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2946B - 升降式容器保持架 - Google Patents

升降式容器保持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2946B
CN105522946B CN201510672347.5A CN201510672347A CN105522946B CN 105522946 B CN105522946 B CN 105522946B CN 201510672347 A CN201510672347 A CN 201510672347A CN 105522946 B CN105522946 B CN 1055229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ylinder
container holder
receiving space
outer barrel
cylind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23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2946A (zh
Inventor
泽田晋
泽田晋一
近藤邦仁
政次美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574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8018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22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2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2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2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5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or receptables of different size or shape
    • B60N3/1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or receptables of different size or shape with adjustable clamp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深度方向上的体形小的容器保持架。本发明的容器保持架(1)具有:外壳部(2),其具有收容空间的开口部(23);外筒部(3),其能够从开口部(23)向收容空间的外部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内筒部(4),其从开口部(23)向收容空间的内部方向进行往复移动;以及连杆部件(5),其使内筒部(4)及外筒部(3)向互不相同的方向进行位移,该容器保持架的特征在于,该连杆部件(5)具有:一端部(50),其与外筒部(3)连接;另一端部(52),其与内筒部(4)连接;以及旋转支撑部(54),其在一端部(50)和另一端部(52)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外壳部(2)处。

Description

升降式容器保持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容器进行保持的容器保持架。
背景技术
饮料容器中从高度高的结构至高度低的结构存在各种形状的结构。例如,作为高度高的容器能够举出PET瓶(PET bottle)式的容器、大径的纸杯等,作为高度低的容器能够举出罐式的容器、小型纸杯。下面,根据需要而将高度高的容器称为大型容器,将高度低的容器称为小型容器。
通常的容器保持架具有外壳部,该外壳部具有收容空间。通常情况下,收容空间由外壳部的侧壁及底壁划分,能够对容器进行收容。收容于收容空间的容器的底面能够由外壳部的底壁支撑。容器的侧面能够由外壳部的侧壁支撑。
但是,在用于收容小型容器的浅式的收容空间中对大型容器进行收容的情况下,只有大型容器的下侧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间中,上侧部分在容器保持架的外部上方大幅地露出。因此,在该情况下,存在利用容器保持架难以稳定地支撑大型容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用于收容大型容器的深式的收容空间中对小型容器进行收容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即,小型容器进入至收容空间的下侧部分(即,里侧),难以取出容器。
针对该问题,近年来提出有下述技术方案,即,使对容器的底面进行支撑的底壁的深度发生变化,由此使收容空间的实质的深度可变。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下述容器保持装置(容器保持架),即,具有:固定周壁部及可动底壁部,它们形成容器收容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位置调节机构,其将上述可动底壁部保持为水平姿态,并能够对可动底壁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96884号公报
