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2238A - 压缩空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压缩空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92238A
CN105492238A CN201480048442.1A CN201480048442A CN105492238A CN 105492238 A CN105492238 A CN 105492238A CN 201480048442 A CN201480048442 A CN 201480048442A CN 105492238 A CN105492238 A CN 105492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ed air
actuator
control device
valve
actuato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84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92238B (zh
Inventor
亚历山大·特鲁普
马丁·格林卡
马西亚斯·库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Mobilit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05492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2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92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2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18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using bow-type collectors in contact with trolley wire
    • B60L5/22Supporting means for the contact bow
    • B60L5/28Devices for lifting and resetting the collector
    • B60L5/32Devices for lifting and resetting the collector using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18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using bow-type collectors in contact with trolley w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2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gaseous
    • B60T13/26Compressed-air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 Supply Devices, Intensifiers, Converters, And Tele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空气系统(2),所述压缩空气系统具有压缩空气储存器(16)、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和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在输入侧与压缩空气储存器(16)连接的驱动器系统(4),所述驱动器系统具有驱动器(6)和驱动器控制装置(8)。为了实现节能的压缩空气系统(4)而提出,驱动器系统(4)具有阀(10),所述阀配置用于将驱动器控制装置(8)与驱动器(6)气动分离。

Description

压缩空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空气系统,所述压缩空气系统具有压缩空气储存器、压缩空气管道系统和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在输入侧与压缩空气储存器连接的驱动器系统,所述驱动器系统具有驱动器和驱动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压缩空气不仅能够用作为能量载体而且能够用于控制技术过程。因此,在多种技术领域中应用压缩空气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压缩空气武器和压缩空气锤是使用压缩空气的系统的实例。
在交通行业中,尤其在轨道车辆、公共汽车和载重汽车中例如使用制动和避震器系统,所述制动和避震器系统借助于压缩空气工作。特别在轨道车辆中,压缩空气例如也用于运行集电器驱动器,所述集电器驱动器配置用于提升/降低集电器。
许多压缩空气系统必须定期地从外部供给压缩空气。供给压缩空气通常借助于电运行的压缩机来进行。因此,压缩空气能够具有高的能量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节能的压缩空气系统。该目的通过开始提出类型的压缩空气系统实现,其中根据本发明,驱动器系统具有阀,所述阀配置用于将驱动器控制装置与驱动器气动分离。
本发明基于如下考虑:在开始提出类型的压缩空气系统中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会出现压缩空气损失,所述压缩空气损失归因于驱动器中的从外部引起的过压。
在具有开始提出类型的压缩空气系统和集电器的轨道车辆中,如果集电器与引导电流的线路接触,那么引导电流的线路的因风引起的振动例如会引起集电器驱动器中的周期性出现的过压。集电器驱动器中的周期性出现的过压又会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引起周期性的压缩空气损失。
此外,本发明基于如下考虑:能够存在如下情况,其中能够至少暂时地弃用借助于驱动器控制装置来控制驱动器。因此例如在轨道车辆中可行的是:如果使轨道车辆停车,那么可以至少暂时地弃用借助于驱动器控制装置来控制集电器驱动器。
借助于驱动器系统的阀可行的是:在能够弃用借助于驱动器控制装置来控制驱动器的时间段中,将驱动器气动地与驱动器控制装置分离,由此能够显著地限制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的压缩空气损失。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压缩机不必频繁地给压缩空气系统输送压缩空气进而节省了能量。
压缩空气储存器能够是压缩空气容器,所述压缩空气容器专门配置用于储存压缩空气。有利地,压缩空气储存器还配置用于给一个或多个气动元件供给压缩空气。适当地,压缩空气储存器配设有用于例如借助于压缩机输送压缩空气的输入端。此外适当的是:压缩空气储存器配设有用于给气动元件供给压缩空气的输出端。
能够将气动元件的输入侧理解为如下侧,压缩空气穿过所述侧进入到气动元件中。相应地,能够将气动元件的输出侧理解为如下侧,压缩空气从所述侧中离开气动元件。能够将存在于驱动器的输入端上的压强理解为输入压强,所述压强尤其耦合到驱动器内部中的压强上或者等于驱动器内部中的压强。
能够将驱动器理解为如下设备,所述设备借助于压缩空气配置用于机械做功,尤其用于提升负载。驱动器能够配置用于占据至少两个尤其与输入端压强相关的位置。有利的是,驱动器还配置用于占据至少两个位置之间的连续的中间位置。所述部位例如能够是线性运动的驱动器的提升位置。
