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8178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8178B
CN105278178B CN201510319390.3A CN201510319390A CN105278178B CN 105278178 B CN105278178 B CN 105278178B CN 201510319390 A CN201510319390 A CN 201510319390A CN 105278178 B CN105278178 B CN 1052781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ixel electrode
pixel
electrod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93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8178A (zh
Inventor
宫崎加代子
多胡惠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278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8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8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8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7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where the common electrode is not pattern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具备第1像素电极、在上述第1像素电极的第1方向上相邻的第2像素电极、以及在上述第2像素电极的第1方向上相邻的第3像素电极;第2基板,具备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对置的第1滤色器、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对置并与上述第1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2滤色器、以及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置并与上述第1以及第2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3滤色器;以及液晶层,保持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述第1像素电极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1间隔比上述第2像素电极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2间隔小。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关联申请
本申请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14-122760号(申请日:2014年6月 13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的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模式等利用了横向电场(也包括边缘电场)的液晶显示装置被实际应用。这样的横向电场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形成于一方的基板的像素电极以及公共电极。
在这样的横向电场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已知有通过形成多域(multidomain),从而提高视场角以及可见性的技术。作为一个例子,已知有如下技术:各个像素形成单域,另一方面,该各个像素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2 个像素之间形成相互不同的域,尤其形成相互对称的域,从而发挥多域的效果。
发明内容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具备:第1基板,具备第1像素电极、在上述第1像素电极的第1方向上相邻的第2像素电极、以及在上述第2像素电极的第1方向上相邻的第3像素电极;第2基板,具备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对置的第1滤色器、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对置且与上述第1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2滤色器、以及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置且与上述第1以及第2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3滤色器;以及液晶层,被保持在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述第1像素电极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沿着上述第1 方向的第1间隔比上述第2像素电极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2间隔小。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具备在第 1方向上排列的第1~第4源极布线、位于上述第1源极布线与上述第2源极布线之间且比上述第2源极布线更接近上述第1源极布线的第1像素电极、位于上述第2源极布线与上述第3源极布线的中间的第2像素电极、以及位于上述第3源极布线与上述第4源极布线之间且比上述第3源极布线更接近上述第4源极布线的第3像素电极;第2基板,具备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对置的第1滤色器、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对置且与上述第1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2滤色器、以及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置且与上述第1以及第2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3滤色器;以及液晶层,被保持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 基板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LPN的构成以及等效电路的图。
图2是从对置基板侧观察图1示出的阵列基板AR中的像素的第1构成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像素与滤色器的布局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包括图2示出的像素PX1~PX8的液晶显示面板LPN 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1构成例以及比较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的显示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从对置基板侧观察图1示出的阵列基板AR中的像素的第2 构成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包括图6示出的像素PX1~PX4的液晶显示面板LPN 的构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具备:第1基板,具备第1像素电极、在上述第1像素电极的第1方向上相邻的第2像素电极、以及在上述第2像素电极的第1方向上相邻的第3像素电极;第2基板,具备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对置的第1滤色器、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对置并与上述第1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2滤色器、以及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置并与上述第1以及第2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3滤色器;以及液晶层,被保持在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述第1像素电极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沿着上述第1 方向的第1间隔比上述第2像素电极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2间隔小。