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3813A - 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与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与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63813A CN105563813A CN201510418538.9A CN201510418538A CN105563813A CN 105563813 A CN105563813 A CN 105563813A CN 201510418538 A CN201510418538 A CN 201510418538A CN 105563813 A CN105563813 A CN 1055638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rical shell
- expanding
- core body
- pipe
- co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该制造方法包括将芯体从筒体的一端向该筒体插入的同时,利用筒体内外压力差使由于扩径部件的通过而被扩径的该筒体的部位保持在扩径状态,所述扩径部件安装在所述芯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一侧的端部,并且所述扩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芯体的外径的第1工序;以及消除该压力差由该筒体包覆该芯体的第2工序,该制造装置具有容器、扩径部件、和吸引机构。本发明与只将芯体插入到筒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芯体和筒体间的摩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与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昭63-22283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结构,该结构是将作为筒体的PFA管内插到减压容器内,将该PFA管的上端部向外周侧翻折并在减压容器的开口部垂下,通过吸引力将作为芯体的橡胶辊插入到PFA管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只将芯体插入到筒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插入到筒体的芯体与筒体之间的摩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第1工序,将芯体从筒体的一端向该筒体插入的同时,利用筒体内外压力差使由于扩径部件的通过而被扩径的该筒体的部位保持在扩径状态,所述扩径部件安装在该芯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一侧的端部,并且所述扩径部件的外径大于芯体的外径;以及第2工序,消除该压力差由该筒体包覆该芯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所述第1工序中,从由所述筒体中的保持部所保持的一端向另一端插入所述芯体,在所述第2工序中,在所述扩径部件位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部内的状态下,消除所述压力差由所述筒体包覆所述芯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所述第2工序中,在对所述筒体的另一端部施加轴向张力的状态下,消除所述压力差由所述筒体包覆所述芯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芯体在其外周表面涂敷有粘结剂,所述扩径部件的外径大于包含所述粘结剂在内的所述芯体的外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芯体由安装在圆柱状或者圆筒状的芯材的外周的管状体构成,并且具有从被所述筒体包覆的所述管状体拔出所述芯材的第3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扩径部件的直径自相对于筒体的插入方向到相反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扩径部件的直径自相对于筒体的插入方向到相反方向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其包括:容器,其容纳筒体,并在开口边缘保持该筒体的一端部;扩径部件,其外径大于被插入该筒体的芯体的外径,并且安装在该芯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一侧的端部;吸引部,其通过该容器内的气体的吸引,从该筒体的该一端部将芯体向该筒体插入的同时,利用筒体内外压力差使由于扩径部件的通过而被扩径的该筒体的部位保持在扩径状态,通过停止该吸引而消除该压力差由该筒体包覆该芯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所述吸引部在所述扩径部件位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部内的状态下停止所述吸引,由此消除压力差由所述筒体包覆所述芯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还包括对所述筒体的另一端部施加轴向张力的施加部,所述吸引部在所述施加部对所述筒体的另一端部施加轴向张力的状态下停止所述吸引,由此消除所述压力差由所述筒体包覆所述芯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所述芯体在其外周表面上涂敷有粘结剂,所述扩径部件的外径大于包含所述粘结剂在内的所述芯体的外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所述芯体由管状体构成,所述管状体被安装在外周,并且具有从所述管状体拔出的圆柱状或者圆筒状的芯材。