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16264B - 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16264B
CN105416264B CN201510926856.6A CN201510926856A CN105416264B CN 105416264 B CN105416264 B CN 105416264B CN 201510926856 A CN201510926856 A CN 201510926856A CN 105416264 B CN105416264 B CN 105416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fixture
movable part
port
valv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268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16264A (zh
Inventor
童幸源
王伟玮
郭树元
张亿雄
童小明
陈勇辉
方昌辉
石蕾
涂继畑
张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uanfe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OUFIN AUTOMOBILE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OUFIN AUTOMOBILE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OUFIN AUTOMOBILE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268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162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16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6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16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6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66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68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by electrically-controlled valves
    • B60T13/686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by electrically-controlled valves in hydraulic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包括第一电磁阀线圈、第二电磁阀线圈、减压阀、增压阀。其中,本发明通过第一电磁阀线圈的通电或断电,来控制第一活动件相对于第一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继而实现第一活动件相对于第一阀口开启或者关闭。以此来自动控制制动液在减压阀中的流入或者流出,达到自动调节制动压力的技术效果。同时,通过第二电磁阀线圈的通电或断电,来控制第二活动件相对于第二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继而实现第二活动件相对于第二阀口开启或者关闭。以此来控制制动液的在增压阀内的流入或者流出,达到自动调节制动压力的技术效果。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制动压力无法自动调节而造成的车轮抱死的技术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往往因制动力无法自动调节而导致车轮抱死,汽车容易发生侧滑并引起失控,失去方向稳定性。当后轮先于前轮抱死,出现后轴侧滑时,汽车就会发生急剧的打转而失控,造成车祸,即使前轮没有抱死仍具有转向能力,驾驶员也很难来得及通过打方向盘来控制车子。
然而,如何提供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使其能够实现自动调节制动器中的制动压力,以防止车轮抱死,一直是汽车安全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制动压力无法自动调节而造成的车轮抱死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包括:第一隔磁罩,所述第一隔磁罩包括第一密封端和第一敞开端;第一阀座,所述第一阀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敞开端上,以将所述第一阀座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第一隔磁罩的内部空间相通并形成一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一阀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阀口;第一磁性组件,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密封端上,以将所述第一固定件与外界相隔离;所述第一活动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弹性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活动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进行滑动;第一电磁阀线圈,固定于所述第一隔磁罩的外围部位,以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线圈的通电或断电,使得所述第一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以相对于所述第一阀口开启或者关闭;增压阀,所述增压阀包括:第二隔磁罩,所述第二隔磁罩包括第二密封端和第二敞开端;第二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第二活动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活动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端内,以将所述第二活动件与外界相隔离;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敞开端内,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弹性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可以在所述第二密封端内进行滑动;第二阀座,所述第二阀座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内,且所述第二阀座设置有一第二阀口,并通过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活动件相接触;第二电磁阀线圈,固定于所述第二隔磁罩的外围部位,以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线圈的通电或断电,使得所述第二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以相对于所述第一阀口关闭或者开启。
