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7805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7805A
CN105517805A CN201480045967.XA CN201480045967A CN105517805A CN 105517805 A CN105517805 A CN 105517805A CN 201480045967 A CN201480045967 A CN 201480045967A CN 105517805 A CN105517805 A CN 105517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holder
liquid container
tape deck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59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7805B (zh
Inventor
田中佳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17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7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7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7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记录装置中,若与主体装置分体地具备保持大容量的墨水包的保持部,则存在大型化这样的问题。记录装置具备:开口部(30),其形成于壳体(25)的外侧面,供用纸盒(29)插入;墨水收容体(17a、17b),它们收容墨水;外壳(18),其配置在壳体(25)的与形成有开口部(30)的外侧面相邻的两侧的外侧面上,并保持墨水收容体(17a、17b);以及管,其将墨水从墨水收容体(17a、17b)供给至壳体(25)的内部,两侧的外壳(18)的大小不同。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记录装置的一种,已知从记录头对打印纸等喷射墨水来进行打印的喷墨式打印机。在这样的喷墨式打印机中,为了在进行比较大量的打印的情况下向打印头连续且稳定地供给墨水,提出了这样的结构:与喷墨式打印机的主体装置分体地具备外部墨水供给装置(液体供给装置),将墨水供给至打印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液体供给装置中,具备大容量的墨水包(液体收容体),利用连通液体供给装置和主体装置内的打印头的墨水供给管来供给墨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23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与喷墨式打印机的主体装置分体地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保持大容量的墨水包。因此存在喷墨式打印机大型化这样的问题。另外,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喷墨式打印机的主体装置中,如果在保持大容量的墨水包的结构中也将大容量的墨水包配置于主体装置的一侧,则平衡较差,主体装置变得不稳定。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通过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本发明得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头,其能够向记录介质喷射液体;记录介质保持单元,其保持所述记录介质;运送单元,其将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运送至所述记录头;壳体,其收容所述记录头和所述运送单元,并且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被插入于该壳体;以及插入口,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插入于该插入口。
本应用例的记录装置还具备:第1保持体,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与形成有所述插入口的外侧面相邻的一个外侧面上,并保持收容所述液体的第1液体收容体;第2保持体,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与形成有所述插入口的外侧面相邻的另一个外侧面上,并保持收容所述液体的第2液体收容体;以及供给部,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和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供给至所述壳体的所述记录头。
并且,所述第1保持体和所述第2保持体的大小不同。
根据本应用例,具备保持体,所述保持体被配置在壳体的与形成有插入口的外侧面相邻的两侧的外侧面上,并保持液体收容体,两侧的保持体的大小不同。由此,能够与根据液体的种类而不同的使用量相对应地配置所需的大小或个数的液体收容体。因此,能够抑制记录装置的大型化。另外,由于在壳体的两侧具备液体收容体,因此,左右的重量平衡性得到提高,抑制了主体装置变得不稳定的情况。
[应用例2]在应用例1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保持体的进深、宽度、高度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根据本应用例,两侧的保持体的大小不同。
[应用例3]在应用例1或2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保持体的大小比所述第2保持体的大小小。
[应用例4]在应用例3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被保持在所述第2保持体中的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的数量比被保持在所述第1保持体中的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的数量多。
[应用例5]在应用例4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在彼此部分重叠的状态下被保持在所述第2保持体中。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抑制第2保持体的宽度,因此,能够提高记录装置的重量平衡性。
[应用例6]在应用例4或5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的容量比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中的任何一个的容量都大。
