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1610A - 电饭锅 - Google Patents

电饭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1610A
CN105451610A CN201480045307.1A CN201480045307A CN105451610A CN 105451610 A CN105451610 A CN 105451610A CN 201480045307 A CN201480045307 A CN 201480045307A CN 105451610 A CN105451610 A CN 105451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unit
inner core
upsid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53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1610B (zh
Inventor
金且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688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4999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1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1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6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饭锅。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包括:上壳部;上加热器,位于上壳部的下侧并且朝下侧发散热;内筒,位于上加热器的下侧并且盛装烹饪对象;上电热板,和内筒相对并且位于上加热器的下侧;本体,构成电饭锅的外形并且在内部安装内筒;真空压紧单元,沿着和内筒相对的上电热板的周缘安装,遮蔽朝上电热板与内筒之间移动的空气的流动。

Description

电饭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饭锅,更详细地说,该电饭锅坚固地固定压紧单元而增强真空度以防止食物腐败,利用设有马达等构成要素的传输单元或设有致动杆等的真空解除单元能够轻易打开位于内筒上侧的上壳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饭锅是一种利用电阻致热烹饪饭或食物的烹饪器具。电饭锅在本体部盛装稻米之类的食物并且盖上上壳部的状态下利用电对底面部加热地进行烹饪。如前所述的现有电饭锅虽然具备了用来排放蒸汽的阀门,但上述阀门仅仅是单纯地以排放蒸汽或停止排放蒸汽的状态运作。而且,电饭锅在覆盖本体内筒的盖之间配备压紧件(packing)而让本体内部维持高压状态,烹饪后启动开闭工具而把蒸汽排放到外部,从而解除高压状态。而且,现有的电饭锅因为加热器以内筒为基准只存在于下部而无法均匀地加热内筒内部的空气,因此长时间保管食物时常常会发生食物被放坏的问题。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由大韩民国公开专利公报2011-0095995号(2011.08.26公开,发明名称:全自动电饭锅)予以公开。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课题】
现有的电饭锅由于加热器以内筒为基准只存在于下部而无法均匀地加热内筒内部的空气,因此本发明不仅设有下加热器,还设有上加热器而提高了内筒内部的温度均匀度,从而能够长时间保管食物。
而且,现有技术虽然公开了在烹饪完毕后让电饭锅的内侧维持低压以提升食物的储存程度的技术。但是解除低压状态后无法顺利地举起电饭锅的上壳部而加重了使用时的不方便之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饭锅,其能够轻易地举起解除了低压状态的电饭锅的上壳部。
而且,本发明的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饭锅,旋转电饭锅的上外壳的致动杆而让空气通过密封件的移动孔流入而能够简便地解除真空状态。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饭锅,其由于坚固地固定压紧单元而得以防止因真空吸入而导致的间隙。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饭锅,其由于另行配备蒸汽排放单元而得以在转动致动杆解除真空时防止相互之间的干涉。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提供一种电饭锅,其利用检测开关单元对内筒被安置及分离时的电源开闭状态进行控制而能够事先防止安全事故。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电饭锅包括:上壳部;上加热器,位于上壳部的下侧并且朝下侧发散热;内筒,位于上加热器的下侧并且盛装烹饪对象;上电热板,和内筒相对并且位于上加热器的下侧;本体,构成电饭锅的外形并且在内部安装内筒;真空压紧单元,沿着和内筒相对的上电热板的周缘安装,遮蔽朝上电热板与内筒之间移动的空气的流动。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除了上述构成要素以外,还能包括:自动阀门单元,和上述内筒连通,凭借马达的旋转动力动作并且调节加压力量,把形成于上加热器和内筒之间的压力排放后重新维持密封状态;上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上壳部或上电热板,测量上加热器或者由上加热器的运作而被加热的空气的温度。
而且,还可以包括固定在上壳部的固定板及位于固定板下部的上加热器托架,上加热器固定在上加热器托架的内侧并且生成热,上电热板把通过上加热器托架朝下侧移动的热传输到内筒的内侧。
而且,自动阀门单元包括:阀门壳体,固定在固定板上并且具备第一装载部与第二装载部;驱动单元,固定在第一装载部的内侧并且供应旋转动力;旋转调节单元,接受驱动单元的动力而在第二装载部旋转,内侧则具有倾斜地突出并且高度逐渐增加的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移动单元,具有接触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的高低突起并且凭借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的旋转而进行上下移动;移动壳单元,以包裹移动单元下部的形状安装并且引导移动单元的上下移动;支持板,位于移动单元与移动壳单元之间;加压件,具有从支持板延伸并且朝移动单元上侧突出的垂直杆;弹性单元,朝下侧弹性加压加压件,弹性力随着旋转调节单元的旋转而可变;上密封件,连接到移动壳单元的下侧并且下侧设有第一密封板;下密封件,位于上密封件的下侧并且具有连通内筒内侧的压力排放孔。
而且,阀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具备第一装载部与第二装载部;第二壳体,结合在第一壳体的下部,具有把朝上侧举起上密封件地排放的流体导引到上壳部外侧的压力排放管路,具有插入备于移动壳单元的旋转阻止孔而限制移动壳单元旋转的防转突起;第一装载部则包括:第一装载面,形成有让驱动单元位于其内侧的空间;放热突起,在第一装载面突出并且支持驱动单元,在第一装载面与驱动单元之间形成空气移动通路。
而且,优选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在第一装载部的马达及接受马达的动力后旋转的驱动齿轮。
而且,旋转调节单元包括和驱动齿轮啮合而旋转的从动齿轮及延伸到从动齿轮下侧的圆筒状旋转调节用主体。
而且,优选地,移动单元包括被引入旋转调节用主体的内侧并且沿着移动壳单元进行上下移动而且其中央则让垂直杆贯穿的移动底座,高低突起则以垂直杆为中心安装在移动底座的两侧。
而且,优选地,弹性单元包括:第一加压件,上侧受到旋转调节单元的支持而下侧则受到支持板的支持;第二加压件,位于第一加压件的外侧,上侧受到移动单元的支持而下侧则受到支持板。
而且,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检测开关单元,其安装在铰接于上壳部的本体,内筒安置在本体时接触内筒上部边缘并且受到内筒荷重的加压而动作。
而且,优选地,检测开关单元包括:升降件,突出于安置内筒的本体的上侧,接触内筒上部边缘地朝下侧移动;及第二开关,检测升降件的移动并且把测量值传输到控制单元。
而且,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测量内筒的内侧空间温度的内部温度测量传感器。
而且,优选地,真空压紧单元包括:压紧主体,沿着上电热板的边缘安装,具有让上电热板的周缘进入的内侧槽;第一翼件,延伸到压紧主体的上侧并且接触上电热板的外侧地安装;第二翼件,延伸到压紧主体的下侧并且接触内筒的内侧面。
而且,优选地,第二翼件包括:第二翼主体,从压紧主体延伸并且位于上电热板与内筒之间;及多个封闭用突起,在和内筒相对的第二翼主体的侧面突出并且接触内筒的内侧面。
而且,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下加热单元,位于内筒的下侧并且朝上侧发散热;下温度传感器,测量下加热单元的温度。
而且,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支持下加热单元并且以包裹内筒外侧的形状安装的外筒。
而且,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安装在外筒的下侧并且根据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空气的温度而自动开闭排气孔的空气排放单元。
而且,优选地,空气排放单元包括:双金属主体,固定在外筒的下部,其一侧或两侧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朝上侧弯曲;遮蔽用突起,从双金属主体延伸而开闭排气孔。
而且,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支持压紧部,以包裹外筒的上侧周缘的形状安装并且把内筒与外筒之间的上侧空间遮蔽。
而且,本发明还包括:开闭传感器单元,针对解除上壳部锁定状态的开闭按钮单元的动作进行检测;开闭驱动单元,接收开闭传感器单元的测量值而生成动力;传输单元,接受开闭驱动单元的动力而举起上壳部。
而且,开闭传感器单元包括:开关突起,由于开闭按钮单元的旋转而被加压;及第一开关,检测开关突起的移动并且把测量值传输到控制单元。.
