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6272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6272B
CN105406272B CN201510556268.8A CN201510556268A CN105406272B CN 105406272 B CN105406272 B CN 105406272B CN 201510556268 A CN201510556268 A CN 201510556268A CN 105406272 B CN105406272 B CN 105406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le
female end
reception room
contact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62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6272A (zh
Inventor
千叶真吾
长坂尚
长坂尚一
冈部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06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6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6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6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提高阳端子与阴端子的触点部的接触稳定性的连接器。连接器(1)具备:肋(110),其设置于阳连接器(12)的阳端子收容室(15),并与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中的阳端子(14)接触,从而抑制阳端子相对于阳端子收容室的相对变位;以及肋(10),其设置于阴连接器(2)的阴端子收容室(5),并与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中的阴端子(4)接触,从而抑制阴端子相对于阴端子收容室的相对变位。肋被形成为:在阳端子的插入动作中在比要求插入力达到最大的位置靠触片插出口(134)侧的位置开始与阳端子接触。肋被形成为:在阴端子(4)的插入动作中在比要求插入力达到最大的位置靠触片插入口(34)侧的位置开始与阴端子(4)接触。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通过对阴端子和阳端子进行导电连接从而将与各端子连结的电线彼此电气连接的类型的连接器中,例如,如果振动经由与端子连结的的电线等而传递到连接器,则在阴端子与阳端子之间产生相对变位的变位(松动),有时会损坏端子间的触点部的接触稳定性。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在防水连接器中,用高硬度部和低硬度部形成被插入到端子用腔的入口的橡胶塞,从而吸收来自电线的振动,并确保端子间的触点部的接触稳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99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限于防水连接器。这样,在现有的连接器中,关于阳端子与阴端子的触点部的接触稳定性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阳端子与阴端子的触点部的接触稳定性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阳连接器,所述阳连接器具有阳壳体、阳端子、和阳端子收容室,其中,所述阳端子在前端具有触片,所述阳端子收容室在所述阳壳体的内部延伸并被形成为中空状,并具有设置在延伸方向的一侧的阳端子插入口和设置在所述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的触片插出口;以及阴连接器,所述阴连接器具有阴壳体、阴端子、和阴端子收容室,其中,所述阴端子具有与插入在其内部的所述阳端子的所述触片接触的弹性接触片,所述阴端子收容室在所述阴壳体的内部延伸并被形成为中空状,并具有设置在所述延伸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阴端子插入口和设置在所述延伸方向的所述一侧的触片插入口,所述连接器具备设置在所述阳连接器的第一变位抑制部和设置在所述阴连接器的第二变位抑制部之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第一变位抑制部设置于所述阳端子收容室,并与收容在所述阳端子收容室中的所述阳端子接触,从而抑制所述阳端子相对于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的相对变位,所述第二变位抑制部设置于所述阴端子收容室,并与收容在所述阴端子收容室中的所述阴端子接触,从而抑制所述阴端子相对于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的相对变位,所述第一变位抑制部被形成为:在为了将所述阳端子收容在所述阳端子收容室内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预定的正规位置而从所述阳端子插入口插入的插入动作中,在比能够使所述阳端子在所述延伸方向移动的要求插入力达到最大的位置靠所述触片插出口侧的位置,所述第一变位抑制部开始与所述阳端子接触,所述第二变位抑制部被形成为:在为了将所述阴端子收容在所述阴端子收容室内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预定的正规位置而从所述阴端子插入口插入的插入动作中,在比能够使所述阴端子在所述延伸方向移动的要求插入力达到最大的位置靠所述触片插入口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变位抑制部开始与所述阴端子接触。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连接器中,所述阳连接器具备卡止矛,所述卡止矛从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向内部侧突出设置,并被形成为能够向外部侧弹性形变,并在所述阳端子被收容在所述正规位置时卡止所述阳端子,所述第一变位抑制部具有在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上的比所述卡止矛靠所述触片插出口侧的位置沿所述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上的肋,所述阴连接器具备卡止矛,所述卡止矛从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向内部侧突出设置,并被形成为能够向外部侧弹性形变,并在所述阴端子被收容在所述正规位置时卡止所述阴端子,所述第二变位抑制部具有在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上的比所述卡止矛靠所述触片插入口侧的位置沿所述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上的肋。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连接器中,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由多个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形成,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由多个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形成,所述第一变位抑制部至少具有2个所述设置在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上的肋,所述第二变位抑制部至少具有2个所述设置在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上的肋。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连接器中,所述第一变位抑制部和所述第二变位抑制部被设置为:在所述阳端子与所述阴端子嵌合的状态下,在所述阳端子的所述触片与所述阴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部能够确保气密区。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通过抑制在阳连接器中阳端子相对于阳端子收容室的相对变位、或者在阴连接器中阴端子相对于阴端子收容室的相对变位,从而实现能够抑制阳端子与阴端子之间的相对变位、并能够提高阳端子与阴端子的触点部的接触稳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概略构成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阴连接器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C-C剖视图。