驱动器控制装置能够是配置用于控制驱动器的运行状态、尤其提升位置的设备。以优选的方式,驱动器控制装置经由控制驱动器的输入压强配置用于控制驱动器的运行状态。输入压强的提高例如能够引起更高的提升位置。而输入压强的降低能够引起更低的提升位置。驱动器控制装置还能够包括压强控制阀。
此外有利的是,驱动器控制装置配置用于排放压缩空气。由此实现:能够降低驱动器的输入压强。尤其有利的是,驱动器控制装置配置用于通过排放压缩空气控制驱动器使其从第一常规运行状态进入第二常规运行状态。能够将如下运行状态理解为驱动器的常规的运行状态,在所述运行状态中将驱动器的输入压强小于预设的、尤其出于安全原因最大允许的数值。
原则上,驱动器系统的阀能够是可手动操作的。但是阀也能够是可电动地、电子气动地或以其他方式操作的。可电子气动地操作的阀的优点是:实现快速且舒适的可操作性。
有利的是,压缩空气管道系统具有另一阀。优选地,所述阀设置在驱动器控制装置和压缩空气储存器之间,尤其直接设置在压缩空气储存器的输出端下游。适当地,所述阀配置用于将驱动器控制装置与压缩空气储存器气动分离。由此,在驱动器控制装置与压缩空气储存器气动分离的状态下不沿着压缩空气储存器和驱动器控制装置之间的整个压缩空气管道出现出自压缩空气储存器的可能的压缩空气损失。由此能够实现:降低出自压缩空气储存器的压缩空气损失,所述压缩空气损失尤其因压缩空气储存器和驱动器控制装置之间的压缩空气管道中的泄漏引起。以优选的方式,该阀是可电子气动地操作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尤其有利的设计方案中,驱动器控制装置构成为调节单元。调节单元具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以适当的方式配置用于测量驱动器的调节变量。此外有利的是,调节单元具有对调节单元的输入端的反馈。
因此例如能够有意义的是,当驱动器的变量、例如输入压强是可通过外部影响改变的然而必须自动地保持恒定或保持近似恒定时,将驱动器控制装置设计为调节单元。
例如在轨道车辆的集电器驱动器中必须存在恒定压强,以便能够以恒定的力将由集电器驱动器驱动的集电器压向引导电流的线路并且实现集电器与引导电流的线路的不中断的接触。
但是因为如之前所说明的那样集电器驱动器中的压强会受到外部的影响、例如受到引导电流的线路的振动的影响,所以有利的是,驱动器控制装置在轨道车辆中构成为调节单元。
能够将调节变量理解为可测量的变量,调节单元配置用于所述可测量的变量的调节。调节变量有利地是驱动器的输入压强。适当地,传感器配置用于测量驱动器的输入压强。
能够将反馈理解为如下机构,所述机构配置用于将与调节变量相关的、尤其电信号传输至调节单元的输入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形式中,驱动器构成为轨道车辆的集电器驱动器。适当地,集电器驱动器尤其根据其由驱动器控制装置控制的输入压强来配置用于提升和/或降低轨道车辆的集电器。集电器驱动器例如能够设计为囊式空气弹簧。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压缩空气管道系统尤其在压缩空气储存器和驱动器之间具有旁路。由此,在驱动器控制装置与驱动器气动分离的状态下能够实现驱动器控制装置的跨接。
旁路能够具有辅助控制装置,所述辅助控制装置配置有利地配置用于控制驱动器的输入压强。由此,驱动器尤其在借助于旁路跨接驱动器控制装置的情况下能够以可调节的输入压强来加载。
辅助控制装置能够构成为减压器。该实施方案变型形式的优点是,经由减压器,尤其在减压器的输出侧上存在过压时,实际上不出现压强损失。
替选地,辅助控制装置能够构成为另一压强控制阀,所述压强控制阀有利地配置用于排放压缩空气。通过该实施方案变型形式,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在需要时能够经由辅助控制装置降低驱动器的输入压强。辅助控制装置尤其能够构成为调节单元。
如果辅助控制装置构成为配置用于排放压缩空气的另一压强控制阀,那么辅助控制装置与驱动器控制装置相比适当地具有更小的控制或调节精度。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在从外部引起过压的情况下,与在过压相同并且过压持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可能出现的压缩空气损失相比,经由辅助控制装置在驱动器中出现更小的压缩空气损失。
此外有利的是:驱动器系统的阀设计为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的换向阀。由此能够实现:旁路在没有附加的阀的情况下可与驱动器连接。适当地,旁路尤其在输出侧经由换向阀与驱动器连接。此外有利的是:旁路尤其在输入侧经由方向控制阀与压缩空气储存器连接。这实现:压缩空气管道系统设计为,使得旁路仅在需要时、例如在驱动器与驱动器控制装置气动分离的状态下被供给有来自压缩空气储存器的压缩空气。方向控制阀适当地具有至少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两个输出端。以优选的方式,方向控制阀可以电子气动方式操作。
优选地,换向阀的输出端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与驱动器连接。有利的是,换向阀的两个输入端中的一个与旁路连接。此外有利的是,换向阀的两个输入端中的另一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与驱动器控制装置连接。由此能够实现: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从经由旁路给驱动器供给压缩空气切换至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给驱动器供给压缩空气。
适当地,方向控制阀的至少一个输入端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与压缩空气储存器连接。方向控制阀的至少两个输出端中的一个有利地与旁路连接。方向控制阀的至少两个输出端中的另一有利地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与驱动器控制装置连接。由此要么能够给驱动器控制装置要么能够给旁路供给出自压缩空气储存器的压缩空气。
如果辅助控制装置构成为减压器,那么旁路有利地包括排放阀,所述排放阀配置用于从压缩空气管道系统中、尤其从旁路中排放压缩空气。在减压器和换向阀之间的压强高于驱动器控制装置和换向阀之间的压强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经由排放阀排放压缩空气实现:减压器和换向阀之间的压强与驱动器控制装置和换向阀之间的压强相比具有更低的数值。由此又能够实现:换向阀从经由辅助控制装置给驱动器供给压缩空气转换至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给驱动器供给压缩空气。有利地,可以电子气动的方式操作排放阀。
在另一发明变型形式中,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与驱动器连接。由此,如果经由与驱动器控制装置连接的压缩空气储存器给驱动器供给压缩空气被中断,例如如果驱动器控制装置与驱动器气动分离,驱动器也能够保持可以被供给有压缩空气。
有利的是,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在驱动器控制装置的输出侧与驱动器连接。尤其有利的是,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在驱动器系统的阀的输出侧与驱动器连接。
