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0975B - 动态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动态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20975B CN105320975B CN201510261336.8A CN201510261336A CN105320975B CN 105320975 B CN105320975 B CN 105320975B CN 201510261336 A CN201510261336 A CN 201510261336A CN 105320975 B CN105320975 B CN 1053209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device
- portable terminal
- dynamic management
- walking
- patte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easurement Of Distances Traversed On The Ground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动态管理系统。该动态管理系统具有便携终端和接收天线,该便携终端具有检测对象人员的步行动作的步行检测单元、发送无线信号的发送单元和预先存储能够唯一地识别该对象人员的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存储单元,该便携终端能够在起动状态和待机状态之间转换,在起动状态下通过发送单元发送包含在识别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识别信息的无线信号,在待机状态下停止发送单元的无线信号发送,在被实施动态管理的区域内设有多个能够接收来自发送单元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多个接收天线以规定间隔配置,在步行检测单元检测出对象人员步行了所述规定间隔以上的距离的情况下,便携终端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态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这样的所在管理系统:在多个空间中分别配置有所在管理读取器,使用者持有的无线有源标签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向所在管理读取器发送唯一的自身ID,由此在所在管理读取器侧管理各个所述空间中的标签的移动的推移和/或当前位置。另外,以往也公知在这样的所在管理系统中设置进出室管理读取器,该进出室管理读取器向所述标签发送质询信号并接收响应信号,由此检测标签的通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773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示出的以往的动态管理(所在管理)系统中,使用者持有的无线有源标签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无线信号,因而在不必要时也会发送无线信号,导致白白地消耗电力。因此,标签中内置的电池的寿命也缩短。并且,在通过向标签发送质询信号(起动信号)并接收针对质询信号的响应信号来检测标签的位置等的情况下,除接收响应信号用的天线以外,还必须设置用于发送质询信号的天线。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提供一种动态管理系统,无需设置用于向对象人员持有的便携终端发送起动信号的天线,即可从便携终端向接收天线发送动态管理所需要的信号,而且能够抑制来自便携终端的不必要的信号发送。
本发明的动态管理系统构成为具有:便携终端,其由动态管理的对象人员持有,具有检测该对象人员的步行动作的步行检测单元、发送无线信号的发送单元和预先存储能够唯一地识别该对象人员的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存储单元,该便携终端能够在起动状态和待机状态之间转换,在该起动状态下,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发送包含在所述识别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识别信息的无线信号,在该待机状态下,停止所述发送单元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天线,在被实施动态管理的区域的内侧设有多个该接收天线,该接收天线能够接收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无线信号;配置信息存储单元,其预先存储所述接收天线在所述区域的内侧的配置信息;位置检测单元,其根据所述接收天线接收从所述便携终端的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和存储在所述配置信息存储单元中的所述接收天线的配置信息,检测所述便携终端在所述区域的内侧的位置;以及动作检测单元,其根据由所述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便携终端的位置的时序数据,检测所述对象人员在所述区域的内侧的动作,多个所述接收天线隔开预先设定的规定间隔配置,在所述步行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对象人员步行了所述规定间隔以上的距离的情况下,所述便携终端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动态管理系统发挥如下效果:无需设置用于向对象人员持有的便携终端发送起动信号的天线,即可从便携终端向接收天线发送动态管理所需的信号,而且能够抑制来自便携终端的不必要的信号发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动态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动态管理系统的便携终端具有的步行检测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动态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动态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动态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标号说明
