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2780B - 过滤器保持装置、过滤器清扫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过滤器保持装置、过滤器清扫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2780B
CN105452780B CN201480043751.XA CN201480043751A CN105452780B CN 105452780 B CN105452780 B CN 105452780B CN 201480043751 A CN201480043751 A CN 201480043751A CN 105452780 B CN105452780 B CN 105452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guiding channel
inclined wall
width direction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37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2780A (zh
Inventor
川村政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52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2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0Cleaning of purification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1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过滤器保持装置、过滤器清扫装置和空气调节机。过滤器保持装置维持正常的过滤器安装状态,并且提高了限位开关的位置检测精度。框架具有:引导通道,供过滤器通过;限位开关,检测过滤器的有无;止动壁,形成在引导通道的末端,限制过滤器的移动;以及倾斜壁,倾斜成防止过滤器浮起并将过滤器向止动壁侧引导,遍及引导通道的整个宽度方向形成所述倾斜壁,即使过滤器振动或因限位开关的动作而将要在引导通道的宽度方向弯曲,所述倾斜壁也能够防止过滤器浮起。

Description

过滤器保持装置、过滤器清扫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器保持装置,该过滤器保持装置保持安装在空气调节机等的吸入口上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吸入口上安装有过滤器,利用过滤器从吸入的空气除去尘埃。最近提出一种空气调节机,该空气调节机安装有边使上述过滤器移动边进行清扫的过滤器清扫装置。过滤器清扫装置具有将过滤器保持成能够移动的过滤器保持装置。过滤器保持装置具有设置于机箱的框架,在框架上形成有供能够装拆的过滤器通过的引导通道。借助引导通道将过滤器保持于机箱。
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过滤器清扫装置中,过滤器利用齿带从与吸入口对应的位置移动。移动中利用刷子从过滤器刮除尘埃,并将尘埃积存在灰尘盒内。在清扫后,过滤器返回原来的位置。
过滤器清扫装置设置有限位开关,该限位开关用于检测过滤器返回时的安装状态。如果过滤器位于正常的原点位置,则限位开关检测到过滤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101846号
限位开关通常拧紧固定于盖内部,并且配置在供过滤器通过的引导通道的附近。盖例如由螺钉安装于室内机的机箱。对此,过滤器因生产时的偏差,成为翘曲相比于设计尺寸大的形状,与通常的过滤器相比,有时宽度方向变小。此外,有时超出公差而成为宽度尺寸小的形状。
此外,过滤器的前端从左右单侧受到限位开关的反作用力,在过滤器的安装状态下,当过滤器的前端接触的面为垂直面时,由于不存在抑制过滤器的上下可动的部件,所以有时过滤器会产生弯曲。因此,即使是按照设计尺寸成形的过滤器,有时也因过滤器的弯曲,使宽度方向的长度变短。
在上述两个例子的情况下,过滤器有时未按压限位开关的杆,因此,即使过滤器位于正常的原点位置,也有可能检测不到过滤器。此外,在过滤器的安装状态下,过滤器产生翘曲或扭曲时,有损于外观美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正常的过滤器安装状态,并且能够提高限位开关的位置检测精度的过滤器保持装置。
本发明的过滤器保持装置的特征在于,框架设置有供过滤器通过的引导通道和检测过滤器的有无的限位开关,所述过滤器保持装置设置有:止动壁,形成在引导通道的末端,限制过滤器的移动;以及倾斜壁,倾斜成防止过滤器浮起并将过滤器向止动壁侧引导,遍及引导通道的整个宽度方向形成倾斜壁。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过滤器的前端接近引导通道末端的过滤器安装位置附近,则过滤器的前端与倾斜壁接触,将过滤器向止动壁侧引导。如果过滤器的前端到达止动壁,则处于过滤器安装位置。即使过滤器在使用中发生振动或者在限位开关的动作过程中过滤器将要在引导通道的宽度方向弯曲,由于倾斜壁遍及引导通道的整个宽度方向形成,所以也能够防止过滤器浮起。