根据本应用例,对于多个第2液体收容体,能够提高记录装置的重量平衡性。
[应用例7]在应用例6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的总容量与多个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的总容量大致相等。
[应用例8]在应用例3~6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读取部,其读取原稿上描画出的图像;和运送部,其将所述原稿运送至所述读取部,所述运送部被配置在所述第1保持体侧。
根据本应用例,即使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的总容量比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的总容量小,也能够利用具有重量的所述运送部,提高记录装置的重量平衡性。
[应用例9]在应用例1~8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读取部,其读取载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上描画出的图像,两侧的所述保持体的最上部的位置处于比所述原稿台低的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用户将原稿载置于读取部、或将原稿从读取部取出时的操作性良好。
[应用例10]在应用例2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两侧的所述保持体中的较小的所述保持体中保持有容量较大的所述液体收容体,在较大的所述保持体中保持有容量较小的所述液体收容体,在所述较大的保持体中保持有比所述较小的保持体多的数量的所述液体收容体。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与根据液体的种类而不同的使用量相对应地配置所需的大小或个数的液体收容体。因此,能够抑制记录装置的大型化。
[应用例11]在应用例2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两侧的所述保持体中保持相同数量的所述液体收容体,并使被保持在较大的所述保持体中的所述液体收容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容量比其他所述液体收容体的容量大。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与根据液体的种类而不同的使用量相对应地配置所需的大小或个数的液体收容体。因此,能够抑制记录装置的大型化。
[应用例12]在应用例1、应用例2、应用例10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从形成有插入口一侧观察所述壳体的方向上,在两侧的所述保持体中的右侧的所述保持体中保持有比左侧的所述保持体多的所述液体收容体。
根据本应用例,用右手的用户将液体收容体安装在保持体中、或卸下液体收容体时的操作性良好。
[应用例13]在应用例1、应用例2、应用例10~应用例12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体的下部形成有向外侧呈凸状的凸部,被保持的所述液体收容体与该凸部相对应地进行配置。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使液体收容体的一部分保持在按照凸部形成在保持体的内侧的凹部中。
[应用例14]在应用例13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容体是挠性的。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液体收容体随着墨水的消耗而收缩,因此,能够防止下述情况:液体收容体内部成为负压而无法将液体供给至记录头侧。
[应用例15]在应用例13或应用例14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部的上侧形成有窗口。
根据本应用例,用户能够目视确认收容在液体收容体中的液体的消耗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记录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将自动输稿器卸下后的状态下的记录装置的图。
图3是将墨水供给装置的盖体卸下后的状态下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墨水收容体的立体图。
图5是将壳体的上部卸下后的状态下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6的(a)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具有墨水供给装置的一侧的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图6的(b)是从正面观察具有墨水供给装置的一侧的部分的图,图6的(c)是示出锁定机构的概要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基于附图对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以后称作打印机)11的外观立体图。打印机11具备:主体装置14,其具有打印部12和读取部13,该打印部12喷射墨水(液体)以形成图像,该读取部13读取原稿G(介质);和墨水供给装置15a、15b,它们对打印部12供给墨水。作为第1保持体的墨水供给装置15a被安装在主体装置14的左侧,作为第2保持体的墨水供给装置15b被安装在主体装置14的右侧。
读取部13被配置在打印部12的上方。在读取部13上具备由玻璃等透明板状部件形成的未图示的原稿台,能够读取载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G。另外,在读取部13上,配置有经由未图示的铰链部与读取部13的后面的上端部连结的自动输稿器16。自动输稿器16能够一边使层叠的多张原稿G一张一张地翻转,一边将原稿G依次输送至由玻璃等透明板状部件形成的未图示的读取窗上,以读取原稿G。另外,自动输稿器16在墨水供给装置15a侧设有运送部,该墨水供给装置15a被安装在比载置原稿G的载置台靠主体装置14的左侧的位置。因此,自动输稿器16成为设有运送部的一侧较重的结构。
在形成于壳体25的正面侧的开口部30中,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插拔的方式设有作为记录介质保持单元的用纸盒29。开口部30是供用纸盒29相对于壳体25装卸自如地安装的插入口。在用纸盒29的上侧,以在前后方向上伸缩自如的方式设有排纸托盘32。
多张用纸以层叠状态载置于用纸盒29。载置于用纸盒29中的用纸被一张一张地供给至壳体25的内部,打印后的用纸被从排纸口31排出并载置于排纸托盘32中。
在壳体25的下方具备增设盒单元141。在增设盒单元141中设有能够沿前后方向插拔的作为记录介质保持单元的用纸盒140。
