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2849A - 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2849A
CN105232849A CN201510754613.9A CN201510754613A CN105232849A CN 105232849 A CN105232849 A CN 105232849A CN 201510754613 A CN201510754613 A CN 201510754613A CN 105232849 A CN105232849 A CN 105232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ms
radix
plaster
effect
fl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546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承存
梁秀芹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75461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28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2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28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该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以断血流,大叶紫珠,马蔺子,大蓟,地榆,刺苋菜,鸡冠花,松花粉,儿茶,落地生根,槐花,艾叶,合欢花,首乌藤,缬草,青礞石,人参叶,山大颜,血竭,白芷,两面针,断续,甘草,石膏,鸡矢藤,五灵脂和骨碎补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
(二)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损伤,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侧或向正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引起腰痛及下肢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神经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除了压迫所产生的病理过程外,还包括椎间盘发生纤维环的破裂,使原来密闭的椎间盘的抗原成分与外界血液密切接触,产生自身免疫应答,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吸收大量炎性细胞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性炎症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临床多表现为增生压迫神经引起的腰酸背痛、腰椎僵直、下肢麻木、痛感忽轻忽重,活动时痛感加重,休息后又见轻。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者还可能致患者行走困难甚至瘫痪。目前该病治疗方法纷繁复杂,通常可采取中药熏蒸、牵引疗法、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手法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
目前,西药大多采用脱水剂(如甘露醇)、激素(如地塞米松)、抗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等。甘露醇既是有效的脱水剂,又能清除因神经根缺氧而增多的自由基;地塞米松有很好的清除无菌性炎症的作用,两药合用可产生很好的消炎、消肿作用;抗炎止痛药除了止痛作用,还能够减轻炎症对神经根的刺激,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西药治疗多数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消除病灶,达到治愈的目的。中药治疗主要包括内服、外用两种方法。中药治疗多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采用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药,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有效率不高,且常与理疗手法等联合运用,治疗疗程较长,效果差,容易复发。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烧伤的膏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断血流10~19克,大叶紫珠11~21克,马蔺子9~16克,大蓟9~25克,地榆10~23克,刺苋菜9~21克,鸡冠花10~23克,松花粉10~21克,儿茶10~23克,落地生根10~19克,槐花10~24克,艾叶10~23克,合欢花10~24克,首乌藤11~23克,缬草10~22克,青礞石11~21克,人参叶9~21克,山大颜10~22克,血竭10~15克,白芷10~21克,两面针9~22克,断续11~21克,甘草10~23克,石膏9~21克,鸡矢藤11~23克,五灵脂10~21克,骨碎补12~23克。
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断血流10克,大叶紫珠11克,马蔺子9克,大蓟9克,地榆10克,刺苋菜9克,鸡冠花10克,松花粉10克,儿茶10克,落地生根10克,槐花10克,艾叶10克,合欢花10克,首乌藤11克,缬草10克,青礞石11克,人参叶9克,山大颜10克,血竭10克,白芷10克,两面针9克,断续11克,甘草10克,石膏9克,鸡矢藤11克,五灵脂10克,骨碎补12克。
本发明所述中药为膏药,将各原料清洗干净后,按常规方法制成膏药,外敷于患处使用。
其中,各原料的药用性能如下所示:
断血流:味辛;苦;性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主风热感冒;咳嗽;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白喉;腹痛痢疾;吐血;咯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肝炎;胆囊炎;窄肋;胃痛;关节疼痛;疮疡肿;毒蛇咬伤;湿疹;痔疮;跌打肿痛。
