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1299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1299B
CN106161299B CN201510131525.3A CN201510131525A CN106161299B CN 106161299 B CN106161299 B CN 106161299B CN 201510131525 A CN201510131525 A CN 201510131525A CN 106161299 B CN106161299 B CN 106161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complex numbers
data symbol
defaul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15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1299A (zh
Inventor
李卫敏
袁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1315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61299B/zh
Priority to US15/560,491 priority patent/US10484209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6/070886 priority patent/WO2016150241A1/zh
Priority to EP16767618.8A priority patent/EP3261306B1/en
Publication of CN106161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1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1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1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使用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对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生成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发送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长度较短的复数序列,可以有效控制接收机的接收检测复杂度以及多用户间干扰,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多用户接入通信性能,实现多用户过载接入通信和/或多用户免调度接入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指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上行多用户接入通信可以通过不同的多址接入技术实现,例如,时分多址接入(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接入(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FDMA)、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和空分多址接入(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其中,利用码分多址接入CDMA技术实现上行多用户接入通信可以提供优良的接入性能,已被多个无线通信标准采纳。
对于采用CDMA技术的接入过程,首先,多个接入终端分别采用一定长度的扩展序列(例如由L个元素构成的长度为L的扩展序列,其中,元素可以是数字符号)对待发送数据经过幅相调制(例如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后的数据符号进行扩展处理;其中,扩展处理是指每个调制后的数据符号与扩展序列的每个元素相乘形成与所采用的扩展序列长度相同的数据符号序列的过程;具体地,该过程中,每个调制后的数据符号(例如待发送数据经过QAM调制后对应的星座点符号)与长度为L的扩展序列的每个符号相乘使得每个调制后的数据符号被扩展为与所采用的扩展序列长度相同的数据符号序列,即每个调制后的数据符号会被扩展为L个符号,这相当于每个调制后的数据符号分别通过该长度为L的扩展序列承载;然后,多个接入终端的经过扩展处理得到的数据符号序列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最后,基站接收到多个接入终端的扩展信号经过无线传播后叠加在一起的信号,通过多用户接收检测技术从接收到的叠加信号中分离出各个终端的有用信息。
CDMA属于扩频通信的范畴,因为终端调制后的数据符号采用长度为L的扩展序列进行扩展处理后会被扩展为L个符号,如果要求扩展处理后的L个符号的传输时间等于扩展前的数据符号的传输时间,那么传输扩展处理后的L个符号所需的带宽需要扩展L倍,所以扩展序列常被称为扩频序列。
接入终端的经过扩展处理后得到的符号可以通过多载波技术(例如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以及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Bank Multi-Carrier,FBMC)来传输,码分多址接入与多载波技术的结合即多载波码分多址接入技术(Multi Carrier-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MC-CDMA)。
在CDMA技术中,发射机的扩展处理过程比较简单:把每个调制后的数据符号与长度为L的扩展序列的每个符号相乘得到扩展处理后的L个符号,然后通过单载波技术或多载波技术发射出去;而基站接收机的接收过程则相对比较复杂。基站接收机如何准确的从叠加信号中分离出各个终端的有用数据信息,来保证CDMA系统的多址接入性能,是CDMA系统的关键,这涉及到两个方面,即扩展序列和接收机,其中,扩展序列的选取是性能基础,接收机的设计是性能保障。
具体地,为了获取优良的多址接入性能,不同终端采用的扩展序列之间需要有良好的互相关特性。如果采用单载波码分复用技术,则终端采用的扩展序列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来对抗多径时延扩展的影响;而多载波码分复用技术则可以依靠多载波技术来对抗多径时延扩展的影响,其扩展序列的设计可以着重考虑有利于接收机分离多用户信息的互相关特性。
在扩展序列的设计基础上,基站可以采用高性能的多用户接收检测技术来分离多用户信息,获取优良的多址接入性能,例如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Cancellation,SIC)接收检测技术,不过其复杂度也相对比较高。
扩展序列的选取和设计是CDMA技术的重要方面。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接入(Direct Sequence-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DS-CDMA)技术是CDMA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技术,已被作为多个无线通信标准与系统的上行多用户接入技术,其扩展序列采用的是简单的二元伪随机(Pseudo-Noise,PN)实数序列。并且,基于二元伪随机实数序列的DS-CDMA也被应用于MC-CDMA技术。二元伪随机实数序列也可以称为二进制伪随机序列,其每个元素或符号的取值通常表示为0或1,也可以进一步表示为双极性序列,即0表示为+1,1表示为-1,或者,0表示为-1,1表示为+1。
扩展序列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扩展序列的长度,扩展序列越长,不同接入终端采用的扩展序列之间的低互相关性越容易保证,并且,越容易选取出更多的具有低互相关性的序列,从而可以支持更多的终端同时接入。如果同时接入的终端数量大于扩展序列的长度,则认为系统处于过载状态。
支持大量用户同时接入系统进行通信是未来无线通信的一个重要需求,其可以考虑通过设计基于码分多址接入的具备较好过载能力的多用户接入通信系统来实现。降低通信时延是未来无线通信的另一个重要需求,其可以通过设计基于码分多址接入的具备免调度接入特点的多用户接入通信系统来实现。
从多用户信息论角度来看,上行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可以取得比正交多址接入方式更大的系统容量或边缘吞吐量,因此,为了提供灵活的系统设计,支持更多的用户同时接入,不同接入终端可以采用非正交的扩展序列。由于不同接入终端的扩展序列不是互相正交,每个接入终端的接收检测性能会随着同时接入的终端数量的增加而变差,当系统过载时多用户之间的干扰会变得更加严重。
目前,在码分多址接入CDMA技术采用的是基于二元伪随机实数序列的扩展序列,长度相对较长,当大量用户终端接入系统时,或者当系统过载时,采用传统接收机(例如RAKE接收机)的性能会变差,而采用干扰消除接收机(例如采用SIC技术的接收机)的接收检测复杂度很高、时延也很大;如果采用长度较短的二元伪随机实数序列,则序列之间的低互相关性不容易保证,当大量用户终端接入系统时,或者当系统过载时,会产生严重的多用户间干扰,进而会影响多用户接收检测性能和多用户接入通信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用户间干扰严重、接收检测复杂度高、影响多用户接收检测性能和多用户接入通信性能的问题。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
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
使用所述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所述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
对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生成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
发送所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包括:
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一预设处理后得到的N个数据符号作为所述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或,
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二预设处理后得到的Y个数据符号的实部数据和虚部数据作为所述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其中,N=2Y,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其中,X为大于或等于N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处理或所述第二预设处理包括:
按照预定映射规则进行映射;或,
幅度和/或相位调制;或,
将每k个数据比特作为一个数据符号,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N个复数序列包括:
N个相互正交的复数序列;或,N个非正交的复数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复数序列的长度为L,所述复数序列的每个元素为复数,所述复数序列每个元素的实部与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M元实数集合,其中,L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M元实数集合包括:
当M为大于2的奇数时,[-(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时,[-(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2的奇数时,[-(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第一预设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时,[-(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第二预设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包括:
根据系统固定配置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采用随机生成的方式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数据传输资源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系统固定配置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系统发送的信令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N个数据符号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资源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固定配置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固定配置从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发送的信令从所述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从所述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资源从所述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其中,Q为不小于1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所述发射机编号、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码、所述发射机位置信息、所述发射机网络地址。
进一步的,所述使用所述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所述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包括:
分别对所述N个数据符号使用所述N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进行扩展处理;或,
分别将所述N个数据符号映射为所述N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包括:
将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分别进行预设处理后相加;或,
根据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得到多个数据符号序列组,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包含至少两个数据符号序列,将所述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的至少两个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分别进行所述预设处理后相加。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处理包括:功率调整、幅度调整、相位旋转或延迟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所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包括:
对所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在数据传输资源上形成发射信号并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生成的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生成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生成的所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一预设处理后得到的N个数据符号作为所述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或,
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二预设处理后得到的Y个数据符号的实部数据和虚部数据作为所述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其中,N=2Y,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其中,X为大于或等于N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N个复数序列包括:
N个相互正交的复数序列;或,N个非正交的复数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复数序列的长度为L,所述复数序列的每个元素为复数,所述复数序列每个元素的实部与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M元实数集合,其中,L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M元实数集合包括:
当M为大于2的奇数时,[-(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时,[-(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2的奇数时,[-(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第一预设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时,[-(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第二预设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系统固定配置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采用随机生成的方式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数据传输资源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系统固定配置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系统发送的信令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N个数据符号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资源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固定配置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固定配置从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发送的信令从所述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从所述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资源从所述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其中,Q为不小于1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所述发射机编号、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码、所述发射机位置信息、所述发射机网络地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分别对所述N个数据符号使用所述N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进行扩展处理;或
分别将所述N个数据符号映射为所述N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分别进行预设处理后相加;或,
根据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得到多个数据符号序列组,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包含至少两个数据符号序列,将所述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的至少两个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分别进行所述预设处理后相加。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在数据传输资源上形成发射信号并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使用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对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生成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发送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长度较短的复数序列,可以有效控制接收机的接收检测复杂度以及多用户间干扰,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多用户接入通信性能,实现多用户过载接入通信和/或多用户免调度接入通信。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发射机进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发射机进行数据传输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发射机进行数据传输的另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发射机进行数据传输的另一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二中发射机进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二中发射机进行数据传输的另一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二中发射机进行数据传输的另一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二中发射机进行数据传输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系统为数据传输收发系统,包括发射机、接收机、以及相关的功能节点等,其中,发射机可以为终端发射机、基站发射机或其他类型的发射机,接收机可以为基站接收机、终端接收机或其他类型的接收机,相关的功能节点可以为网络管理单元、操作维护单元等;本发明实施例中与系统相关的描述或操作可以由终端实施,或者可以由基站实施,或者可以由其他类型的发射机或接收机实施,或者可以由相关的功能节点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包括”均应当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发射机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步骤102、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