但是,在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容器保持架(容器保持装置)中,存在要求深度方向的空间的问题。即,为了形成与大型容器相对应的收容空间,要求从收容空间的外壳部的开口部至底壁的深度较深,需要实现外壳部的大型化。但是,在近年来的车辆中,要求提高车室内外的外观性,要求减小车室内的容器保持架所需要的空间。特别要求缩短容器保持架的深度方向的长度。
另外,在现有的容器保持架(容器保持装置)中,还存在下述问题,即,成为收容空间的开口部露出的状态,外观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形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深度方向的体形小的容器保持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反复研究了底壁能够升降的容器保持架的结构,结果提出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容器保持架具有:
外壳部,其在内部划分出收容空间,并具有收容空间的开口部;
外筒部,其配置于收容空间,能够从开口部向收容空间的外部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内筒部,其配置于收容空间,能够从开口部向收容空间的内部方向进行往复移动;以及
连杆部件,其使内筒部及外筒部向互不相同的方向进行位移,
该容器保持架的特征在于,该连杆部件具有:一端部,其与外筒部连接;另一端部,其与内筒部连接;以及旋转支撑部,其在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外壳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容器保持架的内筒和外筒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位移,由此对容器进行收容的收容空间的深度(内外筒的位移方向上的深度)发生变化。通过该变化能够形成规定深度的收容空间。即,能够形成从具有开口部的外壳部凸出的收容空间。即,本发明的容器保持架形成为深度方向上的体形小的容器保持架。
并且,内筒和外筒通过连杆部件而同时进行位移。即,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内外筒同时进行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杯架的使用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杯架的主体部的斜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杯架的外筒的斜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杯架的内筒的斜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杯架的连杆的斜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杯架的收容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杯架的连杆的主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杯架的连杆的动作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3的杯架的分解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杯架的外筒的斜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3的杯架的外筒的斜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的杯架的外筒的内周面的展开图。
图13是实施方式3的杯架的外筒的局部剖面图。
图14是实施方式3的杯架的内筒的斜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杯架的连杆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杯架的连杆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杯架的开关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杯架的连杆的动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利用杯架来实现本发明的容器保持架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方式1]
本方式的杯架1是在车辆的控制箱上设置的饮料保持架。图1~图4中示出了杯架1的结构。
如图1所示,杯架1具有主体部2、外筒3、内筒4、连杆5、弹簧部件6。
(主体部)
如图2所示,主体部2具有上面部20、下面部21以及筒部22。并且,筒部2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外壳部,在内部划分出收容空间,并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划分出使外部与收容空间连通的连通孔。