可选的,所述第一活动件上设置有一球体,且所述球体的球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阀口的内径;或者,所述第一活动件上设置有一橡胶垫,且所述橡胶垫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阀口的内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连接部位处设置有第一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柔性弹簧,使得所述第一活动件通过所述第一柔性弹簧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弹性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滤网;第一本体,设置有第一通油口和第二通油口,以使制动液通过所述第一通油口流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从所述容置空间内通过所述第一阀口流入所述第二通油口;其中,所述第一滤网包络在所述第一阀座的外围部位,以对由所述第一通油口流入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制动液进行过滤。
可选的,所述第一阀座包括:第一贴合端,所述第一贴合端的外径与所述第一敞开端的内径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一阀座通过所述第一贴合端贴合在所述第一敞开端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贴合端与所述第一敞开端固定连接;第二贴合端,所述第二贴合端的外径与所述第二通油口的内径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一阀座通过所述第二贴合端贴合在所述第二通油口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贴合端与所述第二通油口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隔磁罩之间的固定连接是铆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贴合端与所述第一敞开端之间的固定连接是焊接;和/或,所述第二贴合端与所第二通油口之间的固定连接是焊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且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端内,以通过所述第二密封端将所述第一磁性件与外界相隔离;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第二阀口相接触,且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柔性弹簧,所述第二柔性弹簧固定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和所述第二阀座之间,并处于预压缩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一单向阀,以使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单向阀与主缸相通。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隔磁罩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内,且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本体的内壁相贴合,以将所述第二阀座与所述第二本体相隔离。
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包括具有自动调节制动压力的减压阀和增压阀,使得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第一电磁阀线圈的通电或断电,来控制第一活动件相对于第一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继而实现第一活动件相对于第一阀口开启或者关闭,以此来自动控制制动液在减压阀中的流入或者流出,达到自动调节制动压力的技术效果。同时,使得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第二电磁阀线圈的通电或断电,来控制第二活动件相对于第二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继而实现第二活动件相对于第二阀口开启或者关闭。以此来控制制动液的在增压阀内的流入或者流出,达到自动调节制动压力的技术效果。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制动压力无法自动调节而造成的车轮抱死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减压阀在保压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减压阀在减压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3所提供的贴合方法中,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的贴合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3所提供的贴合方法中,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的贴合关系示意图一;
图6为图3所提供的贴合方法中,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的贴合关系示意图二;
图7为图3所提供的贴合方法中,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的贴合关系示意图三。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增压阀在增压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增压阀在保压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请参阅图10,通过包括具有自动调节制动压力的减压阀和增压阀,使得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第一电磁阀线圈的通电或断电,来控制第一活动件相对于第一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继而实现第一活动件相对于第一阀口开启或者关闭。也即,当第一活动件靠近第一固定件时,则第一活动件与第一阀口分离,此时容置空间内的制动液由第一阀口流出,实现减压功能;当第一活动件远离第一固定件时,则第一活动件与第一阀口接触,此时容置空间内的制动液被阻碍在容置空间内,实现增压或者保压的功能。以此来控制制动液的流入或者流出,达到自动调节制动压力的技术效果。
同时,得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第二电磁阀线圈的通电或断电,来控制第二活动件相对于第二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继而实现第二活动件相对于第二阀口开启或者关闭。也即,当第二活动件靠近第二固定件时,则第二活动件与第二阀口接触,此时阻止主缸内的制动液由第二阀口向第二固定件内流动;当第二活动件远离第二固定件时,则第二活动件与第二阀口分离,此时第二固定件内的制动液通过第二阀口向主缸流动,实现减压功能。以此来控制制动液的在第二固定件内流入或者流出,达到自动调节制动压力的技术效果。