而且,传输单元包括:高度调节用外壳,由于开闭驱动单元的动作而旋转,沿着上侧边缘设有其高度逐渐增加的倾斜面;移动主体部,具有接触倾斜面的支撑用突起,位于高度调节用外壳的上侧,随着高度调节用外壳的旋转而进行上下移动;移动杆,以贯穿移动主体部的形状安装,与移动主体部一起移动而朝上侧加压上壳部。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除了上壳部、上加热器、内筒、上电热板、本体及真空压紧单元以外,还包括:覆盖件,安装在备于上电热板上的装载用板上;蒸汽排放单元,备于覆盖件,把内筒的蒸汽压力所导致的蒸汽加以排放而维持所设定的压力;真空解除单元,和蒸汽排放单元相邻并且备于覆盖件,上密封件被安置在下密封件的上侧并且烹饪物的温度下降而形成真空,解除形成于内筒内部的真空状态。
而且,本发明还包括支持压紧部,其支持内筒的上侧倾斜面的底面,防止下部热的排放并且进行密封。
而且,真空压紧单元包括:压紧主体,形成有让上电热板的边缘插入的内侧槽;第一翼件,延伸到压紧主体的上侧并且被装载用板按压而覆盖上电热板的边缘的上侧面;第二翼件,延伸到压紧主体的下侧并且贴紧内筒的上侧倾斜面。
而且,支持压紧部包括:支持用主体,由备于内筒外侧的外筒给予支持,备于从本体延伸形成的固定肋的下侧;卡挡支持件,在支持用主体朝角部延伸并且贴紧上侧倾斜面的底面地得到支持而隔绝下部热的排放并进行密封;支持用主体凭借贯穿外筒并紧固在固定肋的结合件而被插入固定。
而且,本发明的电饭锅为了烹饪而安置内筒或者为了清洗而拿开内筒时由检测开关单元控制电源开闭状态,检测开关单元则包括:第二开关,安装在本体;杆件,可旋转地安装在开关主体的上侧;升降件,结合杆件的端部,和内筒接触或分离地升降;启动按钮,备于第二开关,凭借升降件所导致的杆件的运作而开闭电源。
而且,本发明电饭锅的上电热板的上侧设有用于上部加热的上加热器,上加热器结合在装载用板的底面。
而且,蒸汽排放单元包括:流动空间部,形成于覆盖件,把内筒内部的蒸汽以蒸汽排放孔排放;下密封件,安装在形成于上电热板的安装孔,中心形成有蒸汽通路;上密封件,安置在下密封件的上侧并且可流动地安装在流动空间部,内部压力为设定值以上时通过进行上下移动而排放蒸汽。
而且,蒸汽排放孔在上密封件的侧方向连接并且朝上侧贯穿。
而且,本发明的电饭锅在上密封件的上侧还设有辅助重量件,其通过流动空间部突出于外部并且通过上下动作调节蒸汽的排放。
而且,本发明的电饭锅的上密封件为了让辅助重量件被插入并夹住而成为下列形状,亦即,包含一个以上的突出部与内部槽。
而且,本发明的电饭锅在上密封件的上侧包含着通过弹簧弹性力调节蒸汽排放的弹簧并且在流动空间部内连接弹簧支持架。
而且,上密封件为了让弹簧支持架插入上密封件并且被夹住而包含至少一个以上的突出部与内部槽,弹簧支持架的下侧还设有为了和上密封件结合而包含一个以上的突出部与内部槽的结合单元。
而且,真空解除单元包括:安装空间部,形成于覆盖件,外部空气在空气流入孔流入;封闭件,插入安装空间部并且形成有连接到空气流入孔的连接孔,形成有连通下部的贯通孔而上侧设有安置槽部;密封件,可旋转地安置在安置槽部,形成有通过旋转而连通连接孔或者把和连接孔的连通加以隔绝的移动孔。
而且,密封件包括:球件,形成有移动孔,安置在安置槽部;支持轴,备于球件的上侧,通过形成于覆盖件的连接孔连接到外部;致动杆,备于支持轴的端部,驱使球件旋转。
而且,移动孔包括:上下移动孔,在球件的下部连通中心部,和封闭件的贯通孔连接;左右移动孔,在上下移动孔以一侧或两侧连通外侧,凭借上部致动杆的旋转而而连接孔一致或者不一致。
而且,左右移动孔形成于球件的中心部下侧方向,安装空间部形成有对球件的上侧弯曲面与封闭件的上侧面加压的加压槽部。
而且,本发明的电饭锅还包括开闭部,其在加热与保温时通过装载于下部外筒底部的双金属构件随温度自动开闭。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电饭锅不仅设有下加热器,还设有上加热器而提高了内筒内部的温度均匀度,从而能够长时间保管食物并且防止食物腐败。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为了把解除了低压状态的电饭锅的上壳部举起而转动开闭按钮单元时,由于检测开闭按钮单元的旋转的开闭传感器单元驱使开闭驱动单元动作并朝上侧推动上壳部,因此能够轻易实现上壳部的开放动作。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转动备于电饭锅的上外壳的杆而通过密封件的球件移动孔让少量空气从外部流入,从而能够通过旋转简便地解除真空状态。
而且,本发明由于坚固地固定压紧单元而得以防止因真空吸入而导致的间隙。
而且,本发明由于另行配备蒸汽排放单元而得以在转动致动杆解除真空时防止相互之间的干涉。
而且,本发明利用检测开关单元对内筒被安置及分离时的电源开闭状态进行控制而能够事先防止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的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的外形的立体图;
图3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被分解成上壳部、内筒及本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壳部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本体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闭传感器单元、开闭驱动单元及传输单元被安装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输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闭驱动单元与传输单元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闭传感器单元、开闭驱动单元及传输单元被安装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测开关单元被安装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测开关单元检测内筒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动阀门单元的下部的底面立体图;
图13与图14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动阀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旋转调节单元与移动壳单元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旋转调节单元的下部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的局部俯视图;
图19是图17所示“A-A”线的上部剖视图;
图20是图17所示“B-B”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21a,图21b是图20所示“C”部的内筒安置状态及内筒分离状态放大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的蒸汽排放单元及真空解除单元的主构成要素分解立体图;
图23是根据图22的组装状态剖视图;
图24是根据图23的真空解除单元维持真空状态的剖视图;
图25是根据图23的真空解除单元解除真空状态的剖视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弹簧支持架上侧安装了弹簧的剖视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的蒸汽排放单元及真空解除单元的剖视图;
<主要图形标记的说明>
1:电饭锅10:上壳部12:上外壳
14:框架件20:上加热器单元21:固定板
22:第一连接孔24:上加热器托架25:上加热器
27:上电热板28:第二连接孔30:内筒
40:真空压紧单元42:压紧主体43:内侧槽
45:第一翼件46:第二翼件47:第二翼主体
48:封闭用突起50:自动阀门单元52:阀门壳体
54:第一壳体55:第一装载部56:第一装载面
57:放热突起58:第二装载部60:第二壳体
61:第二壳体主体62:压力排放管路63:防转突起
65:驱动单元67:自动阀门马达68:驱动齿轮
70:旋转调节单元72:从动齿轮74:旋转调节用主体
76: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78:导引用突起80:移动单元
82:移动底座84:高低突起86:导槽
88:卡挡槽90:移动壳单元92:移动壳主体
94:导轨96:卡挡用突起97:旋转阻止孔
98:高度导引槽99:结合槽100:加压件
102:支持板104:垂直杆110:弹性单元
112:第一加压件114:第二加压件120:上密封件
122:第一密封板124:结合用突起130:下密封件
132:第二密封板134:压力排放孔137:自动阀门压紧件
140:本体141:主体外壳142:基座外壳
143:开闭按钮单元144:开闭按钮突起145:支持压紧部
147:弹性铰链部148:覆盖罩150:下加热单元
152:下电热部154:下加热器托架156:下加热器
160:空气排放单元162:双金属主体164:遮蔽用突起
170:外筒172:排气孔180:开闭传感器单元
182:开关突起184:第一开关190:开闭驱动单元
192:驱动马达194:驱动轴196:支持用外壳
200:传输单元202:高度调节用外壳204:倾斜面
206:移动主体部207:主体部208:支撑用突起
209:移动杆210:检测开关单元212:升降件
214:第二开关220:内部温度测量传感器230:上温度传感器
240:下温度传感器401:内筒402:本体
403:上侧倾斜面404:装载用板405:上电热板
406:安装孔407:覆盖件408:壳体
409:上外壳409a:连通孔410:压紧单元
411:真空压紧单元412:压紧主体413:内侧槽
414:第一翼件415:第二翼件416:支持压紧部
417:支持用主体418:卡挡支持件419:上加热器
420:开关单元421:第二开关422:杆件
423:升降件424:启动按钮425:结合件
426:固定肋430:蒸汽排放单元432:流动空间部
433:蒸汽排放孔434:下密封件435:蒸汽排放通路
436:上密封件437:弹簧支持架438:辅助重量件
439:弹簧440:真空解除单元441:安装空间部
443:空气流入孔444:封闭件445:贯通孔
446:安置槽部447:夹入部448:连接孔
450:密封件452:球件454:支持轴
456:致动杆458:移动孔457:上下移动孔
459:左右移动孔47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为了说明方便起见,以居家用电饭锅为例进行说明。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说明的明了性与方便性而使得图形中显示出来的线厚度或构成要素的尺寸等内容会有些夸大。
而且,后述的术语是考虑了其在本发明中的功能后定义的术语,可能会根据使用者与运营者的意图或惯例而有所变化。因此应该根据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而定义该术语。
如图1到图6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1)包括本体(140)、上壳部(10)、开闭传感器单元(180)、开闭驱动单元(190)、传输单元(200)、上加热器单元(20)、内筒(30)、真空压紧单元(40)、自动阀门单元(50)、下加热单元(150)、外筒(170)、开闭传感器单元(180)、开闭驱动单元(190)、传输单元(200)、检测开关单元(210)、内部温度测量传感器(220)、上温度传感器(230)及下温度传感器(240)。
构成电饭锅(1)外形的上壳部(10)和本体(140)铰接,上壳部(10)安装在本体(140)的上侧。上壳部(10)和本体(140)以注入成型法成型,上壳部(10)铰接于本体(140)地进行旋转动作而得以把内筒(30)的上侧予以开闭。上壳部(10)包括构成外形的上外壳(12)、安装在上外壳(12)内侧的框架件(14)。
上加热器单元(20)安装在框架件(14)的下侧,可以在固定于上壳部(10)内侧而朝下侧发散热的技术思想内使用各种类型的加热器。
本发明设有上加热器单元(20)提高内筒内部的温度均匀度而得以长时间保管食物,还能防止食物腐败。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加热器单元(20)包括固定板(21)、上加热器托架(24)、上加热器(25)及上电热板(27)。
固定在框架件(14)下侧的固定板(21)以圆盘形状形成并且具有阻止上加热器(25)的热传输到框架件(14)的隔热功能。固定板(21)设有第一连接孔(22),在和第一连接孔(22)相对的固定板(21)的上侧安装自动阀门单元(50)。