步骤103、使用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
步骤104、对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生成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
步骤105、发送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
进一步的,对于步骤101: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可以包括:
(1)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一预设处理后得到的N个数据符号作为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或,
(2)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二预设处理后得到的Y个数据符号的实部数据和虚部数据作为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其中,N=2Y,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其中,X为大于或等于N的整数。
进一步的,上述的第一预设处理或第二预设处理,可以包括:
(1)按照预定映射规则进行映射;或,
(2)幅度和/或相位调制;或,
(3)将每k个数据比特作为一个数据符号,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第二的说法仅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存在顺序上的限定。
进一步的,对于步骤102中的N个复数序列,包括:
N个相互正交的复数序列;或,N个非正交的复数序列。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数序列的长度为L,复数序列中每个元素为复数,复数序列每个元素的实部与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M元实数集合,其中,L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进一步的,上述M元实数集合可以包括:
当M为大于2的奇数时,[-(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时,[-(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2的奇数时,[-(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第一预设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时,[-(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第二预设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第二的说法仅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存在顺序上的限定。其中,第一预设系数可以与第二预设系数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预设系数和第二预设系数均可以用于实现复数序列的能量归一化效果。
进一步的,对于步骤102: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可以包括:
(1)根据系统固定配置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2)采用随机生成的方式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3)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4)根据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需要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5)根据数据传输资源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6)根据系统固定配置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7)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8)根据系统发送的指示信令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9)根据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10)根据N个数据符号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11)根据数据传输资源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
进一步的,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系统固定配置确定的,或者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的;或者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系统固定配置从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从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从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数据传输资源从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其中,Q为大于1的整数。
进一步的,上述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发射机编号、发射机身份识别码、发射机位置、发射机网络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发射机位置可以是发射机所处的地理坐标信息,例如经度和纬度坐标,发射机网络地址可以是发射机在网络中的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或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进一步的,对于步骤103:使用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可以包括:
(1)分别对N个数据符号使用N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进行扩展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或,
(2)分别将N个数据符号映射为N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
其中,扩展处理是指每个数据符号与相应的复数序列的每个元素(复数符号)进行复数相乘,形成与该复数序列长度相同的数据符号序列。
进一步的,对于步骤104中的:对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可以包括:
(1)将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分别进行预设处理后相加;或,
(2)根据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得到多个数据符号序列组,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包含多个数据符号序列,将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的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分别进行预设处理后相加。
进一步的,上述预设处理可以包括:功率调整、幅度调整、相位旋转或延迟处理。
进一步的,对于步骤105:发送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可以包括:
对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在数据传输资源上形成发射信号并发送。
最后还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并不一定具有严格的顺序关系,例如,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发射机还可以先确定需要使用的复数序列即先执行步骤102,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发射机确定需要使用的复数序列即步骤102可以在发射机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仅执行一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使用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对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生成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发送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长度较短的复数序列,可以有效控制接收机的接收检测复杂度以及多用户间干扰,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多用户接入通信性能,实现多用户过载接入通信和/或多用户免调度接入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0,该数据传输装置10设置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射机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射机可以为终端发射机、基站发射机或其他类型的发射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2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10包括: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确定模块12,用于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
第一处理模块13,用于使用确定模块12确定的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获取模块11获取的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
第二处理模块14,用于对第一处理模块13生成的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生成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
