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3479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3479A
CN105313479A CN201510422816.8A CN201510422816A CN105313479A CN 105313479 A CN105313479 A CN 105313479A CN 201510422816 A CN201510422816 A CN 201510422816A CN 105313479 A CN105313479 A CN 105313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ink
data
pattern
im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228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3479B (zh
Inventor
望月裕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c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ca Corp filed Critical Nisc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13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3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3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3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35Alignment of d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3Dot-size modulation by changing the size of the dro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印刷装置,提供能够校正印刷数据的特性所引起的颜色偏差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依照印刷数据使用多种颜色的墨水来在转印膜上进行印刷;以及控制部,存储或生成由墨水的各颜色构成了的图案的图案数据,并且以使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与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合成印刷数据和图案数据,控制部依照与在依照所合成了的合成印刷数据而通过图像形成部在转印膜上形成了图像时产生了的构成图案的墨水的各颜色之间的偏差有关的信息即被输入了的第1信息,校正应使用多种颜色的各种墨水来印刷的印刷图像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墨水的印刷图像的利用图像形成部的热敏头对转印膜的印刷开始位置(S118~S122)。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特别涉及具备依照印刷数据在介质上使用多种颜色的墨水进行印刷的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转印膜、图像承载体等转印介质、卡、片等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印刷装置被广为所知。在该种印刷装置中,例如,采用了使用墨带在转印介质上形成图像(镜像)并且接下来将在转印介质上形成了的图像转印到印刷介质的间接印刷方式、使用墨带在印刷介质上直接形成图像的直接印刷方式。
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一般进行重叠基于多种颜色的墨水的各印刷图像来生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印刷。即,依照所输入了的印刷数据或者对所输入了的图像数据进行变换而得到的印刷数据(例如Y(黄色)、M(品红色)、C(青色)的每一种的印刷数据),在介质(在间接印刷方式时是转印介质、在直接印刷方式时是印刷介质)上,重叠地印刷多种颜色的每种墨水(例如YMC的墨水)的印刷图像,从而进行彩色印刷。
在彩色印刷中,如果各颜色墨水的印刷图像相对于介质的印刷位置发生偏差,则在介质上印刷了的彩色图像看起来是模糊的,所以印刷品质(画质)降低。另外,一般将该各颜色的印刷图像的印刷位置发生偏差的现象称为“颜色偏差”。为此,公开了校正各颜色墨水的印刷图像的印刷位置的技术。例如,提出了在中间转印带上印刷浓度校正图案和颜色偏差校正图案来缩短校正时间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使用在可形成图像区域内的未在图像打印中没有使用的未使用区域来进行抗蚀调整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3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045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依赖于印刷图像的特性(浓度、面积等),介质的输送方向(印刷单元的印刷副扫描方向)的伸缩程度受到影响,存在由于各颜色墨水的印刷图像的伸缩程度之差而产生印刷位置的偏差(颜色偏差)的现象。典型地,例如,用高灰度的墨水来印刷YMC的印刷图像的某一个或者全部印刷图像的一部分(浓度高),存在以该高灰度印刷了的部分的面积越大则越产生颜色偏差的倾向。在比热小的转印介质(例如转印膜)上形成各颜色墨水的印刷图像的间接印刷方式中,更显著地出现这样的颜色偏差现象。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1、2提出了的技术中,并不是在印刷图像上重叠地印刷校正图案,所以未提供校正上述那样的各处印刷图像的特性(印刷数据的特性)所引起的颜色偏差的手段。
本发明鉴于上述事项,以提供能够校正印刷数据的特性所引起的颜色偏差的印刷装置为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具备:印刷单元,依照印刷数据在介质上使用多种颜色的墨水进行印刷;存储/生成单元,存储或生成由所述墨水的各颜色构成了的图案的图案数据;合成单元,以使由所述存储/生成单元存储或生成了的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与所述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合成所述印刷数据和所述图案数据;以及校正单元,依照与在依照由所述合成单元合成了的合成印刷数据而通过所述印刷单元印刷到所述介质时产生了的构成所述图案的所述墨水的各颜色之间的偏差有关的信息即所输入了的第1信息,校正应使用所述多种颜色的各墨水来印刷的印刷图像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墨水的印刷图像的利用所述印刷单元对所述介质的印刷开始位置。
在本发明中,通过存储/生成单元,存储或生成由多种颜色的墨水的各颜色构成了的图案的图案数据,通过合成单元,以使由存储/生成单元存储或生成了的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与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合成印刷数据和图案数据。接下来,为了确认颜色偏差的程度,通过印刷单元,依照由合成单元合成了的合成印刷数据,在介质上使用多种颜色的墨水来印刷。在这样的利用合成印刷数据的印刷中,起因于印刷数据的特性而在构成图案的墨水的各颜色之间产生偏差。操作人员将与该各颜色之间的偏差有关的信息作为第1信息输入到印刷装置。然后,通过印刷单元,依照印刷数据在介质上进行印刷,但此时,为了更正印刷数据的特性所引起的颜色偏差,通过校正单元,依照第1信息,校正应使用多种颜色的各种墨水来印刷的印刷图像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墨水的印刷图像的利用印刷单元对介质的印刷开始位置。
在本发明中,合成单元以将由存储/生成单元存储或生成了的图案数据的多个印刷图像分别在印刷单元的印刷副扫描方向上相分离地配置的方式,合成印刷数据和图案数据。另外,合成单元以使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重叠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部分看不到的方式,合成印刷数据和图案数据。进而,图案被配置成墨水的各颜色在印刷单元的印刷主扫描方向上排列成一列。
另外,存储/生成单元依照包括用于确定图案的信息、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大小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构成图案的墨水的灰度有关的信息的至少1个而被输入了的第2信息,生成图案数据。进而,合成单元依照包括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个数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相对于印刷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而被输入了的第3信息,合成印刷数据和图案数据。
