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2495B - 冲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冲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2495B
CN105562495B CN201510646275.7A CN201510646275A CN105562495B CN 105562495 B CN105562495 B CN 105562495B CN 201510646275 A CN201510646275 A CN 201510646275A CN 105562495 B CN105562495 B CN 1055624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lubricating oil
decompressor
bent axle
regul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62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2495A (zh
Inventor
松木康司
西尾启
稻井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himp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himp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himp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himp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62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2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2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2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ss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Thereof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压装置,其具有包含通过马达的动力而旋转的曲轴以及随着曲轴的旋转而上下往复移动的柱状部件的动力传递机构。并且,该冲压装置具有向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提供润滑油的油供给机构。油供给机构具有整体调节润滑油的温度的总括温度调节部以及以使提供至柱状部件的润滑油的温度比提供至曲轴的润滑油的温度高来调节润滑油的温度的单独温度调节部。若使单独温度调节部动作,则与提供至曲轴的润滑油的温度相比,能够提高提供至柱状部件的润滑油的温度。因此,能够抑制柱状部件动作时的温度比预热时的温度低。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滑块的下死点的位置发生变化。

Description

冲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通过在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之间配置金属板,使可动模具上下移动,来加工金属板的冲压装置。冲压装置通过被称为滑块的部件来保持可动模具。并且,冲压装置具有将马达的动力转换成上下方向的运动而传递至滑块的动力传递机构和向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提供润滑油的油供给机构。
在冲压装置动作时,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因摩擦而发热。因此,在冲压装置中,为了抑制热膨胀的影响,存在如下情况:在冲压装置停止时,预先加热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即进行所谓的预热工序。在预热工序中,通过向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提供加热了的润滑油,来加热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然后,若马达的驱动开始,则使润滑油的温度比预热时的温度低。由此,能够抑制在冲压装置停止时和动作时,在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中产生因摩擦热而产生的移位。
关于具有调节润滑油的温度的功能的以往的冲压装置,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平4-251699号公报以及日本公开公报2006-272421号公报中有所记载。
然而,在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中产生的摩擦热的大小不是恒定的。存在越靠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部件的冲程越小,摩擦热也随着变小的情况。例如,存在由保持滑块的柱状部件的上下移动而产生的摩擦热比由位于比柱状部件靠动力传递路径的上游侧的曲轴的旋转而产生的摩擦热小的情况。
