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0647A - 冰凉复合材及以该冰凉复合材制作成的冰凉薄片 - Google Patents
冰凉复合材及以该冰凉复合材制作成的冰凉薄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40647A CN105440647A CN201410404096.8A CN201410404096A CN105440647A CN 105440647 A CN105440647 A CN 105440647A CN 201410404096 A CN201410404096 A CN 201410404096A CN 105440647 A CN105440647 A CN 1054406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icle
- powder particle
- ice
- cold
- pow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冰凉复合材以及冰凉薄片,是由高比热及高导热粉末混合形成冰凉复合材,在藉由冰凉复合材和树脂混合后热压固化而成冰凉薄片,冰凉复合材至少包括第一粉末颗粒、第二粉末颗粒和片状颗粒,其中第二粉末颗粒的粒径小于第一粉末颗粒的粒径,且第二粉末颗粒和片状颗粒会填充在第一粉末颗粒彼此间的空隙;第一粉末颗粒具高比热,第二粉末颗粒以及片状颗粒具高导热。因此,依照此一冰凉复合材所制作成的冰凉薄片能吸收大量的热并且快速的将热导出,避免温度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冰凉复合材以及薄片,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复合材及用其制备的薄片。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为了兼雇轻、薄、短、小的特性及高作业效能,散热的问题一直是电子产品在设计制造时必须考虑的;通常,电子产品制造商会在发热组件和散热机构之间贴附导热薄片。
导热薄片顾名思义,是具有良好导热能力的材料制成,并且因为是使用在电子产品,也需要有良好的绝缘性,再来为了应付不平整的电子组件接面,还需要有柔软的特性;硅胶具有黏性且可压缩,足以应付不规则的组件接面,同时也有低导电性的特性,是一种重要的导热薄片材料,但是硅胶本身的导热能力并不算好,因此常需要混合其他的物质才能成为导热薄片,例如金、银、石墨等导热能力良好的粉末。
目前使用硅胶为基底的散热薄片有一些缺点,首先,硅胶在高热的环境下会释出一些气体,除了有安全上的疑虑也会因材料的耗损而降低散热薄片的工作效能,接着,硅胶内混合的高导热物质,如金、银等是为贵金属,因此制造的成本太高;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认为有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导热薄片。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冰凉复合薄片,运用凉感材料的概念,混合不同颗粒大小的粉末状材料,再和树脂热压形成一种导热薄片。
本发明提出一种冰凉复合材,包括:复数粒径为1微米至250微米的第一粉末颗粒、复数粒径为0.5微米至150微米的第二粉末颗粒及复数片径为0.1微米至50微米且厚度是1纳米至50纳米的片状颗粒,第二粉末颗粒的粒径不大于第一粉末颗粒的粒径,第一粉末颗粒的比热是0.3至0.8J/kg℃,第二粉末颗粒的导热系数是100至3500W/mK,片状颗粒的材料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其导热系数是2000至5000W/mK;其中,第一粉末颗粒彼此之间形成复数个空隙,而第一粉末颗粒、第二粉末颗粒及片状颗粒均匀混合,使第二粉末颗粒及片状颗粒均匀散布在第一粉末颗粒之间的空隙中,第一粉末颗粒、第二粉末颗粒及片状颗粒并紧密的相互接触。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冰凉薄片,包括:复数粒径为1微米至250微米的第一粉末颗粒、复数粒径为0.5微米至150微米的第二粉末颗粒、复数片径为0.1微米至50微米且厚度是1纳米至50纳米的片状颗粒及一经固化的树脂,第二粉末颗粒的粒径不大于第一粉末颗粒的粒径,第一粉末颗粒的比热是0.3至0.8J/kg℃,第二粉末颗粒的导热系数是100至3500W/mK,片状颗粒的材料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其导热系数是2000至5000W/mK,其中,第二粉末颗粒及片状颗粒均匀散布在第一粉末颗粒彼此间的空隙中,且第一粉末颗粒、第二粉末颗粒及片状颗粒紧密接触并由经固化的树脂包围。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冰凉薄片,包括:复数粒径为1微米至250微米的第一粉末颗粒、复数粒径为0.5微米至150微米的第二粉末颗粒、复数片径为0.1微米至50微米且厚度是1纳米至50纳米的片状颗粒及一经固化的树脂,第二粉末颗粒的粒径不大于第一粉末颗粒的粒径,第一粉末颗粒的比热是0.3至0.8J/kg℃,第二粉末颗粒的导热系数是100至3500W/mK,片状颗粒的材料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其中,第二粉末颗粒及片状颗粒均匀散布在第一粉末颗粒彼此间的空隙中,第一粉末颗粒、第二粉末颗粒及片状颗粒并紧密的相互接触,且第一粉末颗粒、第二粉末颗粒及片状颗粒由经固化的树脂包围;其中,将20℃的冰凉薄片于温度30℃、相对湿度65%的环境静置五分钟后,冰凉薄片的温度范围是22.15℃至28.15℃。
