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1342A - 鞍乘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鞍乘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01342A
CN105501342A CN201510631804.6A CN201510631804A CN105501342A CN 105501342 A CN105501342 A CN 105501342A CN 201510631804 A CN201510631804 A CN 201510631804A CN 105501342 A CN105501342 A CN 105501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se plate
saddle
type vehicle
intermediat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318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01342B (zh
Inventor
片冈敬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01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1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01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1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鞍乘式车辆,不仅在座椅的下方配置有燃料箱,使驾驶员容易上下车,而且可利用驾驶员的腿部夹持车身。该鞍乘式车辆(1)具备驾驶员就坐的座椅(5)、配置于座椅(5)的下方的燃料箱(51)、在座椅(5)的前方向上下延伸形成的腿防护罩(22)、在座椅(5)的下方向前后延伸形成的左右踏脚板(28),还具备覆盖左右踏脚板(28)之间的底板中间罩(30),底板中间罩(30)具备膨出部(31),从侧面观察时,该膨出部(31)形成从腿防护罩(22)的下端(22d)向后上方倾斜的上缘(30u)。

Description

鞍乘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式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鞍乘式车辆,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该车辆在踏板式车辆的车身前部的踏脚板内设有燃料箱,在覆盖燃料箱的罩上形成向上方凸的通道部。在这样的车辆中,能够用腿部中的踝或小腿后部等夹住罩的通道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35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一方面,在座椅的下方配置燃料箱的车辆中,由于放置驾驶员的左右脚的部位之间的空间无法配置大型的车辆部件,所以采用平坦的底板,使驾驶员容易上下车。该情况下,也希望能够用腿部夹持车身。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鞍乘式车辆中,即使为在座椅的下方配置燃料箱而使驾驶员容易上下车的结构,也能够用驾驶员的腿部夹持车身。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方案,第一方案提供一种鞍乘式车辆(1),其具备:驾驶员就坐的座椅(5)、配置于所述座椅(5)的后部下方的燃料箱(51)、在所述座椅(5)的前方上下延伸形成的腿防护罩(22)、在所述座椅(5)的下方前后延伸形成的左右踏脚板(28L、28R),所述鞍乘式车辆的特征在于,具备覆盖所述左右踏脚板(28L、28R)之间的底板中间罩(30),所述底板中间罩(30)具备膨出部(31),从侧面观察时,所述膨出部(31)形成从所述腿防护罩(22)的下端(22d)向后上方倾斜的上缘(30u)。
第二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间罩(30)形成为比所述座椅(5)的前端(5f)更向后方延伸。
第三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踏脚板(28L、28R)形成为向后上方倾斜。
第四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间罩(30)在所述座椅(5)的下方两侧具有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延伸部(32),在所述座椅(5)的下方两侧设置有覆盖所述后方延伸部(32)的上下的后侧罩(25),所述后侧罩(25)具有位于所述后方延伸部(32)的上方的上部延伸部(25a),在所述座椅(5)的下方且在所述燃料箱(51)的前方,配置有收容箱(50),所述上部延伸部(25a)形成为,从侧面观察时,延伸至所述收容箱(50)的前方。
根据第一方案所述的发明,设有覆盖左右踏脚板之间的底板中间罩,在底板中间罩设有膨出部,从侧面观察时,所述膨出部形成从腿防护罩的下端向后上方倾斜的上缘,由此,膨出部的前部降低,使驾驶员能够用两腿轻夹,并且随着向后方移动腿的位置,膨出部逐渐变大。因此,不给驾驶员的上下车带来大的影响,驾驶员就能够用腿部的踝及小腿后部夹住车身(膨出部)。即,驾驶员在跨过车身时,通常是脚尖下落,所以在膨出部,通过降低所述脚尖侧的部分,确保能够跨过。