对墨水供给装置15a、15b的外壳18的结构详细地进行叙述。外壳18的盖体21形成为下述这样的有盖矩形箱状:容器主体20侧开口,前后方向上较长且比容器主体20浅。盖体21经未图示的铰链部与容器主体20的后面的上端部连结。因此,盖体21在进行开闭动作的情况下以铰链部为支点转动。即,盖体21被从容器主体20的前侧打开,并且在容器主体20的前侧被关闭。
容器主体20具备:有底矩形箱状的底壁形成部件50;板状的内侧壁形成部件51,其形成侧壁的内侧半部分(左右方向上的主体装置14侧的半部分),并且呈大致U字状弯曲;板状的外侧壁形成部件52,其形成侧壁的外侧半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与主体装置14相反的一侧的半部分),并且呈大致U字状弯曲;以及边缘部件53,其构成开口部的周缘部,并且形成为中空且呈矩形框状。
容器主体20是通过将作为分割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内侧壁形成部件51、和作为分割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外侧壁形成部件52组合起来而构成的。即,容器主体20的侧壁是通过将2个分割部件即内侧壁形成部件51和外侧壁形成部件52组合起来而构成的。
在墨水供给装置15a、15b的盖体21和边缘部件53的正面侧设有锁定机构22。锁定机构22能够利用所谓的南京锁60使盖体21相对于容器主体20维持关闭状态。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从图1的状态卸下自动输稿器16后的状态下的打印机11的图。
虚线13a表示载置原稿G的原稿台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墨水供给装置15a、15b被装配成:在盖体21关闭的状态下,盖体21的上端21a的位置处于与读取面(原稿台)的高度方向的位置13a相同、或者比位置13a低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从用户抬起图1的自动输稿器16使其转动而敞开原稿台开始,到将原稿G载置于原稿台上并利用读取部13读取原稿G的图像,之后将原稿G从原稿台上取出为止,上述动作中的操作性良好。另外,当原稿G的尺寸大到超出原稿台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原稿台的左右方向上超出了的原稿G不会与墨水供给装置15a、15b发生干涉,操作性良好。另外,如果预先将墨水供给装置15a、15b的上表面的高度设定为与原稿台的高度大致相同,则能够对超出的原稿G进行支承,从而能够防止原稿G挠曲而导致原稿G损伤。
图3是将墨水供给装置15a、15b的盖体21卸下后的状态下的打印机11的立体图。在墨水供给装置15a中,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具备作为第1液体收容体的、收容黑色墨水的1个墨水收容体17a。在墨水供给装置15b中,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具备作为第2液体收容体的、分别收容黄色、品红色、青色彩色墨水的3个墨水收容体17b。墨水收容体17a中能够收容墨水的墨水容量比墨水收容体17b中能够收容墨水的墨水容量大。另外,3个墨水收容体17b的墨水容量大致相同。
另外,1个墨水收容体17a的墨水容量与3个墨水收容体17b的墨水总容量相同或大致相同,这对于提高打印机的重量平衡性是优选的。
另外,在1个墨水收容体17a的墨水容量比3个墨水收容体17b的墨水总容量小的情况下,优选将自动输稿器16的具有重量的运送部配置在保持墨水收容体17a的墨水供给装置15a侧,这样可以提高打印机的重量平衡性。
图4是墨水收容体17a、17b的立体图。墨水收容体17a、17b具备收容墨水的墨水袋90。在墨水袋90的上端侧安装有支承部件(吊架部件)92。即,墨水袋90与支承部件92卡合。
墨水袋90以下述方式形成:在将筒状的墨水导出部(省略图示)夹在2个矩形状的挠性膜90a的周缘的状态下,使这2个挠性膜90a的周缘彼此熔接。
墨水收容体17a、17b的支承部件92具备以互相夹住墨水袋90的上端部的方式安装于该上端部的第1支承部件105和第2支承部件106。另外,在第2支承部件106的两端部分别突出设置有圆柱状的凸部123,所述凸部123被贯穿插入到在墨水袋90上形成的墨水袋贯穿孔(省略图示)中。另外,在第2支承部件106上形成有卡合缺口凹部130,该卡合缺口凹部130与贯穿插入到墨水袋贯穿孔中的凸部123卡合。
3个墨水收容体17b在第1支承部件105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角度(例如30度)的姿势下,使突片部122保持在容器主体20内的凹部(未图示)中。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容器主体20的宽度,因此能够提高打印机的重量平衡性。
在墨水收容体17a、17b的上部设有阀芯部(省略图示),通过使帽87向按下的方向旋转而使阀芯部动作,墨水收容体17a、17b的内部和连接管37a、37b成为连通状态。
墨水供给装置15a的外壳18的进深的长度比墨水供给装置15b的外壳18的进深的长度短。并且,墨水供给装置15a和墨水供给装置15b的正面侧的端部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但是墨水供给装置15a的背面侧的位置比墨水供给装置15b的背面侧的位置靠前侧。因此,在壳体25的左侧背面部没有配置墨水供给装置15a。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用户将用于与电源线连接而供给交流电源的插头(未图示)跟设在壳体25的左侧背面部的插座(未图示)连接时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墨水供给装置15a的外壳18的宽度的长度L1比墨水供给装置15b的外壳18的宽度的长度L2短,墨水供给装置15a的外壳18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墨水供给装置15b的外壳18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短。这样,墨水供给装置15a的外壳18和墨水供给装置15b的外壳18的大小不同。
图5是将壳体25的上部卸下后的状态下的打印机11的立体图。打印部12具备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25。在壳体25内的中央部设有支承台26,该支承台26支承作为记录介质的用纸P。在支承台26的上方设有能够沿主扫描方向即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墨架27。
在墨架27内,以从墨架27的下表面露出的方式支承有喷射墨水的记录头28。记录头28与支承台26对置。墨架27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同时,记录头28针对支承台26上被从后侧朝向前侧运送的用纸P,从多个喷嘴(省略图示)喷射墨水,由此对用纸P进行打印。
在壳体25内的支承台26的下侧具备用纸盒29。用纸盒29内的用纸P通过送纸机构(省略图示)被一张一张地翻转并从后侧输送到支承台26上。
