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8411A -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8411A
CN105518411A CN201480048238.XA CN201480048238A CN105518411A CN 105518411 A CN105518411 A CN 105518411A CN 201480048238 A CN201480048238 A CN 201480048238A CN 105518411 A CN105518411 A CN 105518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cold
producing medium
heat exchange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82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8411B (zh
Inventor
森本康介
织谷好男
神藤正宪
坂卷智彦
上总拓也
滨馆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18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8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8Evaporators having distribu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2Evaporators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83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1/02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with multiple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1/04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polygonal, e.g. rectangular
    • F28F1/045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polygonal, e.g. rectangular with assemblies of stack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28F1/325Fins with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eat-exchange media between different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28F9/020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65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by using guiding means or impingement means inside the header 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8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stacked distribution plates or perforated plates arranged over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25B41/42Arrangements for diverging or converging flows, e.g. branch lines or j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5/00Fastening; Joining
    • F28F2275/04Fastening; Joining by brazing

Abstract

在当室外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与多根扁平管(31)的上游侧连通的第一主连通空间(75a)内设置隔板(91),所述隔板(91)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将该第一主连通空间(75a)隔成与多根扁平管(31)连通的第一空间(93)和与支管部(112a)连通的第二空间(94),所述支管部(112a)用于在室外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将制冷剂引向第一主连通空间(75a)。此外,在第一主连通空间(75a)中的下部形成使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连通的通孔(91a)。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扁平管和翅片从而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以下热交换器已为人所知,该热交换器具备上下排列的多根扁平管、与所述扁平管接合的翅片以及分别与多根扁平管的一端和另一端连接的两根总集合管,该热交换器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例如参照以下专利文献1)。
在上述热交换器中,在总集合管内形成有多个与多根扁平管连通的连通空间。在上述热交换器中,已流入到各个连通空间内的制冷剂分配至与该连通空间连通的上下排列的多根扁平管,从而当在各扁平管中流动之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3-1371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上述连通空间,在该连通空间中制冷剂被分配给上下排列的多根扁平管。在此,液态制冷剂的密度大于气态制冷剂的密度。因此,如果连通空间中的制冷剂的流速迟缓,则液态制冷剂因重力而容易留在连通空间的底部,从而在制冷剂被分配给各扁平管之际,越是位于上方的扁平管,所流入的制冷剂的湿度可能会越小。其结果是,在所流入的制冷剂的湿度小的热交换器的上部,在扁平管中流动的制冷剂可能会在中途变成气态单相状态。过热状态的气态制冷剂所流动的区域,因几乎不发挥蒸发器的作用而形成有过热状态的气态制冷剂所流动的区域,热交换器的性能便可能无法充分地发挥。
相对于此,例如,可以想到:通过在连通空间中的下部设置制冷剂引入部来在连通空间内形成自下往上的制冷剂流路,并且通过将各扁平管插入到连通空间的较深的位置处来减小制冷剂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以提高制冷剂的流速,由此不让比重大的液态制冷剂留在连通空间的底部。然而,总集合管的截面通常是圆形的,因此即使将扁平管插入到较深的位置处,也只能将制冷剂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减小至一定程度而已,从而并不能充分地提高制冷剂的流速。此外,还可以考虑通过改变总集合管的形状来减小制冷剂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但是要将制冷剂的流速调整为最佳流速,则需要大幅改变设计,因此无法简单地调整制冷剂的流速。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备上下排列的多根扁平管的热交换器以及具备所述热交换器的空调机中,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减小向各扁平管流入的制冷剂的湿度的波动,由此使热交换器充分发挥其性能。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热交换器,上述热交换器具备:上下排列的多根扁平管31、与上述扁平管31接合的翅片32、插入有多根上述扁平管31的一端的第一总集合管40以及插入有多根上述扁平管31的另一端的第二总集合管70,在上述热交换器中,在上述扁平管31的内部流动的流体与该扁平管31的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第一总集合管40和上述第二总集合管70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在上述第一总集合管40和上述第二总集合管70的内部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与多根上述扁平管31连通的连通空间,在上述连通空间之中的当上述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与多根上述扁平管31的上游侧连通的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内设置有隔板91,上述隔板91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将上述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隔成第一空间93和第二空间94,上述第一空间93与多根上述扁平管31连通,上述第二空间94与引入部连通,上述引入部用于在上述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将制冷剂引向上述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并且,在上述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的下部形成有使上述第一空间93与上述第二空间94连通的连通路。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在当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与多根扁平管31的上游侧连通的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内设置有隔板91,上述隔板91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隔出来与多根扁平管31连通的第一空间93和与引入部连通的第二空间94,上述引入部用于在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引入制冷剂。此外,在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的下部形成有使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连通的连通路。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流入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首先被引入到第二空间94中,然后经由连通路流入第一空间93中的下部,并一边在该第一空间93中朝上流动一边被分配给与该第一空间93连通的多根扁平管31。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如上所述,通过在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设置隔板91,从而在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形成在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的自下往上的制冷剂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大幅减小,因此制冷剂的流速相比没有设置隔板91的情况大幅增大。因此,虽然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第一空间93,但是比重大的液态制冷剂不会留在该第一空间93中的底部,而是与气态制冷剂一起抗衡重力而气势较强地喷上去。因此,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以混合了液态制冷剂与气态制冷剂的状态流入与第一空间93连通的各扁平管31。即,通过设置隔板91来使制冷剂的流速增大,由此从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向各扁平管31流入的制冷剂的湿度的波动变小。