大叶紫珠:性平,味辛、苦。归肝经、肺经、胃经。散瘀止血,消肿止痛。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化瘀止血药。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扑肿痛。叶含谷甾醇(sitosterol),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O-glucuronide),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7-O-glu-curonide),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熊果酸(ursolicacid),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acid),山楂酸(crategolicacid),二十二烷酸(doxosanoicacid),二十三烷酸(tricosanoicacid),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acid),二十三烷酸乙酯(ethyltricosanoate)及3,7,3′-三甲氧基5,4′-二羟基黄酮(3,7,3′-trimethoxy4′,-5-dihydroxyflavone)。
马蔺子:性平,味甘。归肝经、胃经、脾经、肺经。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血。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内服煎汤治疗黄疸型肝炎、痢疾、吐血、衄血、血崩、白带、咽炎、痈肿、疝痛。外用适量捣敷。种皮的醚溶性部分含马蔺子甲素、马蔺子乙素、马蔺子丙素等。其中马蔺子甲素腹腔注射或灌服,对小鼠官颈癌、淋巴肉瘤、腹水型肝癌等有显著抗癌作用;马蔺子甲素和马蔺子乙素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抗癌作用与放射增敏作用均无骨髓抑制副作用;马蔺子甲素与阿霉素和三尖杉酯碱合用可阻断白血病瘤株耐药性;马蔺子甲素腹腔给药或灌服给药,对正常小鼠或荷瘤小鼠迟发超敏反应均有显著免疫增强作用,亦有非特异性免疫吞噬功能作用。毒性:马蔺子甲素小鼠腹腔LDso为(25.4±1.9)克/千克。
大蓟:性凉,味甘、苦。归心经、肝经。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用治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地榆:性微寒,味苦、酸、涩。归肝经、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用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含地榆苷I、地榆苷Ⅱ,苷元19-α-羟基熊果酸。另含地榆皂苷A、地榆皂苷B、地榆皂苷E、苷元熊果酸,以及儿茶素等成分。药理研究,有止血作用,可使创面渗出液减少,抗感染,有利于烫伤创面愈合。此外,尚有降压和止吐等作用。
刺苋菜:味甘、微苦,性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疖肿脓疡。
鸡冠花:性凉,味甘、涩。归肝经、大肠经。收敛止血、止带、止痢。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收敛止血药。用治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
松花粉:性温,味甘。归肝经、脾经。燥湿、收敛止血。属止血药下分类的收敛止血药。用治黄水疮、皮肤湿疹、糜烂、婴儿尿布性皮炎、外伤出血。有抗病毒及收敛、止血作用。外敷止血效果良好。另具有增耐力、对抗疲劳的作用。
儿茶:性微寒,味苦、涩。归肺经、心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化瘀止血药。研末撒或调敷。用治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含儿茶素、表儿茶素、儿茶鞣质、黏液质、脂肪油、树胶及蜡等。药理实验表明,水溶液能抑制家兔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蠕动,且能促进盲肠的逆蠕动,而有止泻作用。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落地生根:性寒,味微酸、涩。归肺经、肾经。解毒消肿、活血止痛、拔毒生肌。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用治咽喉肿痛、热性胃痛、热泻热痢、咳血、吐血、火眼、中耳炎、痈肿疔毒、乳痈、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叶含顺式乌头酸、抗坏血酸、对豆香素、阿魏酸、丁香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包括临床分离出的多种具有抗药性的细菌。
槐花:性微寒,味苦。归肝经、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用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含芸香苷(芦丁)l0%~28%。以花蕾中含量最高,开放后含量减少。另含三萜皂苷、葡萄糖、葡萄糖醛酸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所含芸香苷及其苷元槲皮素能保持毛细血管的正常张力,降低其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弹性。槲皮素可以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循环,增强心的收缩力和输出量;并减少心率。有抗炎、解痉和抗溃疡作用,以及对细菌、病毒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艾叶:性温,味苦、辛。归肝经、脾经、肾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温经止血药。主要用治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近年对其药理作用有不少研究,如水浸剂对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增进食欲等作用。艾叶油有镇咳、祛痰、平喘、抑菌、镇静、抗休克等作用。
合欢花:性平,味甘。归心经、肝经。解郁安神。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用治夜眠不安、抑郁不舒、神经衰弱、食欲不振、跌打损伤、视物不清等症。
首乌藤:性平,味甘。归心经、肝经。养血安神、祛风通络。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用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外治皮肤瘙痒。用何首乌90克、夜交藤90克,加红枣制成煎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15天为一疗程,治疗精神分裂症具一定疗效。煎剂灌服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大鼠的血清胆固醇含量对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时间有协同作用,能加强小鼠睡眠。所含的大黄素对离体、在体肠管小剂量肌张力增加,大剂量呈抑制作用。此外,还有抗菌镇咳、抗癌作用。
