部41嵌合到卡口爪19a。然后,在两者完全成为嵌合状态时,如图1、图2等所示,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侧的标识10x与安装用适配器4侧的第2标识40y一致。由此,使用者(用户)能够视觉上确认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和安装用适配器4变成了正规的安装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为了能够使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与安装用适配器4的安装方式为多个方式,也可以与设置有多个的上述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侧的标识10x相对应,上述第1标识40x、第2标识40y也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相同数量。
[安装用适配器的内部详细结构]
这里,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内部结构的详细内容。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关闭状态时)的中央纵剖视图。该图7示出沿着图6的[7]-[7]线的截面。图8是使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为打开状态时的后视图。图9是从图8的状态的安装用适配器卸下一部分部件(外装部件)后主要示出适配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的内部结构图。该图9是从图11的箭头[9]方向观察时的向视图。图10是同时示出卸下了一部分部件(外装部件)后的安装用适配器中的适配器主体和支撑盖的内部结构的斜视图。图11是从安装用适配器卸下一部分的部件(外装部件)后主要示出支撑盖的内部结构的图。该图11是从图9的箭头[11]方向观察时的向视图。图12是仅取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的设置于适配器主体的内部的支撑盖打开角度调整部件而进行示出的图。其中,标记[12A]是俯视图,标记[12B]是侧视图。图13、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的使用时的打开状态的两个形态的中央纵剖视图。其中,图13示出支撑盖处于第1打开位置的状态,图14示出支撑盖处于第2打开位置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中的适配器主体4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使支撑盖46相对于该适配器主体40处于打开状态的关闭状态卡定解除机构、和对支撑盖46相对于该适配器主体40的打开状态的形态进行切换的打开角度切换机构。此外,在该安装用适配器4中的支撑盖46的内部设置有对与适配器主体40侧的第1保持臂43协作而对安装于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参照图1、图2)进行固定保持的第2保持臂48的伸缩机构。
[安装用适配器的适配器主体侧的内部详细结构(关闭状态卡定解除机构)]
首先,在安装用适配器4的适配器主体40侧的内部详细结构中,以下详细描述用于使支撑盖46相对于该适配器主体40处于打开状态的关闭状态卡定解除机构。
如图8所示,适配器主体40的背面侧的内部构造物被使用例如金属板部件而形成的外装部件即薄板44覆盖而隐藏。该薄板44被多个螺丝45固定在该适配器主体40的固定部。这里,图9、图10示出卸下螺丝45和薄板44的情形。以下使用该图9、图10等,详细说明该适配器主体40的内部结构中的尤其是关闭状态卡定解除机构。
在适配器主体40中,用于使支撑盖46为打开状态的关闭状态卡定解除机构由打开操作按钮42、打开操作按钮施力弹簧51和按压作用部52(适配器主体40的一部分)等构成。
打开操作按钮42为用于在适配器主体40处于不使用时的关闭状态时,由使用者(用户)进行操作从而使支撑盖46为打开状态的操作部件。该打开操作按钮42配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这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相互独立地形成。然后,各个打开操作按钮42完全构成为相同形态。但是,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的配置被设定为关于通过该适配器主体40的大致中心部的直线对称的线对称。然后,使用者(用户)通过仅对上述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实现规定的作用、即支撑盖46的打开状态。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中的仅一方的结构,另一方也是完全相同的结构。
打开操作按钮42为从该适配器主体40的大致中心部附近朝向径向,在规定的区域内进退自如地配设的操作部件。打开操作按钮42在前端部形成有使用者(用户)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部42a,在基端部形成有作用于后述的按压作用部52的按压部42c,并且在中间的部位形成有将后述的打开操作按钮施力弹簧51(在各按钮上一根一根地对应配置)的各自的一端卡定的固定部即弹簧卡挂部42b(尤其是参照图9)。
与此相应,在适配器主体40侧,在外周缘部的规定部位形成有(两处)使各操作部42a突出没入配置的缺口部40b,在背面侧平面部形成有分别载置各打开操作按钮42(2个)并用于引导向各自的径向的进退的引导槽40c(两处),并且植入设置有将上述打开操作按钮施力弹簧51的各自的另一端卡定的弹簧卡挂销40d(两根)。
如上所述,打开操作按钮42的基端部的按压部42c为作用于按压作用部52的部位。所以,结合按压作用部52的按压部52a(将后述)的形状,按压部42c形成为具备能够在与该按压部52a的倾斜面对置并抵接的状态下滑动的倾斜面。也就是说,按压部42c形成为具有从打开操作按钮42的前端部起,在规定的区域内朝向前端背面侧的倾斜面。
