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7640A - 炭疽毒素受体cmg2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蛋白 - Google Patents

炭疽毒素受体cmg2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蛋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7640A
CN105237640A CN201510665971.2A CN201510665971A CN105237640A CN 105237640 A CN105237640 A CN 105237640A CN 201510665971 A CN201510665971 A CN 201510665971A CN 105237640 A CN105237640 A CN 105237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sion rotein
cmg2
hsa
host cell
scmg2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659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37640B (zh
Inventor
陈薇
徐俊杰
李亮亮
郭强
张军
董大勇
殷瑛
付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106659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76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7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7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37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7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第一部分为重组炭疽毒素受体CMG2,第二部分为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由连接肽连接,所述融合蛋白在体内半衰期较重组炭疽毒素受体CMG2增加了近20倍,同时还具有很好的体内活性,能够完全保护被攻毒的实验动物。

Description

炭疽毒素受体CMG2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蛋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合蛋白,属于多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炭疽病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由于炭疽芽胞杆菌形成的芽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因此其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战剂和生物恐怖病原体。炭疽杆菌的两个主要毒力因子为荚膜和外毒素,其中外毒素被认为是炭疽芽胞杆菌致病的关键因子。外毒素由三种蛋白组成: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Antigen,PA)、致死因子(LethalFactor,LF)、水肿因子(EdemaFactor,EF)。EF是一种钙离子依赖的腺苷酸环化酶,能够上调细胞内cAMP水平;LF是一种锌离子依赖的金属酶,可以阻断MAPKK信号通路;PA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是LF和EF进入细胞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关键步骤。细胞膜上有两种炭疽毒素受体:TEM8/ANTXR1受体(TumorEndothelialMarker8/AnthraxToxinReceptor1)和CMG2/ANTXR2受体(CapillaryMorphogenesisProtein2/AnthraxToxinReceptor2),CMG2即毛细管形态发生蛋白2。近期,在条件敲除小鼠模型中的试验结果提示,CMG2在介导炭疽毒素发挥作用导致宿主死亡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而TEM8在此过程中仅发挥部分作用。CMG2最初在人类的胎盘组织中被发现,其基因在人类脐带静脉血管的内皮细胞中特异性上调,在胶原蛋白毛细血管形成中被高水平诱导表达,并且能够特异性地结合IV型胶原蛋白和层粘连蛋白。CMG2作为炭疽毒素受体,被命名为ANTXR2;根据结构可将CMG2划分为信号肽、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等区域;而与炭疽毒素结合位点位于胞外区,更明确的说位于胞外区的vWA结构域(命名为solubleCMG2,sCMG2,即可溶性CMG2)。虽然两种炭疽毒素受体的氨基酸同源性约为40%,vWA结构域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60%,但是二者与PA的亲和力却不尽相同。