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所述扩径部件的直径自相对于筒体的插入方向到相反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所述扩径部件的直径自相对于筒体的插入方向到相反方向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只将芯体插入到筒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插入到筒体的芯体与筒体之间的摩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在扩径部件从筒体的另一端伸出的状态下由筒体包覆芯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筒体的皱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在筒体的另一端为无负荷的状态下由筒体包覆芯体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筒体的皱折。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只将芯体插入到筒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涂敷在芯体上的粘结剂被剥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只将芯体插入到筒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抑制被插入到筒体的芯体的管状体与筒体之间的摩擦的同时由筒体包覆管状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扩径部件的外径在轴向为不变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扩径部件顺利地插入到筒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只有直径自相对于筒体的插入方向到相反方向逐渐增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将扩径部件插入到筒体时扩径部件的大直径部分的边缘被筒体卡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只将芯体插入到筒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插入到筒体的芯体与筒体之间的摩擦。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在扩径部件从筒体的另一端伸出的状态下由筒体包覆芯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筒体的皱折。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与在筒体的另一端是无负荷的状态下由筒体包覆芯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筒体的皱折。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与向将芯体插入到筒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涂敷在芯体上的粘结剂被剥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与只将芯体插入到筒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抑制被插入到筒体的芯体的管状体与筒体之间的摩擦的同时由筒体包覆管状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与扩径部件的外径在轴向为不变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扩径部件顺利地插入到筒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与只有直径自相对于筒体的插入方向到相反方向逐渐增大直径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将扩径部件插入到筒体时扩径部件的大直径部分的边缘被筒体卡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包覆辊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结构的正剖面图。
图4是示出在图3所示的制造装置中将管保持在容器中的状态的正剖面图。
图5是示出在图4所示的制造装置中相对于管开始插入辊体的状态的正剖面图。
图6是示出在图5所示的制造装置中将辊体插入到管的过程的正剖面图。
图7是示出在图6所示的制造装置中由管包覆辊体的状态的正剖面图。
图8是示出在图7所示的制造装置中从容器中取出被管包覆的辊体的过程的正剖面图。
图9是示出管被扩径的过程以及被扩径的管缩径的过程的概略图。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变形例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在图10所示的结构中膨胀部鼓起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在图10所示的制造装置的下部结构的正剖面图。
图13是示出将管的上端部向外周侧翻折并保持在容器中的一种变形例的正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制造装置10)
首先对制造装置10进行说明。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结构。
