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3782B -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3782B
CN109873782B CN201711250071.7A CN201711250071A CN109873782B CN 109873782 B CN109873782 B CN 109873782B CN 201711250071 A CN201711250071 A CN 201711250071A CN 109873782 B CN109873782 B CN 1098737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band
subcarriers
transm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500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73782A (zh
Inventor
辛雨
边峦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2500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73782B/zh
Priority to US16/768,220 priority patent/US11418377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97813 priority patent/WO2019105053A1/zh
Priority to EP18884519.2A priority patent/EP3720076B1/en
Publication of CN109873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3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73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3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5Maintenance of orthogonality, e.g. for signals exchanged between cells or users, or by using covering codes or sequ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1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phase modulations of a single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65Arrangements for sidelobes suppression specially adapted to multicarrier systems, e.g. spectral pre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针对现有两个传输频带因子载波彼此不正交导致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彼此干扰,相互影响各自传输性能的问题,将待传输的数据与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的各扩展元素分别相乘得到2K个扩展后的数据通过2K个间隔子载波上发送,和/或采用2K个连续子载波上发送,且在扩展序列中,对于任意一个扩展元素均存在与之相位差为π的另一扩展元素,因此可使得采用扩展序列的各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旁瓣幅值大幅抵消,从而抑制带外泄露,减小传输频带之间的干扰,特别是减小相邻传输频带的干扰;同时,扩展序列的作用使同一待传输数据重复发送,这样增加了待传输数据的接收信噪比,提升了解调性能。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第四代(4G,Fourth Generation)无线蜂窝通信中被引入,并且在第五代(5G,FifthGeneration)无线蜂窝通信中继续沿用。OFDM技术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子载波相互正交,互不干扰的特性,同时多个子载波完成多个数据传输,从而提高频谱效率,节约频谱资源。
不过,当两个传输频带的子载波彼此不正交,例如两个相邻传输频带中子载波的频率间隔配置不相同,或两个相邻传输频带之间存在频偏等因素导致两个传输频带的子载波彼此不正交时,一个传输频带进行数据传输时,将会对相邻的另一传输频带造成干扰,换言之,两个相邻传输频带的带外泄漏将导致这两个相邻传输频带相互干扰:对于其中任意一个传输频带而言,另一传输频带所传输的信号就成为了其干扰信号,从而会影响传输频带的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两个传输频带因子载波彼此不正交导致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彼此干扰,相互影响各自传输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在第一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时,该数据发送过程包括:
将在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间隔子载波上待传输的数据与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的各扩展元素分别相乘,得到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所述扩展序列中,任意一个扩展元素均存在与之相位差为π的另一扩展元素;
将所述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2K个间隔子载波上发送;
所述K为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传输频带通过如上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发送的数据;
提取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所述2K个间隔子载波上的2K个扩展数据;
将提取的所述2K个扩展数据分别与所述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对应的扩展元素相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在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时,该数据发送过程包括:
将在所述传输频带上待传输的数据与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的各扩展元素分别相乘得到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所述扩展序列中,任意一个扩展元素均存在与之相位差为π的另一扩展元素;
将所述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所述传输频带的2K个连续子载波上发送;
所述K为大于1的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数据调制模块,用于在第一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时,将在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间隔子载波上待传输的数据与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的各扩展元素分别相乘得到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所述扩展序列中,任意一个扩展元素均存在与之相位差为π的另一扩展元素;
数据传送模块,用于将所述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2K个间隔子载波上发送;
所述K为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传输频带通过如上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发送的数据,并提取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所述2K个间隔子载波上的2K个扩展数据;
数据解调模块,用于将提取的所述2K个扩展数据分别与所述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对应的扩展元素相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发送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数据发送程序,所述数据发送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步骤;
