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9417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9417A
CN105529417A CN201510655672.0A CN201510655672A CN105529417A CN 105529417 A CN105529417 A CN 105529417A CN 201510655672 A CN201510655672 A CN 201510655672A CN 105529417 A CN105529417 A CN 105529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idewall
temperature
space
air ent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556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9417B (zh
Inventor
川上芳昭
河野正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29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9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9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94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3Cylindrica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100)具有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1A、1B)。各蓄电模块具有多个圆筒型的蓄电元件(10)、支持板(20)和壳体(30)。支持板支持各蓄电元件的一部分。壳体将多个蓄电元件与支持板一同包围,形成空气移动的空间(S)。壳体具有使来自通路的空气向空间内移动的吸气口、和使空间内的空气向壳体的外部移动的排气口。在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之间形成有用于使空气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移动的通路,所述空气用于调节各蓄电模块的温度。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将2014年10月1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13126的公开内容,包括说明书、附图和摘要的全部内容援引于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2个蓄电模块(module)供给用于调节温度的空气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公开第2014/083600中,通过使用多个圆筒型的单电池构成电池模块,并向该电池模块供给热交换介质,来调节单电池的温度。在此,通过将腔室(chamber)与电池模块连接,从腔室向电池模块供给热交换介质。
国际公开第2014/083600中,在排列多个电池模块时,会对各电池模块连接腔室。因此,随着电池模块的数量增加,腔室的数量也会增加。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有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在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之间形成有用于使空气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移动的通路,所述空气用于调节各蓄电模块的温度。
各蓄电模块具有多个圆筒型的蓄电元件、支持板和壳体。支持板支持各蓄电元件的一部分,由支持板支持的多个蓄电元件被排列为各蓄电元件的轴与沿着第1方向和第2方向形成的平面正交。壳体将多个蓄电元件与支持板一同包围,形成空气移动的空间。壳体具有使来自通路的空气向空间内移动的吸气口、和使空间内的空气向壳体的外部移动的排气口。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仅靠空气在形成于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之间的通路中流动,就能够向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这两者供给空气。即,能够使用于向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供给空气的通路共用,不需要对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分别设置用于供给空气的腔室。另外,如果使用于向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供给空气的通路共用,则能够使蓄电装置小型化。
如果空气通过吸气口,则空气在由壳体包围的空间内移动,与多个蓄电元件接触,由此能够调节蓄电元件的温度。与蓄电元件接触后的空气、即温度调节后的空气,可以从排气口排出。
壳体具有第1侧壁和第2侧壁,所述第1侧壁在第2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吸气口,所述第2侧壁在第1方向上与第1侧壁相对,并形成有排气口。在此,在壳体内,能够使空气从吸气口向排气口、换言之从第1侧壁向第2侧壁移动。由此,在壳体内,不会使空气的流动偏向,易于使空气与所有蓄电元件接触,易于调节所有蓄电元件的温度。
另外,通过在第1方向上相对的第1侧壁和第2侧壁分别形成吸气口和排气口,作为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可以采用同一结构。即,将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在第1方向上排列时,如果在沿着第1方向和第2方向形成的平面内使第1蓄电模块翻转,则可以构成第2蓄电模块。
可以在各蓄电模块设置检测空间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在此,温度传感器可以配置于第2方向上的空间的中央、且与第2侧壁相邻的位置。另外,可以使在第2方向上的第1侧壁两端侧形成的吸气口的开口面积大于在第2方向上的第1侧壁中央侧形成的吸气口的开口面积。
