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6467B - 窗帘、其致动系统及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窗帘、其致动系统及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6467B
CN105286467B CN201510308846.6A CN201510308846A CN105286467B CN 105286467 B CN105286467 B CN 105286467B CN 201510308846 A CN201510308846 A CN 201510308846A CN 105286467 B CN105286467 B CN 1052864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ing system
transmission shaft
switch piece
curtai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088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6467A (zh
Inventor
黄清添
游福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Y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Y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Y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YO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86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6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6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6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 E06B9/322Details of operating devices, e.g. pulleys, brakes, spring drums, dri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62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flexibly-interconnected horizontal or vertical strips; Concertina blinds, i.e. upwardly folding flexible scree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 E06B9/323Structure or support of upper 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2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19/06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comprising flexible members, e.g. an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46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 F16H3/48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with single orbital gears or pairs of rigidly-connected orbital gears
    • F16H3/52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with single orbital gears or pairs of rigidly-connected orbital gears comprising orbital spur gears
    • F16H3/54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with single orbital gears or pairs of rigidly-connected orbital gears comprising orbital spur gears one of the central gears being internally toothed and the other externally tooth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62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flexibly-interconnected horizontal or vertical strips; Concertina blinds, i.e. upwardly folding flexible screens
    • E06B2009/2627Cellular screens, e.g. box or honeycomb-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linds (AREA)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供的致动系统,可透过朝两个不同方向旋转杆体组件,以在下降模式与升起模式之间进行选择性地切换。依据致动系统的切换状态,向下拉动操作件可带动窗帘下降或升起。致动系统操作容易而且窗帘之调整十分方便,而且对于操作件的伸展长度有所限制,使得致动系统变得很安全。

Description

窗帘、其致动系统及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窗帘、其致动系统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种类的窗帘,例如百叶帘、罗马帘以及蜂巢帘。当窗帘下降时可以将窗户遮蔽,使得经由窗户进入房间内的光线减少且提升房间的隐私。一般来说,窗帘设有一操控绳,透过操控绳的操作可拉上或下降窗帘。特别的是,向下拉动操控绳可拉上窗帘,而释放操控绳可使得窗帘下降。
目前窗帘的操控绳与驱动轴相互连接,当向下拉动操控绳时,会使得驱动轴旋转以卷绕悬吊绳,进而使得窗帘上升。当释放操控绳时,可使得驱动轴沿相反方向旋转,进而使得窗帘下降。
然而,长度越长的窗帘通常需要长度越长的操控绳。然而,长度较长的操控绳除了会影响窗帘的美观外,还可能发生勒住孩童颈部的意外。为了降低意外风险,一般会将操控绳维持在较高的位置让幼童无法轻易触碰。不幸的是,当往下拉动操控绳让窗帘下降时,操控绳依然会往较低的位置移动,此时孩童便可触碰到操控绳。对于使用者来说,长度较长的操控绳在操作上也会有些许的不方便。例如,长度较长的操控绳容易缠绕打结而造成操作的困难。
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目前有一些方法是藉由重复地拉动操控绳以驱动窗帘上升。但是要使窗帘下降时,则需要不同的操作方式。