作为倾斜壁遍及引导通道的整个宽度方向形成的方式,除了使倾斜壁遍及引导通道的整个宽度方向连续形成的方式以外,还可以是断续形成。在断续形成时,以过滤器不会在宽度方向的中途浮起的程度的间隔来形成倾斜壁。
并且,优选采用如下方式:在所述引导通道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框架上形成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过滤器嵌合并将过滤器能够滑动地引导到安装位置的末端,所述倾斜壁的沿着所述引导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比左右两侧部在高度方向上更低形成。
在上述结构中,过滤器与框架的引导槽嵌合并被引导到过滤器的安装位置的末端。引导槽限制过滤器的宽度方向两端,可以防止过滤器浮起。因此,引导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的倾斜壁的高度可以设定为与引导槽的高度对应。但是,为了在过滤器的中央部防止过滤器浮起,将中央部的倾斜壁设定为比左右两侧部低,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过滤器浮起。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隔着过滤器与倾斜壁相对的部位上,沿着引导通道的宽度方向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肋,多个肋在过滤器的安装状态下限制过滤器沿厚度方向下沉。
在上述结构中,由倾斜壁按压过滤器的浮起,利用多个下沉限制肋,可以防止过滤器下沉。
本发明的过滤器清扫装置包括上述过滤器保持装置,边使过滤器沿着引导通道移动,边利用清扫部对过滤器进行清扫。按照上述结构,对过滤器进行自动清扫时,可以更准确地检测过滤器的位置。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安装有上述过滤器清扫装置。按照上述结构,在通常设置于高处的分离式空气调节机中,由于自动进行过滤器清扫,所以能够节省用户的繁琐工作。
按照本发明,由于具有引导通道末端的止动壁以及倾斜成防止过滤器浮起且将过滤器向止动壁侧引导的倾斜壁,并且倾斜壁遍及引导通道的整个宽度方向形成,所以即使过滤器将要在引导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弯曲,也可以利用倾斜壁防止过滤器浮起,从而可以维持正常的过滤器安装状态,并且可以提高限位开关的位置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室内机的断面图。
图3是过滤器清扫装置的单元框架的立体图。
图4是取下灰尘盒后的单元框架的立体图。
图5的(a)是过滤器正面侧的立体图,(b)是过滤器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6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5的放大图,(a)是正面侧的放大图,(b)是图6的(a)的侧视图。
图7表示清扫过滤器时的单元框架,(a)是清扫前的过滤器处于安装位置时的断面图,(b)是过滤器移动中的断面图,(c)是过滤器到达终点时的断面图。
图8是表示单元框架的引导通道的末端侧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过滤器引导通道的末端侧的限制部的断面图。
图10表示引导通道的末端侧限制部,(a)是引导通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断面图,(b)是引导通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断面图。
图11表示限制部的倾斜壁,(a)是表示断续且台阶状地形成倾斜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b)是表示连续且台阶状地形成倾斜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视图,(c)是表示连续且呈平滑弧状形成倾斜壁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热交换器
2 室内风扇
3 机箱
4 吸入口
5 吹出口
6 空气通道
7 过滤器
10 面板
11 排水盘
12 排水单元
13 离子产生单元
15 移动部
16 清扫部
17 灰尘盒
18 单元框架
19 前面板
20 网格部
21 框体
21a 纵框
21b 横框
22a 纵肋
22b 横肋
24 齿条
26 止动肋
25 倾斜面
30 基体板
31 侧框
32 中心框
33 纵横的条材
34 格子部
35 引导通道
36 引导槽
40 小齿轮
41 步进电机
42 引导辊
43 转动轴
45 集尘箱
50 转动刷
51 清扫电机
52 支承轴
65 限位开关
66 杆
68 止动壁
69a 中央的倾斜壁
69b 左右两侧的倾斜壁
70 肋
71 连接部
80 凸部
81 倾斜部
82 平坦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室内机具有热交换器1和室内风扇2,上述热交换器1和室内风扇2安装在机箱3内。从机箱3的前面到底面形成弯曲面。在机箱3的上表面形成有吸入口4,在弯曲面形成有吹出口5。
