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7041B -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7041B
CN105557041B CN201480051460.5A CN201480051460A CN105557041B CN 105557041 B CN105557041 B CN 105557041B CN 201480051460 A CN201480051460 A CN 201480051460A CN 105557041 B CN105557041 B CN 105557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radio communication
signal
control unit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14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7041A (zh
Inventor
内山博允
泽井亮
木村亮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57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7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7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70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6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multi hop networks, e.g.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64Relay station antennae loop interference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bstract

[问题]为了使无线电资源在其中操作小小区的环境中更高效地使用。[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其与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连接至基站并且还经由接入链路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终端的无线电通信设备通信;以及控制单元,当无线电通信设备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接收和接入链路上的发送二者、或者在接入链路上的接收和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发送二者时,为了帮助无线电通信设备从接收信号中去除由发送信号的绕入造成的自干扰,控制单元调节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功率比。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通信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 线电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的无线电通信环境已经面临数据业务量的快速增加的问题。 因此,在3GPP中,如下述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这种业务量被认 为通过增大其中将多个小小区放置在宏小区中的网络中的密度而分散。 使用这种小小区的技术被称为小小区增强。在5G无线通信方案的提 案中,预期将引入使用比如下述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现有网络更高 的频率和更宽的带宽的超高密度网络(超密集网络)。
小小区是可以包括各种小区(例如飞小区、纳小区、皮小区和微 小区)的概念,其被布置为与宏小区重叠并小于宏小区。在一个示例 中,通过专用基站操作小小区。在另一个示例中,通过允许充当主装 置的终端临时作为小小区基站操作来操作小小区。也可以认为所谓的 中继节点是小小区基站的形式。在其中操作这些小小区的环境中,无 线电资源的高效使用和低开销装置的提供是重要的方面。
小小区基站通常在宏小区基站和终端之间中继业务量。小小区基 站和宏小区基站之间的链路称为回程链路。另外,小小区基站和终端 之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当回程链路为无线电链路时,通过以时分 方式操作无线电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可以防止来自这些链路的无线 电信号互相干扰。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NTT DOCOMO,“Text proposal for TR36.923 on Small CellEnhancement Scenario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2,R1-130748,2013年1月28日-2月1日
非专利文献2:Ericsson,"ERICSSON WHITE PAPER:5G RADIO ACCESS",June2013,[online],[2013年8月26日检索结果], 因特网<URL:http://www.ericsson.com/res/docs/whitepapers/wp- 5g.pdf>
非专利文献3:Achaleshwar Sahai,Gaurav Patel,Ashutosh Sabharwal,“Pushing the limits of Full-duplex:Design and Real-time Implementation”,arXiv:1107.0607,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专利文献1:JP 2010-068151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当在小小区基站中以时分方式操作无线电回程链路和接入 链路时,用于中继业务量的等待时间(latency)将增加,这导致降 低无线电资源的使用效率。另外,小小区基站缓冲业务量所需的存储 器大小将增大。为了解决此问题,如非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将全双 工无线电通信的想法引入到小小区基站以允许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操作 无线电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从而高效地利用无线电资源。在小小区 基站中,可以通过应用如非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自干扰消除(SIC) 技术来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sneak)产生的自干扰。然而,当 干扰信号的功率与期望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不够小时,自干扰不能通过 SIC技术充分地去除,因此全双工无线电通信运转不良。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目的是实现处理至少一个上述问题并且在操 作小小区的环境中更高效地利用无线电资源的机制。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通信单元,被构 造为与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连接至基站并经由接入链路连接至一个 或多个终端的无线电通信设备通信;以及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当在 无线电通信设备中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接 收和接入链路上的发送、或者在接入链路上的接收和无线电回程链 路上的发送时,调节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功率比,以便支持 无线电通信设备从接收信号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当在经由无线 电回程链路连接至基站并经由接入链路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终端的无线 电通信设备中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接收和接 入链路上的发送、或者在接入链路上的接收和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发 送时,在与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备的处理器中调节 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功率比,以便支持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从 接收信号中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 被构造为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与基站通信并经由接入链路与一个或多 个终端通信;自干扰处理单元,被构造为当在无线电通信单元中在相 同信道上同时执行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接收和接入链路上的发送、 或者在接入链路上的接收和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发送时,从接收信号 中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以及控制单元,被构造为 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使用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功率比,该功率 比被调节以便支持自干扰的去除。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在构造为经由无 线电回程链路与基站通信并经由接入链路与一个或多个终端通信的无 线电通信设备中,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接收 和接入链路上的发送、或者在接入链路上的接收和无线电回程链路上 的发送;以及从接收信号中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 以自干扰可从接收信号去除的方式调节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功 率比。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按照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在操作小小区的环境中更高效地利 用无线电资源。
注意,上述效果并不一定受限,并且连同或代替所述效果,可以 呈现期望引入本说明书的任何效果或者可以从本说明书预期的其他效 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以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的概要的解释 图。
图2A是图解以描述在下行链路的FD模式中的自干扰的解释图。
图2B是图解以描述在上行链路的FD模式中的自干扰的解释图。
图3是图解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控制设备的逻辑结构的示例的 方框图。
图4是图解以描述向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分发无线电资源的第一 示例的解释图。
图5是图解以描述向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分发无线电资源的第二 示例的解释图。
图6是图解以描述在其中以FD模式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子帧中的 无线电资源的详细分发的示例的解释图。
图7是图解以描述在非FD模式中下行链路的干扰控制的第一示 例的解释图。
图8是图解以描述在非FD模式中下行链路的干扰控制的第二示 例的解释图。
图9A是图解以描述在非FD模式中下行链路的干扰控制的第三 示例的第一解释图。
图9B是图解以描述在非FD模式中下行链路的干扰控制的第三 示例的第二解释图。
图10是图解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逻辑结构的示 例的方框图。
图11是图解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中执行的通信控 制处理的典型过程的序列图。
图12是图解图11中示出的FD判定处理的详细过程的示例的流 程图。
图13是图解图11中示出的功率比调节处理的详细过程的示例的 流程图。
图14是图解在一个变型例中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典型过程的 序列图。
图15是图解协同控制节点的示意典型结构的方框图。
图16是图解eNB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17是图解智能电话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18是图解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 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的元件用相同的附 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重复的解释。
说明将按下列顺序给出。
1.系统的概要
1-1.小小区的介绍
1-2.全双工(FD)模式的使用
2.通信控制设备的典型结构
2-1.部件的说明
2-2.FD模式
2-3.非FD模式
3.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典型结构
3-1.部件的说明
3-2.作为从装置的操作
4.处理的过程
4-1.通信控制处理
4-2.FD判定处理
4-3.功率比调节处理
4-4.变型例
5.应用示例
5-1.关于协同控制节点的应用示例
5-2.关于基站的应用示例
5-3.关于终端装置的应用示例
6.结论
<系统的概要>
[1-1.小小区的介绍]
图1是图解以描述根据按照本公开的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控 制系统1的概要的解释图。通信控制系统1被构造为包括通信控制设 备10和无线电通信设备20a和20b。
通信控制设备10是用于协同控制宏小区和小小区中的无线电通 信的装置。在图1的示例中,通信控制设备10是宏小区基站。宏小 区基站10为位于宏小区11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装置提供无线电通信 服务。宏小区基站10连接至核心网15。核心网15经由网关装置(未示出)连接至分组数据网(PDN)。例如可以依照任意无线电通 信方案操作宏小区11,诸如长期演进(LTE)、LTE-Advanced (LTE-A)、GSM、UMTS、W-CDMA、CDMA200、WiMAX、 WiMAX2和IEEE 802.16。其不限于图1的示例,核心网15或PDN 16内的控制节点(宏小区基站的更高的节点)可以具有协同控制宏 小区和小小区中的无线电通信的能力。
