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14423A - 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 - Google Patents

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14423A
CN105414423A CN201511025406.6A CN201511025406A CN105414423A CN 105414423 A CN105414423 A CN 105414423A CN 201511025406 A CN201511025406 A CN 201511025406A CN 105414423 A CN105414423 A CN 105414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body
oil
brasses
bent axl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254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改丽
余朝辉
韩德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rzhong Deyang Heav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2540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144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14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44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3/00Lubricating during forging or pre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9/00Forging presses
    • B21J9/10Drives for forging presses
    • B21J9/18Drives for forging presses operated by making use of gearing mechanisms, e.g. levers, spindles, crankshafts, eccentrics, toggle-levers, rack b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该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能够提高润滑效果,降低曲轴磨损,延长曲轴以及铜瓦的使用寿命。该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包括曲轴、轴承体、铜瓦、机身;所述曲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体和铜瓦安装于机身上;所述轴承体的一端设置有端盖,另一端与曲轴密封配合;所述端盖位于曲轴的一端,且与曲轴密封配合;所述轴承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进油孔;所述轴承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回油口;所述进油孔与进油口连通,所述回油口与轴承体的内腔连通。采用该润滑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曲轴和铜瓦的磨损,加快润滑部位的散热,降低润滑成本,延长曲轴的使用寿命,提高曲轴工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曲轴润滑领域,尤其是一种热模锻压力机用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公知的:市场上的热模锻压力机,尤其是大型热模锻压力机,其曲轴机身铜瓦处的润滑均采用的是开放式干油润滑方式。干油润滑流动性差,内摩擦阻力大,所需工作压力也较高,相对于稀油润润滑消耗的能量更多。干油完成润滑后没有收集装置,沿机身及相关联的零部件流下。这不仅造成润滑油的浪费,也影响了车间的清洁生产。
稀油润滑所需工作压力低,成本相对较低,其流动性和散热性能较好。缺点是如果对各润滑点的油量控制不好,易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该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能够提高润滑效果,降低曲轴磨损,延长曲轴以及铜瓦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包括曲轴、轴承体、铜瓦、机身;
所述曲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体和铜瓦安装于机身上;所述铜瓦套装在曲轴上,所述轴承体具有与铜瓦匹配的内腔,所述轴承体套装在铜瓦上,且固定安装在机身上;所述铜瓦径向固定在轴承体的内腔内;
所述轴承体的一端设置有端盖,另一端与曲轴密封配合;所述端盖位于曲轴的一端,且与曲轴密封配合;