1动态管理实施区域;2接收天线;3控制器;4发送天线;4a第1发送天线;4b第2发送天线;5进出室管理装置;10便携终端;11识别信息存储部;12发送部;13终端控制部;14步行检测部;14a步数计测部;14b步幅存储部;14c步行距离计算部;15天线间隔存储部;16接收部;17切换开关;20动态管理装置;21配置信息存储部;22位置检测部;23位置数据存储部;24动作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或者相当的部分,而适当简化或者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和图2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附图,图1是示出动态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出动态管理系统的便携终端具有的步行检测部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1所示,在由本发明的动态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的区域即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接收天线2。这些多个接收天线2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预先设定的规定间隔A而配置。该规定间隔A具体地讲例如是3.6m或者7.2m等。多个接收天线2设置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内侧的例如天花板部。
本发明的动态管理系统的动态管理的各个对象人员持有便携终端10。便携终端10具有识别信息存储部11、发送部12、终端控制部13、步行检测部14和天线间隔存储部15。
在识别信息存储部11中预先记录了能够唯一地识别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的识别信息。发送部12发送无线信号。从该发送部12发送的无线信号能够被接收天线2接收。
便携终端10的全部动作由终端控制部13控制。终端控制部13控制来自发送部12的无线信号的发送动作。关于自该发送部12的无线信号的发送动作,终端控制部13尤其对起动状态和待机状态之间的转换进行控制。
起动状态是指通过发送部12发送包含在识别信息存储部11中存储的识别信息的无线信号的状态。另外,待机状态是指发送部12停止无线信号的发送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终端控制部13的控制,便携终端10能够在通过发送部12发送包含在识别信息存储部11中存储的识别信息的无线信号的起动状态和发送部12停止无线信号发送的待机状态之间转换。
步行检测部14用于检测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的步行动作。关于该步行检测部14的结构,参照图2进行详细说明。
步行检测部14具有步数计测部14a、步幅存储部14b和步行距离计算部14c。步幅存储部14b预先存储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的步幅。关于该步幅,优选对每个对象人员存储尽量准确的值。但是,在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存储预先设定的初始值例如1m。
步数计测部14a用于计测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的步行动作的步数。具体地讲,该步数计测部14a例如能够利用加速度仪或者振动仪等实现。进一步讲,也可以采用公知的计步器的结构。
步行距离计算部14c用于计算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的步行动作的步行距离。根据存储在步幅存储部14b中的步幅和由步数计测部14a计测的步数,进行该步行距离的计算。具体而言,步行距离计算部14c将在步幅存储部14b中存储的步幅与由步数计测部14a计测出的步数相乘,由此计算该对象人员的步行动作的步行距离。步行检测部14将由步行距离计算部14c计算出的步行距离,作为对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的步行动作的检测结果进行输出。
再参照图1继续进行说明。便携终端10具有的天线间隔存储部15存储接收天线2的设置间隔即前述的规定间隔A。
终端控制部13将步行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即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的步行动作的步行距离、与存储在天线间隔存储部15中的接收天线2的设置间隔(规定间隔A)进行比较。
并且,在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的步行动作的步行距离达到存储在天线间隔存储部15中的接收天线2的设置间隔(规定间隔A)以上的情况下,终端控制部13使便携终端10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这样,在由步行检测部14检测出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步行了接收天线2的设置间隔(规定间隔A)以上的距离的情况下,便携终端10从待机状态转换为起动状态。
另外,也可以将天线间隔存储部15纳入步行检测部14中。在这种情况下,对象人员的步行动作的步行距离与接收天线2的设置间隔之间的比较是通过步行检测部14进行的,而非通过终端控制部13进行。并且,步行检测部14在该对象人员步行了接收天线2的设置间隔(规定间隔A)以上的距离时输出检测信号。终端控制部13在接收到该检测信号时,使便携终端10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
从处于起动状态的便携终端10的发送部12发送包含该便携终端10的识别信息的无线信号。该无线信号被可接收范围覆盖便携终端10的当前位置的接收天线2接收。
多个接收天线2由控制器3控制。通过接收天线2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由控制器3进行处理。控制器3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识别信息发送给动态管理装置20。此时,控制器3也向动态管理装置20发送表示多个接收天线2中哪个接收天线2接收到该无线信号的信息。
动态管理装置20具有配置信息存储部21、位置检测部22、位置数据存储部23和动作检测部24。
配置信息存储部21预先存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接收天线2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表示哪个接收天线2设置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哪个位置。
位置检测部22用于检测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便携终端10的位置。根据接收天线2接收从便携终端10的发送部12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和存储在配置信息存储部21中的接收天线2的配置信息,进行该便携终端10的位置检测。
接收天线2接收从便携终端10的发送部12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具体地讲是指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识别信息以及是由哪个接收天线2接收到该无线信号的。即,是指从控制器3发送的信息自身。因此,也可以说是控制器3向动态管理装置20发送与接收天线2接收从便携终端10的发送部12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有关的信息。