发送模块15,用于发送第二处理模块14生成的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
进一步的,获取模块11具体用于:
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一预设处理后得到的N个数据符号作为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或,
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二预设处理后得到的Y个数据符号的实部数据和虚部数据作为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其中,N=2Y,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其中,X为大于或等于N的整数。
进一步的,获取模块11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一预设处理,或者获取模块11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二预设处理可以具体为:
获取模块11将X个数据比特按照预定映射规则进行映射;或,
获取模块11将X个数据比特进行幅度和/或相位调制;或,
获取模块11将X个数据比特中每k个数据比特作为一个数据符号,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进一步的,N个复数序列包括:
N个相互正交的复数序列;或,N个非正交的复数序列。
进一步的,复数序列的长度为L,复数序列的每个元素为复数,复数序列每个元素的实部与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M元实数集合,其中,L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进一步的,M元实数集合包括:
当M为大于2的奇数时,[-(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时,[-(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2的奇数时,[-(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第一预设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时,[-(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第二预设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进一步的,确定模块12具体用于:
(1)根据系统固定配置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2)采用随机生成的方式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3)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4)根据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需要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5)根据数据传输资源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6)根据系统固定配置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7)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8)根据系统发送的指示信令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9)根据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10)根据N个数据符号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11)根据数据传输资源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
进一步的,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系统固定配置确定的,或者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的;或者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系统固定配置从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从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从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数据传输资源从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其中,Q为大于1的整数。
进一步的,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发射机编号、发射机身份识别码、发射机位置信息、发射机网络地址。
进一步的,第一处理模块13具体用于:
分别对N个数据符号使用N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进行扩展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或,
分别将N个数据符号映射为N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
进一步的,第二处理模块14具体用于:
将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分别进行预设处理后相加;或,
根据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得到多个数据符号序列组,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包含多个数据符号序列,将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的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分别进行预设处理后相加。
进一步的,上述预设处理可以包括:功率调整、幅度调整、相位旋转或延迟处理。
进一步的,发送模块15具体用于:
对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在数据传输资源上形成发射信号并发送。
本实施例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各个模块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使用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对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生成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发送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长度较短的复数序列,可以有效控制接收机的接收检测复杂度以及多用户间干扰,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多用户接入通信性能,实现多用户过载接入通信和/或多用户免调度接入通信。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下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发射机中均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理解的是:下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发射机均可实现该数据传输装置的功能。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假设N等于2,则发射机首先获取待发送的2个数据符号,具体获取方法可以包括:
(1)如图3所示,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2个数据比特b1b2分别按照预定映射规则进行映射(例如,数据比特的值为“0”时映射为数据符号“1”,数据比特的值为“1”时映射为数据符号“-1”),得到2个数据符号s1、s2,作为待发送的2个数据符号;或,
(2)如图4所示,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2个数据比特b1b2分别进行BPSK调制,得到2个数据符号s1、s2,作为待发送的2个数据符号;或,
(3)如图5所示,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2个数据比特b1b2进行QPSK调制,得到一个数据符号,把该数据符号的实部数据作为待发送的数据符号s1、虚部数据作为待发送的数据符号s2;或,
(4)如图6所示,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2个数据比特b1b2的每个数据比特作为一个数据符号,得到2个数据符号s1、s2,作为待发送的2个数据符号。
需要说明的是,发射机还可以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多个数据比特(大于2个)按照与上述方式类似的处理,来获取待发送的2个数据符号。例如,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4个数据比特中的每两个数据比特进行QPSK调制,得到2个数据符号,作为待发送的2个数据符号,或者,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4个数据比特进行16QAM调制,得到一个数据符号,把该数据符号的实部数据和虚部数据作为待发送的2个数据符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BPSK调制可以通过幅度调制或相位调制的方式实现,QPSK调制可以通过相位调制的方式实现,16QAM调制可以通过幅度相位调制的方式实现。另外,上述按照预定映射规则映射的方式还包括通过星座图映射或坐标映射的方式实现。
然后,发射机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C1、C2,具体确定方法可以包括:
(1)根据系统固定配置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例如,系统固定配置了发射机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发射机根据该配置确定其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或,
(2)采用随机生成的方式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例如,发射机通过其随机序列生成器来生成其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或,
(3)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例如,系统通过信令半静态或动态配置了发射机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或,
(4)根据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例如,发射机根据其编号、身份识别码、位置(例如地理坐标)、网络地址(例如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或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等身份识别信息按照系统预设规则确定其随机序列生成器的初始状态并随机生成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或者,发射机根据其身份识别信息构成的序列掩码或序列索引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或,