所述轴承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进油孔;所述轴承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回油口;所述进油孔与进油口连通,所述回油口与轴承体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三个进油孔;其中两个进油孔分别位于轴承体内腔的两端,剩下一个进油孔位于轴承体内腔的中间位置;所述相邻两个进油孔之间沿轴承体轴向的间距相同;所述相邻两个进油孔之间沿轴承体圆周方向的弧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与轴承体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止推环,所述止推环与端盖之间以及所述止推环与轴承体之间均设置有止推环垫圈;所述止推环一端设置有与止推环内腔同轴的止推环形凸台;所述止推环形凸台具有内圈和外圈,所述止推环形凸台的内圈与止推环的内腔直径相同;所述止推环形凸台的外圈与端盖之间设置有密封环;所述止推环具有的内腔与曲轴的外圆周面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所述止推环上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一端连通轴承体的内腔与铜瓦之间的间隙,另一端连通止推环与端盖之间的间隙;所述端盖与轴承体的内腔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体一端设有端盖,另一端的内腔内设置有挡油环;所述挡油环具有的内圈与曲轴的外圆周面之间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所述挡油环具有的外圈与轴承体的内腔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挡油环靠近铜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挡油环外圆周面为锯齿形;所述轴承体上设置有挡油环的一端设置有倒L形挡边。
进一步的,所述铜瓦的一端与轴承体之间设置有防转板;所述铜瓦通过防转板固定在轴承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口上设置有回油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通过在原曲轴铜瓦结构的基础之上,在轴承体上设置润滑油供油通道,同时在轴承体上设置有连通轴承体内腔的回油口,从而实现曲轴的铜瓦稀油润滑,以及润滑油的回收。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曲轴铜瓦的润滑效果,降低曲轴的磨损,加快润滑部位的散热,降低润滑成本,延长曲轴的使用寿命,提高曲轴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实现润滑油的回收,避免了润滑稀油的浪费,节约了资源,避免稀油润滑对工作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曲轴一端的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轴承体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E-E剖视图;
图9是图7中b-e剖视图;
图10是图7中c-e剖视图;
图11是图7中d-e剖视图;
图中标示:1-曲轴,2-轴承体,21-左轴承体,22-右轴承体,23-进油口,24-回油口,25-倒L形挡边,3-铜瓦,31-左铜瓦,32-右铜瓦,4-止推环,5-端盖,51-左端盖,52-右端盖,6-止推环垫圈,7-O型密封,8-密封环,9-进油孔,91-左轴承体进油孔,92-右轴承体进油孔,10-第二O型密封,11-防转板,12-第三O型密封,13-挡油环,131-环形凸台,14-机身,15-飞轮,16-回油管,17-挡油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包括曲轴1、轴承体2、铜瓦3、机身14;
所述曲轴1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体2和铜瓦3安装于机身14上;所述铜瓦3套装在曲轴1上,所述轴承体2具有与铜瓦3匹配的内腔,所述轴承体2套装在铜瓦3上,且固定安装在机身上;所述铜瓦3径向固定在轴承体2的内腔内;
所述轴承体2的一端设置有端盖5,另一端与曲轴1密封配合;所述曲轴1穿过端盖5,且与端盖5密封配合;
所述轴承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进油孔9;所述轴承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油口23、回油口24;所述进油孔9与进油口23连通,所述回油口24与轴承体2的内腔连通。
如图1、图8所示,通过在轴承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进油孔9;所述轴承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油口23、回油口24;所述进油孔9与进油口23连通。从而能够实现通过进油口23向轴承体2的内腔内供入润滑稀油,通过润滑稀油实现轴承体2内的铜瓦3与曲轴1之间的润滑。同时通过设置与轴承体2的内腔连通的回油口24实现对润滑稀油的回收,避免浪费,也避免润滑稀油排出污染环境。
在工作的过程中:
先通过分油器向轴承体2上的进油口23供入稀油,稀油通过进油孔9进入曲轴1和铜瓦3的间隙。工作时,曲轴1转动,由于所述轴承体2套装在铜瓦3上,且固定安装在机身上;所述铜瓦3径向固定在轴承体2的内腔内;轴承体2和铜瓦3固联在机身14上不转动,曲轴1与铜瓦3之间将会产生磨损。由于通过进油孔9向轴承体2的内腔供入了润滑稀油,因此在曲轴1和铜瓦3的间隙存在有润滑稀油;从而实现曲轴1和铜瓦3之间的润滑,降低曲轴1与铜瓦3的磨损,加快散热,提高曲轴1转动的稳定性。稀油完成润滑后从回油口24处排出进行回收。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通过在原曲轴铜瓦结构的基础之上,在轴承体2上设置润滑油供油通道,同时在轴承体2上设置润滑油连通轴承体2内腔的回油口24,从而实现曲轴1的铜瓦稀油润滑以及润滑油的回收。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避免了传统干油润滑,润滑效果差,润滑油浪费,不利于散热的缺陷。有效地提高曲轴铜瓦的润滑效果,降低曲轴1的磨损,加快润滑部位的散热,降低润滑成本,延长曲轴1的使用寿命,提高曲轴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实现润滑油的回收,避免了润滑稀油的浪费,节约了资源,避免稀油润滑对工作环境的污染。
