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0049B - 电磁开关及车辆起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磁开关及车辆起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0049B
CN105470049B CN201410333200.9A CN201410333200A CN105470049B CN 105470049 B CN105470049 B CN 105470049B CN 201410333200 A CN201410333200 A CN 201410333200A CN 105470049 B CN105470049 B CN 105470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lectromagnetic
electromagnetic core
cov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32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0049A (zh
Inventor
李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orne (China) lattice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orne (china) Lattic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orne (china) Lattice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orne (china) Lattic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332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70049B/zh
Priority to EP15175829.9A priority patent/EP2975627B1/en
Priority to PL15175829T priority patent/PL2975627T3/pl
Publication of CN105470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0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0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0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02Non-polarised relays
    • H01H51/04Non-polarised relays with single armature; with single set of ganged armatures
    • H01H51/06Armature is movable between two limit positions of rest and is moved in one direction due to energisation of an electromagnet and after the electromagnet is de-energised is returned by energy stored during the movement in the first direction, e.g. by using a spring, by using a permanent magnet, by gravity
    • H01H51/065Relays having a pair of normally open contacts rigidly fixed to a magnetic core movable along the axis of a solenoid, e.g. relays for starting automobi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7Details of the switching means in starting circuits, e.g. relays or electronic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08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bsorbing sh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30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 or shock, e.g. by balancing of arm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5/00Other power-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N5/00 - F02N13/00
    • F02N15/02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 F02N15/04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 F02N15/06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the toothed gears being moved by axial displacement