由位置检测部22检测出的便携终端10的位置被存储在位置数据存储部23中。在位置数据存储部23中,对于每个识别信息一并存储了便携终端10的位置和检测出该位置的时刻。即,在位置数据存储部23中,将由位置检测部22检测出的便携终端10的位置对应于每个识别信息作为时序数据进行存储。
动作检测部24根据由位置检测部22检测出的便携终端10的位置的时序数据,检测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对象人员的动作。在此,在检测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对象人员的动作时使用的便携终端10的位置的时序数据,使用被存储在位置数据存储部23中的数据。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动态管理系统中,便携终端10在初始状态时是待机状态。因此,在通常时,便携终端10的发送部12不发送无线信号。
另外,在由步行检测部14检测出持有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步行了规定间隔A以上的距离时,如前面所述,该便携终端10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变为起动状态的便携终端10从发送部12发送包含在识别信息存储部11中存储的识别信息的无线信号。
变为起动状态的便携终端10在从发送部12发送了无线信号后,返回待机状态。变为待机状态的便携终端10停止从发送部12发送无线信号。并且,在由步行检测部14检测出持有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又步行了规定间隔A以上的距离时,再次变为起动状态并发送无线信号。这样,便携终端10每当移动了规定间隔A以上的距离时就发送无线信号。
从便携终端10发送的无线信号被可接收范围覆盖该便携终端10的当前位置的接收天线2接收。在接收天线2接收到无线信号时,通过控制器3向动态管理装置20输入与接收天线2接收从便携终端10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有关的信息。
动态管理装置20的位置检测部22根据接收天线2对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参照存储在配置信息存储部21中的接收天线2的配置信息检测便携终端10的位置。并且,动作检测部24根据这样检测出的便携终端10的位置的时序数据,检测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动作。这样,动态管理装置20通过检测对象人员的动作,能够掌握并管理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该对象人员的动态。
在此,多个接收天线2以规定间隔A进行配置。在利用这样的接收天线2的组尽量没有遗漏地且没有浪费地覆盖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情况下,能够将位于某一个接收天线2的可接收范围内的对象人员移动到另一个接收天线2的可接收范围内所需要的距离大致以规定间隔A来进行预测。
因此,如前面所述,在本发明的动态管理系统中,每当持有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移动规定间隔A以上的距离时,从便携终端10发送无线信号。这样,能够抑制尽管持有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持续位于同一接收天线2的可接收范围内时也从便携终端10持续发送无线信号这样的浪费情况。因此,能够实现便携终端10的耗电的降低。并且,不会从便携终端10超过必要程度地发出电波,因而也能够期待降低对系统的干扰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动态管理系统中,便携终端10不需要来自外部的信号等即可自发地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并发送无线信号。因此,不需要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设置用于从外部使便携终端10向起动状态转换的例如发送天线等。因此,能够简化系统结构,能够实现系统构成费用的降低。
实施方式2
图3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附图,是示出动态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1中,每当检测出持有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的步行距离达到规定间隔A以上时,自发地从便携终端10发送无线信号。但是,这对于便携终端10位于多个接收天线2隔开规定间隔A进行配置的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情况是有效的,而在便携终端10位于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外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不必要地发送无线信号的情况。
因此,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2在前述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使便携终端10具有第1模式和第2模式这两种动作模式,在第1模式下,便携终端10根据步行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自发地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在第2模式下,便携终端10通过接收来自外部的起动信号,而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方式2中,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外部设有发送天线4。发送天线4与接收天线2一样设置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外部的例如天花板部等处。并且,对应于该发送天线4,不仅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内部设置有接收天线2,并且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外部也设置有接收天线2。这些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外部的发送天线4和接收天线2的动作也由控制器3控制。
发送天线4用于向该发送天线4的可发送范围内的便携终端10发送起动信号。在便携终端10设有接收部16,以便接收来自该发送天线4的起动信号。即,该接收部16能够接收从发送天线4发送的信号尤其是起动信号。
在此,在接收天线2与发送部12之间的通信、以及在发送天线4与接收部16之间的通信中,优选使用例如属于不同频带的电波。具体而言,例如在接收天线2与发送部12之间的通信中使用RF电波。RF是Radio Frequency(射频)的简称,表示无线频率或者高频。即,在接收天线2与发送部12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RF电波具体地讲属于例如UHF(Ultra HighFrequency(特高频):极超短波)频带。另外,在发送天线4与接收部16之间的通信中使用LF电波。LF是Low Frequency(低频)的简称,在发送天线4与接收部16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LF电波属于长波频带。