此外,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如果改变隔板91在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的位置,则第一空间93的横截面面积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第一空间93中从下向上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发生变化。即,仅仅改变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的隔板91的位置,就会简单地改变在第一空间93中从下向上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是这样的,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上述连通路形成在与上述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连通的多根上述扁平管31中的最下侧上述扁平管31的下方。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中,由于连通路形成在与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连通的多根扁平管31中的最下侧扁平管31的下方,因此不会与任何扁平管31的开口端面相对。因此,从第二空间94流入第一空间93的制冷剂不会直接喷向任何扁平管31,而是均匀地分配给与该第一空间93连通的各扁平管31。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是这样的,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上述连通路由形成在上述隔板91中的下部的通孔91a形成。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中,引入到第二空间94中的制冷剂通过在隔板91中的下部形成的通孔91a流入第一空间93中的下部。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是这样的,在本公开的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者中,在上述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的下部并且相比上述引入部及上述连通路更靠上方的位置上设置有分割板92,上述分割板92将上述第二空间94分为上方的上侧空间97和下方的下侧空间98。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中,第二空间94由分割板92分隔为在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引入制冷剂的第二空间94中的下方的下侧空间98和该下侧空间98的上方的上侧空间97。引入到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内的制冷剂不会喷向上方,而是经由连通路流入第一空间93中的下部。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是这样的,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中,在上述隔板91上形成有连通孔99,上述连通孔99使上述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与上述第一空间93连通。
然而,如本公开的第四方面那样,如果利用在引入部及连通路的上方设置的分割板92来将第二空间94上下分割,则第二空间94中的分割板92上方的上侧空间97会成为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不会与分割板92下方的下侧空间98及第一空间93连通。因此,即使制冷剂引入到热交换器中,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的内部压力也不会发生变化,而是保持装配时的压力即大气压。另一方面,在热交换器发挥冷凝器或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制冷剂引入到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和第一空间93内,从而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和第一空间93的内部压力通常大于大气压。即,在热交换器发挥冷凝器或蒸发器的作用之际,第一空间93和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因制冷剂的引入而内部压力大致相等,另一方面,由于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是不与第一空间93和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连通的封闭空间,因此,在与第一空间93和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的内部压力之间产生压力差。因此,如果总集合管70、隔板91以及分割板92的刚性低,则可能会由第一空间93、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的内部压力与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的内部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导致总集合管70、隔板91以及分割板92发生变形等。
于是,在本公开的第五方面中,在隔板91上形成了将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连通的连通孔99。因此,即使在热交换器发挥冷凝器或蒸发器的作用之际,第一空间93和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的内部压力大于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的内部压力,通过第一空间93内的制冷剂也会经由连通孔99流入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使得两个空间的内部压力相等。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以空调机10作为对象,上述空调机10具备制冷剂回路20,在上述制冷剂回路20中设置有本公开的上述第一至第五方面中所述的任一热交换器23,在上述制冷剂回路20中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
在本公开的第六方面中,本公开的上述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热交换器23连接在制冷剂回路20中。在热交换器23中,在制冷剂回路20中循环的制冷剂在通过扁平管31的期间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仅仅在当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与多根扁平管31的上游侧连通的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设置隔板91,就能够大幅减小在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的自下往上的制冷剂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其中,上述隔板91将上述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隔出来扁平管31侧的第一空间和引入部侧的第二空间。由此,能够使在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自下往上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相比没有设置隔板91的情况大幅增大。即,虽然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第一空间93,但是不会使比重大的液态制冷剂在该第一空间93中留在底部,而是能够与气态制冷剂一起抗衡重力而气势较强地喷上去,因此能够使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以混合了液态制冷剂与气态制冷剂的状态流入与第一空间93连通的各扁平管31。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用简单的结构来减小流入各扁平管31的制冷剂的湿度的波动,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热交换器的性能。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仅仅改变隔板91在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的位置,就能够简单地改变在第一空间93中自下往上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因此,仅仅改变隔板91在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的位置,则不需要大幅改变设计,就能够将在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自下往上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调整为最佳速度。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将连通路形成在与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连通的多根扁平管31中的最下侧扁平管31的下方。通过这样的结构,连通路不会与任何扁平管31的开口端面相对。因此,从第二空间94流入第一空间93的制冷剂不会直接喷向任何扁平管31。因此,能够将从第二空间94流入到第一空间93中的制冷剂均匀地分配给与该第一空间93连通的各扁平管31。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能够由在隔板91中的下部形成的通孔91a来简单地形成使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连通的连通路。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在第二空间94中设置分割板92,从而分为在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引入制冷剂的下方的下侧空间98和该下侧空间98上方的上侧空间97。这样一来,在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引入制冷剂的引入空间亦即下侧空间98形成得较窄,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在第二空间94中的速度降低。因此,在第一空间93中,能够将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气势较强地喷上去。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通过在隔板91上设置使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连通的连通孔99,从而在制冷剂被引入到热交换器中而该热交换器发挥冷凝器或蒸发器的作用之际,第一空间93的内部压力与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的内部压力会相等,因此不需要提高总集合管70、隔板91以及分割板92的刚性,就能够防止这些部件的变形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的空调机的简要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单元的立体简图,示出在室外热交换器发挥冷凝器的作用时制冷剂的流动情况。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单元的立体简图,示出在室外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时制冷剂的流动情况。