图4是从高度方向下侧观察图2中的阴端子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的A-A剖视图,是从延伸方向观察阴连接器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1中的阳连接器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D-D剖视图。
图8是从高度方向下侧观察图6中的阳端子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9是图1中的B-B剖视图,是从延伸方向观察阳连接器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阳端子向阳端子收容室的插入动作的第一阶段的图,是示出阳端子开始与卡止矛接触的状态的阳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阳端子向阳端子收容室的插入动作的第二阶段的图,是示出插入力达到最大值的状态的阳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阳端子向阳端子收容室的插入动作的第三阶段的图,是示出对抗肋而将阳端子插入的状态的阳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阳端子向阳端子收容室的插入动作的第四阶段的图,是示出阳端子已被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内的正规位置的状态的阳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阳端子的插入动作中的阳端子的要求插入力与行程(阳端子向阳端子收容室的插入量)的关系的图。
图15是示出阴端子已被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内的正规位置的状态的阴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16是示出连接器嵌合时阴端子的触点弹簧与阳端子的触片的接触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比较例中的触点弹簧与阳端子的触片的触点位置的移动范围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触点弹簧与阳端子的触片的触点位置的移动范围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连接器
2 阴连接器
3 阴壳体
33 阴端子插入口
34 触片插入口
4 阴端子
5 阴端子收容室
51 第1内壁面
52 第2内壁面
53 第3内壁面
54 第4内壁面
6 卡止矛
9 触点弹簧(弹性接触片)
10 肋(第二变位抑制部)
12 阳连接器
13 阳壳体
133 阳端子插入口
134 触片插出口
14 阳端子
15 阳端子收容室
151 第1内壁面
152 第2内壁面
153 第3内壁面
154 第4内壁面
16 卡止矛
19 触片
110 肋(第一变位抑制部)
X 触点(接触部)
Y 共同部分(气密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对其进行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
参照图1~9,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概略构成的纵剖视图。图2是示出图1中的阴连接器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中的C-C剖视图。图4是从高度方向下侧观察图2中的阴端子而得到的立体图。图5是图1中的A-A剖视图,是从延伸方向观察阴连接器而得到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1中的阳连接器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6中的D-D剖视图。图8是从高度方向下侧观察图6中的阳端子而得到的立体图。图9是图1中的B-B剖视图,是从延伸方向观察阳连接器而得到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具备阴连接器2和阳连接器12。连接器1通过使阴连接器2与阳连接器12相互嵌合,从而能够将收容在各自内部的阴端子4和阳端子14导电连接。连接器1是通过将阴端子4和阳端子14导电连接,从而将连接于各端子4、14的电线彼此电气连接的、所谓电线对电线连接用的连接机构。
如图1~3所示,阴连接器2具备阴壳体3以及阴端子4。
阴壳体3是构成阴连接器2的主体的结构体。阴壳体3整体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构成,并使用模具等一体成形。阴壳体3整体上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箱(长方体)状。阴壳体3具有在其内部延伸并被形成为中空状并能够收容阴端子4的多个阴端子收容室5(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阴壳体3中,在观察大致矩形箱状的外表面之一的前表面31时,沿该前表面31的第一边方向(图2所示的宽度方向)相邻地配置有6个阴端子收容室5,且沿与该第一边方向正交的第二边方向(图2所示的高度方向)相邻地配置有2个阴端子收容室5,即,设置有6×2=12个阴端子收容室5。这12个阴端子收容室5沿阴壳体3的前表面31和配置在该前表面31的相反侧的背面32对置的方向(图2所示的延伸方向)以全部在相同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如图3所示,在阴壳体3的背面32,与各个阴端子收容室5连通地设置有用于将阴端子4插入到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阴端子插入口33。另外,在阴壳体3的前表面31,与各个阴端子收容室5连通地设置有允许后述的阳端子14的触片19进入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触片插入口34。即,阴端子收容室5在阴壳体3的内部延伸并被形成为中空状,并且在其延伸方向的两端、即阴壳体3的对置的一对前表面31和背面32开口。
阴端子收容室5如图3、5所示,由阴壳体3的4个内壁面更详细而言是第1内壁面51、第2内壁面52、第3内壁面53、第4内壁面54等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空间。此处,第1内壁面51和第2内壁面52相互对置。第3内壁面53和第4内壁面54相互对置并且与第1内壁面51和第2内壁面52大致正交。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3所示的阴端子收容室5延伸的方向即阴壳体3的一对前表面31和背面32对置的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标记为“延伸方向”,将前表面31侧标记为“阴前侧”,将背面32侧标记为“阴后侧”。另外,将图3所示的阴端子收容室5的第1内壁面51与第2内壁面52对置的方向(图3的上下方向)标记为“高度方向”,将第1内壁面51侧作为“上侧”,将第2内壁面52侧作为“下侧”。另外,将阴端子收容室5的第3内壁面53与第4内壁面54对置的方向(图3的进深方向)标记为“宽度方向”。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阴壳体3中设置有沿延伸方向形成在内部的阴端子收容室5,在高度方向并排设置2层,在宽度方向并排设置6室。阴端子4被从设在阴壳体3的延伸方向的阴后侧的阴端子插入口33朝向延伸方向的阴前侧地插入到阴端子收容室5内。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如图2、3所示,有时也将延伸方向中从阴后侧向阴前侧的方向标记为“阴插入方向”。而且,如图1所示,阳连接器12被配置为沿延伸方向与阴连接器2正对,因此,有时也将延伸方向的阴前侧标记为“阳后侧”、将阴后侧标记为“阳前侧”,将延伸方向中从阳后侧向阳前侧的方向标记为“阳插入方向”。
