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2941B - 用于建筑物门的包覆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建筑物门的包覆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2941B
CN105442941B CN201510498417.XA CN201510498417A CN105442941B CN 105442941 B CN105442941 B CN 105442941B CN 201510498417 A CN201510498417 A CN 201510498417A CN 105442941 B CN105442941 B CN 1054429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oupling element
covering
carrier
clad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984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2941A (zh
Inventor
法尔科·施魏策尔
雷奥·洛伦茨
费利克斯·赫尔特
迪特尔·伍尔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lti Makai Pull German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lti Makai Pull German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lti Makai Pull German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lti Makai Pull German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42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2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2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2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 E05B47/067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disconnecting the handle
    • E05B47/068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disconnecting the handle axially, i.e. with an axially disengaging coupling el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033Spindles for handles, e.g. square spi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2Striking-plates; Keepers; Bolt staples; Escutche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10Illuminating devices on or for locks or key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lock parts; Indicator ligh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48Circuits, feeding, monitoring
    • E05B2047/0057Feeding
    • E05B2047/0058Feeding by batter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84Key or electric means; Emergency release
    • E05B2047/0086Emergency release, e.g. key or electromagne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94Mechanical aspects of remotely controlled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97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cluding means for monitoring voltage, e.g. for indicating low battery sta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00Fastening knobs or handles to lock or latch parts
    • E05B3/06Fastening knobs or handles to lock or latch parts by means arranged in or on the rose or escutcheon
    • E05B3/065Fastening knobs or handles to lock or latch parts by means arranged in or on the rose or escutcheon with spring biasing means for moving the handle over a substantial distance, e.g. to its horizontal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47/0012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rotary electro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04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for alternative use on the right-hand or left-hand side of wing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门的包覆件(1),所述包覆件具有:手柄(30),尤其门柄;联接元件(24),所述联接元件与手柄(30)有效连接;配合联接元件(25),经由所述配合联接元件能够将转矩从手柄(30)传递到锁上;和用于移动联接元件(24)的驱动器(22),其中在联接元件(24)的接合位置(X)中,联接元件(24)与配合联接元件(25)有效连接或能够通过移动手柄(30)与配合联接元件(25)置于有效连接,使得能够将转矩从手柄(30)传递到配合联接元件(25)上,并且在联接元件(24)的脱接位置(XI)中,联接元件(24)不与配合联接元件(25)有效连接,其中驱动器(22)和/或联接元件(2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手柄(30)中。

Description

用于建筑物门的包覆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门的包覆件。包覆件具有:手柄、尤其门柄;联接元件,所述联接元件与手柄有效连接;配合联接元件,经由所述配合联接元件能够将转矩从手柄传递到锁上;和用于移动联接元件的驱动器。在联接元件的接合位置中,联接元件与配合联接元件有效连接,或能够通过移动手柄与配合联接元件置于有效连接,使得能够将转矩从手柄传递到配合联接元件上。在联接元件的脱接位置中,联接元件不与配合联接元件有效连接。
背景技术
已知机电的包覆件,其中联接元件能够通过电驱动器运动到联接位置和脱接位置中,并且在接合位置中能够实现将转矩从手柄传递到锁上,并且在脱接位置中防止将转矩从手柄传递到锁上。不利的是,所述包覆件通常具有大的空间扩展,因为机电装置所必需的构件必须设置在包覆件中。由此,例如不可能将包覆件的包覆件本体装入到建筑物门中。此外,对于储存和运输需要储藏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下述目的,提供一种包覆件,所述包覆件减少至少一个所述缺点,尤其提供一种空间上紧凑地构成的包覆件。
所述目的能够通过一种包覆件来实现。包覆件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或替选的解决方案在说明书和附图中给出。在此,在说明书中提及的特征能够分别单独地或以组合形式对本发明是重要的。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出,驱动器和/或联接元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手柄中。
通过驱动器和/或联接元件能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手柄中,使用包覆件中的否则保持未利用的空间。因此,可能的是,将包覆件的包覆件本体空间上更紧凑地构成,因为在包覆件本体中不必设有用于整个驱动器和/或整个联接元件的空间。为了将驱动器和/或联接元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手柄中,手柄至少部分地空心地构成。
优选地,驱动器和联接元件在脱接位置中部分地容纳在手柄中。驱动器尤其能够完全容纳在手柄中。驱动器能够是电动机、尤其是钟形电枢发动机。
在有效连接中,联接元件和配合联接元件优选形状配合地彼此连接。特别优选地,联接元件在接合位置中接合到配合联接元件中。在此,联接元件例如能够在中央接合到配合联接元件中。如果联接元件处于接合位置中,那么可能的是,首先不存在联接元件与配合联接元件的形状配合。这例如当在联接元件和配合联接元件之间设有间隙时适用。然而,仅通过操作手柄能够克服所述间隙并且建立在联接元件和配合联接元件之间的形状配合。由此,在包覆件的装配状态下,手柄与锁联接。
包覆件尤其具有手柄和包覆件本体。可选地,包覆件能够具有传递元件和/或至少一个用于将包覆件固定到建筑物门上的固定元件。替选地,包覆件能够与传递元件和/或固定元件连接。连接元件能够在接合位置中经由配合联接元件作用于传递元件。在此,传递元件和配合联接元件尤其彼此连接,使得传递元件随着配合联接元件一起转动。配合联接元件尤其与传递元件形状和/或力配合地连接。
包覆件本体能够用于设置、尤其贴靠到建筑物门上。同样地,包覆件本体能够在具有平坦的外面的其他门、如轮船或火车的内门上设置。优选地提出,包覆件本体的背侧设置在建筑物门上。包覆件本体尤其适合于,以背侧贴靠在建筑物门的外面上,或替选地完全地或部分地装入到建筑物门中。包覆件本体能够设置在锁的锁箱之外。包覆件本体尤其能够构成为门牌或底座(Rosette)。此外,包覆件本体能够构成为盲板,即不具有用于锁芯的容纳开口,或者构成为具有用于锁芯的容纳开口。
包覆件本体能够用于支承手柄。附加地或替选地,包覆件本体能够具有至少一个容纳部以容纳固定元件。同样地,包覆件本体能够具有挡板,所述挡板形成包覆件本体的前侧的至少一部分。挡板能够保护其余的包覆件本体免受环境影响或操控和/或用作为装饰性的覆盖件。
术语“前”、“后”、“之上”等被使用,如其对于观察者来说对应于处于装配到建筑物门中的状态中的包覆件。只要没有另作说明,术语“轴向”和“径向”尤其关于相应的构件的虚拟的轴线、尤其对称轴线使用。
在下文中,作为工作位置表示下述位置:手柄在包覆件的安装好的、可交付使用的状态中能够占据的位置。在此,手柄尤其能够在作为一个工作位置的静止位置和作为另一工作位置的操纵位置之间运动。静止位置是手柄的下述位置,手柄在手柄未被操纵时占据所述位置。当用户直至止挡操纵手柄时,那么手柄占据操纵位置。在操纵位置中,止挡能够防止继续沿操纵方向操纵手柄。优选地,手柄在包覆件的安装好的、可交付使用的状态下仅能够在静止位置和操纵位置之间运动。安装位置位于工作位置之外。可考虑的是,仅在包覆件的已拆卸的状态下能够占据安装位置。
可考虑的是,手柄能在指向左的第一定向上和在指向右的第二定向上设置在包覆件本体上。
通过驱动器和联接元件,包覆件能够构成为,使得能够进行手柄和能与包覆件连接的锁的机械联接,以至于转矩能够从手柄传递到锁上。附加地,也能够通过电驱动器进行手柄与锁的脱接,其中手柄的运动从锁脱接。电机的包覆件能够用于进入控制。在此,尤其仅在验证授权的用户之后才进行联接。
手柄尤其不仅在联接元件位于脱接位置中时、而且也在联接元件位于接合位置中时能被操纵。联接元件能够与手柄至少间接地连接。联接元件尤其能够在手柄转动时一起转动。在联接元件的脱接位置中,在包覆件的装配状态下,手柄与锁脱接。在接合位置中,联接元件在包覆件的装配状态下与锁联接。因此,能够通过操纵手柄来操纵锁的插销和锁舌。
传递元件能够用于:将转矩从手柄传递到锁。对此,传递元件能够从包覆件本体的背侧突出。传递元件能够借助用于插入到锁中的第一部分匹配于锁。传递元件例如能够插入到锁、尤其锁的锁芯中。传递元件的第一部分能够构成为多边形、尤其构成为四边形。替选地,第一部分例如能够构成为板件。通过传递转矩尤其可能的是,操纵锁的插销和/或锁舌。此外,可选地可能的是,传递元件用于与在建筑物门的相对侧上的手柄连接。
尤其,在脱接位置中,手柄的转矩仅传递到联接元件上,然而不传递到配合联接元件上,而在接合位置中,转矩从手柄经由联接元件和配合联接元件传递到传递元件上。
优选地,联接元件和配合联接元件位于共同的轴线上。附加地或替选地,配合联接元件和传递元件能够位于共同的轴线上。特别优选地,手柄、联接元件、配合联接元件和传递元件位于共同的轴线上。
驱动器尤其能够将联接元件经由转轴或蜗杆驱动。
在包覆件本体中能够设有承载件,所述承载件具有承载件本体和支承元件。支承元件尤其以从承载件本体伸出的方式构成。支承元件能够用于支承手柄和/或至少间接地用于支承驱动器和/或联接元件。支承元件优选能够用于防止取下而又能转动地支承手柄。对此,支承元件能够设置在手柄中。
支承元件能够空心地构成。嵌入元件能够可转动地容纳在支承元件中。嵌入元件能够用于引导联接元件和/或用于支承驱动器。驱动器和/或联接元件例如能够设置在嵌入元件的内部。嵌入元件的构成尤其匹配于驱动器的和/或联接元件的形状和/或几何形状。
支承件能够设置在支承元件和嵌入元件之间。支承件能够与支承元件固定地连接。尤其,支承件能够与支承元件材料配合地连接。因此,支承件能够粘贴在支承元件中或承载件能够浇铸到支承件上。支承件能够用于减少制造公差和/或用于避免磨损。
可考虑的是,嵌入元件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与手柄连接。嵌入元件能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手柄中。形状和/或力配合能够在手柄的内侧上进行。为此,嵌入元件尤其能够向前突出于支承元件。例如,嵌入元件和手柄能够彼此啮合,例如经由花键齿部啮合,以便确保可靠的和有效的力传递和/或转矩的传递。
同样地,配合联接元件能够在嵌入元件上引导。为此,配合联接元件例如能够具有槽,嵌入元件的引导件接合到所述槽中。由此,嵌入元件进而联接元件相对于配合联接元件的可靠的定向是可能的。
优选地,包覆件具有发送和/或接收单元,借助所述发送和/或接收单元能够无线地接收验证码。发送和/或接收元件能够具有天线。验证码能够从外部的可携带的验证发送器传递到接收单元上。验证发送器能够构成为无源的,即不具有自身的能量供应装置,或构成为有源的,即具有自身的能量供应装置。因此,验证发送器能够构成为无源的或有源的应答器。在传递验证码之后,能够检查用户的验证。例如,验证码发送器能够构成为无源的应答器,例如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签。
为了对授权的用户进行验证,设置在包覆件的电路板上的控制单元能够将接收到的验证码与比较码或预设值进行比较,进而验证授权的用户。因此,控制单元、尤其微处理器能够用于验证。
尤其能改变比较码或预设值。为此,包覆件能够具有天线元件,所述天线元件接收比较码或预设值。天线元件尤其能够构成为用于,在与天线不同的、尤其更高的频率上接收信号。例如,天线元件能够构成为无线电天线。优选地,天线元件接收在100MHz和1000MHz之间的范围中的信号。替选地,天线元件例如能够经由蓝牙通信。同样地,能够在电路板上设有用于接收比较码或预设值的电路。
可考虑的是,在手柄中设置有电池槽。电池槽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储能器、尤其电池或蓄电池,所述储能器为驱动器供给电功率。通过将电池槽容纳到手柄中,能够利用手柄中存在的空间进而在空间上更紧凑地构造包覆件本体。
手柄能够具有用于贴靠到包覆件本体上或用于设置在包覆件本体中的连接件和背离连接件弯曲的把手。优选地,电池槽设置在把手中。把手尤其能通过盖封闭。
盖尤其可逆地与把手连接。因此,通过拆开盖能够接近电池槽。由此可能的是,更换储能器。可能的是,盖仅能由专用工具拆开。为此,盖能够具有多个用于专用工具的相配合的突起部用于接合的凹陷部。
手柄的盖能够设为用于储能器的电流的电传导。尤其,电导体、尤其金属条设置在把手之内,所述电导体将电流从盖绕过电池槽传导。在此,电导体优选有弹性地贴靠在盖上。在此,电导体、尤其金属条夹紧在盖和把手之间。电导体、尤其金属条优选弯曲成,使得电导体、尤其金属条能够在盖和把手之间引入并且随着盖更多地引入到把手中越来越弹性地弯曲。由此保证,在电导体、尤其金属条和盖之间的电接触可靠地保持,在外部影响下、如手柄摇动或运动时也如此。