上面部20是形成杯架1的上表面的板状的部件。上面部20与筒部22的一侧的端部(图中为上端)连接,并具有与筒部22的轴心部的空间连通的开口部23。
筒部22是在杯架1中划分出收容空间的筒状的部件。收容空间是下述空间,即,对外筒3及内筒4进行收容,且形成对杯子(饮料)进行收容的空间的一部分。筒部22的一侧的端部与上面部20连接,另一侧的端部(图中为下端)与下面部21连接。形成筒部22的筒状的部件,只要是能够形成收容空间的形状即可,可以是图中示出的圆筒的部件,也可以是方筒的部件。
筒部22形成有从另一侧的端部(下端)向一侧的端部侧延伸的切口24、25。外筒3的外筒卡止凸起部32贯通组装于切口24处,内筒4的内筒卡止凸起部42贯通组装于切口25处。在形成有切口24、25的筒部22的周缘部具有从其外周面凸出延伸的凸缘部240、250。
凸缘部240、250在对杯架1进行组装时朝向连杆5延伸的平面凸出。
筒部22在其外周面具有对连杆5以及弹簧部件6进行支撑的连杆支撑凸起26。连杆支撑凸起26是从筒部22的外周面凸出的杆状(圆柱状)的凸起。
筒部22在另一侧的端部(下端)具有用于对弹簧部件6的一端进行卡止的弹簧卡止凸起27。弹簧卡止凸起27设置于与连杆支撑凸起26相同的径向位置(圆筒状的筒部22的径向上的位置)。弹簧卡止凸起27的轴向上的位置处于弹簧支撑凸起26的另一侧的端部侧(下端侧)。
下面部21是形成杯架1的下表面的板状的部件。下面部21与圆筒22的另一侧的端部连接,并具有与筒部22的轴心部的空间连通的开口部。下面部21在与筒部22的切口24、25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各卡止凸起部32、42能够通过的缺口部210。
(外筒)
外筒3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外筒部,是配置于收容空间、且能够从开口部向收容空间的外部方向往复移动的部件。
如图3所示,外筒3是在主体部2的收容空间中收容的具有筒状的部件(筒状部件)。外筒3具有下述圆筒状,即,具有与筒部22的轴心的中空部的形状大致一致的外周形状。外筒3的轴向长度只要是能够收容于收容空间中的长度即可,其长度越长越优选,更优选为与筒部22的长度相同的长度。
外筒3形成有从另一侧的端部(下端)向一侧的端部侧延伸的切口35。切口35在外筒3形成杯架1时与主体部2的切口25重叠的位置处(及形状)而形成。内筒4的内筒卡止凸起部42贯通组装于切口35处。
外筒3在外周面具有外筒卡止凸起部32。外筒卡止凸起部32是从外筒3的外周面凸出的凸起部,具有:外筒卡止凸起主体部320,其插入于筒部22的切口24,用于沿切口24及凸缘部240对外筒3进行引导;以及圆柱状的外筒支撑部321,其从外筒卡止凸起主体部320的前端面凸出。外筒卡止凸起部32在形成杯架1时以在筒部22的另一侧的端部(下端)凸出的方式设置于外筒3的另一侧的端部(下端)。
(内筒)
内筒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内筒部,其是配置于收容空间、且能够从开口部向收容空间的内部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部件。如图1所示,内筒4是在主体部2的收容空间以及外筒3的中空的轴心部收容的部件。
如图4所示,内筒4具有:圆筒状的内筒主体部40,其具有与外筒3的轴心的中空部的形状大致一致的外周形状;上面板41,其设置为将内筒主体部40的一侧的端部(上端)封闭;以及内筒卡止凸起部42,其设置于内筒主体部40的外周面。
内筒4的上面板41形成杯架1的上表面的外观面(作为盖部件起作用),并且在杯架1对杯子(饮料)进行保持时作为对杯子(饮料)的底面进行保持(支撑)的底壁而起作用。
内筒4的内筒卡止凸起部42是从内筒4的内筒主体部40的外周面凸出的凸起部,插入于筒部22的切口25以及外筒3的切口35中,并具有:内筒卡止凸起主体部420,其用于沿切口25、35以及凸缘部250而对内筒4进行引导;以及圆柱状的内筒支撑部421,其从内筒卡止凸起主体部420的前端面凸出。内筒卡止凸起部42(内筒支撑部421)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前端插入于凹部的凸起部。
内筒4的轴向长度只要是能够收容于收容空间的长度即可,其长度越短越优选。内筒4的轴向长度与上面板41和内筒卡止凸起部42的长度相对应,由筒部22的切口25以及外筒3的切口35的长度决定。即,切口25、35的长度越长,越能够缩短上面板41和内筒卡止凸起部42的长度。
(连杆)
连杆5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连杆部件,使内筒部及外筒部向互不相同的方向进行位移。
如图5所示,连杆5是板状的部件。连杆5具有:一端部50,其与外筒3连接;另一端部52,其与内筒4连接;以及旋转支撑部54,其在一端部50和另一端部52之间可旋转地支撑于外壳部。
在一端部50形成供外筒3的外筒卡止凸起部32插入的贯通孔51。贯通孔51形成为沿连杆5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条状槽。贯通孔51形成为使得插入的外筒卡止凸起部32能够在大致条状槽内进行相对位移(能够进行相对旋转)。贯通孔51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一端部50的凹部。
在另一端部52形成有供内筒4的内筒卡止凸起部42插入的贯通孔53。贯通孔53形成为沿连杆5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条状槽。贯通孔53形成为使得插入的内筒卡止凸起部42能够在大致条状槽内进行相对位移(能够进行相对旋转)。贯通孔53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另一端部52的凹部。
