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1746B - 一种转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压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81746B CN105281746B CN201410317061.0A CN201410317061A CN105281746B CN 105281746 B CN105281746 B CN 105281746B CN 201410317061 A CN201410317061 A CN 201410317061A CN 105281746 B CN105281746 B CN 1052817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type transistor
- switch
- voltage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压器,包括:第一N型晶体管,第一漏极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第一栅极接收输入信号,第一源极连接第一节点;第二N型晶体管,第二漏极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第二栅极接收反相输入信号,第二源极连接第二节点;第一P型晶体管,第三源极连接第一节点,第三漏极连接第三节点,第三栅极连接第四节点;第二P型晶体管,第四源极连接第二节点,第四漏极连接第四节点,第四栅极连接第三节点;第三N型晶体管,第五漏极连接第三节点,第五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第五栅极连接第四节点;第四N型晶体管,第六漏极连接第四节点,第六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第六栅极连接第三节点;以及开关单元,连接第三节点与第四节点之间,且受控于致能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压器,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缩减布局面积的转压器。
背景技术
转压器可接收信号范围较小的输入信号,并将其对应地转换为信号范围较大的输出信号,是接口电路中的重要组成方块。譬如说,在驱动显示面板的源极驱动器(sourcedriver)芯片中,芯片中原始控制信号的信号范围可以是0到1.5伏特,然而输出驱动显示面板的源极时,所需的信号范围可能就要转换扩大到-5到0伏特。为了在两种信号范围间进行转换,就需要使用到转压器,用以将0到1.5伏特的输入信号转换为-5到0伏特的输出信号。由于此种转换是将输入信号的信号范围下限转换为输出信号的信号范围上限,故可视为一种转负压的操作。
参看图1,通常采用该结构的转压器10,以达成转负压的目的。在现有技术中,若要将信号范围介于电压VSS至VPP的输入信号IN转负压为信号范围在电压VSSL至VSS间的输出信号OUT,现有转压器10必须经过三阶段才能实现此种转负压运作。
在转压器10中,转压器LS1、反相器INV0与另一转压器LS2分别进行上述三阶段的转换,其中,运作于电压VPP至VSSH的转压器LS1进行第一重的转压,将输入信号IN转换为信号OUTa,使信号OUTa的信号范围在电压VSSH至VPP之间;运作于电压VSS至VSSH的反相器INV0进行第二重的转压,将信号OUTa转换为信号OUTb,并使信号OUTb的信号范围落在电压VSSH至VSS之间;最后,运作于电压VSS至VSSL的转压器LS2 则进行第三重的转压,将信号OUTb转换为输出信号OUT,使输出信号OUT的信号范围能在电压VSSL至VSS之间。在上述各重的转换中,举例来说,电压VSSL、VSSH、VSS与VPP可分别为-5、-1.5、0,及1.5伏特,用以将0至1.5伏特的输入信号IN转负压为-5至0伏特的输出信号OUT。
虽然输入信号IN的信号范围下限相当于输出信号OUT的信号范围上限(均为电压VSS),不过在上述各重的转换中,当转换器LS1、LS2与反相器INV0各自在输出入信号范围间进行转换时,都只能基于相同的信号范围上限或下限进行转换。也就是说,转换器LS1是以输出入信号的信号范围上限为基准而进行转换,输入信号IN的信号范围上限需与信号OUTa的信号范围上限(即电压VPP)相等。反相器INV0则是基于共同的输出入信号范围下限而进行转换,信号OUTa的信号范围下限与信号OUTb的信号范围下限相等。转换器LS2则在输出入信号间以相同的信号范围上限进行转换,信号OUTb的信号范围上限须与输出信号OUT的信号范围上限相等。综合上述三重的转换,现有转压器10才能实现转负压的目的。
更进一步说明,现有转换器10须以三个电路(转压器LS1、LS2与反相器INV0)分别进行三重的转换的原因之一是要确保各电路中的晶体管不会因过大的电压差而造成崩溃损坏,其中,在将信号转换至较大信号范围时,各晶体管在各极间的电压差也会变大,进而影响晶体管的可靠度。不过,由于在三重转换架构下,转压器LS1、LS2与反相器INV0的布局面积总和也会较大,使得现有转压器10的整体布局面积无法有效缩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转压器,其能有效缩减转压器的布局面积。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压器,将一输入信号转换为一输出信号,包括:一第一N型晶体管,漏极连接至一第一电源电压,栅极接收所述输入信号,源极连接至一第一节点;一第二N型晶体管,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电压,栅 极接收反相的所述输入信号,源极连接至一第二节点;一第一P型晶体管,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漏极连接至一第三节点,栅极连接至一第四节点;一第二P型晶体管,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漏极连接至所述第四节点,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其中所述第三节点产生所述输出信号,且所述第四节点产生反相的所述输出信号;一第三N型晶体管,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源极连接至一第二电源电压,栅极连接至所述第四节点;一第四N型晶体管,漏极连接至所述第四节点,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以及一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之间,且所述开关单元受控于一致能信号,其中于所述输入信号转换准位时,利用所述致能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关闭一时间周期后断开,使得所述输出信号转换准位;其中,所述输出信号的一第一准位为所述第一电源电压,所述输出信号的一第二准位为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且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为负值。