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冰凉复合导热薄片,制作过程简单,且使用的材料相当便宜,能降低制作的成本,增加复合冰凉薄片的可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冰凉复合导热薄片,作为基底的TPU树脂是软性的热塑性物质,在应用在电子组件接面时,可以和电子组件良好的密合,且受热后的可塑性让复合导热薄片在长期使用后,仍可保持不错的导热及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形成薄片的冰凉复合材的微观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冰凉薄片的微观状态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冰凉复合材1
第一粉末颗粒10
片状颗粒12
第二粉末颗粒14
第三粉末颗粒16
冰凉薄片2
TPU树脂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露一种冰凉薄片及制成此种薄片的冰凉复合材,下述内文其作用仅在示意表达本发明的复合冰凉粉末的相关特征,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内容范围,合先叙明。
聚氨酯(Polyurethane,PU)是一种常用的工业聚合物,并有其他衍生聚合物,其中一种是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TPU);TPU的商品形态通常是粒状,其热可塑性好,适合重复加工,加工的方式可以是:射出、挤出、压延、吹塑、压模等,是一种可循环再利用环保型塑料弹性体,藉由其热可塑性,在加热时可以融化产生黏性,当做黏着剂使用。
石墨稀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的平面晶格结构,其结构非常稳定。石墨烯内部的碳原子排列非常规则,且分子之间结构很柔韧,当施加外力时,并不会造成重新排列变形,这种稳定的经隔结构使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热性。石墨烯的导热性质优于纳米碳管。普通纳米碳管的导热系数约3500W/mK,已经优于目前的所有金属,而单层石墨烯的导热系数可达5300W/mK,优异的导热性质使得石墨烯材料可以成为电子业中的主要散热材料。
台湾由于天然环境优厚,在花莲台东等地出产大量的矿石,尤以台湾玉代表,除了可作为装饰,其中最大的优点是具有高比热,除了水(1J/kg℃)以外,最大的比热材料(可达0.8J/kg℃)。其优异的比热性质,可以被用来作为良好的热吸收物质,可以有效的把热吸收,以降低温度。
氮化铝或氮化硼为使用氮原子与铝原子或是硼原子所组成的双化合物结构,由于本身整齐的晶格排列,使得其具有优异的热安定性、绝缘性及导热系数(100至300W/mK),目前常被用作导热用途。
本发明是将上述特定比例的冰凉复合材与TPU树脂混合,并制成冰凉复合材重量百分比达80%以上的冰凉薄片。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冰凉复合材1至少包括经混合的多数个第一粉末颗粒10、多数个第二粉末颗粒14及多数个片状颗粒12,其中第一粉末颗粒10的粒径大于第二粉末颗粒14的粒径。在其他的实施状态下,冰凉复合材1进一步包括多数个第三粉末颗粒16,第三粉末颗粒16的粒径小于第二粉末颗粒14的粒径。混合时,第二粉末颗粒14、第三粉末颗粒16及片状颗粒12是均匀散布在第一粉末颗粒10彼此之间的空隙。
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的冰凉薄片2是将TPU树脂20搅拌并加热至融熔态,再将冰凉复合材1加入,接着射出热压为10公分长、10公分宽、3公厘高的冰凉薄片2;在冰凉薄片2中,包括片状颗粒12、第一粉末颗粒10、第二粉末颗粒14及第三粉末颗粒16,且第二粉末颗粒14、第三粉末颗粒16及片状颗粒12是均匀散布在第一粉末颗粒10彼此之间的空隙,并且TPU树脂20将这些颗粒包围,使得这些颗粒能和TPU树脂20一并被固化后形成冰凉薄片2。
在本发明中,冰凉薄片2的凉感能力是采用固定环境恒温法来测试。首先,将冰凉薄片2静置在标准状态(室温20℃、相对湿度65%)中一小时,使冰凉薄片2与环境达温度平衡。接着,将冰凉薄片2置入一恒温恒湿的固定箱中,此时固定箱中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65%,使冰凉薄片2在固定箱中静置五分钟,同时摆上由纯TPU树脂20所制成相同大小的片材以作为对照组,并纪录其表面温度变化趋势,即可得知冰凉薄片2的凉感能力,在本发明中,所谓凉感能力是指冰凉薄片2在固定箱静置五分钟后,与环境温度的温度差,并且冰凉薄片2的温度要小于环境温度;另外,冰凉薄片2的导热系数是以热传导分析仪测得;稍候将揭露不同的冰凉复合材1,及其所制成的冰凉薄片2的导热系数及凉感能力。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冰凉复合材1的制备是将颗粒大小为250微米的玉石粉400克、颗粒大小为100微米的氮化铝300克混合,并由搅拌掺混机在室温下以50rpm搅拌一小时,使粉末颗粒均匀混合,再加入厚度15纳米、片径25微米的石墨烯100克,并以震荡机摇晃30分钟,便得到冰凉复合材1。接着,将冰凉复合材1与已预热的200克TPU树脂20混合并搅拌均匀成一混合物,最后将上述混合物热压为冰凉薄片2。