如图3所示,在阴端子收容室5的第2内壁面52,以从第2内壁面52向阴端子收容室5的内部空间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能够弹性形变的卡止矛6。卡止矛6能够在阴端子4被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延伸方向的预定的正规位置的状态(参照图1等)下卡止阴端子4,用于由此防止阴端子4从阴端子插入口33向阴端子收容室5的外部脱离。
如图3所示,卡止矛6被形成为从第2内壁面52上的基端部向延伸方向前侧延伸、且其末端部成为自由端的悬臂状。即,卡止矛6的基端部被配置在延伸方向后侧,其末端部被配置在延伸方向前侧,前端部能够以基端部为支点地在高度方向弹性地挠曲变形。
在卡止矛6的末端部侧且朝向高度方向上侧(即,阴端子收容室5的内部空间侧)地配置的面,设置有用于卡止阴端子4的卡止爪部61(尖头)。卡止爪部61在卡止矛6处于未挠曲变形的自由状态时,位于阴端子收容室5的第2内壁面52的高度方向上侧,并向阴端子收容室5的内部空间侧突出。卡止矛6被构成为:在阴端子4被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正规位置的状态(参照图1等)下,卡止爪部61嵌合到后述的阴端子4的卡止矛孔8,从而对阴端子4进行卡止。
卡止爪部61具有:倾斜面61a,其以从卡止矛6的基端部侧朝向末端部侧缓慢地向阴端子收容室5侧伸出的方式被形成为朝向延伸方向前侧构成上升斜坡的倾斜状;以及卡止面61b,其被形成为从该倾斜面61a的延伸方向前侧的端部向高度方向下侧弯曲的阶梯状。卡止面61b是卡止爪部61的延伸方向前侧的端面,被形成为相对于延伸方向(阴端子4相对于阴端子收容室5的插入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状。倾斜面61a是在阴端子4向阴端子收容室5的插入过程中,卡止矛6中最先接触阴端子4的部分,卡止面61b是在阴端子4被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正规位置的状态下与阴端子4接触的部分。倾斜面61a在阴端子4被插入到阴端子收容室5时与阴端子4的前端抵接,并产生将卡止矛6整体下压的分力。卡止矛6在由倾斜面61a受到的分力的作用下而向高度方向下侧挠曲,并从阴端子收容室5向外侧退避。卡止面61b是如下的部分:在卡止矛6整体已弹性恢复后的状态下卡止于被形成在阴端子4上的被卡止部(本实施方式中,后述卡止矛孔8的前端面8a),限制阴端子4的脱离。卡止矛6通过卡止爪部61的卡止面61b卡止在阴端子4的被卡止部,从而将阴端子4卡止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延伸方向的预定的正规位置。
如图3所示,在阴壳体3中,对于各个阴端子收容室5的每一个形成有与各阴端子收容室5相邻的相邻空间部35。相邻空间部35被形成为与相邻的阴端子收容室5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中空状,并在阴壳体3的前表面31开口。另外,相邻空间部35被配置为在观察阴壳体3的前表面31时,相对于相邻的阴端子收容室5的触片插入口34,在高度方向下侧相邻。也就是说,相邻空间部35被形成在相邻的阴端子收容室5的设置有卡止矛6的一侧即第2内壁面52侧。相邻空间部35从阴壳体3的前表面31延伸到卡止矛6的基端部。该相邻空间部35作为挠曲空间而发挥作用,允许相邻的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卡止矛6向离开阴端子收容室5的高度方向下侧弹性地挠曲变形。卡止矛6被构成为在挠曲变形时退避到相邻空间部35内。该相邻空间部35例如是用于形成设置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卡止矛6的模具的脱模用的空间。
阴端子4是在将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冲切加工成预定形状后实施打击加工、弯曲加工等从而形成为期望的形状的端子金属件。如图2~4所示,阴端子4具备:箱部7,其被构成为能够供阳端子14的触片19插入;芯线紧固部41,其被紧固在电线的芯线部分;以及电线紧固部42,其被紧固在电线的覆皮部分。阴端子4被沿延伸方向从前侧起以箱部7、芯线紧固部41、电线紧固部42的顺序排列并一体地形成。
箱部7构成在延伸方向细长地延伸的方筒状,并在延伸方向的前侧和后侧同时开口地形成。箱部7如图5所示,从延伸方向观察时的剖面形状为大致矩形形状。箱部7具备:底板71,其沿延伸方向延伸;一对侧板72、73,其从该底板71的宽度方向的两缘端向高度方向竖起;顶板74,其从这些侧板72、73中的一个侧板72的突出端(上缘端)朝向另一个侧板73弯曲形成,并被设置为与底板71对置;以及外板75,其以从另一个侧板73的突出端重叠在顶板74的外侧的方式弯曲形成。
如图3所示,在箱部7的中空部分设置有板簧状的触点弹簧9(弹性接触片、施力部)。触点弹簧9从顶板74的延伸方向的后侧的端部沿外板75的内表面朝向延伸方向前侧以悬臂状延伸,其前端部成为自由端。触点弹簧9的延伸方向后侧的支承部9a被配置为后半部与外板75接触,前半部被配置为由于突出设置在外板75的内表面侧的支点部75a的作用而从外板75稍稍离开。在支承部9a的更前侧,被向与外板75对置配置的底板71侧弯曲形成而形成有顶点部分。在该顶点部分,触点部9b被向底板71侧的方向模锻成形,与阳端子14的触片19接触(参照图1)。在自由状态下,在插入触片19时,触点部9b突出至触片19所通过的区域,在触片19被插入到箱部7内时,触点弹簧9的与触片19接触的触点部9b被向外板75侧推出。基于此,以支承部9a与支点部75a的触点部分为中心,触点弹簧9的末端部分向外板75侧弹性变形,触点部9b被向底板71侧施力。基于此,被插入到箱部7的内部的阳端子14的触片19被触点部9b向底板71侧按压。
如图3、4所示,在箱部7的底板71,形成有与阴端子4的内部连通地设置的卡止矛孔8(被卡止部)。卡止矛孔8如图4所示,是在箱部7的延伸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遍及底板71的宽度方向的全宽地形成的开口部,底板71由卡止矛孔8分割成延伸方向的前侧的部分和后侧的部分。在阴端子4被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正规位置的状态下,设置在阴端子收容室5中的卡止矛6能够进入卡止矛孔8,卡止矛6的卡止面61b能够卡止于卡止矛孔8的延伸方向前侧的前端面8a(参照图1、15)。
如图3、4所示,在卡止矛孔8的外缘中、延伸方向前侧部分的大致中央位置,以向外侧(高度方向下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突起部11。换言之,突起部11被形成在卡止矛孔8的外缘中的、直至阴端子4被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正规位置为止与卡止矛6的倾斜面61a抵接的部分。另外,突起部11的延伸方向后侧的后端面11a沿卡止矛孔8的前端面8a形成。也就是说,突起部11的后端面11a被构成为:与卡止矛孔8的前端面8a构成同一平面,并在卡止矛6嵌合到阴端子4时,突起部11的后端面11a及卡止矛孔8的前端面8a与卡止矛6的卡止面61b抵接。
如图1、3、5所示,在阴端子收容室5的第2内壁面52、第3内壁面53和第4内壁面54,设置有从各内壁面向阴端子收容室5的内部空间侧突出的多个肋10(第二变位抑制部)。肋10在各内壁面上的比卡止矛6靠触片插入口34侧的位置,沿延伸方向形成。肋10被构成为在阴端子4被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正规位置的状态下成为与阴端子4的箱部7接触的状态,从而能够抑制阴端子4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活动。换言之,肋10通过与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5中的阴端子4接触,从而能够将阴端子4牢固地保持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并且,能够抑制阴端子4相对于阴端子收容室5的相对变位。基于此,在连接器嵌合时,即使例如从连接于阴端子4的电线等传递震动,也能够抑制在阴端子4上产生震动,抑制震动向阳端子14侧传递。此处,阴端子4相对于阴端子收容室5的相对变位主要是沿与阴插入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的摄动(晃动),但也包含阴端子4沿高度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的摄动、移动、变动。