在机箱3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口4到吹出口5的空气通道6,热交换器1和室内风扇2配置于上述空气通道6。在吸入口4和热交换器1之间配置有过滤器7(参照图5、图7),对从吸入口4吸入的室内的空气除去尘埃。过滤器7为左右两个。室内机设置有过滤器清扫装置,该过滤器清扫装置边使该过滤器7移动边进行清扫。
在机箱3的弯曲面上设置有开关吹出口5的面板10(上下风向变更叶片,也称为上下百叶板)。面板10设置有开关部,该开关部能够开关地支撑于机箱3,用于开关面板10。在空气调节机运转时,面板10打开。在制冷运转时,面板10将冷风朝向斜上方引导,使冷风沿顶棚吹出。在制热运转时,面板10压住朝向前方吹出的暖风,将暖风朝向地面方向引导。
此外,排水盘11设置在机箱3内,且位于热交换器1的下方,接收沿着热交换器1流下的冷凝水。排水盘11与形成吹出口5的排水单元12一体形成。排水单元12安装有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单元13。
在空气调节机中,未图示的室外机相对于室内机设置在室外。在室外机内安装有压缩机、热交换器、四通阀、膨胀阀和室外风扇等,由它们和室内侧的热交换器1形成制冷循环系统。并且,对制冷循环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设置于室内机。由微机构成的控制装置基于用户的指令和检测室温或外部气温的温度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对制冷循环系统进行控制,从而进行制冷制热运转。此时,控制装置与制冷制热运转对应地控制开关部,从而开关面板10。此外,控制装置以定期(例如每隔规定时间(作为一例,为每隔24小时))、每隔规定的运转累计时间(作为一例,为每当运转累计时间达到100小时)、或者是根据来自用户的指令(例如按压遥控器所设置的过滤器清扫开始按钮)的方式,来控制过滤器清扫装置,边使过滤器7移动边进行清扫。
过滤器清扫装置包括:移动部15,使过滤器7移动;清扫部16,对过滤器7进行清扫;以及灰尘盒17,收容从过滤器7除去的尘埃,如图3所示,移动部15、清扫部16和灰尘盒17与单元框架18一体设置。过滤器7被保持于单元框架18,在过滤器7移动时,由单元框架18引导过滤器7。利用该单元框架18构成过滤器保持装置,该滤器保持装置将能够装拆的过滤器保持成能够移动。即,过滤器清扫装置具有过滤器保持装置。
如图2所示,单元框架18以覆盖从热交换器1的前面到上表面的方式安装于机箱3,并且能够相对于机箱3进行装拆。在单元框架18的前方设置有能够开关的前面板19(参照图1、图2)。前面板19能够装拆地安装于机箱3。前面板19围绕机箱3上部的轴进行开关,在前面板19打开时,露出灰尘盒17。如图3和图4所示,灰尘盒17能够装拆地安装于单元框架18。在取下灰尘盒17时,能够进行过滤器7的装拆。
如图5所示,过滤器7由网格部20和环绕在网格部20周围的框体21构成。并且,网格部20和框体21由聚丙烯树脂等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框体21为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的形状。此外,网格部20的形状也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因此,前后左右对称的过滤器7能够从前后任意方向安装于机箱3。
框体21由位于左右的纵框21a和位于前后的横框21b形成为四方形的框状。为了进行加强,在网格部20的背面分别等间隔地形成有纵肋22a和横肋22b。除了后述的止动肋26以外,网格部20的正面位于同一平面。
过滤器7的纵框21a能够滑动地嵌入单元框架18的引导槽36。纵框21a形成有齿条24,该齿条24与移动部15的被转动驱动的小齿轮啮合。齿条24形成为在过滤器7的背面侧凸起、在正面侧凹陷。此外,齿条24从纵框21a的前端形成至后端,并且无论从前后任意方向安装于单元框架18,都与小齿轮啮合。齿条24的凸起部分的高度比纵肋22a的高度高,且在横肋22b的高度以上。纵框21a和纵肋22a相比于横框21b和横肋22b形成为薄壁。由此,过滤器7维持横向的刚性并在纵向具有柔性,从而可以使过滤器7沿纵向弯曲。
如图6所示,在过滤器7的四角、且在过滤器的正面侧,限制过滤器7在单元框架18的引导槽36内朝向浮起方向移动的止动肋26形成在纵框21a的正面侧。止动肋26形成在齿条24的正面侧的多个凹部之间。利用纵框21a的厚度、形成在纵框21a的正面侧的止动肋的突出高度、以及形成在背面侧的齿条24的凸起的高度,规定过滤器7的上下宽度(厚度)。因此,如果将引导槽36的上下宽度和过滤器7的厚度设定为大体相同,则能够准确地规定嵌入引导槽36的过滤器7的上下位置。因此,可以使过滤器7的纵框21a与限位开关65的杆66准确地接触。
此外,倾斜地切除四方形的过滤器7的四角而形成倾斜面25。通过纵向较长切除、横向较短切除而形成上述倾斜面25。另外,各角的倾斜面25为相同的形状。利用上述倾斜面25,可以使过滤器7不会挂在限位开关65的杆66上,可以与限位开关65顺畅地接触。
如图4所示,单元框架18由保持过滤器7的基体板30和左右的侧框31形成。基体板30从上表面弯曲到前面,并且具有平坦的下表面。在基体板30的左右两端一体地直立设置侧框31。基体板30的弯曲部分开口,在基体板30左右方向的中央设置有中心框32,开口被分割成两部分。在上述开口利用纵横的条材33形成有格子部34。格子部34位于与热交换器1相对的位置,流经过滤器7的空气朝向热交换器1并穿过格子部34。