    • F02N2015/061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the toothed gears being moved by axial displacement said axial displacement being limited, e.g. by using a stopp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起动机中的电磁开关,包括:壳体;盖部,其承载着一对接线柱,所述盖部的一个端部被固定于所述壳体;以及电磁铁心,其与所述盖部的端部相对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电磁铁心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独立于所述盖部的接合结构,使得沿朝向所述盖部的端部的方向作用于所述电磁铁心的力被所述接合结构吸收。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这种电磁开关的车辆起动机。本发明的电磁开关和车辆起动机可以防止盖部的轴向窜动。

Description

电磁开关及车辆起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起动机中的电磁开关以及包括这种电磁开关的车辆起动机。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的起动机通常由电动机、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等组成。在起动车辆的发动机时,电动机产生旋转力矩,该旋转力矩通过传动机构的驱动齿轮传递到发动机飞轮上的齿圈,来驱动发动机的曲轴旋转。
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起动机电路的通断,以及控制驱动齿轮与齿圈的啮合和脱开。目前,广泛使用的起动机控制机构是电磁开关。图1示出了一种现有起动机电磁开关的结构示意图。该电磁开关主要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2中的电磁铁心4和电磁线圈6;由固定在壳体2上的盖部8支承的两个接线柱10;在电磁线圈6内侧可轴向移动的衔铁16;由电磁铁心4和衔铁16承载且可相对于二者轴向移动的开关轴12;固定在衔铁16上的拉杆18;固定在衔铁16内的撞杆20;装于开关轴12后端的接触桥14等等。拉杆18前端与拨叉(未示出)活动连接。
电磁铁心4的后端与盖部8的前端被彼此相对地夹持在壳体2的后部中的台阶22和壳体2的后端翻边24之间,电磁铁心4与盖部8之间夹有碟簧21,碟簧21被完全轴向压紧而不存在进一步轴向变形的能力。
在车辆点火开关接通后,电磁线圈6在衔铁16中产生电磁力,从而使得衔铁16向后朝向电磁铁心4移动。当撞杆20接触到开关轴12后,撞杆20推动开关轴12一起轴向向后移动。接触桥14被开关轴12带动而接触到两个接线柱10以将二者电连接,由此接通电动机的主电路而驱动电动机旋转。在接触桥14接触到两个接线柱10并且在两个接线柱10之间建立电连接后,衔铁16继续朝向电磁铁心4移动一段行程,直至撞击到电磁铁心4并被其阻止。在此期间,拉杆18的前端通过拨叉拉动传动机构,从而其驱动齿轮向前移动而与发动机飞轮上的齿圈发生啮合,由此起动发动机。
在上述点火过程中,当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时,所产生的轴向撞击力会从电磁铁心4经碟簧21和盖部8传递到翻边24。该翻边24的厚度较小,从而会发生向后且径向向外的弹性变形。在这种情况下,盖部8会向后快速窜动很小的一段距离。然后,随着撞击力的消失,盖部8逐渐震荡返回原位。在盖部8快速向后窜动的瞬间,其承载的两个接线柱10也随之快速向后窜动,而接触桥14不能完全跟上接线柱10的向后窜动动作。这样,接触桥14与接线柱10之间就有可能脱离,这会导致电动机的主电路发生瞬间的断路。这种瞬间的断路会导致电动机的主电路中的电流瞬间陡降,从而可能影响电动机的操作。同时,在接触桥14与接线柱10之间会产生电弧。试验表明,该电弧的最高功率可达30千瓦,产生的能量可达8焦,该能量会在接触桥14与接线柱10之间产生烧蚀和粘连。
为此,需要在电磁开关的吸合过程中避免盖部产生窜动,以防止电磁开关粘连失效和避免影响电动机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车辆起动机中的电磁开关中因上述撞击导致的盖部窜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接触桥与接线柱之间烧蚀和粘连的问题。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起动机中的电磁开关,包括:壳体;盖部,其承载着一对接线柱,所述盖部的一个端部被固定于所述壳体;以及电磁铁心,其与所述盖部的端部相对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电磁铁心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独立于所述盖部的接合结构,使得沿朝向所述盖部的端部的方向作用于所述电磁铁心的力被所述接合结构吸收。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具有邻近于所述盖部的端部的壁厚相对较薄的区段,所述盖部通过所述壁厚相对较薄的区段的向内弯折形成的翻边被保持在所述壳体中;和/或所述电磁开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可朝向和远离所述电磁铁心移动的衔铁,所述力是所述衔铁在电磁开关的工作过程中撞击所述电磁铁心的撞击力。