另外,校正单元以相对于印刷单元的印刷副扫描方向而使构成图案的墨水的各颜色之间的偏差量变小的方式,计算至少一种颜色的墨水的印刷图像相对于介质的印刷开始位置的校正量。进而,第1信息是相对于构成图案的墨水中的某一种颜色的墨水的、其他颜色的墨水在印刷单元的印刷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量。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印刷单元依照印刷数据在介质上印刷时,通过校正单元依照第1信息来校正应使用多种颜色的各种墨水来印刷的印刷图像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墨水的印刷图像的利用印刷单元对介质的印刷开始位置,所以能够得到能够校正印刷数据的特性所引起的颜色偏差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的外观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压紧辊和膜输送辊背离、压纸辊和热敏头背离的待机部位处的利用凸轮的控制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压紧辊和膜输送辊抵接、压纸辊和热敏头抵接的印刷部位处的利用凸轮的控制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压紧辊和膜输送辊抵接、压纸辊和热敏头抵接的输送部位处的利用凸轮的控制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印刷装置的待机部位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说明印刷装置的输送部位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说明印刷装置的印刷部位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示出将膜输送辊、压纸辊及其周边部分装入到印刷装置而一体化了的第1部件的结构的外观图。
图10是示出将压紧辊及其周边部分装入到印刷装置而一体化了的第2部件的结构的外观图。
图11是将热敏头装入到印刷装置而一体化了的第3部件的外观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微型机的CPU执行的印刷例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意地示出颜色偏差确认印刷的概念的说明图。
图15是示意地示出图案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6是示意地示出在进行颜色偏差确认印刷时在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中产生了的墨水各颜色之间的偏差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41:墨带(墨水);46:转印膜(介质);100:控制部(存储/生成单元、合成单元、校正单元);B1:图像形成部(印刷单元);Ca:卡(印刷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卡上印刷记录文字、图像、并且在卡上进行磁或电的信息记录的印刷装置的实施方式。
<系统结构>
如图1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构成了印刷系统200的一部分。即,印刷系统200大体上由上一级装置201(例如个人计算机等主机计算机)、和印刷装置1构成。
印刷装置1经由省略了图示的接口与上一级装置201连接,能够从上一级装置201向印刷装置1发送印刷数据(或者图像数据)、磁或电的记录数据等,指示记录动作等。另外,印刷装置1具有操作面板部(操作显示部)5(参照图12),除了来自上一级装置201的记录动作指示以外,还能够进行来自操作面板部5的记录动作指示。
对上一级装置201连接了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图像输入装置204、用于向上一级装置201输入命令、数据的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203、以及进行由上一级装置201生成了的数据等的显示的液晶显示器等监视器202。
<印刷装置>
如图2所示,印刷装置1具有外壳2,在外壳2内具备信息记录部A、印刷部B、介质收容部C、收容部D、以及转动部件F。
(信息记录部)
信息记录部A由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以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构成。
(介质收容部)
介质收容部C以竖立姿势排列收纳了多张卡,在其前端设置了分离开口7,用拾取辊19从最前列的卡起依次抽出供给。
(转动部件)
将抽出了的空白的卡Ca通过搬入辊22送到反转部件F。反转部件F由可转动地轴承支撑于外壳2的转动框80、和被支撑于该框的2个辊对20、21构成。另外,辊对20、21旋转自如地被轴承支撑于转动框80。
在反转部件F转动的外周,配置了上述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以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另外,辊对20、21形成用于朝向这些信息记录部23、24、27中的某一个输送卡Ca的介质输送路径65,用这些记录部在卡Ca上以磁或者电的方式写入数据。
(印刷部)
印刷部B在卡Ca的表面背面形成面部照片、文字数据等图像,在介质输送路径65的延长线上设置了移送卡Ca的介质输送路径P1。另外,在介质输送路径P1中配置了输送卡Ca的输送辊29、30,与未图示的输送马达连结。
印刷部B具有膜状介质输送机构,具备:图像形成部B1,针对由该输送机构输送的转印膜46,用热敏头40来形成图像;以及转印部B2,接着通过加热辊33在介质输送路径P1上的卡Ca的表面转印形成于转印膜46的图像。
在印刷部B的下游侧,设置了向收容堆垛机60移送印刷后的卡Ca的介质输送路径P2。在介质输送路径P2中,配置了输送卡Ca的输送辊37、38,与未图示的输送马达连结。
在输送辊37与输送辊38之间配置了贴花机构36,通过按压在输送辊37、38之间保持了的卡中央部,矫正在利用加热辊33的热转印中产生了的卷曲。因此,贴花机构36构成为能够通过包括未图示的凸轮的升降机构在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移动位置。
(收容部)
收容部D构成为将从印刷部B送来的卡Ca收容到收容堆垛机60。收容堆垛机60构成为通过升降机构61在图2中向下方移动。
(印刷部详细情况)
接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印刷装置1的印刷部B。
转印膜46呈现具有比卡Ca的宽度方向稍微大的宽度的带状,从上依次按照容纳墨带41的墨水的墨水容纳层、保护墨水容纳层的表面的透明的保护层、用于通过加热促进将墨水容纳层以及保护层一体地剥离的剥离层、基体材料(基膜)的顺序层叠而形成。
通过马达Mr2、Mr4的驱动,由在转印膜盒内的旋转的卷绕辊和抽出辊,分别卷绕或抽出转印膜46。即,在转印膜盒内,在卷绕辊的中心配置了卷绕卷筒47,在抽出辊的中心配置了供给卷筒48,对卷绕卷筒47经由未图示的齿轮传递马达Mr2的旋转驱动力,对供给卷筒48经由未图示的齿轮传递马达Mr4的旋转驱动力。
膜输送辊49是移送转印膜46的主要的驱动辊,通过控制该辊49的驱动,决定转印膜46的输送量以及输送停止位置。该膜输送辊49与未图示的步进马达连结。因此,通过管理向未图示的步进马达输出的脉冲数,控制图像形成部B1中的利用热敏头40的向转印膜46的印刷开始位置、转印部B2中的针对卡Ca的转印膜46的转印位置。另外,在膜输送辊49的驱动时,马达Mr2、Mr4也进行驱动,但用于通过卷绕卷筒47、供给卷筒48中的某一个来卷绕从卷绕卷筒47、供给卷筒48中的另一个抽出了的转印膜46,并非以作为输送的主体的方式来驱动转印膜46。另外,作为马达Mr2以及马达Mr4,使用了可正反转的DC马达。
在膜输送辊49的周面,配置了压紧辊32a和压紧辊32b。虽然在图2中未示出,压紧辊32a、32b构成为以能够相对于膜输送辊49前进以及退避的方式移动,在图的状态下,通过相对于膜输送辊49前进而压接,将转印膜46缠绕到膜输送辊49。由此,转印膜46进行与膜输送辊49的转速对应的距离的准确的输送。
墨带41收纳于墨带盒42,以在向该盒42供给墨带41的供给卷筒43与卷绕墨带41的卷绕卷筒44之间架设了的状态来收容,卷绕卷筒44通过马达Mr1的驱动力而旋转,供给卷筒43通过马达Mr3的驱动力而旋转。作为马达Mr1以及马达Mr3,使用了可正反转的DC马达。
墨带41是通过在长度方向上按照面顺序重复Y(黄色)、M(品红色)、C(青色)的彩色带面板和Bk(黑色)带面板而构成的。另外,在墨带41的终端部,附加了表示墨带41的使用界限的空标志。图2所示的Se2是用于检测该空标志的透射型传感器。
压纸辊45和热敏头40构成了图像形成部B1,在与压纸辊45对置的位置配置了热敏头40。热敏头40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设置了的多个加热元件,通过头控制用IC(未图示)依照印刷数据,对这些加热元件选择性地进行加热控制,经由墨带41在转印膜46上印刷图像。另外,冷却风扇39用于使热敏头40冷却。
通过剥离滚子25和剥离组件28,从转印膜46撕下结束了向转印膜46的印刷的墨带41。剥离组件28被固定设置于墨带盒42,剥离滚子25在印刷时抵接到剥离组件28而由两者夹持转印膜46和墨带41,从而进行剥离。然后,剥离了的墨带41通过马达Mr1的驱动力卷绕到卷绕卷筒44,转印膜46通过膜输送辊49,被输送至具有压纸辊31和加热辊33的转印部B2。
在转印部B2中,转印膜46与卡Ca一起被加热辊33以及压纸辊31夹持,转印膜46上的图像被转印到卡表面。另外,以隔着转印膜46对压纸辊31进行压接·分离的方式,在升降机构(未图示)中安装了加热辊33。
将图像形成部B1的结构与其作用一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3~图5所示,在压紧辊支撑组件57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支撑了压紧辊32a、32b,在插通其中央部的支撑轴58上转动自如地支撑了压紧辊支撑组件57。支撑轴58如图10所示,两端部架设于在压紧辊支撑组件57中形成了的长孔76、77,并且在中间部被托架50的固定部78固定。另外,长孔76、77针对支撑轴58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具有空间。由此,能够进行相对于后述膜输送辊49的压紧辊32a、32b的调整。
在支撑轴58上安装了弹簧组件51(51a、51b),压紧辊支撑组件57的安装压紧辊32a、32b的一侧的端部分别与弹簧组件51相接,通过其弹簧力向膜输送辊49的方向被施力。
托架50构成为通过凸轮轴承81与凸轮53的凸轮动作面抵接,根据以通过驱动马达54(参照图10)的驱动力而转动的凸轮轴82为支点的凸轮53的向箭头方向的转动,相对于膜输送辊49在图中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因此,在托架50朝向膜输送辊49前进时(图4以及图5),压紧辊32a、32b克服弹簧组件51而夹着转印膜46地压接到膜输送辊49,将转印膜46缠绕到膜输送辊49上。