在上电热板(27)的上侧安装了具有用来安装上加热器(25)的内侧空间的上加热器托架(24)。上加热器托架(24)以管路形状形成,在上加热器托架(24)包裹上加热器(25)的状态下固定在固定板(21)而使得上加热器(25)固定于固定板(21)。
上加热器托架(24)与上电热板(27)由能够轻易传热的材质成型而成。固定在上加热器托架(24)内侧并且生成热的上加热器(25)则接受供电后运转并生成热。
和内筒(30)相对并且位于上加热器(25)下侧的上电热板(27)可以在下列技术思想内变形成各种形状,亦即,位于内筒(30)上侧并且把通过上加热器托架(24)朝下侧移动的热传输到内筒(30)内侧。
上电热板(27)把上加热器(25)上发生的热朝安装了内筒(30)的下侧方向传输,因此能够提高上加热器单元(20)的热效率。
上电热板(27)设有第二连接孔(28),通过第二连接孔(28)安装下密封件(130)。
位于上加热器单元(20)下侧的内筒(30)可以在盛装烹饪对象的技术思想内以各种形状形成。
上温度传感器(230)安装在上壳部(10)或上加热器单元(20),测量上加热器单元(20)的温度后把测量值传输到控制单元。上温度传感器(230)被安装在构成上加热器单元(20)的上加热器托架(24)或上电热板(27)等处。上温度传感器(230)可以直接接触上加热器单元(20)并测量上加热器单元(20)的温度,以隔离于上加热器单元(20)的状态安装并测量出上加热器单元(20)或由于上加热器单元(20)的运作而加热的空气的温度。能以上温度传感器(230)的测量值为基础而根据烹饪物控制上加热器单元(20)的设定温度。
内部温度测量传感器(220)可以在测量内筒(30)的内侧空间温度的技术思想内安装在包括上壳部(10)或上加热器单元(20)在内的各种安装位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内部温度测量传感器(220)安装在上电热板(27)的中心。在上电热板(27)的中心以垂直方向安装的内部温度测量传感器(220)的下侧则连通内筒(30)的内侧空间,因此测量内筒(30)的内侧空间温度并且把测量值传输到控制单元。
下温度传感器(240)可以在测量下加热单元(150)温度的技术思想内使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下温度传感器(240)可以安装在构成外筒(170)或下加热单元(150)的零件上。下温度传感器(240)可以直接接触下加热单元(150)并测量下加热单元(150)的温度,能以隔离于下加热单元(150)的状态安装并测量下加热单元(150)或由于下加热单元(150)的运作而加热的空气的温度。能以下温度传感器(240)的测量值为基础而根据烹饪物控制下加热单元(150)的设定温度。
安装在上加热器单元(20)与内筒(30)之间的真空压紧单元(40)是沿着和内筒(30)相对的上加热器单元(20)的周缘安装的。真空压紧单元(40)可以在遮蔽空气移动到上加热器单元(20)与内筒(30)之间的技术思想内采取各种形状的压紧(packing)。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真空压紧单元(40)包括:压紧主体(42),沿着上电热板(27)的边缘安装,具有让上电热板(27)的周缘进入的内侧槽(43);第一翼件(45),延伸到压紧主体(42)的上侧并且接触上电热板(27)的外侧地安装;第二翼件(46),延伸到压紧主体(42)的下侧并且接触内筒(30)的内侧面。
压紧主体(42)以环状形成并且连接到上电热板(27)的周缘。和上电热板(27)周缘相对的压紧主体(42)的内侧设有内侧槽(43),因此上电热板(27)的周缘插入内侧槽(43)而使得压紧主体(42)结合到上电热板(27)。
延伸到压紧主体(42)上侧的第一翼件(45)接触上电热板(27)的上侧,延伸到压紧主体(42)下侧的第二翼件(46)则延伸到上电热板(27)与内筒(30)之间。
第二翼件(46)可以在遮蔽空气移动到上电热板(27)与内筒(30)之间的技术思想内采取各种形状的压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翼件(46)包括:第二翼主体(47),从压紧主体(42)延伸并且位于上电热板(27)与内筒(30)之间;及多个封闭用突起(48),在和内筒(30)相对的第二翼主体(47)的侧面突出并且接触内筒(30)的内侧面。
由于从第二翼主体(47)突出的封闭用突起(48)接触内筒(30)的内侧面,因此能够遮蔽空气移动到第二翼主体(47)与内筒(30)之间而得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
而且,优选地,真空压紧单元(40)的第一翼件(45)与压紧主体(42)接触上加热器单元(20)的下侧周缘并且在安装内筒(30)的下侧方向被加压而把上加热器单元(20)与内筒(30)之间加以密封。
由真空压紧单元(40)密封的上加热器单元(20)与内筒(30)之间所形成的压力则通过自动阀门单元(50)排放到电饭锅(1)的外侧。
安装在上加热器单元(20)并且连通内筒(30)的自动阀门单元(50)则包括:阀门壳体(52)、驱动单元(65)、旋转调节单元(70)、移动单元(80)、移动壳单元(90)、支持板(102)、加压件(100)、弹性单元(110)、上密封件(120)及下密封件(130)。
如图4及图12到图16所示,自动阀门单元(50)可以在下列技术思想内使用各种类型的阀门装置,亦即,安装在上壳部(10)内侧而连通内筒(30)并且凭借马达的旋转动力动作并且调节加压力量,把形成于上壳部(10)与内筒(30)之间的压力排放后重新维持密封状态。
上加热器单元(20)的固定板(21)具有连通内筒(30)内侧的第一连接孔(22),该固定板(21)的上侧则固定阀门壳体(52)。
阀门壳体(52)包括:第一装载部(55),形成有用来安装驱动单元(65)的空间;第二装载部(58),形成有用来安装旋转调节单元(70)之类的零件的空间。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阀门壳体(52)包括:第一壳体(54),具备第一装载部(55)与第二装载部(58);第二壳体(60),结合在第一壳体(54)的下部。
安装了驱动单元(65)自动阀门马达(67)的第一装载部(55)包括:第一装载面(56),形成有让驱动单元(65)位于内侧的空间;放热突起(57),在第一装载面(56)突出并且支持驱动单元(65)。
驱动单元(65)凭借着放热突起(57)以隔离于第一装载面(56)的状态得到支持,因此第一装载面(56)与驱动单元(65)之间形成空气移动通路。
因此,驱动单元(65)周边的过热的空气移动到第一装载面(56)与驱动单元(65)之间并且被排放到自动阀门单元(50)的外侧,因此能够防止驱动单元(65)的过热。
相邻于第一装载部(55)的第二装载部(58)上安装了旋转调节单元(70)、弹性单元(110)、移动单元(80)、加压件(100)及移动壳单元(90)等。
结合在第一壳体(54)下部的第二壳体(60)则具有压力排放管路(62),其把朝上侧举起上密封件(120)地排放的流体导引到上壳部(10)的外侧。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壳体(60)包括:第二壳体主体(61),以水平方向安装;压力排放管路(62),在第二壳体主体(61)的一侧朝上侧延伸;及防转突起(63),突出于第二壳体主体(61)的上侧并且插入备于移动壳单元(90)的旋转阻止孔(97)。
防转突起(63)插入形成于移动壳单元(90)下部的旋转阻止孔(97)并且限制移动壳单元(90)的旋转。
固定在第一装载部(55)内侧的驱动单元(65)可以在供应用于驱使自动阀门单元(50)动作的旋转动力的技术思想内使用各种类型的驱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驱动单元(65)包括固定在第一装载部(55)的自动阀门马达(67)、接受自动阀门马达(67)的动力后旋转的驱动齿轮(68)。
接受驱动单元(65)的动力后在第二装载部(58)旋转的旋转调节单元(70)则包括啮合于驱动齿轮(68)地旋转的从动齿轮(72)和朝从动齿轮(72)下侧延伸的圆筒状旋转调节用主体(74)。
旋转调节用主体(74)的内侧设有倾斜地突出并且高度逐渐增加的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76)。
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76)朝旋转调节用主体(74)的下侧延伸并且朝下侧突出的高度逐渐增加。
旋转调节用主体(74)以上侧堵塞的圆筒形状形成,在旋转调节用主体(74)的下侧连接导引用突起(78)。
导引用突起(78)在旋转调节用主体(74)的下端朝旋转调节用主体(74)的内侧延伸。移动壳单元(90)被引入旋转调节用主体(74)的内侧,移动壳单元(90)的外侧设有高度导引槽(98)。
导引用突起(78)在移动壳单元(90)的上侧朝下侧移动后以移动壳单元(90)的圆周方向旋转而被引入高度导引槽(98)。
移动单元(80)被引入旋转调节单元(70)的内侧,移动单元(80)具有接触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76)的高低突起(84)并且随着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76)的旋转而进行上下移动。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单元(80)包括:移动底座(82),被引入旋转调节用主体(74)的内侧并且沿着移动壳单元(90)进行上下移动而且其中央则让垂直杆(104)贯穿;高低突起(84),在移动底座(82)的两侧朝上部延伸。
移动底座(82)以圆盘形状形成并且在内侧设有让垂直杆(104)进行上下移动的孔。
朝移动底座(82)上侧延伸的高低突起(84)则接触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76)地进行上下移动。该高低突起(84)以垂直杆(104)为中心安装在移动底座(82)的两侧。
移动底座(82)的两侧角部附近纵向地形成有导槽(86),和导槽(86)隔离的卡挡槽(88)也形成于移动底座(82)的外侧角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卡挡槽(88)形成有和移动底座(82)的上部角部对称的槽。
以包裹移动单元(80)下部的形状安装,移动壳单元(90)以上侧形成开口而下侧堵塞的圆筒形状形成。
被引入旋转调节单元(70)内侧的移动壳单元(90)可以在下列技术思想内形成各种形状,亦即,在移动单元(80)的外侧引导移动单元(80)的上下移动。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壳单元(90)包括:移动壳主体(92),呈圆筒形状,引入移动单元(80)的上侧则形成开口;导轨(94),在移动壳主体(92)的内侧以上下方向突出;卡挡用突起(96),在移动壳主体(92)的上侧朝移动壳主体(92)的内侧突出。
导轨(94)插入移动单元(80)的导槽(86)并且引导移动单元(80)的上下移动而限制移动单元(80)的旋转。
移动单元(80)的卡挡槽(88)位于卡挡用突起(96)的下侧,因此移动单元(80)试图移动到移动壳单元(90)的上侧时,卡挡槽(88)被卡挡用突起(96)阻挡而得以避免移动单元(80)朝上侧脱离。
移动壳主体(92)的下侧面设有旋转阻止孔(97),移动壳主体(92)的外侧则以螺旋形状形成高度导引槽(98)。
移动壳主体(92)的中央下侧形成有让上密封件(120)插入的通孔,备于上密封件(120)上部的结合用突起(124)则插入备于上密封件(120)下侧的结合槽(99),因此上密封件(120)结合在移动壳单元(90)。
位于移动单元(80)与移动壳单元(90)之间的加压件(100)包括:圆盘形状的支持板(102);垂直杆(104),在支持板(102)朝上部延伸而突出于移动单元(80)的上侧。
安装在支持板(102)上侧的弹性单元(110)可以在下列技术思想内使用各种类型的加压装置,亦即,朝下侧弹性加压加压件(100)并且弹性力随着旋转调节单元(70)的旋转而可变。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弹性单元(110)使用性价比优异的螺旋弹簧。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弹性单元(110)包括:第一加压件(112),上侧受到旋转调节单元(70)的支持而下侧则受到支持板(102)的支持;第二加压件(114),上侧受到移动单元(80)的支持而下侧则受到支持板(102)的支持;第二加压件(114)位于第一加压件(112)的外侧。
第一加压件(112)一直以一定力量加压支持板(102),第二加压件(114)则随着旋转调节单元(70)的旋转而调整加压的力量。
移动单元(80)与支持板(102)的距离较长地形成时安装在移动单元(80)与支持板(102)之间的第二加压件(114)的弹性力较弱地形成,移动单元(80)与支持板(102)的距离较短地形成时安装在移动单元(80)与支持板(102)之间的第二加压件(114)的弹性力较强地形成。
