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2004B - 喷墨用记录片、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印刷物、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及装饰玻璃 - Google Patents

喷墨用记录片、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印刷物、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及装饰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2004B
CN105452004B CN201480044944.7A CN201480044944A CN105452004B CN 105452004 B CN105452004 B CN 105452004B CN 201480044944 A CN201480044944 A CN 201480044944A CN 105452004 B CN105452004 B CN 105452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layer
intermediate layer
recording sheet
inkjet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49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2004A (zh
Inventor
池田贵美
清水隆志
水贝欣树
中泽隆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52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2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09Coatings prepared by radiation-curing, e.g. using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6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specially treated, e.g. irradi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41M5/508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27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e.g. UV-absorbers, plasticisers, surfact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63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B41M5/5272Polyesters;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63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B41M5/5281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41M5/504Backco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41M5/506Intermediate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印刷物、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及装饰玻璃。该喷墨用记录片在通过喷墨法形成图像部来制造印刷物及装饰玻璃时的油墨粘接性和图像部及非图像部的油墨收容层的耐划伤性均良好;该喷墨用记录片具有透明支撑体及配置于所述透明支撑体的一面侧的油墨收容层,所述油墨收容层为将至少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而形成的层。

Description

喷墨用记录片、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印刷物、印刷物的 制造方法及装饰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用记录片、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印刷物、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及装饰玻璃。
背景技术
出于小型且廉价,并能够以非接触方式在被记录介质形成图像等原因,从油墨喷出口以液滴的形式喷出油墨组合物的喷墨方式使用于诸多打印机中。这些喷墨方式中,利用压电元件的变形来喷出油墨的压电喷墨方式及利用由热能引起的油墨组合物的沸腾现象来以液滴的形式喷出油墨组合物的热喷墨方式具有高分辨率、高速打印性优异的特征。
最近,不局限于家庭用或办公用的照片印刷或文件印刷,正在进行使用喷墨打印机的商业用印刷设备或工业用印刷设备的开发。尤其,适合于在橱窗、自动门等的玻璃上贴附窗户装饰用喷墨用记录片上印刷有文字或花纹的印刷物而得到的装饰玻璃等大张广告的印刷的、在油墨着落之后随即进行UV照射的大幅面喷墨打印机的需求正在急剧扩展。这种装饰玻璃中所使用的印刷物或用于形成该装饰玻璃的窗户装饰用喷墨用记录片对油墨收容层要求同时具有油墨粘附性和耐划伤性。
大幅面喷墨打印机中所使用的油墨一般使用利用紫外线等放射线固化的放射线固化型油墨。油墨有含有机溶剂的非水性油墨和不含有机溶剂的无溶剂型油墨。有机溶剂会使形成记录纸上的油墨收容层的树脂溶解,因此油墨容易渗入,不容易得到油墨的粘接性。
但是,需要进行使有机溶剂挥发的工序,而且由于处理有机溶剂(VOC)的工作环境上的问题,要求使用无溶剂型的放射线固化型油墨。无溶剂型的放射线固化型油墨会使油墨收容层溶解,因此油墨难以渗入。另外,要求提高放射线固化型油墨与记录介质之间的粘接性。
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如下方法:通过由选自聚酯、聚氨酯、丙烯酸、聚酯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构成的记录层,提高对UV固化型油墨的粘接。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如下方法:形成由水性聚氨酯、多孔颜料、氯化镁构成的油墨收容层来提高大幅面喷墨打印机、对颜料(UV)油墨的印刷性。并且,专利文献3中提出有如下方法:形成由氨基甲酸酯/丙烯酸的混合、或两种以上的氨基甲酸酯的混合形成的油墨收容层来提高对含有机溶剂的非水性油墨的印刷适性。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27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19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47015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本发明人等对专利文献1~3中所记载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得知为了使用于装饰玻璃,均要求改善油墨粘接性和耐划伤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在通过喷墨法形成图像部来制造印刷物及装饰玻璃时的油墨粘接性和图像部及非图像部的油墨收容层的耐划伤性均良好的喷墨用记录片。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将喷墨用记录片中的油墨收容层设为将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而形成的结构,提高通过喷墨法在喷墨用记录片上形成图像部时的印刷物的油墨粘接性,且还提高耐划伤性,以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通过以下的解决方法[1],优选通过[2]~[18],解决上述课题。
[1]一种喷墨用记录片,其具有:
透明支撑体;及
配置于前述透明支撑体的一面侧的油墨收容层,
前述油墨收容层为将至少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而形成的层。
[2][1]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优选在前述透明支撑体的与具有前述油墨收容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侧具有粘合层。
[3][1]或[2]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优选前述透明支撑体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4][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优选在前述油墨收容层与前述透明支撑体之间及前述粘合层与前述透明支撑体之间的至少一个具有由单层或两个以上的层构成的中间层。
[5][4]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优选前述中间层含有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及聚烯烃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6][4]或[5]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优选前述中间层中的至少一层为厚度0.1μm以上且含有10%以上的聚烯烃类树脂的中间层B。
[7][6]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优选前述中间层由两个以上的层构成,
前述中间层中的至少一层为含有聚酯类树脂及聚氨酯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的中间层C,
且从前述透明支撑体开始依次具有前述中间层B和前述中间层C。
[8][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优选前述中间层包含厚度小于0.1μm的中间层A。
[9][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优选前述油墨收容层含有表面活性剂。
[10][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优选其用于玻璃装饰。
[11]一种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在透明支撑体的一面形成油墨收容层的工序,
前述形成油墨收容层的工序为将至少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的工序。
[12][11]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优选前述聚合引发剂为光聚合性引发剂,前述将组合物进行固化的工序为向前述组合物照射紫外线的感光性固化工序。
[13][12]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优选在前述感光性固化工序中,紫外线照射量为10~200mJ/cm2
[14][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优选包含:
第1拉伸工序,将透明支撑体用薄膜沿薄膜运载方向或与薄膜运载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拉伸;
涂布工序,在前述第1拉伸工序后的前述透明支撑体用薄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涂布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及
第2拉伸工序,将涂布前述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之后的前述透明支撑体用薄膜沿与前述第1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拉伸而形成前述透明支撑体和厚度小于0.1μm的中间层。
[15]一种喷墨用记录片,其通过[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16]一种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其包含:
通过喷墨记录装置在[1]至[10]及[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上喷出油墨组合物的工序;及
向喷出的前述油墨组合物照射放射线而使前述油墨组合物固化,从而形成图像部的工序。
[17]一种印刷物,其通过[16]所述的印刷物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18]一种装饰玻璃,其具有玻璃及配置于前述玻璃上的[17]所述的印刷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通过喷墨法形成图像部来制造印刷物及装饰玻璃时的油墨粘接性和图像部及非图像部的油墨收容层的耐划伤性均良好的喷墨用记录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的一例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其他一例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其他一例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印刷物的一例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装饰玻璃的一例的剖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是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而进行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另外,本申请说明书中,“~”以将其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含的含义来使用。
[喷墨用记录片]
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具有透明支撑体及配置于透明支撑体的一面侧的油墨收容层,油墨收容层为将至少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而形成的层。
通过这种结构,对于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而言,在通过喷墨法形成图像部来制造印刷物及装饰玻璃时的油墨粘接性和图像部及非图像部的油墨收容层的耐划伤性均变良好。与使树脂粘结剂等聚合物通过交联剂等固化而成的层相比,作为将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而形成的层的油墨收容层在通过喷墨法形成图像部来制造印刷物及装饰玻璃时的油墨粘接性和图像部及非图像部的油墨收容层的耐划伤性均变良好。
如图1中的一例所示,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10具有透明支撑体1及配置于透明支撑体1的一面侧的油墨收容层2。油墨收容层2配置于透明支撑体1的至少一面侧即可,也可以配置于两侧,但从设置后述的粘合层的观点考虑,优选仅配置于一侧。
如图2中的一例所示,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10中,优选在透明支撑体1的与具有油墨收容层2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侧具有粘合层5。如图3中的一例所示,优选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10在粘合层5上具有剥离膜6。
如图3中的一例所示,优选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10在油墨收容层2与透明支撑体1之间及粘合层5与透明支撑体1之间的至少一个具有由单层或两个以上的层构成的中间层3A、3B、3C、3D、3E、3F。图3中记载有在油墨收容层2与透明支撑体1之间,从透明支撑体1侧开始依次具有中间层3A、3B、3C这3层,且在粘合层5与透明支撑体1之间,从透明支撑体1侧开始依次具有中间层3D、3E、3F这3层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中间层的数量及排列顺序并没有特别限制。
以下,对各部件进行说明。
<透明支撑体>
透明支撑体可以使用公知的透明支撑体。例如,可以举出塑料(例如,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环状烯烃类树脂、聚乙烯醇、聚碳酸酯、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酯等)薄膜等。
透明支撑体中的透明性是指对波长在380~780nm范围的光线的透射率为80%以上的特性。
其中,透明支撑体优选为将聚酯作为主成分而含有的薄膜,可以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聚酯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其中,从成本及机械强度的观点考虑,尤其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主成分是指含有透明支撑体的50质量%以上的成分。
并且,从提高作为支撑体的机械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实施了拉伸处理的支撑体,尤其优选进行了双轴拉伸的支撑体。拉伸倍率并没有特别限定,优选1.5倍以上且7倍以下的范围。若拉伸倍率小于1.5倍,则机械强度有时变得不充分,相反,若超过7倍,则有时缺乏厚度的均匀性。拉伸倍率更优选2倍以上且5倍以下的范围。尤其优选的拉伸的方向及倍率为沿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分别为2倍以上且5倍以下的范围。
透明支撑体的厚度例如在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范围恒定,更优选在5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范围恒定。若支撑体的厚度小于30μm,则缺乏硬度,有时难以操作。另一方面,若支撑体的厚度超过500μm,则难以实现显示装置的小型化及轻量化,而且成本方面也不利。
并且,优选使用透明支撑体的一面和另一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面被施以电晕放电处理或真空辉光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等表面处理的支撑体。支撑体的一面和/或另一面通过表面处理而亲水化,能够提高水性的各种涂布液的润湿性。另外,能够导入羧基、羟基等官能团。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撑体的一面与油墨收容层或中间层的粘附力。
<油墨收容层>