有鉴于此,有需要一种在操作上更为方便的窗帘,以便改善上述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窗帘、其致动系统及操作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致动系统包含有一传动轴、一驱动单元、一动力传动组件及一杆体组件。该传动轴可转动以收合与展开一窗帘。该驱动单元包含有一操作件,该操作件可驱使该驱动单元提供往一第一方向的一转动输出。该动力传动组件与该传动轴相组接,该动力传动组件包括一切换件,该切换件可介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位移,以选择性地使该动力传动组件在第一传动模式或第二传动模式下运作,进而使该转动输出从该驱动单元传送至该传动轴,其中,该动力传动组件处于该第一传动模式时,该驱动单元所提供往该第一方向的转动输出便可驱使该传动轴朝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转动;该动力传动组件处于该第二传动模式时,该驱动单元所提供往该第一方向的转动输出则可驱使该传动轴朝相同的该第一方向转动。该杆体组件透过一切换致动机构连接至该切换件,其中,该杆体组件朝第一切换方向转动时便可驱使该切换件位移至该第一位置;该杆体组件朝相反于该第一切换方向的第二切换方向转动时则可驱使该切换件位移至该第二位置
优选地,该杆体组件的一末端设有一齿轮,而该切换致动机构包含一臂体,其与该切换件相连接且包含一凸齿部,该凸齿部与该齿轮相啮合,使该杆体组件的转动可驱使该臂体与该切换组件的滑动。
优选地,该臂体可沿着平行于该传动轴的一位移轴滑动。
优选地,该臂体设于一壳体部中,该壳体部与一掣子相固接,该掣子维持该切换件于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
优选地,该臂体与一托架相固接,该托架可转动地支撑该切换件。
优选地,该杆体组件包括:一杆体,其沿一纵向轴延伸;及一枢转件,其枢接于该杆体,该枢转件可绕着该杆体的该纵向轴转动。
优选地,该枢转件相对于该杆体为介于一第一角度位置与一第二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当该枢转件转动至该第一角度位置时便可驱使该切换件位移至该第一位置,当该枢转件转动至该第二角度位置时则可驱使该切换件位移至该第二位置。
优选地,该杆体具有一标记,其视觉上指出该枢转件的该第一、第二角度位置。
优选地,该操作件的一部分通过该杆体的中空内部以及该枢转件的中空内部。
优选地,该操作件的一末端与一邻近该枢转件的把手相连接。
优选地,该第一传动模式为放下窗帘的模式,该第二传动模式则为拉上窗帘的模式。
优选地,该动力传动组件包括:一中心齿轮,其设为与该传动轴同轴,且该中心齿轮与该传动轴转动地耦合;及多个行星齿轮,其由一承载件转动地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绕该中心齿轮分布,且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分别与该中心齿轮相啮合;其中,在该第一传动模式下,该驱动单元朝该第一方向转动时便可驱使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相对于该承载件转动,进而驱动该齿轮及该传动轴朝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该第二方向转动。
优选地,该切换件可沿该传动轴的轴线相对于该承载件滑动。
优选地,该驱动单元还包括一环状件,该环状件围绕所述多个行星齿轮,且该环状件的内侧与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相啮合,而该操作件可驱使该环状件朝该第一方向转动。
优选地,该切换件与该承载件转动地耦合,当该动力传动组件处于该第二传动模式时,该切换件位于与该环状件相卡合的该第二位置,使该切换件和该承载件可与该环状件同步转动。
优选地,当该动力传动组件处于该第一传动模式时,该切换件位于与该环状件分离并与固定的一止挡件相卡合的该第一位置,使该切换件以及该承载件维持静止。
优选地,该切换件具有多个第一凸齿以及多个第二凸齿,所述多个第一凸齿朝向该止挡件突出,所述多个第二凸齿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凸齿的相对侧并朝向该环状件突出。
优选地,该致动系统还包括一壳体及一弹簧,该弹簧设于该壳体的内腔且具有两个相间隔的尖端,该传动轴具有一第一凸缘表面以及一第二凸缘表面,其中,该环状件维持静止时,该第一凸缘表面可顶推其中一个尖端以促使该弹簧扩大,扩大后的该弹簧与该内腔的内侧壁摩擦卡合,从而阻止该传动轴转动。
优选地,该传动轴与一致动件相连接,当该传动轴朝向该第一方向或该第二方向转动时,该致动件可顶推该两个尖端中之一,以促使该弹簧收缩,而收缩后的该弹簧为松开与该内腔的该内侧壁的摩擦卡合。
优选地,该驱动单元还包括一卷筒,该传动轴维持静止时,该卷筒可接受弹簧作用往该第二方向转动,以卷收该操作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窗帘包括:一顶轨、一底部、垂直地设于该顶轨与该底部之间的一遮蔽结构、一卷绕单元以及一致动系统;该卷绕单元具有一悬吊件,该悬吊件与该底部相连接;该致动系统配置于该顶轨中,该卷绕单元与该传动轴相互转动地耦合,其中,该传动轴往该第二方向转动时便可使得该悬吊件从该卷绕单元伸展,以便放下该底部;而该传动轴往该第一方向转动时则使得该卷绕单元卷收该悬吊件,以便拉上该底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窗帘的操作方法,该窗帘包括一遮蔽结构、一动力传动组件及一杆体组件,该动力传动组件可选择性在第一传动模式或第二传动模式下操作,以放下或拉上该遮蔽结构,该杆体组件与该动力传动组件相连接并垂直地延伸,该操作方法包括:将该杆体组件朝一第一切换方向转动,使该动力传动组件于该第一传动模式下操作,以放下该遮蔽结构;及将该杆体组件朝与该第一切换方向相反的一第二切换方向转动,使该动力传动组件于该第二传动模式下操作,以拉上该遮蔽结构。
优选地,该窗帘还包括一操作件,而该操作方法包括:在该第一传动模式下,往下拉动该操作件,以驱使该遮蔽结构朝下位移;及在该第二传动模式下,往下拉动该操作件,以驱使该遮蔽结构朝上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窗帘的立体图。
图2为绘示图1的窗帘的俯视图。
图3为绘示图1的窗帘完全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4为绘示图1的窗帘中所使用的控制模组的示意图。
图5为绘示图4的控制模组的分解图。
图6为绘示图4的控制模组的剖视图。
图7为绘示致动系统的制动组件处于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绘示致动系统的制动组件切换为释锁状态以拉上窗帘的底部的示意图。
图9为绘示致动系统的制动组件切换为释锁状态以放下窗帘的底部的示意图。
图10为绘示图4的控制模组的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11为绘示图10的驱动单元的分解图。
图12与图13分别绘示图10的驱动单元中的套筒、滚筒与球体之运作示意图。
图14为绘示图4的控制模组中的止挡件与壳体部相组接的示意图。
图15为绘示图4的控制模组中的切换件与承载件相连接的示意图。
图16为绘示图4的控制模组中的行星齿轮、中心齿轮以及环状件相互啮合的示意图。
图17为绘示透过切换件与止挡件的卡合使得控制模组处于第一种驱动模式的示意图。
图18为绘示切换件与止挡件卡合时,控制模组内部组件的转动之示意图。
图19为绘示透过切换件与环状件的卡合使得控制模组处于第二种驱动模式的示意图。
图20为绘示切换件与环状件相卡合时,控制模组内部组件的转动之示意图。
图21为绘示窗帘的杆体组件上设有的指示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22为绘示图21中沿22-22剖面的剖视图。
图23为绘示图21中沿23-23剖面的剖视图。
图24为绘示图21中的指示机构的分解图。
图25至图28为绘示指示机构在杆体组件从上升窗帘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下降窗帘的第二状态时的运作之示意图。
图29至图32为绘示指示机构在杆体组件从下降窗帘的第二状态切换至上升窗帘的第一状态时的运作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窗帘100之立体图,图2为绘示窗帘100的俯视图,而图3为绘示窗帘100完全展开的示意图。窗帘100可包含一顶轨102、一遮蔽结构104、以及一底部106,且底部106设于遮蔽结构104的底端。顶轨102可为任何种类与外形。顶轨102可固定于窗户的顶部,而遮蔽结构104以及底部106可从顶轨102垂直悬吊。