本发明更提供另外一种转压器,将一输入信号转换为一输出信号,包括:一第一N型晶体管,漏极连接至一第一电源电压,栅极接收所述输入信号,源极连接至一第一节点;一第二N型晶体管,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电压,栅极接收反相的所述输入信号,源极连接至一第二节点;一第一P型晶体管,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漏极连接至一第三节点,栅极连接至一第四节点;一第二P型晶体管,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漏极连接至所述第四节点,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其中所述第三节点产生所述输出信号,且所述第四节点产生反相的所述输出信号;一第一开关,受控于一第一致能信号,且所述第一开关连接于第一P型晶体管漏极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一第二开关,受控于所述第一致能信号,且所述第二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二P型晶体管漏极与所述第四节点之间;一第三N型晶体管,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源极连接至一第二电源电压,栅极连接至所述第四节点;一第四N型晶体管,漏极连接至所述第四节点,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以及一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之间,且所 述开关单元受控于一第二致能信号,其中于所述输入信号转换准位时,利用所述第二致能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关闭一时间周期后断开,使得所述输出信号转换准位;其中,所述输出信号的一第一准位为所述第一电源电压,所述输出信号的一第二准位为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为负值,且所述第一致能信号在所述时间周期内断开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
本发明的转压器仅由少数的晶体管所组成,因此转压器的整体布局面积将可大幅地缩减,并且实现转压器转负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现有转压器。
图2A与图2B为本发明的转压器的第一实施例及其相关信号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转压器的第二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的转压器的第三实施例。
【符号说明】
10:转压器
20:转压器
30:转压器
40:转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利用少数几个晶体管来组成转压器,并实现转负压的目的。再者,以下实施例以输入信号(IN)与反相输入信号(INB)的信号范围为1.5伏特至0伏特区间,且输出信号(OUT)与反相输出信号(OUTB)的信号范围为0伏特与-5伏特区间。然而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
参见图2A与图2B,为本发明的转压器的第一实施例及其相关信号示意图。其中,转压器20包括:一开关(SW)、第一N型晶体管(MN1)、第二N 型晶体管(MN2)、第三N型晶体管(MN3)、第四N型晶体管(MN4)、第一P型晶体管(MP1)、与第二P型晶体管(MP2)。再者,第一电源电压(VSS)为0伏特,第二电源电压(VSSL)为-5伏特。
第一N型晶体管(MN1)漏极连接至第一电源电压(VSS);栅极接收输入信号(IN);源极连接至第一节点(a)。第二N型晶体管(MN2)漏极连接至第一电源电压(VSS);栅极接收反相输入信号(INB);源极连接至第二节点(b)。
第一P型晶体管(MP1)源极连接至第一节点(a);漏极连接至第三节点(c);栅极连接至第四节点(d)。第二P型晶体管(MP2)源极连接至第二节点(b);漏极连接至第四节点(d);栅极连接至第三节点(c)。
第三N型晶体管(MN3)漏极连接至第三节点(c);源极连接至第二电源电压(VSSL);栅极连接至第四节点(d)。第四N型晶体管(MN4)漏极连接至第四节点(d);源极连接至第二电源电压(VSSL);栅极连接至第三节点(c)。
开关(SW)连接于第三节点(c)与第四节点(d)之间,且所述开关受控于致能信号(EN)。再者,第三节点(c)可产生输出电压(OUT),第四节点(d)可产生反相输出电压(OUTB)。
当转压器20处于第一稳定状态(steady state)时,致能信号(EN)为禁能状态(disable),输入信号(IN)为1.5伏特;反相输入信号(INB)为0伏特;输出信号(OUT)为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反相输出信号(OUTB)为-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很明显地,于第一稳定状态时,开关(SW)为断开(open);第一N型晶体管(MN1)开启(turn on);第二N型晶体管(MN2)不开启(turn off);第一P型晶体管(MP1)开启(turn on);第二P型晶体管(MP2)不开启(turn off);第三N型晶体管(MN3)不开启(turn off);第四N型晶体管(MN4)开启(turn on)。
当输入信号(IN)由1.5伏特转换为0伏特,且反相输入信号(INB)由0伏特转换为1.5伏特时,致能信号(EN)为禁能(disable)状态,输出信号(OUT)维持在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反相输出信号(OUTB)维持在-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
此时,开关(SW)为断开(open);第一N型晶体管(MN1)与第一P型晶体 管(MP1)均不开启(turn off),使得第一节点(a)为浮接状态(floating);第二N型晶体管(MN2)开启(turn off)且第二P型晶体管(MP2)不开启(turn off),使得第二节点(b)为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第三N型晶体管(MN3)不开启(turn off);第四N型晶体管(MN4)开启(turnon)。