图5是从正面看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单元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将图5的VI-VI剖面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热交换器单元的剖视图。
图7是从正面看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单元的第一总集合管的下侧空间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从正面看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单元的第二总集合管的第一主连通空间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8的IX-IX剖面的热交换器单元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X-X剖面的热交换器单元的剖视图。
图11是从正面看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单元的第一总集合管的下侧空间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纵隔板的侧视图,所述纵隔板设置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单元的第一总集合管的下侧空间内。
图13是从正面看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单元的第二总集合管的第一主连通空间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没有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范围加以限制的意图。
(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是设置在空调机10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下面,首先对空调机10进行说明,然后对室外热交换器23进行详细说明。
-空调机-
参照图1来对空调机10进行说明。
〈空调机的结构〉
空调机10具备室外机组11和室内机组12。室外机组11和室内机组12经由液侧连接管道13和气侧连接管道14相互连接。在空调机10中,由室外机组11、室内机组12、液侧连接管道13以及气侧连接管道14形成制冷剂回路20。
在制冷剂回路20中设置有压缩机21、四通换向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24以及室内热交换器25。压缩机21、四通换向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以及膨胀阀24收纳在室外机组11内。在室外机组11中设置有用于将室外空气供向室外热交换器23的室外风扇15。另一方面,室内热交换器25收纳在室内机组12内。在室内机组12中设置有用于将室内空气供向室内热交换器25的室内风扇16。
制冷剂回路20是填充有制冷剂的闭合回路。在制冷剂回路20中,压缩机21的喷出管与四通换向阀22的第一通口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管与四通换向阀22的第二通口连接。此外,在制冷剂回路20中,按照从四通换向阀22的第三通口到第四通口的顺序依次布置有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24以及室内热交换器25。在该制冷剂回路20中,室外热交换器23经由管道17与膨胀阀24连接,且经由管道18与四通换向阀22的第三通口连接。
压缩机21是涡旋型全密闭式压缩机或回转型全密闭式压缩机。四通换向阀22在第一通口与第三通口连通且第二通口与第四通口连通的第一状态(图1中用实线示出的状态)、第一通口与第四通口连通且第二通口与第三通口连通的第二状态(图1中用虚线示出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膨胀阀24是所谓的电子膨胀阀。
室外热交换器23使室外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关于室外热交换器23,在下文中进行说明。另一方面,室内热交换器25使室内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25由具备圆管即传热管的所谓的横肋型管片式热交换器构成。
〈空调机的工作情况〉
空调机10选择性地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在处于制冷运转过程中的制冷剂回路20中,在将四通换向阀22设定为第一状态的状态下进行制冷循环。在该状态下,制冷剂按照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24、室内热交换器25这样的顺序循环,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冷凝器的作用,室内热交换器25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从压缩机21流入的气态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向室外空气放热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朝着膨胀阀24流出去。
在处于制热运转过程中的制冷剂回路20中,在将四通换向阀22设定为第二状态的状态下进行制冷循环。在该状态下,制冷剂按照室内热交换器25、膨胀阀24、室外热交换器23这样的顺序循环,室内热交换器25发挥冷凝器的作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通过膨胀阀24之际膨胀而变成了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制冷剂从室外空气中吸热而蒸发,然后朝着压缩机21流出去。
-室外热交换器-
适当参照图2~图10来对室外热交换器23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说明中示出的扁平管31的根数仅是一个示例。
如图2所示,室外热交换器23为空气热交换器,其具备一个热交换器单元30。
亦如图3和图5所示,热交换器单元30具备一根第一总集合管40、一根第二总集合管70、多根扁平管31以及多个翅片32。第一总集合管40、第二总集合管70、扁平管31以及翅片32都是铝合金部件,彼此通过钎焊而接合。
需要说明的是,热交换器单元30被分为上下两个区域,详细内容在下文中进行说明。从而,热交换器单元30中的上侧的区域成为主热交换区35,热交换器单元30中的下侧的区域成为辅助热交换区37。
第一总集合管40和第二总集合管70都呈两端被封住的细长圆筒状。在图5中,第一总集合管40以竖立的状态设置在交换器单元30的右端,第二总集合管70以竖立的状态设置在热交换器单元30的左端。即,第一总集合管40和第二总集合管70是以各自的轴向成为上下方向的状态设置的。
如图6所示,扁平管31是截面形状为扁圆的传热管。如图5所示,在热交换器单元30中,多根扁平管31是以每根扁平管31的轴向成为左右方向且每根扁平管31的侧面中平坦的部分相对的状态布置的。此外,多根扁平管31以彼此保持一定间隔地上下排列布置,彼此的轴向实质上平行。各扁平管31的一端插在第一总集合管40中,各扁平管31的另一端插在第二总集合管70中。设置在热交换器单元30中的扁平管31构成管列50。
如图6所示,在各扁平管31中形成有多条流体通路175。各条流体通路175是沿着扁平管31的轴向延伸的通路,且沿着扁平管31的宽度方向排成一列。各条流体通路175在扁平管31的两个端面上开口。供给到热交换器单元30中的制冷剂在流经扁平管31的流体通路175的这段时间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如图6所示,翅片32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纵向长度较长的板状翅片。在翅片32上形成有多个细长的缺口部186,所述缺口部186从翅片32的前缘(即迎风面的缘部)沿着翅片32的宽度方向延伸。翅片32中,多个缺口部186在翅片32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彼此保持一定的间隔。缺口部186的靠顺风面的部分构成管插入部187。扁平管31插在翅片32的管插入部187内,其通过钎焊与管插入部187的周缘部接合。此外,在翅片32上形成有用于促进传热的百叶窗185。另外,多个翅片32彼此留有一定的间隔地排列在扁平管31的轴向上。
如图3和图5所示,热交换器单元30分为上下两个热交换区35、37。热交换器单元30中的上侧的热交换区为主热交换区35,热交换器单元30中的下侧的热交换区为辅助热交换区37。
设置在热交换器单元30中的扁平管31中,位于主热交换区35的扁平管31构成主列部51,位于辅助热交换区37的扁平管31构成辅助列部54。即,构成管列50的扁平管31中的一部分构成辅助列部54,剩下的部分构成主列部51。构成辅助列部54的扁平管31的根数比构成主列部51的扁平管31的根数少,详细内容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主热交换区35沿上下方向分为六个主热交换部36a~36f。另一方面,辅助热交换区37沿上下方向分为三个辅助热交换部38a~38c。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示出的主热交换部36a~36f和辅助热交换部38a~38c的数量仅是一个示例。
在主热交换区35,按从下往上的顺序依次形成有第一主热交换部36a、第二主热交换部36b、第三主热交换部36c、第四主热交换部36d、第五主热交换部36e以及第六主热交换部36f。在各个主热交换部36a~36f设置有十二根扁平管31。
设置在第一主热交换部36a的十二根扁平管31构成第一主列块52a。设置在第二主热交换部36b的十二根扁平管31构成第二主列块52b。设置在第三主热交换部36c的十二根扁平管31构成第三主列块52c。设置在第四主热交换部36d的十二根扁平管31构成第四主列块52d。设置在第五主热交换部36e的十二根扁平管31构成第五主列块52e。设置在第六主热交换部36f的十二根扁平管31构成第六主列块52f。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各个主列块52a~52f的扁平管31的根数也可以彼此不相等。