制造装置10是一种制造作为筒体包覆部件的一例的管包覆辊100(参考图2)的装置。具体地说,制造装置10如图1所示,具有容器20、扩径部件50、第1吸引机构60和第2吸引机构70(吸引部的一例)。
(管包覆辊100)
作为制造装置10的制造对象的管包覆辊100,如图2所示,具有辊体110(芯体的一例)和包覆辊体110的管120(筒体的一例)。也就是说,管包覆辊100是辊体被管包覆而构成的辊。管120呈圆筒状(管状),由粘结剂粘结在辊体110上。
辊体110具有圆筒状或者圆柱状的轴112和形成于轴112的外周的圆筒状(管状)弹性体114。轴112的两个端部成为被轴承所支撑的被支持部。
作为轴112的一例使用金属材料。作为弹性体114的一例使用硅橡胶等橡胶材料。管120具有弹性,作为管120的一例使用PFA和PTFE等氟化乙烯树脂。
(容器20)
容器20如图1以及图3所示,具有主体部24、设置于主体部24的下侧的底部22和设置于主体部24的上侧的顶部30(保持部的一例)。
主体部24形成为轴向两端(上下端)开放的圆筒形。该主体部24与顶部30上的后述的侧壁部32构成容器20的侧壁。并且,在主体部24形成有连接第2吸引机构70上的后述吸引管76的吸引口24E。
底部22呈圆盘状。该底部22被固定在主体部24的下端部。藉此,底部22封闭主体部24的下侧的开放部分的同时构成容器20的底壁。
顶部30具有圆筒状的侧壁部32、环状(环形状)的环状壁部34、圆筒状的外周壁部36、圆筒状的内周壁部38和环状的顶壁部39。
环状壁部34,具体地说,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厚度,是在平面视图上形成环状的壁部。该环状壁部34构成容器20的上壁。
侧壁部32形成为从环状壁部34的外周边缘向下侧延伸出来。侧壁部32的下端安装在主体部24的上端。
内周壁部38形成为从环状壁部34的内周边缘向上侧直立。在内周壁部38的整个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吸引孔38A。内周壁部38以及环状壁部34的内周侧的内周空间构成容器20的开口20A。并且,内周壁部38以及环状壁部34的内周壁构成保持管120的开口边缘20B。
外周壁部36在内周壁部38的外周侧,与内周壁部38之间具有空隙,并形成为从环状壁部34的上面向上侧直立。并且,在外周壁部36形成有连接第1吸引机构60上的后述的吸引管66的吸引口36E。
顶壁部39,具体地说,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厚度,是在平面视图上形成环状的壁部。该顶壁部39形成为连接外周壁部36的上端和内周壁部38的上端。
在顶部部30的内部,形成由环状壁部34、外周壁部36、内周壁部38以及顶壁部39围成的空间,该空间成为只由吸引孔38A及吸引口36E开放的封闭空间。
并且,在容器20的内部由主体部24、底部22以及顶部30形成只由开口20A及吸引口24E开放的封闭空间。
(扩径部件50)
如图1及图6所示,扩径部件50与辊体110同轴安装在辊体110的下端部(插入方向前端一侧的端部的一例)。具体地说,扩径部件50安装于辊体110下侧的被支持部116。
该扩径部件50自相对于管120的插入方向(下方)到相反方向(上方)直径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也就是说,扩径部件50在上下方向中央部分是最大直径,随着从上下方向中央部分分别向上方及下方形成越往前端越细的圆锥形状。
另外,扩径部件50具有比辊体110的外径更大的外径。具体地说,扩径部件50的外径大于包括在管120被包覆前涂敷在辊体110上的粘结剂130在内的辊体110的外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扩径部件50的上下端的外径与辊体110的外径是相同外径。而且,扩径部件50包含在上下端的外径,整个上下方向的外径可以大于辊体110的外径。另外,在扩径部件50的上下端的外径可以小于辊体110的外径。这样,作为扩径部件可以包括辊体110的外径以下的外径,只要至少在一部分中具有比辊体110的外径更大的外径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扩径部件50被插入到管120内,由此管120在弹性范围内被扩径。并且,作为一个例子,扩径部件50使用氟化乙烯树脂等树脂材料。
(第1吸引机构60)
如图1所示,第1吸引机构60具有吸引泵62和吸引管66。吸引管66的一端连接吸引泵62,另一端连接吸引口36E。在第1吸引机构60中,由于吸引泵62的驱动,通过吸引管66以及吸引孔38A,位于容器20的开口20A(内周壁38的内周空间)的管120被吸引。藉此,如图4所示,管120被保持在容器20的开口边缘20B(内周壁部38的内壁)。管120被保持在开口边缘20B由此而被扩径。此时的管120的内径与扩径部件50的最大直径相同或小少许。
而且,第1机构60与后述的第2吸引机构70同样,还可以具有调压器。
(第2吸引机构70)
如图1所示,第2吸引机构70具有吸引泵72、调压器74和吸引管76。吸引管76的一端连接吸引泵72,另一端连接吸引口24E。调压器74设置在吸引管76的中间部分。
在第2吸引机构70中,由于吸引泵72的驱动,通过吸引管76容器20内部的空气被吸引,容器20的内部被减压。调压器74具有调整容器20内部压力的调压功能。
(制造装置10的其他结构)
如图3所示,制造装置10具有将管120向容器20内部移送的移送机构80。移送机构80由例如普利司通公司制造的气动手指(airpicker)(注册商标)等保持夹具保持管120的内周侧部来保持管120,并且使该保持夹具移动,由此将管120向容器20的内部移送。
并如图7所示,制造装置10具有移送辊体110并将该辊体110的下端部插入到由容器20所保持的管120的上端部的插入机构90。插入机构90保持例如辊体110的上侧的被支持部116并移送辊体110,将该辊体110的下端部插入到管120的上端部。
(使用制造装置10的管包覆辊100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使用制造装置10的管包覆辊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制造方法中,如图3所示,首先通过移送机构80将管120移送到容器20内部。