缬草:性平,味苦,微甘。归心经、肝经。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临床多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和癔病及其情绪激动。根含挥发油0.5%~2%,油中含异戊酸龙脑酯(bornylisovalerat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等。另含缬草碱(valerine)、缬草恰碱(chatinine)等生物碱类成分以及缬草素(valepotriatium)等。现代药理实验结果证实了缬草具有镇静安定及降温的作用。此外还证实缬草具有短暂的降压作用和保肝作用。
青礞石:性平,味甘、咸。归肺经、心经、肝经。坠痰下气、平肝镇惊。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用治顽痰胶结、咳嗽喘急、癫痫发狂、烦躁胸闷、惊风抽搐。含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氧化铁、二氧化锑、五氧化二磷、氧化锰、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尚含铅、锌、铜、镍、铬、钴、钒等多种无机元素。本品能促进阳离子交换,产生吸附作用,故有攻痰利水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食管贲门癌梗阻和癫痫等症。
人参叶:性寒,味苦、甘。归肺经、胃经。补气,益肺,祛暑,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能提高学习记忆力,增加脑内RNA的含量和全脑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能显著提高免疫功能;可使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耗氧量减少,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心率减慢,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及心肌缺血作用;提高耐缺氧能力;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可明显抑制血瘀大鼠的血栓形成,降低其血细胞比容,增加血瘀动物红细胞流动性;影响体内脂质、蛋白质及水盐代谢;抗肿瘤作用;延缓衰老作用;具有抗疲劳作用,对高温、低温、烫伤和微波辐射的应激条件下的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尚具有抗炎、抑制病毒复制、使血清总蛋白含量及胎盘功能明显改善的作用。
山大颜:味苦,性凉。归经暂无。清热解毒、消肿拔毒。属拔毒生肌药,根、叶:白喉,扁桃体炎,咽喉炎,痢疾,肠伤寒,胃痛,风湿骨痛;叶:外用治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疮疡肿毒,下肢溃疡。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调敷,鲜品捣烂敷患处。用治白喉、扁桃体炎、咽喉炎、痢疾、肠伤寒、胃痛、风湿骨痛。外用治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疮疡肿毒、下肢溃疡。
血竭:性平,味甘、咸。归心经、肝经。祛瘀定痛、止血生肌。属拔毒生肌药。用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临床用治妇女月经过多、痛经、咳血、便血。含红色树脂90%以上,为血竭树脂鞣醇与苯甲酸及苯甲酰乙酸的化合物。经成分初步分析,与进口血竭相似,即含有血竭红素、血竭素、去甲基血竭红素、去甲基血竭素、松脂酸、异松脂酸、松香酸等。
白芷:性温,味辛。归胃经、大肠经、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用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尤其对头痛等有良好的效果,并有解毒、消炎作用。近来发现,对心脏冠脉有扩张作用,可考虑用治冠心病。含挥发油。挥发油中检出29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甲基环葵烷、1-十四碳烯、月桂酸乙酯。还含数种呋喃香豆素。甲醇提取物有抗辐射作用。水煎剂还对多种细菌如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亦有抑制作用。
两面针:性平,味苦、辛。有小毒。归胃经、肝经。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用治气滞血瘀引起的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治汤火烫伤。含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异崖椒定碱、氯化两面针碱、氧化两面针碱等生物碱类成分。两面针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K+透入及光热刺激法均有镇痛作用。还具抗菌作用。此外,具中枢镇静、解痉、抗癌作用。注射剂和结晶一8片剂,可治疗神经痛、头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及胃肠、外伤痛、感冒头痛及小手术局部麻醉、止痛等。
断续:性微温,味苦、辛。归肝经、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阳药。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经多、胎漏下血、跌打损伤。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痈疽疮毒、腹中挛急作痛、缓和药物烈性、解药毒。清热应生用,补中宜炙用。实证中满腹胀者忌服。含三萜皂苷、黄酮、香豆素等。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抗炎、抗过敏反应,抗癌,抗菌,抗病毒,防止动脉硬化,抗脑缺血,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
石膏: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泻火。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鸡矢藤:清肝热、化气消积滞,去大肠湿热。祛风利湿,止痛解毒,消食化积,活血消肿。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外伤性疼痛、肝胆及胃肠绞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支气管火、放射反应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外用皮炎、湿疹及疮疡肿毒。