单元框架18形成有对移动的过滤器7进行引导的引导通道35。如图7所示,在清扫时,过滤器7从安装在吸入口4和热交换器1之间的安装位置朝向下方移动,并U形折返而沿着格子部34移动,从而到达吸入口4和热交换器1之间。在单元框架18的左右的侧框31和中心框32上形成有侧视呈σ形的引导槽36,过滤器7的纵框21a能够滑动地嵌入引导槽36。利用上述引导槽36和基体板30的格子部34,在从单元框架18的前面到上表面的空间内,形成用于使过滤器7以U形折返的方式移动的引导通道35。
如图2、图3和图7所示,移动部15具有:小齿轮40,与形成在过滤器7上的齿条24啮合;步进电机41,驱动小齿轮40转动;以及引导辊42,对过滤器7的移动进行辅助。在单元框架18的侧框31的外表面侧安装有步进电机41,在侧框31的内表面侧支撑有能够转动的小齿轮40。在中心框32上也支撑有能够转动的小齿轮40。利用安装在步进电机41的电机轴上的齿轮,向小齿轮40传递转动驱动力。利用转动轴43连接左右的小齿轮40。转动轴43安装有橡胶制的引导辊42。引导辊42与小齿轮40的转动联动地转动。另外,移动部15与左右的过滤器7对应地设置左右一对。对两个步进电机41进行同步驱动。
如图2和图7所示,清扫部16具有:转动刷50,与过滤器7接触,用于刮除尘埃;以及清扫电机51,驱动转动刷50转动。设置在左右的侧框31的一侧的清扫电机51的转动驱动力借助齿轮向一侧的转动刷50的支承轴52传递,一侧的转动刷50转动,该转动驱动力借助设置于中心框32的中间齿轮向另一侧的支承轴52传递,另一侧的转动刷50与一侧的转动刷联动地转动。
为了检测过滤器7的安装,在单元框架18上设置有限位开关65。如图2、图3和图8所示,限位开关65配置在引导通道35的后端附近,并且相对于左右的过滤器7分别设置。限位开关65包括与过滤器7接触的杆66,并直接安装于单元框架18。在向机箱3安装过滤器7时,过滤器7沿着引导通道35移动,如果过滤器7接近安装位置,则限位开关65的杆66以阻挡过滤器7的去路的方式待机。移动而来的过滤器7的角部的倾斜面25的后端接触杆66。通过使过滤器7的角部为倾斜面25,杆66和倾斜面25所成的角度变小,过滤器7不会挂在杆66上,而是顺畅地接触。如果过滤器7进一步移动,则利用倾斜面25顺畅地推压杆66。如果过滤器7到达安装位置,则杆66被完全压回。根据杆66的动作,设置在限位开关的外壳内的微动开关导通,控制装置根据来自限位开关65的导通信号检测到过滤器7已安装。
在单元框架18的引导通道35的末端设置有:止动壁68,遍及引导通道35的整个宽度方向限制过滤器7的前端的移动;以及倾斜壁69a、69b,倾斜成防止过滤器7浮起且将过滤器7向止动壁68侧引导。
止动壁68从基体板30的后端垂直地竖起。止动壁形成在引导通道35的除了后述的连接部71以外的整个宽度方向。倾斜壁69a、69b形成在引导通道35的除了所述连接部71以外的整个宽度方向。倾斜壁69a、69b除了可以是遍及引导通道35的整个宽度方向连续形成的方式以外,还可以是断续形成。在断续形成时,以过滤器7在宽度方向的中途不浮起的程度的间隔,来形成倾斜壁69a、69b。
如图9和图10所示,倾斜壁69a、69b倾斜成其前端侧(吸入口侧)与基部相比,位于引导通道35中的偏向前方的位置。图9和图10所示的倾斜壁69a、69b的倾斜角度相对于基体板30倾斜成大约60度左右,上述倾斜角度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防止过滤器7浮起且将过滤器7向止动壁68侧引导的角度即可。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在引导通道35的宽度方向上,将中央部和左右两侧部的倾斜壁69a、69b的倾斜角设定为不同的角度,例如使中央部的倾斜壁69a的倾斜角小于左右两侧部的倾斜壁69b的倾斜角,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过滤器7浮起。
图11的(a)表示断续且呈台阶状形成倾斜壁69a、69b的第一实施方式。在上述例子中,以过滤器7在宽度方向的中途不浮起的程度,在中央的倾斜壁69a和左右两侧的倾斜壁69b之间配置连接部71。如图4所示,连接部71在纵条材33的末端部的延长线上形成为钩形,所述纵条材33形成于基体板30的开口34。
并且,在引导通道35的宽度方向上,倾斜壁69a、69b形成为,中央部的倾斜壁69a与左右两侧部的倾斜壁69b相比,在高度方向较低。换句话说,如图10所示,从基体板30到引导通道35的中央部的倾斜壁69a的基部为止的止动壁68的高度h2(参照图10的(a)),形成为低于从基体板30到引导通道35的左右两侧的倾斜壁69b的基部为止的止动壁68的高度h1(参照图10的(b))。
由此,在左右两侧部的倾斜壁69b的基部中,利用位于其外侧的引导槽36的槽宽(由侧框31或中心框32与基体板30形成的引导槽的槽宽),过滤器7的上下位置大体受限。因此,左右两侧部的倾斜壁69b的基部的高度形成为与构成引导槽的侧框31的引导框的高度同等即可。但是,在引导通道35的中央部,利用与限位开关65的杆66接触时的反作用力,向柔性的过滤器7施加朝向左右方向内侧的力,作用有使过滤器7的中央部以浮起的方式弯曲的力。因此,为了按压过滤器7的中央部的浮起,将中央部的倾斜壁69a的基部高度h2设定成低于两侧部的倾斜壁69b的基部高度h1。
此外,在基体板30的后端、且在隔着过滤器与倾斜壁69a、69b相对的部位,沿着引导通道35的宽度方向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肋70,多个肋70在过滤器7的安装状态下限制过滤器7沿厚度方向下沉。在形成于基体板30的开口34上的纵条材33的延长线上,肋70形成在基体板30的后端,并且在纵条材33的延长线上以外的位置,肋70形成在能够避免过滤器7下沉的位置上。具体地说,分别形成在左右两侧部的倾斜壁69b的中央附近。