另外,肋10被构成为:在各内壁面上被设置各2个,由此,能够良好地维持与阴端子4的箱部7的底板71及侧板72、73的接触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0被设置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6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未在阴端子收容室5的第1内壁面51上设置肋10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第1内壁面51上也设置肋10、并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所有内壁面上设置肋10的构成。另外,也能够是在第1内壁面51以外的其他内壁面上不设置肋10的构成。
另外,肋10被形成为:由于被设置在各内壁面上的比卡止矛6靠触片插入口34侧的位置,从而在阴端子4的插入动作(为了将阴端子4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延伸方向的预定的正规位置而从阴端子插入口33插入的动作)中,在比能够使阴端子4在延伸方向移动的要求插入力达到最大的位置靠触片插入口34侧的位置,开始与阴端子4接触。基于此,本实施方式的阴连接器2能够更牢固地将阴端子4保持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而不使要求插入力的最大值增大。也就是说,能够兼顾抑制阴端子4相对于阴端子收容室5的相对变位和确保阴端子4向阴端子收容室5的插入容易性。
如图1、6、7所示,阳连接器12具备:阳壳体13和阳端子14。
阳壳体13是构成阳连接器12的主体的结构体。阳壳体13与阴壳体3同样地,整体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构成,并使用模具等一体成形。阳壳体13具有端子收容部13a和嵌合罩部13b。
如图7所示,端子收容部13a是与阴壳体3同样的构造,并具有在内部能够收容阳端子14的多个阳端子收容室15。阳端子收容室15与阴壳体3的阴端子收容室5同数量、同排列地构成。
在端子收容部13a的背面132,与各个阳端子收容室15连通地设置有用于向阳端子收容室15内插入阳端子14的阳端子插入口133。另外,在端子收容部13a的前表面131,与各个阳端子收容室15连通地设置有使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阳端子14的触片19插出并露出到外部的触片插出口134。即,阳端子收容室15在阳壳体13的端子收容部13a的内部延伸并被形成为中空状,并在作为其延伸方向的两端的、阳壳体13的对置的一对前表面131和背面132开口。
嵌合罩部13b是在延伸方向的阳前侧开口的筒状的部材。嵌合罩部13b被连接在端子收容部13a的前表面131侧,并沿前表面131的外形被形成为筒状。也就是说,在端子收容部13a的前表面131设置的触片插出口134向嵌合罩部13b的内部空间开口,从该触片插出口134插出的阳端子14的触片19露出到嵌合罩部13b的内部空间。
嵌合罩部13b被构成为能够将阴壳体3嵌合到内部空间。在嵌合罩部13b的内周面,设置有用于将阴壳体3向内部侧诱导的各种引导部件、将阴壳体3卡止的卡止部材。嵌合罩部13b被构成为:在嵌合有阴壳体3的状态下,端子收容部13a的各个触片插出口134与阴壳体3的触片插入口34对置配置,从触片插出口134插出的阳端子14的触片19经由触片插入口34而向阴端子4插入(参照图1)。
阳端子收容室15如图7、9所示,与阴端子收容室5同样地,由第1内壁面151、第2内壁面152、第3内壁面153、第4内壁面154等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空间。另外,如图7所示,在阳端子收容室15的第2内壁面152上也设置有采用与阴端子收容室5的卡止矛6相同构成的卡止矛16。卡止矛16的各要素(卡止爪部161、倾斜面161a、卡止面161b)具有与卡止矛6的各要素(卡止爪部61、倾斜面61a、卡止面61b)相同的形状、功能。另外,对于各个阳端子收容室15的每一个设置的相邻空间部135也具有与阴端子收容室5的相邻空间部35相同的形状、功能。
阳端子14是利用与阴端子4相同的材料、加工而成形的端子金属件。阳端子14如图6~8所示,具备箱部17、芯线紧固部141和电线紧固部142。芯线紧固部141及电线紧固部142与阴端子4的芯线紧固部41及电线紧固部42相同。
箱部17与阴端子4的箱部7同样地,构成在延伸方向细长地延伸的方筒状,如图9所示,从延伸方向观察时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箱部17具备:底板171,其沿延伸方向延伸;一对侧板172、173,其从该底板171的宽度方向的两缘端向高度方向竖起;以及顶板174,其被从这些侧板172、173中的一个侧板173的突出端(上缘端)朝向另一个侧板172弯曲形成,并设置成与底板171对置。另外,箱部17在延伸方向的阳前侧(前端侧)具有沿延伸方向形成的触片19。触片19被形成为:在连接器嵌合时被插入到阴端子4的箱部7的内部,并能够与触点弹簧9接触。
在箱部17的底板171,形成有卡止矛孔18。卡止矛孔18与阴端子4的卡止矛孔8同样地,在阳端子14被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正规位置的状态下,设置于阳端子收容室15的卡止矛16能够进入其中,卡止矛16的卡止面161b能够相对于卡止矛孔18的延伸方向前侧的前端面18a卡止(参照图1、13)。另外,在卡止矛孔18的外缘,形成有具有与阴端子4的突起部11同样的形状、功能的突起部111,并被构成为:在卡止矛16嵌合于阳端子14时,突起部111的后端面111a及卡止矛孔18的前端面18a与卡止矛16的卡止面161b抵接。
如图1、7、9所示,在阳端子收容室15的第1内壁面151、第2内壁面152、第3内壁面153及第4内壁面154,设置有与阴连接器2的肋10相同的肋110(第一变位抑制部)。肋110在比各内壁面上的卡止矛16靠触片插出口134侧的位置沿延伸方向形成。肋110被构成为:在阳端子14被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正规位置的状态下,成为与阳端子14的箱部17接触的状态,从而能够抑制阳端子14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活动。换言之,肋110通过与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15中的阳端子14接触,从而能够将阳端子14牢固地保持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并且能够抑制阳端子14相对于阳端子收容室15的相对变位。基于此,在连接器嵌合时,即使例如从连接于阳端子14的电线等传递震动,也能够抑制在阳端子14上产生震动,并抑制震动向阴端子4侧传递。此处,阳端子14相对于阳端子收容室15的相对变位主要是沿与阳插入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的摄动(松动),但也包含阳端子14沿高度方向以外其他方向的摄动、移动、变动。
另外,肋110被构成为:在各内壁面上被设置2个,由此,能够良好地维持与阳端子14的箱部17的底板171、侧板172、173及顶板174的接触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10被设置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8个部位。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第1内壁面151、第2内壁面152、第3内壁面153及第4内壁面154的任一个面上不设置肋110的构成。
另外,肋110被形成为:由于被设置在各内壁面上的比卡止矛16靠触片插出口134侧的位置,从而在阳端子14的插入动作(为了将阳端子14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延伸方向的预定的正规位置而从阳端子插入口133插入的动作)中,在比能够使阳端子14在延伸方向移动的要求插入力达到最大的位置靠触片插出口134侧的位置,开始与阳端子14接触。基于此,本实施方式的阳连接器12能够更牢固地将阳端子14保持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而不会使要求插入力的最大值增大。也就是说,能够兼顾抑制阳端子14相对于阳端子收容室15的相对变位和确保阳端子14向阳端子收容室15的插入容易性。
