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用车厢及有轨电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车辆,尤其涉及一种有轨电车用车厢及有轨电车。
背景技术
有轨电车是人们日常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有轨电车通常设置有多个车厢,相邻两个车厢通过铰接接头连接,而车厢中通常设置有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出风口设置在车厢的顶部。而然在有轨电车运行时,车厢中通常挤满了乘客,尤其在冬季,出风口输出的热风大部分聚集在车厢的顶部,而乘客腿部和脚部区域温度依然较低,导致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体验性较差;并且,在维修操作时,由于空调系统集成在车厢中,不便于维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轨电车用车厢及有轨电车,实现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体验性,并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维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有轨电车用车厢,包括厢体,所述厢体中设置有座椅,还包括电加热机构,所述电加热机构包括外壳、电加热器、PLC和风机,所述外壳内部形成相互独立的风道腔体和控制腔体,所述外壳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腔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风道腔体中,所述PLC安装在所述控制腔体中,所述PLC与所述风机和所述电加热器连接;所述外壳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座椅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腔体和所述控制腔体之间设置有隔温板。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腔体中设置有多个所述电加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还具有可开关的维修盖板,所述维修盖板遮盖住所述风道腔体和所述控制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与所述厢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PLC控制所述风机先通电启动后,再控制所述电加热器通电运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轨电车,包括上述有轨电车用车厢,相邻两个所述有轨电车用车厢通过铰接接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接头包括承载框架、下部铰接组件和上部铰接组件,所述下部铰接组件包括第一关节轴承、第二关节轴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关节轴承和所述第二关节轴承上下同轴设置在所述承载框架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内圈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还与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内圈连接,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的下部;所述承载框架的上部设置有上安装轴,所述上安装轴上设置有橡胶轴承,所述上部铰接组件包括两根第一连杆、一根第二连杆、两个第一安装座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三关节轴承,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第四关节轴承,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通过所述橡胶轴承铰接在所述承载框架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三关节轴承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通过所述第四关节轴承铰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其中一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的上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其中一所述有轨电车用车厢,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另一所述有轨电车用车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五关节轴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五关节轴承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五关节轴承的内圈套在所述第一螺栓上,所述第五关节轴承夹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固定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形成有阶梯孔,所述连接筒还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连接筒插在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内圈中,所述第五关节轴承的外圈卡在所述阶梯孔中;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在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外圈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内圈上;所述第一关节轴承夹在所述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关节轴承还包括螺纹连接在一起的紧固螺母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夹在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和所述紧固螺母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有轨电车用车厢及有轨电车,通过在外壳中形成相互独立的风道腔体和控制腔体,风道腔体中安装风机和电加热器,而控制腔体用于安装PLC,实现了控制部分和加热部分相互独立,提高运行可靠性,同时,外壳安装在座椅的下部,使得从出风口输出的热风先作用在车厢的下部,而热空气由于较轻将逐渐扩散到车厢的上部,从而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体验性;同时,由于通过外壳安装在座椅的下方,在检修过程中,可以方便打开外壳或将外壳整个取出进行维修,降低了操作人员的维修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有轨电车用车厢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有轨电车用车厢实施例中电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有轨电车用车厢实施例中电加热机构去掉维修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有轨电车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有轨电车实施例中下部铰接组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有轨电车实施例中上部铰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有轨电车用车厢,包括厢体1,所述厢体1中设置有座椅2,还包括电加热机构3,所述电加热机构3包括外壳31、电加热器32、PLC33和风机34,所述外壳31内部形成相互独立的风道腔体311和控制腔体312,所述外壳31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腔体311连通的进风口301和出风口302,所述电加热器32和所述风机34安装在所述风道腔体311中,所述PLC33安装在所述控制腔体312中,所述PLC33与所述风机34和所述电加热器32连接;所述外壳1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座椅2的底部。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有轨电车用车厢采用在座椅2的底部设置电加热机构3,而电加热机构3通过外壳31固定在座椅2的底部,外壳31形成有相互独立的风道腔体311和控制腔体312,其中,风道腔体311用于安装电加热器32和风机34,而控制腔体312安装PLC33,在使用时,PLC33控制电加热器32和风机34通电运行,实现在座椅2的底部进行供热风,其中,PLC33将先控制风机34启动后,再控制电加热器32启动,确保风机34正常运转后延时启动电加热器32,而采用PLC33进行独立控制各个电加热机构3的运行,PLC33能够将电加热机构3的运行状态反馈给有轨电车的控制平台,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控制。电加热机构3通过外壳31进行安装,在维修时,也方便操作人员拆装外壳31,简化维修的过程。其中,风道腔体311和所述控制腔体312之间设置有隔温板313,从而避免PLC33受电加热器32的高温影响,确保PLC33能够可靠的运行。另外,风道腔体311中设置有多个所述电加热器32,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档加热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31还具有可开关的维修盖板314,所述维修盖板314遮盖住所述风道腔体311和所述控制腔体312,具体的,维修盖板314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外壳31的主体上,当需要维修时,仅需要打开维修盖板314,便可以露出风道腔体311和控制腔体312,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维修操作。而为了方便固定外壳31,座椅2与所述厢体1之间设置有支撑架21,所述外壳31固定在所述支撑架21上。