经量测,本实施例制作的冰凉薄片2的平面导热系数为3W/mK,且其在温度30℃、相对湿度65%固定箱中静置五分钟后,温度为27.16℃,对照组的温度为29.08℃,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冰凉薄片2的凉感能力为2.84℃。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冰凉复合材1的制备是将颗粒大小为100微米的玉石粉400克、颗粒大小为25微米的氮化铝200克混合,并由搅拌掺混机在室温下以50rpm搅拌一小时,使粉末颗粒均匀混合,再加入厚度6纳米、片径10微米的石墨烯200克,并以震荡机摇晃30分钟,便得到冰凉复合材1。接着,将冰凉复合材1与已预热的200克TPU树脂20混合并搅拌均匀,最后将上述混合物热压为冰凉薄片2。经量测,本实施例制作的冰凉薄片2的平面导热系数为7W/mK,且其在温度30℃、相对湿度65%固定箱中静置五分钟后,温度为26.73℃,对照组的温度为29.08℃,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冰凉薄片2的凉感能力为3.27℃。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冰凉复合材1的制备是将颗粒大小为100微米的玉石粉400克、颗粒大小为50微米的氮化铝150克、颗粒大小为5微米的氮化铝150克混合,并由搅拌掺混机在室温下以50rpm搅拌一小时,使粉末颗粒均匀混合,再加入厚度6纳米、片径25微米的石墨烯200克,并以震荡机摇晃30分钟,便得到冰凉复合材1。接着,将冰凉复合材1与已预热的200克TPU树脂20混合并搅拌均匀,最后将上述混合物热压为冰凉薄片2。经量测,本实施例制作的冰凉薄片2的平面导热系数为15W/mK,且其在温度30℃、相对湿度65%固定箱中静置五分钟后,温度为26.01℃,对照组的温度为29.12℃,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冰凉薄片2的凉感能力为3.99℃。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冰凉复合材1的制备是将颗粒大小为50微米的玉石粉400克、颗粒大小为25微米的氮化铝100克、颗粒大小为5微米的氮化铝100克混合,并由搅拌掺混机在室温下以50rpm搅拌一小时,使粉末颗粒均匀混合,再加入厚度6纳米、片径25微米的石墨烯200克,并以震荡机摇晃30分钟,便得到冰凉复合材1。接着,将冰凉复合材1与已预热的200克TPU树脂20混合并搅拌均匀,最后将上述混合物热压为冰凉薄片2。经量测,本实施例制作的冰凉薄片2的平面导热系数为18W/mK,且其在温度30℃、相对湿度65%固定箱中静置五分钟后,温度为25.17℃,对照组的温度为29.16℃,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冰凉薄片2的凉感能力为4.83℃。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冰凉复合材1的制备是将颗粒大小为250微米的玉石粉200克、颗粒大小为150微米的氮化铝150克、颗粒大小为50微米的氮化铝100克、颗粒大小为10微米的氮化硼50克混合,并由搅拌掺混机在室温下以50rpm搅拌一小时,使粉末颗粒均匀混合,再加入厚度6纳米、片径10微米的石墨烯300克,并以震荡机摇晃30分钟,便得到冰凉复合材1。接着,将冰凉复合材1与已预热的200克TPU树脂20混合并搅拌均匀,最后将上述混合物热压为冰凉薄片2。经量测,本实施例制作的冰凉薄片2的平面导热系数为36W/mK,且其在温度30℃、相对湿度65%固定箱中静置五分钟后,温度为28.15℃,对照组的温度为29.03℃,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冰凉薄片2的凉感能力为1.85℃。
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冰凉复合材1的制备是将颗粒大小为250微米的玉石粉600克、颗粒大小为150微米的氮化铝100克混合,并由搅拌掺混机在室温下以50rpm搅拌一小时,使粉末颗粒均匀混合,再加入厚度15纳米、片径10微米的石墨烯100克,并以震荡机摇晃30分钟,便得到冰凉复合材1。接着,将冰凉复合材1与已预热的200克TPU树脂20混合并搅拌均匀,最后将上述混合物热压为冰凉薄片2。经量测,本实施例制作的冰凉薄片2的平面导热系数为0.6W/mK,且其在温度30℃、相对湿度65%固定箱中静置五分钟后,温度为3.53℃,对照组的温度为29.08℃,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冰凉薄片2的凉感能力为3.53℃。
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冰凉复合材1的制备是将颗粒大小为150微米的玉石粉300克、颗粒大小为100微米的氮化铝100克、颗粒大小为50微米的氮化铝75克、颗粒大小为25微米的氮化铝50克、颗粒大小为5微米的氮化硼25克混合,并由搅拌掺混机在室温下以50rpm搅拌一小时,使粉末颗粒均匀混合,再加入厚度15纳米、片径25微米的石墨烯250克,并以震荡机摇晃30分钟,便得到冰凉复合材1。接着,将冰凉复合材1与已预热的200克TPU树脂20混合并搅拌均匀,最后将上述混合物热压为冰凉薄片2。经量测,本实施例制作的冰凉薄片2的平面导热系数为33W/mK,且其在温度30℃、相对湿度65%固定箱中静置五分钟后,温度为24.15℃,对照组的温度为29.13℃,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冰凉薄片2的凉感能力为6.85℃。