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便携终端10对于来自发送部12的无线信号的发送,能够在起动状态和待机状态这两种状态之间进行转换。并且,在该实施方式2中,对于在该起动状态和待机状态之间的转换,便携终端10能够执行第1模式和第2模式这两种动作模式。
第1模式是根据步行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自发地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的动作模式。在该第1模式时,对于起动状态和待机状态之间的转换,具体地讲,便携终端10执行与实施方式1一样的动作。即,在由步行检测部14检测出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步行了接收天线2的设置间隔(规定间隔A)以上的距离的情况下,便携终端10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
第2模式是通过接收部16接收来自外部即发送天线4的起动信号,由此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的动作模式。在该第2模式下,便携终端10处于待机状态,一直到通过接收部16接收到来自发送天线4的起动信号为止。在接收部16接收到来自发送天线4的起动信号时,终端控制部13使该便携终端10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
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的切换由终端控制部13控制。在便携终端10设有切换开关17。终端控制部13根据切换开关17的操作,使该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之间切换。持有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通过操作该便携终端10的切换开关17,能够使该便携终端10以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期望的动作模式进行动作。
另外,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动态管理系统中,在位于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外部的情况下,对象人员操作切换开关17将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设定为第2模式。在该第2模式下,便携终端10在初始状态时处于待机状态。因此,在通常时,便携终端10的发送部12不发送无线信号。
另外,在对象人员持有的便携终端10进入到发送天线4的可发送范围内时,便携终端10的接收部16接收从发送天线4发送的起动信号。当在第2模式下接收部16接收到起动信号时,该便携终端10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变为起动状态的便携终端10从发送部12发送包含在识别信息存储部11中存储的识别信息的无线信号。
变为起动状态的便携终端10在从发送部12发送了无线信号后,返回待机状态。变为待机状态的便携终端10停止从发送部12发送无线信号。并且,便携终端10处于待机模式,一直到接收部16接收到来自其它发送天线4(未图示)的起动信号为止。
从便携终端10发送的无线信号被与发送天线4对应地设于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外部的接收天线2接收。在接收天线2接收到无线信号时,通过控制器3将与接收天线2接收从便携终端10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有关的信息输入动态管理装置20。
动态管理装置20的位置检测部22根据接收天线2对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参照存储在配置信息存储部21中的接收天线2的配置信息,检测便携终端10的位置。并且,动作检测部24根据这样检测出的便携终端10的位置的时序数据,检测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动作。这样,动态管理装置20通过检测对象人员的动作,即使是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外时,也能够根据需要掌握并管理该对象人员的动态。
另外,在位于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时,对象人员操作切换开关17将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设定为第1模式。该第1模式下的动态管理系统的动作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动作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详细说明,但便携终端10每当移动规定间隔A以上的距离时就自发地变为起动状态而发送无线信号。并且,根据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接收天线2接收来自便携终端10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动态管理装置20能够掌握并管理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该对象人员的动态。
如上所述构成的动态管理系统除能够发挥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且在将便携终端10带到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外部的情况下,通过切换动作模式,能够停止自发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抑制不必要的无线信号的发送。
实施方式3
图4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附图,是示出动态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前述的实施方式2通过操作便携终端10的切换开关17,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之间手动地切换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与此相对,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3能够在实施方式2中自动切换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
