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3557A - 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43557A
CN105343557A CN201510921677.3A CN201510921677A CN105343557A CN 105343557 A CN105343557 A CN 105343557A CN 201510921677 A CN201510921677 A CN 201510921677A CN 105343557 A CN105343557 A CN 1053435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herba
medicine
radix
rhizo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216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颜
赵晓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truk Jinan Power Co Ltd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216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435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43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35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石斛、绞股蓝、太子参、火麻仁、木香、乌药、海螵蛸、延胡索、鸡内金、百合、浙贝母、白芨。本发明具有以和胃化瘀为原则,兼以镇痛安神、活血清热、益气健胃,主治胃络淤血型胃溃疡;且制作工艺简便,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疗效确切,治疗后不宜复发,药性专一,对专病治疗迅速而彻底。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位于贲门至幽门之间的慢性溃疡称之为胃溃疡(gastriculcer,GU),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可发生在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美克尔憩室内异位胃黏膜上。这些溃疡的形成均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本病绝大多数位于胃和十二指肠(98%~99%)。在人群中约有10%的人在一生当中可能罹患此病,因此是一个多发病和常见病,在消化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症状:胃溃疡病病人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因此一些病人系在偶然情况下被发现。另外一些病人仅在发生严重并发症,如穿孔或出血以后才被发现。疼痛是症状性胃溃疡病的最重要症状,但是一些不典型症状,如食欲不振、饭后胀满、恶心和呕吐也颇为常见。这些不典型症状的出现不一定标志着梗阻的发生,因为它们在没有发生这一并发症时便可出现。反酸和烧心也很常见。胃溃疡病的症状往往迁延。对内科治疗反应不好。并且时常复发。(1)疼痛胃溃疡位于后壁或向后穿透进入胰腺时可出现背痛。不少胃溃疡病病人并无明显疼痛,而仅感轻度不适。(2)体重减轻:不少胃溃疡病病人有明显的体重减轻,这是热量摄入减少的结果。胃溃疡病时,食物的性质可以影响疼痛的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粗糙的、固体的、油炸或油煎的食物可以引起疼痛,而液体的、刺激性小而易消化的食物甚至可以使疼痛不出现。进食的量也与疼痛的发生有关,大量进食可以导致胃部扩张,从而产生疼痛。这种病人时常发现如果不进食则不会出现疼痛,因此胃溃疡病病人为了减少疼痛发作而宁可不吃或少吃。(3)出血:胃溃疡病较十二指肠溃疡病易于出血,且出血量大,容易复发。
2.体征:无并发症的胃溃疡病在缓解期无阳性体征。在活动期可出现上腹部压痛。常位于中线偏左。
胃溃疡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病因复杂,迄今未完全清楚,为一综合因素所致。1.遗传因素胃溃疡有时有家族史,尤其儿童溃疡患者有家族史者可占25%~60%。另外A型血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易患此病。2.化学因素长期饮用酒精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和饮用浓茶似亦有一定关系。3.生活因素溃疡病患者在有些职业如司机和医生等人当中似乎更为多见,可能与饮食欠规律有关。工作过于劳累也可诱发本病发生。4.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或忧虑,多愁善感,脑力劳动过多也是本病诱发因素。可能因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5.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HP)对胃溃疡发生的作用仍难以解释,因很多HP感染者中仅少数发生胃溃疡。然而几乎所的胃溃疡者合并慢性活动性胃炎。HP是胃炎的发病和蔓延的主要病因。HP被清除则胃炎消失。HP感染的定量研究显示,胃溃疡尤其是位于胃上半部的溃疡,常合并严重的HP感染。6.其他因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本病的发生率不尽相同,不同的季节发病率也不一样,说明地理环境及气候也是重要因素。另外本病还可在其他原发病如烧伤、重度脑外伤、胃泌素瘤、甲旁亢、肺气肿、肝硬化、肾衰的基础上发病,即所谓“继发性溃疡”(secondaryulcer)。这可能与胃泌素、高钙血症及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有关。
