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7520A - 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7520A
CN105367520A CN201410429364.1A CN201410429364A CN105367520A CN 105367520 A CN105367520 A CN 105367520A CN 201410429364 A CN201410429364 A CN 201410429364A CN 105367520 A CN105367520 A CN 105367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ylene oxide
propylene
hydrogen phosphide
prepare
alph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93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67520B (zh
Inventor
金国杰
高焕新
宗弘元
杨洪云
康陈军
黄政
丁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4293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675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67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7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67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7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poxy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包括使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反应后的物流与含碱的物流接触的步骤,除去在环氧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微量酸性物质,以减少产物环氧丙烷和α,α-二甲基苄醇在后续精馏分离过程中的分解,提高环氧丙烷和α,α-二甲基苄醇的收率,可用于环氧丙烷的工业生产中。

Description

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丙二醇和丙二醇醚,其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聚丙烯,是丙烯的第二大衍生物。以丙烯、氯气和氢氧化钙为原料经氯醇化和皂化反应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称为氯醇法。该法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氯废水和废渣,污染问题严重,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以过氧化氢乙苯或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称为共氧化法。该法在制备环氧丙烷的同时,产生大量的联产品苯乙烯和叔丁醇(或甲基叔丁基醚),受联产品市场因素制约严重。
捷克斯洛伐克专利CS140743最早提出了以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为氧化剂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的思路,该专利公开的CHP法环氧丙烷制备技术包括:异丙苯氧化制过氧化氢异丙苯、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丙烷和苄醇氢解制异丙苯等步骤,整个过程没有联产品生成,异丙苯作为氧载体,循环使用。
在上述文献的启示下,专利CN1500004A和CN1248579A公开了以过氧化氢异丙苯为氧化剂,结构类似于Ti-MCM41的催化剂可以将丙烯选择氧化成环氧丙烷。但由于该催化剂在合成过程中采用价格昂贵的季铵盐作模板剂,需要长时间的晶化过程,催化剂的生产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催化剂的制造成本高;另外,由于催化剂的活性和疏水性不理想,副产物多,稳定性差,环氧丙烷工业生产的经济性受到显著影响。
对过氧化氢异丙苯选择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反应而言,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微量酸性物质,如甲酸、乙酸和苯酚等。在酸性环境中,产物环氧丙烷容易开环水解生成丙二醇,并进一步发生醚化或聚合反应,α,α-二甲基苄醇容易脱水生成α-甲基苯乙烯,并进一步聚合生成低聚物,影响产品环氧丙烷和后续α,α-二甲基苄醇氢解生成异丙苯的收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该方法可提高产物收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包括使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反应后的物流与含碱的物流接触的步骤。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反应后的物流中,以重量百分比计,环氧丙烷的含量为0.1~30%,α,α-二甲基苄醇的含量为0.5~65%,酸性物质的总含量为0.001~2%。所述酸洗物质选自甲酸、乙酸、丙酸或苯酚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含碱的物流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碱金属碳酸氢盐的水溶液、氨水或有机胺。更优选地,所述含碱的物流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或碱金属碳酸氢盐的水溶液,其重量浓度为0.01~30%,优选0.1~20%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接触温度为-5~60℃,接触后水相的pH值为7~10。更优选地,所述接触温度为0~40℃,接触后水相的pH值为7~9。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使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反应;反应后的物流精馏回收过量丙烯后,与含碱的物流接触的步骤;