在旋转支撑部54形成有供筒部22的连杆支撑凸起26插入的贯通孔55。贯通孔55形成为使得连杆5处于能够以插入的连杆支撑凸起26为中心而旋转的状态的形状(与连杆支撑凸起26的外周形状大致一致的内周形状)。
连杆5具有用于对弹簧部件6的另一端进行卡止的弹簧卡止凸起56。在本方式中,弹簧卡止凸起56设置于一端部50。
(弹簧部件)
弹簧部件6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弹簧状部件(预紧部件)。
如图1所示,弹簧部件6是扭簧,连杆支撑凸起26插入于其线圈轴,一端形成于主体部2的弹簧卡止凸起27处,另一端形成于连杆5的弹簧卡止凸起56处。
(其他未图示的结构)
杯架1具有:位置保持单元,其对外筒3以及内筒4的位置进行保持;以及解除单元,其将所保持的位置解除。
位置保持单元是对外筒3以及内筒4的位置进行保持的单元,其结构并不限定。更具体而言,位置保持单元在杯架1中,是在杯子(饮料)被保持的状态下对外筒3以及内筒4的位置进行保持(特别是对与杯子的底面抵接的内筒4的上面板41的轴向位置进行保持)的单元。
解除单元是将由位置保持单元对位置的保持解除的单元,其结构并不限定。如果解除单元将由位置保持单元对位置的保持解除,则利用弹簧部件6的预紧力将外筒3以及内筒4的位置保持在使用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对杯子进行保持的状态,上面板41向下端侧进行位移的状态)。
(杯架的组装)
杯架1的组装,首先从主体部2的下面部21侧将外筒3、内筒4插入到筒部22的轴心的中空部。
在外筒3、内筒4被插入的状态下,外筒3及内筒4能够沿轴向进行位移。外筒3及内筒4分别通过切口24、25、35(凸缘部240、250)和各卡止凸起部32、42的作用,能够沿轴向进行位移(能够往复移动)而不会产生扭转。
此外,权利要求中的“从开口部向收容空间的外部方向”以及“从开口部向收容空间的内部方向”,分别相当于杯架1的轴向上的“从下端朝向上端的方向”以及“从上端朝向下端的方向”。
并且,以将筒部22的连杆支撑凸起26插入至连杆5的贯通孔55中的方式对连杆5进行组装。此时,外筒3的外筒卡止凸起部32(外筒支撑部321)插入至一端部50的贯通孔51中。内筒4的内筒卡止凸起部42(内筒支撑部421)插入至另一端部52的贯通孔53中。
该状态是分别将外筒3与连杆5的一端部50连接、且内筒4与另一端部52连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外筒3和内筒4由连杆5连接,内筒4和外筒3能够向互不相同的方向联动地进行位移。
并且,对弹簧部件6进行组装。弹簧部件6是以形成为将连杆支撑凸起26插入至线圈轴的状态的方式进行组装的,分别将弹簧部件6的一端卡止组装于主体部2的弹簧卡止凸起27,将另一端卡止组装于连杆5的弹簧卡止凸起56。
由此,对本方式的杯架1进行组装。
(杯架的动作)
如图6所示,本方式的杯架1在刚组装之后的状态下,弹簧6在使得主体部2的弹簧卡止凸起27和连杆5的弹簧卡止凸起56背离的方向上施加预紧力。该状态是外筒3位移至最上端侧的状态,且是内筒位移至最下端侧的状态。将该状态设为能够对杯子(饮料)进行收容的状态即使用状态。
如图6所示,使用状态下的杯架1的外筒3处于从主体部2的上面部20凸出的状态,内筒4处于从上面部20凹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外筒3的内周面、内筒4的上面板41以及主体部2的筒部22的内周面划分出对杯子(饮料)进行收容的空间(杯收容空间)。
划分出的杯收容空间的轴向长度具有从外筒3的上端的端部到内筒4的上面板41为止的长度。该长度比主体部2的筒部22的轴向长度长。即,本方式的杯架1能够对轴向长度相对于杯架1本身的轴向长度更长的杯子进行保持。
本方式的使用状态下的杯架1能够通过将外筒3压入(在轴向上使其向下端侧进行位移)而将外筒3收容于主体部2的筒部22。
如果将外筒3压入,则外筒3的外筒卡止凸起部32也同时被压入而进行位移。
具体而言,外筒卡止凸起部32的外筒卡止凸起主体部320处于插入于筒部22的切口24的状态,外筒卡止凸起主体部320受到切口24(凸缘部240)引导而以不产生扭转的方式向轴向的下端方向进行位移。
此时,外筒卡止凸起部32的外筒支撑部321也同时进行位移。外筒支撑部321插入于连杆5的一端部50的贯通孔51,连杆5的一端部50也追随着外筒卡止凸起部32的位移而进行位移。
连杆5被支撑为能够以旋转支撑部54的贯通孔55为中心进行旋转,另一端部52也追随着一端部50的位移而进行位移。另一端部52的位移是通过连杆5的旋转而向与一端部50的向下端方向的位移相反的上端方向的位移。
如果将外筒3完全压入,则外筒3被收容于比杯架1的上面部20靠内部的规定位置。内筒4位移至上端,上面板41位移至和主体部2的上面部20大致形成平面的位置。
此外,利用未图示的位置保持单元对外筒3及内筒4进行保持。
在该状态下,内筒4位移至上端,上面板41位移至和主体部2的上面部20大致形成平面的位置。该状态是无法对杯子(饮料)进行收容的状态即收纳状态。
在收纳状态下,本方式的杯架1的成为杯收容空间的空间不会露出,抑制了美观性的降低。并且,在未对杯子进行保持的状态下,本方式的杯架1的上面板41形成杯架1的外观面,因此还能够发挥提高外观性的效果。
并且,本方式的杯架1为了对杯子进行保持,在从收纳状态形成为使用状态时,利用解除单元将由位置保持单元对位置的保持解除。
如果将位置的保持解除,则容许外筒3及内筒4的位移。外筒3及内筒4与连杆5连接,利用弹簧部件6对连杆5施加预紧力。对连杆5施加的预紧力是使杯架1形成为使用状态的方向上的力,如果将位置的保持解除,则转变为外筒3位移至最上端侧、内筒4位移至最下端侧的状态。即,本方式的杯架1变为使用状态。