然而,在以往的冲压装置中,对提供至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的润滑油的温度进行总括调节。即,在预热工序中,向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提供温度大致相同的润滑油,在之后的冲压工序中,一律使提供至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的润滑油的温度下降。在这种以往的冲压装置中,由于由摩擦而产生的发热量的不同,在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中产生温度差。
例如,保持滑块的柱状部件与动力传递机构的其他部位相比,其由摩擦而产生的发热量较小。因此,若与动力传递机构的其他部位动作时的温度一致而设定柱状部件预热时的温度,则柱状部件动作时的温度变得比预热时的温度低。像这样,若在柱状部件中产生温度变化,则成为滑块的下死点的位置不稳定,冲压装置的加工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装置,其能够抑制柱状部件动作时的温度比预热时的温度低,并能够抑制滑块的下死点的位置变化。
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为通过模具的上下移动来加工金属的冲压装置。该冲压装置具有:滑块,其能够保持模具;马达,其作为动力源;动力传递机构,其将马达的动力转换成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而传递至滑块;以及油供给机构,其向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提供润滑油。动力传递机构具有:曲轴,其通过马达的动力而旋转;以及柱状部件,其连接于滑块,并随着曲轴的旋转而上下往复移动。油供给机构具有:油供给源;供给路径,其从油供给源向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提供润滑油;总括温度调节部,其整体调节润滑油的温度;以及单独温度调节部,其调节润滑油的温度,以使提供至柱状部件的润滑油的温度比提供至曲轴的润滑油的温度高。
并且,动力传递机构具有:曲轴;连杆,其通过曲轴的旋转运动而摆动;以及柱塞。柱塞为柱状部件,其连接于连杆,并以比连杆的摆动小的冲程上下往复移动。单独温度调节部调节润滑油的温度,以使提供至柱塞的润滑油的温度比提供至曲轴以及连杆的润滑油的温度高。
并且,供给路径具有:主流路,其从油供给源流出润滑油;以及多个分支流路,它们从主流路分支。多个分支流路包括到达至柱状部件的第一分支流路。单独温度调节部具有设置于第一分支流路的加热器。
并且,第一分支流路包括:加热流路,其借助加热器将主流路与柱状部件连接,旁通流路,其不借助加热器而将主流路与柱状部件连接,以及开闭阀,其分别设置于加热流路以及旁通流路。
并且,单独温度调节部具有:热介质,其在内部配置有润滑油的流路;以及温度调节源,其调节热介质的温度。
并且,总括温度调节部调节油供给源内的润滑油的温度。
并且,冲压装置还具有控制马达、单独温度调节部以及总括温度调节部的控制部,通过控制部进行以下两个工序:a)预热工序:在驱动马达前,不进行利用单独温度调节部的温度调节,而使总括温度调节部动作,来向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提供相同温度的润滑油,b)冲压工序:在预热工序之后,使马达驱动,通过变更总括温度调节部的设定温度的同时并进行利用单独温度调节部的温度调节,以使提供至柱状部件的润滑油的温度比提供至曲轴的润滑油的温度高。
并且,控制部根据马达的转速来变更总括温度调节部以及单独温度调节部中的至少一方的设定温度。
并且,冲压装置还具有在内部容纳滑块以及动力传递机构的框体,单独温度调节部隔着橡胶部件安装于框体的外壁面。
并且,动力传递机构还具有:飞轮,其通过马达的旋转而旋转;以及摩擦板,其固定于曲轴,通过飞轮与摩擦板的接触,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曲轴。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能够使提供至柱状部件的润滑油的温度比提供至曲轴的润滑油的温度高。因此,能够抑制柱状部件动作时的温度相对于预热时的温度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滑块的下死点的位置发生变化。
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冲压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为示出加热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3为示出控制部与冲压装置内的各部分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4为示出冲压装置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为示出向曲轴提供的润滑油的温度变化的图。
图6为示出向柱塞提供的润滑油的温度变化的图。
图7为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冲压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冲压装置的结构>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压装置1的结构的图。冲压装置1为通过模具的上下移动来加工金属的冲压装置。更具体地说,该冲压装置1为将金属制的板材配置在固定模具91与可动模具92之间,通过使可动模具92上下移动来加工板材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冲压装置1例如用于制造连接器等电子元件。但是,本发明的冲压装置1也可以制造电子元件以外的冲压产品。冲压装置1例如配置在工厂等。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冲压装置1具有框体10、模具保持部20、马达30、动力传递机构40、油供给机构50以及控制部60。