其中,所述催化剂的红外光谱谱图在950~970cm-1之间至少包含一个吸收峰;所述催化剂的紫外-可见光谱谱图在200~240nm之间包含至少一个吸收峰;并且所述催化剂的29Si核磁共振谱图在13~15.5ppm之间包含至少一个吸收峰,或者其13C核磁共振谱图在-1.5~0.5ppm之间包含至少一个峰。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以丙烯和过氧化氢异丙苯为原料进行催化环氧化反应时,反应温度为25~200℃,反应绝对压力为0.1~10MPa,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摩尔比为1~20,过氧化氢异丙苯原料浓度为0.5~90重量%,过氧化氢异丙苯的重量空速为0.005~20小时-1。更优选地,反应温度为40~150℃,反应绝对压力为0.1~8.0MPa,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摩尔比为2~15,过氧化氢异丙苯原料浓度为5~80重量%,过氧化氢异丙苯重量空速为0.05~15小时-1
本发明在超疏水性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存在下,过氧化氢异丙苯将丙烯选择氧化为环氧丙烷,并同时生成α,α-二甲基苄醇。将上述反应后的反应混合物精馏回收过量丙烯后,进行碱洗,除去在环氧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微量酸性物质。
丙烯和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5~200℃,反应绝对压力为0.1~10MPa,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摩尔比为1~20,过氧化氢异丙苯原料浓度为0.5~90重量%,过氧化氢异丙苯的重量空速为0.005~20小时-1。更优选地,反应温度为40~150℃,反应绝对压力为0.1~8.0MPa,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摩尔比为2~15,过氧化氢异丙苯原料浓度为5~80重量%,过氧化氢异丙苯重量空速为0.05~15小时-1
所述超疏水性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其红外光谱谱图在950~970cm-1之间至少包含一个吸收峰;其紫外-可见光谱谱图在200~240nm之间包含至少一个吸收峰;并且其29Si核磁共振谱图在13~15.5ppm之间包含至少一个吸收峰,或者其13C核磁共振谱图在-1.5~0.5ppm之间包含至少一个峰。
所述超疏水性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选自HMS、MCM-41、TUD-1、SBA-15、KIT-1的纯介孔二氧化硅或大孔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原粉与粘结剂成型为载体;原粉的用量为50~99重量%;
b)以卤化钛或钛酸酯为钛源,采用有机溶剂以液相接枝形式,或者以干燥气体为载气采用气相接枝形式,将具有四配位的活性钛物种植入到步骤a)所得的载体骨架中,得到前驱体;前驱体中Ti与SiO2的摩尔比为(0.001~0.5):1;
c)使前驱体在25~500℃条件下与有机硅接触0.5~72小时,得到所述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其中,有机硅的量为前驱体重量的0.1~10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粘结剂选自硅溶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卤化钛选自四氟化钛、三氟化钛、四氯化钛、三氯化钛、四溴化钛、三溴化钛或四碘化钛。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钛酸酯选自钛酸四甲酯、钛酸四乙酯、钛酸四丙酯、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丁酯、钛酸四异丁酯、钛酸四-2-乙基己酯、钛酸四十八酯或二异丙氧基二乙酰基丙酮酸钛。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醇类、醚类、酮类或烃类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醇类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乙烯基醇、烯丙基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戊醇、环己醇、乙二醇或丙二醇;所述醚类选自二甲醚、乙醚、二正丙醚、二异丙醚、丁醚、甲乙醚、二乙烯醚或乙烯基醚;所述酮类选自丙酮、甲乙酮或异佛尔酮;所述烃类选自碳原子数为6~20的链烃、环烃或芳烃。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碳原子数为6~20的链烃、环烃或芳烃。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干燥气体选自干燥空气、氮气、氦气、氖气、氩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或甲烷。