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形状配合锁定方式固定到所述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锁定凹槽,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设有锁定部,通过旋转所述电磁铁心将所述锁定部锁定在所述锁定凹槽中而将所述电磁铁心固定到所述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锁定部抵靠于所述锁定凹槽的远离所述盖部的端部的第一侧,且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锁定凹槽的相对的第二侧之间设有弹性元件;和/或所述锁定凹槽和/或所述锁定部被构造成能随着旋转所述电磁铁心逐渐锁紧所述电磁铁心;和/或所述锁定凹槽由远离所述盖部的端部的台阶和邻近于所述盖部的端部的多个限位突起限定,任意两个相邻的限位突起之间均限定出缺口,所述锁定部沿远离所述盖部的端部的方向通过所述缺口并通过旋转所述电磁铁心而使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限位突起锁定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装配过程中,通过向内挤压所述壁厚相对较薄的区段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锁定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锁定凹槽来将所述电磁铁心固定到所述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向内挤压所述壁厚相对较薄的区段形成横截面为U形的向内突出的限位突起。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磁铁心通过焊接固定到所述壳体;或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设有凹部,在装配过程中,通过从外部向着所述凹部方向挤压所述壳体而使所述壳体的一部分进入所述凹部中,以将所述电磁铁心固定到所述壳体;或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内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啮合将所述电磁铁心固定到所述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通过穿过所述壳体的壁拧入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上的相应孔中的螺钉将所述电磁铁心固定到所述壳体;或通过穿过位于所述壳体的壁中的通孔进入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上的相应孔中的销钉将所述电磁铁心固定到所述壳体,所述销钉紧配合于所述通孔和/或所述外周上的相应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起动机,包括:电动机;与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的传动机构;以及电磁开关,其控制所述电动机和传动机构的操作;其中,所述电磁开关是如上所述的电磁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开关,在衔铁撞击电磁铁心时,由于电磁铁心与壳体直接固定而不会将撞击力传递到盖部,因此,盖部不会出现轴向窜动,进而可以确保接触桥与接线柱之间不会脱离,从而不会引起电动机的主电路发生瞬间的断路。因此,现有技术中电动机主电路中电流瞬间陡降以及接触桥与接线柱之间烧蚀和粘连的问题都得以避免。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看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特点和优点。附图包括:
图1示出了一种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辆起动机中的电磁开关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电磁开关的壳体后端部中的电磁铁心固定方式的示意图;
图3-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磁开关的壳体后端部中的多种电磁铁心固定方式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采用图3所示的固定方式的电磁开关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看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以便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基本思想。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描述本发明的电磁开关时,表示方位的词语“前”是指在轴向上靠近车辆发动机的那一侧,“后”是指在轴向上远离车辆发动机的那一侧。
图2中示出了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开关的壳体2的壳体后端部中的电磁铁心和盖部的固定方式,其中,盖部8、碟簧21、电磁铁心4被以一定轴向预加载力固定夹持在壳体2的台阶22与后端翻边24之间,碟簧21被完全轴向压紧在盖部8和电磁铁心4之间而不存在进一步轴向变形的能力,也就没有任何轴向减振能力。当电磁铁心4受到衔铁16的轴向撞击时,图中以箭头所示的撞击力通过碟簧21和盖部8直接传递到后端翻边24,这导致后端翻边24出现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使得盖部轴向窜动,而这种窜动会引起前面背景技术部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本发明通过改变电磁铁心的固定方式来减弱或消除盖部轴向窜动的问题。图3至7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磁铁心的固定方式。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2的内壁形成有位于同一圆周上且径向向内延伸的多个限位突起26,所述多个限位突起26整体形成在壳体2的内侧并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即,任意两个相邻的限位突起26之间具有缺口。为了能够清楚地显示出缺口,图3中的左半部分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限位突起26,与右侧的限位突起26间隔开。