框体10为大致箱体状的框架。后述的曲轴44、连杆45、柱塞46以及模具保持部20容纳在框体10的内部。如图1所示,框体10具有底座部11、冠部12以及一对立柱部13。底座部11例如设置在工厂等的地面上。冠部12自底座部11隔开间隔配置在上方。一对立柱部13存在于底座部11与冠部12之间。各立柱部13的下表面与底座部11的上表面连接。并且,各立柱部13的上表面与冠部12的下表面连接。在冠部12的内部的空间中配置有曲轴44以及连杆45。
模具保持部20具有:固定配置的垫板21;以及配置在垫板21的上方的滑块22。垫板21以及滑块22配置在一对立柱部13之间。并且,滑块22能够与后述的一对柱塞46一同沿上下方向移动。在进行冲压加工时,在垫板21的上部安装有固定模具91,在滑块22的下部安装有可动模具92。也就是说,冲压装置1具有能够保持模具91、92的滑块22。
冲压装置1具有作为动力源的马达30。马达30为提供用于使可动模具92上下移动的动力的动力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冠部12的上表面配置有马达30。但是,马达30的位置也可以不必是图1所示的位置。例如,马达30也可以配置在框体10的内部。若对马达30通电,则通过在马达30内的线圈与磁铁之间产生的旋转磁场来产生转矩。然后,通过该转矩,从马达30突出的输出轴31旋转。另外,马达30的种类并没有特殊地限定,可以是永磁铁同步马达、感应电机、开关磁阻马达(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或轴向间隙马达等。
冲压装置1具有将马达30的动力转换成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而传递至滑块22的动力传递机构40。动力传递机构40为将从马达30获得的动力转换成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而传递至滑块22的机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机构40具有环状带41、飞轮42、摩擦板43、曲轴44、一对连杆45以及一对柱塞46。更详细地说,动力传递机构40具有:通过马达30的旋转而旋转的飞轮42;以及固定于曲轴44的摩擦板43。
环状带41被架设在安装于马达30的输出轴31的末端的带轮32与直径比带轮32大的飞轮42之间。若驱动马达30,则输出轴31以及带轮32旋转。然后,带轮32的旋转借助环状带41传递至飞轮42。由此,飞轮42旋转。
动力传递机构40具有:通过马达30的动力而旋转的曲轴44;以及连接于滑块22、并随着曲轴44的旋转而上下往复移动的柱状部件。曲轴44为弯折的柱状的部件,且在水平方向上配置。曲轴44被支承为相对于冠部12自如地旋转。摩擦板43固定于曲轴44的端部。摩擦板43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机构与飞轮42相互接触和分离。若飞轮42与摩擦板43相互接触,则马达30的驱动力从飞轮42传递至曲轴44。也就是说,通过飞轮42与摩擦板43的接触,马达30的驱动力传递至曲轴44。由此,曲轴44与飞轮42一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利用飞轮42的惯性力矩来使曲轴44旋转的结构。因此,即使在对冲压装置1施加干扰等情况下,也能够使曲轴44以高速高精度地旋转。即,上述结构适用于以高速驱动的冲压装置1。
曲轴44具有位于比曲轴44的旋转中心靠外侧的多个偏心部441。一对连杆45各自的上端部旋转自如地连接于偏心部441。并且,一对连杆45各自的下端部旋转自如地连接于一对柱塞46的上端部。柱塞46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柱状部件。各柱塞46沿未图示的导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一对柱塞46各自的下端部连接于滑块22。
若曲轴44旋转,则连接于曲轴44的一对连杆45在包含水平成分的横向上摆动。也就是说,连杆45通过曲轴44的旋转运动而摆动。并且,一对柱塞46随着连杆45的摆动而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由此,保持可动模具92的滑块22在上死点与下死点之间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若滑块22下降至下死点,则可动模具92与固定模具91靠近,来加工夹在两模具之间的金属板。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曲轴44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连杆45的水平方向的摆动。然后,连杆45的摆动转换成柱塞46的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柱塞46的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的移动冲程比连杆45的移动冲程小。也就是说,柱塞46为柱状部件,连接于连杆45、并以与连杆45的摆动相比较小的冲程上下往复移动。因此,在冲压加工时,在连杆45中产生的摩擦热变得比在曲轴44中产生的摩擦热小。并且,在冲压加工时,在柱塞46中产生的摩擦热变得比在连杆45中产生的摩擦热还小。
