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1904A -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1904A
CN105271904A CN201510717643.2A CN201510717643A CN105271904A CN 105271904 A CN105271904 A CN 105271904A CN 201510717643 A CN201510717643 A CN 201510717643A CN 105271904 A CN105271904 A CN 1052719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ant
reducing agent
water reducing
high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176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杰
蔡阳
王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 CBM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 CBM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 CBMA filed Critical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 CBMA
Priority to CN2015107176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719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71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19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混凝土外加剂领域,解决了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原料来源有限的问题。本发明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原料由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聚醚34.1%-40%,引发剂0.3%-0.5%,链转移剂0.25%-0.35%,还原剂0.01%-0.1%,小单体3%-6%,碱1%-2%,水51.05%-61.34%;其中,所述聚醚为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或所述聚醚为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与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或甲基丁烯基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本发明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原料可选范围多且产品性能优良。

Description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外加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随着混凝土的发展也促进了混凝土外加剂的技术迅速发展,混凝土外加剂是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组分,在混凝土生产技术中起到核心作用,决定着混凝土的质量。其中,减水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混凝土外加剂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众多减水剂中,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作为第三代减水剂,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萘系和蜜胺系的较为理想的减水剂,上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具有减水率高,掺量少,环保,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高的优点,尤其在低掺量时也能使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在低水灰比时具有低粘度和坍落度保持性能,与不同水泥有更好的相容性,能够提供简便易行的施工工艺。因此,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已成为当前减水剂的研发热点。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原料一般包括聚醚、引发剂、链转移剂、还原剂、小单体以及水,其中,聚醚常选用聚乙二醇单甲醚、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以及甲基丁烯基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但随着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广泛应用,其使用量日益增加,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聚醚种类有限,已不能满足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使用需求,因此需探索更多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原料来源,并且所制备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须性能优良且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目的是扩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原料来源,提高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综合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原料由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
其中,所述聚醚为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或所述聚醚为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与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或甲基丁烯基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聚醚为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与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或甲基丁烯基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时,所述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占所述混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1%-90%。
作为优选,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钠或过氧化氢;所述链转移剂为巯基乙酸或巯基丙酸。
作为优选,所述还原剂为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所述碱为片状氢氧化钠。
作为优选,所述小单体选自下述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及衣康酸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固含量为35%-50%,pH值为5-7。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比例称取原料,将引发剂加入到聚醚与水混合得到的聚醚溶液中,得到第一反应物,将链转移剂、还原剂及水混合得到的混合剂溶液滴加到所述第一反应物中,所述混合剂溶液滴加到所述第一反应物的时间为3.5±0.25小时,滴加所述混合剂溶液的同时,将小单体和水混合得到的小单体溶液滴加到所述第一反应物中,所述小单体溶液的滴加时间为3.0±0.25小时,滴加结束后得到第二反应物;
控制所述第二反应物的温度在50℃-55℃,反应1小时后得到第三反应物;
将碱和水混合得到碱溶液,将所述碱溶液和原料中剩余水加入到所述第三反应物中,反应0.5小时后所得产物即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作为优选,所述小单体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大于等于80%小于100%,所述聚醚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0%-70%,所述混合剂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10%,所述碱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30%-40%。
作为优选,加入所述引发剂时所述聚醚溶液的温度为20℃-25℃;所述第二反应物的温度小于50℃时,采用电热棒或太阳能加热至50℃-55℃。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剂溶液滴加至所述第一反应物中的滴加时间为3.5小时;所述小单体溶液滴加至所述第一反应物中的过程分两个阶段连续滴加,第一阶段,将所述小单体溶液总质量的60%-70%滴加至所述第一反应物中,第一阶段的滴加时间为1.5小时,再将剩余的所述小单体溶液滴加至所述第一反应物中,第二阶段的滴加时间为1.5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针对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用量日益增加,原料来源有限,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技术问题,采用以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作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原料,根据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的引入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性能要求,调整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合成原料中各组分物质的配比关系,优化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制备工艺的技术手段,达到了扩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原料来源且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性能优良的技术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以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下述说明中的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1
