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8215B - 轨道紧固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轨道紧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8215B
CN105518215B CN201480050243.4A CN201480050243A CN105518215B CN 105518215 B CN105518215 B CN 105518215B CN 201480050243 A CN201480050243 A CN 201480050243A CN 105518215 B CN105518215 B CN 1055182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ing system
system described
track fastening
interlayer element
elasti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02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8215A (zh
Inventor
R.布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wihag AG
Original Assignee
Schwihag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wihag AG filed Critical Schwihag AG
Publication of CN105518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8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2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9/00Fastening rails on sleepers, or the like
    • E01B9/68Pads or the like, e.g. of wood, rubber, placed under the rail, tie-plate, or chair
    • E01B9/681Pads or the like, e.g. of wood, rubber, placed under the rail, tie-plate, or ch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9/00Fastening rails on sleepers, or the like
    • E01B9/68Pads or the like, e.g. of wood, rubber, placed under the rail, tie-plate, or chai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9/00Fastening rails on sleepers, or the like
    • E01B9/68Pads or the like, e.g. of wood, rubber, placed under the rail, tie-plate, or chair
    • E01B9/685Pads or the like, e.g. of wood, rubber, placed under the rail, tie-plate, or chai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ailway Track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无碴行车道(5)处紧固轨道元件(3)的轨道紧固系统(S),对该轨道紧固系统而言,在轨道元件(3)和无碴行车道(5)之间布置有中间结构(2),借助该中间结构将轨道元件(3)与无碴行车道(5)弹性地有效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结构(2)仅包括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该中间层元件关于该中间层元件的横截面(6)在其纵向延展(8)的方向(7A)上和/或在横向于其纵向延展(8)的方向(7B)上具有能够改变的弹性分布。

Description

轨道紧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碴行车道处紧固轨道元件的轨道紧固系统,其中在轨道元件和无碴行车道之间布置有中间结构,借助该中间结构将轨道元件与无碴行车道弹性地有效相连。
背景技术
所属类型的轨道紧固系统从现有技术中已经已知,以便能够将轨道元件固定在相应地设计的地基上。例如,与此有关地合适设计的地基包括无碴行车道或碎石行车道。为了尤其在使用无碴行车道时能够保证足够好的振动特性,在这里必须基于刚性的地基结构而弹性地设计所使用的轨道紧固系统。这种弹性的特性能够通过弹性设计的以弹性的和高弹性的组件的组合为造型的中间结构保证,所述组件布置在无碴行车道的轨道元件和构件例如混凝土轨枕(Betonschwelle)之间,从而通过使用这些弹性的和高弹性的组件,尤其在全列车轴重(在欧洲通常是22.5吨)情况下或在高速交通(直至350km/h)中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弹性的和高弹性的组件例如一方面具有直接布置在轨道元件的轨足下方的带有在100kN/mm和500 kN/mm之间的弹簧特征数的弹性的中间层,并且另一方面具有位于钢肋板或钢负载分配板下方的带有在15 kN/mm和40 kN/mm之间的弹簧特征数的高弹性的中间板。但是,这些已知的轨道紧固系统由于大量的必需的组件而表明为在制造和装配中非常繁琐。除了不同的弹性的组件之外,所属类型的轨道紧固系统在大多情况下还包括带有布置在轨道紧固板上面的角度导引板的该轨道紧固板,以及至少还包括两个用于将轨道元件的轨足与轨道紧固板致紧的第一张紧钳,以及此外还包括用于将轨道紧固系统与无碴行车道的构件或碎石行车道的构件螺纹连接的多个螺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针对的任务在于,在遵循必要的弹性的情况下,在结构方面更加简单地设计在无碴行车道处的所属类型的轨道紧固系统。
本发明的任务由用于在无碴行车道处紧固轨道元件的轨道紧固系统解决,其中在轨道元件和无碴行车道之间布置有中间结构,借助该中间结构将轨道元件与无碴行车道弹性地有效相连,其中所述中间结构根据本发明仅包括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该中间层元件关于其横截面在其纵向延展的方向上和/或在横向于其纵向延展的方向上具有能够改变的弹性分布。
通过应用或者说使用唯一的也如此地根据本发明设计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能够省去其它的高弹性的中间板或此类的,从而轨道紧固系统的结构显著地被简化。由此,专门地简化了轨道紧固系统的装配,这在多个如此的所使用的轨道紧固系统的情况下沿着道段产生了材料的和装配时间的巨大的节约潜力。
在此,尤其突出的是在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纵向延展的方向上的以及在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横向延展的方向上的能够改变的弹性分布的实施变型方案,这是因为尤其在横向延展上能够改变的弹性分布在积极方面作用于轨道紧固系统的弹性特性。
在当前因而实现的是,全部的在无碴行车道方面必要的弹性在结构方面仅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轨道紧固系统的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而获得。
概念“无碴行车道”在本发明的意义中以及在专业文献中描述基本上没有碎石的轨道地基,对该轨道地基而言,尤其混凝土轨枕(在其上紧固有轨道紧固系统)不是位于碎石中而是在大多情况下稳固地混凝土浇固地位于刚性的地基结构上。作为替代方案,这种类型的轨道紧固系统直接紧固在没有轨枕的预制的混凝土板上。基于这样刚性的地基结构或者说混凝土结构,必须弹性地构造如此的轨道紧固系统。
就此而言,该轨道紧固系统在本发明的意义中指的是无碴行车道-轨道紧固系统。
优选地,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直接邻接地布置在轨道元件的底侧处,从而轨道元件能够直接较好地弹性地弹簧加载地支承。
当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具有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边缘完全间隔的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时,便能够获得尤其好的弹性特性。
就此而论,尤其有利的是,弹性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对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所有边缘而言具有20mm的最小间距,以便总体上保证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好的稳定性。
就此而言,有利的实施变型方案也设置的是,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与单个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间距小于30mm,优选地小于20mm。
此外有利的是,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完全地包围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由此,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能够关联地构造,从而能够获得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很好的稳定性。
