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1777A -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31777A
CN105431777A CN201480041375.0A CN201480041375A CN105431777A CN 105431777 A CN105431777 A CN 105431777A CN 201480041375 A CN201480041375 A CN 201480041375A CN 105431777 A CN105431777 A CN 105431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able resin
colored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quality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13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泽史博
井樋昭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31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17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048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s or agents facilitating spreading, e.g. tensio-active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8Polymerisation using regulators, e.g. chain terminating agents, e.g. telo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57/00Other synthetic dyes of known constitu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02F1/133516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e.g. printing, electro-deposition or photolithograph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05Production of optical devices or components in so far 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thographic processes or materials used therefor
    • G03F7/0007Filters, e.g. additive colour filters; Components for display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046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with perfluoro compounds, e.g. for dry lithograph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275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dithiol or polysulfide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9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 G03F7/105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having substances, e.g. indicators, for forming visible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电绝缘性、遮光性和耐溶剂性优异的黑矩阵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具备使用该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黑矩阵的滤色器、和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是[1]含有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具有3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C)、分散剂(D)、以及有机溶剂(E)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2]具备使用上述[1]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黑矩阵的滤色器;[3]具有下述工序1和工序2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工序1:将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具有3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C)、分散剂(D)和有机溶剂(E)混合并分散,获得分散体的工序;工序2:将上述分散体、和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混合的工序。

Description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在彩色液晶显示装置和彩色摄像管元件等中所使用的滤色器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具备使用该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黑矩阵的滤色器、以及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以提高对比度为目的,在滤色器的红、绿、蓝的滤光片段的间隙部分形成具有遮光性的被称为黑矩阵(blackmatrix)(以下也称为“BM”)的格子状黑色图案。
为了使液晶显示器的图像质量优异,对于BM要求遮光性优异。其中,近年来,为了应对更加高精细、高亮度化,从上述那样的在滤色器基板上形成BM的方法出发,研究了在薄膜晶体管(TFT)方式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用基板上形成BM的BOA(BlackMatrixonArray,黑矩阵阵列)方式。该BOA方式中,不需要用于与元件位置对准的迄今为止的贴合工序,像素口径比(开口率)可大幅增大,可实现制造工序的缩短,因此,可提高显示质量、削减成本,因而比以往的在滤色器基板上形成BM的方法优点更多。
然而,在想要在阵列基板侧形成BM时,由于BM自身直接与液晶接触,因此在BM自身的绝缘性较低时会引起液晶显示器的显示不良。
另外,在形成BM时进行的掩模对准使用红外线相机进行,因此也需要一定水平的近红外区域的透光率。因此,以往作为BM材料所主要使用的碳黑不仅显示较高介电常数、缺乏绝缘性,而且近红外区域的透光率也较低,因此难以进行对准,难以用于BOA方式的液晶面板。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公开了利用特定的有机颜料使之具有遮光性的方法(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12-515233
发明内容
即,本发明涉及下述[1]至[3]。
[1]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具有3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C)、分散剂(D)和有机溶剂(E),
[化1]
[上述式(1)中,X表示双键,作为几何异构体,各自独立地为E体或Z体,R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硝基、甲氧基、溴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羧基或磺酸基,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苯基,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氯原子]。
[2]一种滤色器,其具备使用[1]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黑矩阵。
[3]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下述工序1和工序2:
工序1:将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具有3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C)、分散剂(D)和有机溶剂(E)混合并分散,获得分散体的工序;
工序2:将上述分散体、和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混合的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另外,BM在形成聚酰亚胺膜时浸渍于使聚酰亚胺前驱物溶解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ethyl-2-pyrrolidone)(以下,也简称为“NMP”)等溶剂中,因此对于BM要求耐溶剂性,但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组合物在耐溶剂性方面并不充分。因此,期望提供遮光性、绝缘性、以及耐溶剂性优异的BM用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电绝缘性、遮光性和耐溶剂性优异的黑矩阵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具备使用该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黑矩阵的滤色器、和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者等人发现:通过使用包含作为黑色色料的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特定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和具有3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的组合物,可获得电绝缘性较高、遮光性优异、耐溶剂性良好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即,本发明涉及下述[1]至[3]。