由此,如以下说明的那样,仅在各蓄电模块配置1个温度传感器,就能够掌握各蓄电模块(空间内)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在此,在调节蓄电模块的温度时、进行蓄电模块的充放电时,优选掌握蓄电模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在各蓄电模块的空间内,空气从第1侧壁向第2侧壁移动。通过如上述那样使吸气口的开口面积不同,与在第2方向上的空间的中央侧移动的空气量相比,能够增加在第2方向上的空间的两端侧移动的空气量。在此,空气量越增加,越易于通过空气进行蓄电元件的温度调节,空气量越降低,越难以通过空气进行蓄电元件的温度调节。另外,在从第1侧壁向第2侧壁的空气的移动路径中,越接近下游、换言之越接近第2侧壁,越难以通过空气进行蓄电元件的温度调节。
因此,在冷却蓄电模块时,配置了温度传感器的位置的温度容易变得最高。另外,在加热蓄电模块时,配置了温度传感器的位置的温度容易变得最低。因此,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会显示空间内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利用1个温度传感器就能够掌握空间内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另外,如上所述,在使第1蓄电模块翻转而构成了第2蓄电模块时,第2蓄电模块中,在第2方向上的第1侧壁两端侧形成的吸气口的开口面积,也大于在第2方向上的第1侧壁中央侧形成的吸气口的开口面积。由此,能够对各蓄电模块内的空间均等地供给空气。
并且,通过在第2方向上的空间的中央配置温度传感器,使第1蓄电模块翻转而构成第2蓄电模块时,能够在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中,对于第2方向在同一位置配置温度传感器。由此,在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中,易于使温度传感器的配线等成为相同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第2方向上的第1侧壁两端侧的、第2方向上相邻的2个吸气口的间隔,可以小于在第2方向上的第1侧壁中央侧的、第2方向上相邻的2个吸气口的间隔。该情况下,在比第1侧壁的中央侧靠两端侧,能够增加吸气口的数量。由此,与上述的情况同样地,与在第2方向上的空间的中央侧移动的空气量相比,能够增加在第2方向上的空间的两端侧移动的空气量。因此,仅在各蓄电模块配置1个温度传感器,就能够掌握空间内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也可以不仅使第2方向上相邻的2个吸气口的间隔不同,还使在第2方向上的第1侧壁两端侧形成的吸气口的开口面积大于在第2方向上的第1侧壁中央侧形成的吸气口的开口面积。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表示电池模块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池模块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电池组(pack)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电池组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池模块的侧面图。
图6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电池模块内的空气的移动方向和量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供给用于冷却的空气时的电池模块内的温度分布的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供给用于加热的空气时的电池模块内的温度分布的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电池模块的侧面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中的电池模块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电池模块(相当于本发明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中,X方向、Y方向和Z方向是相互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Z方向相当于铅垂方向。再者,在其它附图中,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关系与图1所示的关系相同。
电池模块1具有多个(任意)单电池10。单电池10是所谓的圆筒型的单电池10。圆筒型的单电池10具有在规定方向(Z方向)上延伸的轴,与单电池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X-Y平面)中的单电池10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在单电池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正极端子11和负极端子12。
作为单电池10,可以使用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这样的二次电池。另外,也可以使用双电层电容器代替二次电池。在此,二次电池、双电层电容器相当于本发明的蓄电元件。
支持板20沿着X-Y平面而配置,具有在X-Y平面内排列的多个贯通孔21。贯通孔21在Z方向上延伸,贯通支持板20,形成为沿着单电池10的外周面的形状。在各贯通孔21中插入各单电池10的一部分。通过将单电池10插入贯通孔21,支持板20能够在使单电池10的长度方向成为Z方向的状态下支持单电池10,并将多个单电池10在X-Y平面内排列。在此,单电池10的轴与X-Y平面正交。
通过将多个单电池10在X-Y平面内排列,多个单电池10中的正极端子11被配置在同一平面内(X-Y平面内)。换言之,多个单电池10中的负极端子12被配置在同一平面内(X-Y平面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正极端子11位于电池模块1的上方,且负极端子12位于电池模块1的下方,但并不限于此。具体而言,可以使负极端子12位于电池模块1的上方,并使正极端子11位于电池模块1的下方。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21的总数与单电池10的总数相等,但也可以使贯通孔21的总数少于单电池10的总数。在此,通过适当设定X-Y平面内的贯通孔21的形状,能够对1个贯通孔21插入多个单电池10。由此,贯通孔21的总数变得少于单电池10的总数。