遮蔽结构104可具有任何适合的结构。举例来说,遮蔽结构104可包含织布制成的蜂巢结构、百叶帘、或多个平行且垂直配置的板条。
底部106设于窗帘100的底端,且可相对于顶轨102垂直地移动以伸展与收合遮蔽结构104。在本实施例中,底部106可为一个长形状的轨道。然而,任何种类的负载体均适合作为底部106。在其它实施例中,底部106也可为遮蔽结构104的最低位置的部位。
为了驱使遮蔽结构104以及底部106上下位移,窗帘100还可包含有一致动系统108。致动系统108包括多个卷绕单元110、分别耦接至卷绕单元110的多个悬吊件112(图1中以虚线显示)、一传动轴114、一控制模组116、一杆体组件118以及一操作件120(图1中以虚线显示)。悬吊件112可为垂直地延伸于顶轨102与底部106之间的悬吊绳。各悬吊件112可具有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其对应的卷绕单元110相连接,第二端部则与底部106相连接。卷绕单元110具有可旋转的卷筒,以卷绕及释放悬吊件112,进而拉上与放下底部106。
传动轴114可沿着顶轨102的长度延伸,以定义出一纵轴X,而卷绕单元110以及控制模组116可轴向地连接至传动轴114。经由控制模组116可驱使传动轴114旋转,并透过传动轴114的传动同步驱使卷绕单元110转动,以便卷绕与伸展悬吊件112。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120可为绳子。操作件120与控制模组116相连接,且至少局部地通过杆体组件118的内部。可向下拉动操作件120以驱使传动轴114往不同的方向旋转。操作件120的最下端可连接至一把手122,以方便操作件120的操作,其中把手122可位于邻近杆体组件118的下末端。操作件120的长度短于遮蔽结构104完全展开时的长度,且控制模组116的配置能让使用者可透过重复地拉动与释放操作件120的操作逐步地驱使底部106上升与下降。举例来说,操作件120的总长度可为遮蔽结构104完全展开时的长度的三分之一,而使用者大约重复地拉动操作件120三次即可将遮蔽结构104完全放下。这样的步骤类似于棘轮技术,即使用者拉动操作件120以放下或拉上底部106一段距离、释放操作件120以便其进行收回、及再次拉动操作件120以继续放下或拉上底部106。使用者可多次重复上述的步骤,直到遮蔽结构104到达所欲设的高度为止。
控制模组116可包括一动力传动组件,其可在两种传动模式进行操作。更具体地来说,当控制模组116的动力传动组件在第一传动模式下操作时,可透过向下拉动操作件120驱使底部106向下位移。当控制模组116的动力传动组件在第二传动模式下操作时,则可透过向下拉动操作件120驱使底部106向上位移。此外,使用者可经由旋转杆体组件118切换控制模组116的动力传动组件(图1和图3中以箭头D1、D2绘示杆体组件118的两个切换方向),以选择所需的传动模式。当操作件120未被操作时,遮蔽结构104与底部106所组成的悬挂重量可经由一制动组件的作用维持静态,其中,该制动组件可结合于控制模组116内部。以下将参考对应的图式更详述上述动力传动组件及制动组件。
图4为绘示控制模组116的示意图,图5为绘示控制模组116的机构的分解图,而图6为绘示控制模组116的剖视图。控制模组116可包含有一制动组件124、一驱动单元126、为包括固定的止挡件128、中心齿轮130、承载件132、多个行星齿轮134及切换件136的动力传动组件、以及一切换致动机构138,且切换致动机构138与前述动力传动组件相连接。控制模组116中的这些元件可配置于一壳体140中,壳体140可由多个壳体部140A、140B、140C、140D、140E以及一侧盖140F组成。另外,壳体140的一侧可由一外罩141包覆,以提供更佳的美观。
制动组件124可包含一轴环142、一个或多个弹簧144(本实施例为两个)以及一致动件146。轴环142可与传动轴114相固接,使轴环142与传动轴114可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轴环142可具有一环状部145以及两个相间隔的凸缘147,该两个凸缘147分别由环状部145突出。该两个凸缘147可分别定义出两个凸缘表面147A、147B,该两个凸缘表面147A、147B偏离于传动轴114的轴线、且界定一空隙143的相对两侧。
各弹簧144可为螺旋弹簧,其具有两个相间隔的尖端144A、144B,且两个尖端144A、144B之间界定有一空隙149。各弹簧144可以传动轴114为轴线组接于壳体140的内腔148中,且弹簧144的外周缘与内腔148中的内侧壁148A相接触。依据一实施例,内腔148例如设于壳体部140A中。此外,该两个弹簧144环绕轴环142的凸缘147,且两个尖端144A、144B分别设于两个凸缘147A、147B之间的空隙143中。换句话说,两个凸缘表面147A、147B位于各弹簧144中在两个尖端144A、144B间的空隙149的外侧(如图7至图9所示)。
致动件146可包含一轴部146A以及一凸肋146B,且凸肋146B偏离于轴部146A的轴线。致动件146为沿着传动轴114的相同轴线枢接,轴部146A与传动轴114相对齐,且凸肋146B设于各弹簧144中在两个尖端144A、144B间的空隙149内。致动件146上位于轴部146A的相对侧之一端部,为与传动轴114相连接,使致动件146与传动轴114可同步旋转(例如,致动件146可与轴环142相固定)。因此,致动件146与传动轴114可以往两个不相同的方向同步旋转,以促使制动组件124释锁并驱使底部106升起或下降。
配合图4至图6,图7至图9为绘示制动组件124的操作之示意图。参见图7,制动组件124为处于锁定状态,且操作件120未被拉动。在此锁定状态时,底部106对于悬吊件112所施加的垂直重力会产生一力矩,其促使轴环142转动,使得两个凸缘表面147A、147B中之一(例如凸缘表面147B)顶推两个尖端144A、144B中之一(例如尖端144B)。此顶推力为促使两个尖端144A、144B相互靠近(即往缩小空隙149的方向),进而迫使弹簧144向外扩大并与内腔148的内侧壁148A产生摩擦接触。弹簧144的外周缘与内侧壁148A之间的摩擦接触作用可抵销悬吊重量所产生的力矩,以防止弹簧144、轴环142、以及固定于轴环142的传动轴114往放下底部106的方向转动。藉此,底部106可在欲设的高度保持静态。
要将制动组件124由锁定状态切换为释锁状态时,可驱使致动件146转动,使得凸肋146B顶推两个尖端144A、144B中之一(即往扩大空隙149的方向),进而迫使弹簧144向内收缩并松开其与内腔148的内侧壁148A之间的摩擦接触。接着,致动件146的凸肋146B可进一步顶推并促使收缩后的弹簧144旋转,使两个尖端144A、144B中之一顶推轴环142的两个凸缘表面147A、147B中之一,从而驱使轴环142与传动轴114转动,以拉上或放下底部106。
参见图8,致动件146往拉上底部106的方向r1转动时,凸肋146B便可顶推尖端144B,以迫使弹簧144收缩并促使弹簧144往相同的方向r1转动。被收缩的弹簧144与致动件146同步转动时,弹簧144的尖端144B可顶推轴环142的凸缘表面147B,使轴环142与传动轴114往相同的方向r1转动以拉上底部106。
参见图9,致动件146往放下底部106的方向r2(即r1的反方向)转动时,凸肋146B则可顶推尖端144A,以迫使弹簧144收缩并促使弹簧144往相同的方向r2转动。被收缩的弹簧144与致动件146同步转动时,弹簧144的尖端144A可顶推轴环142的凸缘表面147A,使得轴环142与传动轴114往相同的方向r2转动以放下底部106。
配合图4至图6,图10与图11为分别绘示驱动单元126的立体图与分解图。参见图4至图6、图10以及图11,驱动单元126可包含操作件120、与操作件120相连接的卷筒150、弹簧152、单向耦合装置154以及环状件156。侧盖140F可与一固定轴158相固接,而卷筒150可与固定轴158相枢接。固定轴158可与传动轴114具有相同的轴线,且定义出卷筒150的枢轴线。卷筒150上可设有一凸部150A,且凸部150A径向地偏离卷筒150的枢轴线。卷筒150可与操作件120的一末端相固定,且操作件120可延伸于控制模组116的壳体140以外。
弹簧152例如为螺旋状的扭簧,其设于卷筒150的内腔中。弹簧152的内末端与固定轴158相连接,弹簧152的外末端则与卷筒150相连接。固定轴158上还可组接有一垫圈159(如图5所示),以维持弹簧152于卷筒150的内部。弹簧152可促使卷筒150旋转,以便卷收操作件120。
