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5417A - 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5417A
CN105515417A CN201610058531.5A CN201610058531A CN105515417A CN 105515417 A CN105515417 A CN 105515417A CN 201610058531 A CN201610058531 A CN 201610058531A CN 105515417 A CN105515417 A CN 105515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output
anode
filter capacitor
switch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85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红飞
韩蒙
牟恬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61005853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54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5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54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7/2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arranged for operation in series, e.g. for multiplication of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02M1/421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operating from a three-phase input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和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所述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由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DC-DC电路和DCX电路组合而成,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用于提供第一直流电压输出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第一直流电压输出用作DCX电路的输入,第二直流电压输出用作DC-DC电路的输入,DCX电路和DC-DC电路的输出并联,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始终与DCX电路的输出保持固定的比例、且等于DCX电路固有的输入输出电压之比,本发明可以减小PFC变换器的功率损耗、且使得输入功率最大程度经过高效率的DCX电路处理,从而大幅提升整体效率,特别适合负载电压大幅变化的交流-直流电能变换场合。

Description

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和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尤其属于交流-直流电能变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单相AC-DC变换器被广泛应用在开关电源、不间断供电、蓄电池充电、远程通信系统供电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等技术领域中,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器设备对功率因数和谐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制定了强制性标准,如IEC-61000-3-2,来限制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谐波,提高变换器的输入功率因数。单相PFC变换器以其结构简单,电流整形效果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提升单相PFC变换器的效率一直是该技术领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传统的单相PFC变换器一般采用升压型的电路结构,Boost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因数高、输入电流脉动小等优点,是单相PFC变换器中常用拓扑之一。为了实现输入的功率因数校正,采用Boost电路的单相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必须高于输入交流源的峰值电压。为了适应宽输出电压范围和电压隔离的应用需求,Boost单相PFC变换器的后级还需要采用一级隔离型的DC-DC变换器对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做进一步变换以适应负载供电的需求。传统两级式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所有的功率都需要先经过前级PFC变换器进行升压再经过后级隔离型DC-DC变换器降压,能量在两级内变换,导致系统损耗增加,能效降低。另外传统两级式PFC变换器前级只完成输入功率因数校正的功能,而后级变换器只完成DC-DC变换的功能,两级变换器的设计相对独立,因此很难从能量传输的角度对整个AC-DC变换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交流到直流的电能变换效率。此外由于前级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高于交流源的峰值电压,因此变换器中的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一般都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如采用软开关技术、多电平变换器、单级式PFC变换器等。例如,文献“ChenH,LiaoJ.ModifiedInterleavedCurrentSensorlessControlforThree-LevelBoostPFCConverterwithConsideringVoltageImbalanceandZero-CrossingCurrentDistortion[J].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2015,62(11):1-1.”采用三电平BoostPFC电路以提升变换器的工作性能。文献“P.Das,M.Pahlevaninezhad,G.Moschopoulos.AnalysisandDesignofaNewAC-DCSingle-StageFull-BridgePWMConverterWithTwoControllers[J].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2013,60(11):4930-4946.”采用全桥变换器实现单级PFC变换器,仅使用一级变换器同时实现PFC和输出电压调节的功能,但是单级PFC变换器要么牺牲了功率因数调节能力、要么会大幅增加器件的电压应力,其最终实现的效果相比两级式PFC变换器并无多大改善。上述解决方案对变换器输入的脉动功率仍采用统一处理的方式,而由于输入交流电压的大范围周期性波动,统一处理方式无法实现整个输入电压范围的功率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交流-直流电能变换场合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变换系统和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所述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由交流电源(vAC)、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DC-DC电路、DCX电路和负载(Ro)组成,其中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包括一个交流电压输入端、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所述交流电源(vAC)连接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交流电压输入端,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连接DCX电路的输入端,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连接DC-DC电路的输入端,DC-DC电路的输出端和DCX电路的输出端并联且连接负载(Ro)的两端。
所述的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的控制方法为,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电压由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控制,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电压始终与负载(Ro)两端电压(vo)成固定比例且该比例等于DCX电路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固有的电压比例,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电压由DC-DC电路控制且该电压始终大于等于交流电源(vAC)瞬时电压的最大值。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所述DC-DC电路和DCX电路具有下述拓扑结构中的任意一种:PWM反激拓扑、PWM全桥正激拓扑、PWM推挽拓扑、PWM半桥拓扑、PWM全桥拓扑、移相全桥拓扑、LLC谐振半桥拓扑和LLC谐振全桥拓扑。