打开操作按钮施力弹簧51为始终朝向该适配器主体40的径向外方对打开操作按钮42施力的施力部件。该打开操作按钮施力弹簧51的一端与打开操作按钮42的弹簧卡挂部42b卡定,另一端与适配器主体40的弹簧卡挂销40d卡定。打开操作按钮施力弹簧51例如应用了紧缩性的螺旋弹簧等。此外,打开操作按钮施力弹簧51分别与上述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对应地一根一根地配置。
按压作用部52是形成于适配器主体40的一部分上的部位,且是从该适配器主体40的大致中心部附近朝向径向形成为悬臂梁状的臂状结构部。该按压作用部52在适配器主体40的大致中心部附近具有基端部,形成为能够以该基端部为支点,以朝向与该适配器主体40的背面侧的平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尤其是该适配器主体40的背面侧挠曲的方式弹性变形。在该按压作用部52的前端部,朝向该适配器主体40的背面侧而形成有呈大致球凸形状的按压部52a。该按压部52a构成为,在上述打开操作按钮42作用于按压作用部52时(将后述),即对打开操作按钮42向没入方向进行按压操作时,与此对应地从该适配器主体40的背面侧平面朝向背面侧突出移动,经由贯穿设置于上述薄板44的孔部44a(参照图8)向外部突出。由此,在该适配器主体40处于不使用时的关闭状态时,对打开操作按钮42的操作部42a进行按压操作,从而使上述按压部52a突出,通过挤压支撑盖46,能够使该安装用适配器4处于使用时的打开状态。
所以,按压作用部52的上述按压部52a的背面侧形成为朝向径向逐渐倾斜的倾斜面。这里,上述按压部52a的背面侧倾斜面具有从按压作用部52的前端部起,在规定的区域内从靠近基端部位朝向前端背面侧的倾斜。而且,对上述按压部52a和按压部42c的配置进行了设定,使得按压部52a的倾斜面与上述打开操作按钮42的按压部42c的倾斜面对置而抵接。另外,上述按压作用部52与上述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分别对应地形成有相同数量,即两个。
以下简单说明这样构成的关闭状态卡定解除机构的作用。在实际的使用时,该安装用适配器4为安装于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背面侧的状态,并且在该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的前表面安装有镜头镜筒7的情况较普遍。
首先,假设安装用适配器4处于关闭状态。在该关闭状态下,使用者(用户)向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径向,按压操作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中的任意一方的操作部42a。也就是说,使用者(用户)进行以克服打开操作按钮施力弹簧51的作用力的力量将操作部42a按入的操作。于是,被按压的打开操作按钮42沿着引导槽40c在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径向上滑动规定量。由此,打开操作按钮42的基端部的按压部42c的倾斜面与按压作用部52的按压部52a的前端倾斜面抵接,并向相同方向对其进行按压。这里,由于按压部42c的倾斜面与按压作用部52的按压部52a的倾斜面处于抵接状态,所以当按压部42c朝向径向内侧滑动时,按压部52a沿着倾斜面被顶起,其结果是,按压部52a向朝向适配器主体40的背面侧突出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按压作用部52以基端部为支点,朝向与该适配器主体40的背面侧平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即该适配器主体40的背面侧挠曲。因此,按压作用部52的按压部52a朝向适配器主体40的背面侧移动,从薄板44的表面,经由孔部44a(参照图8)向后方外部突出。然后,该按压部52a与适配器主体40的背面(薄板44)对置配置并与处于关闭状态的支撑盖46的薄板49(将后述;参照图8)的表面抵接,向相同方向对其进行按压。
这里,在该安装用适配器4处于关闭状态时,支撑盖46的第2保持臂48的前端钩部48a与适配器主体40的第1保持臂43的外表面部卡定。因此,如上所述,当按压作用部52的按压部52a按压支撑盖46的薄板49(将后述;参照图8)的表面时,第2保持臂48与第1保持臂43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由此,该安装用适配器4向打开状态移位。
另一方面,为了使安装用适配器4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移位,使用者(用户)使支撑盖46以支轴47为转动中心朝向关闭方向转动,使支撑盖46的一个表面(薄板49的表面)与适配器主体40的背面(薄板44的表面)对置配置。然后,使支撑盖46的第2保持臂48的前端钩部48a与适配器主体40的第1保持臂43卡定。由此,安装用适配器4成为关闭状态。
根据如上构成的关闭状态卡定解除机构,通过仅按压操作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中的任意一方,就能够容易地使安装用适配器4为打开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中,使用者(用户)能够用单手设为打开状态,所以,即使在例如单手持有安装了该安装用适配器4和镜头镜筒7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另一个手持有待安装的其他设备(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单手操作容易地进行安装用适配器4的打开操作。
此外,设置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使这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的结构为独立的相同形态,构成为通过仅任意一方的操作,就能够进行期望的作用(支撑盖46的打开操作)。因此,根据这种结构,使用者(用户)即使用左右任意的手持有安装了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打开操作按钮42的操作。也就是说,例如无论使用者(用户)习惯用哪个手,都能够确保良好的操作性。