接着,参照图10~13,针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阳连接器12中的阳端子14的插入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阳端子向阳端子收容室的插入动作的第一阶段的图,是示出阳端子开始与卡止矛接触的状态的阳连接器的纵剖视图。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阳端子向阳端子收容室的插入动作的第二阶段的图,是示出插入力达到最大值的状态的阳连接器的纵剖视图。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阳端子向阳端子收容室的插入动作的第三阶段的图,是示出对抗肋而将阳端子插入的状态的阳连接器的纵剖视图。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阳端子向阳端子收容室的插入动作的第四阶段的图,是示出阳端子已被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内的正规位置的状态的阳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首先,如图6、7所示,阳端子14朝向延伸方向的阳插入方向,从阳壳体13的阳端子插入口133向阳端子收容室15插入,并沿阳插入方向在阳端子收容室15的内部空间中行进时,如图10所示的第一阶段那样,阳端子14的箱部17的前端与卡止矛16的卡止爪部161的倾斜面161a抵接。阳端子14与向阳端子收容室15内突出的卡止矛16抵接,从而向阳插入方向的进一步的移动受到来自卡止矛16的阻力。因此,在阳端子14与卡止矛16抵接后,需要从阳插入方向对阳端子14施加为了克服来自卡止矛16的阻力以使阳端子14进一步插入到阳端子收容室15内而需要的大小的插入力。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为了克服卡止矛16(以及后述的肋110)的阻力使阳端子14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在延伸方向(特别是阳插入方向)移动而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外力表述为“要求插入力”。该要求插入力根据阳端子14与卡止矛16的接触部位、接触方向的改变而逐次变更。另外,该要求插入力也可以表现为相对于施加到阳端子14的阳插入方向的外力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抗力)。
在该要求插入力的作用下,阳端子14将卡止矛16的倾斜面161a向阳插入方向按圧,从而倾斜面161a产生将卡止矛16整体向高度方向下侧下压的分力,该分力使卡止矛16向相邻空间部135侧挠曲变形。阳端子14一边利用被施加的要求插入力使卡止矛16挠曲变形(弹性变形),一边逐渐插入到阳端子收容室15内。随着阳端子14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进行,卡止矛16的倾斜面161a所接触的阳端子14的部位以箱部17的前端、底板171、突起部111的顺序逐渐变化。然后,如图11所示的第二阶段那样,卡止矛16的倾斜面161a与阳端子14的突起部111抵接,在卡止爪部161从阳端子收容室15退避到相邻空间部135的状态下,要求插入力成为最大值P1(参照图15),接着,卡止矛16的挠曲变形量(弹性形变量)达到最大值。此时,如图11所示,阳端子14的电线紧固部142从阳端子插入口133突出。
在阳端子14的要求插入力达到最大值P1后,阳端子14的插入动作因惯性而继续。然后,如图12所示的第三阶段那样,阳端子14的箱部17的前端开始与分别设置在第1内壁面151、第2内壁面152、第3内壁面153及第4内壁面154上的肋110接触。阳端子14与向阳端子收容室15内突出的肋110抵接,从而向阳插入方向的进一步的移动受到来自肋110的阻力。因此,在阳端子14与肋110抵接后,从阳插入方向对阳端子14施加用于克服肋110的阻力以使阳端子14进一步插入到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要求插入力。
在该要求插入力的作用下,阳端子14将肋110向阳插入方向按圧,从而阳端子14在克服肋110的阻力的同时,逐渐向阳端子收容室15内进一步插入。其后,阳端子14到达阳端子收容室15的最深处,如图13所示的第四阶段那样,变化到插入动作结束的状态(阳端子14被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正规位置后的状态)。更详细地,如果阳端子14的突起部111跨越卡止矛16的倾斜面161a的延伸方向的前侧端部,并从卡止爪部161向阳前侧进入,则成为自由状态的卡止矛16进行弹性恢复,卡止爪部161嵌合到阳端子14的卡止矛孔18,并且卡止爪部161的卡止面161b与阳端子14的卡止矛孔18的前端面18a及突起部111的后端面111a抵接。此时,阳端子14的箱部17的前端部分被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多个肋110夹固,由此,阳端子14被可靠地保持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另外,此时,阳端子14的电线紧固部142被从阳端子插入口133完全地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
此处,参照图14,针对本实施方式的阳端子14的插入动作进行进一步说明。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阳端子的插入动作中的阳端子的要求插入力与行程(阳端子向阳端子收容室的插入量)的关系的图。图14的纵轴表示要求插入力[N],横轴表示行程[mm]。在图14中,用实线图表示出上述图10~13所示的插入动作中的要求插入力的变迁。需要说明的是,图14的横轴的行程中,将图10所示的插入动作的第一阶段的位置表示为D0,将图11所示的第二阶段的位置表示为D1,将图12所示的第三阶段表示为D2,将图13所示的第四阶段表示为D3。
如图14所示,在插入动作的第一阶段即行程D0中,如果阳端子14的箱部17的前端与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卡止矛16的倾斜面161a接触,则为了使卡止矛16挠曲变形并进一步向内侧进入,开始对阳端子14付与向阳插入方向的要求插入力。每当阳端子14的行程增加、即卡止矛16的挠曲变形量增加,该要求插入力逐渐缓慢增大,在插入动作的第二阶段即行程D1中,达到最大值P1。
如果阳端子14的插入进一步进行,则来自卡止矛16的阻力减小,因此要求插入力逐渐减小。然后,在插入动作的第三阶段即行程D2中,如果阳端子14的箱部17的前端与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肋110接触,则来自肋110的阻力增加,因此,要求插入力再次增加,达到峰値P2。然后,如果阳端子14的插入进一步进行,则来自肋110的阻力减少,要求插入力逐渐减少,在插入动作的第四阶段即行程D3中,达到0,阳端子14的插入动作结束。
此处,图14所示的虚线图表是比较例,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示出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不设置肋110时的阳端子的插入动作中的要求插入力的变迁。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设置肋110,从而在插入动作中阳端子14承受的阻力增加,因此可知,在阳端子14与肋110接触的区间(主要是行程D2~D3间),与比较例相比,要求插入力增加。
顺便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肋110被形成为:由于设置在各内壁面上的比卡止矛16的靠触片插出口134侧的位置,从而在阳端子14的插入动作中在比要求插入力达到最大的位置(图14的行程D1)的靠触片插出口134侧(行程D3侧)的位置,开始与阳端子14接触。因此,基于来自肋110的阻力而要求的要求插入力的峰値P2的发生位置D2必然在D1与D3之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肋110的构成不影响要求插入力的最大值P1,因此能够不增加要求插入力地抑制阳端子14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相对变位。