第一主列块52a和第二主列块52b构成第一主列块群53a。第三主列块52c和第四主列块52d构成第二主列块群53b。第五主列块52e和第六主列块52f构成第三主列块群53c。
在辅助热交换区37,按从下往上的顺序依次形成有第一辅助热交换部38a、第二辅助热交换部38b以及第三辅助热交换部38c。在各个辅助热交换部38a~38c设置有三根扁平管31。
设置在第一辅助热交换部38a的三根扁平管31构成第一辅助列块55a。设置在第二辅助热交换部38b的三根扁平管31构成第二辅助列块55b。设置在第三辅助热交换部38c的三根扁平管31构成第三辅助列块55c。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各个辅助列块55a~55c的扁平管31的根数也可以彼此不相等。
如图5所示,第一总集合管40的内部空间由隔板41上下隔开。第一总集合管40内的隔板41上侧的空间为上侧空间42,第一总集合管40内的隔板41下侧的空间为下侧空间43。
上侧空间42与构成主列部51的所有扁平管31连通。气侧连接管102连接在第一总集合管40中形成上侧空间42的部分上。构成制冷剂回路20的管道18连接在该气侧连接管102上。
液侧连接管101连接在第一总集合管40中形成下侧空间43的部分上。构成制冷剂回路20的管道17连接在该液侧连接管101上。第一总集合管40中形成下侧空间43的部分构成用于将制冷剂分配给三个辅助热交换部38a~38c的分流器150,详细内容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第二总集合管70的内部空间由隔板71上下隔开。第二总集合管70内的隔板71的上侧空间成为上侧空间72,第二总集合管70内的隔板71下侧的空间成为下侧空间73。
上侧空间72由五张隔板74隔出来六个主连通空间75a~75f。即,在第二总集合管70中隔板71的上侧,按从下往上的顺序依次形成有第一主连通空间75a、第二主连通空间75b、第三主连通空间75c、第四主连通空间75d、第五主连通空间75e以及第六主连通空间75f。
构成第一主列块52a的十二根扁平管31与第一主连通空间75a连通。构成第二主列块52b的十二根扁平管31与第二主连通空间75b连通。构成第三主列块52c的十二根扁平管31与第三主连通空间75c连通。构成第四主列块52d的十二根扁平管31与第四主连通空间75d连通。构成第五主列块52e的十二根扁平管31与第五主连通空间75e连通。构成第六主列块52f的十二根扁平管31与第六主连通空间75f连通。
第一主连通空间75a~第六主连通空间75f构成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与多根扁平管31的上游侧连通的上游侧连通空间,详细内容在下文中进行说明。在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中设置有分流构造90,所述分流构造90用于将制冷剂分配给与该主连通空间75a~75f连通的多根扁平管31。
下侧空间73由两张隔板76隔出来三个辅助连通空间77a~77c。即,在第二总集合管70中隔板71的下侧,按从下往上的顺序依次形成有第一辅助连通空间77a、第二辅助连通空间77b以及第三辅助连通空间77c。
构成第一辅助列块55a的三根扁平管31与第一辅助连通空间77a连通。构成第二辅助列块55b的三根扁平管31与第二辅助连通空间77b连通。构成第三辅助列块55c的三根扁平管31与第三辅助连通空间77c连通。
在第二总集合管70上安装有三根连接用管道110、120、130。连接用管道110具备一个主管部111和与主管部111的端部连接的两个支管部112a、112b。连接用管道120具备一个主管部121和与主管部121的端部连接的两个支管部122a、122b。连接用管道130具备一个主管部131和与主管部131的端部连接的两个支管部132a、132b。
第一连接用管道110将第一辅助列块55a和第一主列块群53a连接起来。具体而言,第一连接用管道110的主管部111的开口端与第一辅助连通空间77a连通,第一连接用管道110的一支管部112a的开口端与第一主连通空间75a连通,第一连接用管道110的另一支管部112b的开口端与第二主连通空间75b连通。因此,第一辅助连通空间77a与对应于第一主列块52a的第一主连通空间75a、对应于第二主列块52b的第二主连通空间75b双方接通。
第二连接用管道120将第二辅助列块55b和第二主列块群53b连接起来。具体而言,第二连接用管道120的主管部121的开口端与第二辅助连通空间77b连通,第二连接用管道120的一支管部122a的开口端与第三主连通空间75c连通,第二连接用管道120的另一支管部122b的开口端与第四主连通空间75d连通。因此,第二辅助连通空间77b与对应于第三主列块52c的第三主连通空间75c、对应于第四主列块52d的第四主连通空间75d双方接通。
第三连接用管道130将第三辅助列块55c和第三主列块群53c连接起来。具体而言,第三连接用管道130的主管部131的开口端与第三辅助连通空间77c连通,第三连接用管道130的一支管部132a的开口端与第五主连通空间75e连通,第三连接用管道130的另一支管部132b的开口端与第六主连通空间75f连通。因此,第三辅助连通空间77c与对应于第五主列块52e的第五主连通空间75e、对应于第六主列块52f的第六主连通空间75f双方接通。
各个支管部112a、112b、122a、122b、132a、132b构成用于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将制冷剂分别向所连通的主连通空间75a~75f引入的引入部,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分流器的结构〉
如上所述,第一总集合管40中形成下侧空间43的部分构成分流器150。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的情况下,该分流器150将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分配给三个辅助热交换部38a~38c。这里,参照图7来对分流器150进行说明。
在下侧空间43设置有两张横隔板160、162和一张纵隔板164。下侧空间43由两张横隔板160、162和一张纵隔板164隔出来三个连通室151~153和一个混合室154。
具体而言,各横隔板160、162横跨下侧空间43而设,并将下侧空间43在上下方向上隔开。下侧横隔板160布置在第一辅助列块55a与第二辅助列块55b之间,上侧横隔板162布置在第二辅助列块55b与第三辅助列块55c之间。纵隔板164为呈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部件。纵隔板164沿着第一总集合管40的轴向而设,并将下侧空间43隔成扁平管31侧和液侧连接管101侧。
在纵隔板164中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有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形状的开口部165a、165b。纵隔板164上的上部的开口部165a位于上侧横隔板162的上侧,纵隔板164上的下部的开口部165b位于下侧横隔板160的下侧。
下侧空间43中的下侧横隔板160下侧的部分为第一连通室151,下侧空间43中的上侧横隔板162上侧的部分为第三连通室153。第一连通室151与构成第一辅助列块55a的三根扁平管31连通。第三连通室153与构成第三辅助列块55c的三根扁平管31连通。
此外,下侧空间43中下侧横隔板160与上侧横隔板162之间的部分由纵隔板164隔成扁平管31侧的第二连通室152和液侧连接管101侧的混合室154。第二连通室152与构成第二辅助列块55b的三根扁平管31连通。混合室154与液侧连接管101连通。
在下侧横隔板160的面向混合室154的部分上形成有连通用通孔161。第一连通室151经由该连通用通孔161与混合室154连通。在上侧横隔板162的面向混合室154的部分上形成有连通用通孔163。第三连通室153经由该连通用通孔163与混合室154连通。在纵隔板164的面向混合室154的部分上形成有连通用通孔166。第二连通室152经由该连通用通孔166与混合室154连通。
在分流器150中,下侧横隔板160上的连通用通孔161、上侧横隔板162上的连通用通孔163以及纵隔板164上的连通用通孔166是直径比较小的通孔。以制冷剂按规定的比例分配给各个辅助列块55a~55c的方式,来设定分流器150中的上述连通用通孔161、163、166的开口面积(具体而言是直径)。
〈连通空间中的分流构造〉
如上所述,第一主连通空间75a~第六主连通空间75f是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与多根扁平管31的上游侧连通的上游侧连通空间,在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内设置有用于将制冷剂分配给与该主连通空间75a~75f连通的多根扁平管31的分流构造90。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的情况下,各个分流构造90将引入到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中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分别分配给十二根扁平管31。由于设置在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中的分流构造90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这里,参照图8~图10来对第一主连通空间75a内的分流构造90进行说明,而省略对第二主连通空间75b~第六主连通空间75f内的分流构造90的说明。
分流构造90具有一张纵隔板91和一张分割板92。
纵隔板9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细长的长方形板状部件,其沿第二总集合管70的轴向而设,从而将第一主连通空间75a在水平方向上隔成两个空间。具体而言,纵隔板91将第一主连通空间75a隔成扁平管侧的第一空间93和引入部侧的第二空间94,所述第一空间93与多根扁平管31连通,所述第二空间94与构成引入部的第一连接用管道110的支管部112a连通,其中,所述引入部用于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将制冷剂向第一主连通空间75a引入。纵隔板91以与插入到第一主连通空间75a中的多根扁平管31互相垂直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纵隔板91与多根扁平管3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2mm左右。
在纵隔板91上的下部形成有长方形形状的通孔91a。该通孔91a形成在相比与第一主连通空间75a连通的十二根扁平管31中的最下侧扁平管31更靠下方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分割板92是近似圆形的板状部件,其横跨第一主连通空间75a而设。在分割板92的中央部形成有沿直径方向延伸的长方形形状的通孔92a,纵隔板91贯穿该通孔92a。分割板92嵌入到形成在第二总集合管70上的横孔中,并钎焊到该第二总集合管70上。在如上所述那样纵隔板91贯穿到通孔92a中的状态下分割板92钎焊到第二总集合管70上,由此纵隔板91固定在第二总集合管70上。
此外,分割板92将第一空间93和第二空间94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分为两个空间。在分割板92的第一空间93侧的第一部分上形成有两个开口92b、92b。在插入到第一空间93中的扁平管31与第二总集合管70的内壁之间的扇形的间隙内,上述两个开口92b、92b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呈与该间隙相似的形状。通过上述两个开口92b、92b,第一空间93中的分割板92的上侧空间95和下侧空间96连通。