图11示出了侧框31和中心框32的引导槽36与倾斜壁69a、69b、肋70、纵条材33的高度位置关系。图中,过滤器的上侧与中央的倾斜壁69a的基部高度对应,过滤器的下侧与纵条材33和肋70的高度对应。形成在过滤器的纵框21a上的止动肋26设定为与侧框31和中心框32的上框接触的高度,此外,齿条24的凸起高度设定为与基体板30接触的高度。
在此,中央部的倾斜壁69a的基部高度h2只要是能够可靠地按压过滤器7的浮起的高度即可。例如,使过滤器7的包含齿条24和止动肋26的整体厚度为3mm,使过滤器7的横框21b的厚度为1.5mm~2.0mm,使基体板30的肋70的高度为1.0mm~1.5mm时,可以将左右两侧部的倾斜壁69b的基部高度h1设定为5mm,将中央部的倾斜壁60a的基部高度设定为3mm。由此,过滤器7采用了被倾斜壁69a、69b和肋70夹持而不容易弯曲的结构。
另外,倾斜壁69a、69b的基部高度仅设定负公差,基体板30的肋70和纵条材33的高度公差仅设定为正公差,利用上述公差限制,过滤器7也采用了被倾斜壁69a、69b和肋70夹持而不容易弯曲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的过滤器保持装置中,如果过滤器7的前端接近引导通道35末端的过滤器安装位置附近,则过滤器7的前端与倾斜壁69a、69b接触,将过滤器7向止动壁68侧引导。如果过滤器7的前端到达止动壁68,则过滤器7被倾斜壁69a、69b与基体板侧的肋70或纵条材33夹持而处于过滤器安装位置。即使在过滤器7使用中发生振动或限位开关65的动作中过滤器7将要在引导通道35的宽度方向弯曲,由于遍及引导通道35的整个宽度方向形成倾斜壁69a、69b,所以能够防止过滤器7浮起。由于防止了过滤器7浮起,所以外观也美观。在图5的(a)中,利用双点划线表示了过滤器7的浮起状态。
特别是在过滤器7的中央部,由于将倾斜壁69a的基部的高度设定为比左右两侧部的倾斜壁的基部高度低,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过滤器7浮起。
在此,对过滤器清扫装置的动作进行简单说明。对过滤器7进行清扫时,控制装置使移动部15和清扫部16动作。驱动步进电机41而使小齿轮40和引导辊42转动。如图7的(a)所示,位于安装位置的过滤器7沿着引导通道35朝向下方(灰尘盒17的方向)开始移动。驱动清扫电机51而使转动刷50转动。如图7的(b)所示,过滤器7呈U形折返时,转动刷50与过滤器7接触而刮除尘埃,并将灰尘积存于集尘箱45。如图7的(c)所示,在过滤器7到达终点时,过滤器7的后端到达转动刷50。过滤器7的前端未到达限位开关65。此时,步进电机41的转动停止。
在此,步进电机41停止的时机如下。过滤器7从安装位置移动时,限位开关65断开。控制装置基于限位开关65的断开信号,对步进电机41的脉冲数进行计数。如果成为预先设定的计数值,则控制装置使步进电机41停止。与过滤器7的后端从安装位置到达作为终点的转动刷50的距离对应地设定上述计数值。
此后,步进电机41反转,过滤器7返回引导通道35。在过滤器7返回的中途也驱动转动刷50,进行过滤器7的清扫。如果过滤器7的前端通过转动刷50,过滤器7到达安装位置,则限位开关65检测到过滤器7,控制装置基于限位开关65的导通信号,使步进电机41和清扫电机51停止。
另外,也可以利用限位开关65来检测过滤器7已到达终点。移动的过滤器7的前端到达限位开关65的时刻为终点。此时,过滤器7的后端至少到达转动刷50即可,也可以越过转动刷50。
在清扫过滤器时,如果位于安装位置的过滤器7移动,则过滤器7离开限位开关65,限位开关65输出断开信号。如果过滤器7到达终点,则过滤器7的前端与限位开关65接触,限位开关输出导通信号。控制装置检测到在断开信号之后从限位开关65输入了导通信号时,使步进电机41停止。并且,控制装置使步进电机反转。如果过滤器7沿着引导通道35反向移动,则限位开关65输出断开信号。如果过滤器7到达安装位置,则限位开关65输出导通信号,控制装置使步进电机41和清扫电机51停止。
图8示出了单元框架的引导通道的末端侧。如图所示,为了使通过引导通道35的过滤器7靠向限位开关65,可以设置靠边用的凸部80。凸部80设置于中心框32的引导槽36,形成为使引导槽36的侧壁朝向相对的侧框31鼓出。凸部80位于接近引导通道35后端的位置。
上述凸部80具有:倾斜部81,沿过滤器7的移动方向形成,朝向设置有限位开关65的侧框31逐渐突出;以及平坦部82,朝向引导通道35内突出。移动而来的过滤器7边与上述凸部80接触边移动,并且靠向限位开关65。
此外,可以如图11的(b)、(c)所示那样形成限制部的倾斜壁69a、69b。图11的(a)是断续且呈台阶状形成倾斜壁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1的(b)的第二实施方式所示,可以是如下方式:连续且呈台阶状形成倾斜壁69a、69b,并且在中途利用连接部71连接。
此外,如图11的(c)的第三实施方式所示,可以是如下方式:倾斜壁69a、69b借助连接部71而形成为连续且平滑的弧状。
此外,作为第四实施方式,上述过滤器、过滤器保持装置和具有过滤器保持装置的过滤器清扫装置可以用于空气调节机以外的空气净化器、加湿器和除湿器。
另外,保持过滤器的单元框架安装于机箱,但是机箱自身也可以作为框架而将过滤器保持成能够移动(第五实施方式)。
此外,限位开关与过滤器的侧面相对设置,但是也可以与过滤器的正面或背面相对设置。但是,限位开关的左右方向的设置位置不变(第六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正和变更。

Claims (5)