根据第二方案所述的发明,底板中间罩形成为比座椅的前端更向后方延伸,由此,在驾驶员向比座椅的前端更向后方的位置移动腿部的情况下,也能够用腿部夹住膨出部。
根据第三方案所述的发明,左右踏脚板形成为向后上方倾斜,由此,在驾驶员向车辆后部移动腿部的情况下,能够容易采取前倾姿势。
根据第四方案所述的发明,在座椅的下方两侧设有覆盖底板中间罩的后方延伸部的上下的后侧罩,在座椅的下方且在燃料箱的前方配置收容箱,使位于底板中间罩的后方延伸部的上方的后侧罩的上部延伸部在侧视图中延伸至收容箱的前方,从而能够提高收容箱前部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二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上述二轮摩托车的俯视图;
图3是从左前上方观察上述二轮摩托车的底板中间罩的立体图;
图4是上述底板中间罩的左侧视图;
图5是上述底板中间罩的俯视图;
图6是上述底板中间罩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二轮摩托车(鞍乘式车辆)
5座椅
5f座椅的前端
22腿防护罩
22d腿防护罩的下端
25后侧罩
25a上部延伸部
28L、28R左右踏脚板
30底板中间罩
30u膨出部的上缘
31膨出部
32后方延伸部
50收容箱
51燃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下述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与下述说明中的车辆的方向一致。另外,在用于下述的说明的图中,在适当部位显示有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图中线CL表示车身左右中心线。
首先,使用图1及图2对实施方式的二轮摩托车1(鞍乘式车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中二轮摩托车1的左侧视图。图2是上述二轮摩托车1的俯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踏板式的二轮摩托车1具备操纵手柄2、通过操纵手柄2转向的前轮3、通过摆动式的动力单元8驱动的后轮4。
包括操纵手柄2及前轮3的转向系统部件在车身框架10前端的头管11被可转向地枢轴支承。动力单元8的前部下侧在车身框架10的下部后侧被可上下摆动地枢轴支承。在操纵手柄2和支承于车身后部上的乘员就坐用的座椅5之间设置有用于让乘员放置脚的踏脚板28。
例如,车身框架10通过焊接等一体结合多种钢材而形成。车身框架10具备头管11、从头管11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12、从主车架12的下部侧面向后方延伸后从中间部13m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侧框架13、从左右侧框架13的上端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左右后框架14、附设于中间部13m且在车宽方向搭设有枢轴15a的左右枢轴板15、在中间部13m的后上方搭设于左右侧框架13之间的中间横框架16、搭设于左右后框架14的后端部之间的后横框架(未图示)。
在枢轴15a上,经由联杆18可上下摆动地支承有动力单元8的前部下侧。
动力单元8是将配置于前部的发动机8a和配置于后部左侧的变速器8b一体化的摆动式动力单元。在动力单元8和车身框架10的后部之间安装有后悬架6,在车身后部构成单元摆动式(ユニットスイング式)后悬架结构。
在动力单元8的上方安装有空气滤清器单元7。在空气滤清器单元7的前端安装有与发动机8a连结的节气门本体(未图示)。
在动力单元8的上方配置有驾驶员就坐的座椅5。座椅5向前后延伸,一体地具有驾驶员就坐的主座椅5a和同乘人就坐的后座椅5b。在座椅5的下方且在前轮3和后轮4之间,设置有驾驶员放脚的踏脚板28。在座椅5的前方设置有上下延伸的腿防护罩22。
在座椅5的前方且在腿防护罩22的后方,形成有乘员上下车时腿部通过的腿通过空间9。驾驶员使腿部通过腿通过空间9,就坐于座椅5,将脚放在踏脚板28上,从而乘坐于二轮摩托车1。
在座椅5的前部下方配置有收容箱50,在座椅5的后部下方配置有燃料箱51。收容箱50被中间横框架16及左右后框架14支承。燃料箱51被左右后框架14支承。
车身框架10由车身罩20覆盖。车身罩20包括:前罩21,其覆盖车身框架10的前部;腿防护罩22,其覆盖驾驶员的腿的前方;下面罩23,其覆盖踏脚板28的侧方;底板中间罩30,其搭设于左右踏脚板28L、28R之间,并具有形成向上方凸出的通道形状的膨出部31;左右侧罩24,其与底板中间罩30的左右下方连接,并覆盖车身框架10的前后中央部;左右后侧罩25,其与左右侧罩24的后上方连接,并覆盖车身框架10的后部;后上面罩26(参照图2),其从上方覆盖左右后侧罩25的后部之间。车身罩20通过螺栓等安装部件被安装在车身框架10上。
下面,对车身罩2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前罩21在图1的侧视图中具有向前方突出的嘴形状。腿防护罩22沿着头管11及主车架12形成。具体而言,在图1的侧视图中,腿防护罩22从操纵手柄2下方越向下侧越靠前方地倾斜延伸,接着,在头管11和主车架12的结合部附近向后下方弯曲,越向下侧越靠后方地倾斜延伸。在图1的侧视图中,左右踏脚板28L、28R从腿防护罩22的下端部向后上方缓慢倾斜形成。下面罩23例如由铝等金属材料形成,在图1的侧视图中,沿着左右踏脚板28L、28R倾斜而向后上方缓慢地倾斜,且以越向后侧上下宽度越小的方式向后上方突出。左右踏脚板28L、28R的后端部构成同乘人用的踏板29L、29R。另外,也可以由下面罩23的左右后上方突出部27L、27R构成同乘人用的踏板。