油墨收容层为配置于透明支撑体的一面侧且将至少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而形成的层。并且,根据需要可以具有其他成分。
(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聚合性化合物。可以是感光性化合物,也可以是热聚合性化合物,但本发明中为了兼顾耐划伤性和油墨粘附性,优选使用感光性化合物,更优选选定UV固化化合物(可得到UV固化树脂的单体)。
本发明中的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为具有至少一个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加成聚合性化合物,更优选选自具有至少一个、优选具有两个以上的末端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与本发明相同的技术领域中广泛已知,本发明中,可以将它们无特别限度地进行使用。
它们例如具有单体、预聚物即二聚体、三聚体及寡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及它们的共聚物等化学形态。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11-127096号公报的[0116]~[0126]中所记载的聚合性化合物,上述公报的内容引入本发明中。
作为单体及其共聚物的例子,可以举出不饱和羧酸(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异巴豆酸、马来酸等)或其酯类、酰胺类,优选使用不饱和羧酸与脂肪族多元醇化合物的酯、不饱和羧酸与脂肪族多元胺化合物的酰胺类。并且,也可优选使用具有羟基或氨基、巯基等亲核性取代基的不饱和羧酸酯类或不饱和羧酸酰胺类与单官能或多官能的异氰酸酯类或单官能或多官能环氧类的加成反应物;及上述不饱和羧酸酯类或不饱和羧酸酰胺类与单官能或多官能的羧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物等。并且,具有异氰酸酯基或环氧基等亲电性取代基的不饱和羧酸酯类或不饱和羧酸酰胺类与单官能或多官能的醇类、胺类、硫醇类的加成反应物;以及具有卤素基或甲苯磺酰氧基等脱离性取代基的不饱和羧酸酯类或不饱和羧酸酰胺类与单官能或多官能醇类、胺类、硫醇类的取代反应物也是优选的。并且,作为另一例,还能够使用将上述不饱和羧酸取代为不饱和膦酸、苯乙烯、或乙烯醚等而得到的化合物组。
作为脂肪族多元醇化合物与不饱和羧酸的酯单体的具体例,丙烯酸酯可以举出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甘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亚甲基二醇二丙烯酸酯、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环氧乙烷改性(以下,也称为EO改性)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酰氧丙基)醚、三羟甲基乙烷三丙烯酸酯、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4-环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四甘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山梨糖醇三丙烯酸酯、山梨糖醇四丙烯酸酯、山梨糖醇五丙烯酸酯、山梨糖醇六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寡聚物、异氰脲酸EO改性三丙烯酸酯等;
作为其他的酯的例子,例如还可优选使用日本特公昭51-47334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7-196231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脂肪族醇系酯类、及日本特开昭59-5240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9-524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2-22614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具有芳香族类骨架的酯类、日本特开平1-16561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含有氨基的酯类等。另外,前述酯单体也可以作为混合物进行使用。
并且,作为脂肪族多元胺化合物与不饱和羧酸的酰胺的单体的具体例,有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亚甲基双-甲基丙烯酰胺、1,6-六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6-六亚甲基双-甲基丙烯酰胺、二亚乙基三胺三丙烯酰胺、亚二甲苯基双丙烯酰胺、亚二甲苯基双甲基丙烯酰胺等。
作为其他的优选的酰胺类单体的例子,可以举出日本特公昭54-2172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具有亚环己基结构的单体。
并且,利用异氰酸酯与羟基的加成反应而制造的氨基甲酸酯类加成聚合性化合物也是优选的,作为它们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公昭48-4170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使由下述式(V)表示且具有羟基的乙烯单体加成到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而得到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的聚合性乙烯基的乙烯基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等。
下述式(V)中,R7及R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化学式1]
H2C=C(R7)COOCH2CH(R8)OH 式(V)
并且,如日本特开昭51-37193号公报、日本特公平2-32293号公报、日本特公平2-1676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及日本特公昭58-49860号公报、日本特公昭56-17654号公报、日本特公昭62-39417号公报、日本特公昭62-3941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具有环氧乙烷类骨架的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类也是优选的。另外,通过使用日本特开昭63-277653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3-26090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0523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分子内具有氨基结构或硫醚结构的聚合性化合物类,能够得到感光速度非常优异的(感光性)组合物。
作为其他的例子,可以举出如日本特开昭48-64183号、日本特公昭49-43191号、日本特公昭52-30490号、各公报中所记载的聚酯丙烯酸酯类、使环氧树脂与(甲基)丙烯酸进行反应而得到的环氧丙烯酸酯类等多官能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并且,还可以举出日本特公昭46-43946号公报、日本特公平1-40337号公报、日本特公平1-4033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特定的不饱和化合物、及日本特开平2-2549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乙烯基膦酸类化合物等。并且,在有些情况下,可优选使用日本特开昭61-2204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含有全氟烷基的结构。另外,还可以使用《日本接着协会志》vol.20、No.7、300~308页(1984年)中所记载的光固化性单体及寡聚物。
关于这些聚合性化合物的结构、单独使用还是同时使用、添加量等使用方法的详细内容可以根据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的最终的性能设计来任意设定。例如,从如下观点进行选择。
在灵敏度方面,上述聚合性化合物优选具有每一个分子的不饱和基团含量较多的结构,在多数情况下,优选双官能以上。并且,为了提高固化膜的强度,优选三官能以上的化合物。
并且,聚合性化合物的选择和/或使用法对于与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中所含的其他成分(例如,聚合引发剂、二氧化钛等遮光材料(颜料、染料)等)的相溶性、分散性是重要的因素,例如,有时能够通过使用低纯度化合物或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其他成分来提高相溶性。并且,也可以以提高与基板等硬质表面的粘附性为目的而选择特定的结构。
本发明中,作为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为脂肪族多元醇化合物与不饱和羧酸的酯单体,更优选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尤其优选为丙烯酸酯。
从控制膜的弹性模量等物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从油墨粘附和耐划伤性的观点考虑,尤其优选双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与双官能以上的EO加成(甲基)丙烯酸酯的组合。
在油墨收容层中,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在形成油墨收容层时完全固化而使聚合性基团不残存,也可以降低固化率形成油墨收容层而使聚合性基团残存,其中,从油墨粘附性变良好的观点考虑,优选降低固化率而使聚合性基团(烯属不饱和键)残留。
在油墨收容层中,作为使聚合性基团残留于聚合性化合物中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采用减少UV曝光量而使烯属不饱和键残留的方法,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中进行说明。
在油墨收容层中或用于形成油墨收容层的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中,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99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80质量%~98质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97质量%的范围。
若在该范围内,则油墨粘附性良好,因此优选。
(聚合引发剂)
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还含有聚合引发剂。
作为本发明中的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以下叙述的作为聚合引发剂而周知的聚合引发剂。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11-127096号公报的[0128]~[0177]中所记载的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只要具有引发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的能力,则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公知的聚合引发剂中适当选择。例如,优选对紫外线区域至可见光线具有感光性的聚合引发剂。并且,可以是与光激发的敏化剂产生某种作用而生成活性自由基的活性剂,也可以是根据单体的种类引发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卤代烃衍生物(例如,具有三嗪骨架的卤代烃衍生物、具有噁二唑骨架的卤代烃衍生物等)、酰基氧化膦等酰基膦化合物、六芳基二咪唑、肟衍生物等肟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硫化合物、酮化合物、芳香族鎓盐、酮肟醚、氨基烷基苯基酮化合物、氨基苯乙酮化合物、羟基苯乙酮化合物等。其中,可优选使用羟基苯乙酮化合物。
作为具有三嗪骨架的卤代烃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若林等人著的Bull.Chem.Soc.Japan,42、2924(1969)中所记载的化合物、英国专利1388492号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日本特开昭53-13342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德国专利3337024号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化合物、由F.C.Schaefer等编写的J.Org.Chem.;29、1527(1964)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日本特开昭62-58241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日本特开平5-28172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日本特开平5-3492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美国专利第4212976号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化合物等。
并且,作为上述以外的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吖啶衍生物(例如,9-苯基吖啶、1,7-双(9,9’-吖啶基)庚烷等)、N-苯基甘氨酸等、聚卤化合物(例如,四溴化碳、苯基三溴甲基砜、苯基三氯甲基酮等)、香豆素类(例如,3-(2-苯并呋喃酚)-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3-(2-苯并呋喃甲酰基)-7-(1-吡咯烷基)香豆素、3-苯甲酰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3-(2-甲氧基苯甲酰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3-(4-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3,3’-羰基双(5,7-二-正丙氧基香豆素)、3,3’-羰基双(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3-苯甲酰基-7-甲氧基香豆素、3-(2-呋喃甲酰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3-(4-二乙基氨基肉桂酰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7-甲氧基-3-(3-吡啶羰基)香豆素、3-苯甲酰基-5,7-二丙氧基香豆素、7-苯并三唑-2-基香豆素、以及日本特开平5-1947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27102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6320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6320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6320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63209号公报等中所记载的香豆素化合物等)、酰基氧化膦类(例如,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苯基氧化膦、LucirinTPO等)、茂金属类(例如,双(η5-2,4-环戊二烯-1-基)-双(2,6-二氟-3-(1H-吡咯-1-基)-苯基)钛、η5-环戊二烯基-η6-枯烯基-铁(1+)-六氟磷酸盐(1-)等)、日本特开昭53-133428号公报、日本特公昭57-1819号公报、日本特公昭57-6096号公报及美国专利第3615455号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化合物等。
作为聚合引发剂,也可优选使用羟基苯乙酮化合物、氨烷基苯酮化合物、氨基苯乙酮化合物及酰基膦化合物。更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使用日本特开平10-29196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氨基苯乙酮类引发剂、日本专利第422589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酰基膦化物类引发剂。
作为羟基苯乙酮类引发剂,可以使用IRGACURE-184、DAROCUR-1173、IRGACURE-500、IRGACURE-2959、IRGACURE-127(商品名:均为BASF公司制)。作为氨烷基苯酮类引发剂,可以使用IRGACURE-907、IRGACURE-369、IRGACURE-379EG(商品名:均为BASF公司制)。作为氨基苯乙酮类引发剂,可以使用作为市售品的IRGACURE-907、IRGACURE-369及IRGACURE-379(商品名:均为BASF公司制)。作为氨基苯乙酮类引发剂,也可以使用吸收波长与365nm或405nm等长波光源匹配的日本特开2009-191179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并且,作为酰基膦类引发剂,可以使用作为市售品的IRGACURE-819及DAROCUR-TPO(商品名:均为BASF公司制)。
作为聚合引发剂,除此以外,也可优选使用肟类化合物。作为肟类引发剂的具体例,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1-233842号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日本特开2000-80068号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日本特开2006-342166号中所记载的化合物。
作为肟酯化合物,可以举出J.C.S.Perkin II(1979年)pp.1653-1660)、J.C.S.Perkin II(1979年)pp.156-162、Journal of Photopolymer Science andTechnology(1995年)pp.202-232、日本特开2000-6638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日本特开2000-80068号公报、日本特表2004-53479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42166号公报的各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等。
市售品中,也优选使用IRGACURE-OXE01(BASF公司制)、IRGACURE-OXE02(BASF公司制)。