为了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做详细说明,以支持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下面,通过分别对减压阀和增压阀一一阐述,以对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做辅助说明。
对于减压阀而言,
具体而言,请参见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减压阀,至少包括第一隔磁罩1、第一阀座2和第一磁性组件4。
其中,所述第一隔磁罩1包括第一密封端11和第一敞开端12。所述第一阀座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敞开端12上,以将所述第一阀座2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第一隔磁罩1的内部空间相通并形成一容置空间3,且所述第一阀座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阀口7。第一磁性组件4置于所述容置空间3内,所述第一磁性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件41和第一活动件42。其中,第一固定件41固定于所述第一密封端11上,以将所述第一固定件41与外界相隔离。第一活动件42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3内,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41弹性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活动件42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41在所述容置空间3内进行滑动。
详细来说,第一隔磁罩1可以是由第一密封端11和第一敞开端12焊接或者一体成型而构成的倒桶状结构,倒桶状结构的桶口端即为所述第一敞开端12,倒桶状结构的桶底端即为所述第一密封端11。且因为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在与所述第一磁性组件4通电过程中,是需要第一磁性组件4中的第一固定件41和第一活动件42具备导电性能的。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1和第一活动件42可以是由低碳钢材料制作而成。但为了提高由低碳钢材料制作而成的第一固定件41和第一活动件42的电磁性能,防止其裸露在外界空间而锈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减压阀通过带有第一密封端11的第一隔磁罩1,和第一阀座2构成一具有密封性能的容置空间3,使得第一固定件41和第一活动件42被放置于容置空间3内,有效的防止了第一固定件41和/或第一活动件42因与外界接触而面临锈蚀风险,进而影响第一固定件41和/或第一活动件42电磁性能的技术缺陷。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件41和所述第一活动件42为铁块;所述第一固定件41与所述第一密封端之间的固定连接是铆接。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阀座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隔磁罩1的所述第一敞开端12上,另一端开设有一用于制动液流动的第一阀口7。以此通过第一阀座2的内部空间和第一隔磁罩1的内部空间形成上述用于安置所述第一固定件41和第一活动件42的容置空间3。且第一阀口7与第一活动件42可以通过接触密封将制动液阻碍在容置空间3内,也可以通过相互分离使得制动液从第一阀口2处流出。具体实现原理可如下所述:
在汽车滑移率较大,也即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因制动压力过大而需要降低压力时,此时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的第一电磁阀线圈13与第一磁性组件4相连通电,第一活动件42和第一固定件41产生电磁吸力,由于第一固定件41相对于第一活动件42而言是固定于容置空间3中,因此第一活动件42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向第一固定件41靠近并贴合。此时,在第一活动件42向第一固定件41靠近过程中,第一活动件42与第一阀口7分离,也即第一活动件42相对于所述第一阀口7开启。如图2所示,第一活动件42与第一阀口7之间存在一开口缝隙,制动液由该开口缝隙流向主缸,实现减压功能。
在汽车滑移率相对于较适中时,也即可以理解为在增压和减压的中间状态,此时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的第一电磁阀线圈13与第一磁性组件4断电,第一活动件42和第一固定件41之间所产生的电磁吸力消失。第一活动件4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远离第一固定件41。此时,在第一活动件42远离第一固定件41过程中,第一活动件42向第一阀口7靠近并与之接触,也即第一活动件42相对于所述第一阀口7开启。如图1所示,第一活动件42与第一阀口7之间的开口缝隙消失,制动液被阻碍在容置空间3内,阻止制动液由第一阀口7通过。从而实现保压的功能。
作为优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第一活动件42与第一阀口7接触时能够实现完全密封,避免出现漏液现象,第一活动件42与第一阀口7相接触的端口处固定有一橡胶垫,且所述橡胶垫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阀口7的内径。使得在第一活动件42远离第一固定件41过程中,第一活动件42向第一阀口7靠近并通过所述橡胶垫与之接触,实现第一活动件42与第一阀口7之间的完全密封。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橡胶垫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老化,继而易影响其密封性能。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达到第一活动件42与第一阀口7接触时完全密封的技术效果,第一活动件42的端口处也可以固定一球体43,且该球体43的球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阀口7的内径,以通过所述球体43完全盖合所述第一阀口7。当然,为了避免由橡胶材质制作而成的橡胶垫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老化而造成其密封性能受到影响的技术缺陷,该球体43可以是一铁球。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因制动压力过大需要降低压力而使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的第一电磁阀线圈13与第一磁性组件4相连通电时,此时第一固定件41和第一活动件42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贴合在一起,二者相对固定。