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5713B - 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发射机、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发射机、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5713B
CN105515713B CN201410497886.5A CN201410497886A CN105515713B CN 105515713 B CN105515713 B CN 105515713B CN 201410497886 A CN201410497886 A CN 201410497886A CN 105515713 B CN105515713 B CN 1055157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real
complex
numbers
inte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78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5713A (zh
Inventor
袁志锋
李卫敏
刘向宇
郁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41049788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5713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AU2015321190A priority patent/AU2015321190A1/en
Priority to EP15844758.1A priority patent/EP3200368A4/en
Priority to KR1020177011053A priority patent/KR102065345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5/083460 priority patent/WO2016045429A1/zh
Priority to US15/513,160 priority patent/US10326547B2/en
Priority to RU2017113704A priority patent/RU2666744C1/ru
Priority to JP2017516421A priority patent/JP6522745B2/ja
Publication of CN105515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5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5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5713B/zh
Priority to AU2019200710A priority patent/AU2019200710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22PN, e.g. Kronecker
    • H04J13/0025M-sequ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1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involving interference determination or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23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 H04L5/026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using code 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2013/0037Multilevel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发射机、接收机,包括:发射机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采用所述复数扩展序列对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生成扩展后的符号序列;发送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接收机接收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采用干扰消除信号检测器进行接收检测,检测时使用所述多个发射机所采用的复数扩展序列。本发明可以改善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发射机、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的发射机、接收机。
背景技术
上行多用户接入可以通过不同的多址接入技术如: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和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SDMA)。其中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技术是上行多用户接入通信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可以提供优良的接入性能,因而已被多个无线通信标准所采纳。
采用码分多址接入的接入过程中,首先,每个接入终端都先用一定长度的扩展序列(如,长度为L的扩展序列是指这个扩展序列由L个符号构成,也可以说是由L个元素构成,此处的L个符号/L个元素可以是L个数字符号)对数字幅相调制后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扩展过程是指每个已调制的数据符号与扩展序列的每个符号相乘,最终形成与所用扩展序列长度相同的符号序列的过程。扩展过程中每个已调制的数据符号(例如采用QAM调制后的星座点符号)与扩展序列的每个符号相乘,最终每个已调制的数据符号会被扩展成为与所用扩展序列长度相同的符号序列,如使用长度为L的扩展序列则每个已调制符号会被扩展成L个符号,也可以说每一个已调制的数据符号承载在一条长度为L的扩展序列上了。然后,所有接入终端的扩展后符号序列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最后,基站收到的是所有接入终端的扩展信号叠加在一起的合信号,并通过多用户接收机技术从合信号中分离出各个终端的有用信息。
应用码分多址接入的通信技术常被归为扩频通信的类别,这是因为终端 的调制符号会被扩展为L倍的符号,如果扩展后的L倍符号的传输时间要求等于扩展前调制符号的话,则所需的带宽必然会扩展L倍。这也是为什么扩展序列常称为扩频序列。
如果每个终端的扩展后符号是通过多载波技术(如OFDM,FBMC)来传输,则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就是被称为多载波码分多址接入(Multi-Carri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MC-CDMA)的技术。
码分多址接入技术中,发射侧的扩展过程倒是比较简单的,只需把每个调制符号,如每个QAM调制后的符号,与一条长度为L的扩展序列的每个符号相乘就可以得到扩展后的L个符号,然后扩展后的符号就可以通过单载波或多载波技术发射出去。相对的,基站的接收过程并不简单。
如何取得优良的码分多址接入性能?或更直接的说基站怎样才能准确地从合信号中分离出各终端的有用数据信息?这就是码分多址系统的关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扩展序列和接收机,扩展序列的选取是性能基础,接收机的设计是性能保障。
具体来讲,要取得优良的接入性能,不同终端采用的扩展序列首先需要有良好的互相关特性。如果扩展序列是直接在无线多径信道中传输的话,如单载波的码分复用技术,则还要求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来对抗序列自身的时延多径扩展。
多载波码分复用技术由于可以依靠多载波技术来对抗多径,所以扩展序列可以只需考虑利于多用户信息分离的互相关特性。这也是单载波码分复用与多载波码分复用两种技术对序列选取的最大区别!