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中,冰凉复合材1的制备是将颗粒大小为50微米的玉石粉300克、颗粒大小为50微米的氮化铝100克、颗粒大小为25微米的氮化铝50克、颗粒大小为5微米的氮化铝25克混合,并由搅拌掺混机在室温下以50rpm搅拌一小时,使粉末颗粒均匀混合,再加入厚度6纳米、片径10微米的石墨烯300克,并以震荡机摇晃30分钟,便得到冰凉复合材1。接着,将冰凉复合材1与已预热的200克TPU树脂20混合并搅拌均匀,最后将上述混合物热压为冰凉薄片2。经量测,本实施例制作的冰凉薄片2的平面导热系数为41W/mK,且其在温度30℃、相对湿度65%固定箱中静置五分钟后,温度为23.15℃,对照组的温度为29.13℃,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冰凉薄片2的凉感能力为7.85℃。
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中,冰凉复合材1的制备是将颗粒大小为100微米的玉石粉300克、颗粒大小为50微米的氮化铝100克、颗粒大小为10微米的氮化硼50克、颗粒大小为5微米的氮化铝150克混合,并由搅拌掺混机在室温下以50rpm搅拌一小时,使粉末颗粒均匀混合,再加入厚度6纳米、片径25微米的石墨烯200克,并以震荡机摇晃30分钟,便得到冰凉复合材1。接着,将冰凉复合材1与已预热的200克TPU树脂20混合并搅拌均匀,最后将上述混合物热压为冰凉薄片2。经量测,本实施例制作的冰凉薄片2的平面导热系数为35W/mK,且其在温度30℃、相对湿度65%固定箱中静置五分钟后,温度为24.68℃,对照组的温度为29.01℃,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冰凉薄片2的凉感能力为5.32℃。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本发明是将20℃的冰凉薄片2静置于温度30℃、相对湿度65%的环境五分钟,之后冰凉薄片2的温度范围是22.15℃至28.15℃;本发明可以定义出一个冰凉效能,亦即当冰凉薄片从恒温的温度20℃转移到温度30℃、相对湿度65%的环境静置五分钟后,其凉感能力可以利用与温度30℃的间距表示:其效能为下降1.85℃至下降7.85℃,下降越多,表示其冰凉效能越佳。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中,是利用高比热材料制作第一粉末颗粒10(如:玉石,比热0.3至0.8J/kg℃),及以高导热材料制作第二粉末颗粒14及第三粉末颗粒16(如:氮化铝及氮化棚),而第二粉末颗粒14及第三粉末颗粒16的导热系数范围为100至3500W/mK,由以上各实施例可看出,第一粉末颗粒10的粒径与第二粉末颗粒14及第三粉末颗粒16的粒径在相差较小的情况下,可以提升导热系数和降温能力,同时,粒径25微米以下的第二粉末颗粒14及第三粉末颗粒16能明显提升导热系数,而加入粒径5微米以下的第三粉末颗粒16时,能明显提升降温能力,这是因为粒径越小的第二粉末颗粒、第三粉末颗粒及片状颗粒,越能将空隙填满,小粒径小的颗粒能增加接触面积及接触点;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下,第一粉末颗粒10的粒径可以是1微米至250微米,第二粉末颗粒14是粒径0.1微米至50微米,第三粉末颗粒16的粒径是0.5微米至25微米,片状颗粒12的片径为0.1微米至50微米且厚度是1纳米至50纳米,且片状颗粒12的导热系数是2000至5000W/mK。另外,在一些实施状态下,第二粉末颗粒14和第三粉末颗粒16的粒径不大于第一粉末颗粒10的粒径;在一些实施状态之下,第三粉末颗粒16并非均为单一粒径,可以是包括不同粒径的氮化铝,也可以是不同粒径的氮化铝、氮化硼混合物。另外,在其他实施状态之下,第二粉末颗粒14和第三粉末颗粒16可以是三氧化二铝、碳黑、氮化硅镁、碳化硅、氮化硅、纳米碳管的粉末颗粒。另外,在本发明中,高比热的第一粉末颗粒10可以是玉石、翡翠、尖晶石、菱镁矿、石英、橄榄石、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青金石、玛瑙、珊瑚、大理石所制成的粉末颗粒或上述粉末的混合物的颗粒,这些物质的比热范围是0.3至0.8J/kg℃,其中玉石比热是0.8J/kg℃,为除了水之外最好的高比热材料,另外由于他是粉体的特性才可以被利用,而片状颗粒12的材质可以是石墨、石墨烯、纳米碳管、片状氮化硼或碳黑等碳的同素异形体。
根据热力学,热传导主要是利用声子来传递,详细来说,是让声子在连续的面往单一方向传导热,因此理论上只要提供声子平整的传导面,就能提升热传导的效率。本发明的冰凉复合材1是使粒径大小不同的颗粒混合,使小颗粒可以填补在大颗粒之间空隙,再加入片状颗粒来帮助声子的传递,达到加强导热能力的效果。
本发明的冰凉复合材1是将高比热的材料和高导热的材料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在复合后的粉体中,高比热的材料可以有效吸收热,高导热的材料可以快速的将热排除,避免温度快速上升,藉此可加强冰凉的效果。
本发明的冰凉薄片2的制造过程简单,并且使用的材料相当便宜,能有效降低制造的成本,并且加快制作过程,有效的提升冰凉薄片2的产业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申请专利权利;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熟知本技术领域的专门人士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他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申请专利范围中。
Claims (12)