单向耦合装置154可包含一套筒160、一滚筒162及一球体164。套筒160可在邻近卷筒150处与固定轴158相枢接。套筒160的内部具有一圆筒状的侧壁165,该侧壁165定义出套筒160的内腔166,且侧壁165中设有一凹槽167,该凹槽167沿着平行于固定轴158的方向延伸。套筒160的周围可设有一缺口168,且缺口168与卷筒150的凸部150A相卡合,使套筒160与卷筒150可往两个不同的方向一起转动。
滚筒162的外表面上可设有一封闭的导轨169,该导轨169围绕滚筒162之周围。滚筒162可以固定轴158的轴线枢接于套筒160的内腔166中。滚筒162与套筒160相组接时,凹槽167部分重叠导轨169,而球体164可移动地设于凹槽167和导轨169中。
环状件156可同轴地固定于滚筒162,使环状件156与滚筒162可由固定轴158所定义的相同轴线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环状件156可固定于滚筒162。环状件156上在相对于滚筒162的一侧具有一圆形边缘,且该圆形边缘上设有多个轴向地突出的凸齿156A。另外,环状件156的内表面还可设有多个向内突出的内凸齿156B。
图12与图13为分别绘示套筒160、滚筒162以及球体164间的交互作用的示意图。图12与图13中是以平面投影方式绘示导轨169。导轨169中可设有多个挡止区169A,所述多个挡止区169A为导轨169中的凹陷并沿滚筒162的周围分布。如图12所示,当卷筒150以及套筒160往伸展操作件120的第一方向R1同步转动时,球体164可沿着凹槽167与导轨169移动,直到球体164与其中一个挡止区169A相卡合,藉此使卷筒150的转动可透过套筒160、球体164以及滚筒162传达至环状件156。换句话说,向下拉动操作件120时,便可驱使卷筒150与环状件156往第一方向R1转动。
参见图13,操作件120向下伸展后被释放时,弹簧152即可促使卷筒150往第二方向R2(即R1的反方向)转动,以卷收操作件120。卷筒150与套筒160往第二方向R2的同步转动,便可带动球体164离开挡止区169A且在不受阻挡的情况下持续地沿着滚筒162的导轨169移动。当卷筒150与套筒160为卷收操作件120同步转动时,滚筒162与环状件156维持静止。
参阅图4至图13,止挡件128、中心齿轮130、承载件132、行星齿轮134以及切换件136的配置可组成动力传动组件,其可在两个传动模式进行操作,以将来自驱动单元126的一转动输出传送至传动轴114。更具体地来说,当选用第一传动模式时,驱动单元126中的环状件156与卷筒150往第一方向R1的转动(即在操作件120往下拉动时所导致的转动),便可驱使致动件146及传动轴114往第二方向r2(即与第一方R1相反的方向)转动,以放下底部106。当选用第二传动模式时,驱动单元126中的环状件156与卷筒150往第一方向R1的转动则可驱使致动件146及传动轴114往第一方向r1转动(方向R1、r1相同),以拉上底部106。切换件136可介于第一位置(即对应第一传动模式)与第二位置(即对应第二传动模式)之间移动,以选择性地实现上述的第一传动模式或第二传动模式。
配合图4至图6,图14为绘示止挡件128与壳体140的壳体部140B相组接的示意图,图15为绘示动力传动组件中切换件136、承载件132、行星齿轮134及中心齿轮130的连接的示意图,而图16为绘示行星齿轮134、中心齿轮130以及环状件156相互啮合的示意图。止挡件128、中心齿轮130、承载件132、切换件136以及环状件156均以大体上相同的轴线组合,且该轴线对应传动轴114的纵轴X。
参阅图14,止挡件128可为一盘状体,其轴线与固定轴158相对齐。止挡件128可设有一中央孔128A以及多个凸齿128B,所述多个凸齿128B围绕中央孔128A且朝向切换件136突出。止挡件128的外周围表面还可设有一个或多个凹槽128C。止挡件128配置于壳体部140B内时,一个或多个从壳体部140B的内表面向内突出的凸柱170可分别与凹槽128C相卡合,以便阻挡止挡件128相对于壳体140旋转。藉此,止挡件128固定于轴向地与环状件156相间隔的位置。此外,致动件146的轴部146A可松弛地穿设于中央孔128A,使致动件146可相对于止挡件128转动。
参阅图4至图6以及图15,中心齿轮130可与轴部171相固接。在本实施例中,中心齿轮130与轴部171例如为一体形成。致动件146的轴部146A可与轴部171相接合,以将中心齿轮130与致动件146相连接,使中心齿轮130与致动件146相互转动地耦合(即中心齿轮130为与致动件146同步旋转)。因致动件146与传动轴114相互固接,中心齿轮130也与传动轴114相互转动地耦合。
参阅图15,承载件132可为一体形成,其包含有一环状部172、多个轴部173、以及一套筒部174。环状部172的中心位于固定轴158的轴线上,所述多个轴部173均突出于环状部172的第一侧,套筒部174则突出于环状部172上在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套筒部174的外表面可设有多个凸肋174A,所述多个凸肋174A沿套筒部174的周围配置。承载件132可在轴部171上枢接,轴部171分别轴向地通过承载件132的环状部172与套筒部174并固接至致动件146的轴部146A,且中心齿轮130位于环状部172的第一侧。因此,承载件132可相对于中心齿轮130以及致动件146转动。
切换件136可枢接于环状件156及止挡件128之间。切换件136可设有多个凸齿175、176,所述多个凸齿175、176分别朝向相反的两个方向突出,其中,凸齿175朝向环状件156突出,而凸齿176朝向止挡件128突出。该些凸齿175、176可分别沿着两个具有相等、或不相等的直径的圆形分布,其中,该两个圆形的圆心位于纵轴X上。此外,切换件136可设有一中央孔177,该中央孔177由一圆筒状的内侧壁178所界定。内侧壁178可包含有多个凹槽178A,所述多个凹槽178A彼此之间具有间隔角度、且平行于纵轴X延伸。切换件136与承载件132相连接时,承载件132的套筒部174可通过中央孔177,且套筒部174的凸肋174A分别设于切换件136的凹槽178A。藉此,切换件136与承载件132相互转动地耦合,但切换件136还可在套筒部174上相对于承载件132滑移。尤其,切换件136可沿着纵轴X相对于承载件132滑移,以选择性地将凸齿175与环状件156的凸齿156A相卡合、或者将凸齿176与止挡件128的凸齿128B相卡合。
参阅图4至图6、图15以及图16,行星齿轮134位于环状件156的内侧,且绕中心齿轮130分布并分别与承载件132的轴部173相枢接。行星齿轮134分别与中心齿轮130、环状件156的凸齿156B相啮合,且环状件156围绕行星齿轮134。
配合图4至图16,图17至图20为绘示控制模组116的操作示意图。参阅图17,切换件136位于为脱离环状件156而与止挡件128相卡合的第一位置(即凸齿176与凸齿128B相卡合)。控制模组116处于此状态时,使用者可向下拉动操作件120,以驱使卷筒150以及环状件156往方向R1转动。由于切换件136与止挡件128相卡合,便可阻止切换件136与承载件132往方向R1转动。因此,切换件136与承载件132维持静止不动,环状件156的转动可驱使行星齿轮134分别绕着其轴部173旋转,且透过行星齿轮134与中心齿轮130的啮合,便可驱使中心齿轮130、及转动地耦合至中心齿轮130的致动件146、传动轴114同步绕着纵轴X往方向R2(方向R2为R1的反方向)转动。图18为绘示此运作的状态。
切换件136与止挡件128的卡合可设为第一传动模式,以便放下窗帘100,即透过向下拉动操作件120即可驱使中心齿轮130、致动件146、以及传动轴114往方向R2转动,使悬吊件112从卷绕单元110伸展以放下底部106。如图9所示,致动件146的凸肋146B可顶推尖端144A,以促使弹簧144收缩且往相同的方向转动。被收缩的弹簧144与致动件146转动时,弹簧144的尖端144A可顶推轴环142的凸缘表面147A,以促使轴环142及传动轴114往放下底部106的方向转动。
参阅图19,切换件136位于为脱离止挡件128而与环状件156相卡合的第二位置(即凸齿175与凸齿156A相卡合)。控制模组116处于此状态时,使用者可透过往下拉动操作件120驱使卷筒150与环状件156一起往方向R1转动。由于切换件136与环状件156的卡合,环状件156的转动可驱使切换件136、承载件132以及被承载件132支撑的行星齿轮134同步绕着纵轴X往相同的方向R1转动。当行星齿轮134绕着纵轴X转动时,行星齿轮134相对于承载件132大体上维持静态。由于中心齿轮130与行星齿轮134的卡合,中心齿轮130、致动件146以及传动轴114也同步绕着纵轴X往相同的方向R1转动,如图19与图20所示。