在支承台26上进行了打印的用纸P被从图1的排纸口31依次排出,所述排纸口31由开口部30的比用纸盒29靠上侧的区域构成。
在壳体25内的左端部设有前侧开口的形成为矩形箱状的保持外壳34。在保持外壳34内具备沿左右方向排列的4个中空的墨水供给针(未图示)。
各墨水供给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贯穿保持外壳34的侧壁。挠性的墨水供给管36的一端侧与各墨水供给针的后端部连接,墨水供给管36的另一端侧与记录头28连接。
1根挠性的连接管37a的一端侧与墨水供给针的前端部连接,连接管37a的另一端侧与收容在墨水供给装置15a中的墨水收容体17a连接(参照图3)。
3根挠性的连接管37b的一端侧与各墨水供给针的前端部连接,连接管37b的另一端侧与收容在墨水供给装置15b中的各墨水收容体17b连接(参照图3)。
在墨水收容体17a、17b的上部设有阀芯部(省略图示),通过使帽87向按下的方向旋转,由此阀芯部动作,墨水收容体17a、17b的内部和连接管37a、37b成为连通状态。
因此,从收容于墨水供给装置15a中的墨水收容体17a经由连接管37a、墨水供给针、墨水供给管36将黑色墨水供给至记录头28。
另外,从收容在墨水供给装置15b中的墨水收容体17b经由连接管37b、墨水供给针、墨水供给管36分别将黄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青色墨水这些彩色墨水供给至记录头28。
本实施方式中的用纸盒29构成记录介质保持单元,墨水收容体17a、17b构成液体收容体,外壳18构成保持体。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具备:记录头,其能够向用纸P喷射墨水;用纸盒29,其保持用纸P;运送单元,其将用纸P运送至记录头;壳体25,其收容记录头和运送单元,并且用纸盒29被插入于壳体25;插入口(开口部30),其形成于壳体25的外侧面,用纸盒29插入于该插入口;墨水收容体17a、17b,它们收容墨水;外壳18,其配置在壳体25的与形成有开口部30的外侧面相邻的两侧的外侧面上,并保持墨水收容体;以及供给部(至少包括连接管37a、37b),它们将墨水从墨水收容体供给至壳体25的内部,两侧的外壳18的大小不同。
根据该结构,能够与根据墨水的种类而不同的使用量相对应地改变墨水收容体17a、17b的大小和个数,将墨水收容体17a、17b配置在外壳18中。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机11的大型化。另外,由于在壳体25的两侧具备墨水收容体17a、17b,因此,左右的重量平衡性得到提高,抑制了主体装置14变得不稳定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两侧的外壳18中的进深、宽度、高度不同,但也可以具备进深、宽度、高度中的至少一个不同的外壳。
另外,在两侧的外壳18中的较小的墨水供给装置15a的外壳18中保持容量较大的墨水收容体17a,在较大的墨水供给装置15b的外壳18中保持容量较小的墨水收容体17b,在较大的右侧的外壳18中保持有比较小的左侧的外壳18的墨水收容体17a(1个)多的数量的墨水收容体17b(3个)。
黑色墨水的使用量比彩色墨水的使用量大。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与根据墨水的种类而不同的使用量相对应地配置墨水收容体17a、17b。
另外,也可以在两侧的外壳18中保持相同数量的墨水收容体,并使被保持在较大的外壳中的墨水收容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容量比其他墨水收容体的容量大。
由此,能够与根据黑色墨水或彩色墨水等墨水的种类而不同的使用量相对应地配置墨水收容体。
另外,在从形成有插入口(开口部30)一侧观察壳体25的方向上,在两侧的外壳18中的右侧的外壳18中保持有比左侧的外壳18中的1个墨水收容体17a多的3个墨水收容体17b。
由此,用右手的用户将墨水收容体17b安装在外壳18中、或卸下墨水收容体17b时的操作性良好。
墨水收容体17a、17b是挠性的。由此,墨水收容体17a、17b的墨水袋90随着墨水的消耗而收缩,因此,能够防止下述情况:墨水袋90内部成为负压而无法将墨水供给至记录头28侧。
另外,由于在两侧的外壳18中的较小的墨水供给装置15a侧设置有具有重量的自动输稿器16的运送部,因此左右的重量平衡性得到提高。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对盖体21的转动轴被设置于背面侧且正面侧开口的外壳18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被设置于盖体21的下部且壳体的侧面侧开口的外壳进行说明。
图6的(a)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具备墨水供给装置210的一侧的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图6的(b)是从正面侧观察具备墨水供给装置210的一侧的部分的图。墨水供给装置210的外壳209由容器主体207和盖体208构成。
如图6的(b)所示,盖体208以转动轴216为支点向箭头方向转动,所述转动轴216设在盖体208的下部,且该转动轴216的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由此,以能够向右侧开口的方式具备盖体208。
主体装置203由读取部201和打印部202构成。在读取部201的右侧形成有檐部204,该檐部204比收容打印部202的壳体205的壁面向右侧突出。即,如图6的(b)所示,檐部204在左右方向上处于与容器主体207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打印机200大型化。
在盖体208的下部,盖体208的厚度比其他的部分薄,成为下部缩窄的形状。在该缩窄的盖体208的下部形成有凸部211,该凸部211从盖体208的缩窄的壁面212向外侧呈凸状突出。凸部的突出量与其他的未缩窄的区域相同。换而言之,由于存在缩窄的区域,因此成为凸部相对地突出的形状。在盖体208的下部内侧的壁面上形成有按照凸部211的形状形成的凹部(未图示)。由此,能够使收容于容器主体207的墨水收容体(参照图4)的下部的一端侧保持在该凹部中。
在盖体208上设有具有透明性的透明部件213。由此,该透明部件213作为能够对收容于容器主体207中的墨水收容体进行目视确认的窗口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从透明部件213的外侧、从外壳209的前侧目视确认外壳209内的所有的墨水收容体的墨水袋的萎缩情况。因此,能够根据各墨水收容体的墨水袋90的萎缩情况来识别各墨水收容体的更换时机。
在图6的(a)的盖体208上设有开闭盖体208时的开闭杆214。开闭杆214被设置在容器主体207中收容的多个墨水收容体之间的位置。在开闭杆214上包含有用于将容器主体207和盖体208固定在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或未图示的钩等结构件,它们的设置需要空间。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开闭杆214设置在容器主体207中收容的多个墨水收容体之间的位置,能够缩短外壳209的宽度的长度。