(5)根据数据传输资源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例如,发射机根据使用的数据传输资源按照系统预设规则确定其随机序列发生器的初始状态,随机生成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或,
(6)根据系统固定配置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例如,系统固定配置了发射机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的索引,发射机根据该索引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其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或,
(7)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例如,发射机通过其随机数发生器生成2个复数序列的索引,根据该索引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其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或,
(8)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例如,系统通过信令半静态或动态配置了发射机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的索引,发射机根据该索引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其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或,
(9)根据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例如,发射机根据其编号、身份识别码、位置、网络地址等身份识别信息确定其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的索引,根据该索引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其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比如,假设发射机编号为A,发射机可以确定其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的索引为2A、2A+1;或,
(10)根据所述2个数据符号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例如,发射机获取与2个数据符号分别关联的预设复数序列集合,并根据每个数据符号与关联的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的复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该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与每个数据符号对应的一个复数序列,得到2个复数序列,作为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其中,与每个数据符号关联的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每个数据符号与关联的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的复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系统预设的,或者是系统通过信令配置的,或者是系统隐含指示的;或,
(11)根据数据传输资源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例如,发射机根据数据传输资源与复数序列集合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与所使用的数据传输资源关联的预设复数序列集合,然后从该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其中,数据传输资源与复数序列集合之间的关联关可以由系统固定配置、或者由系统通过信令配置、或者由系统隐含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数据传输资源是发射机进行数据传输时使用的数据传输资源,可以包括载波、时隙、时频资源、空域资源等类型,也可以为传输资源单元、传输资源块或者传输资源集合的定义或形式。
上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可以根据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1)发射机根据系统固定配置确定,例如,系统预设或系统固定配置了发射机使用的复数序列集合;或,
(2)发射机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例如,系统通过信令半静态或动态配置了发射机使用的复数序列集合;或,
(3)发射机根据系统固定配置从多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例如,系统固定配置了发射机使用的复数序列集合的索引;或,
(4)发射机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从多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例如,系统通过信令半静态或动态配置了发射机使用的复数序列集合的索引;或,
(5)发射机根据其身份识别信息从多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例如,发射机根据其编号、身份识别码、位置、网络地址等身份识别信息确定其使用的复数序列集合的索引;或,
(6)发射机根据数据传输资源从多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例如,发射机根据数据传输资源与复数序列集合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与所使用的数据传输资源关联的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或,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复数序列集合可以是系统预设的或系统通过信令配置的。
发射机确定的2个复数序列可以为2个正交的复数序列,也可以为2个非正交的复数序列。
发射机确定的2个复数序列的长度为L,序列每个元素为复数,序列每个元素的实部与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M元实数集合,其中,L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例如,当M取值为2,复数序列每个元素的实部与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集合[-1,1];当M取值为3,复数序列每个元素的实部与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集合[-1,0,1]。另外,发射机还可以对其确定的2个复数序列分别乘以预设系数(此处预设系数可以是第一预设系数或第二预设系数)进行能量归一化处理。
其次,发射机使用所确定的2个复数序列分别对所获取的2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2个数据符号序列;具体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1)发射机分别对所获取的2个数据符号使用所确定的2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进行扩展处理;例如,如图3、4、5所示,发射机使用复数序列C1对数据符号s1进行扩展处理生成数据符号序列R1,使用复数序列C2对数据符号s2进行扩展处理生成数据符号序列R2;或,
(2)发射机分别将所获取的2个数据符号映射为所确定的2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例如,如图6所示,发射机将数据符号s1映射为复数序列C1得到数据符号序列R1,将数据符号s2映射为复数序列C2得到数据符号序列R2,这里,数据符号序列R1与复数序列C1是相同的,数据符号序列R2与复数序列C2是相同的。
再其次,发射机对生成的2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生成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T,如图3、4、5、6所示;具体的叠加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1)发射机将2个数据符号序列R1和R2直接相加;或,
(2)发射机将2个数据符号序列分别进行功率调整处理后相加;例如,发射机对数据符号序列R1按照预设的功率调整量p1进行功率调整处理得到数据符号序列T1,对数据符号序列R2按照预设的功率调整量p2进行功率调整处理得到数据符号序列T2,然后相加,得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T;或,
(3)发射机将2个数据符号序列分别进行幅度调整处理后相加;例如,发射机对数据符号序列R1按照预设的幅度调整量a1进行幅度调整处理得到数据符号序列T1,对数据符号序列R2按照预设的幅度调整量a2进行幅度调整处理得到数据符号序列T2,然后相加,得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T;或,
(4)发射机将2个数据符号序列分别进行相位旋转处理后相加;例如,发射机对数据符号序列R1按照预设的相位旋转量q1进行相位旋转处理得到数据符号序列T1,对数据符号序列R2按照预设的相位旋转量q2进行相位旋转处理得到数据符号序列T2,然后相加,得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T;或,
(5)发射机将2个数据符号序列分别进行延迟处理后相加;例如,发射机对数据符号序列R1按照预设的延迟量d1进行延迟处理得到数据符号序列T1,对数据符号序列R2按照预设的延迟量d2进行延迟处理得到数据符号序列T2,然后相加,得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T。
上述功率调整量、幅度调整量、相位旋转量、延迟量可以是系统预设的,或者系统通过信令配置的,或者是系统隐含指示的,或者是发射机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另外,上述功率调整处理、幅度调整处理、相位旋转处理、延迟处理可以仅针对部分数据符号序列实施。
最后,发射机发送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T;具体发送方法可以为:发射机对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T进行载波调制,形成发射信号,并发送出去;或者,发射机把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T映射到预设的数据传输资源上,形成发射信号,并发送出去。