切换件136与环状件156的卡合可设为第二传动模式,以拉上窗帘100,即透过往下拉动操作件120即可驱使中心齿轮130、致动件146以及传动轴114往方向R1转动,使卷绕单元110卷收悬吊件112以拉上底部106。如图8所示,致动件146的凸肋146B可顶推尖端144B,以促使弹簧144收缩并往相同的方向转动。随被收缩的弹簧144与致动件146转动,弹簧144的尖端144B便可顶推轴环142的凸缘表面147B,使轴环142与传动轴114往拉上底部106的方向转动。
由于环状件156、行星齿轮134以及中心齿轮130的啮合作用,当操作件120伸展一特定长度时,在为放下窗帘100的第一传动模式下,各卷绕单元110所完成的转数高于卷筒150的转数。反之,当致动系统108处于为拉上窗帘100的第二传动模式时,各卷绕单元110的转数相等于卷筒150的转数。换句话说,就操作件120的相同伸展长度,底部106在放下窗帘100的第一传动模式下所完成的垂直位移量大于在拉上窗帘100的第二传动模式下所完成的垂直位移量。
参阅图7至图9、以及图13,操作件120向下伸展后(例如在升起驱动模式或下降驱动模式)被释放时,弹簧152可促使卷筒150转动以卷收操作件120,而滚筒162、环状件156以及切换件136维持静止不动。当卷筒150卷收操作件120且环状件156维持静止时,底部106的悬吊重量可促使传动轴114转动,使轴环142的凸缘表面147A或147B顶推相对应的尖端144A或尖端144B,以迫使弹簧144向外扩大。扩大的弹簧144可与内腔148的内侧壁148A产生摩擦地接触,以阻止传动轴114往放下底部106的方向转动。
继续参阅图4至图6,切换件136可透过切换致动机构138与杆体组件118连接。使用者手动旋转杆体组件118时,透过切换致动机构138便可驱使切换件136介于两个位置之间位移,以分别与止挡件128以及环状件156相卡合(如图17与图19所示)。
杆体组件118可包含一杆体180以及一接合件181。如图1、图3以及图5所示,杆体180可为长形状且大体上垂直地延伸于窗帘100的前方。接合件181可在邻近顶轨102的末端处与壳体140相枢接,且可与一齿轮182相固接。杆体180可具有一沿着纵向轴W延伸的长条形状。杆体组件180的上末端与接合件181相枢接,使杆体180可相对于垂直方向进行倾斜的调整,以方便使用者握持与手动操作。杆体180与接合件181可具有一中空内部,以提供操作件120通过。
参阅图5、图6、图17及图19,切换致动机构138可包括一臂体184,臂体184的位置偏移于传动轴114的纵向轴X。臂体184可沿着大体上平行于传动轴114的纵向轴X的位移轴Y滑动。臂体184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设有一托架186,第二端与一凸齿部188相固接。托架186可为C字形状并可枢转地支撑切换件136。凸齿部188与杆体组件118顶部的齿轮182相啮合,使杆体组件118的转动可驱使臂体184与切换件136沿着位移轴Y同步滑动。因此,藉由旋转杆体组件118即可驱使切换件136于上述的两个功能位置(即与止挡件128相卡合的第一位置、与环状件156相卡合的第二位置)之间选择性地位移。举例来说,杆体组件118朝一第一切换方向D1转动时,可导致臂体184滑动,进而驱使切换件136位移至卡合于止挡件128的第一位置。而杆体组件118朝相反于第一切换方向D1的第二切换方向D2转动时,可导致臂体184朝一相反方向滑动,进而驱使切换件136位移至卡合于环状件156的第二位置。
参阅图5、图17、图19,为了维持切换件136在上述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切换致动机构138还可包括一掣子190,掣子190固定于控制模组116的壳体部,例如壳体部140B。在一实施例中,掣子190可为具有一突出部190A的弹性件。臂体184设于壳体部140B中并与另一突出部192(如图17、图19所示)相固接。突出部192可与掣子190的突出部190A相抵触,以维持臂体184与切换件136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举例来说,臂体184的突出部192抵触掣子190的突出部190A的左侧时,即可维持切换件136在卡合于止挡件128的第一位置(如图17所示)。臂体184的突出部192抵触掣子190的突出部190A的右侧时,则可维持切换件136在卡合于环状部156的第二位置(如图19所示)。当杆体组件118朝任一切换方向D1、D2转动时,臂体184可推抵掣子190的突出部190A,使突出部190A产生弹性变形,藉此让突出部192通过,使切换件136能切换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还可设有一些视觉指示器,以识别出杆体组件118的各切换方向所对应的遮蔽结构104的特定垂直位移。图21至图32为绘示杆体组件118的底末端上所配置的指示机构202。参阅图21,指示机构202可包括一枢转件204,枢转件204与杆体180相枢接。举例来说,杆体180的底末端可与一末端连接部206相固接,且枢转件204可与末端连接部206相枢接。如此连接方式可让枢转件204绕着杆体180的纵向轴W相对于杆体180转动。图22至图24为绘示杆体180与枢转件204组装于末端连接部206的示例结构。
图22为绘示图21中沿22-22剖面的剖视图,图23为绘示图21中沿23-23剖面的剖视图,而图24为绘示图21中的指示机构202的分解图。为更清楚显示组装的细节,图22和图23中以虚线绘示通过枢转件204和末端连接部206的部分操作件120。参阅图22至图24,末端连接部206的形状可为具有一中空内部的圆形,末端连接部206包括一开口208、一轴部210及多个弹性尖端212。开口208的形状可容纳杆体180的底末端,以将末端连接部206锁定于杆体180。弹性尖端212延伸于轴部210的下方,且每一个弹性尖端212设有朝外突出的凸肋214。在一实施例中,包含轴部210与弹性尖端212的末端连接部206可一体形成。
枢转件204可具有一中空内部,其中设有多个突出部220。末端连接部206的轴部210可设于枢转件204的内部,使枢转件204与末端连接部206相枢接。弹性尖端212可向外弯曲以分别与突出部220的底面接合,使枢转件204与末端连接部206相固定。操作件120的一部分可设于杆体180、枢转件204及末端连接部206的对应中空内部,而固接操作件120的把手122可设于邻近枢转件204。
参阅图23,枢转件204的内部可包括一或多个导槽222,其分别对应弹性尖端212。枢转件204绕着纵向轴W相对于杆体180枢转时,各弹性尖端212便可沿其对应的导槽222移动。导槽222可具有两个相对的末端边缘222A、222B,用以限制弹性尖端212于导槽222中的位移范围。藉此,枢转件204被限制在由末端边缘222A、222B分别所界定的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范围转动。另外,还可设有其它结构特征用来防止枢转件204不经意地转动于上述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举例来说,导槽222内侧壁与弹性尖端212间可产生摩擦接触,藉此,在使用者没有操作下,枢转件204不会轻易地转动于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
参阅图21,杆体组件118可设有标记,以视觉上识别出枢转件204相对于杆体180的上述两个角度位置。举例来说,枢转件204上可设有一指标226,杆体180的末端连接部206上则可设有相间隔的一向下标志230及一向上标志232。指标226对准向下标志230时,即表示枢转件204已达到上述的第一角度位置,即对应于弹性尖端212与导槽222的末端边缘222A相抵接之状态,从而标示出为放下窗帘的第一传动模式。指标226对准向上标志232时,则识别出枢转件204已达到上述的第二角度位置,即对应于弹性尖端212与导槽222的末端边缘222B相抵接之状态,从而识别出为拉上窗帘的第二传动模式。指标226相对于向下、向上标志230、232的位置可帮助使用者判断目前的传动模式,并旋转杆体组件118至所需的传动模式,以拉上或放下窗帘。
以下将参考图21至图32说明杆体组件118的示例操作。参阅图21及图23,指标226对准向上标志232,为对应枢转件204的第二角度位置,此时弹性尖端212与导槽222的末端边缘222B相抵接。枢转件204在此位置时便可视觉上识别出切换件136与环状件156相卡合(如图19所示),为对应拉上窗帘100的第二传动模式。