[1]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具有3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C)、分散剂(D)和有机溶剂(E),
[化2]
[上述式(1)中,X表示双键,作为几何异构体,各自独立地为E体或Z体,R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硝基、甲氧基、溴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羧基或磺酸基,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苯基,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氯原子]。
[2]一种滤色器,其具备使用[1]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黑矩阵。
[3]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下述工序1和工序2:
工序1:将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具有3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C)、分散剂(D)和有机溶剂(E)混合并分散,获得分散体的工序;
工序2:将上述分散体、和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混合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电绝缘性、遮光性和耐溶剂性优异的黑矩阵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具备使用该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黑矩阵的滤色器、和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为“化合物(1)”)、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以下也简称为“(B)成分”)、具有3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C)(以下也简称为“(C)成分”)、分散剂(D)(以下也简称为“(D)成分”)、和有机溶剂(E)(以下也简称为“(E)成分”)。
根据本发明,可获得可制造电绝缘性和遮光性优异而且耐溶剂性优异的黑矩阵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获得这种效果的原因并未确定,考虑如下。
通过选择化合物(1)作为黑色色料,可获得优异的电绝缘性和遮光性。另一方面,有因使用该黑色色料而耐溶剂性变差的倾向,但通过组合使用特定的(B)成分和特定的(C)成分,可保持上述电绝缘性和遮光性,并且获得较高耐溶剂性。首先,由于(C)成分的硫醇化合物所具有的巯基与化合物(1)所具有的内酰胺部位之间的相互作用,(C)成分倾向存在于化合物(1)的表面附近。并且,(C)成分具有3个以上巯基,因此(C)成分自身随着与(B)成分的硫醇-烯反应或链转移反应而促进聚合并且高效地发挥作为交联剂的功能,提高化合物(1)的表面附近的交联密度。因此,推断可获得良好的固化特性,耐溶剂性优异。然而,上述原因为推断,本发明不限于这些机理。
[化合物(1)·黑色色料(A)]
从电绝缘性和遮光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组合物含有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
[化3]
上述式(1)中,X表示双键,作为几何异构体各自独立地为E体或Z体,R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H)、甲基(-CH3)、硝基(-NO2基)、甲氧基(-OCH3)、溴原子(-Br)、氯原子(-Cl)、氟原子(-F)、羧基(-COOH)或磺酸基(-SO3H),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苯基,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氯原子。R1优选键合于二氢吲哚酮环的6位,R3优选键合于二氢吲哚酮环的4位。上述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可组合2种以上使用。
上述化合物(1)的R1、R2和R3优选为氢原子。
上述化合物(1)例如可通过国际公开公报WO2000/24736、国际公开公报WO2010/081624所记载的方法制造。
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在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上述化合物(1)以外的黑色色料。作为其它黑色色料,可列举碳黑、钛黑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也将化合物(1)和其它黑色色料的总称简称为“黑色色料(A)”。
黑色色料(A)中,化合物(1)的含量优选80质量%以上,更优选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100质量%。
另外,从提高黑色色料与有机溶剂的亲和性、提高分散性和保存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也可使用利用树脂或高分子、化合物(1)的衍生物等对化合物(1)的表面预先实施过表面处理的黑色色料。
[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
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
作为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部位,可列举(甲基)丙烯酸酯基、乙烯基等。
作为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可优选使用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从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一分子中所含有的烯属不饱和键的数量优选3个以上,更优选4个以上,进一步优选5个以上,另外,优选8个以下,更优选7个以下,进一步优选6个以下。
作为该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可列举: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甲基)丙烯酸2-羟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甲基)丙烯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聚缩水甘油醚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异氰酸酯与(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的反应物(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亚甲基双(甲基)丙烯酰胺、二亚甲基醚双(甲基)丙烯酰胺、多元醇与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的缩合物、三丙烯酰基缩甲醛等。这些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可组合2种以上使用。
这些之中,优选选自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dipentaerythritolhexa(meth)acrylate)(以下,也称为“DPHA”)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DPHA。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选自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1种。另外,“(甲基)丙烯酰胺“是指选自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中的至少1种。
[硫醇化合物(C)]
从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硫醇化合物具有3个以上巯基。若巯基不足3个,则交联密度变低,因而固化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因溶剂(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以下也称为“NMP”))而溶胀,无法抑制黑色色料的溶出。
从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硫醇化合物一分子中的巯基的数量为3个以上,优选为4个以上,另外,从相同的观点出发,优选为9个以下,更优选为8个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个以下,进而优选为6个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5个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4个以下,另外,进一步更优选为4个。
硫醇化合物可列举脂肪族硫醇化合物、具有杂环或芳香环等环状结构的硫醇化合物,从耐溶剂性的观点和硫醇化合物的巯基数的设计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脂肪族硫醇化合物。
作为硫醇化合物中的巯基,可列举伯巯基、仲巯基和叔巯基,从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选自伯巯基和仲巯基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伯巯基。
另外,从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硫醇化合物优选具有源自巯基羧酸的结构,更优选具有源自β-巯基羧酸的结构。
作为脂肪族硫醇化合物,例如可列举:1,2,3-三(巯基甲硫基)丙烷、1,2,3-三(2-巯基乙硫基)丙烷、1,2,3-三(3-巯基丙硫基)丙烷、三羟甲基丙烷三(2-巯基乙酸酯)、甘油三(2-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二季戊四醇五(2-巯基乙酸酯)、二季戊四醇六(2-巯基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丁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丁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丁酸酯)等。