显然,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能够多样地设计。
如果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具有同心地围绕中点布置的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则能够获得在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处的有利的弹性分布。
如果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具有圆形的、椭圆形的或蛋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则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能够在其环绕的边缘区域的整个区域中获得有利提高的刚性,其中所述弹性内部区域比邻接在圆形的、椭圆形的或蛋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处的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更加弹性地设计。
如果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具有在60mm和100mm之间优选地80mm的直径,则在唯一的弹性设计的中间层元件处能够获得很好的弹性分布。
显然,能够在结构方面不同地产生在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处的弹性不同地设计的区域,例如通过彼此贴靠地邻接的带有不同的弹性特性的材料区域。
一个优选的实施变型方案设置的是,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比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邻接的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更薄地设计。尤其,通过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相应设计的中心的材料削弱能够在结构方面简单地获得当前所期望的弹性分布。
例如,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具有优选中部布置的材料凹槽,该材料凹槽如此地定尺寸,使得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边缘区域具有相比于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更小的弹性和由此更大的自身刚性。由此,通过作用至轨道元件上的横向力所造成的轨道元件滚动或者说轨道元件倾翻被显著地减少。
这种材料凹槽优选地构造为圆形、椭圆形或蛋圆形。
优选地,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具有在3mm和10mm之间的厚度,优选地5.5mm的厚度,以便获得所期望的弹性分布。
如果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具有15:1的直径厚度关系,则能够尤其有利地实现能够关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横截面改变的弹性分布。
优选地,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在厚度为5.5mm时具有80mm的直径,这等于14.55的直径厚度关系,其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对应于大约15:1的直径厚度关系。
如果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具有带有21:15:1的宽度:深度:高度的关系,优选地210 mm x 148 mm x 10 mm的外部尺寸,则当前的轨道紧固系统的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也能够尤其集成到现有的轨道紧固系统中。
就此而言,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外部尺寸优选地计为210 mm x 148 mm x10 mm,也即所述外部尺寸具有21:15:1的关系,其中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的直径在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的厚度为5.5mm时优选地计为80mm。
此外有利的是,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考虑到轨道元件的相对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实际的能够承载的承载面的总覆盖面而具有1.2的支撑关系。
优选地,在26053 mm2的有效的承载面的情况下,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由轨道元件遮盖的总覆盖面计为31080 mm2 ,借助所述承载面,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与轨道元件持久地处于有效接触中。
此外有利的是,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具有35 kN/mm (+/-15%)的静态的弹簧特征数,其中这种静态的弹簧特征数被测量作为在28kN和78kN之间的割线(Sekante)。
此外有利的是,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具有<45 kN/mm (+/15%)的静态的动态的弹簧特征数,其中这种动态的弹簧特征数在室温(21°)时并且在15Hz的频率情况下被测量作为在28kN和78kN之间的割线。
就此而论,另外有利的是,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具有带有< 1.3的加强因数的在动态的弹簧特征数和静态的弹簧特征数之间的关系。
显然,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能够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以便尤其满足在本发明的意义中的必要的特性。例如对此通常考虑发泡的塑料或此类的。显示的是,尤其三元共聚的弹性体例如尤其是乙烯 - 丙烯二烯橡胶简称为EPDM,发泡的闭孔的聚氨酯(PU)或类似物,其能够长期地特别好地满足当前的要求。
就此而言有利的是,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具有由微孔的橡胶或聚氨酯形成的体。
如果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在其边缘的至少两个处具有各一个长形的材料缺口,则能够简单地获得在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处的进一步的重量节省。
优选地,长形的材料缺口向着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长侧的方向延展,从而长形的材料缺口能够较大地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中挖缺。
此外,能够利用轨道紧固系统的一个或多个角度导引板获得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有利的齿,如果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在其边缘的至少两个处相应地具有两个突出的齿件。这些突出的齿件突出于所述材料缺口,从而所述齿件能够较好地与相应补偿地设计的角度导引板齿接。
按照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所针对的另一个任务在于,提供在多价(polyvalent)的无碴行车道处的简化的轨道紧固系统,也就是说,当前的轨道紧固系统也能够替代地设计用于无碴行车道,其中可能的混凝土轨枕或此类的实现了两个不同的轨道宽度,其中这些混凝土轨枕或此类的稳固地混凝土浇固到相应的刚性的地基结构中。
这种另外的本发明所针对的任务由进一步开发的轨道紧固系统解决,其中所述无碴行车道包括多价的轨枕元件,其中轨道紧固系统的中间结构包括配有梯形件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该梯形中间层元件布置在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和该无碴行车道的构件之间。
优选地,中间结构额外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正如当前已经详细地描述的那样)还具有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以便借助当前的轨道紧固系统也能够使用在无碴行车道处的多价的轨枕元件。
对当前的梯形中间层元件而言,虽然也可能拥有一定的弹性,但是该弹性在本发明的意义中且尤其相对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是能够被忽略地小,从而所述梯形中间层元件比所述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显著更硬地设计。就此而言,所述中间结构此外总体上也具有仅一个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
为了能够将施加于轨道元件上的横向力传导到无碴行车道中,所述轨道紧固系统还包括带有梯形地成形的隆起的角度导向板,该隆起能够作用到混凝土轨枕或此类的的补偿地构造的梯形凹槽中,从而在运行时产生的横向力能够传导进无碴行车道中。
对多价的轨道元件而言,由于两个所提供的造成了轨道紧固系统的两个不同的安装位置的轨道宽度而必要的是,在轨枕元件的每个侧面上存在四个梯形凹槽。
当然这意味着,在装配轨道紧固系统时遮盖所述梯形凹槽之一。