而当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需要实现保压而使第一电磁阀线圈13与第一磁性组件4断电时,此时断电下第一活动件4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垂落(可参阅图1或2)。由于车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路面不平或者弯曲道路使得车身极易发生晃动而造成车体本体极不稳定,此时如果第一电磁阀线圈13与第一磁性组件4处于断电状态,则第一活动件41极易因车身发生晃动而与第一固定件42或者其他零部件发生碰撞,影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件42与所述第一固定件41的连接部位处还设置有一第一安装槽44,且所述第一安装槽44内设置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柔性弹簧45,使得所述第一活动件42通过所述第一柔性弹簧45与所述第一固定件41弹性连接。这样就使得当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因制动压力过大而需要降低压力时,此时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的第一电磁阀线圈13与第一磁性组件4相连通电,第一活动件42和第一固定件41产生电磁吸力,由于第一固定件41相对于第一活动件42而言是固定于容置空间3中,因此第一活动件42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克服第一柔性弹簧45的弹性压力向第一固定件41靠近并贴合。当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需要实现保压时,此时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的第一电磁阀线圈13与第一磁性组件4断电,第一活动件42和第一固定件41之间所产生的电磁吸力消失。第一活动件42一方面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远离第一固定件41,另一方面第一活动件42与第一固定件41之间因始终存在第一柔性弹簧45的弹性压力,而使得即使在第一电磁阀线圈13与第一磁性组件4处于断电状态,且车身极易发生晃动的情况下,因第一活动件42与第一固定件41之间始终存在一个由第一柔性弹簧45而产生的推斥力,第一活动件42相对于第一固定件41始终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有效的避免了第一电磁阀线圈13与第一磁性组件4处于断电状态,则第一活动件41极易因车身发生晃动而与第一固定件42或者其他零部件发生碰撞,影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正常运行的技术缺陷。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柔性弹簧4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柔性弹簧4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件4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连接为焊机。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还包括:第一滤网5。
其中,所述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包括一第一本体6,所述第一本体6设置有第一通油口61和第二通油口62,以使制动液通过所述第一通油口61流入所述容置空间3内,并从所述容置空间3内通过所述阀口7流入所述第二通油口62。此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避免由第一通油口61流入的制动液存在异物而污染减压阀,导致减压阀失效。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5包络在所述第一阀座2的外围部位,以对由所述第一通油口61流入所述容置空间3内的所述制动液进行过滤。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座2至少包括:第一贴合端21和第二贴合端22。
其中,所述第一贴合端21的外径与所述第一敞开端12的内径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一阀座2通过所述第一贴合端21贴合在所述第一敞开端12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贴合端21与所述第一敞开端12固定连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阀座2通过所述第一贴合端21之所以固定于第一敞开端12的内壁,原因在于当第一阀座2通过所述第一贴合端21固定于第一敞开端12的外壁时,一旦第一阀座2的第一贴合端21发生破损或者裂纹,则第一阀座2内的制动液即会通过所破损的缝隙或者裂纹向外流出。而当采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设计方式,即,第一阀座2通过所述第一贴合端21固定于第一敞开端12的内壁。这样即使出现第一阀座2的第一贴合端21发生破损或者裂纹,由于第一阀座2始终处于第一隔磁罩1的内部,破损后所流出的制动液也始终处于第一隔磁罩1的内部(容置空间3内),因此有效的避免了因第一阀座2发生破损或者裂纹而导致的漏液现象的发生。
同时,所述第二贴合端22的外径与所述第二通油口62的内径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一阀座2通过所述第二贴合端22贴合在所述第二通油口62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贴合端22与所述第二通油口62固定连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阀座2与第一隔磁罩1和/或第一本体6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漏油现象的发生。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贴合端21与所述第一敞开端12之间的固定连接是焊接;所述第二贴合端22与所第二通油口62之间的固定连接是焊接。
当然,针对所述第一贴合端21与所述第一敞开端12之间的焊接、所述第二贴合端22与所第二通油口62之间的焊接而言,由于传统的焊接、压装技术均采用的是面与面接触,但由于焊接、压装表面不够平整,使得焊接、压装后仍有可能存在间隙,气泡,致使密封性能不好。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贴合方法,请参阅图3-4,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第一贴合面上设置至少一个贴合环8,所述贴合环相对于所述第一贴合面呈凸起状;其中,所述第一贴合面是所述第一敞开端12的内壁所在的曲面;
步骤102,将第二贴合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贴合面平行的贴合在所述贴合环上,其中,所述第二贴合面是所述第一阀座2的外壁所在的曲面。
步骤103,将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贴合面在所述贴合环8部位处进行焊接;
