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8775B - 一种油路连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路连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08775B
CN105508775B CN201610014472.1A CN201610014472A CN105508775B CN 105508775 B CN105508775 B CN 105508775B CN 201610014472 A CN201610014472 A CN 201610014472A CN 105508775 B CN105508775 B CN 1055087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medium passage
valve element
adapter piece
junction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44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08775A (zh
Inventor
林坤
孙立宾
吴光焱
陈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DEC
Original Assignee
Dongfang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D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ang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DEC filed Critical Dongfang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DEC
Priority to CN2016100144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087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08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8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08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87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9/00Joint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 F16L29/04Joint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a cut-off device in each of the two pipe ends, the cut-off devices being automatically opened when the coupling is appli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属于井下钻具设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接头和第一中心管,第一接头上开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一中心孔,第一介质通道内固定有第一阀芯顶针,第一阀芯顶针上开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上套有第一O环;第二接头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接头和第二中心管,第二接头上开有第二介质通道和第二中心孔,第二介质通道内固定有第二阀芯顶针,第二阀芯顶针上开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上套有第二O环;接头管上连接有圆环,接头管的一端嵌在第一中心孔内,另一端嵌在第二中心孔内。本发明能够实现油路自动连通,避免井下电机受损,有效保证井下电机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油路连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井下钻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井下钻具电机的油路连通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井下的特殊环境,工作于井下的设备均为细长型结构,且内部充有稀油介质。目前该类设备多采用整体制造,这必然给设备的制造、装配和运输带来很多问题。例如:设备外壳的整体加工、装配空间限制以及运输尺寸超长等。
而采用分段制造装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由于井下工作设备内部均充有稀油,设备被分段制造后,分段的部件在现场对接后如何实现部件之间油路的连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段的部件在现场对接后可以整体进行充介质工作,也可以在分段的两个部件上设置截止阀,待现场连接后,手动打开截止阀连通两个部件之间的介质回路。这两种方式均需要待分段部件连接好之后,才能够实现内部介质的连通。当需要拆卸分段部件时,需要先关闭截止阀,使内部介质相互隔离;不仅安装对接相当繁琐,且由于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分段部件在连接时受损。
公开号为CN 2768285,公开日为2006年03月29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联体的大功率充油式潜没电机及其保护器,由潜没电机和保护器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共用装配座一端支撑并固定潜没电机壳体,另一端支撑并固定保护器壳体,共用装配座的保护器端设有支撑电机主轴的止推轴承,共用装配座与保护器密封座之间构成止推轴承腔室,共用装配座设有连通电机内腔室与保护器止推轴承腔室的冷却油连通孔道,连接电机主轴与保护器传动轴的花键连接套位于止推轴承腔室,保护器密封座与保护器装配头座之间构成设置胶囊的隔离腔室,保护器装配头座外侧设有作用于传动轴的机械密封。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联体的大功率充油式潜没电机及其保护器,共用装配座设有连通电机内腔室与保护器止推轴承腔室的冷却油连通孔道,虽然实现了潜没电机整体充油,但是,整个潜没电机及其保护器的长度还是较长,加工和运输相当不方便。
公开号为CN 203734427U,公开日为2014年07月23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分段式潜油电机,由外壳体、电机轴和电缆构成,其特征在于:相邻潜油电机的外壳体通过法兰盘连接,电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电缆的端头安装有插座,插座外部套有护套管,插座内插有插头,插头上套有绝缘套管,护套管与绝缘套管之间有密封垫,插头的另一端连接相邻潜油电机的插座。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分段式潜油电机,组装时首先将相邻潜油电机通过插头将电缆进行连接,再通过联轴器连接相邻潜油电机的电机轴,最后通过法兰盘连接相邻潜油电机的外壳体;由于潜油电机采用分段式连接,每台潜油电机的长度可以很短,便于加工电机轴;但是,潜油电机在工作前,需要先将各分段的潜油电机连接在一起,才能够实现内部介质的连通,以满足工作需要,安装对接相当繁琐,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潜油电机受损,影响潜油电机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油路连通装置,本发明随着第一接头件和第二接头件连接好的同时,油路实现了自动连通,能够避免现场操作失误使井下电机受损而引起事故,有效保证了井下电机正常稳定的运行。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包括第一接头件、接头管和第二接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接头和第一中心管,第一壳体与第一接头连接,第一接头与第一中心管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一接头上开有第一介质通道和与第一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一中心孔,第一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一弹性元件固定有第一阀芯顶针,第一阀芯顶针上开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上套有第一O环;