在本实施例基础上,发射机还可以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多个数据比特(大于2个)按照与本实施例类似的处理来获取待发送的多于2个的数据符号,即N大于2;例如,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4个数据比特分别进行BPSK调制,得到4个数据符号,作为待发送的4个数据符号,或者,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4个数据比特的每两个数据比特进行QPSK调制,得到2个数据符号,把每个数据符号的实部数据和虚部数据分别作为一个数据符号,可得到4个数据符号,作为待发送的4个数据符号,或者,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8个数据比特的每两个数据比特进行QPSK调制,得到4个数据符号,作为待发送的4个数据符号;然后,发射机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使用所确定的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所获取的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并对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并发送;具体处理与本实施例上述描述类似,不再赘述。
其中,发射机对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还可以将N个数据符号序列划分为多个数据符号序列组,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包括至少两个数据符号序列,然后发射机将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的至少两个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者分别进行功率调整或幅度调整或相位调制或延迟处理等后相加,得到多个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并分别在相应的数据传输资源上进行发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假设N等于2,则发射机首先获取待发送的2个数据符号,具体获取方法可以包括:
(1)如图7所示,将2个信道编码器分别输出的1个数据比特b11、b21分别按照预定映射规则进行映射(例如,数据比特取值为“0”时映射为数据符号“1”,数据比特取值为“1”时映射为数据符号“-1”)或者分别进行BPSK调制,得到2个数据符号s1、s2,作为待发送的2个数据符号;或,
(2)如图8所示,将2个信道编码器分别输出的2个数据比特b11b12、b21b22分别按照预定映射规则进行映射(例如星座图映射或坐标映射)或者分别进行QPSK调制,得到2个数据符号s1、s2,作为待发送的2个数据符号;或,
(3)如图9所示,将2个信道编码器分别输出的1个数据比特b11、b21分别作为一个数据符号,或者,将2个信道编码器分别输出的2个数据比特b11b12、b21b22分别作为一个数据符号,得到2个数据符号s1、s2,作为待发送的2个数据符号。
发射机还可以将两个信道编码器分别输出的多个的数据比特(大于2个)按照与上述方式类似的处理来获取待发送的2个数据符号,例如,将2个信道编码器分别输出的4个数据比特分别按照16QAM方式进行幅度相位调制,分别得到一个数据符号,共得到2个数据符号,将这2个数据符号作为待发送的2个数据符号。
然后,发射机确定需要使用的2个复数序列C1、C2,具体确定方法与实施例一类似,不再赘述。
其次,发射机使用所确定的2个复数序列分别对所获取的2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2个数据符号序列R1、R2;具体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1)发射机分别对所获取的2个数据符号使用所确定的2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进行扩展处理;例如,如图7、8所示,发射机使用复数序列C1对数据符号s1进行扩展处理生成数据符号序列R1,使用复数序列C2对数据符号s2进行扩展处理生成数据符号序列R2;或,
(2)发射机分别将所获取的2个数据符号映射为所确定的2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例如,如图9所示,发射机将数据符号s1映射为复数序列C1得到数据符号序列R1,将数据符号s2映射为复数序列C2得到数据符号序列R2,这里,数据符号序列R1与复数序列C1是相同的,数据符号序列R2与复数序列C2是相同的。
再其次,发射机对生成的2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生成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T;具体的叠加处理方法与实施例一类似,不再赘述。
最后,发射机发送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T;具体发送方法与实施例一类似,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发射机将两个信道编码器输出的数据比特分别进行处理后得到两个数据符号序列并进行叠加传输,发射机叠加处理之前的两路数据可以均为该发射机自身的发送数据,或者,也可以一路数据为该发射机自身的发送数据、一路数据为该发射机协助其他发射机发送的数据,或者,也可以均为该发射机协助其他发射机发送的数据;后面两种情况可以应用于中继通信、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等场景。
在本实施例基础上,发射机还可以将多个信道编码器分别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比特分别按照与本实施例类似的处理来获取待发送的多于2个的数据符号,即N大于2,例如,将4个信道编码器分别输出的1个数据比特进行BPSK调制,得到4个数据符号,作为待发送的4个数据符号,或者,将4个信道编码器分别输出的2个数据比特进行QPSK调制,得到4个数据符号,作为待发送的4个数据符号;然后,发射机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使用所确定的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所获取的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并对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并发送;具体处理与本实施例上述描述类似,不再赘述。
其中,发射机对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还可以将N个数据符号序列划分为多个数据符号序列组,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符号序列,然后发射机将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的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者分别进行功率调整或幅度调整或相位调制或延迟处理等后相加,得到多个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并分别在相应的数据传输资源上进行发送;如图10所示,发射机生成4个数据符号序列R1、R2、R3、R4,将4个数据符号序列划分为2个数据符号序列组,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包括2个数据符号序列,即将数据符号序列R1、R2作为一个数据符号序列组,将数据符号序列R3、R4作为一个数据符号序列组,然后将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的数据符号序列相加,得到2个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T1、T2,最后发射机分别在各自的数据传输资源上将2个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T1、T2形成发射信号并发送出去。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K个发射机在相同的数据传输资源上同时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每个发射机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然后使用所确定的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所获取的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并对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并发送。
K个发射机使用相同的数据传输资源(例如时频资源)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经过无线信道传播后,接收机会接收到K个发射机发射的信号的叠加信号。
接收机在进行接收检测时,由于K个发射机在相同的数据传输资源上进行数据传输,接收机可以采用干扰消除信号检测方法(例如串行干扰消除SIC),根据每个发射机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检测出各个发射机发送的数据。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复数序列的每个元素的实部与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M元实数集合,可以有效保证使用相同数据传输资源的K个发射机选取低互相关的复数序列对其待发送数据符号进行处理并发送,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多用户间干扰,支持较高的接入用户数量;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长度较短的复数序列,从而可以有效控制接收机的接收检测复杂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效控制多用户间干扰,有效控制接收机的接收检测复杂度,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多用户接入通信性能,实现多用户过载接入通信和/或多用户免调度接入通信。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基于上述所有的实施例,在具体应用时,可以应用于MC-CDMA系统、竞争接入场景或免调度接入场景等。其中,应用于MC-CDMA系统,结合采用干扰消除信号检测器的接收机,可以有效控制多用户间干扰和接收检测复杂度,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多用户接入通信性能,实现多用户过载接入通信;应用于竞争接入场景,多个甚至大量用户终端可以同时请求接入系统,可以有效改善系统接入效率;应用于免调度接入场景,用户终端需要发送数据时即可进行数据传输,多个用户终端可以同时使用相同的数据传输资源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减少系统调度信令、降低终端接入时延,实现多个用户终端免调度接入与通信。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各个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
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
使用所述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所述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
对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生成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