良好的扩展序列是性能的基础,最终多用户信息的分离是在基站侧完成的,基站采用不同的多用户接收技术会取得相应的性能。要获取最优的多用户数据分离性能,基站需要采用高性能、但高复杂度的多用户接收机技术,如串行干扰消除接收机技术。
正因为扩展序列的重要性,不同的码分多址接入技术主要区别在于扩展序列的选取上。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接入(Direct Sequence-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DS-CDMA)技术是最为常用的码分多址接入技术,已经被多种无线通信标准采纳为上行多用户接入技术,其扩展序列是基于最简单的 二元伪随机(Pseudo-Noise,PN)实数序列的。由于序列的简单性,基于PN序列的DS-CDMA也是多载波码分复用的最主要技术之一,在此技术中,每个已调制符号会先被一个二元伪随机实数序列扩展,然后再通过多载波技术发射出去。
二元伪随机实数序列还可以称为二进制伪随机序列,序列中的每个符号取值通常表示为0或1,也可以进一步表示为双极性序列,即0表示为+1,1表示为-1,或者,0表示为-1,1表示为+1。
扩展序列的长度也是码分多址技术的一个关键量。扩展序列越长,各终端所采用的扩展序列之间的低互相关度越容易保证,并且,越容易找到更多的具有低互相关的序列,从而支持更多的同时接入终端。如果同时接入的终端数量大于扩展序列的长度,则可以说该多用户接入系统处于过载状态了。值得一提的是,能实现系统过载是码分多址接入技术在未来无线通信中大放光彩的关键属性之一。
为了提供灵活的系统设计,支持更多的用户同时接入,通常接入终端采用的扩展序列不是互相正交,从多用户信息论角度而言,上行采用非正交的多址方式是可以取得比正交多址方式更大的系统容量或边缘吞吐量的。因为各终端的扩展序列不是互相正交,所以一般情况下每个用户的解调性能会随着同时接入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变差。当系统过载时,多用户之间的干扰会变得更加严重。目前主流的码分多址技术为了实现简单,大都是基于二元伪随机实数序列作为扩展序列。但是由于二元伪随机实数序列,尤其是长度较短的二元伪随机实数序列之间的低互相关度并不容易保证,这会导致严重的多用户间干扰,必然会影响多用户接入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可以改善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性能的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的发射机、接收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应用于发射机,包括:
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 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
采用所述复数扩展序列对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生成扩展后的符号序列;
发送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
较佳地,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较佳地,
所述M=2,3或4。
较佳地,
所述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生成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所述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所述M元实数集合,且所述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包含的元素个数均等于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元素个数L;
将所述第一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作为实部,将所述第二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作为虚部,将包括该实部和该虚部的一复数作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第i个元素,其中,i=1,2,…,L,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将得到的L个元素依次组成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将得到的L个元素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较佳地,
所述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根据约定规则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
根据基站发送的复数序列索引信息,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其中,所述复数序列集合中的每一复数序列,其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所述M元实数集合。
较佳地,
所述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生成一个伪随机的整数序列,所述整数序列具有L个元素且其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M元整数集合,所述M*M元整数集合是[0,M*M-1]或[1,M*M]范围内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伪随机的整数序列中的L个元素,按照预设的映射规则从一个M*M点的复数星座图中选取对应的L个复数星座点;
确定所述L个复数星座点对应的L个复数,将所述L个复数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将所述L个复数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较佳地,
发送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包括:对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进行多载波调制,形成发射信号并发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应用于接收机,包括:
接收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所述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是所述多个发射机分别采用各自的复数扩展序列对各自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再将生成的扩展后的符号序列分别调制到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形成的;
采用干扰消除信号检测器对接收的所述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进行接收 检测,检测时使用所述多个发射机所采用的复数扩展序列;
其中,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
较佳地,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较佳地,
所述M=2,3或4。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的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包括:
序列确定装置,配置为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扩展装置,配置为采用所述复数扩展序列对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生成扩展后的符号序列;
信号发送装置,配置为发送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
较佳地,
所述序列确定装置确定的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都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 整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较佳地,
所述序列确定装置确定的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所述M=2,3或4。
较佳地,
所述序列确定装置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生成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所述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所述M元实数集合,且所述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包含的元素个数均等于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元素个数L;
将所述第一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作为实部,将所述第二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作为虚部,将包括该实部和该虚部的复数作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第i个元素,i=1,2,…,L,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将得到的L个元素依次组成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将得到的L个元素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较佳地,
所述序列确定装置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根据约定规则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
根据基站发送的复数序列索引信息,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其中,所述复数序列集合中的每一复数序列,其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 的取值均来自于所述M元实数集合。
较佳地,
所述序列确定装置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生成一个伪随机的整数序列,所述整数序列具有L个元素且其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M元整数集合,所述M*M元整数集合是[0,M*M-1]或[1,M*M]范围内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伪随机的整数序列中的L个元素,按照预设的映射规则从一个M*M点的复数星座图中选取对应的L个复数星座点;
确定所述L个复数星座点对应的L个复数,将所述L个复数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将所述L个复数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较佳地,
所述信号发送装置发送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包括:对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进行多载波调制,形成发射信号并发射。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的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包括:
信号接收装置,配置为接收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所述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是所述多个发射机分别采用各自的复数扩展序列对各自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再将生成的扩展后的符号序列分别调制到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形成的;
接收检测装置,配置为采用干扰消除信号检测器对接收的所述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进行接收检测,检测时使用所述多个发射机所采用的复数扩展序列;
其中,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
较佳地,
所述接收检测装置检测时使用所述多个发射机所采用的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较佳地,
所述接收检测装置检测时使用所述多个发射机所采用的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2,3或4。
上述方案中提供的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案中,使用复数扩展序列对数据符号进行扩展,比二元实数序列更加容易选取具有低互相关的序列集合,可以取得更优的码分多址接入性能,提高系统的过载能力,提升用户非正交过载接入的通信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发射机信号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发射机侧的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发射机的模块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接收机接收信号及处理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接收机侧的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的流程 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接收机的模块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复数扩展序列生成的一示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复数扩展序列生成的另一示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M元伪随机序列生成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复数扩展序列生成的一示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复数扩展序列生成的另一示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复数扩展序列生成的一示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复数扩展序列生成的另一示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2个取值于3元实数集合的伪随机的实数序列与复数星座图之间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2个取值于4元实数集合的伪随机的实数序列与复数星座图之间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复数扩展序列生成的一示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复数扩展序列生成的另一示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和相应的发射机、接收机。该发射机(如收发系统中的终端,也称为终端发射机)对信号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待发送的数据比特先经过编码调制得到数据符号,数据符号用复数扩展序列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再经载波调制形成发射信号后发射。
本实施例发射机侧的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的流程如图2所示, 包括:
步骤110,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谓M元实数集合是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较佳地,所述M元实数集合为以下集合中的一种: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步骤120,采用所述复数扩展序列对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生成扩展后的符号序列;
本步骤中的扩展处理是指每个编码调制后的数据符号与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个元素(复数符号)进行复数相乘,最终形成与所用扩展序列长度相同的复数符号序列。
步骤130,发送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
本步骤中,较佳地,对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进行多载波调制,形成发射信号并发射。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步骤110中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生成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所述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所述M元实数集合,且所述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包含的元素个数均等于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元素个数L;
将第一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作为实部,将第二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作为虚部,将包括该实部和该虚部的一复数作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第i个元素,i=1,2,…,L,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将得到的L个元素依次组成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将得到的L个元素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在另一个示例中,上述步骤110中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根据约定规则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
根据基站发送的复数序列索引信息,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其中,所述复数序列集合中的每一复数序列,其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所述M元实数集合。
在又一个示例中,上述步骤110中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生成一个伪随机的整数序列,所述整数序列具有L个元素且其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M元整数集合,所述M*M元整数集合是[0,M*M-1]或[1,M*M]范围内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伪随机的整数序列中的L个元素,按照预设的映射规则从一个M*M点的复数星座图中选取对应的L个复数星座点;
确定所述L个复数星座点对应的L个复数,将所述L个复数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将所述L个复数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相应地,本实施例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如图3所示,包括:
序列确定装置10,配置为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扩展装置20,配置为采用所述复数扩展序列对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生成扩展后的符号序列。
信号发送装置30,配置为发送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较佳地,对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进行多载波调制,形成发射信号并发射。
较佳地,所述序列确定装置10确定的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都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序列确定装置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生成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所述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所述M元实数集合,且所述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包含的元素个数均等于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元素个数L;
将第一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作为实部,将第二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作为虚部,将包括该实部和该虚部的复数作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第i个元素,i=1,2,…,L,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将得到的L个元素依次组成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将得到的L个元素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序列确定装置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根据约定规则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
根据基站发送的复数序列索引信息,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其中,所述复数序列集合中的每一复数序列,其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所述M元实数集合。
在又一个示例中,所述序列确定装置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生成一个伪随机的整数序列,所述整数序列具有L个元素且其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M元整数集合,所述M*M元整数集合是[0,M*M-1]或[1,M*M]范围内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伪随机的整数序列中的L个元素,按照预设的映射规则从一个M*M点的复数星座图中选取对应的L个复数星座点;