接着,利用致能信号(EN)短暂地致能(enable)开关(SW)后再次禁能(disable)开关(SW),使得开关(SW)短暂的关闭(close)又断开(open)。于开关(SW)关闭的短暂时间周期中,由于第三节点(c)与第四节点(d)之间短路,造成电荷分享(charge sharing)使得第三节点(c)与第四节点(d)的电压变化至相同的电压(例如-2.5伏特)。亦即,第三节点(c)的电压由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下降至-2.5伏特,第四节点(d)的电压由-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上升至-2.5伏特。
由于第三节点(c)的电压下降至-2.5伏特,将使得第二P型晶体管(MP2)开启(turnon)且第四N型晶体管(MN4)不开启(turn off),使得第四节点(d)的电压由-2.5伏特继续上升至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再者,第三N型晶体管(NM3)由于第四节点(d)的电压升高而开启(turn on),使得第三节点(c)的电压由-2.5伏特继续下降至-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当输入信号(IN)由1.5伏特转换为0伏特,且反相输入信号(INB)由0伏特转换为1.5伏特时,只要利用致能信号(EN)控制开关(SW)短暂的关闭(close)又断开(open),即可顺利地让第三节点(c)的电压由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变化至-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并让第四节点(d)的电压由-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变化升至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之后,即维持在第二稳定状态。
当转压器20处于第二稳定状态时,致能信号(EN)为禁能(disable),输入信号(IN)为0伏特;反相输入信号(INB)为1.5伏特;输出信号(OUT)为-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反相输出信号(OUTB)为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很明显地,于第二稳定状态时,开关(SW)为断开(open);第一N型晶体管(MN1)不开启(turn off);第二N型晶体管(MN2)开启(turn on);第一P型 晶体管(MP1)不开启(turn off);第二P型晶体管(MP2)开启(turnon);第三N型晶体管(MN3)开启(turn on);第四N型晶体管(MN4)不开启(turn off)。
当输入信号(IN)由0伏特转换为1.5伏特,且反相输入信号(INB)由1.5伏特转换为0伏特时,致能信号(EN)为禁能(disable)状态,输出信号(OUT)维持在-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反相输出信号(OUTB)维持在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
此时,开关(SW)为断开(open);第一N型晶体管(MN1)开启(turn off),而第一P型晶体管(MP1)不开启(turn off),使得第一节点(a)为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第二N型晶体管(MN2)与第二P型晶体管(MP2)皆不开启(turn off),使得第二节点(b)为浮接状态(floating);第三N型晶体管(MN3)开启(turn on);第四N型晶体管(MN4)不开启(turnoff)。
接着,利用致能信号(EN)短暂地致能(enable)开关(SW)后再次禁能(disable),使得开关(SW)短暂的关闭(close)又断开(open)。于开关(SW)关闭的短暂时间周期中,由于第三节点(c)与第四节点(d)之间短路,造成电荷分享(charge sharing)使得第三节点(c)与第四节点(d)的电压变化至相同的电压(例如-2.5伏特)。亦即,第三节点(c)的电压由-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上升至-2.5伏特;且第四节点(d)的电压由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下降至-2.5伏特。
由于第四节点(d)的电压下降至-2.5伏特,将使得第一P型晶体管(MP1)开启(turnon)且第三N型晶体管(MN3)不开启(turn off),使得第三节点(c)的电压由-2.5伏特继续上升至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再者,第四N型晶体管(NM4)由于第三节点(c)的电压升高而开启(turn on),使得第四节点(d)的电压由-2.5伏特继续下降至-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当输入信号(IN)由0伏特转换为1.5伏特,且反相输入信号(INB)由1.5伏特转换为0伏特时,只要利用致能信号(EN)控制开关(SW)短暂的关闭(close)又断开(open),即可顺利地让第三节点(c)的电压由-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变化升至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并让第四节 点(d)的电压由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变化至-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之后,即维持在第一稳定状态。
而随着输入信号(IN)与反相输入信号(INB)的变化,仅需要利用致能信号(EN)控制开关(SW)短暂的关闭(close)又断开(open)。即可使得转压器20在第一稳定状态与第二稳定状态之间的变化。
如图2B所示,于时间点t1之前为第一稳定状态。于时间点t1时,输入信号(IN)与反相输入信号(INB)开始转换准位。由于时间点t1与时间点t2之间,致能信号(EN)短暂致能(enable),使得输出信号(OUT)与反相输出信号(OUTB)顺利转换准位。而在时间点t2至时间点t3之间为第二稳定状态。其中,致能信号(EN)短暂致能(enable)状态的时间周期约为10ns~40ns。