西医治疗:(1)增强黏膜抵抗力的药物:已经证明生胃酮能使门诊胃溃疡病病人的溃疡加速愈合,但因为它具有甘草的类似醛固酮的副作用(钠潴留、高血压、低钾血症)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2)消胆胺:消胆胺(cholestyramine)可以和胆汁酸结合,因而在理论上它能减少胆汁酸对胃黏膜的损伤,并加速胃溃疡的愈合。(3)组胺受体拮抗药:近年来合成的组胺H2受体拮抗药能抑制酸分泌,它在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中占有日益重要的位置。然而,它对胃溃疡病的治疗效果不如对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治疗效果。(4)增加胃运动性的药物:甲氧氯普胺(meroclopramide)系多巴胺受体拮抗药。它能够增加胃窦部收缩的频度和深度以及调整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球部的运动性,从而加速胃的排空。西药治疗,由于是化学合成药物,因此对机体会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和伤害,或者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
中医辩证分型为:1)肝气犯胃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院痛连胁,嗳气则舒,情志不舒时加重,泛吐酸水,胸闷喜太息,食少。舌苔薄白,脉弦。证候分析: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胃脘胀满作痛;气病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疼痛攻撑连胁,暧气则舒;气机不利,胃失和降,可见胸闷喜太息,泛吐酸水,食少;弦脉主肝病、主痛。2)肝胃郁热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食入即痛,泛酸嘈杂,口干口音,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候分析: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胃郁热,火邪犯胃,胃失和降,可见胃脘灼痛,泛酸嘈杂;肝胆火旺,可见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3)胃阴不足症状:胃痛隐隐,饥饿时加重,口燥咽干,渴不欲饮,五心烦热,似饥而不欲食,或纳呆,时作干呕,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有裂纹,苔少或花剥,脉细数。证候分析:郁热伤阴,胃络失养,可见胃痛隐隐;阴虚内热津亏,可见口燥咽干,渴不欲饮,五心烦热;胃失和降,可见似饥而不欲食,或纳呆,时作干呕;大肠液耗,可见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均为阴虚胃痛之象。4)胃络瘀血症状: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甚者呕血、便血。舌紫黯,有瘀斑、瘀点,脉涩。证候分析:气滞而致血瘀,胃痛有定处而拒按,如刺如割;舌紫黯,有瘀斑瘀点,脉涩均为瘀血阻滞,血行不畅之征。5)中焦虚寒症状:胃痛隐隐,喜按喜暖,纳食减少,呕吐清涎,大便稀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舌淡胖,脉沉细或迟。证候分析:脾胃虚寒,脉络失于温养,可见胃痛隐隐;虚则喜按,寒则喜暖;脾失健运,水饮停胃,可见纳食减少,呕吐清涎,大便稀薄;脾主肌肉四肢,脾阳不振故见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舌淡胖,脉沉细或迟,为脾阳不振,中焦虚寒之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以和胃化瘀为原则,兼以镇痛安神、活血清热、益气健胃,主治胃络淤血型胃溃疡;且制作工艺简便,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疗效确切,治疗效果好,见效快,治疗后不宜复发,无副作用,药性专一,对专病治疗迅速而彻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其中,所述药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得:所述药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得:石斛、绞股蓝、太子参、火麻仁、木香、乌药、海螵蛸、延胡索、鸡内金、百合、浙贝母、白芨。
其中,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得:石斛3-5份、绞股蓝3-5份、太子参3-5份、火麻仁3-5份、木香1-3份、海螵蛸5-7份、延胡索5-7份、鸡内金5-7份、百合5-7份、浙贝母3-5份、白芨1-3份。
其中,所述药物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得:石斛3-4份、绞股蓝3-4份、太子参3-4份、火麻仁3-4份、木香1-2份、海螵蛸5-6份、延胡索5-6份、鸡内金5-6份、百合5-6份、浙贝母3-4份、白芨1-2份。