并且,作为上述记载以外的肟酯化合物,可以使用咔唑的N位连接有肟的日本特表2009-51990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二苯甲酮部位导入有杂取代基的美国专利7626957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色素部位导入有硝基的日本特开2010-15025号公报及美国专利公开2009-292039号中所记载的化合物、国际公开专利2009-13118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酮肟类化合物、在同一分子内含有三嗪骨架和肟骨架的美国专利755691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在405nm具有最大吸收且对g射线光源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的日本特开2009-22111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等。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根据需要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油墨收容层中所含的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两种以上时为总含量)相对于油墨收容层的所有固体成分优选为0.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在该范围内可得到良好的灵敏度。
本发明中,从适当的硬度、粘附性的观点考虑,油墨收容层中所含的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尤其优选2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其他)
油墨收容层除了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以外,根据需要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树脂、交联剂、润滑剂、消泡剂、抑泡剂、染料、荧光增白剂、防腐剂、耐水化剂、粒子、有机溶剂、蒸馏水等。
油墨收容层从提高油墨粘附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含有表面活性剂,其中,含有氟类表面活性剂究竟是基于哪一种理论尚不明确,但从进一步提高油墨粘附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含有氟类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中,油墨收容层中所含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优选为0.01~5质量%,更优选为0.05~2质量%,尤其优选为0.1~1质量%。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举出公知的阴离子类、非离子类、阳离子类、氟类、硅酮类的表面活性剂。关于表面活性剂,记载于例如“表面活性剂便览”(西一郎、今井怡知郎、笠井正蔵编、Sangyo Tosho Co.,Ltd.、1960年发行)中。
氟类表面活性剂在更少的添加量时显现效果、尤其显现提高油墨粘附性的效果,因此优选使用。此外,具有改善涂布不均匀、干燥不均匀、点缺陷等面状故障的效果,通过提高面状均匀性的同时使其具备高速涂布适性,能够提高生产率。
作为氟类表面活性剂的优选例,可以举出含氟脂肪族基的共聚物(有时简称为“氟类聚合物”)。
氟类聚合物优选具有由含氟乙烯单体衍生的结构单元和用于赋予交联性的结构单元。作为氟类聚合物的结构单元的优选例,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1-75942号公报的0095~0102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
作为氟类聚合物的优选例,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7-188070号公报的0049~0074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日本特开2011-75942号公报的0153段中所记载的由下述结构式表示的氟类聚合物FP-13、由下述结构式表示的氟类聚合物GF-1、由下述结构式表示的氟类聚合物GF-2及由下述结构式表示的氟类聚合物GF-3。
其他有用的氟类聚合物为全氟烯烃与乙烯醚类或乙烯酯类的无规共聚物。尤其优选具有可单独进行交联反应的基团{(甲基)丙烯酰基等自由基反应性基团、环氧基、氧杂环丁基等开环聚合性基团等}。这些含交联反应性基团的聚合单元优选占聚合物的所有聚合单元的5~70摩尔%,尤其优选30~60摩尔%的情况。关于优选的聚合物,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2-243907号、日本特开2002-372601号、日本特开2003-26732号、日本特开2003-222702号、日本特开2003-294911号、日本特开2003-329804号、日本特开2004-4444号、日本特开2004-45462号的各公报中所记载的聚合物。
并且,氟类聚合物中可以以赋予防污性为目的导入聚硅氧烷结构。聚硅氧烷结构的导入方法并没有限制,例如优选如日本特开平6-93100号、日本特开平11-189621号、日本特开平11-228631号、日本特开2000-313709号的各公报中所记载那样,使用硅酮大分子偶氮引发剂来导入聚硅氧烷嵌段共聚成分的方法;如日本特开平2-251555号、日本特开平2-308806号的各公报中所记载那样,使用硅酮大分子单体来导入聚硅氧烷接枝共聚成分的方法。作为尤其优选的化合物,可以举出日本特开平11-189621号公报的实施例1、2、及3的聚合物或日本特开平2-251555号公报的共聚物A-2及A-3。这些聚硅氧烷成分优选为聚合物中的0.5~10质量%,尤其优选为1~5质量%。
关于可优选使用的氟类聚合物的优选分子量,质均分子量为5000以上,优选10000~500000,最优选15000~200000。通过同时使用平均分子量不同的聚合物,还能够改进涂膜面状及改进耐划伤性。
作为上述氟类聚合物,如日本特开平10-25388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0-17028号公报中所记载那样,可以同时使用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固化剂。并且,如日本特开2002-145952号公报中所记载那样,也可以与含氟的多官能的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同时使用。这些化合物尤其在氟类聚合物主体使用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时对耐刮伤性的改进的并用效果较大,因此优选。
作为市售的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RAPISOL A-90、RAPISOL A-80、RAPISOL BW-30、RAPISOL B-90、RAPISOL C-70(商品名:NIPPON GREASE CO.,LTD.制)、NIKKOL OTP-100(商品名:Nikko Chemicals Co.,Ltd.制)、Kohacool ON、Kohacool L-40、Phosphanol 702(TOH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Beaulight A-5000、BeaulightSSS(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等。
作为市售的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NAROACTY CL-95、HN-100(商品名: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RISOREX BW400(KOKYU ALCOHOL KOGYO CO.,LTD.)、EMALEX ET-2020(NIHON EMULSION Co.,Ltd.)、UNILUB 50MB-26、NONION IS-4(NOFCORPORATION)等。
作为市售的氟类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Megafac F171、Megafac F172、Megafac F173、Megafac F176、Megafac F177、Megafac F141、Megafac F142、MegafacF143、Megafac F144、Megafac R30、Megafac F437、Megafac F475、Megafac F479、MegafacF482、Megafac F554、Megafac F780、Megafac F781、Megafac F784(以上为DICCORPORATION制)、FLUORAD FC430、FLUORAD FC431、FLUORAD FC171(以上为Sumitomo 3MLimited制)、Surflon S-382、Surflon SC-101、Surflon SC-103、Surflon SC-104、SurflonSC-105、Surflon SC1068、Surflon SC-381、Surflon SC-383、Surflon S393、Surflon KH-40(以上为ASAHI GLASS CO.,LTD.)制)、PF636、PF656、PF6320、PF6520、PF7002(OMNOVASOLUTIONS INC.制)等。
作为市售的阳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具体而言,可以举出酞菁衍生物(商品名:EFKA-745,MORISHITA&CO.,LTD.制)、有机硅氧烷聚合物KP341(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Polyflow No.75、No.90、No.95(KYOEISHA CHEMICAL Co.,Ltd.制),W001(Yusho Co.,Ltd.制)等。
作为市售的硅酮类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Toray Silicone DC3PA”、“Toray Silicone SH7PA”、“Toray Silicone DC11PA”、“ToraySilicone SH21PA”、“Toray Silicone SH28PA”、“Toray Silicone SH29PA”、“ToraySilicone SH30PA”、“Toray Silicone SH840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制“TSF-4440”、“TSF-4300”、“TSF-4445”、“TSF-4460”、“TSF-4452”、Shin-Etsu SiliconCo.,Ltd.制“KP341”、“KF6001”、“KF6002”、BYK-Chemi公司制“BYK307”、“BYK323”、“BYK330”等。
表面活性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油墨收容层可以含有树脂。
作为油墨收容层中所含的树脂的功能并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树脂,可以举出作为粘结剂发挥功能的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及丙烯酸类树脂等、以及作为粘度调节剂发挥功能的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等。
油墨收容层中所含的树脂优选为纤维素酰化物树脂,可以含有两种以上。作为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乙酸丁酸纤维素(CAB,Eastman Chemical Japan Ltd.制)等。
油墨收容层中所含的树脂相对于油墨收容层中所含的所有固体成分优选为0.1~20质量%,更优选为1~10质量%,尤其优选为1~5质量%。当含有两种以上的树脂时,只要树脂的合计量在上述范围内即可。
油墨收容层的厚度例如优选为0.1~50μm,更优选为1~40μm,尤其优选为3~30μm。
<中间层>
优选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在油墨收容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及粘合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的至少一个具有由单层或两个以上的层构成的中间层。从提高油墨收容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的粘附性来提高油墨粘附性的观点考虑,尤其优选至少在油墨收容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具有中间层。
(树脂)
作为中间层的组成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中间层至少含有树脂。作为中间层中所含的树脂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树脂。其中,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优选中间层含有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及聚烯烃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在此,中间层可以由单层构成,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层构成。以下,对油墨收容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的中间层进行说明,但粘合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的中间层的优选范围也相同。具体而言,作为油墨收容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的中间层而优选的后述的中间层A的优选范围与作为粘合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的中间层而优选的后述的中间层D的优选范围相同。作为油墨收容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的中间层而优选的后述的中间层B的优选范围与作为粘合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的中间层而优选的后述的中间层E的优选范围相同。作为油墨收容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的中间层而优选的后述的中间层C的优选范围与作为粘合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的中间层而优选的后述的中间层F的优选范围相同。
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中,从同时提高油墨粘附性和耐划伤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中间层包含厚度小于0.1μm的中间层A。尤其,当油墨收容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的中间层由单层构成时,从同时提高油墨粘附性和耐划伤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包含这种中间层A。
另一面,当中间层由两个以上的层构成时,从同时提高油墨粘附性和耐划伤性的观点考虑,也优选包含这种中间层A。并且,当油墨收容层为中间层A与其他中间层的组合时,从提高油墨粘附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从透明支撑体开始依次具有中间层A和中间层B。
作为中间层A的组成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含有后述的聚酯类树脂、聚氨酯树脂(优选也作为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的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自交联型聚氨酯树脂)、交联剂的催化剂、表面活性剂(优选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微粒。
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中,从提高油墨粘附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中间层中的至少一层为厚度0.1μm以上且具有10%以上的聚烯烃类树脂的中间层B。
中间层B的弹性模量优选设为最大500MPa即500MPa以下。中间层B的弹性模量优选为1OMPa以上且500MPa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50MPa以上且500MPa以下的范围。现有的中间层的弹性模量为600MPa以上,相对于此,中间层B如上述那样具有非常低的弹性模量。由此,当透明支撑体或油墨收容层弹性变形时,中间层B也以非常微观的水平伸缩,以便追随透明支撑体或油墨收容层的形状的变化。例如,若油墨收容层以被透明支撑体按压的方式沿靠近的方向变形,则中间层B以厚度减小的方式缩小。并且,当变形的油墨收容层恢复形状时,中间层B恢复原来的厚度及形状。如此,中间层B具有使厚度发生变化而使形状复原的性质。通过使中间层B具备伸缩性,即使油墨收容层的形状发生变化,油墨收容层也不会从透明支撑体剥落而维持粘接的状态,保持粘附状态。另外,油墨收容层与透明支撑体剥落是指油墨收容层从中间层B剥落、中间层B从内部开始破坏、中间层从透明支撑体剥落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优选中间层B含有至少10质量%的聚烯烃类树脂。通过含有10质量%以上的聚烯烃类树脂,中间层B具备上述弹性模量。中间层B优选以1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聚烯烃类树脂,更优选以2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
作为中间层B的组成,只要具有10%以上的聚烯烃类树脂,则并没有特别限制,从通过与聚烯烃复合而加大中间层的断裂伸长率的观点考虑面,优选中间层B还含有丙烯酸树脂。作为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AS-563A(DAICEL FINECHEM LTD.制)等。并且,优选中间层B含有交联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
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中,从能够使油墨收容层中所含的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容易扩散而提高油墨粘附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中间层由两个以上的层构成,且中间层中的至少一层为含有聚酯类树脂及聚氨酯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的中间层C。另外,这种中间层C能够通过与中间层B层叠使用来提高油墨粘附性,从提高油墨粘附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从透明支撑体开始依次具有中间层B和中间层C。