还可考虑的是,电池槽朝向盖敞开地构成并且尺寸设计为,使得储能器能够部分地设置在电池槽中并且部分地设置在盖中,其中尤其在电池槽的背离盖的端部上设置有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用于将储能器按压到盖上。在此,弹簧元件尤其能够引起,储能器在装配状态下固定地并且尤其预紧地设置在电池槽中。在此,电池槽优选贴靠在手柄的凸肩上。
盖能够匹配于储能器的环周,使得储能器的可靠的保持和在盖上的可靠的电接触是可能的。因此,盖中的面状的突起部和盖的环周相互匹配,使得储能器在储能器相对于把手的轴线径向运动时也接触储能器的极。优选地,电导体能够设置在手柄中,使得储能器的负极设为用于贴靠在盖上。由此,实现在储能器和盖之间的特别稳定的连接,所述连接在操纵手柄时也保证可靠的能量供应。替选地或附加地,在储能器和盖之间能够设有另一弹簧元件。在储能器的朝向盖的端部和背离盖的端部上设有弹簧元件的情况下,能够确保特别可靠的接触。
为了可靠的供给,还能够提出,至少两个电导体设置在手柄之内,所述电导体用于将驱动器接入到电回路中。替选地或附加地,至少两个电导体在手柄之内用于将电池槽接入到电路中。由此,经过把手和/或连接件的电流能够不是必需的。
电路板、尤其控制单元能够用于控制和/或调节驱动器。可考虑的是,驱动器设置在手柄中并且至少两个电导体通过手柄从电路板引向驱动器。能够提出的是,电池槽设置在手柄中并且至少两个电导体通过手柄从电池槽引向电路板。
尤其,驱动器仅经由电路板与电池槽电连接。优选地,至少两个用于为驱动器供给电流的电导体通过手柄从电池槽引向电路板并且至少两个电导体通过手柄从电路板引向驱动器。
在此,驱动器尤其不具有自身的电子装置,并且驱动器的控制和/或调节尤其仅由电路板承担。驱动器尤其能够由电路板供给电流,其中电路板设定电功率和极性。因此,通过电路板能够预设电流,尤其以驱动器的对应于联接元件的期望的运动的极性和/或电功率来预设电流。为了预设驱动器的电功率,能够将H电桥设置在电路板上。
特别优选地,仅电路板直接与电池槽连接。电路板能够具有尤其仅与电池槽、驱动器和设置有天线和/或天线元件的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
优选地能够提出,在手柄中、尤其在连接件中,电导体抗扭地支承。尤其,穿引连接件的电导体能够至少分部段地机械地彼此连接。在此,电导体能够彼此电绝缘。机械连接的导体尤其能够在支承元件的区域中和/或从包覆件本体直至驱动器的前端部考虑。
例如,能够设有用于抗扭地支承电导体的引导装置。
引导装置能够至少部分地由嵌入元件构成。
替选地或附加地,引导装置能够部分地由支承件构成,嵌入元件能转动地支承在 所述支承件中。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提出,引导装置部分地在支承元件中构成。尤其,引导装置能够借助于支承元件的穿口或凹陷部构成。尤其,穿口或凹陷部在支承元件的侧面中构成。特别优选地,穿口向内和向外敞开地构成。凹陷部能够向内或向外敞开地构成。在引导装置之内,电导体尤其能够固定地彼此机械连接并且尤其抗扭地设置。
还可考虑的是,引导装置向外通过支承套筒和/或连接件和/或向内通过嵌入元件和/或通过支承件限界,其中穿口尤其向内和/或向外敞开地构成。术语内和外尤其表示关于支承元件的轴线的径向方向。通过穿口的敞开的设计方案,支承元件的简单的制造是可能的。
支承套筒能够设置在支承元件和手柄之间。支承套筒能够用于触觉上舒适地操纵手柄和用于降低手柄和支承元件的磨损。通过使用支承元件、支承套筒和/或连接件和/或支承件和/或嵌入元件作为引导装置的一部分,引导装置由还具有其他功能的构件构成。因此,包覆件能够节约材料地并且在空间上紧凑地构成。通过作为引导装置的一部分的嵌入元件,形成随着手柄一起运动的构件。为了实现嵌入元件的可靠的能转动的支承,嵌入元件优选圆柱形地构成。
从电路板引向驱动器的电导体能够由引导装置引导。尤其,驱动器在嵌入元件上的可逆的固定尤其通过夹具和/或螺丝是可能的。
还可考虑的是,嵌入元件具有限界区域,所述限界区域邻接于电导体,其中限界区域构成为,使得在手柄的每个工作位置中,限界区域邻接于电导体。在此,限界区域尤其构成为柱形侧面部段。在此,通过平滑的表面,限界区域例如能够实现电导体的安全的和可靠的引导。
优选地,能够提出,限界区域部分地构成为圆柱侧面部段,其中尤其嵌入元件的形状配合机构为了与手柄连接至少部分地在嵌入元件的相同的环周的另一部段上构成。因此,嵌入元件能够在空间上紧凑地不仅用作为电导体的引导装置和/或支承装置的一部分、而且也提供与手柄的形状配合的连接和/或力传递。
可能的是,手柄的形状配合机构为了与嵌入元件连接同样仅部分地覆盖手柄的内环周。由此,同样提供用于引导电导体的区域,所述电导体不具有用于与嵌入元件连接的形状配合机构。因此,手柄也能够构成为在电导体的区域中具有平滑的面。用于在手柄中引导电导体的区域的尺寸也能够设计成,使得在手柄的任意工作位置中,用于引导电导体的区域邻接于电导体。
同样可能的是,设有用于在手柄中引导电导体的多个区域,例如能够根据手柄的指向右的或指向左的定向来利用所述区域。
有利地,能够提出,电导体至少部分地构成为电缆,其中尤其在引导装置的区域中,电缆构成为尤其具有彼此并排设置的电缆的连接的电缆束。此外,可能的是,电导体灵活地并且尤其可弯曲地构成。
包覆件本体的紧凑的结构方式还能够通过包覆件本体的各个部件的多功能性来实现。因此,承载件、嵌入元件、电路板和/或覆盖元件能够实现多个技术功能。
因此,承载件能够具有多个技术功能。技术功能能够是用于支承手柄、用于固定在建筑物门上和/或用于支承供联接用的元件的功能。
尤其,承载件能够至少用于支承元件。对此,承载件能够具有至少一个容纳部、优选多个容纳部,所述容纳部选自下述容纳部组:
用于将包覆件固定在建筑物门上的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门固定装置容纳部;
用于锁芯的锁芯容纳部;
用于将手柄移动到静止位置中的弹簧的弹簧容纳部的至少第一部分;
用于固定挡板或挡板元件的至少一个容纳部;
用于固定从背侧覆盖承载件的至少一个覆盖元件的至少一个容纳部;
用于配合联接元件的配合联接装置容纳部;
用于具有用于控制和/或调节驱动器的控制单元的电路板的电子装置容纳部。
优选地,这些容纳部用于直接地支承提到的元件。特别优选地,所有提到的容纳部设置在承载件中。因此,配合联接元件例如能够可转动地支承在配合联接装置容纳部中。
至少为了间接地支承,承载件能够具有用于联接元件的容纳部、用于移动联接元件的驱动器的容纳部和/或用于接收验证码的天线的容纳部。
在此,容纳部能够分别构成为穿通开口或凹陷部。优选地,至少一个门固定装置容纳部、弹簧容纳部的至少第一部分和/或用于控制单元的容纳部设置在承载件中。特别优选地,所有上文提到的容纳部设置在承载件中。
尤其,承载件由导电材料构成。承载件尤其能够一件式地构成。承载件尤其能够在其可见侧上具有表面覆层。除了可选地存在的表面覆层以外,承载件能够材料一致地构成。替选地,承载件除了可选地存在的表面覆层以外能够由至少两种不同的材料制成,以便尤其满足不同的负荷。尤其,在支承元件的区域中,材料能够设为,使得承受住高的负荷。在此,承载件的材料不一致的部分优选材料配合地连接。因此,材料不一致的部分能够彼此粘接或通过浇铸法连接。
在特殊的实施方案中,承载件能够单片地制成。
优选地,承载件在包覆件本体的两个相对置的侧面之间延伸。
门固定装置容纳部和/或锁芯容纳部尤其构成为,使得固定元件或锁芯能够可变地安置在门固定装置容纳部或锁芯容纳部中。例如,锁芯容纳部能够具有比要插入的锁芯更大的环周。门固定装置容纳部例如能够构成为长孔。替选地或附加地,门固定装置容纳部能够构成为孔组。通过锁芯的和/或固定元件的可变的可安置性,包覆件能够在不同尺寸的建筑物门中使用。
天线能够设置在承载件之内。承载件尤其在天线的区域中朝向承载件的前侧并且朝向承载件的后侧敞开地构成。天线能够构成在印刷电路板上。
电路板能够在天线后方、尤其在印刷电路板上构成的天线后方设置。例如,天线和电路板在投影中重叠地设置。在此,电路板能够部分地超出天线。电路板和天线彼此间隔开地设置。优选地,天线与天线元件一起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尤其,印刷电路板仅包含天线和天线元件。可考虑的是,空气设为在电路板和天线之间的绝缘部。在此,电路板和印刷电路板能够通过电接触彼此连接。由此,电路板和天线能够价格适宜地彼此间隔开。
因此,能够在电子装置容纳部中设置有天线和电路板。通过承载件的敞开的设计方案,能够减小要由天线接收或发送的信号的干扰。
天线能够与承载件电绝缘地构成。由此,天线与承载件的材料和构造无关。优选地,天线仅经由电路板固定在承载件上。
承载件能够具有用于防止天线周围的导电路段的至少一个缝隙。由此,减小对天线特定的信号的干扰。如果在天线周围存在多个传导路段,那么每个路段尤其通过缝隙中断。
可考虑的是,承载件至少部分地至少在包覆体本体的侧面上是可见的。承载件优选能够至少在包覆件本体的两个侧面上、特别优选至少在包覆件本体的三个侧面上是可见的。
优选地,包覆件本体构成为,使得承载件的至少一侧是完全可见的。优选地,承载件的两侧是完全可见的。特别优选地,承载件的至少三侧是完全可见的。
如果在承载件中设有多个缝隙,那么优选多个缝隙中的仅一个缝隙能够是可见的。
可考虑的是,挡板具有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所述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从背侧从其余的挡板突出。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能够从承载件的前侧引入到承载件中。通过从背侧从挡板突出的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可能的是,实现挡板在包覆件本体之内的固定。为了容纳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承载件具有相应的容纳部。因此,不必将挡板通过在包覆件的装配状态下可见的埋头螺丝固定。在此,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与挡板的棱边间隔开。因此,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是不可见的。
尤其可考虑的是,挡板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挡板元件和第二挡板元件。第二挡板元件能够在第一挡板元件之下设置在前侧上。可考虑的是,设为用于手柄的贴靠面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挡板元件之间。
第一挡板元件尤其能够至少在天线的区域中覆盖承载件的前侧。第二挡板元件能够用于覆盖锁芯容纳部和/或至少一个门固定装置容纳部。
至少一个挡板元件能够经由形状和/或力配合固定在承载件上。在此,第一和第二挡板元件彼此分开地构成。经由形状和/或力配合固定在承载件上的挡板元件是可逆地可拆开的。通过将挡板划分为至少两个单独的挡板元件和至少一个可逆地可拆开的挡板元件,可能的是,在损坏或匹配于建筑物门时,更换仅一个挡板元件。能够继续使用其他的挡板元件或多个其他的挡板元件。能够提出的是,第一和第二挡板元件经由形状和/或力配合固定在承载件上。可考虑的是,挡板的挡板元件不彼此固定。例如,第一和/或第二挡板元件仅能够通过形状和/或力配合固定在承载件上。
可能的是,经由形状和/或力配合固定在承载件上的挡板元件能够固定在包覆件本体之内。因此,挡板元件能够具有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所述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从背侧从其余的挡板元件突出。因此,挡板元件能够构成为平坦的板或仅在端部上弯曲的板,形状和/或力配合元件从背侧从所述板突出。
至少在天线的区域中覆盖承载件的前侧的第一挡板元件能够由不导电的材料构成。同样地,能够设有至少在天线的区域中覆盖承载件的后侧的覆盖元件。覆盖元件能够由不导电的材料构成。尤其,挡板元件和/或覆盖元件能够由塑料构成。例如,挡板元件能够构成为具有表面覆层的塑料件,例如注塑件。表面覆层例如能够是漆层,所述漆层尤其防止划痕。替选地,挡板元件和/或覆盖元件能够具有用于降低电磁衰减的缝隙。通过这些措施,天线能够以足够的质量接收或发送信号。这尤其适用于具有在100kHz和20MHz之间的频率的信号。
尤其,在天线的区域中设置的挡板元件可逆地可拆开地固定。在此,挡板元件能够形状和/或力配合地固定在承载件上,使得设置在天线的区域中的挡板元件仅能从背侧拆开。由此,能够实现操作保护。在此,挡板元件例如被夹紧。
覆盖天线的区域的覆盖元件能够材料配合地与承载件连接。在此,在天线的区域中设置的覆盖元件尤其能够与承载件粘接。尤其,在天线的区域中设置的覆盖元件构成为塑料膜。
承载件、挡板元件和覆盖天线的区域的覆盖元件能够形成围绕天线的壳体。用于防止湿气进入的保护机构、尤其密封件、凹槽、材料配合的连接装置和/或挤压机构能够设为用于壳体。因此,设置在天线的区域中的挡板元件例如能够经由挤压力贴靠在承载件上。在天线的区域中设置的覆盖元件能够通过材料配合密封地贴靠在承载件上。
如果存在多个挡板元件,那么在天线的区域中设置的第一挡板元件之下能够存在另一挡板元件,所述另一挡板元件经由密封件贴靠在第一挡板元件上。例如能够设有屋面瓦密封件。在此,形成屋面瓦密封件的挡板元件彼此间隔开地设置,以便避免毛细效应。
在可见的缝隙中能够设置有覆盖天线的区域的挡板元件的保护机构。对此,覆盖天线的区域的挡板元件尤其能够具有弯曲的保护机构。附加地或替选地,缝隙能够在承载件中从外向内至少部分上升地构成。
壳体也能够向下敞开地构成。因此,承载件、挡板元件和覆盖天线的区域的覆盖元件能够朝向彼此敞开地设置,使得能够实现向下的空气循环。包覆件本体的内部连接于天线向下敞开。由此,防止在天线的区域中的水凝结。
优选地,包覆件本体的内部也在电路板之下向下敞开。因此,围绕引导联接元件的嵌入元件能够设有穿口。
覆盖天线的区域的挡板元件能够是第一挡板元件,所述第一挡板元件设置在第二挡板元件之上。第三挡板元件能够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挡板元件之间。第三挡板元件能够将第一和第二挡板元件彼此分开。第三挡板元件能够具有用于支承手柄的穿通开口。第三挡板元件能够通过手柄和/或通过第一和/或第二挡板元件固定。优选地,第三挡板元件能够构成为光导体。因此,第三挡板元件能够用于显示联接元件的位置、用户权限、储能器的充电状态和/或工作状态。为此,尤其能够在电路板上设置发光机构,使得发光机构的光穿过第三挡板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承载件仅在天线之下具有门固定装置容纳部。在此情况下,覆盖天线的区域的覆盖元件能够具有平坦的、连续的表面。
替选地,包覆件能够在天线之上具有至少一个门固定装置容纳部。由此,也能够将纵向延伸的包覆件固定在建筑物门上。在天线之上的门固定装置容纳部尤其能够实现用于固定到建筑物门上的固定元件的可变的安置。因此,门固定装置容纳部例如能够在天线之上构成为孔组和/或长孔。门固定装置容纳部能够与承载件电绝缘地构成。由此,能够避免围绕天线的能导电的路段。承载件能够在所述门固定装置容纳部的区域中具有构成为穿通开口的用于设置在天线之上的门固定装置容纳部的容纳部。
覆盖天线的区域的挡板元件和/或覆盖天线的区域的覆盖元件能够在天线之上遮盖门固定装置容纳部。为了能够实现用于固定元件的穿口进而抵御环境影响,覆盖天线的区域的覆盖元件能够具有用于穿引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开口和用于在建筑物门上产生挤压力的挤压机构。
附加地或替选地,在覆盖天线的区域的覆盖元件中构成有多个预冲孔。在安装时,仅打开预冲孔,所述预冲孔用于将固定元件穿过覆盖元件引导。在此,预冲孔能够匹配于孔组或匹配于长孔。
可考虑的是,挡板在至少一个侧面上与承载件齐平。优选地,挡板至少在两个侧面上、特别优选在至少三个侧面上与承载件齐平。尤其,挡板在全部可见侧上与承载件齐平。承载件能够在包覆件本体的前侧上完全地由挡板覆盖。由此,取消在前侧上对承载件的加工,例如抛光。
第一和/或第二挡板元件优选不具有用于手柄的穿通开口。尤其,第一和/或第二挡板元件能够是可安装的和/或可拆卸的,而不拆开手柄。因此,能够提出,挡板元件中的留空部向外扩宽地构成。优选地,第一和/或第二挡板元件最多一半地包围包覆件本体的设为用于手柄的贴靠面。
第一和/或第二挡板元件优选具有平坦的、连续的、形成前侧的表面。尤其,表面无键盘地构成。所述设计方案有利于挡板的容易的清洁。替选地,用于覆盖锁芯容纳部的第二挡板元件能够具有匹配于锁芯的大小的开口。由于在手柄和锁芯之间的不同的间距,在生产和销售时能够必要的是,第二挡板元件预留有在不同高度上设置的锁芯开口。优选地,然而足够的是,仅第二挡板元件预留有匹配于锁芯的大小的开口。其他的一个或多个挡板元件不必匹配于锁芯开口。由此,能够节省用于挡板的材料和/或支承空间。
能够提出的是,用于将第二挡板元件固定在承载件上的形状和/或力配合可通过移动而松开。尤其,第二挡板元件能够经由夹紧连接与承载件固定。夹紧连接尤其能够通过竖直地移动挡板元件建立或松开。竖直的移动尤其能够向下进行,以便将夹紧连接松开。优选地,第二挡板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销作为用于形成夹紧连接的形状和力配合机构。一个或多个销与第二挡板元件的棱边间隔开地设置。
可能的是,销能够引入到包覆件本体的弹簧片中。弹簧片优选设置在承载件上。销通过加厚部、尤其蘑菇头保持在弹簧片上。