(本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本方式的杯架1将外筒3和内筒4分别与连杆5的两端连接,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它们向互不相同的方向联动地进行位移。
并且,使外筒3和内筒4向互不相同的方向进行位移而使得外筒3从上面部20凸出,由此能够使形成的杯收容空间的轴向长度变长。即,本方式的杯架1能够对轴向长度长的杯子(或者PET瓶)进行保持。
并且,本方式的杯架1的弹簧部件6在外筒3及内筒4处于使用状态的位置处施加预紧力。利用该预紧力能够简单地使杯架1从收容状态变为使用状态。
[实施方式2]
除了连杆5(外筒3及内筒4和连杆5的连接位置)不同以外,本方式是和实施方式1相同的杯架1。图7中示出了本方式的连杆5。
如图7所示,本方式的连杆5的从旋转支撑部54的贯通孔55到一端部50的贯通孔51的距离(L1)、和从贯通孔55到另一端部52的贯通孔53的距离不同(L2)。更具体而言,形成为距离L1比距离L2长(L1>L2)。
这里,成为L1及L2的基准的旋转支撑部54的贯通孔55的位置是连杆5旋转时的旋转中心。另外,一端部50的贯通孔51的位置是插入于贯通孔51中的外筒卡止凸起部32的外筒支撑部321的轴心位置。同样地,另一端部52的贯通孔53的位置是插入于贯通孔53中的内筒卡止凸起部42的内筒支撑部421的轴心位置。
在本方式中,如图8示意性所示,通过使L1形成为比L2长,能够使外筒3的轴向位移量(图8中的图3)比内筒4的轴向位移量(图8中的L4)大。即,能够使外筒3从上面部20凸出的凸出量更长。
其结果,本方式的杯架1能够使杯收容空间的轴向长度更长。
[变形方式1]
上述各方式是弹簧部件6在杯架1中施加预紧力以使外筒3及内筒4形成为使用状态,但也可以施加预紧力以使它们形成为收容状态。
在该情况下,示出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
[变形方式2]
在上述各方式中,利用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连杆部件的连杆5等为一个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优选该连杆5等设置于多个位置。通过设置于多个位置,在外筒3及内筒4在筒部22内沿轴向进行位移时,能够抑制从轴向的偏移的产生。
优选连杆部件相对于筒部22的轴心而设置于对称的位置,优选连杆部件设置于大于或等于2个或3个位置。
[变形方式3]
在上述各方式中,利用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预紧部件的弹簧部件6为扭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的部件即可,不限定于扭簧。
[实施方式3]
本方式的杯架1具有图9~图17所示的结构。
如图9的分解图所示,杯架1具有主体部2、外筒3、内筒4、连杆5、5、弹簧部件6、减震器7、支撑件8、开关9。此外,在本方式的杯架1中,对与上述各方式起到同样作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另外,对于未特别提及的结构,与上述各方式相同,省略说明。
(主体部)
如图10所示,主体部2具有上面部20以及筒部22。并且,筒部22在内部划分出收容空间,并具有划分出使外部与收容空间连通的连通孔的开口部。
主体部2还具有表面板28,该表面板28组装于上面部20的上方,形成杯架1的外观面。
表面板28形成本方式的杯架1的外观面。表面板28固定于上面部20。其固定方法未被限定,优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进行卡合。
除了未形成杯架1的上表面的外观面以外,上面部20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起作用。
筒部22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筒部22相同的结构,并同样地起作用。
在本方式中,筒部22的另一侧的端部(下端)成为杯架1的另一侧的端部(下端)。可以在筒部22的另一侧的端部(下端)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板状的下面部。
(外筒)
外筒3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外筒3同样的结构,并同样地起作用。图11中以斜视图的方式示出外筒3,图12中示出内周面的展开图(沿图11中的XII-XII线进行观察)。本方式的外筒3具有由于切口37而切除了一部分的圆环状。此外,在本方式中具有切口37,但也可以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相连的圆环状。
在外筒3的切口37配置有开关9(按压板90)。
如图12所示,外筒3在其内周面具有以能够摆动的状态对支撑件8进行收容的支撑件收容部36。
支撑件收容部36可以形成为使得筒状的外筒3的外部和内部在径向上连通的状态,也可以如图13的剖面所示在内周面形成凹部。优选为图13的剖面所示的方式。图13是沿着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剖面图(展开图)。
(支撑件)