为了使得润滑稀油能够均匀流入曲轴1和铜瓦3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对曲轴1和铜瓦3的充分润滑;进一步的,所述轴承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三个进油孔9;其中两个进油孔9分别位于轴承体2内腔的两端,剩下一个进油孔9位于轴承体2内腔的中间位置;所述相邻两个进油孔9之间沿轴承体2轴向的间距相同;所述相邻两个进油孔9之间沿轴承体2圆周方向的弧度相同。进油孔9的末端直通曲轴1和铜瓦3的间隙。通过进油孔9的在轴承体2内腔内沿轴向的分布方式,从而实现在轴向润滑稀油均匀扩散到曲轴1和铜瓦3的间隙。通过将进油孔9的分布方式设置为:所述相邻两个进油孔9沿轴承体2沿圆周方向的弧度相同。从而使得润滑稀油在通过进油孔9进入到轴承体2内腔时,在铜瓦3与曲轴1之间的间隙内能够形成多点扩散,能够保证润滑稀油充分扩散到曲轴1和铜瓦3的间隙内覆盖整个铜瓦3的外圆周面。
为了避免曲轴1的轴向窜动,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所述端盖5与轴承体2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止推环4,所述止推环4与端盖5之间以及所述止推环4与轴承体2之间均设置有止推环垫圈6;所述止推环垫圈6固定在轴承体2和端盖5上,所述止推环4套装在曲轴1上,且径向固定在曲轴1上,具体的,所述止推环4通过平键固定在曲轴1上。
所述止推环4与端盖5之间设置有密封环8;所述止推环4具有的内腔与曲轴1的外圆周面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7;所述止推环4上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一端连通轴承体2的内腔与铜瓦3之间的间隙,另一端连通止推环4与端盖5之间的间隙;所述端盖5与轴承体2的内腔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10。
工作时,由于止推环4径向固定在曲轴1上,随曲轴1一起转动,止推环垫圈6固定在轴承体2和端盖5上,工作时不转动,这样就在止推环4和止推环垫圈6之间产生摩擦和磨损;因此,必须进行润滑。通过在止推环4上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一端连通曲轴1与铜瓦3之间的间隙,另一端连通止推环4与端盖5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曲轴1与铜瓦3之间间隙内的润滑稀油流入到止推环4与止推环垫圈6之间的间隙,对止推环4和止推环垫圈6进行润滑,减少二者之间的磨损。
所述端盖5与轴承体2的内腔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10,所述止推环4的环形凸台具有的外圈与端盖5之间设置有密封环8;所述止推环4具有的内圈与曲轴1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7;通过设置密封环8、O型密封7以及第二O型密封10能够提高端盖5和止推环4对曲轴1和轴承体2之间润滑稀油的密封效果,避免润滑稀油的泄漏。
为了防止润滑稀油从轴承体2没有设置端盖5的一端流出。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轴承体2一端设有端盖5,另一端的内腔内设置有挡油环13;所述挡油环13具有的内圈与曲轴1的外圆周面之间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12。
所述挡油环13靠近铜瓦3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凸台131,所述挡油环13外圆周面为锯齿形。所述轴承体2上设置有挡油环13的一端设置有倒L形挡边25。
具体的,靠近油道的一侧锯齿稍高。这是为了防止曲轴1转速太高或稀油流速过快发生的稀油飞溅。轴承体2的末端靠近挡油环13设置有倒L形挡边25,是为了防止油量较大从间隙流出。
为了避免铜瓦3相对于轴承体2转动,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铜瓦3的一端与轴承体2之间设置有防转板11;所述铜瓦3通过防转板11固定在轴承体2内。
为了便于润滑油的回收,进一步的,所述回油口24上设置有回油管16。
实施例
如图2、图6、图7-图11所示,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在热模锻压力机曲轴机身上的应用。
所述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包括曲轴1、左轴承体21、右轴承体22、左铜瓦31、右铜瓦32、机身14;所述左轴承体21和右轴承体22均安装在机身14上,且固定安装在机身14上。
所述曲轴1的左端套装左铜瓦31,左轴承体21套装在左铜瓦31上,且径向固定。
所述左轴承体21的一端设置有左端盖51,另一端与曲轴1密封配合;所述左端盖51位于曲轴1的一端,且与曲轴1密封配合;
所述左轴承体21的内壁上设置有左轴承体进油孔91;所述左轴承体21上设置有进油口23、回油口24;所述进油孔9与进油口23连通,所述回油口24与左轴承体21的内腔连通。