优选地,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和驱动器以并联连接的方式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与驱动器控制装置连接。这实现:以与驱动器的压缩空气供给解耦的方式实现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的压缩空气供给。
在另一有利的发明变型形式中,压缩空气管道系统具有尤其可以电子气动的方式操作的另一阀。有利地,该阀设置在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和驱动器之间。适当地,所述阀配置用于将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和驱动器气动分离。由此能够实现:将由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与驱动器的连接而引起的驱动器控制装置的控制或调节动力的变化保持得小,尤其在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与驱动器气动分离的情况下保持得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压强测量仪器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与驱动器连接。适当地,压强测量仪器直接地设置在驱动器的输入端上游。
有利地,压强测量仪器配置用于将与借助于压强测量仪器测量的压强相关的、尤其电信号传输给另一元件。另一元件例如能够为显示元件。由此能够实现:维护和/或操作人员能够以舒适的方式检查驱动器的输入压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具有驱动器和驱动器控制装置的压缩空气系统的方法。压缩空气系统能够引入到节能状态下,其方式是,根据本发明通过阀将驱动器与驱动器控制装置气动分离。特别地,阀能够是可以电子气动的方式操作的。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轨道车辆停车的方法,其中在集电器与引导电流的线路连接时将轨道车辆制动至其停止状态。
使轨道车辆节能地停车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根据本发明,通过阀将集电器驱动器与驱动器控制装置气动分离,并且使轨道车辆的集电器此外与引导电流的线路保持接触。有利地,阀是可以电子气动的方式操作的。
至此所给出的关于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的描述包含大量的特征,所述特征在各个从属权利要求中部分地以组合成多个特征的方式来描述。然而这些特征适当地也能够单独地考虑并且组合成有意义的其他组合。特别地,这些特征可以分别单独地且以任意适当的组合的方式与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组合。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特征、特点和优点以及如何实现它们的方式方法结合下述关于实施例的描述变得更清楚并且更易于理解,其中所述实施例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实施例用于阐述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受限于在实施例中给出的特征组合、也不与功能特征相关。此外,为此也能够明确孤立地考虑每个实施例的适合的特征,从一个实施例中移除,引入到另一实施例中以对其进行补充和/或与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个组合。
附图示出:
图1示出具有驱动器系统的压缩空气系统的接线图,所述驱动器系统具有集电器驱动器、驱动器控制装置和阀,
图2示出具有压缩空气储存器和集电器驱动器之间的旁路的第一压缩空气系统的接线图,
图3示出具有压缩空气储存器和集电器驱动器之间的旁路的第二压缩空气系统的接线图,和
图4示出具有压缩空气储存器和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的替选的压缩空气系统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具有驱动器系统4的压缩空气系统2的接线图,所述驱动器系统包括驱动器6和驱动器控制装置8。驱动器系统4还包括可以电子气动的方式操作的阀10,所述阀设置在驱动器6和驱动器控制装置8之间并且配置用于将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
驱动器6构成为集电器驱动器,所述集电器驱动器配置用于提升和/或降低在图1中未示出的轨道车辆的示意性示出的集电器12。
集电器驱动器设计为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囊式空气弹簧。囊式空气弹簧配置用于占据多个与输入压强相关的、可连续调节的位置。
驱动器系统4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在输入侧与压缩空气储存器16连接,所述压缩空气储存器包括25l的容积。压缩空气储存器16又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在输入侧与压缩机18连接,所述压缩机配置用于给压缩空气储存器16供给压缩空气。
驱动器控制装置8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在输入侧与油/水分离器20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在压缩空气储存器16和驱动器控制装置8之间直接设置在驱动器控制装置8的输入端上游。油/水分离器20配置用于从油和/或水和压缩空气的混合物中分离油和/或水以及配置用于自动地排放收集的油和/或水。
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具有另一可以电子气动的方式操作的阀22,所述阀在压缩空气储存器16和驱动器控制装置8之间直接设置在压缩空气储存器16的输出端下游并且配置用于将驱动器控制装置8与压缩空气储存器16气动分离。
压强测量仪器24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与驱动器6连接,其中压强测量仪器24直接设置在驱动器6的输入端上游。压强测量仪器24配置用于将与借助于压强测量仪器24测量的压强相关的电信号传输给在图1中未示出的显示元件。
驱动器控制装置8经由对驱动器6的输入压强的控制配置用于控制驱动器6的运行状态。特别地,驱动器控制装置8配置用于通过排放压缩空气控制驱动器6使其从第一常规运行状态进入第二常规运行状态。此外,驱动器控制装置8构成为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压强控制阀26、传感器28和对调节单元的输入端的反馈30。
调节单元的传感器28配置用于测量驱动器6的输入压强。此外,压强控制阀26配置用于无级地、以电的方式调节驱动器6的输入压强。
在具有在图1中示出的类型的压缩空气系统2的轨道车辆行驶时,驱动器系统4的阀10以及压缩空气储存器16和驱动器控制装置8之间的阀22分别位于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实现从压缩空气储存器16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8至驱动器6的压缩空气流。