接着,在管120的上端位于容器20的开口20A(内周壁部38的内周空间)的状态下驱动第1吸引机构60的吸引泵62。藉此,如图4所示,通过吸引孔38A吸引管120的上端,并且管120的上端被保持在开口边缘20B(内周壁部38的内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管120的下端没有被保持。
接着,驱动第2吸引机构70的吸引泵72开始吸引容器20内部的空气。
接着,如图5所示,通过插入机构90(参考图7)将下端安装扩径部件50的辊体110插入到管120的上端并封闭管120的上部开口。藉此,容器20的内部被减压,在容器20的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辊体110下降,辊体110从管120的上端向下端插入。另外,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向插入方向(下方)的力也作用在辊体110上。也就是说,辊体110由于容器20内外的压力差和重力而被插入到管120内。
另外,也可以对辊体110施加容器20内外的压力差及重力产生的向下的力以外的外力(向上或向下的外力)来调整辊体110的下降速度(插入速度)。在施加向下的力时,应不超过容器20内外压力差产生的向下的力的范围。
如图6所示,当辊体110下降时管120的扩径部件50通过的部位在弹性范围内被扩径。被扩径的部位通过管120内外的压力差而维持在扩径状态。
如此,将辊体110从管120的上端向下端插入的同时,利用管120内外的压力差使由于扩径部件50通过而被扩径的管120的部位保持在扩径状态(第1工序的一例)。
另外,被插入到管120之前,在辊体110的弹性体114的外周表面事先涂敷了粘结剂130(参考图2)。
接着,当扩径部件50到达管120的下端时,在扩径部件50位于管120下端内的状态下停止驱动吸引泵72,使容器20的内部向大气开放。藉此,消除管120内外的压力差,而比管120中的容器20的开口边缘20B的更下侧的部分缩径。并且,停止驱动吸引泵62。这样,管120的上部缩径。如图7所示,管120缩径,由此辊体110被管120包覆(第2工序的一例)。
接着,如图8所示,将辊体110从容器20的内部取出并切断管120的下端部的同时将扩径部件50从辊体110拆卸下来。藉此制造管包覆辊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扩径部件50的通过管120被扩径。另外,被扩径的部位通过管120内外的压力差保持在扩径状态。因此在插入到管120的辊体110的外周表面与管120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空隙的状态下插入辊体110。藉此,与只将在轴向外径不变的辊体110插入到管120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辊体110与管120之间的摩擦。
由于辊体110与管120之间的摩擦被抑制,可以抑制涂敷在辊体110上的粘结剂被剥离。进而,由于辊体110与管120之间的摩擦被抑制,与只将辊体110插入到管120的情况相比辊体110可以更顺利地被插入到管120内。
在此,如上所述,管120在制造过程中被扩径及缩径。如图9所示管120被扩径及缩径,由此轴向的长度发生变化。具体地说,如图9(A)所示,管120被扩径时在轴向收缩相当于泊松比的量。在图9(A)中,用两点点划线表示扩径前的管120,用实线表示扩径后的管120。
另外,如图9(B)所示,如果被扩径的管120缩径后恢复到原来的外径时,在轴向上伸长。此时的伸长量比扩径时的收缩量小的情况下,管120相应地在轴向松弛,成为产生蛇腹状的皱折的原因。在9(B)中,以两点点划线来表示缩径前的管120并以实线来表示缩径后的管120而以一点点划线来表示扩径前的管120。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扩径部件50位于管120内的状态下,消除管120内外的压力差而管120缩径,由此辊体110被管120包覆。
因此,与在扩径部件50从管120的下端向下方伸出的状态下辊体110被管120包覆的情况相比,在扩径部件50和管120之间产生摩擦阻力,由于该摩擦阻力而管120受到轴向的张力的作用。如此,在对管120的下端施加轴向(下方)的张力的状态下,由管120包覆辊体110,由此抑制管120的皱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扩径部件50在上下方向中央部分的下侧部分,随着朝向下方形成越往前端越细的圆锥形状。因此,由于扩径部件50逐渐对管120进行扩径,扩径部件50从管120接受的反力(抵抗力)在插入初期时不会迅速变大。藉此,与扩径部件50的外径在轴向不变的情况相比,辊体110被更顺利地插入到管120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扩径部件50在上下方向中央部分的上侧部分,随着朝向上方形成越往前端越细的圆锥形状。因此,与只由上下方向中央部分的下侧部分构成的扩径部件相比,由于扩径部件50的外径的变化变得平稳,在插入途中扩径部件50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分的边缘不易被管120卡住。藉此,辊体110可以顺利地被插入到管120内。
另外,在将只由上下方向中央部分的下侧部分构成的扩径部件插入到管120的情况下,因为管120在直径被增大后要被迅速地缩小直径,所以在由装置的故障引起的扩径部件50在管120的插入途中停止的情况下,扩径部件的直径增大的边缘可能会对管120造成损伤。
(变形例)
接着,对变形例的制造装置200进行说明。图10及图11示出变形例的制造装置200。
如图10及图11所示,制造装置200除具有制造装置10的构成外,还具有用于保持管120下端的保持机构210(施加部的一例)。
保持机构210具有本体部212、相对于本体部212可动的可动部214和安装在可动部上的气动手指等的膨胀部216。
可动部214在上下方向上能够移动的同时以上下方向为旋转中心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本体部212上。另外,可动部214通过驱动机构(参照图示)向下方移动。