另一方面,在分割板92的第二空间94侧的第二部分上未形成有开口,第二空间94由该部分隔出来上下两个空间97、98。即,第二空间94中的分割板92的上侧空间97与下侧空间98是不连通的。分割板92设置在相比第一连接用管道110的支管部112a、即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将制冷剂向第二空间94引入的引入部以及上述通孔91a更靠上方的位置上。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割板92设置在插入到第一空间93中的十二根扁平管31中的最下侧扁平管31与从下侧算起第二根扁平管31之间。这样,第二空间94中的分割板92的下侧空间98构成与第一连接用管道110的支管部112a连通的制冷剂的引入空间。
就分流构造90而言,以流入到第一空间93中的下部的制冷剂的流速成为制冷剂均匀地分配给各扁平管31那样的流速的方式,来设定纵隔板91的位置、纵隔板91的通孔91a的开口面积以及分割板92的两个开口92b、92b的开口面积。
〈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的流动情况/为冷凝器的情况〉
在空调机10进行制冷运转的过程中,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冷凝器的作用。说明在空调机10进行制冷运转的过程中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流动情况。
从压缩机21喷出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管道18供向室外热交换器23。如图3所示,从管道18供给到气侧连接管102的制冷剂依次通过构成主列部51的扁平管31和构成辅助列部54的扁平管31,然后通过液侧连接管101向管道17流出去。
详细地说明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流动情况。
如图5所示,从气侧连接管102流入到第一总集合管40的上侧空间42中的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制冷剂分开流入构成各个主列块的扁平管31。在主列块52a~52f的扁平管31中流动的制冷剂与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了各个主列块52a~52f的扁平管31的制冷剂流入第二总集合管70的相对应的主连通空间75a~75f。通过了第一主列块52a的扁平管31的制冷剂进入第一主连通空间75a而合流。通过了第二主列块52b的扁平管31的制冷剂进入第二主连通空间75b而合流。通过了第三主列块52c的扁平管31的制冷剂进入第三主连通空间75c而合流。通过了第四主列块52d的扁平管31的制冷剂进入第四主连通空间75d而合流。通过了第五主列块52e的扁平管31的制冷剂进入第五主连通空间75e而合流。通过了第六主列块52f的扁平管31的制冷剂进入第六主连通空间75f而合流。
第一主连通空间75a和第二主连通空间75b内的制冷剂通过第一连接用管道110流入第一辅助连通空间77a。第三主连通空间75c和第四主连通空间75d内的制冷剂通过第二连接用管道120流入第二辅助连通空间77b。第五主连通空间75e和第六主连通空间75f内的制冷剂通过第三连接用管道130流入第三辅助连通空间77c。
各辅助连通空间77a~77c内的制冷剂流入相对应的辅助列块55a~55c的扁平管31中。第一辅助连通空间77a内的制冷剂流入第一辅助列块55a的扁平管31中。第二辅助连通空间77b内的制冷剂流入第二辅助列块55b的扁平管31中。第三辅助连通空间77c内的制冷剂流入第三辅助列块55c的扁平管31中。
在各个辅助列块55a~55c的扁平管31中流动的制冷剂与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了各个辅助列块55a~55c的扁平管31的制冷剂流入相对应的连通室151~153。通过了第一辅助列块55a的扁平管31的制冷剂进入第一连通室151而合流。通过了第二辅助列块55b的扁平管31的制冷剂进入第二连通室152而合流。通过了第三辅助列块55c的扁平管31的制冷剂进入第三连通室153而合流。各连通室151~153内的制冷剂进入混合室154而合流,然后通过液侧连接管101从室外热交换器23流出去。
〈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的流动情况/为蒸发器的情况〉
在空调机10进行制热运转的过程中,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说明在空调机10进行制热运转的过程中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流动情况。
通过膨胀阀24之际发生膨胀而变成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通过管道17供向室外热交换器23。如图4所示,从管道17供给到液侧连接管101中的制冷剂依次通过构成辅助列部54的扁平管31和构成主列部51的扁平管31,然后通过气侧连接管102向管道18流出去。
详细地说明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流动情况。
如图5所示,从液侧连接管101流入到混合室154中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分配给三个连通室151~153,然后流入与各连通室151~153相对应的辅助列块55a~55c的扁平管31。在辅助列块55a~55c的扁平管31中流动的制冷剂与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了各个辅助列块55a~55c的三根扁平管31的制冷剂进入与各个辅助列块55a~55c相对应的第二总集合管70的辅助连通空间77a~77c而合流。
从第一辅助连通空间77a流入到第一连接用管道110的主管部111中的制冷剂,其一部分通过一支管部112a流入第一主连通空间75a,剩下的部分通过另一支管部112b流入第二主连通空间75b。从第二辅助连通空间77b流入到第二连接用管道120的主管部121中的制冷剂,其一部分通过一支管部122a流入第三主连通空间75c,剩下的部分通过另一支管部122b流入第四主连通空间75d。从第三辅助连通空间77c流入到第三连接用管道130的主管部131中的制冷剂,其一部分通过一支管部132a流入第五主连通空间75e,剩下的部分通过另一支管部132b流入第六主连通空间75f。
流入到第二总集合管70的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内的制冷剂通过分流构造90而被分配给与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相对应的主列块52a~52f的十二根扁平管31。在后面说明关于从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向相对应的扁平管31分流的分流动作的详细内容。第一主连通空间75a内的制冷剂流入构成第一主列块52a的扁平管31。第二主连通空间75b内的制冷剂流入构成第二主列块52b的扁平管31。第三主连通空间75c内的制冷剂流入构成第三主列块52c的扁平管31。第四主连通空间75d内的制冷剂流入构成第四主列块52d的扁平管31。第五主连通空间75e内的制冷剂流入构成第五主列块52e的扁平管31。第六主连通空间75f内的制冷剂流入构成第六主列块52f的扁平管31。
在各个主列块52a~52f的扁平管31中流动的制冷剂与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了各个主列块52a~52f的十二根扁平管31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总集合管40的上侧空间42而合流,然后通过气侧连接管102从室外热交换器23流出去。
(主连通空间中的分流动作)
接下来,对从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向相对应的扁平管31分流的分流动作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设置在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中的分流构造90的构成方式相同,并且制冷剂在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中按相同的方式分流,因此,在这里,参照图8和图9来说明在第一主连通空间75a中的分流动作,而省略对第二主连通空间75b~第六主连通空间75f中的分流动作的说明。
如图8所示,流入第一主连通空间75a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首先经由构成引入部的第一连接用管道110的支管部112a,被引向第二空间94中的分割板92下方的下侧空间98。引入到该下侧空间98中的制冷剂通过形成在纵隔板91上的下部的通孔91a流入扁平管侧的第一空间93中的下部。流入到第一空间93中的下部的制冷剂在该第一空间93中一边在各扁平管31与第二总集合管70的内壁之间通过而向上方流动一边分配给与该第一空间93连通的多根扁平管31。
在此,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一主连通空间75a内设置纵隔板91,从而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形成在第一主连通空间75a内的自下往上的制冷剂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大幅减小,因此相比不设置纵隔板91的情况,制冷剂的流速大幅增大。因此,虽然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第一空间93,但是在该第一空间93内,比重大的液态制冷剂不会留在底部,而是与气态制冷剂一起抗衡重力而气势较强地喷上去。因此,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以混合了液态制冷剂与气态制冷剂的状态流入与第一空间93连通的各扁平管31。即,通过设置隔板来使制冷剂的流速增大,从而从第一主连通空间75a流入各扁平管31的制冷剂的湿度的波动变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连通的通孔91a形成在纵隔板91上的相比与第一主连通空间75a连通的多根扁平管31中的最下侧扁平管31还靠下方的位置处。通过这样的结构,使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连通的通孔91a不会与任何扁平管31的开口端面相对。因此,从第二空间94流入到第一空间93中的制冷剂不会直接喷向任何扁平管31,而是均匀地分配给与该第一空间93连通的各扁平管31。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仅仅在与多根扁平管31的上游侧连通的第一主连通空间75a~第六主连通空间75f内设置纵隔板91,就能够大幅减小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内的自下往上的制冷剂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其中,所述纵隔板91将各个该主连通空间75a~75f隔成扁平管侧的第一空间93和引入部侧的第二空间94。由此,能够使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内的自下往上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相比没有设置纵隔板91的情况大幅增大。即,虽然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第一空间93,但是在该第一空间93中不会使比重大的液态制冷剂留在底部,就能够使液态制冷剂与气态制冷剂一起抗衡重力而气势较强地喷上去,因此能够使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以混合了液态制冷剂与气态制冷剂的状态流入与第一空间93连通的各扁平管31。