参阅图25至图28,当使用者欲放下窗帘100时,枢转件204可朝一第一切换方向D1相对于杆体180转动,直到指标226对准向下标志230,且藉由弹性尖端212与导槽222的末端边缘222A互相接触,枢转件204即可停止于第一角度位置,如图25及图26所示。枢转件204接触到末端边缘222A而停止时,由于弹性尖端212与导槽222的末端边缘222A间的接触,枢转件204进一步朝第一切换方向D1的转动可顶推杆体180与接合件181同步朝同一方向D1转动(如图27及图28所示),从而驱使臂体184位移,直到切换件136与止挡件128相接合(如图17所示)。接着,使用者便可下拉操作件120,以便放下窗帘100。
参阅图29至图32,当使用者欲拉上窗帘100时,枢转件204可朝与第一切换方向D1相反的第二切换方向D2相对于杆体180转动,直到指标226对准向上标志232,且藉由弹性尖端212与导槽222的末端边缘222B互相接触,枢转件204即可停止于第二角度位置,如图29及图30所示。枢转件204接触到末端边缘222B而停止时,由于弹性尖端212与导槽222的末端边缘222B间的接触,枢转件204进一步朝第二切换方向D2的转动可顶推杆体180与接合件181同步朝同一方向D2转动(如图31及图32所示),从而驱使臂体184位移,直到切换件136与环状件156相接合(如图19所示)。接着,使用者便可下拉操作件120,以便拉上窗帘100。
藉由切换致动机构138,杆体组件118可往两个不相同的方向转动,以选择性地带动切换件136与止挡件128或环状件156相接合,以介于放下及拉上窗帘的两个传动模式之间切换致动系统108。此外,杆体组件118上的指示机构202可协助使用者辨识致动系统108目前的状态,并依放下或拉上窗帘100的需求选择其对应的传动模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杆体组件118及指示机构202的结构与操作方法,都可适用于有别于上述实施例的其它动力传动组。举例来说,杆体组件118及指示机构202也可结合于已知设有摆线齿锥齿轮(epicycloid gear)的动力传动组件。
本发明所提供的致动系统,藉由转动杆体组件可选择性切换致动系统于放下或拉上窗帘的两种传动模式之间,且可透过向下拉动操作件带动窗帘升起与下降。致动系统很容易操作,而且调整窗帘很方便,且操作件的伸展长度有所限制,所以使用上很安全。
以上叙述依据本发明多个不同实施例,其中各项特征可以单一或不同结合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揭露为阐明本发明原则的具体实施例,应不拘限本发明于所揭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言之,先前叙述及其附图仅为本发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制。其它元件的变化或组合都可能,且不悖于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00 窗帘 102 顶轨
104 遮蔽结构 106 底部
108 致动系统 110 卷绕单元
112 悬吊件 114 传动轴
116 控制模组 118 杆体组件
120 操作件 124 制动组件
126 驱动单元 128 止挡件
128A 中央孔 128B 凸齿
128C 凹槽 130 中心齿轮
132 承载件 134 行星齿轮
136 切换件 138 切换致动机构
140 壳体
140A、140B、140C、140D、140E 壳体部
140F 侧盖 142 轴环
143 空隙 144 弹簧
149 空隙 144A 尖端
144B 尖端 145 环状件
146 致动件 146A 轴部
146B 凸肋 147 凸缘
147A 凸缘表面 147B 凸缘表面
148 内腔 148A 内侧壁
150 卷筒 150A 凸部
152 弹簧 156 环状件
156A 凸齿 156B 凸齿
158 固定轴 159 垫圈
160 套筒 162 滚筒
164 球体 165 侧壁
166 内腔 167 凹槽
168 缺口 169 导轨
169A 挡止区 170 凸柱
171 轴部 172 环状部
173 轴部 174 套筒部
174A 凸肋 175 凸齿
176 凸齿 177 中央孔
178 内侧壁 178A 凹槽
180 杆体 181 接合件
182 齿轮 183 抵触部
183A 末端部 184 臂体组件
186 托架
188 凸齿部 190 掣子 192 突出部
202 指示机构 190A 突出部
204 枢转件 206 末端连接部
W 纵向轴 208 开口
210 轴部 212 尖端
214 凸肋 220 突出部
122 把手 222 导槽
222A、222B末端边缘 226 指标
230 向下标志 232 向上标志
X 纵向轴 Y 位移轴

Claims (23)

1.一种窗帘的致动系统,包括:
一传动轴,该传动轴可转动以收合与展开一窗帘;
一驱动单元,包含有一操作件,该操作件可驱使该驱动单元提供往一第一方向的转动输出;
一动力传动组件,其与该传动轴相组接,该动力传动组件包括一切换件,该切换件可介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位移,以选择性地使该动力传动组件在第一传动模式或第二传动模式下运作,进而使该转动输出从该驱动单元传送至该传动轴,其中,该动力传动组件处于该第一传动模式时,该驱动单元所提供往该第一方向的转动输出便可驱使该传动轴朝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转动;该动力传动组件处于该第二传动模式时,该驱动单元所提供往该第一方向的转动输出则可驱使该传动轴朝相同的该第一方向转动;以及
一杆体组件,其透过一切换致动机构连接至该切换件,其中,该杆体组件朝第一切换方向转动时便可驱使该切换件位移至该第一位置;该杆体组件朝相反于该第一切换方向的第二切换方向转动时则可驱使该切换件位移至该第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杆体组件的一末端设有一齿轮,而该切换致动机构包含一臂体,其与该切换件相连接且包含一凸齿部,该凸齿部与该齿轮相啮合,使该杆体组件的转动可驱使该臂体与该切换件的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臂体可沿着平行于该传动轴的一位移轴滑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臂体设于一壳体部中,该壳体部与一掣子相固接,该掣子维持该切换件于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臂体与一托架相固接,该托架可转动地支撑该切换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杆体组件包括:
一杆体,其沿一纵向轴延伸;及
一枢转件,其枢接于该杆体,该枢转件可绕着该杆体的该纵向轴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枢转件相对于该杆体为介于一第一角度位置与一第二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当该枢转件转动至该第一角度位置时便可驱使该切换件位移至该第一位置,当该枢转件转动至该第二角度位置时则可驱使该切换件位移至该第二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杆体具有一标记,其视觉上指出该枢转件的该第一角度位置、该第二角度位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操作件的一部分通过该杆体的中空内部以及该枢转件的中空内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操作件的一末端与一邻近该枢转件的把手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模式为放下窗帘的模式,该第二传动模式则为拉上窗帘的模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动力传动组件包括:
一中心齿轮,其设为与该传动轴同轴,且该中心齿轮与该传动轴转动地耦合;及
