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1082A -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 - Google Patents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1082A
CN111901082A CN202010049572.4A CN202010049572A CN111901082A CN 111901082 A CN111901082 A CN 111901082A CN 202010049572 A CN202010049572 A CN 202010049572A CN 111901082 A CN111901082 A CN 111901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s
sequence
pilot
sequence se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495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卫敏
袁志锋
李志岗
马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0495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10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1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1082A/zh
Priority to BR112022014086A priority patent/BR112022014086A2/pt
Priority to US17/792,992 priority patent/US2023006356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41212 priority patent/WO2021143529A1/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28016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25738A/ko
Priority to EP20914086.2A priority patent/EP4092944A4/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04J13/0048Wals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02Combining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04J11/004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Reduction Or Emphasis Of Bandwidth Of Signal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该方法包括:获取N个第一序列;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得到第二序列;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生成信号;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Description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
背景技术
免调度传输终端可以自主发送数据,不需要发送调度请求和等待动态调度。因此免调度传输可以降低信令开销和传输时延,还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此外还可以和非正交传输结合,提升接入用户数量。
免调度传输包括两种方案,分别为预配置免调度和竞争免调度。对于基于导频(包括参考信号或前导等)的竞争免调度传输,由于导频数量有限,当接入用户数量较多时,导频碰撞比较严重,会影响免调度传输性能。如何降低导频碰撞情况,从而改善竞争免调度传输的性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N个第一序列;
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得到第二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生成信号;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从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信号是基于第二序列生成的;
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
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由N个第一序列合并得到的,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装置,配置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模块,设置为获取N个第一序列;
合并模块,设置为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得到第二序列;
生成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生成信号;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装置,配置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设置为从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信号是基于第二序列生成的;
检测模块,设置为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
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由N个第一序列合并得到的,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其他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a为一种传统的基于“导频+数据”的竞争免调度方案的传输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b为一种基于“多导频+数据”的竞争免调度方案的传输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2个导频占用的时频资源的一种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2个导频占用的时频资源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多导频的示意图;
图1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时分多导频的示意图;
图1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分多导频的示意图;
图1h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频分多导频的示意图;
图1i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分多导频的示意图;
图1j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分多导频的示意图;
图1k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正交序列集合的生成示意图;
图1l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互相关值的CDF分布示意图;
图1m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非正交序列集合的生成示意图;
图1n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非正交序列集合的生成示意图;
图1o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序列互相关值的CDF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本申请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执行,该信号处理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并集成在第一通信节点上,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为任何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
由于传统的基于导频的竞争免调度传输方案中,导频数量有限,当接入用户数量较多时,导频碰撞比较严重,会影响免调度传输性能。因此,可以考虑增强的导频(包括参考信号或前导等)设计,降低导频碰撞情况,从而改善竞争免调度传输的性能。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包括S110、S120和S130。
S110、获取N个第一序列。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各第一序列可以从相同的序列集合获取,也可以从不同的序列集合获取,各第一序列集合中任意序列可以不同,也可以存在T个序列相同,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T小于或等于N。
各第一序列可以是随机获取的。
此处不对N的取值进行限定,在一个示例中,N的取值包括2或3。
在一个示例中,N个第一序列的长度均为L,L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S120、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得到第二序列。
在获取N个第一序列后,本步骤可以合并N个第一序列,得到第二序列。
第二序列可以为非正交序列集合中的一个序列。
此处不对合并的手段进行限定,在一个示例中,合并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叠加处理或串联组合。
其中,叠加处理可以认为将N个第一序列叠加,即相加。串联组合包括直接将各第一序列串联,即序列串联,或将各第一序列中各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联,即元素串联,如在串联时先提取各第一序列的第1个元素,然后提取各第一序列的第2个元素,依次类推,完成串联组合。
S130、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生成信号。
在得到第二序列后,本步骤可以对第二序列进一步处理以生成信号。进一步处理的手段不作限定,包括但不限于指定处理和映射到时频资源上。
在免调度场景下,信号可以为参考信号。在随机接入场景下,信号可以为随机接入信号。
生成信号后,本申请还可以在传输资源上传输该信号,以供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检测。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获取N个第一序列;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得到第二序列;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生成信号;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导频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改善竞争免调度传输的性能。
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可以用于实现多导频传输。该方法首先获取N个第一序列,N个第一序列可以指示或对应N个导频,然后合并N个第一序列得到第二序列,并根据第二序列生成信号,可以实现码分多导频。该方法通过使用N个导频,使得在N个导频上均发生碰撞的概率较低;通过使用码分多导频,可以从相对较大的序列集合中获取各个第一序列,使得各个第一序列的选择空间更大,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在N个导频上发生碰撞的概率。
