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8111A - 通过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热塑性加工所制备的组成部件、用于制备此类组成部件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通过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热塑性加工所制备的组成部件、用于制备此类组成部件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08111A CN105308111A CN201480035112.9A CN201480035112A CN105308111A CN 105308111 A CN105308111 A CN 105308111A CN 201480035112 A CN201480035112 A CN 201480035112A CN 105308111 A CN105308111 A CN 1053081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ron nitride
- coacervate
- nitride
- mixture
- building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8—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2—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8—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82—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and nitrogen
- C08K2003/385—Binary compounds of nitrogen with bor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热塑性加工制备的组成部件,其在所述组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至多3mm的壁厚,其中所述组成部件包含可热塑性加工的聚合物材料和导热填料,其中所述填料包含氮化硼团聚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备这种组成部件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这种组成部件用于从待冷却的组成部件或组件散热的用途。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具有高贯通面热导率的稳定氮化硼团聚体的聚合物复合物的热塑性加工所制备的组成部件、用于制备此类组成部件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以及此类组成部件用于散热的用途。
可热塑性加工的塑料用于多种多样的应用。为此,通常通过与附加组分配混来对基础聚合物的性质进行改性,从而为每种应用定制基础聚合物的性质。
例如有机、矿物、陶瓷、玻璃和金属填料可用作用于与聚合物基体配混的附加组分。附加组分可用于例如对机械或电气性质、热膨胀系数或密度进行改性,或提高热导率。
在配混期间形成了由聚合物和附加组分组成的混合的材料,该混合的材料通常积聚成颗粒剂的形式,并且在成型工艺中进一步加工。优选地通过注塑进行成型以形成组成部件。
为了制备混合的导热聚合物基材料,将导热填料引入常常仅弱导热的热塑性基体中。六方氮化硼为具有片晶状颗粒形态的高度导热填料,其可用于制备导热聚合物/氮化硼混合材料(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
当将可热塑性加工的聚合物与填料配混时,一般使用挤出机。例如,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其中螺杆呈现除传输材料之外的另外功能。根据每种应用,不同实施例可在挤出机的不同区中使用传送元件、混合元件、剪切元件诸如捏合块以及回流元件。混合元件和剪切元件确保了聚合物熔体与填料的良好混合和均质化。
可经由主料斗,也可经由侧进料器,将填料与聚合物一起加入。如果填料对剪切敏感,则经由侧进料器加入填料特别重要。将聚合物颗粒剂经由主进料器投入到挤出机的进料区中,随后在高压和强剪切下熔融。将剪切敏感的填料经由侧进料器加入到已熔融的聚合物中。
可已经在附加侧进给期间或在主进给期间的较早时间点,经由附加侧进料器将对剪切不太敏感的填料与聚合物一起加入。对剪切不太敏感的填料或必须充分均质化的填料诸如颜料,在挤出机中保持更久,并且从加入填料的位点,穿过挤出机中的所有下游均质化和剪切区域。
根据所选的配混参数诸如螺杆速度和温度,剪切敏感的填料可发生降解或部分降解。
在挤出机的端部,复合物作为料条形式的聚合物熔体穿过喷嘴离开挤出机。在料条冷却并硬化之后,造粒机产生复合物颗粒剂,该复合物颗粒剂预期用于在模塑工艺中进一步加工。
用于未填充聚合物颗粒剂且也用于由聚合物和填料组成的复合物颗粒剂的一种可能成型工艺是注塑。将聚合物颗粒剂或复合物颗粒剂在注塑机中再熔融并且在高压下填充到模具中。在此处,聚合物熔体或复合物熔体硬化,并且可喷射出注塑组成部件。
在注塑中,对于成型而言有较大设计自由度,并且可对可呈现多种功能的复杂组成部件进行注塑。通过使用填料,聚合物适于它们将实现的每种应用和功能。
已表明,在导热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加工成组成部件中,许多影响因素对热导率结果具有显著作用。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所使用的配混、成型、样品几何结构、样品抽取和测量方法。
在配混期间,例如,可使用共捏合机(Buss捏合机)、单螺杆挤出机和双螺杆挤出机。可经由机器设计和/或工艺参数对剧烈或轻柔配混进行调整。为了对相对剧烈的配混进行调整,可以使用分散元件与剪切元件(诸如捏合块)两者;为了对更轻柔的配混进行调整,可以一同省去例如捏合块。较高螺杆速度导致复合物及复合物中的填料的相对较强剪切,而较低螺杆速度导致复合物及复合物中的填料的相对较弱剪切。
当将聚合物与氮化硼粉末例如与喷雾干燥的氮化硼粉末配混以形成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时,已表明,当将30体积%的氮化硼加入聚酰胺(PA6)中时,利用填料的强混合和剪切及良好分散进行的剧烈配混导致复合物的相对良好机械性质,而热导率相对较低。相反地,用低剪切和较差分散进行的轻柔配混导致复合物具有相对较好热导率和较差机械性质。
后续的成型也影响热导率结果。如果用剧烈配混制备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样品是通过热压制备的,则贯通面热导率比通过注塑由相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制备的拉伸测试棒高40%。热压样品的贯通面热导率值比2mm薄注塑板上测得的贯通面热导率值高最多100%。如果厚度为2mm的薄板是用由轻柔配混制备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通过注塑制备的,则贯通面热导率比由剧烈配混制备的所述复合物注塑而成的2mm板的贯通面热导率高最多15%。
此外样品的几何结构也影响热导率结果。在厚度为4mm的注塑拉伸棒上测量的贯通面热导率比在注塑的2mm厚板上测量的贯通面热导率高最多50%。
在注塑中,样品抽取的类型也影响热导率结果。已表明,例如,在2mm薄板的剧烈配混和注塑中,热导率在靠近浇口、在样品的中间及在远离浇口处差异明显。例如,高填充复合物中的热导率可偏差多达20%,具体取决于样品抽取的位置。在拉伸测试棒的剧烈配混和注塑中,在靠近浇口且紧接第一样品肩部之后取出的样品的热导率可与远离浇口且在第二样品肩部之前取出的样品偏差多达10%。
最后,测量方法也影响贯通面热导率结果。如果使用热圆盘方法在4mm厚注塑板上测量贯通面热导率,则各向同性填料中的测量结果比使用激光闪光方法在2mm薄注塑板上的测量高大约15-20%,而使用热圆盘方法在片晶状填料中测得高最多50%的热导率。
出于这些原因,如果复合物的制备、复合物颗粒剂的成型、样品抽取及热导率测量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则可仅直接地比较由热导率测量所得的结果。
作为初级颗粒而非作为初级颗粒的团聚体存在的六方氮化硼粉末颗粒具有各向异性热导率。结晶良好的氮化硼粉末具有片晶状颗粒形态。氮化硼片晶通常具有>10的纵横比,即,片晶直径与片晶厚度的比率。与片晶的平面中的热导率相比,贯通片晶的热导率较低。
如果复合物是由热塑性聚合物及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形式的氮化硼粉末制备的,则初级氮化硼颗粒主要以细分散形式存在。如果对这种复合物进行注塑,则大多数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特别是薄壁组成部件中)使自身以面平行于注塑模具的表面并面平行于组成部件的表面的方式排列。因剪切速率而在注塑组成部件中的靠近模具壁的区域与远离模具壁的区域之间发生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的这种排列。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在注塑组成部件中的这种排列导致性质(特别是热导率)的各向异性。在聚合物复合物的流动方向上壁厚≤3或≤2mm的薄壁组成部件中(面内)的热导率一般高超过四倍,而贯通组成部件壁(贯通面)的热导率最多高七倍,并且在≥30体积%的填料加载量下更大。热塑性注塑组成部件的热导率的各向异性在许多应用中是缺点。例如,在低贯通面热导率下,贯通外壳壁的散热同样较低。在使用注塑外壳的应用中,该性质是不利的,这是由于可能出现热量在外壳壁中的快速分布,但不可能出现贯通外壳壁的散热。尽可能高的贯通面热导率是这些应用所需的,特别是在热量应当横穿二维区域耗散的情况。
在按复合物中的氮化硼粉末体积计填料加载量低于50%的情况下,壁厚为2mm及更低的注塑薄壁组成部件中的贯通面热导率值一般不超过1W/m*K。
氮化硼也可以片晶状初级颗粒的团聚体形式用作聚合物中的导热填料。用于制备氮化硼团聚体的不同方法(例如借助喷雾干燥、等静压制、或压制和后续烧结)描述于US2006/0127422A1、WO03/013845A1、US6,048,511、EP0939066A1、US2002/0006373A1、US2004/0208812A1、WO2005/021428A1、US5,854,155以及US6,096,671。
当使用该类型的氮化硼团聚体时,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的配混期间和/或在注塑期间发生氮化硼团聚体的强降解,即,占优势比例的团聚体解体为初级氮化硼颗粒或解体为团聚体片段,这可导致注塑板中的z-热导率大幅波动,特别是下降,具体取决于工艺条件。该问题在如下文献中提及:“热塑性材料中的氮化硼:加载量、颗粒形态和处理条件的效应”(ChandrashekarRaman,《有关热分析与应用的北美热分析学会年会论文集》,2008年,第36届,第60/1-60/10页)(“BoronNitrideinThermoplastics:Effectofloading,particlemorphologyandprocessingconditions”(ChandrashekarRaman,ProceedingsoftheNATASAnnualConferenceonThermalAnalysisandApplications(2008),36th60/1-60/10))。
在该研究中,将片晶状且团聚的氮化硼粉末与热塑性聚合物(Dow17450HDPE)配混。在双螺杆挤出机(Werner&PfleidererZSK-30,长径比28.5,2mm喷嘴)中在190℃的温度和100RPM的螺杆速度下进行配混。
当球形PTX60氮化硼团聚体(迈图高新材料公司(MomentivePerformanceMaterials),平均团聚体尺寸d50=60μm)用于HDPE复合物中时,表明与具有仅一个混合区的改进螺杆的使用相比,具有两个混合区的标准螺杆构型的使用导致PTX-60团聚体的更大降解。这在39体积%(60重量%)的填料加载量下变得特别明显。发现在用相对剧烈的加工所制备的复合物的注塑拉伸棒样品上测量的贯通面热导率具有比在配混期间使用更轻柔构型所得的样品低大约25%的值(1.5而非2.05W/m*K)。当较薄的1mm厚的板而非3.2mm厚的拉伸棒由用标准螺杆构型制备的复合物注塑而成时,在填料加载量为39体积%(60重量%)的情况下,贯通面热导率从1.5W/m*K下降到0.85W/m*K。采用该类型加工时的热导率与在PT120初级颗粒用于具有相同填料加载量的复合物中时一样较低。作者将这种热导率下降归因于BN团聚体的降解。
在所述的实验中,表明所采用的氮化硼团聚体在配混工艺中或在注塑工艺中以一定程度崩解,使得它们大部分以初级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注塑复合物中,并且使得团聚体形式不能用于实现许多应用中的高贯通面热导率,特别是对薄板或外壳壁进行注塑时。
DE102010050900A1描述了一种用于制备织构化的氮化硼团聚体的方法,其中氮化硼片晶在团聚体中具有择优取向。
因此本发明提出的目的是提供可热塑性加工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可利用该复合物,在高水平的工艺可靠性下,在薄壁组成部件中获得高贯通面热导率值和高面内热导率值,同时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成部件、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成部件的用途来实现上述目的。组成部件的优选的或特别实用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17中及在要点2至32中指出。
因此,本发明的主题是由热塑性加工制备的组成部件,其在组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至多3mm的壁厚,其中组成部件包含可热塑性加工的聚合物材料和导热填料,该填料包含氮化硼团聚体。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主题是用于制备这种组成部件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其中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包含可热塑性加工的聚合物材料和导热填料,该填料包含氮化硼团聚体。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主题是这种组成部件用于从待冷却的组成部件或组件、优选地从电子组成部件或组件散热的用途。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能够克服由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制成的注塑薄壁组成部件的低贯通面热导率的缺点。
贯通面热导率是在贯通面方向上(即,垂直于板平面)测量的热导率。面内热导率是在面内方向上(即,沿着板平面)测量的热导率。
令人惊讶的是,已表明,在采用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时,可显著提高注塑薄壁组成部件的贯通面热导率,与此同时保持良好的面内热导率。
当使用相同比例的氮化硼时,与采用未团聚的氮化硼粉末相比,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氮化硼团聚体的组成部件中实现更高热导率值。与采用未团聚的氮化硼粉末相比,使用氮化硼团聚体,可以在氮化硼聚合物复合物中及在由其制备的组成部件中实现更高填料加载量。
令人惊讶的是,也可借助相对剧烈的配混来对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进行加工,而不使所用的氮化硼团聚体发生强降解。即使在对薄壁组成部件进行注塑时,氮化硼团聚体也不发生强降解。可在高水平的工艺可靠性下制备具有可重现的热导率性质和机械性质的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
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的氮化硼团聚体表现出高团聚体稳定性。令人惊讶的是,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的配混期间对混合元件及对剪切/分散元件的剪切不导致所用的氮化硼团聚体的降解或完全降解。即使在高填料加载量(其导致组成部件中的高热导率)下,及在填料降解的问题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所用的氮化硼团聚体也不强降解或仅部分降解为初级颗粒或团聚体片段。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有利之处在于它们在加工成厚度≤3mm的薄板时表现出1.5至4的各向异性比率。这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将预期的是,当使用大部分各向同性的氮化硼团聚体时,复合物及由其注塑而成的板和组成部件中的热导率将为基本上各向同性的。即使在剧烈配混的情况下,注塑薄板也保持了该比率,即使当一定比例的团聚体发生降解时。
即使当使用的各向异性片晶状或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具有>10的纵横比时,优选地用注塑薄板获得的1.5至4的各向异性比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是令人惊讶的。将预期的是,片晶状氮化硼团聚体自身将在薄板中排列,且伴有贯通面热导率的下降,这有利于提高面内热导率和提高各向异性比率。
与使用结晶良好的片晶状氮化硼粉末时相比,各向异性比率显著更小。
1.5至4的热导率各向异性比率有利于散热,特别是在薄板或外壳壁中。
还出人意料的是,即使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的氮化硼团聚体与二级填料的填料组合时,也保持1.5至4的优选的热导率各向异性比率。这是令人惊讶的,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来预期在使用基本上各向同性的二级填料时各向异性比率会显著下降。还令人惊讶的是,与由聚合物与单独组分的复合物(即,由聚合物和氮化硼团聚体组成的复合物以及由聚合物和二级填料组成的复合物)制成的注塑板的热导率的数学上增加值相比,在注塑板中采用由氮化硼团聚体和二级填料组成的填料组合时,贯通面热导率和面内热导率两者更高。
当使用氮化硼团聚体与二级填料的填料组合时,已令人惊讶地表明,与使用单独的氮化硼团聚体相比,在氮化硼团聚体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当使用附加二级填料时不仅在贯通面方向上热导率显著提高,而且同时其在面内方向上大幅提高。
还令人惊讶的是,在导热填料和加固填料的填料加载量不太高的情况下,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也可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为了进一步调整经填充的聚合物材料的性质,因此可以加入另外的添加剂和填料,以使得在大多数标准热塑性聚合物中,可以实现≤50体积%的总填料加载量,并且例如在TPE聚合物(热塑性弹性体)中可以实现≤70体积%的水平。
图1示出了尺寸为80×80×2mm3并具有铸口、面内和贯通面方向的薄注塑板,在面内和贯通面方向上计算热导率值(面内热导率和贯通面热导率)。
图2a和2b示出了用于测量贯通面和面内热导率的样品。图2a示出了具有尺寸10×10×2mm3的样品,该样品由图1的注塑板的中心制备并用于测量贯通面热导率。图2b示出了用于测量面内热导率的样品的制备。首先,通过使用即粘胶水胶合来制备具有尺寸10×10×2mm3的样品的板叠堆,其中制备由尺寸为80×80×2mm3的注塑板组成的样品。由该板叠堆,制备平行于注塑板的贯通面方向并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样品。在该样品上,测定面内热导率。
图3a和3b示出了来自实例18的氮化硼团聚体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该氮化硼团聚体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图3a示出了团聚体直径为25μm的氮化硼团聚体的SEM图像,该氮化硼团聚体由许多单独的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以及未通过筛选移除并保留在产物中的细粒积聚而成。图3b示出了用于测定团聚体稳定性的100-200μm筛分粒级。
图4a和4b示出了来自实例1的氮化硼团聚体的SEM图像,该氮化硼团聚体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图4a示出了筛分粒级<500μm的氮化硼团聚体的概览图像。图4b示出了厚度为30μm的团聚体的断裂表面。