连接到移动壳单元(90)下侧的上密封件(120)包含具弹性的橡胶或硅等材质地成型。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密封件(120)在下侧设有朝下侧以凹陷形状形成的第一密封板(122),凸出状结合用突起(124)则连接到第一密封板(122)的上侧。
位于上密封件(120)下侧的下密封件(130)在内侧设有连通内筒(30)内侧的压力排放孔(134),和第一密封板(122)相对的第二密封板(132)则备于上侧。
第二密封板(132)以朝上侧凸出的形状形成,包含具备弹性的橡胶或硅等材质地成型。
第二壳体(60)的下侧设有通孔,沿着该通孔的周边安装柔性材质的自动阀门压紧件(packing)(137)。
因此,通过下密封件(130)上升到上部的含有蒸汽的流体则接触自动阀门压紧件(137)并且通过压力排放管路(62)移动而被排放到自动阀门单元(50)的外侧。
如图1到图5所示,铰接于上壳部(10)的本体(140)设有让内筒(30)插入的内侧空间,加热内筒(30)的下加热单元(150)则安装在本体(140)的内侧。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本体(140)包括主体外壳(141)、基座外壳(142)及开闭按钮单元(143)。基座外壳(142)结合在主体外壳(141)的下侧,限制上壳部(10)旋转的开闭按钮单元(143)则可旋转地安装在主体外壳(141)。
本体(140)与上壳部(10)通过弹性铰链部(147)连接,包裹弹性铰链部(147)外侧的覆盖罩(148)则固定在本体(140)。
内筒(30)的下侧安装下加热单元(150)并且朝内筒(30)所在的上侧发散热。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下加热单元(150)包括:下电热部(152),呈圆盘形状,支持内筒(30)的下侧;下加热器托架(154),固定在下电热部(152)的下侧;下加热器(156),固定在下加热器托架(154)。
下加热器(156)安装在以管状形成的下加热器托架(154)的内侧,下加热器托架(154)则固定在下电热部(152)的下侧,因此下加热器(156)上发生的热通过下电热部(152)传输到内筒(30)。
以支持下加热单元(150)并且包裹内筒(30)外侧的形状安装外筒(170)。
外筒(170)的底部面设有多个排气孔(172),通过该排气孔(172)排放空气的空气排放单元(160)则安装在外筒(170)的底部面。安装在外筒(170)下侧的空气排放单元(160)可以在下列技术思想内使用各种类型的排气装置,亦即,根据位于内筒(30)与外筒(170)之间的空气的温度,也就是说,根据保热空间的温度自动开闭排气孔(172)。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气排放单元(160)包括固定在外筒(170)下部并且其一侧或两侧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朝上侧弯曲的双金属主体(162)及在双金属主体(162)延伸而把排气孔(172)加以开闭的遮蔽用突起(164)。双金属主体(162)在设定的温度以上时朝上侧弯曲,该双金属主体(162)的中间固定在外筒(170)的底部面。连接到双金属主体(162)两侧的遮蔽用突起(164)则可以开闭备于外筒(170)的排气孔(172)。
以包裹外筒(170)上侧周缘的形状安装的支持压紧部(145)则把内筒(30)与外筒(170)之间的上侧空间加以遮蔽。
支持压紧部(145)可以在下列技术思想以各种形状形成,亦即,阻止内筒(30)与外筒(170)之间的被加热的空气被排放到内筒(30)与外筒(170)的上侧。
如图5到图9所示,开闭传感器单元(180)可以在下列技术思想内使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亦即,针对解除上壳部(10)的锁定状态的开闭按钮单元(143)的动作进行检测。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闭传感器单元(180)包括:开关突起(182),由于开闭按钮单元(143)的旋转而被加压;第一开关(184),检测开关突起(182)的移动并且把测量值传输到控制单元。
在被上壳部(10)阻挡而限制上壳部(10)旋转的开闭按钮单元(143)的内侧有开闭按钮突起(144)突出。为了开放上壳部(10)而旋转开闭按钮单元(143)时,开闭按钮单元(143)的开闭按钮突起(144)对突出于本体(140)上侧的开关突起(182)加压。
开关突起(182)安装在开闭按钮突起(144)的移动路径,接触开闭按钮突起(144)后朝本体(140)的内侧移动。
以接触开关突起(182)的状态安装的第一开关(184)针对开关突起(182)的下侧移动进行检测并且把测量值传输到控制单元。
开闭驱动单元(190)可以在下列技术思想内使用各种类型的驱动装置,亦即,接受开闭传感器单元(180)的测量值后生成朝上侧举起上壳部(10)的动力。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闭驱动单元(190)是得到供电后生成旋转动力的驱动马达(192),驱动马达(192)的一侧设有输出旋转动力的驱动轴(194)。
驱动马达(192)以固定在支持用外壳(196)内侧的状态安装,该支持用外壳(196)突出于基座外壳(142)的上侧,开闭驱动单元(190)的上侧安装传输单元(200)与移动杆(209)。
传输单元(200)可以在下列技术思想内以各种形状形成,亦即,接受开闭驱动单元(190)的动力后举起上壳部(10)。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输单元(200)包括:高度调节用外壳(202),由于开闭驱动单元(190)的动作而旋转,沿着上侧边缘设有其高度逐渐增加的倾斜面(204);移动主体部(206),具有接触倾斜面(204)的支撑用突起(208),位于高度调节用外壳(202)的上侧,随着高度调节用外壳(202)的旋转而进行上下移动;及移动杆(209),以贯穿移动主体部(206)的形状安装,与移动主体部(206)一起移动而朝上侧加压上壳部(10)。
高度调节用外壳(202)的内侧有开闭驱动单元(190)的驱动轴(194)插入并固定,驱动轴(194)旋转而使得高度调节用外壳(202)旋转。在高度调节用外壳(202)的上侧周缘设有其高度逐渐增加的倾斜面(204)。
在接触倾斜面(204)的状态安装移动主体部(206),移动主体部(206)随着高度调节单元的旋转而进行上下移动。移动主体部(206)包括主体部(207)与支撑用突起(208)。移动杆(209)垂直地备于主体部(207)的中央,移动杆(209)和主体部(207)一起进行上下移动。
支撑用突起(208)突出于主体部(207)的下部两侧,支持支撑用突起(208)的倾斜面(204)的高度随着高度调节用外壳(202)的旋转而改变,因此移动主体部(206)和支撑用突起(208)一起实现的上下移动。
移动杆(209)可突出于本体(140)的主体外壳(141)上侧地安装,上壳部(10)遮蔽内筒(30)的上侧时则位于主体外壳(141)的内侧,打开上壳部(10)时突出于主体外壳(141)的上侧而朝上侧举起上壳部(10)。
如图3、图10及图11所示,测量内筒(30)的装载与否的检测开关单元(210)被安装在本体(140),在内筒(30)被安置于本体(140)时接触内筒(30)上部边缘并且把测量值传输到被内筒(30)的荷重加压而运作的控制单元(省略其图示)。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测开关单元(210)包括:升降件(212),突出于安置内筒(30)的本体(140)的上侧并且接触内筒(30)上部边缘地朝下侧移动;第二开关(214),检测升降件(212)的移动并且把测量值传输到控制单元。
升降件(212)以突出于本体(140)上侧的状态安装,被内筒(30)压住而朝本体(140)的内侧移动时,以接触升降件(212)的状态安装的第二开关(214)运作而把内筒(30)的安置与否传输到控制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1)的运作状态。
上加热器单元(20)的上加热器(25)与下加热单元(150)的下加热器(156)运作而生成热时,位于内筒(30)内侧的烹饪对象被加热。
烹饪对象烹饪完毕或者在烹饪过程中因需要而排压时,自动阀门单元(50)被启动而把形成于内筒(30)内侧的压力予以排放。
自动阀门马达(67)被启动而使得驱动齿轮(68)旋转时,啮合于驱动齿轮(68)的从动齿轮(72)也跟着旋转而使得旋转调节单元(70)旋转。
旋转调节单元(70)旋转则带动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76)旋转,以接触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76)的状态安装的高低突起(84)则在上下方向移动。
移动单元(80)和高低突起(84)一起朝上侧或朝下侧移动时,安装在移动单元(80)与加压件(100)的支持板(102)之间的第二加压件(114)的弹性力就会跟着变化。
由于朝下侧加压上密封件(120)的第二加压件(114)的弹性力可变,因此位于内筒(30)内侧的高压流体通过压力排放孔(134)朝上侧移动而把上密封件(120)朝上侧推升并通过压力排放管路(62)排放到电饭锅(1)的外侧。
排放到外侧的流体的一部分沿着垂直杆(104)朝上侧移动时,通过旋转调节单元(70)的中央部排放到电饭锅(1)的外侧。
把预设压力值以上排放后,弹性单元(110)的弹性力所加压的上密封件(120)维持着接触下密封件(130)的状态,因此隔绝了朝上密封件(120)与下密封件(130)之间移动的空气流动。
真空压紧单元(40)安装在内筒(30)与上加热器单元(20)之间而得以让内筒(30)的内侧维持低真空状态,因此能够长时间保管烹饪对象。
在内筒(30)与外筒(170)之间形成了空气的保热空间,因此能够均匀加热内筒(30),形成于内筒(30)与外筒(170)之间的空气温度上升到设定温度时,空气排放单元(160)被启动而把被加热的空气排放到电饭锅(1)的外侧。
支持压紧部(145)安装在内筒(30)与外筒(170)之间,因此能够阻止内筒(30)与外筒(170)之间的被加热空气泄漏到外侧。
自动阀门单元(50)被启动而缓和了内筒(30)内侧的空气的低压状态的情形下,为了打开上壳部(10)而转动开闭按钮单元(143)时,备于开闭按钮单元(143)的开闭按钮突起(144)对开关突起(182)加压而启动第一开关(184)。
由于第一开关(184)的运作而使得开闭驱动单元(190)被启动并且让驱动轴(194)旋转时,高度调节用外壳(202)和驱动轴(194)一起旋转。
下部受到高度调节用外壳(202)的倾斜面(204)支持的支撑用突起(208)朝上侧移动时,移动杆(209)也和移动主体部(206)一起朝上侧移动并且突出于本体(140)的上侧而按照预设高度推升上壳部(10)。
即使自动阀门单元(50)被启动,也因为内筒(30)的内侧气压低于大气压而较难开放上壳部(10),但是在移动杆(209)朝上侧加压上壳部(10)的同时或者移动杆(209)运作后打开上壳部(10)时,能够轻易地打开上壳部(10)。
如前所述,本发明为了推升解除了低压状态的电饭锅(1)的上壳部(10)而旋转开闭按钮单元(143)时,凭借着对开闭按钮单元(143)的旋转进行检测的开闭传感器单元(180)启动开闭驱动单元(190)而朝上侧推升上壳部(10),从而能够轻易地实现上壳部(10)的开放动作。
而且,本发明由于凭借驱动单元(65)的运作而自动调节所排放的蒸汽压,从而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嗜好或食物种类等因素提供多样化的烹饪状态。
而且,把食物保管在电饭锅(1)时,在通过用于排放蒸汽的自动阀门单元(50)隔绝电饭锅(1)内外侧的空气流动的同时,还能维持电饭锅(1)内侧的空气从高温状态下降后形成的低压的低真空状态,因此能够提升食物的保存程度。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
请参阅图17到图27,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包括本体(402)、真空压紧单元(411)、支持压紧部(416)、覆盖件(407)、蒸汽排放单元(430)及真空解除单元(440)。
本体(402)构成了本发明电饭锅(1)的外形并且在内部安装内筒(401)。
优选地,从上往下看时,本体(402)以四个角部部位形成圆弧的四角形形态形成。
当然,从上往下看时,本体(402)也能以圆形或椭圆形或其它各种形态形成。
优选地,内筒(401)形成圆筒形态以收容烹饪物。因此,本体(402)形成了用于收容内筒(401)的圆形空间部(未图示)。
优选地,本体(402)的圆形空间部底部形成有用来向内筒(401)供热的下电热生成单元(未图示)。
本体(402)可以在收容内筒(401)的部位设有外筒(428)。外筒(28)包裹整个内筒(401)而防止热传递到外部并且让热汇聚到内筒(401),从而能够发挥出保温效果。