此时,处于远离成为托架50的转动支点的轴95的位置的压紧辊32b首先压接膜输送辊49,接着压紧辊32a进行压接。这样,通过将作为转动支点的轴95配置成比膜输送辊49更靠上方,压紧辊支撑组件57并非平行移动而是在转动的同时与膜输送辊49抵接,具有相比于平行移动而宽度方向的空间更少也行的优点。
另外,压紧辊32a、32b压接到膜输送辊49时的压接力通过弹簧组件51相对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变得均匀。此时,在压紧辊支撑组件57的两侧,形成长孔76、77,支撑轴58被固定部78固定,所以能够在3个方向上调整压紧辊支撑组件57,通过膜输送辊49的旋转,不引起歪斜而能够以正确的姿势输送转印膜46。另外,此处所称的3个方向的调整是指:(i)为了相对于膜输送辊49使压紧辊32a、32b的轴方向的压接力变得均匀,调整压紧辊32a、32b的轴相对膜输送辊49的轴的水平方向的平行度;(ii)为了使压紧辊32a针对膜输送辊49的压接力和压紧辊32b针对膜输送辊49的压接力变得均匀,调整相对于膜输送辊49的压紧辊32a和压紧辊32b的移动距离;以及(iii)以使压紧辊32a、32b的轴垂直于膜行进方向的方式,调整压紧辊32a、32b的轴相对于膜输送辊49的轴的垂直方向的平行度。
进而,在托架50上,设置了在托架50朝向膜输送辊49前进时,与转印膜46的未缠绕到膜输送辊49的部分抵接的张力承受组件52。
为了防止由于在压紧辊32a、32b将转印膜46压接到膜输送辊49时产生的转印膜46的张力,压紧辊32a、32b分别克服弹簧组件51的作用力而从膜输送辊49退避的情况,设置了张力承受组件52。因此,以相比压紧辊32a、32b在更靠图中左侧的位置与转印膜46抵接的方式,在托架50的转动侧端部的前端,安装了张力承受组件52。图2示出了张力承受组件52与转印膜46抵接的状态。
由此,能够经由张力承受组件52通过凸轮53直接挡住由转印膜46的弹性产生的张力。因此,防止压紧辊32a、32b由于该张力从膜输送辊49退避而压紧辊32a、23b的压接力变弱,所以转印膜46向膜输送辊49紧贴了的缠绕状态被维持而能够进行准确的输送。
如图9所示,沿着转印膜46的横宽度方向配置了的压纸辊45被支撑于以轴71为支点而转动自如的一对压纸支撑组件72。一对压纸支撑组件72支撑了压纸辊45的两端。压纸支撑组件72分别经由弹簧组件99而与以轴71为共用的转动轴的托架50A的端部连接。
托架50A具有基板87、和来自该基板87的向压纸支撑组件72的方向折弯而形成了的凸轮轴承支撑部85,用凸轮轴承支撑部85保持了凸轮轴承84。在基板87与凸轮轴承支撑部85之间,配设了由驱动马达54驱动的以凸轮轴83为支点而转动的凸轮53A,构成为凸轮动作面和凸轮轴承84抵接。因此,如果托架50A通过凸轮53A的转动而向热敏头40的方向前进,则压纸支撑组件72也移动而压纸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
通过这样在托架50A与压纸支撑组件72之间上下配置弹簧组件99和凸轮53A,该压纸移动部件能够容纳于托架50A与压纸支撑组件72的间隔内。另外,宽度方向能够容纳于压纸辊45的宽度内,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另外,凸轮轴承支撑部85嵌合到在压纸支撑组件72中形成了的穿孔部72a、72b(参照图9),所以即使使凸轮轴承支撑部85向压纸支撑组件72的方向突出设置,托架50A与压纸支撑组件72的间隔也不会变宽,在这一点也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在压纸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时,与各个压纸支撑组件72连接了的弹簧组件99以使向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的压接力分别变得均匀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在通过膜输送辊49输送转印膜46时,防止歪斜(斜行),转印膜46的印刷区域不会在宽度方向上偏差,能够准确地通过热敏头40向转印膜46形成图像。
在托架50A的基板87上,经由弹簧组件97设置了支撑剥离滚子25的两端的一对剥离滚子支撑组件88,剥离滚子25在托架50A通过凸轮53A的转动而相对热敏头40前进时,与剥离组件28抵接而将由两者夹持了的转印膜46和墨带41剥离。剥离滚子支撑组件88也与压纸支撑组件72同样地在剥离滚子25的两端分别设置,构成为针对剥离组件28的宽度方向的压接力变得均匀。
在托架50A的与轴承59侧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了张力承受组件52A。为了吸收在将压纸辊45和剥离滚子25分别压接到热敏头40和剥离组件28时产生的转印膜46的张力,设置了张力承受组件52A。弹簧组件99和弹簧组件97是为了使向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的压接力变得均匀而设置的,但相反地,为了防止弹簧组件99、97屈服于转印膜46的张力而向转印膜46的压接力变弱,通过张力承受组件52A接受来自转印膜46的张力。另外,张力承受组件52A也与上述张力承受组件52同样地被固定于托架50A,所以转印膜46的张力经由托架50A而被凸轮53A接受,所以不会屈服于转印膜46的张力。由此,热敏头40和压纸辊45的压接力、以及剥离组件28和剥离滚子25的压接力被保持,所以能够进行良好的印刷以及剥离。另外,在膜输送辊49的驱动时不会在转印膜46的输送量中产生误差,印刷区域的长度量被准确地输送到热敏头40而能够高精度地印刷。
凸轮53和凸轮53A被架设了带98(参照图3),并且通过同一驱动马达54驱动。
在印刷部B处于图6所示的待机部位时,凸轮53以及凸轮53A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压紧辊32a、32b不会压接到膜输送辊49,并且压纸辊45不会压接到热敏头40。换言之,在处于待机部位时,压纸辊45和热敏头40位于两者分离了的分离位置。
然后,如果凸轮53以及凸轮53A联动地旋转而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则印刷部B转移到图7所示的印刷部位。此时,首先压紧辊32a、32b将转印膜46缠绕到膜输送辊49,并且张力承受组件52与转印膜46抵接。之后,压纸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在该印刷部位,压纸辊45朝向热敏头40移动而隔着转印膜46和墨带41地压接,剥离辊25与剥离组件28相接。
如果在该状态下,通过膜输送辊49的旋转,开始了转印膜46的输送,则同时墨带41也通过马达Mr1的动作被卷绕卷筒44卷绕而向相同的方向输送。在该输送的期间,设置于转印膜46的定位用标志通过传感器Se1而移动规定量,在转印膜46到达印刷开始位置的时间点,在转印膜46的规定区域中通过热敏头40进行印刷。特别是,在印刷中,转印膜46的张力变大,所以转印膜46的张力在使压紧辊32a、32b从膜输送辊46分离的方向、以及使剥离滚子25和压纸辊45从剥离组件28和热敏头40分离的方向上起作用。但是,如上所述,张力承受组件52、52A接受转印膜46的张力,所以压紧辊32a、32b的压接力不会变弱,能够进行准确的膜输送,热敏头40和压纸辊45的压接力、以及剥离组件28和剥离滚子25的压接力也不会变弱,所以能够进行准确的印刷以及剥离。印刷结束后的墨带41从转印膜46被撕下而卷绕到卷绕卷筒44。
通过在膜输送辊49中设置了的编码器(未图示),检测基于转印膜46的输送的移动量、即实施印刷的印刷区域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据此,膜输送辊49的旋转停止,同时,基于马达Mr1的动作的利用卷绕卷筒44的卷绕也停止。由此,向转印膜46的印刷区域的利用最初的墨水面板的墨水的印刷结束。
接下来,如果凸轮53以及凸轮53A进一步联动地旋转而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则印刷部B转移到图8所示的输送部位,压纸辊45向从热敏头40退避的方向恢复。在该状态下,压紧辊32a、32b依然将转印膜46缠绕到膜输送辊49,张力承受组件52与转印膜46相接,通过膜输送辊49的反向的旋转,转印膜46被反向输送至预先确定的印刷准备位置。此时,也通过膜输送辊49的旋转量来掌握转印膜46的移动量,但反向输送比实施了印刷的规定区域的输送方向的长度稍微长的量。另外,墨带41也通过马达Mr3被反绕了规定量,使接下来印刷的墨水的墨水面板在初始位置(插入位置)待机。
然后,利用凸轮53、53A的控制状态再次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而成为图7所示的印刷部位,使压纸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膜输送辊49再次进行向正方向的旋转,使转印膜46从印刷准备位置移动到印刷开始位置,进行相对于热敏头40的对位(插入),通过热敏头40进行利用接下来的墨水面板的墨水的印刷。
这样,重复印刷部位和输送部位处的动作,直至利用全部或者规定的墨水面板的墨水的印刷结束。然后,如果利用热敏头40的印刷结束,则将在转印膜46上形成图像的区域输送至加热辊33,但此时,凸轮53以及53A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移动,解除向转印膜46的压接。之后,在通过卷绕卷筒47的驱动输送转印膜46的同时进行向卡Ca的转印。
这样的印刷部B被分割为3个部件90、91、92。
如图9所示,第1部件90架设了在部件框体75中通过马达54(参照图10)的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70,在驱动轴70上安装了膜输送辊49。在膜输送辊49的下方,配置了托架50A和一对压纸支撑组件72,在架设于部件框体75的两侧板的轴71上转动自如地支撑了这些组件。
在图9中,作为托架50A的一部分的一对凸轮轴承支撑部85从在压纸支撑组件72中形成了的穿孔部72a、72b出现。凸轮轴承支撑部85保持在其后方配置的一对凸轮轴承84。然后,在凸轮轴承84的更后方,配置了在插通了部件框体75的凸轮轴83上安装的凸轮53A。凸轮轴83被架设于部件框体75的两侧板。
上述热敏头40配置于夹着转印膜46和墨带41的输送通路而与压纸辊45对置的位置。如图11所示,热敏头40、与加热有关的组件以及冷却风扇39与第3部件92一体化,与第1部件90对置地配置。
第1部件90利用可移动的托架50A,一并保持在印刷动作中位置变动的压纸辊45、剥离滚子25、以及张力承受组件52A,从而不需要这些组件之间的位置调整。而且,通过利用凸轮53的转动使托架50A移动,能够使这些组件移动至规定的位置。另外,通过设置托架50A,能够收纳于与固定的膜输送辊49相同的部件,必须高精度地输送转印膜的利用膜输送辊49的输送驱动部分、和利用压纸辊45的转印位置限制部分包含于相同的部件,所以不需要两者之间的位置调整。