其中,所述药物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得:石斛3.5份、绞股蓝3份、太子参3份、火麻仁3.5份、木香1份、海螵蛸5.5份、延胡索5.5份、鸡内金5.5份、百合5份、浙贝母3.5份、白芨1.5份。
其中,所述药物优选的还包括羊角草、白前、地椒、蓝猪耳、火炮草果、羊肚菌、海盘车、猫胞衣、景天三七、鸡蛋果、蜜环菌、还阳参、二色补血草,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得:石斛3-5份、绞股蓝3-5份、太子参3-5份、火麻仁3-5份、木香1-3份、海螵蛸5-7份、延胡索5-7份、鸡内金5-7份、百合5-7份、浙贝母3-5份、白芨1-3份、羊角草1-2份、白前1-2份、地椒0.5-1份、蓝猪耳1-3份、火炮草果1-2份、羊肚菌2-3份、海盘车1-2份、猫胞衣1-1.5份、景天三七1-2.5份、鸡蛋果1-2份、蜜环菌1-2.5份、还阳参1-2份、二色补血草1-3份。
其中,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得:石斛3份、绞股蓝3份、太子参3份、火麻仁3.5份、木香1.5份、海螵蛸5份、延胡索5份、鸡内金5份、百合6份、浙贝母3.5份、白芨2份、羊角草1.5份、白前1份、地椒0.5份、蓝猪耳2份、火炮草果1份、羊肚菌2份、海盘车1份、猫胞衣1份、景天三七1份、鸡蛋果1份、蜜环菌1.5份、还阳参1份、二色补血草2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煎膏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石斛,延胡索,太子参,浙贝母加70-80%的乙醇提取两次,第一次用2-6倍量的乙醇,第二次用2-4倍量的乙醇;取醇提浓缩膏加于后续的水提浓缩膏中;
第二步,醇提后的药渣连同其他原料药材加水煎煮两遍,第一遍加2-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遍加2-6倍量水,煎煮1-1.5小时,合并水煎夜,用四层纱布过滤两遍,浓缩加炼蜜制成煎膏剂。
其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蜜炼丸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石斛、绞股蓝、太子参蒸馏结晶后研磨成粉末;
步骤2:再取剩余原料药材加入3-5倍量的70-95%乙醇浸泡0.5-1.5小时、加热提取1-2次,每次0.5-1.0小时、过滤得提取液,合并提取液,再经截流分子量为38000-84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减压除去乙醇,浓缩为85-92℃时相对密度为1.03的浸膏,成为组分1;
步骤3:步骤2得到的药渣加2-3倍量水浸泡1.0-2.0小时,1.0-1.5小时提取1次,将提取液减压加热浓缩为80-90℃时相对密度为1.1的浸膏,作为组分2;
步骤4:将组分1、组分2与步骤1得到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2倍量的蜂蜜搓成蜜炼丸剂。
其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片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05~0.15倍乳糖、0.1~0.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和胃化瘀为原则,兼以镇痛安神、活血清热、益气健胃,主治胃络淤血型胃溃疡;且制作工艺简便,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疗效确切,治疗效果好,见效快,治疗后不宜复发,无副作用,药性专一,对专病治疗迅速而彻底。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胃络淤血型胃溃疡出现的相应症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和胃化瘀为原则,兼以镇痛安神、活血清热、益气健胃,主治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其中,药物包括:石斛、绞股蓝、太子参、火麻仁、木香、乌药、海螵蛸、延胡索、鸡内金、百合、浙贝母、白芨。还包括羊角草、白前、地椒、蓝猪耳、火炮草果、羊肚菌、海盘车、猫胞衣、景天三七、鸡蛋果、蜜环菌、还阳参、二色补血草。
其中,原料药材中以太子参,石斛,绞股蓝,百合养阴和胃;以延胡索,木香,乌药理气止疼;以白芨,海螵蛸制酸止血;以火麻仁,鸡内金,浙贝母运化通达,消食健脾;石斛,延胡索,浙贝母含生物碱;绞股蓝,百合含甙类;木香,乌药含挥发油;太子参含微量元素,氨基酸,糖类;火麻仁含脂肪油,脂肪酸;鸡内金含氨基酸,蛋白质;海螵蛸含碳酸钙;羊角草、白前、地椒、蓝猪耳、火炮草果、羊肚菌、海盘车、猫胞衣和胃化瘀;景天三七、鸡蛋果、蜜环菌镇痛安神;还阳参、二色补血草益气健胃。各药材科学配伍,针对症候,对症下药,直达病灶。
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石斛:【性味】甘;微寒。【归经】胃;肺;肾经。【功能主治】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