替选地,销能够具有槽,O形环引入到所述槽中。承载件从前侧起具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划分为至少两个容纳区域。容纳区域通过渐缩的区域彼此连接。具有O形环的销尤其能够无应力地沿第一运动方向引入到第一容纳区域中。销能够通过第二挡板元件的运动沿第二运动方向穿过渐缩的区域引导到第二容纳区域中。第一和第二运动方向尤其是彼此不同的。因此,优选地,第一运动方向能够垂直于承载件的前侧实施和/或第二运动方向能够平行于承载件的前侧实施。特别优选地,第二挡板元件在穿引渐缩的区域时至少暂时地贴靠在前侧上。在渐缩的区域中,O形环以弹性变形的方式存在。渐缩的区域能够设为,防止销独立地向回运动到第一容纳区域中。相反,用户能够将销在O形环变形和施加力的条件下从第二容纳区域穿过渐缩的区域与第二运动方向相反地引回到第一容纳区域中,并且随后与第一运动方向相反地从承载件完全地移开。由此,能够取下第二挡板元件。第一运动方向尤其能够水平地定向和/或第二运动方向尤其能够垂直向上地定向。在第二容纳区域中能够设有凸肩,第二容纳区域通过所述凸肩向前变窄。由此,销在第二容纳区域中能够阻碍与第一运动方向相反的运动。
为了实现操作保护,第二挡板元件能够设为,在已安装的状态下以从前侧和侧面可拆开的方式设置。由此,尤其应阻止到固定元件上的抓取,由此包覆件本体不能从建筑物门移开。
为了第二挡板元件在已安装的状态中是不可拆开的,第二挡板元件能够具有锁芯开口,所述锁芯开口对于锁芯是可穿过伸出的。在包覆件的装配状态下,锁芯穿过伸出第二挡板元件进而能够防止通过移动取下第二挡板元件。替选地或附加地,至少一个设置在包覆件本体中的加固元件能够防止第二挡板元件从前侧拆开。加固元件尤其能够将第二挡板元件形状配合地加固。例如,加固元件能够在销下方以不可竖直移动的方式设置进而防止第二挡板元件的竖直的移动。
替选地,第二挡板元件能够以可从前侧或侧面拆开的方式设置。因此,仅能通过移动取下第二挡板元件。由此,例如接近设置在第二挡板元件后方的紧急锁芯和/或接近固定元件是可能的。该替选方案尤其对于建筑物门内侧或在在装配状态下不可拆开的或仅借助专用工具可拆开的固定元件中是有利的。在此情况下,第二挡板元件有利地具有连续的表面。
第一和/或第二挡板元件能够以在1.0mm和3.0mm之间的范围中、优选在1.5mm和2.5mm之间的范围中的、特别优选在1.8mm和2.2mm之间的范围中的厚度构成。
优选地,尤其一件式构成的挡板或至少一个挡板元件具有平坦的第一面。在此,至多在第一面的两个相对置的棱边上、优选至多在第一面的一个棱边上能够连接有挡板的或挡板元件的朝向第一面弯曲的第二面。在此情况下,承载件在包覆件本体的至少两个相对置的侧面上是可见的。由此,挡板或挡板元件的制造能够是非常简化的。因此,由金属构成的挡板或挡板元件仅能够弯曲并且不能够深冲。由此,能够节约工具。挡板元件的表面也至少部分地不必被再加工。挡板或挡板元件尤其能够具有垂直于金属的纤维方向的弯曲。特别优选的是,下部的挡板元件由金属制成。下部的挡板元件具有平坦的第一面并且仅在第一面的棱边上具有弯曲的第二面。
优选地,包覆件本体的下部的侧面倒圆地构成。在此,挡板、优选下部的挡板元件能够在下部的侧面上覆盖承载件。因此,尤其下部的挡板元件倒圆地构成。承载件就此可见地匹配于挡板的形状。因此,承载件能够在下方同样倒圆地构成。尤其,挡板、尤其下部的挡板元件和/或承载件能够以四分之一圆的方式倒圆地构成。通过倒圆,在清洁时,水滴能够更好地从包覆件本体流出。此外,通过倒圆构成一种把手,借助所述把手,能够将下部的挡板元件在包覆件本体上安装和拆卸。这在下部的挡板元件能够通过移动来安装和/或拆卸时是尤其适用的。
此外,能够提出,只要前侧由挡板形成,那么前侧构成为不具有突起部。在此,容纳部能够形成围绕手柄的区域。
可考虑的是,手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元件并且支承元件能够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元件。在此,连接元件构成为,使得在手柄的工作位置中,手柄防止取下而又能转动地保持在支承元件上,并且在手柄的安装位置中,手柄能在支承元件上轴向地运动。
通过手柄和支承元件本身分别装配有连接元件,能够弃用用于轴向地固定手柄的埋头螺丝。此外,包覆件能容易地安装。因此,手柄必须从安装位置运动、尤其转动到工作位置中,以便轴向地固定。同时,支承元件用于可转动地支承手柄。
第一连接元件能够设置在空心的手柄的内侧上。通过所述设置,手柄能够防取下地固定在手柄之内。第二连接元件能够设置在支承元件的外侧上。
优选地,手柄的第一端部在承载件本体之前终止。因此,手柄尤其能够在挡板上或在挡板之内终止。由此,承载件本体能够构成为不具有用于手柄的留空部和/或连接元件。更确切地说,手柄与包覆件本体的连接仅能够经由伸出的支承元件进行。由此,承载件本体能够更简单地、更节省空间地和/或更稳定地构成。
可考虑的是,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在工作位置中形状配合地彼此连接。在此,第一连接元件设置在第二连接元件后方,使得第二连接元件通过形状配合防止手柄的背离包覆件本体的轴向运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手柄贴靠在包覆件本体上,能够阻止手柄的朝向包覆件本体的轴向运动。
在安装位置中,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能够沿支承元件的轴向方向不形状配合地构成。优选地,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在没有例如在夹紧连接中必需的有弹性的滑动的情况下转换到工作位置中。因此,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能够刚性地构成。由此,能够简单地制造包覆件并且承受高的负荷。因此,可考虑的是,手柄仅通过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从完全拆卸的位置转换到工作位置中。例如,手柄能够通过平移运动转换到安装位置中并且随后通过转动转换到工作位置中。
第一连接元件能够一件式地和/或材料一致地、尤其单片地集成在手柄中。附加地或替选地,第二连接元件能够一件式地和/或材料一致地、尤其单片地集成在支承元件中。
支承元件能够圆柱形地构成。至少在第二连接元件的区域中,支承元件能够具有连续的侧面。因此,支承元件能够简单地制成并且承受高的负荷。附加地或替选地,第二连接元件能够构成为至少一个突起部。
可考虑的是,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构成为至少一个突起部。优选地,构成为突起部的第一连接元件在工作位置中沿支承元件的轴向方向在构成为突起部的第二连接元件后方间接地或直接地贴靠。附加地或替选地,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的突起部在安装位置中不重叠地错开。
构成为至少一个突起部的第一连接元件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在手柄的内侧上构成有用于第二连接元件的槽。尤其,槽能够围绕手柄的整个环周引导。此外,能够提出,用于将第二连接元件引入到手柄的内侧上的槽中的一个或多个凹部从手柄的第一端部引向槽。由此,在安装位置中,能够防止在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之间的形状配合。
优选地,第一和/或第二连接元件具有多个突起部。突起部能够刚性地构成。优选地,突起部均匀地围绕手柄的或支承元件的环周分布。替选地或附加地,突起部关于包覆件的纵平面对称地设置。尤其,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一起覆盖环周的70%至100%之间、优选80%至100%之间。在此,第一连接元件例如能够覆盖环周的20%至80%、优选环周的40%至60%。相应地,第二连接元件在此例如能够覆盖环周的10%至50%、优选20%至40%,使得总计达到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的总覆盖率。因此,通过划分为多个突起部和/或通过环周的高的覆盖率,达到手柄在包覆件本体上的非常均匀的支承。
例如,第一和/或第二连接元件能够是两件式的。尤其,第一连接元件的每个突起部与第二连接元件的与其相关联的突起部刚好形成形状配合。
可能的是,设有用于防止手柄的360°转动的止转部。由此,应防止手柄的多次转动。这尤其能够对于电导体是必需的。优选地,止转部通过手柄的第一凸肩和支承元件的第二凸肩形成。第一和第二凸肩设置为,使得第一和第二凸肩在手柄转动时相互贴靠。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凸肩在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时贴靠。第一凸肩构成在手柄的内侧上和/或第二凸肩构成在支承元件的侧面上。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凸肩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前方或后方。特别优选地,止转部设置在连接元件后方、尤其直接设置在承载件本体上。
可考虑的是,在支承元件和手柄之间设有支承套筒。支承套筒尤其由与支承元件相比相对于手柄的材料具有小的摩擦系数的材料制造。支承套筒优选具有用于第二连接元件的凹部。在此,第二连接元件部分地穿过支承套筒突出。然而,支承套筒能够覆盖第二连接元件的贴靠面,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设为贴靠到第一连接元件上。因此,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能够间接地经由支承套筒彼此贴靠。为了简单地安装支承套筒和/或为了补偿支承元件的不平坦性,支承套筒能够具有连续的切口。
在包覆件的安装状态中,手柄能够通过从外部不可接近的加固装置防止占据安装位置。由此,能够防止未授权的拆卸。
因此,可考虑的是,手柄在安装状态中与止挡元件连接。在此,通过止挡元件贴靠在包覆件本体的止挡上,能够防止手柄在安装状态中占据安装位置。由此,止挡元件能够用作为加固装置。尤其,分别在静止位置中和在操纵位置中,止挡元件能够贴靠在包覆件本体的止挡上。为此,包覆件本体、尤其承载件能够具有第一和第二止挡。因此,通过止挡能够防止手柄向上运动离开手柄的静止位置。
止挡元件能够与手柄尤其可逆地连接。由此,对于授权的用户可能的是,将止挡元件从手柄移开并且达到手柄的安装位置,使得通过手柄在安装位置中的轴向的可运动性能够拆卸手柄。手柄能够与止挡元件经由形状配合、尤其经由啮合连接。
尤其,止挡元件能够是嵌入元件的一部分。在此,止挡元件能够一件式地和/或材料一致地、尤其单片地集成在嵌入元件中。嵌入元件尤其能够与手柄抗扭地连接。
在天线的区域中的覆盖元件称作为第一覆盖元件。第二覆盖元件能够用于从背侧贴靠到承载件本体上。在此,编号仅用于标识覆盖元件。因此,可能的是,包覆件仅具有第二覆盖元件,而不具有第一覆盖元件。优选地,第二覆盖元件可逆地可拆开地固定、例如拧紧在承载件本体上。
优选地,止挡元件仅能从承载件的后侧接近。例如,止挡元件设置在承载件本体的后侧和第二覆盖元件之间。因此,止挡元件能够轴向地固定在承载件本体和第二覆盖元件之间。为了到达止挡元件上,因此必须将包覆件从建筑物门移开并且将第二覆盖元件从承载件本体移开。因此,授权的用户能够到达止挡元件并且将其从手柄拆开。
可考虑的是,连接元件不仅在手柄具有指向左的第一定向的工作位置中、而且也在手柄具有指向右的第二定向的工作位置中防止取下而又能转动地保持手柄。在此,能够对工作位置在手柄的指向左的定向和指向右的定向中通过止挡限界。
优选地,在手柄的第一定向中和在手柄的第二定向中,能通过相同的第一止挡和相同的第二止挡对手柄的运动限界。通过对手柄的第一和第二定向使用相同的第一止挡和相同的第二止挡,不需要在变换手柄的定向时改造止挡。更确切地说,止挡能够地点固定地保留。因此,止挡能够不可拆开地设置在承载件中。
在此可能的是,在手柄的第一定向中,止挡元件能够在静止位置中贴靠在第二止挡上,并且在手柄的第二定向中,止挡元件在静止位置中贴靠在第一止挡上。相应地,在手柄的第一定向中,止挡元件能够在操纵位置中贴靠在第一止挡上,并且在第二定向中,在操纵位置中贴靠在第二止挡上。
因此,可能的是,止挡元件从贴靠在第一止挡上直至贴靠在第二止挡上所经过的止挡角对应于限定手柄的静止位置和手柄的操纵位置之间的角度的工作角。
可考虑的是,止挡元件能在至少两个位置中形状和/或力配合地与手柄连接。因此,可能的是,在第一和第二定向中为止挡元件相对于手柄设有不同的位置。例如,因此,几何的设置是可能的,其中止挡元件在第一定向中在静止位置中贴靠在第二止挡上,然而止挡元件在不改变相对于手柄的位置的情况下在第二定向中不会在静止位置中贴靠在第一止挡上。尤其,止挡元件能够在止挡元件在手柄的静止位置中在第一定向中贴靠在第二止挡上的第一位置中和在止挡元件在手柄的静止位置中在第二定向中贴靠在第一止挡上的第二位置中形状配合地与手柄连接。
可考虑的是,止挡关于包覆件的纵平面对称地设置。
尤其,止挡元件和手柄能够以错位角VW彼此错开,其中VW=180°-AW和/或VW=180°-BW。这尤其在止挡关于纵平面对称设置的情况下是可考虑的。
如果止挡元件和手柄经由齿部彼此连接,那么可考虑的是,在齿部ZW的两个齿之间的角度是错位角VW的整数除数。尤其,除数能够在3和20之间。
优选地,配合联接元件与用于与锁连接的传递元件可逆地可拆开地连接。在此,可考虑的是,对于配合联接元件能占据相对于承载件和/或传递元件的至少两个位置。
因此,可能的是,联接元件在手柄的第一定向中所占据的位置在几何上与联接元件在手柄的第二定向中所占据的位置不同。
相应地,必须匹配配合联接元件,以便能够将联接元件移动到接合位置中,其中联接元件形状配合地与配合联接元件连接、尤其接合到配合联接元件中。因此,尤其可能的是,配合联接元件能够占据相对于承载件和/或传递元件的至少两个位置,所述位置以工作角和/或止挡角转动。因此,传递元件能够保持传递元件为了与锁连接所需的几何定向。
优选地,配合联接元件和传递元件彼此啮合。在此,在齿部的两个齿之间的角度能够是工作角和/或止挡角的整数除数。
传递元件的背离手柄的第一端部能够沿多个空间方向运动。由此,实现下述优点,传递元件具有大的运动自由度,以便补偿建筑物门的和/或锁的公差。多个空间方向尤其理解为横向于彼此的方向。因此,传递元件的第一端部不仅能以直线或曲线、而且能偏离线地运动。尤其,通过第一端部的运动,展开直的或弯曲的面。
传递元件的最大偏转角能够在0.5°至5.0°的范围中、优选在1.0°至3.0°的范围中、特别优选在1.3°至2.0°的范围中,其中偏转角是传递元件在包覆件的包覆件本体的背侧上的垂直的设置和偏转的传递元件之间的角度。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优选能够提出,由传递元件能沿多个空间方向占据最大偏转角。
优选地,能由传递元件占据的位置位于锥、尤其正圆锥上。因此,传递元件的第一端部能够在能由传递元件占据的位置中位于截球上。
特别优选地,能由传递元件占据的位置在最大偏转的情况下位于锥、尤其正圆锥上。因此,传递元件的第一端部能够在所有能由传递元件占据的位置中位于截球上。在此,最大偏转角对应于圆锥体的张角的一半。
优选地,在配合联接元件和传递元件之间设有间隙。通过间隙能够为传递元件实现偏转并且匹配于锁,而不需要配合联接元件必须同样匹配于锁的给定条件。关于配合联接元件与传递元件的间隙,配合联接元件例如能够接合到传递元件中。配合联接元件接合到传递元件中的有效的直径能够比传递元件的用于容纳配合联接元件的第二端部的直径更小。为了接合到传递元件中,配合联接元件尤其能够具有突出部。传递元件能够具有凹陷部,配合联接元件能够接合到所述凹陷部中。
尤其,传递元件的背离配合联接元件的第一端部能与配合联接元件无关地沿多个空间方向运动。在此,第二覆盖元件和承载件尤其能够将配合联接元件至少轴向地、即向前和向后固定。为此,配合联接元件具有法兰状的边缘并且设置在配合联接装置容纳部中。通过固定,尽管传递元件偏转,配合联接元件相对于联接元件的空间取向能够保持恒定。
为了传递元件能沿多个空间方向运动,传递元件尤其设置在第二覆盖元件上,其中第二覆盖元件尤其将传递元件轴向地和/或径向地支承。术语“轴向地”和“径向地”关于传递元件的垂直的设置关于背侧来理解。通过第二覆盖元件的轴向的支承尤其向后实现。向前,轴向的可运动性尤其能够通过至少间接的贴靠到包覆件本体的承载件上来限界。
有利地能够提出,传递元件在传递元件的支承在包覆件本体中的端部上扩宽并且通过扩宽部保持在包覆件本体中。在此,扩宽尤其匹配于包覆件本体,使得实现将传递元件支承在包覆件本体、尤其第二覆盖元件上。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传递元件在包覆件本体上的保持或支承在不具有其他的固定机构或保持机构的情况下是可能的。
传递元件必须如所描述的那样匹配于锁。如果包覆件应在不同的锁中使用,那么必须预留不同的传递元件。通过可逆地可拆开的第二覆盖元件,可能的是,打开包覆件并且根据锁的预设来更换传递元件。在此,其余的包覆件能够保持不变。
为了能够将传递元件以不同的第一端部支承在包覆件本体中,尤其提出,将传递元件的支承在包覆件本体中的端部分别相同地构成并且第一端部匹配于相应的锁。
此外,能够提出,第二覆盖元件具有圆形环绕的凸缘,以支承传递元件,其中凸缘尤其具有柱形的部段和连接于其的渐缩的部段。因此,尤其实现传递元件的以球窝关节的方式的支承。凸缘和/或传递元件的在包覆件本体中支承的端部能够旋转对称地构成。
还可考虑的是,配合联接元件和传递元件经由尤其弧形的齿部连接,其中齿部尤其在配合联接元件上具有至少六个齿、优选至少八个齿。通过齿部,能够实现良好的转矩传递。齿部尤其能够设在配合联接元件的突出部上,并且在传递元件的凹陷部中的互补的齿部(尤其阴模)中接合。通过弧形的齿部,在传递元件偏转时,传递元件也能够面状地贴靠在配合联接元件上。由此,能够实现转矩的良好的传递。
在联接元件的接合位置中,联接元件尤其与沿联接元件的运动方向位于后方的构件、尤其传递元件间隔开地设置。由此,避免联接元件卡住。尽管如此,为了能够实现将联接元件深地接合到配合联接元件中,配合联接元件能够具有穿通的开口。