在行驶期间,轨道车辆的集电器12与引导电流的线路接触。此外,通过驱动器控制装置8调节驱动器6的输入压强。根据引起驱动器6中的压强增加或减小的外部影响,在此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8排放压缩空气或者将另外的压缩空气输送给驱动器6。由此保证:在驱动器6中存在恒定的压强,所述压强能够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8调节。因此,借助于恒定的力将集电器12压向引导电流的线路。
为了使轨道车辆停车,将轨道车辆制动直至其停止状态。随后,使驱动器系统4的阀10进入到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所述阀将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集电器12在此保持与引导电流的线路接触。
通过将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避免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引起的压缩空气损失,所述压缩空气损失归因于驱动器中的从外部引起的过压。由此能够在没有附加地将压缩空气输送至驱动器6的情况下在相对长的时间间隔内维持驱动器6中的高压。因此,集电器12在没有附加地输送压缩空气的情况下能够在相对长的时间间隔内与引导电流的线路保持接触。
如果附加地借助于设置在驱动器控制装置8和压缩空气储存器16之间的阀22将驱动器控制装置8与压缩空气储存器16气动分离,那么将降低出自压缩空气储存器16的压缩空气损失,所述压缩空气损失尤其因压缩空气储存器16和驱动器控制装置8之间的压缩空气管道的泄漏引起。
在轨道车辆的长的停止时间之后,驱动器6中的压强例如由于泄漏会下降到如下数值上,其中不再提供集电器12与引导电流的线路的不中断的接触。借助于压强测量仪器24,维护和/或操作人员能够定期地检查是否是这种情况。
为了将驱动器6中的压强进一步提高至使得再次建立集电器12与引导电流的线路的不中断的接触,驱动器系统4的阀10以及压缩空气储存器16和驱动器控制装置8之间的阀22重新进入到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实现从压缩空气储存器16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8至驱动器6的压缩空气流。
这种操作能够由维护和/或操作人员触发。替选地,压强测量仪器24能够配置用于将与驱动器6的输入压强相关的电信号传输给驱动器系统4的可以电子气动的方式操作的阀10以及传输给压缩空气储存器16和驱动器控制装置8之间的阀22。这两个阀能够设计为,使得其配置用于借助于压强测量仪器24的电信号进行操作。由此,能够在没有维护和/或操作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这两个阀的自动的操作。在此适当的是,这两个阀进入到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一旦由压强测量仪器24测量到的压强低于预设值,就实现从压缩空气储存器16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8至驱动器6的压缩空气流。
如果如此多的压缩空气流动至驱动器6,使得驱动器6的输入压强再次提高至以至于再次建立集电器12与引导电流的线路的不中断的接触,那么驱动器系统4的阀10重新进入到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所述阀将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相应地,压缩空气储存器16和驱动器控制装置8之间的阀22也能够重新进入到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所述阀将驱动器控制装置8与压缩空气储存器16气动分离。
这种操作也能够由维护和/或操作人员触发。替选地,一旦由压强测量仪器24测量到的压强超过预设值,那么这两个阀就能够自动地借助于压强测量仪器24的电信号进入到相应的位置中。
图2示出压缩空气系统2的接线图,所述压缩空气系统为在图1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2的改进形式。
接下来的描述基本上分别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关于相同的特征和功能参考上述实施例。基本上保持相同的构件原则上编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采用未提及的特征,而不重新描述所述构件。
压缩空气系统2与在图1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2的区别在于:在图2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2具有旁路32,所述旁路在驱动器控制装置8与驱动器6气动分离的状态下配置用于跨接驱动器控制装置8。
为了在借助于旁路32跨接驱动器控制装置8时能够以可调节的输入压强加载驱动器6,旁路32具有辅助控制装置34,所述辅助控制装置配置用于控制驱动器6的输入压强。辅助控制装置34构成为另一压强控制阀,所述另一压强控制阀配置用于排放压缩空气以及用于无级地以电的方式调节驱动器6的输入压强。
为了在驱动器6中存在过压时在经由辅助控制装置34将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的状态下,,与在过压相同并且过压的持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8可能出现的压强损失相比出现更小的压缩空气损失,辅助控制装置34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相比具有更低的控制精度。
此外,该压缩空气系统2与在图1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的区别在于:在图2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2中,驱动器系统4的阀10构成为气动运行的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具有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和作为截流体的球体。换向阀配置用于将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
此外,该压缩空气系统2与在图1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2的区别在于:在图2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2中,压缩空气储存器16和驱动器控制装置8之间的阀22构成为具有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的方向控制阀,所述方向控制阀是可以电子气动的方式操作的。
旁路32在输出侧经由换向阀与驱动器6连接并且在输入侧经由方向控制阀与压缩空气储存器16连接。
换向阀的输出端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与驱动器6连接。换向阀的两个输入端中的一个与旁路32连接,而换向阀的两个输入端中的另一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连接。方向控制阀的输入端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与压缩空气储存器16连接。方向控制阀的两个输出端中的一个与旁路32连接,而方向控制阀的两个输出端中的另一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连接。