所述左端盖51与左轴承体2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止推环4,所述止推环4与端盖5之间以及所述止推环4与轴承体2之间均设置有止推环垫圈6;所述止推环4一端设置有与止推环4内腔同轴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具有内圈和外圈,所述环形凸台的内圈与止推环4的内腔直径相同;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圈与左端盖51之间设置有密封环8;所述止推环4具有的内腔与曲轴1的外圆周面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7;所述止推环4上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一端连通轴承体2的内腔与铜瓦3之间的间隙,另一端连通止推环4与左端盖51之间的间隙;所述左端盖51与轴承体2的内腔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10。所述左轴承体21一端设有左端盖51,另一端的内腔内设置有挡油环13;所述挡油环13具有的内圈与曲轴1的外圆周面之间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12;所述挡油环13具有的外圈与左轴承体21的内腔密封配合。所述挡油环13靠近铜瓦3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凸台131,所述挡油环13外圆周面为锯齿形。
所述左轴承体21的内壁上设置有三个左轴承体进油孔91;其中两个左轴承体进油孔91分别位于左轴承体21内腔的两端,剩下一个左轴承体进油孔91位于左轴承体21内腔的中间位置;所述相邻两个左轴承体进油孔91之间沿左轴承体21轴向的间距相同;所述相邻两个左轴承体进油孔91之间沿左轴承体21圆周方向的弧度相同。
所述曲轴1的右端套装右铜瓦32,右轴承体22套装在右铜瓦32上;
所述右轴承体22的一端设置有右端盖52,另一端与曲轴1密封配合;所述右端盖51位于曲轴1的一端,且与曲轴1密封配合;
所述右轴承体22的内壁上设置有右轴承体进油孔92;所述右轴承体22上设置有进油口23、回油口24;所述进油孔9与进油口23连通,所述回油口24与右轴承体22的内腔连通。
所述右轴承体22一端设有右端盖52,另一端的内腔内设置有挡油环13;所述挡油环13具有的内圈与曲轴1的外圆周面之间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12;所述挡油环13具有的外圈与左轴承体21的内腔密封配合。所述挡油环13靠近铜瓦3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凸台131,所述挡油环13外圆周面为锯齿形。所述右端盖52与右轴承体22之间设置有挡油圈17。
所述右轴承体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三个右轴承体进油孔92;所述右轴承体进油孔92均位于右轴承体22左端的内腔内,所述相邻两个右轴承体进油孔92之间沿右轴承体22轴向的间距相同;所述相邻两个右轴承体进油孔92之间沿右轴承体22圆周方向的弧度相同。
所述左铜瓦31的一端与左轴承体21之间以及右铜瓦32的一端与右轴承体22之间均设置有防转板11。所述回油口24上均设置有回油管16。
左轴承体21上设置有测温装置,右轴承体31上也设置有测温装置。如果由于密封损坏或者油路堵塞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油温升高,达到预先设定的警戒值,设备将发出报警信号,设备将停机检查。
工作过程中:
分油器供油给左轴承体21和右轴承体22;稀油将通过右轴承体21上的进油口23,进入到右铜瓦21和曲轴1的间隙内。同时通过左轴承体22上的进油口23,进入到左铜瓦22和曲轴1的间隙内。随着曲轴1运转,稀油将向各个间隙流动。
在左轴承体1的内腔内,稀油向右流动将受到挡油环13的阻挡,且在挡油环13和曲轴1之间设置有第三0形密封12,使得稀油不能从其间的间隙流出;向左流动将受到左端盖51和左轴承体21之间的密封装置阻碍。所以稀油只能通过左轴承体21上的回油孔24流到回油管16内。
在右轴承体22的内腔内,稀油向左流动将受到挡油环13的阻挡,且在挡油环13和曲轴1之间设置有第三0形密封12,使得稀油不能从其间的间隙流出;稀油向右流动将会受到右端盖52和右轴承体22之间的挡油圈17的阻碍。所以稀油只能通过右轴承体22上的回油孔24流到回油管16内。
优选单线步进式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由油泵输出的压力油经稀油过滤器和主管进入主分油器,然后能过若干支管进入副分油器,经过副分油器再次分配进入润滑点实现铜瓦的润滑。这种润滑系统能实现很多点的润滑。

Claims (7)

1.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包括曲轴(1)、轴承体(2)、铜瓦(3)、机身(14);所述曲轴(1)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体(2)和铜瓦(3)安装于机身(14)上;所述铜瓦(3)套装在曲轴(1)上,所述轴承体(2)具有与铜瓦(3)匹配的内腔,所述轴承体(2)套装在铜瓦(3)上,且固定安装在机身上;所述铜瓦(3)径向固定在轴承体(2)的内腔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体(2)的一端设置有端盖(5),另一端与曲轴(1)密封配合;所述端盖(5)位于曲轴(1)的一端,且与曲轴(1)密封配合;