所述第二接头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接头和第二中心管,第二壳体与第二接头连接,第二接头与第二中心管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二接头上开有第二介质通道和与第二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二中心孔,第二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二弹性元件固定有第二阀芯顶针,第二阀芯顶针上开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上套有第二O环;
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接头管上连接有圆环,所述接头管的一端嵌在第一中心孔内,另一端嵌在第二中心孔内。
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开在第一接头的下部,第二介质通道开在第二接头的上部,第一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的一侧,第二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由第一大圆柱段、第一梯形段和第一小圆柱段构成,第一梯形段的下底与第一大圆柱段连通,第一梯形段的上底与第一小圆柱段连通。
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由第二大圆柱段、第二梯形段和第二小圆柱段构成,第二梯形段的下底与第二大圆柱段连通,第二梯形段的上底与第二小圆柱段连通。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第一弹簧,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大圆柱段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内六角丝堵,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内六角丝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阀芯顶针连接。
所述第二大圆柱段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内六角丝堵,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内六角丝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阀芯顶针连接。
所述圆环与接头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圆环上开有弧形凹槽。
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或法兰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先在第一接头件和第二接头件内分别充入内部介质,在施工现场进行对接时,再将接头管的一端插入第一接头的第一中心孔内,另一端插入第二接头的第二中心孔内并密封。然后连接第一接头件和第二接头件,随着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逐渐旋紧,同时接头管也被逐渐推挤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轴向空间内,第一阀芯顶针被接头管上的圆环轴向推挤,并使位于第一环形凹槽上的第一O环与第一介质通道之间原有的密封面脱离,无法实现密封;而使第一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通过第一介质通道流出;同理,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通过第二介质通道流出;从而实现第一接头件与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相互连通;由于第一接头、接头管和第二接头均是密封连接的,使得第一接头件与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连通后所形成的内部介质腔与外部介质腔之间实现了密封隔离。
当第一接头件和第二接头件需要拆开时,旋拧第一接头件和第二接头件的连接处,随着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相互间逐渐脱离,第一阀芯顶针和第二阀芯顶针将分别在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移动,分别使第一O环与第一介质通道之间的密封形成和第二O环与第二介质通道之间的密封形成;从而使第一接头件与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彼此隔离,并分别与外部介质腔内的外部介质隔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本发明,第一接头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接头和第一中心管,第一壳体与第一接头连接,第一接头与第一中心管通过密封圈连接,第一接头上开有第一介质通道和与第一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一中心孔,第一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一弹性元件固定有第一阀芯顶针,第一阀芯顶针上开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上套有第一O环;第二接头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接头和第二中心管,第二壳体与第二接头连接,第二接头与第二中心管通过密封圈连接,第二接头上开有第二介质通道和与第二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二中心孔,第二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二弹性元件固定有第二阀芯顶针,第二阀芯顶针上开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上套有第二O环;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接头管上连接有圆环,接头管的一端嵌在第一中心孔内,另一端嵌在第二中心孔内,较现有技术而言,采用分段连接的方式,便于缩短井下电机的长度,加工和运输都相当方便;通过连接第一接头件和第二接头件,随着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逐渐旋紧,同时接头管也被逐渐推挤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轴向空间内,第一阀芯顶针被接头管上的圆环轴向推挤,并使位于第一环形凹槽上的第一O环与第一介质通道之间原有的密封面脱离,使得第一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通过第一介质通道流出;同理,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通过第二介质通道流出;从而实现第一接头件与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相互连通,整个过程操作相当简便,随着第一接头件和第二接头件连接好的同时,油路实现了自动连通,能够避免现场操作失误使井下电机受损而引起事故,有效保证了井下电机正常稳定的运行。