就此而言,存在的必要性是,使用填充元件填满这些梯形凹槽,由此定位在轨足下的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全表面地能够支撑在轨枕元件上。
按照现有技术,对多价的轨枕元件而言(该轨枕元件却仅适用于典型的碎石行车道并且不适用于无碴行车道,这是因为至今所应用的轨道紧固系统未达到必要的弹性),将梯形件作为用于遮盖的梯形凹槽的填充元件进行装入,以便能够保证将轨足全表面地支撑在多价的轨枕元件上。但是在此不利的是,梯形件不能够被固定。
就此而言有利的是,轨道紧固系统包括配有梯形件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该梯形中间层元件布置在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和无碴行车道的构件之间。
如果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借助侧向的角度导引板固定在无碴行车道处,则当前的轨道紧固系统的结构能够进一步简化。以这种方式,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作为填充元件起作用的梯形件能够在结构方面简单地利用已知的角度导引板在多价的轨枕元件处致紧且由此位置固定地固定。由此,另外的紧固件是多余的。
当前的轨道紧固系统或者说配有梯形件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也能够毫无障碍地应用在商业上常见的多价的轨枕元件处,如果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梯形件朝向无碴行车道。
有利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梯形件能够借助轨道元件固定在相应的梯形凹槽中。
由此针对性的是,梯形件布置在轨道元件的下方。
所述梯形元件能够尤其稳定地设计在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处,如果梯形件具有通过横向肋元件强化的梯形的体。
累加地或替代地,有利的是,梯形件具有中空体。由此,梯形件能够更好地紧靠至梯形凹槽的形状,从而在梯形中间层元件和多价的轨枕元件之间的有效接触能够被加强。此外,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能够以材料的较小的份额来制造。
如果中空体具有两部分的空腔,则能够以改善的稳定性实现所述中空的梯形件,所述空腔通过横向内部接片在空间上分隔。
能够在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处实现另外的材料空隙,如果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在其边缘的至少两个处具有各一个长形的材料凹槽。
优选地,长形的材料凹槽向着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长侧的方向延伸,从而也能够较大地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中掏出该长形的材料凹槽。
利用轨道紧固系统的一个或多个角度导引板能够获得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有利的齿,如果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在其边缘的至少两个处相应地具有两个突出的齿件。这些突出的齿件如此地突出于所述材料凹槽,使得所述齿件能够卓越地与相应补偿地设计的角度导引板齿接。
此处再次要明确地指出的是,仅仅通过关于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特征有利地进一步开发所属类型的轨道紧固系统,从而这种特征组合已经在没有本发明的其余的特征的情况下便是有利的。
尤其,配有当前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轨道紧固系统满足了用于应用在结合多价的轨枕元件的无碴行车道上的要求。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额外的方面,与本发明的其余的特征无关地,也有利的是,轨道紧固系统包括角度导引板,该角度导引板在至少两个板端部处分别具有两个材料空隙。
就此而言,在轨道紧固系统的另一个独立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建议了角度导引板的特别的设计方案。
在此,即如此地在角度导引板处空出两个材料空隙,使得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两个突出的齿件以及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两个突出的齿件能够作用到角度导引板中,从而一方面在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和角度导引板之间并且另一方面在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和角度导引板之间能够产生尤其紧密的有效连接。由此,轨道紧固系统的单个的组件能够特别好地彼此齿接。
就此而言,相应的角度导引板本身能够把作用于轨道元件上的较大的横向力继续传导至无碴行车道中或者说与此有关的轨枕元件中。
优选地,方形地在角度导引板的边缘区域中空出两个材料空隙。
优选地,两个材料空隙均布置在角度导引板的长侧处,从而突出的齿件准确配合地能够插入角度导引板中。
如果两个材料空隙布置在角度导引板的角部处,则角度导引板能够较轻易地装配在轨道紧固系统处。
如果材料空隙在角度导引板的板厚方面仅部分地省掉角度导引板,则在角度导引板处能够构造出有利的齿件容纳凹部,所述齿件容纳凹部优选地向着三个侧面敞开。
总体上,能够通过设置在角度导引板处的材料空隙获得减轻重量,以便一方面易化装配并且另一方面保证节约花费的材料应用。
针对性地,能够在当前理想地,将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以及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形状配合地与角度导引板有效相连。
仅由此,能够有利地进一步开发所属类型的轨道紧固系统,从而即便在角度导引板方面的特征在没有本发明的其余特征的情况下也是有利的。
综述能够确定的是,本发明的主要方面在于,在轨道元件和当前的轨道紧固系统的无碴行车道之间的中间结构唯一地包括这里所描述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其中,在带有浇铸的单体式轨枕元件或双体式轨枕元件或混凝土承载板的无碴行车道的情况下,按照本发明的这里所描述的另外的方面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并非必然所需。
但是,在用于多价的用途的无碴行车道的情况下,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这种另外的方面的用途是有利的。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单体式轨枕元件和双体式轨枕元件对于在碎石行车道上的多价的用途和标准用途而言也能够带有或不带有根据本发明的梯形中间层元件地使用。这一点开启了本发明也用于基于碎石行车道的高速度的轨道方面的使用目的用途。
借助当前关于所有三个方面所描述的轨道紧固系统,省去了设置通常使用的刚板和额外高弹性的中间板的必要性,从而能够在结构方面显著简化所属类型的轨道紧固系统。因此,本发明对每种类型的无碴行车道而言能够替换,由此尤其当然也并非唯独对例如这里所描述的多价的系统而言能够替换。
显然,前述的或者说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解决方案的特征在必要时也能够组合,以便能够相应地累加地实施所述优点。
借助附图和后续的说明阐释本发明的其它的特征、效果和优点,其中,示例展示和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轨道紧固系统的组件。
在单个附图中至少基本上在功能方面一致的组件在此能够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保证,其中所述组件不必在所有的附图中编号和阐释。
附图说明
如图所示:
图1A示意示出了轨道紧固系统的具有在横截面上能够变化的弹性分布的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俯视图;
图1B示意示出了图1A中的沿着剖线A-A的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1C示意示出了图1A和1B中的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透视的俯视图;
图1D示意示出了图1A至1C中的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透视的仰视图;
图2A示意示出了轨道紧固系统的具有梯形件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透视的俯视图;
图2B示意示出了图2A中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俯视图;
图2C示意示出了图2A和2B中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长侧视图;
图2D示意示出了图2A至2C中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横侧视图;
图3A示意示出了轨道紧固系统的具有梯形件的替代性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透视的俯视图;
图3B示意示出了图3A中的替代性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俯视图;
图3C示意示出了图3A和3B中的替代性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长侧视图;
图4A示意示出了轨道紧固系统的具有中空的梯形件的另一个替代性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透视的俯视图;