无线电通信设备20a和20b是用于操作小小区的相应的主装置。 作为一个示例,无线电通信设备20a是固定设置的小小区基站。小小 区基站20a与宏小区基站10建立无线电回程链路22a,并且与小小 区21a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装置建立接入链路23a。无线电通信设备 20b是动态接入点(AP)。动态AP 20b是用于动态地操作小小区 21b的移动装置。动态AP 20b与宏小区基站10建立无线电回程链路 22b,并且与小小区21b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装置建立接入链路23b。 动态AP 20b可以是例如作为基站或无线电接入点操作的装备有硬件 或软件的终端装置。在这种情况中的小小区21b是动态形成的局部化 网络。无线电通信设备20a和20b通常具有向连接至它自己的设备的 终端装置分配无线电资源的权利。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无线电资源 的分配被协同控制,因此其至少部分地被授权给通信控制设备10。
在此在没有必要区分无线电通信设备20a和20b时,通过省略附 图标记的字母形式的后缀,将它们统称为无线电通信设备20。这类 似地适用于各部件(小小区21、无线电回程链路22、接入链路23 等)。无线电通信设备20可以是诸如用于中继层1、层2或层3中 的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的任意类型的主装置,而不限于图1的示例。 另外,除无线电回程链路22之外,无线电通信设备20例如可以具有 用于控制的分离的有线回程链路。
[1-2.全双工(FD)模式的使用]
无线电通信设备20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22接收指向作为目的地 的小小区21内的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业务量,并经由接入链路23把 接收的业务量发送给作为目的地的终端装置。另外,无线电通信设备 20经由接入链路23接收从小小区21内的终端装置接收的上行链路 业务量,并且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22发送所接收的业务量。当以时 分方式执行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的接收和接入链路23上的发送、 或者在接入链路23上的接收和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的发送时,在无 线电通信设备20中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不会互相干扰。然而,在这 种时分方式中的操作增加了用于中继业务量的等待时间。主装置缓冲 业务量所需的存储器大小也将增大。另外,通过把不同的频道分配给 无线电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也可以避免上述在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之 间的干扰。然而,在这种频分方式中的操作只有在可用频率资源充足 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这两种方案都难以实现无线电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最优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引入全双工(FD)模式来更高效 地使用无线电资源。在FD模式中,在下行链路中,在无线电回程链 路22上的接收和在接入链路23上的发送在相同的信道上同时执行。 在上行链路中,在接入链路23上的接收和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的 发送在相同的信道上同时执行。
在FD模式中,无线电通信设备20在其中一个链路中发送无线 电信号,并同时在另一个链路中接收无线电信号。从无线电通信设备 20的发送天线辐射的发送信号被环绕入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接收天 线中,导致发生所谓的自干扰。图2A图解在下行链路的FD模式中 的自干扰。在图2A中,在接入链路23上从无线电通信设备20发送 到终端装置30的发送信号T01与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由无线电 通信设备20从宏小区基站10接收的接收信号R01干扰,其由绕入 引起。图2B图解在上行链路的FD模式中的自干扰。在图2B中, 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从无线电通信设备20发送到宏小区基站10 的发送信号T02与在接入链路23上由无线电通信设备20从终端装 置30接收的接收信号R02干扰,其由绕入引起。
为了去除这种自干扰,无线电通信设备20可以使用例如非专利 文献3中公开的SIC技术。然而,当发送信号的功率与作为期望信 号的接收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不够小时,作为相当高水平的自干扰的结 果,即使使用SIC技术,很可能也不能充分去除自干扰。因此,在 本实施例中,要用于无线电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的协同控制允 许容易地去除自干扰并允许扩大使用FD模式的机会,如在下一部分 中详细描述。
<2.通信控制设备的典型结构>
图3是图解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控制设备10的逻辑结构的示例 的方框图。参考图3,通信控制设备10被构造为包括无线电通信单 元110、网络通信单元120、存储单元130和控制单元140。
[2-1.部件的说明]
(1)无线电通信单元
无线电通信单元110执行与要连接至宏小区11的终端装置(在 下文中,称为宏小区终端)的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 110从宏小区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业务量,并向宏小区终端发送下行链 路业务量。另外,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在下行链路中广播同步信号和 参考信号。使用同步信号以使宏小区终端与宏小区11同步。无线电 通信设备20也可以通过搜索同步信号与宏小区11同步。参考信号用 于测量通信质量。使用参考信号测量的通信质量例如可以是用于切换 判定以触发宏小区之间或者宏小区与小小区之间的切换的指示符。
另外,无线电通信单元110与在宏小区11内操作小小区21的无 线电通信设备20建立无线电回程链路22。例如,从要连接至小小区 21的终端装置(在下文中,称为小小区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业务 量通过无线电通信设备20被中继,并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由无线 电通信单元110接收。另外,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在无线电回程链路 22上向无线电通信设备20发送指向作为目的地的小小区终端的下行 链路业务量。通过无线电通信设备20将此下行链路业务量中继给作 为目的地的小小区终端。通信控制设备10和无线电通信设备20之间 的控制信息的交换也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进行。
(2)网络通信单元
网络通信单元120是允许通信控制设备10连接至核心网15的通 信接口。网络通信单元120可以是有线通信接口或者可以是无线通信 接口。网络通信单元120往来于核心网15内的各种控制节点发送和 接收数据业务量,并与节点交换控制消息。
(3)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130使用诸如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之类的存储介质存储 用于操作通信控制设备10的程序和数据。由存储单元130存储的数 据包括关于宏小区的信息(例如,宏小区基站的位置、小区的半径、 天线的结构、操作频带)、关于主装置的信息(例如,关于装置的 ID、类型、位置和能力的信息)、关于小小区的信息(例如,小区 的半径和小小区终端的数目)和各种控制参数(例如后面描述的判定 阈值)。通过无线电通信设备20收集关于主装置的信息和关于小小 区的信息。
(4)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140控制通信控制设备10的全部操作。在本实施例中, 控制单元140被构造为包括宏小区控制单元142和协同控制单元144。
(4-1)宏小区控制单元
宏小区控制单元142通过无线电通信单元110控制与宏小区终端 的无线电通信。宏小区控制单元142例如生成诸如宏小区11的天线 结构和操作频带的系统信息,并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110广播所生成 的系统信息。另外,宏小区控制单元142执行向每个宏小区终端的无 线电资源的分配,并执行对每个宏小区终端的发送和重发控制。宏小 区控制单元142向网络通信单元120传送从无线电通信单元110输入 的上行链路业务量。此外,宏小区控制单元142向无线电通信单元 110传送从网络通信单元120输入的下行链路业务量。
(4-2)协同控制单元
协同控制单元144通过无线电通信设备20控制无线电回程链路 和接入链路的使用以利用一个或多个小小区21促进高效的无线电通 信。例如,协同控制单元144判定无线电通信设备20是否以FD模 式执行无线电通信。如果判定无线电通信以FD模式执行,则协同控 制单元144指示无线电通信设备20以FD模式操作。另一方面,如 果判定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不以FD模式执行无线电通信,则协同控 制单元144指示无线电通信设备20以非FD模式操作。
例如,协同控制单元144基于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剩余电池电 量、天线的结构和SIC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判定无线电通信设备20是 否有FD模式的能力。例如,当剩余电池电量不足、天线的数目不足 或者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不具有SIC功能时,无线电通信设备20可以被判定为没有FD模式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电通信设备 20以非FD模式操作。
另外,例如,协同控制单元144可以基于要由无线电通信设备 20处理的业务量和小小区终端的假定数目中的至少一个来判定是否 增大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容量。如果要处理的业务量超过阈值或者 如果小小区终端的假定数目超过阈值,则期望通过激活FD模式来增 大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容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协同控制单元 144可以判定无线电通信设备20要以FD模式执行无线电通信(即, 无线电回程链路22和接入链路23上的接收和发送(发送和接收)要 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在那时,当没有必要增大无线电通信设备 20的容量时,协同控制单元144可以判定无线电通信设备20没有必 要以FD模式执行无线电通信。
当以FD模式操作时,无线电通信设备20通过使用SIC技术从 接收信号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当指示无线电通信 设备20以FD模式操作时,协同控制单元144控制要用于无线电回 程链路22和接入链路23的资源以支持在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中的自 干扰的去除,并且因此协同控制单元144调节在这些链路中的接收信 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功率比(在下文中称为控制功率比)。
作为一个示例,将控制功率比RCTRL设置为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中 的发送信号的功率与接收信号的功率的比值,并使用分贝表示将其表示 为下面的表达式。在表达式中,PTX代表在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中的发送 信号的功率,而PRX代表在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中的接收信号的功率。
[式1]
协同控制单元144调节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中的发送信号和接收 信号的功率,以使得控制功率比RCTRL不超过预定的阈值,即,以使 得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2)。在条件表达式(2)中,阈值Rth代表可 以用于以接收信号可以在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中适当解调的程度去除自 干扰的控制功率比RCTRL的上限。阈值Rth可以提前固定定义,或者可 以取决于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类型或SIC能力动态地设置。
[式2]
Rctrl≤Rth (2)
同时,宏小区11的小区半径通常大于小小区21的小区半径。由 于这个原因,在很多情况下,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发送的无线电 信号的发送功率大于在接入链路23上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发送功率。 因此,相比于下行链路的FD模式,上行链路的FD模式更可能不能 满足上述条件表达式(2)。因此,下面的说明将集中于上行链路的 FD模式。然而,通过只替换链路,下面的说明也适用于下行链路的 FD模式。
在上行链路中,控制功率比RCTRL是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22向宏 小区基站10的发送信号的功率与经由接入链路23来自一个或多个小小 区终端的接收信号的功率的比值。当作为正常调度和发送功率控制的结 果预测的控制功率比RCTRL超过阈值Rth时,协同控制单元144通过降 低施加于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的发送信号的调制阶数(order)来降低 发送信号的功率。另外,协同控制单元144增加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 22上的发送信号的无线电资源,以便补偿由于降低调制阶数而导致的无 线电回程链路22的吞吐量的降低。在发送侧上的这种控制允许以满足 条件表达式(2)的方式推导控制功率比RCTRL
另外,当没有或有较少可以另外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22的无线 电资源时,协同控制单元144通过提高在接入链路23上从小小区终端 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发送功率来增大在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中的接收信 号的功率。来自小小区终端的发送功率的提高会增加对相邻系统的干扰, 因此只有当难以增加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的发送信号的无线电 资源时提高来自小小区终端的发送功率才是有利的。当在发送侧上的调 节之后预测的控制功率比RCTRL仍超过阈值Rth时,协同控制单元144 通过在不对相邻系统造成有害干扰的范围内提高小小区终端的发送功率 来增大在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中接入链路23上的接收信号的功率。结果, 降低了控制功率比RCTRL,并且因此可以满足条件表达式(2)。