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可以用于实现非正交导频传输。该方法首先获取N个第一序列,然后合并N个第一序列得到第二序列,该第二序列对应一个导频,最后根据第二序列生成信号。第二序列可以是非正交序列集合中的一个序列,从而可以实现非正交导频。该方法通过使用非正交导频,可用导频数量更多,从而可以降低导频碰撞概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实施例的延伸实施例,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描述简要,在延伸实施例中仅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包括: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进行叠加;或者,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分别进行指定处理后进行叠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包括: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进行串联组合;或者,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分别进行指定处理后进行串联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包括: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分别映射到不同的时频资源上;或者,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分别进行指定处理后映射到不同的时频资源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生成信号,包括:
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指定处理后映射到时频资源上并生成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定处理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
掩码处理、加扰处理、预编码处理、能量调整、功率调整、幅值调整、相位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序列为非正交序列集合中的一个序列,所述第二序列对应一个导频。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序列对应一个导频。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N个第一序列,包括如下之一:
从一个序列集合中获取N个第一序列,所述N个第一序列中任意两个序列不同,或者,所述N个第一序列中存在T个序列相同,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T小于或等于N;
从不同的序列集合中获取N个第一序列;
从同一个序列集合的不同子集中获取N个第一序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序列集合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哈达码序列集合;根据哈达码序列集合得到的序列集合;ZC序列集合;四相序列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个第一序列为随机获取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生成数据,在所述数据中携带信息,所述信息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
所述N个第一序列的识别信息;所述N个第一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序列的能量信息;所述第二序列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序列的能量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身份识别信息。
N个第一序列的识别信息用于标识对应的第一序列,第二序列的识别信息用于标识第二序列。第一通信节点的身份识别信息用于标识第一通信节点。此处不对各识别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限定,只要能够标识对应的内容即可。在一个示例中,上述识别信息包括索引、编号或识别码。
能量信息可以为标识对应序列(如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能量的信息,此处不对能量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限定,只要能够标识对应序列的能量即可。在一个示例中,上述能量信息包括能量等级或能量比例。
以下对本申请进行示例性的描述。本申请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认为是一种参考信号生成方法。在随机接入场景中,该信号处理方法,可以认为是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生成方法。
对于免调度传输(即Grant-free transmission),终端可以自主发送数据,不需要发送调度请求和等待动态调度。因此,免调度传输可以降低信令开销和传输时延,还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此外,还可以和非正交传输结合,提升接入用户数量。
免调度传输包括两种方案,分别为预配置(即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或者configured grant)免调度和竞争(即contention-based)免调度。其中,对于预配置免调度,基站可以为每个终端预配置或半静态配置时频资源和导频序列等;通过配置可以保证多个终端使用的时频资源和/或导频序列等不同,从而可以避免发生碰撞,以便进行用户识别与检测;可用时频资源通常是周期的,比较适合周期性业务,用于随机突发业务则传输效率较低、时延较大。对于竞争免调度,当终端有业务到达时,可以随机选择时频资源和导频序列等进行竞争接入和传输,多个终端使用的时频资源、导频序列等可能会发生碰撞,接收机需要通过更复杂或高级的盲检测算法实现用户识别与检测;竞争免调度更适合随机突发业务,具有更好的传输效率和更低的时延。
竞争免调度可以基于“导频+数据”的信道结构去实现,基站通过导频实现多用户检测。其中,导频至少包括前导、参考信号等。
图1a为一种传统的基于“导频+数据”的竞争免调度方案的传输帧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传统方案中使用一个导频,该导频可以由一条序列构成。接收机通过导频进行用户识别与检测。如果两个用户选择了不同的导频,那么,两个用户可能都可以被正确接收检测。当两个用户选择相同的导频时,即发生了碰撞,此时接收机仅能识别到一个用户,并且仅能得到一个信道估计结果,而且该信道估计结果为两个用户的信道之和。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功率相当,很可能任何一个用户都无法被正确译码。由于导频数量有限,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碰撞情况会快速恶化,从而会影响系统支持的接入用户数量。
因此,对于基于导频的竞争免调度传输,由于导频数量有限,当接入用户数量较多时,导频碰撞比较严重,会影响免调度传输的性能。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生成方法,有利于降低导频碰撞情况,从而可以改善竞争免调度传输的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b为一种基于“多导频+数据”的竞争免调度方案的传输帧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多导频方案的主要思想是在相同的资源开销下设计多个独立的或随机选择的导频。接收机分别利用多个导频进行用户识别与检测。若两个用户在导频1上发生碰撞,在导频2上没有发生碰撞,则仍可通过导频2实现用户识别与检测,然后进行干扰消除,进而改善其他用户的检测性能。
对于图1a所示的方案,假设候选导频集合中包含N个正交导频序列,以两个用户竞争接入为例,其碰撞率为1/N。对于图1b所示的方案,假设有2个独立导频,即w=2,并且假设导频开销不变,那么,每个导频可以从包含N/2个正交导频序列的候选导频集合中随机选择,则两个用户竞争接入的碰撞率为(2/N)^2=4/N^2。可以看到,后者的碰撞率是前者的4/N。也就是说,当N大于4时,后者的碰撞率更低,而且随着N的增加,后者的碰撞率相对于前者越来越低。例如,当N=24时,后者的碰撞率为前者的1/6;当N=48时,后者的碰撞率为前者的1/12。因此,基于“多导频+数据”的竞争免调度方案可以明显降低碰撞率,有利于提升接入用户的数量。
对于多个导频的配置或结构,一种情况是,多个导频占用不同的时频资源。
以采用两个导频为例。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2个导频占用的时频资源的一种示意图。参见图1c,2个导频P1、P2占用的时频资源,在频域上占用相同的频域资源位置,在时域上分别占用不同的符号,而且不同符号可以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的,这种情况可以称为时分多导频。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2个导频占用的时频资源的另一种示意图。如图1d所示,2个导频P1、P2占用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占用相同的符号位置(两个符号可以是连续或不连续的),在频域上分别占用不同的频域资源,而且不同的频域资源可以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的,这种情况可以称为频分多导频。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图1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多导频的示意图。图1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时分多导频的示意图。如图1e和1f所示,对于时分多导频,2个导频P1、P2占用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占用不同的符号,在频域上从可用的频域资源中随机选择,可能使用相同或不同的频域资源位置。其中,对于图1e,假设频域资源包含12个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分为三组,每组包含4个RE,导频P1从第一个符号的三组频域资源中随机选择一组资源,导频P2从第二个符号的三组频域资源中随机选择一组资源。对于图1f,则将频域12个RE分为六组,每组包含2个RE,导频P1从第一个符号的六组频域资源中随机选择一组资源,导频P2从第二个符号的六组频域资源中随机选择一组资源。这种结构也可以称为梳状结构,每组资源称为一个梳。因此,也可以认为为每个导频随机选择一个梳。
对于频分多导频,也可以类似实施,例如,图1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分多导频的示意图。如图1g所示,2个导频P1、P2占用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占用相同的符号位置,在频域上从可用的频域资源中随机选择。这里可以将频域12个RE分为两组,每组包含6个RE,分别供导频P1和导频P2使用,每组资源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子组,每个子组包含2个RE,对于一个UE来说,导频P1从第一组资源的三个子组中随机选择一个子组资源,导频P2从第二组资源的三个子组中随机选择一个子组资源。
还可以采用时频分多导频的实施方式,图1h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频分多导频的示意图。如图1h所示,将包含频域12个RE、时域2个符号的时频资源,从频域上分为两组,每组包含6个RE,分别供导频P1和导频P2使用,对每组资源进一步进行时频划分,得到六个子组,每个子帧包含频域2个RE、时域1个符号,对于一个UE来说,导频P1从第一组资源的六个子组中随机选择一个子组资源,导频P2从第二组资源的六个子组中随机选择一个子组资源。
上述示例中每个导频最终使用的频域资源是连续的,实际上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当一个用户的多个导频占用不同的时频资源时,对于不同的导频Px,x=1,...,w,可以使用相同的导频序列集合,例如,P1、P2、...、Pw均是从导频序列集合S中随机选择的。
其中,导频序列集合可以是正交序列集合。例如,对于图1c所示的时分多导频,假设频域包含12个RE,那么,导频序列集合可以为包含12个长度为12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每个导频从该集合中选择1个长度为12的导频序列。对于图1d所示的频分多导频,假设频域包含12个RE,2个导频分别占用6个RE,时域占用2个符号,那么,导频序列集合可以为包含12个长度为12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每个导频从该集合中选择1个长度为12的导频序列,然后映射到相应的频域6个RE和时域2个符号上。此时,对于任意一个导频Px,多个用户的导频之间是码分的,当多个用户选择了相同的导频序列时会发生碰撞。如上文所示,两个UE的2个导频均发生碰撞的概率为(1/12)^2=1/144。
对于图1e所示的时分多导频,每个导频在频域占用4个RE,那么,导频序列集合可以为包含4个长度为4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每个导频从该集合中选择1个长度为4的导频序列。同理,对于图1f所示的时分多导频,每个导频在频域占用2个RE,那么,导频序列集合可以为包含2个长度为2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每个导频从该集合中选择1个长度为2的导频序列。