图4B示意示出了图4A中另一个替代性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纵剖视图;
图4C示意示出了图4A和4B中的图中的所述另一个替代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中空的梯形件的横向剖切的细节视图;
图4D示意示出了图4A至4C中的所述另一个替代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的中空的梯形件的纵向剖切的细节视图;
图5A示意示出了轨道紧固系统的在至少两个板端部处具有相应两个用于容纳突出的齿件的材料空隙的角度导引板的仰视图;
图5B示意示出了图5A中的角度导引板的长侧视图;
图5C示意示出了图5A和5B中的角度导引板的俯视图;
图5D示意示出了图5A至5C中的角度导引板的横侧视图;并且
图6示意示出了示例的轨道紧固系统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A至1D中示出的第一的可能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能够是示例示出的轨道紧固系统S(参见图6)的中间结构2的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所述轨道紧固系统用于在铁路道床的无碴行车道5的混凝土轨枕元件4处紧固轨道元件3,其中所述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通过其横截面6(也参见图1B)观察在其纵向延展8的纵向7A上以及在横向于其纵向延展8(横向延展)的横向7B上具有能够变化的弹性分布。
这种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直接邻接到轨道元件3的轨足9处和由此邻接在轨道元件3的底侧10处(也参见图6)。
所述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拥有两个不同的弹性区域,即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15和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16,其中这种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15对所述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的相应的设计而言作为替代方案也能够椭圆地或蛋圆形地设计。
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15同心地围绕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的中点17延展,并且该弹性内部区域在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处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的环绕的侧面或者说边缘18、19、20和21完全地间隔。
正如尤其根据按照图1A和1C的示意较好可见的那样,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16完全地包围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15。
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15具有80mm的直径D。
在此,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15具有与所有的边缘18至21的20mm的最小间距,以便总体上长期地保证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的足够的稳定性。
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在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15中比在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16更薄地设计,从而至少在该实施例中能够关于横截面6变化的弹性分布能够在结构方面简单地产生和设定。
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在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15中仅具有5.5mm的厚度d,而它在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16中具有10mm的厚度或者说高度h。
此外,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在该实施例中具有由简称为EPDM的乙烯 - 丙烯二烯橡胶形成的体22。
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拥有35 kN/mm的静态的弹簧特征数、< 45 kN/mm的动态的弹簧特征数和因此考虑到在动态的弹簧特征数和静态的弹簧特征数之间的比例的<1.3的加强因数。
此外,所述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在其长侧边缘18和20处具有各一个长形的材料缺口23或者说24,所述材料缺口利用其长度(未特别地编号)向着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的纵向延展8的方向7延伸。
以这些长形的材料缺口23或者说24为条件,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在其长侧边缘18和20处分别具有两个突出的齿件25和26或者说27和28,从而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在其长侧边缘18和20处能够与轨道紧固系统S的另外的组件例如与轨道紧固系统S的角度导引板90(尤其见图5A至5D)尤其好地形状配合地齿接,以便例如改善在轨道紧固系统S内的力流。突出的齿件25和26或者说27和28为此向外突出于相应的材料缺口23或者说24。
带有所述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的在横截面6上能够变化的弹性分布的所述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在当前能够考虑地简单地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即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15借助相应较大的圆形的、中央地加工到所述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中的材料凹槽30产生。这种圆形的材料凹槽30同心地围绕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的中点17地设计。
虽然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在其顶侧31处具有这种圆形的材料凹槽30,但是它在其底侧32处完全是平的。
由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通过在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15中的圆形的材料凹槽30仅构造为大约是在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16中的厚度的一半,则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的能够变化的弹性分布向着纵向延展8的方向7是不连续的,反而,该弹性分布在圆形的材料凹槽30的边缘33处突然变化。
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15以及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16通过圆形的材料凹槽30产生。
在图2A至2D中示出的第一的可能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能够除了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之外是示例在图6中示出的轨道紧固系统S的中间结构2的唯一的另外的组件,所述轨道紧固系统用于在无碴行车道5的混凝土轨枕元件4处紧固轨道元件3。
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的特征尤其在于梯形件41,该梯形件补偿于在混凝土轨枕4中存在的梯形凹槽42(示例参见图6)地构造且能够插入该梯形凹槽42中。由此,能够借助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把作用在轨道元件4上的横向力直接借助于中间结构2导入或者说传入无碴行车道5中或者说相应的混凝土轨枕4中。
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布置在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和无碴行车道5的混凝土轨枕4之间,并且具体而言如此地布置在轨道元件3(示例参见图6)的下方,使得专门地梯形件41能够放置到位于轨道元件3下方的梯形凹槽42中。就此而言,梯形件41布置在轨道元件3的下方。
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除了梯形件41以外扁平地构造且在其两个长侧边缘43和44处具有各一个长形的材料凹槽45或者说46,其中所述长形的材料凹槽45和46向着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的纵向延展48的方向47延伸。