确定所述L个复数星座点对应的L个复数,将所述L个复数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将所述L个复数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较佳地,作为M为奇数的示例,M=3;作为M为偶数的示例,M=4。因为M=2时,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取值均来自于二元实数集合,也即取值为0,1或-1,1。此时在复数扩展序列的长度(即元素个数)较小时,可以生成的复数扩展序列的数目不多,系统过载能力的提高有限,可选取到的复数扩展序列集合的互相关性还可进一步降低。而M=3或4时,即使扩展序列的长度较小,也可以选取到具有足够低的互相关性的复数扩展序列集合,并且有足够多的复数扩展序列供终端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过载能力,提升用户非正交过载接入的通信体验。
上述方案中,发射机采用特定的复数序列作为扩展序列对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和供接收机识别所述发射机发射的信号;多个发射机通过相同的时频资源同时向接收机发送信息时,各个发射机分别采用各自的复数扩展序列对各自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使得接收机可以识别不同发射机发射的信号。由于复数序列(即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复数) 可以比二元实数序列有更大的设计自由度,更加容易选取具有低互相关的序列集合来作为码分多址的扩展序列集,因而可以取得更优的码分多址接入性能,从而支持更高的系统过载水平,提升用户非正交过载接入与通信的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接收机侧的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及相应的接收机,该接收机(如为收发系统中的基站)接收信号及处理的原理如图4所示,图中示出了L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每一发射机发射信号时的处理见图1所示),经过空中无线传播后,接收机接收到的是L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的叠加信号,干扰消除信号检测器对该叠加信号进行接收检测,得到各个发射机发送的数据。优选地,所述干扰消除信号检测器为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信号检测器。
图5示出了接收机侧的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的流程,包括:
步骤210,接收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所述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是所述多个发射机分别采用各自的复数扩展序列对各自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再将生成的扩展后的符号序列分别调制到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形成的;
本步骤中,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
步骤220,采用干扰消除信号检测器对接收的所述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进行接收检测,检测时使用所述多个发射机所采用的复数扩展序列。
对于具体的接收检测方法,本发明不做任何的局限。但在检测过程中,接收机都需要使用到所述多个发射机所采用的复数扩展序列以识别出各个终端发射的信号。接收机可以根据发射机提供的序列索引来确定发射机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在盲检时则会使用更多的复数扩展序列。
较佳地,所述M元实数集合可以为以下集合中的一种: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较佳地,所述M=3或4。
相应地,本实施例的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如图5所示,包括:
信号接收装置50,配置为接收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所述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是所述多个发射机分别采用各自的复数扩展序列对各自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再将生成的扩展后的符号序列分别调制到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形成的;
接收检测装置60,配置为采用干扰消除信号检测器对接收的所述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进行接收检测,检测时使用所述多个发射机所采用的复数扩展序列。
其中,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
较佳地,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较佳地,所述M=3或4。
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方案(发射机侧和接收机侧的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在具体应用时,可以应用于MC-CDMA系统,可以应用于竞争接入场景、免调度接入场景等。
应用于MC-CDMA系统时,发射机采用上述特定的复数扩展序列对发送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得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然后发送给接收机;多个发射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域带宽或子载波资源。相应的,接收机接收到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后,采用干扰消除信号检测器对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进行接收检测,可以有效区分使用相同时频资源的多个终端,从而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在一定传输速率条件下负载更多的终端接入数量,支持更高的系统过载水平,提升用户非正交过载接入与通信的体验。
应用于竞争接入场景时,多个甚至大量用户终端会同时请求接入系统,各个终端发射机分别采用上述特定的复数扩展序列对发送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那么,接收机采用干扰消除信号检测器对各个终端发射机发射的信号进行接收检测,可以有效区分各个终端发射的信号,从而支持更高的系统过载水平,有效改善系统接入效率,改善终端接入体验。
应用于免调度接入场景时,用户终端需要发送数据时即可在可用的时频资源上进行数据传输,存在多个用户终端同时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各个终端发射机分别采用上述特定的复数扩展序列对发送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并且,接收机采用干扰消除信号检测器对各个终端发射机发射的信号进行接收检测,可以有效区分各个终端发射的信号,从而支持更高的系统过载水平,提升用户终端免调度接入与通信的体验,还可以减少系统调度信令,降低终端接入时延。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数扩展序列的生成方法,发射机根据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来生成复数扩展序列,该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如实施例一、二所述的M元实数集合,并且,该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的长度与复数扩展序列的长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分别由发射机中的两个伪随机序列生成器独立生成的,如图7所示,第一伪随机序列生成器生成与复数扩展序列长度相同的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第二伪随机序列生成器生成与复数扩展序列长度相同的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先由发射机中的一个伪随机序列生成器生成的一个伪随机的基础实数序列,该基础实数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如实施例一、二所述的M元实数集合,再对该伪随机的基础实数序列进行串并变换或者分段存储或者周期抽样,形成与复数扩展序列长度相同的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和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
其中,如果采用串并变换方式,假设伪随机的基础实数序列的长度为复数扩展序列长度的两倍,并把该基础实数序列的元素索引初始值设置为0。这相当于,该基础实数序列的偶数位置的元素形成了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该基础实数序列的奇数位置的元素形成了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
如果采用分段存储方式,假设伪随机的基础实数序列的长度为复数扩展序列长度的两倍,则可以把该基础实数序列的前半部分元素存储为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把该基础实数序列的后半部分元素存储为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
如果采用周期抽样方式,假设伪随机的基础实数序列的长度为复数扩展序列长度的多倍,则可以从该基础实数序列中周期地取出一部分位置上的元素作为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同理,周期地取出另一部分位置上的元素作为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
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对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的各个元素 进行90°的相位偏移(或乘以ejπ/2)后,与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的各个元素逐位相加生成复数扩展序列,表示为:
ComplexSeq=Seq1+Seq2*ejπ/2
其中,ComplexSeq表示复数扩展序列,Seq1表示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Seq2表示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对Seq2的各个元素进行90°的相位偏移(或乘以ejπ/2)相当于把Seq2作为ComplexSeq的虚部。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公式中的相加表示的是逐位相加,即将Seq1的第i个元素作为实部,将Seq2的第i个元素作为虚部,将包括该实部和该虚部的一个复数作为ComplexSeq的第i个元素,i=1,2,…,L。