同理,于时间点t3时,输入信号(IN)与反相输入信号(INB)开始转换准位。由于时间点t3与时间点t4之间,致能信号(EN)短暂致能(enable),使得输出信号(OUT)与反相输出信号(OUTB)顺利转换准位。而在时间点t4之后回复为第一稳定状态。其中,致能信号(EN)短暂致能(enable)的时间周期约为10ns~40ns。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开关(SW)可以利用晶体管来实现,例如N型晶体管。当致能信号(EN)为0伏特时,使得开关(SW)被致能而关闭(close);当致能信号(EN)为-5伏特时,使得开关(SW)被禁能而断开(open)。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包含开关总共仅需要七个晶体管,因此转压器20的整体布局面积将可大幅地缩减。再者,本发明的转压器20更利用致能信号(EN)来控制开关(SW),来实现转压器20转负压的目的。
参看图3,其所绘示为本发明的转压器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转压器30包括: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一N型晶体管(MN1)、第二N型晶体管(MN2)、第三N型晶体管(MN3)、第四N型晶体管(MN4)、第一P型晶体管(MP1)、与第二P型晶体管(MP2)。再者,第一电源电压(VSS)为0伏特,第二电源电压(VSSL)为-5伏特。
第一N型晶体管(MN1)至第四N型晶体管(MN4),第一P型晶体管(MP1) 与第二P型晶体管(MP2)的连接关系相同于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利用致能信号(EN)来同时控制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并且,第一开关(SW1)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c),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电压(VSSL);第二开关(SW2)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四节点(d),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电压(VSSL)。
运第二实施例转压器30的连接关系,当输入信号(IN)以及反相输入信号(INB)转换其准位时,利用致能信号(EN)让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短暂的关闭(close)又断开(open),即可让第三节点(c)与第四节点(d)的电压变化至相同的电压(例如-5伏特)。如此,也可以让输出信号(OUT)与反相输出信号(OUTB)顺利转换准位。
举例来说,当转压器30处于第一稳定状态(steady state)时,致能信号(EN)为禁能(disable),输入信号(IN)为1.5伏特;反相输入信号(INB)为0伏特;输出信号(OUT)为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反相输出信号(OUTB)为-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即,于第一稳定状态时,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皆为为断开(open);第一N型晶体管(MN1)开启(turn on);第二N型晶体管(MN2)不开启(turn off);第一P型晶体管(MP1)开启(turnon);第二P型晶体管(MP2)不开启(turn off);第三N型晶体管(MN3)不开启(turn off);第四N型晶体管(MN4)开启(turn on)。
当输入信号(IN)由1.5伏特转换为0伏特,且反相输入信号(INB)由0伏特转换为1.5伏特时,致能信号(EN)为禁能(disable),输出信号(OUT)维持在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反相输出信号(OUTB)维持在-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
此时,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皆为断开(open);第一N型晶体管(MN1)与第一P型晶体管(MP1)皆不开启(turn off),使得第一节点(a)为浮接状态(floating);第二N型晶体管(MN2)开启(turn off)且第二P型晶体管(MP2)不开启(turn off),使得第二节点(b)为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第三N型晶体管(MN3)不开启(turn off);第四N型晶体管(MN4)开启(turn on)。
接着,利用致能信号(EN)短暂地致能(enable)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后再次禁能(disable),使得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同时短暂的关闭(close)又断开(open)。于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关闭的短暂时间周期中,将使得第三节点(c)与第四节点(d)的电压变化至相同的电压(例如-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
由于第三节点(c)的电压下降至-5伏特,将使得第二P型晶体管(MP2)开启(turnon)且第四N型晶体管(MN4)不开启(turn off),使得第四节点(d)的电压由-5伏特继续上升至0伏特的第一电源电压(VSS)。再者,第三N型晶体管(NM3)由于第四节点(d)的电压升高而开启(turn on),使得第三节点(c)的电压维持在-5伏特的第二电源电压(VSSL)。之后,即维持在第二稳定状态。
而利用相同的方式,可由第二稳定状态变化至第一稳定状态。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的第二端并非限定于连接至第二电源电压(VSSL)。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的第二端也可以连接至一参考电压,所述参考电压例如介于-2.5伏特与-5伏特之间,也可以让转压器30正常运作。
为了防止开关在关闭时造成短路电流而造成过多的能量耗损。本发明提出转压器的第三实施例,用以防止短路电流的产生。