根据一个实施例,多个限位突起26在圆周方向上均布,从而它们之间的缺口在圆周方向上也均布。
电磁铁心4的外周边缘设有与限位突起26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的锁定突起30,所述锁定突起的尺寸和形状被选择成能够使锁定突起轴向通过缺口。当组装时,锁定突起30与缺口轴向对正,然后轴向移动电磁铁心4使锁定突起30进入由台阶22与限位突起26限定的周向凹槽32中。随后使电磁铁心4转动一定角度,使锁定突起30与限位突起26轴向对正,从而将电磁铁心4固定在壳体2内部。优选地,使电磁铁心4的锁定突起30的形状与凹槽32的形状适配,以使电磁铁心4几乎不能轴向移动地锁定在凹槽32内,例如,可以使锁定突起30和限位突起26相接触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随着转动而逐渐锁紧的斜坡。这种固定方式便于安装。
此时,盖部8被固定夹持在限位突起26与后端翻边24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当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时,所产生的轴向撞击力会从电磁铁心4经由锁定突起30和限位突起26直接传递到壳体2,而不会传递到后端翻边24。这样,现有技术中盖部窜动以及由此导致的电动机主电路中电流瞬间陡降以及接触桥与接线柱之间烧蚀和粘连的问题都得以避免。
可以理解,为了缓冲电磁铁心4对限位突起26的撞击作用,可以在电磁铁心4与限位突起26之间设置弹性元件34,如图4所示。
实际上,图3所示的固定方式采用的是形状配合锁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也可以想到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配合锁定方式。例如,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另一种形状配合锁定方式,其中,用于固定电磁铁心4的限位突起36与翻边24一样通过挤压形成。具体地讲,在组装过程中,在电磁铁心4装入到壳体2中并侧面抵靠着台阶22之后,径向向内挤压壳体2的减薄部分38形成限位突起36,以将电磁铁心4夹持固定在台阶22与限位突起36之间。此时,限位突起36成大致U形,在轴向上包括两层减薄部分38,从而能够承受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的撞击力,而不会将撞击力传递到盖部8。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磁铁心的固定方式。如图6所示,电磁铁心4在第一位置(前端侧)40处与台阶22接触,在第二位置(外周边缘)42处与壳体2的内壁接触。电磁铁心4在第一位置40和/或第二位置42处通过焊接方式(例如电阻焊、摩擦焊等任何合适的焊接方式)固定到壳体2上。盖部8仍通过翻边24被固定夹持在壳体2上。此时,由于电磁铁心4与壳体2的相应部位被焊接在一起,因此,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的撞击力会通过焊接部直接传递到壳体2,而不会将撞击力传递到盖部8,即使它们之间彼此接触。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磁铁心的固定方式。如图7所示,电磁铁心4的外周边缘被加工出凹部44。在组装过程中,在电磁铁心4装入到壳体2中并侧面抵靠着台阶22之后,朝向凹部44径向向内挤压壳体2的减薄部分38,减薄部分38变形且一部分进入到凹部44中,从而电磁铁心4得到固定。盖部8仍通过后端翻边24被固定夹持在壳体2上。此时,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的撞击力也会直接传递到壳体2,而不会将撞击力传递到盖部8,即使它们之间彼此接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除了以上固定方式外,还可以通过螺钉从外部旋拧到电磁铁心4的外周边缘中来将电磁铁心4固定在壳体2上。为此,设有穿过壳体2的壁的通孔和位于电磁铁心4的外周边缘上的相应的孔,壳体2的壁的通孔和电磁铁心4的外周边缘上的孔两者或之一为螺纹孔。可以理解,螺钉也可以替换为紧配合的销钉。此时,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的撞击力会通过螺钉和销钉直接传递到壳体2,而不会将撞击力传递到盖部8。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壳体2的内周设置内螺纹,在电磁铁心4的外周边缘上设置相配的外螺纹,从而,可通过旋拧将电磁铁心4固定在壳体2上。此时,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的撞击力也不会传递到盖部8。
下面示例性地介绍一种采用了图3所示的固定方式的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
如图8所示,该电磁开关包括壳体2,其具有大致圆筒形本体2a和设在该本体前端(图8中的左端,朝向车辆发动机那一侧的端部)的前端壁2b,该前端壁中形成有轴向通孔。
在壳体2的本体2a的后部中,固定安装着电磁铁心4。该电磁铁心4包括后部大致圆盘形大径部分4a、从大径部分向前突出的大致圆柱形小径部分4b以及从小径部分向前突出的大致截锥形部分4c。在大径部分4a的外周形成有径向向外突出的一组离散的优选为圆弧形的锁定突起30,这些锁定突起30在同一圆周上均布并且分别沿该圆周的方向延伸一段弧度。此外,在电磁铁心4中形成有沿轴向前后贯通的导向通孔。