上述技术方案中,b)步骤中,液相接枝活性钛物种时,温度为0~500℃,在常压或加压条件下进行;气相接枝活性钛物种时,温度为0~600℃,常压下进行。优选地,液相接枝活性钛物种时,温度为20~400℃;气相接枝活性钛物种时,温度为20~500℃。
上述技术方案中,硅烷化温度为50~400℃,硅烷化时间为1~24小时,有机硅的用量为催化剂前体重量的0.5~70%。
上述技术方案中,前驱体中,Ti与SiO2的摩尔比为(0.006~0.3):1。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有机硅选自卤硅烷、硅氮烷或甲硅烷基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卤硅烷选自三甲基氯硅烷、三乙基氯硅烷、三丙基氯硅烷、三丁基氯硅烷、二甲基一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二甲基苯基氯硅烷、二甲基乙基氯硅烷、二甲基正丙基氯硅烷、二甲基异丙基氯硅烷、正丁基二甲基氯硅烷或甲基苯基氯硅烷;所述硅氮烷选自六甲基二硅氮烷、1,1,3,3-四甲基二硅氮烷、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氮烷或1,3-二苯基四甲基二硅氮烷;所述甲硅烷基胺选自N-三甲基硅烷基咪唑、N-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咪唑、N-二甲基乙基硅烷基咪唑、N-二甲基正丙基硅烷基咪唑、N-二甲基异丙基硅烷基咪唑、N-三甲基硅烷基二甲基胺或N-三甲基硅烷基二乙基胺。优选地,所述卤硅烷选自三甲基氯硅烷、三乙基氯硅烷、二甲基一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二甲基苯基氯硅烷或二甲基乙基氯硅烷;所述硅氮烷选自六甲基二硅氮烷或1,1,3,3-四甲基二硅氮烷;所述甲硅烷基胺选自N-三甲基硅烷基咪唑、N-二甲基乙基硅烷基咪唑、N-三甲基硅烷基二甲基胺或N-三甲基硅烷基二乙基胺。
上述技术方案中,催化剂前体与有机硅的接触方式,可以将催化剂母体用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有机硅溶液浸渍,也可以用分散于干燥气体中的有机硅蒸汽接枝处理。其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碳原子数为6~20的链烃、环烃和芳烃;所述干燥气体选自空气、氮气、氦气、氖气、氩气、氙气、甲烷、氢气、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载体组成的HMS、MCM-41、TUD-1、SBA-15或KIT-1都是具有介孔结构特征的。TUD-1是利用环保的三乙醇胺为模板剂合成的一种Foam-like型-纯硅介孔材料,具有三维弯曲孔道和很高的热稳定性(Chem.Commun.,2001:713-714.)。SBA-15是采用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在强酸性环境下合成的一种性能优异的纯硅介孔材料,该分子筛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排列,孔径大小在4.6~30nm之间并且可调,拥有比M41S系列更厚的无机孔壁和较好的水热稳定性(Science,279(5350):548-552)。KIT-1是一种结构无序的二氧化硅介孔材料(Phys.Chem.,1996,100:17718-17721),与MCM-41相比,该材料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均一的孔道结构。上述纯硅介孔材料虽然都具有合适的孔道结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水热稳定性,但本身对催化反应而言几乎都没有催化活性,不能直接应用于催化反应过程。根据环氧化反应催化剂特点,以上述纯硅介孔材料或大孔二氧化硅为载体,在其骨架中植入杂原子钛,并使钛物种以单纯高分散的四配位形式存在,这就可能得到性能优异的烯烃环氧化催化剂。
纯硅HMS原粉的制备方法如下:以通式为RNH2的有机胺为模版剂,其中R为含5~40个碳原子的链烃基,以硅酸酯或无定型二氧化硅为硅源,以醇和水为溶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其中,所述硅酸酯选自正硅酸四甲酯、正硅酸四乙酯、正硅酸四正丙酯、正硅酸四异丙酯或正硅酸四丁酯;所述RNH2中R优选为含10~20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基;所述醇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乙烯基醇、烯丙基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戊醇、环己醇、乙二醇或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以摩尔比计,硅源:模板剂:水:醇=1:(0.05~0.5):(10~60):(3~15)。
纯硅MCM-41原粉的制备方法如下: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以硅酸酯或无定型二氧化硅为硅源,以水为溶剂,在碱性环境中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其中,所述硅酸酯选自正硅酸四甲酯、正硅酸四乙酯、正硅酸四正丙酯、正硅酸四异丙酯或正硅酸四丁酯。以摩尔比计,硅源:模板剂:水:碱=1:(0.05~0.35):(15~40):(0.1~0.4)。
纯硅TUD-1原粉的制备方法如下:以三乙醇胺为模板剂,以硅酸酯为硅源,以醇和水为溶剂,在碱性环境中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其中,所述硅酸酯选自正硅酸四甲酯、正硅酸四乙酯、正硅酸四正丙酯、正硅酸四异丙酯或正硅酸四丁酯;所述醇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或异丙醇,所述碱选自四乙基氢氧化铵。以摩尔比计,硅源:模板剂:水:醇:碱=1:(0.3~3.0):(5~30):(0.5~5):(0.1~0.5)。