然后,参照图3、15,针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阴连接器2中的阴端子4的插入动作进行说明。图15是示出阴端子被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内的正规位置后的状态的阴连接器的纵剖视图。阴连接器2中的阴端子4的插入动作与参照图10~13说明的阳端子14的插入动作相同。即,如图3所示,如果阴端子4朝向延伸方向的阴插入方向,并从阴壳体3的阴端子插入口33向阴端子收容室5插入,则一边使与阴端子4接触后的卡止矛6向高度方向下侧挠曲变形,一边阴端子4进入阴端子收容室5内。然后,在阴端子4已被插入到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正规位置的时刻,卡止矛6进行弹性恢复,如图15所示成为卡止矛6的卡止爪部61嵌合于卡止矛孔8的状态,成为卡止了阴端子4的状态。此时,卡止矛6的卡止面61b将阴端子4的底板71的卡止矛孔8的前端面8a卡止。另外,此时,阴端子4的箱部7的前端部分被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多个肋10夹固,由此,将阴端子4可靠地保持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被构成为:在阳连接器12的阳端子收容室15内设置肋110,从而能够抑制被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阳端子14发生相对变位(阳端子14相对于阳端子收容室15的相对变位)。同样地,连接器1被设置为:在阴连接器2的阴端子收容室5内设置肋10,从而能够抑制被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阴端子4发生相对变位(阴端子4相对于阴端子收容室5的相对变位)。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通过这样地减少阴端子4及阳端子14的相对变位,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嵌合时阴端子4与阳端子14的触点部分的接触稳定性。参照图16~18,针对该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图16是示出连接器嵌合时阴端子的触点弹簧与阳端子的触片的接触状态的示意图。图17是示出比较例中的触点弹簧与阳端子的触片的触点位置的移动范围的示意图。图1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触点弹簧与阳端子的触片的触点位置的移动范围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在连接器嵌合时,阳端子14的触片19被插入到阴端子4的箱部7内,并被触点弹簧9在高度方向按压,从而在触点X(接触部)维持与触点弹簧9的接触。此处,考虑到阳端子14产生沿高度方向的松动的情况。此时,阳端子14的触片19的高度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动,例如在图16中表示为触片19′,向远离触点弹簧9的高度方向下侧移动。此时,触点弹簧9被向触片19侧施力,因此追随触片19′而向高度方向下侧弹性恢复,成为触点弹簧9′的形状。基于此,触点弹簧9′与触片19′的触点X′与变动前的触点弹簧9与触片19的触点X相比,沿延伸方向移动。也就是说,与阳端子14的高度方向的松动联动地,阳端子14的触片19与阴端子4的触点弹簧9的触点沿延伸方向在触片19上滑动。
在图17、18中,用圆形示出任意时刻的阳端子14的触片19与阴端子4的触点弹簧9的触点X,并用多个圆示出触片19的变动中的触点X的移动范围。图17中示出为比较例,在阴端子4及阳端子14的松动大的情况下,触片19的变动中的触点X的移动量大,变动中的各时刻的触点X没有共同部分。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根在利用实施方式的构成抑制了阴端子4和阳端子14的松动的情况下,与比较例相比,触片19的变动中的触点X的移动量变小,因此变动中的各时刻的触点X产生了共同部分Y。该共同部分Y是不论触点弹簧9与触片19的触点X在触片19上的滑动如何,都总是触点弹簧9与触片19持续接触的部分。该共同部分Y是即使滑动也不暴露在大气中的部分,也能够表现为所谓气密区。可以认为,在气密区抑制了表面的氧化、摩擦的发生,维持了良好的接触状态。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在阴端子收容室5和阳端子收容室15中分别设置肋10、110,从而能够降低阴端子4和阳端子14的松动(相对变位)。基于此,能够抑制连接器嵌合时阴端子4与阳端子14的触点部分即触点弹簧9与触片19的触点X在触片19上的滑动,并在伴随滑动的触点X的移动范围中确保气密区,结果是,能够提高连接器嵌合时阴端子4与阳端子14的触点部分的接触稳定性。通过提高连接器嵌合时的接触稳定性,从而能够抑制触点部分的磨损。
而且,如参照图14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将在阴端子收容室5和阳端子收容室15中分别设置的肋10、110形成为在阴端子4和阳端子14的插入动作中在比达到要求插入力的最大值的位置靠里侧(触片插入口34、触片插出口134的一侧),开始与阴端子4和阳端子14接触。基于此,能够不增加要求插入力的最大值地将阴端子4和阳端子14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5和阳端子收容室15,因此能够使阴端子收容室5和阳端子收容室15中的阴端子4和阳端子14的保持构造更牢固,并且确保向阴端子4和阳端子14向阴端子收容室5和阳端子收容室15的插入的容易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设置在阴端子收容室5中的肋10和设置在阳端子收容室15中的肋110被形成为:抑制阴端子4和阳端子14的相对变位,从而能够在阳端子14的触片19与阴端子4的触点弹簧9的接触部(图16~18的触点X)确保气密区。基于此,能够维持端子接触部的良好的接触状态,并能够进一步提高接触稳定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示出,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其他形态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主旨内,同样地,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连接器1的构成的一个例子,例示了非防水连接器,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防水连接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抑制阴端子4相对于阴端子收容室5的相对变位的手段,示例了在阴连接器2的阴端子收容室5中设置肋10的构成,但只要能够通过与收容在阴端子收容室5中的阴端子4接触来抑制阴端子4相对于阴端子收容室5的相对变位(松动)即可,例如,也可以置换成通过变更阴端子收容室5的内壁面的一部分的形状、性状来提高保持阴端子4的力的构成等、肋10以外的要素。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并用肋10与其他要素来抑制阴端子4相对于阴端子收容室5的相对变位的构成。
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抑制阳端子14相对于阳端子收容室15的相对变位的手段,示例了在阳连接器12的阳端子收容室15中设置肋110的构成,但只要能够通过与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15中的阳端子14接触来抑制阳端子14相对于阳端子收容室15的相对变位即可,例如,也可以置换成通过变更阳端子收容室15的内壁面的一部分的形状、性状来提高保持阳端子14的力的构成等、肋10以外的要素。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并用肋110与其他要素来抑制阳端子14相对于阳端子收容室15的相对变位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为了抑制阴端子4和阳端子14的相对变位并提高阴端子4与阳端子14的触点部分的接触稳定性而在阴连接器2的阴端子收容室5中设置肋10、并在阳连接器12的阳端子收容室15中设置肋110的构成,但也可以是设置肋10和肋110的任一者的构成。也就是说,也可以是在阴连接器2的阴端子收容室5中设置肋10而在阳连接器12的阳端子收容室15中不设置肋110的构成、或者是在阳连接器12的阳端子收容室15中设置肋110而在阴连接器2的阴端子收容室5中不设置肋10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阴端子4与阳端子14的嵌合状态,认为阴端子4随着阳端子14而联动的情况较多。也就是说,认为如果能够抑制阳端子14的相对变位,则与此同时也能够抑制阴端子4的相对变位。因此,优选的构成是,使在阳连接器12的阳端子收容室15中设置的肋110的数量比在阴连接器2的阴端子收容室5中设置的肋10的数量多,能够使阳端子14的相对变位比阴端子4的相对变位少。