冲压装置1具有向动力传递机构40的各部分提供润滑油70的油供给机构50。油供给机构50为向位于框体10的内部的动力传递机构40的各部分提供润滑油70的机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油供给机构50具有油供给源51、供给路径53、总括温度调节部52以及单独温度调节部。供给路径53从油供给源51向动力传递机构40的各部分提供润滑油70。总括温度调节部52整体调节润滑油70的温度。单独温度调节部调节润滑油70的温度,以使提供至柱状部件的润滑油70的温度比提供至曲轴44的润滑油70的温度高。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柱状部件为柱塞46。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加热器55作为单独温度调节部。单独温度调节部若是加热器以外的能够调整温度的机构等,则并没有特殊地限定。
油供给源51为在内部积存润滑油70的储存箱。总括温度调节部52在与油供给源51之间交换润滑油70的同时并对润滑油70进行加热或冷却。由此,积存于油供给源51的润滑油70的温度被调节成设定的温度。即,总括温度调节部52为不受供给对象影响地整体对提供至供给路径53的润滑油70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机构。
油供给源51与动力传递机构40的各部分通过润滑油70的供给路径53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路径53具有:从油供给源51流出润滑油70的主流路530;以及从主流路530分支的多个分支流路。更详细地说,本实施方式的供给路径53具有主流路530、第一分支流路531、第二分支流路532以及第三分支流路533。主流路530上游侧的端部与油供给源51连接。第一分支流路531从主流路530分支至柱塞46。第二分支流路532从主流路530分支至连杆45。第三分支流路533从主流路530分支至曲轴44。
在主流路530的路径上安插有泵54。若使泵54动作,则积存于油供给源51的润滑油70向主流路530流出。然后,润滑油70从主流路530通过三条分支流路531至533分别提供至柱塞46、连杆45以及曲轴44。
在底座部11的内部设置有积存使用后的润滑油70的积存部111。向曲轴44以及连杆45提供的润滑油70在实现作为润滑剂的功能后通过形成在一对立柱部13内的回收流路131被回收到底座部11内的积存部111中。并且,向柱塞46提供的润滑油70也在实现作为润滑剂的功能后通过未图示的回收流路被回收到底座部11内的积存部111中。并且,回收到积存部111中的润滑油70通过返回流路112再供给至油供给源51。
多个分支流路包括到达柱状部件的第一分支流路531。单独温度调节部具有设置于第一分支流路531的加热器5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分支流路531上设置有作为单独温度调节部的加热器55。加热器55对通过总括温度调节部52进行了一次温度调节的润滑油70中的向柱塞46提供的润滑油70的温度进行追加调节。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分支流路531具有并列连接的加热流路57和旁通流路58。加热流路57借助加热器55将主流路530与柱塞46连接。旁通流路58不借助加热器55地将主流路530与柱塞46连接。通过该结构,与在向曲轴44的润滑油70的流路上设置冷却器59的情况相比,在向柱状部件(即、柱塞46)的润滑油70的流路上设置加热器55能够使单独温度调节部(即、加热器55)小型化。并且,也能够通过上述结构来降低冲压装置1的耗电量。
若加热器55动作,则流经加热流路57的润滑油70被加热。由此,与提供至曲轴44以及连杆45的润滑油70的温度相比,提供至柱塞46的润滑油70的温度变得较高。另一方面,流经旁通流路58的润滑油70没有被加热地向柱塞46提供。
并且,如图1所示,分别在加热流路57上设置第一开闭阀571、在旁通流路58上设置第二开闭阀581。因此,通过切换第一开闭阀571以及第二开闭阀581的开闭,能够对从主流路530只通过加热流路57向柱塞46提供润滑油70的状态、从主流路530只通过旁通流路58向柱塞46提供润滑油70的状态、以及从主流路530通过加热流路57以及旁通流路58这两者向柱塞46提供润滑油70的状态进行切换。
图2为示出加热器55的结构例的图。如上所述,单独温度调节部具有:在内部配置有润滑油70的流路的热介质550;以及调节热介质550的温度的温度调节源。更详细地说,如图2所示,加热器55具有:填充有热介质550的加热器壳体551;以及对加热器壳体551内的热介质550进行加热的加热源552。而且,在加热器壳体551内的热介质550中配置有加热流路57的一部分。热介质550例如使用与润滑油70相同的油。但是,热介质550也可以使用与润滑油70不同的液体。加热源552例如使用电热线。若对加热源552通电,则加热源552的温度上升。热介质550通过加热源552的温度上升而被加热。然后,通过被加热的热介质550来对加热流路57内的润滑油70进行加热。
像这样,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热量从加热源552经由热介质550传递至润滑油70。若如此,能够抑制润滑油70的温度急剧上升。因此,在后述的冲压装置1动作时,能够与因摩擦热而引起的柱塞46的温度上升的速度和从主流路530提供的润滑油70的温度变化的速度一致,来缓慢地加热润滑油70。
并且,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冲压装置1具有在内部容纳滑块22以及动力传递机构40的框体10。而且,单独温度调节部(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加热器55)隔着橡胶部件56安装于框体10的外壁面。若如此,能够抑制滑块22以及动力传递机构40的振动经由框体10传递至加热器55。换言之,橡胶部件56成为抑制向加热器55传递振动的缓冲件。并且,通过上述结构,也能够抑制加热器55的热量经由框体10传递至滑块22以及动力传递机构40。另外,也可以配置由树脂材料等其他材料构成的部件来代替橡胶部件56。
控制部60对冲压装置1内的各部分进行动作控制。控制部60例如使用具有CPU等运算处理部、RAM等存储器以及硬盘驱动器等存储部的电脑。但是,控制部60也可以使用具有微控制器等运算装置的电气回路来代替电脑。