内筒(401)的外侧边沿形成有上侧倾斜面(403),该上侧倾斜面(403)越往上侧越朝外侧逐渐张开地倾斜。
上侧倾斜面(403)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以各种形状形成,例如朝外卷曲的形状等。
上电热板(405)覆盖在内筒(401)的上侧并且在烹饪时一直到达到适当压力为止阻止蒸汽被排放而得以烹饪收容在内筒(401)的烹饪物。.
请参阅图19、图22及图23,上电热板(405)设有覆盖件(407)并且让用于排放蒸汽的构成要素及用于解除压力的构成要素等配备在适当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电饭锅可以直接适用本申请人于2012年12月21日申请专利的“电饭锅”(申请号:10-2012-0157766号)所适用的包括上、下部加热加热器结构、双金属结构素等在内的各种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如图19及图20所示地在上电热板(405)上设有用于上部加热的上加热器(419)。
上电热板(405)可以通过上加热器托架和上侧的装载用板(407)组装。
上加热器(428)可以结合在装载用板(404)的底面。
压紧单元(410)包括:真空压紧单元(411),插入上电热板(405)的边缘并且接触内筒(401)的上侧倾斜面(403)上侧而对真空状态进行密封;支持压紧部(416),支持内筒(401)的上侧倾斜面(403)底面而阻止内部热被排放并且予以密封。
优选地,压紧单元(410)可以如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示地以圆形环体形成。
真空压紧单元(411)包括:压紧主体(412),形成有插入上电热板(405)边缘的内侧槽(413);第一翼件(414),延伸到压紧主体(412)的上侧并且被装载用板(404)按压而覆盖上电热板(405)的边缘上侧面;第二翼件(415),延伸到压紧主体(412)的下侧并且贴紧内筒(401)的上侧倾斜面(403)的上侧面。
优选地,第二翼件(415)的边缘面突出地形成有接触上侧倾斜面(403)的上侧面的一个以上的封闭用突起(427))。
支持压紧部(416)包括:支持用主体(417),由备于内筒(401)外侧的外筒(428)给予支持,备于从本体(402)延伸形成的固定肋(426)的下侧;卡挡支持件(418),在支持用主体(417)朝上侧角部延伸并且贴紧上侧倾斜面(403)的底面地得到支持而隔绝热并进行密封。
支持用主体(417)凭借贯穿外筒(28)并紧固在固定肋(426)的结合件(425)而被插入固定。
优选地,结合件(425)使用螺丝或螺栓。
优选地,内筒(401)在为了烹饪而安置或者为了清洗而拿开时由检测开关单元(420)控制电源开闭状态。
优选地,检测开关单元(420)备于包含上电热板(405)、装载用板(404)、壳体(408)及上外壳(409)在内的盖组装体的铰链部(未记载图形标记)周边本体(402)。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检测开关单元(420)的安装位置。
请参阅图21a,为了进行烹饪而把内筒(401)插入本体(402)的外筒(428)并加以安置时,内筒(401)的上侧倾斜面(403)朝下侧移动而启动检测开关单元(420)并使其打开(ON)。
而且,请参阅图21b,为了清洗而从本体(402)的外筒(428)拿出内筒(401)时,内筒(401)的上侧倾斜面(403)朝上侧移动而启动检测开关单元(420)并使其关闭(OFF)。
因此,只有在安置了内筒(401)时才为电饭锅供应电源,从而得以事先预防触电所导致的安全事故。
检测开关单元(420)包括:第二开关(421),安装在本体(402);杆件(422),可旋转地安装在开关主体(421)的上侧;升降件(423),结合杆件(422)的端部,和内筒(401)的上侧倾斜面(403)接触或分离地升降;启动按钮(424),备于第二开关(421),由于升降件(423)的升降所导致的杆件(422)的旋转而开闭。
杆件(422)由金属板构成,凭借铰链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开关(421)角部。
启动按钮(424)连接到第二开关(421)的内部并且在下降时打开(on)而在升降时关闭(off)。
启动按钮(424)可以凭借弹簧(未图示)进行升降运动。
覆盖件(407)安装在备于上电热板(405)上的装载用板(404)。
覆盖件(407)可以插入备于装载用板(404)的上侧的壳体(case)(408)。
覆盖件(407)由塑料注入成型物构成,可以凭借贯穿覆盖件(407)的下侧边沿地紧固在装载用板(404)的紧固件(470)进行结合。此时,本发明不限制紧固件的数量。附图显示的是设有4个紧固件(470)的状态。
而且,覆盖件(407)可以通过很多种固定方式固定在装载用板(404)上。
蒸汽排放单元(430)备于覆盖件(407)的内部并且把内筒(401)高压所引起的蒸汽予以排放而维持所设定的压力。
蒸汽排放单元(430)包括:流动空间部(432),形成于覆盖件(407)并且把内筒(401)内部的蒸汽排放到蒸汽排放孔(433);上密封件(436),安装在形成于上电热板(405)的安装孔(406),安置在其中心形成有蒸汽通路(435)的下密封件(434)侧而可流动地安装在流动空间部(432),内部压力为设定值以上时通过移动动作排放蒸汽。
蒸汽排放孔(433)连接在上密封件(436)的侧方向并且朝上侧贯穿地形成。因此,上密封件(436)由于排放蒸汽而上下动作时,蒸汽通过蒸汽排放孔(433)移动时不会被上密封件(436)干涉而能够轻易地排放蒸汽。
下密封件(434)由于形成于边缘的槽部位被压入上电热板(405)的安装孔(406)并被夹住而能够以阻止上下脱离的状态结合。
上密封件(436)包括:接触部(436a),以接触下密封件(434)的安置部的橡胶吸附板形态弯曲地形成;支持部(436b),在接触部(436a)的中心部垂直延伸;重量部(436c),在支持部(436b)的上侧以柱形态形成而提供荷重。
重量部(436c)能以圆柱或四角柱、六角柱之类的多角柱形成。本发明的附图所图示的重量部(436c)是圆柱。
上密封件(436)的上侧能够设有辅助重量件(438),其通过流动空间部(432)突出于外部并且在上下动作时凭借重量调节蒸汽排放。
上密封件(436)为了和辅助重量件(438)联动运动时阻止辅助重量件(438)脱离,可以把接触部(436a)的形状予以变形而成为下列形状,亦即,包含一个以上的突出部与内部槽。
辅助重量件(438)虽然图示为上、下长度较长的礼帽形态,但也可以视情况而以各种形态形成。
辅助重量件(438)为了以包裹上密封件(436)地插入并夹住的方式结合在上密封件,可以在下侧面形成包含一个以上的突出部的结合单元。
如图27所示,辅助重量件(438)进行上下移动地排放蒸汽,排放蒸汽时朝上侧移动后回归原位,可以另行配备弹簧(439)以便有效阻止蒸汽泄漏。
而且,也可以不使用辅助重量件(438)而以安装弹簧支持架(437)的方式替代,这样也可以在上密封件(436)联动运动时有效地防止脱离。
内筒(401)保管烹饪物,在关闭了上电热板(405)的状态下烹饪物变凉时,内筒(401)内部原先膨胀的空气会收缩而体积变小,从而在内筒(401)内形成真空。
此时,上密封件(436)的接触部(436a)在下密封件(434)的上侧安置部被朝下侧压接而遮蔽蒸汽通路(435),从而阻止外部空气进入内部。
如前所述,除了蒸汽排放单元(430)以外,为了以后再吃保管在本体(402)的烹饪物,需要把形成于内部的真空解除后打开上电热板(405)。如果没有解除真空,就无法从内筒(401)分离上电热板(405)。
因此,为了解除本体(402)的内筒(401)内部的真空而需要真空解除单元(440)。
真空解除单元(440)和蒸汽排放单元(430)相邻地备于覆盖件(407),是一种把烹饪物变凉时形成于本体(402)的内筒(401)内部的真空状态加以解除的构成要素。
在此,本发明所适用的“真空”指的是接近真空的低真空或低压状态,就像真空吸尘器一样,其虽然在低压或低真空状态下使用却采用“真空”术语,其意义是相同的。
如图22到图2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解除单元(440)使用了以旋转方式解除真空状态的结构。
首先,作为本发明的一例的真空解除单元(440)包括:安装空间部(441),形成于覆盖件(407),外部空气通过空气流入孔(443)流入;封闭件(444),插入安装空间部(441)并且形成有连接到空气流入孔(443)的连接孔(448),中心形成贯通孔(445)而上侧设有安置槽部(446);密封件(450),可旋转地安置在安置槽部(446),形成有通过旋转而连通连接孔(448)或者隔绝连通的移动孔(458)。
安装空间部(441)在覆盖件(407)的下侧以圆筒形态开放。
覆盖件(407)形成有通过安装空间部(441)的一侧或两侧连通到外部的空气流入孔(443)。
覆盖件(407)形成有通过安装空间部(441)的上侧连通到外部的连接孔(407a)。
优选地,封闭件(444)以夹入部(447)被上电热板(405)的通孔(405a)卡住地插入。
亦即,封闭件(444)凭借着夹入部(447)让封闭件(444)的下侧出现轴径差异地形成,在封闭件(444)的下部被夹住结合的同时接触上电热板(405)的上表面地得到支持,从而能以阻止脱离的状态稳定地组装。
密封件(450)包括:球件(452),形成有移动孔(458),安置在安置槽部(446);支持轴(454),备于球件(452)的上侧,通过形成于覆盖件(407)的连接孔(407a)连接到外部;致动杆(456),备于支持轴(454)的端部,驱使球件(452)旋转。
优选地,球件(452)为球形球(ball)。
优选地,支持轴(454)一体地或可分离地备于球件(452)的一侧面。
支持轴(454)可分离地备于球件(452)时,能以螺纹方式或压入方式可装卸地构成。
在本发明的附图中,支持轴(454)的上侧端部能以四角柱形态形成而以卡住压入方式(未图示)结合在致动杆(456)的槽部位。该卡住压入方式的组装是属于一般结构,因此本发明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致动杆(456)能够一体地或可分离地和支持轴(454)结合。
致动杆(456)通过支持轴(454)驱使球件(462)旋转而使得移动孔(458)的左右移动孔(459)和封闭件(444)的连接孔(448)连通或者隔绝连通。
移动孔(458)包括:上下移动孔(457),在球件(452)的下部连通中心部,和封闭件(444)的贯通孔(445)连接;左右移动孔(459),在上下移动孔(457)以一侧或两侧弯折并连通外侧,凭借旋转而和连接孔(448)一致或不一致。
移动孔(458)以“T”或形状形成。亦即,封闭件(444)的连接孔(448)形成于两侧时以“T”形状形成,封闭件(444)的连接孔(448)形成于一侧时以形状形成。
左右移动孔(459)形成于球件(452)中心部的下侧方向。
此时,优选地,连接孔(448)迎合左右移动孔(459)地以侧面方向(左右方向)形成。
空气流入孔(443)虽然可以迎合左右移动孔(459)地形成2个,但也可以视需要而仅仅形成1个,可以另行连接到连通孔(409a)。本发明的附图则图示了形成1个流入孔(443)的状态。
安装空间部(441)形成有对球件(452)的上侧弯曲面与封闭件(444)的上侧面加压的加压槽部。
加压槽部的原理为,通过形成于覆盖件(407)的四个角部的贯通孔与装载用板(404)插入紧固件(470)并加以紧固而使得覆盖件(407)朝下侧移动,球件(452)的上侧弯曲面加压封闭件(444)的上侧面,从而能够让封闭件(444)及球件(452)的接触部位维持密封的状态地组装。
致动杆(456)的上侧形成手柄指示部(455)而得以标示真空维持状态与真空解除状态。
下面结合图24说明真空维持状态,握住手柄指示部(455)旋转致动杆(456)而使得手柄指示部(455)指向真空维持状态时,球件(452)的左右移动孔(459)处于没有连接到封闭件(444)的连接孔(448)的状态而使得朝空气流入孔(443)流入的空气在连接孔(448)被球件(452)隔绝并且无法进一步移动。
因此,本体(402)内部能够维持真空状态。
下面结合图25说明真空解除状态,握住手柄指示部(455)旋转致动杆(456)而使得手柄指示部(455)指向真空解除状态时,球件(452)的左右移动孔(459)处于连接到封闭件(444)的连接孔(448)的状态而使得朝空气流入孔(443)流入的空气经过连接孔(448)、左右移动孔(459)及贯通孔(445)流入本体(402)内部并且解除真空。
因此,使用者能以铰链部(未图示)为基准从本体(402)的内筒(401)把包含上电热板(405)、装载用板(404)、覆盖件(407)、壳体(408)及上外壳(409)在内的盖组装体不费劲地轻易打开。
覆盖件(407)的上侧周缘形成有安置槽部(407b)。
安置槽部(407b)可以设有插入壳体(408)的O形环构件(80)。
O形环构件(480)密封覆盖件(407)的连接孔(407a)的周边地配置,形成有和连接孔(407a)连通的通过孔(482)。
另一方面,壳体(408)的上侧还设有上外壳(409)。
上外壳(409)可以形成有指示致动杆(456)手柄指示部(455)的旋转位置的文字“维持真空”与“解除真空”。