[安装用适配器的适配器主体侧的内部详细结构(打开角度切换机构)]
接着,在安装用适配器4中的适配器主体40侧的内部详细结构中,详细描述对支撑盖46相对于该适配器主体40的打开状态的样态进行切换的打开角度切换机构。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构成为,作为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样态,能够将支撑盖46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的打开角度设定为不同的两个样态。以下说明的打开角度切换机构为用于对支撑盖46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的打开状态的样态进行切换的机构。另外,图13、图14示出安装用适配器4的打开状态的两个样态的例子。图13是支撑盖46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的打开角度较大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一个样态。将该图13所示的状态中的支撑盖46的位置称作第1打开位置。此外,图14是支撑盖46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的打开角度比图13的样态小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一个样态。将该图14所示的状态中的支撑盖46的位置称作第2打开位置。
这样,构成为能够切换支撑盖46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的打开角度的是为了应对安装于支撑盖46与适配器主体40之间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形态的措置。即,在为图13的样态(打开角度大)时,能够安装比较大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另一方面,在为图14的样态(打开角度小)时,与图13的情况相比,能够应对比较小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中,如图9、图10所示,用于切换支撑盖46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的打开角度的打开角度切换机构由切换杆53、切换板部件54、杆卡定部40e(适配器主体40的一部分)、卡定爪部49a(薄板49的一部分;在图9、图10中未图示。参照图13、图14)等构成。
如图9等所示,切换杆53为由通过注塑成型等使例如树脂部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的大致板状部件构成的杆部件。切换杆53以下方为顶点,将底边配置于该适配器主体40的大致中央部分附近。而且,在切换杆53的大致中央部分中,配设为以形成于上述适配器主体40的支撑轴部40f为中心地转动自如。
切换杆53构成为在规定的部位分别形成有滑动操作旋钮53a、卡定凸部53b、细槽部53c、切换板卡定凸部53d等。
滑动操作旋钮53a是为了进行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打开角度切换操作而由使用者(用户)用手指等直接进行操作的操作部位。该滑动操作旋钮53a形成为从上述切换杆53的表面向后方突出设置。滑动操作旋钮53a配置为从贯穿设置于薄板44的孔部44b(参照图8)朝向外部后方突出。这里,孔部44b为了容许滑动操作旋钮53a的转动,形成为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设定了长圆的大致楕圆形。
卡定凸部53b为通过由杆卡定部40e(详细内容将后述)卡定,从而进行该切换杆53的位置限制的被卡定部。
细槽部53c是为了在进行上述卡定凸部53b与杆卡定部40e的卡合状态的切换时,可对上述卡定凸部53b进行弹性移位而形成的缺口部。也就是说,在切换杆53中,通过在接受来自外部的按压力的部位、即卡定凸部53b的附近设置这种细槽部53c,从而使切换杆53形成为具有板簧效果。因此,根据该结构,在进行切换杆53的切换操作时,当上述卡定凸部53b被上述杆卡定部40e按压时,上述卡定凸部53b较容易地进行弹性移位并挠曲,从而,构成为能够容许进行对于杆卡定部40e的卡定状态的切换。
切换板卡定凸部53d是作用于切换板部件54(详细内容将后述),使该切换板部件54沿X轴方向移动的结构部位。切换板卡定凸部53d是嵌入到切换板部件54的卡定孔54a的凸状部位。切换板卡定凸部53d是隔着该切换杆53的转动中心、即与支撑轴部40f对应的部位而形成在与滑动操作旋钮53a的配设部位相反一侧的对置部位处的结构部位。因此,构成为在切换杆53由于滑动操作旋钮53a的滑动操作而转动时,能够使切换板部件54向与该滑动操作相反的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为了使切换杆53的上述卡定凸部53b卡定到规定的位置,杆卡定部40e形成在上述适配器主体40的背面侧的表面上。杆卡定部40e形成为具有两个凸状部,该两个凸状部形成为与卡定凸部53b对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使打开角度在两个形态中切换的机构,因此分别在杆卡定部40e的两端40ea、40eb(参照图9、图10)配置并卡定了卡定凸部53b,从而使卡定凸部53b的各规定的位置被保持,由此构成为设定了各期望的形态。
如图7、图8、图9等所示,切换板部件54为使用例如金属板部件而形成的打开角度设定部件。该切换板部件54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供上述切换杆53的切换板卡定凸部53d嵌入的卡定孔54a。另外,为了容许切换杆53在使切换板部件54沿X轴方向移动时的转动,卡定孔54a形成为在Y轴方向上具有长轴的长孔形。
此外,切换板部件54形成为具有角度设定段差54b、54c,该角度设定段差54b、54c供卡定爪部49a(详细内容将后述;在图9、图10中未图示。参照图13、图14)抵接从而切换支撑盖46的打开角度。这里,如图11所示,角度设定段差54b、54c为形成在从上述切换板部件54沿着Y轴朝向外方突出设置的臂状部的前端上的多个段差部。