图3为示出控制部60与冲压装置1内的各部分的连接结构的图。如图3所示,控制部60分别与上述马达30、总括温度调节部52、泵54、加热器55、第一开闭阀571以及第二开闭阀581电连接。控制部60基于预先设定的程序或各种输入信号对上述各部分进行动作控制。由此,在冲压装置1中,执行后述的预热工序以及冲压工序。
<2.关于润滑油的温度控制>
图4为示出冲压装置1中的润滑油70的温度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图5为示出向曲轴44提供的润滑油70的温度变化的图。图6为示出向柱塞46提供的润滑油70的温度变化的图。图5及图6所示的横轴表示时刻。图5及图6所示的纵轴表示润滑油70的温度。另外,在图5及图6中,润滑油70的温度呈阶梯状转换,实际上,润滑油70的温度与图5及图6所示的变化相比更加缓慢地进行转换。
在该冲压装置1中,在驱动马达30之前,首先,进行预热工序(步骤S1)。在预热工序中,通过总括温度调节部52动作,油供给源51内的润滑油70被调节成规定的温度。也就是说,在冲压装置1的预热工序中,通过控制部60,在驱动马达30前,不进行利用单独温度调节部的温度调节,而使总括温度调节部52动作,来向动力传递机构40的各部分提供相同温度的润滑油70。然后,通过泵54动作,润滑油70从油供给源51流向主流路530。通过总括温度调节部52被进行温度调节的润滑油70通过主流路530以及三个分支流路531至533分别提供至柱塞46、连杆45以及曲轴4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的时刻开始向加热器55通电。但是,在步骤S1中,关闭第一开闭阀571的同时打开第二开闭阀581。因此,流入第一分支流路531的润滑油70只通过加热流路57以及旁通流路58中的旁通流路58提供至柱塞46。即,润滑油70没有被加热器55加热地提供至柱塞46。因此,在步骤S1中,对曲轴44、连杆45以及柱塞46提供大致相同温度的润滑油70。
预热工序的润滑油70的温度(图5及图6中的温度T1)被设定成比温度比静止时的曲轴44、连杆45以及柱塞46的温度高。像这样,在该冲压装置1中,曲轴44、连杆45以及柱塞46在步骤S1的预热工序中被预先加热。并且,底座部11、冠部12以及一对立柱部13也在该预热工序中被预先加热。然后,在该预热工序之后,进行步骤S2至S5的冲压工序。
在冲压工序中,首先,开始马达30的驱动(步骤S2)。并且,使总括温度调节部52的设定温度降低(步骤S3)。若总括温度调节部52的设定温度降低,则积存于油供给源51的润滑油70的温度也降低。因此,如图5所示,向曲轴44提供的润滑油70的温度从温度T1向温度T2降低。同样地,向连杆45提供的润滑油70的温度也从温度T1向温度T2降低。
另一方面,控制部60维持第二开闭阀581的开放状态的同时打开第一开闭阀571。这样,流入第一分支流路531的润滑油70通过加热流路57和旁通流路58这两者,提供至柱塞46(步骤S4)。由此,如图6所示,向柱塞46提供的润滑油70的温度从温度T2向温度T3变化。温度T3比温度T1低、且比温度T2高。也就是说,在冲压工序中,在预热工序之后,使马达30被驱动,来变更总括温度调节部52的设定温度,进行利用单独温度调节部的温度调节。由此,提供至柱状部件(在该实施方式中为柱塞46)的润滑油70的温度比提供至曲轴44的润滑油70的温度高。通过该结构,能够在冲压工序开始前和开始后,保持动力传递机构40的各部分的温度恒定。其结果是,通过各部分的温度变化,能够进一步抑制滑块22的下死点的位置发生变化。
在步骤S4之后,控制部60关闭第二开闭阀581。于是,流入第一分支流路531的润滑油70只通过加热流路57以及旁通流路58中的加热流路57向柱塞46提供(步骤S5)。由此,如图6所示,被向柱塞46提供的润滑油70的温度从温度T3向温度T4变化。温度T4比温度T1低、且比温度T3高。
之后,到冲压工序结束为止的期间内,向曲轴44以及连杆45提供温度T2的润滑油70。并且,向柱塞46提供温度T4的润滑油70。但是,通过随着曲轴44、连杆45以及柱塞46动作而产生的摩擦热,它们自身的温度上升。因此,在各部件中产生的摩擦热也传递至润滑油70,曲轴44、连杆45以及柱塞46均维持与预热时大致相同的温度。
像这样,在该冲压装置1中,在预热后的冲压工序中,以考虑了因各种摩擦而引起的发热的温度向曲轴44、连杆45以及柱塞46提供润滑油70。也就是说,单独温度调节部调节润滑油70的温度,以使向柱塞46提供的润滑油70的温度比向曲轴44以及连杆45提供的润滑油70的温度高。因此,能够降低各部件动作时的温度变化的差值。因此,能够抑制与其他部件相比产生的摩擦热较小的柱塞46动作时的温度比预热时的温度低。其结果是,在冲压工序开始前和开始后,能够保持曲轴44、连杆45以及柱塞46的温度大致恒定。由此,能够抑制滑块22的下死点的移位,从而能够提高冲压装置1的加工精度。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冲压装置1中,曲轴44的旋转运动借助连杆45转换成柱塞46的往复运动。由此,与连杆45等的冲程相比,柱塞46的冲程变小。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曲轴44中产生的摩擦热与在柱塞46中产生的摩擦热的发热量的差值变大。然而,在该冲压装置1中,如上所述,能够将曲轴44以及柱塞46动作时的温度均维持在与预热时的温度大致相同。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冲压装置1利用大径的飞轮42的惯性力矩来使曲轴44旋转。因此,能够使曲轴44以高速高精度地旋转。即,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适用于以高速驱动的冲压装置。在以高速驱动的冲压装置中,在曲轴44与柱塞46由摩擦而产生的发热量的差值容易变大。然而,在该冲压装置1中,如上所述,能够将曲轴44以及柱塞46动作时的温度均维持在与预热时的温度大致相同。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预热工序时使加热器55动作,利用开闭阀571、581切换流路,来激活加热器55对向柱塞46提供的润滑油70的加热。若如此,能够维持加热器55自身的输出恒定,并使向柱塞46提供的润滑油70的温度变化。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与步骤S5之间夹着通过加热流路57以及旁通流路58这两者来提供润滑油70的工序(步骤S4)。若如此,能够抑制向柱塞46提供的润滑油70被急剧地加热。因此,能够与由在柱塞46中产生的摩擦热而引起的温度变化的速度和从主流路530提供的润滑油70的温度变化的速度一致,对向柱塞46提供的润滑油70缓慢地加热。