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具备在第 1方向上排列的第1~第4源极布线、位于上述第1源极布线与上述第2源极布线之间并比上述第2源极布线更接近上述第1源极布线的第1像素电极、位于上述第2源极布线与上述第3源极布线的中间的第2像素电极、以及位于上述第3源极布线与上述第4源极布线之间并比上述第3源极布线更接近上述第4源极布线的第3像素电极;第2基板,具备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对置的第1滤色器、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对置并与上述第1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2滤色器、以及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置并与上述第1以及第2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3滤色器;以及液晶层,被保持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 基板之间。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申请公开的只是一个例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确保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的适当变更而容易想出得到的技术方案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附图中,为了使说明更明确,与实际的方式相比,具有对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示意地表示的情况,附图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释义。另外,在本说明书以及各图中,对于与已经出现的图相关并发挥与上述记载的相同或者相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参考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LPN的构成以及等效电路的图。
即,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液晶显示面板LPN具备作为第1基板的阵列基板AR、作为与阵列基板AR对置配置的第2基板的对置基板CT、以及被保持在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的液晶层LQ。液晶显示面板LPN具备显示图像的有源区ACT。有源区ACT 相当于将液晶层LQ保持在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的区域,例如,该有源区ACT为四边形状,由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PX构成。
阵列基板AR在有源区ACT中具备栅极布线G(G1~Gn)、源极布线S(S1~Sm)、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以及公共电极CE等。栅极布线G(G1~Gn)分别沿第1方向X延伸,并在与第1方向X交叉的第2方向Y上排列。源极布线S(S1~Sm)分别大致沿第2方向Y延伸,并在第 1方向X上排列。另外,如后述那样,严密地讲,源极布线S按照像素布局或者像素形状而弯曲。开关元件SW在各像素PX中与栅极布线G以及源极布线S电连接。像素电极PE在各像素PX中形成为岛状,并与开关元件SW 电连接。公共电极CE在有源区ACT中跨多个像素PX地公共地形成,并与各像素电极PE面对。存储电容CS例如形成于公共电极CE与像素电极PE 之间。
各栅极布线G向有源区ACT的外侧引出,并与第1驱动电路GD连接。各源极布线S向有源区ACT的外侧引出,并与第2驱动电路SD连接。第1 驱动电路GD以及第2驱动电路SD例如其至少一部分形成于阵列基板AR,并与驱动IC芯片2连接。驱动IC芯片2内置用于控制第1驱动电路GD以及第2驱动电路SD的控制器,作为供给驱动液晶显示面板LPN所需要的信号的信号供给源而发挥功能。在图示的例子中,驱动IC芯片2在有源区 ACT的外侧安装于阵列基板AR。公共电极CE向有源区ACT的外侧引出,并与供电部Vcom连接。供电部Vcom对公共电极CE供给公共电位。
图2是从对置基板侧观察图1示出的阵列基板AR中的像素的第1构成例的示意俯视图。另外,在此,以应用了FFS模式的像素构造为例进行说明,但在图中仅图示了说明所需要的主要部分。
阵列基板AR具备栅极布线G1~G3、源极布线S1~S5、开关元件SW1~ SW8、公共电极CE、像素电极PE1~PE8、以及第1取向膜AL1等。
栅极布线G1~G3沿着第1方向X分别延伸。源极布线S1~S5大致沿着第2方向Y分别延伸,并与栅极布线G1~G3交叉。这些栅极布线G1~G3以及源极布线S1~S5对像素PX1~PX8进行划分。
用于实现彩色显示的单位像素由多个不同的色像素构成。所谓单位像素是构成在有源区显示的彩色图像的最小单位。在图示的例子中,单位像素由蓝色(B)像素、红色(R)像素以及绿色(G)像素这3个色像素构成。
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像素PX1~像素PX3是相互不同颜色的色像素,另外,像素PX5~像素PX7也是相互不同颜色的色像素。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像素PX1以及像素PX5是相同颜色的像素,例如为蓝色像素。在第 2方向Y上排列的像素PX2以及像素PX6是相同颜色的像素,例如为红色像素。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像素PX3以及像素PX7是相同颜色的像素,例如为绿色像素。在图示的例子中,像素PX4是与像素PX1相同颜色的像素,像素PX8是与像素PX5相同颜色的像素。另外,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像素PX1以及像素PX5也可以是相互不同颜色的像素,例如,可以是一方的像素为蓝色像素,另一方的像素为白色像素。
以栅极布线G1及栅极布线G2和源极布线S1及源极布线S2来规定像素PX1,以栅极布线G1及栅极布线G2和源极布线S2及源极布线S3来规定像素PX2,以栅极布线G1及栅极布线G2和源极布线S3及源极布线S4 来规定像素PX3,以栅极布线G1及栅极布线G2和源极布线S4及源极布线 S5来规定像素PX4。这些像素PX1~PX4在相对第2方向Y顺时针地交叉成锐角的第1延伸方向D1上延伸。各像素PX1~PX4的位于两侧的源极布线S1~S5也都在第1延伸方向D1上延伸。
以栅极布线G2及栅极布线G3和源极布线S1及源极布线S2来规定像素PX5,以栅极布线G2及栅极布线G3和源极布线S2及源极布线S3来规定像素PX6,以栅极布线G2及栅极布线G3和源极布线S3及源极布线S4 来规定像素PX7,以栅极布线G2及栅极布线G3和源极布线S4及源极布线 S5来规定像素PX8。这些像素PX5~PX8在相对第2方向Y逆时针地交叉成锐角的第2延伸方向D2上延伸。各像素PX5~PX8的位于两侧的源极布线S1~S5也都在第2延伸方向D2上延伸。另外,第2方向Y与第1延伸方向D1所成的角度θ1与第2方向Y与第2延伸方向D2所成的角度θ2 大致相同。
公共电极CE跨阵列基板AR的大致整个区域地延伸,并与像素PX1~PX8公共地形成。即,公共电极CE跨越栅极布线G1~G3的上方并在第2 方向Y上延伸,并且跨越源极布线S1~S5的上方并在第1方向X上延伸,该公共电极CE配置于像素PX1~PX8的各个像素。另外,虽然在各像素中没有详细叙述,但在公共电极CE上形成有用于将像素电极与开关元件电连接的开口部。