二、本发明,第一介质通道开在第一接头的下部,第二介质通道开在第二接头的上部,第一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的一侧,第二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的另一侧,当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好后,第一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就和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实现了连通,油路连通可靠性佳。
三、本发明,第一介质通道由第一大圆柱段、第一梯形段和第一小圆柱段构成,第一梯形段的下底与第一大圆柱段连通,第一梯形段的上底与第一小圆柱段连通,当要实现油路连通时,第一阀芯顶针被接头管上的圆环轴向推挤,位于第一环形凹槽上的第一O环就随着第一阀芯顶针从第一小圆柱段内移动到第一大圆柱段内,第一O环与第一介质通道之间原有的密封面脱离,并使第一阀芯顶针与第一介质通道之间形成的间隙变大,从而能够使第一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快速的通过第一介质通道流出,便于快速的实现油路连通。
四、本发明,第二介质通道由第二大圆柱段、第二梯形段和第二小圆柱段构成,第二梯形段的下底与第二大圆柱段连通,第二梯形段的上底与第二小圆柱段连通,当要实现油路连通时,第二阀芯顶针被接头管上的圆环轴向推挤,位于第二环形凹槽上的第二O环就随着第二阀芯顶针从第二小圆柱段内移动到第二大圆柱段内,第二O环与第二介质通道之间原有的密封面脱离,并使第二阀芯顶针与第二介质通道之间形成的间隙变大,从而能够使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快速的通过第二介质通道流出,便于快速的实现油路连通。
五、本发明,第一弹性元件为第一弹簧,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二弹簧,采用弹簧作为弹性元件,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作用力,便于带动阀芯顶针实现的良好伸缩,进而使油路实现自动连通和隔离。
六、本发明,第一大圆柱段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内六角丝堵,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内六角丝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阀芯顶针连接,采用第一内六角丝堵,一方面能够与第一接头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能够固定第一弹簧,且给第一弹簧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力,使第一阀芯顶针所受弹性作用力更加均匀,便于提高油路连通可靠性。
七、本发明,第二大圆柱段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内六角丝堵,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内六角丝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阀芯顶针连接,采用第二内六角丝堵,一方面能够与第二接头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能够固定第二弹簧,且给第二弹簧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力,使第二阀芯顶针所受弹性作用力更加均匀,便于更加稳定可靠的实现油路连通。
八、本发明,圆环与接头管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强度高,便于圆环分别给第一阀芯顶针和第二阀芯顶针施加稳定的轴向推力,提高油路连通可靠性。
九、本发明,圆环上开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能够与阀芯顶针良好的匹配,增大与阀芯顶针的接触面积,使圆环施加到阀芯顶针上的作用力更加均匀,从而便于可靠的实现油路连通和隔离。
十、本发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或法兰固定连接,便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快速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相当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阀芯顶针连通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阀芯顶针连通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阀芯顶针连通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阀芯顶针连通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接头管,2、第一壳体,3、第一接头,4、第一中心管,5、第一中心孔,6、第一弹性元件,7、第一阀芯顶针,8、第一环形凹槽,9、第一O环,10、第二壳体,11、第二接头,12、第二中心管,13、第二中心孔,14、第二弹性元件,15、第二阀芯顶针,16、第二环形凹槽,17、第二O环,18、圆环,19、第一大圆柱段,20、第一梯形段,21、第一小圆柱段,22、第二大圆柱段,23、第二梯形段,24、第二小圆柱段,25、第一内六角丝堵,26、第二内六角丝堵,27、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包括第一接头件、接头管1和第二接头件,所述第一接头件包括第一壳体2、第一接头3和第一中心管4,第一壳体2与第一接头3连接,第一接头3与第一中心管4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一接头3上开有第一介质通道和与第一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一中心孔5,第一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一弹性元件6固定有第一阀芯顶针7,第一阀芯顶针7上开有第一环形凹槽8,第一环形凹槽8上套有第一O环9;
所述第二接头件包括第二壳体10、第二接头11和第二中心管12,第二壳体10与第二接头11连接,第二接头11与第二中心管12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二接头11上开有第二介质通道和与第二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二中心孔13,第二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二弹性元件14固定有第二阀芯顶针15,第二阀芯顶针15上开有第二环形凹槽16,第二环形凹槽16上套有第二O环17;
所述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11连接,接头管1上连接有圆环18,所述接头管1的一端嵌在第一中心孔5内,另一端嵌在第二中心孔13内。