对于图1g所示的频分多导频,每个导频在频域占用2个RE,时域占用2个符号,那么,导频序列集合可以为包含4个长度为4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每个导频从该集合中选择1个长度为4的导频序列,然后映射到相应的频域2个RE和时域2个符号上。导频序列集合也可以包含序列集合A和正交掩码集合B,其中,序列集合A可以为包含2个长度为2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正交掩码集合B可以为包含2个长度为2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从序列集合A中随机选择1列得到1个2*1的序列,从正交掩码集合B中随机选择1行得到一个1*2的序列,然后将两个序列进行矩阵乘法运算得到2*2的矩阵,作为导频映射到相应的频域2个RE和时域2个符号上。
对于图1h所示的时频分多导频,与图1f相似,每个导频在频域占用2个RE,时域占用1个符号,那么,导频序列集合可以为包含2个长度为2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每个导频从该集合中选择1个长度为2的导频序列,然后映射到相应的频域2个RE和时域1个符号上。
对于图1e-图1h所示的情况,可以认为其导频集合包含候选(梳状)导频资源和长度较短的正交导频序列集合。这种情况也可以等效为长度较长的稀疏正交导频序列集合,即,与导频资源对应的位置上的导频序列元素为长度较短的正交导频序列的元素,其他资源位置上的导频序列元素为0,最终可以得到12个长度为12的稀疏正交序列。
对于图1e-图1h所示的情况,对于其中任意一个导频Px,多个用户的导频之间是频分的、或时频分的、或码分的,当然如果等效为稀疏导频序列时可以认为均是码分的。
上述示例中的可用导频(包含时频资源和/或导频序列),也可以对应到天线端口上,每个可用导频对应于一个端口。当一个UE使用多个天线端口时,该UE可以使用多组导频(或者将上述任意一个导频Px看作一组导频),每组导频中包含多个导频,分别对应于多个端口,而且这多个导频可以是随机选择的。
一个UE可以传输多层数据或多个数据流,该UE可以使用多组导频,每组导频中包含多个导频,分别对应于多层数据或多个数据流,而且这多个导频可以是随机选择的。或者,可以将该UE的每层数据或每个数据流看作一个虚拟UE,每个虚拟UE按照上述示例分别使用多个导频。
进一步,UE针对多个天线端口、或多层数据、或多个数据流,还可以进行功率分配,或者对传输的符号进行幅值调整,另外还可以进行相位调整、预编码处理等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合并N个第一序列的技术手段可以为叠加处理。
对于多个导频的配置或结构,还有一种情况是,多个导频占用相同的时频资源。
以采用两个导频为例。图1i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分多导频的示意图,参见图1i,2个导频P1、P2占用的时频资源是相同的,而在码域上则可以进行一定的区分,即通过导频序列进行区分,这种情况可以称为码分多导频。
码分多导频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多个导频的导频序列(即N个第一序列)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导频序列集合(即序列集合)。例如,2个导频P1、P2使用的导频序列分别是从导频序列集合S1、S2中随机选择的。
(2)多个导频的导频序列来自于同一个导频序列集合,并且保证多个导频序列不同。例如,从导频序列集合S中随机选择2个不同的导频序列,分别作为2个导频P1、P2使用的导频序列。
(3)多个导频的导频序列来自于同一个导频序列集合,允许选择相同的导频序列,即可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导频序列是相同的。例如,2个导频P1、P2使用的导频序列是分别从导频序列集合S中随机选择的,可能会选择相同的导频序列。当2个导频使用相同的导频序列时可以等价于是一个导频。
图1j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分多导频的示意图。参见图1j,假设可用的导频资源在频域上包含12个RE,在时域上包含2个符号,从频域上将资源分为六组,也就是说,每组导频资源(或每个梳状资源)在频域上包含2个RE、在时域上包含2个符号。
进一步,在每组导频资源上使用的导频序列集合S可以为包含4个长度为4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导频序列集合也可以包含序列集合A和正交掩码集合B,其中,序列集合A可以为包含2个长度为2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正交掩码集合B可以为包含2个长度为2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
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其导频集合包含候选导频资源和长度较短的正交导频序列集合。当然,这种情况也可以等效为其导频集合为长度较长的稀疏正交导频序列集合。
在该示例中,多个导频可以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导频集合,或者,多个导频来自于同一个导频集合并且保证多个导频不同,或者,多个导频来自于同一个导频集合并且其中任意两个导频可能相同。以采用两个导频为例。例如,将每组导频资源上使用的导频序列集合S分为两个子集S1和S2,导频P1从六组导频资源中随机选择一组导频资源,然后从子集S1中选择导频序列,导频P2从六组导频资源中随机选择一组导频资源,然后从子集S2中选择导频序列。或者,从候选导频资源和候选导频序列的所有组合中随机选择2个不同的组合,作为导频P1和导频P2。或者,从候选导频资源和候选导频序列的所有组合中随机选择2个组合,作为导频P1和导频P2,此时导频P1和导频P2可能是相同的,如果相同则可以等价于是一个导频。
在总能量受限条件下,采用多个导频时,每个导频的能量会降低,从而会影响信道估计,影响对噪声的抑制能力。
对于码分多导频,其多个导频的能量分配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1)总能量在多个导频上平均分配,即多个导频的能量是相同的。
(2)总能量在多个导频上非均匀分配,即多个导频的能量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将总能量划分为多个能量等级,各个能量等级指示的能量相等或不等,多个导频随机选择其中一个能量等级,多个导频的能量等级索引互不相同,保证总能量不变,或者等于或不超过预设的总能量。在一种示例中,多个能量等级的其中一个能力等级可以为0,这相当于不发送该导频,节省下来的能量可以用于其他导频的发送。对于UE采用2个导频的情况,如果其中1个导频的能量不为0、1个导频的能量为0,则相当于该UE实际上采用了1个导频。
对于能量非均匀分配,为了对导频符号进行重构和干扰消除,UE可以在其发送的数据Payload中携带多个导频的能量分配相关信息。例如,携带多个导频中各个导频的能量分配指示;或者,携带多个导频的其中一个导频的能量等级索引,此时,多个能量等级可以在多个导频之间依次、循环使用,那么,确定了其中一个导频的能量等级索引后,其他导频的能量等级可以依次确定。
对于多个导频占用不同的时频资源,也可以在多个导频之间进行能量分配,总能量在多个导频上平均分配或非均匀分配。其中,对于时分多导频,由于功率控制的原因,某些情况下(例如UE达到最大发射功率),多个导频的能量应当是相同的。
另外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能量分配,可以通过功率分配、功率控制、幅值调整、能量归一化等操作实现。
在一种示例中,例如图1i,对于码分多导频,从一个UE的发射端来看,UE首先获取多个导频序列,然后对多个导频序列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叠加处理之后的序列,然后根据叠加处理之后的序列生成导频或参考信号,用于发送。
以采用两个导频为例,则UE首先获取2个导频序列(即第一序列)C1和C2,然后,UE对2个导频序列C1和C2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叠加处理之后的序列C:C=C1+C2,然后,UE根据叠加处理之后的序列C生成导频或参考信号。
如果多个导频的导频序列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导频序列集合,或者,多个导频的导频序列来自于同一个导频序列集合并且保证多个导频序列不同,UE可以先对2个导频序列C1和C2的能量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叠加处理之后的序列C。例如,假设导频序列C1和C2的长度均为L,元素能量均是归一化为1的,那么两个序列的总能量均为L,对2个导频序列C1和C2进行能量调整后可以分别得到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41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42
那么,叠加处理之后的序列C可以为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43
这样叠加处理之后得到的序列C的总能量仍然为L。
或者,假设导频序列C1和C2的长度均为L,元素能量均是归一化为1的,导频目标总能量为E,则每个导频序列的目标总能量可以为E/2,对2个导频序列C1和C2进行能量调整后可以分别得到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44
C1和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45
那么,叠加处理之后的序列C可以为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46
这样叠加处理之后得到的序列C的总能量为E。
如果多个导频的导频序列来自于同一个导频序列集合,并且其中任意两个导频序列可能相同。那么,在根据序列C生成导频或参考信号之前,可以对序列C进行能量归一化处理得到序列D,然后再根据序列D生成导频或参考信号,例如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47
其中,假设C为L*1的序列,()*表示共轭转置,根据C*C可以得到序列C的总能量,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保证导频总能量不变、或者等于或不超过预设的总能量E,尤其是针对一个UE的两个导频序列相同的情况。当然,对于多个导频的导频序列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导频序列集合,或者,多个导频的导频序列来自于同一个导频序列集合并且保证多个导频序列不同的情况,也可以采用这种对叠加之后得到的序列C进行能量调整的方法。
在一种示例中,例如图1j,对于码分多导频,从一个UE的发射端来看,UE首先获取多个导频,然后对多个导频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叠加处理之后的导频,然后根据叠加处理之后的导频生成参考信号,用于发送。
以采用两个导频为例,则UE(即第一通信节点)首先获取2个导频P1和P2,然后,UE对2个导频P1和P2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叠加处理之后的导频P:P=P1+P2,然后,UE根据叠加处理之后的导频P生成参考信号。
如果多个导频(对应N个第一序列)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导频集合,或者,多个导频来自于同一个导频集合并且保证多个导频不同。这种情况下,UE可以先对2个导频P1和P2的能量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叠加处理之后的导频P。例如,假设导频P1使用的导频序列为C1,导频P2使用的导频序列为C2,两个序列的长度均为L,元素能量均是归一化为1的,导频目标总能量为E,则每个导频的目标总能量可以为E/2,对2个导频P1和P2使用的导频序列进行能量调整后可以分别得到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51
C1和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52
进一步,如果2个导频使用的梳状时频资源不同,那么,可以将导频P1和P2使用的进行了能量调整之后的导频序列分别映射到各自的时频资源即可。由于一个导频使用的导频序列将映射到该导频使用的时频资源上,而该导频没有使用的其他时频资源位置上可以等效认为携带的是0元素,当两个导频使用的时频资源不同时,分别将导频序列映射到各自的时频资源上,等效于进行了叠加处理。而如果2个导频使用的梳状时频资源相同,则可以将2个导频P1和P2使用的导频序列进行能量调整后进行叠加处理,得到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53
然后将序列C映射到相应的时频资源上用于生成参考信号。
如果多个导频来自于同一个导频集合,并且其中任意两个导频可能相同。这种情况下,当UE的2个导频P1和P2相同时,其使用的时频资源和导频序列均是相同的。与上文类似,可以将2个导频使用的导频序列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叠加之后的序列C=C1+C2,然后可以对序列C进行能量归一化处理得到序列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61