以M=3为例,即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3元实数集合{1,0,-1}。假设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为“1,-1,0,-1,1,0,-1,1”,对其中的各个元素进行90°相位偏移,相当于乘以ejπ/2,得到“ejπ/2,-ejπ/2,0,-ejπ/2,ejπ/2,0,-ejπ/2,ej π/2”;假设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为“-1,0,1,1,-1,1,-1,0”,则二者逐位相加生成的复数序列为:“-1+ejπ/2,-ejπ/2,1,1-ejπ/2,-1+ejπ/2,1,-1-ejπ/2,ejπ/2”,该复数序列也可以表示为:“-1+j,-j,1,1-j,-1+j,1,-1-j,j”。该复数序列可作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此外,还可以对生成的复数序列进一步进行能量归一化,即将该复数序列中的每一复数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得到的复数序列再作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复数序列对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可以采用该复数序列各元素的能量之和的倒数,如复数序列“-1+j,-j,1,1-j,-1+j,1,-1-j,j”的能量之和为2+1+1+2+2+1+2+1=12。则能量归一化后的复数序列为:“(-1+j)/sqrt(12),-j/sqrt(12),1/sqrt(12),(1-j)/sqrt(12),(-1+j)/sqrt(12),1/sqrt(12),(-1-j)/sqrt(12),j/sqrt(12)”,其中,sqrt()表示求平方根运算。
上述相位偏移也可以取0到2π之间的其他值,例如270°(或3π/2),-90°(或-π/2),-270°(或-3π/2)等。
上述伪随机序列生成器可以由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构成,如图9所示,假设伪随机序列生成器由n级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构成,用于生成长度为Mn-1的伪随机的实数序列,反馈函数或反馈连接多项式可以表示为f=m0x0+m1x1+…+mn-1xn-1+mnxn,其中,(m0,m1,…,mn-1,mn)为反馈系数;时钟 用于控制移位寄存操作。对于图7中的两个伪随机序列生成器,二者采用不同的反馈函数或反馈连接多项式。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生成复数扩展序列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0或图11所示。
发射机根据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生成复数扩展序列,并且,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的长度与复数扩展序列的长度相同。该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的生成过程如实施例四所述。
本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根据伪随机的实数序列与相位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对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进行相位映射,得到相位序列,再将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与该相位序列逐位相加生成复数扩展序列,用公式表示如下:
ComplexSeq=Seq1+SeqPhase
其中,ComplexSeq表示复数扩展序列,Seq1表示M元伪随机序列一,SeqPhase表示M元伪随机序列二映射的相位序列。同样的,上述公式中的相加表示的也是逐位相加,即将Seq1的第i个元素作为实部,将SeqPhase的第i个元素作为虚部,将包括该实部和该虚部的一个复数作为ComplexSeq的第i个元素,i=1,2,…,L。
以M=3为例,即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3元实数集合{1,0,-1}。预定义相位集合包括90°相位(或ejπ/2)、0°相位和-90°相位(或e-jπ/2),并预定义序列元素取值“1”映射为90°相位(或ejπ/2),序列元素取值“0”映射为0°相位,序列元素取值“-1”映射为-90°相位(或e-jπ/2);本实施例中,假设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为“1,-1,0,-1,1,0,-1,1”,根据上述映射关系把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映射为相位序列“ejπ/2,-ejπ/2,0,-ejπ/2,ejπ/2,0,-ejπ/2,ejπ/2”;假设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为“-1,0,1,1,-1,1,-1,0”,则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与相位序列逐位相加生成的复数序列为:“-1+ejπ/2,-ej π/2,1,1-ejπ/2,-1+ejπ/2,1,-1-ejπ/2,ejπ/2”,该复数序列可以 进一步表示为:“-1+j,-j,1,1-j,-1+j,1,-1-j,j”。该复数序列可作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另外,也可以对该复数序列进一步进行能量归一化,再作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上述相位集合以及M元伪随机序列与相位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由系统配置或预定义为其他形式,与上述原理类似,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成复数扩展序列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如图12或图13所示。发射机根据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生成复数扩展序列,并且,该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的长度与复数扩展序列的长度相同,生成过程如实施例四所述。
本实施例中,如图12、图13所示,根据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与复数星座图之间的映射关系,把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逐位共同映射到复数星座图生成复数扩展序列,用公式表示为:
(Seq1i,Seq2i)—>ComplexSeqi
其中,ComplexSeqi表示复数扩展序列的第i个元素,根据伪随机的实数序列与复数星座图之间的映射关系由(Seq1i,Seq2i)映射得到,Seq1i表示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Seq2i表示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
以M=3为例,即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3元实数集合{1,0,-1}。对于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预定义复数星座图为9个复数坐标1+j、j、-1+j、1、0、-1、1-j、-j、-1-j形成的9个复数星座点,并预定义(Seq1i,Seq2i)取值为(1,1)时映射为复数1+j,取值为(0,1)时映射为复数j,取值为(-1,1)时映射为复数-1+j,(1,0)时映射为复数1,取值为(0,0)时映射为复数0,取值为(-1,0)时映射为复数-1,取值为(1,-1)时映射为复数1-j,取值为(0,-1)时映射为复数-j,取值为(-1,-1)时映射为复数-1-j,如图14所示。
本实施例中,假设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为“-1,0,1,1,-1,1,-1,0”,伪 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为“1,-1,0,-1,1,0,-1,1”,根据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与9点复数星座图之间的映射关系,把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逐位共同映射到9点复数星座图上的复数星座点,得到复数序列为:“-1+j,-j,1,1-j,-1+j,1,-1-j,j”,该序列可作为生成的复数扩展序列。另外,可以对该复数扩展序列进一步进行能量归一化,再作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此处能量归一化时,使用的能量归一化系数也可以是复数星座图上9个复数星座点的能量之和的倒数。
以M=4为例,即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4元实数集合{3、1、-1和-3}。对于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预定义复数星座图为16个复数坐标3+3j、3+j、3-j、3-3j、1+3j、1+j、1-j、1-3j、-1+3j、-1+j、-1-j、-1-3j、-3+3j、-3+j、-3-j、-3-3j形成的16个复数星座点,并预定义(Seq1i,Seq2i)取值为(3,3)时映射为复数3+3j,取值为(3,1)时映射为复数3+j,取值为(3,-1)时映射为复数3-j,(3,-3)时映射为复数3-3j,(1,3)时映射为复数1+3j,取值为(1,1)时映射为复数1+j,取值为(1,-1)时映射为复数1-j,(1,-3)时映射为复数1-3j,(-1,3)时映射为复数-1+3j,取值为(-1,1)时映射为复数-1+j,取值为(-1,-1)时映射为复数-1-j,(-1,-3)时映射为复数-1-3j,(-3,3)时映射为复数-3+3j,取值为(-3,1)时映射为复数-3+j,取值为(-3,-1)时映射为复数-3-j,(-3,-3)时映射为复数-3-3j,如图15所示。
本实施例中,假设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为“-1,3,1,-3,1,3,-1,-3”,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为“3,1,-3,-1,1,-1,-3,3”,根据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与16点复数星座图之间的映射关系把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逐位共同映射到16点复数星座图上的复数星座点,得到复数序列为:“-1+3j,3+j,1-3j,-3-j,1+j,3-j,-1-3j,-3-3j”,该序列可作为生成的复数扩展序列。另外,也可以对该复数序列进一步进行能量归一化,再作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对于上述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与16点复数星座图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把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的元素的各个取值集合用二进制索引编号,例如(1,1)表示为0000,(-1,1)表示为0001,…,(3,-3)表示为1111; 同理,把16点复数星座图的16个复数星座点也按照同样规则编号,例如1+j表示为0000,-1+j表示为0001,…,3-3j表示为1111,即两个四元伪随机序列的元素的各个取值集合与16个复数星座点形成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即可根据该映射关系把生成的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逐位共同映射到16个复数星座图上的复数星座点,得到复数序列,将该复数序列作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对该复数序列进行能量归一化后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除了上述描述的M=4时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与16点复数星座图进行映射外,还可以利用M=2时生成的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与16点复数星座图进行映射;由于M=2时伪随机的实数序列的元素取值为0或1,或者,1或-1,那么,需要每次利用实数序列中的2个元素参与映射,例如,假设M=2时的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为“01100011”,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为“10111010”,依次从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和伪随机的第二实数序列同时取出两个元素进行映射,则(01,10)映射为16点复数星座图上0110表示的复数星座点,(10,11)映射为16点复数星座图上1011表示的复数星座点,等等。