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在两个长侧边缘43和44处还分别具有两个突出的齿件49和50或者说51和52,从而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在其长侧边缘43和44处能够与轨道紧固系统S的另外的组件例如与轨道紧固系统S的角度导引板90(尤其见图5A至5D)尤其紧密地形状配合地齿接,以便例如改善在轨道紧固系统S内的力流。突出的齿件49和50或者说51和52为此向外突出于相应的材料凹槽45或者说46。
梯形件41利用其梯形件纵向延展54从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的第一短侧边缘55向着第二短侧边缘56延伸,并且由此也向着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的纵向延展48的方向47延伸,其中所述梯形件41外中部地放置在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处,正如尤其好地根据按照图2B的示意可见的那样。
梯形件41在该实施例中包括多个相对于其梯形件纵向延展54横向布置的横向肋元件57(仅示意地编号),该横向肋元件在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的扁平的几乎3mm厚的本体58处造成了梯形件41的梯形的体59。
横向肋元件57在序列60中且带有3mm的间距61地并列布置。在此,横向肋元件57具有大约5mm厚的基座区段62,借助该基座区段,所述横向肋元件过渡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的扁平的本体58中。
从这种大约5mm厚的基座区段62出发,横向肋元件57总体大约18mm突出于扁平的本体58至高处,其中所述横向肋元件在其相应的尖部63处还具有3mm的厚度。从而,越变越窄地,并列布置的横向肋元件57彼此包围各一个6°的角度64。
横向肋元件57锥形地渐变成大约10mm宽的尖部63,其中其相应的两个边沿65和66彼此包围60°的边沿角度67。
在图3A至3C中示出的替代的可能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140能够除了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之外同样是示例在图6中示出的轨道紧固系统S的中间结构2的唯一的另外的组件,所述轨道紧固系统用于在无碴行车道5的混凝土轨枕元件4处紧固轨道元件3。
替代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140具有梯形件141,该梯形件补偿于在混凝土轨枕4中存在的梯形凹槽42(示例参见图6),从而也借助替代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140能够把作用在混凝土轨枕4上的横向力直接借助于中间结构2导入或者说传入无碴行车道5或者说相应的混凝土轨枕4中。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140布置在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和无碴行车道5的混凝土轨枕4之间,并且具体而言如此地在轨道元件3(示例参见图6)的下方,使得专门地梯形件141能够放置到位于轨道元件3下方的梯形凹槽42中。
所述替代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140利用其扁平的本体158除了梯形件141以外扁平地构造且在其两个长侧边缘143和144处具有各一个长形的材料凹槽145或者说146,所述长形的材料凹槽向着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140的纵向延展148的方向147延伸。
替代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140在两个长侧边缘143和144处还相应具有两个突出的齿件149和150或者说151和152。突出的齿件149和150或者说151和152同样在这里向外突出于相应的材料凹槽145或者说146。
梯形件141利用其梯形件纵向延展154从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140的第一短侧边缘155向着第二短侧边缘156延伸,并且由此也向着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140的纵向延展148的方向147延伸.
梯形件141在该实施例中也包括多个相对于其梯形件纵向延展154横向布置的横向肋元件157(仅示意地编号),该横向肋元件在替代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140的扁平的本体158处构成梯形的体159。
横向肋元件157彼此间隔地并列布置在序列160中,其中单个的横向肋元件157借助中部接片件170额外地彼此相连。由此显著提高了梯形件141的稳定性。
图3A至3C中的替代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140除了中部接片件170以外与在图2A至2D中示出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相同地构造。就此而言,也参照与此有关的说明。
在图4A至4D中示出的另外的可能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240能够除了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之外同样是示例在图6中示出的轨道紧固系统S的中间结构2的唯一的另外的组件,所述轨道紧固系统用于在无碴行车道5的混凝土轨枕元件4处紧固轨道元件3。
所述另外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240除了其梯形件241以外基本上与之前所描述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图2A至2D)和140(图3A至3C)相同。就此而言,在下文中,仅论及不同构造的梯形件241,并且针对所述另外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240的其余结构参照前述的说明,以便也避免重复。
所述另外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240的梯形件241的特征在于中空体275,其中所述中空体275具有两部分的空腔276,该空腔通过具有稳定作用的横向内部接片277在空间上分隔。由于中空体275,则使用更少的材料构造所述梯形件241且所述另外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240相应于此较轻。两部分的空腔276的两个中空腔278和279在此通过强化的壁区域280(仅示例地编号)锥形地构造,从而梯形件241在中空体275的情况下依然很稳定。
在图5A至5D中示出的示例示出的轨道紧固系统S(参见图6)的第一的可能的角度导引板90在板端部91处具有两个材料空隙92和93,所述轨道紧固系统用于在铁路道床(未示出)的无碴行车道5的混凝土轨枕元件4处紧固轨道元件3,其中所述的突出的齿件25、26或者说27、28以及49、50或者说51、52或者149、150或者说151、152进入所述材料空隙中,以便将中间结构2的相应的组件与相应的角度导引板90形状配合地尤其紧密地彼此齿接。
两个材料空隙92和93在此放置在角度导引板90的长侧94处并且还放置在长侧94的角部95或者说96中,从而相应地补偿于此地构造的突出的齿件25、26或者说27、28以及49、50或者说51、52或者149、150或者说151、152准确配合地能够作用到相应的材料空隙92或者说93中。
角度导引板90包括梯形的楔形元件97,所述角度导引板借助该楔形元件能够作用到无碴行车道5的另一个梯形凹槽98(参见图6)中。
在图6中示例示出的轨道紧固系统S具有当前的有利的中间结构2,该中间结构仅由根据本发明的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01、根据本发明的包括梯形件341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340组成(参见图1至4)。
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340借助其梯形件314固定在混凝土轨枕4的梯形凹槽42中,正如之前所详细描述的那样。
这种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01和这种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340此外以之前所描述的方式(参见图5)与角度导引板190形状配合地彼此齿接。
轨足9以及相应的角度导引板190在此借助传统的张紧钳11(仅示例编号)相对于混凝土轨枕4被致紧。
对此,张紧钳11(仅示例编号)借助螺栓13(仅示例编号)致紧,该螺栓在置入混凝土轨枕4中的锚杆12(仅示例编号)中以已知的方式利用内螺纹和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此处明确指出的是,前述的或者说在权利要求和/或附图中描述的解决方案必要时也能够组合,以便能够相应地累积地实施或者说获得所阐释的特征、效果和优点。
显然,前文阐释的实施方式仅指的是第一设计方案。就此而言,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附图标记清单
1 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
2 中间结构
3 轨道元件
4 混凝土轨枕元件
5 无碴行车道
6 横截面
7A 纵向
7B 横向
8 纵向延展
9 轨足
10 底侧
11 张紧钳
12 锚杆
13 螺栓
15 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
16 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
17 中点
18 第一长侧边缘
19 第一短侧边缘
20 第二长侧边缘
21 第二短侧边缘
22 体
23 第一材料缺口
24 第二材料缺口
25 第一突出的齿件
26 第二突出的齿件
27 第三突出的齿件
28 第四突出的齿件
30 圆形的材料凹槽
31 顶侧
32 底侧
33 边缘