在盖体208和容器主体207上具备能够将盖体208维持在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215。图6的(c)是示出锁定机构215的概要结构的图。锁定机构215由所谓的南京锁构成。
在盖体208的上部具备保持部件217。在保持部件217中,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具备转动部件218。在转动部件218的端部具备杆219。当用户将钥匙221插入到转动部件218的开口部并使其转动时,杆219转动而与设置在容器主体207上的卡合部220卡合,盖体208相对于容器主体207成为关闭状态。
在壳体205的下方,与以能够插拔的方式设置于壳体205的插入口中的用纸盒(未图示)分体地具备增设盒单元206。外壳209的下端部位于比壳体205的底面205a靠下侧的位置,外壳209的下端部位于比增设盒单元206的底面206a靠上侧的位置。
在增设盒单元206的底面206a的右侧角部,以前后方向上较长的方式设有凹状的搭手部222。搭手部222在上下方向上被设置于不与盖体208和容器主体207重叠的位置。在墨水供给装置210被安装于壳体205的状态下,用户能够把持搭手部222,在保持着增设盒单元206和增设盒单元206上搭载的主体装置203的状态下,将打印机200抬起并使其移动。另外,通过明确地示出搭手部222,能够防止在移动时错误地保持了墨水供给装置15a、15b而损伤墨水供给装置15a、15b。
标号说明
11、200:喷墨式打印机;13、201:读取部;17a、17b:墨水收容体;18、209:外壳;25、205:壳体;28:记录头;29、140:用纸盒;30:开口部;37a、37b:连接管;90a:挠性膜;211:凸部;213:透明部件;L1、L2:宽度的长度。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能够向记录介质喷射液体;
记录介质保持单元,其保持所述记录介质;
运送单元,其将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运送至所述记录头;
壳体,其收容所述记录头和所述运送单元,并且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被插入于该壳体中;
插入口,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插入于该插入口;
第1保持体,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与形成有所述插入口的外侧面相邻的一个外侧面上,并保持收容所述液体的第1液体收容体;
第2保持体,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与形成有所述插入口的外侧面相邻的另一个外侧面上,并保持收容所述液体的第2液体收容体;以及
供给部,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和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供给至所述壳体的所述记录头,
所述供给部具有:第1液体供给管,其与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连接,用于将液体供给至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记录头;和第2液体供给管,其与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连接,用于将液体供给至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记录头,
所述第1保持体的大小比所述第2保持体的大小小,
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的容量比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的容量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侧的所述保持体的进深、宽度、高度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保持在所述第2保持体中的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的数量比被保持在所述第1保持体中的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的数量多,所述第2液体供给管连接与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中的各第2液体收容体连接。
4.(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在彼此部分重叠的状态下被保持在所述第2保持体中。
5.(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的容量比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中的任何一个的容量都大。
6.(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的总容量与多个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的总容量大致相等。
7.(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
读取部,其读取原稿上描画出的图像;和
运送部,其将所述原稿运送至所述读取部,
所述运送部被配置在所述第1保持体侧。
8.(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读取部,该读取部读取载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上描画出的图像,
所述第1保持体和所述第2保持体的各自的最上部的位置处于比所述原稿台低的位置。
9.(删除)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基于条约第19条(1)的说明书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中的权利要求1根据说明书的[0053]至[0062]的记载追加了液体供给管的内容,并追加了修改前的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6的内容。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3是修改前的权利要求4的内容。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4是修改前的权利要求5的内容。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5是修改前的权利要求6的内容。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6是修改前的权利要求7的内容。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7是修改前的权利要求8的内容。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8是修改前的权利要求9的内容。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的权利要求1的主要内容为: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能够向记录介质喷射液体;