上述复数星座图以及两个伪随机的实数序列与复数星座图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可以定义为其他形式,还可以定义具有更多个复数星座点构成的复数星座图以及多于两个的伪随机的实数序列与复数星座图之间的映射关系,与上述原理类似,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数扩展序列的生成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如图16或图17所示。
发射机生成一个伪随机的整数序列,所述整数序列具有L个元素且其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M(M乘M)元整数集合,所述M*M元整数集合是[0,M*M-1]或[1,M*M]范围内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其中,M、L均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伪随机的整数序列中的L个元素,按照预设的映射规则从一个M*M点的复数星座图中选取对应的L个复数星座点;
确定所述L个复数星座点对应的L个复数,将所述L个复数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将所述L个复数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这里的复数扩展序列与实施例一、二相同,其中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
上述伪随机的整数序列可以由伪随机序列生成器生成,该伪随机序列生成器可以由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构成,如实施例四所述。
本实施例中,以M*M=9元整数集合为例,发射机生成一个伪随机的整数序列,该整数序列的元素取值均来自于一个9元整数集合{0,1,2,…,8}。根据9元整数集合中的元素与M*M=9点复数星座图的复数星座点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图16所示)把该伪随机的整数序列逐位映射到9点复数星座图的复数星座点(每一复数星座点表示一个复数)生成复数扩展序列,用公式表示如下:
Seqi—>ComplexSeqi
其中,ComplexSeqi表示复数扩展序列的第i个元素,根据9元整数集合中的元素与9点复数星座图的复数星座点之间的映射关系由Seqi映射得到,Seqi表示伪随机的整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
在另一实施例中,以M*M=1整数集合为例,发射机生成一个伪随机的整数序列,该整数序列的元素取值均来自于一个16元整数集合{0,1,2,…,15},根据16元整数集合中的元素与M*M=16点复数星座图的复数星座点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图17所示)把该伪随机的整数序列逐位映射到16点复数星座图的复数星座点,生成复数扩展序列,用公式表示如下:
Seqi—>ComplexSeqi
其中,ComplexSeqi表示复数扩展序列的第i个值,根据16元整数集合中的元素与16点复数星座图的复数星座点之间的映射关系由Seqi映射得到,Seqi表示伪随机的整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
上述M*M元整数集合、M*M点复数星座图、以及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 也可以定义为其他形式,与上述原理类似,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复数扩展序列的方法,如下所述。
收发系统先预定义一个复数序列集合(可以表示为复数序列表的形式),该复数序列集合中的复数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其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该M元实数集合可以采用实施例一和二中使用的M元实数集合,这里不再赘述。
发射机确定复数扩展序列时,根据约定规则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根据基站发送的复数序列索引信息,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例如,终端发射机根据随机生成的索引或者根据预定义的公式计算出的索引从复数序列集合中获取一个复数序列作为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基站通过信令把复数扩展序列的索引通知给终端发射机,终端发射机根据该索引从复数序列集合或复数序列表中获取复数序列作为复数扩展序列。
本实施例中,假设表1为系统预定义的复数序列集合,该复数序列集合包括n个复数序列,每个序列长度为L:
表1
索引 0 1 L-1
0 1+j 0 -1-j
1 -j 1 -1+j
n-1 1-j -1+j 0
上述复数序列集合或复数序列表也可以定义为其他形式,与上述原理类似,不再赘述。
终端发射机根据随机生成的位于0到n-1之间的索引,如生成的索引为 1,从表1中选择索引为1的复数序列作为其复数扩展序列;或者,终端发射机根据预定义的公式计算出的索引,例如计算出的索引为1,从表1中选择索引为1的复数序列作为其复数扩展序列。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基站通过信令把复数扩展序列的索引通知给终端发射机,例如,基站通过信令通知的索引为1,终端发射机根据该索引从表1中选择索引为1的复数序列作为其复数扩展序列;
另外,终端根据索引从表1中选择复数序列时,还可以选择长度为C的复数序列作为其复数扩展序列,其中,C≤L;并且,复数序列的长度C可以由终端发射机确定,或者,由基站通过信令通知给终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流程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相应的硬件平台上(如系统、设备、装置、器件等)执行,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步骤可以被分别制作成一个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可以采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也可以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应用于发射机,包括:
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是大于等于3的整数;
采用所述复数扩展序列对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生成扩展后的符号序列;
发送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3或4。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生成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所述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所述M元实数集合,且所述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包含的元素个数均等于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元素个数L;
将所述第一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作为实部,将所述第二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作为虚部,将包括该实部和该虚部的一复数作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第i个元素,其中,i=1,2,…,L,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将得到的L个元素依次组成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将得到的L个元素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根据约定规则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
根据基站发送的复数序列索引信息,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其中,所述复数序列集合中的每一复数序列,其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所述M元实数集合。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生成一个伪随机的整数序列,所述整数序列具有L个元素且其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M元整数集合,所述M*M元整数集合是[0,M*M-1]或[1,M*M]范围内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伪随机的整数序列中的L个元素,按照预设的映射规则从一个M*M点的复数星座图中选取对应的L个复数星座点;
确定所述L个复数星座点对应的L个复数,将所述L个复数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将所述L个复数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包括:对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进行多载波调制,形成发射信号并发射。
8.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应用于接收机,包括:
接收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所述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是所述多个发射机分别采用各自的复数扩展序列对各自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再将生成的扩展后的符号序列分别调制到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形成的;
采用干扰消除信号检测器对接收的所述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进行接收检测,检测时使用所述多个发射机所采用的复数扩展序列;
其中,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是大于等于3的整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3或4。
11.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序列确定装置,配置为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是大于等于3的整数;