大致圆筒形的非磁性材料(例如,黄铜)衬套3安装在壳体2中,其中,衬套3的前端插装于壳体2的前端壁2b中,后端套装在电磁铁心4的小径部分4b上,由此将衬套3固定在壳体2中。电磁线圈6安装在衬套3与壳体2的本体之间,并由衬套3支撑。
在衬套3的大致前部中,以可轴向移动的方式布置着衔铁16。该衔铁16大致呈圆柱形。
衔铁16的前端固定着拉杆18,该拉杆的后端从衔铁16的前端向前延伸,该拉杆的前端用于可操作地连接拨叉(未示出)的上端,该拨叉的大致中部被可枢转地支撑,该拨叉的下端与传动机构相连。这样,拉杆18沿轴向向后(图8中向右)移动时,可通过拨叉带动传动机构轴向向前移动,以使传动机构的驱动齿轮朝向发动机飞轮上的齿圈移动并与其啮合。反之,拉杆18沿轴向向前(图8中向左)移动时,可通过拨叉带动传动机构轴向向后移动,以使传动机构的驱动齿轮脱离发动机飞轮上的齿圈。
衔铁16的大致前部内固定着撞杆20。撞杆20的前部可插入拉杆18的后部中,以有助于拉杆18相对于衔铁16的定位和固定。撞杆20的中部被固定在衔铁16的相应部位中。撞杆20的后部延伸到衔铁16内的轴向容置通孔中。
在衔铁16的容置通孔和电磁铁心4的导向通孔中,布置着开关轴12,该开关轴12可相对于衔铁16和电磁铁心4轴向移动。可以通过围绕开关轴12外周的导向套筒13实现开关轴12在衔铁16和电磁铁心4中的导向,同时有助于增大电磁铁心4的导向通孔的内周壁与开关轴1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隙,以使得电磁铁心4与开关轴12之间的磁隙加大,从而开关轴12对电磁线圈6产生的磁路的影响减小。
装于开关轴12的前端与电磁铁心4(大致截锥形部分4c)的前端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46向开关轴12施加向前的力,以使得在电磁开关的非操作状态下,开关轴12被保持在其最前的原位。
在容置通孔中装于衔铁16与开关轴12的前端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48向衔铁16施加向前的力,以使得在电磁开关的非操作状态下,衔铁16被保持在其最前的原位。
开关轴12的前部位于衔铁16的容置通孔中,开关轴12的中部穿过电磁铁心4的导向通孔,开关轴12的后端从电磁铁心4的后端面露出。
在开关轴12的后端装有接触桥14。具体而言,在开关轴12的后部上以可轴向滑动的方式装有安装座15,安装座15承载着接触桥14。
此外,在开关轴12上套装第三复位弹簧50,其位于导向套筒13的后端与安装座15之间。由安装座15承载着的接触桥14能够抵抗着第三复位弹簧50的推力而在开关轴12上轴向向前移动(滑动),但接触桥14向后的移动将被固定在开关轴12后端上的紧固件17阻挡。
通常由塑料制成的盖部8固定在壳体2的后部,并且两个接线柱10穿通盖部8并固定于盖部8中。每个接线柱10的前端加大部分构成接触端10a,两个接触端10a的前端面面对着接触桥14的后表面。每个接线柱10的前部固定在盖部8中,后部从盖部8的后表面露出而构成接线端。
盖部8具有用于被装入壳体2中的前端8a。如图8所示,电磁铁心4的后端(大径部分4a)与盖部8的前端8a通过图3所示的固定方式保持在壳体2的后端部分中。为此,如图8所示,在壳体2的大致圆筒形本体2a的后端整体形成有台阶22和径向向内延伸且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离散的限位突起26,该台阶22与限位突起26之间限定出周向凹槽32。限位突起26的数量与锁定突起30的数量相同。在限位突起26之后形成有相对于本体2a减小壁厚的减薄部分2c。
限位突起26在圆周方向上优选彼此均匀地间隔开。锁定突起30与限位突起26之间的缺口(也与限位突起26)一一对应,且具有适于轴向通过缺口和安装在凹槽32内的尺寸和形状。
在组装过程中,将电磁铁心4以其截锥形部分4c面向前方的方式从壳体2的后端放入壳体2中并使锁定突起30与缺口轴向对正,然后轴向移动电磁铁心4使锁定突起30进入凹槽32中。随后使电磁铁心4转动一定角度,使锁定突起30与限位突起26轴向对正而卡锁在一起,从而将电磁铁心4固定在壳体2内部。
减薄部分2c的后端适于在将电磁铁心4和盖部8装入壳体2中后形成径向向内延伸的后端翻边24。因此,可以理解,尽管图8中就已绘出了后端翻边24,但它实际上是在组装电磁开关过程中才被形成的。
在工作过程中,当衔铁16撞击电磁铁心4时,所产生的轴向撞击力会从电磁铁心4经由限位突起26直接传递到壳体2,而不会传递到后端翻边24。
可以理解,作为替代方案,在图8中的电磁开关中,电磁铁心也可以采用本发明的上述其他固定方式。
通过模拟和实验,可以证实,根据现有技术的电磁开关,在衔铁撞击电磁铁心时,盖部出现明显的轴向窜动,可能导致接触桥与接线柱之间脱离,从而引起电动机的主电路发生瞬间的断路。这种瞬间断路会导致电动机的主电路中的电流瞬间陡降,从而可能影响电动机的操作。同时,在接触桥与接线柱之间会产生电弧,从而引起接触桥与接线柱之间产生烧蚀和粘连。
相反,根据本发明,在衔铁撞击电磁铁心时,由于电磁铁心与壳体直接固定而不会将撞击力传递到盖部,因此,盖部不会出现轴向窜动,进而可以确保接触桥与接线柱之间不会脱离,从而不会引起电动机的主电路发生瞬间的断路。因此,现有技术中电动机主电路中电流瞬间陡降以及接触桥与接线柱之间烧蚀和粘连的问题都得以避免。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涉及具有这种电磁开关的车辆起动机。
而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替代性实施方式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就其更宽泛的意义而言并不局限于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细节、代表性结构和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替代。

Claims (8)

1.一种用于车辆起动机中的电磁开关,包括:
壳体;
盖部,其承载着一对接线柱,所述盖部的一个端部被固定于所述壳体;以及
电磁铁心,其与所述盖部的端部相对地安装于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电磁铁心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独立于所述盖部的接合结构,使得沿朝向所述盖部的端部的方向作用于所述电磁铁心的力被所述接合结构吸收,
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锁定凹槽,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设有锁定部,通过旋转所述电磁铁心将所述锁定部锁定在所述锁定凹槽中而将所述电磁铁心固定到所述壳体,
其中:
所述锁定部抵靠于所述锁定凹槽的远离所述盖部的端部的第一侧,且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锁定凹槽的相对的第二侧之间设有弹性元件;和/或
所述锁定凹槽和/或所述锁定部被构造成能随着旋转所述电磁铁心逐渐锁紧所述电磁铁心;和/或
所述锁定凹槽由远离所述盖部的端部的台阶和邻近于所述盖部的端部的多个限位突起限定,任意两个相邻的限位突起之间均限定出缺口,所述锁定部沿远离所述盖部的端部的方向通过所述缺口并通过旋转所述电磁铁心而使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限位突起锁定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邻近于所述盖部的端部的壁厚相对较薄的区段,所述盖部通过所述壁厚相对较薄的区段的向内弯折形成的翻边被保持在所述壳体中;和/或
所述电磁开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可朝向和远离所述电磁铁心移动的衔铁,所述力是所述衔铁在电磁开关的工作过程中撞击所述电磁铁心的撞击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形状配合锁定方式固定到所述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装配过程中,通过向内挤压所述壁厚相对较薄的区段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锁定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锁定凹槽来将所述电磁铁心固定到所述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
通过向内挤压所述壁厚相对较薄的区段形成横截面为U形的向内突出的限位突起。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铁心通过焊接固定到所述壳体;或
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设有凹部,在装配过程中,通过从外部向着所述凹部方向挤压所述壳体而使所述壳体的一部分进入所述凹部中,以将所述电磁铁心固定到所述壳体;或
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内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啮合将所述电磁铁心固定到所述壳体。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
通过穿过所述壳体的壁拧入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上的相应孔中的螺钉将所述电磁铁心固定到所述壳体;或
通过穿过位于所述壳体的壁中的通孔进入所述电磁铁心的外周上的相应孔中的销钉将所述电磁铁心固定到所述壳体,所述销钉紧配合于所述通孔和/或所述外周上的相应孔中。
8.一种车辆起动机,包括:
电动机;
与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的传动机构;以及
电磁开关,其控制所述电动机和传动机构的操作;
其中,所述电磁开关是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电磁开关。
CN201410333200.9A 2014-07-14 2014-07-14 电磁开关及车辆起动机 Active CN105470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3200.9A CN105470049B (zh) 2014-07-14 2014-07-14 电磁开关及车辆起动机
EP15175829.9A EP2975627B1 (en) 2014-07-14 2015-07-08 Solenoid switch and vehicle starter motor
PL15175829T PL2975627T3 (pl) 2014-07-14 2015-07-08 Przełącznik elektromagnetyczny i silnik rozruchowy pojazdu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3200.9A CN105470049B (zh) 2014-07-14 2014-07-14 电磁开关及车辆起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0049A CN105470049A (zh) 2016-04-06
CN105470049B true CN105470049B (zh) 2019-05-17

Family

ID=53541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3200.9A Active CN105470049B (zh) 2014-07-14 2014-07-14 电磁开关及车辆起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975627B1 (zh)