如图10所示,关于第2部件91,使安装有凸轮53的凸轮轴82在部件框体55中插通,将凸轮轴82与驱动马达54的输出轴连结。另外,关于第2部件91,以与凸轮53抵接的方式在部件框体55上移动自如地支撑了托架50,在托架50中,固定设置了将压紧辊支撑组件57转动自如地支撑了的支撑轴58和张力承受组件52。
在压紧辊支撑组件57中,在支撑轴58上安装了弹簧组件51a、51b,使其端部分别抵接到支撑压紧辊32a、32b的压紧辊支撑组件57的两端,向膜输送辊49的方向施力。压紧辊支撑组件57向长孔76、77插入了支撑轴58,支撑轴58在中央部被固定支撑于托架50。
在托架50与压紧辊支撑组件57之间,设置了朝向托架50对压紧辊支撑组件57施力的弹簧89。通过该弹簧89,向从第1部件90的膜输送辊49后退的方向对压紧辊支撑组件57施力,所以能够在将转印膜盒设置到印刷装置1时使转印膜46容易地通过第1部件90与第2部件91之间。
第2部件91用托架50A保持根据印刷动作而位置变动的压紧辊32a、32b和张力承受组件52,通过凸轮53的转动使托架50A移动,从而使压紧辊32a、32b和张力承受组件52移动,所以两者之间的位置调整、压紧辊32a、32b和膜输送辊49的位置调整被简化。夹着转印膜46,与第1部件90对置地配置了这样的第2部件91。
通过这样部件化,第1部件90、第2部件91以及第3部件92还能够与转印膜46、墨带41的各盒同样地,分别从印刷装置1的主体引出。因此,如果在转印膜46、墨带41的消耗所致的盒的更换时,针对这些部件90、91、92也根据需要而取出部件,则能够简单地在装置内架设盒插入时的转印膜46、墨带41。
如上所述,通过组合使压纸辊45、托架50A、凸轮53A、以及压纸支撑组件72一体化了的第1部件90、和使压紧辊32a、32b、托架50、凸轮53、以及弹簧组件51一体化了的第2部件91,并且与压纸辊45对置地配置并装配安装有热敏头40的第3部件92,能够容易并且准确地进行印刷装置的制造时的组装、维护时的调整。另外,通过一体化,也能够容易地从装置拆卸,作为印刷装置的处置性提高。
接下来,说明印刷装置1的控制以及电气系统。如图12所示,印刷装置1具有:控制部100,进行印刷装置1整体的动作控制;以及电源部120,从商用交流电源变换为能够对各机构部以及控制部等进行驱动/动作的直流电源。
(控制部)
如图12所示,控制部100具备进行印刷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处理的微型计算机102(以下简称为微型机102)。微型机102由作为中央运算处理装置按高速时钟来进行动作的CPU、存储了印刷装置1的程序、后述图案数据等的ROM、作为CPU的工作区发挥作用的RAM、以及将它们连接的内部总线构成。
对微型机102连接了外部总线。对外部总线连接了用于与上一级装置201进行通信的省略了图示的接口、临时地储存应在卡Ca上印刷的印刷数据、应在卡Ca的磁条、收容IC上以磁或电的方式记录的记录数据等的缓冲存储器101。
另外,对外部总线连接了控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的传感器控制部103、包括对各马达供给驱动脉冲、驱动电力的马达驱动器等的致动器控制部104、用于控制给构成热敏头40的发热元件的热能的热敏头控制部105、用于控制操作面板部5的操作显示控制部106、以及上述信息记录部A。
(电源部)
电源部120对控制部100、热敏头40、加热辊33、操作面板部5以及信息记录部A等供给动作/驱动电源。
<动作>
接下来,参照流程图等,关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印刷动作,以微型机102的CPU(以下简称为CPU)为主体进行说明。另外,为了简化说明,设为将在ROM中储存了的程序等在RAM中展开,使构成印刷装置1的各组件对位到原始(初始)位置的初始设定处理结束了,已从上一级装置201接收印刷数据(Y、M、C的颜色成分印刷数据以及Bk的印刷数据)以及磁或电的记录数据等而进行说明。
(正常印刷)
如图13所示,在印刷例程中,在步骤102中,判断是否有颜色偏差确认印刷的请求,在否定判断时,在步骤104中,判断是否有颜色偏差校正印刷的请求,在否定判断时,在步骤106中,执行正常印刷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由操作人员从操作面板部5或者上一级设备201输入了的信息,进行这样的判断。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能够进行正常印刷(参照步骤106)、颜色偏差确认印刷(参照步骤116)、颜色偏差校正印刷(参照步骤122)这3种印刷,但关于“颜色偏差确认印刷”以及“颜色偏差校正印刷”的意义,在说明了步骤106的正常印刷处理之后,与“正常印刷”对比地说明。
在步骤106的正常印刷处理中,首先,在图像形成部B1中,进行在转印膜46的规定区域中形成图像(镜像)的图像形成(印刷)处理。即,通过依照在缓冲存储器101中储存了的Y、M、C的颜色成分印刷数据以及Bk的印刷数据来控制图像形成部B1的热敏头40,在转印膜46上重叠形成基于墨带41的Y、M、C以及Bk墨水的印刷图像。此时,CPU以针对转印膜46的规定区域重叠Y、M、C以及Bk各种墨水的印刷图像的方式,即以使各个印刷图像的印刷开始位置相同的方式,控制驱动膜输送辊49的未图示的步进马达。
换言之,相对于Y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而使转印膜46对位到印刷开始位置并开始印刷,在利用Y的印刷数据的印刷之后,将转印膜46反向输送至上述印刷准备位置,从印刷准备位置移动到印刷开始位置而开始利用M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在利用M的印刷数据的印刷之后,将转印膜46反向输送至印刷准备位置,从印刷准备位置移动到印刷开始位置而开始利用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在利用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之后,将转印膜46反向输送至印刷准备位置,从印刷准备位置移动到印刷开始位置而开始利用Bk的印刷数据的印刷。
另外,CPU经由热敏头控制部105,针对每1行线将印刷数据输出到热敏头40,从而使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设置了的发热元件选择性地加热而驱动热敏头4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印膜46的规定区域中形成了卡Ca的一面侧的图像之后,在转印膜46的接下来的区域中形成另一面侧的图像。
与该图像形成处理并行地,CPU从介质收容部C抽出卡Ca,根据磁或电的记录数据,在构成信息记录部A的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接触式IC记录部27中的某一个中,针对卡Ca进行记录处理之后,将卡Ca输送到转印部B2。
接下来,在转印部B2中,进行在卡Ca上转印形成于转印膜46的图像的转印处理。CPU在该转印处理中,以使卡Ca和转印膜46的规定区域(或者接下来的区域)中形成了的图像同步地到达转印部B2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CPU在卡Ca的一面上转印了图像之后,将卡Ca输送到转动部件F侧而使卡Ca旋转180°,在卡Ca的另一面上转印另一面用的图像。
接下来,在贴花机构36中矫正了在利用加热辊33的热转印中发生的卡Ca的卷曲之后,朝向收容堆垛机60地排出卡Ca,结束印刷例程。
(颜色偏差确认印刷)
接下来,说明颜色偏差确认印刷。如果简要说明颜色偏差确认印刷,是为了确认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特性所引起的颜色偏差的程度而进行的印刷,详细说明如以下所述。图14是示意地示出颜色偏差确认印刷的概念的图。在图14的左上方,示出了利用在上一级设备201中安装了的应用软件而生成了的设计。例如,能够通过相对于卡Ca的原点O(0,0)而指定各种图像(例如“○○株式会社”)的位置和大小,来制作这样的设计,最初,用R(红色)、G(绿色)、B(蓝色)的图像数据以及Bk的图像数据来形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应用软件或者其他应用软件,将RGB的图像数据变换为YMC的印刷数据,将Bk的图像数据原样地用作Bk的印刷数据。
另一个面,在图14的右上方,示出了在印刷装置1的缓冲存储器101中储存了从上一级设备201接收到的印刷数据(MYC以及Bk的印刷数据)的状态。在构成控制部100的微型机102的ROM中,预先储存(存储)了由墨带41的墨水的各颜色构成了的图案的图案数据,通过上述初始设定处理在RAM中展开该图案数据。
图15是示意地示出这样的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在该例子的图案中,在Y、M、C的灰度值分别是0的矩形形状区域内,正方形形状的Y(灰度值255)、M(灰度值255)、C(灰度值255)的墨水分别相分离地在构成图像形成部B1的热敏头40的印刷主扫描方向(图15的上下方向)上配置成一列。另外,将上述图案数据作为针对每个YMC对图案进行颜色分解而得到的Y图案数据、M图案数据以及C图案数据来储存到ROM。
在ROM中储存的图案(图案数据的种类)既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按照面顺序配置了Y、M、C、Bk的墨水的墨带41,但通过更换墨带盒42,例如,还能够使用按照面顺序配置了Y、M、C、金色、Bk的墨水的墨带。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确认金色的墨水的位置偏差,在按照图15的例子进行说明时,也可以在Y、M、C的灰度值分别为0的矩形形状区域内,例如,在正方形形状的C的墨水下配置正方形形状的金色的墨水。另外,即使在使用墨带41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校正基于Y、M、C的彩色印刷和基于Bk的黑文字印刷的偏差的情况下,作为图案,在Y、M、C的灰度值分别为0的矩形形状区域内,例如,在正方形形状的C的墨水下,配置正方形形状的Bk的墨水。
关于在ROM中储存并在RAM中展开了的图案数据,既可以原样地使用,或者也可以通过依照后述第2信息(还参照图13的步骤108)使在RAM中展开了的图案数据变形来生成新的图案数据(详细后述)。
