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0719A - 电梯装置和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和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0719A
CN105460719A CN201510471783.6A CN201510471783A CN105460719A CN 105460719 A CN105460719 A CN 105460719A CN 201510471783 A CN201510471783 A CN 201510471783A CN 105460719 A CN105460719 A CN 105460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object
earthquake
vibratory magnitude
lift appliance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17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60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07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梯装置和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通过预测构成电梯的各长条状物体的发生地震时的振动量,提高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中的自动诊断运转后的自动恢复的可能性,能够实现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优化。该电梯装置通过用曳引机将与轿厢连接的绳索卷起或回卷,在升降通路内进行上述轿厢的上升或下降,该电梯装置包括:设置在上述升降通路内的地震探测器;和判定上述升降通路内的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上述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在上述地震探测器探测到地震时,根据上述长条状物体的长度和地震的级别基于预测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预测映射表来判定上述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和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特别涉及在发生地震后能够迅速地使电梯恢复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一般会进行地震管制运转来作为发生地震时的安全对策,建筑物中设置的地震探测器探测到一定以上大小的地震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地震管制运转,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电梯的轿厢在最近层中止。
使在地震管制运转中成为中止状态的电梯恢复时,操作员(维护人员)赶赴现场,对相应的电梯实施诊断运转,确认有无异常后进行能否恢复的判断。
但是,在近年来多发的大规模(烈度5左右)的地震中,发生了多部电梯同时停止运转而引起的恢复的延迟。
于是,为了缩短恢复所需的时间,采用自动进行诊断运转来进行临时恢复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
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梯地震损害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分析模型数据库,其保存电梯或设置了电梯的建筑物的振动分析模型;维护对应历史数据库,其保存与地震的长周期地震震动相关的指标和表示该地震是否造成电梯的损伤的信息的历史;损害系数计算部,其基于上述维护对应历史数据库,求出对上述振动分析模型的误差进行修正的系数即损害系数;电梯损害预测部,其基于上述指标、上述损害系数和上述振动分析模型,预测电梯的损伤可能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7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发生地震时,建筑物以一阶固有振动频率持续摇晃的情况下,存在构成电梯的各长条状物体与建筑物的摇晃共振而振幅变大,与电梯的升降通路内的设备接触而引起设备损伤等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能够无需在各建筑物中设置地震仪地、兼顾过去的损害状况地在发生地震后较早地预测电梯与长周期地震震动共振而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但是,即使是在地震预测的研究不断进展的现今,也难以不使用地震仪地根据过去的损害状况预测将来发生的地震的规模。会发生损害的地震不会在同一场所频繁发生。例如,认为海沟型的地震的发生频度较短、为数十年1次,内陆的地震的发生频度为数百年~数千年1次,结果要根据非常少的数据预测将来的地震,难以提高其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预测构成电梯的各长条状物体的发生地震时的振动量,提高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中的自动诊断运转后的自动恢复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优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电梯装置,其通过用曳引机将与轿厢连接的绳索卷起或回卷,在升降通路内进行上述轿厢的上升或下降,该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电梯装置包括:设置在上述升降通路内的地震探测器;和判定上述升降通路内的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上述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在上述地震探测器探测到地震时,根据上述长条状物体的长度和地震的级别基于预测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预测映射表来判定上述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该电梯装置通过用曳引机将与轿厢连接的绳索卷起或回卷,在升降通路内进行上述轿厢的上升或下降,上述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电梯装置包括:设置在上述升降通路内的地震探测器;和判定上述升降通路内的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上述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在上述地震探测器探测到地震时,根据上述长条状物体的长度和地震的级别基于预测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预测映射表来判定上述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预测构成电梯的各长条状物体的发生地震时的振动量,提高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中的自动诊断运转后的自动恢复的可能性,能够实现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优化。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动作时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动作时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构成电梯的长条状物体的振动模型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预测映射表。