或,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数据接收程序,所述数据接收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针对现有两个传输频带因子载波彼此不正交导致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彼此干扰,相互影响各自传输性能的问题,将在第一传输频带的间隔子载波上待传输的数据与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的各扩展元素分别相乘得到2K个扩展后的数据,然后将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第一传输频带的2K个间隔子载波上发送;也可将子载波间隔较大的第二传输频带上待传输的数据与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的各扩展元素分别相乘,得到2K个扩展后的数据,然后将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2K个连续子载波上发送,由于K为正整数,且在扩展序列中,对于任意一个扩展元素均存在与之相位差为π的另一扩展元素,相对现有单载波传输方式,可以使得采用所述扩展序列的各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旁瓣幅值大幅抵消,从而抑制带外泄露,减小传输频带之间的干扰,特别是减小相邻传输频带的干扰;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待传输数据可被扩展成包括至少两个数据的数据序列,在至少两个子载波上发送,因此,扩展序列的作用使同一待传输数据重复发送,相对现有传输数据采用单载波传输方式,增加了待传输数据的接收信噪比,提升了解调性能。
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传输频带的数据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传输频带的数据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二传输频带经扩展调制后两个连续子载波的波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二传输频带各子载波负载第一待传输数据序列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频带各子载波负载第二待传输数据序列的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一传输频带经扩展调制后四个子载波的波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单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是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数据接收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数据发送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数据接收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两个相邻传输频带(本实施例分别称为第一传输频带A和第二传输频带B)的子载波非正交(包括但不限于因子载波频率间隔配置不相同或两个相邻传输频带之间存在频偏等因素导致的),因这两个传输频带的子载波不正交,而引起带外泄漏,导致两个传输频带相互干扰,影响传输性能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该数据发送方法可应用于作为发送端的数据发送设备。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发送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终端、中继(relay)、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以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示例说明。
针对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频带可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该数据发送过程参见图1所示,可包括:
S101:将在第一传输频带的间隔子载波上待传输的数据与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的各扩展元素分别相乘,得到2K个扩展后的数据,其中K为正整数。
本实施例的扩展序列中,任意一个扩展元素均存在与之相位差为π的另一扩展元素。
S102:将得到的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第一传输频带的2K个间隔子载波上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设第一传输频带A中各子载波A1、A2、A3…的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为CA,第二传输频带B的各子载波B1、B2、B3…的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CB,第一传输频带A和第二传输频带B的两个传输频带之间的频率间隔为C。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频带可在子载波间隔CA和第二传输频带子载波CB的关系满足CB=m·CA,且m为正整数时,采用图1所示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此时,在第一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之前,还包括判断第一传输频带是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的步骤,该步骤则包括:
判断第一传输频带的子载波间隔CA和第二传输频带的子载波间隔CB的关系是否满足CB=m·CA,若是,确定第一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
当然,应当理解的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可以灵活设定第一传输频带采用图1所示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的触发条件,并不限于上述示例的CB=m·CA这一种条件。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传输频带的子载波间隔CA和第二传输频带的子载波间隔CB的关系满足CB=m·CA时,第一传输频带和第二传输频带也可以选择性的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具体可以是第一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第二传输频带不采用,或,第二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第一传输频带不采用,或第一传输频带和第二传输频带同时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应当理解的是具体哪些频带采用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灵活设置。
例如,若第二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该数据发送过程参见图2所示,可包括:
S201:将在第二传输频带上待传输的数据与长度为2L的扩展序列中的各扩展元素分别相乘,得到2L个扩展后的数据,其中L为正整数,且L的取值可与上述K相等,也可不等。
本实施例的扩展序列中,任意一个扩展元素均存在与之相位差为π的另一扩展元素。