五灵脂:性温,味咸、甘。归肝经。活血止痛、化瘀止血、消积解毒。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用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崩漏下血、小儿疳积;外治蛇、蝎、蜈蚣咬伤。含多量的树脂、尿素、尿酸及维生素A类物质。动物实验表明,本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作用和改善微循环作用;并有抗应激性损伤、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胃酸分泌和抗氧化作用。
骨碎补:性温,味苦。归肝经、肾经。续伤止痛、补肾强骨。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外用适量研末敷或浸酒涂患处,也可用鲜品切断磨擦或捣烂敷患处。用治肾虚腰痛、牙痛、耳鸣、久泻、跌打损伤、斑秃、鸡眼等。含柚皮苷,水解得槲皮素及D-葡萄糖和L-鼠李糖,含骨碎补双氢黄酮苷及多种四五三萜类化合物。应用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槲蕨根茎中的柚皮苷的含量为1.00%。药理实验表明,柚皮苷有明显的促进骨损伤愈合作用,是骨碎补的有效成分之一。本品还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骨碎补有一定的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推迟细胞退行性变的作用。骨碎补双氢黄酮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和镇静作用。能防治链霉素等中毒。临床上用于退行性关节病,防治链霉素毒副反应等。
本发明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活血,止痛解毒为治则,多种药材组合协同,主要用于活血散瘀,祛风除湿,消肿拔毒,通络镇痛,宽中理气,调节脏腑阴阳,疏通气血,对治疗烧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于2003年至今,对453例烧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
(2)治疗方法
将制得的药膏外敷于患处,每日一贴,两日更换,15天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轻度患者贴3-5疗程左右,重病患者连贴7-10疗程即可痊愈。
(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
诊断标准:
轻度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下的II度烧伤。
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1%~30%或III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烧伤。
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50%之间或III度烧伤面积在11%~20%之间。
治疗方法:本发明中药膏剂涂于烧伤处,每隔一天换药一次。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痛感、红肿消失,皮肤功能恢复正常,不留疤痕;
显效:痛感、红肿消失,皮肤基本恢复正常,有疤痕遗留;
有效:略有痛感、红肿消失,皮肤有一定的恢复。
无效:治疗前后病情无变化。
(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370例(81.68%),显效59例(13.02%),有效21例(4.64%),无效3例(0.66%),总有效率为99.34%。
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断血流19克,大叶紫珠21克,马蔺子16克,大蓟25克,地榆23克,刺苋菜21克,鸡冠花23克,松花粉21克,儿茶23克,落地生根19克,槐花24克,艾叶23克,合欢花24克,首乌藤23克,缬草22克,青礞石21克,人参叶21克,山大颜22克,血竭15克,白芷21克,两面针22克,断续21克,甘草23克,石膏21克,鸡矢藤23克,五灵脂21克,骨碎补23克,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用常规方法制成膏药。
用法用量:将制得的药膏外敷于患处,每日一贴,两日更换,15天一个疗程。
实施例2:
取断血流10克,大叶紫珠11克,马蔺子9克,大蓟9克,地榆10克,刺苋菜9克,鸡冠花10克,松花粉10克,儿茶10克,落地生根10克,槐花10克,艾叶10克,合欢花10克,首乌藤11克,缬草10克,青礞石11克,人参叶9克,山大颜10克,血竭10克,白芷10克,两面针9克,断续11克,甘草10克,石膏9克,鸡矢藤11克,五灵脂10克,骨碎补12克,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用常规方法制成膏药。
用法用量:将制得的药膏外敷于患处,每日一贴,两日更换,15天一个疗程。
实施例3:
取断血流15克,大叶紫珠16克,马蔺子12克,大蓟21克,地榆16克,刺苋菜16克,鸡冠花17克,松花粉18克,儿茶17克,落地生根16克,槐花16克,艾叶16克,合欢花16克,首乌藤19克,缬草18克,青礞石19克,人参叶18克,山大颜16克,血竭13克,白芷16克,两面针16克,断续17克,甘草16克,石膏16克,鸡矢藤18克,五灵脂18克,骨碎补18克,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用常规方法制成膏药。
用法用量:将制得的药膏外敷于患处,每日一贴,两日更换,15天一个疗程。

Claims (3)

1.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断血流10~19克,大叶紫珠11~21克,马蔺子9~16克,大蓟9~25克,地榆10~23克,刺苋菜9~21克,鸡冠花10~23克,松花粉10~21克,儿茶10~23克,落地生根10~19克,槐花10~24克,艾叶10~23克,合欢花10~24克,首乌藤11~23克,缬草10~22克,青礞石11~21克,人参叶9~21克,山大颜10~22克,血竭10~15克,白芷10~21克,两面针9~22克,断续11~21克,甘草10~23克,石膏9~21克,鸡矢藤11~23克,五灵脂10~21克,骨碎补12~23克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烧伤的膏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断血流10克,大叶紫珠11克,马蔺子9克,大蓟9克,地榆10克,刺苋菜9克,鸡冠花10克,松花粉10克,儿茶10克,落地生根10克,槐花10克,艾叶10克,合欢花10克,首乌藤11克,缬草10克,青礞石11克,人参叶9克,山大颜10克,血竭10克,白芷10克,两面针9克,断续11克,甘草10克,石膏9克,鸡矢藤11克,五灵脂10克,骨碎补12克。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经打粉混合后,以常规制法制成中药膏药。