其中,在步骤101和步骤102中,贴合环8的直径可以与第一敞开端12的内径相同。也即,贴合环8所在平面与第一敞开端12的中心竖轴相互垂直。且作为优选,贴合环8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所述贴合环8平行的分布在第一敞开端12的内壁所在的曲面上。这样,当第一阀座2的外壁与第一敞开端12的内壁焊接、压装时,首先通过第二贴合面压合贴合环,使得压合后的贴合环在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之间形成一具有一定厚度的“阻碍圈”,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焊接、压装技术均采用的是面与面接触,但由于焊接、压装表面不够平整,使得焊接、压装后仍有可能存在间隙,气泡,致使密封性能不好的技术缺陷。
对于第一阀座2而言,其包括第一贴合端21和第二贴合端22。为了便于第一贴合端21和敞开端12的无缝贴合、第二贴合端22和第二通油口62无缝贴合。与上述原理相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减压阀中,第二通油口62的内壁也设置有1个或者多个贴合环8,这样当第一贴合端21的外壁与第一敞开端12的内壁焊接、压装时,首先通过第二贴合面压合贴合环,使得压合后的贴合环在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之间形成一具有一定厚度的“阻碍圈”;当第二贴合端22的外壁与第二通油口62的内壁焊接、压装时,同样首先通过第二贴合面压合贴合环,使得压合后的贴合环在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之间形成一具有一定厚度的“阻碍圈”,以解决上述致使密封性能不好的技术缺陷。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理解,贴合环8设置在第一敞开端12和/或第二通油口62的内壁,以通过第一贴合端21和/或第二贴合端22平行的贴合所述贴合环8,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并非局限。换句话说,将贴合环8设置在第一贴合端21和/或第二贴合端22的外壁上,以通过第一敞开端12和/或第二通油口62的内壁平行的贴合所述贴合环8,也适用于本发明。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之间的密封性能,本发明实施例在步骤101中,还可以在第一贴合面上开设第一凸起91,在步骤102中还可以在所述第二贴合面上开设第一凹槽92,且使得所述第一贴合面通过所述第一凸起91紧密地贴合在所述第一凹槽92上,以达到将所述容置空间3完全密封的目的。其中,图5-7为由第一凸起91和第一凹槽92所构成的第一密封机构9示意图。
此时,将第一贴合面通过所述第一凸起91紧密地贴合在所述第一凹槽92上,可以理解为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在盖合部位处存在一弯折型(垂直型)的缝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弯折型缝隙相比于直线型缝隙而言,其阻碍能力更强。也即,针对直线型缝隙而言,外界的液滴可以通过该直线型缝隙直接流入容置空间3内。而针对弯折型的缝隙而言,外界的液滴的确是可以通过弯折型缝隙的一侧流入弯折型缝隙中,然而,正是由于弯折型缝隙的弯折型结构,使得液滴进入弯折型缝隙后积累在弯折型缝隙的凹陷部位处,也即,液滴停留并积累在第一凹槽92的最底部。此处可以理解杯子积水的原理,当水从杯口的一侧流入杯中时,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就很难自动的从杯口的另一侧流出,除非积满整杯水。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第一凹槽92中出现“积满整杯水”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还在第一凹槽92中固定有一第一密封圈93,可如图5所示。通过该第一密封圈93对第一凹槽92的槽内空间进行填充,并通过第一凸起91在第一凹槽92中对第一密封圈93进行挤压,以实现将容置空间3完全密封。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中,作为优选,请继续参见图5-7,所述第一凸起91可以包括:第一顶压面911和第一压合面912。其中,所述第一顶压面911与所述第一密封圈93相接触,以在所述第一凹槽92内顶压所述第一密封圈93。所述第一压合面912与所述第一凹槽92的内侧壁相接触,且所述第一顶压面911的表面呈圆弧状,即具有一定的圆弧曲率。将第一顶压面911设计成圆弧状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第一凸起91与第一密封圈93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密封性能。可将图6和图7结合来分析,当第一顶压面911的表面呈平面时,可如图7所示,此时第一凸起91与第一密封圈93的接触面积即为接触平面的面积,也即第一凹槽92的槽口面积。而当第一顶压面911的表面呈圆弧状时,可如图6所示,此时第一凸起91与第一密封圈93的接触面积即为接触弧面的面积,也即大于第一凹槽92的槽口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理解,当第一凸起91与第一密封圈93的接触面积越大,则第一凸起91与第一凹槽92之间的贴合度就更高,也即二者之间的密封性能就更好。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之间的密封性能,充分利用弯折型缝隙相比于直线型缝隙所带来的高密封性能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本发明实施例中,开设在第一贴合面上的第一凸起91可以是若干个,开设在第二贴合面上的第一凹槽92也可以是若干个,且第一凸起91的数量和第一凹槽92的数量完全相同。可以理解为开设在第一贴合面上有若干个上述凸起圈,且若干个凸起圈从第一贴合面的边缘部位朝向第一贴合面的中心部位等间距排列分布(凸起圈的内径逐渐减小),在第二贴合面上有若干个与凸起圈相对应的凹槽圈。即若干个凹槽圈从第二贴合面的边缘部位朝向第二贴合面的中心部位等间距排列分布(凹槽圈的内径逐渐减小),这样就使得在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的盖合部位处存在若干条弯折型的缝隙,每一条弯折型的缝隙可以理解为是外界液滴的一次阻碍,最终通过若干条弯折型缝隙的若干次阻碍,使得第二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完全密封。
这样,一方面通过贴合环8在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之间形成一具有一定厚度的“阻碍圈”,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一贴合面上设置第一凸起91,在第二贴合面上设置第一凹槽92,使得由第一凸起91和第一凹槽92构成弯折型缝隙,以对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之间的接触进行二次密封,极大的提高了二者之间的密封性能。
对于增压阀而言,请参阅图8-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增压阀,至少包括第二隔磁罩1.1、第二阀座2.1和第二磁性组件4.1。
其中,所述第二隔磁罩1.1包括第二密封端11.1和第二敞开端12.1。第二磁性组件4.1包括:第二活动件42.1和第二固定件41.1。且第二活动件42.1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端11.1内,以将所述第二活动件42.1与外界相隔离。第二固定件41.1固定于所述第二敞开端12.1内,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42.1弹性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活动件42.1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件41.1可以在所述第二密封端内进行滑动。所述第二阀座2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件41.1内,且所述第二阀座2.1设置有一第二阀口7.1,并通过所述第二阀口7.1与所述第二活动件42.1相接触。