S202:将得到的2L个扩展后的数据在第二传输频带的2L个连续子载波上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子载波的频率间隔为两个相邻子载波的峰值所在频率的差值。对于一个传输频带而言,其内部的各子载波的宽度以及相邻子载波的频率间隔配置均相同,所以第一传输频带A具有一个统一的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CA。同时第一传输频带A内各子载波的宽度与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CA相等,因此,在第一传输频带A内,各子载波相互正交。对于第二传输频带B也是类似,例如,第二传输频带B内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CB为30kHz,同时各子载波B1、B2、B3…的频率宽度也是30kHz,所以,在第二传输频带B内,各子载波相互正交。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传输频带的频率间隔C是指第一传输频带A与第二传输频带B相邻的边缘的两个子载波之间的频率间隔,例如第一传输频带A与第二传输频带B相邻,且第一传输频带A的频率上限小于第二传输频带B的频率上限。A和B各自有3个子载波,从低频到高频依次是A1、A2、A3,和B1、B2、B3,则第一传输频带A与第二传输频带B之间的频率间隔为子载波A3和B1之间的频率间隔。假定第一传输频带A的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CA小于第一传输频带A的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CB,通常情况下,相邻传输频带之间的频率间隔C等于CA的整数倍。这里所说的“通常情况”是排除了频偏的情况,但若是两个相邻传输频带之间存在频偏,则频率间隔C与CA将不会再满足上述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频带为一段用于传输数据的频率资源,传输频带包含N个子载波,N大于等于2。所述第一传输频带和第二传输频带可以是两个完整的传输宽带,也可以是一个传输宽带上的两个传输子带,还可以是传输子带的一部分频率资源,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监测到第一传输频带的子载波间隔CA和第二传输频带子载波CB的关系满足CB=m·CA,且m的值取正整数时,则对于这两个相邻传输频带的数据发送方法则可以根据具体场景灵活的采用上述示例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对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的传输频带(本实施例可以称之为目标传输频带),对其对应的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主要是为了使目标传输频带中的子载波在发送得到的2K或2L个待发送数据(本实施例可以称之为待传输数据序列)时,子载波的旁瓣幅值能够相互抵消,从而避免带外泄露而对与其他传输频带造成干扰。换言之,对目标传输频带的待传输数据序列进行扩展调制实际上就是为了保护与目标传输频带相邻的另一传输频带。为了便于介绍,在本实施例中,将受保护的传输频带称为“受保频带”。例如,当第一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时,第一频带则为目标传输频带,第二传输频带不采用时,第二频带则为受保频带,对于其他应用情况则可以此类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待传输数据可以是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Binary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正交幅度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等数字调制信息,也可以是其他的数据形式。
本实施例中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的扩展序列中包括2K个扩展元素。应当理解的是,采用该扩展序列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时,除了将该扩展序列与待传输数据相乘外,也不排除采用其他的调制方式。如上所述,经扩展调制所得的待传输数据序列包括2K个待传输的数据。其中,K值为正整数,而且在该扩展序列中,对于任意一个扩展元素均存在与之相位差为π的另一扩展元素。
在本实施例中,扩展序列中每连续的两个扩展元素划分为一组,假定将该组称为“抑制组”,抑制组内的两个扩展元素的相位差为π。且在本实施例中,组间相邻扩展元素的相位差可为0或π。扩展序列包括K个抑制组,其中,第1、2个扩展元素隶属于一个抑制组,第3、4个扩展元素隶属于一个抑制组……以此类推,第2K-1个扩展元素和第2K个扩展元素属于一个抑制组。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同一抑制组组内的两个扩展元素相位差为π。也就是说第1、2个扩展后的数据的相位差为π,因此,在用于传输第1、2个扩展后的数据的子载波上,信号旁瓣可以相互抵消,在用于传输第3、4个数据的子载波上,信号旁瓣可以相互抵消……假定K取1,则扩展序列包括2个扩展元素,也即仅包括一个抑制组,例如为[P,-P]。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K值取2,扩展序列包括[P,-P,-P,P],在该扩展序列中包括两个抑制组,组内对应的两个子载波信号的旁瓣可以相互抵消,并且,此时组间相邻扩展元素的相位差为0。扩展序列[P,-P,-P,P]的带外泄漏抑制效果比[P,-P]更好。在另一示例中,K值取2,扩展序列包括[P,-P,P,-P],在该扩展序列中仍包括两个抑制组,组内对应的两个子载波信号的旁瓣可以相互抵消,但此时组间相邻扩展元素的相位差则为π。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K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提出的传输环境和需求灵活设定,除了上述1、2外,也可以取3或4等。上述示例中的P为复数,应当理解的是其具体可以为实数,也可以为虚数。
在上述示例中,扩展序列中各扩展元素的绝对值相等,均为P。可以理解的是,各扩展元素的绝对值大小会影响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后子载波的幅值。所以,在其他一些示例中,为了传输获得更好的带外泄露抑制效果,扩展序列中各扩展元素的绝对值可以不完全相等。例如,当K取值取1时,扩展序列的两个元素可以是相位相反,且模值不相等。当K值取2时,扩展序列中可以存在模值不相等的扩展元素。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传输频带A对应的第一接收端接收数据时,第二传输频带B的信号将成为第一传输频带A的干扰信号,并且按照第一传输频带A的OFDM符号长度截取数据,此时,在第一传输频带A上将接收到的第二传输频带B的带外泄漏信号(反之亦然,第一传输频带A可作为目标传输频带,第二传输频带B可作为受保频带,或者二者同时作为目标传输频带和受保频带)。所以,为了避免第二传输频带B的传输对第一接收端造成干扰,此时可将第一传输频带A作为受保频带,将第二传输频带B作为目标传输频带:发送端采用包括2K个扩展元素的扩展序列对需要在第二传输频带B上传输的第一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后,将得到包括2K个数据的第一待传输数据序列,将这2K个数据在第二传输频带B的连续的2K个子载波上发送。例如,当K等于1时,第一待传输数据序列的两个数据在第二传输频带B中的第1个和第2个子载波上发送。当K取2的时候,第一待传输数据序列的4个数据分别在第二传输频带B中的第1~4个子载波上发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第二传输频带B内子载波之间的旁瓣幅值大幅度抵消,抑制带外泄漏,减少对第一传输频带A的干扰。请参见图3所示的第二传输频带B内两个子载波B1和B2的波形示意图,其中横轴方向表征频率,纵轴方向表征幅值。从图3中可知,子载波B1和B2的旁瓣幅值可以大幅抵消。并且,第二传输频带B在扩展序列作用下,子载波B1和子载波B2重复发送数据能够增加第二传输频带B的接收信噪比,在第二传输频带B解调数据时提高解调性能。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示例中,仅有一个第一待传输数据,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同时存在多个第一待传输数据需要由发送端向第一接收端进行发送,例如当前有i个第一待传输数据分别为S1、S2、S3…Si,i为大于1的整数。此时发送端可以在第二传输频带B的连续子载波上,将i个待传输数据分别乘以扩展序列,得到i个待传输数据序列,其中每个待传输数据序列中包括2K个扩展后的数据。然后,发送端依次以连续2K个子载波为一组,将i个待传输数据序列分别在i组连续子载波上发送,如图4所示。
在图4中,K值取1,扩展序列为[1,-1]。目标传输频带的第一个第一待传输数据的S1经扩展调制后得到的第一待传输数据序列为[S1,-S1],这两个数据将会通过第二传输频带B中的序号为B1和B2的两个连续子载波发送出去;第二个待传输数据S2经扩展调制后得到的第一待传输数据序列为[S2,-S2],将会被通过序号为B3和B4的两个连续子载波发送出去;依次类推,第i个第一待传输数据Si将会被扩展调制成[Si,-Si],这两个数据可以采用序号为B2i-1和B2i的子载波进行发送。