为了将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方向控制阀进入到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实现从压缩空气储存器16至辅助控制装置34的压缩空气流,并且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8排放如此多的压缩空气,使得与在驱动器控制装置8和换向阀之间相比,在辅助控制装置34和换向阀之间存在更高的压强。由此,换向阀从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8给驱动器6供给压缩空气转换至经由辅助控制装置34给驱动器6供给压缩空气。
在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的状态下,驱动器6此外能够经由压缩空气储存器16供给压缩空气,其中在驱动器6中存在过压的情况下由于辅助控制装置34较小的控制精度经由所述辅助控制装置出现的压缩空气损失与在相同条件下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8出现的压缩空气损失相比更小。这实现:相对于仅将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的情况进一步地延长如下时间间隔,在所述时间间隔内能够维持驱动器6中的高压。此外,对驱动器6的控制同时保持可行。
为了切换到驱动器6的输入压强经由构成为调节单元的驱动器控制装置8来调节的正常的调节运行中,方向控制阀进入到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实现从压缩空气储存器16至驱动器控制装置8的压缩空气流。因此,通过经由辅助控制装置34排放压缩空气,使辅助控制装置34和换向阀之间的压强下降至,使得所述压强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和换向阀之间的压强相比具有更低的数值。由此,换向阀从经由辅助控制装置34给驱动器6供给压缩空气转换至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8给驱动器6供给压缩空气。
图3示出另一压缩空气系统2的接线图,所述压缩空气系统为在图1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2的改进形式。
该压缩空气系统2与在图2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2的区别在于:在图3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2中,辅助控制装置34构成为减压器。此外,旁路32具有排放阀36,所述排放阀配置用于从旁路32中排放压缩空气并且是可以电子气动的方式操作的。
为了将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如在图2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2中那样进行处理。在气动分离的状态下,驱动器6还能够经由压缩空气储存器16被供给有压缩空气,其中在驱动器6中存在过压时经由构成为减压器的辅助控制装置34实际上不出现压缩空气损失。这实现:相对于仅将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的情况进一步地延长如下时间间隔,在所述时间间隔内能够维持驱动器6中的高压。
为了切换到驱动器6的输入压强经由构成为调节单元的驱动器控制装置8来调节的正常的调节运行中,方向控制阀进入到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实现从压缩空气储存器16至驱动器控制装置8的压缩空气流。因此,通过借助于排放阀36排放压缩空气,使辅助控制装置34和换向阀之间的压强下降至,使得所述压强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和换向阀之间的压强相比具有更低的数值。由此,换向阀从经由辅助控制装置34给驱动器6供给压缩空气供给切换至经由驱动器控制装置8给驱动器6供给压缩空气。
图4示出一个替选的压缩空气系统2的接线图,所述压缩空气系统为在图1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2的改进形式。
该压缩空气系统2与在图1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2的区别在于:在图4中示出的压缩空气系统2中,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与驱动器6连接。
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与驱动器6连接以在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的状态下对给所述驱动器供给压缩空气。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包括10l的容积。
此外,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在驱动器系统4的阀10的输出侧与驱动器6连接。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和驱动器6在此以并联连接的方式经由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连接。
此外,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具有另一可以电子气动的方式操作的阀40。该阀40设置在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和驱动器6之间。所述阀配置用于将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与驱动器6气动分离。
为了填满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不仅驱动器系统4的阀10而且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和驱动器6之间的阀40进入到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实现从压缩空气储存器16至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的压缩空气流。
如果驱动器系统4的阀10进入到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所述阀将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那么驱动器6能够经由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被供给有压缩空气。为此,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和驱动器6之间的阀40进入到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实现从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至驱动器6的压缩空气流。由此能够相对于仅将驱动器6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的情况进一步地延长如下时间间隔,在所述时间间隔内能够维持驱动器6中的高压。