作为中间层C的组成,含有聚酯类树脂及聚氨酯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除此以外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含有交联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防腐剂。
以下,对能够优选使用于中间层的树脂进行说明。
-聚酯树脂-
中间层可以含有聚酯树脂。
聚酯树脂是在主链具有酯键的聚合物的统称,通常通过聚羧酸与多元醇的反应而得到。作为聚羧酸,例如有富马酸、衣康酸、己二酸、癸二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磺酸基间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作为多元醇,例如有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己三醇、丁二醇、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等。关于聚酯树脂及其原料,例如在“聚酯树脂手册”(泷山荣一郎著、日刊工业新闻社、昭和63年发行)中有记载,该记载也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中。
并且,作为聚酯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羟基丁酸酯(PHB)类、聚己内酯(PCL)类、聚己内酯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类、聚丁二酸丁二醇己二酸酯(PBSA)类、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碳酸酯(polybutylene succinate carbonate)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丁二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ccinate)类、聚丁烯己二酸酯对苯二甲酸酯(polybutylene adipate terephthalate)类、聚四亚甲基己二酸对苯二甲酸酯(polytetramethylene adipate terephthalate)类、聚丁烯己二酸对苯二甲酸酯(polybutylene adipate terephthalate)类、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类、聚羟基乙酸(PGA)类、聚乳酸(PLA)类、脂肪族聚酯的碳酸酯共聚物、脂肪族聚酯与聚酰胺的共聚物等。聚酯树脂也可以作为Finetex ES650、ES2200(DIC CORPORATION制)、VYLONAL MD1245、MD1400、MD1480(TOYOBO CO.,LTD.制)、Pesuresin A-110、A-124GP、A-520、A-640(TAKAMATSU OIL&FAT.CO.,LTD.制)、Plascoat Z561、Z730、Z687、Z592(GOO CHEMICAL CO.,LTD.制)的市售品而获得。
-聚氨酯类树脂-
聚氨酯为在主链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聚合物的统称,通常通过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反应而得到。作为聚异氰酸酯,有TDI(甲苯二异氰酸酯)、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NDI(萘二异氰酸酯)、TODI(二甲基联苯二异氰酸酯)、H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作为多元醇,有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己三醇等。并且,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异氰酸酯,也可以使用对通过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反应而得到的聚氨酯聚合物进行链延长处理来使分子量增大的聚合物。关于以上叙述的聚异氰酸酯、多元醇及链延长处理,例如在“聚氨酯手册”(岩田敬治编、日刊工业新闻社、昭和62年发行)中有记载。聚氨酯类树脂也能够作为Superflex 470、210、150HS、Elastron H-3(Diichi KogyoSeiyaku Co.,Ltd制)、HYDRAN AP-20、AP-40F、WLS-210(DIC CORPORATION制)、Takelac W-6061、ORESTAR UD-350(Mitsui Chemicals,Inc.制)的市售品而获得。
-丙烯酸树脂-
并且,优选中间层含有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能够通过与聚烯烃在同一中间层复合而使用来加大中间层的断裂伸长率。
丙烯酸树脂为由以丙烯酸类、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为代表的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构成的聚合物。它们可以是均聚物或共聚物中的任何一种。并且,也包括这些聚合物与其他聚合物(例如聚酯、聚氨酯等)的共聚物。例如,为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或者,也包括在聚酯溶液或聚酯分散液中使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根据情况为聚合物的混合物)。同样地,也包括在聚氨酯溶液、聚氨酯分散液中使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根据情况为聚合物的混合物)。同样地,也包括在其他聚合物溶液或分散液中使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根据情况为聚合物混合物)。并且,为了提高粘接性,也可以含有羟基、氨基。作为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并没有特别限定,尤其作为代表性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衣康酸、富马酸、马来酸、柠康酸之类的各种含羧基单体类及它们的盐;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羟基富马酸单丁酯、衣康酸单丁基羟酯之类的各种含羟基的单体类;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之类的各种(甲基)丙烯酸酯类;如(甲基)丙烯酰胺、二丙酮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腈等各种含氮化合物;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乙烯苯、乙烯基甲苯之类的各种苯乙烯衍生物;如丙酸乙烯酯之类的各种乙烯酯类;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各种含硅聚合性单体类;含磷乙烯基系单体类;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之类的各种卤代乙烯类;如丁二烯之类的各种共轭二烯类。作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JURYMER ET-410(TOAGOSEI Co.,Ltd.制)和EM-48D(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可以优选用作市售品。
当在一个中间层中同时使用丙烯酸树脂和聚烯烃时,丙烯酸树脂相对于聚烯烃的质量比例优选0%以上且70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5%以上且700%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且300%以下的范围。
-聚烯烃类树脂-
通常已知聚烯烃类树脂的与聚酯的粘接力较弱,以往,在粘接由聚酯构成的油墨收容层和透明支撑体的中间层中未用作主成分。并且,在中间层中使用聚烯烃类树脂仅限于在透明支撑体或油墨收容层中使用聚烯烃的情况。
本发明中,优选在透明支撑体与油墨收容层之间所具备的中间层B中使用聚烯烃。尽管如此将聚烯烃作为中间层B的主成分,但为了防止油墨收容层与透明支撑体剥落,优选中间层B的厚度T设为至少0.1μm即0.1μm以上。若中间层的厚度为0.1μm以上,则油墨收容层与支撑体难以剥落,在油墨喷出量较多的高浓度打印部分尤其难以剥落。并且,通过设为上述厚度,例如在进行横切试验时,通过横切等而作为负荷施加于油墨收容层或透明支撑体的应力在中间层B中缓和。中间层B的厚度T优选大于0.1μm且5.0μ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大于0.3μm且5.0μm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0.2μm以上且4.0μm以下的范围。优选中间层B的厚度T恒定。
并且,通过具有中间层B,应力会分散,因此即使油墨收容层中未充分渗入油墨组合物,也能够提高油墨粘接性。
另外,通过使用在高温高湿下不易劣化的树脂,即使在一直以来进行评价的湿热经时(例如,在85℃干燥下、或65℃、相对湿度95%下经过100小时至500小时)的状态下,也可以维持上述弹性模量及断裂伸长率。由于聚烯烃类树脂是在高温高湿下不易劣化的树脂,因此通过使用聚烯烃类树脂,即使在湿热经时的状态下,也可以维持上述弹性模量及断裂伸长率。
聚烯烃为将乙烯、丁烯、丙烯等烯烃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并且也可以是具有这种结构的共聚物,以下,将这些统称为聚烯烃类聚合物。具体而言,这种聚烯烃类聚合物优选以下中的任意一个。
·由乙烯或聚丙烯和丙烯酸单体或甲基丙烯酸单体构成的共聚物
·由乙烯或聚丙烯和羧酸(包含酸酐)构成的共聚物
·由乙烯或聚丙烯、丙烯酸单体或甲基丙烯酸单体及羧酸(包含酸酐)构成的共聚物
作为构成聚烯烃类聚合物的丙烯酸单体或甲基丙烯酸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优选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等。
并且,作为构成聚烯烃类聚合物的羧酸,可以优选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马来酸酐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多种。
聚烯烃类聚合物中的乙烯或聚丙烯合计优选为80~98mol%,更优选为85~95mol%的范围。并且,丙烯酸单体或甲基丙烯酸单体合计为0~20mol%,优选3~10mol%的范围。另外,羧酸合计优选为0~15mol%,更优选为1~10mol%的范围。通过将单体组成设为该范围,能够兼顾良好的粘接性和耐久性。
聚烯烃类聚合物的分子量优选2000~200000左右。聚烯烃类聚合物可以是直链结构,也可以是支链结构。聚烯烃类聚合物优选设为水类的聚合物分散物(所谓的乳胶)的形态。对于聚烯烃类聚合物,制造水类的聚合物分散物的方法,有基于乳化的方法、基于乳化分散的方法,优选前者。关于具体的方法,例如可参考日本专利第3699935号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方法。
对于聚烯烃类聚合物,当将水类的聚合物设为乳胶的形态时,优选具有羧基、羟基等水亲和性的官能团。并且,当将聚烯烃类聚合物以乳胶的形态使用时,为了提高稳定性,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例如,阴离子类或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例如,聚乙烯醇)等乳化稳定剂。另外,根据需要可以含有pH调节剂(例如,氨、三乙胺、碳酸氢钠等)、防腐剂(例如,1,3,5-六氢-(2-羟基乙基)-s-三嗪、2-(4-噻唑)苯并咪唑等)、增稠剂(例如,聚丙烯酸钠、甲基纤维素等)、成膜助剂(例如,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等)等作为乳胶添加剂而公知的化合物。
本发明中可使用的聚烯烃类聚合物的水类的乳胶也有市售品。作为市售品的具体例,有BONDINE HX-8210、HX-8290、TL-8030、LX-4110(以上为Sumitomo Chemical IndustryCo.,Ltd.制)、AROBASE SA-1200、SB-1010、SE-1013N、SE-1200(以上,UNITIKA LTD.制)、Nippol UFN1008(ZEON CORPORATION制)等。
(交联剂)
优选中间层含有交联剂。交联剂用于进一步提高油墨收容层与支撑体的粘接力。交联剂只要在形成中间层时引起交联反应即可,也可以在形成之后的中间层中作为交联剂而不残存。即,在所得到的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中,交联剂可以被引入使其他分子交联而得到的交联结构的一部分中,已完成作为交联剂的反应或作用。通过交联剂,中间层中的分子彼此或分子内的交联点增加,由此中间层的复原形状的性质变得更加可靠,或者中间层相对于油墨收容层及支撑体的粘接力进一步提高。
作为中间层中所含的交联剂,优选噁唑啉类化合物、碳化二亚胺类化合物、环氧类化合物、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三聚氰胺类化合物(C3N6H6),这些之中的多种可含于中间层中。作为交联剂,尤其优选噁唑啉类化合物、碳化二亚胺类化合物。作为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Carbodilight V-02-L2(Nisshinbo Co.,Ltd制)、EPOCROSS K-2020E(NIPPON SHOKUBAICO.,LTD.制)等。碳化二亚胺类化合物及噁唑啉类化合物可以使用与油墨收容层中所含的交联剂相同的化合物,优选范围也相同。关于环氧类化合物、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及三聚氰胺类化合物的详细内容将于后述。
作为交联剂的添加量,优选含有1~50质量%,更优选含有3~30质量%,进一步优选含有5~25质量%。
若交联剂的添加量小于1质量%,则聚烯烃类树脂的交联有时会变得不充分,若超过50质量%,则在粘附力的观点上没有特别不利的影响,但会导致成本过高。
-环氧类化合物-
环氧类化合物为分子内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及环氧基进行反应的结果所得到的化合物。作为分子内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环氧氯丙烷与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三醇、聚丙三醇、双酚A等的羟基或氨基的缩合物,有聚环氧化合物,二环氧化合物、单环氧化合物、缩水甘油胺化合物等。作为聚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醚、聚丙三醇聚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聚缩水甘油醚、二丙三醇聚缩水甘油醚、三缩水甘油基三(2-羟基乙基)异氰酸酯、丙三醇聚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聚缩水甘油醚,作为二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四亚甲基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单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烯丙基缩水甘油醚、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作为缩水甘油胺化合物,可以举出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环己烷等。作为具有环氧基的水溶性单体的具体例,例如也可作为“Denacol-614B”(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醚,环氧基当量173,商品名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制)、“Denacol-EX-313”(丙三醇聚缩水甘油醚,环氧基当量141,商品名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制)、“Denacol-EX-521”(聚丙三醇聚缩水甘油醚,环氧基当量168,商品名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制)及“Denacol-EX-830”(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环氧基当量268,商品名Nagase ChemteXCorporation制)而获得。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为具有-N=C=O的部分结构的化合物。作为有机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芳香族异氰酸酯、脂肪族异氰酸酯、含有异氰酸酯基的树脂,可以将它们混合使用。具体而言,使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亚苯基二异氰酸酯等,并且,作为有机单异氰酸酯,使用异佛尔酮异氰酸酯、苯基异氰酸酯、环己基异氰酸酯、丁基异氰酸酯、萘基异氰酸酯等。作为含有异氰酸酯基的树脂,可以举出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自交联型聚氨酯树脂。并且,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例如也可作为Flastron H-3(D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DP9C214(Baxenden Company制)、Takenate XWD-HS30(Mitsui Chemicals,Inc.制)而获得。
-三聚氰胺类化合物-
三聚氰胺类化合物为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的羟甲基的化合物,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这些化合物无特别限制地进行利用。作为三聚氰胺类化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并且,作为市售的三聚氰胺类化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BECKAMINE PM-N、BECKAMINE J-101、BECKAMINE M-3(DIC CORPORATION制)。
(其他)
中间层除了树脂及交联剂以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消泡剂、抑泡剂、染料、荧光增白剂、防腐剂、耐水化剂、抗静电剂、交联剂的催化剂等。作为交联剂的催化剂,可以举出Flastron用催化剂(DKS Co.,Ltd制:商品名Cat64)等。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作为油墨收容层的表面活性剂而举出的表面活性剂,优选范围也相同。
作为润滑剂,可优选使用脂肪族蜡等。