图5示出了来自实例29的氮化硼团聚体的SEM概览图像,该氮化硼团聚体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并且筛分粒级<500μm。氮化硼团聚体的厚度为10μm。
如上文已经说明的,贯通面热导率是在贯通面方向(即,垂直于板平面)上测量的热导率。面内热导率是在面内方向上(即,在板平面中)测量的热导率。
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贯通面热导率为优选地至少1W/m*K,更优选地至少1.2W/m*K,甚至更优选地至少1.5W/m*K,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1.8W/m*K。根据DINENISO22007-4,在厚度为2mm的圆盘形注塑样品上测量热导率。
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面内热导率为优选地至少1.5W/m*K,更优选地至少1.8W/m*K,甚至更优选地至少2.2W/m*K,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2.7W/m*K。
为了测量面内热导率,将厚度为2mm的圆盘形注塑样品堆叠在彼此顶部上并胶合在一起。从由此制备的板叠堆,制备平行于注塑板的贯通面方向并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尺寸为2×10×10mm3的2mm薄样品。根据DINENISO22007-4,在由此制备的2mm厚样品上测量面内热导率。
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氮化硼/聚合物复合物的面内热导率与贯通面热导率的各向异性比率为优选地至少1.5且至多4,更优选地至少1.5且至多3.5,甚至更优选地至少1.5且至多3.0,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1.5且至多2.5。
通过如所述那样测得面内热导率并将其除以如所述那样测得的贯通面热导率,来计算各向异性比率。
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贯通面热导率比不含导热填料时聚合物材料的热导率大优选地至少0.8W/m*K,更优选地至少1W/m*K,甚至更优选地至少1.3W/m*K,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1.6W/m*K。
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面内热导率比不含导热填料时聚合物材料的热导率大优选地至少1.3W/m*K,更优选地至少1.6W/m*K,甚至更优选地至少2.0W/m*K,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2.5W/m*K。
基于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总体积计,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中的氮化硼团聚体的比例为优选地至少5体积%,更优选地至少10体积%,更优选地至少20体积%,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30体积%。
基于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总体积计,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中的氮化硼团聚体的比例为优选地不超过70体积%,更优选地不超过60体积%,并且特别优选地不超过50体积%。
可热塑性加工的聚合物用作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聚合物。这些聚合物特别地为热塑性材料聚酰胺(PA)、聚苯硫醚(PPS)、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热塑性弹性体(TP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和聚醚醚酮(PEEK)、液晶聚合物(LCP)以及聚甲醛(POM)。可进行热塑性加工的硬塑性模塑材料也可用作聚合物。
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氮化硼团聚体具有高团聚体稳定性。即使在高剪切力的影响下,具有高团聚体稳定性的氮化硼团聚体也仅部分降解为初级颗粒或团聚体片段,该高剪切力诸如为在聚合物(特别是具有高填料加载量的那些聚合物)与氮化硼填料一起配混时出现的那些高剪切力。即使部分降解,也能保持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有利性质,特别是各向异性比率。
可例如以超声实验测试团聚体的稳定性,而同时通过激光粒度测定法测量团聚体尺寸,其中团聚体由于超声作用而随时间推移发生崩解。经由团聚体尺寸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来记录团聚体的崩解,其中根据团聚体的稳定性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曲线。软的团聚体比机械性上更稳定的团聚体崩解得快。
为了测量团聚体稳定性,使小于200μm的氮化硼团聚体解体,并且通过筛分来移除<100μm的细粒。在由此获得的100-200μm筛分粒级上,借助激光粒度计(具有分散装置Hydro2000S的Mastersizer2000,德国海伦贝格的马尔文公司(Malvern,Herrenberg,Germany))测定团聚体稳定性。为此,将由润湿剂在水中组成的溶液(2mL的漂洗剂(G530Spülfix,BUZIL-WerkWagnerGmbH&Co.KG,梅明根(Memmingen))与0.375mL的Imbentin(聚乙二醇烷基醚)在10L的蒸馏水中的混合物)用作分散介质。在具有按扣盖的小瓶(8mL)中,通过摇动用6mL的分散介质分散10-20mg的团聚体。用吸管将悬浮液从样品中移出并滴入激光粒度计的润湿单元中直至激光阻滞(laserobscuration)达到5%(具体范围:5-30%)。开始在无超声的情况下进行测量,每15秒用超声进行进一步测量,其中将分散装置的超声功率(其可通过装置软件设定为介于0和100%之间的值)设定为每种情况下最大功率的5%。总共进行十次测量。当测量时,分散装置的搅拌器在1750RPM下运行。使用十次测量后的d90值与第一次测量的d90值的商数(乘以100以用百分比表示)作为对团聚体稳定性的量度。此处所述的测量方法在下文也被称为“超声方法”。
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和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的氮化硼团聚体的团聚体稳定性为优选地至少40%,更优选地至少50%,特别优选地至少60%。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上述超声方法测定团聚体稳定性。
优选地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和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的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比表面(BET)为优选地20m2/g或更小、更优选地10m2/g或更小。
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和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的氮化硼团聚体可倾倒且易于投料,这与未团聚的氮化硼粉末截然不同。
在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优选实施例中,大部分各向同性的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用作氮化硼团聚体。这些氮化硼团聚体是片晶状六方初级氮化硼颗粒的团聚体,其中六方初级氮化硼颗粒借助无机粘结剂相而彼此粘结。无机粘结剂相包含至少一种氮化物和/或氮氧化物。氮化物和氮氧化物优选地为元素铝、硅、钛和硼的复合物。这些氮化硼团聚体也可被称为各向同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或具有氮化物粘结剂相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这些团聚体中的氮化硼片晶基本不以相对于彼此的优选方向取向,这意味着它们基本具有各向同性性质。各向同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在下文也被称为氮化硼混合团聚体。
为了制备此类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将初级氮化硼颗粒或无定形氮化硼形式的氮化硼原料粉末与粘结剂相原料混合,加工成颗粒剂或成型件,然后将这些颗粒剂或成型件在至少1,600℃的温度下在氮化气氛中进行处理,接着如果适用的话,将所得的颗粒剂或成型件粉碎和/或分级。
粘结剂相中所含的氮化物和氮氧化物优选地为氮化铝(AlN)、氮氧化铝、氮化钛(TiN)、氮化硅(Si3N4)和氮化硼(BN),优选地氮化铝、氮氧化铝、氮化钛和/或氮化硅,更优选地氮化铝和/或氮氧化铝。粘结剂相特别优选地包含氮化铝。
粘结剂相的氮化物和氮氧化物可为无定形的、部分结晶的或结晶的。粘结剂相优选地为结晶的。
氮化物粘结剂相还可包含氧化物相,诸如氧化硼(B2O3)、氧化铝(Al2O3)、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氧化钇(Y2O3)、氧化镁(MgO)、氧化钙(CaO)以及稀土金属氧化物。
此外,粘结剂相还可包含硼酸盐,诸如硼酸铝或硼酸钙。另外,粘结剂相还可包含杂质,诸如碳、金属杂质、单质硼、硼化物、碳化硼或其他碳化物诸如碳化硅。
基于氮化硼团聚体的总量计,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中的氮化物粘结剂相的比例为优选地至少1重量%,更优选地至少5重量%,甚至更优选地至少1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至少20重量%,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30重量%。
基于总粘结剂相计,粘结剂相中氮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比例为优选地至少50重量%,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80重量%。
粘结剂相粘结团聚体中的初级氮化硼颗粒,以使得可获得与不含粘结剂的团聚体相比机械性上更稳定的团聚体。
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可被倒圆成球形或块状和角形,具体取决于制备方法。通过喷雾干燥制备的团聚体甚至在氮化之后保持其圆形至球形的形状。借助压实和粉碎制备的团聚体趋于具有块状或大块状、角形或有边形状。
当制备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时,优选使用的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的平均团聚体直径(d50)≤1000μm,更优选地≤500μm,甚至更优选地≤400μm,甚至更优选地≤300μm,并且甚至更优选地≤200μm。可借助激光衍射(湿法测量,Mastersizer2000,马尔文公司(wetmeasurement,Mastersizer2000,Malvern))来测定平均团聚体直径(d50)。平均团聚体直径比用于团聚体制备的初级氮化硼颗粒的平均粒度大至少两倍,优选地大至少三倍。平均团聚体直径也可比用于团聚体制备的初级氮化硼颗粒的平均粒度大十倍或也可大五十倍或以上。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物团聚体中的初级颗粒(d50)的平均粒度≤50μm,优选地≤30μm,更优选地≤15μm,甚至更优选地≤10μm,并且特别优选地≤6μm。
用于配混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的纵横比为1.0至1.8,优选地1.0至1.5。
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为高密度的氮化硼团聚体。
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中的单独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之间存在直接接触点,从而在氮化硼团聚体中产生由初级氮化硼颗粒组成的连续导热通路。
六方氮化硼、无定形氮化硼、部分结晶的氮化硼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可用作用于制备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的氮化硼原料粉末。
所用氮化硼粉末的平均粒度(d50)可为0.5-50μm,优选地0.5-15μm,并且更优选地为0.5-5μm。例如,可使用平均粒度为1μm、3μm、6μm、9μm和15μm的六方氮化硼粉末,但最多50μm的更大平均粒度也是可能的。同样可使用具有不同粒度的不同六方氮化硼粉末的混合物。测量所用氮化硼粉末的平均粒度(d50)通常借助激光衍射(湿法测量,Mastersizer2000,马尔文公司(wetmeasurement,Mastersizer2000,Malvern))来进行。
可使用不含B2O3的氮化硼粉末和具有最多0.5重量%的较低B2O3含量的氮化硼粉末,但也可使用具有最多10重量%或更大的较高B2O3含量的氮化硼粉末。
粘结剂相原料可以固体或液体或糊状形式存在。
氮化硼原料粉末和粘结剂相原料的混合可例如在混合筒、V型混合机、筒环箍混合机(drumhoopmixer)、振动管磨机或艾氏混合机(Eirichmixer)中进行。均质性可在后续的研磨步骤(例如十字型锤磨机、滚磨机或搅拌珠磨机)中得到进一步提高。粉末混合物可为干燥的或润湿的。同样可添加助压剂,如果必要可添加润滑助剂。例如,如果后续的颗粒剂制备经由喷雾干燥或积聚造粒来进行,则也可以湿法进行混合。
与还原剂组合的金属化合物也可用作用于制备氮化物粘结剂相的粘结剂相原料,该氮化物粘结剂相经由还原氮化来制备。所用的金属化合物优选地为来自如下的化合物:元素铝、硅和钛,优选地氧化物和/或氢氧化物,诸如氧化铝(Al2O3)、氢氧化铝(Al(OH)3)、水软铝石(AlOOH)、二氧化硅(SiO2)和二氧化钛(TiO2)。金属化合物也可为硼酸盐诸如硼酸铝。碳和氢以及有机化合物,诸如,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三聚氰胺和甲烷可用作还原剂。如果将诸如,例如氢或甲烷的气态物质用作还原剂,则将这些物质添加到氮化气氛中。还原所需的还原剂也可能已经存在于金属化合物中,因此使得无需使用额外的还原剂,例如当使用异丙醇铝、原硅酸四乙酯或异丙醇钛作为粘结剂原料时。在氮化步骤中,金属化合物被转化成相应的金属氮化物。还可能的是,氮氧化物或者金属氮化物与氮氧化物的混合物在氮化期间形成;同样,粘结剂相仍可包含残余的未反应氧化物。
用于制备氮化硼的反应物也可用作用于制备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的氮化物粘结剂相的粘结剂相原料。用于制备氮化硼的反应物可包含氧化硼源,诸如,例如硼酸(H3BO3)和氧化硼(B2O3)以及还原剂,诸如,例如碳或氢或有机化合物例如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三聚氰胺和甲烷。如果将诸如,例如氢或甲烷的气态物质用作还原剂,则将这些物质添加到氮化气氛中。基本上不含氧的硼源,诸如,例如元素硼、碳化硼和硼酸三甲酯也可用作用于制备氮化硼的反应物。在氮化步骤中,这些原料被转化成六方氮化硼。
用于制备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的氮化物粘结剂相的粘结剂相原料也可为氮化物材料,该氮化物材料在氮化气氛中的热处理期间硬化。氮化物材料可为铝或硅的氮化物和/或氮氧化物复合物,但也可使用氮化钛和稀土氮化物;同样地,来自由赛隆组成的组的化合物。液相,诸如,例如氧化钇、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氧化硅和稀土氧化物可用作烧结助剂。
还可以使用所列出的不同粘结剂相原料的混合物。
在后续的破碎和/或分级步骤中,如果必要,在氮化气氛中的热处理之后将成型件或颗粒剂破碎或分级为所需的团聚体尺寸,从而制备根据本发明的氮化物粘结的团聚体。如果在原料的造粒期间已实现最终团聚体尺寸,例如如果通过喷雾干燥或积聚造粒来进行造粒,则不进行氮化后的破碎步骤。
为了实现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的目标团聚体尺寸,可采取惯常步骤,诸如筛选、筛选分级和过筛。如果包含细粒,则首先将其移除。作为筛选的替代方式,团聚体的限定粉碎还可用筛滤栅、分类磨机、结构化辊式破碎机和切割轮来进行。磨削(例如在球磨机中)也是可能的。
在其制备后,可对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进行进一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可进行例如以下可能处理中的一者或多者:
-在氧气下的热处理,这导致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的表面氧化。例如,可通过在高于500℃下在空气中氧化,用包含氮化钛(TiN)的粘结剂相制备具有表面TiO2的团聚体;可用包含氮化硅(Si3N4)的粘结剂相制备表面SiO2,并且可用包含氮化铝(AlN)的粘结剂相制备表面氧化铝(Al2O3)。
-蒸气处理
-用硅烷、钛酸盐或其他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室温或在加热作用下以及用载气或反应气体进行表面改性。该表面改性还提高了氮化物粘结剂相的耐水解性。
-用聚合物,例如用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聚物、丙烯酸酯、油或羧酸进行表面改性。
-用溶胶-凝胶体系,例如用水软铝石溶胶或SiO2溶胶,或用水溶性玻璃或纳米颗粒或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或它们的混合物进行浸润。
-用水或乙醇可溶性聚合物进行浸润。可用树脂诸如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浸润氮化硼团聚体,并且可在配混之前或期间用硬化剂使树脂硬化,或热硬化。
也可对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与其他氮化硼填料诸如初级氮化硼颗粒的混合物进行所列的表面处理。
还可以任何次序来组合所列处理的若干种。例如,可以流化床方法进行这些处理。
利用所列的处理,可以实现聚合物基体与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团聚体的改善偶联。
在其他方面能与之相比的处理条件下,与使用未团聚的片晶状氮化硼相比,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的贯通面热导率在填料加载量为30体积%的情况下可提高超过40%,并且在填料加载量为40体积%的情况下可提高超过70%。特别令人惊讶的是,采用双螺杆挤出机中的剧烈配混及对薄板进行注塑时,也实现了这些提高。
在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更优选实施例中,基本上各向异性的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用作氮化硼团聚体。这些氮化硼团聚体为包含片晶状六方初级氮化硼颗粒的团聚体,这些颗粒团聚在一起而形成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这些氮化硼团聚体也可被称为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或氮化硼薄片。这些氮化硼薄片应有别于未团聚的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它们在英语文献中常被称为“薄片状氮化硼颗粒”(flakyboronnitrideparticle)。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结构由许多单独的氮化硼片晶积聚而成。这些团聚体中的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不无规地朝向彼此取向。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包含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其片晶平面以平行于彼此的方式排列。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优选地以一定方式团聚在一起,使得初级氮化硼颗粒的片晶平面以基本上平行于彼此的方式排列。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具有各向异性性质,这是由于这些团聚体中的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不无规地朝向彼此取向。