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开在第一接头3的下部,第二介质通道开在第二接头11的上部,第一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1的一侧,第二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1的另一侧。
本实施例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较现有技术而言,采用分段连接的方式,便于缩短井下电机的长度,加工和运输都相当方便;通过连接第一接头件和第二接头件,随着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逐渐旋紧,同时接头管也被逐渐推挤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轴向空间内,第一阀芯顶针被接头管上的圆环轴向推挤,并使位于第一环形凹槽上的第一O环与第一介质通道之间原有的密封面脱离,使得第一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通过第一介质通道流出;同理,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通过第二介质通道流出;从而实现第一接头件与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相互连通,整个过程操作相当简便,随着第一接头件和第二接头件连接好的同时,油路实现了自动连通,能够避免现场操作失误使井下电机受损而引起事故,有效保证了井下电机正常稳定的运行。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4和图5,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包括第一接头件、接头管1和第二接头件,所述第一接头件包括第一壳体2、第一接头3和第一中心管4,第一壳体2与第一接头3连接,第一接头3与第一中心管4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一接头3上开有第一介质通道和与第一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一中心孔5,第一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一弹性元件6固定有第一阀芯顶针7,第一阀芯顶针7上开有第一环形凹槽8,第一环形凹槽8上套有第一O环9;
所述第二接头件包括第二壳体10、第二接头11和第二中心管12,第二壳体10与第二接头11连接,第二接头11与第二中心管12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二接头11上开有第二介质通道和与第二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二中心孔13,第二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二弹性元件14固定有第二阀芯顶针15,第二阀芯顶针15上开有第二环形凹槽16,第二环形凹槽16上套有第二O环17;
所述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11连接,接头管1上连接有圆环18,所述接头管1的一端嵌在第一中心孔5内,另一端嵌在第二中心孔13内。
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开在第一接头3的下部,第二介质通道开在第二接头11的上部,第一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1的一侧,第二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1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由第一大圆柱段19、第一梯形段20和第一小圆柱段21构成,第一梯形段20的下底与第一大圆柱段19连通,第一梯形段20的上底与第一小圆柱段21连通。
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由第二大圆柱段22、第二梯形段23和第二小圆柱段24构成,第二梯形段23的下底与第二大圆柱段22连通,第二梯形段23的上底与第二小圆柱段24连通。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为第一弹簧,第二弹性元件14为第二弹簧。
本实施例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一介质通道开在第一接头的下部,第二介质通道开在第二接头的上部,第一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的一侧,第二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的另一侧,当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好后,第一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就和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实现了连通,油路连通可靠性佳。第一介质通道由第一大圆柱段、第一梯形段和第一小圆柱段构成,第一梯形段的下底与第一大圆柱段连通,第一梯形段的上底与第一小圆柱段连通,当要实现油路连通时,第一阀芯顶针被接头管上的圆环轴向推挤,位于第一环形凹槽上的第一O环就随着第一阀芯顶针从第一小圆柱段内移动到第一大圆柱段内,第一O环与第一介质通道之间原有的密封面脱离,并使第一阀芯顶针与第一介质通道之间形成的间隙变大,从而能够使第一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快速的通过第一介质通道流出,便于快速的实现油路连通。第二介质通道由第二大圆柱段、第二梯形段和第二小圆柱段构成,第二梯形段的下底与第二大圆柱段连通,第二梯形段的上底与第二小圆柱段连通,当要实现油路连通时,第二阀芯顶针被接头管上的圆环轴向推挤,位于第二环形凹槽上的第二O环就随着第二阀芯顶针从第二小圆柱段内移动到第二大圆柱段内,第二O环与第二介质通道之间原有的密封面脱离,并使第二阀芯顶针与第二介质通道之间形成的间隙变大,从而能够使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快速的通过第二介质通道流出,便于快速的实现油路连通。第一弹性元件为第一弹簧,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二弹簧,采用弹簧作为弹性元件,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作用力,便于带动阀芯顶针实现的良好伸缩,进而使油路实现自动连通和隔离。
实施例3
参见图4-图6,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包括第一接头件、接头管1和第二接头件,所述第一接头件包括第一壳体2、第一接头3和第一中心管4,第一壳体2与第一接头3连接,第一接头3与第一中心管4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一接头3上开有第一介质通道和与第一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一中心孔5,第一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一弹性元件6固定有第一阀芯顶针7,第一阀芯顶针7上开有第一环形凹槽8,第一环形凹槽8上套有第一O环9;
所述第二接头件包括第二壳体10、第二接头11和第二中心管12,第二壳体10与第二接头11连接,第二接头11与第二中心管12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二接头11上开有第二介质通道和与第二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二中心孔13,第二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二弹性元件14固定有第二阀芯顶针15,第二阀芯顶针15上开有第二环形凹槽16,第二环形凹槽16上套有第二O环17;