多个行星齿轮,其由一承载件转动地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绕该中心齿轮分布,且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分别与该中心齿轮相啮合;
其中,在该第一传动模式下,该驱动单元朝该第一方向转动时便可驱使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相对于该承载件转动,进而驱动该齿轮及该传动轴朝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该第二方向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切换件可沿该传动轴的轴线相对于该承载件滑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还包括一环状件,该环状件围绕所述多个行星齿轮,且该环状件的内侧与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相啮合,而该操作件可驱使该环状件朝该第一方向转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切换件与该承载件转动地耦合,当该动力传动组件处于该第二传动模式时,该切换件位于与该环状件相卡合的该第二位置,使该切换件和该承载件可与该环状件同步转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动力传动组件处于该第一传动模式时,该切换件位于与该环状件分离并与固定的一止挡件相卡合的该第一位置,使该切换件以及该承载件维持静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切换件具有多个第一凸齿以及多个第二凸齿,所述多个第一凸齿朝向该止挡件突出,所述多个第二凸齿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凸齿的相对侧并朝向该环状件突出。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壳体及一弹簧,该弹簧设于该壳体的内腔且具有两个相间隔的尖端,该传动轴具有一第一凸缘表面以及一第二凸缘表面,其中,该环状件维持静止时,该第一凸缘表面可顶推其中一个尖端以促使该弹簧扩大,扩大后的该弹簧与该内腔的内侧壁摩擦卡合,从而阻止该传动轴转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轴与一致动件相连接,当该传动轴朝向该第一方向或该第二方向转动时,该致动件可顶推该两个尖端中之一,以促使该弹簧收缩,而收缩后的该弹簧为松开与该内腔的该内侧壁的摩擦卡合。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还包括一卷筒,该传动轴维持静止时,该卷筒可接受弹簧作用往该第二方向转动,以卷收该操作件。
21.一种窗帘,包括:
一顶轨、一底部、以及一垂直地设于该顶轨与该底部之间的遮蔽结构;
一卷绕单元,其具有一悬吊件,该悬吊件与该底部相连接;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所述的致动系统,其配置于该顶轨中,该卷绕单元与该传动轴相互转动地耦合,其中,该传动轴往该第二方向转动时便可使得该悬吊件从该卷绕单元伸展,以便放下该底部;而该传动轴往该第一方向转动时则使得该卷绕单元卷收该悬吊件,以便拉上该底部。
22.一种窗帘的操作方法,该窗帘包括一遮蔽结构、一个包含有操作件的驱动单元、一卷绕单元、一动力传动组件及一杆体组件,该动力传动组件可选择性在第一传动模式或第二传动模式下操作,以放下或拉上该遮蔽结构,该杆体组件与该动力传动组件相连接并垂直地延伸,且该操作件被操作时即可驱使该驱动单元提供往第一方向的转动输出,而该操作方法包括:
将该杆体组件朝一第一切换方向转动,使该动力传动组件于该第一传动模式下操作,以放下该遮蔽结构,其中,在该第一传动模式下,该驱动单元所提供往该第一方向的转动输出,可经由该动力传动组件的传动驱使该卷绕单元往放下该遮蔽结构的方向旋转;及
将该杆体组件朝与该第一切换方向相反的一第二切换方向转动,使该动力传动组件于该第二传动模式下操作,以拉上该遮蔽结构,其中,在该第二传动模式下,该驱动单元所提供往该第一方向的转动输出,可经由该动力传动组件的传动驱使该卷绕单元往拉上该遮蔽结构的方向旋转。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方法还包括:
在该第一传动模式下,往下拉动该操作件,以驱使该卷绕单元朝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转动;及
在该第二传动模式下,往下拉动该操作件,以驱使该卷绕单元朝该第一方向转动。
CN201510308846.6A 2014-06-09 2015-06-08 窗帘、其致动系统及操作方法 Active CN1052864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09361P 2014-06-09 2014-06-09
US62/009,361 2014-06-09
US201462063019P 2014-10-13 2014-10-13
US62/063,019 2014-10-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6467A CN105286467A (zh) 2016-02-03
CN105286467B true CN105286467B (zh) 2018-06-05

Family

ID=54545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8846.6A Active CN105286467B (zh) 2014-06-09 2015-06-08 窗帘、其致动系统及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70191310A1 (zh)
EP (1) EP3152380B1 (zh)
KR (2) KR101916646B1 (zh)
CN (1) CN105286467B (zh)
TW (1) TWI583860B (zh)
WO (1) WO201519142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59513B1 (ko) * 2013-08-27 2014-02-07 곽재석 이중원단 블라인드의 원단 각도 조절장치
US20170191310A1 (en) * 2014-06-09 2017-07-06 Teh Yor Co., Ltd. Window Shade, Actuating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205532187U (zh) * 2016-01-29 2016-08-31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窗帘升降控制结构
US10655385B2 (en) * 2016-02-19 2020-05-19 Hunter Douglas Inc. Dual cord operating system for an architectural covering
US10538963B2 (en) * 2016-02-19 2020-01-21 Hunter Douglas Inc Wand for architectural covering
IL244921A0 (en) * 2016-04-05 2016-07-31 Holis Industries Ltd Venetian blind control mechanism
US9957750B2 (en) * 2016-06-09 2018-05-01 Whole Space Industries Ltd Window covering positional adjustment apparatus
SE540336C2 (en) 2016-07-01 2018-07-10 Ikea Supply Ag Locking device for a roller blind
US11713620B2 (en) * 2017-10-24 2023-08-01 Maxxmar Inc. Blind control having a narrow profile drive