如图12~图13所示,支撑件8是沿着外筒3的周向的弯曲形状而弯曲的部件(近似弯曲板状的部件)。支撑件8具有基端80的宽度宽、且前端81的宽度窄的尖头的形状。支撑件8在组装于外筒3的状态下形成为轴向上的一侧的端部(上端)82与相对于轴向垂直的平面重叠,另一侧的端部(下端)83形成为相对于上端82倾斜的锥状。支撑件8的另一侧的端部(下端)83相对于外筒3形成为螺旋状。
支撑件8的基端80被支撑于外筒3的支撑件收容部36的内部,前端81被弹簧84支撑为能够摆动的状态。未图示的贯通孔在基端80开口,弹簧84插入于该贯通孔。弹簧84的两端被支撑·固定于外筒3的支撑件收容部36的内部。支撑件8被支撑为前端81在轴心方向上被预紧的状态。如果对支撑件8施加朝向径向外侧的应力,则前端81朝向径向外侧摆动,被收容于支撑件收容部36的内部。
支撑件8通过使轴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下端)83和内筒4抵接而向支撑件收容部36方向进行引导、收容。
在本方式中,示出了支撑件8为一个的方式,但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两个。
(内筒)
内筒4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内筒4同样的结构,并同样地起作用。图14中以斜视图的方式示出内筒4。
(连杆)
如图15所示,连杆5是板状的部件。连杆5具有一端部50、另一端部52、旋转支撑部54、齿轮部57以及卡止爪部58。此外,本方式的连杆5也与上述的各方式相同,具有未图示的弹簧卡止凸起。
齿轮部57是在连杆5的旋转支撑部54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凸出而形成的近似半圆状的部分。齿轮部57在半圆状的外周面形成有齿轮570。齿轮570与减震器7的齿轮70螺合,对连杆5的旋转速度进行缓冲。
卡止爪部58是在连杆5的旋转支撑部5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处形成的部分。卡止爪部58在凸出的前端部形成有卡止爪580。卡止爪部58的卡止爪580与开关9的卡止爪940卡止,对连杆5的旋转(位移)进行限制。
本方式的杯架1在周向上对称的位置(180°的位置)处具有两个连杆5A、5B。如图16的示意图所示,两个连杆5A、5B配置为,从一端部50(50A、50B)朝向另一端部(52A、52B)的方向朝向在周向上一致的方向。
(开关)
开关9相当于实施方式1中的解除单元及位置保持单元。如图17的分解图所示,开关9具有按压板90、按钮主体部91以及连杆部92。
按压板90具有板状。并且,内径侧的端部及其附近在外筒3的一侧的端部的切割后的环状的部分露出。
按钮主体部91是在按压板90的下表面配置的近似箱状的部件,具有从其侧面(与主体部2的径向外侧平行的侧面)凸出的凸起部910、910。按钮主体部91配置为能够沿轴向(上下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如果对按压板90进行按压,则按钮主体部91向下方进行位移。
连杆部92将凸起部910和卡止爪58连接。在本方式中,使用对称形状的2个连杆部92。
对连杆部92的一侧的端部93受到凸起部910引导。一侧的端部93沿轴向延伸,在其前端部具有与凸起部910抵接的引导凸起930。引导凸起部930与凸起部910抵接,伴随着凸起部910的位移,对一侧的端部93向与主体部2的筒部22接近的方向上的位移进行引导。在本方式中,引导凸起930的与凸起部910抵接(滑动接触)的上表面相对于凸起部910进行位移的方向倾斜地形成。通过使抵接面倾斜,对一侧的端部93向与主体部2的筒部22接近的方向进行引导。
连杆部92的另一侧的端部94在其前端具有与卡止爪58卡合的卡止爪940。
连杆92的一侧的端部93和另一侧的端部94由连杆主体部95连接。另一侧的端部94和连杆主体部95配置为形成了沿着主体部2的上面部20的外周的L字状。并且,在另一侧的端部94和连杆主体部95相交叉的部分(L字的角部)被轴支撑。
如果对开关9的按压部90进行按压,则按钮主体部91向下方进行位移。此时,引导凸起930沿按钮主体部91的凸起部910的表面进行位移,连杆部92的一侧的端部93向与主体部2的筒部22接近的方向进行位移。于是,连杆主体部95相对于轴进行摆动,另一侧的端部94也向使得卡止爪940从主体部2的筒部22离开的方向进行位移(摆动)。其结果,将相对于与卡止爪58卡合的卡止爪940的卡合解除,连杆5旋转,外筒3及内筒4的位置向使用状态(能够对杯子进行保持的状态,上面板41向下端侧进行位移的状态)进行位移,并保持。
(杯架的动作及效果)
本方式的杯架1如上所述,如果对开关9的按压板90进行按压(向下方进行按压),则连杆5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动作。并且,转变为使得外筒3向最上端侧进行位移、内筒4向最下端侧进行位移的状态,杯架1变为使用状态(能够对杯子进行保持的状态)。
在本方式中,两个连杆5A、5B配置为沿着周向处于相同的方向上。具体而言,将两个连杆5A、5B的旋转支撑部54A、54B连结的线(虚拟线,图16中的点划线)从轴心(中心轴)通过。如图16的示意图的俯视图所示,一个连杆5A的一端部50A和另一个连杆5B的另一端部52B位于由该虚拟线分割的一侧。另外,一个连杆5A的另一端部52A和另一个连杆5B的一端部50B位于由该虚拟线分割的另一侧。
在该结构中,如图18的示意图所示,即使一端部50A、50B分别向相同方向进行位移(图18中向下降的方向进行位移),各一端部50A、50B也不位于由虚拟线分割的同侧,因此对虚拟线的两侧作用相同的作用力且以相同的位移量进行位移。即,图18中示意性地示出外筒3的位移,虚拟线的两侧处的位移量相同,外筒3不产生倾斜地进行位移(下降)。