所述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11连接,接头管1上连接有圆环18,所述接头管1的一端嵌在第一中心孔5内,另一端嵌在第二中心孔13内。
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开在第一接头3的下部,第二介质通道开在第二接头11的上部,第一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1的一侧,第二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1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由第一大圆柱段19、第一梯形段20和第一小圆柱段21构成,第一梯形段20的下底与第一大圆柱段19连通,第一梯形段20的上底与第一小圆柱段21连通。
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由第二大圆柱段22、第二梯形段23和第二小圆柱段24构成,第二梯形段23的下底与第二大圆柱段22连通,第二梯形段23的上底与第二小圆柱段24连通。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为第一弹簧,第二弹性元件14为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大圆柱段19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内六角丝堵25,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内六角丝堵25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阀芯顶针7连接。
所述第二大圆柱段22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内六角丝堵26,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内六角丝堵2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阀芯顶针15连接。
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一大圆柱段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内六角丝堵,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内六角丝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阀芯顶针连接,采用第一内六角丝堵,一方面能够与第一接头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能够固定第一弹簧,且给第一弹簧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力,使第一阀芯顶针所受弹性作用力更加均匀,便于提高油路连通可靠性。第二大圆柱段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内六角丝堵,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内六角丝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阀芯顶针连接,采用第二内六角丝堵,一方面能够与第二接头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能够固定第二弹簧,且给第二弹簧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力,使第二阀芯顶针所受弹性作用力更加均匀,便于更加稳定可靠的实现油路连通。
实施例4
参见图4、图5和图7,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包括第一接头件、接头管1和第二接头件,所述第一接头件包括第一壳体2、第一接头3和第一中心管4,第一壳体2与第一接头3连接,第一接头3与第一中心管4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一接头3上开有第一介质通道和与第一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一中心孔5,第一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一弹性元件6固定有第一阀芯顶针7,第一阀芯顶针7上开有第一环形凹槽8,第一环形凹槽8上套有第一O环9;
所述第二接头件包括第二壳体10、第二接头11和第二中心管12,第二壳体10与第二接头11连接,第二接头11与第二中心管12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二接头11上开有第二介质通道和与第二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二中心孔13,第二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二弹性元件14固定有第二阀芯顶针15,第二阀芯顶针15上开有第二环形凹槽16,第二环形凹槽16上套有第二O环17;
所述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11连接,接头管1上连接有圆环18,所述接头管1的一端嵌在第一中心孔5内,另一端嵌在第二中心孔13内。
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开在第一接头3的下部,第二介质通道开在第二接头11的上部,第一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1的一侧,第二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1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由第一大圆柱段19、第一梯形段20和第一小圆柱段21构成,第一梯形段20的下底与第一大圆柱段19连通,第一梯形段20的上底与第一小圆柱段21连通。
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由第二大圆柱段22、第二梯形段23和第二小圆柱段24构成,第二梯形段23的下底与第二大圆柱段22连通,第二梯形段23的上底与第二小圆柱段24连通。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为第一弹簧,第二弹性元件14为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大圆柱段19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内六角丝堵25,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内六角丝堵25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阀芯顶针7连接。
所述第二大圆柱段22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内六角丝堵26,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内六角丝堵2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阀芯顶针15连接。
所述圆环18与接头管1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圆环18上开有弧形凹槽27。