1.一种冰凉复合材,包括:粒径为1微米至250微米的复数第一粉末颗粒、粒径为0.5微米至150微米的复数第二粉末颗粒及片径为0.1微米至50微米且厚度是1纳米至50纳米的复数片状颗粒,所述第二粉末颗粒的粒径不大于所述第一粉末颗粒的粒径,所述第一粉末颗粒的比热是0.3至0.8J/kgoC,所述第二粉末颗粒的导热系数是100至3500W/mK,所述片状颗粒的材料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其导热系数是2000至5000W/mK;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粉末颗粒彼此之间形成复数个空隙,而所述第一粉末颗粒、所述第二粉末颗粒及所述片状颗粒均匀混合,使所述第二粉末颗粒及所述片状颗粒均匀散布在所述第一粉末颗粒之间的所述空隙中,所述第一粉末颗粒、所述第二粉末颗粒及所述片状颗粒并紧密的相互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凉复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粉末颗粒包括由玉石、翡翠、尖晶石、菱镁矿、石英、橄榄石、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青金石、玛瑙、珊瑚及大理石其中之一所制成的粉末颗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凉复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粉末颗粒是氮化铝、氮化硼、三氧化二铝、碳黑、氮化硅镁、碳化硅、氮化硅、纳米碳管其中之一所制成的粉末颗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凉复合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粒径是0.5微米至25微米的复数第三粉末颗粒,所述第三粉末颗粒的粒径不大于所述第一粉末颗粒的粒径,所述第三粉末颗粒和所述第一粉末颗粒、所述第二粉末颗粒及所述片状颗粒是紧密的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三粉末颗粒的导热系数是100至3500W/mK。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凉复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粉末颗粒包括由氮化铝及氮化硼、三氧化二铝、碳黑、氮化硅镁、碳化硅、氮化硅、纳米碳管其中之一所制成的粉末颗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凉复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颗粒的材质是石墨、石墨烯、片状氮化硼其中之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凉复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粉末颗粒在所述冰凉复合材之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至75%,且所述第二粉末颗粒在所述冰凉复合材之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至50%。
8.一种冰凉薄片,包括:粒径为1微米至250微米的复数第一粉末颗粒、粒径为0.5微米至150微米的复数第二粉末颗粒、片径为0.1微米至50微米且厚度是1纳米至50纳米的复数片状颗粒及一经固化的树脂,所述第二粉末颗粒的粒径不大于所述第一粉末颗粒的粒径,所述第一粉末颗粒的比热是0.3至0.8J/kgoC,所述第二粉末颗粒的导热系数是100至3500W/mK,所述片状颗粒的材料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其导热系数是2000至5000W/mK,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粉末颗粒及所述片状颗粒均匀散布在所述第一粉末颗粒彼此间的空隙中,且所述第一粉末颗粒、所述第二粉末颗粒及所述片状颗粒紧密接触并由经固化的所述树脂包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凉薄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粒径是5微米至10微米的复数第三粉末颗粒,所述第三粉末颗粒的粒径不大于所述第一粉末颗粒的粒径,且导热系数是100至3500W/mK,其中,所述第三粉末颗粒、所述第二粉末颗粒及所述片状颗粒均匀散布在所述第一粉末颗粒彼此间的空隙中,且所述第一粉末颗粒、所述第二粉末颗粒、所述第三粉末颗粒及所述片状颗粒紧密接触并被经固化的所述树脂包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凉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在所述冰凉薄片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范围为1%至50%。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凉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的平面导热系数范围是0.1W/mK至100W/mK。