绞股蓝:【性味】味苦;微甘;性凉。【归经】归肺;脾;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补虚;解毒。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太子参:【性味】甘、微苦,平。【归经】归脾、肺经。【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火麻仁:【性味】甘,平。①《本经》:"味甘,平。"②《吴普本草》:"神农、岐伯:辛;雷公、扁鹊:无毒。"③《唐本草》:"寒。"④《食疗本草》:"微寒。"【归经】入脾、胃、大肠经。①《汤液本草》:"入足大阴、手阳明经。"②《药品化义》:"入肺、大肠二经。"③《本草求真》:"入脾、胃、大肠。"【功能主治】润燥,滑肠,通淋,活血。治肠燥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痢疾。月经不调,疥疮,癣癞。①《本经》:"补中益气。"②《别录》:"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③《药性论》:"治大肠风热结湿及热淋。"④《唐本草》:"主五劳。"⑤《食疗本草》:"取汁煮粥,去五脏风、润肺。治关节不通、发落,通血脉。"⑥《本草拾遗》:"下气,利小便,去风痹皮顽,炒令香捣碎,小便浸取汁服;妇人倒产吞二七枚。"⑦《日华子本草》:"补虚劳,长肌肉,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横逆产。"⑧《纲目》:"利女人经脉,调大肠下痢;涂诸疮癞,杀虫;取汁煮粥食,止呕逆。"⑨《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去瘀血,生新血。"
木香:【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乌药:【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脾、肾、膀胱经。【功能主治】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海螵蛸:【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砸成小块。本品多为不规则形或类方形小块,类白色或微黄色,味淡。【性味】咸、涩,温。【归经】归脾、肾经。【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用于胃痛吞酸,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溃疡病。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
延胡索: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鸡内金:【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
百合:【炮制】蜜百合:取净百合,照蜜炙法(附录ⅡD)炒至不粘手。每100kg百合,用炼蜜5kg。【性味】甘,寒。【归经】归心、肺经。【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浙贝母:性味苦,寒。【归经】归肺、心经。【功能主治】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白芨:【性味】苦、甘、涩,微寒。【归经】归肺、肝、胃经。【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羊角草:生境分布:生于潮湿地区与水稻田内。分布华东、华南各地。【性味】《贵州草药》:"性平,味辛苦。"【功能主治】消热利湿,和胃,去瘀。治黄疸,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喉炎,扁桃体炎,跌打损伤。①《贵州草药》:"清热利湿,去瘀生新。"②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化瘀凉血。"
白前:性味辛甘,微温。①《别录》:"味甘,微温,无毒。"②《药性论》:"味辛。"③《药材资料汇编》:"味苦,微辛。"【归经】入肺经。①《纲目》:"手太阴。"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功能主治】泻肺降气,下痰止嗽。治肺实喘满,咳嗽,多痰,胃脘疼痛。①《别录》:"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②《唐本草》:"主上气冲喉中,呼吸欲绝。"③《日华子本草》:"洽贲豚肾气,肺气烦闷及上气。"④《纲目》:"降气下痰。"⑤《本草备要》:"泻肺。"⑥《福建中草药》:"行气消积,健脾和胃。"
地椒:性味《嘉佑本草》:"味辛,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驱风止痛。治吐逆,腹痛,泄泻,食少痞胀,风寒咳嗽,咽肿,牙疼,身痛,肌肤瘙痒。①《嘉佑本草》:"主淋煠肿痛。"②《中国药植图鉴》:"为镇痉、驱风、强壮剂。主治痉挛性咳嗽,百日咳,炎症,喉头肿痛。"③《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止咳化痰,治感冒。"④《陕西中草药》:"温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风镇痛。治胃寒痛,小腹胀满,消化不良,周身疼痛,牙痛。"⑤《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暑解热,和胃止呕。"
蓝猪耳:【生境分布】浙江、台湾、广东、广西、贵州。【药理作用】抑菌实验:全草水煎液对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型O17株及赖株的抗菌效价为1/400。【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咳,和胃止呕,化瘀。
火炮草果:生态环境:生于低丘、草坡、旷地、稀疏松林下或干燥的瘠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贵州、云南等地。【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柔肝补肾;和胃止痛。主肾虚耳聋;胃痛;疳积;少年白发。
羊肚菌:药理作用从羊肚菌中分离出一种血小板取集抑制物,它的IC50为22.9μg/ml。研究表明:这种血小板取集抑制的效力比阿司匹林强2.57倍。【性味】甘;平。【归经】脾;胃经。【功能主治】和胃消食;理气化痰。主消化不良;痰多咳嗽。