传递元件和配合连接元件虽然能够轴向地相对于彼此支承,配合联接元件与传递元件的形状配合、尤其啮合优选轴向地构成。由此,联接元件在接合位置中距位于其后的传递元件的间距能够大地构成。此外,由此可能的是,节省到建筑物门的内部的结构空间。配合联接元件的齿部能够围绕配合联接元件的环周构成,所述齿部接合到传递元件的凹陷部中。
承载件和/或覆盖元件能够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容纳部,在所述弹簧容纳部中支承有弹簧,以便将手柄移动到静止位置中。
优选地,弹簧经由杆作用到手柄上。由此,能够产生对于手柄足够高的转矩。当至少一个元件支承在手柄中时,要产生的高的转矩能够是必需的。此外,尽管如此,通过杆能够选择具有小的直径的弹簧。
有利地,弹簧能够构成为压缩弹簧。
弹簧能够具有在4mm至15mm、优选5mm至9mm、特别优选6mm至7mm的范围中的直径。由此,弹簧能够集成在8mm至20mm、优选8mm至12mm、特别优选9mm至10mm厚度的包覆件本体中。由此,包覆件本体具有特别小的厚度。替选地或附加地,弹簧容纳部和挡板元件能够对应于包覆件本体的厚度。
杆能够经由可转动的支承装置与手柄和/或与弹簧连接。优选地,杆能够可转动地在杆的两个端部上支承。可转动的支承装置能够分别对旋转角区域限界。杆能够经由弹簧滑块可转动地支承在弹簧上。
尤其,杆能够仅在两个端部上支承。由此,实现杆的高的可运动性。为了预设杆的运动,能够将杆引导穿过滑轨。在此,杆能够至少间接地贴靠在滑轨上。
弹簧能够支承在弹簧容纳部中。尤其,弹簧容纳部能够用于引导弹簧和/或弹簧滑块。特别优选地,弹簧容纳部用于引导弹簧和弹簧滑块。通过引导弹簧滑块,同时通过杆预设弹簧容纳部的运动。因此,弹簧容纳部用作为滑轨。
优选地,弹簧容纳部包围弹簧。弹簧滑块能够至少借助背离杆的一侧贴靠在弹簧容纳部上进而引导弹簧滑块。在弹簧容纳部中,能够设置有用于引导弹簧滑块的油脂。
弹簧容纳部的至少第一部分能够在承载件中构成。尤其,弹簧容纳部能够通过纵向划分来划分。
由此,弹簧在包覆件本体中的简单的设置是可能的。
弹簧容纳部的第一部分能够由第二覆盖元件覆盖。第二覆盖元件能够具有弹簧容纳部的另一部分。
第二覆盖元件能够一件式地构成。替选地,第二覆盖元件能够分开地构成。在此,覆盖元件能够包括多个、尤其两个覆盖件。覆盖件分别是可单独从承载件拆开、尤其拧下的。在此,覆盖件优选能够彼此分离地构成。第一覆盖件能够用于将止挡元件向后固定和/或用于支承传递元件。第二覆盖件能够用于支承弹簧。在此,第二覆盖件例如能够形成弹簧容纳部的一部分。
可考虑的是,手柄与凸起连接,杆经由所述凸起作用于手柄。优选地,杆与凸起的端部连接。由此,减少手柄的运动所需要的力。手柄与凸起优选抗扭地连接。
优选地,杆设置为,使得在手柄从操纵位置运动到静止位置中时在杆和弹簧HF之间的角度减小。在此,在运动期间减小的角度HF优选位于180°和90°之间。特别优选地,在手柄从操纵位置运动到静止位置中时,在杆和弹簧之间的角度HF仅减小,其中角度HF尤其位于180°和90°之间。由此,在手柄运动期间的杆作用增强并且能够至少部分地补偿或甚至过度补偿变小的弹簧力。
附加地或替选地,杆设置为,使得在杆和凸起之间的角度HA在手柄从操纵位置运动到静止位置中时减小。在此,在运动期间减小的角度HA优选主要在180°和90°之间。
特别优选地,在手柄从操纵位置运动到静止位置期间,经由杆和经由弹簧和必要时经由凸起作用到手柄上的转矩至少部分地增加。因此,可能的是,在静止位置中经由杆和弹簧和必要时经由凸起作用到手柄上的转矩大于在操纵位置中由杆和弹簧和必要时经由凸起产生的转矩。由此,手柄能够特别可靠地保持在静止位置中。可考虑的是,经由杆和弹簧和必要时经由凸起作用到手柄上的转矩具有最大值,其中在从操纵位置运动到静止位置时,转矩尤其具有波浪形的变化。
手柄的可由弹簧产生的运动能够是可衰减的。为此,在包覆件中能够设置有减震元件。减震元件能够是流体减震器、弹性体和/或摩擦减震器。通过减震元件或通过摩擦能够改变上文所述的转矩变化。
杆能够经由可逆地可拆开的连接与弹簧和/或与手柄、尤其与凸起连接。优选地,杆经由夹紧连接与弹簧和/或与手柄连接。杆能够具有用于容纳凸起的空心空间。由此,凸起能够在杆运动时部分地接合到杆中或甚至穿过杆伸出。
凸起优选对应于止挡元件。尤其,止挡元件具有第一和第二支承部位。第一支承部位用于:将杆可转动地在手柄的第一定向中可转动地支承。相应地,第二支承部位用于:将杆在手柄的第二定向中可转动地支承。第一和第二支承部位能够彼此不对称地构成。
一个或多个止挡能够仅在联接元件的脱接位置中对手柄的运动、尤其对手柄到操纵位置中的运动限界。在接合位置中和在将包覆件安装到建筑物门上之后能够提出,止挡在锁箱之内对手柄的至少沿运动方向的运动限界。同样在接合位置中,用于移动手柄的转矩变化能够通过锁箱之内的弹簧一起确定。
可考虑的是,设有仅一个弹簧,以便将手柄在手柄的指向左的第一定向中和在手柄的指向右的第二定向中移动到相应的静止位置中。
因此,第一弹簧容纳部能够设为用于在手柄的第一定向中支承弹簧并且第二弹簧容纳部能够设为用于在手柄的第二定向中支承弹簧。优选地,弹簧容纳部关于包覆件的纵平面对称地设置。可能的是,杆可转动地支承在凸起的背离弹簧容纳部的一侧上。如果设有第一和第二弹簧容纳部,那么可考虑的是,杆可转动地支承在凸起的背离相应的弹簧容纳部的一侧上。
作为包覆件特别紧凑地构成的另一可能性,可考虑的是,特别节省能量地设计联接和/或脱接过程。由此,能够减小所需的储能器的大小。附加地或替选地,能够增加能量耐用度。
为此,尤其能够提出,驱动器在不具有能量缓存器的情况下、即尤其在无弹簧的情况下作用到联接元件上。由此,能够节省否则用于储能器的能量。将弹簧设在驱动器和联接元件之间或设置在联接元件之后是已知的。由此,当由于几何的误差位置不能够直接使联接元件达到接合位置和/或脱接位置时,达到接合位置也应该是可能的。
优选地,包覆件构成为,力求联接元件在不在中间位置中停住的情况下达到接合位置。中间位置理解为位于接合位置和脱接位置之间的位置。当联接元件在接合过程期间通过相对于配合连接元件的有错误的几何位置被阻碍达到接合位置时,在中间位置中停住。尤其,联接元件在中间位置中碰撞到配合联接元件上。
包覆件能够具有用于达到接合位置、而不在中间位置中停住的至少一个辅助机构。
包覆件能够由于接合过程的特别的快速性而力求,联接元件达到接合位置、而不在中间位置停留。为此,包覆件能够具有辅助机构。由于快速性,在用户操纵手柄之前,联接元件能够达到接合位置。
优选地,联接元件在不在中间位置停住的情况下从脱接位置运动到接合位置中的时间能够位于在40ms至200ms之间、优选50ms至150ms之间、尤其优选60ms和100ms之间的范围中。根据实验已经证实的是,在所述范围中接合过程是足够快地,借此通常联接元件达到接合位置、而不在中间位置中停住。
可考虑的是,包覆件构成为,使得在联接元件从脱接位置运动到接合位置和/或从接合位置运动到脱接位置期间,降低驱动器的电功率。首先驱动器的电功率能够选择为特别高的。由此,能够良好地克服联接元件的静摩擦和/或联接元件首先特别快地运动。因此,首先选择的电功率有利于联接和/或脱接过程的快速性。通过紧接着降低的电功率能够实现,联接元件在达到期望的位置时快速地到达静止状态。在此,特别优选地,能够使用用于停住联接元件的有源的发动机制动装置。
当联接元件位于中间位置中时,控制单元能够将驱动器在驱动器启动时的电功率选择为比当联接元件位于接合位置和/或脱接位置中时驱动器在驱动器启动时的电功率更小。通过联接元件在中间位置中已经靠近要达到的位置,降低的电功率能够足以将联接元件快速地移动到期望的位置中,并且足够快速地停止。
驱动器能够经由转轴和带动件移动联接元件。由此,联接元件尤其能够构成为不接合到转轴的螺纹中。相反,带动件与转轴的螺纹接合。带动件能够设置在联接元件中,使得带动件将联接元件朝向接合位置和脱接位置的方向移动,然而横向于所述方向可运动地设置在联接元件中。由此,带动件能够补偿转轴与转轴的理想方向的径向偏移。由此,能够防止联接元件在联接元件的引导装置中夹紧,这会使接合过程的速度变慢。
可考虑的是,在位于脱接位置中的联接元件和配合联接元件之间的间距KG位于0.3mm至3mm的范围中、优选在1mm至2mm之间、特别优选在1.2mm和1.8mm之间。根据经验已经证实的是,对于间距KG给出的区域是有利的,以便一方面生成短的路径,然而另一方面防止联接元件由于故障公差造成的与配合联接元件在脱接位置中的接触进而避免联接元件的损坏。
附加地或替选地,在处于脱接位置中的联接元件和配合联接元件之间的间距KG能够用于传感器。因此,处于脱接位置中的联接元件和配合联接元件之间能够存在测量路段,在所述测量路段中,联接元件作用于传感器。因此,测量路段例如能够是用于光束的路段,联接元件中断所述路段。优选地,在测量路段和处于脱接位置中的联接元件之间的间距和/或在测量路段和配合联接元件之间的间距位于0mm和1mm之间、优选位于0mm和0.5mm之间。
包覆件能够由于特殊的空间构造力求,联接元件达到接合位置、而不在中间位置中停住。为此,包覆件能够具有辅助机构。通过特殊的空间构造,在用户操纵手柄期间,联接元件尤其也能够达到接合位置。
因此,联接元件能够在相对于配合联接元件的不同的位置中运动到联接位置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接合位置中,联接元件接合到配合联接元件中。在此,配合联接元件尤其能够环周地包围联接元件。优选地,联接元件能经过在5°至15°、优选5°至10°的范围中的旋转角区域接合到配合联接元件中。由此,可能的是,在用户操纵手柄期间,联接元件也能够达到接合位置、而不在中间位置中停住。
为了经过旋转角区域达到联接,联接元件能够在具有间隙的情况下接合到配合联接元件中。优选地,配合联接元件具有弧形的内面,使得尽管存在间隙,联接元件能够面状地贴靠在配合联接元件上。
通过上文所描述地将配合联接元件直接支承在嵌入元件上,确定联接元件和配合联接元件彼此间的空间位置,使得补偿公差。
为了在不具有能量缓存器的情况下联接,能够有益的是,识别联接元件的位置,以便通过驱动器控制装置和/或调节装置力求联接和/或脱接。
为此可考虑的是,包覆件具有用于标识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位置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的传送到控制单元上的信号来控制和/或调节驱动器。
通过传感器,能够标记接合位置和/或脱接位置。优选地,接合位置和脱接位置通过传感器标记。传感器尤其对于接合位置和脱接位置将不同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上。例如,联接元件能够在脱接位置中作用到传感器上。相应地,联接元件在接合位置中不作用或不足够地作用到传感器上。因此,在脱接位置中,传感器将用信号表示联接元件的作用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上,而在接合位置中,传感器将用信号表示联接元件的错误的或不足的作用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上。替选地,接合位置中的作用然而不能够在脱接位置中出现并且传送相应的信号。
将联接元件移动到接合位置中的尝试在下文中称作为接合过程。将联接元件移动到脱接位置中的尝试在下文中称作为脱接过程。接合过程和脱接过程共同称作为联接过程。
可考虑的是,在包覆件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对于接合位置和对于脱接位置分别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上。因此,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能够提供各一个信号,所述信号表示,联接元件处于接合位置中或者脱接位置中。因此,实现更高的故障安全性。
尤其,第一传感器的对于接合位置的信号能够与第二传感器的对于接合位置的信号不同。附加地或替选地,第一传感器的对于脱接位置的信号与第二传感器的对于脱接位置的信号不同。例如,联接元件在脱接位置中能够作用到第一传感器上,然而不作用到第二传感器上。相应地,联接元件能够在接合位置中作用到第二传感器上,而不作用到第一传感器上。因此,在脱接位置中,第一传感器将用信号表示联接元件的作用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上。在脱接位置中,相反地,第二传感器将用信号表示联接元件的缺少的或不足的作用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上。相应地,在接合位置中反之。
可选地,能够提出,在中间位置中,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上,所述信号由第一和第二传感器的信号的组合组成。例如在中间位置中,联接元件不仅能够作用到第一传感器上、而且能够作用到第二传感器上,使得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将相应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上。
至少一个传感器、尤其第一和第二传感器能够构成为光传感器。在此,包覆件尤其能够具有至少一个光源作为发送器,传感器能够接收所述发送器的光。尤其,对于每个传感器分别设有光源。传感器和光源能够分别形成光栅、尤其透射光栅。如果为透射光栅,那么联接元件通过下述方式作用于传感器:联接元件中断设为用于传感器的光束。如果为反射光栅,那么联接元件通过下述方式作用于传感器:联接元件反射光束。
至少一个传感器、尤其第一和第二传感器能够设置在电路板上。优选地,控制单元设置在相同的电路板上。尤其,整个光栅、优选第一和第二传感器的光栅设置在电路板上。尤其,在电路板的每侧上分别能够设置有光栅。在此,电路板用作为光栅之间的隔光部。
电路板能够围绕联接元件具有用于设置光栅的隆起部。在此,光栅围绕隆起部设置,使得联接元件在隆起部中运动时能够中断光束。隆起部优选从电路板的棱边起朝向电路板的内部渐缩。由此,电路板能够简单地围绕联接元件设置。
联接元件能够具有用于供传感器用的光穿透的可透光的区域。由此,联接元件能够在空间上紧凑地构成。
联接元件能够不仅在接合位置中、而且在脱接位置中随着手柄一起转动。在此,传感器优选对于联接元件的接合位置和/或脱接位置与手柄的位置无关地将相同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上。换言之,传感器能够与手柄的位置无关地在脱接位置中始终产生相同的信号。相应地,传感器能够与手柄的位置无关地在接合位置中始终产生相同的信号。由此,能够产生与手柄的位置无关的信号。
在此,传感器能够不随着手柄转动。在此情况下,联接元件能够在空间上构成为,使得联接元件相对于传感器的不同的设置不对传感器的信号产生影响。例如,可透光的区域的大小能够设计成,光在手柄的每个可能的位置中能够经过可透光的区域。同样能够设有准直器,所述准直器使光转向到可透光的区域中。
由于在联接元件和驱动器之间没有设置能量缓存器和/或在联接元件之后没有设有能量缓存器,能量缓存器不能对联接元件的运动限界。如果联接元件朝向构件移动,以便达到接合位置和/或脱接位置,那么可能的是,联接元件卡住,使得联接元件通过驱动器不再能从构件拆开并且包覆件是损坏的。替选地,必须使用功率高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需要大量电能。由于用于联接元件的路径在联接元件到达构件之前终止,那么能够使用功率低的驱动器。由此,能够节省能量。
当联接元件已经达到联接元件的要达到的位置、即接合位置和/或脱接位置时,控制单元尤其根据传感器传送到控制单元上的信号停住驱动器。
因此,脱接位置能够选择为与在路径之前设置的构件间隔开和/或接合位置能够选择为与设置在路径之后的构件间隔开。
替选地或附加地,包括驱动器和转轴或蜗杆的驱动装置具有用于对联接元件的路径限界的机构,使得联接元件在接合位置中与位于路径之后的器件间隔开地和/或在脱接位置中与位于路径之前的器件间隔开地设置。驱动器例如能够经由传动装置借助运动限界机构移动联接元件。尤其,转轴或蜗杆能够具有至少一个转轴或蜗杆端部、优选两个对路径限界的转轴或蜗杆端部。
包覆件能够用于:执行如下所述的驱动控制和/或调节。尤其,驱动控制和/或调节能够存储在控制单元中。
根据本发明的驱动控制和/或调节优选具有下述步骤:
a.通过至少一个传感器生成标记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位置的信号;
b.将传感器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上;
c.根据传感器的信号通过控制单元来控制和/或调节驱动器。
优选地,控制单元能够检测时间并且根据时间来控制和/或调节驱动器。因此,能够提出至少一个方法步骤,其中控制单元根据时间来控制驱动器,而不考虑传感器的信号。附加地或替选地,能够提出至少一个方法步骤,其中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和/或调节驱动器,而不考虑检测到的时间。同样地,能够提出至少一个方法步骤,其中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的时间并且根据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和/或调节驱动器。
可能的是,控制单元能够根据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和/或调节接合过程和脱接过程。
可考虑的是,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的所传送的信号来启动和/或停止驱动器。尤其,控制单元仅根据传感器的所传送的信号来启动和/或停止驱动器。通过在启动之前检查传感器的位置,能够确定,是否必须开始联接过程。
用于启动接合过程的另一条件能够是,用户验证为是经过授权的。如果验证经过授权的用户,那么能够启动接合过程。
用于启动脱接过程的另一条件能够是,从达到接合位置起预设的保持时间结束。因此,在授权的用户之后到达的未授权的用户不能对锁产生影响。