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在阴连接器2的阴端子收容室5内的1个内壁面上设置2个肋10的构成、以及在阳连接器12的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1个内壁面上设置2个肋110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在1个内壁面设置的肋10、110的数量设为1个或3个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阳连接器12,作为以要求插入力的最大值P1发生在阳端子14的整体被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15内之前的方式形成在插入动作中相互接触的阳端子14与阳端子收容室15的接触部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示例了在阳端子14的卡止矛孔18的外缘设置突起部111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其他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在卡止矛16的倾斜面161a上设置突起的构成。另外,也能够是增加卡止矛16的倾斜面161a向阳端子收容室15侧的突出量的构成。换言之,也可以构成为:以要求插入力在阳端子14的一部分从阳端子插入口133突出的位置达到最大的方式,形成卡止矛16的倾斜面161a。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构成,阴连接器2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阳连接器12,示例了使阳端子收容室15内的卡止矛16的卡止爪部161嵌合到阳端子14的卡止矛孔18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其他的卡止机构。例如,也可以是在阳端子14上不设置卡止矛孔18,而将阳端子收容室15侧的卡止矛16卡止到阳端子14的箱部17的后端的构成。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插入力最大值P1的特性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例如,可以是在箱部17的外周面中的在插入动作中与卡止矛16抵接的部分设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突起部111的构成。另外,也可以是在卡止矛16的倾斜面161a上设置突起、或者增加卡止矛16向阳端子收容室15的内部侧的突出量的构成。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备:
阳连接器,所述阳连接器具有阳壳体、阳端子、和阳端子收容室,其中,所述阳端子在前端具有触片,所述阳端子收容室在所述阳壳体的内部延伸并被形成为中空状,并具有设置在延伸方向的一侧的阳端子插入口和设置在所述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的触片插出口;以及
阴连接器,所述阴连接器具有阴壳体、阴端子、和阴端子收容室,其中,所述阴端子具有与插入在其内部的所述阳端子的所述触片接触的弹性接触片,所述阴端子收容室在所述阴壳体的内部延伸并被形成为中空状,并具有设置在所述延伸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阴端子插入口和设置在所述延伸方向的所述一侧的触片插入口,
所述连接器具备设置在所述阳连接器的第一变位抑制部和设置在所述阴连接器的第二变位抑制部之中的至少一者,其中,
所述第一变位抑制部设置于所述阳端子收容室,并与收容在所述阳端子收容室中的所述阳端子接触,从而抑制所述阳端子相对于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的相对变位,
所述第二变位抑制部设置于所述阴端子收容室,并与收容在所述阴端子收容室中的所述阴端子接触,从而抑制所述阴端子相对于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的相对变位,
所述第一变位抑制部被形成为:在为了将所述阳端子收容在所述阳端子收容室内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预定的正规位置而从所述阳端子插入口插入的插入动作中,在比能够使所述阳端子在所述延伸方向移动的要求插入力达到最大的位置靠所述触片插出口侧的位置,所述第一变位抑制部开始与所述阳端子接触,
所述第二变位抑制部被形成为:在为了将所述阴端子收容在所述阴端子收容室内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预定的正规位置而从所述阴端子插入口插入的插入动作中,在比能够使所述阴端子在所述延伸方向移动的要求插入力达到最大的位置靠所述触片插入口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变位抑制部开始与所述阴端子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连接器具备卡止矛,所述卡止矛从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向内部侧突出设置,并被形成为能够向外部侧弹性形变,并在所述阳端子被收容在所述正规位置时卡止所述阳端子,
所述第一变位抑制部具有在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上的比所述卡止矛靠所述触片插出口侧的位置沿所述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上的肋,
所述阴连接器具备卡止矛,所述卡止矛从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向内部侧突出设置,并被形成为能够向外部侧弹性形变,并在所述阴端子被收容在所述正规位置时卡止所述阴端子,
所述第二变位抑制部具有在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上的比所述卡止矛靠所述触片插入口侧的位置沿所述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上的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由多个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形成,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由多个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形成,
所述第一变位抑制部至少具有2个所述设置在所述阳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上的肋,所述第二变位抑制部至少具有2个所述设置在所述阴端子收容室的内壁面上的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变位抑制部和所述第二变位抑制部被设置为:在所述阳端子与所述阴端子嵌合的状态下,在所述阳端子的所述触片与所述阴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部能够确保气密区。
CN201510556268.8A 2014-09-04 2015-09-02 连接器 Active CN1054062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0077A JP6088472B2 (ja) 2014-09-04 2014-09-04 コネクタ
JP2014-180077 2014-09-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6272A CN105406272A (zh) 2016-03-16
CN105406272B true CN105406272B (zh) 2018-04-10

Family

ID=55438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6268.8A Active CN105406272B (zh) 2014-09-04 2015-09-0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56386B2 (zh)
JP (1) JP6088472B2 (zh)