当第二传输频带B对应的第二接收端接收数据时,第一传输频带A的信号将成为第二传输频带B的干扰信号,并且按照第二传输频带B的OFDM符号长度截取数据,此时,在第二传输频带B上将接收到的第一传输频带A的信号,其相邻子载波的频率间隔不变,但子载波宽度将与第二传输频带B的子载波宽度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传输频带A中部分子载波与第二传输频带B中子载波不正交,进而对第二传输频带B产生干扰。所以,为了避免第一传输频带A的传输对第一接收端造成干扰,此时可将第二传输频带B作为受保频带,将第一传输频带A作为目标传输频带:针对这些产生干扰的子载波,发送端采用包括2K个扩展元素的扩展序列对这些子载波相应的第二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得到包括2K个数据的第二待传输数据序列,将这2K个数据在第一传输频带A的间隔的2K个子载波上发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2K个间隔子载波为等间隔子载波,在这2K个间隔子载波中,相邻间隔子载波之间间隔的子载波数量为m-1个(也即频率间隔为CB)。例如,当子载波间隔CB=4CA时,相邻间隔子载波之间间隔的子载波数量为3个;当子载波间隔CB=2CA时,相邻间隔子载波之间间隔的子载波数量为1个;当子载波间隔CB=CA时,相邻间隔子载波之间间隔的子载波数量为0个,此时,所述间隔子载波即为连续子载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频带A的所述间隔子载波的频率与第二传输频带B的子载波的频率之差不等于CB的整数倍。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传输频带A与第二传输频带B之间不存在频偏,即C=pCA,且p为正整数时,第一传输频带A中存在部分子载波与第二传输频带B中子载波的频率间隔恰好是CB的正整数倍,这些子载波与第二传输频带B中的子载波正交。因此,这些子载波的传输不会对第二传输频带B的传输造成干扰。所以,这些子载波不需要进行旁瓣幅值抵消。本实施例将这些与第一传输频带A中子载波正交的子载波的集合称为“正交子载波集”。
如果第二传输频带B与第一传输频带A不存在频偏,则发送端可以从第一传输频带A中选择出与第二传输频带B频率间隔满足n·CA+C≠qCB关系的各子载波作为待选子载波,并从各待选子载波中选择出频率间隔为CB的子载波构成一个或多个间隔子载波集,其中q均为正整数,n为第一传输频带A中子载波的序号。应当理解的是,间隔子载波中任意两个相邻子载波间的频率间隔为CB,也即间隔子载波集中相邻的两个子载波之间间隔m-1个子载波。由此可知,第一传输频带A中存在m-1个间隔子载波集。例如,当CB=2CA时,第一传输频带A中存在一个间隔子载波集,假设子载波A1、A3、A5等奇数子载波为正交子载波集,那么,子载波A2、A4、A6等偶数子载波为所述间隔子载波集;当CB=4CA时,第一传输频带A中存在3个间隔子载波集,假设子载波A1、A5、A9等奇数子载波为正交子载波集,那么,子载波A2、A6、A10等为第一间隔子载波集,子载波A3、A7、A11等为第二间隔子载波集,子载波A4、A8、A12等为第三间隔子载波集。
例如,第二传输频带B的子载波间隔CB为30kHz,而第一传输频带A的子载波间隔CA为15kHz,并且,第二传输频带B与第一传输频带A之间的频率间隔C等于30kHz。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传输频带A中,假定子载波序号从1开始,则序号为偶数的子载波均与第二传输频带B中的子载波不正交,而序号为奇数的子载波则与第二传输频带中各子载波正交。所以,发送端可以在A2、A4、A6……等偶数子载波上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
由于第一传输频带A中,与第二传输频带B中子载波间频率间隔满足n·CA+C≠qCB关系的子载波正好与第二传输频带B中的各子载波正交,因此,可以将这些与第二传输频带B中各子载波正交的子载波的集合称为“正交子载波集”。对于正交子载波集中的各子载波,由于第二传输频带B中各子载波正交,在传输数据时,不会对第二传输频带B造成干扰,因此,可以不用做扩展调制即可直接向接收端发送数据。
上述示例中,第一传输频带A1、A3、A5……等序号n等于奇数的子载波与第二传输频带B的子载波正交,因此,发送端可以直接采用这些正交子载波对除第二待传输数据以外的第三待传输数据进行发送,而不用对第三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也即对于第一传输频带上与第二传输频带的子载波的频率之差等于CB的整数倍的子载波上待传输的数据,可通过该子载波直接发送。所以,正交子载波集中的子载波在传输第三待传输数据时,可以直接是一个子载波传输一个第三待传输数据。图5给出了当k取1时,第一传输频带A的待传输数据到子载波的映射关系,在图5中,发送端需要通过第一传输频带A向第二接收端发送3j个数据,则为了合理利用第一传输频带的各个子载波,发送端可以将其中j个数据(例如S1、S2、S3…Sj)作为第二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假定K取值为1,则发送端将得到j个第二待传输数据序列,每个第二待传输数据序列中包括两个扩展后的数据,例如[S1,-S1]、[S2,-S2]…[Sj,-Sj]。对于这2j个扩展后的数据,发送端可以在包含2j个子载波的间隔子载波集上发送。同时将剩余2j个数据(例如d1、d2、d3…d2j)作为第三待传输数据,直接在第一传输频带A的正交子载波集上传输。图6示出当j取1时,第一传输频带A中各子载波信号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子载波A2和子载波A4的旁瓣幅值相互抵消,而子载波A1和子载波A3因为与第二传输频带B的子载波正交,因此,直接传输第三待传输数据。
如果第二传输频带B与第一传输频带A之间存在频偏,则第一传输频带A中不存在与第二传输频带B正交的子载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传输频带A中任意一个子载波在传输数据时,都会对第二传输频带B造成干扰,为了避免影响第二传输频带B的性能,则在第一传输频带A的所有子载波上均需要采用扩展调制,每一个待传输数据经过扩展序列调制后,在彼此频率间隔为CB的等间隔子载波上发送。以CB=4CA为例,某一个待传输数据经过长度为2的扩展序列调制后,得到2个扩展后的数据,这2个扩展后的数据在彼此频率间隔为CB的等间隔子载波上发送,即间隔3个子载波,例如可以是子载波A1、A5,或A2、A6,或A9、A13……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应用并不限于相邻传输频带之间,对于单个传输频带在一些场景中也适用。例如,对于单个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时,该数据发送过程参见图7所示,包括:
S701:将在传输频带上待传输的数据与上述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的各扩展元素分别相乘得到2K个扩展后的数据。
S702:将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传输频带的2K个连续子载波上发送。K为大于1的正整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将待传输数据乘以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得到扩展后的2K个数据,并将这扩展后的2K个数据分别在连续的2K子载波上发送,这样,可以使这2K个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旁瓣幅值大幅度抵消,达到降低带外泄漏的目的。避免目标传输频带的信号对受保频带信号的干扰,进而保证受保频带的传输性能。
更进一步的,如果,目标频带中存在与受保频带中子载波正交的子载波,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还会直接采用这些正交子载波进行第三待传输数据的发送,不对第三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提升目标传输频带的频谱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将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示例对前述数据发送方法进行介绍:
假定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传输频带是一个完整传输频带下的两个相邻子带,分别为第二子带C和第一子带D。在该完整传输频带上,发送端,例如基站,调度第二子带C和第一子带D分别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且发送端为第二子带C配置的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CC为60kHz,为第一子带D配置的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CD为15kHz。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第二子带C和第一子带D需要同时进行数据发送,则发送端应当将第二子带C和第一子带D均作为目标传输频带,对这二者的待传输数据均进行扩展调制,从而抑制两个子带相互之间的干扰。但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发送端可以仅对这两个子带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扩展调制,下面请参见图8和图9分别示出的当第二子带C和第一子带D单独作为目标传输频带时的数据发送流程图。
S802、将第一待传输数据Si乘以长度为2的扩展序列[1,-1]得到第一待传输数据序列[Si,-Si]。