尤其,当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的信号确定已达到联接元件的要达到的位置时,控制单元能够停止驱动器。
控制元件在联接过程期间以规定的频率检查传感器的信号。如果控制单元根据信号确定,已达到要到达的位置、即接合位置或脱接位置时,那么控制单元直接停止驱动器。驱动器的停止尤其与用于达到要达到的位置的规定的时间区间无关地进行。
优选地,当控制单元在规定的时间区间之后根据传感器的信号确定,未达到联接元件的要达到的位置时,控制单元停止驱动器。时间区间能够存储在控制单元中。如果联接元件例如应保持在中间位置中,那么控制单元能够停止驱动器进而节省能量而且防止损坏。
可考虑的是,在控制单元由于未达到联接元件的要达到的位置而停止驱动器之后,控制单元在规定的暂停时间之后重新启动驱动器。暂停区间能够存储在控制单元中。
优选地,重新启动驱动器,以便达到要达到的位置。要达到的位置能够是接合位置。由此实现,在中间位置停止的情况下,仍还能够达到接合位置。例如,首先通过操纵手柄,联接元件不能达到接合位置。如果用户放开手柄并且手柄通过弹簧返回到静止位置中,那么能够达到接合位置,而不必重新验证用户。替选地或附加地,要达到的位置能够是脱接位置。由此,力求中断有效连接。
也能够重新启动驱动器,以便达到另一位置。例如,在多次失败的接合过程之后,联接元件能够运动到脱接位置中。
尤其,在控制单元中能够存储驱动器的重新启动的规定数量,以便在暂停区间之后达到联接元件的要达到的位置。暂停区间能够根据已经执行的重新启动而改变或保持恒定。
如果在规定数量的重新启动之后没有达到要达到的位置,那么可考虑的是,在接合位置的情况下,作为要达到的位置开始脱接过程。在脱接位置的情况下,作为要达到的位置能够发出故障信号、尤其光学的故障信号。
用于始于脱接位置的接合过程的时间区间能够选为比用于始于中间位置的接合过程的时间区间和/或比用于脱接过程的时间区间更大。
用于始于接合位置的接合过程的时间区间能够示例性地在0.1s和2s之间,用于始于中间位置的接合过程的时间区间能够示例性地在0.05s和1s之间,用于脱接过程的时间区间能够示例性地在0.1s和1s之间,用于接合过程的暂停区间能够示例性地在0.1s和1s之间,用于脱接过程的暂停区间能够示例性地在1s和10min之间。具有在2和100之间的数量的重新启动是可考虑的。
电路板承担不同的功能也引起包覆件的特别的紧凑性。电路板尤其能够具有至少一个、优选多个、特别优选所有下述功能:
验证经过授权的用户;
存储比较码;
通过控制单元来控制和/或调节驱动器;
固定至少一个传感器,以用于标识联接元件的位置;
将传感器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上;
固定至少一个用于传感器的发送器;
监控用于驱动器的储能器;
固定至少一个发光机构,以显示位置、用户权限、储能器的充电状态和/或工作状态;
故障监控。
此外,在电路板上能够构成发送和/或接收单元的电回路。由此,电路板用于接收验证码。
附图说明
其他的改进本发明的措施从在下文中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得出,所述实施例在附图中示意地示出。所有的从权利要求、说明书或附图中得到的特征和/或优点、包含结构上的细节、空间上的设置或方法步骤能够不仅单独地、而且以不同的组合对本发明是重要的。附图示出:
图1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包覆件本体的根据本发明的包覆件的立体前视图,
图2示出图1中的包覆件的立体后视图,
图3至5示出图1中的包覆件的门柄的不同位置,
图6示出图1中的包覆件本体的部件的分解视图,
图7示出沿着图4中的A-A贯穿具有处于接合位置的联接元件的包覆件的一部分的的纵剖面,
图8示出具有处于脱接位置的联接元件的图7中的局部,
图9示出贯穿图1中的处于静止位置的包覆件的横截面的局部,其中横截面的位置从图7中根据B-B可见,
图10示出图9中的处于操纵位置的剖面,
图11示出根据图3的处于静止位置的部分打开的包覆件的后视图的局部,
图12示出图11中的处于操纵位置的视图,
图13示出根据图4的处于静止位置的部分打开的包覆件的对应于图11的后视图,
图14示出图13中的处于操纵位置的示图,
图15在取下第一挡板元件、取下手柄和改型第二挡板元件的情况下示出图1中的示图,
图16在取下第一挡板元件的情况下示出图1中的包覆件的后视图,
图17示出沿着G-G贯穿图4中的包覆件的纵剖面,其中剖面是没有阴影的,
图18示出贯穿图1中的包覆件的联接元件、配合联接元件和传递元件的横截面,其中剖面的位置从图7中根据C-C可见,
图19示出配合联接元件的、传递元件的和覆盖元件的分解视图,
图20示出图5中的处于安装位置的包覆件的横截面的局部,其中图7中的横截面的位置从图7中根据D-D可见,
图21示出图4中的包覆件的沿着线E-E的纵剖面的局部,其中示出连接件。
图22示出图1中的包覆件的嵌入元件的和连接件的细节图,其中不具有匹配的大小关系,
图23示出图1中的视图,其中部分地示出包覆件1的内部,
图24示出沿着F-F贯穿图1中的包覆件的把手的纵剖面,
图25示出图1中的包覆件的承载件的后视图,
图26从下方示出图25中的承载件的立体视图,
图27部分打开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包覆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后视图的局部,
图28在取下第一挡板元件的情况下示出图27中的包覆件的上部部件的分解图,
图29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包覆件中存储的联接方法,
图30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包覆件中存储的脱接方法,
图3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相对于图1至28的包覆件和包覆件本体略微改型的包覆件和包覆件本体的后视图的局部,
图3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同样略微改型的包覆件和包覆件本体的部分打开的前视图,
图33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包覆件的设置在略微改型的包覆件的把手的内部中的元件和专用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2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包覆件1。包覆件1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包覆件本体2、手柄30、传递元件26和固定元件60。手柄30构成为门柄。手柄30具有用于贴靠到包覆件本体2上的连接件32和背离连接件32弯曲的把手31。
传递元件26用于引入到锁的锁芯中并且将手柄30的转矩传递到锁上进而操纵插销和/或锁舌。为此,传递元件的端部90匹配于锁芯。固定元件60用于将包覆件1固定在建筑物门上。
如在图3至5中示出的,手柄30能够占据不同的位置。手柄30能够占据指向左的第一定向V,如在图3中示出的。手柄30能够从第一定向V变换到在图4中示出的指向右的第二定向VI。然而,为此,必须至少部分地拆卸包覆件1。在包覆件1的安装好的可交付使用的状态中,手柄30能够分别仅在如在图3中针对第一定向和在图4中针对第二定向用实线示出的静止位置I和如在图3中针对第一定向和在图4中针对第二定向用虚线示出的操纵位置II之间运动。手柄30的可在安装好的可交付使用的状态中占据的位置称作为工作位置。工作角BW定义为在手柄的静止位置和手柄的操纵位置之间的角度。例如,工作角能够为45°。在图5中示出手柄30的安装位置III,在包覆件1的安装好的状态中不能占据所述安装位置。在包覆件1的第一次安装期间和在手柄30的定向变换期间占据安装位置III。
在图6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包覆件本体2的部件的分解图。包覆件本体2借助前侧101、后侧102和侧面103、104、105、106构成,如在图1和2中示出的那样。包覆件本体2具有承载件10。承载件本体借助前侧111、后侧112和侧部113、114、115、116构成。承载件10具有承载件本体19和支承元件11。承载件10由金属材料构成。在此,承载件10能够可选地在可见的侧部113、114、115上具有表面覆层。除了表面覆层以外,承载件10能够局部地由多种材料(未示出的替选方案)构成。尤其,在支承元件11的区域中能够将材料选择为,使得能够吸收大的力。支承元件11向前从承载件本体19伸出。支承元件11用于支承手柄30。在此,支承元件容纳在手柄30中。在支承元件11和手柄30之间设有支承套筒33,所述支承套筒用于触觉上舒适地操纵手柄30和用于降低手柄30的和支承元件11的磨损。
在前侧111上,承载件本体19由挡板9覆盖。挡板9由挡板元件3、4、5和另一在图1中示出的挡板元件49组成,挡板元件49插入挡板元件5。在后侧112上,在承载件上连接有覆盖元件6、7。挡板元件3、4、5、49和覆盖元件6、7分别彼此分开地构成。
如在图1和2中示出的,至少挡板元件3、4形成平坦的、不具有突起部的表面。仅围绕手柄30,挡板9能够具有轻微的隆起部,如在图7中示出的那样。
包覆件1构成为机电的包覆件1。为此,包覆件1具有驱动器22,所述驱动器构成为电动机。经由转轴23,驱动器22移动联接元件24,所述联接元件在嵌入元件20中引导,如在图7和8中示出的那样。联接元件24能够运动到在图7中示出的接合位置X中。在接合位置X中,联接元件24接合到包覆件本体2的配合联接元件25的开口73中。在此,配合联接元件25环周地包围联接元件24。
嵌入元件20和手柄30彼此抗扭地连接、尤其啮合,如在图9和10中示出的那样。通过联接元件24在嵌入元件20中引导,联接元件24在手柄30从静止位置I转动到操纵位置II中时随着手柄30一起转动。由此,转矩从手柄30传递到联接元件24上。如果联接元件24接合到配合联接元件25中,那么转矩能够传递到配合联接元件25上和传递到与配合联接元件25抗扭地连接的传递元件26上。因此,在操纵手柄30时,转矩能够作用到锁上。
如在图18中示出的,在联接元件24和配合联接元件25之间设有间隙。因此,可能的是,在联接元件24在接合位置X中将转矩传递到配合联接元件25上之前,用户必须首先移动手柄30。
在图8中示出的脱接位置XI中,联接元件24与配合联接元件25脱离接合。在脱接位置XI中,也能够操纵手柄30。联接元件24在脱接位置XI中随着手柄30一起转动。当然,在脱接位置XI中,转矩不能传递到配合联接元件25上。因此,手柄30的运动保持不作用到锁上。
在图8中用虚线示出联接元件24的中间位置XII,当驱动器22尝试使联接元件24运动到接合位置X中时,联接元件24处于所述中间位置中,然而基于联接元件24的已经完成的转动不能接合到配合联接元件25中,而是碰撞到配合联接元件25上。
为了包覆件本体2尽可能平坦地构成,驱动器22和在图23中示出的电池槽34容纳在手柄30中。电池槽34用于:在包覆件1的可交付使用的状态下容纳储能器57、尤其电池或蓄电池,借助于所述储能器能够为驱动器22输送电能。同样地,联接元件24至少部分地位于手柄30中,如在图7和8中示出的。为此,手柄30空心地构成。尤其,联接元件24、配合联接元件25、传递元件26和手柄30位于共同的轴线120上。
驱动器22、用于驱动器22的发动机箱21和联接元件24容纳在嵌入元件20中,如在图7至10中示出的。嵌入元件20可转动地支承在空心的支承元件11中。在此,嵌入元件20向前伸出支承元件11,如在图15中示出的,使得嵌入元件20的形状配合机构96能够与手柄30的形状配合机构58进行形状配合,如在图9和10中示出的。在此,嵌入元件20同样部分地设置在空心的手柄30中。同样地,嵌入元件本身具有用于支承具有驱动器22的发动机箱21和用于引导联接元件24的穿通开口118,如在图7、11和22中示出的。在此,穿通开口118分别部段地匹配于发动机箱21或联接元件24。
配合联接元件25直接容纳在承载件10的用于配合联接元件25的配合联接元件容纳部63中。
为了驱动器22将联接元件24移动到接合位置X中,必须事先验证授权的用户。为此,包覆件1具有发送和接收单元,借助所述发送和接收单元能够无线地接收验证码。发送和接收单元能够具有在图23中示意地示出的天线51。验证码能够从外部的可携带的验证发送器传递到发送和接收单元上。
设置在电路板50上的控制单元56检查验证码并且将所述验证码与比较码或预设值进行比较。在图23中,控制单元56由印刷电路板68遮盖进而仅用虚线示出。如果验证码和比较码一致或验证码对应于预设值,那么控制单元56能够使驱动器22将联接元件24朝向接合位置X的方向移动。控制单元控制和/或调节驱动器22。
天线51设置在印刷电路板68上。如在图15和17中示出的,印刷电路板与天线51设置在承载件10之内。由此,同样能够实现特别平坦的包覆件1。
如在图1和2中示出的,承载件10在三个侧面103、104、105上可见。因此,能够节省用于挡板9的材料。尤其,承载件10的三个侧部113、114、115是完全可见的。承载件10在可见的侧面103、104、105上直接连接于挡板9。挡板9在可见的侧部113、114、115上与承载件10齐平。因此,承载件10在前侧101上是不可见的并且不必在前侧111上出于美观的原因进行表面处理。
在下部的侧面106上,承载件10的下侧116被完全覆盖。下部的侧面106倒圆地构成。
上部的第一挡板元件3和下部的第二挡板元件4经由形状和/或力配合固定在承载件10上。在此,在承载件10之内进行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由此,能够弃用在包覆件1的装配状态中可见的、用于固定挡板元件3、4的埋头螺丝。
第一挡板元件3构成为从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8向后伸出的平坦的板,如在图6和16中示出的。第二挡板元件4构成为仅在一个端部上弯曲的、从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8向后伸出的板。
第二挡板元件4由金属构成。在制造时,第二挡板元件4仅必须弯曲而不必深冲。此后,能够将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8焊接。由此,特别价格适宜的制造是可能的。
第一挡板元件3覆盖天线51。为了使信号能够良好地到达天线51,第一挡板元件3由塑料制成。可选地,能够设有第一挡板元件3的表面覆层。第一挡板元件3夹紧在承载件10中。为此,承载件10具有相应的容纳部97,如在图16中示出的。在第一挡板元件3和承载件10之间的连接仅可从承载件10的后侧112松开。由此,第一挡板元件3不能够由未授权的用户移除。
同样为了减少电磁衰减,第一覆盖元件6由塑料制成,所述第一覆盖元件覆盖天线51。第一覆盖元件6粘贴到后侧112上。第一覆盖元件6突出于承载件10的后侧112。由此,能够避免在天线51的区域中在承载件10和金属建筑物门之间的导电连接。
为了在承载件10中不存在围绕天线51的导电的路径,承载件10在天线51的区域中具有构成为穿通开口的电子装置容纳部13。电子装置容纳部13用作为用于印刷电路板68和电路板50的容纳部。此外,承载件10具有缝隙84,通过所述缝隙中断围绕天线51的导电连接,如在图6、15和16中示出的。
具有天线51的印刷电路板68与承载件10电绝缘地构成。天线51仅经由电路板50固定在承载件10上,如在图15和17中示出的。电路板50和天线51经由导电连接彼此连接。
除了用于接收验证码的天线51以外,印刷电路板68具有未示出的、用于接收比较码或预设值的天线元件。经由天线元件与借助天线51相比接收更高频率的信号。
第二覆盖元件7可逆地可拆开地固定、尤其拧紧在承载件10上。由此,无损坏地接近位于第二覆盖元件7后方的元件40、41、42、20、25、43是可能的。为此,凹部能够设在覆盖元件7和承载件10上,所述凹部能够容纳用于将覆盖元件7可拆开地安置在承载件10上的固定机构、如螺丝。
第一和第二挡板元件3、4以少于一半的方式包围手柄30,使得第一和第二挡板元件3、4能够远离包覆件本体2,而不必拆开手柄30。
第二挡板元件4经由形状和力配合固定在承载件10上,所述承载件10可通过竖直的、指向下的移动拆开。为此,在承载件10的在图6和25中示出的容纳部99中置入在图6和16中示出的弹簧片27,第二挡板元件4的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8能够接合到所述弹簧片27中。为此,第二挡板元件4的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8构成为设有蘑菇头的销。弹簧片27可在用于蘑菇头的下部区域中经过。在弹簧片27的上部区域中,蘑菇头向前形状配合地保持,而弹簧片27夹紧蘑菇头,使得保持第二挡板元件4。如果夹紧力由用户克服,那么用户能够将第二挡板元件4向下移动然后取出。替选地,代替蘑菇头能够使用O形环(未示出)。代替弹簧片,尤其直接在承载件10中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划分为两个容纳区域。两个容纳区域通过渐缩的区域彼此连接。在下部的第一容纳区域中,尤其能够无应力地引入设有O形环的销。随后,将具有O形环的销穿过渐缩的区域向上移动并且以夹紧的方式容纳到第二容纳区域中。如果O形环位于第二容纳区域中,那么通过渐缩的区域防止自动的向下运动。通过在第二容纳区域中的凸肩保持O形环,使得也防止向前运动。
承载件10在第二挡板元件4的区域中具有如在图25中示出的门固定装置容纳部14、15。因此,在拆卸第二挡板元件4之后能接近固定元件60。因此,对于简单的安装或拆卸能够值得期望的是,固定元件60仅能够通过移动和取下第二挡板元件4来碰到。这例如适用于设置在建筑物门的内侧上的包覆件。同样地,这能够适用于设置在建筑物门的外侧上的包覆件1,只要固定元件60在装配状态下不可从前侧111拆开。例如,固定元件60仅能够从承载件10的后侧112拆开。因此,也可考虑的是,在第二挡板元件4后方设有紧急锁芯(未示出)。