作为具有杂环的硫醇化合物,可列举:三[(3-巯基丙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3-巯基丁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1,3,5-三(3-巯基丁酰氧基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三[(3-巯基丙酰氧基)甲基]异氰脲酸酯。
作为具有芳香环的硫醇化合物,可列举:1,2,3-三巯基苯、1,2,4-三巯基苯、1,3,5-三巯基苯、1,2,3-三(巯基甲基)苯、1,2,4-三(巯基甲基)苯、1,3,5-三(巯基甲基)苯、1,2,3-三(巯基乙基)苯、1,3,5-三(巯基乙基)苯、1,2,4-三(巯基乙基)苯、1,2,3,4-四巯基苯。
上述硫醇化合物中,优选为选自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1,3,5-三(3-巯基丁酰氧基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和三[(3-巯基丙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选自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中的至少1种,进一步优选为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
[分散剂(D)]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分散剂,例如可列举:具有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内酯、聚环氧烷等作为主链或侧链的聚氨酯系、聚酰胺系、聚酰亚胺系、聚(甲基)丙烯酸、聚顺丁烯二酸(酐)等聚羧酸系、聚胺系的分散剂、以及在该分散剂的一部分导入季铵盐等而成的分散剂。这些分散剂可单独使用,或可混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市售的分散剂,作为聚氨酯系,可列举:BYK-ChemieJapan公司制造的Disperbyk-161、166、167,日本Lubrizol公司制造的Solsperse55000、76500等;作为聚羧酸系,可列举:Disperbyk-106、110、111、Solsperse36000、41000、BASFJapan公司制造的EFKA-5060等;作为聚胺系,可列举Disperbyk-116、130、Solsperse24000、32000、33000、J200、EFKA-4046、AjinomotoFine-Techno公司制造的AjisperPB821、PB822、PB824、PB881等。这些之中,从分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聚胺系,更优选EFKA-4046和SolsperseJ200。
[有机溶剂(E)]
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列举:乙醇、异丙醇等碳数1~4的低级醇;丙酮、甲乙酮等酮;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环己烷等脂肪族烃;丙二醇等多元醇;乙二醇二乙醚等醚等;以及乙酸乙酯、硅油、高级醇、油脂等和下述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等。
[化4]
[式中,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可被碳数1~3的烷氧基取代的碳数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6表示氢原子或甲基,n表示0~3的整数]
式(2)中,作为R4和R5的碳数1~4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3-甲氧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这些之中,优选甲基和乙基。
n优选1或2。
从色料的分散性和分散剂的溶解性或分散性的观点出发,作为有机溶剂,优选为选自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propyleneglycolmonomethyletheracetate)(以下,也称为“PGMEA”)、二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和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中的至少1种。
上述有机溶剂可单独使用,或可组合2种以上使用。
[含氟化合物(F)]
从进一步提高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含氟化合物。认为在使用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涂膜并干燥、固化的过程中,含氟化合物渗出至BM表面,减少溶剂向BM的渗入,由此进一步抑制黑色色料的溶出。
含氟化合物通过与硫醇化合物组合使用,可发挥协同效应,获得显著的耐溶剂性。认为在倾向存在于化合物(1)的表面附近的硫醇化合物的巯基与含氟化合物的氟基之间形成氢键,由此含氟化合物也倾向存在于颜料表面附近,在颜料表面形成溶剂不溶性覆膜,耐溶剂性提高。
作为含氟化合物,可列举选自具有氟碳链的表面活性剂、氟系低聚物、以及具有氟碳链和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等中的至少1种。
作为具有氟碳链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市售品,可列举:Sumitomo3M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FluorinertFC430、FC431,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MEGAFACF142D、F171、F172、F173、F177、F183、F554、R30,MitsubishiMaterialsElectronic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ftopEF301、EF303、EF351、EF352,AGC清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SurflonS-381、S-382、SC-101、SC-105,DaikinFineChemicalResearchInstitut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5844等。
作为氟系低聚物,作为市售品,可列举AGC清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SurflonS-611、S-651等。
作为具有氟碳链和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可列举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MEGAFACRS-72-K、RS-75、RS-76-E等。
为了减少溶剂向涂膜的渗入,优选含氟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
由于比表面活性剂分子量更高,因此含氟化合物优选为氟系低聚物。
从可利用反应性基团而与(B)成分同时固化、并且借助与(C)成分的相互作用而在化合物(1)的表面附近进行聚合反应来进一步提高耐溶剂性和绝缘性的观点出发,含氟化合物优选为具有氟碳链和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
另外,认为具有反应性基团的含氟化合物通过参与以硫醇基为起点发生的硫醇-烯反应或链转移聚合,从而在上述氢键以外还形成与硫醇化合物的共价键,因此牢固地固定于颜料表面附近,进一步提高耐溶剂性。
氟系低聚物之中,优选SurflonS-611、S-651。具有氟碳链和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之中,优选具有氟碳链及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更优选具有氟碳链、烯属不饱和键、和聚乙二醇链的化合物,作为市售品,优选列举MEGAFACRS-72-K、RS-75、RS-76-E。
本发明所使用的含氟化合物可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
从在颜料表面形成更均匀的耐溶剂性覆膜的观点出发,含氟化合物的30质量%PGMEA溶液在25℃的粘度优选为24mPa·s以下,更优选为18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mPa·s以下,另外,优选为0.1mPa·s以上,更优选为1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mPa·s以上。
上述粘度为通过E型粘度计所测定的粘度,具体而言,可利用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
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例如也可含有光聚合引发剂、光引发助剂、碱可溶树脂等。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使用公知的聚合引发剂,例如优选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4-甲基苯基)[4-(2-甲基丙基)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2-[2-氧代-2-苯基乙酰氧基乙氧基]乙酯与2-(2-羟基乙氧基)乙酯的混合物、phenylglycosylate、二苯甲酮等。作为市售的光聚合引发剂,例如优选IRGACURE369、907、651、2959、184、250、754;DAROCURMBF、BP、1173(BASFJapan公司制造)等。这些光聚合引发剂可单独使用,或可组合2种以上使用。
另外,也可对该光聚合引发剂组合光引发助剂。
作为光引发助剂,例如可列举: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三异丙醇胺、4-二甲胺基苯甲酸甲酯、4-二甲胺基苯甲酸乙酯、4-二甲胺基苯甲酸异戊酯、4-二甲胺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苯甲酸2-二甲胺基乙酯、N,N-二甲基对甲苯胺、4,4′-双(二甲胺基)二苯甲酮、4,4′-双(二乙胺基)二苯甲酮、9,10-二甲氧基蒽、2-乙基-9,10-二甲氧基蒽、9,10-二乙氧基蒽、2-乙基-9,10-二乙氧基蒽等。这些光引发助剂可单独使用,或可组合2种以上使用。