卡定爪部49a为形成在覆盖支撑盖46的表面的外装部件即薄板49(将后述;参照图8)的基端侧(转动中心侧)的部位。该卡定爪部49a为如下被卡定部:在支撑盖46为打开状态时,通过与上述切换板部件54的角度设定段差54b、54c中的任意一方抵接,从而限制上述支撑盖46进一步向打开方向转动。由此,在卡定爪部49a与上述角度设定段差54b、54c中的任意一个抵接时,设定上述支撑盖46相对于上述适配器主体40的打开角度。然后,通过设置多个上述切换板部件54的角度设定段差,从而实现了支撑盖46的打开状态的不同样态。
具体而言,例如,当成为以下的状态时,成为图10所示的状态:支撑盖46成为打开状态,以支轴47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卡定爪部49a与角度设定段差54c抵接。这时,支撑盖46被设定为打开角度大的样态。
另一方面,当成为以下的状态时,成为图14所示的状态:支撑盖46成为打开状态,以支轴47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卡定爪部49a与角度设定段差54b抵接。这时,支撑盖46被设定为打开角度小的样态。
以下,简单说明这种构成的打开角度切换机构的作用。首先,在安装用适配器4处于关闭状态时,如上所述,通过打开操作按钮42的按压操作,使支撑盖46移位到打开状态。于是,成为切换杆53的滑动操作旋钮53a向外部露出而可进行操作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用者(用户)对操作旋钮53a沿X轴方向进行滑动操作。
这里,假设操作旋钮53a位于例如图8所示的位置,即操作旋钮53a在孔部44b内,在图中位于左端。这时,切换杆53、切换板部件54处于图9、图10所示的状态。因此,在使支撑盖46转动到最大打开位置时,卡定爪部49a成为与切换板部件54的角度设定段差54c抵接的状态。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支撑盖46成为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的打开角度大的样态,即图10所示的状态。
在处于该状态时,为了对打开角度设定进行切换,使用者(用户)为了使操作旋钮53a在孔部44b内,在图8等中位于右端,对该操作旋钮53a沿X轴方向进行滑动操作。于是,切换杆53以支撑轴部40f为转动中心,在图9等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该转动时,卡定凸部53b从与杆卡定部40e的一端40ea抵接的状态进入与另一端40eb抵接的状态。这时,卡定凸部53b越过杆卡定部40e的两个凸状部。所以,卡定凸部53b借助由细槽部53c生成的弹力,吸收由上述两个突状部进行的按压。然后,卡定凸部53b在杆卡定部40e的另一端40eb被卡定,并维持该位置。
当切换杆53这样转动时,同时,切换板部件54沿X轴方向移动。由此,在使支撑盖46转动到最大打开位置时,卡定爪部49a成为与切换板部件54的角度设定段差54b抵接的状态。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支撑盖46成为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的打开角度小的样态,即图14所示的状态。
根据如上构成的打开角度切换机构,能够通过简单的切换操作,将安装用适配器4中的支撑盖46相对于适配器主体的打开角度的设定切换为多个样态。
此外,如上所述,薄板49与切换板部件54使用金属板部件构成。通过这样地构成,在薄板49的卡定爪部49a与切换板部件54的角度设定段差54b、54c中的任意一个抵接时,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例示了将打开角度设定设定为两个样态的情况,但是,不限于该例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切换板部件54的角度设定段差分为两个阶段,但是,如果将其形成为多个阶段,则进而能够与其它样态的打开角度设定对应。在该情况下,需要结合上述角度设定段差的级数等对适配器主体40中的形成于杆卡定部40e的凸状部的数量进行适当的规格变更。
[安装用适配器的支撑盖侧的内部详细结构(第2保持臂的伸缩机构)]
接着,在安装用适配器4中的支撑盖46侧的内部详细结构中,详细描述与适配器主体40侧的第1保持臂43协作地对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3(参照图1、图2)进行固定保持的第2保持臂48的伸缩机构。
如图8所示,支撑盖46的前表面侧(是指该安装用适配器4处于关闭状态时,与适配器主体40的背面对置的面)的内部构造物被使用例如金属板部件而形成的外装部件即薄板49覆盖而隐藏。该薄板49被多个螺丝50固定在该支撑盖46的固定部。这里,图10、图11示出卸下螺丝50和薄板49的情形,使用该图10、图11等,对该支撑盖46的内部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0、图11等所示,支撑盖46的内部由第2保持臂48、第1施力弹簧57、第2施力弹簧58等构成。
第2保持臂48在支撑盖46内部配设为在该支撑盖46处于关闭状态时,在沿着Y轴的方向(参照图10、图11的箭头Y)上滑动自如。所以,在支撑盖46的内部形成有对该第2保持臂48的滑动方向进行规定并引导的引导槽46b。
在第2保持臂48的前端侧设置有形成为钩子状(钩形)的前端钩部48a。如上所述,该前端钩部48a为如下的结构部:在该安装用适配器4处于关闭状态时与适配器主体40的第1保持臂43的外表面部位卡合从而保持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关闭状态(参照图7等),另一方面,在该安装用适配器4处于打开状态时与适配器主体40侧的第1保持臂43协作地对便携式电子设备3进行固定保持的(参照图1等)。另外,在该前端钩部48a的内侧表面粘贴有弹性体56。该弹性体56与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边缘部抵接,从而起到防滑的作用,确保了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固定保持。