当难以增加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的发送信号的无线电资 源并且出于对相邻系统的有害干扰的角度不允许提高小小区终端的发 送功率时,协同控制单元144可以判定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不会以 FD模式执行无线电通信。
协同控制单元144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向无线电通信设备20 进行由控制功率比RCTRL的调节判定的资源分配信息、自适应调制和编 码(AMC)信息和发送功率信息的信号发送。
[2-2.FD模式中的资源分发]
在这部分中,将描述在选择FD模式的情况下分发资源的一些示 例。
(1)第一示例
图4是图解以描述向回程链路(BL)和接入链路(AL)分发无 线电资源的第一示例的解释图。在第一示例中,以频分双工(FDD) 方案操作宏小区11。在FDD方案中,用于下行链路的频道和用于上 行链路的频道彼此不同。在图4的示例中,频道F11用于下行链路, 而频道F12用于上行链路。
在子帧T11和T12中,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操作模式是非FD 模式。在下行链路中,下行链路业务量在子帧T11中在无线电回程 链路22上接收,并且下行链路业务量在子帧T12中在接入链路23 上发送。在上行链路中,上行链路业务量在子帧T12中在接入链路 23上接收,并且上行链路业务量在子帧T12中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 上发送。
在子帧T13至T16中,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操作模式是FD模 式。在下行链路中,在子帧T13至T16中的每个中,下行链路业务 量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接收,并且同时下行链路业务量在接入链 路23上发送。在上行链路中,在子帧T13至T16中的每个中,上行 链路业务量在接入链路23上接收,并且同时上行链路业务量在无线 电回程链路22上发送。
(2)第二示例
图5是图解以描述向回程链路(BL)和接入链路(AL)分发无 线电资源的第二示例的解释图。在第二示例中,以时分双工(TDD) 方案操作宏小区11。在TDD方案中,用于下行链路的频道和用于上 行链路的频道彼此相同。在图5的示例中,频道F21用于下行链路 和上行链路二者。对于每个子帧,链路的方向(下行链路/上行链路) 例如可以依照由宏小区控制单元142动态判定的链路方向结构(UL- DL结构)而变化。
在子帧T21和T22中,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操作模式是非FD 模式。子帧T21和T22是下行链路子帧。在子帧T21中,下行链路 业务量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接收。在子帧T22中,下行链路业务 量在接入链路23上发送。
在子帧T23至T28中,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操作模式是FD模 式。子帧T23、T24和T28是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在这 些子帧中的每个中,下行链路业务量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接收, 并且同时下行链路业务量在接入链路23上发送。子帧T25、T26和 T27是上行链路子帧。在这些子帧中的每个中,下行链路业务量在接 入链路23上接收,并且同时上行链路业务量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 发送。
(3)资源的详细分配
图6是图解以描述在其中以FD模式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子帧中的 无线电资源的详细分发的示例的解释图。在图6的示例中,在子帧 T13至T16中的每个中,无线电通信在上行链路的FD模式上进行。 图6的下面部分以网格样式示出在子帧T13中频道F12的一组时间-频率资源。这里,使用LTE方案的术语,无线电资源的分配单元也 将称为资源块。在图6的示例中,将总共16个资源块分配给接入链 路23(12个资源块用于小小区终端UE1,4个资源块用于小小区终 端UE2)。另外,将24个资源块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22。较高阶 的调制方案(例如,64QAM、16QAM或QPSK)可以用于接入链路 23的资源块,同时较低阶的调制方案(例如,16QAM、QPSK或 BPSK)可以用于无线电回程链路22的资源块。这通过在保持整体 吞吐量的平衡同时抑制控制功率比RCTRL来允许防止控制功率比 RCTRL不能满足条件表达式(2)。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22的时间-频 率资源和分配给接入链路23的时间-频率资源可以互相重叠。在图6的 示例中,将4个资源块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22和接入链路23二者。
在此图中,未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22和接入链路23的资源块可 以用于宏小区终端的通信、控制信号发送或另一个小小区中的通信。
[2-3.非FD模式]
当以非FD模式操作无线电通信设备20时,无线电通信设备20 中的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不是在相同信道上同时进行的,因此自 干扰不会发生。然而,例如参考图2A,在小小区终端30中,来自宏 小区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R01会给来自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下行链路信号T01带来干扰。另外,参考图2B,在宏小区基站10中, 来自小小区终端30的上行链路信号R02会给来自无线电通信设备20 的上行链路信号T02带来干扰。给定宏小区11和小小区21的小区 半径之间的上述差别,在这两种情况下,特别是下行链路上小小区终 端30中的干扰有可能达到不可忽略的水平。
因此,当协同控制单元144以非FD模式操作无线电通信设备 20时(例如,当要由无线电通信设备20处理的业务量不大时),协 同控制单元144可以使无线电通信设备20以时分方式执行干扰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将不同的时间资源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22和接入链路23。
图7是图解以描述在非FD模式中下行链路的干扰控制的第一示 例的解释图。参考图7,沿时间方向示出四个子帧T31至T34。将子 帧T31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22,并且例如,宏小区基站10在频道 F11上向无线电通信设备20发送子帧T31中的下行链路数据D1。尽 管来自宏小区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到达小小区终端,但是由 于不在接入链路23中进行通信,所以小小区不会引起任何干扰(虚 线箭头)。将子帧T32分配给接入链路23,并且例如,无线电通信 设备20在频道F11上向小小区终端发送子帧T32中的下行链路数据 D1。尽管来自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下行链路信号被环绕入无线电通 信设备20的接收电路中,但是由于不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中进行通 信,所以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不会引起任何自干扰(实线箭头)。将 子帧T33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22,并且例如,宏小区基站10在频 道F11上向无线电通信设备20发送子帧T33中的下行链路数据D2。 尽管来自宏小区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被环绕入小小区终端,但是 由于不在接入链路23中进行通信,所以小小区终端不会引起任何干 扰(虚线箭头)。将子帧T34分配给接入链路23,并且例如,无线 电通信设备20在频道F11上向小小区终端发送子帧T34中的下行链 路数据D2。尽管来自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下行链路信号被环绕入无 线电通信设备20的接收电路中,但是由于不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中 进行通信,所以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不会引起任何自干扰(实线箭 头)。
当协同控制单元144以非FD模式操作无线电通信设备20时, 协同控制单元144可以使无线电通信设备20以频分方式而非时分方 式执行干扰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将不同的频道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 路22和接入链路23。
图8是图解以描述在非FD模式中下行链路的干扰控制的第二示 例的解释图。参考图8,沿时间方向示出四个子帧T41至T44。将频 道F31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22。将频道F32分配给接入链路23。 例如,宏小区基站10在频道F31上向无线电通信设备20发送子帧 T41中的下行链路数据D1。无线电通信设备20在频道F32上向小小 区终端发送子帧T41中的下行链路数据D0。尽管来自宏小区基站10 的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到达小小区终端,但是由于在频道F31和频道 F32之间存在充足的频率间隔,所以使用在无线电电路中提供的滤波 器的隔离允许防止有害干扰的发生(虚线箭头)。另外,尽管来自无 线电通信设备20的下行链路信号被环绕入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接收 电路中,但是由于在频道F31和频道F32之间存在充足的频率间隔, 所以可以防止有害自干扰的发生(实线箭头)。类似地,在后续的子 帧T42、T43和T44中,可以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和接入链路23二 者中执行无线电通信,同时使用频分方式避免干扰。
当将相同的频道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22和接入链路23时,使 用空分(波束形成)的干扰避免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当从宏小区基站 考虑时,在朝向小小区的主装置的方向和朝向小小区的从装置(小小 区终端)的方向之间没有大的角度差别。如图9A中所示,例如,即 使当通过波束形成将波束宽度Ba1的方向性赋予下行链路信号R1时, 在频道F41中在无线电链路22上发送给无线电通信设备20a的下行 链路信号R1也会到达小小区终端30a,这会引起干扰。
另一方面,当将不同频道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22和接入链路 23时,通过进一步将其与波束形成技术组合可以以更高效的方式避 免干扰。在图9B中示出的示例中,将用于无线电回程链路的频道 F41和用于接入链路的频道F42分配给由无线电通信设备20a操作的 小小区21a。将用于无线电回程链路的频道F42和用于接入链路的频 道F43分配给由无线电通信设备20b操作的小小区21b。将用于无线 电回程链路的频道F43和用于接入链路的频道F41分配给由无线电 通信设备20c操作的小小区21c。换句话说,即使在任意小小区中,都以上述频分方式进行操作。此外,对于连接至相同的宏小区基站 10的每个主装置,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的频率资源和分配给接入 链路的频率资源的组合不同。使用波束形成技术实现无线电回程链路。 例如,小小区终端30a在频道F42中从无线电通信设备20a接收下 行链路信号T1。在通信控制系统1中,共享频道F42的链路是无线 电通信设备20b的无线电回程链路。然而,当使用波束形成将波束宽 度Ba2的方向性赋予在无线电通信设备20b的无线电回程链路上发 送的下行链路信号R2时,下行链路信号R2不会到达小小区终端 30a。因此,不会在小小区终端30a中发生任何有害干扰。
以这种方式,当在宏小区中操作大量小小区时,通过组合不同的 频率资源向无线电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分配和波束形成技术,在其 中一个链路上的期望信号可以避免接收来自另一个链路上的无线电信 号的干扰,同时高效地使用频率资源。下面的表1和表2示出当n个 频率资源可用时向n个小小区的资源分配的示例。在表1的示例中, n可以是任意整数。在表2的示例中,将n设置为偶数。这里,频率 资源可以对应于频道,或者可以是在频率方向上以更小单位分割的资 源。
[表1]
表1.向多个小小区的频率资源的分配的示例
(循环滑动)
[表2]
表2.向多个小小区的频率资源的分配的示例
(为每个对交换)
在频率资源分配的这些示例中,例如通过执行用于最大化一些评 估函数(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基站之间的距离的和或最小值等)的搜 索处理,可以判定每个小小区和每个频率资源的映射。这允许整体上 降低系统中的干扰的风险,从而优化系统容量。
即使当无线电通信设备20以FD模式操作时,在小小区终端30 中,来自宏小区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也会与来自无线电通信设备 20的下行链路信号干扰。另外,在宏小区基站10中,来自小小区终 端30的上行链路信号会与来自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上行链路信号干 扰。当这种干扰有可能达到有害水平时,在这部分中描述的干扰控制 方法可以与FD模式组合。例如,不是如图6中所示向无线电回程链 路和接入链路进行时间-频率资源的重叠分配,也可通过进一步组合 参考图9B描述的波束形成技术来降低在下行链路的FD模式中小小 区终端经历的干扰的水平。
<3.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典型结构>
图10是图解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逻辑结构的示 例的方框图。参考图10,无线电通信设备20被构造为包括无线电通 信单元210、自干扰处理单元220、存储单元230和通信控制单元 240。
[3-1.部件的说明]
(1)无线电通信单元