各原料组分按质量份计如下:136份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1228份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12份过硫酸铵,10份巯基乙酸,0.4份抗坏血酸,110份丙烯酸,10份甲基丙烯酸,40份氢氧化钠,2453.6份水;
将上述136份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上述1228份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1364份水投入反应装置中,开启搅拌化料,充分溶解后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50%的聚醚溶液,将上述10份巯基乙酸、上述0.4份抗坏血酸和197.6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将上述40份氢氧化钠和93.3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30%的碱溶液,将上述110份丙烯酸、10份甲基丙烯酸和30份水混合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
将上述10份过硫酸铵加入到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0%的聚醚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反应物,将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滴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的滴加时间为3.25个小时,在滴加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的同时,将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的滴加时间为2.75个小时,滴加结束后得到第二反应物;其中,为了使反应更充分,反应产物性能更好,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的滴加过程必须比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的滴加过程提前完成;
利用反应热为反应物提供热量,上述第二反应物的反应温度在50℃,并在50℃恒温反应1小时,上述第二反应物充分反应后,得到第三反应物;其中,反应热所提供的温度不足50℃时,采用电热棒对上述第二反应物进行加热,确保反应物能够在50℃进行反应。
最后将原料中剩余水和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30%的碱溶液加入到上述第三反应物中,经过0.5小时的中和反应得到液体产物,上述液体产物即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根据GB8077-2012的检测方法得到上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固含量为38.1%,得到上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pH值为5.2。
实施例2
各原料组分按质量份计如下:320份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1280份甲基丁烯基聚氧乙烯醚,20份过硫酸钠,14份巯基丙酸,4份亚硫酸钠,40份衣康酸,200份丙烯酸,80份氢氧化钠,2042份水;
将上述320份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上述1280份甲基丁烯基聚氧乙烯醚和685.7份水投入反应装置中,开启搅拌化料,充分溶解后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70%的聚醚溶液,将上述14份巯基丙酸、上述4份亚硫酸钠和162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10%的混合剂溶液,将上述80份氢氧化钠和120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40%的碱溶液,将上述40份衣康酸、200份丙烯酸和27份水混合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90%的小单体溶液;
将上述20份过硫酸钠加入到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70%的聚醚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反应物,将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10%的混合剂溶液在3.75小时内匀速的滴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在滴加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10%的混合剂溶液的同时,先将178份质量百分浓度为90%的小单体溶液在1.35个小时内匀速的滴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再将剩余89份质量百分浓度为90%的小单体溶液在1.35个小时内匀速的滴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滴加结束后得到第二反应物;其中,为了使反应更充分,反应产物性能更好,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90%的小单体溶液的滴加过程必须比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10%的混合剂溶液的滴加过程提前完成;利用反应热为反应物提供热量,控制上述第二反应物的反应温度在55℃,并在55℃恒温反应1小时,上述第二反应物充分反应后,得到第三反应物;其中,反应热所提供的温度不足55℃时,采用太阳能对上述第二反应物进行加热,确保反应物能够在55℃进行反应。
最后将原料中剩余水和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40%的碱溶液加入到上述第三反应物中,经过0.5小时的中和反应得到液体产物,上述液体产物即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根据GB8077-2012的检测方法得到上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固含量为48.55%,得到上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pH值为6.9。
实施例3
各原料组分按质量份计如下:700份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400份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300份甲基丁烯基聚氧乙烯醚,16.8份过氧化氢,10.8份巯基乙酸,2.4份抗坏血酸,213份丙烯酸,48份氢氧化钠,2309.5份水;
将上述700份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上述400份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上述300份甲基丁烯基聚氧乙烯醚和1400份水投入反应装置中,开启搅拌化料,充分溶解后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50%的聚醚溶液,将上述10.8份巯基乙酸、上述2.4份抗坏血酸和250.8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将上述48份氢氧化钠和112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30%的碱溶液,将上述213份丙烯酸和53份水混合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
将上述16.8份的过氧化氢加入到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0%的聚醚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反应物,将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滴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的滴加时间为3.55个小时,在滴加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的同时,先将176份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在1.6个小时内匀速的滴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再将剩余90份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在1.6个小时内匀速的滴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滴加结束后得到第二反应物;其中,为了使反应更充分,反应产物性能更好,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的滴加过程必须比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的滴加过程提前完成;
利用反应热为反应物提供热量,上述第二反应物的反应温度在53℃,并在53℃恒温反应1小时,上述第二反应物充分反应后,得到第三反应物;其中,反应热所提供的温度不足53℃时,采用电热棒对上述第二反应物进行加热,确保反应物能够在53℃进行反应。
最后将原料中剩余水和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30%的碱溶液加入到上述第三反应物中,经过0.5小时的中和反应得到液体产物,上述液体产物即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根据GB8077-2012的检测方法得到上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固含量为40.45%,得到上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pH值为6.1。
实施例4
各原料组分按质量份计如下:1120份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280份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16.8份过氧化氢,10.8份巯基乙酸,2.4份抗坏血酸,213份丙烯酸,48份氢氧化钠,2309.5份水;