为了在通过光刻法制造滤色器时使未曝光部溶解于显影液而使用碱可溶性树脂。作为碱可溶性树脂,可使用一般用于负型抗蚀剂的碱可溶性树脂,只要对于碱性水溶液具有可溶性、即在20℃于0.05质量%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中溶解1质量%以上即可,并无特别限定。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碱可溶性树脂,可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和(甲基)丙烯酸苄酯中的至少1种。这些之中,优选(甲基)丙烯酸苄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即,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更优选(甲基)丙烯酸苄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
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比例(摩尔比)优选90/10~50/50,更优选80/20~70/30。碱可溶性树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优选5,000~50,000。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选自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1种。另外,“(甲基)丙烯酸酯”是指选自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1种。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下。
从获得良好的遮光性的观点出发,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化合物(1)的含量优选为4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另外,从获得良好的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从获得良好的遮光性的观点出发,化合物(1)的含量优选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上,另外,从获得良好的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下。
从获得良好的遮光性的观点出发,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黑色色料(A)的含量优选为4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另外,从获得良好的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从获得良好的遮光性的观点出发,黑色色料(A)的含量优选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上,另外,从获得良好的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下。
从获得良好的膜硬度的观点出发,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的含量优选为0.3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7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
从获得良好的膜硬度的观点出发,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的含量优选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从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硫醇化合物(C)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2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以上,另外,从遮光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质量%以下。
从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硫醇化合物(C)的含量优选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另外,从遮光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质量%以下。
从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着色固化性组合物中的硫醇化合物(C)相对于化合物(1)100质量份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另外,从遮光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7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份以下。
从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硫醇化合物(C)相对于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的质量比[(C)/(B)]优选为0.05以上,更优选为0.0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进而更优选为0.2以上,另外,优选为1以下,更优选为0.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
从良好的遮光性、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分散剂(D)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上,另外,从相同观点出发,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
从良好的遮光性、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分散剂(D)的含量优选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另外,从相同观点出发,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
从良好的遮光性的观点出发,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有机溶剂(E)的含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5质量%以下。
从良好的绝缘性和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含氟化合物(F)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8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下,进而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下。
从良好的绝缘性和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含氟化合物(F)的含量优选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为0.2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6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进而更优选为1.6质量%以下。
从耐溶剂性和绝缘性的观点出发,着色固化性组合物中的含氟化合物(F)相对于化合物(1)100质量份的含量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6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上,进而更优选为2.5质量份以上,另外,从容易制造滤色器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份以下。
从耐溶剂性和绝缘性的观点出发,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含氟化合物(F)相对于硫醇化合物(C)的质量比[(F)/(C)]优选为0.05以上,更优选为0.0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另外,从容易制造滤色器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以下,更优选为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以下。
从获得良好的显影性和膜硬度的观点出发,碱可溶性树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下。
从获得良好膜硬度的观点出发,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B)成分100质量份为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另外,优选为7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6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通过设为上述范围,可获得充分的耐热性、耐化学品性,另外,可提高涂膜形成能力,抑制固化不良。
从获得良好的膜硬度的观点出发,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B)成分100质量份,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光聚合引发助剂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另外,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通过设为上述范围,可获得充分的耐热性、耐化学品性,另外,可提高涂膜形成能力,抑制固化不良。
[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优选具有下述工序1和工序2:
工序1:将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具有3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C)、分散剂(D)和有机溶剂(E)混合并分散,获得分散体的工序;
工序2:将上述分散体、和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混合的工序。
上述工序1的分散中所使用的混合分散机可使用公知的各种分散机。例如可列举:均质搅拌机等高速搅拌混合装置,辊磨机、捏合机、挤出机等混炼机,高压均质机等高压式分散机,涂料振荡机、珠磨机等介质式分散机等。对于这些装置而言,也可组合使用多种这些装置。