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与小小区21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小区终端 (从装置)建立接入链路23,并在接入链路23上与小小区终端通信。 另外,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与宏小区基站10建立无线电回程链路22, 并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与宏小区基站10通信。如图10中所示,无线电通信单元210至少具有四个天线,其中两个用于接入链路23, 另外两个用于无线电回程链路22。用于接入链路23的两个天线中的 一个旨在用于下行链路发送,而另外一个旨在用于上行链路接收。用 于无线电回程链路22的两个天线中的一个旨在用于下行链路接收, 而另外一个旨在用于上行链路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以如上所述的全双工(FD) 模式和非FD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操作。当通过下述通信控制单元 240设置FD模式时,无线电通信单元210通过用于无线电回程链路 22的接收天线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同时,通过用于接入链路23的发送天线在相同信道上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类似地,无线电通信单 元210通过用于接入链路23的接收天线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同 时,通过用于无线电回程链路22的发送天线在相同信道上发送上行 链路信号。当通过下述通信控制单元240设置非FD模式时,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使用时间和频率之一或两者中的不同资源用于无线电回 程链路22和接入链路23中的发送和接收(接收和发送)。
这里描述的天线的结构仅仅是示例。一些天线可以共享,或者可 以使用比示出的天线更多的天线。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可以具 有两个天线,一个旨在用于由下行链路发送和上行链路接收共享的接 入链路23,而另一个旨在用于由下行链路接收和上行链路发送共享 的无线电回程链路22。
(2)自干扰处理单元
当在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中以FD模式执行无线电通信时,自干 扰处理单元220从接收信号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 自干扰处理单元220可以从接收信号减去绕入信道的信道响应与发送 信号的复本的乘积,并可以获取通过去除自干扰获得的期望的接收信 号。自干扰处理单元220可以使用任意已知的SIC技术去除自干扰, 其中将不描述处理的细节。自干扰处理单元220可以把SIC技术应 用到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两个系统中的一个,或者可以把SIC技 术应用到二者。
(3)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230使用诸如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之类的存储介质存储 用于操作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程序和数据。由存储单元230存储的 数据例如可以包含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主装置信息和由无线电通信 设备20操作的小小区21的小小区信息。另外,由存储单元230存储 的数据可以包括从通信控制设备10发送信号的各种控制信息(例如, 操作模式信息、资源分配信息、AMC信息和发送功率信息)。
(4)通信控制单元
通信控制单元240控制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10执行的无线电通信。 另外,通信控制单元240还控制由连接至小小区21的一个或多个小 小区终端执行的无线电通信。当从通信控制设备10指示以FD模式 操作时,通信控制单元240将无线电通信单元210的操作模式设置为 FD模式。另外,当从通信控制设备10指示以非FD模式操作时,通 信控制单元240将无线电通信单元210的操作模式设置为非FD模式。
当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以FD模式操作时,通信控制单元240使 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依照从通信控制设备10接收的资源分配信息, 在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从宏小区基站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同 时,在相同信道的接入链路23上向小小区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类似地,通信控制单元240使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依照从通信控制设 备10接收的资源分配信息,在接入链路23上从小小区终端接收上行 链路信号,并且同时,在相同信道的无线电回程链路22上向宏小区 基站10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至少一个中,将应用至无线电通信单 元210中的接收和发送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可以通过使用从通信控制设 备10接收的AMC信息来判定。另外,来自无线电通信单元210的 发送信号的功率和来自小小区终端的发送信号的功率可以通过使用从 通信控制设备10接收的发送功率信息来判定。因此,调节作为FD 模式中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中的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功率比的 控制功率比RCTRL以使得不超过上述阈值Rth。使得不超过阈值Rth的控制功率比RCTRL的调节允许抑制自干扰信号的功率与期望信号的 功率的比值。这允许自干扰处理单元220使用SIC技术容易地去除 自干扰。
当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以非FD模式操作时,通信控制单元240 使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依照从通信控制设备10接收的资源分配信息, 在避免节点之间的干扰的同时执行无线电通信。在非FD模式中,通 信控制单元240可以为小小区终端执行资源分配和发送功率控制。
[3-2.作为从装置的操作]
无线电通信设备20还可以作为从装置(即,小小区终端)而非 主装置而操作以用于操作小小区21。当无线电通信设备20作为从装 置操作时,可以不使用无线电通信单元210的四个天线中的用于无线 电回程链路22的两个天线。用于接入链路23的两个天线中的一个可 以用于接收下行链路信号,而另外一个可以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通信控制单元240使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依照从主装置接收的资源分 配信息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和发送上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 功率通过从主装置接收的发送功率信息指示。
<4.处理的过程>
[4-1.通信控制处理]
图11是图解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1中执行的通信 控制处理的典型过程的序列图。在图11中示出的序列中,涉及充当 宏小区基站的通信控制设备10、充当小小区的主装置的无线电通信 设备20以及小小区终端30。
首先,通信控制设备10从无线电通信设备20收集主装置信息和 小小区信息(步骤S110)。这种信息的收集可以周期性地进行,或 者可以通过借助诸如小小区的操作的开始或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移 动之类的事件的触发而进行。
随后,通信控制设备10通过执行FD判定处理来判定无线电通 信设备20是否要以FD模式操作(步骤S120)。随后将更详细地描 述这里要执行的FD判定处理。
随后,通信控制设备10基于由FD判定处理获得的结果把无线 电资源分发给下行链路的无线电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与上行链路的无 线电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步骤S130)。当在FD判定处理中选择 FD模式时,可以进行例如参考图4或图5描述的资源的分发。当在 FD判定处理中选择非FD模式时,可以进行例如参考图7或图8描 述的资源的分发。
当选择FD模式时,通信控制设备10通过进一步执行功率比调 节处理来调节在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中的发送信号的功率与接收信号 的功率的比值(步骤S140)。后面将更详细地描述这里要执行的功 率比调节处理。
随后,通信控制设备10向无线电通信设备20指示操作模式,并 且发送资源分配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在FD模式中的AMC信息和 发送功率信息)(步骤S165)。无线电通信设备20向小小区终端30 发送用于小小区终端30的资源分配信息以及其他控制信息(步骤S170)。
随后,无线电通信设备20把它自己的装置的操作模式设置为从 通信控制设备10指示的模式(步骤S175)。例如,当从通信控制设 备10指示FD模式时,在与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20和宏小区基站10之间的信号的接收/发送相同的频道上同时执行在 接入链路上的小小区终端30和无线电通信设备20之间的信号的发送 /接收(步骤S180和S185)。随后,无线电通信设备20使用SIC技 术从接收信号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步骤S190)。
[4-2.FD判定处理]
图12是图解图11中示出的FD判定处理的详细过程的示例的流 程图。
参考图12,首先,通信控制设备10的协同控制单元144获取无 线电通信设备20的能力信息(步骤S121)。这里要获取的能力信息 包括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剩余电池电量、天线结构和SIC功能中的 至少一种。另外,协同控制单元144获取包括要由无线电通信设备20处理的业务量和小小区终端的数目中的至少一个的负荷信息(步 骤S122)。
随后,协同控制单元144基于获取的能力信息判定无线电通信设 备20是否具有FD模式的能力(步骤S123)。例如,当剩余电池电 量不足、天线的数目不足或者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不具有SIC功能时, 判定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不具有FD模式的能力,并且随后处理前进至步骤S126。
当无线电通信设备20具有FD模式的能力时,协同控制单元 144进一步基于获取的负荷信息判定是否增大小小区的容量(步骤 S124)。例如,当要处理的业务量超过阈值时或者当小小区终端的数 目超过阈值时,判定增大小小区的容量,并且随后处理前进至步骤S125。另一方面,如果判定不增大小小区的容量,则处理前进至步骤 S126。
在步骤S125中,协同控制单元144选择FD模式作为无线电通 信设备20的操作模式。另一方面,在步骤S126中,协同控制单元 144选择非FD模式作为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操作模式。
[4-3.功率比调节处理]
图13是图解图11中示出的功率比调节处理的详细过程的示例的 流程图。
参考图13,首先,协同控制单元144基于从无线电通信设备20 和小小区终端30接收的初始资源分发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判 定用于每个无线电资源的编码调制方案的初始值(步骤S141)。另 外,协同控制单元144计算要用于每个无线电资源的发送功率的初始 值(步骤S143)。
随后,协同控制单元144判定表达式(1)中所示的控制功率比 RCTRL是否超过阈值Rth(步骤S145)。如果控制功率比RCTRL超过 阈值Rth,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147。如果控制功率比RCTRL未超过阈 值Rth,则将编码调制方案和发送功率判定为在该时间点的值,并且 终止功率比调节处理。
在步骤S147中,协同控制单元144判定在发送侧上是否有调节 资源(在下行链路中的接入链路和在上行链路中的无线电回程链路的 资源)的空间(步骤S147)。
如果在发送侧上没有调节资源的空间,则协同控制单元144另外 在发送侧上向链路分配无线电资源(步骤S149),并进一步在发送 侧上降低链路的调制阶数(步骤S151)。随后处理返回步骤S145。
如果在发送侧上没有调节资源的空间,则协同控制单元144判定 在接收侧上是否有调节资源(在下行链路中的无线电回程链路和在上 行链路中的接入链路的资源)的空间(步骤S153)。如果在接收侧 上有调节资源的空间,则协同控制单元144在不对周围节点造成有害 干扰的范围内在接收侧上提高发送功率(步骤S155)。随后,处理 返回步骤S145。
如果对于发送侧和接收侧二者都没有调节资源的空间,则由于协 同控制单元144不可能在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中使用SIC技术充分去 除自干扰,所以FD模式的设置停止(步骤S157)。在这种情况下, 协同控制单元144选择非FD模式作为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操作模式。
[4-4.变型例]
作为一个变型例,如上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10的协同控制单元 144的功能可以在核心网15或PDN 16内的控制节点中实现。图14 图解在这种变型例中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过程的示例。在图14中 示出的序列中,涉及宏小区基站10、无线电通信设备20、小小区终端30和控制节点50。
首先,控制节点50从无线电通信设备20收集主装置信息和小小 区信息(步骤S110)。另外,控制节点50从宏小区基站10收集宏 小区信息(步骤S115)。这种信息的收集可以周期性地进行,或者 可以通过借助一些事件的触发而进行。
随后,控制节点50通过执行参考图12描述的FD判定处理来判 定无线电通信设备20是否以FD模式操作(步骤S120)。
随后,控制节点50基于由FD判定处理获得的结果把无线电资 源分发给下行链路的无线电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与上行链路的无线电 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步骤S130)。
当选择FD模式时,控制节点50通过进一步执行参考图13描述 的功率比调节处理来调节在无线电通信设备20中的发送信号的功率 与接收信号的功率的比值(步骤S140)。
随后,控制节点50向宏小区基站10发送用于宏小区的资源分配 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步骤S160)。另外,控制节点50向无线电通 信设备20指示操作模式,并发送资源分配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步 骤S165)。无线电通信设备20向小小区终端30发送用于小小区终端30的资源分配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步骤S170)。
后续处理可以类似于参考图11描述的序列中的那些处理。
<5.应用示例>
本公开的技术适用于各种产品。例如,通信控制设备10的协同 控制功能可以实现为对应于诸如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式 服务器的任意类型的服务器的协同控制节点。协同控制功能可以是安 装在协同控制节点上的控制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和插入刀片式服 务器的槽中的卡或刀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例如,通信控制设备10可以实现为诸如宏eNB、皮eNB和家庭 eNB之类的任意类型的演变节点B(eNB)。代替地,通信控制设备 10可以实现为诸如节点B和基站收发台(BTS)的任意其他类型的 基站。