将上述1120份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上述280份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1400份水投入反应装置中,开启搅拌化料,充分溶解后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50%的聚醚溶液,将上述10.8份巯基乙酸、上述2.4份抗坏血酸和250.8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将上述48份氢氧化钠和112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30%的碱溶液,将上述213份丙烯酸和53份水混合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
将上述16.8份的过氧化氢加入到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0%的聚醚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反应物,将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滴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的滴加时间为3.5个小时,在滴加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的同时,先将176份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在1.5个小时内匀速的滴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再将剩余90份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在1.5个小时内匀速的滴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滴加结束后得到第二反应物;其中,为了使反应更充分,反应产物性能更好,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的滴加过程必须比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的滴加过程提前完成;
利用反应热为反应物提供热量,上述第二反应物的反应温度在50℃,并在50℃恒温反应1小时,上述第二反应物充分反应后,得到第三反应物;其中,反应热所提供的温度不足50℃时,采用电热棒对上述第二反应物进行加热,确保反应物能够在50℃进行反应。
最后将原料中剩余水和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30%的碱溶液加入到上述第三反应物中,经过0.5小时的中和反应得到液体产物,上述液体产物即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根据GB8077-2012的检测方法得到上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固含量为40.45%,得到上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pH值为6.2。
实施例5
各原料组分按质量份计如下:1400份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16.8份过氧化氢,10.8份巯基乙酸,2.4份抗坏血酸,213份丙烯酸,48份氢氧化钠,2309.5份水;
将上述1400份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和1400份水投入反应装置中,开启搅拌化料,充分溶解后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50%的聚醚溶液,将上述10.8份巯基乙酸、上述2.4份抗坏血酸和250.8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将上述48份氢氧化钠和112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30%的碱溶液,将上述213份丙烯酸和53份水混合得到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
将上述16.8份的过氧化氢加入到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0%的聚醚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反应物,将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滴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的滴加时间为3.5个小时,在滴加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的同时,先将176份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在1.5个小时内匀速的滴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再将剩余90份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在1.5个小时内匀速的滴加至上述第一反应物中,滴加结束后得到第二反应物;其中,为了使反应更充分,反应产物性能更好,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小单体溶液的滴加过程必须比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混合剂溶液的滴加过程提前完成;
利用反应热为反应物提供热量,上述第二反应物的反应温度在50℃,并在50℃恒温反应1小时,上述第二反应物充分反应后,得到第三反应物;其中,反应热所提供的温度不足50℃时,采用电热棒对上述第二反应物进行加热,确保反应物能够在50℃进行反应。
最后将原料中剩余水和上述质量百分浓度为30%的碱溶液加入到上述第三反应物中,经过0.5小时的中和反应得到液体产物,上述液体产物即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根据GB8077-2012的检测方法得到上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固含量为40.45%,得到上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pH值为5.9。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按质量份计,对比例1以700份的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与700份的甲基丁烯基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作为聚醚,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制得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实施例1-5和对比例1制备了6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将上述6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以胶凝材料(胶凝材料是指水泥、粉煤灰及矿粉的混合物)总质量的0.16%的质量比掺入混凝土中,掺入量按折固含量计算;实施例1-5对应制得混凝土1、混凝土2、混凝土3、混凝土4及混凝土5,对比例1对应制得混凝土6,其中,上述混凝土的质量配比为,m1(水泥):m2(粉煤灰):m3(矿粉):m4(砂):m5(石):m6(水)=225:80:75:861:971:162,依据GB8076-2008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上述6种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及抗压强度,测量结果见表1。
表1掺有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六种混凝土性能测试结果
通过实施例1-5和对比例1的测量结果可看出上述六种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良好,均满足使用要求,说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合成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性能良好,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作为混凝土的外加剂可满足混凝土的实际使用要求;其中,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在上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性能优良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调整各组分的配比和优化工艺参数,尤其将小单体溶液分两个阶段进行滴加,分段滴加可使生成的产品分子量分布更宽,使本发明实施例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比常规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综合性能略胜一筹。同时,采用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作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原料,为其原料开发出一类新物质,扩大了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原料选择范围,且制备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性能优良。
本发明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制备过程中,配制的聚醚溶液在加入引发剂前的温度为20℃-25℃,在反应过程中利用反应热使反应物温度达到50℃左右,基本无需外加热源,当反应物温度不足50℃时可采用电热棒或太阳能补充热量。而现有工艺采用外加热源先将反应物加热至需要的反应温度,而当反应过程中由于反应放热使反应物温度过高时,又通过降温控制反应温度,从而导致整个工艺出现先加热后降温的问题,既耗费能源又增加设备成本。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反应热,省去锅炉、蒸汽等加热设备和冷却塔等降温设备,达到简化工艺、节能减排及降低成本的目的。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上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由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