在第2保持臂48的基端侧(靠近铰链部)形成有供设置了多个的第1施力弹簧57的各一端抵接的第1施力弹簧抵接部48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构成为设置两根第1施力弹簧57。因此,与此相应,也设置两处上述第1施力弹簧抵接部48c。
上述第1施力弹簧抵接部48c以如下方式形成:朝向与该第2保持臂48的移动方向(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即从该第2保持臂48的基端侧的两侧分别朝向外方突出。然后,如后所述,第1施力弹簧57(两根)在使各一端分别与上述第1施力弹簧抵接部48c抵接的状态下,以沿着该第2保持臂48的两侧的方式配设。
此外,在第2保持臂48的基端侧的中间的部位、且被上述两个第1施力弹簧抵接部48c夹住的部位形成有被切为大致凹形的缺口部48d。如后所述,在该缺口部48d配置有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根)第2施力弹簧58。与此对应,在上述缺口部48d中形成有用于将上述多根(三根)第2施力弹簧58的各一端卡定的多个(三个)弹簧卡挂部48b。进而,与此对应,在支撑盖46侧,在基端侧的部位且在Y轴方向上对置的部位处,相对于上述弹簧卡挂部48b形成有相同数量(三处)的弹簧卡挂固定部46b。因此,根据该结构,在将各一端钩挂到各弹簧卡挂部48b,将各另一端钩挂到各弹簧卡挂固定部46b的状态下配置了上述多根(三根)第2施力弹簧58。
第1施力弹簧57和第2施力弹簧58是为了朝向该安装用适配器4中的沿着Y轴的方向、即图10、图11所示的箭头Y1方向对上述第2保持臂48施力而设置的第2保持臂施力部件。作为该第2保持臂施力部件即第1施力弹簧57和第2施力弹簧58,例如应用了多根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
这里,如图11所示,此外如上所述,上述第1施力弹簧57在支撑盖46的内部中,沿着该第2保持臂48的滑动可能方向(与Y轴平行的方向)配设在上述第2保持臂48的两侧部位。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施力弹簧57构成为分别在第2保持臂48的两侧部位一根一根地配设。这时,两根第1施力弹簧57在各一端分别与第2保持臂48的各第1施力弹簧抵接部48c抵接,另一方面,另一端与支撑盖46的固定部46c抵接的状态下,分别配设在上述支撑盖46的规定部位。然后,在该状态下,第1施力弹簧57处于压缩状态。因此,第2保持臂48通过第1施力弹簧57的伸长方向的作用力,始终朝向箭头Y1方向被支撑盖46的固定部46c施力。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此外如上所述,第2施力弹簧58在支撑盖46的内部中,沿着该第2保持臂48的可滑动方向(与Y轴平行的方向)配设在上述第2保持臂48的缺口部48d内。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施力弹簧58构成为三根并列配设。然后,在各一端分别钩挂到第2保持臂48的各弹簧卡挂部48b,各另一端分别钩挂到支撑盖46侧的各弹簧卡挂固定部46b的状态下,三根第2施力弹簧58分别配设在上述支撑盖46的规定部位(即缺口部48d内)。这时,第2施力弹簧58处于拉伸状态。因此,第2保持臂48通过第2施力弹簧58的拉伸作用力,始终朝向箭头Y1方向被支撑盖46的弹簧卡挂固定部46b施力。
根据这种结构,第2保持臂48通过第1施力弹簧57(压缩弹簧)和第2施力弹簧58(拉伸弹簧)的作用力,始终朝向箭头Y1方向被支撑盖46的固定部位(46b、46c)施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中,虽然例示了由压缩弹簧构成第1施力弹簧57,由拉伸弹簧构成第2施力弹簧58的样态,但是,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样态不同,也可以是由拉伸弹簧构成第1施力弹簧57,由压缩弹簧构成第2施力弹簧58的样态。
以下,简单说明这样构成的安装适配器4中的第2保持臂48的伸缩机构的作用。
使用者(用户)通过在处于打开状态的安装用适配器4的第1保持臂43与第2保持臂48之间配设便携式电子设备3并使其处于安装状态,从而构建摄像系统的一个形态。在该情况下,使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一方的侧面边缘部与第1保持臂43的前端钩形部位抵接,然后,使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另一方的侧面边缘部与第2保持臂48的前端钩部48a抵接。这时,为了将便携式电子设备3能够很好地安装于两个保持臂43、48之间,使第2保持臂48克服该作用力而伸长。然后,成为在安装用适配器4的第1保持臂43与第2保持臂48之间夹持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形态。
也就是说,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尺寸,使第2保持臂48克服第1施力弹簧57和第2施力弹簧58的各作用力而朝向箭头Y2方向伸长。然后,当便携式电子设备3成为配置在第1保持臂43与第2保持臂48之间的状态时,第1施力弹簧57和第2施力弹簧58的作用力经由第2保持臂48的前端钩部48a,可靠地保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这时的保持状态是图1、图2所示的形态。
另一方面,在该保持状态下,在卸下安装于安装用适配器4的状态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情况下,使用者(用户)经由便携式电子设备3的边缘部,进行使第2保持臂48克服上述第1施力弹簧57和第2施力弹簧58的作用力而向箭头Y2方向拉伸的操作。由此,能够较容易地卸下处于被夹持在第1保持臂43与第2保持臂48之间的状态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将适配器主体40和支撑盖46构成为以铰链部的支轴47为转动中心转动自如的开闭式,所以,能够在不使用时,作为关闭状态紧凑地存放,由此能够实现省空间化,另一方面,在使用时,作为打开状态通过两个保持臂43,48可靠地夹持便携式电子设备3,由此能够保持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与便携式电子设备3经由该安装用适配器4的可靠的连接。