1.一种过滤器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框架设置有供过滤器通过的引导通道和检测过滤器的有无的限位开关,
在所述引导通道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框架上形成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过滤器嵌合并将过滤器能够滑动地引导到安装位置的末端,
所述过滤器保持装置设置有:
止动壁,形成在所述引导通道的末端,限制过滤器的移动;以及
倾斜壁,倾斜成防止过滤器浮起并将过滤器向止动壁侧引导,
遍及所述引导通道的整个宽度方向形成所述倾斜壁,所述倾斜壁的沿着所述引导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比左右两侧部在高度方向上更低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壁遍及所述引导通道的宽度方向连续或断续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器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隔着过滤器与倾斜壁相对的部位上,沿着引导通道的宽度方向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肋,所述多个肋用于限制过滤器沿厚度方向下沉。
4.一种过滤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器保持装置,边使过滤器沿着引导通道移动,边利用清扫部对过滤器进行清扫。
5.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器清扫装置。
CN201480043751.XA 2013-09-20 2014-02-21 过滤器保持装置、过滤器清扫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Active CN105452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4876A JP5643404B1 (ja) 2013-09-20 2013-09-20 フィルタ保持装置、フィルタ清掃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13-194876 2013-09-20
PCT/JP2014/054223 WO2015040871A1 (ja) 2013-09-20 2014-02-21 フィルタ保持装置、フィルタ清掃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2780A CN105452780A (zh) 2016-03-30
CN105452780B true CN105452780B (zh) 2019-01-15

Family

ID=52139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3751.XA Active CN105452780B (zh) 2013-09-20 2014-02-21 过滤器保持装置、过滤器清扫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43404B1 (zh)
CN (1) CN105452780B (zh)
WO (1) WO20150408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5617A (zh) * 2016-12-01 2018-06-08 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过滤支架、包括其的过滤器组件及吸尘器
CN108167941B (zh) * 2017-12-18 2020-07-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用于其的过滤网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9180A (en) * 1993-12-06 1995-03-21 Kopp; John G. Modular filter assembly
JP2009079859A (ja) * 2007-09-27 2009-04-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JP2010065894A (ja) * 2008-09-09 2010-03-2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2012149822A (ja) * 2011-01-19 2012-08-0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2189251A (ja) * 2011-03-10 2012-10-04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CN202485173U (zh) * 2011-12-31 2012-10-10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的过滤装置