<3.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图7是示出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冲压装置的结构的图。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分支流路531上没有设置加热器55。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三分支流路533上设置有作为单独温度调节部的冷却器59来代替加热器55。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冷却器59动作,对提供至曲轴44的润滑油70进行冷却。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降低曲轴44以及柱塞46动作时的温度差。
但是,冷却器59与加热器55相比难以小型化。因此,与像图7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使用冷却器59相比,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使用加热器55能够使单独温度调节部小型化。并且,与使用冷却器59相比,使用加热器55能够降低耗电量。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三个分支流路531至533中的一个上设置有作为单独温度调节部的加热器55。然而,冲压装置1的分支流路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四个以上。换言之,冲压装置1的分支流路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上。并且,也可以在两个以上的分支流路上分别设置单独温度调节部。并且,向动力传递机构40的三个以上的部位提供的润滑油70的温度还可以全部不同。例如,向曲轴44、连杆45以及柱塞46的润滑油70的温度可以全部不同。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冲压工序中的马达30的转速被设为恒定。然而,冲压工序中的马达30的转速也可以根据加工条件等变化。若马达30的转速变化,则由动力传递机构40的各部分的摩擦而产生的发热量也变化。另一方面,控制部60控制马达30、单独温度调节部以及总括温度调节部52。而且,控制部60也可以根据马达30的转速变更总括温度调节部52以及单独温度调节部中的至少一方的设定温度。若如此,能够根据由摩擦而产生的发热量的变化来变更润滑油70的温度。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的冲压装置1为所谓的曲柄冲压装置。曲柄冲压装置指的是通过连接于连杆45的柱塞46的上下移动,来使滑块22上下移动的类型的冲压装置1。然而,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所谓的连杆冲压装置。连杆冲压装置指的是在动力传递机构中例如具有关节机构的冲压装置。本发明的“柱状部件”只要连接于滑块、并随着曲轴的旋转而上下往复移动即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柱塞为本发明的柱状部件,但根据结构,连杆可以是本发明的柱状部件,连杆以及柱塞这两者也可以是本发明的柱状部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框体10的上表面配置有马达30。因此,相对于滑块22在上侧设置有包含柱状部件的动力传递机构40。然而,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所谓的下驱动冲压装置。在下驱动冲压装置中,相对于滑块22在下侧配置有动力传递机构。在那种情况下,柱状部件也可以连接于滑块22的下表面侧。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马达30的动力借助飞轮42传递至曲轴44。然而,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所谓的伺服冲压装置。在伺服冲压装置中,马达30不借助飞轮42而与曲轴44连接。
并且,各部件的细节部分的形状可以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组合。
本发明例如能够利用于冲压装置。

Claims (10)

1.一种冲压装置,其通过模具的上下移动来加工金属,
所述冲压装置具有:
滑块,其能够保持所述模具;
马达,其作为动力源;
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马达的动力转换成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而传递至所述滑块;以及
油供给机构,其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提供润滑油,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