详细来说,第二隔磁罩1.1可以是由第二密封端11.1和第二敞开端12.1焊接或者一体成型而构成的倒桶状结构,倒桶状结构的桶口端即为所述第二敞开端12.1,倒桶状结构的桶底端即为所述第二密封端11.1。且因为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在与所述第二磁性组件4.1通电过程中,是需要第二磁性组件4.1中的第二固定件41.1和第二活动件42.1具备导电性能的。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41.1和第二活动件42.1可以是由低碳钢材料制作而成。但为了提高由低碳钢材料制作而成的第二固定件41.1和第二活动件42.1的电磁性能,防止其裸露在外界空间而锈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压阀通过带有第二密封端11.1的第二隔磁罩1.1,使得第二固定件41.1和第二活动件42.1被放置于第二隔磁罩1.1的内部,有效的防止了第二固定件41.1和/或第二活动件42.1因与外界接触而面临锈蚀风险,进而影响第二固定件41.1和/或第二活动件42.1电磁性能的技术缺陷。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件41.1和所述第二活动件42.1为铁块;所述第二固定件41.1与所述第二敞开端之间的固定连接是铆接。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固定件41.1呈空心圆筒结构,这样使得第二阀座2.1可以固定于第二固定件41.1的内部,且第二阀座2.1的一端开设有一用于制动液流动的第二阀口7.1。第二阀口7.1与第二活动件42.1可以通过接触密封将制动液阻碍在第二固定件41.1的内部空间内,也可以通过相互分离使得制动液从第二阀口7.1处流出。具体实现原理可如下所述:
在汽车滑移率相对适中时,此时仅需维持制动缸内的压力,此过程中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的第二电磁阀线圈13.1与第二磁性组件4.1是相连通电的,第二活动件42.1和第二固定件41.1产生电磁吸力,由于第二固定件41.1相对于第二活动件42.1而言是固定于第二隔磁罩中,因此第二活动件42.1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向第二固定件41.1靠近并贴合。此时,在第二活动件42.1向第二固定件41.1靠近过程中,第二活动件42.1与第二阀口7.1接触,也即第二活动件42.1相对于所述第二阀口7.1闭合。如图9所示,此时制动液被阻碍在第二固定件41.1的内部而无法从第二阀口流出。
在汽车滑移率较小时,此时制动强度不足需要增加轮制动缸内的压力,从而实现增大车轮的制动力,此过程中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的第二电磁阀线圈与第二磁性组件4.1断电,第二活动件42.1和第二固定件41.1之间所产生的电磁吸力消失。为了能够实现第二活动件42.1相对于第二固定件41.1自动远离,以实现第二活动件42.1相对于第二阀口7.1开启。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二活动件42.1和第二阀座2.1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二柔性弹簧45.1,且该第二柔性弹簧45.1固定于第二活动件42.1和第二阀座2.1之间,并处于预压缩状态。这样失去电磁吸力后的第二活动件在第二柔性弹簧45.1弹性压力的作用下开始远离第二固定件41.1滑动,第二活动件42.1相对于第二阀门7开启,也即,如图8所示的第二活动件42.1和第二阀门7.1之间出现一缝隙。此时第二固定件41.1内的制动液由第二阀门7.1流向主缸,以增加制动缸内的压力,达到实现自动调节(增大)车轮制动力的技术效果。
作为优选,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41.1的内部设置有一第二安装槽44.1。且所述第二活动件42.1包括:第一磁性件421.1和第二磁性件422.1,且所述第一磁性件421.1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固定连接422.1。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21.1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端11.1内,以通过所述第二密封端11.1将所述第一磁性件421.1与外界相隔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21.1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44.1内,并使其端部与所述第二阀口7.1相接触。所述第二柔性弹簧45.1也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44.1内,并固定于所述第二磁性件422.1和所述阀座2.1之间,且所述第二柔性弹簧45.1处于预压缩状态。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使所述第二磁性件422.1的端部与第二阀门7完全接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422.1的端部还设置有一端面呈圆弧状的锥型端423.1,以通过所述锥型端423.1的圆弧曲面与所述第二阀口7.1相接触实现贴合密封。且所述第二柔性弹簧45.1套设在所述锥型端上,以最大化的节省安装空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41.1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制动液单向流动的单向阀10.1,以使所述第二固定件41.1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单向阀10.1与主缸相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工作的最后阶段,驾驶员卸除踏板力时,为了尽快增加轮缸压力的降低速度,通过所述单向阀10.1实现了一个辅助回流液压回路。换句话说,一方面,制动液可以通过第二阀门7.1回流到主缸;另一方面,由于主缸压力基本不存在,轮缸压力高于主缸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增压阀中所述单向阀10.1便会打开,制动液通过单向阀10.1也可以直接回流到主缸,加速回流。同时,所述第二固定件41.1上设置单向阀10.1也规避了线圈断电后,由于第二阀口7.1液压差过大而造成第二阀口7.1无法打开的技术缺陷。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增压阀,还包括:第二滤网5.1。