本实施例有轨电车用车厢,通过在外壳中形成相互独立的风道腔体和控制腔体,风道腔体中安装风机和电加热器,而控制腔体用于安装PLC,实现了控制部分和加热部分相互独立,提高运行可靠性,同时,外壳安装在座椅的下部,使得从出风口输出的热风先作用在车厢的下部,而热空气由于较轻将逐渐扩散到车厢的上部,从而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体验性;同时,由于通过外壳安装在座椅的下方,在检修过程中,可以方便打开外壳或将外壳整个取出进行维修,降低了操作人员的维修难度。
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有轨电车,包括至少两个车厢100,所述车厢100采用上述有轨电车用车厢实施例中的结构,还包括铰接接头200,相邻两个所述车厢100通过所述铰接接头200连接。具体的,有轨电车用车厢100包括承载框架1、下部铰接组件2和上部铰接组件3,所述下部铰接组件2包括第一关节轴承21、第二关节轴承22、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和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上下同轴设置在所述承载框架1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23通过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铰接在所述承载框架1上,所述第二连接板24通过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铰接在所述承载框架1上;所述承载框架1的上部设置有上安装轴(未图示),所述上安装轴上设置有橡胶轴承11,所述上部铰接组件3包括两根第一连杆31、一根第二连杆32、两个第一安装座33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34,所述第一安装座33上设置有第三关节轴承311,所述第二安装座34上设置有第四关节轴承321,所述第一连杆31的一端部通过所述橡胶轴承11铰接在所述承载框架1上,所述第一连杆31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三关节轴承311与所述第一安装座33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2的两端通过所述第四关节轴承321铰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34之间,其中一所述第二安装座34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的上部,第一安装座33连接在其中一所述车厢100上,另一第二安装座34连接在另一所述车厢100上,而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车厢100的底部。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有轨电车中相邻的两个车厢100通过铰接接头200连接在一起,其中,车厢100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连接,而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通过同轴设置的第一关节轴承21和第二关节轴承22铰接在承载框架1上,在两个车厢100转动产生角度时,承载框架1不会产生过大的扭矩,提高了承载框架1的抗疲劳性能。同时,上部铰接组件3中的两根第一连杆31形成V型结构连接其中一车厢100,而第一连杆31又通过橡胶轴承11铰接在所述承载框架1上,橡胶轴承11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有效的减缓车厢100对承载框架1产生的冲击力,同时,另一个车厢100通过第二连杆32铰接在承载框架1,第二连杆32能够控制两个车厢100之间的距离,保持相连接的两个车厢10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保持稳定。其中,第一关节轴承21、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和所述橡胶轴承11的轴线重合,所述第四关节轴承321的轴线与所述橡胶轴承11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三关节轴承311的轴线与所述橡胶轴承11的轴线空间交错设置。另外,为了方便安装上部铰接组件3,承载框架1的上部设置有安装支架12,所述安装支架12上形成有所述上安装轴,所述安装支架12上设置有立板121,所述第二安装座34固定在所述立板121上。
进一步的,为了更有效的提高铰接连接强度和安全系数,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与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的内圈211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的外圈21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4还与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内圈221连接,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外圈222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1上。具体的,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均连接在第一关节轴承21上,使得车厢100产生的力通过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施加到第一关节轴承21而被大部分抵消掉,而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通过第一关节轴承21铰接在一起后,第二连接板24通过第二关节轴承22铰接在承载框架1上,可以有效的减少了承载框架1所受的力;优选的,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之间还设置有第五关节轴承25,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与所述第五关节轴承25的外圈25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4上设置有第一螺栓253,所述第五关节轴承25的内圈251套在所述第一螺栓253上,所述第五关节轴承25夹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4和所述第一螺栓253的头部之间,具体的,第一关节轴承21为主要承载轴承,传递大部分的牵引力和制动力,第五关节轴承25为辅助承载轴承以起到对第二关节轴承22产生中心定位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且压紧力及径向承载能力更强,在节省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铰接连接空间的同时又可提高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之间径向铰接连接的铰接连接强度和安全系数。另外,为了提高关节轴承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第一连接板23上固定有连接筒231,所述连接筒231形成有阶梯孔(未图示),所述连接筒231还设置有翻边结构(未图示),所述连接筒231插在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的内圈211中,所述第五关节轴承25的外圈252卡在所述阶梯孔中;所述第二连接板24上开设在有安装槽(未图示),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的外圈212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第二连接板24固定在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内圈221上;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夹在所述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4之间;同样的,第二关节轴承22还包括螺纹连接在一起的紧固螺母224和第二螺栓223,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外圈222和内圈221夹在所述第二螺栓223的头部和所述紧固螺母224之间,而为了对内圈221提供更好的支撑和限位,第二螺栓223的头部形成第一弧面结构(未图示),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内圈221形成与所述第一弧面结构配合的第二弧面结构(未图示)。具体的,设置在承载框架1下部的第一关节轴承21、第二关节轴承22和第五关节轴承25的内圈和外圈均被外部结构有效的加紧在一起,从而使得第一关节轴承21、第二关节轴承22和第五关节轴承25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以满足车厢100之间的连接强度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有轨电车用车厢及有轨电车,通过在承载框架的底部设置下部铰接组件,下部铰接组件的两个连接板通过同轴设置的两个关节轴承连接在承载框架上,车厢的铰接位置在同一轴线上,有效的避免了承载框架因受力而产生较大扭矩,有效的提高了承载框架的抗疲劳性能,第一连杆配合橡胶轴承和第三关节轴承,可以满足两个车厢之间的转动和点头动作的要求,并在橡胶轴承还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缓和横向位移时的冲击和承载框架所受的剪切力,连接方式更为可靠;第二连杆配合第四关节轴承能够保持相连接两车厢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保持稳定,提高了有轨电车的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