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中的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的排列角度可用织构指数表征。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完全各向同性排列(即,不偏好于任何特定方向)时的六方氮化硼(hBN)的织构指数为1。织构指数随样品中的取向角度而升高,即,越多的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在彼此顶部上排列或以其基底面平行于彼此的方式排列,或越多的初级氮化硼颗粒片晶平面以平行于彼此的方式排列。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的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织构指数优选地处于大于2.0的值,更优选地处于2.5及以上,甚至更优选地处于3.0及以上,并且特别优选地处于3.5及以上。团聚体的织构指数也可具有5.0及以上以及10.0及以上的值。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织构指数优选地处于200及更小的值,更优选地处于50及更小的值。使用X射线照相术测定织构指数。为此,通过测量X射线衍射图来确定(002)的衍射反射强度与(100)的衍射反射强度的比率,然后除以理想的非织构hBN样品的相应比率。此理想比率可由JCPDS数据来确定,其为7.29。
因此,氮化硼团聚体的织构指数(TI)可根据下式来计算
作为氮化硼团聚体的X射线衍射图的(002)的衍射反射强度与(100)的衍射反射强度的比率I(002)/I(100),除以数值7.29。在大块氮化硼团聚体上测量氮化硼团聚体的织构指数。该测量在20℃的温度下进行。
如果在尺寸为约3.5cm2(基于鳞片状团聚体的顶表面或底表面的面积)的大鳞片状单独团聚体上测定织构指数,则对于织构指数而言可获得100及以上且最多约500的极高值。在大鳞片状团聚体上测量的这些值是初级颗粒在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中极强排列的证据。当在优选地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上测量织构指数(可在如上文已描述的团聚体填充物上进行测量)时,在用于X射线摄影术测量的样品载体中发生部分静态的排列。因此在尺寸≤1mm的较小鳞片状团聚体上获得的织构指数值始终低于单独鳞片状团聚体中的初级颗粒的相应取向。
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氮化硼/聚合物复合物的各向同性氮化物粘结的团聚体的织构指数优选地为1.0至<2.0的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和组成部件中,优选使用的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平均团聚体直径(d50)≤1000μm,更优选地≤500μm,甚至更优选地≤300μm,并且特别优选地≤200μm。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和组成部件的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平均团聚体直径(d50)为优选地≥20μm,更优选地≥30μm,甚至更优选地≥50μm,并且特别优选地≥100μm。可借助激光衍射(湿法测量,Mastersizer2000,马尔文公司(wetmeasurement,Mastersizer2000,Malvern))来测定平均团聚体直径(d50)。平均团聚体直径比用于团聚体制备的初级氮化硼颗粒的平均粒度大至少两倍,优选地大至少三倍。平均团聚体直径也可比用于团聚体制备的初级氮化硼颗粒的平均粒度大十倍或也可大五十倍或以上。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中的初级颗粒(d50)的平均粒度≤50μm,优选地≤30μm,更优选地≤15μm,甚至更优选地≤10μm,并且特别优选地≤6μm。
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厚度≤500μm,优选地≤200μm,更优选地≤100μm,甚至更优选地≤70μm,还更优选地≤50μm,并且特别优选地≤35μm。厚度为至少1μm,更优选地≥2μm,甚至更优选地≥3μm,并且特别优选地≥5μm。可使用数字精密仪表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测定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厚度。
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纵横比,即团聚体直径与团聚体厚度的比率,可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通过测量团聚体的直径和厚度来测定。鳞片状团聚体的纵横比具有大于1的值,优选地2及以上的值,更优选地3及以上的值,并且特别优选地5及以上的值。
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为高密度的氮化硼团聚体。
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中的单独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之间存在直接接触点,从而在氮化硼团聚体中产生由初级氮化硼颗粒积聚而成的连续导热通路。
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在其顶侧和底侧上具有通过成型工艺直接制备而未经过粉碎的表面。这些表面在下文被称为“成型表面”。成型表面是相对平滑的,这与团聚体的粗糙侧表面(断裂表面)截然不同,该粗糙侧表面(断裂表面)通过断裂或破碎步骤形成。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表面为基本上平坦的(平面的),并且其顶侧和底侧基本上平行于彼此。
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总表面区域中的成型表面的比例平均为至少33%(如果团聚体的直径等于其高度),从而呈现具有圆形基底的片晶或鳞片形状,并且其同样为至少33%(如果团聚体为立方体形),从而呈现具有正方形基底的片晶或鳞片形状。对于具有高纵横比的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总表面区域中的成型表面的比例明显更高;对于纵横比>3.0的团聚体,该比例通常在60与95%之间;对于非常大的团聚体,该比例可甚至更高。通过使团聚体倒圆或甚至由于筛选或分选工艺的结果,总表面区域中的成型表面的比例可下降;然而,该比例一般始终为至少10%,优选地至少20%。
可通过分析SEM图像来测定成型表面与总表面区域的比率。在这样做时,对团聚体直径和厚度计算的值用于测定纵横比。根据如下公式,利用这些值计算总表面区域中的成型表面的比例:
成型表面的比例[%]=((2*端面)/总表面区域)*100
其中
端面=团聚体直径*团聚体直径
总表面区域=2*末端相+4*侧面
侧面=团聚体厚度*团聚体直径
为了制备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在成型步骤中将初级氮化硼颗粒或无定形氮化硼形式的氮化硼原料粉末(任选地与粘结剂相原料混合)加工成鳞片状团聚体,随后进行热处理步骤,高温退火,并且如果必要,随后将获得的鳞片状团聚体破碎和/或分级。
通过单轴向压制或辊轴压实来压缩干燥或润湿的粉末混合物,从而使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成型。
为了进行成型,优选地在两个反向旋转辊之间压制氮化硼原料粉末或由氮化硼原料粉末和粘结剂相原料组成的粉末混合物。在辊之间的间隙中,接触力被设定为每cm辊隙长度≥0.5kN,优选地≥1kN,更优选地≥2kN,甚至更优选地≥3kN,还更优选地≥5kN,最优选地≥7kN并且特别优选地≥10kN。辊的接触力影响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密度。在高接触力的情况下,一部分氮化硼原料被制成为无定形的,其在后续的高温退火期间重结晶。当使用微结构化辊时,也可进行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制备。
在进一步热处理或氮化之前,通过在大约100℃下干燥,将所制备的团聚体的残余水分逐出。
对压实成鳞片状团聚体的材料进行热处理步骤,高温退火。如果鳞片状团聚体是在未加入粘结剂相原料且仅使用氮化硼原料粉末(即,初级氮化硼颗粒或无定形氮化硼)的情况下制备的,则在至少1600℃、优选地至少1800℃的温度下进行鳞片状团聚体的高温退火。
如果必要,还可随后将获得的鳞片状团聚体进一步粉碎和/或分级。
在压实期间增大接触力并在热处理期间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在厚度为2mm的薄板上测量的热导率也提高,该薄板是使用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由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制备的。
当制备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时,可使用不含另外添加剂的氮化硼粉末,并将其加工成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优选地使用由六方氮化硼粉末和其他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由氮化硼和次生相组成的各向异性鳞片状混合团聚体(“氮化硼混合薄片”)。另外加入六方氮化硼粉末中的用于制备各向异性鳞片状混合团聚体的粉末可为用于制备无机粘结剂相的粘结剂相原料。在各向异性鳞片状混合团聚体中,借助作为次生相的无机粘结剂相,使六方初级氮化硼颗粒彼此连接。
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无机粘结剂相包含至少一种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金属或碳。
与不含粘结剂相的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中一样,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不在这些鳞片状混合团聚体中无规地取向。鳞片状氮化硼混合团聚体包含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其片晶平面以平行于彼此的方式排列。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优选地以一定方式团聚在一起,使得初级氮化硼颗粒的片晶平面以基本上平行于彼此的方式排列。鳞片状氮化硼混合团聚体具有各向异性性质,这是由于这些团聚体中的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不无规地朝向彼此取向。
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混合团聚体(氮化硼混合薄片)中的粘结剂相位于初级氮化硼颗粒之间,但其也可至少部分地位于氮化硼混合薄片的表面上或覆盖大部分的表面区域。粘结剂相粘结氮化硼混合薄片中的初级氮化硼颗粒,从而使得可获得与不含粘结剂的团聚体相比机械性上更稳定的团聚体。
在每种情况下基于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总量计,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粘结剂相比例优选地为至少1%,更优选地至少5%,甚至更优选地至少10%,还更优选地至少20%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30%。
在至少1000°的温度下进行具有无机粘结剂相的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高温退火。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各向异性鳞片状混合团聚体的无机粘结剂相包含至少一种氮化物和/或氮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优选地为元素铝、硅、钛和硼的化合物。
这些氮化硼混合团聚体也可被称为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或具有氮化物粘结剂相的各向异性氮化硼团聚体。
粘结剂相中所含的氮化物和氮氧化物优选地为氮化铝(AlN)、氮氧化铝、氮化钛(TiN)、氮化硅(Si3N4)和/或氮化硼(BN),更优选地氮化铝、氮氧化铝、氮化钛和/或氮化硅,甚至更优选地氮化铝和/或氮氧化铝。粘结剂相特别优选地包含氮化铝。
粘结剂相的氮化物和氮氧化物可为无定形的、部分结晶的或结晶的。粘结剂相优选地为结晶的,这是由于这使得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和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中实现更高的热导率值。
包含氮化物和/或氮氧化物的粘结剂相还可另外包含氧化物相,诸如氧化硼(B2O3)、氧化铝(Al2O3)、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氧化钇(Y2O3)、氧化镁(MgO)、氧化钙(CaO)以及稀土金属氧化物。
此外,粘结剂相还可另外包含硼酸盐,例如硼酸铝或硼酸钙。另外,粘结剂相还可包含杂质,例如碳、金属杂质、元素硼、硼化物、碳化硼或其他碳化物诸如碳化硅。
基于总粘结剂相计,粘结剂相中氮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比例为优选地至少50重量%,特别优选地至少80重量%。
基于总粘结剂相计,粘结剂相优选地包含比例≥50重量%的氮化铝、氮化硅或氮化钛或它们的混合物。基于总粘结剂相计,粘结剂相特别优选地包含氮化铝,优选地比例≥90重量%。
金属粉末优选地用作用于制备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的氮化物粘结剂相的粘结剂相原料,该金属粉末通过直接氮化被转化为相应金属氮化物或氮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与氮氧化物的混合物。所用的金属粉末优选地为铝、硅或钛粉或它们的混合物。特别优选使用铝粉。在氮化步骤中,金属被转化成相应的金属氮化物。还可能的是在氮化期间形成氮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与氮氧化物的混合物。
与还原剂组合的金属化合物也可用作用于制备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的氮化物粘结剂相的粘结剂相原料,该氮化物粘结剂相经由还原氮化来制备。所用的金属化合物优选地为来自如下的化合物:元素铝、硅和钛,优选地氧化物和/或氢氧化物,诸如氧化铝(Al2O3)、氢氧化铝(Al(OH)3)、水软铝石(AlOOH)、二氧化硅(SiO2)和二氧化钛(TiO2)。所用的金属化合物也可为硼酸盐例如硼酸铝。碳和氢以及有机化合物,诸如,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三聚氰胺和甲烷可用作还原剂。如果将诸如,例如氢或甲烷的气态物质用作还原剂,则将这些物质添加到氮化气氛中。还原所需的还原剂也可能已经存在于金属化合物中,因此使得无需使用额外的还原剂,例如当使用异丙醇铝、原硅酸四乙酯或异丙醇钛作为粘结剂原料时。在氮化步骤中,金属化合物被转化成相应的金属氮化物。还可能的是,氮氧化物或者金属氮化物与氮氧化物的混合物在氮化期间形成;同样,粘结剂相仍可包含残余的未反应氧化物。
用于制备氮化硼的反应物也可用作用于制备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的氮化物粘结剂相的粘结剂相原料。用于制备氮化硼的反应物可包含氧化硼源,诸如,例如硼酸(H3BO3)和氧化硼(B2O3)以及还原剂,诸如,例如碳或氢或有机化合物例如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三聚氰胺和甲烷。如果将诸如,例如氢或甲烷的气态物质用作还原剂,则将这些物质添加到氮化气氛中。基本上不含氧的硼源,诸如,例如元素硼、碳化硼和硼酸三甲酯也可用作用于制备氮化硼的反应物。在氮化步骤中,这些原料被转化成六方氮化硼。
用于制备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的氮化物粘结剂相的粘结剂相原料也可为氮化物材料,该氮化物材料在氮化气氛中的热处理期间硬化。氮化物材料可为铝或硅的氮化物和/或氮氧化物化合物,但也可使用氮化钛和稀土氮化物;同样地,来自由赛隆组成的组的化合物。液相,诸如,例如氧化钇、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氧化硅和稀土氧化物可用作烧结助剂。
还可以使用所列出的不同粘结剂相原料的混合物。
六方氮化硼、无定形氮化硼、部分结晶的氮化硼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可用作用于制备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氮化硼原料粉末。
所用氮化硼粉末的平均粒度d50可为0.5-50μm,优选地0.5-15μm,更优选地0.5-5μm。例如,可使用平均粒度为1μm、3μm、6μm、9μm和15μm的六方氮化硼粉末,但最多50μm的更大平均粒度也是可能的。同样可使用具有不同粒度的不同六方氮化硼粉末的混合物。
测量所用氮化硼粉末的平均粒度(d50)通常借助激光衍射(湿法测量,Mastersizer2000,马尔文公司(wetmeasurement,Mastersizer2000,Malvern))来进行。
可使用不含B2O3的氮化硼粉末和具有最多0.5重量%的较低B2O3含量的氮化硼粉末,但也可使用具有最多10重量%或更大的较高B2O3含量的氮化硼粉末。还可使用粉末状或颗粒状氮化硼的混合物。粘结剂相原料可以固体或液体或糊状形式存在。
氮化硼原料粉末和粘结剂相原料的混合可例如在混合筒、V型混合机、筒环箍混合机(drumhoopmixer)、振动管磨机或艾氏混合机(Eirichmixer)中进行。均质性可在后续的研磨步骤(例如十字锤磨机、滚磨机、搅拌珠磨机)中得到进一步提高。粉末混合物可为干燥的或润湿的。同样可添加助压剂,如果必要可添加润滑助剂。例如,如果后续的颗粒剂制备经由喷雾干燥或积聚造粒来进行,则也可以湿法进行混合。
随后在氮化气氛中在至少1600℃、优选地至少1800℃的温度下对压实成鳞片状团聚体的材料进行高温退火。氮化气氛优选地包含氮气和/或氨气。氮化气氛优选地另外包含氩气。在实现最大温度之后,可开始最多若干小时或若干天的保持时间。热处理可以连续或分批方法进行。
由于氮化气氛中的热处理,氮化物粘结剂相形成为次生相,其使初级氮化硼颗粒彼此粘结在一起。由于氮化步骤,初级颗粒的结晶度可增加,这与初级颗粒生长相伴。
在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粘结剂相中氮化期间未反应的其余原料优选地≤10%,更优选地≤5%,甚至更优选地≤3%,并且特别优选地≤2%。被氧气污染优选地≤10%,更优选地≤5%,甚至更优选地≤2%,并且特别优选地≤1%。
在高温处理之前,优选地在氮化气氛中在至少700℃的温度下对压实成鳞片状团聚体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热处理,其中该第一热处理的温度低于高温处理的温度。该初始氮化的氮化气氛优选地包含氮和/或氨。氮化气氛优选地另外包含氩气。
在升高温度并延长热处理持续时间的情况下,在鳞片状氮化硼混合团聚体中所含的初级氮化硼颗粒中,结晶程度增加,并且所存在的初级氮化硼颗粒的氧含量和比表面积下降。
为了实现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目标团聚体尺寸,可采取惯常步骤,诸如筛选、筛选分级和过筛。如果包含细粒,则首先将其移除。作为筛选的替代方式,团聚体的限定粉碎还可用筛滤栅、分类磨机、结构化辊式破碎机或切割轮来进行。磨削(例如在球磨机中)也是可能的。在另外一个工艺步骤中将尺寸为若干毫米至若干厘米的团聚体加工为限定的团聚体尺寸。为此,例如可使用在振动筛上具有不同网目宽度和筛分辅助设备的标准商业筛。已经证实多步筛分/破碎筛分工艺是有利的。
在其制备后,可对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进行进一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可进行例如以下可能处理中的一者或多者:
-蒸气处理