记录介质保持单元,其保持所述记录介质;
运送单元,其将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运送至所述记录头;
壳体,其收容所述记录头和所述运送单元,并且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被插入于该壳体中;
插入口,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插入于该插入口;
第1保持体,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与形成有所述插入口的外侧面相邻的一个外侧面上,并保持收容所述液体的第1液体收容体;
第2保持体,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与形成有所述插入口的外侧面相邻的另一个外侧面上,并保持收容所述液体的第2液体收容体;以及
供给部,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和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供给至所述壳体的所述记录头,
所述供给部具有:第1液体供给管,其与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连接,用于将液体供给至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记录头;和第2液体供给管,其与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连接,用于将液体供给至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记录头,
所述第1保持体的大小比所述第2保持体的大小小,
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的容量比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的容量大。”
在国际检索报告中举出的JP2007-44885A、JP10-6525A、JP2013-123846A中,特别是没有公开权利要求第1项中的“所述供给部具有:第1液体供给管,其与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连接,用于将液体供给至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记录头;和第2液体供给管,其与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连接,用于将液体供给至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记录头”、“所述第1保持体的大小比所述第2保持体的大小小”、以及“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的容量比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的容量大”这些点。

Claims (9)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能够向记录介质喷射液体;
记录介质保持单元,其保持所述记录介质;
运送单元,其将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运送至所述记录头;
壳体,其收容所述记录头和所述运送单元,并且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被插入于该壳体中;
插入口,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单元插入于该插入口;
第1保持体,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与形成有所述插入口的外侧面相邻的一个外侧面上,并保持收容所述液体的第1液体收容体;
第2保持体,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与形成有所述插入口的外侧面相邻的另一个外侧面上,并保持收容所述液体的第2液体收容体;以及
供给部,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和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供给至所述壳体的所述记录头,
所述第1保持体和所述第2保持体的大小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侧的所述保持体的进深、宽度、高度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保持体的大小比所述第2保持体的大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保持在所述第2保持体中的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的数量比被保持在所述第1保持体中的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的数量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在彼此部分重叠的状态下被保持在所述第2保持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的容量比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中的任何一个的容量都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液体收容体的总容量与所述第2液体收容体的总容量大致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3~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
读取部,其读取原稿上描画出的图像;和
运送部,其将所述原稿运送至所述读取部,
所述运送部被配置在所述第1保持体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读取部,该读取部读取载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上描画出的图像,