作为脂肪族蜡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米糠蜡、日本蜡、霍霍巴油、棕榈蜡、松香改性蜡、小冠巴西棕榈蜡、甘蔗蜡、西班牙草蜡、树皮蜡等植物类蜡、蜂蜡、羊毛脂、鲸蜡、虫蜡、紫胶蜡等动物类蜡、褐煤蜡、地蜡、纯地蜡等矿物类蜡、石蜡、微晶蜡、矿脂等石油类蜡、费-托合成蜡、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聚丙烯蜡、氧化聚丙烯蜡等合成烃类蜡。其中,尤其优选巴西棕榈蜡、石蜡、聚乙烯蜡。从能够降低环境负荷及操作轻松的观点考虑,它们还优选用作水分散体。作为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SEROSOL524(CHUKYO YUSHICO.,LTD.制)等。
润滑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粒子,可以使用有机或无机微粒中的任何一种。例如,可以使用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酮树脂、苯胍胺树脂等的聚合物微粒、以及二氧化硅、碳酸钙、氧化镁、碳酸镁等的无机微粒。作为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交联PMMA粒子MR-2G(Soken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二氧化硅粒子Seahostar KE-W10(NIPPON SHOKUBAICO.,LTD.制)、SNOWTEX XL(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等。
粒子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
作为防腐剂,可以举出脱氢乙酸钠、苯甲酸钠、吡啶硫酮-1-氧化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2-苯并噻唑啉-3-酮、山梨酸钠、五氯苯酚钠等。
<粘合层>
作为粘合层中所使用的粘合剂,只要使两个物体通过其粘合作用进行粘接,则并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粘合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10-115818号公报的[0069]~[0074]中所记载的粘合层。作为粘合剂,可以使用橡胶类、乙烯基聚合类、缩聚类、热固化性树脂类、硅酮类等。其中,作为橡胶类的粘合剂,可以举出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类(SBR)、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类(NBR)、氯丁二烯聚合物类、异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类(丁基橡胶)等。
作为乙烯基聚合类的粘合剂,可以举出丙烯酸类、苯乙烯类、乙酸乙烯-乙烯共聚物类、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类等。并且,作为缩聚类的粘合剂,可以举出聚酯类。另外,作为热固化树脂类的粘合剂,可以举出环氧树脂类、氨基甲酸酯树脂类、福尔马林树脂类等。在这些之中,若考虑透明性优异、耐候性、耐热性、耐湿热性、基材粘附性等,则优选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作为这种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具体例,优选例可以举出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SK DYNE(注册商标)1310、1435、SK DYNE1811L、SK DYNE1888、SKDYNE2094、SK DYNE2096、SK DYNE2137、SK DYNE3096、SK DYNE1852、TOYOCHEM Co.,Ltd.制、BPS5961、BPS4622、BPS4849-40、BPS6130TF、BPS6078TF、EG354J、BPS5296、BPS5963等。
丙烯酸类粘合剂单独时凝集力较低,因此优选通过交联剂进行交联,则这种交联剂,优选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氮杂环丙烷化合物、金属螯合物等。
丙烯酸类粘合剂优选使用固化促进剂(例如TOYOCHEM CO.,LTD.制,BXX3778-10、BXX4805等)、固化延迟剂(例如TOYOCHEM CO.,LTD.制,BXX5638等)、固化剂(例如TOYOCHEMCO.,LTD.制,BXX6269等)、其他添加剂(TOYOCHEM CO.,LTD.制,BXX6342等)。
并且,丙烯酸类粘合剂根据被粘物(玻璃)的材质,除了着色颜料或着色染料以外,还优选进行适当添加配合抗氧化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硅烷偶联剂、金属惰性剂等。
粘合层的干燥后的膜厚优选为1~50μm,更优选为5~30μm。
<剥离膜>
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中,考虑到作业性,优选在粘合层上具有剥离膜。当将使用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印刷物与玻璃贴合时,能够将剥离膜从粘合层剥离并将粘合层与玻璃贴合而作为装饰玻璃。
作为剥离膜,优选使用在聚酯等薄膜基材上涂敷有硅酮等脱模剂的薄膜。作为这种脱模膜的具体例,可以举出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Cerapeel(注册商标)WZ、Cerapeel BKE、Cerapeel BX8A”等。
[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具有在透明支撑体的一面形成油墨收容层的工序,形成油墨收容层的工序为将至少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的工序。
<形成油墨收容层的工序>
首先,对形成油墨收容层的工序进行说明。
作为形成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的油墨收容层的工序,包含将至少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的工序,除此以外,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通过在透明支撑体的一面上或在配置于透明支撑体的一面上的中间层的表面上涂布油墨收容层形成用的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根据需要进行干燥而将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从而形成油墨收容层,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设置其他工序。
涂布例如通过刮刀涂布机、气刀涂布机、辊涂机、棒式涂布器、凹版涂布机、逆转涂布机等来进行。并且,当利用不设置干燥工序而同时涂布多种涂布液的多层同时涂布方法时,例如可通过滑动液滴式涂布机或滑动帘式涂布机、帘流涂布机、挤出模涂布机等来进行。并且,例如可通过日本特开2005-14593号公报的0016~0037段中所记载的“Wet-On-Wet法”(WOW法)来进行。
作为油墨收容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的涂布量,优选5~20g/m2,更优选7~10g/m2
作为将至少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的工序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基于光聚合的固化,也可以是基于热聚合的固化,还可以是将光聚合和热聚合组合的固化,但从兼顾耐划伤性和油墨粘附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基于光聚合的固化。
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聚合引发剂为光聚合性引发剂,且将组合物进行固化的工序为向组合物照射紫外线的感光性固化工序。
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中,从降低固化率而在油墨收容层中使聚合性基团残留于聚合性化合物中且使油墨粘附性变良好的观点考虑,在感光性固化工序中,优选紫外线照射量为10~200mJ/cm2,更优选为30~150mJ/cm2,尤其优选为50~100mJ/cm2
<形成中间层的工序>
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中,作为形成中间层的工序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能够通过设有在透明支撑体的至少一面上逐次涂布或多层同时涂布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中间层形成用的涂布液并进行干燥从而形成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中间层的工序的制造方法来适当进行制作,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设置其他工序。
另外,可以同时形成油墨收容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形成的中间层及粘合层与透明支撑体之间形成的中间层,具体而言,优选在透明支撑体的两面上同时涂布中间层形成用的涂布液并进行干燥。
优选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包含:第1拉伸工序,将透明支撑体用薄膜沿薄膜运载方向或与薄膜运载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拉伸;涂布工序,在第1拉伸工序后的透明支撑体用薄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涂布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及第2拉伸工序,将涂布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之后的透明支撑体用薄膜沿与第1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拉伸而形成透明支撑体和厚度小于0.1μm的中间层。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制造中间层包含厚度小于0.1μm的中间层A的喷墨用记录片。
第1拉伸工序优选为沿薄膜运载方向进行拉伸,第2拉伸工序优选为沿与薄膜运载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拉伸。
如此形成中间层A时的第1拉伸工序及第2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并没有特别限定,各拉伸倍率的优选范围与作为前述透明支撑体的拉伸倍率的优选范围而记载的范围相同。
作为中间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涂布液的涂布量,优选5~20g/m2,更优选7~10g/m2
<形成粘合层的工序>
作为形成粘合层的工序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能够通过设有在透明支撑体的一面上涂布粘合层形成用的涂布液并进行干燥而形成粘合层的工序的制造方法来适当进行制作,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设置其他工序。
作为粘合层形成用的涂布液的制备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通过在将粘合剂主剂、溶剂、添加剂、固化促进剂、固化延迟剂等进行混合之后混合固化剂来制备。
作为形成粘合层时的涂布及干燥的方法,可以利用与中间层的涂布及干燥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优选通过利用绕线棒涂布法涂布粘合层形成用的涂布液并在烘箱内进行干燥而形成粘合层。
粘合层形成用的涂布液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5~40质量%,更优选为10~20质量%。
作为粘合层形成用的涂布液的涂布量,优选5~500g/m2,更优选50~250g/m2
粘合层优选直接或经由其他层涂布于透明支撑体上之后,为了对溶剂进行干燥而保持在已加热的烘箱内。干燥时间例如优选为1~10分钟。
烘箱的温度优选80℃~140℃。但是,优选为粘合层的涂布组合物中所含的溶剂以外的成分开始挥发的温度以下。
<形成剥离膜的工序>
作为形成剥离膜的工序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优选通过在粘合层上层叠剥离膜并使用辊进行压接而进行贴合。
[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包含:通过喷墨记录装置在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上喷出油墨组合物的工序;及向喷出的油墨组合物照射紫外线而使油墨组合物固化的工序。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油墨组合物只要是公知的油墨组合物,则并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放射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尤其优选为向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喷出之后为了进行固化而不含溶剂的无溶剂类的放射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
放射线只要能够赋予通过其照射可在油墨组合物中产生引发种的能量,则并没有特别限制,广泛包含α射线、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线、电子束等。其中,从固化灵敏度及装置的获得容易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紫外线及电子束,尤其优选紫外线。因此,本发明中,优选紫外线固化型的油墨组合物。
作为放射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例如可参考日本特开2010-4701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5-214280号公报等的记载,其内容引入本申请说明书中。
作为无溶剂型放射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例如可参考日本特开2004-131725公报、日本特开2009-299057公报等的记载,其内容引入本申请说明书中。
本发明的印刷物的制造方法通过包含上述工序,在喷墨用记录片上利用固化的油墨组合物形成图像部,如图4的一例所示那样形成印刷物。
作为本发明中可使用的喷墨记录装置,例如可以举出包含油墨供给系统、温度传感器、活性放射线源的装置。
油墨供给系统例如由含有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的主罐、供给配管、喷墨头紧前方的油墨供给罐、过滤器、压电型的喷墨头构成。可以驱动压电型的喷墨头,使其能够以优选320×320~4,000×4,000dpi、更优选400×400~1,600×1,600dpi、进一步优选720×720dpi的分辨率喷出优选1~100pl、更优选8~30pl的多种尺寸墨点。另外,本发明中所说的dpi是指每2.54cm的墨点数。
由于如放射线固化型油墨之类的油墨优选将喷出的油墨设为恒定温度,因此优选喷墨记录装置中具备油墨组合物温度的稳定化机构。就设为恒定温度的部位而言,从油墨罐(有中间罐时为中间罐)至喷嘴射出面为止的配管系统、部件全部成为对象。即,从油墨供给罐至喷墨头部分为止可进行绝热及加温。
作为温度控制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在各配管部位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并进行与油墨流量、环境温度相对应的加热控制。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油墨供给罐及喷墨头的喷嘴附近。并且,进行加热的头单元优选被隔热或绝热,以免使装置主体受到来自外部气体的温度的影响。为了缩短加热所需的打印机启动时间或者为了减少热能损失,优选与其他部位进行绝热,并且减小加热单元整体的热容量。
关于使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进行的油墨组合物的喷出,优选将油墨组合物加热至优选25~80℃、更优选25~50℃,将油墨组合物的粘度降低至优选3~15mPa·s、更优选3~13mPa·s之后进行。尤其,本发明中,作为油墨组合物,若使用25℃下的油墨粘度为50mPa·s以下的油墨组合物,则能够良好地进行喷出,因此优选。通过利用该方法,能够实现较高的喷出稳定性。
放射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粘度一概高于通常在喷墨记录用油墨中所使用的水性油墨的粘度,因此由喷出时的温度变动引起的粘度变动较大。油墨组合物的粘度变动对液滴尺寸的变化及液滴喷出速度的变化带来较大影响,进而引起画质劣化。因此,喷出时的油墨组合物的温度尽量需要保持恒定。因此,本发明中,油墨组合物的温度的控制幅度优选设为设定温度的±5℃,更优选设为设定温度的±2℃,进一步设为设定温度±1℃是适当的。
接着,对向喷出的油墨组合物照射放射线而使油墨组合物固化的工序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上喷出的油墨组合物通过照射放射线而进行固化。这是因为油墨组合物中所含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过放射线的照射而分解,从而产生自由基,通过该自由基引起并促进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反应。此时,若在油墨组合物中敏化剂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一同存在,则体系中的敏化剂吸收放射线而成为激发状态,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接触,由此促进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分解,从而能够实现更高灵敏度的固化反应。
在此,所使用的放射线的峰值波长也依赖于敏化剂的吸收特性,例如优选为200~600nm,更优选为300~450nm,进一步优选为350~420nm。
并且,油墨组合物是即使在低输出的放射线下也具有充分的灵敏度的组合物。因此,在曝光面照度优选10~4,000mW/cm2、更优选20~2,500mW/cm2下进行固化是适当的。
作为放射线源,主要利用汞灯或气体/固体激光等,作为紫外线光固化型喷墨记录用油墨的固化中所使用的光源,广泛已知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然而,目前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强烈期望无汞化,替换成GaN类半导体紫外发光设备在产业上、环境上也是非常有用的。另外,LED(UV-LED)、LD(UV-LD)为小型、高寿命、高效率、低成本,作为光固化型喷墨记录用光源备受期待。