还可以将无线电通信设备20构造为eNB,或者可以构造为诸如 节点B或BTS的其他类型的基站。例如,无线电通信设备20可以实 现为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PC、便携式游 戏终端、便携式/电子狗类移动路由器和数字相机之类的移动终端或 者诸如汽车导航设备之类的车载终端。无线电通信设备20也可以实 现为进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其也被称为机器类通信 (MTC)终端)。此外,无线电通信设备20可以是安装在每个终端 中的无线电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5-1.关于协同控制节点的应用示例]
图15是图解本公开的技术适用于的协同控制服务器700的示意 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协同控制服务器700包括处理器701、内存 702、存储器703、网络接口704和总线706。
处理器701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并且控制协同控制服务器700的功能。内存702包括随机 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 7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器703可以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 盘之类的存储介质。
网络接口704是用于把协同控制服务器700连接至有线通信网络 705的有线通信接口。有线通信网络705可以是诸如分组核心演进 (EPC)的核心网或者诸如因特网的分组数据网(PDN)。
总线706使处理器701、内存702、存储器703、网络接口704 彼此互连。可以将总线706构造为包括具有不同速度的两条或更多条 总线(例如,高速总线和低速总线)。
在图15中示出的协同控制服务器700中,参考图3描述的协同 控制单元144可以在处理器701中实现。例如,协同控制服务器700 可以支持在小小区的主装置中的自干扰去除,其使得小小区可以通过 利用以FD模式的通信来高效地使用无线电资源。
[5-2.关于基站的应用示例]
图16是图解本公开的技术适用于的eNB的示意结构的第一示例 的方框图。eNB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10和基站设备820。每个 天线810和基站设备820可以经由RF电缆互相连接。
每个天线81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含在MIMO天 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设备820以发送和接收无线电 信号。如图16中所示,eNB 8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810。例如,多 个天线810可以与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尽管图16图解 了其中eNB 800包括多个天线810的示例,但是eNB 800也可以包 括单个天线810。
基站设备820包括控制器821、存储器822、网络接口823和无 线电通信接口825。
控制器821例如可以是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820的 更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821根据由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处 理的信号中的数据生成数据分组,并经由网络接口823传送所生成的 分组。控制器821可以捆绑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以生成捆绑的 分组,并传送所生成的捆绑分组。控制器821可以具有进行诸如无线 电资源控制、无线电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准入控制和调度之类的 控制的逻辑功能。控制可以在附近有eNB或核心网节点的企业中进 行。存储器822包括RAM和ROM,并存储由控制器821执行的程 序和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诸如终端列表、发送功率数据和调度数 据)。
网络接口823是用于把基站设备820连接至核心网824的通信接 口。控制器8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823与核心网节点或另一个eNB 通信。在那种情况下,eNB 800和核心网节点或其他eNB可以通过 逻辑接口(诸如S1接口和X2接口)互相连接。网络接口823还可 以是有线通信接口或者用于无线电回程的无线电通信接口。如果网络 接口823是无线电通信接口,则网络接口823可以使用比由无线电通 信接口825使用的频带更高的频带用于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接口825支持诸如LTE和LTE-A的任意蜂窝通信方 案,并经由天线810向位于eNB 800的小区中的终端提供无线电连 接。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例如通常会包括基带(BB)处理器826和 RF电路827。BB处理器826例如可以进行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 复用/解复用,以及进行层(诸如L1、媒体访问控制(MAC)、无线 电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各种类型的 信号处理。BB处理器826可以具有一部分或所有上述逻辑功能以代 替控制器821。BB处理器826可以是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 或者包括处理器和构造以执行程序的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程序可以 允许改变BB处理器826的功能。该模块可以是插入基站设备820的 槽的卡或刀片。或者,该模块还可以是安装在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 时,RF电路827例如可以包括混合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经由天 线81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如图16中所示,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 826。例如,多个BB处理器826可以与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 兼容。如图16中所示,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 827。例如,多个RF电路827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尽管图16 图解了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和多个RF 电路827的示例,不过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 器826或单个RF电路827。
参考图3描述的协同控制单元144可以在图16中示出的eNB 800的控制器821中实现。或者,eNB 800可以具有参考图10描述 的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功能。在前一种情况中,eNB 800可以支持 在小小区的主装置中的自干扰的去除,其使得小小区能够通过利用 FD模式的通信来高效地使用无线电资源。在后一种情况中,在eNB 800中,可以以FD模式进行通信,同时适当地去除自干扰。
[5-3.关于终端设备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实例)
图17是图解本公开的技术适用于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结构的 示例的方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内存902、存储器 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 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一个或 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和辅 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例如可以是CPU或片上系统(SoC),并控制智能 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另一层的功能。内存902包括RAM和ROM, 并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器903可以包括诸如半 导体存储器和硬盘之类的存储介质。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使诸如 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之类的外部装置与智能电话900 连接的接口。
相机906包括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 导体(CMOS)之类的图像传感器,并生成拍摄的图像。传感器907 可以包括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 器之类的一组传感器。麦克风908把输入给智能电话9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设备909例如包括构造为检测对显示装置910的屏 幕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接收从用户 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910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并显示智能电话900 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把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 音。
无线电通信接口912支持诸如LTE和LTE-A的任意蜂窝通信方 案,并进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例如通常可以包括BB 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BB处理器913例如可以进行编码/解码、 调制/解调和复用/解复用,以及为无线电通信进行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14例如可以包括混合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 经由天线916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12还可以是 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单芯片模块。如图17 中所示,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 RF电路914。尽管图17图解了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包括多个 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示例,不过无线电通信接口 912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此外,除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以支持诸如 短距离无线电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电局域网(LAN)方 案之类的另一种类型的无线电通信方案。在那种情况下,无线电通信 接口912可以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913和RF 电路914。
每个天线开关915在包含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中的多个电路 (诸如用于不同无线电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16的连接目 的地。
每个天线916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含在MIMO天 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用于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以发送和接收无 线电信号。如图17中所示,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916。 尽管图17图解了其中智能电话900包括多个天线916的示例,不过 智能电话9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16。
此外,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案的天线 916。在那种情况下,天线开关915可以从智能电话900的结构省略。
总线917使处理器901、内存902、存储器903、外部连接接口 904、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 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和辅助控制器919互相连接。 电池918经由在图中部分地显示为虚线的馈线向图17中图解的智能 电话900的部件供电。辅助控制器9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中操作智能电 话900的最少必需的功能。
图17中示出的智能电话900可以作为形成局部网络的动态AP 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电话900可以具有参考图10描述的无线 电通信设备20的功能。这允许在动态AP中去除自干扰并以FD模 式执行通信。
(第二应用示例)
图18是图解本公开的技术适用于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示意结 构的示例的方框图。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处理器921、内存922、 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 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装置929、显示装置930、扬声 器931、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 个天线937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例如可以是CPU或SoC,并控制汽车导航设备920 的导航功能和另一个功能。内存922包括RAM和ROM,并存储由 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 设备920的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可以包括诸 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之类的一组传感器。数据 接口926例如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连接至车载网络941,并获取由车辆生成的诸如车辆速度数据之类的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存储在插入存储介质接口928的存储介质 (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输入装置929例如包括构造为检测 对显示装置930的屏幕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接收从 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9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 器的屏幕,并显示导航功能或再现的内容的图像。扬声器931输出导 航功能或再生的内容的声音。