CN (1) CN105470049B (zh)
PL (1) PL2975627T3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3084A (en) * 1977-05-13 1980-05-13 Nippondenso Co., Ltd. Ventilated electromagnetic switch
EP0290734A2 (en) * 1987-05-14 1988-11-17 Nippondenso Co., Ltd. Magnet switch for a starter
US6239678B1 (en) * 2000-01-18 2001-05-2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tarter magnet switch
DE102008007077A1 (de) * 2008-01-31 2009-08-06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tartvorrichtung sowie Startvorrichtung
CN102734035A (zh) * 2011-04-15 2012-10-17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车辆的起动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3084A (en) * 1977-05-13 1980-05-13 Nippondenso Co., Ltd. Ventilated electromagnetic switch
EP0290734A2 (en) * 1987-05-14 1988-11-17 Nippondenso Co., Ltd. Magnet switch for a starter
US6239678B1 (en) * 2000-01-18 2001-05-2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tarter magnet switch
DE102008007077A1 (de) * 2008-01-31 2009-08-06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tartvorrichtung sowie Startvorrichtung
CN102734035A (zh) * 2011-04-15 2012-10-17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车辆的起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75627B1 (en) 2017-06-28
PL2975627T3 (pl) 2018-06-29
EP2975627A1 (en) 2016-01-20
CN105470049A (zh)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95144B2 (ja) 電磁スイッチ
US8492916B2 (en) Switching apparatus for starter
JP5698233B2 (ja) 接点引剥装置を備えたスイッチングリレー
JPH10106420A (ja) 自動車のスタータ用コンタクタ
US8514038B2 (en) Starter relay of a starter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2017525114A (ja) 特に高圧用及び/又は大電流用の電気的スイッチ
JP2009224315A (ja) 電磁スイッチ
JP2008088965A (ja) スタータ
CN104976010A (zh) 发动机起动装置
CN105470049B (zh) 电磁开关及车辆起动机
CN103943414B (zh) 电磁开关及车辆起动机
CN202534604U (zh) 车辆起动机及其电磁开关
CN103426691A (zh) 车辆起动机及其电磁开关
CN103943415B (zh) 电磁开关及车辆起动机
CN103854927B (zh) 车辆起动机及其电磁开关
EP2930734B1 (en) Electromagnetic switch,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vehicle engine
JP6107110B2 (ja) 電磁リレー
CN107835898B (zh) 磁性开关及发动机起动装置
JP5218036B2 (ja) 電磁継電器
JP6002565B2 (ja) 筒内圧センサ付き燃料噴射弁
RU2203476C1 (ru) Контактный взрыватель
CN203055799U (zh) 车辆起动机及其电磁开关
JP4591628B2 (ja) 電磁スイッチ
JP2008104298A (ja) 回転電機
JP2004111231A (ja) スタータ用マグネット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1

Address after: 410100 No. 26 Lixiang Middle Road,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Applicant after: Thorne (China) lattice Auto Par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No. 26 Lixiang Middle Road,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Applicant before: Bosch Automotive Products (Changsha)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