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采用以下七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
方案一: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整流桥、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所述整流桥的交流电压输入端和交流电源(vAC)相连,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正端连于升压电感(Lb)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负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公共负端。
方案二: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整流桥、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所述整流桥的交流电压输入端和交流电源(vAC)相连,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正端连于升压电感(Lb)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和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负端。
方案三: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整流桥、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所述整流桥的交流电压输入端和交流电源(vAC)相连,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正端连于升压电感(Lb)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公共负端和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负端。
方案四: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所述升压电感(Lb)的一端连于交流电源(vAC)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三开关管的(S3)漏极,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交流电源(vAC)的另一端。
方案五: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所述升压电感(Lb)的一端连于交流电源(vAC)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D4)的阳极,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交流电源(vAC)的另一端。
方案六: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第一升压电感(Lb1)、第二升压电感(Lb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所述第一升压电感(Lb1)的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二升压电感(Lb2)的一端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二输出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一升压电感(Lb1)的另一端和交流电源(vAC)的一端,交流电源(vAC)的另一端连于第二升压电感(Lb2)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
方案七: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第一升压电感(Lb1)、第二升压电感(Lb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所述第一升压电感(Lb1)的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二升压电感(Lb2)的一端连于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连于第四开关管(D4)的阳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于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一升压电感(Lb1)的另一端和交流电源(vAC)的一端,交流电源(vAC)的另一端连于第二升压电感(Lb2)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
本发明技术方案与既有技术方案的本质区别在于,采用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同时提供两条功率通路并提供两路直流电压输出,使得交流输入功率可以直接高效的传输至低压直流端口,而且使得低压端口的功率最大程度经过高效率的DCX电路处理,从而可以减小功率损耗,大幅提升整体效率。
有益效果:
(1)双输出PFC变换器能够为交流输入功率提供两条功率通路,由此可以对高压输入和低压输入对应的功率分别优化处理,大幅减小PFC变换器的功率损耗、提高效率;
(2)双输出PFC变换器能够有效减小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同时为滤波电感提供多种电平,减小开关动作时的电压变化、减小开关损耗,有利于减小滤波器的体积、减小损耗、提高效率;
(3)为直流功率提供了两条功率通路,部分功率直接经过高效率的DCX电路处理,从而可以大幅减小直流变换一级的功率损失、提高效率;
(4)通过DCX和DC-DC变换器的配合,可以实现输出电压宽范围高效率调节,特别适合输出电压宽范围变化的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变换系统结构图;
附图2是本发明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实现方案一的原理图;
附图3是本发明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实现方案二的原理图;
附图4是本发明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实现方案三的原理图;
附图5是本发明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实现方案四的原理图;
附图6是本发明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实现方案五的原理图;
附图7是本发明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实现方案六的原理图;
附图8是本发明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实现方案七的原理图;
附图9是本发明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变换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以上附图中的符号名称:vAC为交流电源;vDC为整流桥的输出电压;v1和v2分别为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Lb为升压电感,Lb1和Lb2分别为第一和第二升压电感;S1、S2、S3和S4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开关管;D1、D2、D3、D4、D5和D6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二极管;C1和C2分别为第一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Ro为负载;vo为负载(Ro)两端电压;SP1、SP2、SP3、SP4、SP5和SP6为开关管;DS1、DS2、DS3、DS4、DS5、DS6、DS7和DS8为二极管;T1为移相全桥变压器;T2为LLC谐振半桥变压器;NP1和NS1分别为移相全桥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NP2和NS2分别为LLC谐振半桥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Lσ为移相全桥变压器(T1)的漏感;Lf为滤波电感;Lr为谐振电感;Cr为谐振电容;Lm为激磁电感;Co1和Co2为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由交流电源(vAC)、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DC-DC电路、DCX电路和负载(Ro)组成,其中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包括一个交流电压输入端、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所述交流电源(vAC)连接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交流电压输入端,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连接DCX电路的输入端,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连接DC-DC电路的输入端,DC-DC电路的输出端和DCX电路的输出端并联且连接负载(Ro)的两端。
在本发明中,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拓扑结构可以采用以下七种实现方案中的任意一种。
实现方案一的电路原理图如附图2所示: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整流桥、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整流桥的交流电压输入端和交流电源(vAC)相连,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正端连于升压电感(Lb)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负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公共负端。