替选地,由于操作保护原因,应刚好防止简单地进入固定元件60。为此,加固元件(未示出)能够设置在第二挡板元件4的形状和/或力配合机构8的下方并且通过形状配合防止第二挡板元件4的移动。替选地或附加地,在第二挡板元件4中能够构成用于锁芯的开口98,如在图15中示出的。锁芯(未示出)能够在包覆件1的装配状态下穿过开口伸出并且防止第二挡板元件4向下移动。
除了用于锁芯的可能的开口98以外,第一和第二挡板元件3、4具有连续的表面。
承载件10具有锁芯容纳部12,如在图6和25中示出的。构成为穿通开口的锁芯容纳部12的大小设计成,使得锁芯能够以距手柄30不同的间距插过。紧急锁芯能够完全地隐藏在第二挡板元件4之后。否则,锁芯能够穿过第二挡板元件4伸出,其中第二挡板元件4的开口98匹配于锁芯的大小。对于锁芯与手柄30的不同的间距,第二挡板元件4必须预留相应的开口98。然而,其余的包覆件1不必匹配于锁芯与手柄30的不同的间距。
如果可以考虑固定元件60相互间的或/和与手柄30的不同的间距,那么能够构成相应的门固定装置容纳部14、15,使得固定元件60能可变地放置。因此,门固定装置容纳部14分别构成为长孔,如在图25中示出的。
第一挡板元件3和第一覆盖元件6形成围绕印刷电路板68的进行保护的向下敞开的壳体。如在图25中示出的,壳体向下敞开,使得实现空气循环。如在图6和16中示出的,第一挡板元件3具有弯曲的保护机构74,所述保护机构设置在缝隙84中。缝隙84从外向内上升地构成。
在图23中示出电导体37、38、91、92。第一电导体37、38设置在手柄30中并且构成为用于,从储能器57的两极传输电流。第一电导体37、38穿过手柄30从电池槽34引向电路板50。第二电导体91、92继续从电路板50引向驱动器22。第一电导体37、38对电路板50供给电流。经由第一和第二电导体37、38、91、92,对驱动器22供给电流。在此,驱动器22仅经由电路板50获取电流。所有所描述的电导体37、38、91、92设置在手柄30之内和包覆件本体2之内。
第一和第二电导体37、38、91、92在连接件32之内彼此机械连接,其中电导体37、38、91、92彼此电绝缘。这尤其适用于其中也设置有嵌入元件20的区域。
嵌入元件20支承第一和第二电导体37、38、91、92。为此,嵌入元件20具有限界区域95。限界区域95构成为柱形外面的平滑的部段。限界区域95构成为,使得电导体37、38、91、92在手柄的任意工作位置中贴靠在限界区域95上,如在图9和10中示出的。这适用于第一和第二定向V、VI。
为了部分地构成限界区域95,形状配合机构96不围绕嵌入元件20的整个环周构成,如在图9、10和22中示出的。同样地,形状配合机构58是中断的,如在图9、10和22中示出的,以便形成用于引导电导体37、38、91、92的区域。形状配合机构58中断两次,使得对于手柄30的第一定向和第二定向V、VI得到用于引导电导体37、38、91、92的区域。
在支承元件11的区域中抗扭地设置有电导体37、38、91、92。为此,设有引导部93,所述引导部侧向地由支承元件的穿口94形成,所述穿口在图9、10和26中示出。在上部,引导部93由支承套筒33限界。在下部,限界区域95封闭引导部93,如在图9和10中示出的。
电池槽34设置在把手31中。在此,储能器57能够通过移除盖35来更换。盖35仅能够经由专用工具(参见图33)打开。电池槽34在盖35之前终止。电池槽34的大小设计成,使得储能器57穿过电池槽34伸入到盖35中。在此,盖35设置为用于电传导至少一个储能器57的电流。
盖35匹配于储能器57的环周,使得储能器57的可靠的保持和在盖35上的可靠的电接触是可能的。在此,盖35中的面状的突起部和盖35的环周相互匹配,使得储能器57在储能器57相对于把手31的轴线径向运动的情况下也接触储能器57的极。因此,储能器57在摇动运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贴靠在盖35的面状的突起部上。尤其,盖35与储能器57的负极电连接。附加地或替选地,弹簧元件(未示出)设置在负极和盖35之间,经由弹簧元件,负极与盖35电连接。
在手柄30之内设置有电导体36、尤其金属条36。所述电导体设置在手柄30的把手31的内部中,并且引导电流从盖35绕过电池槽34。为了确保与盖35的稳定的接触,电导体36以弹簧加载的方式构成并且尤其有弹性地贴靠在盖35上。在此,电导体36、尤其金属条36构成为,使得在将盖35引入到把手31中时,电导体36越来越有弹性地弯曲。
此外,弹簧元件59设置在电池槽34中,所述电池槽施加用于固定到储能器57上的机械力并且尤其将储能器57按压到盖35上。在此,在把手31中设有凸肩,电池槽34贴靠到所述凸肩上。在从两侧有弹性地接触储能器57的情况下,实现特别可靠的、承受把手31的运动的接触。
在图11至14中示出图3和4中的包覆件1的后视图,其中图11和12对应于手柄30的第一定向V并且图13和14对应于手柄30的第二定向VI。在此,传递元件26、配合联接元件25和覆盖元件7分别未示出,使得包覆件1部分打开地示出。
如在图11至14中示出的,包覆件本体2具有弹簧40。弹簧40用于将手柄30移动到静止位置I中。弹簧40经由杆42与手柄30连接。由此,足够高的转矩能够施加到手柄30上。弹簧40构成为压缩弹簧。杆42经由凸起与手柄30连接。在此,凸起对应于止挡元件43。止挡元件43是单件构成的嵌入元件20的一部分进而抗扭地并且可逆地可拆开地与手柄30连接。
杆42置于止挡元件43中进而可转动地支承。在此,杆42在手柄30的第一定向V中支承在止挡元件43的第一支承部位64中并且在手柄30的第二定向VI中支承在止挡元件43的第二支承部位65中,如在图11至14中示出的。
杆42的另一端部经由弹簧滑块41与弹簧40连接、尤其夹紧。在此,杆42可转动地支承在弹簧滑块41中。
在手柄30的第一定向V中,弹簧40支承在第一弹簧容纳部82中,如在图11和12中示出的。相应地,在手柄30的第二定向中,弹簧40支承在第二弹簧容纳部83中,如在图13和14中示出的。
通过弹簧40的直径d,预设包覆件本体2的厚度。因此,弹簧容纳部82、83的厚度和挡板9的厚度对应于包覆件本体2的厚度,如在图17中示出的。
相应的弹簧容纳部82、83包围弹簧40。弹簧容纳部82、83还用于引导弹簧滑块41。在压缩或拉伸弹簧40期间,杆42经由弹簧滑块41在弹簧容纳部82、83上引导,其中沿着弹簧容纳部82、83引导弹簧滑块41。由此,预设杆42的运动。
杆42与弹簧40和止挡元件43连接,使得在从操纵位置II运动到静止位置I中期间,在弹簧40和杆42之间的角度HF和在杆42和止挡元件43之间的角度HA减小,使得通过弹簧40、杆42和止挡元件43作用到手柄30上的转矩在静止位置I中比在操纵位置II中更大。由此,手柄30能够特别有效地保持在静止位置I中。此外,由此,过度补偿弹簧40的在手柄30从操纵位置II运动到静止位置I期间减小的弹簧力。
优选地,在从操纵位置II运动到静止位置I中期间减小的角度HF和HA位于180°和90°之间。角度HA在从操纵位置II运动到静止位置I中期间减小到小于90°。由此,得出通过弹簧40、杆42和止挡元件43作用到手柄30上的转矩的波浪形的力矩变化。
弹簧容纳部82、83的第一部分48在承载件10中构成。在包覆件1的安装状态中,弹簧容纳部82、83的第一部分48由第二覆盖元件7覆盖,由此第二覆盖元件7形成相应的弹簧容纳部82、83的第二部分62。弹簧容纳部82、83通过纵向划分来划分。由此,弹簧容纳部82、83的第一部分48敞开地构成,使得弹簧40简单地安装、拆卸或从一个弹簧容纳部82、83移置到其他的弹簧容纳部82、83中。
承载件具有第一止挡46和第二止挡47。止挡46、47用于在安装状态下对手柄30的运动限界。在手柄30的第一定向V中,止挡元件43在静止位置I中贴靠在第二止挡47上并且在操纵位置II中贴靠在第一止挡46上,如在图11和12中示出的。在手柄30的第二定向VI中,止挡元件43在静止位置I中贴靠在第一止挡46上并且在操纵位置II中贴靠在第二止挡47上,如在图13和14中示出的。因此,相同的止挡46、47在手柄30第一和第二定向V、VI中对弹簧40的运动限界。止挡46、47相对于包覆件1的纵平面LE是对称的。
止挡角AW在第一定向V中通过止挡元件43在静止位置I中的位置给定并且在第二定向VI中通过止挡元件43在静止位置I中的位置给定,如在图11中示出的。止挡角AW对应于工作角BW。
手柄30与止挡元件43可逆地可拆开地连接。为此,嵌入元件20在嵌入元件20的外环周上具有齿部,所述齿部接合到手柄30的内侧81上的齿部中,如在图9和10中示出的。
关于承载件10,止挡元件43在第一定向V中在静止位置I中相对于在第二定向VI中的静止位置I错开止挡角AW设置。通过手柄30在从定向V、VI转变到另一定向V、VI时转动180°,得出180°-AW的错位角VW,止挡元件43关于手柄30在从第一定向V变换到第二定向VI时以所述错位角重新设置。为了能够实现这种错位,选择具有错位角VW的整数除数的在齿部ZW的齿之间的角度,如在图9和10中示出的。在此,除数示例性地为6。
通过构成为具有止挡元件43的嵌入元件20引导联接元件24,所述联接元件在手柄30的第一定向V中相对于手柄30的第二定向VI在静止位置I中同样错开止挡角AW,如通过比较图11和13的比较得出的。相应地,配合联接元件25在手柄30的第一定向V中相对于手柄30的第二定向VI同样以错开止挡角AW的方式插入到承载件10中。配合联接装置容纳部63示例性地构成在承载件10中,使得配合联接元件25不可自由转动。
传递元件26与配合联接元件25可逆地可拆开地连接。传递元件26在手柄30的第一定向V和第二定向VI中保持其定向,使得传递元件26能够引入到锁的锁芯中。配合联接元件25可以在至少两个位置中插入到传递元件26中,使得配合联接元件25在变换定向V、VI时可转动,传递元件26相反地保持其定向。为此,配合连接元件25以错开止挡角AW的方式插入到传递元件26中。
如在图18中示出的,配合联接元件25和传递元件26彼此啮合。在此,作为在齿部的两个齿之间的角度选择止挡角AW的整数的除数。在此,除数示例性地为2。
止挡元件43设置在承载件10的后侧112和第二覆盖元件7之间。因此,止挡元件43在包覆件1的装配状态下设置为对于未授权的用户是不可接近的。更确切地说,在可接近止挡元件43之前,必须首先将包覆件1从建筑物门拆卸。通过止挡元件43借助贴靠到止挡46、47上在工作位置对手柄30的运动限界,在包覆件1的装配状态下,不能够将手柄30转换到安装位置III中。当将包覆件1从建筑物门拆卸并且将第二覆盖元件7从承载件10拆开时,才可接近止挡元件43。
将止挡元件43通过下述方式移除:将嵌入元件20从承载件10中取出。此后,手柄30能够占据安装位置III。
在安装位置III中,手柄30可轴向地沿着支承元件11运动。因此,手柄30能够从包覆件本体2拆卸。相反地,在工作位置中,手柄30在支承元件11防止取下而又能转动地保持。因此,防止在工作位置中拆卸手柄30。为此,手柄30具有第一连接元件39并且支承元件11具有第二连接元件18。在图20和21中示出连接元件18、39,其中在图21中示出静止位置I作为工作位置并且在图20中示出安装位置III。
连接元件18、39分别构成为突起部。如在图21中示出的,在工作位置中,第一连接元件39通过支承套筒33分开地位于第二连接元件18后方,使得防止第一连接元件39与第二连接元件18形状配合,以至于能够从支承元件11取下手柄30。
相反地,在安装位置III中,连接元件18、39无重叠地错开,如在图20中示出的。由此,能够实现将手柄30取下。
第一连接元件39在手柄30的内侧81上构成,如在图20至22中示出的。第二连接元件18在支承元件11的外侧上构成,如在图6、21和26中示出的。因此,在手柄30之内发生手柄30与支承元件11的防止取下而又可转动的连接。通过手柄30不仅经由嵌入元件20与联接元件24抗扭地连接、而且在支承元件11上防止取下而又能转动地在手柄30之内连接,在手柄30的区域中能够弃用从外部可见的埋头螺丝。通过挡板9也不借助埋头螺丝固定,可能的是,将包覆件1构成为不具有在装配状态下可见的埋头螺丝。
手柄30的第一端部80在承载件本体19之前终止,如在图7和8中示出的。承载件10仅经由支承元件11引导手柄30。
在第二连接元件18的区域中,柱形的支承元件11的外面17构成为不具有穿通开口。通过支承元件11的连续的设计方案,支承元件11对于能够接收手柄30的力是足够稳定的。
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18、39依次地设置,使得可考虑手柄30围绕支承元件11的360°旋转。360°旋转由于电导体37、38、91、92是不期望的。为了防止360°旋转,设有止转部。止转部包括支承元件11的止挡66(参见图26)和手柄30的止挡67,如在图22中示出的。止挡66、67设置在连接元件18、39后方。止挡66、67通过下述方式防止手柄30的360°旋转:当拆卸止挡元件43时,止挡66、67在旋转时相对于彼此贴靠。
第二连接元件18穿过支承套筒33伸出。然而,支承套筒33覆盖第二连接元件18的贴靠面,在所述贴靠面上连接有第一连接元件39。为了简单地安装支承套筒33并且为了补偿支承元件11的不平坦性,支承套筒33具有连续的切口79,如在图9和20中示出的。
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18、39分别构成为两个突起部。第二连接元件18相对于包覆件1的纵平面LE对称地构成,如在图20和26中示出的。如在图20中示出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18、39在安装位置III中共同覆盖支承元件11的大于75%的环周。通过连接元件18、39的大面积的设计方案,能够实现手柄30在支承元件11上的良好的引导。连接元件18、39设置为,使得在手柄的第一定向V和第二定向VI中,手柄30在工作位置中防止取下而又能转动地保持。
第三挡板元件5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挡板元件3、4之间。第三挡板元件5用作为光导体。为此,来自多个构成为三色LED的发光机构52的光能够经过。发光机构52设置在电路板50上,如在图23中示出的。通过发光机构52的不同的颜色,能够用信号表示包覆件1的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颜色用于显示用户授权、储能器的充电状态和/或包覆件1的工作状态。第三挡板元件5通过手柄30和挡板元件3、4固定在包覆件1上。
如在图7和8中示出的,驱动器22在没有能量缓存器的情况下、尤其在没有弹簧的情况下作用到联接元件24上,由此节省电能。由此,能够实现储能器57的高的使用寿命。为了能够控制联接或脱接过程是否引起联接元件24的要实现的位置X、XI,包覆件1具有第一传感器53和第二传感器54。为第一传感器53设有第一光源44,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对于第一传感器53是可接收的。为第二传感器54设有第二光源45,所述第二光源的光束对于第二传感器54是可接收的。第一传感器53和第一光源44共同形成第一光栅,所述第一光栅在图6和23中示出。第二传感器54和第二光源45共同形成第二光栅,所述第二光栅在图11至14中示出。
第一和第二光栅53、54、44、45设置在电路板50上。第一光栅53、44和第二光栅54、45在电路板50的不同侧上构成。在此,电路板50用作为光栅53、54、44、45之间的光分离部(Lichtscheide)。传感器53、54的信号的传送同样在电路板50上进行。
光板50具有隆起部75,以用于将光栅53、54、44、45围绕联接元件24设置。
传感器53、54标记接合位置和脱接位置X、XI。如在图7中示出的,在接合位置X中,第一传感器53接收光源44的光束。在此情况下,第一传感器53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56上,控制单元将所述信号表示为“1”。在接合位置X中,第二传感器54不能够接收光源45的光束,因为联接元件24中断光束。第二传感器54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56上,控制单元将所述信号表示为“0”。
如在图8中示出的,在脱接位置XI中,第一传感器53不能够接收光源44的光束,因为联接元件24中断光束。在此情况下,第一传感器53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56上,控制单元将所述信号表示为“0”。在脱接位置XI中,第二传感器54能够接收光源45的光束。第二传感器54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56上,控制单元将所述信号表示为“1”。根据第一和第二传感器53、54的对于两个位置X、XI的不同的信号,控制单元56能够检测,联接元件24处于两个位置X、XI中的哪个位置中。
为了在接合位置X中使第一光源44的光束经过联接元件24,联接元件24具有可透光的区域28,所述可透光的区域构成为穿通开口,如在图6至8中示出的。同样地,嵌入元件20具有光穿口70,如在图6、8和20中示出的。光穿口70通过下述方式得出:嵌入元件20的引导件71中断,如在图8中示出的。引导件71用于接合到配合联接元件25的圆形环绕的槽中。由此,配合连接元件25朝向嵌入元件20定向。在光穿口70中置入准直器55,如在图6、11至14中示出的。
如在图11至14中示出的,准直器55不仅在静止位置I中、而且也在操纵位置II中引导光束穿过光穿口70。同样地,准直器55也在其余的工作位置中引导光束穿过光穿口70。同样地,准直器55在接合位置X中对于所有的工作位置引导光束穿过可透光的区域28。因此,传感器53、54传送到控制单元56的信号与手柄30的工作位置无关。
在联接元件24的接合位置X中,联接元件24与位于联接元件24后方的传递元件26间隔开地设置。在脱接位置XI中,联接元件24与位于联接元件24前方的驱动器22间隔开地设置。由此,能够避免联接元件24卡住。