由于Z方向上的支持板20的尺寸小于Z方向上的单电池10的尺寸,因此将单电池10插入贯通孔21时,单电池10的一部分(正极端子11侧的一部分)从贯通孔21向支持板20的上侧突出。并且,将单电池10插入贯通孔21时,负极端子12从贯通孔21向支持板20的下侧突出。
将单电池10插入贯通孔21时,可以在单电池10的外周面与贯通孔21的内壁面之间,配置由树脂等的弹性材料形成的垫片。由此,易于将单电池10相对于贯通孔21固定。
支持板20可以由金属等的热传导性优异的材料形成。由此,例如易于将单电池10中产生的热向支持板20传导,能够提高单电池10的散热性。在此,配置于单电池10的外周面与贯通孔21的内壁面之间的垫片,如果是由树脂等的绝缘材料形成的,则能够使单电池10与支持板20之间成为绝缘状态。再者,如果在单电池10的外周面形成由树脂等形成的绝缘层,则即使不由绝缘材料形成垫片,也能够使单电池10与支持板20之间成为绝缘状态。
侧面壳体(相当于本发明的壳体)30被固定于支持板20,在X-Y平面内,将从支持板20向上侧突出的多个单电池10包围。在侧面壳体30的内侧形成的空间S,被用作用于使空气移动的流路,所述空气用于调节单电池10的温度。该流路(空间S)由侧面壳体30、支持板20和上盖(uppercover)41形成。在此,在侧面壳体30的下端形成的开口部31被固定于支持板20,在侧面壳体30的上端形成的开口部32由上盖41覆盖。
侧面壳体30具有在Y方向上相对的第1侧壁33和第2侧壁34。在第1侧壁33形成有在X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吸气口35。各吸气口35形成为矩形,并在Z方向上延伸。吸气口35贯通第1侧壁33,用于将空气吸入空间S,所述空气用于调节单电池10的温度。
吸气口35的开口面积、吸气口35的数量、吸气口35的位置、吸气口35的形状,可以将调节电池模块1中所包含的所有单电池10的温度的情况考虑在内而适当设定。
在第2侧壁34形成有在X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排气口36。各排气口36形成为矩形,并在Z方向上延伸。排气口36贯通第2侧壁34,用于使空间S内的空气向侧面壳体30的外侧排出。
在空间S内,空气从吸气口35向排气口36移动。即,空间S内的空气在Y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排气口36的数量与吸气口35的数量相等,各排气口36被设置于Y方向上与各吸气口35相对的位置。再者,排气口36的开口面积、排气口36的数量、排气口36的位置、排气口36的形状,可以将从吸气口35吸入的空气在Y方向上移动的情况考虑在内而适当设定。
如图2所示,多个单电池10被分为多个电池块(block)13。各电池块13由并联的多个单电池10构成。另外,多个电池块13串联。图1所示的多条母线(busbar)51,用于将构成电池块13的多个单电池10并联,并且将2个电池块13串联。
如图1所示,母线51具有正极片51a、负极片51b和引线51c,引线51c在Z方向上延伸,并与正极片51a和负极片51b连接。图2所示的电路结构中,也示出了正极片51a、负极片51b和引线51c的位置。如图1所示,多条母线51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但如以下说明那样,具有同一功能。
正极片51a配置于单电池10的正极端子11与上盖41之间,与构成电池块13的多个单电池10的正极端子11连接。负极片51b配置于单电池10的负极端子12与下盖(lowercover)42之间,与构成电池块13的多个单电池10的负极端子12连接。在此,下盖42被固定于支持板20。
与正极片51a连接的电池块13、和与负极片51b连接的电池块13彼此不同。由此,能够经由母线51将2个电池块13串联。
如图1所示,母线52具有负极片52a、和从负极片52a向上方(Z方向)延伸的引线52b。图2所示的电路结构中,也示出了负极片52a和引线52b的位置。负极片52a配置于单电池10的负极端子12与下盖42之间,与构成电池块13的多个单电池10的负极端子12连接。在此,如图2所示,与负极片52a连接的电池块13,是串联了的多个电池块13之中位于一端的电池块13。引线52b被用作电池模块1的负极端子。
如图1所示,母线53具有正极片53a、和从正极片53a向下方(Z方向)延伸的引线53b。图2所示的电路结构中,也示出了正极片53a和引线53b的位置。正极片53a配置于单电池10的正极端子11与上盖41之间,与构成电池块13的多个单电池10的正极端子11连接。在此,如图2所示,与正极片53a连接的电池块13,是串联了的多个电池块13之中位于另一端的电池块13。引线53b被用作电池模块1的正极端子。
引线51c配置在侧面壳体30、支持板20的外侧。因此,引线51c与正极片51a的连接部分位于侧面壳体30的上端(开口部32)与上盖41之间。另外,引线51c与负极片51b的连接部分位于支持板20与下盖42之间。
引线51c沿着侧面壳体30的第2侧壁34而配置。在此,引线51c配置于X方向上相邻的2个排气口36之间,不堵塞排气口36。再者,也可以将引线51c沿着侧面壳体30的第1侧壁33而配置。该情况下,可以将引线51c配置于X方向上相邻的2个吸气口35之间,从而不使吸气口35被引线51c堵塞。
引线52b配置在侧面壳体30、支持板20的外侧。因此,引线52b与负极片52a的连接部分位于支持板20与下盖42之间。引线53b配置于侧面壳体30的外侧。因此,引线53b与正极片53a的连接部分位于侧面壳体30的上端(开口部32)与上盖41之间。
接着,利用图3对电池组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在X-Y平面内切断电池组时的截面图。
电池组100具有2个电池模块1A、1B、1个吸气管60、和一对排气管71、72。电池模块1A、1B具有同一结构,即图1所示的电池模块1的结构。图3所示的X方向和Y方向,表示使电池模块1A成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块1时的方向。电池模块1B是在图3所示的X-Y平面内,使电池模块1A翻转180度而成的。
电池模块1A、1B可以串联或并联。在将电池模块1A、1B串联时,将电池模块1A中的母线53的引线53b与电池模块1B中的母线52的引线52b经由缆线(cable)等连接即可。在将电池模块1A、1B并联时,将各电池模块1A、1B中的母线53的引线53b相互连接,并将各电池模块1A、1B中的母线52的引线52b相互连接即可。
电池模块1A、1B在Y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方向)上排列。吸气管60在X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方向)上延伸,并且在Y方向上配置于2个电池模块1A、1B之间。吸气管60具有在Y方向上相对的一对侧壁61,一方的侧壁61与电池模块1A中的侧面壳体30的第1侧壁33接触,另一方的侧壁61与电池模块1B中的侧面壳体30的第1侧壁33接触。一对侧壁61上分别形成有开口部62。