CN109199057B (zh) * 2018-10-12 2021-07-13 嘉兴诺丁汉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式窗帘结构
TWI709685B (zh) * 2019-08-22 2020-11-11 程田有限公司 窗簾控制器
CN113431479B (zh) * 2021-08-03 2022-06-10 东莞市诚冠家饰有限公司 一种防回转的wrs百叶窗帘及其制作方法
CN115929189A (zh) * 2021-09-22 2023-04-07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窗帘和其致动系统
CN115929855B (zh) * 2023-03-14 2023-05-09 河北师范大学 一种卷辊遮光帘的控制装置以及遮光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4572A (zh) * 2012-02-23 2013-09-11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窗帘及其控制模组
CN103505011A (zh) * 2012-06-25 2014-01-15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窗帘、其控制模组及操作方法
TW201414915A (zh) * 2010-08-25 2014-04-16 Teh Yor Co Ltd 窗簾用控制模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4282A (ja) * 1999-04-28 2000-11-14 Tachikawa Blind Mfg Co Ltd 横型ブラインドの操作装置
DE20219865U1 (de) * 2002-12-21 2003-03-06 Mhz Hachtel & Co Horizontal-Jalousie
CA2426652C (en) * 2003-04-24 2006-10-24 Frederik G. Nijs Shade operator
FR2859494A1 (fr) * 2003-09-05 2005-03-11 Mariton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n store venitien
US20090120592A1 (en) * 2007-11-14 2009-05-14 Hunter Douglas Inc. Control unit for lift system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US8746320B2 (en) * 2010-02-26 2014-06-10 Teh Yor Co., Ltd. Window covering with improved controls
TWI604124B (zh) 2012-02-23 2017-11-01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窗簾及其控制模組
TWI531717B (zh) * 2012-06-25 2016-05-01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窗簾、其控制模組及操作方法
CN102808572B (zh) 2012-07-30 2013-08-28 杭州欧卡索拉科技有限公司 百叶窗升降绳的卷绕排序机构
CN104274053B (zh) * 2013-07-05 2016-12-07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窗帘、其操控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05147039B (zh) * 2014-06-09 2017-12-12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窗帘及其致动系统
US20170191310A1 (en) * 2014-06-09 2017-07-06 Teh Yor Co., Ltd. Window Shade, Actuating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14915A (zh) * 2010-08-25 2014-04-16 Teh Yor Co Ltd 窗簾用控制模組
CN103284572A (zh) * 2012-02-23 2013-09-11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窗帘及其控制模组
CN103505011A (zh) * 2012-06-25 2014-01-15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窗帘、其控制模组及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91310A1 (en) 2017-07-06
KR101963014B1 (ko) 2019-07-31
KR101916646B1 (ko) 2018-11-07
WO2015191427A2 (en) 2015-12-17
TW201546358A (zh) 2015-12-16
TWI583860B (zh) 2017-05-21
EP3152380A2 (en) 2017-04-12
KR20170007392A (ko) 2017-01-18
EP3152380B1 (en) 2018-08-15
US20170114592A1 (en) 2017-04-27
KR20180067716A (ko) 2018-06-20
WO2015191427A3 (en) 2016-04-07
US9938764B2 (en) 2018-04-10
CN105286467A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6467B (zh) 窗帘、其致动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05147039B (zh) 窗帘及其致动系统
CN105275366B (zh) 窗帘及其致动系统
KR102084821B1 (ko) 건축물 개구부용 덮개
CN108818490B (zh) 一种用于换灯泡的机械手
CN102383716A (zh) 窗帘用控制模组
CN202659117U (zh) 一种百叶帘及其操纵装置
TWI756021B (zh) 窗簾和其致動系統
US8205658B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rotating a winding roller of a window blind
JP2005095364A (ja) カーテン開閉装置
CN207469878U (zh) 一种帐篷及其可升降支架
CN110275384A (zh) 一种便携式投影幕布装置
CN104154639A (zh) 导风板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729834U (zh) 交互式服务机器人的存储装置
CN213035586U (zh) 一种便于收卷的装饰挂画
CN107795814B (zh) 锁紧机构
CN109895604B (zh) 一种遮蔽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TWM625494U (zh) 收線裝置及包含其之窗簾
TWM600258U (zh) 電動遮陽簾的離合傳動組件
TWM337321U (en) Automatic opening and closing curtain structure
AU2011200835A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rotating a winding roller of a window bli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