所述轴承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进油孔(9);所述轴承体(2)上设置有进油口(23)、回油口(24);所述进油孔(9)与进油口(23)连通,所述回油口(24)与轴承体(2)的内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三个进油孔(9);其中两个进油孔(9)分别位于轴承体(2)内腔的两端,剩下一个进油孔(9)位于轴承体(2)内腔的中间位置;所述相邻两个进油孔(9)之间沿轴承体(2)轴向的间距相同;所述相邻两个进油孔(9)之间沿轴承体(2)圆周方向的弧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5)与轴承体(2)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止推环(4),所述止推环(4)与端盖(5)之间以及所述止推环(4)与轴承体(2)之间均设置有止推环垫圈(6);所述止推环(4)套装在曲轴(1)上,且径向固定在曲轴(1)上;所述止推环(4)与端盖(5)之间设置有密封环(8);所述止推环(4)具有的内腔与曲轴(1)的外圆周面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7);所述止推环(4)上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一端连通轴承体(2)的内腔与铜瓦(3)之间的间隙,另一端连通止推环(4)与端盖(5)之间的间隙;所述端盖(5)与轴承体(2)的内腔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体(2)一端设有端盖(5),另一端的内腔内设置有挡油环(13);所述挡油环(13)具有的内圈与曲轴(1)的外圆周面之间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环(13)靠近铜瓦(3)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凸台(131),所述挡油环(13)外圆周面为锯齿形;所述轴承体(2)上设置有挡油环(13)的一端设置有倒L形挡边(2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瓦(3)的一端与轴承体(2)之间设置有防转板(11),所述铜瓦(3)通过防转板(11)固定在轴承体(2)内。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24)上设置有回油管(16)。
CN201511025406.6A 2015-12-30 2015-12-30 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 Pending CN1054144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5406.6A CN105414423A (zh) 2015-12-30 2015-12-30 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5406.6A CN105414423A (zh) 2015-12-30 2015-12-30 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4423A true CN105414423A (zh) 2016-03-23

Family

ID=55493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25406.6A Pending CN105414423A (zh) 2015-12-30 2015-12-30 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1442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2363A (zh) * 2019-05-10 2019-08-20 思进智能成形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保护的滑动式曲轴传动装置
CN113245490A (zh) * 2021-05-24 2021-08-13 荣成华东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精密高效热模锻压力机
CN113290928A (zh) * 2021-05-24 2021-08-24 荣成华东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及方法
CN113305250A (zh) * 2021-05-24 2021-08-27 荣成华东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多工位精密锻造压力机
CN114378236A (zh) * 2021-12-21 2022-04-22 青岛宏达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模锻压机曲轴连杆结构及模锻压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2137A (en) * 1987-03-30 1988-09-20 Morgan Construction Company Oil film bearing and bushing
CN2392038Y (zh) * 1998-12-02 2000-08-16 祁增荣 球磨机大轴密封装置
CN201320609Y (zh) * 2008-12-29 2009-10-07 湖南大学 电机内装的箱体式滑动轴承电主轴
CN201561063U (zh) * 2009-11-06 2010-08-25 溧阳福思宝高速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高速旋转机械的可倾瓦轴承
CN202833684U (zh) * 2012-09-04 2013-03-27 天津天重中直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轴瓦润滑冷却系统
CN203560311U (zh) * 2013-10-17 2014-04-23 浙江浙能北仑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轴瓦的回油结构
CN204755870U (zh) * 2015-06-24 2015-11-11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行星减速机行星轮轴承润滑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2137A (en) * 1987-03-30 1988-09-20 Morgan Construction Company Oil film bearing and bushing