这些之中,从将黑色色料均匀地混合于有机溶剂中的观点出发,优选均质搅拌机等高速搅拌混合装置、涂料振荡机或珠磨机等介质式分散机。作为市售的介质式分散机,可列举寿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UltraApexMill”、浅田铁工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PicoMill”等。
在使用介质式分散机时,作为分散工序中所使用的介质的材质,优选为氧化锆、氧化钛等陶瓷,聚乙烯、尼龙等高分子材料,金属等,从磨损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氧化锆。另外,作为介质的直径,从将黑色色料中的凝聚粒子压碎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003mm以上,更优选为0.01mm以上,另外,优选为0.5mm以下,更优选为0.4mm以下。
从使黑色色料充分地微细化的观点出发,分散时间优选为0.3小时以上,更优选为1小时以上,另外,从颜料分散体的制造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小时以下,更优选为10小时以下。
工序2的混合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通过利用辊式搅拌机进行搅拌而获得。搅拌时间优选为5分钟以上,更优选为15分钟以上,从制造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小时以下,更优选为1小时以下。
上述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的各成分的优选调配量为使得最终获得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成为上述所示的该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优选含量的量。
[滤色器]
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优选用于滤色器的制造,更详细而言,优选用于滤色器的黑矩阵的制造。
具备使用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黑矩阵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优选具有:工序(a),将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于基板上并进行干燥、光固化、显影而获得涂膜;工序(b),将上述工序(a)中所获得的涂膜加热至200~300℃,形成由固化膜形成的黑矩阵;以及工序(c),在上述固化膜上涂敷树脂的有机溶剂溶液,形成树脂膜。
在上述工序(a)的涂布后,将有机溶剂干燥,从涂膜的平滑性或生产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进行加热或者减压。
上述光固化例如为:对涂膜照射紫外线,使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多官能单体进行交联反应而使涂膜固化。光固化是为了利用后续显影在玻璃基板上残留图案而进行的,优选在要用显影除去的部分设置防止紫外线的光掩模,使其不固化。
上述显影例如为:将光固化后的固化涂膜浸渍于碱性水溶液中,进而利用水进行冲洗,除去未固化部分。
工序(b)为后烘烤工序,通过进行本工序,可形成硬度优异的固化膜。
工序(c)的树脂例如为聚酰亚胺。工序(c)的有机溶剂例如为N-甲基-2-吡咯烷酮。
关于上述实施形态,本发明还公开以下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滤色器、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1>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具有3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C)、分散剂(D)、和有机溶剂(E),
[化5]
[上述式(1)中,X表示双键,作为几何异构体,各自独立地为E体或Z体,R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硝基、甲氧基、溴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羧基或磺酸基,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苯基,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氯原子]。
<2>如<1>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化合物(1)的R1、R2及R3优选为氢原子。
<3>如<1>或<2>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黑色色料中化合物(1)的含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
<4>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中所含的烯属不饱和键的数量优选为3个以上,更优选为4个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个以上,另外,优选为8个以下,更优选为7个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个以下。
<5>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优选为选自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
<6>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硫醇化合物(C)中的巯基的数量为3个以上,优选为4个以上,另外,优选为9个以下,更优选为8个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个以下,进而更优选为6个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5个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4个以下,另外,进一步更优选为4个。
<7>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硫醇化合物(C)优选为脂肪族硫醇化合物。
<8>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硫醇化合物(C)优选具有源自巯基羧酸的结构,更优选具有源自β-巯基羧酸的结构。
<9>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硫醇化合物中的巯基优选为选自伯巯基和仲巯基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伯巯基。
<10>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硫醇化合物(C)优选为选自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1,3,5-三(3-巯基丁酰氧基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和三[(3-巯基丙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选自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中的至少1种,进一步优选为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
<11>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分散剂(D)优选为具有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内酯、聚环氧烷等作为主链或侧链的聚氨酯系、聚酰胺系、聚酰亚胺系、聚(甲基)丙烯酸、聚顺丁烯二酸(酐)等聚羧酸系、聚胺系的分散剂、和对该分散剂的一部分导入季铵盐等而成的分散剂,更优选为聚胺系的分散剂。
<12>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有机溶剂(E)优选为选自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PGMEA)、二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和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中的至少1种。
<13>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优选还含有含氟化合物(F)。
<14>如<13>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含氟化合物(F)优选为选自具有氟碳链的表面活性剂、氟系低聚物、以及具有氟碳链和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具有氟碳链和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具有氟碳链和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进一步更优选为具有氟碳链、烯属不饱和键和聚乙二醇链的化合物。
<15>如<13>或<14>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含氟化合物(F)的30质量%PGMEA溶液在25℃的粘度优选为24mPa·s以下,更优选为18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mPa·s以下,另外,优选为0.1mPa·s以上,更优选为1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mPa·s以上。
<16>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优选还含有光聚合引发剂。
<17>如<16>所述的着色固化性组合物,其中,优选还含有光引发助剂。
<18>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优选还含有碱可溶性树脂。
<19>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下。
<20>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化合物(1)的含量优选为4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21>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化合物(1)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下。