保证导频总能量不变、或者等于或不超过预设的总能量E,然后将序列D映射到相应的时频资源上用于生成参考信号。当然,对于多个导频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导频集合,或者,多个导频来自于同一个导频集合并且保证多个导频不同的情况,也可以采用这种对叠加之后得到的序列C进行能量调整的方法。
关于码分多导频的碰撞情况,对于图1i所示的情况,假设导频资源在频域包含12个RE,在时域包含2个符号,那么,如果采用正交导频序列集合,则该集合可以为包含24个长度为24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S。以采用2个导频为例。如果一个UE的2个导频的导频序列分别来自于两个集合S1和S2,例如,集合S1包含集合S的一半序列,集合S2包含集合S的另一半序列,也就是说,集合S1和S2分别包含12个长度为24的序列,这种情况下,两个UE的两个导频均发生碰撞的概率为1/144。该碰撞概率与时分/频分多导频的碰撞率相同。而如果一个UE的2个导频的导频序列均来自于集合S,则两个UE的两个导频均发生碰撞的概率(1/24)^2=1/576。可以看到,采用码分多导频,可以从相对较大的序列集合中获取各个第一序列,使得各个第一序列的选择空间更大,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在多个导频上发生碰撞的概率。
不过,对于一个UE的2个导频的导频序列均来自于集合S并且允许选择相同序列的情况,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2个导频使用的导频序列不同或正交时,能量归一化因子为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62
而当2个导频使用的导频序列相同时,能量归一化因子为1/2。可以看到,能量归一化因子不是唯一的。这对接收机的接收检测存在一定影响。接收机通过2个导频进行盲检测时,不知道UE选择的导频序列,无法使用对应的能量归一化因子。一种方式是,考虑到2个导频使用相同的导频序列的比例更低,可以统一使用能量归一化因子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63
而对于一个UE的2个导频的导频序列分别来自于两个集合S1和S2,或者,2个导频的导频序列均来自于集合S并且保证2个导频序列不同的情况,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可以统一使用能量归一化因子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71
对于图1j所示的情况,导频集合包含候选导频资源和长度较短的正交导频序列集合,其碰撞情况和能量归一化问题可以进行类似分析,其中,具体的能量归一化因子可能是不同的,不过原理是相似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合并N个第一序列的技术手段可以为组合处理。
本实施例中,假设导频占用的时频资源总开销为24个资源元素。本实施例中,终端(UE)首先获取两个序列(即第一序列)。包括,终端从序列集合A中随机选择两个序列C1和C2,其中,序列集合A包括12个长度为12的正交序列。那么,序列C1和C2分别为一个长度为12的序列。
然后,终端将2个序列C1和C2组合(例如串联)起来可以得到一个长度为24的序列C(即第二序列)。由于序列集合A包括12个长度为12的正交序列,从中任意选择2个序列,然后组合起来得到一个长度为24的序列,那么,总共可以得到144个长度为24的序列。也就是说,可以得到一个序列集合B,该序列集合B包括144个长度为24的序列。而且,该序列集合B为一个非正交序列集合。图1k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正交序列集合的生成示意图。如图1k所示。那么,可以认为组合得到的序列C(即第二序列)来自于非正交序列集合B。
进一步,终端根据得到的序列C生成参考信号,包括:将序列C映射到供导频使用的时频资源上,用于生成参考信号;或者,将序列C进行指定处理后映射到供导频使用的时频资源上,用于生成参考信号,其中,指定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能量归一化、能量调整、功率调整、幅值调整、相位调整、预编码处理、扰码处理等。
本实施例中,表1为一种序列集合A的集合表,序列集合A可以为包含12个长度为12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如表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对于表1所示的序列集合A,可以构造出一个包含144个长度为24的非正交序列集合B。
表1一种序列集合A的集合表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81
图1l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互相关值的CDF分布示意图,参见图1l,基于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CDF)与互相关值可以看出,大约85%的序列互相关值为0,大约15%的序列互相关值为0.5。
本实施例中,表2为另一种序列集合A的集合表。序列集合A还可以为如表2所示的序列集合,该序列集合中同样包含12个长度为12的正交序列,各个序列是稀疏的,而且可以看作由包含3个梳的梳状资源结构以及包含4个长度为4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组合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对于表2所示的序列集合A,也可以构造出一个包含144个长度为24的非正交序列集合B,其各个序列之间的互相关特征与上述图1l所示的特征相同,也就是说,与基于表1所示的序列集合A构成的非正交序列集合B的互相关特征相同。
表2另一种序列集合A的集合表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182
本实施例中,序列集合A还可以为其他正交序列集合或非正交序列集合,例如由包含6个梳的梳状资源结构以及包含2个长度为2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组合构成的序列集合;或者,ZC(Zadoff-Chu)序列集合;或者,四相序列集合,例如,序列元素来自于集合{1+1i,-1+1i,-1-1i,1-1i}或{1,1i,-1,-1i},可以看到候选序列元素有4种相位取值,因此可以称为四相序列集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多个序列并进行组合处理,可以得到一个具有更多序列数量的非正交序列集合,而且该非正交序列集合具有良好的序列结构特征和互相关特征。当多个UE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传输时,各个UE使用的导频序列相当于来自于该非正交序列集合,也就是说各个UE使用的导频序列是非正交的,而且碰撞概率较低。接收机则可以利用该非正交序列集合及其序列结构特征进行接收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假设导频占用的时频资源总开销为24个RE。
本实施例中,终端(UE)首先获取两个序列(即第一序列)。包括,终端从序列集合A1中随机选择一个序列C1,终端从序列集合A2中随机选择一个序列C2。
本实施例中,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来自于序列集合A,分别包含序列集合A中的一半序列和另一半序列。例如,序列集合A包括24个长度为24的正交序列,序列集合A1是由序列集合A中的前12个序列构成的序列集合,序列集合A2是由序列集合A中的后12个序列构成的序列集合。那么,序列集合A1包含12个长度为24的正交序列,序列集合A2也包含12个长度为24的正交序列。而序列C1和C2则分别为一个长度为24的序列。
本实施例中,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分别包含序列集合A中的一半序列和另一半序列,不局限于是序列集合A中的前一半序列和后一半序列,可以是任意一半序列和另一半序列。
本实施例中,不限制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均来自于序列集合A,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也可以是两个独立的序列集合。
然后,终端将2个序列C1和C2进行叠加处理可以得到一个长度为24的序列C(即第二序列)。由于序列集合A1包括12个长度为24的正交序列,序列集合A2也包含12个长度为24的正交序列,分别从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中任意选择1个序列,然后叠加起来得到一个长度为24的序列,那么,总共可以得到144个长度为24的序列。也就是说,可以得到一个序列集合B,该序列集合B包括144个长度为24的序列。而且,该序列集合B为一个非正交序列集合。图1m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非正交序列集合的生成示意图。如图1m所示,可以认为序列C来自于该序列集合B。
进一步,终端根据得到的序列C(即第二序列)生成参考信号,包括:将序列C映射到供导频使用的时频资源上,用于生成参考信号;或者,将序列C进行指定处理后映射到供导频使用的时频资源上,用于生成参考信号,其中,指定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能量归一化、能量调整、功率调整、幅值调整、相位调整、预编码处理、扰码处理等。
本实施例中,表3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序列集合A的集合表,序列集合A可以为包含24个长度为24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
如表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序列集合A1可以包含该序列集合A中的前12个序列,序列集合A2可以包含该序列集合A中的后12个序列,根据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可以构造出一个包含144个长度为24的非正交序列集合B,并且,该序列集合B中的各个序列之间的互相关特征与上述图1l所示的特征是相同的。
表3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序列集合A的集合表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211
本实施例中,表4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序列集合A的集合表,序列集合A还可以为如表4所示的序列集合,该序列集合中同样包含24个长度为24的正交序列,各个序列是稀疏的,而且可以看作由包含3个梳的梳状资源结构以及包含8个长度为8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组合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序列集合A1可以包含该序列集合A中的前12个序列,序列集合A2可以包含该序列集合A中的后12个序列,根据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可以构造出一个包含144个长度为24的非正交序列集合B,并且,该序列集合B中的各个序列之间的互相关特征与上述图1l所示的特征也是相同的。
表4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序列集合A的集合表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221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多个序列并进行叠加处理,可以得到一个具有更多序列数量的非正交序列集合,而且该非正交序列集合具有良好的序列结构特征和互相关特征。当多个UE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传输时,各个UE使用的导频序列相当于来自于该非正交序列集合,也就是说各个UE使用的导频序列是非正交的,而且碰撞概率较低。接收机则可以利用该非正交序列集合及其序列结构特征进行接收检测。
本实施例中,如果导频占用的时频资源总开销为48个RE,那么,可以将序列集合A1中的任意一个序列和序列集合A2中的任意一个序列进行组合,得到一个序列集合B,该序列集合B包括144个长度为48的序列。而且,该序列集合B为一个非正交序列集合。图1n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非正交序列集合的生成示意图。参见图1n,非正交序列集合B可以为序列集合A1和序列结合A2进行组合得到。
这种情况下,序列集合A可以为包含24个长度为24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如表3所示。那么,序列集合A1可以包含该序列集合A中的前12个序列,序列集合A2可以包含该序列集合A中的后12个序列,根据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可以构造出一个包含144个长度为48的非正交序列集合B,并且,该序列集合B中的各个序列之间的互相关特征与上述图1l所示的特征是相同的。