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方式3中,作为发送天线4设有第1发送天线4a和第2发送天线4b这两种天线。第1发送天线4a配置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外部。第2发送天线4b配置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外部的比第1发送天线4a靠近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一侧。
这些第1发送天线4a和第2发送天线4b优选配置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外部、尤其是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边界附近。
便携终端10的接收部16能够接收从作为发送天线4的第1发送天线4a和第2发送天线4b双方发送的信号。此时,在便携终端10侧能够区分从第1发送天线4a发送的信号和从第2发送天线4b发送的信号。
这能够通过例如使从第1发送天线4a发送的LF电波的频率和从第2发送天线4b发送的LF电波的频率在相同频带中不同来实现。或者,能够通过使从第1发送天线4a和第2发送天线4b发送的起动信号中包含用于识别是从哪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信息来实现。
终端控制部13在接收部16接收到来自第1发送天线4a的信号后接收到来自第2发送天线4b的信号的情况下,将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切换为第1模式。相反,终端控制部13在接收部16接收到来自第2发送天线4b的信号后接收到来自第1发送天线4a的信号的情况下,将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切换为第2模式。
另外,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动态管理系统中,首先考虑持有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想要从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外部进入内部的情况。由于位于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外部,因而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是第2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前面所述,第1发送天线4a位于比第2发送天线4b远离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位置,因而该便携终端10首先进入第1发送天线4a的可发送范围内。因此,该便携终端10的接收部16接收来自第1发送天线4a的起动信号。
在第2模式下接收部16接收到起动信号时,该便携终端10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变为起动状态的便携终端10从发送部12发送包括存储在识别信息存储部11中的识别信息的无线信号。
变为起动状态的便携终端10在从发送部12发送了无线信号后返回待机状态。处于待机状态的便携终端10停止从发送部12发送无线信号。并且,便携终端10处于待机状态,一直到接收部16接收到来自其它发送天线4的起动信号为止。
从便携终端10发送的无线信号被设于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外部的接收天线2接收。在接收天线2接收到无线信号时,通过控制器3将与接收天线2接收从便携终端10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有关的信息输入动态管理装置20。
并且,根据接收天线2接收所输入的从便携终端10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在动态管理装置20中进行持有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的位置及动作的检测。
另外,在该对象人员继续接近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时,该对象人员持有的便携终端10离开第1发送天线4a的可发送范围而进入第2发送天线4b的可发送范围。该便携终端10的接收部16接收来自第2发送天线4b的起动信号。
在此,该便携终端10的接收部16是在接收到来自第1发送天线4a的起动信号后,接收到来自第2发送天线4b的起动信号。因此,终端控制部13将该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从第2模式切换为第1模式。
通过将动作模式切换为第1模式,便携终端10即使通过接收部16接收到起动信号,也不从发送部12发送无线信号。以后,便携终端10根据步行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自发地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而从发送部12发送无线信号。
在这样将动作模式切换为第1模式的状态下,便携终端10进入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后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详细说明。并且,在从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内部退出到外部的情况下,通过与以上说明的过程相反的过程,将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从第1模式切换为第2模式。
另外,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第1模式下的便携终端10使用在天线间隔存储部15中存储的信息,判定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是否步行了接收天线2的设置间隔(规定间隔A)以上的距离。有关接收天线2的设置间隔的信息(规定间隔A)可以预先存储在天线间隔存储部15中,但在该实施方式3中,也能够按照下面所述在便携终端10侧取得有关接收天线2的设置间隔的信息(规定间隔A)。
即,第1发送天线4a和第2发送天线4b中的至少一方发送包含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配置多个接收天线2的规定间隔A的信息的信号。并且,便携终端10从接收部16接收到的信号中取得规定间隔A的值。
将该取得的规定间隔A的值存储在天线间隔存储部15中。并且,当在该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处于第1模式的期间,便携终端10使用在该天线间隔存储部15中存储的规定间隔A的值,判定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是否步行了接收天线2的设置间隔(规定间隔A)以上的距离。
通过这样处理,例如在设定了多个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各个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接收天线2的设置间隔不同的情况下,便携终端10能够自动取得与各个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对应的合适的规定间隔A的值。