请参照图4,其所绘示为本发明转压器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一P型晶体管(MP1)漏极与第三节点(c)之间连接一第三开关(SW3),第二P型晶体管(MP2)漏极与第四节点(c)之间连接一第四开关(SW4)。再者,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系受控于第一致能信号(EN1);第三开关(SW3)与第四开关(SW4)系受控于第二致能信号(EN2)。其中,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系受控于第一致能信号(EN1),且第一致能信号(EN1)的动作方式相同于第二实施例。其详细动作原理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为关闭(close)的时间周期中,第三开关(SW3)与第四开关(SW4)会断开(open),而第 三开关(SW3)与第四开关(SW4)在其他时间皆会关闭(close)。换句话说,当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关闭,并且使得第三节点(c)与第四节点(d)之短路的时间周期中,第三开关(SW3)与第四开关(SW4)会断开(open)。因此,可以防止第一电源电压(VSSL)与第三节点(c)之间,或者防止第一电源电压(VSSL)与第四节点(d)之间产生短路电流。
再者,利用相同的动作方式,第三开关(SW3)与第四开关(SW4)运用于第一实施例,一样也可以防止短路电流的发生。亦即,于第一实施例的转压器中,第一P型晶体管(MP1)漏极与第三节点(c)之间新增一第三开关(SW3),第二P型晶体管(MP2)漏极与第四节点(c)之间新增一第四开关(SW4)。其详细动作原理不再赘述。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转压器仅由少数的晶体管所组成,因此转压器的整体布局面积将可大幅地缩减,并且实现转压器转负压的目的。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5)
1.一种转压器,用以将一输入信号转换为一输出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N型晶体管,具有一第一漏极连接至一第一电源电压,一第一栅极接收所述输入信号,以及一第一源极连接至一第一节点;
一第二N型晶体管,具有一第二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一第二栅极接收反相的所述输入信号,以及一第二源极连接至一第二节点;
一第一P型晶体管,具有一第三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一第三漏极连接至一第三节点,以及一第三栅极连接至一第四节点;
一第二P型晶体管,具有一第四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一第四漏极连接至所述第四节点,以及一第四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其中所述第三节点产生所述输出信号,且所述第四节点产生反相的所述输出信号;
一第一开关,连接于第一P型晶体管漏极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
一第二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二P型晶体管漏极与所述第四节点之间;
一第三N型晶体管,具有一第五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一第五源极连接至一第二电源电压,以及一第五栅极连接至所述第四节点;
一第四N型晶体管,具有一第六漏极连接至所述第四节点,一第六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以及一第六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以及
一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之间,用以根据一第二致能信号于所述输入信号转换准位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关闭一时间周期后断开,进而使得所述输出信号转换准位;
其中,所述输出信号具有一第一准位时为所述第一电源电压,所述输出信号具有一第二准位时为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为负值,以及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系根据一第一致能信号于所述时间周期内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为0伏特;
所述时间周期介于10ns至40ns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更包括一第三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之间,用以根据所述第二致能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关闭所述时间周期,进而根据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具有相同的电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
一第三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与一参考电压之间;
一第四开关,连接于所述第四节点与所述参考电压之间;
其中,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四开关根据所述第二致能信号关闭所述时间周期,进而使得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的电压为所述参考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压为所述第二电源电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7061.0A CN105281746B (zh) | 2014-07-04 | 2014-07-04 | 一种转压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7061.0A CN105281746B (zh) | 2014-07-04 | 2014-07-04 | 一种转压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81746A CN105281746A (zh) | 2016-01-27 |