12.一种冰凉薄片,包括:粒径为1微米至250微米的复数第一粉末颗粒、粒径为0.5微米至150微米的复数第二粉末颗粒、片径为0.1微米至50微米且厚度是1纳米至50纳米的复数片状颗粒及一经固化的树脂,所述第二粉末颗粒的粒径不大于所述第一粉末颗粒的粒径,所述第一粉末颗粒的比热是0.3至0.8J/kg℃,所述第二粉末颗粒的导热系数是100至3500W/mK,所述片状颗粒的材料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粉末颗粒及所述片状颗粒均匀散布在所述第一粉末颗粒彼此间的空隙中,所述第一粉末颗粒、所述第二粉末颗粒及所述片状颗粒并紧密的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一粉末颗粒、所述第二粉末颗粒及所述片状颗粒由经固化的所述树脂包围;其中,将20℃的所述冰凉薄片于温度30oC、相对湿度65%的环境静置五分钟后,所述冰凉薄片的温度范围是22.15oC至28.15oC。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04096.8A CN105440647A (zh) | 2014-08-15 | 2014-08-15 | 冰凉复合材及以该冰凉复合材制作成的冰凉薄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04096.8A CN105440647A (zh) | 2014-08-15 | 2014-08-15 | 冰凉复合材及以该冰凉复合材制作成的冰凉薄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40647A true CN105440647A (zh) | 2016-03-30 |
Family
ID=55551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04096.8A Pending CN105440647A (zh) | 2014-08-15 | 2014-08-15 | 冰凉复合材及以该冰凉复合材制作成的冰凉薄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44064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5323A (zh) * | 2020-01-14 | 2020-05-15 | 广东远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感防滑垫及其制造工艺 |
CN117467112A (zh) * | 2023-12-25 | 2024-01-30 | 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智能穿戴的凉感tpu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91858A (ja) * | 2005-09-28 | 2007-04-12 | Kitagawa Ind Co Ltd | ウレタン系樹脂材料、および熱伝導性材料 |
DE102007039902A1 (de) * | 2007-08-23 | 2008-10-16 | Siemens Ag | Wärmeleitmaterial mit zwei Materialbestandteilen und Verwendung des Wärmeleitmaterials |
CN103242048A (zh) * | 2012-02-08 | 2013-08-14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炉炉缸维修用环保型碳质压入料 |
CN103589209A (zh) * | 2013-10-12 | 2014-02-19 | 安徽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仪表壳的散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756321A (zh) * | 2014-01-03 | 2014-04-30 | 中山市点石塑胶有限公司 | 高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2014
- 2014-08-15 CN CN201410404096.8A patent/CN10544064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91858A (ja) * | 2005-09-28 | 2007-04-12 | Kitagawa Ind Co Ltd | ウレタン系樹脂材料、および熱伝導性材料 |
DE102007039902A1 (de) * | 2007-08-23 | 2008-10-16 | Siemens Ag | Wärmeleitmaterial mit zwei Materialbestandteilen und Verwendung des Wärmeleitmaterials |
CN103242048A (zh) * | 2012-02-08 | 2013-08-14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炉炉缸维修用环保型碳质压入料 |
CN103589209A (zh) * | 2013-10-12 | 2014-02-19 | 安徽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仪表壳的散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756321A (zh) * | 2014-01-03 | 2014-04-30 | 中山市点石塑胶有限公司 | 高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刘凤琴等: "《中学物理手册》", 30 November 1986, 河北人民出版社 * |