开口部62形成在不堵塞吸气口35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侧壁61形成有1个开口部62,但并不限于此。即,只要开口部62不堵塞吸气口35即可,可以考虑这一点,适当设定开口部62的形状、开口部62的位置。
在吸气管60连接有鼓风机200,通过驱动鼓风机200,用于调节单电池10的温度的空气被吸气管60吸入。在此,为了抑制单电池10的温度上升,将用于冷却单电池10的空气、即温度低于单电池10的温度的空气吸入吸气管60即可。另外,为了抑制单电池10的温度下降,将用于加热单电池10的空气、即温度高于单电池10的温度的空气吸入吸气管60即可。
将电池组100搭载于车辆时,可以将车厢内的空气吸入吸气管60。车厢是指乘员乘车的空间。车厢内的空气温度通常通过搭载于车辆的空调来调节,车厢内的空气适合于单电池10的温度调节。
排气管71沿X方向延伸,相对于电池模块1A配置在吸气管60一侧的相反侧。即,电池模块1A在Y方向上配置于吸气管60与排气管71之间。排气管71的侧壁71a与电池模块1A中的侧面壳体30的第2侧壁34接触,在侧壁71a形成有开口部71b。
开口部71b形成在不堵塞排气口36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气管71形成有1个开口部71b,但并不限于此。即,只要开口部71b不堵塞排气口36即可,可以考虑这一点,适当设定开口部71b的形状、开口部71b的位置。
排气管72沿X方向延伸,相对于电池模块1B配置在吸气管60一侧的相反侧。即,电池模块1B在Y方向上配置于吸气管60与排气管72之间。排气管72的侧壁72a与电池模块1B中的侧面壳体30的第2侧壁34接触,在侧壁72a形成有开口部72b。
开口部72b形成在不堵塞排气口36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气管72形成有1个开口部72b,但并不限于此。即,只要开口部72b不堵塞排气口36即可,可以考虑这一点,适当设定开口部72b的形状、开口部72b的位置。
接着,对图3所示的电池组100中,调节单电池10的温度时的空气流动进行说明。
通过鼓风机200的驱动而被吸气管60吸入了的空气,沿着吸气管60移动后,通过开口部62和吸气口35,进入各电池模块1A、1B的空间S。进入了空间S内的空气,在从吸气口35向排气口36移动期间,通过与各单电池10接触,在空气与单电池10之间进行热交换。
例如,单电池10的温度上升时,通过使用于冷却的空气与单电池10接触,能够抑制单电池10的温度上升。另外,单电池10的温度下降时,通过使用于加热的空气与单电池10接触,能够抑制单电池10的温度下降。
通过使空气从吸气口35向排气口36移动,能够在各电池模块1A、1B的空间S的整体中,空气沿Y方向流动。由此,能够使空气的流动在空间S内不发生偏向,使空气与构成各电池模块1A、1B的所有单电池10接触。
与电池模块1A的单电池10接触后的空气(即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排气口36和开口部71b,进入排气管71的内部。另外,与电池模块1B的单电池10接触后的空气(即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排气口36和开口部72b,进入排气管72的内部。热交换后的空气沿着各排气管71、72移动,向电池组100的外部排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用1根吸气管60,分别向2个电池模块1A、1B供给空气。由此,与在2个电池模块1A、1B分别设置吸气管60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吸气管60的数量。另外,由于能够从吸气管60向各电池模块1A、1B直接供给空气,因此能够使向各电池模块1A、1B供给的空气的温度相等。由此,能够在电池模块1A、1B中,抑制单电池10的温度调节发生参差不齐。
如果在各电池模块1A、1B设置吸气管60,则会在2个电池模块1A、1B之间配置2根吸气管60,使Y方向上的电池组100的尺寸大型化。根据本实施方式,只使用1根吸气管60即可,因此能够抑制Y方向上的电池组100的尺寸大型化。
图3中,排气管71、72分离,但也可以在空气流路的下游侧连接排气管71、72。另外,鼓风机200与吸气管60连接,但也可以与排气管71、72连接。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驱动鼓风机200,将用于调节单电池10的温度的空气吸入吸气管60。另外,如上所述,如果将排气管71、72连接,并在比该连接部分靠空气流路的下游侧配置鼓风机200,则只设置1个鼓风机200即可,不需要对各排气管71、72设置鼓风机200。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排气管71、72,但也可以省略排气管71、72。即,也可以使与单电池10热交换后的空气仅从排气口36向各电池模块1A、1B的外部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X-Y平面内(与铅垂方向正交的平面内)排列有电池模块1A、1B、吸气管60和排气管71、72,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图3中,可以使Y方向成为Z方向。即,可以在Z方向上排列电池模块1A、1B、吸气管60和排气管71、7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单电池10的上侧配置有正极片51a,在单电池10的下侧配置有负极片51b,但也可以在单电池10的上侧或下侧配置正极片51a和负极片51b。具体而言,如果在串联的2个电池块13中,将一方的电池块13所含的单电池10的正极端子11与另一方的电池块13所含的单电池10的负极端子12配置在同一平面内(X-Y平面内),则可以将正极片51a与负极片51b配置在同一平面内(X-Y平面内)。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像图1所示那样使引线51c在Z方向上延伸。
(第2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对于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构件相同功能的构件,使用相同的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本实施方式提供能够减少检测各电池模块1A、1B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的数量的结构。
图4是与图3相对应的图。在此,在各电池模块1A、1B的支持板20上固定有温度传感器80。温度传感器80配置在各电池模块1A、1B的空间S内,检测空间S内的温度。温度传感器80配置于X方向上的各电池模块1A、1B的中央部、且与第2侧壁34相邻的位置。由温度传感器80检测出的温度,被考虑为控制鼓风机200的驱动、控制电池组100的充放电时的温度。