扩展装置,配置为采用所述复数扩展序列对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生成扩展后的符号序列;
信号发送装置,配置为发送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序列确定装置确定的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都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序列确定装置确定的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所述M=3或4。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序列确定装置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生成伪随机的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所述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所述M元实数集合,且所述第一实数序列和第二实数序列包含的元素个数均等于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元素个数L;
将所述第一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作为实部,将所述第二实数序列的第i个元素作为虚部,将包括该实部和该虚部的复数作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第i个元素,i=1,2,…,L,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将得到的L个元素依次组成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将得到的L个元素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15.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序列确定装置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根据约定规则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
根据基站发送的复数序列索引信息,从收发系统预设的复数序列集合中选取一个复数序列,确定为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其中,所述复数序列集合中的每一复数序列,其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所述M元实数集合。
16.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序列确定装置确定要使用的复数扩展序列,包括:
生成一个伪随机的整数序列,所述整数序列具有L个元素且其中所有元素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M元整数集合,所述M*M元整数集合是[0,M*M-1]或[1,M*M]范围内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伪随机的整数序列中的L个元素,按照预设的映射规则从一个M*M点的复数星座图中选取对应的L个复数星座点;
确定所述L个复数星座点对应的L个复数,将所述L个复数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或者,将所述L个复数乘以相应的能量归一化系数后依次组合得到所述复数扩展序列。
17.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发送装置发送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包括:对所述扩展后的符号序列进行多载波调制,形成发射信号并发射。
18.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接收装置,配置为接收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所述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是所述多个发射机分别采用各自的复数扩展序列对各自待发送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再将生成的扩展后的符号序列分别调制到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形成的;
接收检测装置,配置为采用干扰消除信号检测器对接收的所述多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进行接收检测,检测时使用所述多个发射机所采用的复数扩展序列;
其中,所述复数扩展序列的每一元素为一个复数,且所述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是大于等于3的整数。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检测装置检测时使用所述多个发射机所采用的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奇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者
所述M是偶数,所述M元实数集合是[-(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归一化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检测装置检测时使用所述多个发射机所采用的复数扩展序列中,所有元素的实部和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一个M元实数集合,其中:M=3或4。
CN201410497886.5A 2014-09-25 2014-09-25 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发射机、接收机 Active CN105515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7886.5A CN105515713B (zh) 2014-09-25 2014-09-25 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发射机、接收机
EP15844758.1A EP3200368A4 (en) 2014-09-25 2015-07-07 Multi-us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KR1020177011053A KR102065345B1 (ko) 2014-09-25 2015-07-07 다중 사용자 코드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방법 및 상응한 송신기, 수신기
PCT/CN2015/083460 WO2016045429A1 (zh) 2014-09-25 2015-07-07 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发射机、接收机
AU2015321190A AU2015321190A1 (en) 2014-09-25 2015-07-07 Multi-us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15/513,160 US10326547B2 (en) 2014-09-25 2015-07-07 Multi-us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RU2017113704A RU2666744C1 (ru) 2014-09-25 2015-07-07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с много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им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м доступом с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е передатчик и приемник
JP2017516421A JP6522745B2 (ja) 2014-09-25 2015-07-07 マルチユーザー符号分割多元接続通信方法及び対応する送信機、受信機
AU2019200710A AU2019200710B2 (en) 2014-09-25 2019-02-01 Multi-us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7886.5A CN105515713B (zh) 2014-09-25 2014-09-25 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发射机、接收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5713A CN105515713A (zh) 2016-04-20
CN105515713B true CN105515713B (zh) 2018-11-30

Family

ID=55580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7886.5A Active CN105515713B (zh) 2014-09-25 2014-09-25 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发射机、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6547B2 (zh)
EP (1) EP3200368A4 (zh)
JP (1) JP6522745B2 (zh)
KR (1) KR102065345B1 (zh)
CN (1) CN105515713B (zh)
AU (2) AU2015321190A1 (zh)
RU (1) RU2666744C1 (zh)
WO (1) WO20160454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1159B (zh) * 2015-02-13 2019-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343321B (zh) * 2016-04-29 2022-11-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方法及装置、发射机、接收机、终端
CN107592676B (zh) * 2016-07-08 2023-05-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发射机、终端
CN108206723B (zh) * 2016-12-16 2022-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信息提取方法及装置、发射器、接收器
CN108207028B (zh) * 2016-12-16 2023-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设备
CN108632002B (zh) 2017-03-24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989257B (zh) * 2017-05-31 2024-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调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245796B (zh) * 2017-07-03 202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12340B (zh) * 2017-11-23 2019-12-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载波协作时隙Aloha方法