无线电通信接口933支持诸如LTE和LTE-A的任意蜂窝通信方 案,并进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例如通常可以包括BB 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BB处理器934例如可以进行编码/解码、 调制/解调和复用/解复用,以及为无线电通信进行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35例如可以包括混合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 经由天线937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33还可以是 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单芯片模块。如图18 中所示,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 RF电路935。尽管图18图解了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包括多个 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示例,不过无线电通信接口 933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此外,除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以支持诸如 短距离无线电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电LAN方案之类的另 一种类型的无线电通信方案。在那种情况下,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 以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每个天线开关936在包含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 (诸如用于不同无线电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37的连接目 的地。
每个天线937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含在MIMO天 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用于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以发送和接收无 线电信号。如图18中所示,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 937。尽管图18图解了其中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多个天线9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92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案的天 线937。在那种情况下,天线开关936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920的结 构省略。
电池938经由在图中部分地显示为虚线的馈线向图18中图解的 汽车导航设备920的部件供电。电池938积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图18中示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作为形成局部网络的动态 AP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具有参考图10描 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20的功能。这允许在动态AP中去除自干扰并 以FD模式执行通信。
本公开的技术还可以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设备920的一个或多个 部件、车载网络941和车辆模块942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 辆模块942生成诸如车辆速度、引擎速度和故障信息之类的车辆数据, 并向车载网络941输出所生成的数据。
<6.结论>
已经参考图1至图18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实施例。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连接至基站和经由接入链路 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终端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中,进行全双工(FD)模 式的通信。这里,FD模式意味着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接收和接入 链路上的发送、或者在接入链路上的接收和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发送 在同一信道上同时进行。为了支持在无线电通信设备中从接收信号去 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调节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 的功率比。这使得可以避免其中SIC技术由于过多的干扰而运转不 良的事件,并把包含在期望信号中的干扰的水平降低到噪声水平。因 此,在操作小小区的环境中,通过利用FD模式可以实现无线电资源 的高效使用,并且可以增大系统容量。例如,用于中继业务量的等待 时间被缩短。另外,减小了小小区的主装置缓冲业务量所需的存储器 大小,从而可以降低引入该装置的成本。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调节上述功率比以使发送信号的功率与 接收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不超过阈值。在这点上,阈值可以对应于能以 其中用于以FD模式中继业务量的主装置中的接收信号能被适当解调 的程度去除自干扰的功率比的上限值。因此,通过使用匹配主装置的 诸如SIC能力之类的抗干扰性能的阈值来调节功率比,可以支持主 装置以便可靠地去除自干扰。
例如,在上行链路中,调节在接入链路上来自小小区终端的接收 信号的功率与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到宏小区基站的发送信号的功率之 间的功率比。通常,宏小区的小区半径大于小小区的小区半径。因此, 与到小小区终端的下行链路相比,来自主装置的发送功率趋向于在到 宏小区基站的上行链路中变得更大。然而,如上述实施例,上行链路 的FD模式中的功率比的调节使得可以在小小区的主装置中有效地操 作SIC技术。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当上述功率比超过阈值时,可以降低应 用于发送信号的调制阶数。随后,降低发送信号的功率。此外,通过 增加分配给发送信号的资源,可以补偿由降低调制阶数造成的吞吐量 的降低。因此,可以将功率比抑制到阈值或更低而不降低中继业务量 的性能。另外,当难以增加分配给发送信号的资源时,在不对相邻系 统造成有害干扰的范围内提高在上行链路上小小区终端的发送功率。这 使得可以增大在主装置中接入链路上的接收信号的功率并把功率比抑制 到阈值或更低。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基于主装置的能力和系统的负荷判定是 否以FD模式执行无线电通信。因此,如果主装置不能以FD模式操 作或者如果系统负荷不高,则主装置以非FD模式操作。随后,中继 业务量而不使用SIC技术。
注意,借助这里描述的相应设备的一系列控制处理可以通过使 用软件、硬件和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中的任意一种来实现。将构成软件 的程序预先存储在例如设置在相应设备内部或外部的记录介质(非暂 态介质)中。将相应的程序例如在执行期间读入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中并由诸如CPU之类的处理器执行。
此外,使用本说明书中的流程图描述的处理不一定按流程图指示 的顺序执行。一些处理步骤可以并行执行。此外,可以采用另外的处 理步骤,并且可以省略一些处理步骤。
上面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而本 公开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发现各种变更例和变型例,并且应当理解它们将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 下自然出现。
另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非限 制性的。换句话说,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连同或代替基于本说明书 的效果呈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其他效果。
另外,本技术还可以被构造如下。
(1)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被构造为与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连接至基站并经由接 入链路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终端的无线电通信设备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当在无线电通信设备中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 行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接收和接入链路上的发送、或者在接入链路 上的接收和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发送时,调节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 间的功率比,以便支持无线电通信设备从接收信号中去除由于发送信 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
(2)根据(1)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控制单元以发送信号的功率与接收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不超 过阈值的方式调节功率比。
(3)根据(2)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控制单元调节经由接入链路来自一个或多个终端的接收信 号的功率与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到基站的发送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功率 比。
(4)根据(3)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功率比超过阈值时,控制单元通过降低应用于发送信号 的调制阶数来降低发送信号的功率。
(5)根据(4)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控制单元通过增加分配给发送信号的资源来补偿由降低调 制阶数造成的吞吐量的降低。
(6)根据(3)至(5)的任意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功率比超过阈值时,控制单元通过提高一个或多个终端 的发送功率来增大接收信号的功率。
(7)根据(6)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控制单元在不对相邻系统造成有害干扰的范围内提高一个 或多个终端的发送功率。
(8)根据(6)或(7)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难以增加分配给发送信号的资源时,控制单元提高一个 或多个终端的发送功率。
(9)根据(1)至(8)的任意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基于要由无线电通信设备处理的业务量和终端的数目中 的至少一个而判定为需要增大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容量时,控制单元使 无线电通信设备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接收和发送。
(10)根据(1)至(9)的任意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判定为无线电通信设备具有对应的能力时,控制单元使 无线电通信设备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接收和发送。
(11)根据(1)至(10)的任意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无线电通信设备不同时执行接收和发送时,控制单元使 无线电通信设备以时分方式操作无线电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
(12)根据(1)至(10)的任意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无线电通信设备不同时执行接收和发送时,控制单元使 无线电通信设备以频分方式操作无线电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
(13)根据(12)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无线电通信设备是为一个或多个终端提供无线电通信服务 的连接至基站的主装置,并且
其中,对于连接至相同基站的每个主装置,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 路的频率资源和分配给接入链路的频率资源的组合不同。
(14)根据(13)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无线电回程链路使用波束形成技术来实现。