像素PX1具备开关元件SW1以及像素电极PE1。开关元件SW1与栅极布线G2以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像素电极PE1位于源极布线S1与源极布线S2之间,并与开关元件SW1连接。
像素PX2具备开关元件SW2以及像素电极PE2。开关元件SW2与栅极布线G2以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像素电极PE2位于源极布线S2与源极布线S3之间,并与开关元件SW2连接。
像素PX3具备开关元件SW3以及像素电极PE3。开关元件SW3与栅极布线G2以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像素电极PE3位于源极布线S3与源极布线S4之间,并与开关元件SW3连接。
像素PX4具备开关元件SW4以及像素电极PE4。开关元件SW4与栅极布线G2以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像素电极PE4位于源极布线S4与源极布线S5之间,并与开关元件SW4连接。
相同地,像素PX5具备与栅极布线G3以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的开关元件SW5、以及与开关元件SW5连接的像素电极PE5。像素PX6具备与栅极布线G3以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的开关元件SW6、以及与开关元件SW6 连接的像素电极PE6。像素PX7具备与栅极布线G3以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的开关元件SW7、以及与开关元件SW7连接的像素电极PE7。像素PX8 具备与栅极布线G3以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的开关元件SW8、以及与开关元件SW8连接的像素电极PE8。
开关元件SW1~SW8是例如薄膜晶体管(TFT)。像素电极PE1~PE8 分别与公共电极CE对置。
像素电极PE1~PE4形成为与分别在第1延伸方向D1上延伸的像素形状对应的岛状。另外,像素电极PE1~PE4的各个电极至少具有一根带状电极PA。像素电极PE1~PE4的各个电极的带状电极PA在相互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另外,在一个例子中,像素电极PE1~PE4的各个电极具有相同根数的带状电极PA。在图示的例子中,带状电极PA的各个电极在第1延伸方向D1上延伸。另外,像素电极PE1~PE4的各个电极具有在第1方向X 上排列的2根带状电极PA。
像素电极PE5~PE8形成为与分别在第2延伸方向D2上延伸的像素形状对应的岛状。另外,像素电极PE5~PE8的各个电极至少具有一根带状电极PB。在图示的例子中,带状电极PB在第2延伸方向D2上延伸。像素电极PE5~PE8的各个电极具有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2根带状电极PB。
第1取向膜AL1沿着相对带状电极PA的长轴(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 1延伸方向D1)以及带状电极PB的长轴(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2延伸方向D2)交叉成45°以下的锐角的方向被取向处理。第1取向膜AL1的取向处理方向R1是与第2方向Y平行的方向,并且是与第1延伸方向D1或者第2延伸方向D2交叉的方向。
在此,着眼于像素PX1~PX4。源极布线S1与源极布线S2的间隙PT1、源极布线S2与源极布线S3的间隙PT2、源极布线S3与源极布线S4的间隙PT3、以及源极布线S4与源极布线S5的间隙PT4大致相等。像素电极 PE1~像素电极PE4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大致相等。像素电极PE1~像素电极PE4的各个电极的带状电极PA具有沿着第1方向X大致相等的宽度。
对于像素电极PE1,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1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2之间,分别设有沿着第1方向X 的间隔d11以及d12。间隔d11相当于像素电极PE1与源极布线S1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间隔d12相当于像素电极PE1与源极布线S2的沿着第 1方向X的间隔。
对于像素电极PE2,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2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3之间,分别设有沿着第1方向X 的间隔d21以及d22。间隔d21相当于像素电极PE2与源极布线S2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间隔d22相当于像素电极PE2与源极布线S3的沿着第 1方向X的间隔。
对于像素电极PE3,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3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4之间,分别设有沿着第1方向X 的间隔d31以及d32。间隔d31相当于像素电极PE3与源极布线S3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间隔d32相当于像素电极PE3与源极布线S4的沿着第 1方向X的间隔。
对于像素电极PE4,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4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5之间,设有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d41以及d42。间隔d41相当于像素电极PE4与源极布线S4的沿着第1 方向X的间隔,间隔d42相当于像素电极PE4与源极布线S5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
间隔d11、间隔d12、间隔d31、间隔d32、间隔d41、以及间隔d42大致相等。间隔d21比间隔d22小。而且,间隔d21比间隔d11等小。另一方面,间隔d22比间隔d11等大。换言之,像素电极PE1与像素电极PE2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1比像素电极PE2与像素电极PE3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2小。也就是说,像素电极PE2的带状电极PA比像素电极 PE3的带状电极PA更接近像素电极PE1的带状电极PA而配置。或者,像素电极PE2比像素电极PE3更接近像素电极PE1而配置。另外,像素电极 PE3与像素电极PE4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3比像素电极PE1与像素电极PE2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1大,并且比像素电极PE2与像素电极PE3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2小。
另外,对于像素PX5~PX8,也是与上述的像素PX1~PX4相同的关系。
像素电极PE5~像素电极PE8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大致相等。像素电极PE5~像素电极PE8的各个电极的带状电极PB具有沿着第1方向X 大致相等的宽度。
对于像素电极PE5,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B与源极布线S1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B与源极布线S2之间,分别设有沿着第1方向X 的间隔d51以及d52。对于像素电极PE6,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B与源极布线S2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B与源极布线S3之间,分别设有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d61以及d62。对于像素电极PE7,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B与源极布线S3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B与源极布线S4 之间,分别设有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d71以及d72。对于像素电极PE8,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B与源极布线S4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B 与源极布线S5之间,分别设有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d81以及d82。