有研究显示,SPR法测得与PA的亲和力方面,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sCMG2较sTEM8(可溶性TEM8,solubleTEM8)高1000倍以上,因此CMG2成为了炭疽受体相关研究的主要分子。类受体(可溶性受体样分子)作为炭疽特异性治疗药物不仅可以中和野生型PA的作用,而且针对PA突变体同样能够起到阻断炭疽毒素发挥作用的目的。但是,作为一种治疗用蛋白药物,sCMG2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其消除半衰期仅为24分钟左右。因此,一些研究将sCMG2与抗体Fc段进行融合,通过构建融合蛋白的方式延长类受体的体内半衰期。有研究报道,将炭疽毒素受体胞外vWA结构域与人IgG-Fc融合,形成双分子的抗体样结构(vWA-Fc),可以提高类受体的半衰期,亲和力可以达到0.2nmol/L;在炭疽芽胞攻击小鼠模型上,vWA-Fc在50μg/只的剂量下就可以完全保护实验动物。除了用哺乳动物细胞来表达Fc融合的类受体分子外,有研究报道利用植物表达系统也同样获得了活性很好的CMG2-Fc蛋白。在炭疽芽胞攻击家兔模型中,2mg/kg的剂量可以完全保护100×LD50的Ames芽胞攻击的家兔,同时这种表达系统较哺乳动物表达系统成本低,可以作为大规模生产的一种方法。另外,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将sCMG2上的117位氨基酸突变后与人IgG-Fc融合,将sCMG2与PA的亲和力提高了近4倍,该融合蛋白CMG2(E117Q)-Fc与PA摩尔比0.5:1时能够保护炭疽毒素攻击的Fisher344大鼠。但是也有文献报道,融合Fc的策略虽然能够延长类受体的体内半衰期,却不能够最终保护实验动物,仅仅能够延长实验动物的存活时间。研究人员推测因为Fc融合蛋白与PA结合后,在体内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长时间存在于血液循环系统中,因动态平衡导致PA缓慢释放,造成实验动物最终死亡,在本发明人的试验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同时由于Fc还可能介导ADCC或CDC等其他效应,对于延长类受体的体内半衰期而言这些功能并不必要,反而可能引起其他不可控的作用。
人血清白蛋白(Humanserumalbumin,HSA)是人体血清中的主要成分,对维持血浆渗透压和血浆体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人血清白蛋白是分子量为66.5kDa的非糖基化蛋白,,占血浆总蛋白的60%,肾清除率非常低,半衰期为14-20天。综上所述,治疗性蛋白质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融合蛋白后,融合蛋白将具有极大的优势,使之可抵御生物体内酶解作用,并可使治疗性蛋白质在体内体外的寿命大大提高,还可以较高剂量使用。同时HSA融合蛋白可以通过酵母表达系统来表达,成本低廉。因此为获得与PA亲和力高,在体内半衰期长、活性好的类受体分子,发明人意欲选择将类受体与人血清白蛋白(HSA)构建融合蛋白的方式,即将sCMG2与HSA构建融合蛋白,期望获得的融合蛋白CMG2-HSA能够具有很好的抑制炭疽毒素的作用,同时又能够有合适的体内半衰期,在动物模型上达到最终能够完全保护实验动物的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第一部分为重组毛细管形态发生蛋白2,即sCMG2,第二部分为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由连接肽连接,其中,连接肽为(G4S)n,其中n为1-10的整数。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部分位于融合蛋白的C末端,第二部分位于融合蛋白的N末端,其中n=3。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相较于sCMG2的野生型序列,SEQIDNO:1在氨基端的第175位半胱氨酸突变成丙氨酸。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表达上述融合蛋白的核苷酸编码序列,所述序列如SEQIDNO:2所示。
本发明接着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所述载体为pMEX9K。pMEX9K载体属于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进行外源蛋白表达很成熟的表达系统之一,生长迅速,培养条件简单,相关操作技术成熟。本申请人于2005年获得了关于pMEX9K表达载体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CN02117906.9),其是一种毕赤酵母分泌外源蛋白的表达载体。该专利文献被引用至本申请,作为申请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外,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载体的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为毕赤酵母菌GS115。
最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达上述融合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PCR重叠扩增法构建所述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