本发明实施例中,扩展序列为[1,-1],所以,K值为1。虽然在该示例中两个扩展元素的绝对值相同,也即进行扩展调制所得到的两个数据的幅值大小相同,但在其他一些示例中,为了更好地抵消两个子载波的旁瓣幅值,可以选用扩展元素模值不完全相同的扩展序列。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二子带C和第一子带D之间的频率间隔CCD为15*pkHz,是第一子带D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CD的整数倍。
S804、将第一待传输数据序列的两个数据在第二子带C的两个连续子载波上发送。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待传输数据序列中的两个数据在第二子带C的第一个子载波C1和第二个子载波C2上发送。
在另一示例中,发送端对第一子带D的所述间隔子载波上需要传输的数据即第二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即发送端选择第一子带D作为目标传输频带,则数据发送过程请参见图9。
S902、将第二待传输数据乘以扩展序列得到第二待传输数据序列。
无论是选择第二子带C作为目标传输频带,还是选择第一子带作为目标传输频带,也就是说,无论是选择对第一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还是选择对第二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在本实施例中,扩展调制的过程均类似,所以,具体的扩展调制过程可以参见实施例一的介绍以及前面对第一待传输数据Si的调制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不过,可以理解的是,选择第二子带C和第一子带D作为目标传输频带的两个方案当中,所采用的扩展序列可以不相同,具体可以体现在扩展序列中扩展元素的模值不同,或扩展序列的长度不同等方面。
S904、第二子带C与第一子带D间的频率间隔CCD是第一子带D的子载波间隔CD的整数倍。
由于本实施例中CCD等于15*p kHz,而p是取整数的,所以,判断第二子带C与第一子带D间的频率间隔是第一子带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的整数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二子带C与第一子带D间不存在频偏。不存在频偏也就意味着在第一子带D中存在部分子载波与第二子带C的子载波正交。
S906、从第一子带D中确定出间隔子载波集。
根据实施例一的介绍可知,第一子带D包含一个或多个间隔子载波集,每个间隔子载波集包含与第二子带C的频率差不等于CD整数倍的子载波,且间隔子载波集内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为CD。由于CC为60kHz,而CD为15kHz,所以,m等于4,第一子带D包含3个间隔子载波集。假定本实施例中的p为3,则CCD为15kHz,那么,子载波1、5、9、13……4L-3为第一间隔子载波集,子载波2、6、10、14……4L-2为第二间隔子载波集,子载波3、7、11、15……4L-1为第三间隔子载波集。
S908、将第二待传输数据序列在间隔子载波集内的子载波上发送。
本实施例中,假定扩展序列为[1,-1],在第一间隔子载波集内的子载波上,当有j个待传输数据[S1,S2,S3,…,Sj]时,所述j个待传输数据分别乘以扩展序列[1,-1],得到j组扩展后的数据[S1,-S1]、[S2,-S2]……[Sj,-Sj]。在第一间隔子载波集内,依次以2个子载波为一组,将所述j组扩展后的数据分别在j组子载波上发送。具体地,[S1,-S1]在子载波1、5上发送,[S2,-S2]在子载波9、13上发送,[S3,-S3]在子载波17、21上发送……以此类推。
同理,在第二间隔子载波集内的子载波上,当有j个待传输数据[Sj+1,Sj+2,Sj+3,…S2j]时,所述j个待传输数据分别乘以扩展序列[1,-1],得到j组扩展后的数据[Sj+1,-Sj+1]、[Sj+2,-Sj+2]……[S2j,-S2j]。在第二间隔子载波集内,依次以2个子载波为一组,将所述j组扩展后的数据分别在j组子载波上发送。具体地,[Sj+1,-Sj+1]在子载波2、6上发送,[Sj+2,-Sj+2]在子载波10、14上发送,[Sj+3,-Sj+3]在子载波18、22上发送……以此类推。
同理,在第三间隔子载波集内的子载波上,当有j个待传输数据[S2j+1,S2j+2,S2j+3,…S3j]时,所述j个待传输数据分别乘以扩展序列[1,-1],得到j组扩展后的数据[S2j+1,-S2j+1]、[S2j+2,-S2j+2]……[S3j,-S3j]。在第三间隔子载波集内,依次以2个子载波为一组,将所述j组扩展后的数据分别在j组子载波上发送。具体地,[S2j+1,-S2j+1]在子载波3、7上发送,[S2j+2,-S2j+2]在子载波11、15上发送,[S2j+3,-S2j+3]在子载波19、23上发送……以此类推。
进一步地,在第一子带D的子载波4、8、12、16……4L上,相应的待传输数据直接在子载波上发送,不需要乘以扩展序列。
可以理解的是,图8和图9的过程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了保证两个相邻子带各自的传输性能,发送端都会同时选择第二子带C和第一子带D作为目标传输频带,同时执行图8和图9示出的过程,实现数据发送。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在选择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小的第一子带作为目标传输频带时,对与第二子带各子载波不正交的子载波进行扩展调制,使得各子载波信号的旁瓣幅值相互抵消,抑制了第一子带的带外泄露,减小了第一子带对第二子带的干扰。同时,对于与第二子带各子载波正交的正交子载波,则直接传输数据,不进行扩展调制,节约了频谱资源,提升了频谱效率。
实施例三:
OFDM系统的带外泄漏比较大,因此相邻的传输频带之间往往要空出一段频率作为保护间隔,用以降低带外泄漏对相邻频带的干扰。这样一来,不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频率资源的浪费,降低了频谱利用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这种保护间隔频带的频谱利用率呢?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带外泄漏,抑制相邻频带之间的干扰,请参见图10: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传输频带可以是任意一个传输频带,只要有抑制带外泄露的需求,均可以在进行数据传输都可以参考下面的示例。
S1002、采用包括2K个扩展元素的扩展序列对目标传输频带上的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得到2K个扩展后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传输频带为一段用于传输数据的频率资源,所述传输频带包含N个子载波,N大于等于2。所述传输频带可以是完整的传输宽带,也可以是传输宽带上的传输子带,还可以是传输子带的一部分频率资源,等。
本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可以是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正交幅度调制(QAM)等数字调制信息,也可以是其他的数据形式,这里统称为待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中,K取正整数。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K大于等于2。同前述实施例中类似,扩展序列的每连续两个元素为一个抑制组,同一抑制组组内两个扩展元素的相位差为π,组间相邻扩展元素的相位差为0或π。也就是说,扩展序列中第1、2个扩展元素为一个抑制组,第3、4扩展元素为一个抑制组……第2K-1、2K扩展元素为一个抑制组,且扩展序列中第2、3扩展元素之间的相位差为0或π,第4、5扩展元素之间的相位差为0或π,以此类推。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当K取1时,扩展序列为[P,-P];当K取2时,扩展序列包括[P,-P,-P,P];其中,P为复数,应当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求P具体可设置为实数或虚数。
在上述示例中,扩展序列中各扩展元素的绝对值相等,均为P。可以理解的是,各扩展元素的模值大小会影响扩展调制后的待传输数据的幅值。因此,可选地,扩展序列中各扩展元素的模值可以不完全相等。例如,当K值取1时,所述扩展序列的两个元素的模值可以不相等;当K值取2时,扩展序列中可以存在模值不相等的扩展元素。
本实施例中扩展序列与前述各实施例中的类似,调制方式也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S1004、将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2K个连续的子载波上发送。