实现方案二的电路原理图如附图3所示: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整流桥、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整流桥的交流电压输入端和交流电源(vAC)相连,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正端连于升压电感(Lb)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和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负端。
实现方案三的电路原理图如附图4所示,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整流桥、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整流桥的交流电压输入端和交流电源(vAC)相连,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正端连于升压电感(Lb)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公共负端和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负端。
实现方案四的电路原理图如附图5所示: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升压电感(Lb)的一端连于交流电源(vAC)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三开关管的(S3)漏极,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交流电源(vAC)的另一端。
实现方案五的电路原理图如附图6所示: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升压电感(Lb)的一端连于交流电源(vAC)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D4)的阳极,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交流电源(vAC)的另一端。
实现方案六的电路原理图如附图7所示: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第一升压电感(Lb1)、第二升压电感(Lb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第一升压电感(Lb1)的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二升压电感(Lb2)的一端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二输出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一升压电感(Lb1)的另一端和交流电源(vAC)的一端,交流电源(vAC)的另一端连于第二升压电感(Lb2)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
实现方案七的电路原理图如附图8所示: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第一升压电感(Lb1)、第二升压电感(Lb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第一升压电感(Lb1)的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二升压电感(Lb2)的一端连于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连于第四开关管(D4)的阳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于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一升压电感(Lb1)的另一端和交流电源(vAC)的一端,交流电源(vAC)的另一端连于第二升压电感(Lb2)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
在上述实现方案中,本发明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连接DCX电路的输入端,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连接DC-DC电路的输入端,DC-DC电路的输出端和DCX电路的输出端并联且连接负载(Ro)的两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所述DCX电路和DC-DC电路可以采用具有下述拓扑结构中的任意一种:PWM反激拓扑、PWM全桥正激拓扑、PWM推挽拓扑、PWM半桥拓扑、PWM全桥拓扑、移相全桥拓扑、LLC谐振半桥拓扑和LLC谐振全桥拓扑。
在上述实现方案中,本发明所述的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采取的控制方法为: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电压由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控制,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电压始终与负载(Ro)两端电压(vo)成固定比例且该比例等于DCX电路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固有的电压比例,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电压由DC-DC电路控制且该电压始终大于等于交流电源(vAC)瞬时电压的最大值。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及其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说明。
将附图1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变换系统结构图中的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用附图3中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实现方案二的原理图代替,并且DCX电路和DC-DC电路分别采用LLC谐振半桥拓扑和移相全桥拓扑,则可以得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采用实施方案二的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变换系统的原理图如附图9所示。
如附图9所示,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用作LLC谐振半桥电路的输入,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用作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入,LLC谐振半桥电路的输出和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出并联,共同为负载提供能量。其中,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始终与负载(Ro)两端电压(vo)、即LLC谐振半桥电路的输出电压保持固定的比例、且等于LLC谐振半桥电路用作DCX电路时固有的输入输出电压之比、即为LLC谐振半桥变压器(T2)的匝比NP2/NS2的两倍。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电压由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控制,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电压由移相全桥电路控制且该电压始终大于等于交流电源(vAC)瞬时电压的最大值。
为了实现该目的,对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采取的控制方式为:半个工频周期内,当整流桥的输出电压(vDC)小于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时,第二开关管(S2)保持常开状态,由于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高于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所以第二开关管(D2)处于阻断状态。交流电源(vAC)通过由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组成的Boost电路向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端口提供能量。当整流桥的输出电压(vDC)大于等于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时,第一开关管(S1)处于常关状态,交流电源(vAC)通过由升压电感(Lb)、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开关管(D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的等效Boost电路向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端口提供能量。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小于交流电源(vAC)瞬时电压的最大值,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大于等于交流电源(vAC)瞬时电压的最大值。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分别通过LLC谐振半桥电路和移相全桥电路向负载提供能量。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由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进行控制,由于负载(Ro)两端电压(vo)与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具有固定比例的关系,因此负载(Ro)两端电压(vo)、即移相全桥的输出电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进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可以通过移相全桥电路进行调节,使其处于受控状态并满足大于等于交流电源(vAC)瞬时电压的最大值的条件。