(2)将步骤(1)获得的载体转化入宿主细胞;
(3)诱导步骤(2)获得的被转化的宿主细胞表达所述融合蛋白;
(4)收集和纯化所述融合蛋白。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步骤(1)所述的表达载体是在pMEX9K的基础上构建的。
在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宿主细胞为毕赤酵母菌GS115。
在又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步骤(4)所述的纯化为亲合层析柱Blue-Sepharose和Q-HP柱(GE)的两级纯化。
CMG2(作为炭疽毒素受体,被命名为ANTXR2)具有信号肽、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等区域;而与炭疽毒素结合位点位于胞外区,更明确的说位于胞外区的vWA结构域。CMG2胞外区包括7个半胱氨酸残基,能够形成二硫键,这给表达以及后续的蛋白纯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本发明人针对与炭疽毒素作用最为直接的vWA结构域作为研究的对象,设计炭疽毒素抑制剂。在vWA结构域中,仍然有3个半胱氨酸位点,分别位于39、175、218号氨基酸残基,而半胱氨酸形成的二硫键是影响蛋白热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如何能够保留半胱氨酸又能够保证表达的sCMG2能够形成正确的结构,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是研究的内容之一。在分析了CMG2的晶体结构后,发明人发现其氨基端第175位的半胱氨酸位于一段β片层中,处于分子的内部,将该半胱氨酸突变成丙氨酸后,一方面有利于39位和218位的半胱氨酸形成链内二硫键,避免175位形成分子间二硫键,又能保护β折叠片层不被破坏。这一推测通过试验得到了验证,对sCMG2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可以发现其分子量为预测值的两倍,而将175位半胱氨酸突变成丙氨酸后,其分子量就与预测值吻合,本发明提供的sCMG2均为C175A这个突变体形式。
本发明提供的CMG2-HSA融合蛋白与炭疽PA抗原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可达到nmol/L级别。其在体内的半衰期较sCMG2增加了近20倍。发明人采用MTT法在J774A.1细胞模型上对类受体CMG2-HSA进行了IC50的测定,为了能够更好的反映CMG2-HSA在细胞模型上的活性,测定还加入了sCMG2、CMG2-Fc(sCMG2与hIgG1Fc的融合蛋白)作为参考蛋白。结果显示CMG2-HSA、sCMG2、CMG2-Fc的IC50分别为1.82nmol/L、2.03nmol/L、1.42nmol/L,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反映出CMG2-HSA保持了sCMG2在细胞模型上较好的生物学活性。在体内毒素攻击试验中,本发明的融合蛋白对被攻毒的实验动物提供了100%的保护率。总之,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不仅具有在延长了类受体体内半衰期的特性,同时具有很好的体内活性,能够完全保护实验动物。
附图说明
图1.CMG2的半胱氨酸分布及二硫键形成示意图;
图2.真核表达载体pMEX9K结构示意图;
图3.融合蛋白CMG2-HSA的SDS-PAGE凝胶电泳图谱;
图4.融合蛋白CMG2-HSA的WesternBlotting图谱;
图5.类受体与PA的亲和力的SPR法检测图谱,CMG2-HSA(图5A)、sCMG2(图5B);
图6.融合蛋白CMG2-HSA的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图示;
图7.融合蛋白CMG2-HSA的IC50曲线;
图8.动物被攻毒后的经各种类受体治疗后存活时间对照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融合蛋白(CMG2-HSA)的制备
1、表达载体构建
CMG2与白蛋白的融合蛋白(CMG2-HSA)表达序列分三步构建:
第一步:用引物H-1F和H-1R通过PCR方法从含有HSA编码序列cDNA的质粒(例如,本实验室保存的T-HSA质粒)扩增HSA片段,同时分别在其5’端和3’端添加XhoI酶切位点和一部分连接肽序列(linker):GGTGGAGGCGGTTCAGGCGG。用引物CMG2-F和CMG2-R通过PCR方法由含有sCMG2编码序列的质粒(例如,本实验室保存的PQE30-sCMG2)扩增sCMG2片段,同时分别在其5’端和3’端添加另一部分linker序列(GTGGCTCTGGCGGTGGCGGATCG)和NotI酶切位点。上述步骤也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核苷酸序列完成。相较于sCMG2的野生型序列,本发明中sCMG2在氨基端的第175位半胱氨酸突变成丙氨酸(SEQIDNO:1所示序列的第175位)。这是因为,在vWA结构域中,有3个半胱氨酸位点,分别位于39、175、218号氨基酸残基,而半胱氨酸形成的二硫键是影响蛋白热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自氨基端的第175位半胱氨酸位于一段β片层中,处于分子的内部,将该半胱氨酸突变成丙氨酸后,一方面有利于39位和218位的半胱氨酸形成链内二硫键,避免175位形成分子间二硫键,又能保护β折叠片层不被破坏。CMG2的半胱氨酸分布及二硫键形成请参见图1.