此外,在安装用适配器4中,为了从关闭状态移位到打开状态,仅通过仅对设置了多个(两个)的打开操作按钮4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按压操作就能够较容易地实现,由此能够通过单手操作较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进而,通过设置多个(两个)打开操作按钮42,从而无论是用右手操作还是左手操作都能够以同样的感觉进行操作,所以,无论使用者(用户)习惯用哪个手,都能够确保同样的操作感觉,由此无论谁都能够较容易且没有不舒适感地进行操作。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中,设置对支撑盖46相对于适配器主体40的打开角度设定进行切换的打开角度切换机构,所以,能够从多个打开状态的样态中选择期望的打开状态的样态,由此能够应对各种各样尺寸的便携式电子设备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用适配器4中,使用者(用户)在相对于便携式电子设备3装卸作为附件设备的带摄像元件中间筒1时,即使用单手操作,也能够具有稳定的操作性,并能够较容易地通过简易的操作在短时间内,可靠地进行装卸。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和应用。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了各种阶段的发明,可以通过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提取各种发明。例如,即使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几个结构要素,也能够解决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并且,在能够得到发明的效果的情况下,删除了该结构要素的结构也可以作为发明而被提取。本发明除了被附件权利要求限定以外,不被特定的实施方式制约。

Claims (14)

1.一种安装用适配器,其介于附件设备与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用于将两者连接为一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用适配器具有:
第1主体部,其具有安装于所述附件设备的一个表面的连接部、和对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一方的侧面进行保持的第1保持臂;
第2主体部,其具有第2保持臂,该第2保持臂被设置成能够以从内部向外部突出没入的方式移动,对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与所述一方的侧面对置的另一方的侧面进行保持;
第2保持臂施力部件,其在与使所述第2保持臂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所述第2保持臂施力;以及
铰链部,其对所述第1主体部与所述第2主体部之间进行连结,
所述安装用适配器在设为使用时的打开状态时,在所述第1保持臂与所述第2保持臂之间挟持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在所述使用时的打开状态下,当在所述第1保持臂与所述第2保持臂之间夹持了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时,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面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1主体部的包含所述连接部的面而倾斜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用适配器在下述两个状态间移位:
不使用时的关闭状态,即所述第1主体部与所述第2主体部被对置配置而重合的状态;以及
使用时的打开状态,所述第1主体部和所述第2主体部被配置为以所述铰链部为转动中心而具有规定的打开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件设备是至少在内部具有摄像元件、电源电池和通信部,在前表面具有能够对更换用镜头镜筒进行装卸的安装部,且至少在外表面上配设释放操作部件和电源操作部件而成的摄像装置,
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是至少具有控制部、通信部和图像显示部而构成的电子设备,
所述安装用适配器介于两者之间,将两者连接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保持臂和所述第2保持臂还分别在前端部位具有:形成为大致钩形的前端钩部;以及粘贴在各所述前端钩部的内侧表面的防滑用的弹性体,
在所述使用时的打开状态下,当在所述第1保持臂与所述第2保持臂之间挟持了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时,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各边缘部与所述弹性体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用适配器还具有打开角度切换机构,该打开角度切换机构对所述第2主体部相对于所述第1主体部的打开角度的设定进行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开角度切换机构具有以下部件而构成:
切换杆部件,其具有进行切换操作的切换操作部,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所述第1主体部的平面上;
打开角度设定部件,其具有对所述第2主体部相对于所述第1主体部的打开角度进行设定的多个设定部,与所述切换杆部件的转动联动地沿着所述第1主体部的平面进行平行移动;以及