在图1的侧视图中,底板中间罩30具有比沿着腿防护罩22的下部壁面的直线C1(图1所示的点划线)更向前方延伸的前延伸部31c,并且在座椅5的下方两侧具有向后上方倾斜延伸至比座椅5的前端5f更靠后方的位置的左右后方延伸部32。在图1的侧视图中,底板中间罩30的上缘30u从腿防护罩22的下端22d朝向座椅5向后上方倾斜形成。
在车辆后部设置有后挡泥板40,其具备覆盖后轮4上方的挡泥板主体41及上部挡泥板(未图示)、覆盖后轮4的后上方的后尾挡泥板43、乘员可把持的把手42。
此外,附图标记57表示从前方及侧方保护操纵手柄2的手柄保护部,附图标记56表示覆盖前轮3的上方的前挡泥板,附图标记52表示以内置于后挡泥板40的LED等作为光源的左右后方向指示灯,附图标记53表示尾灯,附图标记54表示仪表面板,附图标记55表示消音器。
接着,使用图3~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底板中间罩3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从左前上方观察上述二轮摩托车1的底板中间罩30的立体图。图4是上述底板中间罩30左侧视图。图5是上述底板中间罩30的俯视图。图6是上述底板中间罩30的主视图。
在图5的俯视图及图6的主视图中,底板中间罩30隔着车身左右中心线CL形成左右对称形状的Y字状。如图3所示,底板中间罩30具备:膨出部31,形成向下方开口的U字状的通道形状;左右后方延伸部32,从膨出部31后端左右朝向后方延伸;连结部33,连结膨出部31和左右后方延伸部32。底板中间罩30通过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形等一体形成。另外,在底板中间罩30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安装部。通过上述安装部利用螺栓等紧固部件将底板中间罩30安装于车身框架10及车身罩20(参照图1),从而使底板中间罩30被支承在车身。
在图5的俯视图中,底板中间罩30的膨出部31以越靠后侧左右宽度变得越大的方式形成。底板中间罩30的膨出部31包括:主体部31a,在图4的侧视图中,越靠后侧越靠上方地缓慢倾斜延伸;前膨出部31b,在图4的侧视图中,从主体部31a的前端向前上方膨出,并且搭设在主体部31a和腿防护罩22(参照图1)的下端部间。
在膨出部31的前膨出部31b的前端部形成有在图6的主视图中形成向前下方打开的U字状的开放部31h。膨出部31的前膨出部31b的左右壁部构成图1的侧视图中在比沿着腿防护罩22的下部壁面的直线C1(图1所示的点划线)更靠前方的位置配置的前延伸部31c。
膨出部31形成图1的侧视图中从腿防护罩22的下端22d向后上方倾斜的上缘30u。此外,腿防护罩22的下端22d在图1的侧视图中位于上缘30u的延长线上。
底板中间罩30的左右后方延伸部32包括:第一延伸部32a,在图5的俯视图中,从膨出部31的后端以越靠后侧越靠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延伸;第二延伸部32b,从第一延伸部32a的后端以越靠后侧越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进一步延伸。在底板中间罩30,左右后方延伸部32的车宽方向内侧缘和连结部33的后端缘形成图5的俯视图中呈向后方打开的U字状的开放部32h。
底板中间罩30的左右后方延伸部32具有向前上方凸出的V字状的剖面形状,比膨出部31及连结部33更靠后上方延伸。另外,在图3~图6中,附图标记32r表示左右后方延伸部32的棱线。左右后方延伸部32的棱线32r在图1的侧视图中与膨出部31的上缘30u的后面连接。
在图1的侧视图中,底板中间罩30在座椅5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在图1的侧视图中,底板中间罩30的左右后方延伸部32延伸至同乘人用的踏板29L、29R(参照图2)的上方,并且,沿着左右后侧罩25的前上缘形成。在图4的侧视图中,左右后方延伸部32的第二延伸部32b比第一延伸部32a更向后上方延伸,并且,在图4的侧视图中形成越靠后侧上下宽度越小的前尖的形状。
在图1的侧视图中,底板中间罩30比踏脚板28更陡峭地向后上方倾斜,相对于腿防护罩22的下端22d,越靠后侧,距踏脚板28的高度越高。
如图1所示,左右后侧罩25覆盖左右后方延伸部32的上下。在图1的侧视图中,左右后侧罩25具有:上部延伸部25a,其位于左右后方延伸部32的上方,且向前上方延伸;下部延伸部25b,其位于左右后方延伸部32的下方,且向前下方延伸。左右后侧罩25的上部延伸部25a延伸至配置于座椅5的前部下方的收容箱50的前方。
左右后侧罩25的下部延伸部25b向车宽方向外侧膨出,并且配置于底板中间罩30的左右后方延伸部32的后下方。由此,在驾驶员向比底板中间罩30的左右后方延伸部32更向后下方的位置移动腿部的情况下,也能够用腿部夹住左右后侧罩25的下部延伸部25b,所以起到提高车身的保持性的效果。
如上述说明,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1,其具备驾驶员就坐的座椅5、配置于座椅5的后部下方的燃料箱51、在座椅5的前方上下延伸的腿防护罩22、在座椅5的下方前后延伸的左右踏脚板28L、28R,二轮摩托车1具备覆盖左右踏脚板28L、28R之间的底板中间罩30,底板中间罩30具备膨出部31,在图1的侧视图中,该膨出部31形成从腿防护罩22的下端22d向后上方倾斜的上缘30u。