第二步:在第一步扩增HSA的基础上,利用H-1F和H-2R,以第一轮HSA扩增的核酸片段为模版扩增第二轮HSA,通过PCR法在其3’端将linker剩下部分(AGGTGGCTCTGGCGGTG)添加到HSA片段上;
利用引物C-2F和CMG2-R,以第一轮获得的sCMG2核酸片段为模板,通过PCR法在其5’端加入linker的一部分(TCAGGCGGAG)。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两个片段:HSA和sCMG2共同作为模板,此时HSA的3’端和sCMG2的5’端之间linker部分有部分重叠,因此利用H-3F和C-3R这对引物进行重叠延伸PCR,最终获得目的片段XhoI/HSA-linker-sCMG2/NotI(序列如SEQIDNO:2所示)。
CMG2-HSA表达序列通过XhoI和NotI酶切位点连入到酵母表达载体pMEX9K中,最终获得的CMG2-HSA表达载体经测序确认序列与预期一致。pMEX9K由毕赤酵母蛋白表达专用载体pPIC9K(InvitrogenTM,K1750-01)改构而来,此载体是融合表达载体,可以将目的基因克隆至载体的MCS(多克隆位点)处,通过AOX1启动子启动蛋白表达,并利用载体上的α因子信号肽序列诱导蛋白分泌至胞外(见图2)。引物序列见表1。
表1.构建CMG2-HSA融合质粒所使用的引物
2、蛋白表达与纯化
将构建好的CMG2-HSA质粒用SalI线性化后,通过电穿孔系统(BIO-RAD,GenePulserXcellTM)转化到GS115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中(Invitrogen),涂布于MD平板上,30℃培养48-72小时。挑取重组GS115/CMG2-HSA单克隆接种至含25mlBMGY培养基的250ml摇瓶中,28-30℃,250rpm培养至OD600=2-6(约16-18h),然后将过夜培养物接种至含1LBMGY培养基的5L摇瓶中,28-30℃,250rpm继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OD600=2-6)。收集培养物,室温1500-3000g离心5min收集细胞,去除原培养基,用1LBMMY培养基重悬酵母细胞,28℃,250rpm开始诱导表达,每隔24h,添加甲醇至终浓度为0.5%,诱导表达72h后,室温8000g离心20min收集酵母表达上清。使用超滤系统(WaterSep,WA01005EXP24S0,Marborough,MA,USA)对酵母表达上清进行超滤浓缩换液,使终体积浓缩至原体积的1/10,同时将缓冲液置换成20mmol/LPB(磷酸盐缓冲液),PH7.4。使用亲合层析柱Blue-Sepharose(GE,Healthcare)进行粗纯化,在中性pH值上样,样品使用20mmol/LPB+2mol/LNacl洗脱;将洗脱峰回收合并,超滤换液至20mmol/LPB,在中性PH下上样Q-HP柱(GE,Healthcare),使用20mmol/LPB+1mol/LNacl洗脱,收集洗脱峰回收合并,置换到PBS中保存样品。通过BCAProteinAssay(Pierce,23227,USA)对样品进行蛋白含量测定,通过12%丙烯酰胺的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ting对CMG2-HSA蛋白进行鉴定。
CMG2-HSA蛋白大小与预期较为一致,约为89kDa(见图3),通过anti-CMG2抗体也检测到相应条带(见图4)。
实施例2.SPR法检测类受体与PA的亲和力
采用BiacoreT200(GE),于25℃完成。偶联、结合、再生等所用试剂均来自BIAcore。反应用缓冲液为HBS-P+5mMMgCl2(10mMHepes,0.15MNaCl,0.005%P20,PH=7.4)。在PH=4.0时,通过氨基偶联的方式将30μgPA固定在CM5芯片上。1个通道作为参比通道,仅用HBS-P+5mMMgCl2作为流动相。再生缓冲液为10mM四硼酸钠,1mol/LNaCl,PH=8.5,所有数据分析采用BiacoreT200evaluationsoftware。
如图5所示,CMG2-HSA(图5A)、sCMG2(图5B)与PA的亲和力分别为3.9nmol/L和1.915nmol/L,尽管从绝对数值上看CMG2-HSA较sCMG2略有降低,但仍处在较高亲和力水平,可达到nmol/L级别。
实施例3.CMG2-HS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
采用雄性SD大鼠2只(190-210g,SCXK(京)2012-0001),通过尾静脉注射经PBS稀释的CMG2-HSA100μg。在注射前以及注射后的不同时间点采血至注射后6天,共采血8次。样品收集在用肝素处理的EP管中置于冰上,于4℃,4000×g离心15分钟,分离血浆,-20℃冻存待用。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样品中CMG2-HSA的含量,以此推算出CMG2-HSA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PBS包被4μg/mL的anti-HSA单抗(lifespanbiosciences,LS-C51816)于4℃过夜,次日用PBST(含0.2%吐温-20)洗涤4次,每次5分钟;然后2%BSA于37℃封闭1h,重复洗涤步骤;按照5%体积的比例向96孔板中加入稀释后的待测样品,37℃孵育1h,重复洗涤步骤;按照1:100的浓度加入CMG2多抗,37℃孵育1h,洗涤;加入1:10000稀释的HRP-anti-Rabbit(CST,#7074)37℃孵育1h后加入TMB(solarbio)单组份显色液显色,在450/630nm下读取OD值。
如图6所示,纵坐标表示测得的PA浓度取以2为底的对数值,横坐标为时间。
表2.CMG2-HSA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
表2中斜率负倒数即为CMG2-HSA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min),显示出CMG2-HSA体内半衰期较sCMG2增加了近20倍。
实施例4:作为类受体的融合蛋白CMG2-HSAIC50的测定
炭疽保护性抗原(PA)和致死因子(LF)可形成炭疽致死毒素,对小鼠巨噬细胞J774A.1产生致死效应。类受体能够通过结合PA从而阻断炭疽致死毒素发挥保护细胞的作用。噻唑蓝(MTT)可被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还原为不溶于水的蓝色结晶,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因此可通过蓝色反应来测定类受体IC50