因此,除能够发挥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外,通过自动切换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还能够提高便利性,实现更加合适的动作模式的切换。
实施方式4
图5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附图,是示出动态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3一样能够在实施方式2中自动切换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但是,在实施方式3中设定了使用两种发送天线4(第1发送天线4a和第2发送天线4b)切换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的条件,而在实施方式4中设定了利用进出室管理装置的认证结果切换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的条件。
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方式4中设置了进出室管理装置5。进出室管理装置5是认证持有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是否具有进入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权限的认证单元。
进出室管理装置5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外侧与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边界相邻设置。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边界除了出入口以外被墙壁等围起,而与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外侧的区域区分开。在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出入口设有门扉或者门禁等。进出室管理装置5接近该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出入口而设置。
下面,说明进出室管理装置5认证持有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是否具有进入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权限的方法的一例。
进出室管理装置5从想要进入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对象人员持有的便携终端10取得存储在识别信息存储部11中的信息。这能够通过例如在进出室管理装置5设置发送能够被接收部16接收的起动信号的天线、和能够接收从发送部12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天线来实现。
在进出室管理装置5中预先存储了具有进入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权限的对象人员的识别信息。进出室管理装置5将从便携终端10取得的识别信息、与作为具有进入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权限的对象人员的信息而存储的识别信息进行核对。并且,当在作为具有进入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权限的对象人员的信息而存储的识别信息中、具有与从便携终端10取得的识别信息一致的信息的情况下,认证为持有该便携终端10的对象人员具有进入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权限(认证成功)。
另一方面,当在作为具有进入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权限的对象人员的信息而存储的识别信息中、没有与从便携终端10取得的识别信息一致的信息的情况下,认证失败。
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进出室管理装置5将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的出入口的门扉的电子锁解锁或者将门禁打开。因此,对象人员能够在出入口通行而进入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
并且,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进出室管理装置5向便携终端10发送认证成功信号。该认证成功信号使用接收部16能够接收的电波进行发送。在接收部16接收到认证成功信号时,终端控制部13将该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切换为第1模式。这样,在作为认证单元的进出室管理装置5认证为对象人员具有进入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的权限的情况下,终端控制部13将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切换为第1模式。
另外,也可以是,当在从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退出时也通过进出室管理装置5进行认证的情况下,在退出时的认证成功时,将便携终端10的动作模式切换为第2模式。
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如上所述构成的动态管理系统的动作能够大致理解为,将前述的实施方式3中的第1发送天线4a和第2发送天线4b的部分置换为进出室管理装置5。
因此,与实施方式3一样,在进出室管理装置5的认证成功时,能够从进出室管理装置5向便携终端10发送包含动态管理实施区域1内配置多个接收天线2的规定间隔A的信息的信号。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动态管理系统中,也能够发挥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动态管理系统,其中,该动态管理系统具有:
便携终端,其由动态管理的对象人员持有,具有检测该对象人员的步行动作的步行检测单元、发送无线信号的发送单元和预先存储能够唯一地识别该对象人员的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存储单元,该便携终端能够在起动状态和待机状态之间转换,在该起动状态下,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发送包含在所述识别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识别信息的无线信号,在该待机状态下,停止所述发送单元的无线信号的发送;
接收天线,在被实施动态管理的区域的内侧设有多个该接收天线,该接收天线能够接收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无线信号;