CN109873782B (zh) * 2017-12-01 2022-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797748B2 (en) * 2018-02-21 2020-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irwise cross correlation sequence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2514298B (zh) * 2018-08-07 2023-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比特级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计算设备
US10917192B2 (en) * 2019-03-13 2021-02-09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Symbol detection is shared wireless channel subject to jamming interference
CN110620633B (zh) * 2019-10-10 2020-11-10 重庆邮电大学 非周期四相z互补序列对信号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3746775B (zh) * 2020-05-30 2023-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与相关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4978A (zh) * 1996-11-14 2000-02-16 艾利森公司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信号的解扩
WO2002043297A1 (en) * 2000-11-27 2002-05-30 Supergold Communication Limited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level symbols
CN1115898C (zh) * 1998-12-08 2003-07-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信道扩展的设备和方法
WO2006004550A3 (en) * 2004-07-06 2006-02-2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Non-contiguous variable length orthogonal co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0537A (en) 1996-05-15 1998-08-04 Mcgill University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DS-CDMA systems
US6359923B1 (en) * 1997-12-18 2002-03-19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Highly bandwidth 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KR100269593B1 (ko) * 1997-12-02 2000-10-16 정선종 다중 채널을 위한 직교 복소 확산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6393047B1 (en) * 1998-06-16 2002-05-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Quadriphase spreading codes i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US6934317B1 (en) 2000-10-11 2005-08-23 Ericss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spread spectrum signals using variable signal constellations
WO2002061994A1 (en) 2000-10-27 2002-08-08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Adaptive, multi-rate waveform and frame structure for a synchronous ds-cdma system
TWI241080B (en) 2003-02-28 2005-10-01 Ttp Communications Ltd Application of spreading codes to signals
EP1793517A4 (en) 2004-08-24 2010-12-08 Sharp Kk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IVER DEVICE AND TRANSMITTER
CA2588192C (en) * 2005-01-05 2015-06-23 Atc Technologies, Llc Adaptive beam forming with multi-user detection and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R2916116A1 (fr) 2007-05-11 2008-11-14 France Telecom Procedes d'emission et de reception d'un signal a porteuses multiples et a etalement de spectre,signal,produits programme d'ordinateur,et dispositifs d'emission et de reception correspondants.
CN101471685B (zh) 2007-12-27 2013-06-0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窄带cdma反向链路及其调制扩频电路和解扩解调电路
JPWO2010005037A1 (ja) * 2008-07-09 2012-0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受信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ES2764960T3 (es) * 2008-08-26 2020-06-05 Agence Spatiale Europeenne Métodos, aparatos y sistema para la comunicación de espectro ensanchado asíncrona
US8472464B2 (en) 2008-11-14 2013-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US8311484B2 (en) * 2009-09-15 2012-11-13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using information from non-listened base stations
CN103384182B (zh) 2012-05-04 2016-12-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上行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4978A (zh) * 1996-11-14 2000-02-16 艾利森公司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信号的解扩
CN1115898C (zh) * 1998-12-08 2003-07-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信道扩展的设备和方法
WO2002043297A1 (en) * 2000-11-27 2002-05-30 Supergold Communication Limited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level symbols
WO2006004550A3 (en) * 2004-07-06 2006-02-2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Non-contiguous variable length orthogonal co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45429A1 (zh) 2016-03-31
US20170359140A1 (en) 2017-12-14
JP6522745B2 (ja) 2019-05-29
US10326547B2 (en) 2019-06-18
KR102065345B1 (ko) 2020-01-13
AU2019200710A1 (en) 2019-02-21
AU2015321190A1 (en) 2017-05-11
EP3200368A1 (en) 2017-08-02
AU2019200710B2 (en) 2020-10-15
CN105515713A (zh) 2016-04-20
JP2017532895A (ja) 2017-11-02
KR20170060112A (ko) 2017-05-31
RU2666744C1 (ru) 2018-09-12
EP3200368A4 (en) 2017-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5713B (zh) 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发射机、接收机
CN105591994B (zh) 码分多址接入的多用户通信方法及装置
JP521105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上向きリンク信号の送信方法、送信装置、生成方法および生成装置
CN10561048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218845B (zh) 多载波通信中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和导频信号序列分配方法
KR20170070169A (ko) 낮은 피크 대 평균 전력 비 다중 액세스 통신들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037656B (zh) 检测共享控制信道上发送的时域序列
CN10616078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17112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16129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045384A1 (zh) 一种扩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US7489736B2 (en) Block modulation
JP2007049712A (ja) カップリングアダマール符号の生成方法、装置及びそれを利用する通信方法とシステム
CN100586221C (zh) 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的反向信号收发方法和设备
Mukati et al. A variable rate multi-user CI/GO-OFDMA scheme over frequency selective channel
JP2011244339A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RU2777352C2 (ru)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EP2340638A1 (en) Block spreading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