配合联接元件25为此构成为敞开的,使得联接元件24能够深地接合到配合联接元件25中,否则配合联接元件25沿运动方向碰撞到配合联接元件25上。
此外,配合联接元件25的齿部与传递元件26关于轴线120径向地构成。配合联接元件25的齿部围绕配合联接元件25的环周构成,所述齿部接合到传递元件26的凹陷部中。由此,联接元件24在接合位置X中距位于其后方的传递元件26的间距大地构成。
只要传感器53、54传送表示要达到的位置X、XI的信号,控制单元56停住联接元件24。由此,联接元件24能够与传递元件26和驱动器22间隔开地运动。
为了使联接元件24达到接合位置X、而不在中间位置XII中停住,配合联接元件25能够相对于联接元件24具有间隙,如在图18中示出的。由此,可能的是,联接元件24经由转动角区域接合到配合联接元件25中。因此,也可能的是,当用户已经开始操纵手柄30时,仍达到接合位置X。为了使联接元件24面状地贴靠到配合联接元件25上,开口73构成为是弧形的,如在图18中示出的。
联接元件24在脱接位置XI中以间距KG远离配合联接元件25,如在图6中示出的。间距KG用作为第二光栅54、45的测量路段。在此,第二光源45的光束能够在脱接位置XI中达到第二传感器54。
此外,提出用于达到接合位置X、而不在中间位置XII中停住的其他结构措施。
因此,通过引导机构71和槽72,配合联接元件25直接在嵌入元件20上引导,使得实现嵌入元件20和配合联接元件25彼此间的定向。
此外,驱动器22和转轴23经由带动件29移动联接元件24,如在图7和8中示出的。在此,仅带动件29具有用于接合到转轴23中的内螺纹。转轴23和联接元件24彼此间具有间隙,如在图20中示出的。同样地,带动件29在联接元件24中横向于联接元件24的运动方向可运动地支承。
配合联接元件25和传递元件26彼此分开地构成。配合联接元件25轴向地固定在承载件10和覆盖元件7之间,如在图7和8中示出的。
传递元件26和配合联接元件25彼此间具有间隙,如在图18中示出的。传递元件26关于轴线120轴向地和径向地支承在第二覆盖元件7中。因此,对于传递元件26可能的是,匹配于锁的位置,而配合联接元件25相对于联接元件25的定向不变化。在此,传递元件26的背离配合联接元件25的端部可沿多个空间方向运动。
传递元件26在端部89上拓宽,由此在包覆件本体2或覆盖元件7中的保持是可能的。此外,覆盖元件7具有圆形环绕的凸缘86,以用于支承,如在图6、16和19中示出的。尤其,凸缘86具有柱形的部段87和连接在其上的渐缩的部段88。传递元件26以球窝关节的方式支承在凸缘86中。通过支承,传递元件26能够以在图17中示出的最大偏转角LW从垂直的偏转中偏转出来。最大偏转角LW能够沿不同的空间方向占据,使得得出正圆锥,如在图19中示出的。
为了可靠的和有效的力传递,配合联接元件25和传递元件26具有弧形的齿部,如在图18和19中可见的。例如,齿部在配合联接元件25上具有八个齿。为了配合联接元件25不损害用于通过覆盖元件7支承传递元件26的支承间隙,具有配合联接元件25的齿部的突出部的直径小于具有传递元件26的齿部的凹陷部的直径。因此,配合联接元件25的齿部必要时仅部段地与传递元件26的齿部接触。通过齿部的弧形的构成方案,传递元件26和配合联接元件25在传递转矩时仍然面状地彼此贴靠。
在图1至26中示出的包覆件1中,包覆件1仅在天线51之下具有门固定装置容纳部14、15。在此情况下,第一覆盖元件6能够具有平坦的、连续的表面。
在图27和28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包覆件1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分别仅示出局部。只要在下文中未描述,在图27和28中示出的包覆件对应于在图1至26中所描述的包覆件1。在图27和28中示出的包覆件1在天线51之上具有门固定装置容纳部76。在天线51之上的门固定装置容纳部76构成为用于可变地安置固定元件60的孔组。门固定装置容纳部76与承载件10电绝缘地构成。为此,绝缘元件77设置在承载件10和门固定装置容纳部76之间。承载件10具有构成为穿通开口的容纳部16,以用于设置门固定装置容纳部76。在容纳部16的边缘上,固定机构61设置在承载件10中,在所述承载件上能够固定有门固定装置容纳部76。
除了缝隙84以外,在包覆件1中还设有另一缝隙85,以减小电流。缝隙85位于承载件10的内部,如在图28中示出的。
如在图27中示出的,第一覆盖元件6具有用于穿引固定元件60的开口78。为了保护电路板50和印刷电路板68,开口78在销售的状态下仅预冲孔(未示出),使得在安装到建筑物门上时打开固定元件60所需的开口78。
在图29中示出联接方法200,如在控制单元56中存储的。在此,联接方法在验证授权的用户之后开始。在方法期间,继续以预设的频率询问传感器53、54的标记联接元件24的位置X、XI的信号。在此,交替地询问第一传感器53的信号与第二传感器54的信号。频率例如能够在100Hz和10kHz之间。此外,至少从驱动器22启动起测量时间。控制单元56确定时间片,尤其是时间区间、降低时间和暂停区间。
在第一步骤201中进行检查,联接元件24是否位于接合位置X中,这通过检查是否存在传感器53、54的相应的信号来实现。如果联接元件24已经位于接合位置X中,那么方法200在方法步骤202中结束。
如果联接元件24不位于接合位置X中,那么驱动器22在方法步骤203中启动,使得联接元件24朝向接合位置X的方向运动。在驱动器22运行期间,继续在方法步骤204中进行检查,联接元件24是否达到接合位置X。如果已经达到接合位置X,那么在方法步骤205中,直接停止驱动器22。紧接着方法步骤205,分别进行方法步骤202。
在降低时间RZ之后,驱动器22的电功率降低。
在方法步骤206中规定,时间区间ZI结束,其中联接元件24未达到接合位置X。在此情况下,根据方法步骤207停止驱动器22。说明方法步骤207在联接方法200中已执行的次数的计数值i加一。
在方法步骤208中检查,计数值i是否低于在控制单元56中规定的每联接方法200的接合过程的数量AE。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在方法步骤209中等待暂停区间PI的时长。如果另一方面,计数值i已经达到数量AE,那么在方法步骤210中导入根据图12的脱接方法300。
紧接着方法步骤209,在方法步骤211中检查,联接元件24是否已经达到接合位置X。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执行方法步骤202。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在方法步骤212中重新启动驱动器22,使得联接元件24朝向接合位置X的方向运动,然而直接具有降低的电功率。
在驱动器22运行期间,继续在方法步骤213中检查,联接元件24是否达到接合位置X。如果已经达到接合位置X,那么变换到方法步骤205。
在方法步骤214中规定,时间区间ZI结束,其中联接元件24未达到接合位置X。在此情况下,变换到方法步骤207。
在图30中示出脱接方法300,如在控制单元56中存储的。在此,脱接方法300在停止持续时间结束之后开始。在方法期间,继续以预设的频率询问传感器53、54的标记联接元件24的位置X、XI的信号。在此,交替地询问第一传感器53的信号与第二传感器54的信号。频率例如能够在100Hz和10kHz之间。此外,至少从驱动器22启动起测量时间。控制单元56确定时间片,尤其是时间区间ZI、降低时间RZ和暂停区间PI。
在第一方法步骤301中,通过检查是否存在传感器53、54的相应的信号来检查,联接元件24是否位于脱接位置XI中。如果联接元件24已经位于脱接位置XI中,那么方法300在方法步骤302中结束。
如果联接元件24不位于脱接位置XI中,那么驱动器22在方法步骤303中启动,使得联接元件24朝向脱接位置XI的方向运动。在驱动器22运行期间,继续在方法步骤304中检查,联接元件24是否达到脱接位置XI。如果已经达到脱接位置XI,那么在方法步骤305中,直接停止驱动器22。紧接着方法步骤305进行方法步骤302。
在降低时间RZ之后,驱动器22的电功率降低。
在方法步骤306中规定,时间区间ZI结束,其中联接元件24未达到脱接位置XI。在此情况下,根据方法步骤307停止驱动器22。说明方法步骤307在脱接方法300中已执行的次数的计数值i加一。
在方法步骤308中检查,计数值i是否低于在控制单元56中规定的每脱接方法300的脱接过程的第一数量AV1。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在方法步骤309中等待暂停区间PI的时长。如果另一方面,计数值i已经达到数量AV1,那么在方法步骤310中检查,计数值i是否低于在控制单元56中规定的每脱接方法300的脱接过程的第二数量AV2。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在方法步骤311中等待暂停区间PI的时长。方法步骤311中的暂停区间不同于方法步骤309中的暂停区间并且尤其是更长的。紧接着方法步骤309或311,变换到方法步骤301。
如果计数值i已经达到数量AV2,那么在方法步骤312中中断脱接方法300并且在方法步骤313中在光学上用信号表示故障。此后,在方法步骤314中结束脱接方法300。
在方法步骤206、214和306中的时间区间ZI和在方法步骤209、309和311中的暂停区间PI能够选择得不同长。尤其,在方法步骤209中的暂停区间PI小于在方法步骤309中的暂停区间。在方法步骤309中的暂停区间PI能够小于在方法步骤311中的暂停区间。同样,在方法步骤206中的时间区间ZI能够大于在方法步骤309和311。同样,除了规定的数量AE、AV1和AV2以外,能够设有其他规定的数量,以便能够进一步改变暂停区间。
图31至33包含在图1至30中示出的实施例的变型。
在图31中,第二覆盖元件7两件式地构成。因此,第二覆盖元件7包括第一覆盖件122和第二覆盖件123。两个覆盖件122、123分别单独地从承载件可拆开、尤其可拧下。第一覆盖件122具有凸缘86,以支承传递元件26。第二覆盖件123覆盖弹簧容纳部82、83。因此,第二覆盖件123形成相应的弹簧容纳部82、83的第二部分62。通过覆盖元件7的两件式构造,能够更换传递元件26,而不用打开弹簧容纳部82、83。尤其为了传递元件26的端部90匹配于门锁或门扇的厚度,才进行传递元件26的更换。
在图32中,嵌入元件20经由附加的、尤其管状的支承件124支承在支承元件11上。附加的支承件124用于减小制造公差和/或用于避免磨损。因此,支承件124由硬质材料、例如由青铜或钢制成。附加的支承件124优选在支承元件11的长度之上延伸。
通过附加的支承件124,能够将用于电导体37、38、91、92的引导部93向下至少部分地限界。在此,支承件124部分地替代嵌入元件20的限界区域95。通过不可运动的支承件124,保护电导体37、38、91、92。支承套筒33能够向上对引导部93限界(根据图9、10、20示出),使得电导体37、38、91、92在支承元件11的区域中至少部分地仅由不可运动的元件11、33、124包围。然而,在图32中,支承套筒33向上打开。由此,可能的是,将插接连接装置的插接器(未示出)在安装时从手柄30引向电路板50,经由所述插接连接装置,电导体37、38、91、92与电路板50连接。同样地,导体91、92经由包括配合插接器125的插接连接装置与驱动器22连接。在此情况下,手柄30对引导部93向上限界。
设有支承件的凹处126,以便能够将电导体37、38、91、92在安装位置III中引导绕过形状配合机构58。在凹处126的区域中并且在支承元件11的前方,电导体37、38、91、92贴靠在限界区域95上。
在图33中示出,金属条36如何在电池槽34上形状和/或力配合地保持。为此,金属条36能够在背离盖35的端部上弯曲并且接合到电池槽34的连接片状的凹部127中。同样地,在图31中示出专用工具121,借助所述专用工具能够将盖35打开以更换储能器57。盖35在其端侧上具有多个、尤其两个凹陷部128,其中在图31中示出凹陷部128。在凹陷部128中能够分别接合有专用工具121的突起部129。
在图31至33中示出的变型能够分别单独地与每个之前所描述的实施例组合。

Claims (23)

1.一种用于建筑物门的包覆件(1),所述包覆件具有:
手柄(30);
联接元件(24),所述联接元件与所述手柄(30)有效连接;
配合联接元件(25),经由所述配合联接元件,能够将转矩从所述手柄(30)传递到锁上;
和用于移动所述联接元件(24)的驱动器(22),
其中在所述联接元件(24)的接合位置(X)中,所述联接元件(24)与所述配合联接元件(25)有效连接或者通过移动所述手柄(30)能够与所述配合联接元件(25)置于有效连接,使得能够将转矩从所述手柄(30)传递到所述配合联接元件(25)上;
并且在所述联接元件(24)的脱接位置(XI)中,所述联接元件(24)不与所述配合联接元件(25)有效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器(22)和/或所述联接元件(2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手柄(30)中,
其中所述包覆件具有包覆件本体,其中在所述包覆件本体(2)中设置有杆(42),弹簧(40)经由所述杆作用于所述手柄(30),并且
其中所述杆(42)经由弹簧滑块(41)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弹簧(4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30)是门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手柄(30)中设置有电池槽(34),其中至少各两个设置在所述手柄之内的电导体(37,38,91,92)用于将所述电池槽(34)和所述驱动器(22)接入到电回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件(1)具有承载件(10),其中所述承载件(10)具有选自下述容纳部组的至少一个容纳部:
用于将所述包覆件(1)固定在所述建筑物门上的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门固定装置容纳部(14,15);
用于锁芯的锁芯容纳部(12);
用于将所述手柄(30)移动到静止位置(I)中的所述弹簧(40)的弹簧容纳部(82,83)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48);
用于固定挡板(9)或挡板元件的至少一个容纳部(97);
用于固定从后侧覆盖所述承载件(10)的至少一个覆盖元件的至少一个容纳部;
用于所述配合联接元件(25)的配合联接装置容纳部(63);
用于具有用于控制和/或调节所述驱动器(22)的控制单元(56)的电路板(50)的电子装置容纳部(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件(10)具有多个容纳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件(10)至少部分地至少在所述包覆件本体(2)的侧面(103,104,105,106)上是可见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件(1)具有挡板,所述挡板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挡板元件和第二挡板元件,其中至少一个挡板元件经由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固定在所述承载件(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承载件(10)之内设置有天线(51)并且所述承载件(10)在所述天线(51)的区域中朝向所述承载件(10)的前侧(111)和朝向所述承载件(10)的后侧(112)敞开地构成,
其中所述包覆件(1)具有:挡板元件,所述挡板元件至少在所述天线(51)的区域中覆盖所述承载件(10)的前侧(111);和覆盖元件,所述覆盖元件至少在所述天线(51)的区域中覆盖所述承载件(10)的后侧(11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件(10)具有支承元件(11),其中所述手柄(3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元件(39)并且所述支承元件(11)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元件(18),
其中所述连接元件(18,39)构成为,使得在所述手柄(30)的工作位置(I,II)中,所述手柄(30)防止取下而又能转动地保持在所述支承元件(11)上,并且在所述手柄(30)的安装位置(III)中,所述手柄(30)在所述支承元件(11)上能轴向地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件(1)具有与所述手柄(30)连接的止挡元件(43),