40 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
41 梯形件
42 梯形凹槽
43 第一长侧边缘
44 第二长侧边缘
45 第一材料凹槽
46 第二材料凹槽
47 方向
48 纵向延展
49 第一突出的齿件
50 第二突出的齿件
51 第三突出的齿件
52 第四突出的齿件
54 梯形件纵向延展
55 第一短侧边缘
56 第二短侧边缘
57 横向肋元件
58 扁平的本体
59 梯形的体
60 在序列中
61 间距
62 基座区段
63 尖部
64 角度
65 第一边沿
66 第二边沿
67 边沿角度
90 角度导引板
91 板端部
92 第一材料空隙
93 第二材料空隙
94 长侧
95 第一角部
96 第二角部
97 梯形的楔形元件
98 另外的梯形凹槽
101 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
140 替代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
141 梯形件
143 第一长侧边缘
144 第二长侧边缘
145 第一材料凹槽
146 第二材料凹槽
147 方向
148 纵向延展
149 第一突出的齿件
150 第二突出的齿件
151 第三突出的齿件
152 第四突出的齿件
154 梯形件纵向延展
155 第一短侧边缘
156 第二短侧边缘
157 横向肋元件
158 扁平的本体
159 梯形的体
160 在序列中
170 中部接片件
190 角度导引板
240 另外的替代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
241 梯形件
275 中空体
276 两部分的空腔
277 横向内部接片
278 第一中空腔
279 第二中空腔
280 壁区域
340 梯形中间层元件
341 梯形件
S 轨道紧固系统
D 直径
d 厚度
h 高度。

Claims (39)

1.一种用于在无碴行车道(5)处紧固轨道元件(3)的轨道紧固系统(S),对该轨道紧固系统而言,在轨道元件(3)和无碴行车道(5)之间布置有中间结构(2),借助该中间结构将轨道元件(3)与无碴行车道(5)弹性地有效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结构(2)包括仅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该中间层元件关于该中间层元件的横截面(6)在该中间层元件的纵向延展(8)的方向(7A)上和/或在横向于该中间层元件的纵向延展(8)的方向(7B)上具有能够改变的弹性分布。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直接邻接地布置在轨道元件(3)的底侧(10)处。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具有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的边缘(18、19、20、21)完全间隔的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15)。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16)完全地包围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15)。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
其特征在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具有同心地围绕中点(17)布置的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15)。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
其特征在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具有圆形的、椭圆形的或蛋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15),该弹性内部区域比邻接在圆形的、椭圆形的或蛋圆形的弹性内部区域(15)处的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16)更加弹性地设计。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
其特征在于,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15)具有在60mm和100mm之间的直径(D)。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
其特征在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的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15)比邻接的较少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外部区域(16)更薄地设计。
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
其特征在于,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15)具有在3 mm和10 mm之间的厚度。
10.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
其特征在于,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15)具有15:1的直径厚度关系。
11.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具有带有以下关系的外尺寸,即宽度:深度:高度(h)为21:15:1。
12.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考虑到轨道元件(3)相对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的实际的能够承载的承载面的总覆盖面而具有1.2的支撑关系。
1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
其特征在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具有35 kN/mm 的静态的弹簧特征数,其中这种静态的弹簧特征数被测量作为在28kN和78kN之间的割线。
1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
其特征在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具有< 45 kN/mm 的动态的弹簧特征数,其中这种动态的弹簧特征数在室温情况下并且在15Hz的频率情况下被测量作为在28kN和78kN之间的割线。
1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
其特征在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具有带有< 1.3的加强因数的在动态的弹簧特征数和静态的弹簧特征数之间的关系。
1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
其特征在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具有由微孔的橡胶或聚氨酯形成的体(22)。
1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所述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在该中间层元件的边缘的至少两个(18、20)处具有各一个长形的材料缺口(23、24)。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形的材料缺口(23、24)向着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的长侧边缘(18、20)的方向延伸。
1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所述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在该中间层元件的边缘的至少两个(18、20)处具有各两个突出的齿件(25、26、27、28)。
2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碴行车道(5)包括若干多价的轨枕元件,其中轨道紧固系统(S)的中间结构(2)包括配有梯形件(41;141;241;341)的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140;240;340),该梯形中间层元件布置在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和该无碴行车道(5)的构件(4)之间。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140;240;340)借助侧向的角度导引板(90)固定在无碴行车道(5)处。
22.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140;240;340)的梯形件(41;141;241;341)朝向所述无碴行车道(5)。
23.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梯形件(41;141;241;341)布置在轨道元件(3)的下方。
24.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梯形件(41;141)具有通过多个横向肋元件(57;157)产生的梯形的体(59;159)。
25.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梯形件(241)具有中空体(275)。
26.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体(275)具有两部分的空腔(276),该空腔通过横向内部接片(277)在空间上分隔。