在各电池模块1A、1B中的侧面壳体30的第1侧壁33,形成有2种吸气口35a、35b。如图5所示,吸气口35a的宽度(X方向的尺寸)W1大于吸气口35b的宽度(X方向的尺寸)W2。图5是电池模块1A的侧面图,省略了母线51~53。由于Z方向上的吸气口35a、35b的尺寸彼此相等,因此吸气口35a开口面积大于吸气口35b的开口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宽度W1、W2不同,由此吸气口35a的开口面积大于35b的开口面积,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适当设定X-Z平面内的吸气口35a、35b的形状,而使吸气口35a的开口面积大于吸气口35b的开口面积。
在此,吸气口35b的开口面积可以考虑用于调节单电池10的温度的最低限度的空气量而设定。另一方面,吸气口35a的开口面积大于如上述那样设定了的吸气口35b的开口面积即可。
在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两端侧设有吸气口35a。另外,在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中央侧设有吸气口35b。即,吸气口35a与吸气口35b相比位于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两端侧,吸气口35b与吸气口35a相比位于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中央侧。
在X方向上相邻的2个吸气口35a的间隔D11,与在X方向上相邻的2个吸气口35b的间隔D12相等。在此,在X方向上相邻的吸气口35a、35b的间隔D13可以与间隔D11、D12相等,也可以与间隔D11、D12不同。
在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两端侧配置的多个吸气口35a,相对于在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中央通过的基准线C(参照图5)对称地配置。另外,在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中央侧配置的多个吸气口35b,相对于基准线C对称地配置。
如果吸气口35a、35b的开口面积相互不同,则从各吸气口35a、35b进入空间S的空气量相互不同。由于吸气口35a的开口面积大于吸气口35b的开口面积,因此从吸气口35a进入空间S的空气量多于从吸气口35b进入空间S的空气量。由此,与X方向上的各电池模块1A、1B的中央侧相比,空气容易在X方向上的各电池模块1A、1B的两端侧流动。
从吸气口35a进入了空间S的空气,沿图6的箭头F1所示的方向(Y方向)移动,从吸气口35b进入了空间S的空气,沿图6的箭头F2所示的方向(Y方向)移动。在此,箭头F1、F2的宽度表示空气量。即,由于箭头F1的宽度大于箭头F2的宽度,因此沿箭头F1的方向移动的空气量多于沿箭头F2的方向移动的空气量。
通过在各电池模块1A、1B的空间S内,与X方向的位置相应地使空气量不同,由此能够在空间S内,产生图7、图8所示的温度分布。图7表示向电池模块1(1A、1B)供给了用于冷却的空气时的空间S内的温度分布,图8表示向电池模块1(1A、1B)供给了用于加热的空气时的空间S内的温度分布。
图7和图8所示的一点划线,是将温度相等的部分连结了的线(等温线)。图7所示的温度分布中,从吸气口35a、35b朝向配置了温度传感器80的位置,温度增高。
由于从吸气口35a进入空间S内的空气量多于从吸气口35b进入空间S内的空气量,因此由图7所示的等温线可知,与X方向上的空间S的中央侧相比,温度容易在X方向上的空间S的两端侧降低。
另一方面,在空气从吸气口35a向排气口36移动时,与位于空气的移动路径的上游侧的单电池10热交换后的空气,与位于空气的移动路径的下游侧的单电池10接触。因此,下游侧的单电池10与上游侧的单电池10相比,与空气的热交换受到抑制。因此,从吸气口35a、35b向排气口36,温度容易增高。
根据上述的理由,产生图7所示的温度分布。如图7所示,在冷却单电池10时,配置有温度传感器80的位置的温度变得最高。因此,向电池模块1(1A、1B)供给用于冷却的空气时,由温度传感器80检测出的温度表示在空间S内最高的温度。
图8所示的温度分布中,从吸气口35a、35b向配置有温度传感器80的位置,温度降低。
由于从吸气口35a进入空间S内的空气量多于从吸气口35b进入空间S内的空气量,因此由图8所示的等温线可知,与X方向上的空间S的中央侧相比,温度容易在X方向上的空间S的两端侧增高。
另一方面,在空气从吸气口35a向排气口36移动时,与位于空气的移动路径的上游侧的单电池10热交换后的空气,与位于空气的移动路径的下游侧的单电池10接触。因此,下游侧的单电池10与上游侧的单电池10相比,与空气的热交换受到抑制。因此,从吸气口35a、35b向排气口36,温度容易降低。
根据上述的理由,产生图8所示的温度分布。如图8所示,在加热单电池10时,配置有温度传感器80的位置的温度变得最低。因此,向电池模块1(1A、1B)供给用于加热的空气时,由温度传感器80检测出的温度表示在空间S内最低的温度。
可以适当设定各吸气口35a、35b的开口面积、各吸气口35a、35b的数量,以产生图7和图8所示的温度分布,即在配置有温度传感器80的位置显示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
在控制鼓风机200的驱动、控制电池组100的充放电时,需要掌握电池模块1A、1B内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
例如,在向电池模块1A、1B供给用于冷却的空气时,优选抑制各电池模块1A、1B整体的温度上升,因此,需要掌握电池模块1A、1B内的最高温度。如利用图7说明的那样,只要监控由温度传感器80检测出的温度,就能够掌握电池模块1A、1B内的最高温度。
另外,在向电池模块1A、1B供给用于加热的空气时,优选抑制各电池模块1A、1B整体的温度降低,因此,需要掌握电池模块1A、1B内的最低温度。如利用图8说明的那样,只要监控由温度传感器80检测出的温度,就能够掌握电池模块1A、1B内的最低温度。
另一方面,在将电池模块1A、1B充放电时,设定允许充电的上限功率值、允许放电的上限功率值,并控制充放电以不超过这些上限功率值。各上限功率值是根据电池模块1A、1B的温度而设定的。具体而言,事先求出各上限功率值与电池模块1A、1B的温度的对应关系(映射图或运算式),设定与电池模块1A、1B的温度相对应的上限功率值。
在此,为了抑制单电池10的过量发热,电池模块1A、1B的温度越高,要使各上限功率值越低。另外,为了确保单电池10的输入输出性能,电池模块1A、1B的温度越低,要使各上限功率值越低。