CN203132096U (zh) * 2012-03-12 2013-08-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机和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99023U (zh) * 1981-06-13 1982-12-17
JP5108121B2 (ja) * 2011-01-11 2012-12-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保持装置、フィルタ清掃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9180A (en) * 1993-12-06 1995-03-21 Kopp; John G. Modular filter assembly
JP2009079859A (ja) * 2007-09-27 2009-04-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JP2010065894A (ja) * 2008-09-09 2010-03-2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2012149822A (ja) * 2011-01-19 2012-08-0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2189251A (ja) * 2011-03-10 2012-10-04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CN202485173U (zh) * 2011-12-31 2012-10-10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的过滤装置
CN203132096U (zh) * 2012-03-12 2013-08-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机和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40871A1 (ja) 2015-03-26
JP2015059725A (ja) 2015-03-30
JP5643404B1 (ja) 2014-12-17
CN105452780A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5975B (zh) 天花板埋入型空调室内机
CN103299136B (zh) 过滤器保持装置、过滤器清扫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CN204176863U (zh) 导风组件、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装置
CN105452780B (zh) 过滤器保持装置、过滤器清扫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JP5606419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2692260U (zh) 具有快拆式进风格栅的空调器
CN101387425B (zh) 天花板埋入型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KR20080051974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3250006B (zh) 过滤器保持装置、过滤器清扫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CN102472524B (zh) 空气调节机
CN205372973U (zh) 滤网装置及挂壁式空调器
CN203454366U (zh) 空气调节机
WO2013108653A1 (ja) 風向変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節装置
CN104033957A (zh) 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
EP2181291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1179161B (zh) 空调器的接线板
CN203083026U (zh) 室内机
JP5865213B2 (ja) ドレンポンプユニット、ドレンポンプユニットを備えた加湿付全熱交換形換気装置、およびドレンポンプ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1592367A (zh) 空调的室内机
CN205351682U (zh) 外壳及空调器
JP2018204806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9541037U (zh) 过滤网轨道模块、清洁部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772586U (zh) 一种多功能高效空调
JP2013174399A (ja) ビルトイン型空気調和機
CN204535016U (zh) 室内机的面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