纯硅SBA-15原粉的制备方法如下:采用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以硅酸酯为硅源在强酸性环境中,水热合成法制备。其中,所述硅酸酯选自正硅酸四甲酯、正硅酸四乙酯、正硅酸四正丙酯、正硅酸四异丙酯或正硅酸四丁酯,所述酸优选摩尔浓度为0.5~3.5摩尔/升的盐酸溶液。以摩尔比计,硅源:PEO-PPO-PEO:H2O:HCl=1:(0.005~0.04):(20~100):(3~10)。
纯硅KIT-1原粉的制备方法如下: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版剂,以硅酸酯为硅源,在EDTA(乙二胺四乙酸钠)和水存在下,水热合成法制备。其中,所述硅酸酯选自正硅酸四甲酯、正硅酸四乙酯、正硅酸四正丙酯、正硅酸四异丙酯或正硅酸四丁酯。以摩尔比计,硅源:模板剂:EDTA:水=1:(0.1~0.4):(0.5~1.5):(20~100)。
过氧化氢异丙苯选择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反应可以在淤浆床或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从大规模工业生产角度考虑,优先采用固定床。由于本发明中采用的催化剂是一种典型的多相催化剂,所以,在采用该方法所产生的环氧化物反应液中基本不含催化剂,产物不受催化剂污染。
本发明将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反应后的反应混合物经精馏回收过量丙烯后,进行碱洗,除去在环氧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微量甲酸、乙酸、丙酸、苯酚等酸性物质。碱洗采用碱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碱金属碳酸氢盐的水溶液、氨水或有机胺。优先采用碱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或碱金属碳酸氢盐的水溶液对脱除丙烯后的含环氧丙烷和α,α-二甲基苄醇的反应混合物进行洗涤。碱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或碱金属碳酸氢盐的重量浓度为0.01~30%,洗涤温度-5~60℃,洗涤后水相的pH值为7~10;优选重量浓度为0.1~20%,洗涤温度0~40℃,洗涤后水相的pH值为7~9。
碱洗后的反应混和物可以经精馏分离得到环氧丙烷和α,α-二甲基苄醇,α,α-二甲基苄醇与氢气在氢解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异丙苯,异丙苯再循环至氧化工段制过氧化氢异丙苯,完成反应循环;α,α-二甲基苄醇也可以经过进一步提纯作为产品销售。
本发明将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反应后的反应混和物进行碱洗,除去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微量酸性物质,避免产物进一步反应生成副产物,以提高环氧丙烷和α,α-二甲基苄醇的收率。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室温和搅拌下,将150g十六胺加入到含有800mlH2O和600ml乙醇的混合溶液中,搅拌至溶液呈一相。将溶于300ml乙醇中的650g正硅酸乙酯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30min后晶化24h。然后过滤所得固状物,用水洗涤。将洗涤后的物料于110℃烘干12h后,在550℃焙烧4h,即得具有HMS结构特征的粉状载体。以硅溶胶为粘结剂,采用传统挤条成型技术,制得HMS重量百分含量为90%的HMS成型载体。
配置含有40gTiCl4的500ml异丙苯溶液,将上述制备的催化剂成型载体加入到TiCl4溶液中,在缓慢搅拌和回流下,升高温度至150℃,并在该温度下反应4h。然后在此温度下,真空蒸干残余的TiCl4和异丙苯溶剂。降温至90℃后加入蒸馏水300ml,然后升高温度至110℃蒸干水分,即制得Ti/HMS催化剂前驱体。
配置含有35g六甲基二硅氮烷的500ml异丙苯溶液,将100g上述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加入到六甲基二硅氮烷溶液中,在缓慢搅拌和回流下,升高温度至150℃,并在该温度下反应4h。然后在此温度下,真空蒸干残余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和异丙苯溶剂,即制得活性组分单一且高度分散、超疏水性的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
测定制得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其谱图在波数955cm-1处有吸收峰;测定制得催化剂的紫外-可见光谱,其谱图在波长215nm处有吸收峰;测定制得催化剂的固体29Si核磁共振谱,其谱图在化学位移14.5ppm处有吸收峰;测定制得催化剂的固体13C核磁共振谱,其谱图在化学位移-0.5ppm处有吸收峰。红外、紫外-可见、29Si核磁及13C核磁表征结果表明,Ti已进入骨架,形成了四配位的活性钛,没有其它形态的钛物种存在,且催化剂具有显著的超疏水性。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钛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
【实施例2】
在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中加入200g【实施例1】制备的超疏水性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丙烯和60.0wt%CHP(溶解在异丙苯中)经混合后通过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其中C3H6/CHP=6.0(摩尔比)、WHSV(CHP)=4.0h-1、反应压力=4.5MPa、控制反应温度为105℃。过氧化氢异丙苯转化率为99.6%,环氧丙烷选择性为99.7%,α,α-二甲基苄醇选择性99.5%。采用精馏塔脱除过量丙烯后的环氧化反应产物中,甲酸含量10.0ppm,乙酸含量5.0ppm,苯酚含量50.0ppm。将上述环氧化反应产物与重量浓度为1.0%的NaOH水溶液充分接触洗涤,NaOH水溶液循环使用,环氧化反应产物与NaOH水溶液的体积比为4:1,洗涤温度25℃,排出的NaOH水溶液的pH值控制在7~8。碱洗后甲酸含量为0.2ppm,乙酸含量0.1ppm,苯酚含量1.0ppm。碱洗后的反应混合物通过精馏分离得到精制环氧丙烷产品和重量百分含量为90%的α,α-二甲基苄醇(异丙苯为溶剂),其中环氧丙烷的收率为99.1%,α,α-二甲基苄醇的收率为99.0%。