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用简单的结构来减小流入各扁平管31的制冷剂的湿度的波动,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室外热交换器23的性能。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仅仅改变在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内的纵隔板91的位置,就能够简单地改变在第一空间93中自下往上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因此,不进行复杂的设计改变,而是仅仅改变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中的隔板的位置,就能够将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中的自下往上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调整为最佳速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将使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连通的通孔91a形成在纵隔板91上的与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连通的多根扁平管31中的最下侧扁平管31的下方。通过这样的结构,通孔91a不会与任何扁平管31的开口端面相对。因此,从第二空间94流入第一空间93的制冷剂不会直接喷向任何扁平管31。因此,能够将从第二空间94流入到第一空间93中的制冷剂均匀地分配给与该第一空间93连通的各扁平管31。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能够利用形成在纵隔板91上的下部的通孔91a来简单地形成使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连通的连通路。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在第二空间94内设置分割板92,从而分割出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引入制冷剂的下方的下侧空间98和所述下侧空间98的上方的上侧空间97。由此,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引入制冷剂的引入空间亦即下侧空间98较窄,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空间94中制冷剂的速度降低。因此,在第一空间93中,能够将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气势较强地喷上去。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是改变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中分流器150的结构而得到的。下面,仅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分流器的结构〉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总集合管40的下侧空间43内也设置有两张横隔板160、162以及一张纵隔板164。下侧空间43由两张横隔板160、162隔出来三个连通空间,具体而言是从下往上的顺序依次排列的第一连通空间、第二连通空间以及第三连通空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通空间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连通室151,第二连通空间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由第二连通室152和混合室154形成的空间,第三连通空间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连通室153。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的三个连通空间中的每一个连通空间内设置有用于将制冷剂分配给与该连通空间连通的三根扁平管31的分流构造90。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各个连通空间由纵隔板164隔成扁平管31侧的空间和液侧连接管101侧的空间。即,纵隔板164构成将各个连通空间隔成扁平管侧的第一空间93和引入部(液侧连接管101、连通用通孔161、163)侧的第二空间94,其中,所述引入部用于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将制冷剂引向各个连通空间。另一方面,在纵隔板164上的对应于各个连通空间中的下部的部分上形成有将各个连通空间的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连通的通孔91a。
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纵隔板164上的下部的开口部165b由相比第一实施方式非常小的长方形形状的通孔构成,并且上述开口部165b形成在相比与第一连通空间连通的三根扁平管31中的最下侧扁平管31还靠下方的位置处。通过这样的结构,纵隔板164上的下部的开口部165b构成在第一连通空间中的下部将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连通的通孔91a。另一方面,纵隔板164上的上部的开口部165a由相比第一实施方式非常小的长方形形状的通孔构成,并且上述开口部165a形成在相比与第三连通空间连通的三根扁平管31中的最下侧扁平管31还靠下方的位置处。通过这样的结构,纵隔板164上的上部的开口部165a构成在第三连通空间中的下部将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连通的通孔91a。而且,纵隔板164上的连通用通孔166由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圆形通孔构成,并且在相比与第二连通空间连通的三根扁平管31中的最下侧扁平管31还靠下方的位置处只形成有一个上述连通用通孔166。通过这样的结构,纵隔板164上的连通用通孔166构成在第二连通空间中的下部将第一空间93(第二连通室152)与第二空间94(混合室154)连通的通孔91a。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从液侧连接管101流入到混合室154中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分配给三个连通室151~153,然后流入与各连通室151~153相对应的辅助列块55a~55c的扁平管31。
此时,在各个连通空间中,引入到第二空间94中的制冷剂经由在各第二空间94中的下部形成的通孔91a流入相对应的第一空间93中的下部。流入到第一空间93中的下部的制冷剂在该第一空间93内一边在各扁平管31与第一总集合管40的内壁之间通过而向上方流动一边分配给与该第一空间93连通的三根扁平管31。
在此,如上所述,在三个连通空间内设置有纵隔板91。由此,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形成在各个连通空间内的自下往上的制冷剂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大幅减小,因此相比没有设置纵隔板91的情况,制冷剂的流速大幅增大。因此,虽然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第一空间93,但是在该第一空间93中,比重大的液态制冷剂不会留在底部,而是与气态制冷剂一起抗衡重力而气势较强地喷上去。因此,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以混合了液态制冷剂与气态制冷剂的状态流入与第一空间93连通的各扁平管31。即,通过设置隔板来使制冷剂的流速增大,从而从各个连通空间向与该连通空间连通的各扁平管31流入的制冷剂的湿度的波动变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连通的通孔91a在各个连通空间内形成在相比与上述连通空间连通的三根扁平管31中的最下侧扁平管31还靠下方的位置处。通过这样的结构,使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连通的通孔91a不会与任何扁平管31的开口端面相对。因此,从第二空间94流入到第一空间93中的制冷剂不会直接喷向任何扁平管31,而是均匀地分配给与该第一空间93连通的各扁平管31。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不仅在各个主热交换部的连通空间,在各个辅助热交换部的连通空间中,也用简单的结构来减小流入各扁平管31的制冷剂的湿度的波动,从而能够充分地发挥室外热交换器23的性能。
(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是改变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中分流构造90的一部分结构而得到的。下面,仅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连通空间中的分流构造〉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空间94被分割板92分为分割板92下方的下侧空间98和分割板92上方的上侧空间97,上侧空间97构成了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不与下侧空间98及第一空间93连通。即使制冷剂被引入到室外热交换器23中,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为封闭空间的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的内部压力也不发生变化,而是装配时的压力即大气压。另一方面,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冷凝器或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制冷剂被引入到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和第一空间93,从而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和第一空间93的内部压力通常大于大气压。即,在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冷凝器或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制冷剂被引入到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和第一空间93,从而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与第一空间93的内部压力大致相等,另一方面,由于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是不与第一空间93及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连通的封闭空间,因此,在与第一空间93及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的内部压力之间产生压力差。因此,如果第二总集合管70和分流构造90的刚性低,则第二总集合管70和分流构造90因压力差而可能会产生变形等。