在各电池模块1A、1B内产生温度的参差不齐时,在设定各上限功率值方面,优选掌握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即,优选设定与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应的上限功率值。如利用图7说明的那样,在冷却单电池10时,通过监控由温度传感器80检测出的温度,能够掌握电池模块1A、1B内的最高温度。另外,如利用图8说明的那样,在加热单电池10时,通过监控由温度传感器80检测出的温度,能够掌握电池模块1A、1B内的最低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在电池模块1(1A、1B)的空间S内,使显示最高温度的位置与显示最低温度的位置一致。只要仅在该位置配置温度传感器80,就能够检测各电池模块1A、1B内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另外,由于仅在1处位置配置温度传感器80即可,因此能够抑制温度传感器80的数量增加。如果在空间S内的多处位置配置温度传感器80,则虽然能够掌握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但温度传感器80的数量容易增加。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使在空间S内移动的空气量不同,有意地作出显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位置(同一位置),仅在该位置配置温度传感器80,就能够掌握空间S内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并且,如图4所示,在配置2个电池模块1A、1B时,可以使用具有同一结构的电池模块1A、1B。即,只要使图4所示的电池模块1A的方向在X-Y平面内翻转180度,就成为图4所示的电池模块1B。
此时,可以使电池模块1A的吸气口35a与电池模块1B的吸气口35a在Y方向上相对,并且可以使电池模块1A的吸气口35b与电池模块1B的吸气口35b在Y方向上相对。由此,能够从吸气管60对各电池模块1A、1B均等地供给空气。
另外,温度传感器80配置于X方向上的空间S的中央,因此如图4所示那样排列电池模块1A、1B时,能够对于X方向在同一位置上配置各电池模块1A、1B的温度传感器80。即,能够在X方向上的电池组100的中央配置电池模块1A、1B的温度传感器80。由此,在电池模块1A、1B中,易于使温度传感器80的配线等成为相同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吸气口35a、35b的开口面积不同,以在配置有温度传感器80的位置显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但并不限于此。即,如利用图6说明的那样,可以使在X方向上的空间S的两端侧移动的空气量多于在X方向上的空间S的中央侧移动的空气量。
例如,如图9所示,可以在侧面壳体30的第1侧壁33形成具有同一开口面积的多个吸气口35,并使在X方向上相邻的2个吸气口35的间隔不同。越缩小在X方向上相邻的2个吸气口35的间隔,越能够增加进入空间S内的空气量。
因此,如图9所示,使在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两端侧设置的2个吸气口35的间隔D21小于在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中央侧设置的2个吸气口35的间隔D22即可。在图9中,在第1侧壁33形成有以间隔D21配置的吸气口35、和以间隔D22配置的吸气口35。
适当设定以间隔D21配置的吸气口35的数量和以间隔D22配置的吸气口35的数量,以产生图7、图8所示的温度分布即可。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可以设置开口面积不同的2种吸气口35a、35b,并且使在X方向上相邻的2个吸气口35a的间隔D31小于在X方向上相邻的2个吸气口35b的间隔D32。图10所示的结构中,与图5所示的结构同样地,在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两端侧设有吸气口35a,在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中央侧设有吸气口35b。
另外,吸气口35a的宽度W1大于吸气口35b的宽度W2,吸气口35a的开口面积大于吸气口35b的开口面积。适当设定吸气口35a、35b的数量,换言之,适当设定间隔D31、D32,以产生图7、图8所示的温度分布即可。
图10中,可以适当设定在X方向上相邻的2个吸气口35a、35b的间隔D33。例如,可以使间隔D33与间隔D31或间隔D32相等、或使其与间隔D31、D32不同。即使是图10所示的结构,也能够使在X方向上的空间S的两端侧移动的空气量多于在X方向上的空间S的中央侧移动的空气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2种吸气口35a、35b,但也可以设置开口面积相互不同的3种以上的吸气口35。即,如上所述,使在X方向上的空间S的两端侧移动的空气量多于在X方向上的空间S的中央侧移动的空气量即可。
具体而言,可以在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两端设置具有最大开口面积的吸气口35。并且,可以以吸气口35的开口面积朝向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中央减小的方式排列多个吸气口35。在此,在X方向上相邻的2个吸气口35的间隔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同。使在X方向上相邻的2个吸气口35的间隔不同时,可以从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两端向X方向上的第1侧壁33的中央扩大间隔。

Claims (4)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
在所述第1蓄电模块和第2蓄电模块之间形成有用于使空气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移动的通路,所述空气用于调节各个所述蓄电模块的温度,
各个所述蓄电模块具有多个圆筒型的蓄电元件、支持板和壳体,所述支持板在多个所述蓄电元件被排列为各个所述蓄电元件的轴与沿着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形成的平面正交的状态下,支持各个所述蓄电元件的一部分,所述壳体将多个所述蓄电元件与所述支持板一同包围,形成所述空气移动的空间,
所述壳体具有使来自所述通路的所述空气向所述空间内移动的吸气口、和使所述空间内的所述空气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移动的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第1侧壁和第2侧壁,所述第1侧壁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所述吸气口,所述第2侧壁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1侧壁相对,并形成有所述排气口,