【实施例3】
除了将反应温度提高为110℃外,其它反应条件同【实施例2】。过氧化氢异丙苯转化率为99.9%,环氧丙烷选择性为99.6%,α,α-二甲基苄醇选择性99.4%。采用精馏塔脱除过量丙烯后的环氧化反应产物中,甲酸含量12.0ppm,乙酸含量5.0ppm,苯酚含量55.0ppm。将上述环氧化反应产物与重量浓度为1.0%的NaOH水溶液充分接触洗涤,NaOH水溶液循环使用,环氧化反应产物与NaOH水溶液的体积比为4:1,洗涤温度25℃,排出的NaOH水溶液的pH值控制在7~8。碱洗后甲酸含量为0.2ppm,乙酸含量0.1ppm,苯酚含量1.2ppm。碱洗后的反应混合物通过精馏分离得到精制环氧丙烷产品和重量百分含量为90%的α,α-二甲基苄醇(异丙苯为溶剂),其中环氧丙烷的收率为99.2%,α,α-二甲基苄醇的收率为99.1%。
【实施例4】
除了将重量浓度为1.0%的NaOH水溶液替换为重量浓度为5.0%Na2CO3水溶液外,其它反应条件同【实施例2】。环氧化反应产物与Na2CO3水溶液的体积比为3:1,洗涤温度25℃,排出的Na2CO3水溶液的pH值控制在7~8。碱洗后甲酸含量为0.15ppm,乙酸含量0.2ppm,苯酚含量1.5ppm。碱洗后的反应混合物通过精馏分离得到精制环氧丙烷产品和重量百分含量为90%的α,α-二甲基苄醇(异丙苯为溶剂),其中环氧丙烷的收率为99.1%,α,α-二甲基苄醇的收率为99.0%。
【实施例5】
除了将碱洗温度由25℃提高至40℃外,其余条件同【实施例2】。碱洗后甲酸含量为0.1ppm,乙酸含量0.05ppm,苯酚含量0.8ppm。碱洗后的反应混合物通过精馏分离得到精制环氧丙烷产品和重量百分含量为90%的α,α-二甲基苄醇(异丙苯为溶剂),其中环氧丙烷的收率为99.0%,α,α-二甲基苄醇的收率为98.9%。
【实施例6】
除了将碱洗温度由25℃降低至10℃外,其余条件同【实施例2】。碱洗后甲酸含量为0.15ppm,乙酸含量0.1ppm,苯酚含量1.3ppm。碱洗后的反应混合物通过精馏分离得到精制环氧丙烷产品和重量百分含量为90%的α,α-二甲基苄醇(异丙苯为溶剂),其中环氧丙烷的收率为99.2%,α,α-二甲基苄醇的收率为99.1%。
【比较例1】
除了不对脱除丙烯后的环氧化反应产物进行碱洗外,其余条件同【实施例2】。反应混合物通过精馏分离得到精制环氧丙烷产品和重量百分含量为90%的α,α-二甲基苄醇(异丙苯为溶剂),其中环氧丙烷的收率为97.0%,α,α-二甲基苄醇的收率为96.5%。
【比较例2】
除了不对脱除丙烯后的环氧化反应产物进行碱洗外,其余条件同【实施例3】。反应混合物通过精馏分离得到精制环氧丙烷产品和重量百分含量为90%的α,α-二甲基苄醇(异丙苯为溶剂),其中环氧丙烷的收率为96.5%,α,α-二甲基苄醇的收率为96.0%。

Claims (10)

1.一种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包括使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反应后的物流与含碱的物流接触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反应后的物流中,以重量百分比计,环氧丙烷的含量为0.1~30%,α,α-二甲基苄醇的总含量为0.5~65%,酸性物质的含量为0.00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物质选自甲酸、乙酸、丙酸或苯酚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碱的物流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碱金属碳酸氢盐的水溶液、氨水或有机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碱的物流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或碱金属碳酸氢盐的水溶液,其重量浓度为0.01~30%,优选0.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温度为-5~60℃,接触后水相的pH值为7~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温度为0~40℃,接触后水相的pH值为7~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使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反应;反应后的物流精馏回收过量丙烯后,与含碱的物流接触的步骤;
其中,所述催化剂的红外光谱谱图在950~970cm-1之间至少包含一个吸收峰;所述催化剂的紫外-可见光谱谱图在200~240nm之间包含至少一个吸收峰;并且所述催化剂的29Si核磁共振谱图在13~15.5ppm之间包含至少一个吸收峰,或者其13C核磁共振谱图在-1.5~0.5ppm之间包含至少一个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丙烯和过氧化氢异丙苯为原料进行催化环氧化反应时,反应温度为25~200℃,反应绝对压力为0.1~10MPa,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摩尔比为1~20,过氧化氢异丙苯原料浓度为0.5~90重量%,过氧化氢异丙苯的重量空速为0.005~20小时-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40~150℃,反应绝对压力为0.1~8.0MPa,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摩尔比为2~15,过氧化氢异丙苯原料浓度为5~80重量%,过氧化氢异丙苯重量空速为0.05~15小时-1