这种情况下,序列集合A也可以为如表4所示的序列集合,该序列集合中同样包含24个长度为24的正交序列。那么,序列集合A1可以包含该序列集合A中的前12个序列,序列集合A2可以包含该序列集合A中的后12个序列,根据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可以构造出一个包含144个长度为48的非正交序列集合B,并且,该序列集合B中的各个序列之间的互相关特征与上述图1l所示的特征也是相同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假设导频占用的时频资源总开销为24个RE。
本实施例中,终端(UE)首先获取两个序列(即第一序列)C1和C2。其中,序列C1由一个序列X1和一个序列Y1构成,序列C2由一个序列X2和一个序列Y2构成。序列X1和序列X2来自于序列集合X,序列Y1和序列Y2来自于序列集合Y。例如,序列集合X包括12个长度为12的正交序列,序列集合Y包括2个长度为2的正交序列,并且,将序列集合Y中的第一个序列作为序列Y1用于获取序列C1,将序列集合Y中的第二个序列作为序列Y2用于获取序列C2。
那么,终端获取两个序列C1和C2,包括:从序列集合X中随机选择一个序列作为序列X1,获取序列集合Y中的第一个序列Y1,根据序列X1和序列Y1可以得到序列C1。序列X1是一个长度为12的序列,可以表示为12*1的矢量,序列Y1是一个长度为2的序列,可以表示为1*2的矢量,将序列X1和序列Y1进行矩阵乘法运算,得到一个12*2的矩阵,进一步可以将该矩阵转换为一个长度为24的序列,作为序列C1。同理,可以得到序列C2。那么,序列C1和C2分别为一个长度为24的序列。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序列Y1和序列Y2称为正交掩码,将序列集合Y称为正交掩码集合。
根据上述描述可以看到,将序列集合X中的各个序列与序列集合Y中的第一个序列Y1进行运算,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序列集合A1,该序列集合等效包含12个长度为24的正交序列,同理,将序列集合X中的各个序列与序列集合Y中的第二个序列Y2进行运算,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序列集合A2,该序列集合同样等效包含12个长度为24的正交序列。那么,可以等效认为,序列C1来自于序列集合A1,序列C2来自于序列集合A2。
事实上,本实施例中,将序列集合X中的任意一个序列和序列集合Y中的任意一个序列进行运算可以得到一个长度为24的序列,总共可以得到24个长度为24的正交序列,这24个序列可以构成序列集合A,那么,上述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可以看作是来自于该序列集合A,分别包含该序列集合A中的一半序列和另一半序列。
本实施例中,终端获取两个序列C1和C2时,还可以从序列集合X的一半序列中随机选择一个序列作为序列X1,从序列集合Y中随机选择一个序列作为序列Y1,根据序列X1和序列Y1获取序列C1;同理,从序列集合X的另一半序列中随机选择一个序列作为序列X2,从序列集合Y中随机选择一个序列作为序列Y2,根据序列X2和序列Y2获取序列C2。
然后,终端将2个序列C1和C2进行叠加处理可以得到一个长度为24的序列C(即第二序列)。将序列集合A1中的任意一个序列和序列集合A2中的任意一个序列进行叠加处理,可以得到一个序列集合B,该序列集合B包括144个长度为24的序列。而且,该序列集合B为一个非正交序列集合。那么,可以认为序列C来自于该序列集合B。
进一步,终端根据得到的序列C生成参考信号,包括:将序列C映射到供导频使用的时频资源上,用于生成参考信号;或者,将序列C进行指定处理后映射到供导频使用的时频资源上,用于生成参考信号,其中,指定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能量归一化、能量调整、功率调整、幅值调整、相位调整、预编码处理、加扰处理等。
本实施例中,序列集合X可以为表1所示的包含12个长度为12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也可以为表2所示的包含12个长度为12的正交序列集合。表5为序列集合Y的集合表,序列集合Y如表5所示。
表5序列集合Y的集合表
Figure BDA0002370639200000251
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分别包含12个长度为24的序列,那么,根据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可以构造出一个包含144个长度为24的非正交序列集合B,并且,该序列集合B中的各个序列之间的互相关特征与上述图1l的特征相同。
本实施例中,如果导频占用的时频资源总开销为48个RE,那么,将序列集合A1中的任意一个序列和序列集合A2中的任意一个序列进行组合,可以得到一个序列集合B,该序列集合B包括144个长度为48的序列。而且,该序列集合B为一个非正交序列集合。
这种情况下,序列集合X可以为表1所示的包含12个长度为12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也可以为表2所示的包含12个长度为12的正交序列集合。序列集合Y如表5所示。那么,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描述,根据序列集合X和序列集合Y可以得到等效的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二者分别包含12个长度为24的序列,那么,根据序列集合A1和序列集合A2可以构造出一个包含144个长度为48的非正交序列集合B,并且,该序列集合B中的各个序列之间的互相关特征与上述图1l所示的特征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假设导频占用的时频资源总开销为48个RE。
本实施例中,终端(UE)首先获取两个序列(即第一序列)。包括,终端从序列集合A中随机选择两个序列C1和C2,其中,序列集合A包括24个长度为24的正交序列。那么,序列C1和C2分别为一个长度为24的序列。
终端将2个序列C1和C2组合(例如串联)起来可以得到一个长度为48的序列C。由于序列集合A包括24个长度为24的正交序列,从中任意选择2个序列,然后组合起来得到一个长度为48的序列,那么,总共可以得到576个长度为48的序列。也就是说,可以得到一个序列集合B,该序列集合B包括576个长度为48的序列。而且,该序列集合B为一个非正交序列集合。那么,可以认为序列C来自于该序列集合B。
进一步,终端根据得到的序列C(即第二序列)生成参考信号,包括:将序列C映射到供导频使用的时频资源上,用于生成参考信号;或者,将序列C进行指定处理后映射到供导频使用的时频资源上,用于生成参考信号,其中,指定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能量归一化、能量调整、功率调整、幅值调整、相位调整、预编码处理、扰码处理等。
本实施例中,序列集合A可以为包含24个长度为24的正交哈达码序列集合,如表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对于表3所示的序列集合A,可以构造出一个包含576个长度为48的非正交序列集合B,图1o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序列互相关值的CDF分布示意图,其各个序列之间的互相关值的CDF分布如图1o所示,可以看到,92%的序列互相关值为0,8%的序列互相关值为0.5。
本实施例中,序列集合A还可以为表4所示的序列集合,该序列集合中同样包含24个长度为24的正交序列。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对于表4所示的序列集合A,同样可以构造出一个包含576个长度为48的非正交序列集合B,并且,该序列集合B中的各个序列之间的互相关特征与图1o所示特征相同。
基于本实施例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得到其他延伸实施例,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多个序列(即获取N个第一序列);
对所述多个序列进行叠加处理或组合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序列(即第二序列);
根据所述处理后的序列生成参考信号;
发送所述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多个序列代表多个导频;或者,所述多个序列分别为多个导频使用的序列。
其中,所述多个序列来自于一个序列集合,允许其中任意两个序列相同;或者,所述多个序列来自于一个序列集合,并且所述多个序列互不相同;或者,所述多个序列分别来自于多个序列集合;或者,所述多个序列分别来自于一个序列集合的多个子序列集合,或者多个序列按照预设规则生成。
其中,所述多个序列为随机选择或随机生成的。
其中,对所述多个序列进行叠加处理包括:
将所述多个序列进行叠加,或将所述多个序列分别进行指定处理后进行叠加;或者,将所述多个序列映射到不同的时频资源上,或将所述多个序列分别进行指定处理后映射到不同的时频资源上,实现等效的叠加处理。
其中,对所述多个序列进行组合处理包括:
将所述多个序列进行串联组合,或将所述多个序列分别进行指定处理后进行串联组合;或者,将所述多个序列的元素按照指定顺序组合,或将所述多个序列分别进行指定处理后的元素按照指定顺序组合。指定顺序不作限定。
其中,根据所述处理后的序列生成参考信号,包括:
对所述处理后的序列进行指定处理,映射到指定的传输资源上,用于生成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指定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掩码处理、扰码处理、预编码处理、能量归一化、能量调整、功率调整、幅值调整、相位调整。
其中,所述多个序列的能量相同,或者,所述多个序列采用不同的能量等级或能量比例。
其中,所述信号处理方法还包括:生成数据,在所述数据中携带信息,所述信息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所述多个序列或导频的识别信息;所述多个序列或导频的能量信息,或所述多个序列或导频中的其中一个序列或导频的能量信息;所述处理后的序列的识别信息;所述处理后的序列的能量信息;第一通信节点的身份识别信息,或第一通信节点的身份识别信息的部分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本申请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执行,该信号处理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并集成在第二通信节点上,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为基站。
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S210和S220。
S210、从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信号是基于第二序列生成的。
所述信号为基于图1所示方式生成的。本申请从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以对信号进行检测。
S220、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由N个第一序列合并得到的,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检测信号的步骤可以包括从信号的传输资源上获取接收到的导频符号,然后对获取的导频符号进行检测,识别出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的M个序列。
检测手段不同,对应的M个序列的内容不同。示例性的,在基于第一序列所属的序列集合检测信号时,可以得到M个第一序列。在基于第二序列所属的非正交序列集合检测所述信号时,M个序列可以为一个第二序列。
第二序列所属的非正交序列集合可以基于N个第一序列所属的序列集合确定,确定手段参见第一通信节点侧确定序列集合B的技术手段,此处不作赘述。
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后,可以基于M个序列进行数据检测,以及干扰消除。
在基于第一序列所属的序列集合检测信号时,可以得到M个第一序列。此处不限定M和N的大小关系,可以基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个数确定。对于一个UE来说,其使用的N个第一序列,可能均可以被检测到,也可能其中一部分第一序列被检测到,也就是说,M小于或等于N。如果有多个UE,接收机检测得到的第一序列包括多个UE的,也就是说,可以得到与每个UE对应的M个序列,那么,从整体上看,接收机检测得到的第一序列的数量可以大于N。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多个UE的情况下,接收机检测得到的与各个UE分别对应的序列的数量可以是不同的。
在基于第二序列所属的非正交序列集合检测所述信号时,M个序列可以为一个第二序列。这是针对每个UE而言的。如果有多个UE,接收机通过检测得到的第二序列包括多个UE的,也就是说可以得到与每个UE对应的第二序列,那么,从整体上,接收机可以检测得到多个第二序列。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从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信号是基于第二序列生成的;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由N个第一序列合并得到的,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方法针对多导频或非正交导频的特点进行接收检测,可以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实施例的延伸实施例,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描述简要,在延伸实施例中仅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包括:
基于所述N个第一序列所属的序列集合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所述M个序列包括M个第一序列。
第二通信节点可以预先存储N个第一序列所述的序列集合,在检测信号时,可以基于N个第一序列所述的序列集合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可以预先约定获取第一序列的方式,以便第二通信节点能够基于N个第一序列所属的序列集合检测所述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序列所属的非正交序列集合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所述M个序列包括一个第二序列,其中,所述非正交序列集合基于所述N个第一序列所属的序列集合确定。
第二通信节点可以基于第二序列所属的非正交序列集合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以得到一个第二序列。确定非正交序列集合的技术手段可以参见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序列集合B的技术手段,此处不作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数据符号;
基于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对所述数据符号进行检测,获取检测结果。
本申请可以基于M个序列进行信道估计,以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符号进行接收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从所述检测结果中获取信息,所述信息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
所述N个第一序列的识别信息;所述N个第一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序列的能量信息;所述第二序列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序列的能量信息;第一通信节点的身份识别信息。
以下对本申请进行示例性的描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接收端,接收机首先从参考信号传输资源上获取接收到的导频符号,然后对所获取的导频符号进行检测,识别出来发射机使用的多个导频序列(即N个第一序列的全部或部分)。
对于上述示例所述的多个导频使用不同的时频资源的参考信号生成方法,以采用2个导频为例,接收机对导频P1进行检测,识别出来发射机在导频P1上使用的导频序列,并进行信道估计,然后对接收到的数据符号进行检测;接收机还对导频P2进行检测,识别出来发射机在导频P2上使用的导频序列,并进行信道估计,然后对接收到的数据符号进行检测。接收机针对导频P1和导频P2的检测过程可以并行执行,也可以串行执行。进一步,可以结合干扰消除进行接收检测。当采用并行处理时,通过导频P1和导频P2可能对同一个UE均检测译码成功,此时保留该UE的任意一个正确译码结果即可,并对该UE的导频符号和数据符号进行干扰消除,然后进行下一轮迭代检测,即根据干扰消除后更新的接收符号重新通过导频P1和导频P2进行接收检测。当采用串行处理时,如果通过导频P1对一个UE检测译码成功,可以对该UE的导频符号和数据符号进行重构和干扰消除,然后可以再通过导频P2继续对其他UE进行接收检测和干扰消除,然后开始下一轮迭代检测,即重新依次通过导频P1、导频P2进行接收检测。如此迭代,直到无法识别检测到用户为止,或者,直到达到指定迭代次数为止。
对于竞争免调度传输,由于不知道接入UE的信息,可以在数据Payload中携带第一通信节点的身份识别信息,如UE ID信息或UE ID的部分信息,如此,当某个UE的数据被成功检测译码后,即可得知哪一个UE的数据被成功接收。此外,为了保证其他UE的识别检测性能,还需要对导频符号进行干扰消除,由于每个发射机使用了独立的或随机的多个导频,接收机并不知道每个UE发射机使用的多个导频的信息,可以在数据Payload中携带多个导频的信息,包括导频构成信息或导频索引信息等用于识别导频的识别信息,以及导频能量信息等。
干扰消除时,可以利用基于导频得到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干扰消除,不过,考虑到多个UE的导频可能发生碰撞,为了改善竞争免调度传输的性能,还可以利用所有译码正确的用户的重构的发送符号基于最小二乘算法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更新的信道估计结果,基于该更新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干扰消除。
对于多个导频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的参考信号生成方法,以采用2个导频为例,如果一个UE的2个导频来自于不同的集合,那么,接收机处理过程可以采用与上述描述类似的过程。如果一个UE的2个导频来自于同一个集合,那么,接收机对接收到的导频符号进行检测时,可能会同时识别出一个UE的2个导频,而无法区分导频P1和导频P2,此时,接收机处理过程其实与传统方案的接收机处理过程类似,不同的是,该方案中一个UE使用2个导频,尽管不同UE的导频可能发生碰撞,但是碰撞概率降低,接收机则会检测识别出相对更多的导频,进一步接收机基于这些导频对数据符号进行接收检测,可以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信号得到的M个序列可以为一个第二序列,即联合导频序列。
在接收端,接收机首先从参考信号传输资源上获取接收到的导频符号,然后对所获取的导频符号进行检测,识别出来发射机使用的联合导频序列。
接收机可以按照与发射机类似的方式构造非正交序列集合B,使用该序列集合B中的每个序列对所获取的导频符号进行盲检测,识别发射机使用的联合导频序列,然后根据识别出来的联合导频序列对接收到的数据符号进行检测。
进行联合导频识别或用户识别时,利用构造的非正交导频序列集合B进行盲检测,通过相关检测,获取相关值大于指定门限的联合导频序列和/或相关值较大的若干个联合导频序列,作为识别出来的联合导频序列。
进一步,接收机可以利用识别出来的各个联合导频序列基于最小二乘算法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结果,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符号进行接收检测。
由于联合导频序列是由多个分量序列组合或叠加之后得到的,而多个分量序列可以分别来自于正交或非正交的分量序列集合,那么,接收机可以根据识别出来的联合导频序列来确定其分量序列或构成序列,例如,根据联合导频序列索引和分量序列集合大小,通过除法运算或取余运算,确定构成该联合导频序列的多个分量序列。接收机也可以直接利用分量序列集合对发射机使用的用于构成联合导频序列的多个分量序列进行检测识别。进一步,接收机可以利用所确定的发射机使用的多个分量序列进行信道估计,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符号进行接收检测。
对于竞争免调度传输,接收机可以采用干扰消除技术,对已经被正确解调译码的用户的发送符号进行重构,并进行干扰消除,然后继续对其他用户进行检测。如此迭代,直到无法识别检测到用户为止,或者,直到达到指定迭代次数为止。其中,接收机可以根据译码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结果确定译码是否正确。
由于不知道接入UE的信息,数据Payload部分可以携带UE ID信息或UE ID的部分信息,接收机将数据正确译码后,即可获得UE的ID及其传输的数据。为了保证其他UE的识别检测性能,还需要对导频符号进行干扰消除,由于不知道每个UE发射机使用的导频,可以在数据Payload中携带联合导频序列的信息(即第二序列的识别信息)或多个分量序列的信息(即N个第一序列的识别信息),包括序列构成信息或序列索引信息等用于识别序列的识别信息,以及序列能量信息等。
对于干扰消除时采用的信道估计值,考虑到联合导频序列是非正交的,以及多个UE的导频可能发生碰撞,为了改善竞争免调度传输的性能,可以利用所有译码正确的用户的重构的发送符号基于最小二乘算法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更新的信道估计结果,基于该更新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干扰消除。
本实施例中,多个UE进行竞争免调度传输时,使用的导频序列来自于一个具有更多序列数量的非正交序列集合,而且该非正交序列集合具有良好的序列结构特征和互相关特征,各个UE使用的导频序列是非正交的,而且碰撞概率较低,接收机通过利用该非正交序列集合及其序列结构特征进行接收检测,可以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从传输资源上获取符号;
对所获取的符号进行检测,得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的M个序列;
其中,所述符号为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符号,并且是基于第二序列生成的;所述第二序列是由N个第一序列合并得到的,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信号处理装置可以配置于第一通信节点,如图3所示,该信号处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1,设置为获取N个第一序列;合并模块32,设置为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得到第二序列;生成模块33,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生成信号;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实现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实施例的延伸实施例,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描述简要,在延伸实施例中仅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合并模块32,具体设置为: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进行叠加;或者,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分别进行指定处理后进行叠加。
在一个实施例中,合并模块32,具体设置为: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进行串联组合;或者,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分别进行指定处理后进行串联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合并模块32,具体设置为: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分别映射到不同的时频资源上;或者,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分别进行指定处理后映射到不同的时频资源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生成模块33,具体设置为:
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指定处理后映射到时频资源上并生成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指定处理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
掩码处理、加扰处理、预编码处理、能量调整、功率调整、幅值调整、相位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序列为非正交序列集合中的一个序列,所述第二序列对应一个导频。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序列对应一个导频。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31,具体设置为包括如下之一:
从一个序列集合中获取N个第一序列,所述N个第一序列中任意两个序列不同,或者,所述N个第一序列中存在T个序列相同,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T小于或等于N;
从不同的序列集合中获取N个第一序列;
从同一个序列集合的不同子集中获取N个第一序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序列集合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哈达码序列集合;根据哈达码序列集合得到的序列集合;ZC序列集合;四相序列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个第一序列为随机获取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数据生成模块,设置为:生成数据,在所述数据中携带信息,所述信息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