间隔d51、间隔d52、间隔d71、间隔d72、间隔d81、以及间隔d82大致相等。间隔d61比间隔d62小。而且,间隔d61比间隔d51等小。另一方面,间隔d62比间隔d51等大。换言之,像素电极PE5与像素电极PE6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5比像素电极PE6与像素电极PE7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6小。也就是说,像素电极PE6的带状电极PB比像素电极 PE7的带状电极PB更接近像素电极PE5的带状电极PB而配置。或者,像素电极PE6比像素电极PE7更接近像素电极PE5而配置。另外,像素电极 PE7与像素电极PE8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7比像素电极PE5与像素电极PE6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5大,并且比像素电极PE6与像素电极PE7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6小。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像素与滤色器的布局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对置基板CT具备遮光层BM、滤色器CF1~CF3、以及第2取向膜AL2 等。
遮光层BM配置于各像素的边界。也就是说,遮光层BM位于图2所示的源极布线、栅极布线的上方。另外,遮光层BM并不是配置于相同颜色的像素的边界,但也可以配置于不同颜色的像素的边界。
滤色器(第1滤色器)CF1形成为沿着第2方向Y延伸的带状。滤色器(第2滤色器)CF2在滤色器CF1的第1方向X上相邻,并形成为沿着第2方向Y延伸的带状。滤色器(第3滤色器)CF3在滤色器CF2的第1 方向X上,并形成为沿着第2方向Y延伸的带状。
滤色器CF1与像素PX1以及像素PX5对应而配置。滤色器CF2与像素 PX2以及像素PX6对应而配置。滤色器CF3与像素PX3以及像素PX7对应而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滤色器CF1是蓝色(B)滤色器,滤色器CF2 是红色(R)滤色器,滤色器CF3是绿色(G)的滤色器。滤色器CF1~CF3 的各个滤色器的相互相邻的端部与遮光层BM重叠。
第2取向膜AL2沿着与第1取向膜AL1的取向处理方向R1平行的方向被取向处理。第2取向膜AL2的取向处理方向R2是例如与第1取向膜 AL1的取向处理方向R1相互相反的朝向。
图4是示意地表示包括图2示出的像素PX1~像素PX8的液晶显示面板LPN的构成的剖视图。
阵列基板AR使用玻璃基板、树脂基板等透明的第1绝缘基板10而形成。阵列基板AR在第1绝缘基板10的与对置基板CT对置一侧,除了没有图示的开关元件、栅极布线以外,还具备源极布线S1~S5、公共电极CE、像素电极PE1~PE8、第1绝缘膜11、第2绝缘膜12、第3绝缘膜13、以及第1取向膜AL1等。
源极布线S1~S5形成于第1绝缘膜11之上,并由第2绝缘膜12覆盖。另外,栅极布线形成于第1绝缘基板10与第1绝缘膜11之间。公共电极CE形成于第2绝缘膜12之上,并由第3绝缘膜13覆盖。公共电极CE由透明的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形成。
像素电极PE1~PE8形成于第3绝缘膜13之上,并与公共电极CE对置。也就是说,像素电极PE1~PE4的各个电极的带状电极PA、以及像素电极 PE5~PE8的各个电极的带状电极PB隔着第3绝缘膜13而位于公共电极 CE的上方。第3绝缘膜13相当于介于公共电极CE与像素电极PE1~PE8 之间的层间绝缘膜。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5位于源极布线S1与源极布线S2之间。像素电极PE2以及像素电极PE6位于源极布线S2与源极布线S3之间。像素电极PE3以及像素电极PE7位于源极布线S3与源极布线S4之间。像素电极PE4以及像素电极PE8位于源极布线S4与源极布线 S5之间。像素电极PE1~PE8均由透明的导电材料,例如,ITO、IZO等形成。像素电极PE1~PE8由第1取向膜AL1覆盖。第1取向膜AL1还覆盖第3绝缘膜13。第1取向膜AL1由表示水平取向性的材料形成,并配置于阵列基板AR的与液晶层LQ相接的面。
另一方面,对置基板CT使用玻璃基板、树脂基板等透明的第2绝缘基板20而形成。对置基板CT在第2绝缘基板20的与阵列基板AR对置的一侧,具备遮光层BM、滤色器CF1~CF3、保护层OC、以及第2取向膜AL2 等。
遮光层BM形成于第2绝缘基板20的内表面。遮光层BM分别位于源极布线S1~S5的上方。遮光层BM由黑色的树脂材料、遮光性的金属材料形成。
滤色器CF1~CF3的各个滤色器形成于第2绝缘基板20的内表面。滤色器CF1与像素电极PE1、像素电极PE4、像素电极PE5以及像素电极PE8 对置。滤色器CF2与像素电极PE2以及像素电极PE6对置。滤色器CF3与像素电极PE3以及像素电极PE7对置。滤色器CF1由着色为蓝色的树脂材料形成。滤色器CF2由着色为红色的树脂材料形成。滤色器CF3由着色为绿色的树脂材料形成。
保护层OC覆盖滤色器CF1~CF3。保护层OC对滤色器CF1~CF3的表面的凹凸进行平坦化。保护层OC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保护层OC由第2取向膜AL2覆盖。第2取向膜AL2由表示水平取向性的材料形成,并配置于对置基板CT的与液晶层LQ相接的面。
上述那样的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以第1取向膜AL1以及第2 取向膜AL2彼此面对的方式而配置。此时,在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 之间,通过在一方的基板形成的柱状间隔物,来形成规定的单元间隙。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在形成了单元间隙的状态下通过板材被粘合。液晶层LQ由液晶材料形成,该液晶材料包含在第1取向膜AL1与第2取向膜AL2之间的单元间隙所封入的液晶分子LM。
相对这样的构成的液晶显示面板LPN,在其背面侧配置有背光单元BL。作为背光单元BL,能够应用各种方式,但在此对详细的构造省略说明。
在第1绝缘基板10的外表面10B配置有包括第1偏光板PL1的第1光学元件OD1。在第2绝缘基板20的外表面20B配置有包括第2偏光板PL2 的第2光学元件OD2。第1偏光板PL1以及第2偏光板PL2配置成例如各自的偏光轴正交的正交尼科耳(cross Nicol)的位置关系。
下面,对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没有施加在像素电极PE与公共电极CE之间形成电位差那样的电压的OFF时,是没有对液晶层LQ施加电压的状态,在像素电极PE与公共电极CE之间没有形成电场。因此,如图2中以实线所示,液晶层LQ所含有的液晶分子LM通过第1取向膜AL1以及第2取向膜AL2的取向限制力,在X-Y平面内在第2方向Y上初始取向。也就是说,液晶分子LM的初始取向方向是与第2方向Y平行的。在OFF时,来自背光单元BL的背光光的一部分透射第1偏光板PL1,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LPN。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LPN的光是例如与第1偏光板PL1的第1吸收轴正交的直线偏光。这样的直线偏光的偏光状态在从OFF时的液晶显示面板LPN通过时大致不发生变化。因此,透射了液晶显示面板LPN的直线偏光的几乎全部由第2 偏光板PL2吸收(黑显示)。
另一方面,在施加了在像素电极PE与公共电极CE之间形成电位差那样的电压的ON时,是向液晶层LQ施加了电压的状态,在像素电极PE与公共电极CE之间形成边缘(fringe)电场。因此,如图2以虚线所示,液晶分子LM在X-Y平面内,取向成与初始取向方向不同的方位。在正型的液晶材料中,例如像素PX3的液晶分子LM在X-Y平面内逆时针地旋转,以取向成与边缘电场大致平行的方向,像素PX7的液晶分子LM在X-Y 平面内顺时针地旋转,以取向成与边缘电场大致平行的方向。此时,液晶分子LM取向成与电场的大小对应的方向。在ON时,与第1偏光板PL1的第 1吸收轴正交的直线偏光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LPN,其偏光状态在通过液晶层LQ时与液晶分子LM的取向状态对应地进行变化。因此,在ON时,通过了液晶层LQ的至少一部分的光透射第2偏光板PL2(白显示)。