所述第1保持体和所述第2保持体的各自的最上部的位置处于比所述原稿台低的位置。
CN201480045967.XA 2013-08-29 2014-08-22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55178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7661A JP6330275B2 (ja) 2013-08-29 2013-08-29 記録装置
JP2013-177661 2013-08-29
PCT/JP2014/004339 WO2015029405A1 (ja) 2013-08-29 2014-08-22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7805A true CN105517805A (zh) 2016-04-20
CN105517805B CN105517805B (zh) 2017-06-13

Family

ID=52585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5967.XA Active CN105517805B (zh) 2013-08-29 2014-08-22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498968B2 (zh)
EP (1) EP3040204B1 (zh)
JP (1) JP6330275B2 (zh)
CN (1) CN105517805B (zh)
PH (1) PH12016500259A1 (zh)
WO (1) WO201502940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68727A (ja) * 2015-03-12 2016-09-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ユニット
CN107635780A (zh) * 2015-06-09 2018-01-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罐单元、打印机
CN111976290A (zh) * 2019-05-21 2020-11-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0275B2 (ja) 2013-08-29 2018-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6536208A (zh) * 2014-08-05 2017-03-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复合装置
JP6790357B2 (ja) * 2015-12-24 2020-1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JP6672783B2 (ja) * 2015-12-24 2020-03-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タンクユニット、プリンター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525A (ja) * 1996-06-26 1998-01-13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梱包体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0280570A (ja) * 1999-03-31 2000-10-10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526559A (zh) * 2003-03-05 2004-09-08 ������������ʽ���� 液体容器,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容器壳体
JP2007044885A (ja) * 2005-08-05 2007-02-2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そ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及びそのメンテナンス用カートリッジ
CN203004516U (zh) * 2011-12-14 2013-06-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9429A (en) * 1993-10-20 1994-11-29 Lasermaster Corporation Continuous ink refill system for disposable ink jet cartridges having a predetermined ink capacity
JP3572854B2 (ja) * 1996-04-05 2004-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ダンパ
JPH1158792A (ja) * 1997-08-21 1999-03-0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6338553B1 (en) * 2000-05-15 2002-01-1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on Ink supply tube guiding system for large format printer
US7370949B2 (en) * 2002-02-28 2008-05-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ing memb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7008051B2 (en) * 2002-10-10 2006-03-07 Akermalm Per G Expanded ink supply system for ink jet printers
US7959268B2 (en) 2007-06-20 2011-06-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stalling fluid container in fluid ejection device
JP4766011B2 (ja) 2007-06-20 2011-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45682B2 (ja) * 2007-06-20 2011-03-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014889A1 (en) 2007-06-20 2009-01-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 method for thermally manag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9202346A (ja) 2008-02-26 2009-09-10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外部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13023846A (ja) 2011-07-19 2013-02-04 Nippon Hume Corp 推進管の連結部構造