27.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140;240;340)在该梯形中间层元件的边缘(43、44、55、56;143、144、155、156)的至少两个处具有各一个长形的材料凹槽(45、46;145、146)。
28.按照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形的材料凹槽(45、46;145、146)向着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0;140;240;340)的纵向延展(48;148)的方向(47;147)延伸。
29.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的梯形中间层元件(41;141;241;341)在该梯形中间层元件的边缘(43、44、55、56;143、144、155、156)的至少两个处具有各两个突出的齿件(49、50、51、52;149、150、151、152)。
3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轨道紧固系统(S)包括角度导引板(90;190),该角度导引板在至少一个板端部(91)处具有两个材料空隙(92、93),所述材料空隙用于容纳齿件(25、26、27、28;49、50、51、52;149、150、151、152)。
31.按照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两个材料空隙(92、93)均布置在角度导引板(90;190)的长侧(94)处。
32.按照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两个材料空隙(92、93)布置在角度导引板(90;190)的角部(95、96)处。
33.按照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材料空隙(92、93)在所述角度导引板的板厚方面仅部分地空出所述角度导引板(90;190)。
3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与边缘(18、19、20、21)的间距小于30mm。
35.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与边缘(18、19、20、21)的间距小于20mm。
36.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15)具有80mm的直径(D)。
37.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更加弹性地设计的弹性内部区域(15)具有5.5 mm的厚度(d)。
38.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唯一的弹性的中间层元件(1;101)具有带有以下关系的外尺寸,即宽度:深度:高度(h)为210 mm x 148 mm x 10 mm。
39.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轨道紧固系统(S),其特征在于,所述体(59;159)通过中间接片件(170)加强。
CN201480050243.4A 2013-09-13 2014-09-03 轨道紧固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18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18424.7 2013-09-13
DE102013218424 2013-09-13
PCT/EP2014/068752 WO2015036304A1 (de) 2013-09-13 2014-09-03 Schienenbefestigungs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8215A CN105518215A (zh) 2016-04-20
CN105518215B true CN105518215B (zh) 2017-12-15

Family

ID=51492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024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18215B (zh) 2013-09-13 2014-09-03 轨道紧固系统

Country Status (20)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4070B2 (zh)
EP (1) EP3044372B1 (zh)
JP (1) JP6521980B2 (zh)
KR (1) KR102032515B1 (zh)
CN (1) CN105518215B (zh)
AU (1) AU2014320579A1 (zh)
CA (1) CA2920961A1 (zh)
CL (1) CL2016000557A1 (zh)
DK (1) DK3044372T3 (zh)
ES (1) ES2856000T3 (zh)
IL (1) IL244562B (zh)
MA (1) MA38786B1 (zh)
MY (1) MY179476A (zh)
PH (1) PH12016500251A1 (zh)
PL (1) PL3044372T3 (zh)
RU (1) RU2719086C2 (zh)
SG (1) SG11201601574YA (zh)
TN (1) TN2016000091A1 (zh)
UA (1) UA118454C2 (zh)
WO (1) WO20150363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044372T3 (pl) * 2013-09-13 2021-08-23 Schwihag Ag System składający się z systemu mocowania szyn i utwardzonej nawierzchni toru
CN110520571A (zh) * 2017-04-19 2019-11-29 Sika技术股份公司 用于紧固轨道的紧固系统
GB2566003B (en) * 2017-06-22 2022-07-13 Gantry Railing Ltd Rail fastening device
DE102018117453A1 (de) 2018-07-19 2020-01-23 Schwihag Ag Gleis- Und Weichentechnik Schienenbefestigungssystem
DE102019207929A1 (de) * 2019-05-29 2020-12-03 Schwihag Ag Schienenbefestigungssystem
US20240093434A1 (en) * 2022-09-20 2024-03-21 Progress Rail Services Corporation Track rail fastening system and rail cushion for sam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086643A5 (zh) * 1970-04-03 1971-12-31 Sonneville Roger
FR2899605A1 (fr) * 2006-04-06 2007-10-12 Vossloh Cogifer Sa Platine double de fixation de deux rails contigus
CN201962561U (zh) * 2011-03-23 2011-09-07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扣件
CN202081347U (zh) * 2011-04-11 2011-12-2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用于轨道板的弹性垫板和具有该弹性垫板的轨道
CN202214663U (zh) * 2011-09-26 2012-05-09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刚度轨下弹性垫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30857A (en) * 1965-12-27 1969-03-04 Kowa Concrete Co Ltd Ballastless railway track structure
JPS54104704U (zh) * 1977-12-29 1979-07-24
AU578712B2 (en) * 1984-07-13 1988-11-03 Pandrol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ail pads and rail assemblies including such pads
JPS63315701A (ja) * 1987-06-16 1988-12-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レ−ル軌道の防振構造
DE3720381A1 (de) * 1987-06-19 1989-01-05 Vossloh Werke Gmbh 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von eisenbahnschienen auf fester fahrbahn
US5195679A (en) * 1989-01-20 1993-03-23 Pandrol Limited Rail pads
JPH08509533A (ja) * 1994-02-19 1996-10-08 フェニック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弾性中間層、特にレール下敷き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混合ゴムの使用
JPH07238501A (ja) * 1994-03-02 1995-09-12 East Japan Railway Co レール締結装置