其中,所述聚醚为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或所述聚醚为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与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或甲基丁烯基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为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与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或甲基丁烯基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时,所述甲基烯丙基乙二醇聚氧乙烯醚占所述混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1%-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钠或过氧化氢;所述链转移剂为巯基乙酸或巯基丙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为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所述碱为片状氢氧化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单体选自下述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及衣康酸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固含量为35%-50%,pH值为5-7。
7.权利要求1-6所述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比例称取原料,将引发剂加入到聚醚与水混合得到的聚醚溶液中,得到第一反应物,将链转移剂、还原剂及水混合得到的混合剂溶液滴加到所述第一反应物中,所述混合剂溶液滴加到所述第一反应物的时间为3.5±0.25小时,滴加所述混合剂溶液的同时,将小单体和水混合得到的小单体溶液滴加到所述第一反应物中,所述小单体溶液的滴加时间为3.0±0.25小时,滴加结束后得到第二反应物;
控制所述第二反应物的温度在50℃-55℃,反应1小时后得到第三反应物;
将碱和水混合得到碱溶液,将所述碱溶液和原料中剩余水加入到所述第三反应物中,反应0.5小时后所得产物即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单体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大于等于80%小于100%,所述聚醚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0%-70%,所述混合剂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10%,所述碱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30%-4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所述引发剂时所述聚醚溶液的温度为20℃-25℃;所述第二反应物的温度小于50℃时,采用电热棒或太阳能加热至50℃-5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剂溶液滴加至所述第一反应物中的滴加时间为3.5小时;所述小单体溶液滴加至所述第一反应物中的过程分两个阶段连续滴加,第一阶段,将所述小单体溶液总质量的60%-70%滴加至所述第一反应物中,第一阶段的滴加时间为1.5小时,再将剩余的所述小单体溶液滴加至所述第一反应物中,第二阶段的滴加时间为1.5小时。
CN201510717643.2A 2015-10-29 2015-10-29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2719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7643.2A CN105271904A (zh) 2015-10-29 2015-10-29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7643.2A CN105271904A (zh) 2015-10-29 2015-10-29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1904A true CN105271904A (zh) 2016-01-27

Family

ID=55141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17643.2A Pending CN105271904A (zh) 2015-10-29 2015-10-29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719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1437A (zh) * 2021-05-28 2021-08-31 江苏博拓新型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晶核型早强矿物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40240A2 (fr) * 2003-10-23 2005-05-06 Snf Sas Utilisation de polymères de structure 'peigne' en billes et compositions ainsi obtenues
CN102515616A (zh) * 2011-11-24 2012-06-27 上海大学 复合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11666A (zh) * 2012-11-30 2013-04-0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聚羧酸系水泥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5633A (zh) * 2015-06-02 2015-09-30 江苏奥莱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40240A2 (fr) * 2003-10-23 2005-05-06 Snf Sas Utilisation de polymères de structure 'peigne' en billes et compositions ainsi obtenues
CN102515616A (zh) * 2011-11-24 2012-06-27 上海大学 复合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11666A (zh) * 2012-11-30 2013-04-0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聚羧酸系水泥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5633A (zh) * 2015-06-02 2015-09-30 江苏奥莱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制备、性能与应用技术新进展》", 31 May 2013,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1437A (zh) * 2021-05-28 2021-08-31 江苏博拓新型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晶核型早强矿物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7720B (zh) 一种减水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9978B (zh) 一种缓释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71894A (zh)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71076A (zh) 一种常温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的方法
CN102268121B (zh) 一种高减水率高坍落度保持性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04692700A (zh) 徐放保坍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41361B (zh) 聚羧酸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7648A (zh) 一种保坍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低温快速制备方法
CN104788629A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常温制备方法
CN102286134A (zh) 一种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3382092B (zh) 一种萘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1941810B (zh) 一种对水泥适应性强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05254792A (zh) 一种改性腰果酚衍生物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00355A (zh) 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61866A (zh) 一种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1383A (zh) 组合型大单体常温制备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工艺
CN104446099A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3945B (zh) 一种快水解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13036A (zh) 一种改性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71074A (zh) 一种低温高浓度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7653B (zh) 可与萘系减水剂复配的共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及制备方法
CN105293981A (zh) 坍落度保持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7719A (zh)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1675A (zh) 一种石膏专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71904A (zh)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