膨胀部216由橡胶等弹性膜形成袋状。膨胀部216形成为在平面视图上在中央部分具有圆孔216A的环状(面包圈状)。如图12所示,膨胀部216的圆孔216A经由分别形成在可动部214及本体部212的通路214A、212A与容器2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膨胀部216的内部与,分别形成于可动部214及本体部212且和通路214A、212A2隔开的通路214B、212B相连通。通过通路214B、212B向膨胀部216的内部注入空气,由此,膨胀部216膨胀以保持管120的内周表面。
在变形例的制造方法中,例如,管120的上端被保持在容器20的开口边缘20B(内周壁38的内壁)之后,使膨胀部216膨胀来保持管120的内周表面。
接着,驱动第2吸引机构70的吸引泵72,开始吸引容器20内部的空气。
接着,如图5所示,通过插入机构90(参照图7),将下端安装了扩径部件50的辊体110插到管120的上端并封闭管120的上部开口。藉此,容器20的内部被减压,由于容器20的内外的压力差而使辊体110下降。
接着,当扩径部件50到达管120的下端时,在扩径部件50位于管120下端内的状态下停止驱动吸引泵72,使容器20的内部向大气开放。藉此,消除管120内外的压力差,而比管120中的容器20的开口缘部20B更下侧的部分缩径。进而,停止驱动吸引泵62。藉此,管120的上部缩径。这样,如图7所示,通过管120缩径,而辊体110被管120包覆。
另外,此时,通过驱动机构(参照图示)使可动部214向下方移动。藉此,对管120的下端施加轴向(下方)张力。也就是说,在对管120的下端施加轴向(下方)张力的状态下辊体110被管120包覆。
接着,如图8所示,将辊体110从容器20的内部取出并且切断管120的下端部的同时将扩径部件50从辊体110拆卸下来。藉此制造管包覆辊100。
在变形例中,在对管120的下端施加轴向(下方)张力的状态下,辊体110被管120包覆。藉此,在管120的下端为无负荷状态的情况下,与由管包覆辊体110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管120的皱折。
(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芯体虽然使用了具有轴112和在轴112的外周形成的圆筒状弹性体114的辊体110,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芯体也可以只是轴部1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辊体110上涂敷了粘结剂130,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在管120的内周表面涂敷有粘结剂130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在辊体110及管120均未涂敷粘结剂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制造了作为筒体包覆部件的一例的管包覆辊100,但是作为制造对象的筒体包覆部件并不只限于此。例如,作为筒体包覆部件可以是被管120包覆的带体构成的管包覆带。在管包覆带的情况下,如同上述辊体110一样,将由形成于芯材的外周的圆筒状带体(管状体的一例)所构成的芯体插入到管120内并由管120包覆带体。然后,从被管包覆的带体拔出芯体(第3工序的一例)由此制造管包覆带。作为带体,可以使用由聚酰亚胺等形成的树脂带、金属带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管120的上端通过吸引而被保持在容器20的开口边缘20B(内周壁部38的内壁),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将管120的上端向外周侧翻折由此而保持在容器120中。在图13所示的结构中,安装在主体部24的上部的顶部130包括圆筒状的侧壁部32、在平面视图为环状的环状壁部34和圆筒状的内周壁部38。并且,在图13所示的结构中,在安装在内周壁部38的外周的盖140和内周壁部38之间保持向外周侧翻折的管120的上端。
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虽然驱动第2吸引机构70的吸引泵72开始吸引容器20内部的空气之后,将在下端安装了扩径部件50的辊体110插入到管120的上端,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在下端安装了扩径部件50的辊体110插入到管120的上端之后,驱动第2吸引机构70的吸引泵72,开始吸引容器20内部的空气。
在上述变形例所涉及的制造装置200中,作为对管120的下端施加轴向张力的施加部的一例,虽然使用了保持机构,但并不限于此。作为施加部,可以是使通过夹住管120的下端部而保持的爪部向下方移动,由此对管120的下端施加轴向张力的结构。
在上述变形例的制造装置200中,虽然管120是沿上下方向而设置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在管120的轴向两端被保持的结构中,如同制造装置200一样,可以是沿水平方向设置容器20并沿水平方向设置管120的结构。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做出种种修改、变形以及改良。例如,可以将上述的几个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
Claims (14)
1.一种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工序,将芯体从筒体的一端向该筒体插入的同时,利用筒体内外压力差使由于扩径部件的通过而被扩径的该筒体的部位保持在扩径状态,所述扩径部件安装在该芯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一侧的端部,并且所述扩径部件的外径大于芯体的外径;以及