并且,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LED)及激光二极管(LD)作为放射线源。尤其,当需要紫外线源时,可以使用紫外LED及紫外LD。例如,NICHIA CORPORATION出售具有主发射光谱在365nm与420nm之间的波长的紫色LED。另外,当需要更短的波长时,美国专利号第6,084,250号说明书公开有能够发射中心在300nm与370nm之间的放射线的LED。并且,还可以获得其他紫外LED,能够照射不同紫外线频带的放射。本发明中尤其优选的放射线源为UV-LED,尤其优选为在350~420nm具有峰值波长的UV-LED。
另外,LED在被记录介质上的最高照度优选为10~2,000mW/cm2,更优选为20~1,000mW/cm2,尤其优选为50~800mW/cm2
油墨组合物被这种放射线照射优选0.01~120秒、更优选0.1~90秒是适当的。
放射线的照射条件及基本照射方法公开于日本特开昭60-132767号公报中。具体而言,通过在包含油墨的喷出装置的头单元的两侧设置光源,以所谓的往复方式对头单元和光源进行扫描而进行。放射线的照射在油墨着墨后进行一定时间(优选0.01~0.5秒、更优选0.01~0.3秒、进一步优选0.01~0.15秒)。如此,通过将从油墨着墨至照射为止的时间控制成极短时间,能够防止在被记录介质上着墨的油墨在固化前洇渗。并且,对于多孔被记录介质,也能够在油墨渗透至光源无法到达的深部之前进行曝光,因此能够抑制未反应单体的残留,因此优选。
另外,也可以通过不伴有驱动的另一光源完成固化。国际公开第99/54415号小册子中,作为照射方法,公开有使用光纤的方法、以及将准直的光源向设置于头单元侧面的镜面照射,从而对记录部照射UV光的方法,这种固化方法也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
喷墨记录装置优选使用大幅面喷墨打印机系统,更优选使用大幅面UV喷墨打印机系统。大幅面喷墨打印机系统是指在与从喷墨记录装置喷出油墨组合物,大致同时照射放射线而使喷出的油墨组合物固化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制作大型的印刷物。大幅面打印机一般被定义为能够进行24英寸(61cm)宽度以上的打印的打印机。44英寸(111.7cm)~64英寸(162.5cm)宽度的打印机占主流,最大能够打印至197英寸(500cm)宽度。
作为大幅面UV喷墨打印机系统,可以使用LuxelJet UV360GTW/XTW及UV550GTW/XTW系列、Acuity LED 1600(均为FUJIFILM Corporation制)、inca SP320/SP320e/SP320S/SP320W(Inca Digital Printers Limited制)等。
本发明的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可优选使用含有油墨组合物的油墨组。例如,可以例示出在黄色的油墨组合物中组合青色的油墨组合物、品红色的油墨组合物、黑色的组合物而用作油墨组。为了使用油墨组合物而得到全彩色图像,优选为将由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构成的4色的浓色油墨组合物组合而得到的油墨组。并且,进一步优选为将由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白色构成的5色的浓色油墨组合物组和浅青色、浅品红色的油墨组合物组合而得到的油墨组。另外,“浓色油墨组合物”是指颜料的含量超过油墨组合物整体的1重量%的油墨组合物。
另外,为了利用本发明的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得到彩色图像,优选使用各色的油墨组合物(油墨组),从明度较低的颜色开始依次重叠。具体而言,当使用由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的油墨组合物构成的油墨组时,优选以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的顺序赋予到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上。另外,当使用至少包含浅青色、浅品红色的油墨合物组和青色、品红色、黑色、白色、黄色的浓色油墨组合物组的共计7色的油墨组时,优选以白色→浅青→浅品红色→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的顺序赋予到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上。
如此,通过从明度较低的油墨开始依次层叠,照射线容易到达至下部的油墨,能够期待良好的固化灵敏度、残留单体的减少、粘附性的提高。并且,照射可以喷出全色之后集中曝光,但从促进固化的观点考虑,优选按每1颜色进行曝光。
[印刷物]
本发明的印刷物为通过本发明的印刷物的制造方法来记录的印刷物。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印刷物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印刷物20在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10上形成有图像部11,成为图4所示的一例的方式。
本发明的印刷物的油墨粘接性优异,图像部11及非图像部的油墨收容层2的耐划伤性良好,成为高品质的印刷物。
另外,非图像部(未图示)是指油墨收容层2中图像部11以外的部分(即,未固定有油墨的部分的油墨收容层2)。
图像部11的厚度优选1μm~2mm,进一步优选1~800μm。
印刷物的宽度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利用大幅面喷墨打印机系统进行记录,优选0.3~5m,更优选0.5~4m,尤其优选1~3m。另外,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的优选宽度也与上述本发明的印刷物的优选宽度相同。
[装饰玻璃]
本发明的装饰玻璃具有玻璃及配置于该玻璃上的本发明的印刷物。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装饰玻璃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装饰玻璃30形成有玻璃21及配置于该玻璃21上的本发明的印刷物20,成为图5的一例所示的方式。本发明的装饰玻璃的油墨粘接性优异,图像部11及非图像部的油墨收容层2的耐划伤性良好,成为高品质的装饰玻璃。
作为本发明的装饰玻璃中所使用的玻璃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玻璃。
作为本发明的装饰玻璃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将剥离膜从本发明的印刷物的粘合层剥离之后,将图像部作为与玻璃相反一侧来贴合粘合层和玻璃。
在贴合粘合层和玻璃之前,优选利用清洁辊或清洁刷等擦掉附着于玻璃上的尘土、污垢。当无法擦掉污垢时,优选利用酒精消毒刷进行擦拭。
并且,优选利用清洁辊或清洁刷等擦拭附着于印刷物的图像部的相反面的尘土、污垢。
在贴合玻璃和印刷物之后,优选利用清洁辊或清洁刷等对图像部进行抽气。
作为本发明的装饰玻璃的使用方式,可以举出橱窗、自动门、玻璃罩等。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顺序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可以适当进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具体例。
[实施例1]
使将Ti化合物作为催化剂进行缩聚而得到的固有粘度0.64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记为PET)树脂干燥至含水率成为50ppm以下,并在加热器温度为270~300℃的设定温度的挤出机内进行熔融。使熔融的PET从模具部向施加了静电的冷却辊上挤出而得到带状的非结晶基体。将所得到的非结晶基体沿长度方向拉伸至3.3倍之后,沿宽度方向拉伸至3.8倍,从而得到厚度50μm的透明支撑体。
以105m/分种的运载速度运载透明支撑体,在955J/m2的条件下对两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之后,通过棒涂法将下述涂布液B-1涂布于两面。并且,将其在145℃下干燥1分钟,进一步在288J/m2的条件下对两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之后,通过棒涂法将涂布液C-1涂布于两面。并且,将其在145℃下干燥1分钟,从而得到将涂布液B-1干燥而形成的中间层B及E、以及将涂布液C-1干燥而形成的中间层C及F以中间层F、中间层E、透明支撑体、中间层B、中间层C的顺序设置于支撑体的两面上的层叠体。中间层B及E以及中间层C及F的干燥后的涂布厚度分别为0.3μm。
涂布液B-1的组成为如下。
涂布液C-1的组成为如下。
<油墨收容层的形成>
将以下述组成制备的涂布液G-1用刮棒式涂布器涂布于中间层C上,并在90℃下干燥20秒之后,进一步在氮气吹扫下,使用160W/cm的气冷金属卤化物灯(EYE GRAPHICSCo.Ltd.制)照射77mJ/cm2的紫外线,使涂布层固化而形成油墨收容层,从而形成依次设有中间层F、中间层E、透明支撑体、中间层B、中间层C及油墨收容层的层叠体。
以此时的干燥后的油墨收容层的涂布厚度成为14μm的方式进行涂布。
<粘合层涂布>
利用绕线棒涂布法,将粘合层涂布液H-1涂布于与油墨收容层相反一侧的中间层F上,并在烘箱内以100℃干燥2分钟,由此形成粘合层。选择适当的棒式涂布器,将固体成分浓度约15%的下述涂布液H-1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约25μm的方式进行涂布,从而形成依次设有粘合层、中间层F、中间层E、透明支撑体、中间层B、中间层C及油墨收容层的层叠体。
利用以下方法制备涂布液H-1。将主剂(TOYOCHEM Co.,Ltd.制,BPS6078TF)100.0质量份、溶剂(乙酸乙酯)200.0质量份、固化促进剂(TOYOCHEM Co.,Ltd.制,BXX3778-10)0.1质量份及固化延迟剂(TOYOCHEM Co.,Ltd.制,BXX5638)1.0质量份混合30分钟。其后,进一步添加固化剂(TOYOCHEM Co.,Ltd.制,BXX6269)5.0质量份并混合30分钟,从而制成涂布液H-1。
<剥离膜贴附>
在粘合层上层叠38μm厚度的剥离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Cerapeel BKE)。
作为层叠方法,通过使用辊压接于粘合层上而进行贴合。将如此得到的依次设有剥离膜、粘合层H、中间层F、中间层E、透明支撑体、中间层B、中间层C及油墨收容层G的层叠体作为实施例1的喷墨用记录片。
<图像部的印刷>
作为油墨,使用无溶剂型放射线固化型油墨(FUJIFILM Speciality Ink SystemLimited制,产品编号UVIJET KO 021 White、UVIJET KO 004 Black、UVIJET KO 215 Cyan、UVIJET KO 867 Magenta、UVIJET KO 052 Yellow)。
通过使用“大幅面UV喷墨印刷机LuxelJet UV550GTW,FUJIFILM Corporation制”作为印刷机,以卷对卷方式,在Fineart模式(波长365~405nm,印相速度22m2/hr)下,在实施例1的喷墨用记录片的油墨收容层G上印刷两次彩色图像来形成图像部,从而得到约2m宽度×1.5m尺寸的实施例1的印刷物。干燥后的图像部的厚度为500~720μm。
<装饰玻璃的形成(在测定铅笔硬度之前贴附于玻璃)>
利用清洁辊或清洁刷等擦拭附着于玻璃(Corning Incorporated制158mm×88mm×1.1mm)上的尘土、污垢。当无法擦拭污垢时,利用酒精消毒刷擦拭。利用清洁辊或清洁刷等擦拭附着于实施例1的印刷物的图像部的相反面的尘土、污垢。将剥离膜从实施例1的印刷物剥离之后,将图像部作为与玻璃相反一侧而贴合粘合层和玻璃,并贴附18mm宽度的胶带。利用清洁辊或清洁刷等,对图像部进行抽气,将所得到的装饰玻璃作为实施例1的装饰玻璃。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的涂布液B-1及C-1改变为下述所示的涂布液B-2及C-2并将所得到的中间层B及E以及中间层C及F的涂布厚度分别改变为0.4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的喷墨用记录片、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涂布液B-2的组成为如下。
涂布液C-2的组成为如下。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的涂布液B-1及C-1改变为下述所示的涂布液B-3及C-3并将所得到的中间层B及E以及中间层C及F的涂布厚度分别改变为0.4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3的喷墨用记录片、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涂布液B-3的组成为如下。
涂布液C-3的组成为如下。
[实施例4]
以105m/分钟的运载速度运载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的透明支撑体,并在955J/m2的条件下,对两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之后,通过棒涂法将下述涂布液B-4涂布于两面。并且,将其在145℃下干燥1分钟,从而得到在透明支撑体的两面设有将涂布液B-4干燥而形成的中间层B及中间层E的层叠体。中间层B及中间层E的干燥后的涂布厚度分别为0.8μm。
涂布液B-4的组成为如下。
在所得到的中间层B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油墨收容层G,在所得到的中间层E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粘合层H,且在所得到的粘合层H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剥离膜,从而得到实施例4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4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实施例5]
使将Ti化合物作为催化剂进行缩聚而得到的固有粘度0.64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记为PET)树脂干燥至含水率成为50ppm以下,并在加热器温度为270~300℃的设定温度的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将熔融的PET从模具部向施加了静电的冷却辊上挤出,从而得到带状的非结晶基体。将所得到的非结晶基体沿长度方向拉伸至3.3倍之后,在空气中实施电晕放电处理,通过棒涂法将下述涂布液A-1涂布于两面。将涂布的单轴拉伸膜一边利用夹子把持一边导向预热区,在90℃下干燥之后,接着,连续在100℃的加热区沿宽度方向拉伸至3.8倍,进一步在215℃的加热区实施热处理,从而得到厚度50μm的层叠体。涂布液A-1干燥而形成的中间层A及D的干燥后的涂布厚度为0.04μm。
(涂布液A-1)
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涂布液A-1。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95份、间苯二甲酸二甲酯95份、乙二醇35份、新戊二醇145份、乙酸锌0.1份及三氧化二锑0.1份装入反应容器中,在180℃下经3小时进行酯交换反应。接着,添加5-钠磺酸基间苯二甲酸6.0份,在240℃下经1小时进行酯化反应之后,在250℃下,减压下(1O~0.2mmHg)经2小时进行缩聚反应,从而得到分子量19500、软化点60℃的共聚聚酯类树脂。将所得到的共聚聚酯类树脂(A)的30%水分散液67份、用亚硫酸氢钠嵌段的具有异氰酸酯基的自交联型聚氨酯树脂(B)的20%水溶液(D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商品名Elastron H-3)40份、Elastron用催化剂(D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商品名Cat64)0.5份、水478份及异丙基醇5份分别进行混合,进一步添加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NOF CORPORATION制:RAPISOL A-90)1质量份、微粒A(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SNOWTEX OL,平均粒径40nm)的20%水分散液2份、微粒B(NIPPON AEROSIL CO.,LTD.制;AEROSIL OX50,平均粒径500nm)的4%水分散液0.5份,从而制成涂布液A-1。
以105m/分钟的运载速度运载设有使所得到的涂布液A-1干燥而得到的中间层A及中间层D的非结晶基体,在955J/m2的条件下对两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之后,通过棒涂法将下述涂布液B-5涂布于两面。并且,将其在145℃下干燥1分钟,从而得到在透明支撑体的两面设有中间层B及中间层E的层叠体。中间层B及中间层E的干燥后的涂布厚度分别为0.5μm。
涂布液B-5的组成为如下。
在所得到的中间层B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油墨收容层G,在所得到的中间层E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粘合层H,且在所得到的粘合层H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剥离膜,从而得到实施例5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5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实施例6]
使将Ti化合物作为催化剂进行缩聚而得到的固有粘度0.64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记为PET)树脂干燥至含水率成为50ppm以下,并在加热器温度为270~300℃的设定温度的挤出机内进行熔融。通过模具部向施加了静电的冷却辊上挤出熔融的PET,从而得到带状的非结晶基体。将所得到的非结晶基体沿长度方向拉伸至3.3倍之后,在空气中实施电晕放电处理,通过棒涂法将下述涂布液A-1涂布于两面。将涂布的单轴拉伸膜一边利用夹子把持一边导向预热区,在90℃下干燥之后,接着,连续在100℃的加热区沿宽度方向拉伸至3.8倍,进一步在215℃的加热区实施热处理,从而得到厚度50μm的层叠体。涂布液A-1干燥而形成的中间层A及D的干燥后的涂布厚度为0.04μm。
在所得到的中间层A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油墨收容层G,在所得到的中间层D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粘合层H,且在所得到的粘合层H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剥离膜,从而得到实施例6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6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实施例7]
以105m/分钟的运载速度运载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的透明支撑体,在955J/m2的条件下,对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之后,通过棒涂法将上述涂布液B-1涂布于一面。并且,将其在145℃下干燥1分钟,在其之上以288J/m2的条件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之后,通过棒涂法将上述涂布液C-1涂布于涂布液B-1侧的一面。并且,将其在145℃下干燥1分钟,从而得到在透明支撑体的一面设有使涂布液B-1干燥而得到的中间层B及使涂布液C-1干燥而得到的中间层C的层叠体。中间层B及中间层C的干燥后的涂布厚度分别为0.3μm。