CN2392038Y (zh) * 1998-12-02 2000-08-16 祁增荣 球磨机大轴密封装置
CN201320609Y (zh) * 2008-12-29 2009-10-07 湖南大学 电机内装的箱体式滑动轴承电主轴
CN201561063U (zh) * 2009-11-06 2010-08-25 溧阳福思宝高速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高速旋转机械的可倾瓦轴承
CN202833684U (zh) * 2012-09-04 2013-03-27 天津天重中直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轴瓦润滑冷却系统
CN203560311U (zh) * 2013-10-17 2014-04-23 浙江浙能北仑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轴瓦的回油结构
CN204755870U (zh) * 2015-06-24 2015-11-11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行星减速机行星轮轴承润滑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2363A (zh) * 2019-05-10 2019-08-20 思进智能成形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保护的滑动式曲轴传动装置
CN113245490A (zh) * 2021-05-24 2021-08-13 荣成华东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精密高效热模锻压力机
CN113290928A (zh) * 2021-05-24 2021-08-24 荣成华东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及方法
CN113305250A (zh) * 2021-05-24 2021-08-27 荣成华东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多工位精密锻造压力机
CN113305250B (zh) * 2021-05-24 2022-02-25 荣成华东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多工位精密锻造压力机
CN114378236A (zh) * 2021-12-21 2022-04-22 青岛宏达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模锻压机曲轴连杆结构及模锻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4423A (zh) 曲轴机身铜瓦稀油润滑系统
CN105415742B (zh) 热模锻压力机连杆润滑装置
CN104959240A (zh) 一种高效节能蛋白专用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
CN204035193U (zh) 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接轴
CN106735335A (zh) 一种精确供油的油气润滑高速电主轴
CN202105631U (zh) 一种制粒机压辊润滑装置
CN203628212U (zh) 压力机飞轮轴承循环润滑系统
CN203906577U (zh) 轴承机油润滑装置
CN101566232B (zh) 真空辊内胆轴承稀油润滑密封装置
CN202834692U (zh) 用于辊轴轴承润滑油收集的集油罩
CN105057710B (zh) 电主轴的均压气封和针孔内伸式润滑的装置
CN205278130U (zh) 选粉机轴承座水冷装置
CN206425563U (zh) 一种精确供油的油气润滑高速电主轴
CN105422867A (zh) 一种主轴密封机构
CN113357271A (zh) 电主轴结构及加工设备
CN202900665U (zh) 喷水冷却式螺杆压缩机用油水混合润滑式轴封装置
CN104889423B (zh) 一种防止硬性碰撞冲击的机床主轴
CN204672449U (zh) 一种高效节能蛋白专用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
CN203711090U (zh) 立磨磨辊轴承润滑装置
CN103115072B (zh) 一种油润滑轴承的密封结构
CN109365142A (zh) 一种全自动排渣离心机
CN204936278U (zh) 平模生物质成型设备自动润滑装置
CN211398303U (zh) 一种轴承润滑结构
CN204942094U (zh) 一种泵的轴承箱冷却机构
CN106917874A (zh) 间隙自动可调整油挡及油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20

Address after: 618013 Deyang Pearl River West Road, Sichuan, No. 460

Applicant after: Double (Deyang) heavy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8013 Deyang Pearl River West Road, Sichuan, No. 460

Applicant before: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Equipment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