(15)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当在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连接至基站并经由接入链路连接至一个 或多个终端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中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在无线电回程 链路上的接收和接入链路上的发送、或者在接入链路上的接收和无线 电回程链路上的发送时,在与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通信的通信控制设 备的处理器中调节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功率比,以便支持所述 无线电通信设备从接收信号中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
(16)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被构造为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与基站通信并经 由接入链路与一个或多个终端通信;
自干扰处理单元,被构造为当在无线电通信单元中在相同信道上 同时执行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接收和接入链路上的发送、或者在接 入链路上的接收和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发送时,从接收信号中去除由 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以及
控制单元,被构造为使无线电通信单元使用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 之间的功率比,该功率比被调节以便支持自干扰的去除。
(17)根据(16)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功率比以发送信号的功率与接收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不超过 阈值的方式被调节。
(18)根据(16)或(17)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无线电通信单元包括供无线电回程链路之用的一个或多个 天线,并包括供接入链路之用的一个或多个天线。
(19)根据(18)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无线电通信单元至少包括供无线电回程链路之用的发送天 线和接收天线,并至少包括供接入链路之用的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
(20)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在被构造为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与基站通信并经由接入链路与一 个或多个终端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中,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在无 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接收和接入链路上的发送、或者在接入链路上的接 收和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发送;以及
从接收信号中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
其中,以自干扰可从接收信号去除的方式调节接收信号与发送信 号之间的功率比。
附图标记列表
10 通信控制设备
110 无线电通信单元
120 网络通信单元
130 存储单元
142 宏小区控制单元
144 协同控制单元
20 无线电通信设备
210 无线电通信单元
220 自干扰处理单元
230 存储单元
240 控制单元

Claims (18)

1.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被构造为与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连接至基站并经由接入链路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终端的无线电通信设备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当在无线电通信设备中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接收和接入链路上的发送、或者在接入链路上的接收和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发送时,调节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功率比,以便支持无线电通信设备从接收信号中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发送信号的功率与接收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不超过阈值的方式调节功率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调节经由接入链路来自一个或多个终端的接收信号的功率与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到基站的发送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功率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所述功率比超过所述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降低应用于发送信号的调制阶数来降低发送信号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增加分配给发送信号的资源来补偿由降低调制阶数造成的吞吐量的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所述功率比超过所述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提高一个或多个终端的发送功率来增大接收信号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不对相邻系统造成有害干扰的范围内提高一个或多个终端的发送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难以增加分配给发送信号的资源时,所述控制单元提高一个或多个终端的发送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基于要由无线电通信设备处理的业务量和终端的数目中的至少一个而判定为需要增大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容量时,所述控制单元使无线电通信设备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接收和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判定为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具有对应的能力时,所述控制单元使无线电通信设备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接收和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不同时执行接收和发送时,所述控制单元使无线电通信设备以时分方式操作无线电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不同时执行接收和发送时,所述控制单元使无线电通信设备以频分方式操作无线电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是为一个或多个终端提供无线电通信服务的连接至基站的主装置,并且
其中,对于连接至相同基站的每个主装置,分配给无线电回程链路的频率资源和分配给接入链路的频率资源的组合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电回程链路使用波束形成技术来实现。
14.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当在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连接至基站并经由接入链路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终端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中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接收和接入链路上的发送、或者在接入链路上的接收和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发送时,由与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备的处理器调节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功率比,以便支持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从接收信号中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
其中,所述功率比以发送信号的功率与接收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不超过阈值的方式被调节。
15.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被构造为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与基站通信并经由接入链路与一个或多个终端通信;
自干扰处理单元,被构造为当在无线电通信单元中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接收和接入链路上的发送、或者在接入链路上的接收和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发送时,从接收信号中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以及
控制单元,被构造为使无线电通信单元使用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功率比,所述功率比被调节以便支持自干扰的去除,
其中,所述功率比以发送信号的功率与接收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不超过阈值的方式被调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包括供无线电回程链路之用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并包括供接入链路之用的一个或多个天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至少包括供无线电回程链路之用的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并至少包括供接入链路之用的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
18.一种无线电通信方法,包括:
在被构造为经由无线电回程链路与基站通信并经由接入链路与一个或多个终端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由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在相同信道上同时执行在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接收和接入链路上的发送、或者在接入链路上的接收和无线电回程链路上的发送;以及
由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从接收信号中去除由于发送信号的绕入产生的自干扰,
其中,以自干扰能从接收信号去除的方式调节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功率比,并且
其中,所述功率比以发送信号的功率与接收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不超过阈值的方式被调节。
CN201480051460.5A 2013-09-25 2014-07-08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57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8022 2013-09-25
JP2013198022 2013-09-25
PCT/JP2014/068228 WO2015045555A1 (ja) 2013-09-25 2014-07-08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7041A CN105557041A (zh) 2016-05-04
CN105557041B true CN105557041B (zh) 2019-11-05

Family

ID=52742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146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57041B (zh) 2013-09-25 2014-07-08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10314042B2 (zh)
EP (1) EP3051890B1 (zh)
JP (1) JP6492327B2 (zh)
CN (1) CN105557041B (zh)
ES (1) ES2774943T3 (zh)
MX (1) MX366335B (zh)
RU (1) RU2654204C2 (zh)
SG (1) SG11201602073VA (zh)
TW (1) TWI636693B (zh)
WO (1) WO2015045555A1 (zh)
ZA (1) ZA2016002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1201602073VA (en) * 2013-09-25 2016-04-28 Sony Corp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5085533A1 (zh) * 2013-12-12 2015-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回传设备和回传设备控制方法
CN105376841B (zh) * 2014-08-27 2019-06-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通信模式调整的方法、微基站及宏基站
US9923705B2 (en) * 2014-10-06 2018-03-20 Parallel Wireless, Inc. Full-duplex mesh networks
WO2016176825A1 (zh) 2015-05-05 2016-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小小区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
JP6154857B2 (ja) * 2015-06-30 2017-06-28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中継装置及び無線通信中継方法