被卡定部,其与所述打开角度设定部件的所述多个设定部中的任意一个设定部抵接,规定所述第2主体部的打开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开角度切换机构还具有杆卡定部,该杆卡定部对所述切换杆部件进行卡定,进行所述切换杆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主体部的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1主体部和所述第2主体部处于不使用时的关闭状态时,所述第2保持臂被配置为覆盖所述第1保持臂,所述第2保持臂的前端钩部与所述第1主体部的外周缘部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主体部还具有关闭状态卡定解除机构,该关闭状态卡定解除机构用于解除所述第2主体部的卡合而移位到打开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闭状态卡定解除机构具有:
打开操作部件,其配设为在所述第1主体部的径向上滑动自如,以解除所述第2主体部相对于所述第1主体部的关闭状态;
施力部件,其朝向所述第1主体部的径向外方对所述打开操作部件施力;以及
按压作用部,其形成为能够在与所述第1主体部的径向垂直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所述打开操作部件的基端部与该按压作用部抵接从而该打开操作部件的按压力作用于该按压作用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所述关闭状态卡定解除机构,
当仅操作多个所述关闭状态卡定解除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时,所述第2主体部相对于所述第1主体部的关闭状态被解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保持臂施力部件由多个螺旋弹簧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保持臂施力部件由以下部件构成:
第1施力弹簧,其由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中的任意一方形成;以及
第2施力弹簧,其由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中的任意一方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装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施力弹簧和所述第2施力弹簧分别由多个螺旋弹簧构成。
CN201510648352.2A 2014-10-09 2015-10-09 安装用适配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165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8199 2014-10-09
JP2014208199A JP2016080721A (ja) 2014-10-09 2014-10-09 取付用アダプ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6554A CN105516554A (zh) 2016-04-20
CN105516554B true CN105516554B (zh) 2018-08-17

Family

ID=55656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835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16554B (zh) 2014-10-09 2015-10-09 安装用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69362B2 (zh)
JP (1) JP2016080721A (zh)
CN (1) CN1055165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3383B2 (en) * 2013-08-08 2016-02-02 Fl Archery Holdings Llc Phone adapter for optical devices
DE102016220370A1 (de) * 2016-10-18 2018-04-19 Carl Zeiss Ag Adaptereinrichtung und Kameraobjektiv
EP3410202B1 (en) * 2017-05-31 2020-0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ccessory, image pickup apparatus on which same is mountable, and camera system
CN208401980U (zh) 2017-05-31 2019-01-18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配件
RU2724459C2 (ru) 2017-05-31 2020-06-23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ъектив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на котором может устанавливать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ъектива, и система камеры
TWI681245B (zh) 2017-05-31 2020-01-0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安裝設備及用於成像設備的配件
CN108989620B (zh) * 2017-05-31 2021-06-22 佳能株式会社 配件、能够安装该配件的摄像设备及相机系统