图5是表示构成电梯的各长条状物体的配置例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建筑物中设置的电梯,2……轿厢,3……对重,4……主吊索,5……机械室,6……地震仪,7……长条状物体振动量,8……建筑物摇晃的条件,9……长条状物体振动量预测映射表,10……长条状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表示现有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动作时的流程图。
在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中,在步骤S1发生地震时,在步骤S2中使电梯在最近层停止,在步骤S3、S4中判断地震的规模。
步骤S3中地震仪即地震探测器探测到低于低Gal的摇晃的情况下,在步骤S11中使电梯自动恢复。
步骤S3中地震探测器探测到为低Gal以上、步骤S4中地震探测器探测到低于高Gal的摇晃的情况下,在步骤S5中确认安全装置有无动作,在有动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9中使运转中止,而无动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6中开始自动诊断运转,在步骤S7中确认有无异常后,存在异常时,在步骤S9中使运转中止,无异常时,结束步骤S6的自动诊断运转,在步骤S8中自动地临时恢复。
此外,在步骤S3中地震探测器探测到为低Gal以上、步骤S4中地震探测器探测到为高Gal以上的摇晃的情况下,在步骤S9中使电梯的运转中止。
根据该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发生小于烈度5的程度的地震时在最近的一层停止而让乘客避难后,经过一定时间后电梯自动进行诊断运转,如果无异常则能够自动临时恢复。
图2表示本实施例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动作时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动作,与现有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动作的不同点在于:在图1中表示的现有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动作中的步骤S5与步骤S6之间,具有判断构成电梯的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的大小的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判定长条状物体振动量是否较大,在振动量大的情况下,在步骤S9中使运转中止,在振动量小的情况下,在步骤S6中开始自动诊断运转。
图3中表示构成电梯的长条状物体的振动模型。图3中,使用主吊索4作为电梯的长条状物体的例子。
图3中,轿厢2经由主吊索4与对重(平衡配重)3连结,以规定的运转速度在升降通路内升降、停止。此外,在建筑物中设置的电梯1的上部,设置有具有主吊索4的曳引机等的机械室5。
在机械室5的地面或升降通路内的底部即底坑中设置有作为地震探测器的地震仪6。
关于长条状物体振动量7的分析,进行单质点单自由度模型中的分析。本发明中的振动量,基于安全考虑,在分析中,使建筑物的摇晃的条件8(输入波形)为一定的激振力引起的正弦波而进行分析。这是因为,在实际的地震中,不会固定为上限值地持续摇晃。此外,评价使构成电梯的各长条状物体的固有周期与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一致时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但是,长条状物体的固有周期比建筑物的固有周期大的情况下,用建筑物的固有周期评价振动量。
图4是本实施例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预测映射表9。使用上述长条状物体振动量预测模型,将与构成电梯的各长条状物体的长度(L)、地震的级别(Gal值)相对的振动量的预测值映射化。其中,长条状物体的长度根据固有周期计算得到。基于该映射表,根据各长条状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地震的级别预测振动量。
另外,图4是建筑物的固有周期3s(秒)时的一个例子,按每个固有周期对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输入该映射表。
图5表示标准的电梯的各长条状物体和各种器具的配置例。图5是电梯的平面图(顶面图)。图5中,附图标记10表示主吊索、调速器绳索、尾缆、补偿链等构成电梯的各长条状物体。
在发生地震时或刚发生地震后,用根据图4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预测映射表9预测出的振动量,在图2的动作流程中,对各长条状物体判断是否发生与升降通路内设备的干涉。
在图5中表示的各长条状物体和各种器具的配置中,将各长条状物体与升降通路内设备不发生干涉的情况视为振动量小,在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中执行自动诊断运转,将各长条状物体与升降通路内设备发生干涉的情况视为振动量大,不执行自动诊断运转,而是使电梯中止。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有已说明的所有结构。此外,能够将某个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此外,也能够在某个实施例的结构上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此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追加、删除、置换其他结构。

Claims (9)

1.一种电梯装置,其通过用曳引机将与轿厢连接的绳索卷起或回卷,在升降通路内进行所述轿厢的上升或下降,该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通路内的地震探测器;和
判定所述升降通路内的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
所述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在所述地震探测器探测到地震时,根据所述长条状物体的长度和地震的级别基于预测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预测映射表来判定所述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状物体振动量预测映射表,根据构成所述电梯装置的各长条状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地震的级别来预测所述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在判定为所述长条状物体与所述升降通路内的设备相互接触的情况下,使所述电梯装置的运转中止,在判定为所述长条状物体与所述升降通路内的设备不相互接触的情况下,开始所述电梯装置的自动诊断运转。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判定使各长条状物体的固有周期与建筑物的周期一致时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由此对所述长条状物体与其它物体的接触进行判断。
5.一种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该电梯装置通过用曳引机将与轿厢连接的绳索卷起或回卷,在升降通路内进行所述轿厢的上升或下降,所述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通路内的地震探测器;和
判定所述升降通路内的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
所述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在所述地震探测器探测到地震时,根据所述长条状物体的长度和地震的级别基于预测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预测映射表来判定所述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状物体振动量预测映射表,根据构成所述电梯装置的各长条状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地震的级别来预测所述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在判定为所述长条状物体与所述升降通路内的设备相互接触的情况下,使所述电梯装置的运转中止,在判定为所述长条状物体与所述升降通路内的设备不相互接触的情况下,开始所述电梯装置的自动诊断运转。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判定使各长条状物体的固有周期与建筑物的周期一致时的长条状物体振动量,由此对所述长条状物体与其它物体的接触进行判断。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状物体振动量判定装置判定构成电梯装置的主吊索、调速器绳索、尾缆、补偿链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长条状物体的振动量。