海盘车:【性味】味咸;性平。【归经】肝;胃经。【功能主治】平肝镇惊;制酸和胃;清热解毒。主癫痫;胃痛吐酸;甲状腺肿大;中耳炎。
猫胞衣:生态环境:性较驯良,爱清洁,善跳跃及攀援。视、听觉灵敏;喜捕鼠类,好食荤腥之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性味】味甘;性温。【归经】脾;胃经。【功能主治】和胃止呕。主噎膈反胃;胃脘疼痛。
景天三七:【性味】甘、微酸,平。【功能主治】散瘀止血,安神镇痛。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衄血,吐血,咯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子宫出血,心悸,烦躁失眠;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
鸡蛋果:性味味甘;酸;性平。【归经】心;大肠经。【功能主治】清肺润燥;安神止痛;和血止痢。主咳嗽;咽干;声嘶;大便秘结;失眼;痛经;关节痛;痢疾。
蜜环菌:【性味】甘;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熄风平肝;祛风通络;强筋壮骨。主头晕;头痛;失眠;四肢麻木;腰腿疼痛;冠心病;高血压;血管性头痛;眩晕综合征;癫痫。
还阳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田边、路旁或荒地的草丛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性味】①《滇南本草》:"性温平,味甘。"②《文山中草药》:"苦,温。"【功能主治】补肾阳,益气血,健脾胃。治性神经衰弱,妇人宫冷不孕,白带漏下,头晕耳鸣,心慌怔忡,小儿消化及营养不良。①《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五痨七伤,血气衰败,头晕耳鸣,心慌怔忡,妇人白带漏下,损伤督任二脉。"②《文山中草药》:"健胃消食,补肾壮刚。治小儿消化及营养不良,胃痛,性神经衰弱。"
二色补血草:【生境分布】多生于盐碱地。分布辽宁、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苏、内蒙古等地。【性味】甘苦,平。①《甘肃中草药手册》:"淡,微温。"②《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无毒。"③《陕西中草药》:"味涩苦,性平。"【功能主治】补血,止血,散瘀,调经,益脾,健胃。治崩漏,尿血,月经不调。①《甘肃中草药手册》:"补血益气,活血调经。治病后体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②《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止血散瘀。治子宫功能性出血,宫颈癌及其它出血。"③《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止血活血。治肾盂肾炎,尿血。"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煎膏剂1
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煎膏剂、各组份按照重量份计、其配比为:石斛5份、绞股蓝5份、童参3.5份、炒火麻仁5份、木香3份、海螵蛸6份、延胡索7份、炒鸡内金7份、百合6份、浙贝母4份、白芨3份。
其制备方法为:
将石斛,延胡索,童参,浙贝母加70%的乙醇提取两遍,第一遍用6倍量乙醇,第二遍用4倍量乙醇,醇提后回收乙醇至尽。取醇提浓缩膏加于后续的水提浓缩膏中;醇提后的药渣连同其他药味加水煎煮两遍,第一遍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遍加6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水煎夜,用四层纱布过滤两遍,浓缩加炼蜜制成煎膏剂。
实施例2煎膏剂2
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煎膏剂,各组份为:石斛3.5g、绞股蓝3g、童参3g、炒火麻仁3.5g、木香1g、海螵蛸5.5g、延胡索5.5g、炒鸡内金5.5g、百合5g、浙贝母3.5g、白芨1.5g。
其制备方法为:
将石斛,延胡索,童参,浙贝母加70%的乙醇提取两遍,第一遍用6倍量乙醇,第二遍用4倍量乙醇,醇提后回收乙醇至尽。取醇提浓缩膏加于后续的水提浓缩膏中;醇提后的药渣连同其他药味加水煎煮两遍,第一遍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遍加6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水煎夜,用四层纱布过滤两遍,浓缩加炼蜜制成煎膏剂。
实施例3煎膏剂3
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煎膏剂,各组份为:石斛3g、绞股蓝3g、太子参3g、火麻仁3.5g、木香1.5g、海螵蛸5g、延胡索5g、鸡内金5g、百合6g、浙贝母3.5g、白芨2g、羊角草1.5g、白前1g、地椒0.5g、蓝猪耳2g、火炮草果1g、羊肚菌2g、海盘车1g、猫胞衣1g、景天三七1g、鸡蛋果1g、蜜环菌1.5g、还阳参1g、二色补血草2g。
实施例4蜜炼丸剂
石斛3.5g、绞股蓝3g、童参3g、炒火麻仁3.5g、木香1g、海螵蛸5.5g、延胡索5.5g、炒鸡内金5.5g、百合5g、浙贝母3.5g、白芨1.5g、羊角草1.5g、白前1g、地椒0.5g、蓝猪耳2g、火炮草果1g、羊肚菌2g、海盘车1g、猫胞衣1g、景天三七1g、鸡蛋果1g、蜜环菌1.5g、还阳参1g、二色补血草2g。
其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石斛、绞股蓝、太子参蒸馏结晶后研磨成粉末;