上外壳(409)可以形成有把通过覆盖件(407)的连接孔(407a)与O形环构件(480)的通过孔(482)排放的蒸汽导引到外部的多个连通孔(409a)。
连通孔(409a)可以在上外壳(409)的圆弧(round)部位以椭圆形形成花纹形态。
当然,连通孔(409a)可以根据需要而形成各种形态。
请参阅图27,连通孔(409a)可以各自形成于空气流入孔(443)与蒸汽排放孔(433)。按照前述方式形成的话,连接到蒸汽排放孔(433)的连通孔(409a)在内部蒸汽成为设定值以上的压力时用来排放蒸汽,连接到空气流入孔(443)的连通孔(409a)则用来在致动杆(456)旋转时让空气流入。把蒸汽排放孔(433)与空气流入孔(443)予以分离并且各自连接到连通孔(409a)而得以让排放或流入的空气顺畅地移动并且排除了互相干涉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前文利用图示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其仅为例示,本发明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形下得实行各种等值变化与修饰实施例。
因此,本发明的真正技术保护范围应该由权利要求界定。

Claims (39)

1.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上壳部;
上加热器,位于上述上壳部的下侧并且朝下侧发散热;
内筒,位于上述上加热器的下侧并且盛装烹饪对象;
上电热板,和上述内筒相对并且位于上述上加热器的下侧;
本体,构成电饭锅的外形并且在内部安装内筒;
真空压紧单元,沿着和上述内筒相对的上述上电热板的周缘安装,遮蔽朝上述上电热板与上述内筒之间移动的空气的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自动阀门单元,和上述内筒连通,凭借马达的旋转动力动作并且调节加压力量,把形成于上述上加热器和上述内筒之间的压力排放后重新维持密封状态;及
上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上述上壳部或上述上电热板,测量上述上加热器或者由上加热器的运作而被加热的空气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固定在上述上壳部的固定板;及
位于上述固定板下部的上加热器托架
上述上加热器固定在上述上加热器托架的内侧并且生成热,上述上电热板把通过上述上加热器托架朝下侧移动的热传输到上述内筒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自动阀门单元包括:
阀门壳体,固定在固定板上并且具备第一装载部与第二装载部;
驱动单元,固定在上述第一装载部的内侧并且供应旋转动力;
旋转调节单元,接受上述驱动单元的动力而在上述第二装载部旋转,内侧则具有倾斜地突出并且高度逐渐增加的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
移动单元,具有接触上述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的高低突起并且凭借上述高度调节用倾斜突起的旋转而进行上下移动;
移动壳单元,以包裹上述移动单元下部的形状安装并且导引上述移动单元的上下移动;
支持板,位于上述移动单元与上述移动壳单元之间;
加压件,具有从上述支持板延伸并且突出于上述移动单元上侧的垂直杆;
弹性单元,朝下侧弹性加压上述加压件,弹性力随着上述旋转调节单元的旋转而可变;
上密封件,连接到上述移动壳单元的下侧并且下侧设有第一密封板;及
下密封件,位于上述上密封件的下侧并且具有连通上述内筒内侧的压力排放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门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具备上述第一装载部与上述第二装载部;及
第二壳体,结合在上述第一壳体的下部,具有把朝上侧举起上述上密封件地排放的流体导引到上述上壳部外侧的压力排放管路,具有插入备于上述移动壳单元的旋转阻止孔而限制上述移动壳单元旋转的防转突起;
上述第一装载部则包括:
第一装载面,形成有让上述驱动单元位于内侧的空间;及
放热突起,在上述第一装载面突出并且支持上述驱动单元,在上述第一装载面与上述驱动单元之间形成空气移动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单元包括:
固定在上述第一装载部的马达;及
接受上述马达的动力后旋转的驱动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调节单元包括:
和上述驱动齿轮啮合而旋转的从动齿轮;及
延伸到上述从动齿轮下侧的圆筒状旋转调节用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单元包括移动底座,该移动底座被引入上述旋转调节用主体的内侧并且沿着上述移动壳单元进行上下移动而其中央则让上述垂直杆贯穿;
上述高低突起则以上述垂直杆为中心安装在上述移动底座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单元包括:
第一加压件,上侧受到上述旋转调节单元的支持而下侧则受到上述支持板的支持;及
第二加压件,位于上述第一加压件的外侧,上侧受到上述移动单元支持而下侧则受到上述支持板支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开关单元,其安装在铰接于上述上壳部的本体,上述内筒安置在上述本体时接触上述内筒上部边缘并且受到上述内筒荷重的加压而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开关单元包括:
升降件,突出于安置上述内筒的上述本体的上侧,接触上述内筒上部边缘地朝下侧移动;及
第二开关,检测上述升降件的移动并且把测量值传输到控制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测量上述内筒的内侧空间温度的内部温度测量传感器。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真空压紧单元包括:
压紧主体,沿着上述上电热板的边缘安装,具有让上述上电热板的周缘进入的内侧槽;
第一翼件,延伸到上述压紧主体的上侧并且接触上述上电热板的外侧地安装;及
第二翼件,延伸到上述压紧主体的下侧并且接触上述内筒的内侧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翼件包括:
第二翼主体,从上述压紧主体延伸并且位于上述上电热板与上述内筒之间;及
多个封闭用突起,在和上述内筒相对的上述第二翼主体的侧面突出并且接触上述接触内筒的内侧面。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下加热单元,位于上述内筒的下侧并且朝上侧发散热;及
下温度传感器,测量上述下加热单元的温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持上述下加热单元并且以包裹上述内筒外侧的形状安装的外筒。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安装在上述外筒的下侧并且根据上述内筒与上述外筒之间的空气的温度而自动开闭排气孔的空气排放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排放单元包括:
双金属主体,固定在上述外筒的下部,其一侧或两侧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朝上侧弯曲;及
遮蔽用突起,从上述双金属主体延伸而开闭上述排气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持压紧部,以包裹上述外筒的上侧周缘的形状安装并且把上述内筒与上述外筒之间的上侧空间遮蔽。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开闭传感器单元,针对解除上述上壳部的锁定状态的开闭按钮单元的动作进行检测;
开闭驱动单元,接收上述开闭传感器单元的测量值而生成动力;及
传输单元,接受上述开闭驱动单元的动力而举起上述上壳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传感器单元包括:
开关突起,由于上述开闭按钮单元的旋转而被加压;及
第一开关,检测上述开关突起的移动并且把测量值传输到控制单元。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输单元包括:
高度调节用外壳,由于上述开闭驱动单元的动作而旋转,沿着上侧边缘设有其高度逐渐增加的倾斜面;
移动主体部,具有接触上述倾斜面的支撑用突起,位于上述高度调节用外壳的上侧,随着上述高度调节用外壳的旋转而进行上下移动;及
移动杆,以贯穿上述移动主体部的形状安装,与上述移动主体部一起移动而朝上侧加压上述上壳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包括:
覆盖件,安装在备于上述上电热板上的装载用板上;
蒸汽排放单元,备于上述覆盖件,把上述内筒的蒸汽压力所导致的蒸汽加以排放而维持所设定的压力;及
真空解除单元,和上述蒸汽排放单元相邻并且备于上述覆盖件,上密封件被安置在下密封件的上侧并且烹饪物的温度下降而形成真空,解除形成于上述内筒内部的真空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持压紧部,其支持上述内筒的上侧倾斜面的底面,防止下部热的排放并且进行密封。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真空压紧单元包括:
压紧主体,形成有让上述上电热板的边缘插入的内侧槽;
第一翼件,延伸到上述压紧主体的上侧并且被上述装载用板按压而覆盖上述上电热板的边缘的上侧面;及
第二翼件,延伸到上述压紧主体的下侧并且贴紧上述内筒的上侧倾斜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持压紧部包括:
支持用主体,由备于上述内筒外侧的外筒给予支持,备于从上述本体延伸形成的固定肋的下侧;及
卡挡支持件,在上述支持用主体朝角部延伸并且贴紧上述上侧倾斜面的底面地得到支持而隔绝下部热的排放并进行密封;
上述支持用主体凭借贯穿上述外筒并紧固在上述固定肋的结合件而被插入固定。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为了烹饪而安置上述内筒或者为了清洗而拿开上述内筒时由检测开关单元控制电源开闭状态,上述检测开关单元则包括:
第二开关,安装在上述本体;
杆件,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开关主体的上侧;
升降件,结合上述杆件的端部,和上述内筒接触或分离地升降;及
启动按钮,备于上述第二开关,凭借上述升降件所导致的上述杆件的运作而开闭电源。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电热板的上侧设有用于上部加热的上加热器,上述上加热器结合在上述装载用板的底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蒸汽排放单元包括:
流动空间部,形成于上述覆盖件,把上述内筒内部的蒸汽以蒸汽排放孔排放;
下密封件,安装在形成于上述上电热板的安装孔,中心形成有蒸汽通路;及
上密封件,安置在上述下密封件的上侧并且可流动地安装在上述流动空间部,内部压力为设定值以上时通过进行上下移动而排放蒸汽。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蒸汽排放孔在上述上密封件的侧方向连接并且朝上侧贯穿。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密封件的上侧还设有辅助重量件,其通过上述流动空间部突出于外部并且通过上下动作调节蒸汽的排放。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密封件为了让辅助重量件被插入并夹住而成为下列形状,亦即,包含一个以上的突出部与内部槽。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密封件的上侧包含着通过弹簧弹性力调节蒸汽排放的弹簧并且在流动空间部内连接弹簧支持架。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密封件为了让弹簧支持架插入上密封件并且被夹住而包含至少一个以上的突出部与内部槽,上述弹簧支持架的下侧还设有为了和上述上密封件结合而包含一个以上的突出部与内部槽的结合单元。
3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真空解除单元包括:
安装空间部,形成于上述覆盖件,外部空气在空气流入孔流入;