根据上面工作原理的描述,本发明可以使得输入功率最大程度经过高效率的DCX电路处理,从而大幅提升整体效率,特别适合负载电压大幅变化的交流-直流电能变换场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由交流电源(vAC)、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DC-DC电路、DCX电路和负载(Ro)组成,其中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包括一个交流电压输入端、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
所述交流电源(vAC)连接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交流电压输入端,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连接DCX电路的输入端,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连接DC-DC电路的输入端,DC-DC电路的输出端和DCX电路的输出端并联且连接负载(Ro)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电路和DCX电路具有下述拓扑结构中的任意一种:PWM反激拓扑、PWM全桥正激拓扑、PWM推挽拓扑、PWM半桥拓扑、PWM全桥拓扑、移相全桥拓扑、LLC谐振半桥拓扑和LLC谐振全桥拓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电压由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控制,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电压始终与负载(Ro)两端电压(vo)成固定比例且该比例等于DCX电路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固有的电压比例,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的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电压由DC-DC电路控制且该电压始终大于等于交流电源(vAC)瞬时电压的最大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整流桥、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整流桥的交流电压输入端和交流电源(vAC)相连,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正端连于升压电感(Lb)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负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公共负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整流桥、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整流桥的交流电压输入端和交流电源(vAC)相连,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正端连于升压电感(Lb)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和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负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整流桥、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整流桥的交流电压输入端和交流电源(vAC)相连,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正端连于升压电感(Lb)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公共负端和整流桥输出电压(vDC)的负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升压电感(Lb)的一端连于交流电源(vAC)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三开关管的(S3)漏极,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交流电源(vAC)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升压电感(Lb)、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升压电感(Lb)的一端连于交流电源(vAC)的一端,升压电感(Lb)的另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D4)的阳极,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交流电源(vAC)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第一升压电感(Lb1)、第二升压电感(Lb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第一升压电感(Lb1)的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二升压电感(Lb2)的一端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二输出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连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一升压电感(Lb1)的另一端和交流电源(vAC)的一端,交流电源(vAC)的另一端连于第二升压电感(Lb2)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由第一升压电感(Lb1)、第二升压电感(Lb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
所述第一升压电感(Lb1)的一端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二升压电感(Lb2)的一端连于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第三开关管(S2)的源极连于第四开关管(D4)的阳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于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正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正端,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即第一直流电压输出(v1)的负端连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即第二直流电压输出(v2)的负端、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于第一升压电感(Lb1)的另一端和交流电源(vAC)的一端,交流电源(vAC)的另一端连于第二升压电感(Lb2)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
CN201610058531.5A 2016-01-26 2016-01-26 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和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55154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8531.5A CN105515417A (zh) 2016-01-26 2016-01-26 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和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8531.5A CN105515417A (zh) 2016-01-26 2016-01-26 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和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5417A true CN105515417A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23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8531.5A Pending CN105515417A (zh) 2016-01-26 2016-01-26 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5417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3793A (zh) * 2018-06-15 2019-03-01 浙江诸暨奇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电压输入的led恒压驱动器