各个所述蓄电模块具有检测所述空间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配置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空间的中央、且与所述第2侧壁相邻的位置,
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侧壁两端侧形成的所述吸气口的开口面积,大于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侧壁中央侧形成的所述吸气口的开口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第1侧壁和第2侧壁,所述第1侧壁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所述吸气口,所述第2侧壁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1侧壁相对,并形成有所述排气口,
各个所述蓄电模块具有检测所述空间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配置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空间的中央、且与所述第2侧壁相邻的位置,
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侧壁两端侧的、所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2个所述吸气口的间隔,小于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侧壁中央侧的、所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2个所述吸气口的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侧壁两端侧形成的所述吸气口的开口面积,大于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侧壁中央侧形成的所述吸气口的开口面积。
CN201510655672.0A 2014-10-17 2015-10-12 蓄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29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3126 2014-10-17
JP2014213126A JP6098610B2 (ja) 2014-10-17 2014-10-17 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9417A true CN105529417A (zh) 2016-04-27
CN105529417B CN105529417B (zh) 2018-05-04

Family

ID=55749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5567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29417B (zh) 2014-10-17 2015-10-12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11762A1 (zh)
JP (1) JP6098610B2 (zh)
CN (1) CN10552941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6627A (zh) * 2017-04-18 2017-06-20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环形强制风冷散热并联电池模组及其应用
CN109148753A (zh) * 2017-12-25 2019-01-04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电池以及电动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944212U (zh) * 2015-02-05 2017-02-08 杭州新研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用于镍锌电池系统的电池组及其连接装置
JP6304566B2 (ja) * 2015-12-24 2018-04-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6414139B2 (ja) * 2016-05-24 2018-10-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KR20180058088A (ko) * 2016-11-23 2018-05-31 공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냉각특성이 향상된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모듈
JP7052302B2 (ja) * 2017-11-09 2022-04-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パック
KR102375845B1 (ko) * 2017-11-24 2022-03-1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장치 및 배터리 온도 조절방법
SE541552C2 (en) * 2017-12-21 2019-10-29 Scania Cv Ab An arrangement for cooling of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units
CN109728225A (zh) * 2019-01-08 2019-05-07 深圳新恒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均温控温方法
WO2023190502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WO2024070211A1 (ja) * 2022-09-27 2024-04-04 パナソニック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3217A (ja) * 2003-12-19 2005-07-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の電源装置