JP2013123847A (ja) * 2011-12-14 2013-06-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5998471B2 (ja) * 2011-12-20 2016-09-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ダプター
JP5948929B2 (ja) * 2012-02-10 2016-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3180465A (ja) * 2012-03-01 2013-09-1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91462B2 (ja) * 2012-02-29 2016-09-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221303B2 (ja) * 2013-03-29 2017-11-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330275B2 (ja) 2013-08-29 2018-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525A (ja) * 1996-06-26 1998-01-13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梱包体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0280570A (ja) * 1999-03-31 2000-10-10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526559A (zh) * 2003-03-05 2004-09-08 ������������ʽ���� 液体容器,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容器壳体
JP2007044885A (ja) * 2005-08-05 2007-02-2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そ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及びそのメンテナンス用カートリッジ
CN203004516U (zh) * 2011-12-14 2013-06-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68727A (ja) * 2015-03-12 2016-09-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ユニット
CN107635780A (zh) * 2015-06-09 2018-01-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罐单元、打印机
CN111976290A (zh) * 2019-05-21 2020-11-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98968B2 (en) 2016-11-22
US9821559B2 (en) 2017-11-21
CN105517805B (zh) 2017-06-13
US20170190183A1 (en) 2017-07-06
JP6330275B2 (ja) 2018-05-30
US20160207320A1 (en) 2016-07-21
WO2015029405A1 (ja) 2015-03-05
PH12016500259B1 (en) 2016-05-16
EP3040204A1 (en) 2016-07-06
EP3040204B1 (en) 2018-09-19
PH12016500259A1 (en) 2016-05-16
JP2015044370A (ja) 2015-03-12
EP3040204A4 (en) 2017-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7805A (zh) 记录装置
US7029105B2 (e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83400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6011284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204077077U (zh) 记录装置
FR2837744A1 (fr) Appareil d'impression et cartouche d'encre associee.
JP2009255312A (ja) 記録液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1785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1780233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WO2013132810A1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200307229A1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WO2016021171A1 (ja) 複合装置
US9862198B2 (en) Unit used in liquid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9561663B2 (en) Ink cartridge and printer
US9090073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6299085B2 (ja) 記録装置
JP6229373B2 (ja) 記録装置
JPH0939267A (ja) ヘッドホルダ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連結構造
JP2015066823A (ja) 記録装置
JP2016196150A (ja) 液体容器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66870A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