通过这样的构成,实现常黑(normally black)模式。
在此,在从对置基板CT侧垂直地观察液晶显示面板LPN的情况下,ON 状态的像素所配置的滤色器CF的颜色可见。但是,在从对置基板CT侧倾斜地观察液晶显示面板LPN的情况下,在ON状态的像素的滤色器CF的颜色中混杂有与该滤色器CF相邻的其他的滤色器CF的颜色可见。这样的现象称为混色。
这样的混色是由于相对液晶显示面板LPN倾斜地入射的光在从相互不同颜色的像素之间的ON状态的液晶层LQ通过时被调制而产生的。换言之,在相互不同颜色的像素之间,液晶分子被维持成初始取向状态的区域、即 OFF状态的液晶层LQ的区域越宽广,越能够抑制混色。
作为扩展OFF状态的液晶层LQ的区域的方法,有下述方法:将与所希望的滤色器CF对置的像素电极PE和与混色成为问题的滤色器CF对置的像素电极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设定得较宽的方法。
在第1构成例中,通过使在单位像素UP内等间隙地配置的3个像素PX 之中任意1个像素PX内配置的像素电极PE接近与第1方向X相邻的其他像素电极PE,从而抑制单位像素UP内的混色。
图5是表示第1构成例以及比较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的显示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像素PX1以及像素PX4是具备蓝色的滤色器CF1(B)的色像素,像素PX2是具备红色的滤色器CF2(R)的色像素,像素PX3是具备绿色的滤色器CF3(G)的色像素。
图中的(A)示出了比较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在该比较例中,像素电极PE1与像素电极PE2的间隔SP1、像素电极PE2与像素电极PE3的间隔SP2、以及像素电极PE3与像素电极PE4的间隔SP3均相等。在一个例子中,间隔SP1~SP3均为12.7μm。图中的(B)示出了第1构成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在该第1构成例中,像素电极PE1与像素电极PE2的间隔SP1、像素电极PE2与像素电极PE3的间隔SP2、以及像素电极PE3与像素电极PE4的间隔SP3满足SP2>SP3>SP1的关系。在一个例子中,间隔SP1为11.7μm,间隔SP2为13.7μm,间隔SP3为12.7μm。另外,在比较例以及第1构成的任一个中,间隙PT1~PT4也是一定的。在一个例子中,间隙PT1~PT4为19μm。
图示的比较例以及第1构成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均示出了表示红色的单色的状态。也就是说,由于在任意的液晶显示面板LPN中仅像素PX2 为ON状态,所以边缘电场形成于像素电极PE2与公共电极CE之间。在这样的边缘电场产生作用的区域中,液晶层LQ的液晶分子取向成与初始取向方向不同的方向。
在(A)所示的比较例中,像素PX2为ON状态时所形成的边缘电场扩展到与像素PX1的边界附近以及与像素PX3的边界附近为止,并对这些区域的液晶分子产生作用。也就是说,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像素PX2的透射率分布T扩展到分别接近像素PX1以及像素PX3的区域为止。
在这样的比较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中,在相对第1偏光板PL1垂直地入射的光之中,像素电极PE2上的通过了液晶层LQ的光Z1在从像素电极PE2上的红色的滤色器CF2通过后,透射第2偏光板PL2。因此,在从对置基板CT侧观察液晶显示面板LPN的情况下,红色的透射光(Z1)是以单色而可见的。
与此相对,在相对第1偏光板PL1倾斜地入射的光(例如,入射角θ3) 之中,像素电极PE2上的通过液晶层LQ后从滤色器CF2通过的光Z21透射第2偏光板PL2,成为红色的透射光。另一方面,在以相同的入射角θ3 入射的光之中,像素PX2与像素PX3的边界附近的通过液晶层LQ后从像素电极PE3上的绿色的滤色器CF3通过的光Z22透射第2偏光板PL2,成为绿色的透射光。但是,入射角θ3设为0度以上且小于90度的角度。也就是说,在从相对其法线方向倾斜角度θ3的量的倾斜方向观察比较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的情况下,由于在红色的透射光Z21中混杂有绿色的透射光Z22,因此,可见为黄绿色或者橙色。在间隙SP1~SP3一定的情况下,这样的混色在蓝色的像素PX1与红色的像素PX2之间产生,还在绿色的像素PX3与蓝色的像素PX4之间产生。
另一方面,在(B)所示的第1构成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中,设定像素电极PE2与像素电极PE3的间隔SP2比比较例大。因此,像素PX2为 ON状态时所形成的边缘电场在与像素PX1的边界附近扩展,能够抑制向与像素PX3的边界的边缘电场的扩展。也就是说,在像素PX2与像素PX3的边界附近,能够将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维持成初始取向状态。因此,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像素PX2的透射率分布T扩展到接近像素PX1的区域为止,另一方面,在与像素PX3之间包括低透射率的区域。
在这样的第1构成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中,在相对第1偏光板PL1 垂直地入射的光之中,像素电极PE2上的通过液晶层LQ的光Z1与比较例相同地,作为红色的透射光可见。
与此相对,在向第1偏光板PL1倾斜地入射的入射光之中,像素电极 PE2上的通过液晶层LQ后从红色的滤色器CF2通过的光Z31透射第2偏光板PL2,成为红色的透射光。另一方面,以相同的入射角θ3入射的光之中,像素PX2与像素PX3的边界附近的通过液晶层LQ的光Z32几乎没有通过液晶层LQ调制地从像素电极PE3上的滤色器CF3通过并到达第2偏光板PL2。也就是说,入射光Z32以维持向液晶显示面板LPN入射时的偏光状态的状态到达第2偏光板PL2,因此,入射光Z32被第2偏光板PL2吸收。
其结果是,即使从相对其法线方向倾斜角度θ3的量的倾斜方向来观察第1构成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也仅可见红色的透射光Z31。
近年,伴随着面板的小型化以及高精细化的要求,具有像素(或者源极布线)的间隙缩小的倾向,另一方面,还要求在各像素中确保所希望的亮度 (或者透射率)。为了抑制混色,对扩展遮光层BM的宽度的对策进行研讨,但是,遮光层BM的扩展会导致每一像素的亮度或者透射率的降低。另外,通过减少各像素电极的带状电极的根数,确保相邻的像素电极间的距离的对策也被研讨,但是,在以本实施方式说明的显示模式中,带状电极的边界附近成为峰值透射率,因此,对于为了确保每一像素的透射率来说,难以减少带状电极的根数。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从倾斜方向观察液晶显示面板时,相对最要求改善的混色的模式(例如红色显示时的与绿色的混色),通过扩展相邻的像素电极的间隔,能够抑制混色。特别地,由于没有扩展遮光层BM的宽度,抑或是减少带状电极的根数,因此,能够抑制亮度或者透射率的降低。由此,能够提高显示品质。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红色像素的透射光与绿色像素的透射光的混色对策,对通过使配置成红色像素的像素电极从绿色像素的像素电极远离,来扩展相邻的像素电极的间隔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例子,与最要求改善的混色的模式相对应地,能够适当选择应扩展间隔的像素电极。
例如,相对红色显示时的与蓝色的混色,通过采用将图2所示的像素PX1设为绿色像素、将像素PX2设为红色像素、将像素PX3设为蓝色像素的布局,能够抑制混色。
相同地,相对绿色显示时的与红色的混色,通过采用将图2所示的像素 PX1设为蓝色像素、将像素PX2设为绿色像素、将像素PX3设为红色像素的布局,能够抑制混色。
另外,相对绿色显示时的与蓝色的混色,通过采用将图2所示的像素 PX1设为红色像素、将像素PX2设为绿色像素、将像素PX3设为蓝色像素的布局,能够抑制混色。
相同地,相对蓝色显示时的与红色的混色,通过采用将图2所示的像素 PX1设为绿色像素、将像素PX2设为蓝色像素、将像素PX3设为红色像素的布局,能够抑制混色。