US10591808B2 (en) * 2017-05-31 2020-03-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y
SG10202103518RA (en) 2017-05-31 2021-05-28 Canon Kk Adapter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y
RU2724453C2 (ru) 2017-05-31 2020-06-23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ъектив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на котором может устанавливать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ъектива, и система камеры
JP6569715B2 (ja) * 2017-10-26 2019-09-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CN111295269B (zh) * 2018-01-16 2023-04-21 株式会社北川铁工所 机器人用末端执行器的安装结构以及机器人用末端执行器
CN108710252B (zh) * 2018-05-02 2020-09-08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装置
US20220397811A1 (en) * 2021-06-14 2022-12-15 Magscope, Llc. Camera lens to optical instrument connecto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9553A (zh) * 2003-05-12 2004-11-24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手机的相机固定装置
JP5541430B1 (ja) * 2013-08-19 2014-07-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装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77303B1 (ko) * 2003-12-26 2007-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JP5541431B1 (ja) * 2013-08-19 2014-07-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9553A (zh) * 2003-05-12 2004-11-24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手机的相机固定装置
JP5541430B1 (ja) * 2013-08-19 2014-07-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装着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ny introduces QX1 with APS-C sensor and E-mount for smartphones;dpreview staff;《https://www.dpview.com/articles/1313222874/sony-introduces-QX1-with-APS-C-sensor-and-E-mount-for-smartphones》;20140903;第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80721A (ja) 2016-05-16
CN105516554A (zh) 2016-04-20
US20160105593A1 (en) 2016-04-14
US9769362B2 (en) 201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6554B (zh) 安装用适配器
US10477091B2 (en) Imaging unit and installation device to attach to another device
US9313380B2 (en) Imaging device
WO2015170472A1 (en) An imaging device having a barrel including a large portion and a small portion
TWI480619B (zh) 成像裝置
US20140132781A1 (en) Mobile device camera accessory
CN105589283B (zh)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
JP2015148720A (ja) アクセサリ機器取付装置及びこのアクセサリ機器取付装置に取り付け可能な支持台ユニット
JP2007310005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US7441967B2 (en) Device and camera
US10234748B2 (en) Imaging device with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display device
CN203770994U (zh) 附件设备安装装置
JP5798273B1 (ja) 撮像装置
JP2016085373A (ja) 撮像素子付中間筒
JP2003315891A (ja) カメラ
JP5798272B1 (ja) 撮像装置
KR200421662Y1 (ko) 반사경겸용 rf스위치덮개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단말기
JP2006184720A (ja) カメラ用外付け操作装置
JP2005175851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