CN109842299A (zh) * 2019-02-19 2019-06-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组合式直流变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33998A (zh) * 2017-09-13 2020-04-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
CN111182689A (zh) * 2020-02-22 2020-05-19 福州大学 基于单级正激led驱动电路的可见光通信调制电路及方法
CN112152454A (zh) * 2020-09-23 2020-12-2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集成升降压输出的Boost PF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2421962A (zh) * 2020-11-03 2021-02-26 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一种具有部分功率调节功能的两级dc-dc变换器
CN112803777A (zh) * 2021-01-25 2021-05-14 西南交通大学 具有对称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3726197A (zh) * 2021-09-30 2021-11-30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单电感双输出Delta整流器
CN113904552A (zh) * 2021-09-26 2022-0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信号转换电路
CN117013831A (zh) * 2023-08-11 2023-11-07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混合isop的宽输入电压范围dc-dc变换器及调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319A (zh) * 2009-06-08 2010-12-29 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桥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
CN102136792A (zh) * 2011-04-15 2011-07-27 浙江大学 一种运用逆阻IGBT的Boost倍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103296884A (zh) * 2013-06-20 2013-09-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低纹波双输出非隔离升压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40354247A1 (en) * 2013-05-30 2014-12-04 Flextronics Ap, Llc Bridgeless pfc power converter with reduced emi noise
CN105226929A (zh) * 2015-08-31 2016-01-06 浙江大学 一种变模态级联变换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319A (zh) * 2009-06-08 2010-12-29 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桥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
CN102136792A (zh) * 2011-04-15 2011-07-27 浙江大学 一种运用逆阻IGBT的Boost倍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US20140354247A1 (en) * 2013-05-30 2014-12-04 Flextronics Ap, Llc Bridgeless pfc power converter with reduced emi noise
CN104218826A (zh) * 2013-05-30 2014-12-17 弗莱克斯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减小的emi噪声的无桥式pfc功率变换器
CN103296884A (zh) * 2013-06-20 2013-09-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低纹波双输出非隔离升压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26929A (zh) * 2015-08-31 2016-01-06 浙江大学 一种变模态级联变换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3998A (zh) * 2017-09-13 2020-04-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
CN109413793A (zh) * 2018-06-15 2019-03-01 浙江诸暨奇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电压输入的led恒压驱动器
CN109413793B (zh) * 2018-06-15 2024-05-28 浙江华泉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宽电压输入的led恒压驱动器
CN109842299A (zh) * 2019-02-19 2019-06-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组合式直流变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82689A (zh) * 2020-02-22 2020-05-19 福州大学 基于单级正激led驱动电路的可见光通信调制电路及方法
CN112152454A (zh) * 2020-09-23 2020-12-2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集成升降压输出的Boost PF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2152454B (zh) * 2020-09-23 2021-09-2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集成升降压输出的Boost PF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2421962A (zh) * 2020-11-03 2021-02-26 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一种具有部分功率调节功能的两级dc-dc变换器
CN112803777A (zh) * 2021-01-25 2021-05-14 西南交通大学 具有对称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3904552A (zh) * 2021-09-26 2022-0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信号转换电路
CN113726197A (zh) * 2021-09-30 2021-11-30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单电感双输出Delta整流器
CN117013831A (zh) * 2023-08-11 2023-11-07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混合isop的宽输入电压范围dc-dc变换器及调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8913B (zh) 一种单级式基于交错并联无桥pfc电路和llc谐振的隔离型ac-dc变换器
CN105515417A (zh) 双输出单相pfc变换器及其组合式功率变换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6655793B (zh) 一种共用谐振电感型宽输入范围llc谐振变换器
CN108900100B (zh) 一种单相高效高频隔离型整流器
CN106026645B (zh) 一种双向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46696B (zh) 一种两级式a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94789A (zh) 一种基于无桥pfc和llc谐振的隔离型集成式ac-dc变换器
CN102299649B (zh) 电源变换器
CN103401461B (zh) 一种高频升压隔离逆变器
CN108235509B (zh) 一种集成降压Cuk和LLC电路的单级LED驱动电路
CN103441680B (zh) 一种减小环流损耗的软开关全桥直流变换器
CN109742965A (zh) 一种单相交错并联三电平谐振式的高频隔离型ac-dc变换器
CN102223091A (zh) 一种ac/dc变换器
CN103929058A (zh) 基于耦合电感的两相交错并联变换器
CN101604916B (zh) 基于π型辅助网络零电压开关全桥直流变换器
CN208939829U (zh) 一种谐振变换器
CN105554952A (zh) 一种基于二次型Buck的交错并联LED驱动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CN103904923B (zh) 基于混合整流桥臂和开关电容的高增益高频升压整流隔离变换器
CN108900097A (zh) 一种谐振变换器
CN109039116A (zh) 一种交错并联式高频隔离型三相pwm整流器
CN109842299A (zh) 组合式直流变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588730U (zh) 适于宽输入和输出电压范围的高效开关电源的pfc母线调压控制电路
CN109194164A (zh) 一种双输出交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65700A (zh) 正反激-谐振式单级无桥隔离型pfc变换器
CN203466729U (zh) 一种多电平llc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