另外,在图14的右上方,示出了合成了印刷数据和图案数据的合成印刷数据。在该例子中,针对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将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分别在热敏头40的印刷副扫描方向(图14的左右方向)上相分离地(在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右侧、中央、左侧)配置了3个。
在图14中,示出了在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中将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配置了多个(3个)的例子,但配置的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也可以是1个。另外,也可以预先确定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个数。进而,关于配置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位置,既可以预先确定,也可以依照后述第3信息(还参照图13的步骤112)确定位置(详细后述)。
在图14中,示出了以使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与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合成了印刷数据和图案数据的合成印刷数据的例子。关于合成印刷数据,以使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重叠了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部分看不到的方式,合成了印刷数据和图案数据。
在说明这样的合成方法的一个例子时,首先,1)删除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重叠的YMC以及Bk的印刷数据的各印刷图像的区域内的浓度信息。即,以使Y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中的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矩形形状区域)重叠的区域的灰度值成为0、使M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中的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重叠的区域的灰度值成为0、使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中的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重叠的区域的灰度值成为0、使Bk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中的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重叠的区域的灰度值成为0的方式,分别修正YMC以及Bk的印刷数据。
接下来,2)在修正了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上重叠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即,将灰度值被修正为0的Y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区域中的与重叠的图案数据的Y墨水的正方形形状区域对应的区域的灰度值变更为255,将灰度值被修正为0的M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区域中的与重叠的图案数据的M墨水的正方形形状区域对应的区域的灰度值变更为255,将灰度值被修正为0的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区域中的与重叠的图案数据的C墨水的正方形形状区域对应的区域的灰度值变更为255。另外,关于Bk的印刷数据,不进行向YMC的印刷数据那样的255灰度值的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上那样形成合成印刷数据,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例示的合成方法。另外,在图14中,为了使合成印刷数据的概念易于掌握,示出了重叠了YMC以及Bk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状态。
如图14的右下方所示,通过在转印膜46上重叠形成利用墨带41的YMC以及Bk墨水的合成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进行颜色偏差确认印刷。因此,关于颜色偏差确认印刷,在以使YMC以及Bk的各印刷图像的印刷开始位置相同的方式,控制驱动膜输送辊49的未图示的步进马达这一点上,与正常印刷共同,但正常印刷依照印刷数据在转印膜46上进行印刷,相对于此,颜色偏差确认印刷依照以使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与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合成了印刷数据和图案数据的合成印刷数据,在转印膜46上进行印刷,在这一点上不同。
如果基于以上说明而返回到图13的说明,则在步骤102中是肯定判断时,待机直至在步骤108中输入第2信息。在第2信息中,包括用于确定图案的信息、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大小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构成图案的墨水的灰度有关的信息的至少1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人员从操作面板部5或者上一级设备201的输入装置203输入第2信息(后述的第1、第3信息也相同)。
用于确定图案的信息是在构成控制部100的微型机102中存储了多个(种类)图案数据的情况下,针对操作人员确认(确定)期望什么图案的信息。此时,也可以为了辅助操作人员,在操作面板部5、上一级设备201的监视器202中显示图案的图像、说明等。
关于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大小有关的信息,不仅是印刷图像自身的尺寸,而且也可以是关于相对于在ROM中储存了的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而设为百分之几的大小的印刷图像的信息。此时,也可以如公知的那样,在操作面板部5、上一级设备201的监视器202中显示复选框等,以便从例如80%、100%、120%、150%等离散的缩小/放大率中进行选择。
与构成图案的墨水的灰度有关的信息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是255,但也可以是255以外的灰度值,各墨水的灰度值也可以是离散的。另外,在考虑基于操作人员的印刷图像的整体的印象时(能够在图14的左上方所示的利用应用软件的设计的制作时取得这样的印象),例如,被分成“浓度高的印刷图像”、“浓度是中等程度的印刷图像”、“浓度低的印刷图像”,但也可以是这样的信息。在该情况下,在ROM中预先存储了与“浓度高的印刷图像”、“浓度是中等程度的印刷图像”、“浓度低的印刷图像”对应的灰度值,也可以与操作人员选择了的信息(例如“浓度高的印刷图像”)对应地变更构成图案的墨水的灰度值。
如果在步骤108中输入了第2信息,则在接下来的步骤110中输入了用于确定图案的信息的情况下,确定图案,在输入了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大小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变更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大小,在输入了与构成图案的墨水的灰度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变更图案的灰度值,从而生成图案数据(还参照图14右上方的“图案生成”)。另外,在未从操作人员输入确定图案的信息、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大小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构成图案的墨水的灰度有关的信息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预先确定的图案、预先确定的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大小(例如100%)、预先确定的灰度值(例如255)。
接下来,在步骤112中,待机直至输入第3信息。在第3信息中,包括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个数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相对于卡Ca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的至少一种。
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个数有关的信息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是3个,但也可以使操作人员选择个数。另外,也可以根据个数预先设定配置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位置。
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相对于卡Ca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是卡Ca的上下方向中央的左侧、中央、右侧,但也可以使操作人员确定位置。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相对于卡Ca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不仅是卡Ca上的位置(例如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相对于卡Ca的原点O(0,0)(参照图14的左上方)的位置)自身,也可以使操作人员从预先设定了的多个位置中选择。此时,为了辅助操作人员,也可以在操作面板部5、上一级设备201的监视器202中,显示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相对于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位置。