所述N个第一序列的识别信息;所述N个第一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序列的能量信息;所述第二序列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序列的能量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身份识别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信号处理装置可以配置于第二通信节点,如图4所示,该信号处理装置包括:接收模块41,设置为从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信号是基于第二序列生成的;检测模块42,设置为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由N个第一序列合并得到的,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实现如图2所示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实施例的延伸实施例,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描述简要,在延伸实施例中仅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模块42,具体设置为:
基于所述N个第一序列所属的序列集合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所述M个序列包括M个第一序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模块42,具体设置为:
基于所述第二序列所属的非正交序列集合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所述M个序列包括一个第二序列,其中,所述非正交序列集合基于所述N个第一序列所属的序列集合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数据获取模块,设置为:
获取数据符号;
基于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对所述数据符号进行检测,获取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信息获取模块,设置为:从所述检测结果中获取信息,所述信息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
所述N个第一序列的识别信息;所述N个第一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序列的能量信息;所述第二序列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序列的能量信息;第一通信节点的身份识别信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第一通信节点,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通信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和存储装置52;该第一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5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51为例;存储装置52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所述的方法。
第一通信节点还包括:通信装置53、输入装置54和输出装置55。
第一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51、存储装置52、通信装置53、输入装置54和输出装置55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5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第一通信节点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按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5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通信装置5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通信装置53设置为根据处理器51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和数据。
存储装置5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所述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信号处理装置中的获取模块31、合并模块32和生成模块33)。存储装置5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第一通信节点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装置5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5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第一通信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通信节点,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通信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和存储装置62;该第二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6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61为例;存储装置62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图2中所述的方法。
第二通信节点还包括:通信装置63、输入装置64和输出装置65。
第二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61、存储装置62、通信装置63、输入装置64和输出装置65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6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第二通信节点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按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6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通信装置6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通信装置63设置为根据处理器61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
存储装置6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图2所述信号处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信号处理装置中的接收模块41和检测模块42)。存储装置6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装置6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6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第二通信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如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号处理方法和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信号处理方法,其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获取N个第一序列;
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得到第二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生成信号;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从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信号是基于第二序列生成的;
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
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由N个第一序列合并得到的,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无线电频率(Radio Frequency,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设备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2)

1.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N个第一序列;
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得到第二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生成信号;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包括: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进行叠加;或者,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分别进行指定处理后进行叠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包括: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进行串联组合;或者,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分别进行指定处理后进行串联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包括: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分别映射到不同的时频资源上;或者,
将所述N个第一序列分别进行指定处理后映射到不同的时频资源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生成信号,包括:
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指定处理后映射到时频资源上并生成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处理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
掩码处理、加扰处理、预编码处理、能量调整、功率调整、幅值调整、相位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序列为非正交序列集合中的一个序列,所述第二序列对应一个导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第一序列对应一个导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N个第一序列,包括如下之一:
从一个序列集合中获取N个第一序列,所述N个第一序列中任意两个序列不同,或者,所述N个第一序列中存在T个序列相同,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T小于或等于N;
从不同的序列集合中获取N个第一序列;
从同一个序列集合的不同子集中获取N个第一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集合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哈达码序列集合;根据哈达码序列集合得到的序列集合;ZC序列集合;四相序列集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第一序列为随机获取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成数据,在所述数据中携带信息,所述信息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