根据该结构,设置覆盖左右踏脚板28L、28R之间的底板中间罩30,在底板中间罩30上设有膨出部31,在图1的侧视图中,该膨出部31形成从腿防护罩22的下端22d向后上方倾斜的上缘30u,由此,膨出部31的前部降低到可用驾驶员的两腿轻夹的程度,并且,随着向后方移动腿的位置,膨出部31逐渐变大。因此,不给驾驶员上下车带来大的影响,驾驶员就能够用腿部的踝及小腿后部等夹住车身(膨出部31)。即,驾驶员跨过车身时,通常脚尖下落,所以在膨出部31,通过降低上述脚尖侧的部分,确保能够跨过。
另外,通过使底板中间罩30比座椅5的前端5f更向后方延伸,在驾驶员向比座椅5的前端5f更向后方的位置移动腿部的情况下,也能够用腿夹住膨出部31。
另外,左右踏脚板28L、28R向后上方倾斜,由此,驾驶员在向车辆后部移动腿部的情况下,容易采取前倾姿势。
另外,在座椅5的下方两侧设有覆盖底板中间罩30的后方延伸部32的上下的后侧罩25,在座椅5的下方且在燃料箱51的前方配置收容箱50,使位于底板中间罩30的后方延伸部32上方的后侧罩25的上部延伸部25a在图1的侧视图中延伸至收容箱50的前方,由此,能够提高收容箱50前部的刚性。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作为上述鞍乘式车辆包括驾驶员可跨过车身乘车的所有车辆,不仅包括二轮摩托车(包括带动力装置的自行车及踏板型车辆),还含有三轮(除前单轮后双轮外,还含有前双轮后单轮的车辆)或四轮的车辆。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如将实施方式的结构部件更改为公知的结构部件等。

Claims (4)

1.一种鞍乘式车辆,该鞍乘式车辆(1)具备:
驾驶员就坐的座椅(5)、
配置于所述座椅(5)的下方的燃料箱(51)、
在所述座椅(5)的前方上下延伸形成的腿防护罩(22)、
在所述座椅(5)的下方前后延伸形成的左右踏脚板(28L、28R),
所述鞍乘式车辆的特征在于,
具备覆盖所述左右踏脚板(28L、28R)之间的底板中间罩(30),
所述底板中间罩(30)具备膨出部(31),从侧面观察时,所述膨出部(31)形成从所述腿防护罩(22)的下端(22d)向后上方倾斜的上缘(30u)。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中间罩(30)形成为比所述座椅(5)的前端(5f)更向后方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踏脚板(28L、28R)形成为向后上方倾斜。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中间罩(30)在所述座椅(5)的下方两侧具有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延伸部(32),
在所述座椅(5)的下方两侧设置有覆盖所述后方延伸部(32)的上下的后侧罩(25),
所述后侧罩(25)具有位于所述后方延伸部(32)的上方的上部延伸部(25a),
在所述座椅(5)的下方且在所述燃料箱(51)的前方,配置有收容箱(50),
所述上部延伸部(25a)形成为,从侧面观察时,延伸至所述收容箱(50)的前方。
CN201510631804.6A 2014-10-10 2015-09-29 鞍乘式车辆 Active CN1055013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9278A JP6279445B2 (ja) 2014-10-10 2014-10-10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4-209278 2014-10-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1342A true CN105501342A (zh) 2016-04-20
CN105501342B CN105501342B (zh) 2019-01-18

Family

ID=55709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1804.6A Active CN105501342B (zh) 2014-10-10 2015-09-29 鞍乘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79445B2 (zh)
CN (1) CN10550134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79483U (ja) * 1982-11-22 1984-05-29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タ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H05162678A (ja) * 1991-12-11 1993-06-29 Suzuki Motor Corp アンダーボーン型自動二輪車
JPH06156349A (ja) * 1992-11-30 1994-06-03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レームカバー構造
JP2003165476A (ja) * 2001-12-03 2003-06-10 Honda Motor Co Ltd 荷物収納構造
US20050269799A1 (en) * 2004-06-04 2005-12-08 Haruhito Takahashi Wheeled vehicle with foot guide
EP1964758A1 (en) * 2007-02-28 2008-09-03 HONDA MOTOR CO., Ltd. Scooter type vehicle