发送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得到待传输数据序列后,可以将2K个扩展后的数据依次映射到目标传输连续的2K个子载波上。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示例中,发送端也可以选择间隔子载波进行数据发送,在选择用于传输待传输数据序列的间隔子载波时,发送端应当保证选择出个的各子载波间隔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上述的方法步骤是针对单个待传输数据的处理过程,当待传输数据为多个时,例如当前有j个待传输数据,j为大于1的整数,此时发送待传输数据的一种方式为:将j个待传输数据分别乘以扩展序列,得到j组待传输数据序列(其中每个待传输数据序列中有2K个扩展后的数据)。随后在目标传输频带上,依次以连续2K个子载波为一组,将j组待传输数据序列分别在j组连续子载波上发送。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通过将待传输数据乘以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得到扩展后的2K个数据,并将这扩展后的2K个数据分别在连续的2K子载波上发送,这样,可以使这2K个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旁瓣幅值大幅度抵消,达到降低带外泄漏的目的;并且,在扩展序列作用下重复发送数据能够增加信噪比,从而提高解调性能。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该实施例是实施例三所述数据发送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具体的,请参见图11所示,该图中以第二传输频带B采用数据扩展调制发送规则为示例,也即作为目标传输频带:
S1102、在目标传输频带上,将待传输数据乘以扩展序列[1,-1,-1,1],得到4个扩展后的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说的目标传输频带为一段用于传输数据的频率资源,该目标传输频带包含N个子载波,N大于等于2。所述传输频带可以是完整的传输宽带,也可以是传输宽带上的传输子带,还可以是传输子带的一部分频率资源,等。
S1104、将4个扩展后的数据分别在4个连续子载波上发送。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当有K个待传输数据[S1,S2,S3,…SK]时,在传输频带上,K个待传输数据[S1,S2,S3,…SK]分别乘以扩展序列[1,-1,-1,1],得到K个待传输数据序列[S1,-S1,-S1,S1]、[S2,-S2,-S2,S2]…[SK,-SK,-SK,SK]。以连续4个子载波为一组,将K个待传输数据序列分别在连续K组子载波上发送,即[S1,-S1,-S1,S1]在子载波1、2、3、4上发送,[S2,-S2,-S2,S2]在子载波5、6、7、8上发送……[SK,-SK,-SK,SK]在子载波4K-3、4K-2、4K-1、4K上发送。
本实施例中,扩展序列[1,-1,-1,1]是通过4个连续子载波信号的旁瓣抵消达到抑制带外泄漏的效果,比扩展序列[1,-1]的带外泄漏抑制效果更好。并且,在扩展序列[1,-1,-1,1]作用下重复发送数据,可以提高最大4倍的接收信噪比。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数据接收方法,请参见图12:
S1202、接收第一传输频带通过如上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发送的数据。
S1204、提取第一传输频带的所述2K个间隔子载波上的2K个扩展数据。
S1206、将提取的2K个扩展数据分别与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对应的扩展元素相除,得到2K个原始数据,接收端获取到2K个原始数据之后,接收端根据扩展序列对接收到的2K个信息进行解调,从而得到目标数据。应当理解的是,接收端解调的过程与发送端扩展调制的过程是相逆的,所以,接收端解调所使用的扩展序列应当与发送端扩展调制所用的扩展序列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一个或多个可供存储器读取、编译或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就包括数据发送程序,该数据发送程序可供处理器执行从而实现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或者,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数据接收程序,该数据接收程序可供处理器执行从而实现上述数据接收方法。当然,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同时存储有数据发送程序和数据接收程序。
同时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该数据传输设备可以作为数据发送设备,当然也可作为数据接收设备,或同时作为数据发送和接收设备,请参见图13,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处理器131、存储器132以及用于连接处理器131与存储器132的通信总线133,其中存储器132可以为前述存储有数据发送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存储有数据接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因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既可以作为数据发送端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又可以作为数据接收端来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数据接收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参见图14所示,包括:
数据调制模块141,用于在第一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时,将在第一传输频带上待传输的数据与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的各扩展元素分别相乘得到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扩展序列中,任意一个扩展元素均存在与之相位差为π的另一扩展元素;
数据传送模块142,用于将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2K个间隔子载波上发送,其中m和K为正整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调制模块141也可在第一传输频带的子载波间隔CA和第二传输频带子载波CB的关系满足CB=m·CA时,确定第一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且数据调制模块141和数据传送模块142的功能可以由处理器实现,例如由如图13中所示的处理器实现。且数据调制模块141的具体数据调制过程和数据传送模块142的具体数据发送过程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方法所示在此不再赘述。但应当立即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调制模块141和数据传送模块142也可采用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方法实现第一传输频带上的数据的发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参见图15所示,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151,用于接收第一传输频带通过如上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发送的数据,并提取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所述2K个间隔子载波上的2K个扩展数据;
数据解调模块152,用于将提取的2K个扩展数据分别与所述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对应的扩展元素相除。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接收模块151和数据解调模块152的功能也可以由处理器实现,例如由如图13中所示的处理器实现。且数据解调模块152的具体数据解调过程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方法所示在此不再赘述。但应当立即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接收模块151和数据解调模块152也可采用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方法实现第二传输频带上的数据的接收和解调。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接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作为发送端时,通过对目标传输频带对应的待传输数据进行扩展调制,从而使得目标传输频带在对待传输数据序列进行传输时,子载波的旁瓣幅值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抑制目标传输频带的带外泄露,避免目标传输频带的信号对受保频带信号的干扰,进而保证受保频带的传输性能。同时在扩展序列作用下,会对同一待传输数据进行重复发送,从而增加经序列扩展的传输频带的接收信噪比,提升其解调性能。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在第一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时,该数据发送过程包括:
将在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间隔子载波上待传输的数据与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的各扩展元素分别相乘,得到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所述扩展序列中,任意一个扩展元素均存在与之相位差为π的另一扩展元素;
将所述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2K个间隔子载波上发送;
所述K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子载波间隔CA和与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相邻的第二传输频带的子载波间隔CB的关系满足CB=m·CA,所述m为正整数;
所述2K个间隔子载波为等间隔子载波,所述2K个间隔子载波中,相邻间隔子载波之间间隔的子载波数量为m-1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序列中的每连续两个扩展元素为一组,且组内两个扩展元素的相位差为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1时,所述扩展序列包括[P,-P];
或,
所述K=2时,所述扩展序列包括[P,-P,-P,P];
所述P为复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子载波的频率与所述第二传输频带的子载波的频率之差不等于CB的整数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所述第一传输频带上,与所述第二传输频带的子载波的频率之差等于所述CB的整数倍的子载波上待传输的数据,通过该子载波直接发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该数据发送过程包括:
将在所述第二传输频带上待传输的数据与长度为2L的扩展序列中的各扩展元素分别相乘,得到2L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所述扩展序列中,任意一个扩展元素均存在与之相位差为π的另一扩展元素,所述L为正整数;
将所述2L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所述第二传输频带的2L个连续子载波上发送。
7.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传输频带通过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发送的数据;
提取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所述2K个间隔子载波上的2K个扩展数据;
将提取的所述2K个扩展数据分别与所述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对应的扩展元素相除。
8.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数据调制模块,用于在第一传输频带采用扩展序列调制数据发送规则发送数据时,将在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间隔子载波上待传输的数据与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的各扩展元素分别相乘,得到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所述扩展序列中,任意一个扩展元素均存在与之相位差为π的另一扩展元素;
数据传送模块,用于将所述2K个扩展后的数据在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2K个间隔子载波上发送;
所述K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子载波间隔CA和与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相邻的第二传输频带的子载波间隔CB的关系满足CB=m·CA,所述m为正整数;
所述2K个间隔子载波为等间隔子载波,所述2K个间隔子载波中,相邻间隔子载波之间间隔的子载波数量为m-1个。
9.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传输频带通过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发送的数据,并提取所述第一传输频带的所述2K个间隔子载波上的2K个扩展数据;
数据解调模块,用于将提取的所述2K个扩展数据分别与所述长度为2K的扩展序列中对应的扩展元素相除。
10.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发送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数据发送程序,所述数据发送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步骤;
或,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数据接收程序,所述数据接收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的步骤。
CN201711250071.7A 2017-12-01 2017-12-01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8737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0071.7A CN109873782B (zh) 2017-12-01 2017-12-01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6/768,220 US11418377B2 (en) 2017-12-01 2018-07-31 Sending and receiving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multiplexing using an extended sequence
PCT/CN2018/097813 WO2019105053A1 (zh) 2017-12-01 2018-07-31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18884519.2A EP3720076B1 (en) 2018-07-31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0071.7A CN109873782B (zh) 2017-12-01 2017-12-01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3782A CN109873782A (zh) 2019-06-11
CN109873782B true CN109873782B (zh) 2022-02-25

Family

ID=66663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50071.7A Active CN109873782B (zh) 2017-12-01 2017-12-01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8377B2 (zh)
CN (1) CN109873782B (zh)
WO (1) WO20191050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2822A (zh) * 2018-07-26 2022-09-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调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3502A (zh) * 2005-10-03 2008-11-26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机、ofdm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CN102916783A (zh) * 2011-08-02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和接收处理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796377A (zh) * 2010-01-08 2015-07-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射机和通信系统