所述N个第一序列的识别信息;所述N个第一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序列的能量信息;所述第二序列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序列的能量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身份识别信息。
13.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从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信号是基于第二序列生成的;
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
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由N个第一序列合并得到的,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包括:
基于所述N个第一序列所属的序列集合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所述M个序列包括M个第一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序列所属的非正交序列集合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所述M个序列包括一个第二序列,其中,所述非正交序列集合基于所述N个第一序列所属的序列集合确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数据符号;
基于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对所述数据符号进行检测,获取检测结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检测结果中获取信息,所述信息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
所述N个第一序列的识别信息;所述N个第一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序列的能量信息;所述第二序列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序列的能量信息;第一通信节点的身份识别信息。
18.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模块,设置为获取N个第一序列;
合并模块,设置为合并所述N个第一序列,得到第二序列;
生成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生成信号;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19.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设置为从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信号是基于第二序列生成的;
检测模块,设置为检测所述信号,得到生成所述信号的M个序列;
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由N个第一序列合并得到的,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20.一种第一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方法。
21.一种第二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3-17任一所述的方法。
2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7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49572.4A 2020-01-16 2020-01-16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 Pending CN1119010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9572.4A CN111901082A (zh) 2020-01-16 2020-01-16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
BR112022014086A BR112022014086A2 (pt) 2020-01-16 2020-12-30 Método e aparelho de processamento de sinal, primeiro nó de comunicação, segundo nó de comunicação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US17/792,992 US20230063566A1 (en) 2020-01-16 2020-12-30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irst communication node, second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0/141212 WO2021143529A1 (zh) 2020-01-16 2020-12-30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KR1020227028016A KR20220125738A (ko) 2020-01-16 2020-12-30 신호 처리 방법, 장치, 제1 통신 노드, 제2 통신 노드 및 저장 매체
EP20914086.2A EP4092944A4 (en) 2020-01-16 2020-12-30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IRST COMMUNICATIONS NODE, SECOND COMMUNICATIONS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9572.4A CN111901082A (zh) 2020-01-16 2020-01-16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1082A true CN111901082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169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49572.4A Pending CN111901082A (zh) 2020-01-16 2020-01-16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3566A1 (zh)
EP (1) EP4092944A4 (zh)
KR (1) KR20220125738A (zh)
CN (1) CN111901082A (zh)
BR (1) BR112022014086A2 (zh)
WO (1) WO20211435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3529A1 (zh) * 2020-01-16 2021-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98127B2 (ja) * 1996-07-19 1998-09-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通信装置
US8077691B2 (en) * 2004-03-05 2011-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transmission an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MISO and MIMO receivers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CN100555893C (zh) * 2006-04-30 2009-10-28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导频序列生成方法、装置及小区初始搜索方法和系统
WO2007126280A2 (en) * 2006-05-01 2007-1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ode sequ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161299B (zh) * 2015-03-24 2019-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297239B1 (en) * 2015-06-30 2022-06-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ilot sequence
CN111901891A (zh) * 2020-01-16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
CN111901082A (zh) * 2020-01-16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3529A1 (zh) * 2020-01-16 2021-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92944A1 (en) 2022-11-23
BR112022014086A2 (pt) 2022-09-13
KR20220125738A (ko) 2022-09-14
EP4092944A4 (en) 2024-02-28
US20230063566A1 (en) 2023-03-02
WO2021143529A1 (zh) 2021-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hammadkarimi et al. Signature-based nonorthogonal massive multiple access for future wireless networks: Uplink massive connectivity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EP4093138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irst communication node, second communication mod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710853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EP409294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irst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econd communication node
WO2021143529A1 (zh)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US10979263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1602352B (zh) 用于促进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址接入的方法和计算设备
EP416767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storage medium
JP7443533B2 (ja) 基準信号処理方法、装置、第1通信ノード及び第2通信ノード
CN109565811B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753257A (zh) 由用户设备、基站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2073993B (zh) 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US20220052818A1 (en) Multi-pilot reference signals
CN111543011B (zh) 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CN11815782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39521A (zh) 一种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26240A (zh) 一种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692093A (zh) 数据处理方法、信息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3271567A (zh)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719152A (zh) 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和发送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