其中,所述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包括一第二本体6.1,所述第二隔磁罩1.1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6.1内,且所述第二固定件41.1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本体6.1的内壁相贴合,以将所述第二阀座2.1与所述第二本体6.1相隔离。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41.1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本体6.1的内壁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贴合。以此实现第二固定件41.1和第二本体6.1之间的相对密封。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压阀,所述减压阀包括:
第一隔磁罩,所述第一隔磁罩包括第一密封端和第一敞开端;
第一阀座,所述第一阀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敞开端上,以将所述第一阀座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第一隔磁罩的内部空间相通并形成一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一阀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阀口;
第一磁性组件,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密封端上,以将所述第一固定件与外界相隔离;所述第一活动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弹性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活动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进行滑动;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一阀口之间存在一开口缝隙,制动液由所述开口缝隙流向主缸;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一阀口相接触的端口处固定有一橡胶垫,且所述橡胶垫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阀口的内径;
第一电磁阀线圈,缠绕于所述第一隔磁罩的外围部位,以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线圈的通电或断电,使得所述第一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以相对于所述第一阀口开启或者关闭;
增压阀,所述增压阀包括:
第二隔磁罩,所述第二隔磁罩包括第二密封端和第二敞开端;
第二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第二活动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活动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端内,以将所述第二活动件与外界相隔离;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敞开端内,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弹性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可以在所述第二密封端内进行滑动;
第二阀座,所述第二阀座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内,且所述第二阀座设置有一第二阀口,并通过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活动件相接触;
第二电磁阀线圈,缠绕于所述第二隔磁罩的外围部位,以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线圈的通电或断电,使得所述第二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以相对于所述第一阀口关闭或者开启;
还包括:
第一滤网;
第一本体,设置有第一通油口和第二通油口,以使制动液通过所述第一通油口流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从所述容置空间内通过所述第一阀口流入所述第二通油口;
其中,所述第一滤网包络在所述第一阀座的外围部位,以对由所述第一通油口流入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制动液进行过滤;
所述第一阀座包括:
第一贴合端,所述第一贴合端的外径与所述第一敞开端的内径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一阀座通过所述第一贴合端贴合在所述第一敞开端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贴合端与所述第一敞开端固定连接;
第二贴合端,所述第二贴合端的外径与所述第二通油口的内径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一阀座通过所述第二贴合端贴合在所述第二通油口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贴合端与所述第二通油口固定连接;
多个贴合环,且所述贴合环的直径与所述第一敞开端的内径相同,所述贴合环所在平面与第一敞开端的中心竖轴相互垂直,所述多个贴合环平行的分布在所述第一敞开端的内壁所在的曲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动件上设置有一球体,且所述球体的球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阀口的内径;
或者,
所述第一活动件上设置有一橡胶垫,且所述橡胶垫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阀口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连接部位处设置有第一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柔性弹簧,使得所述第一活动件通过所述第一柔性弹簧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弹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隔磁罩之间通过铆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贴合端与所述第一敞开端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和/或,
所述第二贴合端与所第二通油口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
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且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端内,以通过所述第二密封端将所述第一磁性件与外界相隔离;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第二阀口相接触,且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柔性弹簧,所述第二柔性弹簧固定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和所述第二阀座之间,并处于预压缩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一单向阀,以使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单向阀与主缸相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本体;