发送所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复数序列的长度为L,所述复数序列的每个元素为复数,所述复数序列每个元素的实部与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M元实数集合,其中,L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其中,所述M元实数集合包括:
当M为大于2的奇数时,[-(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时,[-(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2的奇数时,[-(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第一预设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时,[-(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第二预设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包括:
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一预设处理后得到的N个数据符号作为所述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或,
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二预设处理后得到的Y个数据符号的实部数据和虚部数据作为所述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其中,N=2Y,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其中,X为大于或等于N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处理或所述第二预设处理包括:
按照预定映射规则进行映射;或,
幅度和/或相位调制;或,
将每k个数据比特作为一个数据符号,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复数序列包括:
N个相互正交的复数序列;或,N个非正交的复数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包括:
根据系统固定配置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采用随机生成的方式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数据传输资源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系统固定配置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系统发送的信令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N个数据符号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资源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固定配置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固定配置从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发送的信令从所述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从所述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资源从所述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其中,Q为不小于1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所述发射机编号、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码、所述发射机位置信息、所述发射机网络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所述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所述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包括:
分别对所述N个数据符号使用所述N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进行扩展处理;或,
分别将所述N个数据符号映射为所述N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包括:
将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分别进行预设处理后相加;或,
根据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得到多个数据符号序列组,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包含至少两个数据符号序列,将所述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的至少两个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分别进行所述预设处理后相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处理包括:功率调整、幅度调整、相位旋转或延迟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包括:
对所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在数据传输资源上形成发射信号并发送。
12.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N个复数序列分别对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N个数据符号进行处理,生成N个数据符号序列;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生成的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进行叠加处理,生成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生成的所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复数序列的长度为L,所述复数序列的每个元素为复数,所述复数序列每个元素的实部与虚部的取值均来自于M元实数集合,其中,L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其中,所述M元实数集合包括:
当M为大于2的奇数时,[-(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时,[-(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2的奇数时,[-(M-1)/2,(M-1)/2]范围内的M个整数分别乘以第一预设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或,
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时,[-(M-1),(M-1)]范围内的M个奇数分别乘以第二预设系数得到的M个实数组成的集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一预设处理后得到的N个数据符号作为所述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或,
将X个数据比特经过第二预设处理后得到的Y个数据符号的实部数据和虚部数据作为所述待发送的N个数据符号,其中,N=2Y,Y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其中,X为大于或等于N的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复数序列包括:
N个相互正交的复数序列;或,N个非正交的复数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系统固定配置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采用随机生成的方式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数据传输资源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系统固定配置从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系统发送的信令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N个数据符号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或,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资源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N个复数序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固定配置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发送的信令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固定配置从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系统发送的信令从所述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从所述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或者所述预设复数序列集合是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资源从所述Q个复数序列集合中确定的;其中,Q为不小于1的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所述发射机编号、所述发射机身份识别码、所述发射机位置信息、所述发射机网络地址。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分别对所述N个数据符号使用所述N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进行扩展处理;或,
分别将所述N个数据符号映射为所述N个复数序列中相应的复数序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分别进行预设处理后相加;或,
根据所述N个数据符号序列得到多个数据符号序列组,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包含至少两个数据符号序列,将所述每个数据符号序列组中的至少两个数据符号序列相加或分别进行所述预设处理后相加。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序列在数据传输资源上形成发射信号并发送。