另外,相对蓝色显示时的与绿色的混色,通过采用将图2所示的像素PX1设为红色像素、将像素PX2设为蓝色像素、将像素PX3设为绿色像素的布局,能够抑制混色。
随后,对其他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从对置基板侧观察图1示出的阵列基板AR中的像素的第2 构成例的示意俯视图。
与第1构成例进行比较,第2构成例在将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 PE3从像素电极PE2远离地配置这点上不同。其他的构成与第1构成例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另外,关于各间隔d、各间隔SP的各自的定义也与第1构成例相同。但是,关于各间隔d、各间隔SP的大小关系与第1构成例不同,具体如下。
具体地讲,像素电极PE2位于源极布线S2与源极布线S3的中间。也就是说,间隔d21以及间隔d22是大致相等的。与源极布线S2相比像素电极PE1更接近源极布线S1。也就是说,间隔d12比间隔d11大。而且,间隔d12比间隔d21以及间隔d22大。另一方面,间隔d11比间隔d21以及间隔d22小。与源极布线S3相比像素电极PE3更接近源极布线S4。也就是说,间隔d31比间隔d32大。而且,间隔d31比间隔d21以及间隔d22大。另一方面,间隔d32比间隔d21以及间隔d22小。另外,间隔d12与间隔d31大致相等,间隔d11与间隔d32大致相等。另外,关于像素PE4,由于与像素 PE1相同地配置,所以省略说明。
像素电极PE1与像素电极PE2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1、以及像素电极PE2与像素电极PE3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2相等,并且分别比像素电极PE3与像素电极PE4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3大。
相同地,关于像素电极PE5~像素电极PE7,像素电极PE5以及像素电极PE7从像素电极PE6远离地配置。关于像素电极PE8,由于与像素电极 PE5相同地配置,所以省略说明。
间隔d61以及间隔d62是大致相等的。间隔d52比间隔d51大。而且,间隔d52比间隔d61以及间隔d62大。另一方面,间隔d51比间隔d61以及间隔d62小。进而,间隔d71比间隔d72大。而且,间隔d71比间隔d61以及间隔d62大。另一方面,间隔d72比间隔d61以及间隔d62小。换言之,像素电极PE5与像素电极PE6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5、以及像素电极PE6与像素电极PE7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6相等,并且分别比像素电极PE7与像素电极PE8的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SP7大。
图7是示意地表示包括图6示出的像素PX1~PX4的液晶显示面板LPN 的构成的剖视图。基本的构成由于与图5中的 (B)所示的第1构成例相同,所以省略重复位置的说明。
如图所示,在第2构成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中,像素电极PE1与像素电极PE2的间隔SP1、以及像素电极PE2与像素电极PE3的间隔SP2大致相等。
在一个例子中,应用间隔SP1为13.7μm、间隔SP2为13.7μm、间隔SP3为11.7μm的布局。另外,间隙PT1~PT4为一定的。在一个例子中,间隙PT1~间隙PT4为19μm。
像素PX2为ON状态时所形成的边缘电场不偏置于像素PX1以及PX3 的任何一侧,而形成于像素PX2的大致中央。因此,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像素PX2的透射率分布T在像素PX2的大致中央处高,在像素PX1以及 PX3的边界附近降低。
在第2构成例中,由于使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3从像素电极 PE2远离,因此,能够抑制上述边缘电场向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3 附近扩展。也就是说,在从像素PX2与像素PX1的边界附近开始到像素电极PE1的带状电极PA为止的区域、以及从像素PX2与像素PX3的边界附近开始到像素电极PE3的带状电极PA为止的区域,能够将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维持成初始取向状态。
在这样的第2构成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中,在相对第1偏光板PL1 垂直地入射的光之中,像素电极PE2上的通过液晶层LQ的光Z1透射滤色器CF2并作为红色的透射光可见。另外,相对第1偏光板PL1以入射角θ3 入射的入射光之中,像素电极PE2上的通过液晶层LQ后透射滤色器CF2 的光Z41以及Z43透射第2偏光板PL2,成为红色的透射光。另一方面,以相同的入射角θ3入射的光之中,像素PX2与像素PX3的边界附近的通过液晶层LQ的光Z42几乎没有通过液晶层LQ调制地透射像素电极PE3上的滤色器CF3,并被第2偏光板PL2吸收。相同地,以相同的入射角θ3入射的光之中,像素PX2与像素PX1的边界附近的通过液晶层LQ的光Z44 几乎没有通过液晶层LQ调制地透射像素电极PE1上的滤色器CF1,并被第 2偏光板PL2吸收。也就是说,入射光Z42以及Z44无助于显示。
其结果是,即使从相对其法线方向以角度θ3倾斜的倾斜方向观察第2 构成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仅可见红色的透射光Z41以及Z43。即,能够抑制红色显示时的绿色和蓝色的混色。
因此,即使在第2构成例中,也能得到与第1构成例相同的效果。进而,在第2构成例中,相对从倾斜方向观察液晶显示面板时的2种混色的模式(例如红色显示时的绿色以及蓝色的混色)的各模式,通过扩展相邻的像素电极的间隔,能够不导致亮度或者透射率的降低,抑制混色。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品质。
在上述的第2构成例中,作为红色像素的透射光与绿色像素的透射光以及蓝色像素的透射光的混色对策,对通过使配置成绿色像素的像素电极的带状电极以及配置成蓝色像素的像素电极的带状电极从红色像素的像素电极远离,从而扩展相邻的像素电极的间隔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例子,与要求改善的2种混色的模式相对应地,能够适当选择应扩展间隔的像素电极。
例如,相对绿色显示时的与红色以及蓝色的混色,通过采用将图2所示的像素PX1设为红色像素或者蓝色像素、将像素PX2设为绿色像素、将像素PX3设为与像素PX1以及像素PX2不同的色像素的布局,能够抑制混色。
相同地,相对蓝色显示时的与红色以及绿色的混色,通过采用将图2所示的像素PX1设为红色像素或者绿色像素、将像素PX2设为蓝色像素、将像素PX3设为与像素PX1以及像素PX2不同的色像素的布局,能够抑制混色。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劣化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像素电极PE1~PE8分别具有带状电极的构成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还可以是像素电极PE1~PE8分别形成为平板状,并且像素电极PE1~PE8具有沿着第1延伸方向D1或者第2延伸方向D2的狭缝。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没有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超出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调换以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主旨内,同样,也包括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
第1基板,具备位于第1像素的第1像素电极、在上述第1像素电极的第1方向上相邻的位于第2像素的第2像素电极、以及在上述第2像素电极的第1方向上相邻的位于第3像素的第3像素电极;
第2基板,具备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对置的第1滤色器、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对置且与上述第1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2滤色器、以及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置且与上述第1及第2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3滤色器;以及