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圆环与接头管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强度高,便于圆环分别给第一阀芯顶针和第二阀芯顶针施加稳定的轴向推力,提高油路连通可靠性。圆环上开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能够与阀芯顶针良好的匹配,增大与阀芯顶针的接触面积,使圆环施加到阀芯顶针上的作用力更加均匀,从而便于可靠的实现油路连通和隔离。
实施例5
参见图4、图5和图7,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包括第一接头件、接头管1和第二接头件,所述第一接头件包括第一壳体2、第一接头3和第一中心管4,第一壳体2与第一接头3连接,第一接头3与第一中心管4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一接头3上开有第一介质通道和与第一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一中心孔5,第一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一弹性元件6固定有第一阀芯顶针7,第一阀芯顶针7上开有第一环形凹槽8,第一环形凹槽8上套有第一O环9;
所述第二接头件包括第二壳体10、第二接头11和第二中心管12,第二壳体10与第二接头11连接,第二接头11与第二中心管12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二接头11上开有第二介质通道和与第二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二中心孔13,第二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二弹性元件14固定有第二阀芯顶针15,第二阀芯顶针15上开有第二环形凹槽16,第二环形凹槽16上套有第二O环17;
所述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11连接,接头管1上连接有圆环18,所述接头管1的一端嵌在第一中心孔5内,另一端嵌在第二中心孔13内。
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开在第一接头3的下部,第二介质通道开在第二接头11的上部,第一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1的一侧,第二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1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由第一大圆柱段19、第一梯形段20和第一小圆柱段21构成,第一梯形段20的下底与第一大圆柱段19连通,第一梯形段20的上底与第一小圆柱段21连通。
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由第二大圆柱段22、第二梯形段23和第二小圆柱段24构成,第二梯形段23的下底与第二大圆柱段22连通,第二梯形段23的上底与第二小圆柱段24连通。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为第一弹簧,第二弹性元件14为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大圆柱段19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内六角丝堵25,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内六角丝堵25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阀芯顶针7连接。
所述第二大圆柱段22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内六角丝堵26,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内六角丝堵2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阀芯顶针15连接。
所述圆环18与接头管1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圆环18上开有弧形凹槽27。
所述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11通过螺纹连接或法兰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方式,采用分段连接的方式,便于缩短井下电机的长度,加工和运输都相当方便;通过连接第一接头件和第二接头件,随着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逐渐旋紧,同时接头管也被逐渐推挤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轴向空间内,第一阀芯顶针被接头管上的圆环轴向推挤,并使位于第一环形凹槽上的第一O环与第一介质通道之间原有的密封面脱离,使得第一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通过第一介质通道流出;同理,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通过第二介质通道流出;从而实现第一接头件与第二接头件内的内部介质相互连通,整个过程操作相当简便,随着第一接头件和第二接头件连接好的同时,油路实现了自动连通,能够避免现场操作失误使井下电机受损而引起事故,有效保证了井下电机正常稳定的运行。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或法兰固定连接,便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快速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相当方便。

Claims (10)

1.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包括第一接头件、接头管(1)和第二接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件包括第一壳体(2)、第一接头(3)和第一中心管(4),第一壳体(2)与第一接头(3)连接,第一接头(3)与第一中心管(4)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一接头(3)上开有第一介质通道和与第一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一中心孔(5),第一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一弹性元件(6)固定有第一阀芯顶针(7),第一阀芯顶针(7)上开有第一环形凹槽(8),第一环形凹槽(8)上套有第一O环(9);
所述第二接头件包括第二壳体(10)、第二接头(11)和第二中心管(12),第二壳体(10)与第二接头(11)连接,第二接头(11)与第二中心管(12)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二接头(11)上开有第二介质通道和与第二介质通道连通的第二中心孔(13),第二介质通道内通过第二弹性元件(14)固定有第二阀芯顶针(15),第二阀芯顶针(15)上开有第二环形凹槽(16),第二环形凹槽(16)上套有第二O环(17);