CN201510131525.3A 2015-03-24 2015-03-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161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1525.3A CN106161299B (zh) 2015-03-24 2015-03-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5/560,491 US10484209B2 (en) 2015-03-24 2016-01-14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16/070886 WO2016150241A1 (zh) 2015-03-24 2016-01-1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16767618.8A EP3261306B1 (en) 2015-03-24 2016-01-14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1525.3A CN106161299B (zh) 2015-03-24 2015-03-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1299A CN106161299A (zh) 2016-11-23
CN106161299B true CN106161299B (zh) 2019-02-15

Family

ID=56978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1525.3A Active CN106161299B (zh) 2015-03-24 2015-03-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4209B2 (zh)
EP (1) EP3261306B1 (zh)
CN (1) CN106161299B (zh)
WO (1) WO20161502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3830B (zh) * 2016-08-12 2021-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信号产生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206724B (zh) * 2016-12-16 2022-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发射机、接收机、存储介质
CN108259124B (zh) * 2016-12-29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0959279B (zh) 2017-08-11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9547079B (zh) * 2017-09-21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分复用多址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962751B (zh) * 2017-12-25 2022-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901082A (zh) * 2020-01-16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6485A (zh) * 2009-02-17 2011-11-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序列生成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5268A (en) 1994-01-24 1996-09-10 Fattouche; Michel Multicode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E19647833B4 (de) * 1996-11-19 2005-07-07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Verfahren zur gleichzeitigen Funkübertragung digitaler Daten zwischen mehreren Teilnehmerstationen und einer Basisstation
FR2782426B1 (fr) * 1998-08-12 2000-09-15 Alsthom Cge Alcatel Dispositif d'etalement ou de desetalement de spectre, notamment pour la transmission dans un systeme cellulaire de radiocommunications mobiles du type a acces multiple par repartition de codes
KR100312214B1 (ko) * 1998-12-08 2001-12-12 윤종용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통신시스템의채널확산장치및방법
US8046832B2 (en) * 2002-06-26 2011-10-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Spam detector with challenges
KR100452512B1 (ko) * 2002-08-16 2004-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용량 개선 왈쉬코드 확산장치 및 그 운용방법
JP4463780B2 (ja) * 2005-06-14 2010-05-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US7592918B2 (en) * 2006-02-21 2009-09-22 Karr Lawrence J Electronic fence mode alert system and method
CN101192877B (zh) * 2006-12-01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中下行同步和功控信息实现方法
CN101567865B (zh) * 2008-04-23 2012-07-11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
CN101420409B (zh) * 2008-10-27 2012-01-11 宁波大学 一种抗干扰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发射机调制方法
JP5420275B2 (ja) * 2009-03-03 2014-02-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符号多重伝送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US8611411B2 (en) * 2009-03-19 2013-12-17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Equalizer and equalization method
KR20120012624A (ko) * 2010-08-02 2012-0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성상도 재배치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2655420B (zh) * 2011-03-02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径搜索的分段频域方法及装置
KR102081759B1 (ko) * 2013-11-29 2020-02-26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6485A (zh) * 2009-02-17 2011-11-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序列生成方法及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mplex Orthogonal Spreading Sequences using Mutually Orthogonal Complementary Sets;Ying Zhao 等;《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waves, Radar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6. MIKON 2006》;IEEE;20071015;622-6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1306A4 (en) 2018-12-19
US10484209B2 (en) 2019-11-19
WO2016150241A1 (zh) 2016-09-29
US20180062884A1 (en) 2018-03-01
CN106161299A (zh) 2016-11-23
EP3261306B1 (en) 2020-10-14
EP3261306A1 (en) 201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129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16078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598857B2 (ja) 符号分割多元接続によるマルチユーザ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561048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522745B2 (ja) マルチユーザー符号分割多元接続通信方法及び対応する送信機、受信機
US1017112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123903B (zh)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KR20170070169A (ko) 낮은 피크 대 평균 전력 비 다중 액세스 통신들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2165252A (ja) 送信機、受信機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099910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Trivedi et al. Carrier interferometry coded single carrier FDMA (CI/SC-FDMA) for next generation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CN110868280A (zh)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KR102184073B1 (ko) 주파수 도약을 기반으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Ma et al. A Hybrid Clustering Strategy for Transform Doma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96275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OFDM-CDMA in multi-user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ime reversal mirror
Al-kamali Hybrid Mapping Scheme for Recent Orthogonal FDMA Schemes
Susa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OFDMA system with multiple data rate in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