步骤2:再取剩余原料药材加入3倍量的70%乙醇浸泡0.5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0小时、过滤得提取液,合并提取液,再经截流分子量为84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减压除去乙醇,浓缩为92℃时相对密度为1.03的浸膏,成为组分1;
步骤3:步骤2得到的药渣加2倍量水浸泡1.0小时,1.0小时提取1次,将提取液减压加热浓缩为90℃时相对密度为1.1的浸膏,作为组分2;
步骤4:将组分1、组分2与步骤1得到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2倍量的蜂蜜搓成蜜炼丸剂。
实施例5片剂
石斛3.5g、绞股蓝3g、童参3g、炒火麻仁3.5g、木香1g、海螵蛸5.5g、延胡索5.5g、炒鸡内金5.5g、百合5g、浙贝母3.5g、白芨1.5g、羊角草1.5g、白前1g、地椒0.5g、蓝猪耳2g、火炮草果1g、羊肚菌2g、海盘车1g、猫胞衣1g、景天三七1g、鸡蛋果1g、蜜环菌1.5g、还阳参1g、二色补血草2g。
其制备方法为: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85%的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85%的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3倍的微晶纤维素、0.05倍乳糖、0.1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
毒性试验
①急性毒性试验:应用NIH小鼠4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8~22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煎膏剂1溶解在水中,(浓度为6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0g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煎膏剂LD50>32.9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60g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5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83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723倍。因此本发明的药物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②蓄积毒性试验:选用20只健康小白鼠,雌、雄各10只,以本发明实施例5的片剂为对象,剂量设计每5天为一期,每期剂量分别为0.10LD50、0.15LD50、0.22LD50、0.34LD50、0.50LD50,此样品的雌性、雄性小鼠的LD50均为5000m份/k份BW(五个剂量为500、750、1100、1700、2500m份/k份BW)。每5天称体重一次,调整给药量,按0.1ml/10份BW经口灌胃。20天后,动物无死亡情况发生,试验结束,按递增剂量给受试物20天后,雌性、雄性动物均无死亡情况发生。说明,本分发明的药物不具有蓄积毒性。
诊断标准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常与季节变化、精神因素、饮食不当有关;或长期服用能致溃疡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2)上腹隐痛、灼痛或钝痛,服用碱性药物后缓解。典型胃溃疡常于剑突下偏左,好发于餐后半小时到1~2小时。疼痛常伴反酸嗳气。
(3)基础泌酸量及最大泌酸量测定有助诊断。胃溃疡的基础泌酸量正常或稍低,但不应为游离酸缺乏。
(4)溃疡活动期大便隐血阳性。
(5)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及粘膜皱襞集中等直接征象。单纯局部压痛,激惹变形等间接征象仅作参考。
(6)胃镜检查,可于胃部见圆或椭圆、底部平整、边缘整齐的溃疡。根据溃疡面所见,可分为:①活动期:溃疡面为灰白或褐色苔膜覆盖,边缘肿胀,色泽红润、光滑而柔软。②愈合期:苔膜变薄,溃疡缩小,其周围可见粘膜上皮再生的红晕;或溃疡面几乎消失,其上有极少的薄苔。③瘢痕期:溃疡面白苔已消失,变成红色充血的瘢痕;可见皱襞集中。
具备以上(1)(2)(5)或(2)(6)项者可作胃溃疡诊断,对诊断为胃溃疡者须与恶性溃疡鉴别,凡能进行胃镜检查者应做胃粘膜活检予以确诊。
胃络淤血型: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甚者呕血、便血。舌紫黯,有瘀斑、瘀点,脉涩。
疗效标准
①痊愈:经胃镜检查,患者胃黏膜上的溃疡面与炎性组织全部消失,对其随访1年以上未见其病情复发。②显效:经胃镜检查,患者胃黏膜上的溃疡面消失,但仍存在炎性组织。③有效:经胃镜检查,患者胃黏膜上的溃疡面与炎性组织仍然存在,但面积较治疗前缩小50%左右。④无效:经胃镜检查,患者胃黏膜上的溃疡面与炎性组织没有减少或在增多。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典型病例1:患者柳某,男,44岁,胃络淤血型胃溃疡3年,经发明人提供,服用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煎膏剂1,并按照每天两次,一次20ml的剂量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后痊愈,并嘱患者低盐低脂清淡饮食,调畅情志,至今未复发,患者反应良好,无副作用。