配置信息存储单元,其预先存储所述接收天线在所述区域的内侧的配置信息;
位置检测单元,其根据所述接收天线接收从所述便携终端的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和存储在所述配置信息存储单元中的所述接收天线的配置信息,检测所述便携终端在所述区域的内侧的位置;以及
动作检测单元,其根据由所述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便携终端的位置的时序数据,检测所述对象人员在所述区域的内侧的动作,
多个所述接收天线隔开预先设定的规定间隔配置,
在所述步行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对象人员步行了所述规定间隔以上的距离的情况下,所述便携终端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步行检测单元具有:
步幅存储单元,其预先存储所述对象人员的步幅;
步数计测单元,其计测所述对象人员的步行动作的步数;以及
步行距离计算单元,其根据存储在所述步幅存储单元中的步幅和由所述步数计测单元计测出的步数,计算所述对象人员的步行动作的步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态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动态管理系统具有设于所述区域的外侧的发送起动信号的发送天线,
所述便携终端具有:
接收单元,其能够接收从所述发送天线发送的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其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之间切换该便携终端的动作模式,其中,在第1模式下根据所述步行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在第2模式下由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起动信号而从待机状态向起动状态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动态管理系统具有认证单元,该认证单元认证持有所述便携终端的所述对象人员是否具有进入所述区域的内侧的权限,
在由所述认证单元认证为所述对象人员具有进入所述区域的内侧的权限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便携终端的动作模式切换为所述第1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设于所述便携终端的切换开关的操作,切换该便携终端的动作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发送天线包括:
第1发送天线;以及
第2发送天线,其设于比所述第1发送天线接近所述区域的一侧,
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来自所述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后接收到来自所述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便携终端的动作模式切换为所述第1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态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第1发送天线和所述第2发送天线中的至少一方发送包含配置多个所述接收天线的所述规定间隔的信息的信号,
所述便携终端从由所述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中取得所述规定间隔的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08080 | 2014-05-26 | ||
JP2014108080A JP6201893B2 (ja) | 2014-05-26 | 2014-05-26 | 動態管理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20975A CN105320975A (zh) | 2016-02-10 |
CN105320975B true CN105320975B (zh) | 2018-04-27 |
Family
ID=54842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61336.8A Active CN105320975B (zh) | 2014-05-26 | 2015-05-21 | 动态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201893B2 (zh) |
CN (1) | CN10532097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37942B2 (ja) * | 2017-08-09 | 2021-03-03 |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 測定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1614A (zh) * | 2003-04-10 | 2004-11-03 | ���µ�����ҵ��ʽ���� | 身体运动解析装置和身体运动解析系统 |
CN1818559A (zh) * | 2005-02-11 | 2006-08-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基于步幅的路线指引设备和方法 |
CN101226061A (zh) * | 2008-02-21 | 2008-07-23 | 上海交通大学 | 适用于步行者的定位方法 |
CN101354265A (zh) * | 2008-08-19 | 2009-01-28 | 幻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计步方法、步幅校正方法、测距方法及计步装置 |
CN102168986A (zh) * | 2010-01-19 | 2011-08-3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步幅推测方法、移动轨迹计算方法及步幅推测装置 |
CN102455182A (zh) * | 2010-10-22 | 2012-05-16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
CN102564449A (zh) * | 2010-11-17 | 2012-07-11 | 索尼公司 | 步行情况检测装置、方法和程序 |
CN103221986A (zh) * | 2010-11-25 | 2013-07-2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通信设备 |
CN103536293A (zh) * | 2013-11-06 | 2014-01-29 | 杭州共远科技有限公司 | 步态训练矫正仪测量系统的限时模式步态数据分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27044A (ja) * | 1993-05-13 | 1994-11-25 | Fujitsu Ltd | コードレス電話交換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話機位置登録方式 |