其后,在600J/m2的条件下,对相反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之后,通过棒涂法将下述涂布液E-1涂布于一面。并且,将其在145℃下干燥1分钟,从而得到在透明支撑体的一面设有使涂布液E-1干燥而得到的中间层E的层叠体。中间层E的干燥后的涂布厚度为0.1μm。
涂布液E-1的组成为如下。
在所得到的中间层C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油墨收容层G,在所得到的中间层E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粘合层H,且在所得到的粘合层H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剥离膜,从而得到实施例7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7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的油墨收容层的形成中,将紫外线照射量由77mJ/cm2改变为148mJ/cm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8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8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实施例9]
在实施例5的油墨收容层的形成中,将紫外线照射量由77mJ/cm2改变为148mJ/cm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得到实施例9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5同样地得到实施例9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1的涂布液H-1改变为下述涂布液H-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0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0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利用以下方法制备涂布液H-2。将主剂(TOYOCHEM Co.,Ltd.制,EG354J)100质量份、溶剂(乙酸乙酯)50质量份、添加剂(TOYOCHEM Co.,Ltd.制,BXX6342)0.788质量份及固化促进剂(TOYOCHEM Co.,Ltd.制,BXX4805)31.5质量份混合30分钟。其后,进一步添加固化剂(TOYOCHEM Co.,Ltd.制,BXX6460)18.8质量份并混合30分钟,从而制成涂布液H-2。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的油墨收容层G的形成中,以油墨收容层G的干燥后的涂布厚度由14μm成为28μm的方式改变涂布液G-1的涂布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1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1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1的油墨收容层G的形成中,以油墨收容层G的干燥后的涂布厚度由14μm成为5μm的方式改变涂布液G-1的涂布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2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2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的油墨收容层G的形成中,将涂布液G-1改变为下述涂布液G-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3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3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涂布液G-2的组成为如下。
[实施例14]
在实施例12的油墨收容层G的形成中,将涂布液G-1改变为下述涂布液G-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4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4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涂布液G-3的组成为如下。
[实施例15]
在实施例12的油墨收容层G的形成中,将涂布液G-1改变为下述涂布液G-4,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5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5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涂布液G-4的组成为如下。
[实施例16]
将实施例12的涂布液H-1改变为下述涂布液H-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6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6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利用以下方法制备涂布液H-3。将主剂(TOYOCHEM Co.,Ltd.制,BPS5296)100质量份、溶剂(乙酸乙酯)50质量份混合30分钟。其后,进一步添加固化剂(TOYOCHEM Co.,Ltd.制,BHS8515)2.0质量份并混合30分钟,从而制成涂布液H-3。
[实施例17]
将实施例12的涂布液H-1改变为下述涂布液H-4,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7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7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利用以下方法制备涂布液H-4。将主剂(TOYOCHEM Co.,Ltd.制,BPS5296)100质量份、溶剂(乙酸乙酯)50质量份混合30分钟。其后,进一步添加固化剂(TOYOCHEM Co.,Ltd.制,BXX4773)0.5质量份并混合30分钟,从而制成涂布液H-4。
[实施例18]
将实施例12的涂布液H-1改变为下述涂布液H-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8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8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利用以下方法制备涂布液H-5。将主剂(TOYOCHEM Co.,Ltd.制,BPS5963)100质量份、溶剂(乙酸乙酯)50质量份混合30分钟。其后,进一步添加固化剂(TOYOCHEM Co.,Ltd.制,BHS8515)2.0质量份并混合30分钟,从而制成涂布液H-5。
[实施例19]
将实施例12的涂布液H-1改变为下述涂布液H-6,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9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9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利用以下方法制备涂布液H-6。将主剂(TOYOCHEM Co.,Ltd.制,BPS5963)100质量份、溶剂(乙酸乙酯)50质量份混合30分钟。其后,进一步添加固化剂(TOYOCHEM Co.,Ltd.制,BXX4773)0.5质量份并混合30分钟,从而制成涂布液H-6。
[实施例20]
在实施例16中,代替依次设有中间层F、中间层E、透明支撑体、中间层B及中间层C的层叠体而使用TOYOBO CO.,LTD.COSMOSHINE A4300-50(未层叠中间层F、中间层E、中间层B及中间层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6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0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0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实施例21]
在实施例20中,将涂布液H-3改变为实施例18中所制备的涂布液H-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0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1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1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实施例22]
在实施例12的油墨收容层G的形成中,将涂布液G-1改变为下述涂布液G-6,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2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2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涂布液G-6的组成为如下。
[实施例23]
在实施例12的油墨收容层G的形成中,将涂布液G-1改变为下述涂布液G-7,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3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3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涂布液G-7的组成为如下。
[实施例24]
在实施例12的油墨收容层G的形成中,将涂布液G-1改变为下述涂布液G-8,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4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后,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4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涂布液G-8的组成为如下。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未形成油墨收容层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比较例1的喷墨用记录片。
其后,不是在实施例1的喷墨用记录片的油墨收容层G,而是在比较例1的喷墨用记录片的中间层C上形成图像部,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比较例1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的油墨收容层G的形成中,代替涂布液G-1而使用下述涂布液G-5,利用以下方法形成油墨收容层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比较例2的喷墨用记录片。
涂布液G-5的组成为如下。
利用以下方法,将涂布液G-5进行调液。
在25℃的恒温槽内,一边强烈搅拌乙酸水溶液,一边将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经3分钟滴加到该乙酸水溶液中。搅拌1小时之后,在30℃的恒温槽中,继续一边用力搅拌一边经5分钟在乙酸水溶液中添加四乙氧基硅烷,其后继续搅拌2小时。另外,经1小时冷却至10℃。将如此得到的水溶液作为水溶液X。
并且,添加固化剂、表面活性剂、蒸馏水,进行5分钟超声波分散。将如此得到的溶液作为水溶液Y。在水溶液X中添加水溶液Y之后,冷却至10℃。
将涂布液G-5在中间层C上以200J/m2的条件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之后通过棒涂法进行涂布。将涂布量设为13.8cm3/m2,在145℃下干燥1分钟。由此,形成平均膜厚约0.85μm的油墨收容层G。
其后,使用比较例2的喷墨用记录片,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比较例2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比较例3]
在实施例4中,代替涂布液B-4而使用下述涂布液B-6来形成中间层B,且未形成油墨收容层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得到比较例3的喷墨用记录片。
涂布液B-6的组成为如下。
其后,不是在实施例4的喷墨用记录片的油墨收容层G上,而是在比较例3的喷墨用记录片的中间层B上形成图像部,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比较例3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
[评价]
对于上述实施例1~24、比较例1~3的喷墨用记录片、印刷物及装饰玻璃进行以下评价。将所得到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1及表2。
另外,下述表1及表2中,PE表示聚酯,PU表示聚氨酯,PO表示聚烯烃。
<剥离膜剥离性>
对于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喷墨用记录片,按以下基准对剥离膜从粘合层H的剥离性进行评价。
A:剥离膜剥离时粘合层并未贴紧,能够轻松地进行剥离的情况
B:剥离膜剥离时粘合层容易贴紧,但粘合层未产生剥落的情况
C:剥离膜剥离时粘合层贴紧,粘合层产生剥落的情况
另外,上述A、B为产品上合格的水平,C为不合格的水平。
<油墨粘接性的评价>
用单刃刀片,在刚将贴附玻璃之前的彩色图像印相之后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印刷物的图像部上分别纵横划出11条划痕而形成100个方格之后,贴附粘合胶带(3M Company制600)。并且,在胶带上用橡皮擦蹭而使其完全附着之后,沿相对于水平面为90度的方向剥离,求出剥离的方格的数量,由此以下述A~E的5个阶段如下评价与油墨的粘接强度的强弱。
A:未剥落的情况
B:剥离的方格的数量为1以上且少于5的情况
C:剥离的方格的数量为5以上且少于15的情况
D:剥离的方格的数量为15以上且少于30的情况
E:剥离的方格的数量为30以上的情况
另外,上述A~C为产品上合格的水平,D~E为不合格的水平。
<耐划伤性(铅笔硬度)>
对于将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印刷物贴附于玻璃之后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装饰玻璃的图像部及非图像部的油墨收容层的表面,按照JIS K 5600-5-4所规定的铅笔硬度评价法,使用500g的砝码并利用各硬度的铅笔反复刮10次,求出未形成刮痕的最硬的铅笔级别。
铅笔硬度为B时,对玻璃进行施工时会形成划痕,因此不优选。对玻璃进行施工时,即使进行擦蹭表面的作业也不会形成划痕的角度来看,铅笔硬度优选H以上,更优选2H以上。
<油墨收容层、中间层及粘合层的厚度>
在将彩色图像印相之前的喷墨用记录片上,使用Microtome(Leica Company制RM2255)实施剖面切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Ltd.制S-4700)观察所得到的剖面,由此测定各样品的油墨收容层、中间层及粘合层的膜厚。
由上述表1及表2可知,通过喷墨印刷对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形成了图像部的本发明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其油墨粘接性及图像部和非图像部的油墨收容层的耐划伤性(铅笔硬度)均良好。
另一方面,在由既不含聚合性化合物也不含聚合引发剂而含有聚合物和交联剂的涂布液C-2形成的中间层C上设有图像部的比较例1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其图像部及非图像部的油墨收容层的铅笔硬度较差。
可知作为油墨收容层,设有将不含聚合引发剂而含有硅烷醇的涂布液G-5通过溶胶凝胶反应进行固化而得到的图像部及非图像部的油墨收容层的比较例2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其油墨粘接性较差。
可知在由既不含聚合性化合物也不含聚合引发剂而含有聚合物和交联剂的涂布液B-6形成的中间层B上设有图像部的比较例3的印刷物及装饰玻璃,其油墨粘接性以及图像部及非图像部的油墨收容层的铅笔硬度均较差。
另外,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片,其剥离膜剥离性也良好。
并且,通过实施例1与减少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的实施例13的比较可知,若减少形成油墨收容层时的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则铅笔硬度稍微差。
符号说明
1-透明支撑体,2-油墨收容层,3A、3B、3C、3D、3E、3F-中间层,5-粘合层,6-剥离膜,10-喷墨用记录片,11-图像部,20-印刷物,21-玻璃,30-装饰玻璃。

Claims (12)

1.一种喷墨用记录片,其具有:
透明支撑体;
配置于所述透明支撑体的一面侧的油墨收容层,
所述油墨收容层为将至少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而形成的层,
在所述透明支撑体的与具有所述油墨收容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侧具有粘合层,
在所述油墨收容层与所述透明支撑体之间及所述粘合层与所述透明支撑体之间中的至少一处具有由两个以上的层构成的中间层,
所述中间层含有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及聚烯烃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中间层中的至少一层为厚度0.1μm以上且具有10%以上的聚烯烃类树脂的中间层B,
所述中间层中的至少一层为含有聚酯类树脂及聚氨酯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的中间层C,
且从所述透明支撑体开始依次具有所述中间层B和所述中间层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其中,
所述透明支撑体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其中,
所述中间层包含厚度小于0.1μm的中间层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其中,
所述油墨收容层含有表面活性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其用于玻璃装饰。
6.一种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在透明支撑体的一面形成油墨收容层的工序,
所述形成油墨收容层的工序为将至少含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的工序,