于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在分流构造90的纵隔板91上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形成有连通孔99,该连通孔99将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连通。该连通孔99的尺寸和形状满足如下条件,即:当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流通之际,该连通孔99不会阻碍制冷剂在第一空间93中的流动,而是迅速地使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变成均压。
通过上述的结构,在制冷剂引入室外热交换器23中而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冷凝器或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即使第一空间93和第二空间94中的下侧空间98的内部压力大于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的内部压力,第一空间93中的制冷剂也会经由连通孔99流入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直到两个空间的内部压力相等。
如上所述,通过在纵隔板91上设置使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连通的连通孔99,从而在制冷剂被引入室外热交换器23中而室外热交换器23发挥冷凝器或蒸发器的作用之际,第一空间93的内部压力与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的内部压力会相等,因此不用提高第二总集合管70和分流构造90的刚性,就能够防止第二总集合管70和分流构造90的变形等。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分流构造90由一张纵隔板91和一张分割板92构成。然而,分流构造90也可以只具有一张纵隔板91,还可以具有一张纵隔板91和多张分割板92。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空间93与第二空间94连通的连通路是由形成在纵隔板91上的通孔91a来形成的,但是连通路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在纵隔板91的下端与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的底面之间设置间隙,将该间隙用作连通路。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中的每一个主连通空间内单独设置了纵隔板91,然而也可以是:由一张板状部件来构成各个主连通空间75a~75f的纵隔板9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中,可以设置波形的翅片来取代板状的翅片32。该翅片是所谓的波纹状翅片,其形成为上下蛇行的波形。而且,在上下相邻的扁平管31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该波形的翅片。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室外热交换器23只具备一个热交换器单元3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室外热交换器23也可以具备多个热交换器单元30。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具有扁平管和翅片从而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有用。
-符号说明-
10空调机
20制冷剂回路
23室外热交换器
30热交换器单元
31扁平管
32翅片
40第一总集合管
70第二总集合管
75a~75f第一~第六主连通空间(上游侧连通空间)
91纵隔板(隔板)
91a通孔
92分割板
93第一空间
94第二空间

Claims (6)

1.一种热交换器,其具备:上下排列的多根扁平管(31)、与所述扁平管(31)接合的翅片(32)、插入有多根所述扁平管(31)的一端的第一总集合管(40)以及插入有多根所述扁平管(31)的另一端的第二总集合管(70),在所述热交换器中,在所述扁平管(31)的内部流动的流体与该扁平管(31)的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总集合管(40)和所述第二总集合管(70)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总集合管(40)和所述第二总集合管(70)的内部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与多根所述扁平管(31)连通的连通空间,
在所述连通空间之中的当所述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与多根所述扁平管(31)的上游侧连通的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设置有隔板(91),所述隔板(91)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将所述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隔成第一空间(93)和第二空间(94),所述第一空间(93)与多根所述扁平管(31)连通,所述第二空间(94)与引入部连通,所述引入部用于在所述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之际将制冷剂引向所述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并且,
在所述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的下部形成有使所述第一空间(93)与所述第二空间(94)连通的连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路形成在与所述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连通的多根所述扁平管(31)中的最下侧所述扁平管(31)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路由形成在所述隔板(91)中的下部的通孔(91a)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侧连通空间(75a~75f)中的下部且相比所述引入部及所述连通路更靠上方的位置上设置有分割板(92),所述分割板(92)将所述第二空间(94)分为上方的上侧空间(97)和下方的下侧空间(9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板(91)上形成有连通孔(99),所述连通孔(99)使所述第二空间(94)中的上侧空间(97)与所述第一空间(93)连通。
6.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具备制冷剂回路(20),在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器(23),
在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
CN201480048238.XA 2013-09-11 2014-09-05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Active CN1055184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8737A JP5741658B2 (ja) 2013-09-11 2013-09-11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3-188737 2013-09-11
PCT/JP2014/004580 WO2015037215A1 (ja) 2013-09-11 2014-09-05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8411A true CN105518411A (zh) 2016-04-20
CN105518411B CN105518411B (zh) 2018-04-06

Family

ID=52665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8238.XA Active CN105518411B (zh) 2013-09-11 2014-09-05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1710B2 (zh)
EP (1) EP3045855B1 (zh)
JP (1) JP5741658B2 (zh)
CN (1) CN105518411B (zh)
AU (1) AU2014319843B2 (zh)
ES (1) ES2699326T3 (zh)
TR (1) TR201816619T4 (zh)
WO (1) WO201503721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7631A (zh) * 2019-08-01 2019-10-08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换热器组件
CN110462332A (zh) * 2017-03-27 2019-11-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
CN110998215A (zh) * 2017-08-02 2020-04-10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TWI769018B (zh) * 2021-07-20 2022-06-21 謝德風 流體分流控制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2451B2 (ja) 2016-02-29 2017-09-2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746234B2 (ja) * 2017-01-25 2020-08-26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9011941A (ja) * 2017-07-03 2019-01-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6693588B1 (ja) 2019-03-29 2020-05-13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熱交換器
TWI726776B (zh) * 2020-07-24 2021-05-01 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散熱裝置與水冷系統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2484A (zh) * 1999-07-02 2001-04-25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剂的蒸发器及制冷剂的分配
CN1322930A (zh) * 2000-05-09 2001-11-21 三电有限公司 再冷却式冷凝器