如上所述,本方式的杯架1使外筒3及内筒4不倾斜且沿轴向顺畅地进行位移。即,本方式的杯架1能够使外筒3及内筒4更加顺畅地进行位移。
并且,在本方式的杯架1处于使用状态的情况下,外筒3和内筒4的轴向位置不重叠。在该情况下,支撑件8的前端81朝向轴心部进行位移的状态得到保持。并且,如果将杯子插入,则支撑件8向支撑件收容部36的内部方向后退(位移)。在该状态下,支撑件8向相反方向对杯子进行预紧,抑制了杯子的偏移。
通过在将杯子拆下的状态下将外筒3压入,从而杯架1形成为收纳状态。此时的外筒3和内筒4的动作与上述方式相同。
并且,在本方式中,如果将外筒3压入而使其在轴向上进行位移,则内筒4的轴向位置也因连杆5而进行位移。于是,内筒4的上端面和支撑件8的另一侧的端部(下端)83抵接。支撑件8的另一侧的端部(下端)83倾斜地形成,该倾斜作为引导件而起作用。其结果,支撑件8向支撑件收容部36的内部方向后退(位移)而被收容。
如上所述,本方式的杯架1不设置特别的机构,即发挥能够设置对杯子进行支撑的支撑件8的效果。

Claims (9)

1.一种升降式容器保持架,其具有:
外壳部(2),其在内部划分出收容空间,并且具有该收容空间的开口部(23);
外筒部(3),其配置于该收容空间中,能够从该开口部向该收容空间的外部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内筒部(4),其配置于该收容空间中,能够从该开口部向该收容空间的内部方向进行往复移动;以及
连杆部件(5),其使该内筒部及该外筒部向互不相同的方向进行位移,
该容器保持架的特征在于,
该连杆部件(5)具有:一端部(50),其与该外筒部连接;另一端部(52),其与该内筒部连接;以及旋转支撑部(54),其在该一端部和该另一端部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该外壳部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容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式容器保持架还具有预紧部件(6),该预紧部件(6)分别将所述内筒部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内部方向和外部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进行预紧,将所述外筒部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内部方向和外部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进行预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式容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紧部件是对所述连杆部件施加预紧力的弹簧状部件(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容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端部及所述另一端部以所述外筒部及所述内筒部能够进行所述往复移动的状态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式容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端部及所述另一端部具有凹部(51、53),
所述外筒部及所述内筒部具有凸起部(321、421),该凸起部(321、421)的前端插入于相应的所述凹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容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支撑部和所述一端部之间的距离(L1),与该旋转支撑部和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L2)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容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部件为筒状部件,
所述内筒部具有上面板(41),该上面板(41)在上述外筒部的轴心部进行往复移动,并且作为底壁而起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式容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部的所述上面板成为该内筒部将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开口部封闭的盖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容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在相对于所述外筒部的中心轴对称的位置处具有两个所述连杆部件(5A、5B),
各个所述连杆部件的所述一端部(50A、50B)在周向上朝向相同的方向。
CN201510672347.5A 2014-10-16 2015-10-16 升降式容器保持架 Active CN1055229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1749 2014-10-16
JP2014211749 2014-10-16