所述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11)连接,接头管(1)上连接有圆环(18),所述接头管(1)的一端嵌在第一中心孔(5)内,另一端嵌在第二中心孔(1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开在第一接头(3)的下部,第二介质通道开在第二接头(11)的上部,第一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1)的一侧,第二介质通道位于接头管(1)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由第一大圆柱段(19)、第一梯形段(20)和第一小圆柱段(21)构成,第一梯形段(20)的下底与第一大圆柱段(19)连通,第一梯形段(20)的上底与第一小圆柱段(2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由第二大圆柱段(22)、第二梯形段(23)和第二小圆柱段(24)构成,第二梯形段(23)的下底与第二大圆柱段(22)连通,第二梯形段(23)的上底与第二小圆柱段(2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为第一弹簧,第二弹性元件(14)为第二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圆柱段(19)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内六角丝堵(25),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内六角丝堵(25)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阀芯顶针(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大圆柱段(22)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内六角丝堵(26),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内六角丝堵(2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阀芯顶针(1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18)与接头管(1)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18)上开有弧形凹槽(2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路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11)通过螺纹连接或法兰固定连接。
CN201610014472.1A 2016-01-11 2016-01-11 一种油路连通装置 Active CN105508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4472.1A CN105508775B (zh) 2016-01-11 2016-01-11 一种油路连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4472.1A CN105508775B (zh) 2016-01-11 2016-01-11 一种油路连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8775A CN105508775A (zh) 2016-04-20
CN105508775B true CN105508775B (zh) 2017-11-21

Family

ID=55716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4472.1A Active CN105508775B (zh) 2016-01-11 2016-01-11 一种油路连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087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68512A (zh) 2020-06-11 2023-03-07 考尔得产品公司 一次性使用断开式流体联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3104A (en) * 2000-02-22 2000-09-26 National Coupling Company Inc. Undersea hydraulic coupling with Y-seal
US6206040B1 (en) * 2000-03-28 2001-03-27 National Coupling Company Inc. Undersea hydraulic coupling
SE0303359D0 (sv) * 2003-12-10 2003-12-10 Maquet Critical Care Ab Kopplingssystem
US7762525B2 (en) * 2007-03-15 2010-07-27 National Coupling Company, Inc. Pressure-balanced undersea hydraulic coupling
CN101418896A (zh) * 2008-10-30 2009-04-29 宁波志清实业有限公司 可测压管连接件
CN201810910U (zh) * 2010-07-23 2011-04-2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管道接头及具有该管道接头的输送系统
CN205383371U (zh) * 2016-01-11 2016-07-13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油路连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8775A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2186C (zh) 一种潜油电泵井油管内电缆的连接方法以及对接装置
NO340447B1 (no) Koplingssammenstilling til bruk med en elektrisk neddykkbar komponent i et dypvannsmiljø
CN108222918B (zh) 一种分体式双平衡系统小直径机械推靠器
CN103840307B (zh) 深水环境下船用电缆密封连接器
WO2013032614A1 (en) High voltage mechanical splice connector
CN105508775B (zh) 一种油路连通装置
BR112019014887A2 (pt) Conexão de condutor de energia de motor compensada em pressão para bomba submersível
CN105492715A (zh) 给管道中传输线的张力的施加与保持
NO342627B1 (no) Hermetisk forseglet elektrisk motorforbindelse og relaterte fremgangsmåter
US3856983A (en) Electrical penetrant structure
CN203760749U (zh) 深水环境下船用电缆密封连接器
CN102946081B (zh) 一种连续管钻井电缆复合接头
CN108468527A (zh) 一种复合电缆采油井口装置
CN105508776B (zh) 一种油路连通方法
CN205383371U (zh) 一种油路连通装置
CN103697009A (zh) 液压跨接线及其测试、安装方法
CN105789935A (zh) 电动钻具钻井系统的电缆连接装置
RU17996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окоподвода к электробуру при бурении скважин
CN106299744A (zh) 可伸缩旋转连接装置
CN202228061U (zh) 一种径向连接结构
CN214280301U (zh) 一种可快速重复安装拆卸的压缆密封结构
CN116413555A (zh) 一种测试胶圈密封隔绝流体导电性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06772563U (zh) 井下工具油浸模拟试验装置
CN204899838U (zh) 一种球笼式复合桥塞
CN204098845U (zh) 压环式套管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