典型病例2:患者陈某,女,57岁,胃络淤血型胃溃疡7年,经发明人提供,服用按照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配比制得的煎膏剂2,并按照每天两次,一次20ml的剂量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后显效,又坚持服用4个疗程后痊愈,并嘱患者低盐低脂清淡饮食,调畅情志,至今未复发,患者反应良好,无副作用。
典型病例3:患者黄某,女,66岁,胃络淤血型胃溃疡15年,经发明人提供,服用实施例3所述制得的煎膏剂3,并按照每天两次,一次20ml的剂量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后痊愈,并嘱患者低盐低脂清淡饮食,禁生冷辛辣之食,调畅情志,至今未复发,患者反应良好,无副作用。
典型病例4:患者孙某,男,45岁,患有胃络淤血型胃溃疡,服用本发明的实施例4制备的蜜炼丸剂,每天2次,每次5g,10天为一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痊愈,治疗过程中,无副作用。后期跟进未复发。
典型病例5:患者王某,男,50岁,患有胃络淤血型胃溃疡,服用本发明的实施例5制备的片剂,每天2次,每次2片,10天为一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痊愈,治疗过程中,无副作用。后期跟进未复发。
采用以上办法,共治疗患者64例,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44-75岁,平均61.2岁;病程1-16年,痊愈50例(78.125%),显效10例(15.625%),有效3例(4.7%),无效1例(1.55%),总有效率98.45%。并且,治疗过程中无副作用。治疗后跟进一年,无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得:石斛、绞股蓝、太子参、火麻仁、木香、乌药、海螵蛸、延胡索、鸡内金、百合、浙贝母、白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得:石斛3-5份、绞股蓝3-5份、太子参3-5份、火麻仁3-5份、木香1-3份、海螵蛸5-7份、延胡索5-7份、鸡内金5-7份、百合5-7份、浙贝母3-5份、白芨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得:石斛3-4份、绞股蓝3-4份、太子参3-4份、火麻仁3-4份、木香1-2份、海螵蛸5-6份、延胡索5-6份、鸡内金5-6份、百合5-6份、浙贝母3-4份、白芨1-2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得:石斛3.5份、绞股蓝3份、太子参3份、火麻仁3.5份、木香1份、海螵蛸5.5份、延胡索5.5份、鸡内金5.5份、百合5份、浙贝母3.5份、白芨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还包括羊角草、白前、地椒、蓝猪耳、火炮草果、羊肚菌、海盘车、猫胞衣、景天三七、鸡蛋果、蜜环菌、还阳参、二色补血草,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得:石斛3-5份、绞股蓝3-5份、太子参3-5份、火麻仁3-5份、木香1-3份、海螵蛸5-7份、延胡索5-7份、鸡内金5-7份、百合5-7份、浙贝母3-5份、白芨1-3份、羊角草1-2份、白前1-2份、地椒0.5-1份、蓝猪耳1-3份、火炮草果1-2份、羊肚菌2-3份、海盘车1-2份、猫胞衣1-1.5份、景天三七1-2.5份、鸡蛋果1-2份、蜜环菌1-2.5份、还阳参1-2份、二色补血草1-3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得:石斛3份、绞股蓝3份、太子参3份、火麻仁3.5份、木香1.5份、海螵蛸5份、延胡索5份、鸡内金5份、百合6份、浙贝母3.5份、白芨2份、羊角草1.5份、白前1份、地椒0.5份、蓝猪耳2份、火炮草果1份、羊肚菌2份、海盘车1份、猫胞衣1份、景天三七1份、鸡蛋果1份、蜜环菌1.5份、还阳参1份、二色补血草2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煎膏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石斛,延胡索,太子参,浙贝母加70-80%的乙醇提取两次,第一次用2-6倍量的乙醇,第二次用2-4倍量的乙醇;取醇提浓缩膏加于后续的水提浓缩膏中;
第二步,醇提后的药渣连同其他原料药材加水煎煮两遍,第一遍加2-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遍加2-6倍量水,煎煮1-1.5小时,合并水煎夜,用四层纱布过滤两遍,浓缩加炼蜜制成煎膏剂。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蜜炼丸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石斛、绞股蓝、太子参蒸馏结晶后研磨成粉末;
步骤2:再取剩余原料药材加入3-5倍量的70-95%乙醇浸泡0.5-1.5小时、加热提取1-2次,每次0.5-1.0小时、过滤得提取液,合并提取液,再经截流分子量为38000-84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减压除去乙醇,浓缩为85-92℃时相对密度为1.03的浸膏,成为组分1;
步骤3:步骤2得到的药渣加2-3倍量水浸泡1.0-2.0小时,1.0-1.5小时提取1次,将提取液减压加热浓缩为80-90℃时相对密度为1.1的浸膏,作为组分2;
步骤4:将组分1、组分2与步骤1得到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2倍量的蜂蜜搓成蜜炼丸剂。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片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05~0.15倍乳糖、0.1~0.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