-用硅烷、钛酸盐或其他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室温或在加热作用下以及用载气或反应气体进行表面改性。在氮化物粘结的鳞片状团聚体的情况下,该表面改性也增强了氮化物粘结剂相的耐水解性。
-用聚合物,例如用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聚物、丙烯酸酯、油或羧酸进行表面改性。
-用溶胶-凝胶体系,例如用水软铝石溶胶或SiO2溶胶,或用水溶性玻璃或纳米颗粒或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或它们的混合物进行浸润。
-用水溶性或乙醇可溶性聚合物进行浸润。可用树脂诸如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浸润氮化硼团聚体,并且可在配混之前或期间用硬化剂使树脂硬化,或热硬化。
-在氮化物粘结的鳞片状团聚体的情况下,在氧气下热处理,这导致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的表面氧化。例如,可通过在高于500℃下在空气中氧化,用包含氮化钛(TiN)的粘结剂相制备具有表面TiO2的团聚体;可用包含氮化硅(Si3N4)的粘结剂相制备表面SiO2,并且可用包含氮化铝(AlN)的粘结剂相制备表面氧化铝(Al2O3)。对于包含作为粘结剂相的AlN的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可进行空气中的热处理,优选地在500℃及更高的温度下,更优选地在700℃与1200℃之间的温度下并且特别优选地在700℃与1000℃之间的温度下进行。
也可对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与其他氮化硼填料诸如初级氮化硼颗粒的混合物进行所列的表面处理。
还可以任何次序来组合所列处理的若干种。例如,可以流化床方法进行这些处理。
利用所列的处理,可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中的聚合物基体与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改善偶联。
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表现出优异的机械稳定性。氮化硼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是重要的,因为其必须承受(如果可能的话,仅最少崩解)填充、运输、投料、配混,即,将氮化硼团聚体进一步加工成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并且随后通过注塑进行模塑。如果氮化硼团聚体在配混期间崩解,则存在这样的危险: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流变性质更差,并且在由该化合物制备的组成部件中(特别是在注塑薄板中)的贯通面方向上热导率降低。存在这样的风险:氮化硼团聚体降解到一定点,使得贯通面方向上的热导率降低程度如此之大,以致于下降到能与使用初级氮化硼颗粒制备的聚合物复合物相比的水平。
在采用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和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热导率的方向依赖性不及使用片晶状初级氮化硼颗粒制备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热导率。用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和各向同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制备的根据本发明的氮化硼聚合物复合物的贯通面热导率大约处于相同水平,而与使用具有相同化学组成的各向同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制备的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相比,用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和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制备的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面内热导率显著更高。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和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聚合物熔体数量较高且尺寸较大时的配混工艺。
令人惊讶的是,在其他方面能与之相比的处理条件下,与使用未团聚的片晶状氮化硼相比,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的贯通面热导率在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中在填料加载量为30体积%的情况下可提高50%及以上,并且在填料加载量为40体积%的情况下可提高超过两倍。特别令人惊讶的是,采用双螺杆挤出机中的剧烈配混及对薄板进行注塑时,也实现了这些提高。
各向同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以及具有无机粘结剂相的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足够稳定,以用于配混及对壁厚为约2mm的薄板进行注塑。如果进一步降低薄板的壁厚,其中需要团聚体的甚至更高稳定性,则在每种情况下可通过提高粘结剂相在各向同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和具有无机粘结剂相的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中的比例,来对稳定性要求进行调整。
还有利的是,通过调整或提高各向同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和具有无机粘结剂相的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稳定性,含磨料二级填料的混合物也是可能的。在氮化硼团聚体与磨料二级填料的混合物中,惯常的氮化硼团聚体发生降解。在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氮化硼团聚体中,降解被减轻到一定程度,使得有利的热导率性质诸如各向异性比率得以保持。
此外有利的是,各向同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和具有无机粘结剂相的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稳定性可通过提高粘结剂相的比例来调整,特别是在高填料含量的情况下,其中热塑性加工期间的熔体粘度较高并且其中因此发生填料的高剪切,并且有利的是,因此高填料含量或高填料混合物含量的加工是可能的。
由于各向同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和具有无机粘结剂相的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稳定性的可调整性,对于每种应用而言可在导热填料的耐磨性与足够稳定性之间实现良好的折衷。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除作为导热填料的氮化硼团聚体之外,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可另外还包含至少一种作为导热填料的填料,其不同于氮化硼并提高热导率。这些附加填料在下文也被称为二级填料。
此类二级填料的热导率通常≥5W/m*K,优选地≥8W/m*K。
在每种情况下基于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总体积计,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中的氮化硼团聚体和二级填料的总比例为优选地至少20体积%,并且更优选地至少30体积%。优选地,在每种情况下基于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总体积计,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中的氮化硼团聚体和二级填料的总比例为至多70体积%,更优选地至多60体积%。特别优选地,在每种情况下基于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总体积计,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中的氮化硼团聚体和二级填料的总比例为至多50体积%,。
粉末状金属可用作二级填料,该粉末状金属优选地选自包含以下各项的组:铝、硅、钛、铜、铁和青铜粉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石墨、膨胀石墨或炭黑形式的碳也可用作二级填料,膨胀石墨是特别优选的。
此外,陶瓷填料诸如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也可用作二级填料,优选地选自包含以下各项的组:氧化铝、氧化镁、氮化铝、二氧化硅、碳化硅、氮化硅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特别优选地氧化铝、氧化镁和/或氮化铝。
矿物填料也可用作二级填料,优选地选自包含以下各项的组:铝硅酸盐、硅酸铝、硅酸镁(2MgO*SiO2)、铝酸镁(MgO*Al2O3)、水镁石(氢氧化镁,Mg(OH)2)、石英、方石英以及它们的混合物。蓝晶石(Al2SiO5)和/或莫来石(3Al2O3*2SiO2)可用作例如铝硅酸盐或硅酸铝。
二级填料的组合也是可能的。已经证实作为导热填料的各向异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铝硅酸盐和膨胀石墨的组合在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中特别有利。
优选的是,二级填料以微粒形式存在。二级填料颗粒的形状可为不规则的、大块状的或球形的,或片晶状的。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中的片晶状二级填料的比例为优选地不超过10体积%,更优选地不超过5体积%。
二级填料的粒径或片晶直径优选地≥0.5μm,更优选地≥1μm,更优选地≥2μm,并且特别优选地≥5μm。
二级填料以粉末形式、优选地团聚粉末形式存在。可经由例如在艾氏混合机(Eirichmixer)中的辊压实或积聚造粒,来进行二级填料的团聚。PVA溶液可用作成粒剂。在配混期间,优选地在投料之前将二级填料颗粒剂与氮化硼填料在挤出机中一起混合。在将二级填料颗粒剂与氮化硼填料混合之前,干燥二级填料颗粒剂。二级填料成粒有利于在配混期间均匀投料。
当使用氮化硼团聚体和二级填料的填料组合时,各向同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和/或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优选地与二级填料组合使用。优选使用由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与二级填料组成的填料混合物。
在每种情况下使用总体积中相同比例的填料,与使用单独二级填料制备的聚合物化合物相比,使用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与二级填料的填料组合的、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热导率更高,。
令人惊讶的是,与在将用相应比例的氮化硼团聚体和二级填料单独填充的聚合物材料的热导率值(在每种情况下减去未填充基础聚合物的热导率)相加时所预期的热导率值相比,氮化硼团聚体(特别是优选的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与二级填料的组合表现出,用填料组合制备的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所实现热导率值更高。这适用于面内热导率和贯通面热导率两者。
除氮化硼团聚体之外,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还可包含初级氮化硼颗粒。同样,初级氮化硼颗粒可另外用于使用氮化硼团聚体与二级填料的填料组合制备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中。所用的初级氮化硼颗粒可不仅为氮化硼粉末,也可为不太稳定的氮化硼团聚体,诸如,喷雾干燥的氮化硼团聚体,其在配混期间大部分或完全降解为初级颗粒。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中的附加初级氮化硼颗粒的比例优选地≤20体积%,特别优选地≤10体积%。
除热导率≥5W/m*K的氮化硼团聚体或氮化硼团聚体和二级填料之外,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还可包含附加填料,该附加填料不同于氮化硼,具有<5W/m*K的较低热导率,诸如滑石。
除导热填料之外,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还可包含附加添加剂和填料,其呈现其他功能,诸如,调整机械或电气性质或热膨胀系数。填料可例如以大块状、球形、片晶状、纤维颗粒,或以具有不规则形态的颗粒存在。
为了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和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也可使用不同粒级的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或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混合物。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与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混合物也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可使用任何常见配混聚集体通过配混来制备。这尤其包括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切线型或紧密啮合型同向或反向旋转行星辊式挤出机、沟槽机筒挤出机、销钉型挤出机、压延、Buss共捏合机、剪切辊式挤出机和注塑机以及反应器。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的配混是优选的。
用于配混的聚合物可以粉末形式或颗粒剂形式存在。可将聚合物以干燥形式与氮化硼团聚体或与氮化硼团聚体和另外的填料预先混合,然后将混合物供应给配混聚集体。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可经由侧进料器进行氮化硼团聚体和任选的另外填料向聚合物熔体的添加,而无需首先将填料与聚合物预先混合。此外,可首先制备母料,即,填料含量高于最终应用的聚合物复合物,然后例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将其与聚合物均质化。
在配混聚集体中的均质化之后,经填充的聚合物熔体成粒状。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造粒可例如通过料条粒化、水下造粒、热切或冷切粒化来造粒。用于加工化合物的方法的组合也是可能的。可经由成型方法诸如注塑对所得的颗粒状形式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进一步加工以形成组成部件。
通过对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进行热塑性加工,来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可例如通过注塑、挤出、压延或注射冲压,优选地通过注塑或挤出,使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成型为任何所需的形状。通过注塑进行加工是特别优选的。为此,例如,可将来自母料的复合物颗粒剂或复合物颗粒剂混合物在液压或机电驱动的塑化单元中熔融,并且如果必要,也可将其与附加填料或聚合物一起均质化,直到其离开喷嘴。在后续的注射阶段期间,可将熔体注射到注塑机的闭合模具中。在这样做时,可使用经典注塑模具以及具有热浇道系统的模具两者。在腔体完全被填满后,保持压力可保持恒定,直到组成部件完全硬化。在冷却时间结束后,可打开模具并且可顶出组成部件。继而通过注塑机的顶出单元或通过其他移除方式诸如机器人臂进行顶出。
在热塑性加工期间,即,在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制备期间或在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的注塑期间,一定比例的氮化物粘结的各向同性氮化硼团聚体可由配混期间或注塑期间的剪切而降解为初级颗粒或团聚体片段,而不损失复合物的有利性质。
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用于待冷却的组成部件或组件(优选地电子组成部件或组件)的散热。
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包含薄壁部件,可通过所述薄壁部件耗散待冷却的组成部件或组件的热量。组成部件的薄壁部件具有≤3mm,优选地≤2mm的厚度。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可例如作为薄板存在,该薄板具有≤3mm,优选地≤2mm的厚度,可例如借助作为成型方法的注塑或挤出而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也可为导电的或电绝缘的。在成型期间或在后续的加工步骤中,还可以制备薄板形式的层合物,该层合物由导电层和非导电层组成,其中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制备薄板的至少电绝缘层。
在例如借助注塑而成型后,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也可设置有涂层;其可例如被金属化。还可以施加导体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可作为具有均匀或不均匀壁厚的平坦或弯曲板存在。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的表面可为平滑的或织构化的。
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可用作电子组成部件的载体板或可将热量从一个组成部件传递到另一个组成部件。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也可作为膜或作为薄壁管存在。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也可作为基本上薄壁的外壳、底座或连接元件或管的薄壁基本部件存在。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可作为冷却元件一部分的冷却片、外壳、底座、连接元件或管存在,其中底座可为例如灯插座。在更复杂的组成部件中,根据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可作为板叠堆一部分的板,其中板叠堆中的板可用作冷却片。
以下要点旨在阐释本发明和优选的实施例。
1.一种组成部件,在所述组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至多3mm的壁厚,其中所述组成部件通过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热塑性加工来制备,并且其中所述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包含可热塑性加工的聚合物材料和导热填料,并且其中所述填料包含氮化硼团聚体。
2.根据要点1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组成部件的贯通面热导率为至少1W/m*K,优选地至少1.2W/m*K,更优选地至少1.5W/m*K,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1.8W/m*K,其中所述热导率根据DINENISO22007-4在厚度为2mm的圆盘形注塑样品上测得。
3.根据要点1或2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组成部件的面内热导率为至少1.5W/m*K,优选地至少1.8W/m*K,更优选地至少2.2W/m*K,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2.7W/m*K,其中所述热导率根据DINENISO22007-4在厚度为2mm的圆盘形注塑样品上测量。