CN101259861A (zh) * 2004-06-18 2008-09-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JP3160464U (ja) * 2010-04-15 2010-06-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EP2202138A2 (en) * 2008-12-26 2010-06-3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addle-riding vehicle
CN101058331B (zh) * 2003-06-09 2010-10-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混合型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79483U (ja) * 1982-11-22 1984-05-29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タ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H05162678A (ja) * 1991-12-11 1993-06-29 Suzuki Motor Corp アンダーボーン型自動二輪車
JPH06156349A (ja) * 1992-11-30 1994-06-03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レームカバー構造
JP2003165476A (ja) * 2001-12-03 2003-06-10 Honda Motor Co Ltd 荷物収納構造
CN101058331B (zh) * 2003-06-09 2010-10-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混合型车辆
US20050269799A1 (en) * 2004-06-04 2005-12-08 Haruhito Takahashi Wheeled vehicle with foot guide
CN101259861A (zh) * 2004-06-18 2008-09-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EP1964758A1 (en) * 2007-02-28 2008-09-03 HONDA MOTOR CO., Ltd. Scooter type vehicle
EP2202138A2 (en) * 2008-12-26 2010-06-3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addle-riding vehicle
JP3160464U (ja) * 2010-04-15 2010-06-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79445B2 (ja) 2018-02-14
CN105501342B (zh) 2019-01-18
JP2016078522A (ja) 2016-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513404A (en) Motorbike
TWI588049B (zh) 跨坐型車輛之側蓋構造
WO2015015610A1 (ja) 自動二輪車のボディカバー構造
CN103359225B (zh) 骑乘式车辆
EP2221206B1 (en) Scooter type vehicle
US8801074B2 (en) Body cover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TWI337590B (zh)
CN103010350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JP519623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配線保持構造
CN104417661B (zh) 车身罩构造
CN106005136A (zh) 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
JP5784434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05501342A (zh) 鞍乘式车辆
JP2009173216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CN110949584B (zh) 鞍乘型车辆
JP6351172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6849727B2 (ja) 鞍乗型車両
TW200610692A (en) Scooter type motorcycle
JP738563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6723280B2 (ja) 鞍乗型車両
JP6661687B2 (ja) 鞍乗型車両
CN216994674U (zh) 跨骑型车辆
CN104144846B (zh)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10979527B (zh) 车辆的挡泥板结构
CN103183084A (zh) 骑乘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