KR102109606B1 (ko) * 2015-07-16 2020-05-12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빔포밍 기반 무선 백홀 형성 방법,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383136B2 (en) 2015-08-24 2019-08-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 apparatus for backhaul and access link scheduling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and synchronized networks
JP6487310B2 (ja) * 2015-10-21 2019-03-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476554B (zh) * 2016-09-29 2021-10-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073633A1 (en) * 2016-10-21 2018-04-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EP3556027B1 (en) * 2016-12-16 2022-10-0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co-located transceivers on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US10728810B2 (en) * 2017-01-06 2020-07-28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406559B2 (ja) * 2017-03-17 2018-10-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982449B (zh) * 2017-12-27 2021-05-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过无线回程网络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10470136B1 (en) 2018-08-10 2019-11-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ownlink power control enhancements for multi-hop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US10637588B1 (en) * 2019-06-10 2020-04-28 Nanning Fugui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and small base station
US11706635B2 (en) * 2019-12-09 2023-07-1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calable network architecture
CN111726138B (zh) * 2020-06-05 2022-07-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4844524B (zh) * 2021-02-02 2024-02-0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WO2022264730A1 (ja) * 2021-06-16 2022-12-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1910328B2 (en) * 2021-07-01 2024-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lying amplitude drooping for adjacent band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2327A (zh) * 2005-11-29 2008-12-1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多跳中继网络中的调度
CN101960737A (zh) * 2008-08-06 2011-01-26 Lg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基站和中继器之间的子帧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44259B2 (en) * 2000-08-03 2011-10-2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etermining the capability of a test compound to affect solid tumor stem cells
JP2002204470A (ja) 2000-12-28 2002-07-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その管理方法
US7693119B2 (en) 2005-12-09 2010-04-06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ver a wireless ad-hoc network
KR101123601B1 (ko) * 2007-03-02 2012-03-22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중계기의 구성
US8417255B2 (en) * 2007-03-16 2013-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and power control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01188B2 (en) 2008-02-01 2017-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ckhaul signaling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KR101533295B1 (ko) * 2008-04-23 2015-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이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중계국의 네트워크 진입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5149111B2 (ja) 2008-09-09 2013-02-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中継装置及び無線中継方法
KR101075964B1 (ko) * 2009-02-02 2011-10-21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링크 중계 장치 및 방법
US9432991B2 (en) * 2009-04-21 2016-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abling support for transparent relay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5504970B2 (ja) 2009-09-25 2014-05-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管理サーバ、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および中継装置
IL203232A0 (en) * 2010-01-10 2010-11-30 Zeev Roth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using relay station in a tdd wireless network
JP5560077B2 (ja) * 2010-03-25 2014-07-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48089B (zh) * 2010-05-25 2016-01-20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KR101702666B1 (ko) 2010-07-29 2017-0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9185711B2 (en) * 2010-09-14 2015-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relay interference
WO2012055468A1 (en) * 2010-10-29 2012-05-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f-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control for a relay node
SG188508A1 (en) * 2010-11-03 2013-04-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elf-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full-duplex mimo relays
US8817690B2 (en) * 2011-04-04 2014-08-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network traffic in the presence of relays
US8971813B2 (en) * 2011-04-26 2015-03-03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device interference
JP2013046398A (ja) 2011-08-26 2013-03-04 Kyocera Corp 無線中継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917619B2 (en) * 2011-10-14 2014-12-23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G11201602073VA (en) * 2013-09-25 2016-04-28 Sony Corp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2327A (zh) * 2005-11-29 2008-12-1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多跳中继网络中的调度
CN101960737A (zh) * 2008-08-06 2011-01-26 Lg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基站和中继器之间的子帧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54036A1 (en) 2019-08-15
ES2774943T3 (es) 2020-07-23
SG11201602073VA (en) 2016-04-28
CN105557041A (zh) 2016-05-04
US20160198475A1 (en) 2016-07-07
EP3051890A1 (en) 2016-08-03
TWI636693B (zh) 2018-09-21
MX366335B (es) 2019-07-05
ZA201600231B (en) 2017-04-26
JP6492327B2 (ja) 2019-04-03
RU2654204C2 (ru) 2018-05-17
US10314042B2 (en) 2019-06-04
US11064493B2 (en) 2021-07-13
WO2015045555A1 (ja) 2015-04-02
TW201519667A (zh) 2015-05-16
JPWO2015045555A1 (ja) 2017-03-09
MX2016003485A (es) 2016-07-06
RU2016109982A (ru) 2017-09-21
EP3051890A4 (en) 2017-05-17
EP3051890B1 (en) 2020-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7041B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JP6847503B2 (ja) 5g/lteデュアルコネクティビティ
CN105830530B (zh) 无线电通信装置、通信控制装置、无线电通信方法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1058298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41723B (zh) 用于rat间双连接ue的fdm传输的装置、方法和设备
KR20180057664A (ko) 무선 통신 기지국 측 및 사용자 장비 측에서 이용되는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CN105075367A (zh) 终端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设备
CN104584659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无线终端
KR20130132604A (ko) 미리결정된 송신 방향들에 대해 예약된 서브 프레임들을 이용한 다중 반송파들 상에서의 tdd 데이터 송신
AU2013350500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EP3641375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AU2016242223A1 (en) Device
EP364836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9565318A (zh) 终端装置,基站,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11436089A (zh)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U2015251884B2 (en) Apparatus
EP334675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4995971A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366875B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137196A1 (en) Utilizing unuse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uplink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oper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EP3113531A1 (en) Apparatus
CN115136705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378166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