李建丽等: "《实用文物收藏指南》", 31 December 1993, 地质出版社 * |
王爽: "《校园收藏类活动指导手册》", 30 November 2013,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5323A (zh) * | 2020-01-14 | 2020-05-15 | 广东远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感防滑垫及其制造工艺 |
CN117467112A (zh) * | 2023-12-25 | 2024-01-30 | 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智能穿戴的凉感tpu及其制备方法 |
CN117467112B (zh) * | 2023-12-25 | 2024-04-23 | 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智能穿戴的凉感tpu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Yu et al. | Hot-pressing induced alignment of boron nitride in polyurethane for composite films with thermal conductivity over 50 Wm− 1 K− 1 | |
An et al. | A polymer-based thermal management material with enhanced thermal conductivity by int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s and covalent bond connections | |
CN104119627B (zh) | 一种高体积分数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44778B (zh) | 一种高导热聚丙烯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JP5565312B2 (ja) | 酸化亜鉛粒子の製造方法 | |
JP2003060134A (ja) | 熱伝導性シート | |
JP2006504272A5 (zh) | ||
JP7333914B2 (ja) | 熱伝導性樹脂成形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8659536B (zh) | 导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18026527A5 (zh) | ||
CN102268165A (zh) | 一种碳纳米管/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4072966A (zh) | 一种多元复合导热功能母粒及制备方法 | |
KR102280275B1 (ko) | 탄소복합 방열소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 |
Liu et al. |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olymer composites via establishing double-percolated expanded graphite/multi-layer graphene hybrid filler network | |
CN105440647A (zh) | 冰凉复合材及以该冰凉复合材制作成的冰凉薄片 | |
CN106084760B (zh) | 一种尼龙6/热膨胀石墨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Wu et al. | Novel in-situ constructing approach for vertically aligned AlN skeleton and its thermal conductivity enhancement effect on epoxy | |
JP2017034219A (ja) | 混合グラファイトを用いた放熱材 | |
KR101467353B1 (ko) | 하이브리드 면상 발열 복합재 | |
CN108929521B (zh) | 一种高导热高导电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Yoo et al. | Thermal conductive thin, flexible composite sheet of boron nitride aggregates and alumina for enhanced through plane conductivity | |
Yu et al. | Thermal conductivity behavior of SiC–Nylon 6, 6 and hBN–Nylon 6, 6 composites | |
JP6037263B2 (ja) | 無機有機複合組成物 | |
CN202439289U (zh) | 一种石墨复合膜 | |
JP2016124908A (ja) | 樹脂成形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