JP2939153B2 (ja) * 1995-04-06 1999-08-25 東京フアブリック工業株式会社 軌道用制振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T928352E (pt) * 1996-09-27 2003-01-31 Andrzej Kaczmarek Atenuador elastico especialmente atenuador elastico sob o carril
GB2325685B (en) * 1997-03-14 2001-06-06 Glynwed Pipe Systems Ltd Rails pads
US6045052A (en) * 1998-04-02 2000-04-04 Airboss Of America Corp. Rail tie fastening assembly
RU9853U1 (ru) 1998-08-20 1999-05-16 Ленкин Владимир Дмитриевич Подрельсовая прокладка
FR2793818B1 (fr) * 1999-05-20 2001-08-10 Avon Spencer Moulton Semelle en elastomere pour le support d'un rail de chemin de fer sur une traverse
UA49744A (en) 2002-05-16 2002-09-16 Scientific Des Tech Office Rail Ind Ukrainian Railroad Rail intermediate fixation support
RU40056U1 (ru) * 2004-04-30 2004-08-27 ООО "Механизированная колонна № 20" Рельсовое скрепление
US7152807B2 (en) * 2004-08-24 2006-12-26 Nevins James H Pre-fastened rail pad assembly and method
ATE510067T1 (de) 2006-01-21 2011-06-15 Vossloh Werke Gmbh System zur befestigung einer schiene
GB2435285A (en) * 2006-02-21 2007-08-22 Pandrol Ltd Fastening railway rails
DE202006009340U1 (de) * 2006-06-14 2006-08-17 Seifert, Dietrich Vorrichtung zur Lagesicherung und Führung von Schienen
GB2453575B (en) * 2007-10-11 2011-11-30 Pandrol Ltd Railway rail paid
RU99006U1 (ru) * 2010-07-09 2010-11-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Прокладка-амортизатор для рельсового скрепления
RS54793B1 (sr) * 2011-06-10 2016-10-31 Schwihag Ag Pričvrsni sistem za šine
EP2807010A1 (de) * 2012-01-26 2014-12-03 Vossloh-Werke GmbH Aus faserverstärktem kunststoff hergestellte bauelemente für systeme zum befestigen von schienen für schienenfahrzeuge
DE102013007306B4 (de) * 2013-04-29 2017-03-09 Semperit Ag Holding Schienenlager
PL3044372T3 (pl) * 2013-09-13 2021-08-23 Schwihag Ag System składający się z systemu mocowania szyn i utwardzonej nawierzchni toru
CH709479A2 (it) * 2014-04-09 2015-10-15 Plastex Sa Tappetino in gomma per rotai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086643A5 (zh) * 1970-04-03 1971-12-31 Sonneville Roger
FR2899605A1 (fr) * 2006-04-06 2007-10-12 Vossloh Cogifer Sa Platine double de fixation de deux rails contigus
CN201962561U (zh) * 2011-03-23 2011-09-07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扣件
CN202081347U (zh) * 2011-04-11 2011-12-2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用于轨道板的弹性垫板和具有该弹性垫板的轨道
CN202214663U (zh) * 2011-09-26 2012-05-09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刚度轨下弹性垫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6500251B1 (en) 2016-05-16
CN105518215A (zh) 2016-04-20
CL2016000557A1 (es) 2016-09-09
US20160138226A1 (en) 2016-05-19
RU2016113822A3 (zh) 2018-06-18
CA2920961A1 (en) 2015-03-19
AU2014320579A1 (en) 2016-03-10
EP3044372A1 (de) 2016-07-20
EP3044372B1 (de) 2021-01-06
KR102032515B1 (ko) 2019-10-15
MA38786A1 (fr) 2017-01-31
UA118454C2 (uk) 2019-01-25
IL244562A0 (en) 2016-04-21
PH12016500251A1 (en) 2016-05-16
MA38786B1 (fr) 2017-10-31
JP6521980B2 (ja) 2019-05-29
SG11201601574YA (en) 2016-04-28
WO2015036304A1 (de) 2015-03-19
RU2016113822A (ru) 2017-10-16
US10094070B2 (en) 2018-10-09
RU2719086C2 (ru) 2020-04-17
DK3044372T3 (da) 2021-04-12
KR20160027010A (ko) 2016-03-09
JP2016534262A (ja) 2016-11-04
IL244562B (en) 2020-09-30
PL3044372T3 (pl) 2021-08-23
MY179476A (en) 2020-11-07
AU2014320579A2 (en) 2016-06-09
TN2016000091A1 (en) 2017-07-05
ES2856000T3 (es) 2021-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8215B (zh) 轨道紧固系统
US10174460B2 (en) Rail fastening arrangement and shim for such a rail fastening arrangement
KR20100034368A (ko) 철도 레일용 침목
CN109312544A (zh) 用于轨道车辆轨道固定点的弹性元件和固定点
KR101661644B1 (ko) 프리캐스트 바닥판연결블록을 이용하여 제작된 거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프리캐스트 바닥판시공방법
AU2009295241B2 (en) Track supporting layer
AU2002213956B2 (en) Bearing for a section of a track
CN110258320A (zh) 一种单元强锚预压式同步变位伸缩装置
CN104264534B (zh) 梯形轨枕
KR100985495B1 (ko) 교량용 거더
US20180127923A1 (en) Guide rail support suitable for withstanding forces transverse to a railway track, and assembly comprising such a guide rail support
KR20100011452A (ko) 레일고정구조
CZ145497A3 (en) Track
EP3055459A1 (de) Elastisches zwischentück zum klemmen eines schienenfusses
ES2523146T3 (es) Traviesa de doble cruz para una superestructura balastada
RU210418U1 (ru) Амортизирующая пластина для узла рельсового скрепления
RU214314U1 (ru) Амортизирующая прокладка рельсового скрепления
ES2452479B1 (es) Traviesa de ancho mixto con sujeciones simétricas para los carriles
DK1735500T3 (en) Prefabricated and traditionally reinforced base plate
CN218203863U (zh) 一种聚氨酯混凝土无缝伸缩缝结构
CN220057618U (zh) 一种滑移式无缝伸缩装置
RU2534685C1 (ru) Лопатка подбойки шпалоподбивочной машины
CN216919853U (zh) 带有预埋结构的混凝土轨枕
CN201517188U (zh) 用于轨道区段的支承结构
RU77288U1 (ru) Подрельсовая проклад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