JP2004005511A (ja) * | 2002-03-26 | 2004-01-08 | Toshiba Corp | 監視システム、監視方法および監視プログラム |
JP4816609B2 (ja) * | 2007-09-25 | 2011-11-16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所在管理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端末器 |
JP2010282249A (ja) * | 2009-06-02 | 2010-12-16 | Mitsutoyo Corp | アクティブ型rfidタグ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
JP5313186B2 (ja) * | 2010-02-03 | 2013-10-09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端末および移動端末の制御方法 |
EP2672288B1 (en) * | 2011-01-31 | 2021-05-1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Locating apparatus, locating system, locating method and program |
-
2014
- 2014-05-26 JP JP2014108080A patent/JP6201893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5-21 CN CN201510261336.8A patent/CN1053209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1614A (zh) * | 2003-04-10 | 2004-11-03 | ���µ�����ҵ��ʽ���� | 身体运动解析装置和身体运动解析系统 |
CN1818559A (zh) * | 2005-02-11 | 2006-08-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基于步幅的路线指引设备和方法 |
CN101226061A (zh) * | 2008-02-21 | 2008-07-23 | 上海交通大学 | 适用于步行者的定位方法 |
CN101354265A (zh) * | 2008-08-19 | 2009-01-28 | 幻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计步方法、步幅校正方法、测距方法及计步装置 |
CN102168986A (zh) * | 2010-01-19 | 2011-08-3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步幅推测方法、移动轨迹计算方法及步幅推测装置 |
CN102455182A (zh) * | 2010-10-22 | 2012-05-16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
CN102564449A (zh) * | 2010-11-17 | 2012-07-11 | 索尼公司 | 步行情况检测装置、方法和程序 |
CN103221986A (zh) * | 2010-11-25 | 2013-07-2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通信设备 |
CN103536293A (zh) * | 2013-11-06 | 2014-01-29 | 杭州共远科技有限公司 | 步态训练矫正仪测量系统的限时模式步态数据分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20975A (zh) | 2016-02-10 |
JP2015225375A (ja) | 2015-12-14 |
JP6201893B2 (ja) | 2017-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673234B2 (ja) |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 |
US9761072B2 (en) | Passive locking system comprising means for inside and outside detection | |
US20080258868A1 (en) | Keyless entry system | |
CN109171731B (zh) | 一种无接触呼吸检测方法 | |
JP2010181295A (ja) | 車両用携帯機 | |
JP2007303167A (ja) |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 |
CN107113564A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06164399B (zh) | 无钥匙进入装置 | |
JP6321449B2 (ja) | 携帯端末キーシステム | |
JP2006342545A (ja) |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 |
KR20170125739A (ko) | 차량으로의 “핸즈프리” 액세스를 제공하는 휴대용 디바이스를 측위하도록 극초단파를 사용하는 방법, 연관된 측위 디바이스 및 휴대용 디바이스 | |
US9204485B2 (en) | Network node for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 |
JP5165618B2 (ja) |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 |
US20150325070A1 (en) | Keyless entry device | |
CN107580044A (zh) | 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 |
JP5887567B2 (ja) | 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 | |
CN105320975B (zh) | 动态管理系统 | |
CN105197704A (zh) | 电梯控制系统 | |
TW201509164A (zh) | 無線傳輸系統及方法 | |
US20110295080A1 (en) | Physiology Condi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the System Thereof | |
JP4919489B2 (ja) | 通過管理システム | |
JP2008211335A (ja) | 無線認証システム | |
JP2016038787A (ja) | カードリーダ | |
JP5058737B2 (ja) | 所在管理システム | |
KR101020967B1 (ko) | 위치 정보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