封闭件,插入上述安装空间部并且形成有连接到上述空气流入孔的连接孔,形成有连通下部的贯通孔而上侧设有安置槽部;及
密封件,可旋转地安置在上述安置槽部,形成有通过旋转而连通上述连接孔或者把和上述连接孔的连通加以隔绝的移动孔。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件包括:
球件,形成有上述移动孔,安置在上述安置槽部;
支持轴,备于上述球件的上侧,通过形成于上述覆盖件的连接孔连接到外部;及
致动杆,备于上述支持轴的端部,驱使上述球件旋转。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孔包括:
上下移动孔,在上述球件的下部连通中心部,和上述封闭件的贯通孔连接;及
左右移动孔,在上述上下移动孔以一侧或两侧连通外侧,凭借上部致动杆的旋转而和上述连接孔一致或者不一致。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左右移动孔形成于上述球件的中心部下侧方向,上述安装空间部形成有对上述球件的上侧弯曲面与上述封闭件的上侧面加压的加压槽部。
3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饭锅还包括开闭部,其在加热与保温时通过装载于下部外筒底部的双金属构件随温度自动开闭。
CN201480045307.1A 2013-07-15 2014-06-24 电饭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51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83136 2013-07-15
KR20130083136 2013-07-15
KR1020130168867A KR101549992B1 (ko) 2013-12-31 2013-12-31 전기밥솥
KR10-2013-0168867 2013-12-31
PCT/KR2014/005587 WO2015008943A1 (ko) 2013-07-15 2014-06-24 전기밥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1610A true CN105451610A (zh) 2016-03-30
CN105451610B CN105451610B (zh) 2017-11-17

Family

ID=52346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530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51610B (zh) 2013-07-15 2014-06-24 电饭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529962A (zh)
CN (1) CN105451610B (zh)
WO (1) WO2015008943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19845A1 (zh) * 2016-06-22 2017-12-28 福建省岱锐斯电子有限公司 翻盖式足部按摩器
US10390656B2 (en) 2017-08-09 2019-08-27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D873602S1 (en) 2018-08-09 2020-01-28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Lid part of a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D874211S1 (en) 2018-08-09 2020-02-04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and parts thereof
USD903413S1 (en) 2018-08-09 2020-12-01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basket
USD914436S1 (en) 2018-06-19 2021-03-3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Air diffuser with food preparation pot
USD918654S1 (en) 2019-06-06 2021-05-11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Grill plate
US11033146B2 (en) 2019-02-25 2021-06-1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D922126S1 (en) 2019-06-06 2021-06-1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User interface for a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11134808B2 (en) 2020-03-30 2021-10-0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D932833S1 (en) 2018-08-09 2021-10-1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Reversible cooking rack
US11751710B2 (en) 2019-02-25 2023-09-1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Guard for cooking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5050B (zh) * 2015-05-12 2018-02-16 珠海双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锁压力电饭锅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2105Y (zh) * 2006-01-27 2007-05-23 李广川 一种压力锅用压力控制装置
KR20100000110U (ko) * 2008-06-26 2010-01-06 서월식 음식물 넘침 방지용 진공 조리용기 뚜껑
CN201806509U (zh) * 2010-08-16 2011-04-27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压力煲的自动泄压装置
CN102307500A (zh) * 2009-02-08 2012-01-04 气高电机株式会社 电饭锅
CN102670057A (zh) * 2012-05-24 2012-09-19 谢勇 限压值可调的电压力锅
KR101265106B1 (ko) * 2012-02-07 2013-05-16 김차식 전기밥솥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186441B1 (ko) * 1996-10-15 1999-03-20 구자홍 전기 압력 밥솥의 압력 가변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9980056271A (ko) * 1996-12-28 1998-09-25 배순훈 전기압력보온밥솥의 압축공기 배출동작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3878065B2 (ja) * 2001-10-05 2007-02-07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調圧式炊飯ジャ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2105Y (zh) * 2006-01-27 2007-05-23 李广川 一种压力锅用压力控制装置
KR20100000110U (ko) * 2008-06-26 2010-01-06 서월식 음식물 넘침 방지용 진공 조리용기 뚜껑
CN102307500A (zh) * 2009-02-08 2012-01-04 气高电机株式会社 电饭锅
CN201806509U (zh) * 2010-08-16 2011-04-27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压力煲的自动泄压装置
KR101265106B1 (ko) * 2012-02-07 2013-05-16 김차식 전기밥솥
CN102670057A (zh) * 2012-05-24 2012-09-19 谢勇 限压值可调的电压力锅

Cited By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19845A1 (zh) * 2016-06-22 2017-12-28 福建省岱锐斯电子有限公司 翻盖式足部按摩器
US11399657B2 (en) 2017-08-09 2022-08-0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363910B2 (en) 2017-08-09 2022-06-21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0405698B2 (en) 2017-08-09 2019-09-1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0413121B2 (en) 2017-08-09 2019-09-17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0413122B2 (en) 2017-08-09 2019-09-17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0485378B2 (en) 2017-08-09 2019-11-26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889950B2 (en) 2017-08-09 2024-02-06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759048B2 (en) 2017-08-09 2023-09-1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759049B2 (en) 2017-08-09 2023-09-1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627834B2 (en) 2017-08-09 2023-04-18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system for cooking food