与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相对于卡Ca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在更正印刷数据的特性所引起的颜色偏差方面特别重要。即,例如,如果在证件照片、徽标等中产生颜色偏差,则比其他部分的颜色偏差更醒目,易于判断为印刷品质低。这一点如作为其他例子而已叙述的那样,关于用金色印刷了的部位的位置偏差也相同。因此,例如,在有证件照片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证件照片附近配置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或者从预先设定了的多个位置中选择证件照片附近的位置),确认颜色偏差的程度。
如果在步骤112中输入了第3信息,则在步骤114中依照所输入了的第3信息,以使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与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合成印刷数据和图案数据,在步骤116中,进行颜色偏差确认印刷处理而结束印刷例程。关于步骤114、116的详细情况,已经进行了说明,所以为了避免重复而省略。
(颜色偏差确认)
图16是示意地示出在进行了颜色偏差确认印刷时,与图14对应地在右侧、中央、左侧配置了的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中产生了的墨水各颜色之间的偏差的说明图。如果与在构成图像形成部B1的热敏头40的印刷主扫描方向上配置成一列的图15所示的图案进行比较,则能够掌握在各个位置配置了的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中产生了的墨水各颜色之间的偏差的程度(确认颜色偏差)。
在图16中,将M(品红色)的墨水相对在图14的右侧配置了的Y(黄色)的墨水的偏差量表示为ym(R),将C(青色)的墨水相对Y的墨水的偏差量表示为yc(R),将M的墨水相对在图14的中央配置了的Y的墨水的偏差量表示为ym(C),将C的墨水相对Y的墨水的偏差量表示为yc(C),将M的墨水相对在图14的左侧配置了的Y的墨水的偏差量表示为ym(L),将C的墨水相对Y的墨水的偏差量表示为yc(L)。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照在墨带41中配置了的YMC的墨水的顺序,按照YMC的顺序形成印刷图像,所以采用M、C的墨水相对Y的墨水的偏差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颜色偏差校正印刷)
接下来,说明颜色偏差校正印刷。如果简要说明颜色偏差校正印刷,是校正(更正)了印刷数据的特性所引起的颜色偏差的印刷,详细说明如以下所述。操作人员使用标尺等,作为数值而取得上述的ym(R)等偏差量。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放大镜。将与构成图案的墨水的各颜色之间的偏差有关的第1信息、更详细而言、相对于构成图案(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墨水中的某一种颜色的墨水的其他颜色的墨水的热敏头40在印刷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量作为第1信息,特别是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将ym(R)、yc(R)、ym(C)、yc(C)、ym(L)、yc(L)的值作为第1信息输入到印刷装置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人员从操作面板部5或者上一级设备201的输入装置203输入该第1信息。
在该第1信息中,也可以包括颜色偏差的校正(更正)方法的指定。作为颜色偏差的校正方法的指定的例子,例如,可以举出以使YM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偏差量作为整体而最小的方式进行指定、或者以使在右侧配置了的图案的偏差量为最小的方式进行指定、或者以使右侧以及中央的偏差量为最小的方式进行指定(以使证件照片(参照图14)附近的偏差量为最小的方式进行指定)。另外,在第1信息中不包括颜色偏差校正方法的指定的方式中,也可以以使YM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偏差量作为整体而最小的方式进行设定。
如果基于以上说明而返回到图13的说明,在步骤104中是肯定判断时,在步骤118中待机直至输入第1信息。以下,更具体地说明作为第1信息而指定了上述ym(R)、yc(R)、ym(C)、yc(C)、ym(L)、yc(L)的偏差量的值、和校正方法的情况。
在步骤118中输入了第1信息的情况下(包括校正方法的指定),在步骤120中,计算应利用M以及C分别印刷的印刷图像的热敏头40的针对转印膜46的校正量。
例如,在作为校正方法而以使YM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整体的偏差量为最小的方式进行了指定的情况下,作为M的印刷数据的校正量(M),计算校正量(M)={ym(R)+ym(C)+ym(L)}/3,作为C的印刷数据的校正量(C),计算校正量(C)={yc(R)+yc(C)+yc(L)}/3。这些校正量分别表示3个部位处的偏差量的平均值。在作为校正方法而以使在右侧配置了的图案的偏差量为最小的方式进行了指定的情况下,作为M的印刷数据的校正量(M),计算校正量(M)=ym(R),作为C的印刷数据的校正量(C),计算校正量(C)=yc(R)。在以使右侧以及中央的偏差量为最小的方式进行了指定的情况下,作为M的印刷数据的校正量(M),计算校正量(M)={ym(R)+ym(C)}/2,作为C的印刷数据的校正量(C),计算校正量(C)={yc(R)+yc(C)}/2。因此,在步骤120中,首先,以相对于热敏头40的印刷副扫描方向而使构成图案的墨水的各颜色之间的偏差量变小的方式,计算M、C的墨水的印刷图像相对于转印膜46的印刷开始位置的校正量。
另外,根据从上述计算式可知,在作为校正方法而以使在右侧配置了的图案的偏差量为最小的方式进行指定的情况下,无需输入ym(C)、ym(L)、yc(C)、yc(L)的偏差量,在以使右侧以及中央的偏差量为最小的方式进行指定的情况下,无需输入ym(L)、yc(L)的偏差量。因此,也可以依照校正方法的指定,输入特定的位置处的偏差量。
在正常印刷中,从上述印刷准备位置至印刷开始位置的输送量被设定为规定值(向未图示的步进马达输出的脉冲数是确定的)。相对于此,在颜色偏差校正印刷中,按照用上述计算式计算出的校正量(M)的量,校正M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相对于转印膜46的印刷开始位置,并且按照用上述计算式计算出的校正量(C)的量,校正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相对于转印膜46的印刷开始位置。因此,在步骤120中,接着计算与校正量(M)以及校正量(C)对应的驱动膜输送辊49的未图示的步进马达的脉冲数。
在接下来的步骤122中,依照在步骤120中计算出的校正量(M)、校正量(C),进行M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以及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相对于转印膜46的印刷开始位置的校正,执行颜色偏差校正印刷处理,结束印刷例程。因此,颜色偏差校正印刷并非如颜色偏差确认印刷那样基于合成印刷数据,而是在依照印刷数据印刷这一点上与正常印刷相同,但在校正M、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利用热敏头40向转印膜46的印刷开始位置这一点上,与正常印刷不同。
另外,CPU以相对于Y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而使转印膜46对位到印刷开始位置而开始印刷,在利用Y的印刷数据的印刷之后,将转印膜46反向输送至印刷准备位置,从印刷准备位置朝向印刷开始位置,使M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利用热敏头40对转印膜46的印刷开始位置偏移校正量(M)地移动而开始利用M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在利用M的印刷数据的印刷之后,将转印膜46反向输送至印刷准备位置,从印刷准备位置朝向印刷开始位置,使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利用热敏头40对转印膜46的印刷开始位置偏移校正量(C)地移动而开始利用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在利用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之后,将转印膜46反向输送至印刷准备位置,从印刷准备位置移动到印刷开始位置,开始利用Bk的印刷数据的印刷的方式,控制驱动膜输送辊49的未图示的步进马达。