曲轴,其通过所述马达的动力而旋转;以及
柱状部件,其连接于所述滑块,并随着所述曲轴的旋转而上下往复移动,
所述冲压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油供给机构具有:
油供给源;
供给路径,其从所述油供给源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提供润滑油;
总括温度调节部,其整体调节所述润滑油的温度;以及
单独温度调节部,其调节润滑油的温度,以使提供至所述柱状部件的润滑油的温度比提供至所述曲轴的润滑油的温度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
连杆,其通过所述曲轴的旋转运动而摆动;以及
作为所述柱状部件的柱塞,其连接于所述连杆,并以比所述连杆的所述摆动小的冲程上下往复移动,
所述单独温度调节部调节润滑油的温度,以使提供至所述柱塞的润滑油的温度比提供至所述曲轴以及所述连杆的润滑油的温度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路径具有:
主流路,其从所述油供给源流出润滑油;以及
多个分支流路,它们从所述主流路分支,
所述多个分支流路包括到达至所述柱状部件的第一分支流路,
所述单独温度调节部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流路的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支流路包括:
加热流路,其借助所述加热器将所述主流路与所述柱状部件连接,
旁通流路,其不借助所述加热器而将所述主流路与所述柱状部件连接,以及
开闭阀,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加热流路以及所述旁通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独温度调节部具有:
热介质,其在内部配置有所述润滑油的流路;以及
温度调节源,其调节所述热介质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总括温度调节部调节所述油供给源内的润滑油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压装置还具有控制所述马达、所述单独温度调节部以及所述总括温度调节部的控制部,
通过所述控制部进行以下两个工序:
a)预热工序:在驱动所述马达前,不进行利用所述单独温度调节部的温度调节,而使所述总括温度调节部动作,来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分提供相同温度的润滑油,
b)冲压工序:在所述预热工序之后,使所述马达驱动,通过变更所述总括温度调节部的设定温度的同时进行利用所述单独温度调节部的温度调节,以使提供至所述柱状部件的润滑油的温度比提供至所述曲轴的润滑油的温度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马达的转速来变更所述总括温度调节部以及所述单独温度调节部中的至少一方的设定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压装置还具有在内部容纳所述滑块以及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框体,
所述单独温度调节部隔着橡胶部件安装于所述框体的外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还具有:
飞轮,其通过所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以及
摩擦板,其固定于所述曲轴,
通过所述飞轮与所述摩擦板的接触,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曲轴。
CN201510646275.7A 2014-10-31 2015-10-08 冲压装置 Active CN1055624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2751A JP6504492B2 (ja) 2014-10-31 2014-10-31 プレス装置
JP2014-222751 2014-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2495A CN105562495A (zh) 2016-05-11
CN105562495B true CN105562495B (zh) 2018-01-30

Family

ID=55873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6275.7A Active CN105562495B (zh) 2014-10-31 2015-10-08 冲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04492B2 (zh)
CN (1) CN1055624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02931B4 (de) * 2016-02-19 2018-09-20 Dieffenbacher GmbH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und/oder Regelung eines Schmierzustandes in einer kontinuierlich arbeitenden Presse
CN110560229B (zh) * 2019-09-16 2021-04-27 泓欣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型垃圾处理装置