实验前一天以3.5×104/孔的密度,100μL/孔铺至9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基为10%FBS的MEM培养基),孵育17-19h(36.5±0.5℃,5%CO2),次日弃培养基,加入含有炭疽致死毒素(rPA+rLF,本实验室制备,终浓度50ng/mL和40ng/mL)和CMG2-HSA融合蛋白(经过一系列浓度梯度稀释)的含2%FBS的MEM培养基。37℃培养箱培养4h(观察到仅加炭疽致死毒素的孔内细胞基本死亡),每孔加入25μLMTT(Merck)工作液(5mg/mL),继续孵育1h(36.5℃±0.5℃,5%CO2)。弃去上述细胞孔中液体,每孔加入100μLMTT溶解液,室温放置15min。酶标仪上于570nm/630nm读数,以sCMG2和CMG2-Fc(sCMG2与hIgG1Fc的融合蛋白)作为对照(见图7)。
结果显示CMG2-HSA、sCMG2、CMG2-Fc的IC50分别为1.82nmol/L、2.03nmol/L、1.44nmol/L,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反映出CMG2-HSA保持了sCMG2和CMG2-Fc在细胞模型上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实施例5:体内毒素攻击试验
为了验证CMG2-HSA在动物体内的保护效果,采用雄性Fisher344大鼠(200-220g/只,维通利华),将混合不同类受体,不同摩尔浓度的LeTx(10μgrPA+5μgrLF)通过尾静脉注射,观察实验动物死亡情况,详细数据见表3和图8。结果显示,LeTx(生理盐水组)和HSA-IFN(HSA融合蛋白阴性对照组)动物均在80-90分钟左右死亡;在继续观察至96h后,注射CMG2-HSA的两个实验组实验动物均存活,注射sCMG2组只有2:1组的动物存活,其余各组实验动物均死亡。CMG2-Fc组与文献报道类似,两组的平均存活时间为46.50小时和12.37小时,最终并不能够保护实验动物,这一结果也显示CMG2-HSA在延长了类受体体内半衰期的同时具有很好的体内活性,能够完全保护实验动物。
表3.体内毒素攻击试验结果
1.(log-rankMantel-Cox方法)

Claims (10)

1.一种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第一部分为重组炭疽毒素受体CMG2,第二部分为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由连接肽连接,其特征在于,连接肽为(G4S)n,其中n为1-10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位于融合蛋白的C末端,第二部分位于融合蛋白的N末端,其中n=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4.一种表达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融合蛋白的核苷酸编码序列,其特在于,所述序列如SEQIDNO:2所示。
5.一种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pMEX9K。
6.一种含有权利要求5所述载体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为毕赤酵母菌GS115。
7.一种表达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融合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PCR重叠扩增法构建所述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
(2)将步骤(1)获得的载体转化入宿主细胞;
(3)诱导步骤(2)获得的被转化的宿主细胞表达所述融合蛋白;
(4)收集和纯化所述融合蛋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表达载体是在pMEX9K的基础上构建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为毕赤酵母菌GS11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纯化为亲合层析柱Blue-Sepharose和Q-HP柱的两级纯化。
CN201510665971.2A 2015-10-15 2015-10-15 炭疽毒素受体cmg2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蛋白 Active CN1052376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5971.2A CN105237640B (zh) 2015-10-15 2015-10-15 炭疽毒素受体cmg2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蛋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5971.2A CN105237640B (zh) 2015-10-15 2015-10-15 炭疽毒素受体cmg2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蛋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7640A true CN105237640A (zh) 2016-01-13
CN105237640B CN105237640B (zh) 2019-01-18

Family