JP2015-057489 2015-03-20
JP2015057489A JP6380184B2 (ja) 2014-10-16 2015-03-20 昇降式容器ホル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2946A CN105522946A (zh) 2016-04-27
CN105522946B true CN105522946B (zh) 2018-02-09

Family

ID=55748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2347.5A Active CN105522946B (zh) 2014-10-16 2015-10-16 升降式容器保持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840179B2 (zh)
CN (1) CN1055229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1932B2 (ja) * 2015-05-12 2018-07-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昇降式容器ホルダ
CN107095756A (zh) * 2017-02-23 2017-08-29 哈尔滨市第医院 医用伤口护理液存放装置
WO2020069518A2 (en) 2018-09-28 2020-04-02 Berim Ilya Specimen container holding apparatus
CN111016763A (zh) * 2019-12-17 2020-04-17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式杯托及汽车
CN110817042B (zh) * 2020-01-13 2020-04-21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车用折叠升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96884A (ja) 2006-01-27 2007-08-09 Mazda Motor Corp 容器保持装置
KR100957090B1 (ko) * 2007-05-22 2010-05-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싱크 방식의 컵홀더
US8439438B2 (en) * 2011-08-10 2013-05-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ush-push cup holder
US20130264339A1 (en) * 2012-04-05 2013-10-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ployable cup holder
CN202782811U (zh) * 2012-08-31 2013-03-1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保温杯架
CN103112380B (zh) * 2013-02-21 2015-08-05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深度可调节杯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2946A (zh) 2016-04-27
US20160106246A1 (en) 2016-04-21
US9840179B2 (en) 2017-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2946B (zh) 升降式容器保持架
CN102387940B (zh) 杯架
CN104786897B (zh) 杯架
CN101362448B (zh) 杯架
CN107176075B (zh) 杯架
US9004332B2 (en) Cup holder
CN101862096B (zh) 婴儿秋千
CN103241212B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JP2012046090A (ja) カップホルダ
CN107013118A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CN102734614B (zh) 可收折的显示器支撑架
CN104943593B (zh) 盖体的开闭机构
CN206670182U (zh) 一种冰箱搁架及冰箱
CN207348655U (zh) 带阻尼器铰链
CN106240426A (zh) 拉出装置
CN110871729B (zh) 汽车用杯架
CN106143252B (zh) 升降式容器保持件
CN215400210U (zh) 一种耳机收纳盒
JP6380184B2 (ja) 昇降式容器ホルダ
WO2014133282A1 (ko) 자동차 컵 홀더의 플랩 조립체
CN110250914B (zh) 饮料冲泡结构与饮料机
CN105279853A (zh) 杯装饮料提供装置的杯供给装置
CN108001594A (zh) 滑板车
CN207629978U (zh) 卷钉枪托盘架
CN205721540U (zh) 笔记本电脑180°翻转显示器的连接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