CN112792250B (zh) * 2021-04-02 2021-06-18 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冲床多工位自动上料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5098A (ja) * 1990-06-22 1992-02-21 Aida Eng Ltd プレス機械の潤滑油制御方法
JPH04251699A (ja) * 1991-01-24 1992-09-08 Yamada Dobby Co Ltd プレス機の下死点精度制御装置
JP2006272421A (ja) * 2005-03-30 2006-10-12 Nidec-Kyori Corp プレス装置
JP2006289463A (ja) * 2005-04-13 2006-10-26 Hitachi Chem Co Ltd プレス成形機及びプレス成形方法並びにプレス成形機及びプレス成形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パッド
CN102463697A (zh) * 2010-10-31 2012-05-23 扬州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精密导向结构
CN203713091U (zh) * 2014-01-26 2014-07-16 山西豪钢锻造有限公司 摩擦压力机滑动轴承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4422B2 (ja) * 1994-06-16 1999-01-06 アイダ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プレス機械のダイハイト保持方法
JP2006281316A (ja) * 2005-03-08 2006-10-19 Nidec-Kyori Corp プレス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5098A (ja) * 1990-06-22 1992-02-21 Aida Eng Ltd プレス機械の潤滑油制御方法
JPH04251699A (ja) * 1991-01-24 1992-09-08 Yamada Dobby Co Ltd プレス機の下死点精度制御装置
JP2006272421A (ja) * 2005-03-30 2006-10-12 Nidec-Kyori Corp プレス装置
JP2006289463A (ja) * 2005-04-13 2006-10-26 Hitachi Chem Co Ltd プレス成形機及びプレス成形方法並びにプレス成形機及びプレス成形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パッド
CN102463697A (zh) * 2010-10-31 2012-05-23 扬州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精密导向结构
CN203713091U (zh) * 2014-01-26 2014-07-16 山西豪钢锻造有限公司 摩擦压力机滑动轴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04492B2 (ja) 2019-04-24
JP2016087626A (ja) 2016-05-23
CN105562495A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2495B (zh) 冲压装置
CN105452656A (zh) 在能量回收装置中的压力释放系统和方法
CN103201093B (zh) 液压轴
CN100540402C (zh) 垂直填充包装机和制造包装袋的方法
CN108702069A (zh) 磁体嵌入式芯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CN203446418U (zh) 一种压合装置
JP2016505429A (ja) プラスチック予備成形品の射出金型
CN102016329B (zh) Cnc冲压机
CN107013519B (zh) 用于成型机的液压装置以及具有液压装置的成型机
EA002876B1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ования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олимерных издели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способа
CN103811361A (zh) 一种智能卡芯片封装装置及封装方法
JP5583798B2 (ja) 往復スライダクランクプレス装置
CN104998933B (zh) 一种双机联动扭轴折弯机控制方法
JP4573755B2 (ja) 成形装置
CN209580263U (zh) 一种聚酯切片瓶盖加工成型机
CN107160739B (zh) 模块化纸材定型装置
JP2006281316A (ja) プレス装置
CN105984049B (zh) 一种驱动装置
CN206513650U (zh) 一种压力机用复合型液压缸
JP2009297974A (ja) 射出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6185018U (zh) 一种小型冲压模具
JP6816730B2 (ja) 発電装置
CN112743892B (zh) 结点正置选点冲压控制方法及压力机
JP3587787B2 (ja) 冷間鍛造用プレス
CN102971532A (zh) 液压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