CN105515713A (zh) * 2014-09-25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发射机、接收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5918A3 (en) * 2004-11-03 2012-11-21 Broadcom Corporation A low-rate long-range mode for OFDM wireless LAN
US20090003484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Wei Li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hybrid modulation
US9225575B2 (en) * 2008-06-18 2015-12-29 Center Of Excellence In Wireless Technology Precoding for single transmission streams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GB0818989D0 (en) * 2008-10-16 2008-11-26 Univ Glasgow A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US8824267B2 (en) * 2010-08-13 2014-09-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 diversity for DFT precoded channels
WO2017010623A1 (ko) * 2015-07-14 2017-0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선형 자기간섭 채널을 추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7033446A1 (ja) * 2015-08-27 2017-03-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装置
US10498563B2 (en) * 2015-11-06 2019-12-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cessing a constant amplitude sequence for transmission
CN110289941B (zh) * 2016-03-16 202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
CN107343321B (zh) * 2016-04-29 2022-11-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方法及装置、发射机、接收机、终端
US10749644B2 (en) * 2016-08-12 2020-08-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bandwidth utiliz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3502A (zh) * 2005-10-03 2008-11-26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机、ofdm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CN104796377A (zh) * 2010-01-08 2015-07-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射机和通信系统
CN102916783A (zh) * 2011-08-02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和接收处理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515713A (zh) * 2014-09-25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码分多址接入通信方法与相应发射机、接收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20076A1 (en) 2020-10-07
US11418377B2 (en) 2022-08-16
EP3720076A4 (en) 2021-08-04
US20200287765A1 (en) 2020-09-10
CN109873782A (zh) 2019-06-11
WO2019105053A1 (zh) 2019-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32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US11356312B2 (en) Pseudo-guard intervals insertion in an FBMC transmitter
EP2629441B1 (en) Transmitter apparatus, receiver apparatus and relay apparatus
JP2006121748A (ja) 多重搬送波変調のパルス整形
KR20230155383A (ko) 예약 톤 설계 방법 및 톤 예약 방식을 이용하여 papr 저감을 수행하는 송신기
KR102597582B1 (ko) 예약 톤 설계 방법 및 톤 예약 방식을 이용하여 papr 저감을 수행하는 송신기
US20170134204A1 (en)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of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645464B (zh) 多载波系统及多载波系统的数据调制、解调方法及装置
CN111901877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523486B2 (en) Data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od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
US11757584B2 (en) Transmissions using discrete spectra
CN109873782B (zh)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U2019203584C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served tones and transmitter for performing papr reduction using tone reservation
EP437304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ata 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566311B (zh) 基于资源块滤波rb f-ofdm系统的传输方法
Ahmed et al. New techniques to reduce sidelobes in OFDM system
EP3720076B1 (en)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7959647B (zh) 多载波系统的符号配置方法及装置、数据解调方法及装置
KR102597664B1 (ko) 예약 톤 설계 방법 및 톤 예약 방식을 이용하여 papr 저감을 수행하는 송신기
CN108989257B (zh) 数据调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20507284A (ja) 受信機、送信機、通信システム、メッセージを受信する方法、メッセージを送受信する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24022342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ata 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ka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FBMC Compared to OFDM by Simulation with Matlab
CN112187691B (zh) 一种信号处理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KR20000000275A (ko) 주파수 도약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방식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