CN201510921677.3A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3435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1677.3A CN105343557A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1677.3A CN105343557A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3557A true CN105343557A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19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21677.3A Pending CN105343557A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43557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623A (zh) * 1996-06-10 1997-12-17 孟祥杰 一种治疗胃溃疡冲剂及其制作方法
CN102078414A (zh) * 2009-12-01 2011-06-01 赵莉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成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623A (zh) * 1996-06-10 1997-12-17 孟祥杰 一种治疗胃溃疡冲剂及其制作方法
CN102078414A (zh) * 2009-12-01 2011-06-01 赵莉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成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0978B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42992B (zh) 一种用于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2784363B (zh) 一种治疗胰腺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6072B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38502B (zh) 一种治疗白塞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7816A (zh)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5037A (zh) 一种治疗风湿蕴毒型慢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197A (zh) 一种治疗桥本氏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5343B (zh)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593A (zh) 一种降压降脂的夏枯草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93964B (zh)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481A (zh) 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7271A (zh) 增强机体免疫力中药饮片组合制剂、制备方法及组合包装
CN102512642B (zh) 一种治疗脾胃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435744A (zh)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稠膏及制法
CN104352802A (zh) 治疗慢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5343557A (zh) 一种治疗胃络淤血型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6558B (zh) 胃火盛所致大便秘结润燥通便制剂及制法
CN103520644B (zh) 用于治疗痰瘀型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0749A (zh)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59008A (zh) 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鸡肉酱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74421B (zh) 一种治疗结直肠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67940A (zh) 一种预防和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7379A (zh) 一种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
CN104383334A (zh) 一种清除肠道毒素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