第2工序,消除该压力差由该筒体包覆该芯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工序中,从由所述筒体中的保持部所保持的一端向另一端插入所述芯体,
在所述第2工序中,在所述扩径部件位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部内的状态下,消除所述压力差由所述筒体包覆所述芯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工序中,在对所述筒体的另一端部施加轴向张力的状态下,消除所述压力差由所述筒体包覆所述芯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在其外周表面涂敷有粘结剂,
所述扩径部件的外径大于包含所述粘结剂在内的所述芯体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由安装在圆柱状或者圆筒状的芯材的外周的管状体构成,并且具有从被所述筒体包覆的所述管状体拔出所述芯材的第3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径部件的直径自相对于筒体的插入方向到相反方向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径部件的直径自相对于筒体的插入方向到相反方向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
8.一种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其容纳筒体,并在开口边缘保持该筒体的一端部;
扩径部件,其外径大于被插入该筒体的芯体的外径,并且安装在该芯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一侧的端部;以及
吸引部,其通过该容器内的气体的吸引,从该筒体的该一端部将该芯体向该筒体插入的同时,利用筒体内外压力差使由于扩径部件的通过而被扩径的该筒体的部位保持在扩径状态,通过停止该吸引而消除该压力差由该筒体包覆该芯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部在所述扩径部件位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部内的状态下停止所述吸引,由此消除压力差由所述筒体包覆所述芯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所述筒体的另一端部施加轴向张力的施加部,
所述吸引部在所述施加部对所述筒体的另一端部施加轴向张力的状态下停止所述吸引,由此消除所述压力差由所述筒体包覆所述芯体。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在其外周表面涂敷有粘结剂,
所述扩径部件的外径大于包含所述粘结剂在内的所述芯体的外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由管状体构成,
所述管状体被安装在外周,并且具有从所述管状体拔出的圆柱状或者圆筒状的芯材。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径部件的直径自相对于筒体的插入方向到相反方向逐渐增大。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径部件的直径自相对于筒体的插入方向到相反方向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20592 | 2014-10-29 | ||
JP2014-220592 | 2014-10-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63813A true CN105563813A (zh) | 2016-05-11 |
CN105563813B CN105563813B (zh) | 2018-01-16 |
Family
ID=55874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18538.9A Active CN105563813B (zh) | 2014-10-29 | 2015-07-16 | 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与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97121B2 (zh) |
CN (1) | CN1055638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97399B2 (ja) * | 2016-02-29 | 2019-10-3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筒体被覆部材の製造装置、筒体被覆部材の製造方法 |
JP6903920B2 (ja) * | 2017-01-18 | 2021-07-14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ロール部材、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CN115319433B (zh) * | 2022-08-26 | 2024-05-14 | 深圳市华之美科技有限公司 | 组装氟套模筒和pfa氟套的组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73934A (ja) * | 1985-05-29 | 1986-12-04 |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 超高分子量ポリオレフイン複合材の製造方法 |
JPH11156939A (ja) * | 1997-11-27 | 1999-06-15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弾性自己収縮チューブの作成方法及び弾性チューブの装着方法 |