<效果等>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效果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在通过图像形成部B1依照印刷数据在转印膜46上进行印刷时,依照第1信息,校正应利用Y、M、C的各种墨水来进行印刷的印刷图像的利用热敏头40对转印膜46的印刷开始位置。因此,能够校正印刷数据的特性所引起的颜色偏差。附带地说,在以往的印刷装置中,一般为针对特定的设计仅将证件照片、姓名等个人信息替换而发行大量的卡的运用方法,但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在这样的运用中,在提供校正包括个人信息的设计整体所引起的颜色偏差的功能这一点上(参照图13的步骤104~122的颜色偏差校正印刷处理),期待每个卡Ca的印刷品质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配置了多个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参照图14的合成印刷数据),所以能够以使设计上重要的区域(例如证件照片、徽标等)的颜色偏差变小的方式校正颜色偏差(参照图13的步骤118、120)。因此,还能够重点地校正颜色偏差显著而容易被判断为印刷品质低的部位的颜色偏差、位置偏差(例如使用了金色的墨水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间接印刷方式的印刷装置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还能够应用于直接转印方式的印刷装置。另外,在印刷介质上例示了卡Ca,但还能够应用于片、膜等其他印刷介质。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图像形成部B1中,在转印膜46的规定区域中形成了卡Ca的一面侧的图像之后,在转印膜46的接下来的区域中形成另一面侧的图像,在转印部B2中,在卡Ca的一面转印了图像之后,将卡Ca输送到转动部件F侧而使卡Ca旋转180°,在卡Ca的另一面形成另一面用的图像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图像形成部B1中,在转印膜46的规定区域中形成卡Ca的一面侧的图像,在转印部B2中,在卡Ca的一面转印了图像之后或者在转印过程中,在图像形成部B1中,在转印膜46的接下来的区域中形成另一面侧的图像,并且在卡Ca的一面转印了图像之后,将卡Ca输送到转动部件F侧而使卡Ca旋转180°,在转印部B2中,在卡Ca的另一面转印另一面用的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从上一级设备201的输入装置203或者操作面板部5输入了第1至第3信息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印刷装置1构成了局域网的一员的情况下,也可以从与上一级设备以外的局域网连接了的个人计算机输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从上一级设备201接收印刷数据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印刷装置1是USB、存储卡等能够与外部存储装置连接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读取在外部存储装置中储存了的信息来取得印刷数据。另外,也可以代替印刷数据而从上一级设备201接收图像数据。在该情况下,在印刷装置1侧根据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变换为印刷数据即可。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作为图案,示出了在YMC的灰度值分别为0的矩形形状区域内,将正方形形状的Y、M、C墨水分别相分离地在构成图像形成部B1的热敏头40的印刷主扫描方向上配置成一列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不设置矩形形状区域。另外,也可以代替正方形形状,而采用多边形(包括矩形)、圆(包括椭圆)、星形等各种形状。进而,YMC墨水也可以配置成不分离而邻接。进而另外,YMC墨水也可以在热敏头40的印刷主扫描方向上配置成多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控制部100的微型机102的ROM中储存了图案数据的例子,但图案数据无需一定储存于微型机102的ROM。例如,也可以是墨带盒42具有存储了图案数据的IC等存储部,CPU读出在墨带盒42的IC中存储了的图案数据。在这样的方式中,无需预先在微型机102的ROM中储存各种图案数据,所以能够减小微型机102的ROM的容量,并且在将新的墨带盒投入市场的情况下,能够按照对于墨带来说最佳的图案数据,进行颜色偏差、位置偏差的确认等。
因此,在权利要求书中,还能够包括“一种印刷装置,具备:可装卸的墨带盒,具有按照面顺序重复了多种颜色的墨水的墨带、和存储了由所述墨水的各颜色或者各颜色的一部分构成了的图案的图案数据的存储部;印刷单元,依照印刷数据,在介质上使用所述墨带的墨水进行印刷;合成单元,以使在所述墨带盒的存储部中存储了的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与所述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合成所述印刷数据和所述图案数据;以及校正单元,依照与在依照由所述合成单元合成了的合成印刷数据而通过所述印刷单元印刷到所述介质时产生了的构成所述图案的所述墨水的各颜色之间或者各颜色的一部分之间的偏差有关的信息即所输入了的第1信息,校正应使用所述墨水的各颜色来印刷的印刷图像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墨水的印刷图像的利用所述印刷单元对所述介质的印刷开始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墨带盒4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还能够应用于不使用盒的类型的墨带。
另外,本申请请求来自通过参照在此引用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4年147873号的优先权。

Claims (8)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单元,依照印刷数据在介质上使用多种颜色的墨水进行印刷;
存储/生成单元,存储或生成由所述墨水的各颜色构成了的图案的图案数据;
合成单元,以使由所述存储/生成单元存储或生成了的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与所述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合成所述印刷数据和所述图案数据;以及
校正单元,依照与在依照由所述合成单元合成了的合成印刷数据而通过所述印刷单元印刷到所述介质时产生了的构成所述图案的所述墨水的各颜色之间的偏差有关的信息即所输入了的第1信息,校正应使用所述多种颜色的各墨水来印刷的印刷图像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墨水的印刷图像的利用所述印刷单元对所述介质的印刷开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单元以将由所述存储/生成单元存储或生成了的图案数据的多个印刷图像分别在所述印刷单元的印刷副扫描方向上相分离地配置的方式,合成所述印刷数据和所述图案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单元以使与所述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重叠的所述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的部分看不到的方式,合成所述印刷数据和所述图案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案被配置成所述墨水的各颜色在所述印刷单元的印刷主扫描方向上排列成一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生成单元依照包括用于确定所述图案的信息、与所述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大小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构成所述图案的所述墨水的灰度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1个而被输入了的第2信息,生成所述图案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单元依照包括与所述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的个数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图案数据的印刷图像相对于印刷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而被输入了的第3信息,合成所述印刷数据和所述图案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单元以相对于所述印刷单元的印刷副扫描方向而使构成所述图案的所述墨水的各颜色之间的偏差量变小的方式,计算所述至少一种颜色的墨水的印刷图像相对于所述介质的印刷开始位置的校正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信息是相对于构成所述图案的所述墨水中的某一种颜色的墨水的、其他颜色的墨水在所述印刷单元的印刷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量。
CN201510422816.8A 2014-07-18 2015-07-17 印刷装置 Active CN1053134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7873A JP6386825B2 (ja) 2014-07-18 2014-07-18 印刷装置
JP2014-147873 2014-07-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3479A true CN105313479A (zh) 2016-02-10
CN105313479B CN105313479B (zh) 2019-02-01

Family

ID=54932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22816.8A Active CN105313479B (zh) 2014-07-18 2015-07-17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21268B1 (zh)
JP (1) JP6386825B2 (zh)