在驱动器6的输入压强经由构成为调节单元的驱动器控制装置8来调节的正常的调节运行中,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和驱动器6之间的阀40进入到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将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与驱动器6气动分离。由此能够实现:将由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与驱动器6的连接产生的驱动器控制装置8的调节动力的变化保持得小。
尽管本发明详细地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详细阐明和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通过所公开的实例来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中推导出其他的变型形式,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压缩空气系统(2),所述压缩空气系统具有压缩空气储存器(16)、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和经由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在输入侧与所述压缩空气储存器(16)连接的驱动器系统(4),所述驱动器系统具有驱动器(6)和驱动器控制装置(8),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系统(4)具有阀(10),所述阀配置用于将所述驱动器控制装置(8)与所述驱动器(6)气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系统(2),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控制装置(8)构成为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具有传感器(28)以及对所述调节单元的输入端的反馈(30),所述传感器配置用于测量所述驱动器(6)的调节变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空气系统(2),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6)构成为轨道车辆的集电器驱动器,所述集电器驱动器配置成根据其由所述驱动器控制装置(8)控制的输入压强用于提升和/或降低所述轨道车辆的集电器(12)。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空气系统(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具有在所述压缩空气储存器(16)和所述驱动器(6)之间的旁路(32),所述旁路在所述驱动器控制装置(8)与所述驱动器(6)气动分离的状态下配置用于跨接所述驱动器控制装置(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空气系统(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路(32)具有辅助控制装置(34),所述辅助控制装置配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器(6)的输入压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空气系统(2),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控制装置(34)构成为减压器。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空气系统(2),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系统(4)的所述阀(10)设计为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的换向阀,并且所述旁路(32)在输出侧经由所述换向阀与所述驱动器(6)连接以及在输入侧经由具有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的方向控制阀与所述压缩空气储存器(16)连接。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空气系统(2),
其特征在于,
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经由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与所述驱动器(6)连接以给所述驱动器供给压缩空气,尤其在所述驱动器控制装置(8)与所述驱动器(6)气动分离的状态下给所述驱动器供给压缩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空气系统(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经由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在所述驱动器控制装置(8)的输出侧、尤其在所述驱动器系统(14)的所述阀(10)的输出侧与所述驱动器(6)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压缩空气系统(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和所述驱动器(6)以并联连接的方式经由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与所述驱动器控制装置(8)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空气系统(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在所述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和所述驱动器(6)之间具有另一阀(40),所述另一阀配置用于将所述另一压缩空气储存器(38)与所述驱动器(6)气动分离。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空气系统(2),
其特征在于,
压强测量仪器(24)经由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系统(14)与所述驱动器(6)连接,并且所述压强测量仪器(24)直接设置在所述驱动器(6)的输入端上游。
13.一种用于使轨道车辆停车的方法,其中在集电器(12)与引导电流的线路连接时将所述轨道车辆制动至其停止状态,
其特征在于,
通过阀(10)将集电器驱动器与驱动器控制装置(8)气动分离,并且此外使所述轨道车辆的所述集电器(12)与所述引导电流的线路保持接触。
CN201480048442.1A 2013-09-02 2014-08-08 压缩空气系统 Active CN1054922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17429.2A DE102013217429A1 (de) 2013-09-02 2013-09-02 Druckluftsystem
DE102013217429.2 2013-09-02