<22>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黑色色料(A)的含量优选为4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23>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黑色色料(A)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下。
<24>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的含量优选为0.3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7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
<25>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26>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硫醇化合物(C)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2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质量%以下。
<27>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硫醇化合物(C)的含量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质量%以下。
<28>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组合物中的硫醇化合物(C)相对于化合物(1)100质量份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另外,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7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份以下。
<29>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硫醇化合物(C)相对于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的质量比[(C)/(B)]优选为0.05以上,更优选为0.0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进而更优选为0.2以上,另外,优选为1以下,更优选为0.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
<30>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分散剂(D)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
<31>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分散剂(D)的含量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
<32>如<1>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有机溶剂(E)的含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5质量%以下。
<33>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含氟化合物(F)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8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下,进而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下。
<34>如<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含氟化合物(F)的含量优选为0.2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6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进而更优选为1.6质量%以下。
<35>如<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组合物中的含氟化合物(F)相对于化合物(1)100质量份的含量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6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上,进而更优选为2.5质量份以上,另外,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份以下。
<36>如<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含氟化合物(F)相对于硫醇化合物(C)的质量比[(F)/(C)]优选为0.05以上,更优选为0.0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另外,优选为1以下,更优选为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以下。
<37>如<1>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形物含量,碱可溶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下。
<38>如<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B)成分100质量份,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另外,优选为7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6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
<39>如<1>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B)成分100质量份,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光聚合引发助剂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另外,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
<40>如<1>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优选用于形成滤色器的黑矩阵。
<41>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下述工序1和工序2:
工序1:将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具有3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C)、分散剂(D)和有机溶剂(E)混合并分散,获得分散体的工序;
工序2:将上述分散体、和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混合的工序,
[化6]
[上述式(1)中,X表示双键,作为几何异构体各自独立地为E体或Z体,R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硝基、甲氧基、溴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羧基或磺酸基,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苯基,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氯原子]。
<42>一种滤色器,其具备使用<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黑矩阵。
<43>一种具备黑矩阵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工序(a),将<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于基板上并进行干燥、光固化、显影而获得涂膜;工序(b),将上述工序(a)中所获得的涂膜加热至200~300℃,形成由固化膜形成的黑矩阵;以及工序(c),在上述固化膜上涂敷树脂的有机溶剂溶液,形成树脂膜。
<44><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滤色器的黑矩阵的制造中的用途。
<45><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制造滤色器中的用途。
[实施例]
涂膜基板的制作、光学浓度(opticaldensity)(以下,也称为“OD”)的测定和耐溶剂性的评价、表面电阻率的测定和电绝缘性的评价、重量平均分子量、固形物成分和粘度的测定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1)涂膜基板的制作
利用旋转涂布机在玻璃基板上涂布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水平台上静置5分钟,在120℃的加热板上干燥10分钟。进而,在230℃的洁净烘箱内处理20分钟,获得在单面具有涂膜的基板(也称为“涂膜基板”)。
(2)OD的测定(遮光性评价)和耐溶剂性的评价
通过台式透射浓度计(X-Rite公司制造的“型号361T”,测定波长550nm),测定涂膜基板的OD(处理前OD)。处理前OD越大,遮光性越良好。
其次,在涂膜基板的涂膜上使用微量注射器形成50μL的N-甲基-2-吡咯烷酮液滴。静置5分钟后,吹送空气除去液滴,测定形成过上述液滴的部分的OD(处理后OD)。通过下述式求出OD差。OD差越接近0,耐溶剂性越良好。
OD差=处理后OD-处理前OD
(3)表面电阻率的测定和电绝缘性的评价
将涂膜基板在25℃、45%RH的环境下静置6小时后,利用连接于绝缘电阻器(横河惠普公司制造的“4329A”)的电阻值测定用室(川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型号P-601”,测定电压:100V),测定表面电阻率Ps(Ω/□),评价电绝缘性。表面电阻率的值越大,电绝缘性越良好。
(4)重量平均分子量的测定
利用N,N-一甲基甲酰胺将试样稀释,制备试样的固形物成分浓度0.3质量%的溶液,将其0.1mL用作测定溶液。将使磷酸和溴化锂以分别为60mmol/L和50mmol/L的浓度的方式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而成的液体作为洗脱液,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以下,也称为“GPC”)[装置:Tosoh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HLC-8120GPC”,柱:Tosoh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TSK-GEL、α-M”×2根,流速:1mL/min],使用聚苯乙烯作为标准物质进行了测定。
