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2385A - 一种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02385A
CN105502385A CN201510939918.7A CN201510939918A CN105502385A CN 105502385 A CN105502385 A CN 105502385A CN 201510939918 A CN201510939918 A CN 201510939918A CN 105502385 A CN105502385 A CN 105502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maize straw
porous carbon
base porous
straw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399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02385B (zh
Inventor
漆新华
王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r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riginal Assignee
Agr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r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iled Critical Agr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to CN2015109399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023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02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2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02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23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4Pore volum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秸秆的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是以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秸秆为原材料,将秸秆粉碎,以便得到秸秆粉末,在高压水热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水热材料,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进行化学活化,最终得到比表面积非常大、孔结构十分发达的微孔型活性炭类吸附剂。该吸附剂能够在零摄氏度和一个大气压的条件下对二氧化碳显示较高的吸附性能和循环再生性能。本发明所需原材料是一种农业废弃物,广泛易得且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秸秆基碳材料吸附剂具有成本低、吸附量高、容易再生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环境保护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农业废弃物秸秆为原材料来制备能高效地吸附二氧化碳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与消费的米第二大国,玉米种植面积十分巨大,因而产生的玉米秸秆量也是十分巨大的。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过去一般是进行焚烧处理,也有研究将玉米秸秆应用于制备颗粒饲料、草粉等。由于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较高、广泛易得且成本较低,它是制备多孔碳材料的理想前驱体。因此,以玉米秸秆作为前驱体制备多孔碳材料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又可以开发玉米秸秆的新用途,制备高效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
随着21世纪化石燃料使用不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随之引起了许多问题,如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主要“元凶”是二氧化碳,是典型的温室气体,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协议》标志着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二氧化碳捕获是最有效的二氧化碳减排手段。对于二氧化碳捕获来说,固体吸附剂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吸附过程中二氧化碳以固体形式存在,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而多孔碳材料是一种比表面积很大、易循环再生的固体吸附剂。目前,针对二氧化碳吸附的高效多孔碳材料还不多。
因此,开发一种二氧化碳吸附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多孔碳材料还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低成本、吸附量高、循环再生性能优越的高效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秸秆粉粹,得到秸秆粉末;
2)将所述秸秆粉末进行水热处理,得到水热材料;
3)将所述水热材料与氢氧化钾固体混合;
4)将经过混合后的水热材料进行氢氧化钾活化处理,得到所述吸附二氧化碳的秸秆基碳材料。
步骤2)在220-280摄氏度下,将所述秸秆粉末进行水热处理4-24小时。
步骤4)活化处理是在氮气气氛中进行的。
步骤3)所述氢氧化钾与水热材料的混合质量比为1~4:1。
步骤4)所述活化温度为600~900摄氏度,活化时间为1~4小时。
所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5):
5)将所述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用去离子水和0.1mol/L的稀盐酸清洗,以便去除残留的无机物。
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其比表面积为955-2442m2/g。
所述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中,总孔容为0.43-1.56cm3/g。
所述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中,微孔的总体积为0.31-0.86cm3/g。
所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应用方法,将被吸附样品与所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接触,二氧化碳即被吸附到所述的吸附材料。
上述方法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这种原料来源广泛且成本低,由此利用该方法制备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不仅对生产生活中被认为是废弃物的玉米秸秆进行回收利用,避免通常对玉米秸秆进行焚烧处理而产生的大气污染,同时降低了制备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成本,实现双赢。
另外,根据本发明制备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加热下,将所述玉米秸秆粉末进行水热处理,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备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活性炭的效率,并且能够提高制备得到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活性炭的含氮量。
因此,该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容以及微孔体积,能够吸附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且该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能够对零摄氏度、1个大气压条件下的二氧化碳进行吸附。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微观形貌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氢氧化钾与水热材料比值对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影响;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化温度对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影响;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化时间对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影响;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化温度对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五次再生后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步骤为:取14g40目的玉米秸秆置于高压密闭反应釜中,以8.4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250摄氏度,在250摄氏度下保持10小时。将1.5g水热材料与3g氢氧化钾固体粉末充分混合,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进行活化,其中活化程序为:以1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600摄氏度,在600摄氏度下保持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活化过程中管式炉中持续通氮气保护。将活化后的材料用去离子水和稀盐酸(0.1mol/L)反复清洗,直至清洗液的pH为中性,将清洗后的材料置于烘箱中,80摄氏度烘干12小时。