4.根据要点2和/或3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面内热导率与所述贯通面热导率的各向异性比率为至少1.5且至多4,优选地至少1.5且至多3.5,甚至更优选地至少1.5且至多3.0,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1.5且至多2.5。
5.根据要点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组成部件的所述贯通面热导率比不含导热填料的所述聚合物材料的所述热导率高至少0.8W/m*K,优选地至少1W/m*K,更优选地至少1.3W/m*K,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1.6W/m*K,其中所述热导率根据DINENISO22007-4在厚度为2mm的圆盘形注塑样品的贯通面方向上测量。
6.根据要点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组成部件的所述面内热导率比不含导热填料的所述聚合物材料的所述热导率高至少1.3W/m*K,优选地至少1.6W/m*K,更优选地至少2.0W/m*K,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2.5W/m*K,其中所述热导率根据DINENISO22007-4在厚度为2mm的圆盘形注塑样品的面内方向上测量。
7.根据要点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基于所述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总体积计,氮化硼团聚体的所述比例为至少5体积%,优选地至少10体积%,更优选地至少20体积%,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30体积%。
8.根据要点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基于所述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总体积计,氮化硼团聚体的所述比例为至多70体积%,优选地至多60体积%,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多50体积%。
9.根据要点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聚合物材料选自热塑性材料聚酰胺(PA)、聚苯硫醚(PPS)、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热塑性弹性体(TP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醚醚酮(PEEK)、液晶聚合物(LCP)、聚甲醛(POM)以及硬塑性模塑材料,可对它们进行热塑性加工。
10.根据要点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氮化硼团聚体包含片晶状六方氮化硼初级颗粒,所述片晶状六方氮化硼初级颗粒借助包含至少一种氮化物和/或氮氧化物的无机粘结剂相而彼此连接。
11.根据要点10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氮化硼团聚体的所述无机粘结剂相包含氮化铝(AlN)、氮氧化铝、氮化钛(TiN)、氮化硅(Si3N4)或/和氮化硼(BN),优选地氮化铝、氮氧化铝、氮化钛和/或氮化硅,更优选地氮化铝和/或氮氧化铝。
12.根据要点10或11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氮化硼团聚体的所述无机粘结剂相包含氮化铝。
13.根据要点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基于氮化硼团聚体的总量计,所述氮化硼团聚体的粘结剂相比例为至少1重量%,优选地至少5重量%,更优选地至少10重量%,更优选地至少20重量%,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30重量%。
14.根据要点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氮化硼团聚体的平均团聚体直径(d50)≤1000μm,优选地≤500μm,更优选地≤400μm,更优选地≤300μm,并且特别优选地≤200μm。
15.根据要点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氮化硼团聚体的纵横比为1.0至1.8,优选地1.0至1.5。
16.根据要点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氮化硼团聚体包含片晶状六方初级氮化硼颗粒,所述片晶状六方初级氮化硼颗粒彼此团聚以形成薄片状氮化硼团聚体。
17.根据要点16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织构指数大于2.0,并且优选地2.5及以上,或更优选地3.0及以上,或特别优选地3.5及以上。
18.根据要点16或17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平均团聚体直径(d50)≤1000μm,优选地≤500μm,更优选地≤400μm,更优选地≤300μm,并且特别优选地≤200μm。
19.根据要点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厚度≤500μm,优选地≤200μm,更优选地≤100μm,更优选地≤70μm,更优选地≤50μm,并且特别优选地≤35μm。
20.根据要点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纵横比大于1,并且优选地2.0及以上,更优选地3.0及以上,更优选地5及以上,并且特别优选地10及以上。
21.根据要点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包含无机粘结剂相。
22.根据要点21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基于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总量计,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粘结剂相比例为至少1%,优选地至少5%,更优选地至少10%,更优选地至少20%,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30%。
23.根据要点21或22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粘结剂相包含氮化铝(AlN)、氮氧化铝、氮化钛(TiN)、氮化硅(Si3N4)或/和氮化硼(BN),优选地氮化铝、氮氧化铝、氮化钛和/或氮化硅,更优选地氮化铝和/或氮氧化铝。
24.根据要点23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粘结剂相包含氮化铝(AlN)。
25.根据要点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所述组成部件包含至少一种填料,所述至少一种填料不同于氮化硼并提高热导率。
26.根据要点25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不同于氮化硼的所述填料为金属粉末,优选地选自包含以下各项的组:铝、硅、钛、铜、铁和青铜粉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27.根据要点25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不同于氮化硼的所述填料为石墨、膨胀石墨或炭黑形式的碳,其中膨胀石墨是特别优选的。
28.根据要点25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不同于氮化硼的所述填料为氧化物、氮化物或碳化物,优选地选自包含以下各项的组:氧化铝、氧化镁、氮化铝、二氧化硅、碳化硅、氮化硅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其中氧化铝、氧化镁和/或氮化铝是特别优选的。
29.根据要点25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不同于氮化硼的所述填料为矿物填料并且优选地选自包含以下各项的组:铝硅酸盐、硅酸铝、硅酸镁(2MgO*SiO2)、铝酸镁(MgO*Al2O3)、水镁石(氢氧化镁,Mg(OH)2)、石英、方石英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30.根据要点25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基于所述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总体积计,氮化硼团聚体和不同于氮化硼的导热填料的总比例为至少20体积%,优选地至少30体积%。
31.根据要点25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基于所述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总体积计,氮化硼团聚体和不同于氮化硼的导热填料的总比例为至多70体积%,优选地至多60体积%,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多50体积%。
32.根据要点1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组成部件的壁厚在所述组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为至多2mm。
33.用于制备根据要点1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其中所述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包含可热塑性加工的聚合物材料和导热填料,其中所述填料包含氮化硼团聚体。
34.根据要点1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用于从待冷却的组成部件或组件、优选地从电子组成部件或组件散热的用途。
实例和参考例
为了将聚合物与氮化硼团聚体或填料混合物配混,使用ZSE18MAXX双螺杆挤出机(德国纽伦堡的莱斯特瑞兹公司(Leistritz,Nuremburg,Germany))。使用两种不同螺杆构型,其中一种为具有两个混合元件和六个捏合块的相对剧烈的“标准”螺杆构型(螺杆构型1),另一种为具有三个混合元件且没有捏合块的更轻柔的“软”螺杆构型(螺杆构型2)。将螺杆速度设定为300RPM和900RPM。将聚酰胺PA6(6NV12)用作聚合物。在配混期间,将聚合物熔体加热到265℃。在所有测试中将通过量设定为6kg/h。经由主进料器供应聚合物。经由侧进料器供应填料(氮化硼团聚体)或填料混合物(氮化硼团聚体和二级填料)。
使含填料的聚合物熔体穿过两个3mm喷嘴排出,冷却为料条的形式,并在碎块机中加工而形成颗粒剂。经由注塑,利用颗粒剂制备具有80×80mm2基底的2mm薄板。
实例1:
实例1a):氮化硼混合薄片(各向异性鳞片状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
团聚体)的制备
用磨球将4000g的铝浆料STAPAALUPORSKI-NE/70(得自德国哈滕施泰因的爱卡公司(Eckart,Hartenstein,Germany))和7000g的氮化硼粉末S1-SF(德国的优司科高科技制陶有限公司(ESKCeramicsGmbH&Co.KG,Germany);借助激光衍射(Mastersizer2000,马尔文公司,湿法测量(Mastersizer2000,Malvern,wetmeasurement))测得,平均粒度d50=3μm)在PE滚筒中的辊块上均质化20小时。经由8kg/h的计重投料,将粉末混合物投入辊压机RC250*250(德国雷姆沙伊德的Powtec公司(Powtec,Remscheid,Germany))中。以一定方式改进辊压机,使得平滑不锈钢辊在其空转时相接触。将75kN的接触力施加于辊上,这对应于3kN/cm辊隙长度,并且将辊速度设定为20RPM。这产生了厚度为30μm且直径最多至若干厘米的氮化硼混合薄片。通过刮刀移除粘附到辊上的生坯(即,已压实但尚未进行热处理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在压实后,通过筛分来移除<200μm的细粒并且在下一次原料均质化期间与4000g的铝浆料和7000g的氮化硼粉末S1一起进给到PE滚筒中。重复该过程,直到已制备总计55kg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在排除空气的情况下在80%的氮气和20%的氩气的气氛中在300℃下使氮化硼混合薄片从粘结剂释放,并且在5小时的保持时间期间在80%氮气和20%氩气的气氛中在800℃下将氮化硼混合薄片中的铝比例在最大程度上转化为AlN。随后在80%的氮气和20%的氩气的气氛中在1950℃下进行2小时的高温退火。
用磨球将4000g的铝浆料STAPAALUPORSKI-NE/70(得自德国哈滕施泰因的爱卡公司(Eckart,Hartenstein,Germany))和7000g的氮化硼粉末S1-SF(德国的优司科高科技制陶有限公司(ESKCeramicsGmbH&Co.KG,Germany);借助激光衍射(Mastersizer2000,马尔文公司,湿法测量(Mastersizer2000,Malvern,wetmeasurement))测得,平均粒度d50=3μm)在PE滚筒中的辊块上均质化20小时。经由8kg/h的计重投料,将粉末混合物投入辊压机RC250*250(德国雷姆沙伊德的Powtec公司(Powtec,Remscheid,Germany))中。以一定方式改进辊压机,使得平滑不锈钢辊在其空转时相接触。将75kN的接触力施加于辊上,这对应于3kN/cm辊隙长度,并且将辊速度设定为20RPM。这产生了厚度为30μm且直径最多至若干厘米的氮化硼混合薄片。通过刮刀移除粘附到辊上的生坯(即,已压实但尚未进行热处理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在压实后,通过筛分来移除<200μm的细粒并且在下一次原料均质化期间与4000g的铝浆料和7000g的氮化硼粉末S1一起进给到PE滚筒中。重复该过程,直到已制备总计55kg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在排除空气的情况下在80%的氮气和20%的氩气的气氛中在300℃下使氮化硼混合薄片从粘结剂释放,并且在5小时的保持时间期间在80%氮气和20%氩气的气氛中在800℃下将氮化硼混合薄片中的铝比例在最大程度上转化为AlN。随后在80%的氮气和20%的氩气的气氛中在2050℃下进行2小时的高温退火。
借助载气热萃取间接地测定氧含量,其中使来自样品的氧与碳反应,并且通过红外光谱法(TCH600,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的力可公司(LECO,Germany))测定所形成CO2的含量。氧含量为0.15%。
利用X射线照相术,可以仅检测氮化硼相和氮化铝相。
用橡皮球使氮化硼混合薄片在振动筛中解体。以5mm、2mm、1mm和500μm的顺序使用筛。
处于筛粒级<500μm的所得氮化硼混合薄片具有借助激光衍射(Mastersizer2000,马尔文公司,湿法测量(Mastersizer2000,Malvern,wetmeasurement))测得的192μm的平均粒度(d50)。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厚度为30μm。该厚度是使用数字精密仪表测定的。
在一定装料量的氮化硼混合薄片上测量的织构指数为20.6。
从所制备的氮化硼混合薄片,使<200μm的粒级解体,并且通过筛分来分离<100μm的细粒。使用超声方法在由此获得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100-200μm筛粒级上测定团聚体稳定性。在氮化硼混合薄片上测定的团聚体稳定性为75%。
所制备的处于筛粒级<500μm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SEM概览图像(图3a)清楚显示出团聚体的平坦表面。这些表面是直接通过成型方法(在两个旋转、反向移动辊之间压缩)而不通过后续粉碎所制备的成型表面。图4b示出了厚度为30μm的团聚体的断裂表面、所述团聚体的平坦成型表面以及附加团聚体的平坦成型表面。
实例1b):由PA6与1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 制备在双螺杆挤出机(LeistritzZSE18MAXX,德国纽伦堡(Nuremburg,Germany))中,经由计重主进料器加入聚酰胺PA6(6NV12,德国克尔彭的舒尔曼公司(A.Schulman,Kerpen,Germany))作为聚合物,并且经由计重侧进料器加入来自实例1a)的氮化硼混合薄片。使用剧烈螺杆构型1。将螺杆速度设定为300RPM并且运行6kg/h的通过量,其中在主进料中投入4.8kg/hPA6并且在侧进料中投入来自<500μm筛分粒级的1.2kg/h氮化硼混合薄片。将所得的复合物输送穿过两个3mm喷嘴,通过水浴中的冷却区段并且将其切碎而形成颗粒剂。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比例为10体积%。
实例1c):2mm薄板的注塑以及测量热导率
将来自实例1b)的复合物颗粒剂在注塑机(恩格尔电动系列(Engele-motion))中注塑成尺寸为80×80×2mm3的2mm薄板。
在厚度为2mm的圆盘形注塑样品处测量热导率,并且从厚度为2mm(尺寸2×80×80mm3)的注塑板的中心制备用于测量贯通面热导率的样品,其具有尺寸2×10×10mm3。用于测量热导率的样品的厚度对应于注塑而成的板厚度。将来自实例1b)的化合物颗粒剂在注塑机(恩格尔电动系列(Engele-motion))中注塑成尺寸为80×80×2mm3的2mm薄板。
在厚度为2mm的圆盘形注塑样品上测量热导率,其中从厚度为2mm(尺寸为2×80×80mm3)的注塑板的中心制备用于测量贯通面热导率的样品,其尺寸为2×10×10mm3。用于贯通面热导率测量的样品的厚度对应于注塑而成的板厚度。为了测量面内热导率,使用即粘胶水将注塑2mm薄板的板叠堆胶合在一起,并且从以该方式制备的板叠堆制备尺寸为2×10×10mm3的2mm薄板,其平行于注塑样品的贯通面方向并且垂直于流动方向。使用该样品测定面内热导率。
通过如所述那样测得面内热导率并将其除以如所述那样测得的贯通面热导率,来计算各向异性比率。
为了测量热导率,使用激光闪光方法并且根据DINENISO22007-4用NanoflashLFA447(德国塞尔布的耐驰公司(Netzsch,Selb,Germany))进行。在22℃下进行测量。
热导率(TC)通过测量热扩散率a、比热容cp和密度D的值来确定,并且根据下面的公式由这些值进行计算
TC=a*cp*D。
在如上所述那样制备的尺寸为10×10×2mm3的样品上用NanoflashLFA447(德国塞尔布的耐驰公司(Netzsch,Selb,Germany))测量a和cp。通过称量和测定精确成型样品的几何维度来计算密度。将标准耐高温陶瓷9606(Pyroceram9606)用于测量。
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在尺寸为80×80×2mm3的注塑薄板上测定的未填充聚合物PA6(6NV12)的热导率为0.26W/m*K。
实例2:
由PA6与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1进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而非1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3:
由PA6与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1进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而非1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4:
由PA6与4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1进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4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而非1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5:
由PA6与5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1进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5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而非1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6:
由PA6、1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和1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
的化合物的制备
通过将平均粒度(d50)为6.3μm的5.82kg的铝硅酸盐Trefil1360-400(德国弗雷兴的Quarzwerke公司(Quarzwerke,Frechen,Germany))和来自实例1的4.18kg的混合薄片在PE滚筒中的辊块上均质化5分钟,来制备填料混合物。铝硅酸盐的密度为3.6g/cm3,并且热导率为14W/m*K。根据射线照片,铝硅酸盐的主相为蓝晶石(Al2SiO5)。调整填料混合物,使得填料以如数学上计算的相同体积比例存在于填料混合物中。
在双螺杆挤出机(LeistritzZSE18max,德国纽伦堡(Nuremburg,Germany))中,在计重主进料中加入PA6(6NV12,德国克尔彭的舒尔曼公司(A.Schulman,Kerpen,Germany)),并且经由计重侧进料加入由氮化硼混合薄片和铝硅酸盐制得的填料混合物。在双螺杆挤出机上设定300RPM的螺杆速度和6kg/h的通过速率;在主进料中投入3.6kg/h的PA6并且在侧进料中投入2.4kg/h的填料混合物。调整配混,使得复合物中的填料混合物的体积比例为20体积%。将所得的复合物输送穿过两个3mm喷嘴,接着通过水浴中的冷却区段,然后将其切碎而形成颗粒剂。
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比例为10体积%,并且复合物中的铝硅酸盐的比例也为1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7:
由PA6、1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和2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
的复合物的制备
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制备填料混合物,不同的是铝硅酸盐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数量比例被选择为使得在数学上计算时,含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填料混合物中的铝硅酸盐以所述体积比例的两倍存在。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进行配混,不同的是复合物中的填料混合物的体积比例为30体积%。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比例为10体积%,并且复合物中的铝硅酸盐的比例为2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8:
由PA6、1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和3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
的复合物的制备
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制备填料混合物,不同的是铝硅酸盐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数量比例被选择为使得在数学上计算时,含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填料混合物中的铝硅酸盐以所述体积比例的三倍存在。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进行配混,不同的是复合物中的填料混合物的体积比例为40体积%。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比例为10体积%,并且复合物中的铝硅酸盐的比例为3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9:
由PA6、1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和4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
的复合物的制备
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制备填料混合物,不同的是铝硅酸盐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数量比例被选择为使得在数学上计算时,含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填料混合物中的铝硅酸盐以所述体积比例的四倍存在。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进行配混,不同的是复合物中的填料混合物的体积比例为50体积%。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比例为10体积%,并且复合物中的铝硅酸盐的比例为3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10:
由PA6、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和1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
的复合物的制备
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制备填料混合物,不同的是铝硅酸盐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数量比例被选择为使得在数学上计算时,含铝硅酸盐的填料混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以所述体积比例的两倍存在。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进行配混,不同的是复合物中的填料混合物的体积比例为30体积%。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比例为20体积%,并且复合物中的铝硅酸盐的比例为1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11:
由PA6、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和2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
的复合物的制备
制备根据实例6的填料混合物。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进行配混,不同的是复合物中的填料混合物的体积比例为40体积%。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比例为20体积%,并且复合物中的铝硅酸盐的比例为2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12:
由PA6、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和3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
的复合物的制备
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制备填料混合物,不同的是在数学上计算时,氮化硼混合薄片以40体积%存在于填料混合物中并且铝硅酸盐以60体积%存在于填料混合物中。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进行配混,不同的是复合物中的填料混合物的体积比例为50体积%。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比例为20体积%,并且复合物中的铝硅酸盐的比例为3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13:
由PA6、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和1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
的复合物的制备
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制备填料混合物,不同的是在数学上计算时,氮化硼混合薄片以75体积%存在于填料混合物中并且铝硅酸盐以25体积%存在于填料混合物中。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进行配混,不同的是复合物中的填料混合物的体积比例为40体积%。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比例为30体积%,并且复合物中的铝硅酸盐的比例为1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14:
由PA6、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和2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
的复合物的制备
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制备填料混合物,不同的是在数学上计算时,氮化硼混合薄片以60体积%存在于填料混合物中并且铝硅酸盐以40体积%存在于填料混合物中。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进行配混,不同的是复合物中的填料混合物的体积比例为50体积%。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比例为30体积%,并且复合物中的铝硅酸盐的比例为2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15:
由PA6、4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和1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
的复合物的制备
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制备填料混合物,不同的是在数学上计算时,氮化硼混合薄片以80体积%存在于填料混合物中并且铝硅酸盐以20体积%存在于填料混合物中。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进行配混,不同的是复合物中的填料混合物的体积比例为50体积%。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比例为40体积%,并且复合物中的铝硅酸盐的比例为1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16:
由PA6、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和20体积%的氢氧化镁组成
的复合物的制备
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制备填料混合物,不同的是在此例中使用氢氧化镁(水镁石,APYMAG40,德国施万多夫的纳博特公司(Nabaltech,Schwandorf,Germany))代替铝硅酸盐,并且因此,在数学上计算时,氮化硼混合薄片以50体积%存在于填料混合物中并且氢氧化镁以50体积%存在于填料混合物中。氢氧化镁的密度为2.4g/cm3。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进行配混,不同的是复合物中的填料混合物的体积比例为40体积%。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比例为40体积%,并且复合物中的氢氧化镁的比例为1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17:
由PA6、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和10体积%的氢氧化镁组成
的复合物的制备
如实例16中所述那样制备包含氮化硼混合薄片和氢氧化镁的填料混合物,不同的是在数学上计算时,氮化硼混合薄片以75体积%存在于填料混合物中并且氢氧化镁以25体积%存在于填料混合物中。如实例6中所述那样进行配混,不同的是复合物中的填料混合物的体积比例为40体积%。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比例为30体积%,并且复合物中的氢氧化镁的比例为1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18:
氮化硼混合团聚体(各向同性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的制
备以及由PA6与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将14kg的六方氮化硼粉末(S1-SF,德国优司科高科技制陶有限公司(ESKCeramicsGmbH&Co.KG,Germany),平均粒度(d50)=3μm,其通过激光衍射(Mastersizer2000,马尔文公司,湿法测量(Mastersizer2000,Malvern,wetmeasurement))测得)与由铝浆料(等级STAPAAluporSKI-NE/75,得自德国费尔登的爱卡公司(EckartGmbH&Co.KG,Velden,Germany))制成的8kg的铝粉一起混合,并且用磨球在PE滚筒中的辊块上均质化20小时。
经由计重侧进料将粉末混合物以40kg/h分配到RC250*250辊压机(德国雷姆沙伊德的Powtec公司(Powtec,Remscheid,Germany))中。改进辊压机,使得波纹状不锈钢辊在其空转时相接触。将306kN的接触力施加于辊上,这对应于12.2kN/cm辊隙长度,并且将辊速度设定为25RPM。使用刮刀移除粘附到辊的生坯鳞片状物(greenscab)。鳞片状物的厚度为0.4-1.6mm。在具有1mm网目宽度的一体化筛滤栅中压碎鳞片状物。使所得的颗粒剂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回料,在此期间,通过绕行一体化筛,获得基础表面为大约3cm2并且厚度为0.4至1.6mm的鳞片状物。
在氮气气氛中在300℃下移除粘结剂以及在氮气-氩气混合物(80%氮气、20%氩气)中在800℃下初始氮化5小时之后,在流动的氮气-氩气气氛(80%的氮气、20%的氩气)中在1950℃下对粘结剂相进行2小时的高温氮化和退火。在该过程中,以17.5℃/min进行加热,一直到1600℃;在1600℃下的一小时保持时间之后,以17.5℃/min进行进一步加热,直到达到1950℃的最终温度。通过筛分将所得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鳞片状物破碎到<200μm的尺寸。所得细粒的比例在产物中保持不变。
以这种方式制备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平均团聚体尺寸(d50)为56μm。
如实例1中所述的那样测定铝含量、不含铝的含量、碳含量、氧含量以及比表面积。在退火之后,氮化硼混合薄片中的总铝含量为24.2重量%。这使得由该铝比例得出氮化硼团聚体中的氮化铝比例为36.5重量%。不含铝的含量为0.58重量%,碳含量为0.12重量%,并且氧含量为0.15重量%。比表面(BET)为6.5m2/g。
可在所得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以及作为主相的六方氮化硼中,通过放射成像来验证氮化铝。所测得的织构指数为1.7。
从所制备的<200μm氮化硼混合团聚体中,通过筛分分开<100μm的细粒比例。通过使用超声方法,在氮化硼团聚体的100-200μm筛分粒级上测定团聚体稳定性。
在硼团聚体上测得的团聚体稳定性为85%。
在双螺杆挤出机(LeistritzZSE18max,德国纽伦堡(Nuremburg,Germany))中,经由计重主进料加入PA6(6NV12,德国克尔彭的舒尔曼公司(A.Schulman,Kerpen,Germany)),并且经由计重侧进料加入如之前制备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使用根据图2的螺杆构型2,设定300RPM的螺杆速度,并且运行6kg/h的通过速率;在主进料中加入3.8kg/h的PA6,并且在侧进料中加入2.2kg/h的混合团聚体。将所得的复合物输送穿过两个3mm喷嘴,然后通过水浴中的冷却区段,并将其切碎而形成颗粒剂。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比例为2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19:
由PA6与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18进行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而非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20:
由PA6与4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18进行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4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而非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21:
由PA6与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18进行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用根据图2的螺杆构型2以900RPM的速度进行配混。复合物中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比例为2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22:
由PA6与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18进行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用根据图2的螺杆构型2以900RPM的速度进行配混,并且在此期间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而非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23:
由PA6与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18进行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用螺杆构型1进行配混。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24:
由PA6与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19进行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用螺杆构型1进行配混。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25:
由PA6与4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20进行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用螺杆构型1进行配混。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26:
由PA6与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21进行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用螺杆构型1进行配混。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27:
由PA6与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22进行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用螺杆构型1进行配混。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28:
由PA6与4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25进行氮化硼混合团聚体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以900RPM的螺杆速度进行配混。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29:
氮化硼混合薄片(各向同性鳞片状氮化物粘结的氮化硼团聚体)
的制备以及由PA6与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1进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制备,在此期间使用5.3kg的铝浆料STAPAALUPORSKI-NE/70(德国哈滕施泰因的爱卡公司(Eckart,Hartenstein,Germany))和6kg的氮化硼粉末S1-SF(德国优司科高科技制陶有限公司(ESKCeramicsGmbH&Co.KG,Germany),使用激光衍射(Mastersizer2000,马尔文公司,湿法测量(Mastersizer2000,Malvern,wetmeasurement))测得,平均粒度(d50)=3μm)。这产生了厚度为10μm且直径最多至若干厘米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在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的退火之后,使用碱熔和ICP-OES(Arcos,德国克莱夫的斯派克公司(Spectro,Kleve,Germany))测得,氮化硼混合薄片中的总铝比例为33.3重量%。这使得由该铝比例得出氮化硼混合薄片中的氮化铝比例为50重量%。
利用X射线照相术,可以仅检测氮化硼相和氮化铝相。处于筛分粒级<500μm的氮化硼混合薄片具有借助激光衍射(Mastersizer2000,马尔文公司,湿法测量(Mastersizer2000,Malvern,wetmeasurement))测得的78μm的平均团聚体直径(d50)。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厚度为10μm。该厚度是用高精度数字仪表测定的。
所制备的处于筛分粒级<500μm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SEM概览图像(图5)显示出团聚体的平坦表面。这些表面是直接通过成型方法(在两个反向旋转辊之间的压实)形成的成型表面,并且不是后续压碎的结果。
从所制备的氮化硼混合薄片,使<200μm的粒级断裂并且通过筛分分开<100μm的细粒。使用超声方法,在以这种方式制备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的100-200μm筛分粒级上测定团聚体稳定性。在混合薄片上测得的团聚体稳定性为80%。
根据实例1用螺杆构型1进行配混,在此期间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而非1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设定300RPM的螺杆速度并且运行6kg/h的通过速率;在主进料中加入3.8kg/h的PA6,并且在侧进料中加入来自<500μm筛分粒级的2.2kg/h的氮化硼混合薄片。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30:
由PA6与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29进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而非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31:
由PA6与4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29进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4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而非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团聚体。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32:
由PA6与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29进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的配混过程中设定900RPM的螺杆速度而非300RPM。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33:
由PA6与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30进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的配混过程中设定900RPM的螺杆速度而非300RPM。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34:
由PA6与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29进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用螺杆构型2进行配混。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35:
由PA6与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30进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用螺杆构型2进行配混。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36:
由PA6与2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32进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用螺杆构型2进行配混。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实例37:
由PA6与30体积%的氮化硼混合薄片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实例33进行氮化硼混合薄片的制备以及配混,在此期间用螺杆构型2进行配混。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1中。
参考例1:
由PA6与30体积%的TCP015-100组成的化合物的制备
在双螺杆挤出机(LeistritzZSE18max,德国纽伦堡(Nuremburg,Germany))中,在计重主进料中加入聚酰胺PA6(6NV12,德国克尔彭的舒尔曼公司(A.Schulman,Kerpen,Germany))作为聚合物,并且经由计重侧进料加入氮化硼团聚体TCP015-100(德国肯普滕的优司科高科技制陶公司(ESKCeramics,Kempten,Germany))。使用剧烈螺杆构型,构型1。设定900RPM的螺杆速度并且运行6kg/h的通过量;在主进料中加入3.3kg/h的PA6,并且在侧进料中加入初级氮化硼颗粒尺寸为15μm的2.7kg/h的氮化硼粉末TCP015-100。将所得的复合物输送穿过两个3mm喷嘴,接着通过水浴中的冷却区段,然后将其切碎而形成颗粒剂。复合物中的氮化硼的比例为3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2中。
氮化硼团聚体分散在注塑板上作为初级颗粒,可在注塑板的横截面和断裂表面的SEM图像中进行验证。
参考例2:
由PA6与40体积%的TCP015-100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参考例1进行配混,其中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40体积%的氮化硼团聚体TCP015-100而非30体积%的TCP015-100。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2中。
氮化硼团聚体分散在注塑板上作为初级颗粒,可在注塑板的横截面和断裂表面的SEM图像中进行验证。
参考例3:
由PA6与50体积%的TCP015-100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参考例1进行配混,其中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50体积%的氮化硼团聚体TCP015-100而非30体积%的TCP015-100。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2中。
氮化硼团聚体分散在注塑板上作为初级颗粒,可在注塑板的横截面和断裂表面的SEM图像中进行验证。
参考例4:
由PA6与1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在双螺杆挤出机(LeistritzZSE18max,德国纽伦堡(Nuremburg,Germany))中,经由计重主进料器加入聚酰胺PA6(6NV12,德国克尔彭的舒尔曼公司(A.Schulman,Kerpen,Germany))作为聚合物,并且经由计重侧进料器加入平均粒度(d50)为6.3μm的铝硅酸盐Trefil1360-400(德国弗雷兴的Quarzwerke公司(Quarzwerke,Frechen,Germany))。使用剧烈螺杆构型,构型1。设定300RPM的螺杆速度并且运行6kg/h的通过量;在主进料期间加入4.4kg/h的PA6并且在侧进料期间加入1.6kg/h的铝硅酸盐。将所得的复合物输送穿过两个3mm喷嘴,然后通过水浴中的冷却管路,并将其切碎而形成颗粒剂。复合物中的铝硅酸盐的比例为1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2中。
参考例5:
由PA6与2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参考例4进行配混,其中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20体积%的铝硅酸盐而非10体积%的铝硅酸盐。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2中。
参考例6:
由PA6与3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参考例4进行配混,其中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30体积%的铝硅酸盐而非10体积%的铝硅酸盐。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2中。
参考例7:
由PA6与4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参考例4进行配混,其中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40体积%的铝硅酸盐而非10体积%的铝硅酸盐。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2中。
参考例8:
由PA6与50体积%的铝硅酸盐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参考例4进行配混,其中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50体积%的铝硅酸盐而非10体积%的铝硅酸盐。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2中。
参考例9:
由PA6与10体积%的氢氧化镁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在双螺杆挤出机(LeistritzZSE18max,德国纽伦堡(Nuremburg,Germany))中,经由计重主进料器加入聚酰胺PA6(6NV12,德国克尔彭的舒尔曼公司(A.Schulman,Kerpen,Germany))作为聚合物,并且经由计重侧进料器加入平均粒度(d50)为5μm的氢氧化镁(APYMAG40,德国施万多夫的纳博特公司(Nabaltech,Schwandorf,Germany))。使用剧烈螺杆构型,构型1。设定300RPM的螺杆速度以及6kg/h的通过速率;在主进料期间加入4.9kg/h的PA6并且在侧进料期间加入1.1kg/h的氢氧化镁。将所得的复合物输送穿过两个3mm喷嘴,然后通过水浴中的冷却区段,并将其切碎而形成颗粒剂。复合物中的氢氧化镁的比例为10体积%。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2中。
参考例10:
由PA6与20体积%的氢氧化镁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参考例9进行配混,其中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20体积%的氢氧化镁而非10体积%的氢氧化镁。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2中。
参考例11:
由PA6与30体积%的氢氧化镁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参考例9进行配混,其中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30体积%的氢氧化镁而非10体积%的氢氧化镁。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2中。
参考例12:
由PA6与40体积%的氢氧化镁组成的复合物的制备
根据参考例9进行配混,其中在此例中在PA6中配混40体积%的氢氧化镁而非10体积%的氢氧化镁。
如实例1中所述那样进行注塑和热导率测量。配混参数、热导率测量的结果以及各向异性比率列于表2中。
表1:
表2:
Claims (19)
1.一种组成部件,在所述组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至多3mm的壁厚,其中所述组成部件通过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热塑性加工来制备,并且其中所述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包含可热塑性加工的聚合物材料和导热填料,并且其中所述填料包含氮化硼团聚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组成部件的贯通面热导率为至少1W/m*K,优选地至少1.2W/m*K,更优选地至少1.5W/m*K,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1.8W/m*K,其中所述热导率根据DINENISO22007-4在厚度为2mm的圆盘形注塑样品上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组成部件的面内热导率为至少1.5W/m*K,优选地至少1.8W/m*K,更优选地至少2.2W/m*K,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2.7W/m*K,其中所述热导率根据DINENISO22007-4在厚度为2mm的圆盘形注塑样品上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2和/或3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面内热导率与所述贯通面热导率的各向异性比率为至少1.5且至多4,优选地至少1.5且至多3.5,更优选地至少1.5且至多3.0,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1.5且至多2.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基于所述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总体积计,氮化硼团聚体的比例为至少5体积%,优选地至少10体积%,更优选地至少20体积%,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30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氮化硼团聚体包含片晶状六方氮化硼初级颗粒,所述片晶状六方氮化硼初级颗粒借助包含至少一种氮化物和/或氮氧化物的无机粘结剂相而彼此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氮化硼团聚体的所述无机粘结剂相包含氮化铝(AlN)、氮氧化铝、氮化钛(TiN)、氮化硅(Si3N4)或/和氮化硼(BN),优选地氮化铝、氮氧化铝、氮化钛和/或氮化硅,更优选地氮化铝和/或氮氧化铝,并且特别优选地氮化铝。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基于所述氮化硼团聚体的总量计,所述氮化硼团聚体的粘结剂相比例为至少1重量%,优选地至少5重量%,更优选地至少10重量%,更优选地至少20重量%,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30重量%,并且/或者其中所述氮化硼团聚体的纵横比为1.0至1.8,优选地1.0至1.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氮化硼团聚体包含片晶状六方初级氮化硼颗粒,所述片晶状六方初级氮化硼颗粒彼此团聚以形成薄片状氮化硼团聚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织构指数大于2.0,优选地2.5及以上,更优选地3.0及以上,特别优选地3.5及以上,并且/或者
其中所述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厚度≤500μm,优选地≤200μm,更优选地≤100μm,更优选地≤70μm,更优选地≤50μm,并且特别优选地≤35μm,并且/或者其中所述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纵横比大于1,并且优选地2及以上,更优选地3及以上,更优选地5及以上,并且特别优选地10及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包含无机粘结剂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基于所述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总量计,所述鳞片状氮化硼团聚体的粘结剂相比例为至少1%,优选地至少5%,更优选地至少10%,更优选地至少20%,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3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粘结剂相包含氮化铝(AlN)、氮氧化铝、氮化钛(TiN)、氮化硅(Si3N4)或/和氮化硼(BN),优选地氮化铝、氮氧化铝、氮化钛和/或氮化硅,更优选地氮化铝和/或氮氧化铝,并且特别优选地氮化铝。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所述组成部件包含至少一种填料,所述至少一种填料不同于氮化硼并提高热导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不同于氮化硼的所述填料为金属粉末,优选地选自包含以下各项的组:铝、硅、钛、铜、铁和青铜粉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或其中不同于氮化硼的所述填料为石墨、膨胀石墨或炭黑形式的碳,膨胀石墨是特别优选的;或其中不同于氮化硼的所述填料为氧化物、氮化物或碳化物,优选地选自包含以下各项的组:氧化铝、氧化镁、氮化铝、二氧化硅、碳化硅、氮化硅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氧化铝、氧化镁和/或氮化铝是特别优选的;或其中不同于氮化硼的所述填料为矿物填料,并且优选地选自包含以下各项的组:铝硅酸盐、硅酸铝、硅酸镁(2MgO*SiO2)、铝酸镁(MgO*Al2O3)、水镁石(氢氧化镁,Mg(OH)2)、石英、方石英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基于所述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总体积计,氮化硼团聚体和不同于氮化硼的导热填料的总比例为至少20体积%,或优选地至少30体积%。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其中所述组成部件的壁厚在所述组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为至多2mm。