CN (1) CN1053134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3817A (zh) * 2018-02-09 2020-09-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墨带颜色判定装置、印刷装置、墨带的颜色判定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94949B2 (ja) * 2018-01-05 2022-01-14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位置補正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0704A (ja) * 1994-12-02 1996-06-21 Hitachi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の色補正方法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68109A (ja) * 1998-12-11 2000-06-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画像補正装置
CN1625221A (zh) * 2003-12-02 2005-06-08 富士全录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案形成方法及其程序
CN1782913A (zh) * 2004-12-02 2006-06-07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07458A (zh) * 2007-02-01 2007-08-01 洛阳圣瑞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套准检测方法
CN101844438A (zh) * 2009-03-25 2010-09-29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机中的在线油墨调节
CN102275382A (zh) * 2011-06-01 2011-12-14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彩色印刷品套准偏差自动检测方法
CN102739917A (zh) * 2011-04-11 2012-10-17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2922879A (zh) * 2012-10-09 2013-02-13 宜昌宏裕塑业有限责任公司 色标式自动定位检品装置及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9985A (ja) * 1999-08-24 2001-05-15 Canon Inc プリント位置調整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を用いる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JP2004328495A (ja) * 2003-04-25 2004-11-18 Toshib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940780B2 (ja) 2006-06-23 2012-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合成印画像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83827B2 (ja) 2009-03-05 2012-07-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56733A (ja) * 2010-01-29 2011-08-1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位置調整方法
US8371674B2 (en) * 2010-09-08 2013-02-12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printing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jet de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0704A (ja) * 1994-12-02 1996-06-21 Hitachi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の色補正方法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68109A (ja) * 1998-12-11 2000-06-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画像補正装置
CN1625221A (zh) * 2003-12-02 2005-06-08 富士全录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案形成方法及其程序
CN1782913A (zh) * 2004-12-02 2006-06-07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07458A (zh) * 2007-02-01 2007-08-01 洛阳圣瑞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套准检测方法
CN101844438A (zh) * 2009-03-25 2010-09-29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机中的在线油墨调节
CN102739917A (zh) * 2011-04-11 2012-10-17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2275382A (zh) * 2011-06-01 2011-12-14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彩色印刷品套准偏差自动检测方法
CN102922879A (zh) * 2012-10-09 2013-02-13 宜昌宏裕塑业有限责任公司 色标式自动定位检品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3817A (zh) * 2018-02-09 2020-09-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墨带颜色判定装置、印刷装置、墨带的颜色判定方法
CN111683817B (zh) * 2018-02-09 2022-02-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墨带颜色判定装置、印刷装置、墨带的颜色判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3479B (zh) 2019-02-01
US20160016413A1 (en) 2016-01-21
JP6386825B2 (ja) 2018-09-05
US9221268B1 (en) 2015-12-29
JP2016022653A (ja) 2016-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0862B (zh) 印刷装置
CN104369530B (zh) 印刷系统和印刷装置
CN10600407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421791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system
CN105082739A (zh) 转印装置
US9180713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ler for preventing warping of intermediate transfer film and prin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3832084A (zh) 转印装置及转印方法
US20180162145A1 (en) Transfer apparatus
US20050052524A1 (en)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700975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13479A (zh) 印刷装置
CN102241194A (zh) 打印设备和安装打印设备的方法
CN104210240B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WO2013137880A1 (en) Print ribbon residual image obscurement
CN108215516B (zh)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3832083A (zh) 转印装置
JP6092677B2 (ja) 印刷装置
JP64998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38466B2 (ja) カラー印刷方法およびカラー印刷装置
JP20161904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972773A (zh) 印刷装置
JP20210702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9377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05586B2 (ja) 印刷装置
JP20211230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CANON FINETECH Inc.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CANON FINETECH Inc.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1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CANON FINETECH Inc.

Address before: Yamanashi Prefecture

Applicant before: Nisca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