吸附特性实验步骤为:零摄氏度下二氧化碳吸附量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在自动气体吸附仪上测定(美国麦克公司AutoChemII2920),测定前样品在300摄氏度真空下脱气4小时。
实施例2:
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步骤为:取14g40目的玉米秸秆置于高压密闭反应釜中,以8.4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250摄氏度,在250摄氏度下保持10小时。将1.5g水热材料与3g氢氧化钾固体粉末充分混合,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进行活化,其中活化程序为:以1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700摄氏度,在700摄氏度下保持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活化过程中管式炉中持续通氮气保护。将活化后的材料用去离子水和稀盐酸(0.1mol/L)反复清洗,直至清洗液的pH为中性,将清洗后的材料置于烘箱中,80摄氏度烘干12小时。
吸附特性实验步骤为:零摄氏度下二氧化碳吸附量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在自动气体吸附仪上测定(美国麦克公司AutoChemII2920),测定前样品在300摄氏度真空下脱气4小时。
实施例3:
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步骤为:取14g40目的玉米秸秆置于高压密闭反应釜中,以8.4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250摄氏度,在250摄氏度下保持10小时。将1.5g水热材料与3g氢氧化钾固体粉末充分混合,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进行活化,其中活化程序为:以1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800摄氏度,在800摄氏度下保持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活化过程中管式炉中持续通氮气保护。将活化后的材料用去离子水和稀盐酸(0.1mol/L)反复清洗,直至清洗液的pH为中性,将清洗后的材料置于烘箱中,80摄氏度烘干12小时。
吸附特性实验步骤为:零摄氏度下二氧化碳吸附量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在自动气体吸附仪上测定(美国麦克公司AutoChemII2920),测定前样品在300摄氏度真空下脱气4小时。样品在进行完一次吸附试验后,在室温下抽真空至小于0.1bar,马上进行第二次吸附实验,重复5次。
实施例4:
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步骤为:取14g40目的玉米秸秆置于高压密闭反应釜中,以8.4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250摄氏度,在250摄氏度下保持10小时。将1.5g水热材料与3g氢氧化钾固体粉末充分混合,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进行活化,其中活化程序为:以1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900摄氏度,在900摄氏度下保持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活化过程中管式炉中持续通氮气保护。将活化后的材料用去离子水和稀盐酸(0.1mol/L)反复清洗,直至清洗液的pH为中性,将清洗后的材料置于烘箱中,80摄氏度烘干12小时。
吸附特性实验步骤为:零摄氏度下二氧化碳吸附量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在自动气体吸附仪上测定(美国麦克公司AutoChemII2920),测定前样品在300摄氏度真空下脱气4小时。
实施例5:
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步骤为:取14g40目的玉米秸秆置于高压密闭反应釜中,以8.4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250摄氏度,在250摄氏度下保持10小时。将1.5g水热材料与1.5g氢氧化钾固体粉末充分混合,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进行活化,其中活化程序为:以1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800摄氏度,在800摄氏度下保持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活化过程中管式炉中持续通氮气保护。将活化后的材料用去离子水和稀盐酸(0.1mol/L)反复清洗,直至清洗液的pH为中性,将清洗后的材料置于烘箱中,80摄氏度烘干12小时。
吸附特性实验步骤为:零摄氏度下二氧化碳吸附量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在自动气体吸附仪上测定(美国麦克公司AutoChemII2920),测定前样品在300摄氏度真空下脱气4小时。
实施例6:
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步骤为:取14g40目的玉米秸秆置于高压密闭反应釜中,以8.4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250摄氏度,在250摄氏度下保持10小时。将1.5g水热材料与6g氢氧化钾固体粉末充分混合,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进行活化,其中活化程序为:以1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800摄氏度,在800摄氏度下保持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活化过程中管式炉中持续通氮气保护。将活化后的材料用去离子水和稀盐酸(0.1mol/L)反复清洗,直至清洗液的pH为中性,将清洗后的材料置于烘箱中,80摄氏度烘干12小时。
吸附特性实验步骤为:零摄氏度下二氧化碳吸附量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在自动气体吸附仪上测定(美国麦克公司AutoChemII2920),测定前样品在300摄氏度真空下脱气4小时。
实施例7:
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步骤为:取14g40目的玉米秸秆置于高压密闭反应釜中,以8.4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250摄氏度,在250摄氏度下保持10小时。将1.5g水热材料与3g氢氧化钾固体粉末充分混合,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进行活化,其中活化程序为:以1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800摄氏度,在800摄氏度下保持1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活化过程中管式炉中持续通氮气保护。将活化后的材料用去离子水和稀盐酸(0.1mol/L)反复清洗,直至清洗液的pH为中性,将清洗后的材料置于烘箱中,80摄氏度烘干12小时。
吸附特性实验步骤为:零摄氏度下二氧化碳吸附量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在自动气体吸附仪上测定(美国麦克公司AutoChemII2920),测定前样品在300摄氏度真空下脱气4小时。
实施例8:
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步骤为:取14g40目的玉米秸秆置于高压密闭反应釜中,以8.4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250摄氏度,在250摄氏度下保持10小时。将1.5g水热材料与3g氢氧化钾固体粉末充分混合,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进行活化,其中活化程序为:以1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800摄氏度,在800摄氏度下保持4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活化过程中管式炉中持续通氮气保护。将活化后的材料用去离子水和稀盐酸(0.1mol/L)反复清洗,直至清洗液的pH为中性,将清洗后的材料置于烘箱中,80摄氏度烘干12小时。
吸附特性实验步骤为:零摄氏度下二氧化碳吸附量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在自动气体吸附仪上测定(美国麦克公司AutoChemII2920),测定前样品在300摄氏度真空下脱气4小时。
实施例9:
对上述实施例方法制备得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进行比较分析。
1、分别测定实施例1-8制备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吸附剂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实验结果见下表:
结论:从上表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相差距不大,均优于商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最大可以达到7.14mmol/g的吸附量。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具有良好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2、氢氧化钾活化温度对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见图2。图2中所表示的数据点从左至右分别为实施例1-4所制备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氢氧化钾和水热材料的质量比例为2,活化时间为2小时时,二氧化碳的吸附量与活化温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对二氧化碳吸附量最高的是实施例3制备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采用的活化温度为800摄氏度。由此可以得知,根据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吸附性能最佳,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达到7.14mmol/g。
3、固定活化温度为800摄氏度、活化时间为2小时时,氢氧化钾和水热材料的质量比对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见图3。图3中所表示的数据点从左至右分别为实施例5、3、6所制备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活化温度为800摄氏度,活化时间为2小时时,二氧化碳的吸附量与氢氧化钾和水热材料的质量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对二氧化碳吸附量最高的是实施例3制备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采用的氢氧化钾和水热材料的质量比为2。由此可以得知,根据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吸附性能最佳,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达到7.14mmol/g。
4、固定活化温度为800摄氏度、氢氧化钾和水热材料的质量比例为2时,氢氧化钾活化时间对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见图4。图4中所表示的数据点从左至右分别为实施例7、3、8所制备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活化温度为800摄氏度、氢氧化钾和水热材料的质量比例为2时,二氧化碳的吸附量与活化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对二氧化碳吸附量最高的是实施例3制备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采用的活化时间为2小时。由此可以得知,根据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吸附性能最佳,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达到7.14mmol/g。
5、再生次数对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见图4。
对实施例3中所制备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在0摄氏度下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然后将其置于真空环境下对已经完全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进行循环再生,再生后再次测定该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在0摄氏度下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如此类推测定五次再生后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二氧化碳吸附量,测定结果见图5。由图5可知,该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经过循环五次的二氧化碳吸附量与新鲜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相比相差不大,说明该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具有良好的循环再生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秸秆粉粹,得到秸秆粉末;
2)将所述秸秆粉末进行水热处理,得到水热材料;
3)将所述水热材料与氢氧化钾固体混合;
4)将经过混合后的水热材料进行氢氧化钾活化处理,得到所述吸附二氧化碳的秸秆基碳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在220-280摄氏度下,将所述秸秆粉末进行水热处理4-24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4)所述活化处理是在氮气气氛中进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氢氧化钾与水热材料的混合质量比为1~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活化温度为600~900摄氏度,活化时间为1~4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步骤5):
5)将所述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用去离子水和0.1mol/L的稀盐酸清洗,以便去除残留的无机物。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其比表面积为955-2442m2/g。
8.一种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中,总孔容为0.43-1.56cm3/g。
9.一种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中,微孔的总体积为0.31-0.86cm3/g。
10.一种用所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被吸附样品与所述的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接触,二氧化碳即被吸附到所述的吸附材料。
CN201510939918.7A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02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39918.7A CN105502385B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39918.7A CN105502385B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2385A true CN105502385A (zh) 2016-04-20
CN105502385B CN105502385B (zh) 2018-03-16

Family

ID=55710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3991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02385B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02385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7181A (zh) * 2016-10-25 2017-03-2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高效吸附co2的生物质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6566586A (zh) * 2016-08-08 2017-04-19 黄进前 一种沼气生产cng的co2气体净化装置
CN106865523A (zh) * 2017-02-16 2017-06-20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缓解稻田氨挥发排放的改良水热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984267A (zh) * 2017-03-23 2017-07-2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吸附co2的氮掺杂炭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07244671A (zh) * 2017-05-22 2017-10-13 廊坊师范学院 一种以生物质废料为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7790110A (zh) * 2017-09-29 2018-03-1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基于油菜秸秆炭的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34958A (zh) * 2017-11-10 2018-04-2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绿色活化剂在制备多孔炭材料中的应用
CN109264713A (zh) * 2018-09-20 2019-01-25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二氧化碳物理吸附用生物质焦油基高比表面积多孔碳的制备方法
CN112138699A (zh) * 2020-09-25 2020-12-29 拉萨波玛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富n水热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194129A (zh) * 2020-10-26 2021-01-08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水热辅助化学活化制备秸秆基有序多孔炭材料的方法和应用