CN (1) CN105406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03918B2 (en) 2014-03-20 2016-11-22 Intel IP Corporation ENODEB and UE for dynamic cell on and off
JP2018018703A (ja) * 2016-07-28 2018-02-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6455384A (zh) * 2016-09-05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主控制器、具有其的电控箱及主控制器与负载的接线方法
JP6729273B2 (ja) * 2016-10-12 2020-07-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構造
JP6885245B2 (ja) * 2017-07-18 2021-06-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919598B2 (ja) * 2018-03-05 2021-08-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997952B2 (ja) * 2018-06-07 2022-01-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025400B2 (ja) * 2019-12-19 2022-02-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82392A (ja) * 1995-09-14 1997-03-28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への端子金具の係止構造及び係止方法
US5788536A (en) * 1995-06-26 1998-08-04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having elongated protrusions for securing a connecting terminal therein
US5993255A (en) * 1997-12-17 1999-11-30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mbination terminal guide and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CN1619894A (zh) * 2003-11-05 2005-05-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接插件
US7635286B1 (en) * 2008-10-14 2009-12-2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154755A1 (en) * 2008-08-12 2010-02-1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821911A (zh) * 2007-10-04 2010-09-01 3M创新有限公司 可附接到电信领域的连接器的屏蔽、连接器和至少一个屏蔽的组合及屏蔽连接器的方法
CN103620878A (zh) * 2011-04-18 2014-03-05 泰科电子Amp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第二触头固定装置的连接器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8927B2 (ja) * 2010-04-22 2014-06-0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防水コネクタ
JP2014089929A (ja) 2012-10-31 2014-05-1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自動車用防水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8536A (en) * 1995-06-26 1998-08-04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having elongated protrusions for securing a connecting terminal therein
JPH0982392A (ja) * 1995-09-14 1997-03-28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への端子金具の係止構造及び係止方法
US5993255A (en) * 1997-12-17 1999-11-30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mbination terminal guide and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CN1619894A (zh) * 2003-11-05 2005-05-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接插件
CN101821911A (zh) * 2007-10-04 2010-09-01 3M创新有限公司 可附接到电信领域的连接器的屏蔽、连接器和至少一个屏蔽的组合及屏蔽连接器的方法
EP2154755A1 (en) * 2008-08-12 2010-02-1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635286B1 (en) * 2008-10-14 2009-12-2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620878A (zh) * 2011-04-18 2014-03-05 泰科电子Amp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第二触头固定装置的连接器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72218A1 (en) 2016-03-10
JP6088472B2 (ja) 2017-03-01
US9356386B2 (en) 2016-05-31
CN105406272A (zh) 2016-03-16
JP2016054095A (ja) 2016-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6272B (zh) 连接器
JP5614369B2 (ja) 端子金具
WO2012002376A1 (ja) コネクタ
US20120178302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reinforced card locking
JP2018049682A (ja) 雌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CN101740946A (zh) 连接器
US9190775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8708758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structure
CN107836063B (zh) 连接器
CN107017522A (zh) 连接器
CN107689520A (zh) 连接器部件和连接器
JP2014053205A (ja) メス端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2010160960A (ja) 端子金具
JP6807024B2 (ja) 雌端子
JP2011129271A (ja) 端子金具
JP5626118B2 (ja) コネクタ
JP5065976B2 (ja) メス型端子金具
JP2016170996A (ja) 端子金具
CN105244650B (zh) 连接器
JP5262729B2 (ja) 端子金具
CN107431302B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355709Y (zh) 电连接器
JP5343779B2 (ja) 端子金具
JP2006294496A (ja) 端子金具
WO2015115363A1 (ja) 端子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