PCT/EP2014/067115 WO2015028291A2 (de) 2013-09-02 2014-08-08 Druckluft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2238A true CN105492238A (zh) 2016-04-13
CN105492238B CN105492238B (zh) 2018-02-06

Family

ID=51429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8442.1A Active CN105492238B (zh) 2013-09-02 2014-08-08 压缩空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6057B2 (zh)
EP (1) EP3013624B1 (zh)
CN (1) CN105492238B (zh)
DE (1) DE102013217429A1 (zh)
ES (1) ES2733557T3 (zh)
RU (2) RU174166U1 (zh)
WO (1) WO2015028291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6138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气源系统及可移动设备
CN111959283A (zh) * 2020-08-20 2020-11-20 临沂会宝岭铁矿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车自动升降受电弓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13940A1 (de) 2015-08-21 2017-02-23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Haupt- und Hilfsluftversorgung, insbesondere eines Schienenfahrzeuges
WO2018086827A1 (de) * 2016-11-09 2018-05-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luftsystem zur verwendung in einem schienenfahrzeug
DE102017107276A1 (de) * 2017-04-05 2018-10-11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für eine bedarfsgerechte Druckluftversorgung eines Fahrzeuges, insbesondere eines Schienenfahrzeuges
DE102017214115A1 (de) * 2017-08-11 2019-02-14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einer Anpresskraft eines Stromabnehmers mit einem Relaisventil
DE102017214111A1 (de) * 2017-08-11 2019-02-14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Elektropneumatisch geregelte Ansteuerung eines Stromabnehmers
WO2019185166A1 (de) * 2018-03-30 2019-10-03 Siemens Ag Österreic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regelung eines stromabnehmers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8214873A1 (de) * 2018-08-31 2020-03-05 Siemens Mobility GmbH Stromabnehmer für ein nicht schienengebundenes, elektrisches Triebfahrzeug, Triebfahrzeug mit einem solchen Stromabnehm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solchen Stromabnehmers
DE102019220068A1 (de) * 2019-12-18 2021-06-24 Siemens Mobility GmbH Fahrzeug mit pneumatisch verstellbarem Stromabnehmer
CN111347882B (zh) * 2020-04-09 2023-08-11 株洲万新轨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自动降弓功能的气阀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5405A (en) * 1989-04-28 1992-05-19 Faiveley Transport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bearing force of a pantograph on a catenary wire and process relating thereto
CN102431458A (zh) * 2011-11-29 2012-05-02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受电弓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99930U (zh) * 2011-12-22 2012-08-29 北京赛德高科铁道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囊式受电弓接触力主动调节装置
CN202764722U (zh) * 2012-09-20 2013-03-06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升弓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4832A (en) * 1976-08-04 1977-07-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antograph emergency lowering system
AT388900B (de) * 1986-04-18 1989-09-11 Knorr Bremse Ag Kompressoranlage fuer triebfahrzeuge im schienenfahrzeugbereich
US5116405A (en) 1989-11-06 1992-05-26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yridinesulfonamide derivatives and herbicides
US7040716B2 (en) * 2002-08-29 2006-05-09 Railway 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Anti-lock brake system for vehicles
GB2408040B (en) 2003-11-14 2005-10-12 Spreckelsen Mcgeough Ltd Fitments