所述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包含:
第1拉伸工序,将透明支撑体用薄膜沿薄膜运载方向或与薄膜运载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拉伸;
涂布工序,在所述第1拉伸工序后的所述透明支撑体用薄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涂布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及
第2拉伸工序,将涂布所述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之后的所述透明支撑体用薄膜沿与所述第1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拉伸而形成所述透明支撑体和厚度小于0.1μm的中间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聚合引发剂为光聚合性引发剂,所述将组合物进行固化的工序为向所述组合物照射紫外线的感光性固化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感光性固化工序中,紫外线照射量为10~200mJ/cm2
9.一种喷墨用记录片,其通过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10.一种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其包含:
通过喷墨记录装置在权利要求1至5及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记录片上喷出油墨组合物的工序;及
向喷出的所述油墨组合物照射放射线而使所述油墨组合物固化,从而形成图像部的工序。
11.一种印刷物,其通过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物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12.一种装饰玻璃,其具有:
玻璃;及
配置于所述玻璃上的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物。
CN201480044944.7A 2013-08-21 2014-08-19 喷墨用记录片、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印刷物、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及装饰玻璃 Active CN1054520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1541 2013-08-21
JP2013-171541 2013-08-21
JP2014-017822 2014-01-31
JP2014017822 2014-01-31
PCT/JP2014/071636 WO2015025840A1 (ja) 2013-08-21 2014-08-19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シート、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印刷物、印刷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飾ガラ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2004A CN105452004A (zh) 2016-03-30
CN105452004B true CN105452004B (zh) 2017-10-17

Family

ID=52483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4944.7A Active CN105452004B (zh) 2013-08-21 2014-08-19 喷墨用记录片、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印刷物、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及装饰玻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76447B2 (zh)
JP (1) JP2015163457A (zh)
KR (1) KR101780992B1 (zh)
CN (1) CN105452004B (zh)
TW (1) TW201522036A (zh)
WO (1) WO20150258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1634A1 (ko) * 2015-10-05 2017-04-13 존스미디어 주식회사 리버스백릿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7169844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光性シートおよび装飾ガラス
CN106626860B (zh) * 2016-10-13 2018-11-06 郑州佳丽数码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护膜半透砂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JP6879785B2 (ja) * 2017-03-08 2021-06-02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導電性パターン形成用基材および導電性部材の製造方法
KR102271747B1 (ko) * 2018-09-13 2021-07-01 (주)엘지하우시스 인쇄 특성이 우수한 장식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7215125B2 (ja) * 2018-12-10 2023-01-31 Dic株式会社 積層体
CN115380087B (zh) * 2020-03-25 2024-04-02 株式会社则武 喷墨墨
JP2021160218A (ja) * 2020-03-31 2021-10-11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印刷装置及び印刷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2849A (ja) * 1997-07-29 1999-02-16 Sekisui Chem Co Ltd 被記録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19721A (zh) * 1997-10-21 1999-06-16 帝国印刷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具有画像接收层的可随意剥离的贴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518504A (zh) * 2001-04-18 2004-08-04 3M 具有辐射固化的喷墨图像的上了底漆的基材
JP2010208307A (ja) * 2009-03-12 2010-09-24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2009A (ja) * 1995-11-22 1997-06-0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透明粘着性シート
JP3365951B2 (ja) * 1998-01-30 2003-01-14 帝国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基材フイルムの一方の表面に複写技術により画像を形成し得るインキ受理層を有し、他方の表面に吸盤層を有するフイルムシート
JP3184133B2 (ja) * 1997-10-21 2001-07-09 帝国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被着体
JP3407249B2 (ja) * 1998-05-01 2003-05-19 帝国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インキ受理層表面と再剥離貼着層とを有するフイルムシート
JPH11170685A (ja) * 1997-12-05 1999-06-29 Sekisui Chem Co Ltd 被記録媒体
JP2000211249A (ja) * 1998-11-16 2000-08-02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活性エネルギ―線硬化性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キ受容層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硬化した受容層を有する情報記録媒体
JP2001072950A (ja) * 1998-12-10 2001-03-21 Oji Paper Co Ltd 粘着シート
US6096469A (en) * 1999-05-18 2000-08-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Ink receptor media suitable for inkjet printing
AU753906B2 (en) 1999-11-24 2002-10-31 Oji Paper Co. Ltd. Film laminates for printing
JP3785882B2 (ja) * 1999-11-24 2006-06-14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高透明易接着性フィルム
JP3931525B2 (ja) * 2000-03-17 2007-06-20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2001232738A (ja) 2000-02-22 2001-08-28 Toyobo Co Ltd 記録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AT411041B (de) * 2000-05-18 2003-09-25 Josef Lindenber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lasfliesen, glasbordüren, glasdekorpaneelen oder dgl.
EP1298173B1 (en) 2000-06-30 2009-03-18 DIC Corporation Aqueous resin composition, ink jet recording material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4135053B2 (ja) 2000-06-30 2008-08-20 Dic株式会社 電飾用記録材
JP3441721B2 (ja) * 2000-07-04 2003-09-02 憲一 古川 昇華染色方法
KR20030047897A (ko) 2000-07-04 2003-06-18 겐이치 후루가와 화상형성방법
JP2002225415A (ja) * 2001-01-30 2002-08-14 Canon Aptex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印刷装置、及びこの方法で形成された印刷物
US6896944B2 (en) 2001-06-29 2005-05-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Imaged articles comprising a substrate having a primed surface
US6881458B2 (en) 2002-06-03 2005-04-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Ink jet receptive coating
JP4210082B2 (ja) * 2002-07-30 2009-01-14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を用いた印字シート
TWI295303B (en) 2003-08-21 2008-04-01 Toyo Boseki Optical-use adhesive polyester film and optical-use laminatede film
JP3632044B1 (ja) * 2003-08-21 2005-03-23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872505A (zh) * 2004-06-03 2006-12-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用记录纸的制作方法
DE602005012486D1 (de) * 2005-06-02 2009-03-12 Agfa Graphics Nv Tintenstrahlsicherheitsmarkierung für ein Produkt oder eine Produktverpackung
JP2007283613A (ja) * 2006-04-17 2007-11-01 Unitika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用プライマー組成物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
JP2008230024A (ja) * 2007-03-20 2008-10-02 Fujifilm Corp 平版印刷版原版および平版印刷版の作製方法
JP5151221B2 (ja) * 2007-04-10 2013-02-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EP2075140A1 (en) * 2007-12-04 2009-07-01 FUJIFILM Manufacturing Europe B.V. Printing process
JP2010099862A (ja) * 2008-10-21 2010-05-06 Keiwa Inc 離型層を有する溶剤インク用メディア
US8258078B2 (en) * 2009-08-27 2012-09-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age receiver elements
JP5717124B2 (ja) * 2010-08-30 2015-05-13 Kj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コート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2849A (ja) * 1997-07-29 1999-02-16 Sekisui Chem Co Ltd 被記録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19721A (zh) * 1997-10-21 1999-06-16 帝国印刷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具有画像接收层的可随意剥离的贴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518504A (zh) * 2001-04-18 2004-08-04 3M 具有辐射固化的喷墨图像的上了底漆的基材
JP2010208307A (ja) * 2009-03-12 2010-09-24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80992B1 (ko) 2017-09-25
CN105452004A (zh) 2016-03-30
KR20160027077A (ko) 2016-03-09
US20160167416A1 (en) 2016-06-16
TW201522036A (zh) 2015-06-16
WO2015025840A1 (ja) 2015-02-26
US9776447B2 (en) 2017-10-03
JP2015163457A (ja) 2015-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2004B (zh) 喷墨用记录片、喷墨用记录片的制造方法、印刷物、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及装饰玻璃
TWI636102B (zh) 被覆劑及積層體
JP4800726B2 (ja) 耐候剤組成物
JP2014062452A (ja) 床材用化粧材
JP2006123536A (ja) 化粧シート
US9931879B2 (en) Ink jet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printed materia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ornamental glass, and roll
CN104395366A (zh) 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及利用其的耐候性硬涂膜
JP599762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シート、印刷物、およ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JP6655168B2 (ja) 透光性シートおよび装飾ガラス
WO2018168284A1 (ja) 光学フィルム
CN102540712A (zh) 激光雕刻用树脂组合物、印刷版原版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浮雕印刷版及其制版方法
KR20160137862A (ko) 데코시트용 코팅 조성물 및 데코시트
JP6269414B2 (ja) 加飾材
JP2015085320A (ja) 加飾材の製造方法
JP2015085686A (ja) 加飾材
WO2016017779A1 (ja) 電飾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電飾用画像及びその形成方法、並びに電飾看板
JP2017042948A (ja) 電飾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及び電飾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の製造方法、電飾用画像の形成方法、並びに電飾看板
JP5685834B2 (ja) 成型合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39044B2 (ja) 真空成形用化粧シート
JP2018172638A (ja) 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成形品
JP6340436B2 (ja) 電飾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飾用画像及びその形成方法、並びに電飾看板
WO2016017721A1 (ja) 電飾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電飾用画像及びその形成方法、並びに電飾看板
JP4597831B2 (ja) 化粧シート
JP2015085685A (ja) 加飾材
JP2020055135A (ja) 化粧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