US11547242B2 (en) 2017-08-09 2023-01-1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547243B2 (en) 2017-08-09 2023-01-1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445856B2 (en) 2017-08-09 2022-09-2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0390656B2 (en) 2017-08-09 2019-08-27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0646070B2 (en) 2017-08-09 2020-05-1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0653270B2 (en) 2017-08-09 2020-05-1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0660472B2 (en) 2017-08-09 2020-05-26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0674868B2 (en) 2017-08-09 2020-06-0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0682011B2 (en) 2017-08-09 2020-06-16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0405697B2 (en) 2017-08-09 2019-09-1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304561B2 (en) 2017-08-09 2022-04-1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278151B2 (en) 2017-08-09 2022-03-2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266268B2 (en) 2017-08-09 2022-03-08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266267B2 (en) 2017-08-09 2022-03-08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109710B2 (en) 2017-08-09 2021-09-07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089903B2 (en) 2017-08-09 2021-08-17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089902B2 (en) 2017-08-09 2021-08-17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D948938S1 (en) 2018-06-19 2022-04-1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Air diffuser
USD914436S1 (en) 2018-06-19 2021-03-3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Air diffuser with food preparation pot
USD914447S1 (en) 2018-06-19 2021-03-3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Air diffuser
USD883014S1 (en) 2018-08-09 2020-05-0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D883016S1 (en) 2018-08-09 2020-05-0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and parts thereof
USD876160S1 (en) 2018-08-09 2020-02-2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and parts thereof
USD920732S1 (en) 2018-08-09 2021-06-01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D873602S1 (en) 2018-08-09 2020-01-28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Lid part of a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D931680S1 (en) 2018-08-09 2021-09-28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basket
USD876874S1 (en) 2018-08-09 2020-03-03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User interface for a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D932833S1 (en) 2018-08-09 2021-10-1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Reversible cooking rack
USD903413S1 (en) 2018-08-09 2020-12-01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basket
USD934027S1 (en) 2018-08-09 2021-10-26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Reversible cooking rack
USD929794S1 (en) 2018-08-09 2021-09-07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D935259S1 (en) 2018-08-09 2021-11-0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D940503S1 (en) 2018-08-09 2022-01-11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basket
USD941090S1 (en) 2018-08-09 2022-01-18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basket
USD883015S1 (en) 2018-08-09 2020-05-0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and parts thereof
USD903415S1 (en) 2018-08-09 2020-12-01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basket
USD883017S1 (en) 2018-08-09 2020-05-0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User interface for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D929793S1 (en) 2018-08-09 2021-09-07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D903414S1 (en) 2018-08-09 2020-12-01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basket
USD929173S1 (en) 2018-08-09 2021-08-31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D874211S1 (en) 2018-08-09 2020-02-04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and parts thereof
US11766152B2 (en) 2019-02-25 2023-09-26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751722B2 (en) 2019-02-25 2023-09-1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147415B2 (en) 2019-02-25 2021-10-1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033146B2 (en) 2019-02-25 2021-06-1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051654B2 (en) 2019-02-25 2021-07-06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832761B2 (en) 2019-02-25 2023-12-0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363911B2 (en) 2019-02-25 2022-06-21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751710B2 (en) 2019-02-25 2023-09-1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Guard for cooking system
USD1015798S1 (en) 2019-06-06 2024-02-27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D982375S1 (en) 2019-06-06 2023-04-04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D922126S1 (en) 2019-06-06 2021-06-1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User interface for a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USD918654S1 (en) 2019-06-06 2021-05-11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Grill plate
USD934631S1 (en) 2019-06-06 2021-11-0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Grill plate
US11678765B2 (en) 2020-03-30 2023-06-2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647861B2 (en) 2020-03-30 2023-05-16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134808B2 (en) 2020-03-30 2021-10-0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1969118B2 (en) 2020-03-30 2024-04-3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08943A1 (ko) 2015-01-22
CN105451610B (zh) 2017-11-17
JP2016529962A (ja) 2016-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1610A (zh) 电饭锅
KR102297855B1 (ko) 전기조리기
CN104114066B (zh) 电饭锅
JP6004069B2 (ja) 炊飯器
KR101820078B1 (ko) 전기밥솥의 저진공 및 진공해제장치
KR101820113B1 (ko) 온도센서 및 자동개폐장치가 구비된 전기조리기구
JP2013244107A (ja) 電気炊飯器
KR101618846B1 (ko) 전기밥솥
KR101214682B1 (ko) 냉온수 일체형 코크 구조
CN101420892B (zh) 具有可控减压功能的可调压力烹饪器具
KR101549992B1 (ko) 전기밥솥
JP4416714B2 (ja) 圧力加熱調理器
KR101292769B1 (ko) 전기조리기
JP6282182B2 (ja) 炊飯器
KR100827406B1 (ko) 전기압력 보온밥솥의 비복귀형 증기 배출장치
KR101618067B1 (ko) 전기조리기의 증기배출장치
JP4728409B2 (ja) 圧力炊飯器
KR102166514B1 (ko) 압력솥
KR200368271Y1 (ko) 전기압력밥솥의 잔류압력제거장치
KR101574791B1 (ko) 전기밥솥
KR102275838B1 (ko) 조리 장치
JP2012200537A (ja) 圧力調理器
KR101574792B1 (ko) 전기밥솥
EP2187788A2 (en) Thermal carafe enclosure to capture steam and increase coffee temperature
KR101574793B1 (ko) 전기밥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