液晶层,保持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并包含液晶分子,
上述第1像素电极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1间隔比上述第2像素电极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2间隔小,
由上述第2像素电极形成的电场改变位于上述第1像素和上述第2像素的边界的液晶分子的取向,不改变位于上述第2像素和上述第3像素的边界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基板还具备在上述第3像素电极的上述第1方向上相邻的第4像素电极,
上述第3像素电极与上述第4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3间隔比上述第1间隔大,并且比上述第2间隔小。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基板还具备:第1源极布线,位于上述第1像素电极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之间,并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以及第2源极布线,位于上述第2像素电极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之间,并在上述第2方向上延伸,
上述第1源极布线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4间隔比上述第2源极布线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5间隔小。
4.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源极布线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6间隔同上述第2源极布线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7间隔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4间隔比上述第6间隔小。
6.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5间隔比上述第7间隔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像素电极具有第1带状电极,上述第2像素电极具有第2带状电极,上述第3像素电极具有第3带状电极,上述第1~第3带状电极在相互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上述第1带状电极和上述第2带状电极之间的沿上述第1方向的间隔比上述第2带状电极和上述第3带状电极之间的沿上述第1方向的间隔小。
8.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滤色器是蓝色滤色器,上述第2滤色器是红色滤色器,上述第3滤色器是绿色滤色器。
9.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基板还具备公共电极、以及介于上述公共电极与上述第1~第3像素电极之间的层间绝缘膜。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
第1基板,具备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第4源极布线、位于上述第1源极布线与上述第2源极布线之间且比上述第2源极布线更接近上述第1源极布线的第1像素电极、位于上述第2源极布线与上述第3源极布线的中间的第2像素电极、以及位于上述第3源极布线与上述第4源极布线之间且比上述第3源极布线更接近上述第4源极布线的第3像素电极;
第2基板,具备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对置的第1滤色器、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对置且与上述第1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2滤色器、以及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置且与上述第1及第2滤色器不同颜色的第3滤色器;以及
液晶层,保持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像素电极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1间隔同上述第2像素电极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2间隔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备上述第1源极布线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3间隔、上述第2源极布线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4间隔、以及上述第3源极布线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5间隔,
上述第4间隔比上述第3间隔大,并且比上述第5间隔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2源极布线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6间隔比上述第4间隔大,并且与上述第5间隔相等。
14.根据权利要求1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4源极布线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第7间隔比上述第4间隔小,并且与上述第3间隔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像素电极具有第1带状电极,上述第2像素电极具有第2带状电极,上述第3像素电极具有第3带状电极,上述第1~第3带状电极在相互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滤色器是蓝色滤色器,上述第2滤色器是红色滤色器,上述第3滤色器是绿色滤色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基板还具备公共电极、以及介于上述公共电极与上述第1~第3像素电极之间的层间绝缘膜。
CN201510319390.3A 2014-06-13 2015-06-11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278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2760A JP2016004084A (ja) 2014-06-13 2014-06-13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122760 2014-06-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8178A CN105278178A (zh) 2016-01-27
CN105278178B true CN105278178B (zh) 2018-06-19

Family

ID=54836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9390.3A Active CN105278178B (zh) 2014-06-13 2015-06-11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27663B2 (zh)
JP (1) JP2016004084A (zh)
CN (1) CN1052781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4712B (zh) * 2017-01-06 2021-12-21 夏普株式会社 弯曲显示面板