ID=55035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5971.2A Active CN105237640B (zh) 2015-10-15 2015-10-15 炭疽毒素受体cmg2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蛋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76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4026A (zh) * 2016-06-19 2016-11-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8突变体、其融合蛋白及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9507A (zh) * 2002-05-20 2003-1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对外源基因进行正确分泌表达的多拷贝酵母表达载体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9507A (zh) * 2002-05-20 2003-1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对外源基因进行正确分泌表达的多拷贝酵母表达载体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文慧等: "人血清白蛋白融合技术研究进展", 《药学进展》 *
李亮亮等: "炭疽的特异性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李玉: "《菌物资源学》", 31 August 2013 *
郗永义等: "炭疽受体CMG2-Fc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纯化与鉴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4026A (zh) * 2016-06-19 2016-11-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8突变体、其融合蛋白及应用
CN106084026B (zh) * 2016-06-19 2019-10-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8突变体、其融合蛋白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7640B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52278B2 (ja) 活性化可能な結合ポリペプチドおよびその同定方法ならびに使用
Boersma et al. Bispecific designed ankyrin repeat proteins (DARPins) target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 A431 cell proliferation and receptor recycling
CN104114574B (zh) 结合人补体c5的多肽
US20240100129A1 (en) Serum Albumin-Binding Fibronectin Type III Domains
CN103408669A (zh) Glp-1类似物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288935A (zh) 多肽
CN102746382A (zh)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细胞表位肽及其抗体和应用
CN104341502A (zh) 低免疫原性抗TNF-α全人源单抗及其应用
CN110225924A (zh) 松弛素融合多肽及其用途
CN105175510B (zh) 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的具有抗凝血活性的多肽
Li et al. pHLIP-mediated targeting of truncated tissue factor to tumor vessels causes vascular occlusion and impairs tumor growth
CN105555310A (zh) 一种提高蛋白血清半衰期的组合物和方法
KR102446636B1 (ko) 인간 보체 c5에 결합하는 안정한 폴리펩티드
CN107969127A (zh) Apoa-1融合多肽及相关组合物和方法
CN103665152A (zh) 犬细小病毒单域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MB et al. The leptospiral LipL21 and LipL41 proteins exhibit a broad spectrum of interactions with host cell components
CN105237640A (zh) 炭疽毒素受体cmg2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蛋白
CN108101992B (zh) 与新生的Fc受体结合增强的CH2结构域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929383A (zh) 重组Slit2D2(C386S)-HSA融合蛋白及其在预防和/或治疗肺部炎症中的应用
CN102348719A (zh) 多肽及其用途
CN102775487A (zh) 一类人工靶向融合蛋白和蛋白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You et al. Molecular structure, expression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PRIL (TNFSF13) gene in bat (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
CN102952192A (zh) 一种含有Exendin-4的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CN105085652A (zh)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突变体、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2127168A (zh) 一种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1的重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