JP3963298B2 (ja) * | 2000-05-02 | 2007-08-22 |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フッ素樹脂製チューブ被覆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
CN102476447A (zh) * | 2010-11-22 | 2012-05-30 | 纳咖(珠海)建材有限公司 | 被覆杆体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以及被覆杆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31949A (ja) * | 1983-07-29 | 1985-02-18 |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 ゴムロ−ルの製造方法 |
KR100446197B1 (ko) * | 2000-10-26 | 2004-09-07 | 김진태 | 폴리올레핀을 이용한 2중관 제조방법 |
CN1284661C (zh) * | 2002-05-23 | 2006-11-15 | 上海卫邦管道有限公司 | 一种衬塑复合钢管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
JP5288038B1 (ja) * | 2012-11-02 | 2013-09-1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管状体被覆部材の製造方法 |
-
2015
- 2015-07-16 CN CN201510418538.9A patent/CN105563813B/zh active Active
- 2015-09-25 JP JP2015188685A patent/JP6597121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73934A (ja) * | 1985-05-29 | 1986-12-04 |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 超高分子量ポリオレフイン複合材の製造方法 |
JPH11156939A (ja) * | 1997-11-27 | 1999-06-15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弾性自己収縮チューブの作成方法及び弾性チューブの装着方法 |
JP3963298B2 (ja) * | 2000-05-02 | 2007-08-22 |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フッ素樹脂製チューブ被覆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
CN102476447A (zh) * | 2010-11-22 | 2012-05-30 | 纳咖(珠海)建材有限公司 | 被覆杆体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以及被覆杆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597121B2 (ja) | 2019-10-30 |
CN105563813B (zh) | 2018-01-16 |
JP2016088088A (ja) | 2016-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63813A (zh) | 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与筒体包覆部件的制造装置 | |
CN105650222B (zh) | 线性促动器 | |
WO2009037134A3 (en) | Thrust bearing and suspension for vehicle | |
CN104057374A (zh) | 一种管件抛光装置及其抛光方法 | |
CN103802311A (zh) | 管状体包覆部件的制造方法 | |
US20160058251A1 (en) |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Removal of Toilet Paper Axle | |
CN106104064A (zh) | 空气弹簧 | |
JP6597399B2 (ja) | 筒体被覆部材の製造装置、筒体被覆部材の製造方法 | |
JPWO2015198544A1 (ja) | 歯車装置の分解方法 | |
CN108327811B (zh) | 一种爬杆机器人 | |
CN108290337B (zh) | 用于校准薄膜软管的校准装置和方法 | |
KR101325904B1 (ko) | 코어 회수 장치 | |
JP7172547B2 (ja) | 筒体被覆部材の製造装置、及び筒体被覆部材の製造方法 | |
JP7206876B2 (ja) | 筒体被覆部材の製造方法 | |
JP2018005022A (ja) | 塗膜形成装置および塗膜形成方法 | |
JP7272039B2 (ja) | 筒体被覆部材の製造方法、ロー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6865360B (zh) | 一种用于卷装产品的分配器 | |
WO2019127281A1 (zh) | 膜层贴合装置及筒体内壁膜层贴合方法 | |
EP3239555A1 (en) | Gas spring and mounting device | |
CN106553899B (zh) | 保持装置、输送装置、输送方法 | |
KR101408110B1 (ko) | 칩 이송장치 | |
KR20160078732A (ko) | 소형 터빈 축정렬 작업방법 | |
CN204916377U (zh) | 黏结分离装置 | |
CN213011181U (zh) | 一种可调节式包芯线卷放线支撑装置 | |
CN203655122U (zh) | 一种户外拉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