JP2008025956A (ja) * 2006-07-25 2008-02-07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CN101315230A (zh) * 2007-05-29 2008-12-03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1384868A (zh) * 2006-02-15 2009-03-11 Gac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1680689A (zh) * 2007-05-22 2010-03-24 贝洱两合公司 热交换器
CN101821577A (zh) * 2007-10-12 2010-09-01 开利公司 具有设挡板的集管的热交换器
CN101821557A (zh) * 2007-11-12 2010-09-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
CN102235781A (zh) * 2010-04-20 2011-11-09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冷凝器
CN102506523A (zh) * 2011-10-19 2012-06-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
CN202403463U (zh) * 2011-02-01 2012-08-29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冷凝器
JP2013137193A (ja) * 2011-11-22 2013-07-11 Daikin Industries Ltd 熱交換器
CN103267390A (zh) * 2013-05-06 2013-08-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7592A (en) * 1987-09-08 1989-03-14 Nippon Denso Co Heat exchanger
JPH0740943Y2 (ja) * 1989-02-03 1995-09-20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受液部内蔵型凝縮器
JP3044395B2 (ja) * 1990-12-28 2000-05-22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レシーバドライヤ一体型コンデンサ
FR2769361B1 (fr) * 1997-10-02 1999-12-24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Boite collectrice a reservoir integre pour echangeur de chaleur, en particulier pour un condenseur de refrigeration
JP2001194087A (ja) * 2000-01-13 2001-07-17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熱交換器
DE10147521A1 (de) * 2001-09-26 2003-04-10 Behr Gmbh & Co 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Gaskühler CO2 - Klimaanlagen
KR100872468B1 (ko) * 2002-05-24 2008-12-08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다단 기액분리형 응축기
US20080023185A1 (en) * 2006-07-25 2008-01-31 Henry Earl Beamer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JP2010038448A (ja) * 2008-08-05 2010-02-18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US8783335B2 (en) 2010-04-16 2014-07-22 Showa Denko K.K. Condenser
KR101826365B1 (ko) * 2012-05-04 2018-03-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2484A (zh) * 1999-07-02 2001-04-25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剂的蒸发器及制冷剂的分配
CN1322930A (zh) * 2000-05-09 2001-11-21 三电有限公司 再冷却式冷凝器
CN101384868A (zh) * 2006-02-15 2009-03-11 Gac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JP2008025956A (ja) * 2006-07-25 2008-02-07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CN101680689A (zh) * 2007-05-22 2010-03-24 贝洱两合公司 热交换器
CN101315230A (zh) * 2007-05-29 2008-12-03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1821577A (zh) * 2007-10-12 2010-09-01 开利公司 具有设挡板的集管的热交换器
CN101821557A (zh) * 2007-11-12 2010-09-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
CN102235781A (zh) * 2010-04-20 2011-11-09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冷凝器
CN202403463U (zh) * 2011-02-01 2012-08-29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冷凝器
CN102506523A (zh) * 2011-10-19 2012-06-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
JP2013137193A (ja) * 2011-11-22 2013-07-11 Daikin Industries Ltd 熱交換器
CN103267390A (zh) * 2013-05-06 2013-08-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2332A (zh) * 2017-03-27 2019-11-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
CN110462332B (zh) * 2017-03-27 2020-07-1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
CN110998215A (zh) * 2017-08-02 2020-04-10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10998215B (zh) * 2017-08-02 2021-09-14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10307631A (zh) * 2019-08-01 2019-10-08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换热器组件
CN110307631B (zh) * 2019-08-01 2023-07-28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换热器组件
TWI769018B (zh) * 2021-07-20 2022-06-21 謝德風 流體分流控制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41710B2 (en) 2018-08-07
TR201816619T4 (tr) 2018-11-21
AU2014319843A1 (en) 2016-04-07
EP3045855A4 (en) 2016-12-14
EP3045855A1 (en) 2016-07-20
ES2699326T3 (es) 2019-02-08
AU2014319843B2 (en) 2017-01-12
EP3045855B1 (en) 2018-08-29
JP2015055405A (ja) 2015-03-23
US20160223231A1 (en) 2016-08-04
WO2015037215A1 (ja) 2015-03-19
CN105518411B (zh) 2018-04-06
JP5741658B2 (ja)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8411A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N105518392B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N203274373U (zh) 制冷剂分配器及具备此制冷剂分配器的热交换器
CN105473977A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N103348212B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CN102287970B (zh) 蒸发器
KR20170012878A (ko) 열교환기
CN204085299U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WO2017149989A1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US10627165B2 (en) Heat exchanger
US20060054310A1 (en) Evaporator using micro-channel tubes
CN105209846A (zh) 热交换器
CN203464829U (zh) 热交换器用联管箱及具有该热交换器用联管箱的热交换器
CN106716045A (zh) 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
CN104121727A (zh) 蒸发器及使用该蒸发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4160234A (zh) 冷媒蒸发器
WO2015037235A1 (ja) 熱交換器、空気調和機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CN106104193A (zh) 微通道热交换器蒸发器
CN104121728A (zh) 蒸发器及使用该蒸发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CN203642562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冷暖空调器
CN105518404B (zh)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及热交换器
CN105650946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102297547B (zh) 换热器
WO2019219076A1 (zh) 换热器
KR102132742B1 (ko) 열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