CN201410429364.1A 2014-08-27 2014-08-27 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Active CN105367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9364.1A CN105367520B (zh) 2014-08-27 2014-08-27 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9364.1A CN105367520B (zh) 2014-08-27 2014-08-27 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7520A true CN105367520A (zh) 2016-03-02
CN105367520B CN105367520B (zh) 2018-02-13

Family

ID=55370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9364.1A Active CN105367520B (zh) 2014-08-27 2014-08-27 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6752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2147A (zh) * 2016-12-20 2017-05-10 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CN107118307A (zh) * 2016-08-21 2017-09-01 王琪宇 一种含茚基二氯化锆官能团的吸附材料
CN109851575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环氧烷烃生产中有机酸的脱除方法
CN110229074A (zh) * 2019-06-14 2019-09-13 南京博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n-苄氧羰基-2-氨基-1-丙醇的制备方法
CN112608210A (zh) * 2020-11-27 2021-04-06 信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烷烃氧化制备其过氧化物的选择性提高方法
CN113527228A (zh) * 2021-06-30 2021-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步法甲醇连续生产环氧丙烷的系统及方法
CN114634401A (zh) * 2020-12-15 2022-06-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原料预处理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9267A (zh) * 2001-09-21 2005-03-02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环氧丙烷的制造方法
WO2005028460A1 (ja) * 2003-09-19 2005-03-31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プロピレンオキサイドの製造方法
CN1612870A (zh) * 2002-01-08 2005-05-04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环氧丙烷的制造方法
CN101103010B (zh) * 2005-01-14 2011-07-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1,2-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
CN104926759A (zh) * 2014-03-17 2015-09-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9267A (zh) * 2001-09-21 2005-03-02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环氧丙烷的制造方法
CN1612870A (zh) * 2002-01-08 2005-05-04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环氧丙烷的制造方法
WO2005028460A1 (ja) * 2003-09-19 2005-03-31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プロピレンオキサイドの製造方法
CN101103010B (zh) * 2005-01-14 2011-07-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1,2-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
CN104926759A (zh) * 2014-03-17 2015-09-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巧: "Ti-MCM-41分子筛制备、反应性能及DCP合成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
赵亚平等: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9 February 2008 *
金国杰等: "CHP法丙烯选择氧化制环氧丙烷技术研究", 《第七届聚醚(环氧丙烷)科研、生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8307A (zh) * 2016-08-21 2017-09-01 王琪宇 一种含茚基二氯化锆官能团的吸附材料