JP2018116228A (ja) * 2017-01-20 2018-07-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8205216A (zh) * 2018-01-19 2018-06-26 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光液晶显示屏
JP7467220B2 (ja) 2020-04-28 2024-04-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8563A (zh) * 2007-09-26 2009-04-01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包含这种显示装置的便携式装置和终端装置
JP2010102205A (ja) * 2008-10-24 2010-05-06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969901A (zh) * 2013-01-25 2014-08-0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减少的颜色混合的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54101B (en) * 1995-10-04 2001-09-11 Hitachi Ltd In-plane field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with more than two different kinds of reorientation direction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3558145B2 (ja) * 1995-12-28 2004-08-25 富士通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
KR100928487B1 (ko) * 2003-03-28 2009-11-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5141036A (ja) * 2003-11-07 2005-06-02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672648B1 (ko) * 2004-12-14 2007-01-2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107681B1 (ko) * 2004-12-29 2012-01-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횡전계방식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968591B (zh) * 2006-03-30 2013-06-1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滤色器基板
US20120182511A1 (en) * 2009-09-30 2012-07-19 Yuhko Hisad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507233B2 (ja) * 2009-12-21 2014-05-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TWI432860B (zh) * 2010-08-31 2014-04-01 Au Optronics Corp 畫素結構
US20120127148A1 (en) 2010-11-24 2012-05-24 Seong-Jun Lee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5759813B2 (ja) * 2011-07-13 2015-08-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TWI464505B (zh) * 2012-03-28 2014-12-11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顯示面板與畫素結構
JP5883721B2 (ja) * 2012-05-11 2016-03-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US9239501B2 (en) * 2012-07-26 2016-01-19 Innocom Technology(Shenzhen)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8563A (zh) * 2007-09-26 2009-04-01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包含这种显示装置的便携式装置和终端装置
JP2010102205A (ja) * 2008-10-24 2010-05-06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969901A (zh) * 2013-01-25 2014-08-0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减少的颜色混合的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04084A (ja) 2016-01-12
US20150362804A1 (en) 2015-12-17
CN105278178A (zh) 2016-01-27
US9927663B2 (en)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2955B1 (ko)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865755B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692150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88855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126870A (ja) 曲面液晶表示装置
JP583043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61339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527817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987983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7656391A (zh) 显示装置
KR20150018241A (ko) 표시 장치
CN106405919A (zh) 显示装置以及滤色器基板
JP6220628B2 (ja) 表示装置
US913457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7001712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improved pixel electrode shapes
JP5512158B2 (ja) 表示装置
US11703733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016567B1 (ko) 컬러 필터층을 포함하는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을 구비하는 평판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578620B1 (ko) 칼라 필터 층을 구비한 평판 표시장치용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JP201603853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51799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01467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87921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5004291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10551694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