CN201510471783.6A 2014-09-29 2015-08-04 电梯装置和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 Pending CN1054607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7693 2014-09-29
JP2014197693A JP2016069112A (ja) 2014-09-29 2014-09-29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地震時仮復旧運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0719A true CN105460719A (zh) 2016-04-06

Family

ID=55598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1783.6A Pending CN105460719A (zh) 2014-09-29 2015-08-04 电梯装置和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69112A (zh)
CN (1) CN10546071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3034A (zh) * 2016-12-16 2018-06-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系统、电梯控制方法以及安全状态确认装置
CN112469656A (zh) * 2018-08-01 2021-03-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5106A (ja) * 1995-03-14 1996-09-24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運転制御装置
JP2000255928A (ja) * 1999-03-09 2000-09-1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1456506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1537956A (zh) * 2008-03-18 2009-09-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地震恢复装置
CN101565143A (zh) * 2008-04-25 2009-10-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地震防灾系统
CN101613045A (zh) * 2008-06-25 2009-12-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运行恢复方法及装置
JP4488216B2 (ja) * 2005-02-17 2010-06-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5106A (ja) * 1995-03-14 1996-09-24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運転制御装置
JP2000255928A (ja) * 1999-03-09 2000-09-1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488216B2 (ja) * 2005-02-17 2010-06-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1456506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1537956A (zh) * 2008-03-18 2009-09-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地震恢复装置
CN101565143A (zh) * 2008-04-25 2009-10-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地震防灾系统
CN101613045A (zh) * 2008-06-25 2009-12-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运行恢复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3034A (zh) * 2016-12-16 2018-06-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系统、电梯控制方法以及安全状态确认装置
CN112469656A (zh) * 2018-08-01 2021-03-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12469656B (zh) * 2018-08-01 2022-05-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69112A (ja) 2016-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9295B (zh) 电梯故障诊断装置、方法以及控制器
JP6358388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20150227122A1 (en) Predictive maintenance method and system
CN105692383B (zh) 电梯故障诊断装置、方法以及控制器
JP6049902B2 (ja) エレベータ診断装置
JP6800326B2 (ja) エレベータ駆動部の予知保全方法
JP513585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診断運転装置及び診断運転方法
JP570470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及び感知器
CN110092255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电梯监控、维保方法及系统
CN104528489B (zh) 一种电梯安全维护方法
CN105460719A (zh) 电梯装置和电梯装置的地震时临时恢复运转装置
JP671739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自動復旧システム
JP546340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ワイヤーロープ素線切れ診断システム
JP484018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CN116339214A (zh) 基于数据分析的施工现场安全监控系统
JP549568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地震被害予測装置
KR100946816B1 (ko) 선박 기중기 작동 방법
JP574302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11051739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3979378A (zh) 电梯的管制运行装置及其方法
CN106379787A (zh) 一种电梯预警救援车
JP553544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管制運転装置
JP570678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時復旧診断運転装置
JP5634812B2 (ja) 地震動影響予測装置
JP5562196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指令装置、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