CN105281746B true CN105281746B (zh) | 2019-06-21 |
Family
ID=55150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17061.0A Active CN105281746B (zh) | 2014-07-04 | 2014-07-04 | 一种转压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817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367504B1 (en) * | 2018-08-29 | 2019-07-30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Low power negative voltage level shifte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6827A (zh) * | 2000-03-14 | 2001-10-10 | 夏普株式会社 | 电平偏移通过门电路 |
CN101800534A (zh) * | 2009-02-10 | 2010-08-11 |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平偏移电路 |
CN101866635A (zh) * | 2010-05-27 | 2010-10-20 | 旭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转压器 |
CN101866580A (zh) * | 2010-06-21 | 2010-10-20 | 旭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转压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72912B2 (en) * | 2007-11-13 | 2010-08-10 |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 Level shift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of |
-
2014
- 2014-07-04 CN CN201410317061.0A patent/CN1052817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6827A (zh) * | 2000-03-14 | 2001-10-10 | 夏普株式会社 | 电平偏移通过门电路 |
CN101800534A (zh) * | 2009-02-10 | 2010-08-11 |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平偏移电路 |
CN101866635A (zh) * | 2010-05-27 | 2010-10-20 | 旭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转压器 |
CN101866580A (zh) * | 2010-06-21 | 2010-10-20 | 旭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转压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81746A (zh) | 2016-0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10897B2 (en) | Level shift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
US10298211B2 (en) | Dynamic level shifter circuit | |
US10490263B2 (en) | Dual rail device with power detector | |
CN104133515B (zh) | Pmos管衬底选择电路 | |
US9806716B2 (en) | Output signal generation circuitry for converting an input signal from a source voltage domain into an output signal for a destination voltage domain | |
CN105183064A (zh) | Ldo电路 | |
CN105099173B (zh) | 充电泵 | |
CN105281746B (zh) | 一种转压器 | |
CN103117740B (zh) | 低功耗电平位移电路 | |
JP5527044B2 (ja) | モードコントロール回路 | |
JP5389762B2 (ja) | レベルシフト回路 | |
CN203445773U (zh) | 开关电源转换电路及充电电流源 | |
JP2008124650A (ja) | レベル変換回路 | |
JP2008199236A (ja) | 差動ドライバ回路 | |
CN108282083A (zh) | 一种混合结构电荷泵电路 | |
TWI692203B (zh) | 位準轉換電路 | |
TWI722086B (zh) | 搭配一遠端電路使用之設備及用於提供一輸出時脈之方法 | |
US9467122B2 (en) | Switching scheme to extend maximum input voltage range of a DC-to-DC voltage converter | |
TWI520492B (zh) | 轉壓器 | |
CN110739958B (zh) | 电平转换电路 | |
JP2015520537A5 (zh) | ||
TWI448058B (zh) | 昇壓式電壓轉換器 | |
CN109217242A (zh) | 一种具有防反接功能的电源转换电路、集成电路 | |
US20150194889A1 (en) | High Voltage DC/DC Converter with Master/Slave Output Stage | |
KR20160041638A (ko) | 디지털 아날로그 컨버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China Taiwan Hsinchu Science Park Hsinchu city Dusing Road No. 6 4 floor and 6 floor Applicant after: FOCALTECH SYSTEMS LIMITE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Xuy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