其中所述承载件(10)具有第一止挡和第二止挡(46,47),以通过所述止挡元件(43)贴靠在所述第一止挡或第二止挡(46,47)上对所述手柄(30)的运动限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手柄(30)的指向左的第一定向(V)中和在所述手柄(30)的指向右的第二定向(VI)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止挡和所述第二止挡(46,47)对所述手柄(30)的运动限界。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40)在所述弹簧容纳部(82,83)中支承,其中所述弹簧容纳部(82,83)用于引导所述弹簧(40)和/或所述弹簧滑块(41)。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包覆件(1)中支承传递元件(26),使得所述传递元件(26)的背离所述手柄(30)的第一端部(90)能够沿多个空间方向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元件(26)在所述传递元件(26)的在所述包覆件本体(2)中支承的端部(89)上扩宽并且通过所述扩宽保持在所述包覆件本体(2)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22)在没有能量缓存器的情况下作用于所述联接元件(24)。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接位置(X)中,所述联接元件(24)与在用于所述接合过程的路段之前设置的构件间隔开地设置,和/或在所述接合位置(XI)中,所述联接元件(24)与设置在所述路段之后的构件间隔开地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接位置(X)中,所述联接元件(24)与所述驱动器(22)间隔开地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件(1)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以标明所述联接元件(24)的至少一个位置并且具有控制单元(56),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传感器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56)的信号来控制和/或调节所述驱动器(22)。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存在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53)和第二传感器(54),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为所述接合位置(X)和为所述脱接位置(XI)分别将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53)的用于所述接合位置(X)的信号与所述第二传感器(54)的用于所述接合位置(X)的信号不同,和/或所述第一传感器(53)的用于所述脱接位置(XI)的信号与所述第二传感器(54)的用于所述脱接位置(XI)的信号不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件(1)构成为,使得在所述联接元件(24)从所述脱接位置(XI)运动到所述接合位置(X)和/或从所述接合位置(X)运动到所述脱接位置(XI)期间,减小所述驱动器的电功率。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联接元件(25)设置在所述配合联接装置容纳部(63)中,其中所述配合联接元件(25)在用于引导所述联接元件(24)的嵌入元件(20)上引导和/或所述覆盖元件将所述配合联接元件(25)保持在所述配合联接装置容纳部(63)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包覆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元件(26)能够与所述配合联接元件(25)无关地偏转。
CN201510498417.XA 2014-09-22 2015-08-13 用于建筑物门的包覆件 Active CN1054429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185854.8A EP2998484B1 (de) 2014-09-22 2014-09-22 Beschlag für eine gebäudetür
EP14185854.8 2014-09-22
DE102015109917.9 2015-06-19
DE102015109917.9A DE102015109917A1 (de) 2014-09-22 2015-06-19 Beschlag für eine Gebäudetü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2941A CN105442941A (zh) 2016-03-30
CN105442941B true CN105442941B (zh) 2020-01-03

Family

ID=51585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98417.XA Active CN105442941B (zh) 2014-09-22 2015-08-13 用于建筑物门的包覆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998484B1 (zh)
CN (1) CN105442941B (zh)
DE (1) DE1020151099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02013A1 (de) * 2016-02-04 2017-08-10 Hoppe Ag Betätigungshandhabe und Einsatzkörper für eine Betätigungshandhabe
DE102017105715A1 (de) 2017-03-16 2018-09-20 Dormakaba Deutschland Gmbh Türbeschlag
EP3489915A1 (de) 2017-11-27 2019-05-29 dormakaba Schweiz AG Zugangskontrollverfahren und zugangskontrollsystem
EP3489914A1 (de) 2017-11-27 2019-05-29 dormakaba Schweiz AG Zugangskontrollverfahren und zugangskontrollsystem
EP3489916A1 (de) 2017-11-27 2019-05-29 dormakaba Schweiz AG Zugangskontrollvorrichtung, zugangskontrollsystem und verfahren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14A (zh) * 1991-09-19 1993-04-07 克里迪技术公司 遥控自备电子锁防护系统组件
CN1163690A (zh) * 1995-06-07 1997-10-29 总锁公司 远程操作的独立的电子锁安全系统组件
EP1039072A2 (de) * 1999-03-25 2000-09-27 Sphinx Elektronik GmbH Schloss, insbesondere Möbelschloss
CN1685125A (zh) * 2002-08-28 2005-10-19 伊兰·戈德曼 门圆筒销子锁
DE202005021315U1 (de) * 2004-03-12 2007-10-11 Talleres de Escoriaza, S.A., Irun Kupplungseinrichtung mit einer Panikfunktion für elektromechanische Feststellvorrichtungen
CN201095906Y (zh) * 2007-09-19 2008-08-06 王俭 一种电子锁具结构
DE102008020726A1 (de) * 2008-04-25 2009-10-29 Trautmann, Günter, Dipl.-Ing. Dipl.-Designer Türgriff mit integrierter Sicherheitselektronik sperren..erkennen..freigeben
DE102012020451A1 (de) * 2012-10-17 2014-04-17 Dorma Gmbh + Co. Kg System mit Türbetätigungsteil und Schließzylinder
EP2754794A2 (de) * 2013-01-11 2014-07-16 Carl Fuhr GmbH & Co. KG Kupplung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0813A (en) * 1957-02-28 1960-07-13 T J Cooke & Son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door or like handles
DE1272158B (de) * 1964-08-12 1968-07-04 Schuermann & Co Heinz Drueckerbefestigung, insbesondere fuer Metallrahmentueren, -fenster od. dgl.
DE2435212A1 (de) * 1974-07-22 1976-02-05 Frank Gmbh Wilh Betaetigungselement, insbesondere fuer ein verschlussgetriebe eines fensters, einer tuer o.dgl.
IT1247358B (it) * 1991-05-21 1994-12-12 Fapim Snc Supporto per maniglia di apertura di porte e simili e relativo insertodi ancoraggio
CA2196750C (en) * 1995-06-07 2001-04-03 Andrew Tischendorf Remotely-operated self-contained electronic lock security system assembly
DE19612156C2 (de) * 1996-03-27 1998-07-02 Leonhard Lerchner Türschloß
AT7368U1 (de) * 2004-02-06 2005-02-25 Kaba Gmbh Beschlag
DE202005008396U1 (de) * 2005-05-25 2005-08-04 SCHÜCO International KG Zustandsüberwachungseinrichtung für Griffbeschläge für Fenster oder Türen
ES2331865B1 (es) * 2008-07-15 2010-10-28 Salto Systems, S.L. Mecanismo de embrague aplicable a cilindros electromecanicos de cerraduras.
FR2989410B1 (fr) * 2012-04-13 2014-12-19 Unitecnic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l'ouverture d'une port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14A (zh) * 1991-09-19 1993-04-07 克里迪技术公司 遥控自备电子锁防护系统组件
CN1163690A (zh) * 1995-06-07 1997-10-29 总锁公司 远程操作的独立的电子锁安全系统组件
EP1039072A2 (de) * 1999-03-25 2000-09-27 Sphinx Elektronik GmbH Schloss, insbesondere Möbelschloss
CN1685125A (zh) * 2002-08-28 2005-10-19 伊兰·戈德曼 门圆筒销子锁
DE202005021315U1 (de) * 2004-03-12 2007-10-11 Talleres de Escoriaza, S.A., Irun Kupplungseinrichtung mit einer Panikfunktion für elektromechanische Feststellvorrichtungen
CN201095906Y (zh) * 2007-09-19 2008-08-06 王俭 一种电子锁具结构
DE102008020726A1 (de) * 2008-04-25 2009-10-29 Trautmann, Günter, Dipl.-Ing. Dipl.-Designer Türgriff mit integrierter Sicherheitselektronik sperren..erkennen..freigeben
DE102012020451A1 (de) * 2012-10-17 2014-04-17 Dorma Gmbh + Co. Kg System mit Türbetätigungsteil und Schließzylinder
EP2754794A2 (de) * 2013-01-11 2014-07-16 Carl Fuhr GmbH & Co. KG Kupplungs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2941A (zh) 2016-03-30
EP2998484B1 (de) 2018-12-26
DE102015109917A1 (de) 2016-03-24
EP2998484A1 (de)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2941B (zh) 用于建筑物门的包覆件
US9944172B2 (en) Actuator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lock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110012446A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CN108150015B (zh) 电子锁芯、解锁钥匙和锁具
JP5651815B2 (ja) 電気錠
CN210113029U (zh) 电动工具
RU2010123465A (ru) Приводная система
JP4456430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US20030062008A1 (en) Camshaft adjustment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3683816B1 (en) Switching device and associated switch
SE517942C2 (sv) Elektromekanisk nyckel/cylinderlåskombination
KR20120103092A (ko) 충전커넥터 잠금장치
EP2998480B1 (de) Elektromechanisches Zugangskontrollsystem und Verfahren
US9687922B2 (en) Power tool with cammed throat plate
EP2998470B1 (de) Beschlag für eine gebäudetür
CN116250154A (zh) 用于插塞连接单元的锁定机构、具有这种锁定机构的插塞连接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插塞连接单元的锁定机构的方法
KR101942676B1 (ko) 안테나 및 이상 제어 장치
TWI674938B (zh) 具有降低之電雜訊的動力工具馬達
CN109845030A (zh) 通过十字旋转件卡固车辆的顶罩天线
CN102655290A (zh) 伸缩式柔性接触圆形连接器及其插头、插座
US10876342B2 (en) Guiding rail for guiding a door leaf between an opening position and a closing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a door opening in a wall
CN108826639B (zh) 导风板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112157A (zh) 旋转操作器
CN117588113A (zh) 智能锁具
CN115788170A (zh) 锁芯、锁具、解锁钥匙和应急钥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erman ENNEPETAL

Applicant after: DORMA DEUTSCHLAND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 ENNEPETAL

Applicant before: Co., Ltd of Dorr horse Germany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erman ENNEPETAL

Applicant after: Multi Makai pull German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ENNEPETAL

Applicant before: DORMA DEUTSCHLAND GMBH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