FR2901513B1 (fr) * 2006-05-29 2016-09-16 Faiveley Transport Systeme de commande d'un pantographe, procede mis en oeuvre et module de commande d'un tel systeme
DE102008056479A1 (de) 2008-11-05 2010-05-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luftsystem mit einem Druckbehält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 Druckluftsystems
CN201849328U (zh) * 2010-11-09 2011-06-01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城轨车辆用自动转换型升弓系统
RU122956U1 (ru) * 2012-07-24 2012-12-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Ом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утей сообщения (ОмГУПС (ОмИИТ)) Токоприемник электроподвижного состав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5405A (en) * 1989-04-28 1992-05-19 Faiveley Transport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bearing force of a pantograph on a catenary wire and process relating thereto
CN102431458A (zh) * 2011-11-29 2012-05-02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受电弓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99930U (zh) * 2011-12-22 2012-08-29 北京赛德高科铁道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囊式受电弓接触力主动调节装置
CN202764722U (zh) * 2012-09-20 2013-03-06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升弓模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6138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气源系统及可移动设备
CN111959283A (zh) * 2020-08-20 2020-11-20 临沂会宝岭铁矿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车自动升降受电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217429A1 (de) 2015-03-05
US10266057B2 (en) 2019-04-23
CN105492238B (zh) 2018-02-06
US20160200198A1 (en) 2016-07-14
RU174166U1 (ru) 2017-10-05
EP3013624B1 (de) 2019-04-03
RU181007U1 (ru) 2018-07-03
EP3013624A2 (de) 2016-05-04
WO2015028291A2 (de) 2015-03-05
ES2733557T3 (es) 2019-11-29
WO2015028291A3 (de) 2015-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2238A (zh) 压缩空气系统
CN102596670B (zh) 轨道车辆的紧急制动装置
CN102196951B (zh) 铁路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
CN104670027B (zh) 一种机车弓网压力调节系统
RU2513103C2 (ru)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модуля стояночного тормоз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при возникновении неисправности и модуль стояночного тормоз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ый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указанного способа
KR102277433B1 (ko) 철도 차량에 보조 공기를 공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0379616C (zh) 从气压制动系统到电控气压制动系统的接口系统
CN103121445A (zh) 新能源客车及其气压制动供气卸荷系统
CN105564402A (zh) 机车制动列车管智能控制模块
CN107709059A (zh) 悬挂装置
CN108909768B (zh) 微机控制电液转换制动系统和方法
CN108136913B (zh) 用于操控用于特别是轨道车辆的主要和辅助空气供给的能量源的方法和装置
CN201721308U (zh) 高速动车组辅助空气压缩机装置
CN1289335C (zh) 站区充电式无轨电车的充电控制系统
CN106043261B (zh) 气液复合制动作用装置及悬挂式单轨车辆用复合制动系统
CN202923545U (zh) 上下车切换装置及负载敏感液压系统
US11371536B2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pressing force of a current collector having a relay valve
CN203005120U (zh) 一种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气路控制装置
CN107150988B (zh) 工业车辆
CN202579392U (zh) 一种液压控制阀及设有该阀的消防车上车液压系统
CN109747366A (zh) 空气悬架-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车辆
CN201405858Y (zh) 空气管路屏柜
CN102392814A (zh) 机车螺杆压缩机组控制装置
CN105984364A (zh) 自卸车用冗余操控电控气路液压阀及系统
CN117445678A (zh) 一种智能城际市域c型动车组辅助升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27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SIEMENS Mobile Ltd.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Siemens Transport Co., Ltd.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Mobile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