CN106632147A (zh) * 2016-12-20 2017-05-10 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CN106632147B (zh) * 2016-12-20 2019-05-03 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CN109851575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环氧烷烃生产中有机酸的脱除方法
CN109851575B (zh) * 2017-11-30 2021-03-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环氧烷烃生产中有机酸的脱除方法
CN110229074A (zh) * 2019-06-14 2019-09-13 南京博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n-苄氧羰基-2-氨基-1-丙醇的制备方法
CN112608210A (zh) * 2020-11-27 2021-04-06 信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烷烃氧化制备其过氧化物的选择性提高方法
CN112608210B (zh) * 2020-11-27 2022-05-10 信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烷烃氧化制备其过氧化物的选择性提高方法
CN114634401A (zh) * 2020-12-15 2022-06-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原料预处理的方法
CN114634401B (zh) * 2020-12-15 2024-05-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原料预处理的方法
CN113527228A (zh) * 2021-06-30 2021-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步法甲醇连续生产环氧丙烷的系统及方法
CN113527228B (zh) * 2021-06-30 2023-12-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步法甲醇连续生产环氧丙烷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7520B (zh) 201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7520A (zh) 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CN101348472A (zh) 用于制备环氧化物的方法
CN102295625B (zh) 1,2-环氧环己烷和α,α-二甲基苄醇的联产方法
CN101279960A (zh) 制备环氧化物的方法
Wei et al. Green and efficient epoxidation of methyl oleate over hierarchical TS-1
CN105315233B (zh) 环氧丁烷的生产方法
CN104437636B (zh) 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1307039A (zh) 生产环氧化物的方法
WO2002060580A1 (fr)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catalyseurs d'oxyde de silicium contenant du titane
WO2006062111A1 (ja) チタン含有珪素酸化物触媒の製造方法、該触媒及び該触媒を用いるオレフィンオキサイ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8664412B2 (en) Epoxidation process
JP2012131696A (ja) チタン含有珪素酸化物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オキシラ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2295627A (zh) 制备1,2-环氧环己烷和过氧化二异丙苯的方法
CN105272945A (zh)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
CN100360233C (zh) 含钛二氧化硅催化剂的生产方法
TW568797B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itanium-containing silicon oxide catalyst and catalyst prepared thereby
CN105315237A (zh) 3,4-环氧-1-丁烯的合成方法
CN104437635B (zh) 制备环氧丙烷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437450B (zh) 含钛二氧化硅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2295624B (zh) 联产1,2-环氧环己烷、α,α-二甲基苄醇和环己烷的方法
CN101429176B (zh) 烯烃环氧化的方法
CN104437618B (zh) 丙烯制备环氧丙烷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JP2000107605A (ja) チタン含有珪素酸化物触媒、該触媒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ピレンオキサイドの製造方法
JP2000107604A (ja) チタン含有珪素酸化物触媒、該触媒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ピレンオキサイドの製造方法
CN105315236B (zh) 生产3,4-环氧-1-丁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