CN1227769C (zh) * 2000-10-31 2005-11-1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CN100449861C (zh) * 2004-11-29 2009-01-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2006B2 (en) * 2004-11-29 2010-01-05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JP4772374B2 (ja) * 2005-04-27 2011-09-14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装置
JP4694278B2 (ja) * 2005-04-28 2011-06-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ユニット構造
JP5030500B2 (ja) * 2006-07-31 2012-09-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US20100047682A1 (en) * 2007-03-01 2010-02-25 Johnson Controls - SAFT Advanced Power Solutions, LLC Battery system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therefor
US8574738B2 (en) * 2007-03-14 2013-11-05 Enerdel, Inc. Battery pack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heater
KR101230353B1 (ko) * 2010-01-28 2013-02-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 내부 저항을 이용한 저온 성능 개선 전지팩 시스템
US20140158340A1 (en) * 2012-12-11 2014-06-12 Caterpillar Inc. Active and passive cooling for an energy storage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769C (zh) * 2000-10-31 2005-11-1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JP2005183217A (ja) * 2003-12-19 2005-07-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の電源装置
CN100449861C (zh) * 2004-11-29 2009-01-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模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6627A (zh) * 2017-04-18 2017-06-20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环形强制风冷散热并联电池模组及其应用
CN109148753A (zh) * 2017-12-25 2019-01-04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电池以及电动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81771A (ja) 2016-05-16
US20160111762A1 (en) 2016-04-21
JP6098610B2 (ja) 2017-03-22
CN105529417B (zh) 2018-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9417A (zh) 蓄电装置
JP6540628B2 (ja) 電池パック
US11437682B2 (en)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an exhaust duct isolated from a cooling duct
JP6144658B2 (ja) 車載用電源装置
CN101685872B (zh) 机载电池组件
JP4117655B2 (ja) 電池電源装置
US10084218B2 (en)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battery pack
US8889283B2 (en) Flexible battery module for prismatic cells
JP5593443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JP6658387B2 (ja) 電池パック
WO2013179797A1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
US10085359B2 (en) Electric device housing rack and battery housing system
CN105470604A (zh) 车载用电池
CN103943795A (zh) 蓄电池壳体
JP6099194B2 (ja) 蓄電装置の冷却構造
JP2016134244A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CN103764424A (zh) 车辆和搭载于车辆的电源装置的冷却构造
JP6463974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JP2014220148A (ja)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JP2012028186A (ja)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車両
JPWO2012147126A1 (ja) 電源装置
CN103035860A (zh) 电池包
US20190154761A1 (en) Battery monitoring device
JP6614650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JP6323327B2 (ja) 電池監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