CN201510754613.9A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 Pending CN1052328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4613.9A CN105232849A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4613.9A CN105232849A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2849A true CN105232849A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30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54613.9A Pending CN105232849A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284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0538A (zh) * 2016-04-06 2016-07-20 常振芹 一种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局部硬结的中药
CN114518417A (zh) * 2020-11-20 2022-05-20 福美来堂股份有限公司 高丽人参的品种筛选用指标物质及利用其的高丽人参品种的筛选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1912A (zh) * 2008-08-18 2009-02-11 张国忠 治疗烧伤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7228A (zh) * 2014-04-10 2014-06-25 李承存 治疗烧烫伤的药物
CN104906541A (zh) * 2015-06-12 2015-09-16 马志刚 一种烧伤护理用药膏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1912A (zh) * 2008-08-18 2009-02-11 张国忠 治疗烧伤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7228A (zh) * 2014-04-10 2014-06-25 李承存 治疗烧烫伤的药物
CN104906541A (zh) * 2015-06-12 2015-09-16 马志刚 一种烧伤护理用药膏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德胜等: "烧伤药膏治疗烧烫伤100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0538A (zh) * 2016-04-06 2016-07-20 常振芹 一种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局部硬结的中药
CN114518417A (zh) * 2020-11-20 2022-05-20 福美来堂股份有限公司 高丽人参的品种筛选用指标物质及利用其的高丽人参品种的筛选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1377B (zh) 一种用于宫颈炎、宫颈肥大术后康复的中药制剂
CN102205026B (zh) 一种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1378B (zh) 一种用于伤口止血、抗炎、生肌的中药制剂
CN103705751B (zh) 用于治疗风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7409A (zh) 一种砭石泥灸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691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
CN105232987A (zh) 一种促进神经外科术后康复的中药
CN105232849A (zh) 一种治疗烧伤的膏药
CN105709074A (zh) 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骨质增生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4435505A (zh) 一种治疗直肠炎的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5866A (zh) 一种用于大面积创伤后止血的中药组合物
CN104069443A (zh) 一种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3784796A (zh) 一种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中药制剂
CN106581585A (zh)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组合物
CN105726777A (zh) 一种治疗肩颈腿疼痛、皮肤疮疡病的中药膏药
CN105435135A (zh) 一种治疗肾结石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4280A (zh) 一种治疗外感风寒的泡脚汤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757A (zh) 压疮膏及压疮膏的制备方法
CN103638176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2944A (zh) 一种治疗骨科扭挫伤的中药膏剂
CN105998538A (zh) 一种用于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5362843A (zh) 治疗脾胃湿热型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21435A (zh) 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杀菌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2669A (zh) 一种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537A (zh)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