所述第二隔磁罩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内,且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本体的内壁相贴合,以将所述第二阀座与所述第二本体相隔离。
CN201510926856.6A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Active CN105416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6856.6A CN105416264B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6856.6A CN105416264B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6264A CN105416264A (zh) 2016-03-23
CN105416264B true CN105416264B (zh) 2018-03-30

Family

ID=55494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26856.6A Active CN105416264B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162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9117A (zh) * 2018-06-26 2018-10-19 北京光宇之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力控制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2578Y (zh) * 2003-03-31 2004-04-21 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 轿车防抱死装置减压型电磁阀
EP1623900A1 (de) * 2004-08-07 2006-02-08 Robert Bosch GmbH Ventilvorrichtung
CN101182853A (zh) * 2007-12-20 2008-05-21 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调节器用增压电磁阀
EP2114740A1 (de) * 2006-11-27 2009-11-11 Robert Bosch GmbH Magnetventil
CN102717787A (zh) * 2011-03-28 2012-10-10 株式会社万都 用于制动系统的电磁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54184A1 (de) * 2006-11-16 2008-05-21 Robert Bosch Gmbh Magnetventil
KR20100003784A (ko) * 2008-07-02 2010-01-12 주식회사 만도 브레이크시스템용 솔레노이드밸브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2578Y (zh) * 2003-03-31 2004-04-21 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 轿车防抱死装置减压型电磁阀
EP1623900A1 (de) * 2004-08-07 2006-02-08 Robert Bosch GmbH Ventilvorrichtung
EP2114740A1 (de) * 2006-11-27 2009-11-11 Robert Bosch GmbH Magnetventil
CN101182853A (zh) * 2007-12-20 2008-05-21 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调节器用增压电磁阀
CN102717787A (zh) * 2011-03-28 2012-10-10 株式会社万都 用于制动系统的电磁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6264A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8747B (zh) 用于汽车的制动系统
CN106641072B (zh) 发动机悬置
KR101709880B1 (ko) 차량용 브레이크 액압 제어 장치
CN102180159B (zh) 铁路货车制动控制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5416264B (zh) 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CN100439172C (zh) 双管路电控挂车制动阀
CN102001332A (zh) 车辆用液压制动设备的控制单元
CN101954903A (zh) 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调节阀以及相应的车辆制动系统
US20160312912A1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and brake unit
CN107000717A (zh) 用于具有制动力调节功能的液压车辆制动设备的压力改变阻尼器的阀组件、用于这种车辆制动设备的液压块和具有这种液压块的车辆制动设备
CN105172772A (zh) 用于车辆制动装置的液压单元
CN205311583U (zh) 一种封闭式减压阀
CN205951953U (zh) 一种挂车继动阀
CN205311581U (zh) 一种增压阀
CN201306508Y (zh) 一种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用常闭电磁阀
CN205971278U (zh) 一种快放阀总成
CA2695375A1 (en) Valve with integrated quick release and method to control said valve
CN105387263A (zh) 一种贴合方法
CN209385545U (zh) 高密封、易定位的制动气室隔膜
CN204755447U (zh) 一种新型汽车多联气动电磁阀组装置
CN106740771A (zh) 一种用于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中的吸入阀
CN207378243U (zh) 一种结构加强型汽车制动用常闭电磁阀
CN104290739B (zh) 气动制动阀及使用该制动阀的制动系统
CN107672574A (zh) 制动液加注装置、方法及车辆
CN103950447B (zh) 电控挂车紧急继动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073 No. 299, Guanggu Avenue,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Yuanfe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99, Guanggu Avenue,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14

Patentee before: WUHAN YOUFI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