(5)固形物成分的测定
在培养皿中放入玻璃棒和干燥无水硫酸钠10g,在其中量取试样2g,利用玻璃棒进行混合,利用105℃的减压干燥机(压力8kPa)干燥2小时。称量干燥后的质量,将通过下式获得的值作为试样的固形物成分。
固形物成分(质量%)=[[干燥后的质量-(培养皿+玻璃棒+无水硫酸钠的质量)]/试样的质量]×100
(6)粘度的测定方法
含氟化合物的粘度通过以下条件测定。
[条件]
粘度计:E型粘度计
转子:圆锥型,半径24mm,角度1°34′
转数:100r/min
测定温度:25℃、
测定时间:1min
试样:30质量%PGMEA溶液
合成例1黑色色料的合成
在安装有搅拌装置、温度计、氮气吹送管、迪安-斯塔克管、戴氏(Dimroth)管的5L的四口烧瓶中,将2,5-二羟基苯-1,4-二乙酸(和光纯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115g、靛红(东京化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150g、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35g、甲苯3750g的混合液加热至110℃,一面脱水一面搅拌7小时,进而过热10小时。将该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利用滤纸No.2(AdvantecToyo股份有限公司)过滤黑色的悬浮液。利用甲醇5L清洗其过滤残余物,以60℃/104Pa进行干燥,获得236g的下述式(a)的黑色物质。
将该黑色物质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进行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的ESI/MS(ElectrosprayIonization/MassSpectrometry,电喷洒游离/质谱法)测定,确认分子量为448.07。
[化7]
制造例1(黑色色料分散体1的制备)
将作为颜料的合成例1所获得的黑色色料10.0g、作为化合物(C)的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0.25g、作为分散剂的日本Lubrizol公司制造的“SolsperseJ-200”2.25g、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PGMEA)37.5g、和φ0.3mm的氧化锆颗粒(NIKKATO制造的“YTZ球”)100g投入至250mL聚乙烯容器,利用涂料振荡机搅拌3小时后,通过过滤除去氧化锆颗粒,获得黑色色料分散体1。
制造例2~12、比较制造例1~6(黑色色料分散体2~18的制备)
除替换为表1所记载的配比以外,通过与制造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黑色色料分散体2~18。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制备的化合物如下所述。
A-1:合成例1中所获得的黑色色料
A-2:碳黑,ColumbianCarbon公司制造的“Raven1060”
A-3:苯胺黑,户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No.2superblack”
C-1: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
C-2: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
C-3:1,3,5-三(3-巯基丁酰氧基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
C-4:双(2-巯基乙酸)乙二醇酯
C-5: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
C-6:三[(3-巯基丙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
[表1]
表1
*1日本Lubrizol公司制造的“SolsperseJ-200”聚胺系分散剂
合成例2[碱可溶性树脂(甲基丙烯酸苄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的合成]
在安装有搅拌机、回流冷凝器、氮气导入管和温度计的可分离式烧瓶中添加甲基丙烯酸(以下,也称为“MAA”(methacrylicacid))3.6g、甲基丙烯酸苄酯(以下,也称为“BzMA”(benzylmethacrylate))36.4g、3-巯基丙酸0.56g、和PGMEA40g,一面搅拌一面进行氮气置换。
一面搅拌一面使烧瓶内升温至78℃,花费3小时滴加使MAA14.4g、BzMA145.6g、3-巯基丙酸2.2g、PGMEA160g、和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和光纯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V-65”(以下,也称为“V-65”))2.0g混合而成的溶液,滴加结束后,添加V-652.0g与PGMEA10.0g的混合溶液。在78℃搅拌1小时,添加V-651.0g与PGMEA10.0g的混合溶液。进而在78℃搅拌1小时,添加PGMEA100g,加以冷却,获得BzMA与MAA的共聚物(以下,也称为“共聚物1”)的PGMEA溶液。固形物成分为40.0质量%,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0900。
制备例1(透明抗蚀液的制备)
将合成例2中所获得的固形物成分40.0质量%的共聚物1的溶液211.0g、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33.2g、和PGMEA256.6g均匀地混合,获得透明抗蚀液。
实施例1(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1的制备)
将制造例1中所获得的黑色色料分散体1的5.0g、制备例1中所获得的透明抗蚀液5.0g、和PGMEA2.1g投入至试样瓶,栓紧后,利用辊式搅拌机均匀地混合20分钟,获得表2所示的组成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1。使用所获得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上述方法制成涂膜基板,进行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2~12、比较例1~6(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2~18的制备)
除了将配比替换成表2所记载的组成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2~18。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制备的化合物如下所述。使用所获得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按照上述方法制作涂膜基板,进行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含氟化合物(F)
F-1:AGC清美化学公司制造的“SurflonS-611”(含聚乙二醇链的非离子性氟系表面活性剂,粘度*:19.70mPa·s)
F-2:AGC清美化学公司制造的“SurflonS-651”(含聚乙二醇链的非离子性氟系表面活性剂,粘度*:3.61mPa·s)
F-3:DIC公司制造的“MEGAFACRS-72-K”(含聚乙二醇链和聚合性基团的非离子性氟系低聚物的30质量%PGMEA溶液,粘度:9.70mPa·s)
*F-1和F-2的粘度是制成30质量%的PGMEA溶液后进行测定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提供一种具备电绝缘性、遮光性和耐溶剂性优异的黑矩阵的滤色器。

Claims (16)

1.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具有3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C)、分散剂(D)和有机溶剂(E),
所述式(1)中,X表示双键,作为几何异构体,各自独立地为E体或Z体,R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硝基、甲氧基、溴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羧基或磺酸基,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苯基,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氯原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硫醇化合物(C)相对于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的质量比[(C)/(B)]为0.1以上且2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着色固化性组合物中的硫醇化合物(C)相对于化合物(1)100质量份的含量为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硫醇化合物(C)为脂肪族硫醇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硫醇化合物(C)具有4个以上且6个以下的巯基。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硫醇化合物(C)中的巯基为伯巯基。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还含有含氟化合物(F)。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含氟化合物(F)为选自具有氟碳链的表面活性剂、氟系低聚物、以及具有氟碳链和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含氟化合物(F)为具有氟碳链和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含氟化合物(F)相对于化合物(1)100质量份的含量为0.2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化合物(1)的R1、R2和R3为氢原子。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用于形成滤色器的黑矩阵。
13.一种滤色器,其具备使用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黑矩阵。
14.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下述工序1和工序2:
工序1:将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具有3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C)、分散剂(D)和有机溶剂(E)混合并分散,获得分散体的工序;
工序2:将所述分散体、和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混合的工序,
所述式(1)中,X表示双键,作为几何异构体,各自独立地为E体或Z体,R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硝基、甲氧基、溴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羧基或磺酸基,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苯基,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氯原子。
15.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滤色器的黑矩阵的制造中的用途。
16.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制造滤色器中的用途。
CN201480041375.0A 2013-07-31 2014-07-31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Pending CN1054317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8919 2013-07-31
JP2013-158919 2013-07-31
PCT/JP2014/070153 WO2015016294A1 (ja) 2013-07-31 2014-07-31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1777A true CN105431777A (zh) 2016-03-23

Family

ID=52431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1375.0A Pending CN105431777A (zh) 2013-07-31 2014-07-31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471092B2 (zh)
KR (1) KR20160039183A (zh)
CN (1) CN105431777A (zh)
TW (1) TWI634161B (zh)
WO (1) WO20150162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9831A (zh) * 2016-06-22 2016-09-07 上海零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擦洗光固化甲油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4793A1 (ja) * 2022-06-30 2024-01-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化合物、組成物、フィルム、着色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素子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WO2024004492A1 (ja) * 2022-06-30 2024-01-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感光性組成物、転写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マイクロledディスプレイ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4355A (zh) * 1998-10-22 2001-11-28 西巴特殊化学品控股有限公司 氧代苯并呋喃亚基-二氢吲哚酮
CN102282215A (zh) * 2009-01-19 2011-12-14 巴斯夫欧洲公司 滤色器用黑色基体
JP2012058498A (ja) * 2010-09-09 2012-03-22 Toray Ind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感光性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4126A (ja) * 1997-09-03 1999-03-26 Mitsubishi Chem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光重合性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5760584B2 (ja) * 2011-03-29 2015-08-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2012212051A (ja) * 2011-03-31 2012-11-01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4355A (zh) * 1998-10-22 2001-11-28 西巴特殊化学品控股有限公司 氧代苯并呋喃亚基-二氢吲哚酮
CN102282215A (zh) * 2009-01-19 2011-12-14 巴斯夫欧洲公司 滤色器用黑色基体
JP2012515233A (ja) * 2009-01-19 2012-07-05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の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
JP2012058498A (ja) * 2010-09-09 2012-03-22 Toray Ind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感光性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9831A (zh) * 2016-06-22 2016-09-07 上海零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擦洗光固化甲油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39183A (ko) 2016-04-08
TWI634161B (zh) 2018-09-01
JPWO2015016294A1 (ja) 2017-03-02
TW201512312A (zh) 2015-04-01
JP6471092B2 (ja) 2019-02-13
WO2015016294A1 (ja) 2015-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5525B (zh)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WO2012147795A1 (ja) 染料分散液、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WO2013001923A1 (ja) 染料分散液、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US20150322265A1 (en) Xanthene-based purple dye compound, coloring resin composition for color filter containing same and color filter using same
TWI757377B (zh)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顏料分散體、感光性著色組成物、彩色濾光片、油墨組成物、複合嵌段共聚物、顏料分散劑、表面改良劑和塗佈劑
TW201133140A (en) Coloring composition, color filter and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CN105143354A (zh) 色材、色材分散液、彩色滤光片用着色树脂组合物、彩色滤光片、液晶显示装置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JP2014505115A (ja) 染料を含む高分子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含む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5878499B2 (ja) 感光性アルカリ可溶性樹脂、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ォトレジスト
CN102650829A (zh)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TWI641658B (zh) Pigment dispersion for color filters
TWI634149B (zh) 非水系分散劑、彩色濾光片用色料分散液、彩色濾光片、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CN103365080A (zh) 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CN103376654A (zh) 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CN102636957B (zh) 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化合物
TW202348741A (zh) 著色組成物、著色硬化膜及其製法、彩色濾光片、顯示元件、光接收元件以及硬化性組成物
CN105431777A (zh)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JP7358057B2 (ja) 緑色着色樹脂組成物
JP5300651B2 (ja) 着色硬化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固体撮像素子
US20160130443A1 (en) Phthalocyanine dye used for color filter of a lcd
CN102736412B (zh) 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JP2015121753A (ja)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201142500A (en) Coloring composition for color filter, color filter and display element
CN103116247A (zh)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CN106662809A (zh) 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