18.用于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其中所述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包含可热塑性加工的聚合物材料和导热填料,其中所述填料包含氮化硼团聚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部件的用途,其用于从待冷却的组成部件或组件,优选地从电子组成部件或组件散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3172868.5 | 2013-06-19 | ||
EP13172868.5A EP2816082B1 (de) | 2013-06-19 | 2013-06-19 | Durch thermoplastische Verarbeitung von Polymer-Bornitrid-Compounds hergestellte Bauteile, Polymer-Bornitrid-Compounds zur Herstellung solcher Bauteile sowie deren Verwendung |
PCT/EP2014/062800 WO2014202652A1 (en) | 2013-06-19 | 2014-06-18 | Component parts produced by thermoplastic processing of polymer/boron nitride compounds, polymer/boron nitride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such component parts and use thereof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08111A true CN105308111A (zh) | 2016-02-03 |
Family
ID=48628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35112.9A Pending CN105308111A (zh) | 2013-06-19 | 2014-06-18 | 通过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热塑性加工所制备的组成部件、用于制备此类组成部件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及其用途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122502A1 (zh) |
EP (1) | EP2816082B1 (zh) |
JP (1) | JP2016522299A (zh) |
KR (1) | KR20160022868A (zh) |
CN (1) | CN105308111A (zh) |
WO (1) | WO2014202652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66402A (zh) * | 2016-08-26 | 2017-02-01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一种高导热氮化硼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CN108473308A (zh) * | 2016-02-22 | 2018-08-31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六方晶氮化硼粉末、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及树脂片 |
CN109280332A (zh) * | 2018-08-03 | 2019-01-29 | 吉林大学 | 一种氮化硼/环氧树脂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WO2019127943A1 (zh) * | 2017-12-29 | 2019-07-04 |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氮化硼团聚体、包含其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11212811A (zh) * | 2017-10-13 | 2020-05-29 | 电化株式会社 | 氮化硼粉末、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其的散热构件 |
CN112521159A (zh) * | 2020-03-20 | 2021-03-19 | 山东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氮化硼复合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PL2862894T3 (pl) * | 2013-10-15 | 2018-06-29 |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 Termoplastyczne masy formierskie |
EP2924062B1 (de) * | 2014-03-27 | 2019-02-13 |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 Flammwidrige Polyamidzusammensetzungen |
KR102318231B1 (ko) * | 2015-01-29 | 2021-10-27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무기충전재,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지 조성물,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방열 기판 |
US20180208820A1 (en) * | 2015-07-21 | 2018-07-26 |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 Thermal conductive resin composition, thermal conductive sheet,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
KR102033328B1 (ko) * | 2015-09-03 | 2019-10-17 | 쇼와 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육방정 질화붕소 분말, 그 제조 방법, 수지 조성물 및 수지 시트 |
WO2018013671A1 (en) * | 2016-07-12 | 2018-01-18 | Advense Technology Inc. | A nanocomposite force sensing material |
JP6994229B2 (ja) * | 2017-06-28 | 2022-01-14 | 河合石灰工業株式会社 | 表面改質窒化ホウ素の製造方法 |
DE102017221039B4 (de) * | 2017-11-24 | 2020-09-03 | Tesa S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Haftklebemasse auf Basis von Acrylnitril-Butadien-Kautschuk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06373A1 (en) * | 2000-05-18 | 2002-01-17 | Clere Thomas M. | Agglomerated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powders, method of making, and uses thereof |
US20070259211A1 (en) * | 2006-05-06 | 2007-11-08 | Ning Wang | Heat spread sheet with anisotropic thermal conductivity |
CN101466651A (zh) * | 2006-06-12 | 2009-06-24 | 住友电工硬质合金株式会社 | 复合烧结体 |
CN101809734A (zh) * | 2007-09-26 | 2010-08-1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导热性片材和功率模块 |
DE102010050900A1 (de) * | 2010-11-10 | 2012-05-10 | Esk Ceramics Gmbh & Co. Kg | Bornitrid-Agglomerat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76941B2 (en) * | 1999-08-31 | 2011-07-12 |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 | Boron nitride particles of spherical geometry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reof |
JP2010001402A (ja) * | 2008-06-20 | 2010-01-07 | Kaneka Corp | 高熱伝導性樹脂成形体 |
JP5038257B2 (ja) * | 2008-08-22 | 2012-10-03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六方晶窒化ホウ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1737592B1 (ko) * | 2010-04-07 | 2017-05-18 | 덴카 주식회사 | Led조명 하우징용 방열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led조명용 방열성 하우징 |
DE102011114413A1 (de) * | 2011-09-26 | 2013-03-28 | Esk Ceramics Gmbh & Co. Kg | Hydrodynamisches Axiallager |
US20140080951A1 (en) * | 2012-09-19 | 2014-03-20 | Chandrashekar Raman | Thermally conductive plastic compositions, extru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rmally conductive plastics |
US20140080954A1 (en) * | 2012-09-19 | 2014-03-20 | Chandrashekar Raman | Methods for making thermally conductv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boron nitride |
-
2013
- 2013-06-19 EP EP13172868.5A patent/EP2816082B1/de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4
- 2014-06-18 KR KR1020167001013A patent/KR2016002286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4-06-18 US US14/895,102 patent/US2016012250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6-18 JP JP2016520460A patent/JP2016522299A/ja active Pending
- 2014-06-18 WO PCT/EP2014/062800 patent/WO201420265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6-18 CN CN201480035112.9A patent/CN10530811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06373A1 (en) * | 2000-05-18 | 2002-01-17 | Clere Thomas M. | Agglomerated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powders, method of making, and uses thereof |
US20070259211A1 (en) * | 2006-05-06 | 2007-11-08 | Ning Wang | Heat spread sheet with anisotropic thermal conductivity |
CN101466651A (zh) * | 2006-06-12 | 2009-06-24 | 住友电工硬质合金株式会社 | 复合烧结体 |
CN101809734A (zh) * | 2007-09-26 | 2010-08-1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导热性片材和功率模块 |
DE102010050900A1 (de) * | 2010-11-10 | 2012-05-10 | Esk Ceramics Gmbh & Co. Kg | Bornitrid-Agglomerat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黄伟九: "《道具材料速查手册》", 28 February 2011 *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73308A (zh) * | 2016-02-22 | 2018-08-31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六方晶氮化硼粉末、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及树脂片 |
CN108473308B (zh) * | 2016-02-22 | 2021-10-29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六方晶氮化硼粉末、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及树脂片 |
CN106366402A (zh) * | 2016-08-26 | 2017-02-01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一种高导热氮化硼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CN106366402B (zh) * | 2016-08-26 | 2018-11-16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一种高导热氮化硼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CN111212811A (zh) * | 2017-10-13 | 2020-05-29 | 电化株式会社 | 氮化硼粉末、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其的散热构件 |
CN111212811B (zh) * | 2017-10-13 | 2023-03-21 | 电化株式会社 | 氮化硼粉末、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其的散热构件 |
WO2019127943A1 (zh) * | 2017-12-29 | 2019-07-04 |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氮化硼团聚体、包含其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09988409A (zh) * | 2017-12-29 | 2019-07-09 |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氮化硼团聚体、包含其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09988409B (zh) * | 2017-12-29 | 2021-10-19 |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氮化硼团聚体、包含其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
US11661378B2 (en) | 2017-12-29 | 2023-05-30 | Shengyi Technology Co., Ltd. | Boron nitride agglomerate, thermosetting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me, and use thereof |
CN109280332A (zh) * | 2018-08-03 | 2019-01-29 | 吉林大学 | 一种氮化硼/环氧树脂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2521159A (zh) * | 2020-03-20 | 2021-03-19 | 山东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氮化硼复合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816082B1 (de) | 2018-09-19 |
WO2014202652A1 (en) | 2014-12-24 |
US20160122502A1 (en) | 2016-05-05 |
JP2016522299A (ja) | 2016-07-28 |
EP2816082A1 (de) | 2014-12-24 |
KR20160022868A (ko) | 2016-03-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08111A (zh) | 通过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的热塑性加工所制备的组成部件、用于制备此类组成部件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5579511A (zh) | 由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制备的组成部件、用于制备此类组成部件的聚合物/氮化硼复合物及其用途 | |
US10328620B2 (en) | Component parts produced by thermoplastic processing of polymer/boron nitride compounds, polymer/boron nitride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such component parts,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component parts and use thereof | |
CN103249695A (zh) | 氮化硼团聚体、其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8314456B (zh) | 氮化硼团聚体、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TWI832996B (zh) | 氮化硼粉末及其製造方法、及複合體以及散熱構件 | |
US20200385625A1 (en) | Powde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First and Second Agglomerates of Inorganic Particles and Polyme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Polymer and the Powder Composition | |
JP7469901B2 (ja) | 複合材の製造方法 | |
JP4220908B2 (ja) | 非焼成塊成鉱の製造方法 | |
KR20080046235A (ko) | 연료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