CN113893819A (zh) * 2021-09-24 2022-01-07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生物质氮掺杂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7879B (zh) * 2019-06-13 2021-02-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烟气co2吸附的生物质多孔炭制备方法及产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2097A (zh) * 2014-04-02 2014-08-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浒苔基制备co2炭基吸附剂的方法
CN104069812A (zh) * 2014-07-11 2014-10-01 南开大学 一种采用koh改性玉米秸秆水热生物炭的制备方法
CN104860313A (zh) * 2015-05-17 2015-08-26 兰州大学 一种中孔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2097A (zh) * 2014-04-02 2014-08-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浒苔基制备co2炭基吸附剂的方法
CN104069812A (zh) * 2014-07-11 2014-10-01 南开大学 一种采用koh改性玉米秸秆水热生物炭的制备方法
CN104860313A (zh) * 2015-05-17 2015-08-26 兰州大学 一种中孔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FALCO ET AL.;: "Tailoring the porosity of chemically activated hydrothermal carbons: Influence of the precursor and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CARBON》 *
KEJING SU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otassium hydroxide(KOH) modified hydrochars from different feedstocks for enhanced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water", 《ENVIRON SCI POLLUT RES》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6586A (zh) * 2016-08-08 2017-04-19 黄进前 一种沼气生产cng的co2气体净化装置
CN106517181A (zh) * 2016-10-25 2017-03-2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高效吸附co2的生物质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6865523A (zh) * 2017-02-16 2017-06-20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缓解稻田氨挥发排放的改良水热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984267A (zh) * 2017-03-23 2017-07-2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吸附co2的氮掺杂炭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07244671A (zh) * 2017-05-22 2017-10-13 廊坊师范学院 一种以生物质废料为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7790110B (zh) * 2017-09-29 2019-09-2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基于油菜秸秆炭的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790110A (zh) * 2017-09-29 2018-03-1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基于油菜秸秆炭的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34958A (zh) * 2017-11-10 2018-04-2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绿色活化剂在制备多孔炭材料中的应用
CN107934958B (zh) * 2017-11-10 2018-11-0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绿色活化剂在制备多孔炭材料中的应用
CN109264713A (zh) * 2018-09-20 2019-01-25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二氧化碳物理吸附用生物质焦油基高比表面积多孔碳的制备方法
CN109264713B (zh) * 2018-09-20 2020-06-12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二氧化碳物理吸附用生物质焦油基高比表面积多孔碳的制备方法
CN112138699A (zh) * 2020-09-25 2020-12-29 拉萨波玛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富n水热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194129A (zh) * 2020-10-26 2021-01-08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水热辅助化学活化制备秸秆基有序多孔炭材料的方法和应用
CN113893819A (zh) * 2021-09-24 2022-01-07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生物质氮掺杂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2385B (zh) 201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02385A (zh) 一种吸附二氧化碳的玉米秸秆基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771274B2 (ja) マルチアパーチャ炭素粒子空気浄化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240055B (zh) 基于天然生物质制作二氧化碳吸附剂的方法及据此方法制作的基于天然生物质的二氧化碳吸附剂
CN103193228B (zh) 高效吸附co2的瓜子皮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1497024A (zh) 一种co2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9123A (zh) 具有rho结构的沸石性质微孔晶体材料在天然气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CN110015662B (zh) 一种吸附co2用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531365B (zh) 变压吸附分离甲烷/氮气用成型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2580679A (zh) 一种改性微波活性炭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07126922A (zh) 一种高效吸附co2的多孔活性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6599A (zh) 一种复合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13421B (zh) 一种气体中co2的吸附方法
KR102197821B1 (ko) 플라스틱으로부터 제조된 다공성 탄소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5854801A (zh) 一种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876005B (zh) 一种脱除氯化污染物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57436A (zh) 高效吸附co2的松子壳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8816190A (zh) 一种氧化铝-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35086A1 (en) Carbohydrate pyrolyzate adsosrbent and systems and processes utilizing same
CN106512944A (zh) 一种可有效吸附二氧化碳的氧化木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2500324A (zh)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及制备方法
KR20140111549A (ko) 제올라이트 포함 이산화탄소 흡착제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2838112A (zh) 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10142022A (zh) 一种空气净化用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7840334A (zh) 一种极微孔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0470B (zh) 一种甲烷/二氧化碳分离吸附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